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猪 防腹泻还得防丹毒

合集下载

猪丹毒的预防和治疗

猪丹毒的预防和治疗

猪丹毒的预防和治疗猪丹毒是一种由猪丹毒杆菌(C. Chauvoei)引起的猪类传染病,主要通过皮肤伤口和消化道感染引起。

该病在猪类中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

预防和治疗猪丹毒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预防措施:1. 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干燥,及时清理猪棚内的粪便、垃圾和死亡猪体,定期进行消毒,减少疫源的存在。

2. 控制病原菌传播途径:通过加强猪栏和猪圈的隔离,防止患病猪只和健康猪只的直接接触,避免交叉感染。

3. 预防接种疫苗:目前市场上有猪丹毒的疫苗可供使用,可根据生产情况选择使用单价菌苗或混合菌苗进行接种,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少发病率。

二、治疗措施:1. 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猪只:一旦发现有猪丹毒症状的猪只,应立即隔离,并进行专业的病原学诊断,确定是否为猪丹毒。

隔离治疗可防止病菌的扩散和传播。

2. 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猪丹毒可通过皮肤伤口或肠道感染,因此选用皮肤和肠道都能有效抵达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和喹诺酮类药物等,具体的用药方案需根据拟诊及病原学检查结果确定。

3. 给予支持治疗:对于状况较差的患病猪只,可以给予支持治疗,补充营养,改善体弱情况。

保持良好环境条件,保证猪只舒适,有利于其康复。

需要注意的是,猪丹毒的治疗难度较大,一旦出现灾害性的爆发,控制和治疗的难度将会增加。

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是最重要的。

养猪场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细节,加强防疫意识,做好猪只的免疫工作和环境卫生管理,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减少猪丹毒的发生,保证猪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猪丹毒的预防和治疗

猪丹毒的预防和治疗

猪丹毒的预防和治疗猪丹毒,又称猪链球菌感染症,是一种由链球菌属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它主要引起猪只的呼吸道感染,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

猪丹毒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预防和治疗猪丹毒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猪丹毒的预防和治疗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养猪户有效应对这一疾病。

一、猪丹毒的传染途径猪丹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或感染猪只的食物、饮水传播。

感染的猪只会排放大量的细菌,当其他猪只接触到这些细菌时就会感染上猪丹毒。

猪场的环境卫生状况也是影响猪丹毒传染的重要因素,环境脏乱、空气不流通会增加猪丹毒的传播风险。

二、猪丹毒的预防措施1. 提高猪场的环境卫生水平:保持猪场的清洁整洁,保持猪舍通风良好,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废料,减少细菌的滋生和传播。

2. 加强猪只的免疫力:定期为猪只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只的抵抗力,减少猪丹毒的感染风险。

3. 控制猪只的运输和交易:注意选择健康的猪只,避免引入猪丹毒病原体,减少猪丹毒的传播途径。

4. 合理使用抗生素:当发现猪只出现猪丹毒症状时,及时采取药物治疗,阻断猪丹毒的传播链。

5. 加强饲养管理:保证猪只的饲养环境、饲料卫生,定期检查猪只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患猪只。

三、猪丹毒的临床表现1. 早期表现:猪丹毒潜伏期较短,通常在感染后1-3天内即可出现临床症状。

患病的猪只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不振、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

2. 中期表现:猪丹毒进展后,患猪会出现高烧,咳嗽加重,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逐渐加重。

3. 晚期表现:严重的猪丹毒会导致猪只出现发绀、出血、无力、厌食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

四、猪丹毒的治疗方法1. 抗生素治疗:对于猪丹毒的治疗,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选择使用青霉素、头孢、红霉素等抗生素,并根据兽医的建议合理使用抗生素。

2. 对症治疗:在使用抗生素的还应该对症治疗,比如给予退烧药、止咳药等药物,缓解患猪的症状。

同时要保证患猪的饮食和休息,帮助其尽快康复。

秋冬季节需防三种猪流行腹泻病

秋冬季节需防三种猪流行腹泻病

寒冷季节三种猪流行腹泻病的综合防控秋末冬初,随着天气日趋变冷,昼夜温差增大,生猪养殖进入疾病高发季节。

尤其是潮湿、寒冷的水泥地面,密闭的猪舍,在给生猪造成较大应激的同时,也非常容易导致细菌性、病毒性等腹泻病的发生,从而导致生猪的饲料报酬降低,进而影响养殖效益。

因此,广大养猪户尤其是规模化猪场在强调保温的同时,要重点做好以下三种常见腹泻病的防治:1、仔猪黄白痢仔猪黄白痢又称猪大肠杆菌病,是规模猪场中影响仔猪发育及育成率的重要疾病之一,主要危害哺乳仔猪的肠道,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

