侵权责任法中的现代法治理念探析_0
2024年侵权责任法学习心得(4篇)
2024年侵权责任法学习心得《侵权责任法》是我国____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一项重要立法,该法对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侵权责任法》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侵权责任法的作用和意义,并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侵权责任是一种特殊的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是指一个人因违反法律规定而给他人造成损害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侵权责任是民事责任领域中的一种特殊责任形式,它是指因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而导致损害的一种责任形态。
《侵权责任法》确立了侵权责任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明确了侵权行为的种类和损害赔偿的方式,并规定了责任的承担方式和范围。
学习《侵权责任法》使我深入了解了侵权责任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则,对于正确理解和适用侵权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侵权责任法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合法权益。
侵权行为往往意味着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对被侵权人造成了经济损失或精神痛苦等不良后果。
侵权责任法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侵权行为的处罚和赔偿,维护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使其得到有效保护。
在学习《侵权责任法》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公民,要积极守法、尊重他人的权益,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再次,侵权责任法的适用原则是多元化的。
《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了合同责任、不当得利责任、无过错责任和约定责任等多种责任原则。
这些原则相互之间具有独立性,各自适应不同的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并依法进行合理的选择。
学习《侵权责任法》使我了解到不同的侵权行为可能会适用不同的责任原则,这对于正确处理侵权纠纷、维护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最后,侵权责任法的适用需要考虑社会公共利益。
侵权行为不仅会给个体带来损失,也有可能对社会公共利益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适用侵权责任法时,需要综合考虑公众利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多个因素,判断侵权行为的后果和社会影响,合理确定赔偿责任和处罚措施。
侵权责任法中的现代法治理念探析_0
侵权责任法中的现代法治理念探析摘要:侵权责任法从人权价值理念出发,确定责任法保护的权利范围,鲜明体现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彰显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和立法趋势;对侵权人与被侵权人权利的一体保护,体现了现代法治公平正义的理念。
探讨和把握侵权责任法中的现代法治理念,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这部法的理解、贯彻和实施。
关键词:侵权责任法法治理念探析Abstract: The tort liability law from value concept of human rights, the right to det ermine responsibility law protection range, distinctive reflects the person’s value respect, human-oriented idea of the legislation idea and the trend of the legislation; With the infringed party right infringer to a whole protection, a modern rule by law the sense of justice. Explore and grasp the tort liability law modern idea of rule, will help us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 implement, and implementation.Key Words: tort liability law, concept, analysis侵权责任法的制定和实施,在我国法治建设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极大地推进了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从立法的具体内容到本法所体现的现代法治精神,彰显了我国立法水平的提升,把握侵权责任法中蕴含着的现代法治理念,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这部法的理解、贯彻和实施。
关于侵权责任法的基本理解与实证分析
关于侵权责任法的基本理解与实证分析侵权责任法是现代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法律制度之一,它规定了在侵权行为发生时,侵权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本文将从基本理解和实证分析两方面介绍侵权责任法的相关内容。
一、基本理解侵权责任法是以保护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为目的,在侵害行为产生时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侵权行为是指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如人身侵权、财产侵权等。
侵权责任法的基本观念是“谁造成了侵权,谁就应当承担责任”,它主要包含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过失。
主体是指实施侵权行为的人,即侵权人。
在侵权责任法中,无论是个人还是法人,只要其行为构成侵权,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客体是指受到侵害的合法权益,包括人身、财产、名誉等。
在侵权责任法中,保护被侵害人的合法权益是重要的法律目标。
过失是指侵权人在侵害行为中存在的过错或者失误。
侵权责任法一般根据过失的程度来确定责任的大小,例如故意侵权和过失侵权的责任划分不同。
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是对侵权责任法在实践中的表现和效果进行探究。
侵权责任法的实证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社会效果: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侵权行为的存在,人们往往感到恐惧与不安。
而侵权责任法的实行,能够有效地承担对于侵权行为的处罚和赔偿责任,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2. 经济影响:侵权责任法也对经济领域产生显著的影响。
侵权行为不仅给被侵权人造成了实质损失,也对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信誉体系产生不良影响。
而侵权责任法的实行能够促使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从而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保护经济利益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3. 法律适用:侵权责任法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例如,在特定情况下,是否可以取消侵权人的过失责任,或者是否可以追溯到侵权行为发生之前的时间段等。
这些问题需要立法机关和司法实践者进行深入探讨和解决,进一步完善侵权责任法的适用和实施。
总结起来,侵权责任法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对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侵权责任法中现代法治理念论文
