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常好的初一数学解题方法.doc

合集下载

初一数学解题方法

初一数学解题方法

初一数学解题方法
嘿,大家好呀!今天咱就来唠一唠初一数学解题方法。

比如说,做一道简单的解方程题目,像 3x+5=14,这可咋整?咱就可以先把 5 移到等号右边,变成 3x=14-5,哎呀,就跟玩游戏打怪兽一样,一步步来嘛!然后呢,算出 3x=9,那 x 不就等于 3 了嘛。

再讲讲几何题,看到那些个图形,是不是有时候觉得脑袋嗡嗡的?别慌呀!就好比你拼图,一块一块找到它们的位置,不就清楚了嘛。

就像知道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那另一个角不就能轻松算出来啦!
还有啊,应用题可别小瞧了它!比如说买东西算钱的问题,你就想想自己去超市买东西咋算的,不就明白啦?这多有意思呀!
初一数学解题并不难,只要咱保持耐心,认真琢磨,就跟攻克一个个小堡垒一样,肯定能把题目都拿下!咱可别被那些数字和式子吓住,大胆去尝试!加油哦!。

初一数学不等式题型及解题方法

初一数学不等式题型及解题方法

初一数学不等式题型及解题方法
初一数学不等式题型及解题方法
一、不等式的概念
什么是不等式? 不等式就是用符号表示两个数量或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大小的算术表达式,它一般由“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符号和“=”符号两部分组成,如:
3x-5 > 6
二、不等式的解题方法
(一)解不等式的共同方法:
1.把不等式的左右两边与右边的数比较:
(1)如果比较时左边的数大于右边的数,则原式为真,所以真不等式的结果是无穷大;
(2)如果比较时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则原式为假,所以假不等式的结果是无穷小。

2.变形法:
(1)把不等式左边的式子变形,使其变为等式或假不等式,继续上面的比较;
(2)把不等式转化为等式,再求解出等式的解,再进行排除法,排除掉不符合要求的解或将满足要求的解组成结果。

(二)不等式的分类
1.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指x的一次幂不大于1,如:2x-3≤5。

解法:求得x ≤ 4/2,故不等式的解集为 x ≤ 4/2 。

2.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元二次不等式是指x的幂不大于2,如:2x2-3x+4≥2。

解法:首先方程的左边式子求得最小值,然后再以最小值与右边比较,确定原式的真假。

3.多元一次不等式
多元一次不等式指的是有一个或多个变量,且变量的幂均不大于1,如:x+2y ≤ 4
解法:先把不等式变成一元一次不等式,然后再求解:先把不等式中的y变量消去,即 x+2y ≤ 4 → x ≤ 4-2y 。

初一答题技巧与解题思路

初一答题技巧与解题思路

初一答题技巧与解题思路在初中一年级学习阶段,学生们面临着不少考试和答题的挑战。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本文将分享一些初一答题技巧和解题思路。

一、理解题意理解题意是解答任何一道题目的基础。

在开始做题前,仔细阅读题目并在脑海中形成对题目要求的整体认识。

如果遇到较长的问题,可以先读题目的关键信息,尤其是数字和关键词。

然后再全面阅读题目,确保理解所有的细节。

二、归纳和分析信息理解题目意思后,学生们应该开始归纳和分析题目中的信息。

这可以通过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部分来完成。

例如,在数学题中,学生可以将问题中给出的数据和条件列成表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结构。

对于其他学科,学生可以尝试将问题拆分成更易于理解和解答的部分。

三、应用适当的解题方法初一学生面对的问题类型多种多样,因此正确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非常重要。

在数学中,有些问题可能需要使用代数方法,而另一些问题则可能需要用到图形解决方法。

同样,在语文或英语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样的。

学生可以通过多练习来熟悉各种解题方法,并在实际答题时根据问题的要求和类型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注意解题的步骤和顺序解题时,学生们应该始终注意解题步骤和顺序。

在数学中,一些问题需要按照特定的步骤进行求解,例如,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再进行乘除运算,最后进行加减运算。

在其他科目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解答。

学生们需要根据问题的要求和规则,灵活运用正确的步骤和顺序解决问题。

五、审题细节和注意特殊要求有些题目中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的要求或陷阱。

这些要求和陷阱往往需要学生细心地审题,并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汇。

例如,在语文阅读理解中,问题可能会使用否定词进行干扰,学生需要仔细阅读并理解问题的真实要求。

此外,在数学中,特殊要求可能需要学生在计算中使用近似值,而不是精确值。

学生需要识别这些特殊要求,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解题策略。

六、反复练习和总结最后,学生们应该通过反复练习和总结来提高他们的答题能力。

初一数学旋转解题方法

初一数学旋转解题方法

初一数学旋转解题方法
旋转是几何中的一种重要变换,在初一数学中,旋转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
- 理解旋转的定义和性质: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换称为旋转。

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全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等于旋转角。

- 找出旋转前后的对应点:通过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确定旋转前后的对应点,然后根据旋转的性质,计算出线段或角的大小。

- 利用旋转的性质构造全等三角形:在一些题目中,可以通过旋转的性质构造出全等三角形,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解。

旋转问题是初一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需要熟练掌握旋转的定义和性质,并灵活运用到各种题型中。

初一数学角的应用题解题方法

初一数学角的应用题解题方法

初一数学角的应用题解题方法
一、观察规律
1、首先,熟悉该问题的基本信息,形态,思考和发现它有什么规律,看看角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2、寻找特殊的点,并对它们进行分析,例如,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的角是相等的,每一边的顶点的角的和就是180°。

3、联想和比较,看看这些角的大小与以往解决的类似问题的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画图去想象它们的特点,甚至能根据面积从结果中进一步得出角的大小。

二、计算公式
1、当得出某条边的长度或倾斜角度时,可以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公式进行计算,如角平分线,勾股定理,正弦定理等。

2、此外,可以利用等条件三角形的关系计算,例如利用两夹脚同时夹住三角形的等条件来分析这三角形的属性,并利用关联性得出结论,以解决复杂的角度问题。

3、若找不到等条件或直角三角形的公式,可以先将多边形拆分成多个直角三角形,再依次求解角的大小并相加得出结论。

初一数学解题方法技巧

初一数学解题方法技巧

初一数学解题方法技巧(一)一、“学法”指导:学生在解题(特别是几何证明题)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等问题,其原因之一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大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