临床表现为1-7天仔猪拉灰黄色粪便,到20余天基本不见黄粪,死亡率在30%-70%。

1.1病因仔猪黄白痢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3类:环境因素,如季节更换、气候突变、舍内空气潮湿寒冷、猪舍清洁卫生状况差等;母猪因素,如临产母猪进入分娩舍前未清洗消毒,产程过长或难产,母猪初产或患病,母性差,泌乳不足,初乳质差或过浓等;饲养管理因素,如仔猪饮水不洁,供水不足,感染大肠杆菌等病原,补铁不及时或剂量不足,补料过早、质量差及其他一些应激因素等。

1.2预防措施1.2.1搞好生产中消毒:分娩舍用2%NaOH消毒,隔1~2天用1‰“消特灵”消毒。

分娩栏空栏用2%NaoH或1‰”消特灵”消毒。

临产母猪分娩前3天用1‰“消特灵”带猪消毒。

分娩时母猪外阴部和乳房区用0.01‰KMn04消毒,初次哺乳前应挤去几滴初乳后再让仔猪吮乳。

分娩后3天内对猪栏用1‰“消特灵”每天消毒,此后每隔1周用1‰“消特灵”带猪消毒1次,连续3次。

1.2.2加强母猪饲养管理: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暖,以减少环境气候的应激因素;母猪调入分娩栏后,应调教其定位排粪排尿,保持产房清洁干燥;产后母猪1周内应控制饲喂量,饲料要保证新鲜、卫生。

有条件的养猪场、户可在母猪产前注射大肠杆菌多价苗。

1.2.3仔猪及时补铁:在做好防寒保暖、保持舍内干燥的同时,仔猪必须于3日龄及15日龄各补铁1次,即肌注牲血素1ml/头,(内含铁150 mg/ml,硒1mg/m1),以提高仔猪的抵抗力。

猪秋天养殖的注意事项

猪秋天养殖的注意事项

猪秋天养殖的注意事项1、生猪一旦生病,应针对生猪病因使用相应的药物正确治疗。

不要病急乱投医,也不要盲目下药。

2、引起生猪拉稀的病菌主要在于大肠杆菌和霉菌。

平时在做好猪圈环境卫生的同时应该加强对饲料的管理。

3、生猪防范疾病的主要措施就是增加猪的抵抗力,所以在秋高气爽季节应该经常把生猪放到室外跑。

4、增加猪舍温度的最佳措施就是不让室内的暖气流向室外,对于猪舍内的门窗应使用薄膜封闭好。

必要时候应该在猪舍的上方加上稻草或是做上保温棚,记得留出通风口,以排出室内产生的氨气等有害气体。

5、秋天昼夜温差较大,尤其是夜间经常刮冷风,深秋时还会下霜。

所以对于养殖场要做好防范准备,把容易透风的地方修补好。

6、生猪养殖要保持营养平衡,在保证饲料安全卫生的前提下,合理搭配。

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有益于猪健康的物质。

7、适当增加室内生猪的养殖密度,这样在晚上能够使得肥猪之间相互取暖。

在增加猪舍生猪之间养殖密度的同时应该防范生猪之间打架现象。

8、秋季是雨水多发季节,为了防潮、防雨,猪舍内要经常更换草垫,做好让生猪到指定地点排泄。

保持生猪睡觉环境的干燥和干净,为生猪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每次季节更替的时候,都可能会爆发疾病,气温的突然降低也只是应激,很多时候也是需要防患于未然,而不是有问题,才想到治疗,猪场出现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猪免疫力比较低,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高老师猪病大讲堂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些秋季养猪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希望引起大家重视,可以避免一些损失,为避免广告嫌疑,本文不出现具体药品:1,防寒保暖,其实疾病很多都发生在天冷的时候,一方面为了保暖是密封的环境,疾病容易传播,另外天冷的话,咳喘会多发,是典型的群发性疾病,一旦发病就是整个猪场的问题,因此要做好防御措施,搞好门窗,防止漏风,点好干草,防止潮湿,也可以做好温室,小猪怕冷,大猪怕热,需要养殖户注意。

