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方向及对策研究综述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专项技能研究综述
朱俊全等f 2 I 对北京 师范大学 、 京体 育大学 、 北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人校前的运动经历 、在校时 的运动专项技能现状进行调查 与 分析 ,发 现 目前 北 京 市 三 所 院校 体 育 教 育 专 业 学 生 的运 动 经历 表 现 出无专项者和无等级运动员较多 、 经过系统训练者较少等特征 , 学生的 生源质量下降. 不利于运动专项技能的培养。指出这与 院校扩招 、 高考 招生 制 度 改革 等 有 密 切 的关 系 ,并 建 议 教 育 部 门应 该 考 虑 体 育 学 科 的 特殊性 , 对招生制度进行改革 , 加强体育高考加 试的专项技能测试。此 外, 王庆华 山东省排球专选学生的专业学生基础较差的原因进行分 对 析, 指出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排球专选学生的专业基础与中等学校排球运 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 中等学校应提 高对排球运动的重视程度 , 培 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 高校要进一步搞好教学研究和课余 排 球训 练 工 作 。 2 专 项 课 程设 置 的 不合 理 , 利 于运 动专 项 技 能 的形 成 和 发展 . 不 研究表 明I , 目前体育教育专业专项课程设置存在着如课时少 、 开课时间迟 、 与社会的需要 、 学生 的愿望及专项选修课 自身 的教学规律 不相适应等不合理现象 , 常不利于学生运动专项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 非 因此 , 建议体育教育主管部 门做好客观指导 , 加强对学生运动专项技能 发展 的重视 , 制定科学 的、 合理 的管理 措施 , 对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进 行适当调整。王美等1 6 1 对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培养 目标进行研究 , 指 出其培养 目标应定位于教学 、 训练和社会指导员 , 而不是竞技专业 运 动员。课程设置内容应注重基本技术 、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综合提 高, 要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 多能一专” 复合型人才 。 3 专项技能教学方法的改进 , . 有利于学生运动专项技能的发展 研究显示, 目前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各专项课程教学方法均存在 诸多不足 , 必须通过科学合理 的改进 , 来提高学生运动专项技能水平。 杨 树 盛 过研 究发现 , 砸 排球专项课传统教学 方法存在盲 目求全 、 单纯求 专、 缺乏互动 、 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忽视了学生的“ 法等 五方面 的 学” 弊端 ; 提出创建 “ 启发式” 排球专项教学新方法 。 陈岳东等[ 8 1 , 指出 体育专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走向及对策分析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走向及对策分析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体育事业的不断壮大,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逐渐受到重视。
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陈旧、实践环节不足等方面的不足。
本文将就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走向及对策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建议。
二、当前问题1. 专业设置不合理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较为陈旧,缺乏对于现代体育发展趋势的理解和把握。
很多课程依然停留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和培训模式上,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
2. 教学模式陈旧在教学方法上,许多高校还在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缺乏对于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关注和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3. 实践环节不足在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上,现有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存在一定的不足。
很多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单一,缺乏与实际体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紧密结合的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在毕业后无法顺利适应实际工作需求。
三、培养走向及对策分析1. 加强专业教育课程更新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当加强对于专业课程的更新和调整。
在教学内容上,应当加入现代体育教育新理念和新技术,培养学生对于体育教育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2. 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上,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当积极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中。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3. 组织多样化实践活动在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上,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当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可以加强学生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校外实践等环节,促进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提升和成长。
4. 加强与行业合作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当加强与体育行业的合作,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将学校的教学资源与行业实践需求对接起来。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体育教育专业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培养体育专业人才、传承体育文化、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重要渠道。
随着社会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和体育休闲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体育教育专业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传统的体育教育课程设置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一些地方的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单一,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部分高校的体育教育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和操作性,导致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社会实际工作需求。
对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改进和提升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促进我国体育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推动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了解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可行的对策和改进措施,以期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和提升提供参考和建议。
具体目的包括但不限于:1. 探讨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整体情况,了解各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的特色和差异性。
2. 分析当前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包括课程内容的更新与实践性、师资队伍的结构与素质、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等方面。
