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部教案1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3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3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篇1一.课前导学(一)认清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要求: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情况;2.分析科举制度的影响;3.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学习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完善、影响;学习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
(二)课前自学1.根据学习目标,结合图片认真阅读课文中所有内容,并思考目标中的问题;2.独立做好下面的基础知识练习题,并进一步识记、巩固:(1)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2)隋文帝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员;(3)隋炀帝时正式设置,我国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从此,门第不高的,可以凭才学作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集中到;(4)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以、两科最重要。
(5)唐太宗即位后,扩充了的规模。
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6)武则天时,开始了,并增设了;(7)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促进了唐诗的繁荣;(8)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才被废止。
二.交流展示三.小组讨论1.科举制度是怎样创立的?如何得到完善?2.科举制度创立起了什么作用?四.达标训练(一)1.科举制度在朝创立,在朝逐渐完善,直到才被废止;2.在科举制度创立的过程中出现的关键人物是__;3.在科举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出现的关键人物是__;(二)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A.唐太宗B.唐玄宗C.隋文帝D.隋炀帝2、科举制创立于()A.隋朝B.唐朝C.西汉D.魏晋3、科举制逐步完善于()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4、科举制废除于()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5、首创殿试、武举的是()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隋文帝6、有利于唐诗繁荣的是()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隋文帝7、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唐代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B.科举制度就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C.进士科是唐代普遍推崇的科目D.科举制度激发了读书人的自信和热情,推动了唐代社会的发展8.与科举制有关的成语“衣锦还乡”反映的是A.参加科举考试还乡时可获得一套新衣B.读书人在科举考试考中后地位有巨大变化C.只有身穿锦衣才会允许参加考试D.读书人用华丽的服饰来证明自己的身份(三)阅读下列材料:“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二、教材分析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
教学难点:隋初经济的繁荣。
三、课前准备师:搜集本课的资料,相关的图片。
生:在图书馆搜集有关大运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言引入师:讲述“XXX赏琼花”的故事,那么XXX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否对。
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大运河是如何开凿的?二、互动授课让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师:隋朝是哪年树立的?XXX 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什么意义?引导进修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的场面,开创?20161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六省市。
全长四五千里,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开通后“高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的作用有哪些?总结:“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全国统治。
”“XXX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在小组交流。
总结:不对。
XXX开凿大运河,既有贪恋江都的美景的动机,搜括江南财富的目的,也有兵力强大,帝王的霸气。
师:XXX对为什么能够开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总结: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师: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生:学生分小组讨论:全面分析XXX开凿大运河的功过。
出示唐2016课外延伸:比较XXX和XXX的功过。
板书设计:隋朝:繁盛: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一时:二世灭亡,共38年2第2课贞观之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树立、贞观之治和XXX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下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讨论隋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那么具体表现有哪些? 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表现:①人口激增②粮仓丰实③垦田扩大
二、大运河的开凿
读课文找学生介绍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基本情况和影响(作用)
(目的、时间、三点、四段、五河、作用)
讨论:隋炀帝为什么能开通大运河对此你有何有何启示如何评价大运河
教学重点
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论及的事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隋朝建立
2、隋朝大运河
3、科举制
4、隋朝灭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第一章: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开通1. 学习隋朝的统一过程,理解统一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2. 掌握大运河的线路、规模及建造意义,认识大运河在我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地位。
3. 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分析历史教训。
第二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认识唐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2. 掌握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及其影响,了解唐朝与亚洲各国的交流。
3. 探讨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分析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章:民族关系与边疆地区的开拓1. 学习唐朝的民族政策,理解唐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2. 掌握唐朝与吐蕃、回纥等边疆民族的关系,认识唐朝的民族融合。
3. 了解唐朝边疆地区的开拓和开发,探讨对我国疆域的影响。
第四章:唐朝的衰落与五代十国的分裂1. 学习唐朝中后期的社会问题,分析唐朝衰落的原因。
2. 掌握五代十国的分裂状况,了解政治动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探讨唐朝衰落与五代十国分裂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第五章: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关系1. 学习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的建立,理解民族关系的发展。
2. 掌握辽、宋、夏、金时期的战争与和议,认识民族关系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3. 探讨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分析历史教训。
第六章:南宋、元朝的建立与统一1. 学习南宋的建立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特点,认识南宋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2. 掌握元朝的统一过程,理解元朝对全国的统治和治理。
3. 探讨南宋、元朝时期民族政策的变化,分析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第七章:元朝的统治与民族融合1. 学习元朝的政治制度,理解元朝对全国的统治和治理。
2. 掌握元朝的民族政策,认识元朝时期民族融合的成就。