2,增加能量饲料,严格防止霉变饲料。

天冷的情况下,猪需要更多的能量,要调整配方,增加营养,提高采食量,增加玉米的比例,可以更适用于猪的生长需要,秋季下雨较多,饲料非常容易发霉,新鲜玉米放置一会,就已经有霉菌毒素产生,脱霉剂主要还是用于看不到的霉菌毒素,等肉眼可见发霉的时候,给猪吃肯定问题很严重,青料储存不当,会形成亚硝酸盐,猪中毒甚至导致窒息死亡。

秋冬季节猪场病毒性腹泻的防控管理

秋冬季节猪场病毒性腹泻的防控管理

X u m u s h o u y i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推动下,人们对猪肉的需求量正在不断提升,而且猪场病毒性腹泻猪病相对较为常见,这种病情最初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尤其是针对秋冬季节来讲,若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则会导致胃肠炎、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多种病毒性腹泻疾病,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猪场爆发腹泻的风险相对较大,所以有关养殖用户必须要注重自身的责任,确保能够全面分析当前各项养殖所面临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处理方案,提高猪病防治效果。

一、流行病学猪场病毒性腹泻病毒作为主要传染源,病毒通过排泄粪便传播疾病,而且会对饲料、饮水、环境等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各种年龄的猪群均可感染仔猪和育成猪的发病率高达80%~90%,而母猪发病率高达20~%80%,该病绝大多数发生在秋冬季。

针对发病特点来讲,主要感染哺乳仔猪多发死亡率在50~100%左右,母猪和其他阶段均呈现过性发病,有的猪场实际开展疫情防控的过程中,若没有对这种病情重视则会导致病毒传染速度较快,而且防治效果不够理想,限制养殖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病毒性腹泻爆发的原因1、传染源在猪群长期存在针对病毒性腹泻病毒来讲,其主要爆发的原因与多种因素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通过多年来的分析与调查,比较常见的影响就是传染源在猪群长期存在,没有得到彻底的进行清理,而且与猪群健康有着重大的联系,很多猪场仔猪在30~50日龄的过程中,猪群健康状态不够稳定,而且检测数据可以看到该阶段经常出现这种问题,一旦猪群免疫力下降,则极其容易出现激发性病毒,从而导致猪群爆发腹泻。

2、易感染猪群的存在众所周知,猪日龄的长短与其病毒,抗性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一旦病毒腹泻性疾病爆发,部分猪的病毒防控能力相对较低,这就导致传染速度相对较快,而且疫苗满意效果不够理想,很多猪场接种疫苗后依旧会发生腹泻,导致病毒免疫,没有对比较常见的原因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

三、控制猪群病毒性腹泻的对策1、强化对检测工作的重视针对大型猪场养殖工作来讲,必须要加强对检测工作的重视,这样能够掌握猪群病毒性腹泻的原因,从而能够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尤其是针对产前母猪血液、粪便、病毒检测和抗体检测工作,必须要分析猪群的实际动态,这样能够通过内部检测工作掌握发病概率以及风险情况,而且每个猪场具有一定的差异,感染猪群免疫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引起发病的病毒数量和毒力不同,所以每个猪场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降低病毒载量不同,并制定针对性检查方案,务必要采取相对较为全面的措施,进行疫苗免疫与药物保健等工作。

秋冬季节如何防控猪群病毒性腹泻病

秋冬季节如何防控猪群病毒性腹泻病

作者简介:梁万宏(1974.11—),辽宁朝阳人,高级畜牧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腹泻病在养猪场是常见疾病,病因复杂多样,涉及到病毒、细菌、霉菌、寄生虫、应激、管理和营养等各个方面,在秋冬季节以病毒性腹泻多见,所以防控猪群腹泻病应加强饲养管理、正确把控饲料原料和调整饲料营养水平、控制好猪舍内外环境,保证繁育母猪的健康、主动解决仔猪腹泻问题。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猪群体质和主动免疫力,做好免疫接种和预防疾病工作,防控病毒性腹泻的发生。

总之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将腹泻病给猪群带来的损伤降到最低。

节;猪群;病毒性;腹泻病秋冬季节如何防控猪群病毒性腹泻病梁万宏(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朝阳122400)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外界气候逐渐变冷,猪群发生腹泻病的现象普遍发生。