指导写法,应做到:1、要教会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数学符号中数学演算的前提;2、要将学生在推理的同时学会书写表达,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熟练掌握常用的书写格式;3、要训练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来分析作图,正确地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直观图形,以便于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多形式、多层次去强化训练,让学生过好分析关、书写关,使学生在注意严谨性、逻辑性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二、“记法”指导:初中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知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中学生的新要求。

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使其能够容易记忆,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教学中,首先要重视改革教学方法,摒弃“满堂灌”,以避免学生“消化不良”,其次要善于结合数学实际,教给学生相应的方法,如通过对知识之间的类比,使学生学会联想记忆,通过在知识编成顺口溜,使学生学会用口诀记忆,通过绘制直观图,使学生在以形助学中学会数形结合记忆;通过发掘知识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在形成概念的同时,学会理解记忆;通过归纳概括所学知识,使学生学会接受知识结构系统记忆;通过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学会循序渐近。

此外,我们还应该让学生明确各科记忆方法。

学法指导必须与教学改革同走进行,协调开展,持之以恒。

我们在数学教学的同时应关于理论联系实际,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一数学解题方法技巧(二)1.图解分析法这实际是一种模拟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针对性,数学教学中运用得非常普遍。

如工程问题、速度问题、调配问题等,多采用画图进行分析,通过图解,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根据题目内容,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解之。

(例略)2.亲身体验法如讲逆水行船与顺水行船问题。

初一方程解题思路技巧(一)

初一方程解题思路技巧(一)

初一方程解题思路技巧(一)初一方程解题思路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方程解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掌握方程解题的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下面是一些初一方程解题的思路和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 理解方程的含义方程是一个等式,其中含有一个或多个未知数。

解方程的过程就是求出使得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初一阶段主要接触一元一次方程,即只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

2. 运用逆运算解方程要解一元一次方程,我们需要通过逆运算将方程化简,使得未知数的系数为1,然后求解未知数的值。

•如果方程中有加法或减法运算,可以通过相反数的加减消去数字,并通过逆运算将未知数移到一边,将常数移到另一边。

•如果方程中有乘法或除法运算,可以通过逆运算的乘除消去数字,并通过逆运算将未知数移到一边,将常数移到另一边。

3. 检验解的正确性在解方程后,我们需要检验解的正确性。

即将所求得的未知数值代入原方程,看是否使方程成立。

如果代入后方程成立,则解是正确的;如果不成立,则需要重新检查求解过程。

4. 注意方程的特殊情况在解方程时,有时会遇到特殊情况,需要注意:•如果方程中存在分式,需要考虑分母为0的情况,排除无解或无效解。

•如果方程中存在绝对值,需要根据绝对值的性质进行分类讨论,得到不同的解集。

5. 多练习,多总结方程解题的技巧需要通过多练习来掌握。

不同类型的方程可能需要不同的解题方法,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各种技巧和思路。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将解题思路和方法归纳成自己的解题模板。

以上是初一方程解题的一些思路和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希望你能够善于思考和动手实践,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提高自己的方程解题能力!6. 利用图形解方程对于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通过图形的方式来解答问题。

画出方程两边的图形,然后找到它们的交点即可得到方程的解。

例如,对于方程2x + 3 = 9,我们可以将等式两边表示在坐标系上,然后画出直线y = 2x + 3和直线y = 9。

见比设k题型初一数学

见比设k题型初一数学

见比设k题型初一数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初一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知识的起点,见比设k题型是初一数学中的一种常见题型。

这种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见比设k题型在初一数学中的应用和解题方法。

见比设k题型是指给出一组数或图形,让学生观察、比较,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除了……还有”、“与……相比”、“而……不是”等类似的比较和判断。

这种题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效率。

在初一数学中,见比设k题型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整数、分数、比例、平均数、等等。

举个例子,题目可以是这样的:“某班级有15名男生,25名女生,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一?”学生需要通过观察男女生人数的比例来计算出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进而得出答案。

解决见比设k题型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明确题目要求,理清思路;观察图形或数据,找出规律和联系;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计算和比较;检查答案,确保计算过程正确。

通过这些步骤,学生可以有效地解决见比设k题型,提高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学生还可以通过做练习题和模拟考试来加强对见比设k题型的掌握。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思考,学生可以提高解决见比设k题型的速度和准确度,为将来的学习和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一数学中的见比设k题型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种题型的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在学习初一数学时,能够认真对待见比设k题型,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见比设k题型初一数学】文章到此结束。

第二篇示例:见比设k题型是初一数学中的一种题型,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来进行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中常见的一种方法。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比较大小的情况,比如比较两个物品的价格、比较两个人的身高等等。

初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方法初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方法,初一年级数学找规律的一些窍门

初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方法初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方法,初一年级数学找规律的一些窍门

初一数学找规律方法初一数学找规律方法,初一数学找规律的一些窍门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初一数学找规律方法,初一数学找规律的一些窍门”资料,内容精辟独到,非常感谢网友的分享,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今天小编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为大家介绍。

