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高中化学中常用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摩尔质量计算、溶解度计算、浓度计算、反应路线计算、酸碱滴定计算、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等等。
一、摩尔质量计算:1.摩尔质量(M)=相对分子质量(Mr)/摩尔量(n)2.摩尔量(n)=质量(m)/摩尔质量(M)例如:H2SO4的Mr为98 g/mol,如果有2 g的H2SO4,求其摩尔量。
解:摩尔量(n)=质量(m)/摩尔质量(M)=2 g/98 g/mol≈0.020 mo二、溶解度计算:1.溶解度(S)=溶质在溶剂中的质量(m)/溶剂的质量(M)例如:已知60g的氯化钠溶解于200g的水中,求氯化钠的溶解度。
解:溶解度(S)=溶质在溶剂中的质量(m)/溶剂的质量(M)=60g/(60g+200g)≈0.23三、浓度计算:1.质量浓度(C)=溶质的质量(m)/溶液的体积(V)例如:已知溶液中含有10g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00mL,求氯化钠的质量浓度。
解:质量浓度(C)=溶质的质量(m)/溶液的体积(V)=10g/100mL=100g/L四、反应路线计算:1.反应物的量与生成物的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到。
例如,对于A+B→C+D,如果已知A的量,则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B 的量、C的量和D的量。
例如:已知反应1 mol的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求生成物水和二氧化碳的摩尔量。
解:根据化学方程式CH4 + 2O2 → CO2 + 2H2O,可知1 mol的甲烷生成1 mol的二氧化碳和2 mol的水。
五、酸碱滴定计算:1. 氢离子浓度(pH)= -log[H+],其中[H+]为氢离子的浓度。
2.酸碱滴定中可以根据已知溶液的体积和浓度,计算出另一种溶液的体积和浓度。
例如:已知0.1 mol/L的盐酸滴定到了100 mL的0.05 mol/L的碳酸钠溶液中,求中和点的体积和酸溶液的浓度。
解:根据盐酸和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可以推算出滴定的摩尔比例为1:2、根据摩尔比例和已知的碳酸钠溶液体积和浓度,可以计算出滴定的中和点体积为100 mL,酸溶液的浓度为0.2 mol/L。
高中化学14种基本计算题解法

高中化学14种基本计算题解法作为一门重要的理科科目,化学在高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计算题是学生们最常接触到的题型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化学计算题,本文将介绍高中化学14种基本计算题解法。
1. 摩尔质量计算法任何一个元素或化合物的摩尔质量只与它的分子量或原子量有关,因此,可以用元素或化合物摩尔质量计算分子、离子、原子等问题。
计算公式:n(物质的摩尔数)=物质的质量(g)÷物质的摩尔质量(g/mol)2. 摩尔占比计算法摩尔占比是指一个分子中某个元素的摩尔数与该分子中所有元素摩尔数总和之比。
求解这种计算题时,必须先求出化学式中各元素的数量,然后再计算摩尔占比。
计算公式:某元素的摩尔占比=该元素的摩尔数÷分子中所有元素的摩尔数总和×100%3. 摩尔浓度计算法摩尔浓度是指一个体系中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体积之比。
在该计算中,需先求出摩尔数,然后再算出溶液体积。
计算公式:C(溶液的摩尔浓度)=溶质摩尔数÷溶液体积(L)4. 用比化学式求出分子式的计算法比化学式是指化合物中各元素原子数的比,求出比化学式即可推断出化合物的分子式。
计算公式:分子式= n(最简整数倍的原子数)×比化学式5. 化学计量法化学计量法是指通过实验探究,确定元素化合的准确数量关系的方程式。
其中,摩尔比等于化学计量数。
计算公式:化学计量数=元素的摩尔比÷最小的摩尔数6. 工业制备量计算法工业制备量是指在某一生产过程中,制备特定化学物质的最终产品量。
在该计算中,需考虑到有机合成过程中的需要损耗、产率等因素。
计算公式:制备量=原料摩尔数×反应摩尔比×产率7. 反应的质量计算法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的质量与终产物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通过反应方程式来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质量计算式=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化学计量数8. 等效质量计算法等效质量是指化学物质与特定反应物质之间的质量之比。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总结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总结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高中阶段是学生们必修的学科之一。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总结一些高中化学中常用的计算公式,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一、摩尔浓度计算公式1. 摩尔浓度(M)的计算公式为:\[ M = \frac{n}{V} \]其中,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单位为摩尔),V为溶液的体积(单位为升)。
2. 摩尔浓度与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关系:\[ n = M \times V \]通过摩尔浓度计算公式,可以方便地计算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者根据给定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计算摩尔浓度。
二、化学平衡计算公式1. 平衡常数(Kc)的计算公式为:\[ K_c = \frac{[C]^c \times[D]^d}{[A]^a \times [B]^b} \]在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平衡常数可以计算平衡时各种物质的浓度。
2. 平衡常数与反应系数的关系:\[ K_c = K_p(RT)^{\Delta n} \]其中,Kp为气相平衡常数,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Δn为气态生成物的摩尔数减去气态反应物的摩尔数。
三、溶解度积计算公式1. 溶解度积(Ksp)的计算公式为:\[ K_{sp} = [A]^a \times [B]^b \]在溶液中,如果存在难溶的沉淀物,则可以通过溶解度积计算其溶解度。
2. 溶解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S = \sqrt{K_{sp}} \]通过溶解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可以方便地计算出难溶盐的溶解度。
四、氧化还原反应计算公式1.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计算公式为:\[ Q = n \times F \]其中,Q为已转移电子的总电荷量,n为电子的摩尔数,F为法拉第常数(96485C/mol)。