侵权责任法中现代法治理念论文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实现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明显提高,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基本形成;依法行政的能力明显增强,善于运用()手段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能够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A.法律B.经济C.政治D.文化2、2004年11月10日,郝甲之子郝乙因无证驾驶郝甲的汽车被警察张某扣留。
张某将汽车开往公安局时不慎将汽车撞坏。
郝甲单独就损害赔偿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裁定驳回起诉。
法院可能采用的理由是:()A.原告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B.张某的行为系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C.损害是由郝乙的行为导致,国家不承担责任D.请求赔偿的程序不合法3、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目标的是()A.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和权限比较明确B.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
C.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
D.政府各职能明确分工,互不干涉,各自执法。
4、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形成()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社会矛盾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的目标。
A.高效.便捷B.公开.公平C.公正.全面D.便民.诚信5、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实现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明显提高,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基本形成;依法行政的能力明显增强,善于运用()手段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能够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A.法律B.经济C.政治D.文化6、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实现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明显提高,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基本形成;依法行政的能力明显增强,善于运用()手段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能够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中国的侵权责任法理论与实践
中国的侵权责任法理论与实践侵权责任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因违反法律规定,侵犯了他人合法权益而导致损害,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的侵权责任法理论与实践也日趋完善,为维护公平正义、保护个人和社会的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一、侵权责任法的发展历程侵权责任法的发展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便有相关规范。
然而,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侵权责任法相对滞后,无法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需求。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力借鉴国际经验,形成了一系列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法规,标志着中国侵权责任法的新发展时期。
二、侵权责任法理论的演进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中国的侵权责任法理论也不断演进。
传统的侵权责任理论主要包括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两种,即在对方行为人有过错的情况下承担责任,或者在无过错的情况下承担责任。
近年来,侵权责任法理论逐渐丰富,引入了严格责任、相对责任等新概念,更加注重保护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
三、侵权责任法的实践应用中国的侵权责任法实践逐渐得到完善和强化。
法院在侵权案件中积极维护民众的合法权益,依法判决赔偿。
同时,相关部门加强侵权责任法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加大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企业和个人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合法权益,加强维权意识,通过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的权益。
四、面临的挑战和改进方向尽管中国的侵权责任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侵权责任的界定和判断仍有争议,需要更加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
其次,一些地方的执法力度和规范程度仍然不足,导致侵权行为难以得到有效制止。
最后,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侵权责任法的研究和应用水平,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中国的侵权责任法理论与实践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法治建设对于维护公平正义、保护个人和社会的权益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中国的侵权责任法承担着这一重要职责。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相信中国的侵权责任法将更加健全和完善,为全体公民的合法权益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侵权责任法学习心得标准(3篇)
侵权责任法学习心得标准《侵权责任法》是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用于规范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与他人进行各种关系中产生的侵权行为。
在学习《侵权责任法》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重要性和实用性,下面将就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进行阐述。
首先,在学习《侵权责任法》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该法律的法定特征。
侵权行为的法定性体现在法律对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赔偿范围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使得当事人在确定自己的权利义务时可以具有明确的依据。
同时,法律对一些侵权行为还进行了特别的规定,如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环境污染等领域。
其次,我深刻认识到《侵权责任法》是一部保护法律。
侵权行为给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而《侵权责任法》通过规定相应的责任和赔偿方式,以保护受害人的合法利益。
在学习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实际的案例,这些案例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侵权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只有侵权责任得到明确的界定和严格的执行,才能真正实现对受害人的保护,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再次,我了解到《侵权责任法》是一部平衡权益的法律。
