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语文训练19 古代诗歌阅读4含解析
2018-2019年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全国精选试题含答案
2018-2019年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全国精选试题附答案解析(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请认真答题,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古代诗歌阅读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晚唐•贯休水香塘蒲黑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
根茎长在泥里,可食。
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
鸂鶒(xi chì):一种象鸳鸯的水鸟。
柘(zhè):一种树。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 一、二两句诗描绘了静谧安恬的田园之景,暗颂了村民的勤劳。
B. 三、四两句诗描绘了美好和谐的农家生活,寄托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向往。
C. 后四句塑造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四种人物,虽然着墨不多,可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D. 最后两句中山翁见作者到来,热情地向他兜售自家产品,希望他住下来能多用多买。
E. 此诗给人豪迈奔放之感,在晚唐缠绵颓废的诗风中,可谓独树一帜。
15. 最后两句刻画了“山翁”怎样的性格?一个“熟”字回应了上文哪些情景?【答案解析】14. DE15. 最后两句通过刻画山翁殷勤地留宿和“笑指”等词语的渲染凸显了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特点。
诗在末尾用一“熟”字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教师的桑柘”以及“蚕娘胎洗茧”。
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宋常侍[隋]尹式游人①杜陵北,送客汉川东。
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
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
留别王维②[唐]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①游人,宦游之人,指宋常侍。
②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
2018江苏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训练诗歌鉴赏4版含答案
2018届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江苏)1。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朝玉阶·秋月有感沈宛①惆怅凄凄秋暮天。
萧条离别后,已经年。
乌丝②旧咏细生怜。
梦魂飞故国、不能前。
无穷幽怨类啼鹃.总教多血泪,亦徒然。
枝分连理绝姻缘。
独窥天上月、几回圆?注①沈宛:浙江乌程人,纳兰性德的侍妾,著有《选梦词》。
本词作于纳兰性德故去,沈宛被遣归家之后。
②乌丝:乌丝栏,有墨线格子的笺纸,供书写.(1)“惆怅凄凄秋暮天”这一写景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结句的表达效果.答: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刘克庄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
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
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
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②?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
生怕客谈榆塞③事,且教儿诵《花间集》。
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注①盾鼻:盾中央的纽。
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
②无功级:指汉代李广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
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1)上片“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2)“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点绛唇[明]陈继儒钟鼓沉沉,寺门落叶归僧独.晚鸦初宿,影乱墙头竹。
长啸风前,清籁飞空谷。
松如沐,炊烟断续,杯底秋山绿.(1)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上片写景的特色.答:(2)这首词最后三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蔡伸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
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
追想彭门[注]往岁,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场.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
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
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漂泊水云乡。
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
注彭门:指彭城,为徐州治所,蔡伸任徐州通判时曾率部北上,援助抗辽。
2018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全国卷Ⅰ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全国卷Ⅱ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橫飞溅。