2. 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 m = \frac{Q}{n \times F}\times M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已转移电子的总电荷量以及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总结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总结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化学计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通过化学计算,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数据或化学反应方程式来推导出一些未知的化学量,进而解决化学实验和理论问题。
下面将总结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
一、摩尔计算在化学计算中,常用的一个基本单位是摩尔(mol)。
摩尔计算是指根据物质的摩尔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计算。
摩尔计算最常见的应用是计算物质的质量、体积、浓度等。
例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质的摩尔比,从而确定生成物的摩尔量;或者根据物质的摩尔量和摩尔质量计算质量之间的关系等。
二、质量计算质量计算是高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计算方法。
根据物质的质量和化学式来计算摩尔数或质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通过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反应物质的摩尔量,从而确定生成物的质量;或者通过已知的摩尔量计算出物质的质量等。
三、体积计算在溶液稀释、气体体积比计算等化学实验中,体积计算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
通过体积计算可以了解不同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或者根据气体体积的变化来推导出化学反应的结果。
例如,根据浓度计算出一定体积溶液所含的溶质的质量;或者通过气体体积比计算出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压力等。
四、浓度计算浓度计算是高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计算方法。
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与溶剂的体积之比。
通过浓度计算可以推导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质的摩尔数等重要信息。
例如,通过浓度计算出一定体积溶液所含溶质的摩尔量,从而进一步计算出质量等。
通过以上四种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和理论问题,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的化学学习有所帮助。
关于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有哪些

关于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有哪些在每年的化学考试中,计算题的分值大约占15%,但高中化学计算题的得分率却不高,高中化学计算类型比较多,其中有些计算经常考查,如能用好方法,掌握技巧,就一定能节约时间,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有哪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有哪些1. 有关物质的量(mol)的计算公式⑴ 物质的量(n)质量(m)摩尔质量(M)和物质所含微粒数(N)之间的换算关系物质的量(mol)=物质的质量(g)÷物质的摩尔质量(g/mol)n=m÷M或M=m÷n或m=n×M⑵ 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微粒数(N)之间有换算关系物质的量(mol)=微粒数(个)÷6.02×10∧23(个/mol)n=N÷NA或N=n×NA或NA=N÷n⑶ 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n)、气体体积(V)、气体摩尔体积(Vm)的换算关系气体物质的量(mol)=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L)÷22.4(L/mol)n=V÷22.4或V=n×22.4⑷ 物质的量浓度C(B),溶质的物质的量n(B),与溶液体积(V)的换算关系: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液体积(L)n(B)=C(B)×V或C(B)=n(B)÷V或V=n(B)÷C(B)⒉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ρ(g/L)=气体的摩尔质量(g/mol)÷气体摩尔体积(L/mol)=M/22.4mmol/Lρ(g/L)=M÷22.4mmol/L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质量M=22.4ρmol/L⒊ 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⑴ 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M=m(混)÷n(混)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1.有关物质的量(mol)的计算公式(1)物质的量(mol)=(g)(g/mol)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2)物质的量(mol)=()(/mol)⨯23微粒数个6.0210个(3)气体物质的量(mol)=(L)22.4(L/mol)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液体积(L)2.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1)基本公式①溶液密度(g/mL)=(g)(mL)溶液质量溶液体积②溶质的质量分数=(g)100% ()(g)⨯+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mol)(L)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①溶质的质量分数=(mol/L)1L (g /mol)(mL)(g /mL)⨯⨯⨯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摩尔质量1000溶液密度②物质的量浓度=mL (g /mL)(g /mol)1L ⨯⨯⨯1000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摩尔质量3.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 (混)和总物质的量n (混):m()n()M =混混 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ρ(混):22.4()M ρ=g 混 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1.01×105Pa )的混合气体。