3. 研究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契合度,探讨课程设置是否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学习兴趣。
4. 提出针对现有问题和挑战的解决对策和改进建议,包括加强课程内容的实践性、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等。
5. 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推动相关政策和制度的改革、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开展师生互动的活动等,以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持续发展和提升。
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备受关注。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优秀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已经成为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培养目标的设定在制订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首要的任务就是确定培养目标。
在新时代,培养的对象应当是具备现代化、国际化视野的体育行业专业人才。
他们需要具备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适应未来体育发展的需求。
他们还应当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化的竞争意识。
设计培养目标要求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应当关注素质教育。
二、课程体系的建设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关键在于建设完备的课程体系。
新时代背景下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多元化和综合化。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当建设多元化和全方位的课程体系。
在专业课程方面,应当涵盖体育科学理论、体育教学方法、运动训练、运动生理、体育心理学、管理学等课程。
还应当注重开设选修课程,如体育休闲与旅游、体育产业经济等相关领域的课程。
还应当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践环节上,应当设置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内容,如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体育场馆运营与维护、体育训练与指导等实践性课程。
通过综合性的课程设置和全面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多元化素质和综合能力,使其能够胜任未来体育产业发展和体育教育工作的需求。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也需要得到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形式。
在新时代,培养学生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上需要进行变革。
教学方法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索。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当提倡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讨论和实践来解决问题。
论高校体育教育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途径
论高校体育教育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途径高校体育教育在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培养途径多种多样,可以从课程设置、体育锻炼、竞赛活动、体育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
本文将就高校体育教育在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途径进行探讨。
一、多元化的课程设置高校体育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培养大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体育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除了常规的体育课程外,高校还可以设置一些特色课程,如健身瑜伽、羽毛球、篮球等,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通过课程设置,可以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锻炼意识和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二、体育锻炼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体育锻炼是提高大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校可以通过组织体育锻炼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公平竞争的精神。
在体育锻炼的还可以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体育素养。
三、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高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养。
可以组织校际体育比赛、体育游戏节、运动会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比赛和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育竞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竞赛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克服挫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体育素养水平。
四、推动体育文化建设高校可以通过推动体育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养。
可以组织一些体育文化活动,如体育艺术展示、体育论坛交流等,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
通过体育文化建设,可以增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还可以通过体育文化建设,培育学生的体育精神,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水平。
五、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可以通过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水平。
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一、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现状分析1.人才需求趋势在新时代下,随着国家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不仅在教育领域,还在体育产业和相关领域都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
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时,要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趋势,培养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2.培养模式需求在新时代下,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新的培养模式要求学校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要加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需求。
3.教育理念与价值观改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和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
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还要求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课程设置的优化在新时代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更加贴合社会需求,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除了加强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外,还要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实践教学的强化在新时代下,要求高校加强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开设实习课程、实践项目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实际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师资队伍的建设在新时代下,高校要加强对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更多有经验、有实力的教师来指导学生的学习。