15.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全国卷Ⅲ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幕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古代诗歌四首》(精选习题)(解析版)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jí) 水何澹.澹(dàn)B.幸甚至哉.(zāi) 山岛竦峙..(sǒng chì)C.洪波涌.起(yǒng) 子规啼.(tí)D.风正一帆悬.(xián) 秋风萧瑟..(xiāo sè)【答案】C【解析】碣jié 峙zhì 悬xuán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东临.碣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山岛竦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幸甚至.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到达,登上。
(2)水波荡漾的样子。
(3)耸立。
(4)达到极点。
(5)停宿。
(6)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7)柳絮。
(8)给。
【解析】注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枯藤/老树/昏鸦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答案】D【解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018届各地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类题】汇集及答案解析(20190803212155)
2018届各地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类题】汇集及答案解析一、【2018年高考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4.B15.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和故意拔高等,错误选项一般都较明显。
15.【精准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
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
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
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古代诗歌四首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
4 古代诗歌四首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竦.峙(shǒng) 萧瑟.(sè) B.天涯.(yá) 枯藤.(téng) C.沧.海(cāng) 碣.石(jié)D.澹.澹(dàn) 咏.志(yǒng)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3.按照提示默写诗句。
(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 ”。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两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 ”两句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4)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沧海》描写了沧海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其中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全诗的重点,因为这是诗人伟大抱负的写照。
B.王湾,唐代诗人,他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为人们称道。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绝句。
D.《天净沙·秋思》写景由近及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课内品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5~6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6.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二)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第7~9题。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含解析)
专题13 诗歌鉴赏一、【2018年中考广西桂林卷】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小题。
【甲】《渔家做》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友征夫泪。
【乙】《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7.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
【甲】词用__________典故,表达了__________;【乙】诗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甲】词委婉曲折,【乙】诗豪迈奔放。
请选择其中一首,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案】17.(1)窦宪勒石燕然,(2)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3)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志向。
18.示例1:甲词借鸿雁南飞之坚决,借浊酒一杯之苦楚衬托征人思乡之深切,借“燕然未勒”表达功业未成之遗憾,委婉曲折的表达了戍边将士欲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委婉曲折”表现:情感的复杂性,抒情的含蓄性。
)示例2:诗人先浓墨重彩描绘战场之危急:“黑云压城”、“甲光向日”,然后笔锋一转,借用典故抒誓死报国之志,感情豪迈奔放,读来让人热血沸腾。
(“豪迈奔放”:描写战场的浓墨重彩,危而不惧;抒发壮志的豪言万丈,铿锵有力。
)【解析】17.本题主要考查借用典故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二、【2018年中考广西柳州卷】古诗鉴赏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4.本词中“孙郎”指的是①。