4.化学平衡计算公式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qD(g)++ƒ(1)各物质的变化量之比=方程式中相应系数比(2)反应物的平衡量=起始量-消耗量生成物的平衡量=起始量+增加量表示为(设反应正向进行):mA(g)nB(g)pC(g)qD(g)(mol) a b c dnxpxqx(mol) x() () () ()m m m nxpx(mol) a-x b- c+ d m m ++ƒ起始量变化量耗耗增增平衡量qx+m(3)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三个重要推论。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关物质的量(mol )的计算公式)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g g mol / 即n=Mm;M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物质的量(mol )=)(个微粒数(个)mol /1002.623⨯ 即n=AN NN A 为常数6.02×1023,应谨记 )气体物质的量(mol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L L mol 224 即n=mgV V 标, V m 为常数22.4L ·mol -1,应谨记 )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即n B =C B V aq)物质的量(mol )=)反应热的绝对值()量(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mol KJ KJ / 即n=HQ∆关溶液的计算公式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g mL 即ρ =aqVm液质的质量分数=%100) g g ⨯+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g g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100%⨯液质m m =剂质质m m m +×100%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mol L 即C B=aqBV n)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质的质量分数100%(g/mL)1000(mL)(g/mol)1(L)(mol/L)⨯⨯⨯⨯=溶液密度溶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质的量浓度=⨯⨯⨯1000(mL)(g /mL)(g /mol)1(L)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摩尔质量 即C B =BM ρω1000 ρ单位:g/ml )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原则: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变!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即浓m 稀稀浓ωωm =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即c (浓)·V (浓)=c (稀)·V (稀)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离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的原子总是守恒的。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王晓波内蒙古师范大学锦山实验中学 024400高考命题中,最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有“守恒法”、“差量法”、“关系式法”、“极值法”、“平均值法”、“终态法”等,在这几种计算方法中充分体现了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核心作用和纽带作用,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基础。
现就高中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汇总一下,分享给各位同仁!方法一 电解质溶液的计算法宝——电荷守恒法涉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时常需用到电荷守恒,首先找出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和阴离子,再根据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列等式。
如Al 2(SO 4)3、NH 4NO 3混合溶液的电荷守恒为 3c (Al 3+)+c (NH +4)+c (H +)=2c (SO 2-4)+c (NO -3)+c (OH -)注意 一般情况下,列电荷守恒等式时不能忽略H +、OH -,但在计算时,酸性溶液中常可忽略OH -,碱性溶液中常可忽略H +。
例题1、在硫酸钠和硫酸铝的混合溶液中,Al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 -1,SO 2-4为0.4 mol·L -1,溶液中N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1 mol·L -1 B .0.2 mol·L -1C .0.3 mol·L -1D .0.4 mol·L -1答案 B解析 在任何一个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则有3c (Al 3+)+c (Na +)=2c (SO 2-4),解得c (Na +)=0.2 mol·L -1 例题2、某硫酸铝和硫酸镁的混合液中,c (Mg 2+)=2 mol·L -1,c (SO 2-4)=6.5 mol·L -1,若将200 mL 的此混合液中的Mg 2+和Al 3+分离,至少应加入1.6 mol·L -1的氢氧化钠溶液( )A .0.5 LB .1.625 LC .1.8 LD .2 L 答案 D解析 根据电荷守恒得: 2c (Mg 2+)+3c (Al 3+)=2c (SO 2-4),c (Al 3+)=2×6.5 mol·L -1-2×2 mol·L -13=3 mol·L -1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Mg 2+、Al 3+分离,此时NaOH 转化为Na 2SO 4和NaAlO 2,由电荷守恒得: V (NaOH)=2n SO 2-4+n AlO -2c NaOH=2×6.5 mol·L -1×0.2 L +3 mol·L -1×0.2 L 1.6 mol·L -1=2 L 方法二 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巧思妙解——差量法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时均可用差量法。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汇总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汇总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汇总: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计算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掌握一些常用的计算公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一些高中化学中常用的计算公式。
1. 摩尔浓度计算公式:摩尔浓度(C)= 物质的物质量(m)/ 物质的摩尔质量(M)例如,NaCl溶液中NaCl的摩尔浓度为0.1mol/L,求其质量分数。
NaCl的摩尔质量为58.5,所以NaCl的质量分数为0.1*58.5=5.85%2. 反应物质量计算公式:根据平衡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质量的问题通常使用此公式。
已知A+2B→C+3D,所需的反应物质量,A的质量50g,求B的质量。
根据平衡方程式,A=2B,所以B的质量为25g。
3. 溶液稀释公式:浓度1×体积1=浓度2×体积2例如,已知硫酸溶液的浓度为2mol/L,所需制备500mL浓度为0.5mol/L的溶液,求稀释的体积和浓度。
代入公式,2×V = 0.5×500,解得V=125mL,所以需要添加125mL 的水到硫酸溶液中。
4. 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公式:气体摩尔体积(V)= 气体的物质量(m)×标准摩尔体积例如,已知一气体的质量为0.02g,求其摩尔体积。