在侵权行为中,既要保护受害人的权益,又要考虑到侵权人的合法权益。
《侵权责任法》通过规定相应的侵权责任和赔偿范围,既保障了受害人的利益,又同时防止了过度索赔和侵害侵权人的利益。
学习《侵权责任法》让我认识到要在判断和处理侵权行为中保持公正和平衡,不能偏袒某一方。
同时,我明白了《侵权责任法》的适用原则。
在学习过程中,我注意到《侵权责任法》适用于民事纠纷,但其主要适用于民事侵权纠纷。
法律规定了一般的侵权行为和特殊领域中的侵权行为责任,例如涉及环境污染的侵权行为、经济损失的赔偿等。
同时,在适用《侵权责任法》时,要考虑多种因素,如侵权行为的主体、客体、责任形式、法律关系等。
最后,我认识到学习《侵权责任法》对提高自身法律素养的重要性。
《侵权责任法》不仅仅是法律从业人员需要学习的内容,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涉及到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利益保护。
侵权责任法学习心得范文
侵权责任法学习心得范文作为一门法律课程,侵权责任法对于维护公平正义、保护个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侵权责任法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体会到了法律的普遍适用和现代社会的多样复杂性。
在此,我愿意分享我在学习侵权责任法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思考。
侵权责任法是规范人民日常行为的一种法律制度,其基本目的是保护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的安全。
侵权行为是指有意或无意地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而侵权责任则是对侵权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侵权责任法充分体现了现代法治思想,明确了责、利、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公共利益与私人权益之间的平衡。
首先,侵权责任法体系的构建十分复杂。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侵权责任法是由一系列的法律规则和原则构成的。
它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侵权责任,如过错责任、严格责任等。
此外,侵权责任法还涉及到不同的主体,包括个人、法人以及国家等。
因此,在实践中,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规则和原则,以达到侵权责任的公平合理和有效实践。
其次,侵权责任法的适用需要考虑具体的情境和背景。
侵权责任法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事实情况和法律规定的权衡来决定。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仔细研究侵权行为的性质、程度、社会影响等因素,以评估和确定相应的责任。
同时,还需要考虑被侵权人的过错行为、行为者的故意或过失程度等因素,以确定责任的承担和赔偿的金额。
第三,侵权责任法的实施需要注重其社会效果和公共利益。
侵权责任的目的是保护合法权益,但同时也要考虑到整个社会的需要和利益,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良性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注意平衡个人权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避免滥用侵权责任扩大利益的倾向。
侵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可能会给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在确定责任和补偿时,需要兼顾公平正义和社会效果。
最后,侵权责任法的实践需要注重调解和解决争议。
在侵权行为发生后,受害人可以通过诉讼、仲裁或其他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2024年侵权责任法学习心得范例(2篇)
2024年侵权责任法学习心得范例学习心得:侵权责任法侵权责任法是我国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在民事关系中当事人因侵犯他人权益而应承担的责任。
在学习侵权责任法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知识,也深刻理解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对侵权责任法学习的心得体会。
首先,侵权责任法对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侵权行为不仅是一种私事,更是一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了对于侵权行为的惩罚和修复责任,从而保护了社会公共利益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侵权行为频频发生,例如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可以迅速惩罚侵权者,恢复被侵权人的权益,进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其次,侵权责任法对维护个体的合法权益非常重要。
个人的合法权益是社会和法律所要保护的基本权益,而侵权行为则是对这些权益的侵犯和损害。
侵权责任法在保护个体权益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规定了在侵权行为发生后,被侵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消除妨碍、恢复权益等。
这些规定使个体能够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侵权行为的侵害得到及时补偿和赔偿,有效地保护了个体的利益。
然后,侵权责任法对于加强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石,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
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可以帮助加强法治建设,构建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法律环境。
侵权责任法的存在和实施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相关法律,不得侵犯他人权益。
同时,侵权责任法也对于侵权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界定,使得法官在处理侵权纠纷时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可循。
这样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公平正义的实现。
最后,学习侵权责任法让我深刻认识到个人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和社会道德。
侵权责任法的学习使我意识到,个人的行为不仅仅关乎自己,也关乎他人和整个社会。
侵权行为给他人造成的伤害和损失不容忽视,侵权责任法为维护个体权益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
深度剖析中国侵权责任法
深度剖析中国侵权责任法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侵权责任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原则,它规范了在民事关系中,因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所产生的法律责任。
本文将对中国的侵权责任法进行深入剖析,旨在探讨其法律原则、适用范围以及相关案例。
一、侵权责任法的法律原则侵权责任法的核心原则是对原始侵权行为的法律追究,以保护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
在此基础上,侵权责任法还涉及到损害赔偿、行为人的过错程度等方面。
其中,法律将侵权行为分为过失侵权和故意侵权两种情况,并针对不同情形规定了不同的法律责任和损害赔偿标准。
1. 过失侵权责任过失侵权是指行为人在未能尽到应有的注意义务时,因此给他人造成了损害。
依据中国法律,过失侵权责任以损害赔偿为主要内容,要求行为人对其过失行为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相应的赔偿。