②上阙描写的是的场景。
15.赏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第04课新题(含解析)
第04课新题一、(陕西省咸阳市2017年高三年级三模试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己亥①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曹松苴一丿、泽国②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③。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苴一K丿、传闻④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注】①己亥:公元879年(乾符六年)的干支。
②泽国:泛指江南各地,因湖泽星罗棋布,故称。
③樵苏:打柴为“樵”,割草为“苏”。
④传闻:一作“波间”。
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一首开篇轻描淡写,让读者从那“战图”中去想象兵荒马乱、血流成河的现实。
B.“生民”一句借人民流离失所、不堪其苦的现状反衬樵苏生活之乐,凸显乐观精神。
C.“凭君” 一句直写作者对将领讲封侯事的厌弃态度,表达出心中对战争的痛恨之情。
D.第二首以“百神愁”之语痛斥战争的罪恶,用“谁道沧江总无食”反讽战事的频繁。
E两首诗风格迥异:其一用意曲折,语言委婉含蓄;其二着力用笔,表达直白显豁。
15•其一和其二两首诗集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其一)的最后一句加以欣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4.BE15•①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以及对百姓的同情的思想情感。
②“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句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以“一”与“万”、“荣”与“枯”的对照),突出枯骨意象,揭示出了“一将封侯,万人丧生”的现实本质。
③表达了作者感叹战争无情,并讽刺那些功成名就、黩武好战的将军的感情。
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和对百姓的同情的思想情感。
【解析】项,疔性民,一句借人民流离失所、不堪其苦的现状反衬樵苏生活之乐,凸显乐观精神"不正确,应为…生民'一句写只可惜这种樵苏之乐今亦不可真得,用"■乐"字反衬性民”的不堪其苦。
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试题:专题七 古代诗歌阅读4含解析
专题跟踪训练(十八)古代诗歌鉴赏(词曲)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满庭芳·促织儿张镃月洗高梧,露氵专①幽草,宝钗楼②外秋深。
土花③沿翠,萤火坠墙阴。
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沉。
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
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
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
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注]①氵专:露水多的样子。
②宝钗楼:本是咸阳古迹,这里借指杭州张达可家的楼台。
③土花:苔藓。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月洗”句描写出夜空澄明、高大的梧桐沐浴在月光之中的景象,“洗”字体现出秋月的明净。
B.“萤火”句用视觉里的萤火和听觉里的蟋蟀叫声,表现环境的幽静和作者的悲凉。
C.“静听”“微韵”“凄咽”三句中,“转”有音调低回突然转变之意,“寒”“凄咽悲沉”是作者听来的主观感受。
D.词的上片主要写景,采用动静结合、拟物等手法描写出月下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
(2)词的下片描写了哪些与蟋蟀有关的活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相关词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D项,“拟物”错误,上片没有运用这种手法,其中,“争求侣,殷勤劝织”运用的是拟人的手法。
“月”“高梧”“露”“幽草”“土花”等都是静态的景物,“坠”“寒声”是动态的描写,属于动静结合。
(2)考生在解答第一个问题时,可以先考虑词句描写的具体内容,从内容的角度把握词的下片描写的与蟋蟀有关的内容,比如“呼灯灌穴,敛步随音”“犹自追寻”是作者小时候捕蟋蟀的场景,“携向华堂戏斗”是作者小时候斗蟋蟀的场景等。
至于第二个问题,考生可以从作者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与如今的客居他乡的“凄咽悲沉”等方面进行分析。
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随堂练及答案
4.古代诗歌四首随堂精练卷课堂导学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善诗歌,代表作《蒿里行》《观沧海》等名篇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为主调,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
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
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
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当数《次北固山下》。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大都(今北京)人。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又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
有散曲120多首,《汉宫秋》是其代表作。
基础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萧瑟.()涌.动()碣.石()澹.澹()竦峙..cháo()水xuán()念枯ténɡ()天yá()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东临.碣石____(2)星汉..灿烂_______(3)次.北固山下___(4)断肠人在天涯..3.诗句赏析。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4.古诗词默写。