该气体为氢气,标准摩尔体积为22.4L/mol,代入公式得V=0.02/2=0.01L。
5. 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公式:PV=nRT其中,P为压强,V为体积,n为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开尔文)。
根据这个方程式可以解决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和相关问题。
通过掌握以上几种常用的化学计算公式,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化学问题的求解和实验操作。
化学计算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一环,希最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计算公式,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和成绩。
愿大家在化学学习的道路上不断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化学计算的常见方法

化学计算的常见方法1.守恒法守恒法是一种中学化学典型的解题方法,它利用物质变化过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变来列式求解,可以免去一些复杂的数学计算,大大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它的优点是用宏观的统揽全局的方式列式,不去探求某些细枝末节,直接抓住其中的特有守恒关系,快速建立计算式,巧妙地解答题目。
物质在参加反应时,化合价升降的总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各物质中所含的每一种原子的总数,各种微粒所带的正负电荷总和等等,都必须守恒。
所以守恒是解计算题时建立等量关系的依据,守恒法往往穿插在其它方法中同时使用,是各种解题方法的基础。
例1.将几种铁的氧化物的混合物加入100ml、7molol―1的盐酸中。
氧化物恰好完全溶解,在所得的溶液中通入0.56l(标况)氯气时,恰好使溶液中的fe2+完全转化为fe3+,则该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 72.4%b. 71.4%c. 79.0%d. 63.6%解析:铁的氧化物中含fe和o两种元素,由题意,反应后,hcl 中的h全在水中,o元素全部转化为水中的o,由关系式:2hc——h2o——o,得:n(o)=,m(o)=0.35mol×16g·mol―1=5.6 g;而铁最终全部转化为fecl3,n(cl)=0.56l ÷22.4l/mol×2+0.7mol=0.75mol,n(fe)=,m(fe)=0.25mol×56g·mol―1=14 g,则,选b。
2.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压强差,也可以是物质的量之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差等。
解题时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或解题完全一样。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高中化学计算八大解题模型

溶液中阳阴离子正负电荷守恒
浓度守恒
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浓度(或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不变
溶质守恒
溶质的质量在稲释前后保持不变
价态守恒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总数守恒
2.方程组法
反应方程组
已知几元混合物的几个反应总量,求解其组分含量
组成方程组
已知几元混合物的几个组成总量,求解其组分含屋
3.关系式法
反应关系式
能从多步反应或部分氧化还原反应中提取物质转化关系式
终态关系式
能从整体出发找出最终的物质成分与起始成分的守恒关系式
对应关系式
能从混介物反应或组成中挖掘出特定的定量对应关系式
组成关系式
能从物质或溶液的组成中找出组分之间的定最关系式
4.差量法
变化差量
/变化和量
能利用物质单一变化的某个实际差最(质最差、物质的最差、 摩尔质量差、气体体枳差、压强差、密度差、反应热差、溶 解度差)及理论差量列出比列式求解
7•十字交叉 法
能找出平均值(A),且符合x A:+y A:=(x +y) A的数学 关系,用十字交叉法求解混合物中两个组分的含屋
8.讨论法
极值讨论
能找出边界条件(极值),讨论混介物组成的可能范1制
范围讨论
两种反应物的最之比不确定时,找恰好反应点讨论取值范闱
结果讨论
两种反应物的帛:之比不确定而产物不同时,讨论町能的结果
高中化学计算八大解题模型(解题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常用方法
方法分支
适用条件
1.守恒法一一已知变化 前后某一特 定不变的 量,建立等 式计算的系 列方法
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物料守恒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复习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复习化学计算是高中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化学计算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化学实验和计算题的问题。
了解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对于学习化学和备考考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进行复习。
一、摩尔计算摩尔是用来表示物质的数量的单位,化学计算中常用摩尔来进行计算。
在化学方程式中,摩尔的概念非常重要,它指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关系。
例如,在化学反应中,如果已知反应物的摩尔数,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物的摩尔数,进而计算反应物之间的摩尔比。
摩尔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基础,大家要熟练掌握。
二、质量计算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质量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摩尔计算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可以轻松地进行质量计算,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在质量计算中,还需要注意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三、体积计算在一些化学实验中,我们需要根据反应物的体积来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
体积计算也是化学计算的常见方法之一。
在体积计算中,我们需要根据气体的摩尔体积与摩尔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计算。
同时,体积计算还需要考虑到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压力和温度,这对于体积计算也有一定的影响。
四、溶液浓度计算溶液浓度是溶质溶于溶剂中的比例。
在化学计算中,我们需要根据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摩尔数来计算溶液的浓度。
溶液浓度计算常用的单位有摩尔/升、质量百分比、体积百分比等。