能够引起猪群发生腹泻病的病毒有许多,尤其是直接引起腹胀症状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在此将这两种病毒性腹泻病的发病症状、感染过程和防控措施分述如下,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1发病症状目前大多养猪场的仔猪腹泻主要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表现症状为水泻和脱水,猪群发病后传播速度很快,发病率达到50%~80%,由于仔猪体质较差、抗病能力低,再加上发病速度快,造成死亡率高达60%~100%。

猪流行性腹泻病是由冠状病毒科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猪群后一般情况下潜伏期为4~5d。

发病猪只刚开始表现体温上升、仔猪食欲下降,采食或哺乳后发生呕吐现象,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腹泻症状,这时体温恢复正常。

发病猪只一般表现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明显、排出水样粪便,粪便呈黄绿色。

7~10日龄仔猪感染流行性腹泻病3~4d后会因严重脱水而衰竭死亡,保育猪或育肥猪虽然发病率高达100%,但是经过2~3d的时间可以逐渐恢复健康,发生死亡的现象不多。

成年猪感染本病毒后基本没有临床症状,所以容易忽视本病对成年猪的影响,是造成仔猪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1]。

秋季猪病防治重心

秋季猪病防治重心

秋季猪病防治重心
秋季空气干燥,气温多变,养猪场应将猪病防治的重心转变一下,尤其是对猪瘟、猪流感、仔猪黄白痢、附红细胞体、寄生虫、腹泻等疾病的防治。

1、秋季猪瘟的防治重心应放在引种,定期消毒,以及免疫上。

病猪可用抗猪瘟血清或10倍剂量注射疫苗治疗,促使机体产生干扰素,此外注射氟苯尼考防止继发感染。

2、秋季猪流感的防治重点应放在保温上。

病猪可用安乃近+柴胡+病毒灵+地塞米松磷酸钠+青霉素治疗。

3、秋季链球菌病的防控重心应放在做好饲养管理、保持环境卫生以及常规疫苗免疫上。

可用免疫链球菌苗,流行季节猪群无发病可用金霉素拌料,有发病用磺胺间甲氧嘧啶+TMP+阿莫西林拌料。

病猪两侧分别大剂量注射阿莫西林+氨基比林、磺胺间甲氧嘧啶+TMP。

4、仔猪黄白痢的防治重点在加强妊娠、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

母猪产前可注射大肠杆菌疫苗,病猪注射粘杆菌素,同时灌服庆大霉素,同窝仔猪灌服庆大霉素,严重脱水者进行补液。

母猪有乳房炎的应及时治疗。

5、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重点应转向引种和消毒,特别注意打耳号、断尾、阉割等环节的器械消毒。

流行季节饲料添加阿散酸或对氨基苯砷酸钠,病猪可用血虫净、新胂凡纳明配合土霉素、四环素进行治疗。

6、秋季养猪要防弓形虫病,注意猪舍消毒、灭鼠,禁止猫狗等动物进出猪舍。

病猪一侧肌注磺胺间甲氧嘧啶+TMP,首次加大剂量,另一侧注射安乃近。

7、秋季要防猪应激性腹泻,方法是保温+加强饲养管理。

发病猪注射庆大霉素,全群用氟哌酸拌料,饮水添加电解多维,严重脱水者进行补液。

此外,秋季养猪最应防仔猪腹泻。

养猪生产中几种疾病免疫

养猪生产中几种疾病免疫

养猪生产中几种疾病的免疫
1.猪瘟:
种公猪:每年春、秋两委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各免疫接种一次
种母猪:于产前30天免疫接种一次;或春、秋季免疫两次。