(1)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2)初夏的湘江,江水上涨,江面变得开阔,一叶小舟,驶向远方。
此番景象,不由使人想起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__”描绘的景象。
(3)《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____。
(4)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景象,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
2018人教版语文(河南专版)七年级上册作业:4.古代诗歌四首
(三)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看 出来?(2分)
示7.例“:海顺日利生。残从夜“,潮江平春两入岸旧阔年,”风抒正发一了帆作悬者”怎可样见的。情怀?(2分)
人教版
4.古代诗歌四首
1.给加点字注音。(6 分)
碣.石( jié ) 澹.澹( dàn ) 萧.瑟.( xiāo sè )
沧.海( cānɡ ) 竦.峙.( sǒnɡ zhì ) 枯藤.( ténɡ )
2.重点词语解释。(18 分) (1)东临.碣石( 到达,登上 )
(2)水何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3)山岛竦.峙.( 耸立 )
(5)《 天 净 沙 ·秋 思 》 中 点 明 主 旨 的 句 子 是 : _____夕__阳__西__下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断肠人在天涯
4.作家作品。(19分) 曹操
孟德
(1)《蒿里观行沧海》的作者龟是虽__寿____,字______,东汉末年诗人,著有诗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 心悦目。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 念和同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高考快递】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04 蜀相 含解析
蜀相一、【2016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唐人古体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汉魏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类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名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答案】 D名师点睛“重要概念”是指那些含义丰富、深刻,蕴含了文章重要思想、体现了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通常是指:(1)体现全文主旨的关键概念;(2)体现作者创作意图或感情倾向的概念;(3)重要的指示代词;(4)蕴含深层含义的词语.分析与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往往是指分析与理解其隐含义、指代义和语境义.2.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C项,原文是说“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据此可知选项说“继承汉魏古诗”在文中没有依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调感方面的不同.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抗坠,铿锵成韵.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C项,“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正确,引用的诗论部分,有的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的古诗有偏见,如引用清朝王士禛的“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睹焉”就是为了说明王士禛对唐代古诗有偏见.二、【2015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答案】“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品格的追求.【解析】从作者角度看,骆宾王虽曾为侍御史,但曾因事下狱,一直不得志.结合诗句来看,前三联描写了一幅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回归自然的渴望;全诗选取的“兰”“槐”“松”“桂”等意象,皆可象征一种高洁的品性,表现出作者追求坚贞高洁品格的志向;尾联“一遣樊笼累”联系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知表达了作者厌倦世俗,热爱自然,渴望归隐的情感,突出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不言而喻,唐诗作为一部精神文化史,也作为一座借助强盛的国力和至多的人才而崛起的高峰,使得我们对它的研究,实际上是一种“高峰分析”.李白、杜甫则是高峰中的高峰,对他们的研究,因而也就成了“双高峰分析”,其间的极端重要性也就不能不辨.高峰时代是某种精神文化发育得最充分、丰富、完整和精深的时代,作为时代标志的高峰之高峰,则是该时代中最有才华内涵和形式创新能力的样本.双峰出现在盛唐,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从漫长的时间维度着眼,往前,它意味着对以往诗史和文化史极其丰富深刻的接受;往后,它意味着对以后诗史和文化史的极其丰富深刻的被接受.李杜诗学是以生命体验为核心的.杜甫有两句广为人知的诗,一句是自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句是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前一句中的“神”,并非所谓存在于彼岸世界的神,它是内在于人的心灵的特殊生命体验,标志着这种诗学带有浓郁的对生命世界的体验沟通的意味.前一句诗讲的是对诗史和文化史的广泛吸收,并且把这种吸收转化为诗的生命的情景.“破”字,既是“读破”,又是“破蔽”.破蔽还真,使诗人在充沛的元气中滋养出旺盛的主体创造欲望,对现实、人生有深刻透视,对历史、宇宙有透辟参悟,所写诗句,自有“惊风雨”“泣鬼神”的力度.这种充盈着生命、充溢着力度的诗学,体现了盛唐气象.雄奇是李太白的绝招.太白写黄河,黄河的大小缓急,竟是那么随心所欲,可以是“咆哮万里触龙门”,可以是“黄河如丝天际来”,在心理时空中任意擒纵伸缩,显示出创造主体的非凡魄力和气象.清人宋征璧《抱真堂诗话》引舒章的话说:“‘大’字是(杜)工部的家畜.”杜甫比李白更加脚踏实地,但他也经常用天地、宇宙、乾坤、古今、万里、百年等词语,来包容自己的诗学魄力.