在溶液浓度计算中,还需要注意到浓度和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不同条件下浓度的变化。
五、热量计算在一些化学反应中,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的现象。
热量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热量计算中,我们需要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热化学方程式来计算反应的热量变化。
热量计算也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需要注意到放热和吸热的情况,以及热量与其他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以上就是高中化学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的复习内容。
化学计算常用的方法与规律

遵 循
原反应 多个连续反应:找出化合价在变化前后真正变化的物
质及所反应的量
化学反应
表 示 形 式
离子反应:等号两边离子所带电荷数相等 电化学 阳(负)极失电子总数=阴(正)极得电子总数
串联的原电池(电解池),各极上转移电子数相等 气相反应: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反应热
化学方程式 遵 循 宏观:参加反应 m(反应物)=反应生成 m(生成物)
(1)强酸的 pH
(2)稀释强酸溶液
(3)稀释弱酸溶液
(4)混合酸溶液的 pH
【小结】求酸溶液的 pH 须先求
,再求
。求算中注意混合溶液的体积变化。
[H+]= 浓酸中H +的物质的量+稀酸中H +的物质的量 V总
(二)碱性体系
(1)强碱溶液的 pH 计算
(2)稀释碱溶液
【小结】求碱性溶液 pH 的方法:先求
求该酯的分子式
。
8、水的离子积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存在着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常数 KW=[H+]·[OH-]。
25℃时,Kw=10-14,Kw 只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无论是中性、酸性、碱性的稀溶液中都有[H+]·[OH-]=KW。
高中化学整合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规律
9、有关 PH 的计算
(一)酸性体系:
6、十字交叉法
运用“十字交叉法”的要领是:
(1)首先判断哪种计算题可用本法:二元混合物(a>c>b),且有平均值 C 的计算题;
(2)两物质所取的基准量 m、n 可相加;
(3)要有两物质的平均值,且平均值的单位要与两物质所表示的单位相同;
(4)m/n 是所取的基准量之比。
求解元素、同位素、原子、电子等微粒间量的变化的试题。
(8种)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8种)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一、关系式法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例题:某种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再通入过量O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A.3.2gB.4.4gC.5.6gD.6.4g[解析]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H2的质量。
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
所以,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3.2g,应选A。
二、方程或方程组法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例题:有某碱金属M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0g,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14g无水晶体。
该碱金属M可能是()(锂、钠、钾、铷的原子量分别为:6.94、23、39、85.47)A.锂B.钠C.钾D.铷[解析]设M的原子量为x,解得42.5>x>14.5,分析所给锂、钠、钾、铷的原子量,推断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是B、C。
三、守恒法化学方程式既然能够表示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数量关系,那么就必然能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得失电子数、总质量等都是守恒的。
巧用守恒规律,常能简化解题步骤、准确快速将题解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题:将5.21g纯铁粉溶于适量稀H2SO4中,加热条件下,用2.53gKNO3氧化Fe2+,充分反应后还需0.009molCl2才能完全氧化Fe2+,则KNO3的还原产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解析]0.093=0.025x+0.018,x=3,5-3=2。
应填:+2。
(得失电子守恒)四、差量法找出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为差量法。
其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等。
差量法的实质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
它最大的优点是:只要找出差量,就可求出各反应物消耗的量或各生成物生成的量。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1. 有关物质的量(mol )的计算公式(1)物质的量(mol 即n=Mm;M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2)物质的量(mol )=)(个微粒数(个)mol /1002.623⨯ 即n=AN NN A 为常数6.02×1023,应谨记(3)气体物质的量(mol 即n=mgV V 标, V m 为常数22.4L ·mol -1,应谨记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即n B =C B V aq (5)物质的量(mol )=)反应热的绝对值()量(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mol KJ KJ / 即n=HQ∆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即ρ =aqV m 液②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g g ⨯+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g g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即w=100%⨯液质m m =剂质质m m m +×100%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即C B=aqBV n(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①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mL)1000(mL)(g/mol)1(L)(mol/L)⨯⨯⨯⨯=溶液密度溶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即C B =BM ρω1000 ρ单位:g/ml(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原则: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即浓m 稀稀浓ωωm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即c (浓)·V (浓)=c (稀)·V (稀)(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5)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离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的原子总是守恒的。