同时,法律规定了合理预见、适当注意和谨慎行为的要求,以确定行为人在特定情况下是否存在过失。
2. 故意侵权责任故意侵权是指行为人有意地进行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在此情况下,不仅要求行为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还可能对其进行相应的刑事制裁。
根据中国法律规定,故意侵权行为可能导致高额的赔偿费用,并可能构成犯罪行为。
二、侵权责任法的适用范围侵权责任法适用范围广泛,涉及到个人之间的民事纠纷,包括但不限于人身损害、财产损失、名誉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侵害。
除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之外,该法律还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如商品质量不达标、服务不符合要求等情况下,消费者可以依据侵权责任法来要求赔偿或者维权。
1. 人身损害人身损害是指因他人的过失或故意行为,导致他人受到伤害或死亡的情况。
根据中国侵权责任法,因人身损害产生的法律责任包括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责任、交通事故责任等。
对于这类侵权行为,法律规定了相应的赔偿标准和责任主体。
2. 财产损失财产损失是指因他人的过失或故意行为,导致他人财产受到损害或灭失的情况。
在侵权责任法中,财产损失的法律责任主要是通过赔偿来实现,赔偿费用包括财产损失本身以及相关损失的合理费用。
《侵权责任法》的认识
这个学期我们选修了《侵权责任法》这一门学科,对于这一门学科的知道还有法律知识还了解很少。
当然,在网上我也搜索了很多关于侵权的案例和相关的法律条文,在案例与《侵权责任法》中的相关法律条文相对比下,发现很多与我们现实生活中息息相关的案例相吻合。
而且,许多案件在面对《侵权责任法》的法律条文中,也渐渐支离破碎。
该法能很好的保障市民的权益,与之具有很广泛的现实意义。
以前中学的政治课本上,也了解过一些与“侵权”相关的知识,但终归只是点点皮毛,没有深入了解。
相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掌握的法律知识比以前多很多。
特别是在个人隐私这一类案例上。
或许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我可以依据我现在所掌握的法律相关知识,很好的保护好自己的权益。
这是我在这门课上所学到的。
关于《侵权责任法》,我有以下几点感想和理解:一、侵权责任法的立法背景与进程近年来,新的侵权类型不断出现,特殊侵权纠纷日益增多,三鹿奶粉事件、矿难等安全事故频发,现有法律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正义,制定一部较为统一的侵权责任法是非常必要的。
2002年最高国家立法机关启动了侵权责任法的制定进程,经过四次审议终于2009年获得通过。
这意味着我国向制定民法典又迈出重要一步,是合同法、物权法后的另一个重要支柱性法律,在西方,民法典被形象地称为“社会生活的圣经”。
从1804年法国民法典确立过错责任原则以来,侵权责任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完善。
已经由原来单纯的过错责任原则,演化为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推定过错、公平责任等多原则并存的制度。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必须有过错才承担侵权责任,适用于物件损害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环境污染责任和高度危险责任。
民法典中的侵权责任法制探讨
民法典中的侵权责任法制探讨民法典,作为中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21年1月1日生效以来,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其中,侵权责任法制是民法典的一个关键领域,为维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本文将探讨民法典中的侵权责任法制,分析其背后的法律原则和规定,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一、侵权责任的基本概念**侵权责任是指当一个人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或损失,侵权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民法典对侵权责任进行了明确定义,包括了侵权行为、损害结果和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在侵权责任中,最核心的是侵权行为,即行为人的过错行为。
**二、民法典中的侵权行为**民法典规定了多种侵权行为,如侵犯他人人身权、财产权、名誉权等。
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过错、损害和因果关系。
过错是指行为人的过失或故意行为,损害是指他人权益的实际受损,而因果关系则要求侵权行为直接导致了损害的发生。
**三、不同类型侵权责任的规定**在民法典中,侵权责任被分为了主观侵权责任和客观侵权责任。
主观侵权责任要求行为人具备过错,即故意或过失,才会被追究侵权责任。
客观侵权责任则是一种无过错责任,主要适用于特殊情况下,如危险责任和监护责任等。
这种区分体现了侵权责任法制的灵活性和全面性。
**四、损害赔偿的原则**民法典中规定了损害赔偿的原则,包括全额赔偿原则、自愿赔偿原则、恢复原状原则等。
这些原则旨在维护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其获得足够的赔偿,同时也鼓励侵权人积极承担侵权责任,促进社会和谐。
**五、侵权责任法制的社会影响**民法典中的侵权责任法制在社会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提高了人们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降低了侵权行为的发生率。
其次,它加强了侵权行为的预防和制约,促进了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最重要的是,侵权责任法制为个体权益提供了有效的维护机制,使每个人都能够享受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同时也要承担法律规定的责任。
**六、侵权责任法制的完善和展望**尽管民法典中的侵权责任法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和困难。
中国侵权责任法的深度解读
中国侵权责任法的深度解读侵权责任法是中国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护个人和财产权益免受他人侵害。
本文将对中国侵权责任法进行深度解读,探讨其适用范围、法理依据和具体实践案例。
一、侵权责任法的定义与目的侵权责任法是指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引起损害的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
其目的在于维护个人与财产权益的安全,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发展。
侵权责任法的适用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人身权益、财产权益、精神权利等方面的侵权行为。
其实质是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损害后果。
二、侵权责任法的法理依据侵权责任法的法理依据主要包括宪法、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其中,宪法是最高法律规范,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与自由;民法通则是一般性的民法基本原则和规则;而侵权责任法则是对侵权行为特定规定的法律。
根据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解释,当个人或组织的行为侵犯他人的权益,产生了损害后果,侵权责任法会对侵权行为的后果进行法律制裁,追究侵权方的法律责任。
三、侵权责任法的具体实践案例1. 道路交通事故案例在道路交通事故中,驾驶人如有过失行为导致他人伤害或财产损失,侵权责任法将予以追究。
依法,遭受伤害或损失的受害人可以向侵权方要求赔偿,并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商品质量纠纷案例在商品质量纠纷中,如果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并给消费者造成损害,消费者可以依法要求侵权方承担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法规定了对商品质量问题的严格要求,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 网络侵权案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侵权案件也逐渐增多。