通过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4.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5.校企合作的推进在新时代下,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将实践教学更好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通过与企业合作,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还能够引进更多的优秀人才和资源,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
1.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引进高校要加强对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工作,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平台。
高校要注重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还要在思想道德、文化素养等方面进行培养。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
体育教育专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科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该领域的人才培养和未来的发展。
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对于推动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1.1 课程设置的特点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为综合性课程,包括基础理论、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等多个方面。
还设有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1.2 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过于宽泛,过多的理论课程占据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影响了专业能力的培养;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未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展潜力。
1.3 影响因素分析导致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缺乏对体育教育专业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导致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前瞻性;二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受制于社会对体育事业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导致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的投入不足。
2.2 强化实践性课程设置应当加强对实践性课程的设置。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实践性课程的设置,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
2.3 提高选修课程的灵活性对选修课程的设置也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多样,选修课程应当更加灵活多样,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发展需求,培养更加全面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
2.4 加强社会资源的整合需要加强对社会资源的整合。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时,需要积极借鉴社会资源,引入企业和机构的力量,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实践和就业机会,推动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
论高校体育教育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途径
论高校体育教育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途径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此,需要采取一些途径来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第一,建立全方位的体育课程体系。
高校应该制定一个全面的体育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不仅包括运动技能的训练,还应该包含身体素质测试、运动健康知识的普及、体育赛事的观摩等多个方面,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体育运动,既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又能够掌握正确的保健知识。
第二,提供自由开放的运动场所。
学生在校期间的活动范围有限,高校需要提供足够的运动场所,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锻炼身体。
例如,可开放体育馆、游泳馆、篮球场、足球场等场地,在空闲时间内供学生自由使用。
第三,组织多样化的体育赛事。
体育赛事是提高大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途径,组织各种体育赛事活动是学校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
学校可举办校内的体育比赛,还可组织地区性、全国性的比赛等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体育素养。
第四,加强体育知识普及。
在大学校园内,很多学生对于运动训练、健身保健的知识了解并不够充分,需要通过课程、讲座、宣传、画报等多种形式进行普及。
通过专业人员对于各方面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身体健康和运动知识,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
第五,建立体育健儿培养计划。
高校应加强对于体育特长生的培养,通过建立健儿培养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地发挥自身的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和锻炼,同时也为学校代表队的成绩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高校体育教育应该注重对于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这需要学校采取多样化的措施,结合校内文化、制度等方面进行推动,同时亦需要通过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合作发力,才能够顺利地进行体育素养的培养。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走向与对策
题 。 具 体 来说 ,高校 体 育教学 大纲 的制 定者 和教学计 划 的 实施 者 一般并 不属 于一 层面 的教师 , 教学 大纲 的制定 是 以当
前 教学形 式 的发展 和教 学 的整 体 目标为 主要 参照标 准 , 在大 纲 的制定 过程 中 , 学生 学 习的实 际特 点和基 础水 平并不 是主 要 的参考 对象 ,因此 , 根据 大纲 制定 的体 育教 育专业 教学计 划在 具体 实施 过程 中难 免会 出现一 定 的水土 不服现 象 。
育 教 育专 业 人才 培 养 的主 要方 向 是为 学校 输 送高 素质 的体 育 教育 人才 , 所 以高 校教 育 的最终 目的在 于体 育教 育知识 的 应用, 但 是在 教 学实 践 中, 高校 却将 教学 的重 点放在 了提 高 学 生理 论知 识水平 方面 , 对 于实 践教 学完 全不够 重视 , 导致 理 论教 育与 实践相 互脱 节 , 这也 在 一定程度 上 影响 了普通 高 校 体育 教育专 业人 才培 养 的质 量 。 1 . 3缺 乏完善 的教 学质 量监 督评价 机制 除 了 以上 几 点原 因之外 , 影 响普 通 高校 体 育教 育专业 人 才 培养质 量 的另外 一个 重要 原 因就 是 , 在教 学 实践 中缺 乏完 善 的教 学质量 监督 和评 价机 制 。 在 当前 的普 通 高校体 育教 育 专 业人才 培养 过程 中 , 老 师教学 计划 的制 定和 实施基本 是 按 照 教学大 纲 的要求 来执 行 的, 这 就难 免会使 其 出现一 定 的问
人才 培养 的整 体质 量 ,都具 有十 分积 极 的理论 和现 实意 义 。
1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 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 1 学生 缺 乏学 习的兴 趣 , 人 才培 养质量 受 到不 同程度 的影
高校体育本科专业培养发展对策
高校体育本科专业培养发展对策一、高校体育本科专业培养发展现状1991—2015年,由于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布点数的上升,专科招收数量也在增长。