初一数学找规律方法一、基本方法看增幅(一)如增幅相等(此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相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6=6n-2(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举例说明:2、5、10、17,求第n位数.分析:数列的增幅分别为:3、5、7,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那么,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是:3+2(n-2)=2n-1,总增幅为:[3+(2n-1)](n-1)÷2=(n+1)(n-1)=n2-1所以,第n位数是:2+ n2-1= n2+1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凑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三)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二、基本技巧(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 .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给出的数:0,3,8,15,24,.序列号: 1,2,3, 4, 5,.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序列号的平方减1.因此,第n项是n2-1,第100项是1002-1.(二)公因式法:每位数分成最小公因式相乘,然后再找规律,看是不是与n2、n3,或2n、3n,或2n、3n有关.例如:1,9,25,49,(),(),的第n为(2n-1)2 (三)看例题:A: 2、9、28、65.增幅是7、19、37.,增幅的增幅是12、18 答案与3有关且.即:n3+1B:2、4、8、16.增幅是2、4、8.. .答案与2的乘方有关即:2n(四)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减去第一位数,成为第二位开始的新数列,然后用(一)、(二)、(三)技巧找出每位数与位置的关系.再在找出的规律上加上第一位数,恢复到原来.例:2、5、10、17、26,同时减去2后得到新数列:0、3、8、15、24,序列号:1、2、3、4、5分析观察可得,新数列的第n项为:n2-1,所以题中数列的第n项为:(n2-1)+2=n2+1(五)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加上,或乘以,或除以第一位数,成为新数列,然后,在再找出规律,并恢复到原来.例: 4,16,36,64,?,144,196, ?(第一百个数)同除以4后可得新数列:1、4、9、16,很显然是位置数的平方.(六)同技巧(四)、(五)一样,有的可对每位数同加、或减、或乘、或除同一数(一般为1、2、3).当然,同时加、或减的可能性大一些,同时乘、或除的不太常见.(七)观察一下,能否把一个数列的奇数位置与偶数位置分开成为两个数列,再分别找规律.三、基本步骤1、先看增幅是否相等,如相等,用基本方法(一)解题.2、如不相等,综合运用技巧(一)、(二)、(三)找规律3、如不行,就运用技巧(四)、(五)、(六),变换成新数列,然后运用技巧(一)、(二)、(三)找出新数列的规律4、最后,如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则用用基本方法(二)解题四、练习题例1:一道初中数学找规律题0,3,8,15,24,2,5,10,17,26,0,6,16,30,48(1)第一组有什么规律?(2)第二、三组分别跟第一组有什么关系?(3)取每组的第7个数,求这三个数的和?2、观察下面两行数 2,4,8,16,32,64, (1)5,7,11,19,35,67 (2)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取每行第十个数,求得他们的和.(要求写出最后的计算结果和详细解题过程.)3、白黑白黑黑白黑黑黑白黑黑黑黑白黑黑黑黑黑排列的珠子,前2002个中有几个是黑的?4、 3-1=81 5-3=82 7-5=83 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规律写出两个连续技术的平方差为888的等式五、对于数表1、先看行的规律,然后,以列为单位用数列找规律方法找规律2、看看有没有一个数是上面两数或下面两数的和或差有关找规律的初中数学题1) 4,16,36,64,,144,196, (第一百个数)2) 2,6,18,,162,486,3) 白黑白黑黑白黑黑黑白黑黑黑黑白黑黑黑黑黑排列的珠子,前2002个中有几个是黑的?4) 3-1=81 5-3=82 7-5=83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规律写出两个连续技术的平方差为888的等式解答:1)2的平方,4的平方,6的平方,8的平方,(10的平方),12的平方,.(第一百个)(2*100)的平方=400002)2,2*3=6,2*3*3=18,(2*3*3*3=54),2*3*3*3*3=162,486,1 4583)18894)(N+2)-N=4N+4=888,再算出N223的平方-221的平方=888最全初中数学公式和规律最简根式的条件:最简根式三条件,号内不把分母含,幂指(数)根指(数)要互质,幂指比根指小一点.特殊点的坐标特征:坐标平面点(x,y),横在前来纵在后;(+,+),(-,+),(-,-)和(+,-),四个象限分前后;x 轴上y为0,x为0在y轴.象限角的平分线:象限角的平分线,坐标特征有特点,一、三横纵都相等,二、四横纵确相反.平行某轴的直线:平行某轴的直线,点的坐标有讲究,直线平行x轴,纵坐标相等横不同;直线平行于y轴,点的横坐标仍照旧.对称点的坐标:对称点坐标要记牢,相反数位置莫混淆,x轴对称y相反,y轴对称,x前面添负号;原点对称最好记,横纵坐标变符号.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式分母不为零,偶次根下负不行;零次幂底数不为零,整式、奇次根全能行.函数图象的移动规律:若把一次函数解析式写成y=k(x+0)+b,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写成y=a(x+h)2+k的形式,则可用下面的口诀左右平移在括号,上下平移在末稍,左正右负须牢记,上正下负错不了.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一次函数是直线,图象经过三象限;正比例函数更简单,经过原点一直线;两个系数k与b,作用之大莫小看,k是斜率定夹角,b与y轴来相见,k为正来右上斜,x增减y增减;k为负来左下展,变化规律正相反;k的绝对值越大,线离横轴就越远.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二次函数抛物线,图象对称是关键;开口、顶点和交点,它们确定图象现;开口、大小由a断,c与y轴来相见,b的符号较特别,符号与a相关联;顶点位置先找见,y轴作为参考线,左同右异中为0,牢记心中莫混乱;顶点坐标最重要,一般式配方它就现,横标即为对称轴,纵标函数最值见.若求对称轴位置,符号反,一般、顶点、交点式,不同表达能互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反比例函数有特点,双曲线相背离得远;k为正,图在一、三(象)限,k为负,图在二、四(象)限;图在一、三函数减,两个分支分别减.图在二、四正相反,两个分支分别增;线越长越近轴,永远与轴不沾边.巧记三角函数定义:初中所学的三角函数有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它们实际是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比值,可以把两个字用/隔开,再用下面的.一句话记定义:一位不高明的厨子教徒弟杀鱼,说了这么一句话:正对鱼磷(余邻)直刀切.正:正弦或正切,对:对边即正是对;余:余弦或余弦,邻:邻边即余是邻;切是直角边.三角函数的增减性:正增余减特殊三角函数值记忆:首先记住30度、45度、60度的正弦值、余弦值的分母都是2、正切、余切的分母都是3,分子记口诀123,321,三九二十七既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要证平行四边形,两个条件才能行,一证对边都相等,或证对边都平行,一组对边也可以,必须相等且平行.对角线,是个宝,互相平分跑不了,对角相等也有用,两组对角才能成.梯形问题的辅助线:移动梯形对角线,两腰之和成一线;平行移动一条腰,两腰同在△现;延长两腰交一点,△中有平行线;作出梯形两高线,矩形显示在眼前;已知腰上一中线,莫忘作出中位线.添加辅助线歌:辅助线,怎么添?找出规律是关键,题中若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线段垂直平分线,引向两端把线连,三角形两边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翻一番.圆的证明歌:圆的证明不算难,常把半径直径连;有弦可作弦心距,它定垂直平分弦;直径是圆最大弦,直圆周角立上边,它若垂直平分弦,垂径、射影响耳边;还有与圆有关角,勿忘相互有关联,圆周、圆心、弦切角,细找关系把线连.同弧圆周角相等,证题用它最多见,圆中若有弦切角,夹弧找到就好办;圆有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记心间,外角等于内对角,四边形定内接圆;直角相对或共弦,试试加个辅助圆;若是证题打转转,四点共圆可解难;要想证明圆切线,垂直半径过外端,直线与圆有共点,证垂直来半径连,直线与圆未给点,需证半径作垂线;四边形有内切圆,对边和等是条件;如果遇到圆与圆,弄清位置很关键,两圆相切作公切,两圆相交连公弦.圆中比例线段:遇等积,改等比,横找竖找定相似;不相似,别生气,等线等比来代替,遇等比,改等积,引用射影和圆幂,平行线,转比例,两端各自找联系.正多边形诀窍歌:份相等分割圆,n值必须大于三,依次连接各分点,内接正n边形在眼前.经过分点做切线,切线相交n个点.n个交点做顶点,外切正n边形便出现.正n 边形很美观,它有内接、外切圆,内接、外切都唯一,两圆还是同心圆,它的图形轴对称,n条对称轴都过圆心点,如果n值为偶数,中心对称很方便.正n边形做计算,边心距、半径是关键,内切、外接圆半径,边心距、半径分别换,分成直角三角形2n个整,依此计算便简单.函数学习口决:正比例函数是直线,图象一定过原点,k的正负是关键,决定直线的象限,负k经过二四限,x增大y在减,上下平移k不变,由引得到一次线,向上加b向下减,图象经过三个限,两点决定一条线,选定系数是关键.以上关于“[读书技巧]初一数学找规律方法,初一数学找规律的一些窍门”的信息由网友上传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就爱阅读网的支持!。