高中化学14种基本计算题解法

高中化学14种基本计算题解法化学计算题是中同学在化学学习中比较头痛的一类题目,也是同学们在测验和考试中最难得分的一类题,能选用最合适的(方法)精确而快速地解决计算题,对于提高学习成果,增加学习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那么,解题方法有哪些呢?今日给同学(总结)了以下14种!1.商余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应用于解答有机物(尤其是烃类)知道分子量后求出其分子式的一类题目。
对于烃类,由于烷烃通式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烷烃基通式为CnH2n+1,分子量为14n+1,烯烃及环烷烃通式为CnH2n,分子量为14n,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nH2n-1,分子量为14n-1,炔烃及二烯烃通式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nH2n-3,分子量为14n-3,所以可以将已知有机物的分子量减去含氧官能团的式量后,差值除以14(烃类直接除14),则最大的商为含碳的原子数(即n值),余数代入上述分子量通式,符合的就是其所属的类别。
[例1]某直链一元醇14克能与金属钠完全反应,生成0.2克氢气,则此醇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A、6个B、7个C、8个D、9个由于一元醇只含一个-OH,每mol醇只能转换出molH2,由生成0.2克H2推断出14克醇应有0.2mol,所以其摩尔质量为72克/摩,分子量为72,扣除羟基式量17后,剩余55,除以14,最大商为3,余为13,不合理,应取商为4,余为-1,代入分子量通式,应为4个碳的烯烃基或环烷基,结合“直链”,从而推断其同分异构体数目为6个.、2.平均值法这种方法最适合定性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即只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
依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例如密度,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可以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而这个平均值必需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换言之,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确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才能符合要求,从而可推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主要有:差量法、十字交叉法、平均法、守恒法、极值法、关系式法、方程式叠加法、等量代换法、摩尔电子质量法、讨论法、图象法(略)、对称法(略)。
一、差量法在一定量溶剂的饱和溶液中,由于温度改变(升高或降低),使溶质的溶解度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溶质(或饱和溶液)质量的差量;每个物质均有固定的化学组成,任意两个物质的物理量之间均存在差量;同样,在一个封闭体系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尽管反应前后质量守恒,但物质的量、固液气各态物质质量、气体体积等会发生变化,形成差量。
差量法就是根据这些差量值,列出比例式来求解的一种化学计算方法。
该方法运用的数学知识为等比定律及其衍生式:a b c d a c b d ==--或c a d b--。
差量法是简化化学计算的一种主要手段,在中学阶段运用相当普遍。
常见的类型有:溶解度差、组成差、质量差、体积差、物质的量差等。
在运用时要注意物质的状态相相同,差量物质的物理量单位要一致。
1.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 ,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2.5g 。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实验室用冷却结晶法提纯KNO 3,先在100℃时将KNO 3配成饱和溶液,再冷却到30℃,析出KNO 3。
现欲制备500g 较纯的KNO 3,问在100℃时应将多少克KNO 3溶解于多少克水中。
(KNO 3的溶解度100℃时为246g ,30℃时为46g )3.某金属元素R 的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m ,相同价态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 ,则金属元素R 的化合价为多少?4.将镁、铝、铁分别投入质量相等、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所得各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投入的镁、铝、铁三种金属的质量大小关系为( )(A )Al >Mg >Fe (B )Fe >Mg >Al (C )Mg >Al >Fe (D )Mg=Fe=Al5.取Na 2CO 3和NaHCO 3混和物9.5g ,先加水配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加9.6g 碱石灰(成分是CaO 和NaOH ),充分反应后,使Ca 2+、HCO 3-、CO 32-都转化为CaCO 3沉淀。
高中化学计算公式大全

高中化学计算公式大全高中化学计算是化学学科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化学计算公式。
以下是高中化学计算公式大全:一、化学计量法1. 摩尔分数计算公式:X(A) = n(A) / n(All)2. 化学反应物质的摩尔质量计算公式:M = m / n3.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的摩尔量比计算公式:a / b = n(A) / n(B)4.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的物质量比计算公式:a / b = M(A) / M(B)5. 化学反应之后的生成物质的摩尔量和分数计算公式:n = V x c;X(A) = n(A) / n(All)二、气体化学计算公式1. 摩尔气体定律计算公式:PV = nRT2. 摩尔质量计算公式:M = mRT / PV3. 气体密度计算公式:d = PM / RT4. 气体混合比计算公式:P(A) = n(A)RT / V5. 部分压力计算公式:P(A) = X(A)P(All)三、化学平衡计算公式1. 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公式:Kc = [C]^c [D]^d / [A]^a [B]^b2. 平衡常数与热力学平衡常数的关系:ΔG = -RT ln K3. 平衡浓度计算公式:C(A) = n(A) / V4. 平衡浓度和摩尔分数的关系:X(A) = C(A) / (C(A) + C(B))5. 配位化学稳定常数计算公式:Kf = [MLn] / [M][L]^n四、酸碱计算公式1. 酸碱中和反应计算公式:n(A)M(A)V(A) = n(B)M(B)V(B)2. 强酸和强碱的溶液浓度计算公式:pH = -log[H+];pOH = -log[OH-]3. 标准溶液浓度计算公式:C = n / V4. 酸碱反应h反应热计算公式:ΔH = mCΔT五、电化学计算公式1. 电积分计算公式:Q = It2. 离子电极位移计算公式:E = E° + RT / nF ln (oxi / red)3. 某种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的活度计算公式:a± = γ±[±] / γ±°[±]4. 阴极与阳极反应的计算公式:ΔG = -nFE5. 摩尔电导率计算公式:Λm = k / c以上就是高中化学计算公式大全,通过巩固和掌握这些公式,可以有效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高中化学常用公式