截至二零一五年,学校体学类本科专业的学生数量已超过了二十八万,随着培养规模的增加,已经较好地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中对体育运动专业人才的需要。
据统计局发布的统计资料表明,截止二零一八年末,全国体育产业的总体规模(总产出)为26579亿元,共有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四百四十三点九万人(不包含产业活动单位、个体户从业人数)。
按照历年来该项数据的8.百分之五的年均增长率,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四十六号文提出的到二零二五年中国体育产业实现总体规模五万亿元目标测算,到2025年全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预计将达到800万人,适应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从业人员数量缺口巨大。
二、高校体育本科专业培养发展存在问题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他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或者较好地适应工作需要,学校的教学安排对他们的求职、工作和发展影响最大的是"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这与上文所分析的"调查对象一半以上是体育教育训练专业"即将或者已经从事"体育教师"工作的结论保持了一致。
但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有过多年工作经验的体育经营与管理岗位的从业人员则认为在校期间对于"实习实训"重要性要大于"专业技能",而部门主管则把"创新创业"的教学安排放在首位。
超过60%的调查对象认为,我国体育专业学生求职、就业和发展面临的问题是"实践能力不足",随着毕业年限的增加,体育行业的从业人员会比毕业生更倾向将求职、就业和发展面临的问题归因到专业技能、信息渠道等多方面,但"实践能力不足"仍然是体育行业从业人员认为学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中国目前的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设置,主要还停留在"专才"教育的培训模式上,教学设置比较简单,专业性强,但灵活性小,知识面窄,且缺乏整体性和时代感。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走向及对策分析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走向及对策分析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探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走向以及对策分析。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走向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的体育教育课程通常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辅相成,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理论知识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教学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应成为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重点。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走向应注重专业化发展。
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通常是综合性的,学生需要学习广泛的体育知识。
随着体育事业的分化与专业化,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将培养方向从综合转向专业化,如专攻某一特定运动项目或特定教育培训。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走向应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体育教育环境。
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应成为体育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
通过实践项目的参与和创新实验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走向应注重学科交叉融合。
体育教育专业涉及体育、教育和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培养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非常重要。
高校可以设置相关学科的跨学科课程,让学生学习跨学科知识,拓宽自己的学科视野。
组织学科交流和合作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走向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化发展、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科交叉融合。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培养出适应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体育教育专业人才。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走向及对策分析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走向及对策分析随着国家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普通高校作为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主要渠道,其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方式、方法和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走向及对策分析进行探讨。
1. 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配合一定的实践教学。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通过体育课、专业课等方式获取相关知识和技能。
而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教学、训练、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在这一培养模式下难以全面发展。
2. 教学内容设置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体育理论、教育科学等方面展开,较为传统。
而在实际的体育教育工作中,学生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比如运动心理学、运动营养学、教学技能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内容在目前的教学体系中并不够重视。
3. 实践教学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较少。
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主要是在校园内进行,较少涉及实际的体育教学、训练或管理工作。
这种偏离实际的实践教学模式难以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影响了其综合素质的培养。
以上分析表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存在一定的问题。
传统的培养模式、内容设置和实践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和调整。
1.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今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采取“实践+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校期间应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真实的体育教学、训练、管理等活动,亲身体验和实践所学知识和技能。
2. 综合素质培养今后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应具备更为全面的综合素质,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有较强的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
为此,普通高校应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进行调整,引入相关综合能力的培养内容。
3. 国际化视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今后将更加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在高校中,体育专业学生更是承担着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使命。
在这个背景下,了解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及对应的教育管理对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1.热爱体育体育专业学生天生就对体育运动充满热爱,他们热衷于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喜欢在运动中挑战自我,追求身体和技能的极限。