3. 探讨元朝时期的文化发展,了解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
第八章:明朝的建立与巩固统一1. 学习明朝的建立过程,理解明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2. 掌握明朝的统一战争和边疆治理,认识明朝对全国的统治和治理。
3. 探讨明朝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分析明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设计第一单元人类始祖
教学目标
- 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掌握人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
- 知道人类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
教学重点
- 掌握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了解人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人类的起源
2. 人类的生活方式
3. 人类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
1. 早期文化的特点
2. 考古发现的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教师引入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通过图片和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历程。
3. 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练和任务,加深对人类起源和
发展的理解。
第二节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
1. 教师讲解早期文化的特点和考古发现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讨论和分享自己对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的看法和体会。
拓展活动
1. 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人类起源和早期文化
的内容,向全班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2. 以小组形式制作展板,展示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展示早
期文化和考古发现的重要性。
总结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人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了解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的意义。
通过拓展活动和总结反思,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精品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精品教案(全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材分析本课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一课。
本课介绍了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长达300多年政权分立的局面,开通大运河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隋朝的建立、统一及灭亡的基本史实。
2、掌握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相关史实。
3、掌握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基本概况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开创科举制度【教学难点】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PPT课件,收集有关大运河的历史故事等一、导入新课“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是盛唐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论及的是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
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二、新课讲授(一)隋朝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
(多媒体出示中国历史纪年表,让学生了解朝代的更迭,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隋朝的统一。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让学生结合材料“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思考“隋文帝采取了那些措施以巩固统治”?PPT给出: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并出示隋朝疆域图,感受这些措施带来的影响。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出示琼花图片和以下民谣:"运河水,荡悠悠,隋炀皇帝下扬州。
一心只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
" 隋炀帝真的为了看到绮丽的琼花而开凿长达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吗?修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初一历史教案下册
初一历史教案下册【篇一:初一历史下册教案】初一历史下册教案(初一历史备课组)教案: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二、教材分析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
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
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师:搜集本课的资料,相关的图片。
生:在图书馆搜集有关大运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言引入师:讲述“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那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否对。
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大运河是如何开凿的?(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互动授课让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师: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什么意义?生: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
引导学习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的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过渡:封建王朝从汉朝以来,都注重以农立国“夫农天下之本也”经济繁荣的基础在于农业,那么,隋朝经济发展如何呢?师: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生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隋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师:从哪些方面可见经经济繁荣?生1:人口激增 2:粮仓丰实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框内容“大运河的开通” 投影:大运河的图片,放轻音乐生:结合地理简介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在605年开始,到610年全线开通,以洛阳为中心,他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六省市。
全长四五千里,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开通后“高旅往返,船乘不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新人教版)第一课:辨认历史的方式和绘制历史时间线教学目标:- 了解历史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掌握辨认历史的方式;- 学会绘制历史时间线。
教学内容:1. 历史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探讨历史的定义和意义;- 介绍历史对于人类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2. 辨认历史的方式:- 讲解不同的历史文物,如古代器物、文字、石碑等,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材料和资源;- 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过程和后果;- 研究历史研究方法,如考古学、文献研究等。
3. 绘制历史时间线:- 解释时间线的概念和作用;- 指导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历史时间线,标注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线上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关联性。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简单的例子引起学生对历史的思考。
2. 概念解释:介绍历史概念及其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
3. 方式辨认:- 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历史文物和材料;-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和分析历史材料,辨认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过程和后果;- 引导学生讨论使用不同的历史研究方法的情况和效果。