高中化学常用公式1.化学反应速率公式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反应物质消失或生成的数量。
反应速率公式可以用来描述反应物质浓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其中最常见的反应速率公式是:v=ΔC/Δt或v=-Δ[A]/Δt=-Δ[B]/Δt其中v表示反应速率,ΔC表示反应物质的浓度变化,Δt表示时间的变化。
这个公式表示了当反应物质浓度变化时,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
2.酸碱中和反应公式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过程。
酸碱反应的常见公式包括:酸+碱→盐+水例如:HCl+NaOH→NaCl+H2O其中HCl是酸,NaOH是碱,NaCl是盐,H2O是水。
3.氧化还原反应公式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公式是:氧化剂+还原剂→氧化物+还原物例如:2Fe2O3+3C→4Fe+3CO2其中Fe2O3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Fe是还原物,CO2是氧化物。
4.摩尔浓度计算公式摩尔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体积之比,常用的摩尔浓度计算公式是:C=n/V其中C是摩尔浓度,n是溶质的摩尔数,V是溶液的体积。
5.溶液配制公式溶液配制是指调配指定体积的浓度溶液。
常见的溶液配制公式有:C1V1=C2V2其中C1和V1表示初始溶液的浓度和体积,C2和V2表示目标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这个公式用来计算从初始溶液中取出一定体积配制为目标浓度的溶液所需的初始溶液体积。
6.燃烧热计算公式燃烧热是指物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
在化学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温度的变化来计算燃烧热。
常见的燃烧热计算公式是:ΔH=m×c×ΔT其中ΔH表示燃烧热,m表示物质的质量,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ΔT 表示温度的变化。
以上是高中化学中常用的一些公式,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在学习时,可以通过做题、实验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加深对这些公式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主要有:差量法、十字交叉法、平均法、守恒法、极值法、关系式法、方程式叠加法、等量代换法、摩尔电子质量法、讨论法、图象法(略)、对称法(略)。
一、差量法在一定量溶剂的饱和溶液中,由于温度改变(升高或降低),使溶质的溶解度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溶质(或饱和溶液)质量的差量;每个物质均有固定的化学组成,任意两个物质的物理量之间均存在差量;同样,在一个封闭体系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尽管反应前后质量守恒,但物质的量、固液气各态物质质量、气体体积等会发生变化,形成差量。
差量法就是根据这些差量值,列出比例式来求解的一种化学计算方法。
该方法运用的数学知识为等比定律及其衍生式:a b c d a cb d==--或c ad b--。
差量法是简化化学计算的一种主要手段,在中学阶段运用相当普遍。
常见的类型有:溶解度差、组成差、质量差、体积差、物质的量差等。
在运用时要注意物质的状态相相同,差量物质的物理量单位要一致。
1.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 ,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2.5g 。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实验室用冷却结晶法提纯KNO 3,先在100℃时将KNO 3配成饱和溶液,再冷却到30℃,析出KNO 3。
现欲制备500g 较纯的KNO 3,问在100℃时应将多少克KNO 3溶解于多少克水中。
(KNO 3的溶解度100℃时为246g ,30℃时为46g )3.某金属元素R 的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m ,相同价态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 ,则金属元素R 的化合价为多少?4.将镁、铝、铁分别投入质量相等、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所得各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投入的镁、铝、铁三种金属的质量大小关系为( )(A )Al >Mg >Fe (B )Fe >Mg >Al (C )Mg >Al >Fe (D )Mg=Fe=Al5.取Na 2CO 3和NaHCO 3混和物9.5g ,先加水配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加9.6g 碱石灰(成分是CaO 和NaOH ),充分反应后,使Ca 2+、HCO 3-、CO 32-都转化为CaCO 3沉淀。
再将反应容器内水分蒸干,可得20g 白色固体。
试求:(1)原混和物中Na 2CO 3和NaHCO 3的质量; (2)碱石灰中CaO 和NaOH 的质量。
6.将12.8g 由CuSO 4和Fe 组成的固体,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滤出不溶物,干燥后称量得5.2g 。
试求原混和物中CuSO 4和Fe 的质量。
二、十字交叉法凡能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的命题,即二组分的平均值,均可用十字交叉法,此法把乘除运算转化为加减运算,给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
十字交叉法的表达式推导如下:设A 、B 表示十字交叉的两个分量,AB ——表示两个分量合成的平均量,x A 、x B 分别表示A 和B 占平均量的百分数,且x A +x B =1,则有:A ·x A +B ·x B =AB ——(x A +x B ) 化简得:x x AB B A ABA B =--————若把AB ——放在十字交叉的中心,用A 、B 与其交叉相减,用二者差的绝对值相比即可得到上式。
十字交叉法应用非常广,但不是万能的,其适用范围如表4—2: 含 化学 义 量 类型A 、BAB ——x A 、x B1 溶液中溶质 质量分数 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质量分数 质量分数x x AB B A ABA B =--————2物质中某元素 质量分数混合物中某 元素质量分数质量分数正确使用十字交叉法解题的关键在于:(1)正确选择两个分量和平均量;(2)明确所得比为谁与谁之比;(3)两种物质以什么为单位在比。
尤其要注意在知道质量平均值求体积或物质的量的比时,用此法并不简单。