2.身体素质好由于长期参与体育锻炼,体育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好,具有较高的运动能力和体能水平。
3.团队意识强体育运动是一项团队合作的活动,体育专业学生在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自律性强体育专业学生在长期的体育训练中培养了较强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他们懂得如何规划自己的训练和生活。
1.注重体育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体育专业学生天生具有一定的个性特点,他们喜爱体育,追求自我挑战,这就需要教育管理者针对他们的个性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予个性化的培养和引导。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体育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和他人进行紧密的合作,此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加强团队协作的培训和教育。
3.建立健全的体育学科体系建立健全的体育学科体系,开设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课程,有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
4.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到更好的为体育专业学生提供教育服务。
5.注重学生体质的培养在教育管理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质,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活动和科学的运动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6.开展实践教学体育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自我技能。
开展实践教学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具备体育教学、训练、管理等专业能力和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
在新时代下,社会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要求日益提高,对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状分析1.课程设置相对滞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相对滞后,缺乏专业性、前瞻性和实践性,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体育教育专业技能的需求。
学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课程设置较为死板,缺乏与时俱进的更新和调整。
2.实践环节不足实践环节不足是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一大问题。
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教学实践经验,学习理论知识掌握过多,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3.适应社会需求不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与社会需求脱节现象突出,缺乏对社会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
二、对策研究1.更新专业课程设置针对当前社会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更新专业课程设置,提高针对性,紧跟社会发展趋势,减少与实际需求脱节的现象。
加强专业实践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环节比例,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
2.拓宽实习实践渠道加强与社会、学校体育教学装备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拓宽学生的实践渠道,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教学实践经验。
3.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提高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更新速度。
增加专业教师的社会实践机会,建立起立交与校外教育机构的合作机制,提升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育的实践性和适时性。
4.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积极推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建设与改革,增加体育教学专业就业对接会,了解市场需求,通过专业课程与社会需求的对接,逐步提升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符合度,让学生毕业后更容易走向社会。
5.培养创新人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孩子的体育教育,高校体育专业的招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作为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这就要求高校在教育管理上要有所针对性,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以便更好地发展这一专业。
本文将从学生特点、教育管理情况以及对策建议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一、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1. 自律性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通常从小就热爱运动,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和训练,具有比较强的自律性和毅力。
他们对体育训练和比赛有着强烈的自觉性和自律性,能够坚持不懈地进行长时间的训练,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活动。
2. 志向明确高校体育专业学生通常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和定位,他们都希望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练、运动员或者体育管理者。
在学习和训练上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有着更强的学习和训练动力。
3. 团队意识强体育是一项集体性的活动,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在长期的体育训练和比赛中,会锻炼出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他们愿意和队友一起努力,相互配合,共同为团队取得好成绩而努力。
4. 时间管理能力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通常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和比赛,因此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一般较强,明确分清主次,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训练和休息时间,不会轻易被外界因素所干扰。
二、高校体育专业教育管理现状1. 体育教育与学科教育融合不足目前,很多高校体育专业教育管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学生的体育教育和学科教育之间的融合并不是很充分。
部分高校只重视学生的体育训练和比赛,而忽略了学生的学科学习和理论知识的培养。
2. 教学资源不足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资源不足也是一大问题。
很多高校的体育专业教育条件较差,体育场馆、器材、师资等都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教育管理模式陈旧目前,一些高校的体育专业教育管理模式相对比较陈旧,没有及时跟上时代的变化和需求。
教育管理体制过于官僚化,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际需求考虑不够,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体育专业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对健康意识的提高,体育专业的学生也在逐渐增多。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对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些挑战,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发现,高校体育专业学生通常具有较高的体育素养和专业技能,但在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上存在差异。
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身体素质,但在沟通能力和自我管理方面有待提高。