仔猪:20和70日龄各免疫接种一次;或超前免疫。

后备种猪:产前1个月免疫一次;选留种用时再免疫一次。

2.猪丹毒、猪肺疫
种猪:春、秋两季分别用猪丹毒和猪肺疫菌苗各免疫一次。

仔猪:断奶后分别用两种疫苗接种一次。

70日龄再分别用两种疫苗免疫一次。

有条件的猪场可不用疫苗。

3.仔猪副伤寒:
仔猪断奶(30~35日龄)口服或注射一头分仔猪副伤寒菌苗。

有条件的猪场可不做免疫注射。

4.仔猪大肠杆菌病(仔猪黄痢)妊娠母猪于产前40~20天和15~20天分别用大肠杆菌腹泻菌苗(K88,K99,987P)免疫接种一次。

4.仔猪红痢
妊娠母猪产前30天和15天分别免疫一次
5.猪细小病毒病
种公猪、种母猪:每年用猪细小病毒疫苗免疫一次。

后备公、母猪:配种前一个月免疫一次。

6.猪喘气病:
种猪:成年猪每年用喘气病弱毒菌苗免疫接种一次(右侧胸腔注射)
仔猪:7-15日龄免疫一次
后备种猪:配种前再史疫一次。

7.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公猪、母猪、春、秋两季各注射一次。

仔猪:70日龄免疫一次。

夏秋季节谨防猪丹毒

夏秋季节谨防猪丹毒

夏秋季节谨防猪丹毒作者:王明轩来源:《兽医导刊》 2014年第9期王明轩/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金马镇吉摆大寨村求实畜牧兽医工作室猪丹毒是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病因为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极强。

(一)发病特征猪丹毒常发生在夏秋炎热多雨季节,为急性热性传染病,由胞内菌猪丹毒杆菌引起。

主要表现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

病猪及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潜伏期1 ~7 d。

初期多为急性型突然暴发、急性经过和高死亡率,病猪在尚未发现临床症状的情况下突然死亡,或体温突然增高至42℃~43℃,食欲减退或完全停食,不久在耳后、颈部、胸、腹侧等部位皮肤上出现各种形状红斑(如菱形、方形、圆形疹块),逐渐变为暗紫色,用手按压褪色。

病种猪呼吸困难,3 d 左右死亡。

不死者转为疹块型或慢性型。

(二)预防措施种公、母猪每年春秋或夏冬两季进行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或三联苗)免疫。

仔猪在30 ~ 45 日龄首免,2 个月后二免;种猪每年2次普免,用氢氧化铝甲醛苗或猪三联苗免疫。

不要随意从外地买猪买肉,购入新猪必须先隔离观察至少21 d。

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搞好环境卫生,保持通风干燥,避免高温高湿。

用优质的消毒剂(如复合酚、卫康、百毒杀等)喷洒猪圈消毒。

发现病猪要及时隔离治疗,病死猪尸体要进行彻底焚烧后深埋处理,对污染物场地及用具彻底消毒;同时对未发病的猪用青霉素每日注射2 次,连用3 ~ 4 d。

疫病流行期间,预防性投药,每吨饲料中添加清开灵颗粒1 kg、70% 水溶性阿莫西林600 g,拌匀,全群连喂5 d。

(三)治疗方法1. 生物与化学药物治疗。

猪丹毒杆菌对青霉素非常敏感,在发病24 ~ 36 h 内治疗,及时给予足量药量和疗程,可以有效控制死亡率,降低损失。

急性病例可用速效青霉素肌肉注射治疗,每天2 次,连续3 d,或采用长效青霉素,一次性肌肉注射,药效持续48 h,之后可在用药1次。

秋季仔猪安全饲养防三痢

秋季仔猪安全饲养防三痢

秋季仔猪安全饲养防三痢”秋季气温常不稳定,忽冷忽热或天气骤变,在这种情况下,仔猪最易患仔猪红痢、仔猪黄痢、仔猪白痢,这三种病都是由肠道菌引起的。

仔猪出生后不久,其肠道中就有大量的菌存在,在正常情况下,此菌不引起发病,只有在仔猪受寒着凉,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极易引起这三种病:一、仔猪红痢1、发病特点:多发于7日龄内的仔猪,发病率、死亡率较高,7日龄以后发病较少。

往往因一头发病,传染数头至整群。

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2、主要症状:腹泻突然,少有呕吐,粪便呈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稀粪,有腥臭味,病程为急性或慢性,最后因脱水、消瘦而死亡。

剖检可见肠道黏膜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十二指肠最明显。

肠黏膜肿胀、充血、肠壁变薄,肠管松驰。

3、防治方法1、在发病的猪群中,对怀孕母猪于产前1个月和产后半个月各肌肉注射C型魏梭菌菌苗10毫升,能使母猪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对仔猪保护力可达100%。

2、产圈要打扫干净,严格消毒,仔猪未吃奶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母猪乳头,以减少感染发病。

3、对刚出生的仔猪采取药物预防性治疗,口服土霉素、四环素、链霉素或呋喃唑酮等均可。

二、仔猪黄痢1、发病特点:多发于10~30日龄仔猪,发病率中等,死亡率不高,呈地方性流行,季节性不明显。

2、主要症状:突然腹泻,无呕吐,粪便呈乳白、灰白或黄白色浆状,有腥臭味,体温不高,被毛粗乱,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不洁。