1. 现有50g 5%的CuSO4溶液,把其浓度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有:(1)可将原溶液蒸发掉g水;(2)可向原溶液中加入12.5% CuSO4溶液g;(3)可向原溶液中加入胆矾g;(4)可向原溶液中加入CuSO4白色粉末g。
2 . 今有NH4NO3和CO(NH2)2混合化肥,现测得含氮质量分数为40%,则混合物中NH4NO3和CO(NH2)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4∶3 (B)1∶1 (C)3∶4 (D)2∶33. (1)已知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9x%和x%的两硫酸溶液,若将它们等体积混和,则所得混和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10x的大小关系如何?(2)已知溶质质量分数为a%的氨水物质的量浓度是b mol·L-1,则a2%的氨水物质的量浓度与b2mol·L-1的大小关系如何?4. 将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与Na2O2的混合物。
取该燃烧产物7.48g溶于水制成1000mL溶液,取出10mL,用0.1mol·L-1的盐酸中和,用去盐酸20mL,试求该产物中Na2O的物质的量分数。
5. 0.8mol CO2通入1L1mol·L-1NaOH溶液中,试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三、平均法对于含有平均含义的定量或半定量习题,利用平均原理这一技巧性方法,可省去复杂的计算,迅速地作出判断,巧妙地得出答案,对提高解题能力大有益处。
平均法实际上是对十字交叉所含原理的进一步运用。
解题时,常与十字交叉结合使用,达到速解之目的。
原理如下:若A>B ,且符合AB x A x B x x A x B x A B A BA B ——=⋅+⋅+=⋅+⋅%%,则必有A>AB ——>B ,其中AB ——是A 、B 的相应平均值或式。
x A ·x B 分别是A 、B 的份数。
常见的类型有: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摩尔电子质量、双键数、化学组成等平均法。
有时运用平均法也可讨论范围问题。
1. 某硝酸铵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25%,则该样品中混有的一组杂质一定不是( ) (A )CO(NH 2)2和NH 4HCO 3 (B )NH 4Cl 和NH 4HCO 3 (C )NH 4Cl 和(NH 4)2SO 4 (D )(NH 4)2SO 4和NH 4HCO 32. 把含有某一种氯化物杂质的氯化镁粉末95mg 溶于水后,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300mg ,则该氯化镁中的杂质可能是( )(A )氯化钠 (B )氯化铝 (C )氯化钾 (D )氯化钙3. 某含杂质的CaCO 3样品只可能含有下列括号中四种杂质中的两种。
取10g 该样品和足量盐酸反应,产生了 2.24L 标准状况下的CO 2气体。
则该样品中一定含有 杂质,可能含有 杂质。
(杂质:KHCO 3、MgCO 3、K 2CO 3、SiO 2)4 .(1)碳酸氢铵在170℃时完全分解,生成的混和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 。
(2)某爆鸣气中H 2和O 2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5%和25%,则该爆鸣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 。
(3)体积为1 L 的干燥容器充入HCl 气体后,测得容器中气体对氧气相对密度为1.082,用此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当喷泉停止后,进入容器中液体的体积是 。
附:平均摩尔质量(M ——)的求法: ①M m n ——总总=m 总—混和物叫质量 n 总—混和物总物质的量②M ——=M 1·n 1%+M 2·n 2%+… M 1、M 2……各组分的摩尔质量,n 1%、n 2%……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
(注: M ——如是元素的摩尔质量,则M 1、M 2……是各同位素的摩尔质量,n 1%、n 2%……是各同位素的原子分数(丰度)。
)③M ——如是气体混合物的摩尔质量,则有M ——=M 1·V 1%+M 2·V 2%+…(注:V 1%、V 2%……气体体积分数。
)④M ——如是气体混合物的摩尔质量,则有M ——=d ·M A (注:M A 为参照气体的摩尔质量,d 为相对密度) 四、 守恒法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含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能量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
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胶体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电子得失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以后将要学习的原电池或电解池均如此。
a. 质量守恒1 . 有0.4g 铁的氧化物, 用足量的CO 在高温下将其还原,把生成的全部CO 2通入到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中得到0.75g 固体沉淀物,这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 FeOB. Fe 2O 3C. Fe 3O 4D. Fe 4O 5 2. 将几种铁的氧化物的混合物加入100mL 、7mol •L―1的盐酸中。
氧化物恰好完全溶解,在所得的溶液中通入0.56L (标况)氯气时,恰好使溶液中的Fe 2+完全转化为Fe 3+,则该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72.4%B. 71.4%C. 79.0%D. 63.6% b. 电荷守恒法3. 将8g Fe 2O 3投入150mL 某浓度的稀硫酸中,再投入7g 铁粉收集到1.68L H 2(标准状况),同时,Fe 和Fe 2O 3均无剩余,为了中和过量的硫酸,且使溶液中铁元素完全沉淀,共消耗4mol/L 的NaOH 溶液150mL 。
则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1.5mol/LB. 0.5mol/LC. 2mol/LD. 1.2mol/L4.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将燃烧后的产物全部溶解在50mL 1.8 mol ·L -1盐酸溶液中,以20mL 0.9 mol ·L -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多余的酸,然后在此溶液中加入过量碱把氨全部释放出来,用足量盐酸吸收,经测定氨为0.006 mol ,求镁带的质量。
c. 得失电子守恒法5 . 某稀硝酸溶液中,加入5.6g 铁粉充分反应后,铁粉全部溶解,生成NO ,溶液质量增加3.2g ,所得溶液中Fe2+和Fe3+物质的量之比为()A. 4∶1B. 2∶1C. 1∶1D. 3∶26. (1)0.5mol铜片与足量的浓HNO3反应,收集到的气体经干燥后(不考虑损耗),测知其密度在标准状况下为2.5 g·L-1,其体积为L。
(2)0.5mol铜片与一定量的浓HNO3反应,收集到的气体经干燥后(不考虑损耗)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7.92L,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物质的量为;若将这些气体完全被水吸收,则应补充标准状况下的氧气体积为L。
(不考虑2NO 2N2O4反应)7. 已知:2Fe2++Br2 = 2Fe3++2Br-,若向100mLFeBr2溶液中缓缓通入2.24L标准状况下的氯气,结果有三分之一的Br-离子被氧化成Br2单质,试求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