初一数学找规律解题方法及技巧

初一数学找规律解题方法及技巧

初一数学找规律解题方法及技巧一、概述初中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找规律解题是一个重要的能力,也是数学学习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围绕初一数学找规律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展开探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

二、初一数学找规律解题的意义1.培养逻辑思维通过找规律解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找规律解题是一种富有趣味和挑战性的数学思维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3.提高数学素养通过掌握找规律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他们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初一数学找规律解题的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最基本的找规律解题方法,通过观察题目中的数学关系和规律,找出规律并加以总结。

2.列举法通过列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找出其中的规律,从中归纳总结出通用的规律。

3.推理法通过对题目中的数学关系进行推理,找出其中的规律并进行证明。

四、初一数学找规律解题的技巧1.多练习找规律解题需要透过大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敏锐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学生应该多做相关的练习题,提高解题的能力。

2.注重分析在解题过程中,学生要善于分析题目中的数学关系和规律,从中找出一般性的规律。

3.善于归纳学生应该善于总结和归纳题目中的规律,形成固定的模式,并不断丰富和拓展。

4.多角度思考在解答问题时,学生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不同的解题路径。

五、结语初一数学找规律解题是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生要注意培养这一技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一数学找规律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六、初一数学找规律解题的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初一数学找规律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接下来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实例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初一角度问题解题技巧

初一角度问题解题技巧

初一角度问题解题技巧
角度问题在初一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角的度量、角的比较、角的和差、角的平分线等。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

1. 理解角度的基本概念: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角度,知道如何度量角度,理解角度的单位是度(°)和补角、邻补角的概念。

2. 掌握角度的加法和减法:对于两个或多个角的和或差,我们需要使用角的加法或减法来计算。

例如,如果有一个角A和另一个角B,那么角A与角B 的和可以通过在一条直线上画出这两个角并度量它们之间的夹角来得出。

3. 利用角的平分线性质:角的平分线是将一个角分为两个相等的较小角。

利用这一性质,我们可以更容易地解决一些涉及角度的问题。

4. 利用外角性质:一个角的外角等于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这个性质在解决一些复杂的角度问题时非常有用。

5. 注意单位换算:在处理涉及角度的问题时,我们经常需要将角度从一种单位转换为另一种单位,例如从度转换为弧度。

因此,我们需要知道如何进行这种转换。

6. 多做练习:要真正掌握角度问题的解题技巧,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通过练习,我们可以熟悉各种角度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我们的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解决初一角度问题需要我们掌握基本概念,灵活运用各种性质和公式,同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

初一数学裂项法解题技巧讲解

初一数学裂项法解题技巧讲解

初一数学裂项法解题技巧讲解
裂项法是初一数学中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以下是裂项法解题的基本技巧和应用方法:
一、裂项法的基本原理
裂项法是将一个含有分式的式子,分解为多个较简单的分式相加或相减的形式。

这样可以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从而更容易解决。

二、裂项法的应用
1.分解多项式
当遇到多项式的分式时,可以使用裂项法将分母分解成多个分式相加或相减的形式,从而更好地进行计算。

2.求极限
在求极限时,裂项法可以将分式分解成多个分式相加或相减的形式,从而更容易确定极限的值。

3.解方程
在解方程时,裂项法可以将方程转化为多个简单的分式相加或相减的形式,从而更容易找到方程的解。

三、裂项法的注意事项
1.注意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

2.注意化简后的分式不能再进行分解。

3.注意分解后的各项之间要用括号括起来。

4.注意化简时要使用通分的方法,将分式约分到最简形式。

以上是初一数学裂项法解题技巧的讲解,希望能对初一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初一年级数学精准解题技巧

初一年级数学精准解题技巧

初一年级数学精准解题技巧数学初一年级的解题技巧如同通向知识殿堂的钥匙。

它们并非单纯的规则,而是学习中最可靠的伙伴,帮助学生们逐步掌握数学的奥秘。

要让这段旅程顺利,首先需认识到数学不仅仅是运算,而是思维的训练。

首先,理解题目是解题的基石。

初一的数学题往往涉及基础概念和简单应用,然而这些概念如果没有彻底掌握,解题时常常会走入歧途。

学生应学习如何细致阅读题目,抓住关键词汇,理解题目要求。

例如,题目中“总共”意味着加法,而“剩下”通常需要减法。

其次,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技巧至关重要。

初一数学包括分数、小数和简单方程等内容,这些都是解题的工具。

学生们应该熟练掌握这些基础运算,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在运算过程中,避免粗心大意,尤其是在带有小数点和分数的题目中。