针对这些特点,如何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的分析,探讨适合其特点的教育管理对策,并提出提升教育管理水平的建议,旨在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通过本研究,有望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的深入了解和分析,探索如何更有效地提升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具体来说,我们的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明确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和特殊需求,为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提供依据;分析当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和完善教育管理提供建议和方向;探讨影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的因素,为未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对策提供参考;总结提出建议,从根本上提升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水平,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发展。
通过本次研究,旨在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体育专业学生全面发展,为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行为和学习特点,为高校教师和管理者提供更有效的教育管理对策。
论高校体育教育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途径
论高校体育教育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途径高校体育教育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中,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从课程设置、优秀运动员素材鼓励、体育比赛赛事等方面,阐述了高校体育教育的相关途径,来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素养。
一、体育课程的设置高校体育教育的核心是“体育课程”,体育课程的设置是教育机构肩负的重要责任。
体育课程将会对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教育机构应该思考如何设计课程,以便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充实的体育素养。
例如,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体育知识、技能和规则,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不同的体育项目等等。
通过这些重点方向的课程设置,学生们就会得到全方位的体育教育,培养出较强的体育素养,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养。
二、优秀运动员素材鼓励优秀的运动员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形象,更是我们学习他们追求卓越、拼搏不息的精神激励。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我们可以使用优秀运动员素材鼓励学生。
身为年轻的学生们,他们需要榜样来激励自己,从那些拥有强烈意志力、执着的精神世界中寻找学习的动力,并不断向优秀的运动员看齐,相信自己追求实现自我的目标。
三、体育比赛赛事体育比赛是培养大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途径。
为此,高校应该积极举办各项体育比赛和赛事,让更多学生参与比赛和赛事。
竞赛除了激发学生们参与比赛的热情,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体育素养。
在比赛中,学生将会接受更多的体育知识、技能和规则,体会比赛的气氛和紧张感,锻炼自己的体育水平等等。
通过比赛提升学生体育素养的同时锻炼自我,在比赛中逐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四、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促进学生体育素养发展的另一种途径。
比如,学生可以参加各种体育俱乐部、运动训练、户外运动等等,通过跨界学习提高自己的体育素养。
希望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可以深刻了解到体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这些体育活动的培训和体验,是使学生更具体育知识和更好的体育素养的重要途径。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走向及对策分析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走向及对策分析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对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在这种背景下,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影响着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
本文将就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走向及对策进行简单分析。
1. 综合素质培养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从以往注重体育技能、训练方法和教学技巧的培养方式中逐渐向人文素质、语言表达、通识教育等方面发展。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不再只是单纯的体育教练或体育教师,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学科知识,能够承担更加广泛的职责,如体育科技开发、体育管理、体育大数据分析等。
2. 规范化培养随着体育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普通高校在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方面也不断进行调整,借助规范化培养、标准化考核等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监督。
特别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普通高校要求学生在学校或社会实践中收集、分析和解决问题,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3. 教育资源整合普通高校注重整合教育资源,积极与体育学院、社体局、优质体育机构等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培训和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同时,普通高校还注重开展国际化教育和友好交流活动,向学生传递多元化的教育信仰和国际化的视野。
1. 突破教育制度普通高校应避免单一的教育模式,通过制定更为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接受更为全面、优质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自主研究和创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非仅是单一技能的训练。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应从师资队伍的结构、规模、素质和培养机制等方面进行改善。
具体措施可以是引进优秀的体育教师和教育学家,加强培养师资的力度,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和考核,开展互动交流,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3. 加大学生实践平台建设力度普通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并注重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发挥出所学知识的最大价值。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走向及对策分析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走向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体育的需求越来越大,高等体育教育成为越来越受到重视的领域。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走向及对策分析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目标的转变与多样化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体育教育的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的体育观念是以比赛成绩为主导的,但是现在体育教育的理念已经开始从单纯的竞技比赛向全面健康教育转变。
因此,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应该从原来的强调运动员培养向全民健身的总体培养转变。
而且这些培养目标还应该更加注重多样化,包括体育教育、训练和管理,清晰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优秀体育专业人才的重点。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建立在行业发展的需求的基础上。