对于盗用、抄袭、侵犯著作权等行为,侵权责任法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
被侵权方可以请求侵权方承担侵权责任,并要求停止侵权行为。
四、侵权责任法的启示与展望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公平正义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实践中,侵权责任法的适用需要把握好平衡受害人与侵权人的利益,保障合理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防止滥用法律程序故意诉讼。
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治意识的日益增强,侵权责任法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新民法典侵权责任法的创新解读与实践经验分享
新民法典侵权责任法的创新解读与实践经验分享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关系日益复杂,侵权问题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争议焦点。
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新民法典中的侵权责任法进行了创新解读与实践经验分享。
本文将对新民法典侵权责任法的创新解读以及实践经验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对这一领域的理解与应用。
一、创新解读1. 侵权责任的构成侵权责任是指因违反法律规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新民法典对侵权责任的构成进行了创新解读,强调了主客观要件之间的关系。
主要包括侵权行为、损害结果和过错。
侵权行为是指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可以包括人身侵权、财产侵权等。
损害结果是指因侵权行为而给他人造成了实际损失,包括财产损失和非财产损失。
过错是指侵权行为人的过失或故意行为,是侵权责任构成的关键要素。
2. 侵权责任的扩大新民法典在侵权责任的扩大方面进行了创新解读。
传统上,侵权责任主要针对具有过错的侵权行为人,而对于无过错的侵权行为人将不承担责任。
然而,新民法典将无过错责任纳入到侵权责任范围内,即侵权行为人在不具备过错的情况下,仍然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这一创新解读的目的在于更加全面地保护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因侵权行为导致的损失无法得到合理补偿的情况。
二、实践经验分享1. 增加侵权责任保险的覆盖范围随着新民法典中对侵权责任的扩大,侵权责任保险的覆盖范围也应做相应调整。
保险公司可以针对无过错责任进行产品设计,为无过错的侵权行为人提供保险保障,以规避因无过错侵权行为导致的责任风险。
2. 建立健全的侵权责任预防机制预防胜于治疗,建立健全的侵权责任预防机制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个人和法人应加强对合法权益的保护意识,尽量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
同时,相关部门和组织也应当加强侵权责任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各界对侵权责任的认识与理解。
3. 加强侵权责任案件的解决与裁判统一性为了更好地保障侵权行为人和被侵权人的权益,新民法典强调侵权责任案件的解决与裁判统一性。
侵权责任法新解析
侵权责任法新解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侵权行为日益频发,给社会秩序和人民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不小的损害。
为了维护公平正义,法律对侵权行为做出了明确规定,并制定了侵权责任法。
本文将对侵权责任法进行新解析,深入探讨其适用范围、责任形态和救济方式等几个关键问题。
一、适用范围侵权责任法适用于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民事侵权行为。
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人身侵权、财产侵权和知识产权侵权等。
无论是在线还是离线环境下发生的侵权行为,只要构成侵权,侵权责任法都适用。
二、责任形态侵权责任形态分为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
过错责任是指侵权人在侵权行为中存在过错或者过失,依法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无过错责任则是对法定的危险行为责任制度,无需证明侵权人的过错或过失,只需证明行为与侵权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可。
三、救济方式侵权责任的救济方式主要包括损害赔偿和停止侵权行为。
对于受害者来说,他们有权要求侵权人赔偿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包括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等。
另外,受害者还可以请求法院判决侵权行为的停止,以保护其合法权益。
四、侵权责任的限制侵权责任法虽然对侵权行为做出了明确规定,但也有一定的限制条件。
首先,法律规定了侵权的时效性,在一定的时效期限内受害人可以请求侵权责任的履行。
其次,侵权行为必须构成侵权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不属于侵权责任的范围。
此外,侵权责任也要考虑事实上的因果关系,只有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才能认定侵权责任。
五、创新的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涌现出新的侵权行为和难题。
例如,网络侵权问题在当今社会变得尤为突出。
在应对这些新问题时,侵权责任法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侵权行为。
同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素养,也是解决侵权问题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侵权责任法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其适用范围广泛,责任形态和救济方式多样。
然而,在应对新问题和新形势时,我们仍需要对侵权责任法进行持续的解析和创新,以确保法律的公平与正义,保护人民的权益。
新民法典侵权责任法的创新解析
新民法典侵权责任法的创新解析在2020年初,中国新民法典颁布实施,其中《侵权责任法》是其中一部分。
在这个新民法典里,可以看到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解析,例如在网络侵权方面以及生态环境侵权上的规定。
网络侵权人们现在越来越多地使用网络来开展业务及日常生活。
这也意味着,在网络上发生侵权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然而,在此之前,相关规定并不完善,因此在新民法典中对于网络侵权做出了相关规定。
其一,新的规定引入了网络服务提供者之间的连带责任。
在过去,如果用户在网络平台上侵权,网络服务提供者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现在,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未采取措施防止用户侵犯他人权益的情况下,也将承担责任。
其二,新的规定增强了网络著作权保护。
在过去,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被告知某一用户发布了侵权内容,只有在经过明确通知后并未及时删除该内容时才承担连带责任。
在新规定里,“摄制作品网络传播权人、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出版人、著作权人应当行使通告权利,采取包括提示、举报、CC拦截等技术措施”的要求。
环境侵权在新民法典中加强了对环境侵权的保护,重点是生态环境领域。
生态环境链在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中接受着巨大压力,而社会需要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高。
而新民法典的规定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支撑。
其一,新规定扩大了环境侵权的主体。
《侵权责任法》之前,一般都是侵权行为在破坏个人或企业的利益,因此环境保护主体也大多是企业或者行政部门。
新规定则扩大了环境侵权的主体,使其包括了个人、企业、非法人组织等行为主体。
其二,新的规定明确了以公益诉讼的形式维护生态环境。