对不同类型的题目有针对性的解题方法也非常重要。

比如,解决应用题时,首先要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这样才能进行有效计算。

学生可以通过列方程的方式,逐步拆解问题,找到最终的答案。

对于几何题目,记住常见的图形性质和公式可以大大提高解题效率。

此外,逐步练习和反思是提高解题技巧的关键。

在每次练习之后,回顾错误的地方,找出问题所在,并加以改正。

这样,学生不仅能纠正自己的错误,还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良好的时间管理也是解题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考试中,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道题目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解答,是避免因时间不足而造成的错误的重要手段。

通过定时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答题速度,掌握时间分配的技巧。

总之,数学初一年级的精准解题技巧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宝贵资产。

通过理解题目、掌握基础运算、运用针对性解题方法、进行反思练习以及合理时间管理,学生们能够一步步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一数学高效解题方法

初一数学高效解题方法

初一数学高效解题方法(1)直接推演法:直接从初一数学命题给出的条件出发,运用概念,公式、定理等进行推理或运算,得出结论,选择正确答案,这就是传统的解题方法,这种解法叫直接推演法.(2)验证法:由初一数学题设找出合适的验证条件,再通过验证,找出正确答案,亦可将供选择的答案代人条件中去验证,找出正确答案.此法称为验证法(也称代入法).当遇到定量命题时,常用此法.(3)特值法:用合适的特殊元素(如数或图形)代人题设条件或结论中去,从而获得解答.这种方法叫特殊元素法.推荐阅读:数学差补习来得及吗(4)排除、筛选法;对于初一数学正确答案有且只有一个的选择题,根据数学知识或推理、演算,把不正确的结论排除,余下的结论再经筛选,从而作出正确的结论的解法叫排除、筛选法.(5)图解法:借助于符合题设条件的图形或图像的性质、特点来判断,作出正确的选择称为图解法.图解法是解选择题常用方法之一。

当按着会做的则解,不会做的则放,卡壳的也放的方法,从前做到初一数学最后一道题之后,要敢于休息30秒。

而且这个休息一定是老老实实地休息。

比如,可以看看窗外的自然景观,树在摇曳,鸟在飞翔等。

也可以想想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电视剧等,当然不能想得太远,如果你想出十集去,考试早结束了。

还可以采取一些深呼吸放松法、自我深度松驰法、积极的自我暗示法等。

当然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就是闭目养神。

在休息过程中要注意一点,采用什么休息方法悉听尊便,但千万不要想自己没做上来的某道题。

第二轮查缺补漏第一轮将会做的题都做了,休息后还有没有会做的题了呢?回答是肯定的。

依据有两条:一条是实践的依据;一条是理论的依据。

任何一名初三学生几乎都曾有过这样的考试经历,在考试过程中某道题不会,不得不放弃了,但当答到后边某处时,忽悠一下想起前边那道题该怎么做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初一的数学考试解题技巧方法大全

初一的数学考试解题技巧方法大全

初一的数学考试解题技巧方法大全初一的几何题答题方法一要审题。

很多学生在把一个题目读完后,还没有弄清楚题目讲的是什么意思,题目让你求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这非常不可取。

我们应该逐个条件的读,给的条件有什么用,在脑海中打个问号,再对应图形来对号入座,结论从什么地方入手去寻找,也在图中找到位置。

二要记。

这里的记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要标记,在读题的时候每个条件,你要在所给的图形中标记出来。

如给出对边相等,就用边相等的符号来表示。

第二层意思是要牢记,题目给出的条件不仅要标记,还要记在脑海中,做到不看题,就可以把题目复述出来。

三要引申。

难度大一点的题目往往把一些条件隐藏起来,所以我们要会引申,那么这里的引申就需要平时的积累,平时在课堂上学的基本知识点掌握牢固,平时训练的一些特殊图形要熟记,在审题与记的时候要想到由这些条件你还可以得到哪些结论,然后在图形旁边标注,虽然有些条件在证明时可能用不上,但是这样长期的积累,便于以后难题的学习。

四要分析综合法。

分析综合法也就是要逆向推理,从题目要你证明的结论出发往回推理。

看看结论是要证明角相等,还是边相等,等等,如证明角相等的方法有(1.对顶角相等2.平行线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3.余角、补角定理4.角平分线定义5.等腰三角形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等等方法。

)结合题意选出其中的一种方法,然后再考虑用这种方法证明还缺少哪些条件,把题目转换成证明其他的结论,通常缺少的条件会在第三步引申出的条件和题目中出现,这时再把这些条件综合在一起,很条理的写出证明过程。

五要归纳总结。

很多同学把一个题做出来,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去做其他的,这个也是不可取的,应该花上几分钟的时间,回过头来找找所用的定理、公理、定义,重新审视这个题,总结这个题的解题思路,往后出现同样类型的题该怎样入手。

初一数学常见的解题技巧1、审题和解题的关系:克服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急于下笔的不严谨做法,要吃透题目的条件与要求,更要挖掘题目中隐含条件,达到启发解题思路。

初一数学计算绝对值的方法

初一数学计算绝对值的方法

初一数学计算绝对值的方法在初一数学的学习中,绝对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知识点。

掌握计算绝对值的方法对于学好数学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初一数学中计算绝对值的方法。

首先,我们要明白绝对值的定义。

绝对值表示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所以,绝对值总是非负的,也就是说,绝对值一定大于等于 0。

对于一个正数,它的绝对值就是它本身。

例如,5 的绝对值就是5,记作|5| = 5 。

这很好理解,因为正数在数轴上距离原点的距离就是它本身的值。

对于 0 来说,0 的绝对值就是 0 ,即|0| = 0 。

因为 0 在数轴上就在原点的位置,所以它到原点的距离就是 0 。

而对于负数,它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比如-3 的绝对值是 3 ,记作|-3 |= 3 。

这是因为负数在数轴上距离原点的距离是它的相反数的值。

那在计算绝对值的时候,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呢?如果给定一个简单的数字,比如|-7 |,我们只需要把负号去掉,得到 7 就可以了。