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

病久者消瘦、脱水,生长发育受阻。

剖检可见卡他性肠炎病变,肠内容物呈糊状,灰白色,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仔猪发病后,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稀粪,腹泻,吃奶减少或停止,迅速消瘦,最后昏迷死亡。

3、防治方法⑴仔猪产后24小时内最好全窝口服抗菌素类药物进行预防。

⑵每头每次肌注黄连素液3毫升,每日3次,连用5天,疗效显着。

⑶用白头翁6克,龙胆草3克,黄连2克共为细末,米汤调成糊状舔剂,涂布在母猪乳房部,小猪吃奶食之。

平均每头仔猪每次1~3克,每日2次,连用3天。

小香猪养殖之猪丹毒

小香猪养殖之猪丹毒

小香猪养殖之猪丹毒
小香猪养殖饲养管理是养好小香猪的关键。

应根据小香猪的习性和不同时期的生理特性,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猪丹毒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常呈高度发热的败血症,夏秋两季发生较多,一般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

急性死亡率高。

本病多由消化道感染。

1.症状本病一般潜伏期为3~5天,4~9月龄的猪发病多。

发病突然,患病猪体温急剧升高至42℃以上,精神沉郁,呕吐,怕冷,不食,先便秘后腹泻。

发病不久在耳后、颈部、四肢内侧皮肤上出现各种形状的红斑,逐渐变为暗红色,指压时褪色,放开手指后即复原。

2.防治每年春、秋季注射"三联苗",或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

未注射的猪可随时补注射进行预防。

发生猪丹毒后,立即报告当地兽医站,并隔离病猪。

治疗猪丹毒以青霉素疗效为最好,1~2万单位/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天2次,直至猪体温恢复正常后1~3天;或用链霉素10~15毫克/千克体重,20%磺胺嘧啶钠液0.1~0.2克/千克体重,用法同青霉素。

1。

学习课件秋季养猪防腹泻还是防丹毒?.doc

学习课件秋季养猪防腹泻还是防丹毒?.doc

秋季养猪防腹泻还是防丹毒?“老乡,到了秋季多雨季节,养猪一定要注意预防猪丹毒病!〞“猪丹毒是啥子病?咋个预防?〞近日,〔四川巴中〕南江县农业局高级畜牧师杨子爵来到东榆镇槐树村,对一名正在养猪场饲喂生猪的村民说,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猪的一种传染病,对养猪业危害很大,特别是每年秋季,多雨时节都易发生和流行猪丹毒。

一、传播途径猪丹毒常发生在秋季,冬春寒冷较少发病。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的分泌物和排泻物排出大量的猪丹毒杆菌,污染周围环境,如饲料、饮水用具及土壤等。

落在土壤中的猪丹毒杆菌在温度和湿度适宜条件下,不但可以生存,而且还能繁殖。

如遇秋季多雨,雨水冲刷土壤,使土壤中的猪丹毒杆菌有时机扩散传染;加之秋季又是吸血昆虫活动季节,因此助长了猪丹毒杆菌的传播。

安康猪通过消化道吃进带有猪丹毒杆菌的食物,皮肤创伤感染,蚊蝇等吸吮病猪血液也可传播。

带菌的安康猪当猪体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抵抗力减弱时,细菌毒力增强也常引起内源性感染发病。

二、临床病症本病潜伏期为1—7天。

病状由于猪体抵抗力与猪丹毒杆菌毒力的强弱,通常分为三种类型——1.败血型猪丹毒最急性的病猪常突然死亡,体温突然增高到42℃—43℃,病猪食欲减退或完全停食,没有精神、寒战,病初粪便枯燥后下痢,卧地不起。

也有局部猪病后不久,在耳后、颈部、胸、腹侧等部位皮肤上出现各种形状红斑,逐渐变为暗紫色,用手按压褪色,停顿按压时那么又恢复,严重的脉搏纤细增快,呼吸困难,很快死亡。