新民法典规定,符合条件的基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等社会机构可以作为公益诉讼的起诉人,以维护生态环境的公共利益。
总结新民法典的《侵权责任法》中,针对网络侵权和环境侵权进行了创新解析。
这些新规定增强了网络著作权保护,引入了网络服务提供者之间的连带责任。
在环境保护方面,规定扩大了环境侵权的主体,并明确了以公益诉讼的形式来维护生态环境。
《侵权责任法》理论与实践
(一)《侵权责任法》的立法意义《侵权责任法》的颁布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这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着支架性作用的一部重要法律,这部法律的颁布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又一重要的成就。
法治的基本内涵可以用“规范公权、保障私权”来概括。
保障私权是法治的核心内容,《侵权责任法》是一部保障私权的法,因此这部法律对法治的意义是重大的。
《侵权责任法》的颁布也为我国《民法典》的出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是重要的步骤。
从2002年《民法典草案》第一稿在全国人大审议之后,立法机关决定对《民法典》采用分阶段、分步骤制定的方式。
我们先后制定了《合同法》、《物权法》。
《侵权责任法》是继《物权法》之后的民法典的非常重要的一章。
《侵权责任法》的颁布不仅使得民法典的出台更近了,而且还是对传统的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体系的重大突破。
《侵权责任法》本身非常具有中国特色。
传统大陆法系国家,侵权法是债法的组成部分。
但是,在美国侵权法是独立的。
从总的趋势来看,侵权法和债法有分离的趋势。
为了适应这种趋势,也为了强化对民事主体权利的保护,我国单独制定《侵权责任法》。
这本身是对传统大陆法体系的突破和创新,也是对世界民事立法的重大贡献。
(二)《侵权责任法》的名称为什么叫《侵权责任法》而不叫《侵权行为法》,在法律的制定过程中是有争议的。
两大法系,判例学说基本上都认可侵权行为法,日本称为《不法行为法》。
之所以称为《侵权责任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一是责任法更符合侵权法的内容和体系。
侵权法一部分是关于侵权行为的规定,一部分是关于责任的规定。
侵权法表面看起来是有两部分组成,实际上落脚点是在责任上,规定行为最终是为了确定责任。
行为是认定责任的基础和前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称之为责任法更符合侵权法固有的内容以及侵权法的目的。
第二点,行为法强调的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强调的是责任自负。
责任自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于非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后果不负责任。
这是十九世纪民法的三大原则之一。
《侵权责任法》的解释论与立法论
《侵权责任法》的解释论与立法论《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民事立法中的一件大事。
对于立法者来说,这标志着民法典编纂的阶段性立法任务的完成;对于执法者来说,它意味着今后的任务将是对法律条文的正确理解和适用;对于学术界来说,它意味着什么呢?张新宝教授明确指出,《侵权责任法》通过后,学者的主要工作应“从立法论向解释论转移”。
[1]毫无疑问,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正确理解和适用《侵权责任法》的条文含义既是执法者的任务,也是学者的任务。
当然,《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并不意味着立法的终结,学术界还应继续关注侵权责任立法问题。
因此,笔者认为,在《侵权责任法》实施的大背景下,侵权行为法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侵权责任法》的解释,二是对《侵权责任法》编入民法典(“入典”)的研究。
一、我国侵权责任立法的特点综观整部《侵权责任法》可以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1.民族性。
《侵权责任法》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渗透了诸多民族因素。
在制定《侵权责任法》的过程中,立法者大胆吸收了中华民族历史与现实所形成和积淀的传统、文化、习惯、风俗等法律资源,打破了迷信外国法的法学研究思潮,在法律术语、体系结构、制度设计、规则制定方面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特色。
这是中国民事立法自物权法制定时开启的一种科学态度。
具而言之有四:(1)在法律术语上,《侵权责任法》有许多用语与学术界长期接受的大陆法系国家侵权行为法的用语不同,如法律名称的选择,[2]当事人称谓的改变使得行为主体与责任主体分离的现象[3]出现。
(2)在体系结构上,《侵权责任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所创设的“民事责任”传统的吸纳很好地分离了违约责任的内容而保存了侵权民事责任体系的完整性及逻辑性,成为整个法律的基本体系框架;并遵循“从行为到事件”、“从一般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思路。
(3)在制度设计方面,《侵权责任法》的民族性体现在按照中华民族的现实情况设计制度并充分考虑了民族传统。
关于对侵权责任法的理解
关于对侵权责任法的理解主持人:在我们的身边,交通事故、医疗损害、产品责任、环境污染、高空坠物、动物损害、物件损害、学生伤害等典型的侵权行为几乎每天都会发生。
因此,规制这些侵权行为的侵权责任法自然也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上述问题,会需要依据法律的规定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希望通过今天的法律同行节目、给听众朋友们说一说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小案例,将侵权责任法中的责任观念与意识传播到每个人心中,成为我们未来生活中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强有力的保障,为我们每个人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2009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国侵权责任法》,该法于2010年7月1日开始实行。
其特点为体系性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是缺点在于对某些具体的问题没有做细致的规定,如死亡赔偿金。
不过总体而言,它解决了大量的多年来困扰我们的侵权法问题,是侵权制度在立法上的一大进步。
大家知道,原来的侵权法律制度主要由民法通则、特别法如道路交通安全法与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如人身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等构成。
过于零散,并且存在大量的法律漏洞与冲突。
而侵权责任法作为民法中一部重要的支架性法律,它填补了很多法律空白,为我们学习与处理案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注:只有法令不能够使之自己发生效力),《侵权责任法》要真正发挥作用有赖对其精确地认知与把握。
因此,作为我们需要对侵权责任法的精神实质进行系统、精确的把握。
正如“把手放在善恶交界处,就可以触到上帝的袍服”一样,站在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的交汇处,便能真正把握法律的精神实质。
现在就请律师给大家介绍一下《侵权责任法》有关方面的知识。
律师:今天,在这里为大家系统介绍一下《侵权责任法》,重点容有两方面:一是通过一些新颖的案例介绍《侵权责任法》的重点法条;二是结合法条给大家介绍一下侵权法的一些核心理论,重点讲归责原则。
通过对理论的讲述帮助我们建立侵权责任法的知识体系。
我国侵权责任法的重要理念
我国侵权责任法的重要理念我国侵权责任法的重要理念黄金桥中国人大网日期:2010-03-01浏览字号: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2009年1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侵权责任法》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它的颁行加快了我国民事立法法典化的进程,为我国丰富多彩的私人生活、社会实践及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基础性的制度安排,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性作用。