再比如| 12 |,直接就是 12 。

如果是一个算式,那我们就要先计算出算式的结果,再求绝对值。

比如| 5 8 |,先计算 5 8 =-3 ,然后求-3 的绝对值,得到 3 。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绝对值符号里面是一个未知数,比如|x |,这时候就要分情况讨论了。

当 x 大于等于 0 时,| x |= x ;当 x 小于 0 时,| x |= x 。

举个例子,如果| x 2 |= 5 ,那么我们就要分两种情况来计算。

第一种情况,当 x 2 大于等于 0 时,也就是 x 大于等于 2 时,x 2= 5 ,解得 x = 7 。

第二种情况,当 x 2 小于 0 时,也就是 x 小于 2 时,(x 2) = 5 ,去括号得到 x + 2 = 5 ,移项可得 x = 3 ,解得 x =-3 。

所以,方程| x 2 |= 5 的解为 x = 7 或 x =-3 。

初一数学分数大小比较解题策略

初一数学分数大小比较解题策略

初一数学分数大小比较解题策略分数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分数大小比较则是解决分数大小关系的基本策略之一。

本文将介绍初一数学中分数大小比较的解题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分数的基本概念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分数的基本概念。

分数由两部分组成,分子和分母,用分子除以分母表示。

分子表示被分割的份数,分母表示每份分割成的份数。

例如,1/2表示将一个单位分割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

同样地,2/3表示将一个单位分割成三份,取其中的两份。

二、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当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分子的大小来判断分数的大小关系。

例如,比较1/4和3/4的大小,由于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我们只需要比较分子的大小。

显然,3大于1,所以3/4大于1/4。

三、分数化为相同分母比较当两个分数的分母不相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化为相同分母的分数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化为相同分母的方法是找到两个分数的最小公倍数作为新的分母,然后将分子按比例扩展。

例如,比较1/3和1/2的大小,我们可以找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为6,然后将两个分数同时乘以适当的倍数使它们的分母变为6,得到2/6和3/6。

此时,我们只需要比较它们的分子大小即可,显然3大于2,所以3/6大于2/6。

四、分数的整数比较当分数与整数进行比较时,我们可以将整数转化为带有相同分母的分数,然后再进行比较。

例如,比较1/3和2的大小,我们可以将2转化为分母为3的分数,即2/1。

然后将两个分数的分母统一,得到1/3和6/3,再比较分子的大小即可,显然6大于1,所以6/3大于1/3。

五、分数的有限小数表示比较一些分数可以化为有限小数表示,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小数部分的大小来判断分数的大小关系。

例如,比较1/8和0.25的大小,我们可以将1/8化为小数,得到0.125。

然后比较0.125和0.25的大小,显然0.25大于0.125,所以0.25大于1/8。

六、分数的近似值比较有些分数无法精确表示为有限小数,此时我们可以将它们换算成小数并进行比较。

初一数学上册解题技巧

初一数学上册解题技巧

初一数学上册解题技巧找规律题目解题方法数字推理题难度较大,但并非无规律可循,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对解答数字推理问题大有帮助。

1.快速扫描已给出的几个数字,仔细观察和分析各数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前三个数之间的关系,大胆提出假设,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延伸到下面的数,如果能得到验证,即说明找出规律,问题即迎刃而解;如果假设被否定,立即改变思考角度,提出另外一种假设,直到找出规律为止。

2.推导规律时往往需要简单计算,为节省时间,要尽量多用心算,少用笔算或不用笔算。

3.空缺项在最后的,从前往后推导规律;空缺项在最前面的,则从后往前寻找规律;空缺项在中间的可以两边同时推导。

找规律题目中常出现的数列关系(一)等差数列相邻数之间的差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

等差数列是数字推理测验中排列数字的常见规律之一。

它还包括了几种最基本、最常见的数字排列方式:自然数数列:1,2,3,4,5,6……偶数数列:2,4,6,8,10,12……奇数数列:1,3,5,7,9,11,13……例题1:2,5,8,( )。

A.10B.11C.12D.13解析:从题中的前3个数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5,第一个数字为2,两者的差为3,由观察得知第三个、第二个数字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8 +3=11,第四项应该是11,即答案为B。

(二)等比数列相邻数之间的比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

等比数列在数字推理测验中,也是排列数字的常见规律之一。

例题:2,-4,8,-16,( )。

A.32 B.64 C.-32 D.-64 解析:答案为A。

这仍然是一个等比数列,前后项的比值为-2。

(三)平方数列1、完全平方数列:正序:1,4,9,16,25逆序:100,81,64,49,362、一个数的平方是第二个数。

1)直接得出:2,4,16,( 256 )解析:前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第二个数,答案为256。

初一数学上册综合算式的解题技巧分享

初一数学上册综合算式的解题技巧分享

初一数学上册综合算式的解题技巧分享在初一数学上册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综合算式的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分享一些初一数学上册综合算式的解题技巧,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技巧一:分步骤解题对于综合算式,往往会包含多个步骤,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地解题。

首先,仔细阅读题目,确定算式的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然后,按照给定的步骤,逐步计算,并注意计算中的一些细节和特殊要求。

最后,根据题目要求给出最终的答案。

这种分步骤的解题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犯错,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技巧二:理解关键词在解决综合算式问题时,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加、减、乘、除等运算符号,以及“多少”、“比例”、“比”的概念等。

理解这些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问题,使用适当的算法解决问题。

技巧三:画图辅助对于一些复杂的综合算式问题,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进行辅助解题。

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问题,找到解题的思路。

比如,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可以画出图形,并利用几何性质来推导解答;在解决某些数据分析问题时,可以画出统计图表,以支持我们的推理与计算。

技巧四:列式解题对于一些需要列式解题的问题,我们可以先列出数学表达式,然后进行代入计算。

列式解题可以帮助我们把一个复杂的问题转化为一个或几个简单的方程式,从而更方便地解答问题。

通过列式解题,我们可以更容易地理清思路,准确地找出解题的关键步骤。

教学示例:问题:在一场比赛中,9个同学共获得了68枚奖牌,其中金、银、铜牌的数目比为3∶4∶2,接下来,1. 请问金牌有多少枚?2. 请问银牌有多少枚?3. 请问铜牌有多少枚?解题步骤:步骤一:理解题目,并进行数学表达式的列式解题。