2.疹块型猪丹毒病初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体温增高到41℃以上,便秘,呕吐。

12天后,在背、胸侧、颈部、四肢外面等处皮肤上出现深红色、大小不等的疹块,俗称打火印,界限清楚,扁平凸起,病程为8—12天。

3.慢性型猪丹毒主要病状是四肢关节炎或心内膜炎,也有的两者并发,这种类型多半是急性或亚急性型转化而来。

患有心内膜炎病的猪,精神萎靡,喜卧地,食欲时好时坏,心跳加快,呼吸促迫,并发咳嗽,体温略高,多数正常,被毛无光,膘情下降,贫血,下痢,最后死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季养猪防腹泻还得防丹毒
“老乡,到了秋季多雨季节,养猪一定要注意预防猪丹毒病!”“猪丹毒是啥子病?咋个预防?”近日,(四川巴中)南江县农业局高级畜牧师杨子爵来到东榆镇槐树村,对一名正在养猪场饲喂生猪的村民说,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猪的一种传染病,对养猪业危害很大,特别是每年秋季,多雨时节都易发生和流行猪丹毒。

传播途径
猪丹毒常发生在秋季,冬春寒冷较少发病。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的分泌物和排泻物排出大量的猪丹毒杆菌,污染周围环境,如饲料、饮水用具及土壤等。

落在土壤中的猪丹毒杆菌在温度和湿度适宜条件下,不但可以生存,而且还能繁殖。

如遇秋季多雨,雨水冲刷土壤,使土壤中的猪丹毒杆菌有机会扩散传染;加之秋季又是吸血昆虫活动季节,因此助长了猪丹毒杆菌的传播。

健康猪通过消化道吃进带有猪丹毒杆菌的食物,皮肤创伤感染,蚊蝇等吸吮病猪血液也可传播。

带菌的健康猪当猪体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抵抗力减弱时,细菌毒力增强也常引起内源性感染发病。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1—7天。

病状由于猪体抵抗力与猪丹毒杆菌毒力的强弱,通常分为三种类型——
(1)败血型猪丹毒。

最急性的病猪常突然死亡,体温突然增高到42℃—43℃,病猪食欲减退或完全停食,没有精神、寒战,病初粪便干燥后下痢,卧地不起。

也有部分猪病后不久,在耳后、颈部、胸、腹侧等部位皮肤上出现各种形状红斑,逐渐变为暗紫色,用手按压褪色,停止按压时则又恢复,严重的脉搏纤细增快,呼吸困难,很快死亡。

(2)疹块型猪丹毒。

病初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体温增高到41℃以上,便秘,呕吐。

12天后,在背、胸侧、颈部、四肢外面等处皮肤上出现深红色、大小不等的疹块,俗称打火印,界限清楚,扁平凸起,病程为8—12天。

(3)慢性型猪丹毒。

主要病状是四肢关节炎或心内膜炎,也有的两者并发,这种类型多半是急性或亚急性型转化而来。

患有心内膜炎病的猪,精神萎靡,喜卧地,食欲时好时坏,心跳加快,呼吸促迫,并发咳嗽,体温略高,多数正常,被毛无光,膘情下降,贫血,下痢,最后死亡。

猪丹毒关节炎多见于四肢关节,病猪关节呈肿胀并热疼,常伏卧,驱赶时行动困难。

防治方法
预防——
在高发区域及高发季节时,在肉猪断奶后接种猪丹毒弱毒冻干苗或灭活苗,间隔一个月再接种一次。

加强饮水消毒和管理,防止病从口入,特别是使用自然水和浅表水的养殖户,以及喀斯特地貌的区域也要注意水源的消毒,包括冲栏用水。

注意饲料的清洁和卫生,确保饲料无丹毒污染,平时尽量不用湿料。

加强圈舍内卫生的清理,减少冲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避免出现高温高湿。

加强猪舍周边杂草及杂物的清理以及消毒,做好灭蝇灭蚊工作,减少吸血昆虫的传播。

发现病猪立即封锁疫点,及时隔离治疗。

对病猪尸体要焚烧后深埋,对被污染的场地及用具彻底消毒,杜绝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对猪圈定期用10%石灰乳喷洒消毒。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不随意从外地买猪买肉,防止病菌带入。

治疗——
对猪场的种猪或农户养殖的大猪突然出现发烧、减料等症状的,可直接肌注青霉素400万单位/头做治疗性诊断。

如果发病猪为急性型,应采用短效青霉素大剂量注射,按每头400—600万单位,每日注射两次,持续四天。

如非急性发病,可采用注射长效青霉素,两天一次,连续三次,猪群可全群用0.1%—0.12%阿莫西林饮水或拌料。

同时,链霉素的疗效也很好,用量为每公斤体重50毫克,每日两次,或者用恩诺沙星制剂治疗,按每公斤体重2.5毫克肌肉注射,效果也不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