应该培养多元化的人才,他们需要能够胜任不同领域的需要,必须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重点还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上。
初学不难,难在如何让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形成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在体育教育专业领域,创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必须要掌握的核心技能。
三、优化师资队伍对于优秀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优秀的师资队伍提供指导。
要优化师资队伍,必须建立一个健全的教育体系。
教育系统的建设应该包含教育模式的创新、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以及师资队伍的培育。
应该培养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教学理论水平的师资队伍。
四、建立一流实践体验平台学校必须建立一流的实践体验平台,提供学生理论和实践的机会。
建立这样的平台,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应用的机会,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机会与学生接触,寻找人才。
这样的平台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在团队工作中合理分配资源,有效利用团队的各自才能。
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成功的实践经验,这样就可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走向及对策分析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收集大量关于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方向方面的文献,进一步分析综述,对以后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向对策研究综述
一、前言
我国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是:培养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属于教育学门类的专业,定位于培养体育教师,服务于基础教育。
在马维平等[2]一文说道,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使该专业的课程方案设计不够合理,以及就业方面不够明确,导致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不乐观。
本文就通过多篇文献的总结与分析,为更多的体育教育毕业生提供就业参考,以便他们在大学四年走好每一步。
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
文献报道,21世纪社会对体育师资的需求会日趋平缓,城市学校和大学已呈饱和态势,农村、偏远落后地区的学校尚处于“缺编”待补“状态”[3]。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应该“立足现实情况,面向未来趋势”,深入改革,迎接未来社会的冲击和挑战。
根据王建民在首都体育学院学报《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实践课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中所述[4] ,他以西北师范大学、云南体育学院、扬州大学等11所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为研究对象,认为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课应从社会实践课、专项实践课、基础理论实践课三部分进行教学。
(一)社会实践课
社会实践课主要包括入学教育、军训、劳动教育、社会调查、毕业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实践、科研实践。
教育实践,大家都知道,大学生都有一个实习阶段,而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它是培养人才可缺少的教育阶段,即提高教育实习质量是培养高质量体育人才的关键环节[5] 。
根据关北光等[6] 可以看出,中国与美国的教育实习不管是在教学实践、实习指导、还是在社会交往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别。
陈家起等[7] 认为,教育实习要实行“多元化”,这样才能全方位锻炼体育竞技,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开拓体育生的视野,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校体育体制改革。
许多专家都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进行研究,但全国的许多的地区,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依然不够。
邰崇禧等[8] 对苏州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实况进行了分析,得出该校学生制定教学文件能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理论课板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原则与教学运用能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能力较为薄弱。
面对如此严峻的实习形势,在四年的大学学习过程中,我们在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时,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该注重培养的方式方法。
(二)专项实践课
专项实践课主要包括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体育教学论、体育测量与评价。
根据周丽红的[9] 分析可得,体育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门类少、课时不足、训练内容不全、针对性不强,教师本身缺乏提高教学技能的务实手段和教学形式。
在本文中主要以体操、篮球两个方向来说明专项课对学生的培养。
对于篮球专项的学生,通过篮球教学,要学习篮球竞赛规则,熟悉裁判法,掌握基本的篮球技术。
谈到体操,它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和中学体育课都应该要相当重视。
高校在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时,首先要明白学校体操主要包括基本体操、器械体操、垫上运动、团体操几部分[10]。
其中基本体操一队列与体操队形和徒手体操,在技能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明白,队列练习、体操队形变化、徒手体操、器械体操、垫上运动对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有什么影响。
(三)基础理论实践课
基础理论实践课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大学生思想修养、法律基础等。
一个人没有一定的个人修养,在社会上市不能立足的,这个部分理论学习,是教会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怎样做事,怎样做人。
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对策
一要加强体育类课程的改革;二要加强体育场地器材的开发;三要优化体育教师队伍;四要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五要制定合理的体育类评价方案。
参考文献:
[1]彭建民,体育教育专业“学、练、研一体化”培养模式[J],体育学刊,2005,12(2)
[2]马维平,许晓音,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J],体育学刊,2005,12(4)
[3]李振斌,田振军,杨小帆,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建立体育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J]体育学刊,2002,9(1)
[4]王建民,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实践课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19(4)
[5]徐圣霞,郭敏,新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探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17(2)
[6]关北光,胡军等,中美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9,16(2)
[7]陈家起,杨祖辉,体育教育实习的“多元化”[J]体育学刊 2001,8(6)
[8]邰崇禧,汪康乐,苏州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教育实习状况[J],体育学刊2002,9(2)
[9]周丽红,体育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的设置[J]体育学刊,2008,15(7)
[10]冯张昌,从学校体育的变革探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的改革[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