“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这里的乾坤已经把外在的世界加以内化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显示了心理时空的无限舒展和巨大的内涵.这些都是一个时代精神探索、元气充沛的体现.对李杜诗学的探讨,虽以这两位诗人及其作品为关注的焦点,但其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往往超越了具体的诗人诗作,透视了一系列的精神文化现象和中国诗学的深层思维方式.双重高峰的研究,由于获得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的权威性的支持,它往往力图追求超越个别性而探讨普遍性.(选自杨义《李杜诗学》,有删改) 1.为什么说李杜诗学“充盈着生命”“充溢着力度”?【答案】李杜诗学带有浓郁的对生命世界的体验沟通的意味,故“充盈着生命”;李杜诗学对现实、人生有深刻透视,对历史、宇宙有透辟参悟,故“充溢着力度”.【解析】解答本题,需结合上文关于李杜诗学的具体分析,第二段中分别用杜甫的两句诗来表现李杜诗学中的生命与力度,更有对这两种特征的形成原因的解释与分析,对其加以概括与整理即可得出答案. 2.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述李杜诗学“体现了盛唐气象”?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答案】①举例论证:列举李白写黄河的诗句来表现李诗的“雄奇”(或列举杜甫诗中常用的“天地”等词语写杜诗的“大”),体现盛唐气象.②引用论证:引用清人文论中的话,论述杜诗体现了元气充沛的盛唐气象.3.“双重高峰的研究”中“双重高峰”的含义是什么?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双重高峰的研究”的意义是什么?【答案】唐诗是一座高峰,李白、杜甫是唐诗中的高峰.双峰是高峰时代中最有才华内涵和形式创新能力的样本;双峰出现在盛唐,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或:往前,它意味着对以往诗史和文化史极其丰富深刻的接受;往后,它意味着对以后诗史和文化史的极其丰富深刻的被接受);透视了一系列的精神文化现象和中国诗学的深层思维方式.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情景合一“情景合一”是中华民族在创造美和鉴赏美时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其深层文化内核在于“天人合一”.它要求在追寻、创造美的过程中,执着于人的情感与自然、社会的“合一”,在再现自然之工、社会之真时渗透主体色彩,使审美客体成为被主体心灵外化的客体,使“美”与“真”、“美”与“善”有机统一.在审美过程中,要求把人与自然、社会即审美主体与客体联系起来,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和谐交融,这都体现了中国文化“和谐型”的特点.对于中国传统文艺的几个主要门类,情景合一是殊途同归的重要原则.中国古代诗歌历来把“意境”作为最高的审美追求,把作为主客体双方的“情”与“境”联系在一起以建构古代诗学,皎然说“诗情缘境发”,苏轼说“境与意会”,“境”指自然之境,亦即具体的形象,“情”“意”指主体情感,两者在诗中要有机交融.所以,光有“表现”的“象内之象”不是好诗,只有突破有限形象,通过“再现”,使自然之境与主体心灵高度契合与融汇,跻于“象外之象”,才是好诗.再如,富有东方艺术精神的中国绘画,历来将生命情调与自然造化的交融互渗作为创作要旨.在中国绘画中,尤其是宋元山水花鸟画中,我们不仅能欣赏到自然造化之工,而且可以感受到山水林木花鸟的精神性格,以及蕴含其中的蓬勃生发的生命跃动,这种形神兼备的画境,为历代画家所推崇.清代笪重光云:“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方士庶亦有类似论述.又如,中国古代音乐追求的也是与宇宙造化、高山流水的和谐相通.《礼记•乐记》认为乐产生于人心,依天地本性而作,“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人心”与自然相通相融,才有音乐的发生.所以,最好的音乐应该以有限的旋律传达无限的大化.真正的音乐应该具有与宇宙和谐相通的特征,如此才能把人带入自身与宇宙融为一体的佳境.总体来说,“合一”就是让并存的不同事物在矛盾中求得统一,从而达到平衡协调,以推动事物的发展.“情景合一”反映了中国文化重视平衡协调的理念,是古代中国人建构“美”的运思构架.“情景合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它包含了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要求两者交流和融合,千百年来,无数文学艺术家围绕意境这一核心进行审美创造,留下了丰富的体现着东方艺术情韵的宝贵遗产.(原文有删改) 1.下列关于“情景合一”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情景合一是中华民族在进行美的创造和鉴赏时所追求的境界,它以“天人合一”为主要内容.B.情景合一要求在追寻、创造美的过程中,坚持人的情感与自然、社会的统一及平衡协调.C.在再现自然、社会时要渗透人的情感,使审美对象成为被人的心灵外化的事物也是情景合一的要求.D.在审美过程中,情景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交融,这是中国文化“和谐型”特点的体现.【答案】A2.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文艺的几个主要门类尽管表现形式不一却殊途同归,情景合一是其重要原则,这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取向.B.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审美追求始终是“意境”,把作为主客体双方的“情”与“境”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古代诗学.C.中国绘画一直将生命情调与自然造化的交融互渗作为创作的根本原则,这与中国古代诗歌的创作原则是相通的.D.中国古代音乐追求与宇宙造化、高山流水和谐相通,只有这样才能把人带入自身与宇宙融为一体的佳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B项,“建构”指搭建起一种构造,这里将“建构”理解为“构成”属望文生义.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诗歌若仅有“表现”的“象内之象”,不是好诗,只有突破有限形象,上升到“象外之象”,才是好诗.B.宋元山水花鸟画为历代画家所推崇的原因是,人们不仅能从中欣赏到自然造化之工,而且可以感受到山水林木花鸟的精神性格.C.古人认为,“人心”与自然相通相融,才有音乐的发生,故最好的音乐应该以有限的旋律传达无限的内心情感.D.千百年来,具有东方艺术情韵的中国古代宝贵文化遗产,无不体现了“情景合一”这一重要创作原则.【答案】A。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第19课阿房宫赋含答案