作为一部与每个民事主体的切身利益都息息相关的重要法律,我国侵权责任法具有三合一或三位一体的规范特点,既是民事权益保护法,也是行为规制法,同时又是责任证成法,彰显了独特的价值理念:浓郁的权利情结、理性的义务观念和鲜明的责任意识。
浓郁的权利情结:明确市民社会中私人的法律价值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在市民社会理论发展学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一个重要命题就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相对分离是现代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社会的重要特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民社会是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私人生活领域和社会自主组织。
换言之,在近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市民社会是指由私人生活领域及其外部保障构成的整体,是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分析范畴,市民社会是政治国家的基础和前提。
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的现代化进程就是市民社会不断发育并逐渐摆脱政治国家超常干预、社会自治领域和私人活动空间日益扩大的发展过程。
与此相关的是,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其实都具有双重身份,过双重生活,受双重法律规范的保护与制约:既是政治国家中的一员即公民,又是市民社会中的成员即私人;既参与(加)政治生活或社会公共事务、国家事务的治理,成为政治关系的当事人和主人,也是私人或民事生活领域的主体与当事人,从事各种民商事活动;既受政治国家中宪法等公法的在民事法律关系原理中,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的实际表现或具体形式是人的行为特别是法律行为,这与法律作为行为规范的属性相吻合。
张文显教授认为,权利和义务是法律现象中最普遍、最常见的基本粒子,是对法律现象的最简单的抽象和规定。
2024年侵权责任法学习心得范本(3篇)
2024年侵权责任法学习心得范本《侵权责任法》是我国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法律工具。
在学习《侵权责任法》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侵权责任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规则,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以下是我学习《侵权责任法》的心得体会。
一、侵权责任法的基本原理侵权责任法是以保护人的人格权益为核心,以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的法律规范。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侵权责任法的基本原理包括:1. 主体平等原则:侵权行为双方在法律上是平等的,都拥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2. 损害赔偿原则:侵权行为产生的损害应由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确保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得到补偿和恢复。
3. 过错责任原则:侵权行为必须具有主观过错或者过失,才能承担法律责任。
4. 无过错责任原则: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危险责任和严格责任等,法律规定了无过错的赔偿责任。
5. 接近原则:侵权责任法要求侵权人与受害人之间存在一定的接近关系,才能构成侵权责任关系。
这些基本原理构成了侵权责任法的理论基础,也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法律准则。
二、侵权责任的适用规则在学习《侵权责任法》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侵权责任的适用规则有以下几个方面:1. 人身权益的侵权责任:人身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等,对于侵犯人身权益的行为,侵权人应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这些权益是人的基本权利,任何侵犯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2. 财产权益的侵权责任:财产权益包括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对于侵犯财产权益的行为,侵权人应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
财产权益是人的合法财产,任何侵权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3. 精神权益的侵权责任:精神权益包括人格尊严权、名誉权、荣誉权等,对于损害精神权益的行为,侵权人应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
精神权益是对个人的人格尊严和社会声誉的保护,任何侵权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4. 其他特殊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法还规定了其他特殊情况下的侵权责任,如产品责任、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侵权责任法中的现代法治理念探析摘要:侵权责任法从人权价值理念出发,确定责任法保护的权利范围,鲜明体现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彰显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和立法趋势;对侵权人与被侵权人权利的一体保护,体现了现代法治公平正义的理念。
探讨和把握侵权责任法中的现代法治理念,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这部法的理解、贯彻和实施。
关键词:侵权责任法法治理念探析Abstract: The tort liability law from value concept of human rights, the right to det ermine responsibility law protection range, distinctive reflects the person’s value respect, human-oriented idea of the legislation idea and the trend of the legislation; With the infringed party right infringer to a whole protection, a modern rule by law the sense of justice. Explore and grasp the tort liability law modern idea of rule, will help us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 implement, and implementation.Key Words: tort liability law, concept, analysis侵权责任法的制定和实施,在我国法治建设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极大地推进了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从立法的具体内容到本法所体现的现代法治精神,彰显了我国立法水平的提升,把握侵权责任法中蕴含着的现代法治理念,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这部法的理解、贯彻和实施。
一、从人权价值理念出发,确定责任法保护的权利范围,鲜明体现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彰显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我国侵权责任法用概括加例举的立法技术,对民事权益的保护范围进行规定。
《侵权责任法》第2条第2款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进行概括性规定,具有全方位、全面保护的意义。
法是社会的上层建筑,要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对于具体法律法规的理解,也不能把它从所处的时代法律体系中抽象出来;对具体法律条文的理解,也不能把它从具体的法律规范中抽出来加以理解。