设金、银、铜牌的数目分别为3x、4x、2x(其中x为一个未知数)。

根据题目可以得到方程式:3x + 4x + 2x = 68步骤二:解方程并计算。

将方程化简:9x = 68解得x ≈ 7.55步骤三:代入计算。

初一年级数学难题应对技巧

初一年级数学难题应对技巧

初一年级数学难题应对技巧在初一的数学课堂上,难题就像是一个个不速之客,突如其来地打破了平静的课堂氛围。

然而,只要掌握了应对这些难题的技巧,它们就会变得不再那么令人生畏。

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些能够帮助学生应对初一年级数学难题的有效方法。

首先,面对难题时,保持冷静是至关重要的。

就像面对一个复杂的迷宫时,我们需要先找到入口的方向。

在数学中,冷静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更好地分析问题。

学生们可以通过深呼吸或者暂时放下难题,稍作休息,然后再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问题。

其次,正确理解题意是解决难题的关键步骤。

就如同在探险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地图上的每一条线索。

学生们应该仔细阅读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的是什么。

可以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圈出或者标记,这样有助于理清思路,避免在解题过程中迷失方向。

在理解题意后,将问题分解成更小的部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把一个复杂的问题拆解成几个简单的小问题,就像把一座高山分解成几段可攀登的小坡。

这不仅让问题显得不那么庞大,也使得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加清晰。

学生们可以先解决小部分的问题,再将这些小部分的答案结合起来,得出最终的结果。

记住基础知识对于解决难题至关重要。

就像盖房子需要牢固的地基,数学问题的解决也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

学生们在遇到难题时,不妨回顾一下相关的基础知识,确认是否有遗漏或者理解错误。

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解决难题的能力。

此外,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做题时,学生们应当注重每一个步骤的书写和计算的准确性。

这样不仅有助于在最终检查时发现错误,也能够帮助理清思路。

良好的解题习惯能够减少错误的发生,提高解题的效率。

多做练习是应对数学难题的另一个有效策略。

就像运动员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提高技能,学生们通过做大量的练习题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练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熟悉各种题型,还能够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向他人请教也是一个重要的技巧。

在解题过程中,如果遇到困惑,可以向老师、同学或者家长请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非常好的初一数学解题方法一种非常好的初一数学解题方法内容如下:考试前,尤其是面临重要考试时,老师都会谆谆告诫莘莘学子们一条非常重要的答题方法--------会答的先答,不会答的后答。

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是使考试获得成功、出奇制胜的法宝。

但到了今天,这件法宝在许多同学身上不灵了,考试居然达不到平时写作业的水平,让同学们确实倍感困扰。

三轮解题法就是解决怎样在考试时发挥出自己最佳水平的一种方法。

它的理念是以我为主,以发挥出考试最佳状态为本,按照分轮次解题的要求,构建自信、有序。

可控的机制平台,拓展自我进步、成功的轻松空间,实现应试能力的跨越。

三轮解题法要通过以下七点实现:1.对考试成功的标志要有明确的认识初中生身经无数次的考试,有成功也有失败,有考顺之时,也有别扭之日。

那么什么是考试成功的标志呢?有人说是分数,有人说是名次,还有人讲只有超过某人才算其实分数也有绝对值和相对值,绝对值是拿你自己的分数与及格线、满分线等比较的结果。

相对值是将你自己的分数放在个人、班级、年级、全市等参照系中衡量其相对位置的结果。

正是由于选择的参照系不同,有的同学越比信心越足,越比干劲越大,越比越乐观;而有的同学则越比越没信心,越比对自己越怀疑,越比热情越低。

我的观点是,考试成功的标志有两条:一是,只要将自己的水平正常发挥出来了,就是一次成功的考试。

二是,不要横向与其他同学比,要纵向自己与自己比。

按着前述《良性循环学习法》中提到的,只要将第一类问题消灭到既定目标,就是一次成功的考试。

2.确定考试目标有资料显示,每年中考考砸的考生约占25%。

因此考试前确定目标时,虽然你心中有了上述两条考试成功的标志,但是对于第一条,你千万不要以为我可以100%的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这才叫正常发挥,更不要幻想超常发挥。

而应该按三层递进模式实施你的目标。

三层递进模式就是:第一要保证不考砸。

第二要正常发挥。

正常发挥就是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80%,发挥出80%已经很不简单了,发挥出80%无疑是没考砸。

第三要向更高标准迈进,就是在保证已发挥出80%以后,再向发挥100%努力,再向超常发挥进发。

虽然看似简单的三层,但我提出的是:不砸80%100%超常。

你若考试一上来,就想100%发挥,超常发挥,就可能出现全盘皆输的惨局。

那么保证实施三层递进模式的一种最佳方法就是三轮解题法。

3.第一轮答题要敢于放弃三轮解题法的第一轮是,当你从前往后答题时,一看这题会,就答。

一看这题不会,就不答。

一看这题会,答的中间被困住卡壳了,就放。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为什么。

会答的先答,不会答的后答到了考场就做不到呢?要害在会与不会之间,难在会与不会的判定上。

你想,会的题这很清楚。

不会的题也很明了。

但恰恰有些题是你乍一看会,一做起来就卡壳,或者我不能立即得出结论,我需要看一看,思考思考、演算演算、琢磨琢磨真是欲行不能,欲罢不忍。

每每都是在这不知不觉中丧失了宝贵的时间,每次考试都觉得时间不够用,稀里糊涂地败下阵来。

会答的先答,不会答的后答作为一条原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但若同时将它当作考试方法,因为它仅是定性地指出了方向,定量分析不清楚,缺乏可操作性,所以出现有人用它灵,有人用它不灵;有时灵,有时就不灵的现象。

尤其是重要的考试,每题必争,每分必夺,哪道题都不想轻易放弃,哪一问都想攻下来,哪一分都不想丢的时候,就往往失灵。

而三轮解题法是一种定量的方法,量化清楚,可操作性强。

当第一轮做完,有一个重要的环节4.敢于休息30秒当按着会做的则解,不会做的则放,卡壳的也放的方法,从前做到最后一道题之后,要敢于休息30秒。

而且这个休息一定是老老实实地休息。

比如,可以看看窗外的自然景观,树在摇曳,鸟在飞翔等。

也可以想想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电视剧等,当然不能想得太远,如果你想出十集去,考试早结束了。