第19课阿房宫赋本文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借古讽今,警告唐统治者勿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
心目中的杜牧杜牧是一个江南风景的描绘高手。
众所周知,杜牧一生最为喜爱的便是江南风景,尤其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因而,杜牧在描写江南胜景时便会不留笔墨大加渲染。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此所谓描写江南之景的名句。
一个“千里”,虽为虚写,却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江南到处尽是姹紫嫣红、绿树莺啼的绚丽景色。
当然,杜牧也是一位民风写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清明》,杜牧便深刻地表现出清明节人们因缅怀先祖而欲借酒浇愁的情景。
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表现出民间佛教盛行,人们向佛信佛的风气。
杜牧如此关注民风,可见他是一个关心百姓、体察民情的诗人。
另外,杜牧也是一个独具慧眼的历史评论家。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春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对于赤壁之战的感慨,并非如一般诗人那样羡慕周瑜年少成名、屡建奇功而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他有对往事的追忆,却无一丝对周郎的羡慕,而是从春风给予周郎便利的角度,理性地道出了自己的看法:一个英雄要成就某种事业,需要各种条件,否则将一事无成。
当然,不得不提的便是,杜牧的成功与伟大,还在于他是一个爱国忧国的仁人志士。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首《泊秦淮》,道出了杜牧对国运衰弱的无限愁绪,同时也对官僚黑暗、贪淫享乐的批判,杜牧的忧国之情可见一斑。
最后,杜牧还是一个懂得忏悔、反省自我的人。
杜牧,虽是早年风流倜傥,徘徊于青楼闺院间,沉迷酒色。
但他拥有那些才子文人都难以拥有的觉醒,他不想人生就此而已,他有更远大的抱负与志向。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这首杜枚代表作《遣怀》,正是表达出作者对这段扬州生活的深深忏悔与内疚,真情流露,感人至深,最为清醒的一面。
2018高考语文一轮: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课外题一含解析 精品
2018高考语文一轮: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课外题(一)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项中,画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葭苇(jiā)赪颜(chēn)烽燧(suì)歌台舞榭(xiè)B.巉岩(chán)屏风(píng)营葺(qì)兔起鹘落(gǔ)C.山麓(lù)宗祠(chí)彭蠡(lǐ)光风霁月(jì)D.迁徙(xǐ)浔阳(xún)汲水(jí)溯流穷源(sù)【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屏风深邃镶嵌烽遂B.茸毛徒劳摒弃铁钳C.修茸峭拔讥诮徙倚D.空濛戍兵谩狂澎浪矶【答案】B【解析】A.烽遂—烽燧;C.修茸—修葺;D.谩狂—漫狂。
3.下列各选项中,画线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砉然(huā)中意(zhòng)更换(gèng)庖丁解牛(páo)B.踌躇(zhù)怵惧(chù)醴酪(lǐ)切中肯綮(qìng)C.宫绦(tāo)酬酢(zuò)脚踝(huái)不偏不倚(yǐ)D.孽障(niè)绾发(wǎn)妻孥(nú)削足适履(xiāo)【答案】C4.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砉然向然 B.技盖至此乎C.如土委地 D.善刀而藏之【答案】C【解析】A项,“向”通“响”;B项,“盖”通“盍”;D项,“5.下列各项中,画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应和(hè)麾下(huī)乌骓马(zhuī)慷慨悲歌(kǎi)B.田父(fù)瞋目(chēn)歌数阙(què)所向披靡(mǐ)C.创伤(chuāng)叱咤(chì)壁垓下(ɡāi)审时度势(dù)D.骠骑(jì)自刎(wěn)虞美人(yú)声名狼藉(jí)【答案】A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溃败骏马漫朔壮士扼腕B.奔逝气慨刈旗泣下沾襟C.嘱托陨落戮力暗然神伤D.凭借莅临愧怍舐犊情深【答案】D【解析】A项,朔—溯;B项,慨—概;C项,暗—黯。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古代诗歌四首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
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习题一、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参考答案: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
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
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肃杀之感,但是疾风劲草,方显其英雄本色;洪波汹涌,愈见其生命不息!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
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展现的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涌动。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参考答案:写“杨花”“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
“子规”即杜鹃,喜欢悲哀凄惨地啼叫。
这样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渲染出一种寂寞萧条的气氛,也为下文表现作者对故友遭贬谪的同情、无奈,以及思念之情做了铺垫。
三、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
参考答案: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堤岸相平。