我们对责任法所规定的权利保护范围的理解,也要放到责任所规定的具体的法律规范中、放到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这样对它的理解才能是理性的、客观的,并同所处的时代经济、人们的法律价值观念、思想道德水平、执法水平、权利的保护程度相适应,这种规定具有民事权利保护的昭示意义,同时保持了对民事权利保护的开放性。
本法同时又用例举的方法,规定“本法所称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这一规定昭示了侵权责任法所保护的主要民事权利,使得在现实的历史条件下,权利保护的范围更加具体。
贯彻现代立法政策,体现现代法治理念,全方位体现对人权、人的生存的价值的尊重。
在具体例举性规定时,把对人身权的保护放在了权益保护的首位,改变了《民法通则》以来形成的将财产权置于人身权之前的思维惯性,表明了《侵权责任法》对人身权的重视,体现对人格尊严和人的价值的尊重,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责任法中的贯彻。
由于《侵权责任法》不可能穷尽所有的保护对象,所以,《侵权责任法》在列举主要保护对象的同时,以“等”字对列举的民事权利之外的民事权益作了概括性的规定,从而使《侵权责任法》的这一规定又具有了相当大的包容性。
例如,《侵权责任法》在列举民事权利时并没有出现人身自由权、身体权、配偶权等,但通过等”字的概括规定,我们可以将上述民事权利纳入侵权责任法的保护对象。
同时,从《侵权责任法》这一规定来看,《侵权责任法》不仅保护民事权利,而且还保护民事利益,如死者的人身利益、胎儿利益、占有利益等都属于侵权责任法的保护对象。
总之,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在这部法律里体现得非常鲜明,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
二、责任法功能定位于“救济”,体现了责任法的现代法治理念及立法趋势(1)全方位的民事权利保护,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民事权利意识法治的核心是规范公权、保障私权,《侵权责任法》就是一部对民事主体的各项民事权利或者说基本人权在受到侵害时提出救济的法。
侵权责任法作为民法体系的有机部分,在基本理念上与以惩罚为基点的刑法不同,其功能主要是救济受害人,以弥合因侵权行为而破裂的社会关系,在此意义上,侵权责任法实际上已经成为社会补偿体系的一个重要机制。
它是通过提供救济的方法来保障私权的,它调整在权利被侵害后形成的扭曲的社会关系,对受损的权利人提供补救。
由于严格责任的兴起、保险制度的发展等,补偿受害人的损害成为侵权法的首要功能。
现代社会的复杂性日益增加,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导致风险来源的大量增加和多元化。
西方一些侵权法学者提出了损失分担理论,认为现代社会出现了大量的、人为制造出来的不确定性,例如,对生态的破坏、工业危险等等,因此,需要通过侵权责任制度来实现损失的分担,由最能够承受损失、分散损失或投保的人来承受损失。
“意外的损失都要通过损失分担制度得以弥补,藉此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1]将侵权责任法基本定位为救济法,有助于强化对受害人的保护。
一方面,随着人权保护的加强,现代侵权法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的精神,其基本的制度和规则都是适应“以保护受害人为中心”建立起来的,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
尤其是在侵权法的各种功能(如补偿和制裁)发生冲突的时候,侵权法的首要价值取向仍然是补偿,而不是制裁。
另一方面,现代侵权法以追求实质正义和法律的社会妥当性为目标,这就需要从维护受害人的利益考虑,尽可能地对受害人提供充分的补救。
如果无辜的受害人的损失不能得到补救,则社会正义就无从谈起。
以高楼抛掷物致人损害为例,在高楼抛掷物致人损害之后,因为无法查找到行为人,究竟应当由业主负责,还是由受害人自己承受该损失,目前的判决极不一致。
从发挥侵权法的救济功能出发,不应当由受害人自己承受全部损失。
因为毕竟全体业主与受害人相比较,业主的损失分担能力更强,由其分担损害后果更能实现对受害人的保护。
因此,以补偿为其主要功能,并从强化对受害人补偿出发,构建整个制度和规则[2]。
特别是第4条规定的,“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和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担侵权责任”的优先权保障制度,对于张扬“私权优先”的理念,在社会生活中提高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意识,建设好私权保护制度,具有更为重要的进步意义。
(2)精神损害赔偿规定的法理价值自然人作为人类社会一切价值体系的基础,其精神世界当然是法律所应着力关注的对象,逐步加强对人的精神利益的保护,体现社会的人文关怀,是现代法律文明的发展趋势之一,精神损害赔偿从无到有,已反映了这一趋势。
强化精神损害赔偿从当前社会发展来看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依法治国战略思想的展开和维权意识的增强,不断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并加强该制度的可操作性,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人权意识加强的体现,民法追求人的价值的实现为最终目标的理念将得到升华,法的永恒的最高价值——正义也将得到实现。
(3)调动人民群众维权的自觉性和规范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现阶段的私权保护仍然任务艰巨。
环境污染、工业灾害、医疗事故、产品责任、交通事故这些侵权事件几乎每天都在发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侵权类型不断出现。
据统计,2007年,全国法院受理侵权纠纷等一审案件98万多件,2008年达到103万多件。
2009年,新型侵权事件不断出现。
在维权活动中,多数或者绝大多数主张都是有法律根据的,但是也有不规范、不适当的做法。
例如张海超的“开胸验肺”、孙中界的“断指证明”,这些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说明了维权的艰难和有关执法部门的麻木不仁。
“南平事件”中,由医疗事件引发成社会事件,说明一个事件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社会事件,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影响。
新制定的侵权责任法,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明确了承担侵权责任的基本原则和责任方式,就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各方面意见又比较一致的医疗损害、环境污染、产品缺陷、网络侵权、交通事故、动物损害等问题作了具体的规定,既能够引导民事主体依照法律维权,也能够拘束有关执法部门和机构依照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民事权益,因而能够促进我国维权活动的自觉性和规范化,推定维权活动健康发展。
还有,不论是对民事权利人的保护,还是对侵权行为的制裁或惩罚,《侵权责任法》重要目的之一,是对侵权行为的预防。
这种预防作用类似《刑法》的一般预防,通过对侵权行为的制裁和对侵权人的财产惩罚,发挥法律的调整功能,在社会中发挥一般的警示作用,教育群众遵守民事法律,尊重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防止侵害他人的民事权利,进而规范市民社会秩序,使民事法律关系的流转正常进行,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三、从界定行为人权利及自由的界限看,对侵权人与被侵权人权利的一体保护,体现了现代法治公平正义的理念侵权责任法属于民事法律范畴,所调整的主要是不同行业、不同阶层公民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侵权案件受害人与侵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任何一个人并不被预先定位为受害人或者侵权人。
质言之,一个生产缺陷产品的企业主也可能是另一种缺陷产品的受害人。
在一个具体的侵权案件中,侵权人与受害人之间的利益对立是如此明确,受害人得到赔偿则侵权人就要拿出钱财,受害人损害的填补必然导致加害人财产的减少;不赔偿受害人,侵权人就无需为金钱上的支付,进而不会导致其财产的减少;于减轻赔偿之情形,双方的利益对立大多数是孤立的个体之间偶发的经济(财产)利益对立。
侵权责任法给予侵权人与加害人平等的法律保护,即侵权责任法的平衡保护,是指对受害人的民事权益与行为人(也可能最终被确认为加害人)的行为自由予以均衡的、恰当的保护。
其基本含义是:受害人的损害在符合归责原则和责任构成要件的前提下,大致能够得到等值的赔偿;侵权人通常要对自己的加害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但是过错责任原则、抗辩事由、有过失等制度也为其“开脱责任”留出了若干后路,其行为自由受到同等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