还可以采取一些深呼吸放松法、自我深度松驰法、积极的自我暗示法等。

当然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就是闭目养神。

在休息过程中要注意一点,采用什么休息方法悉听尊便,但千万不要想自己没做上来的某道题。

为什么要用敢于休息30秒的敢于两字呢?是因为绝大多数同学每每都觉得时间不够,哪还敢挤出时间休息呀!其实恰恰相反,因为考试是高度的耗氧活动,对脑力、体力消耗很大,经过一段时间便会出现疲劳的现象,此时若*意志力来坚持,效率自然不高。

经过休息就会使脑力得到恢复,使体力得到补充,经休息后再投入到解题过程中会高效发挥,所以敢于休息的同学反而时间就够了,这就是辩证法。

这也正是俗话所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

敢于休息30秒也是心理状态提升的体现。

考试时有的同学一听到其他同学快速翻页的声响就着急,眼睛的余光一看别的同学答得较快就发慌现在我能做到不为所动,不被所引,我还敢于主动休息。

急答出现差错,稳答一次成功,孰优孰劣是不言自明的道理。

心理状态的提升需要一个磨炼过程。

敢于休息30秒,就是心理状态走向成熟的开始,因此一定要敢于休息。

休息后进人第二轮。

5.第二轮查缺补漏第一轮将会做的题都做了,休息后还有没有会做的题了呢?回答是肯定的。

依据有两条:一条是实践的依据;一条是理论的依据。

任何一名高三学生几乎都曾有过这样的考试经历,在考试过程中某道题不会,不得不放弃了,但当答到后边某处时,忽悠一下想起前边那道题该怎么做了。

或者是答到后边某道题,或者看见一道题的某句话、某个符号等,立刻唤醒了记忆,产生了顿悟,激发了灵感等,前边那道题就做出来了。

这就是实践的依据。

实践和理论都证实,做过第一轮后仍旧会有能解出来的题。

那么这时如第一轮所述,一看这题会,就答。

一看这题不会,就不答。

一看这题会,答的中间卡壳了,就放。

这样从前做到最后一道题,接下来要再次敢于休息30秒。

怎样休息前文已有详述不再赘述。

6.第三轮换思路解题休息以后,要从前到后检查一遍自己做过的题。

检查通过后,从理论上讲,你已经将自己的水平100%的发挥出来了,但实际上是80%。

因为你检查虽然通过了,可还存在你没检查出来或检查错了的可能性,所以说是80%。

虽然是80%,但已经很不简单了。

在一次考试中,能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80%就是一次成功的考试。

你看体育竞赛,你观奥运会,有多少运动员,有多少运动队积多年训练之精华,蓄埋藏4年之心愿,只为了场上一搏。

这一搏往往是发挥出平时训练水平的80%就可以取得胜利,就可以拿牌。

对发挥出80%,你一定认识到,我的水平已经发挥出来了,我就是这个水平。

我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对得起但如果这时考试还没结束,还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检查第二遍,这时决不能满足80%,要向100%进发,向超常发挥努力,做那些没做上来的题。

但是做是做不出来了,已经做过两轮都没做出来,说明是难点,是硬骨头。

对于难点和硬骨头采用常规做法已经不行了。

这时要攻,要向难点和硬骨头发起总攻。

那么如何攻呢?可用换思路解题法来攻。

换思路解题法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当你解题时,仅仅将题做对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知道此题有几种解法,哪种是优化的解法才算优秀。

许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解题时想起了这题出自哪章哪节,老师讲这点时是如何强调的,此题是考哪个或哪几个知识点,老师出这题想考什么此时答这题感觉非常有把握,解题非常顺。

这就是灵感。

其实灵感也没有什么神秘,谁都曾经在考试过程中迸发过灵感的火花。

当然如果你甚至能看透某题的陷阱和迷惑在哪里,你就是顶尖高手了。

总之,此时已是不攻白不攻,不得白不得,攻一步进一寸,得1分是1分的时候了。

但要换思路,看看哪题能攻下来攻哪题,哪点能拿下来拿哪点。

想想它是出自哪章哪节?老师想考哪个知识点?各点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时要放飞你的记忆能力、领悟能力、多向联想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

这时新的思路就有可能被打开,兴奋点就可能被激活,灵感的火花就可能如年三十的礼花一样在空中绽放。

同学们,大胆尝试吧!你曾经有过的灵感定会一次次再现。

7.变三轮解题法为自定理三轮解题法是一种全新的考试答题方法,是经过实践验证的科学、合理、有效的考试答题方法。

认识掌握并运用了三轮解题法的同学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但应用三轮解题法却要因人而异,因科而异。

若想灵活运用三轮解题法,第一要认识它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第二要实践,没有多次的实践是不能掌握这样一种全新的方法的;第三要总结,看看自己究竟是三轮好,还是二轮妙,或是四轮高。

中间的两次休息,多长时间为宜。

总之,绝不是一轮到底,不管会不会的题都要跟它拼上三、五回合的从小学沿用至今的考试答题方法了。

这是一种全新的分轮次解题方法。

对不同的科目,应用三轮解题法也应有所差异。

比如数、理、化等是这样的三轮。

而语文则应该是阅读题之前是一轮,做完就要检查结束。

然后阅读题是一轮,最后一轮全身心地写作文。

理想状态是作文写完,剩余时间少于5分钟。

如果剩多了,说明你前边的时间分配不合理,要改进。

英语、历史。

政治、地理等的三轮也要因科而异。

这样,经过实践一总结一再实践一再总结循环往复,什么时候形成一套你自己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分轮次解题法,什么时候你用自己的名字将其命名为某某定理,这时你才是真正掌握了三轮解题法。

此时你的精力主要用于过程的完善,过程的完成,忽略结果,你就能取得胜利。

这时你才会感到考试是无憾的、考试是轻松的、考试是愉快的、考试是幸福的。

考试会使你信心越来越强,考试会使你思维越来越活跃、考试会使你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考试会使你的应试能力实现跨越。

以上是教育提供的一种非常好的初一数学解题方法,更多内容请关注初一数学辅导栏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