大江之上一叶孤舟,海风吹来,船帆满起,江水不停地拍打船身,小舟奋力地向前驶去……上下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成对偶句式,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景美而富有生机,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尤其是“阔”字,既表“潮平”的结果,又抒发胸怀,展示诗人开阔的胸襟;“悬”字说明风力强劲,把船帆吹得鼓涨,可以想到船行速度飞快,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回到故乡的急切心情。
陈老师说2018年高考题 ——古代诗歌阅读
陈老师说2018年高考题——古代诗歌阅读风吹起了蛰伏的发梢露出了眼角那一点痣阳光将影子拉得修长你的笑,我经年不忘一生短短长长相逢自思量自从遇见你余生皆是欢喜陈老师说2018年高考题——古代诗歌阅读渭南中学陈鹏录前天陈老师讲了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中文言文阅读。
今天,陈老师要讲的是古代诗歌阅读。
具体见下文。
一、真题再现二、试题评析今年的古代诗歌阅读题所给的阅读文本是南宋伟大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七言古诗的节选。
综观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所给文本是一首诗歌节选的,首次出现在2016年全国Ⅱ卷的古代诗歌阅读题中。
但2017年全国卷的古代诗歌阅读所给文本却是完整的一首古代诗歌。
由此看来,今年的文本选择在形式上继承了2016年的全国Ⅱ卷而与2017年的全国卷有所不同。
从题型设置上来看,今年秉承了2016年和2017年全国卷改革后的题型——一道客观选择题和一道主观简答题两道题目。
从分值上来看,但今年的第14小题由2016年和2017年的双选题变成了单选题,并且分值也从前两年的5分降到了今年的3分。
第15小题,和前两年一样分值不变,仍然为6分。
那么,古代诗歌阅读的总分值由原来的11分降到了今年的9分。
从难易程度上来看,客观选择题随着双选变单选,难度明显有所下降。
三、题目详解(一)读懂诗歌要准确快速地解答诗歌后面的两道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
那么,如何在考场上快速读懂一首诗歌呢?我们建议同学们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一读选项。
第14小题是道客观选择题,设置的4个选项其中有三个是绝对真确的,剩余的一项虽然不正确,但只是细节上的错误,并不影响我们对整首诗大意的理解。
我们借助选项就可以基本上理解诗歌大意,这叫“借题解诗”。
二读标题。
标题是诗作的眼睛,是诗歌内容或情感的集中反映。
因此,读诗歌标题,有助于我们快速地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和情感。
当然,读题目,考生一定要辨清词牌名和曲牌名,千万不可将词牌名或曲牌名当作诗歌题目来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限时集训(十九) 古代诗歌阅读(四)
(对应学生用书第149页)
(限时:40分钟)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74364068】
夜行
吴兆骞①
惊沙莽莽飒风飙,赤烧连天夜气遥。
雪岭三更人尚猎,冰河四月冻初消。
客同属国②思传雁,地是阴山学射雕。
忽忆吴越歌吹地,杨花楼阁玉骢骄。
【注】①吴兆骞(1631~1684)清初诗人。
字汉槎,号季子,吴江松陵镇(今属江苏苏州)人。
少有才名,与华亭彭师度、宜兴陈维崧有“江左三凤凰”之号。
顺治十四年科场案,无辜遭累,遣戍宁古塔二十三年。
②属国:指汉朝的苏武,被扣匈奴十九年,获释归国后曾任典属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诗歌的第一联紧紧围绕“夜行”展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夜行中所见景物的特点。
B.“惊沙”“飒风飙”突出了西北的特点,“赤烧连天”是指烧野草的火焰在远处与天边相连。
C.颔联写三更雪原尚有人打猎,冰河四月才开始解冻,描写了当地的生活习性和物候特征。
D.尾联中“杨花”“楼阁”“玉骢”三个意象,虚实相生,描写春天来临时江南繁华的生活场景。
E.诗歌运用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景,突出了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差异,全诗语言委婉沉郁。
DE [D项,尾联是回忆,三个意象都是虚写;E项,写景时没有使用比
喻的修辞手法,“全诗语言委婉沉郁”不恰当。
]
(2)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苏武的典故,希望有朝一日被赦免返乡;“学射雕”一事可以看出诗人身处困境依然乐观向上,没被命运击倒;尾联回忆江南繁华热闹的景象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踏莎行①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②,鱼传尺素③,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①本词大约写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因党争被贬初抵郴州、寄居旅舍之时。
②③“梅花”“尺素”代指远方的问讯。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上阕中,“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语双关,不仅写出了月色暮霭的凄
婉迷茫,更写出了词人的失意怅惘。
B.上阕中,“桃源望断无寻处”化用了陶潜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追求美好理想却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无奈叹息。
C.上阕中,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前用“可堪”去面对,表现了词人虽身处逆境却矢志不渝的坚毅。
D.下阕中,借“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表达了词人在被贬途中收到来自远方的问讯时,感到了些许慰藉。
E.下阕中,“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寄托了词人不愿流落异乡、想有所作为的愿望。
CD [C项,“可堪”是“怎堪”之意,表现了词人不堪忍受凄厉的氛围。
D 项,“感到了些许慰藉”有误。
]
(2)有人认为“砌成此恨无重数”意味深长,请结合全词,赏析词中包含了哪些意味?(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通过“失”“迷”表达出被贬后的“失意”。
②借“孤
馆”“春寒”“杜鹃”,抒发了身在异乡的“孤独”。
③借“梅花”“尺
素”“此恨”,表达了无尽的“思乡”之情。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秋来
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①,衰灯络纬啼寒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