4. 时间线绘制:- 解释时间线的定义和作用;- 指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一个简单的历史时间线;-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绘制的时间线,探讨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关联性。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强调历史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 图片和实物展示历史文物、材料和时间线的例子;- PowerPoint或投影仪,展示相关图片和信息。
评估方法:- 学生在观察和分析历史材料时的活动参与程度;- 学生绘制的历史时间线是否准确和完整。
扩展活动:- 邀请学生调查自己家庭的历史,了解家庭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绘制家庭历史时间线;- 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资源进一步了解不同历史事件和人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部教案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本课的难点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隋朝相关多媒体、大运河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讲述的“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隋朝的建立”可由教师讲述,但切勿补充过多史料。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2、讲述“隋朝的统一”,教师可制作一幅地图,展现“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
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3、“隋初经济的繁荣”1)、隋文帝即位后,进行改革。
隋文帝在位期间出现了盛世,称为“开皇之治”2)、引导学生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可从课文中找,也可互相议论,大体上可归纳出两点: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利用导入框和〔活动与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制成投影片,组织讨论:问题一: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问题二: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打出讨论题后,先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寻找“论据”:①阅读理解教科书第4页的历史材料;②思考〔动脑筋〕2提出的问题;③阅读《开凿大运河想象图》,想想该图的含义;④听听〔活动与探究〕中两个小朋友的不同意见;⑤在“大运河的开通”一目的正文和阅读文字中找出评价大运河作用的话。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五篇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五篇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
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1】《开元盛世》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这一时期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
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
“盛世经济的繁荣”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
而且,现在的学生对于农具的了解又极少,因此农业工具的改进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导入:回顾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
一、开元之治出示材料:后人评论唐玄宗说:“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他是怎样做的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唐玄宗年少的时候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志的事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深知人民的疾苦,能勤于政事。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由学生讲“唐玄宗走马任姚崇”的故事)(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通过图片说明唐朝农业生产情况)(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2)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优秀教案(附教学反思)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建;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条件以及科举制的历史影响过程与方法讲述课文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仔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炀帝陵罗隐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当年在城池般的豪华龙舟上进进出出,沉迷于红楼温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隋炀帝居然忍心把先王夺取的江山大业,只换取了几亩埋葬尸身的雷塘荒田。
正所谓天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矣,但隋炀帝居然在数十年间便把先帝创下的基业消耗殆尽,繁荣却又短暂的大隋王朝在这几十年间究竟是经历了哪些事情呢?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和统一。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统治。
这些措施的实施带来了哪些影响?答案提示:(1)措施: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二:大运河的开通1.教师讲述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基本概况。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2.图片展示。
七年级历史教案下册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教案下册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下册人教版第一篇:中华文明的起源复习目标:识记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时间及地点;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生活状况与主要农作物;炎黄帝,尧舜禹的传说.复习重点:识记以上内容复习难点:河姆渡人.半坡人的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比较复习方法:先学后练,当堂训练复习课时:1课时复习过程:一.由世界史人类的形成复习导入.二.点明考纲目标,学生对照考纲看《开卷有益》〝考点点拨〞并作好标记.熟读.教师适时点拨.引申.三.学生阅读复习七年级上册本单元的内容.四.知识点的梳理.重现:学生默写《开卷有益》〝知识构建〞空缺内容.五.中考强化限时训练:5分钟时间完成学生做《开卷有益》〝中考强化训练〞教师发现疑问并解答六.教师总结点拨并板书:复习:中华文明的起源1.人类的形成: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非洲南方古猿三大人种母系与父系氏族社会2.中华文明:元谋人:云南元谋县距今约_0万年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会使用天然火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70_20万年会人工取火母系:河姆渡人:浙江余姚长江流域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半坡人:陕西西安黄河流域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父系:炎帝.黄帝:华夏族人文初祖—黄帝尧舜禹:禅让制七.当堂效果检测: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被称为〝人文初祖〞的是3.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开展〝感知_0万年前生活,寻找远古人类足迹〞活动,他们应该去( )A.云南元谋B.北京周口店C.浙江余姚D.陕西西安4.〝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这是台湾的宋楚瑜祭拜何处的祭文( )A.炎帝陵B.黄帝陵C.始皇陵D.中山陵八.作业:《开卷有益》本节未完成部分九.教学后记: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浅析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进行历史教学创新的前提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课程,只要学生们产生了兴趣,那么教学效果会好的多.反过来说,如果学生们对一门课程没有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也不会学得多么好,甚至不会去学,更谈不上进行教学创新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表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主动的因素,是学习的一种内在的最强劲的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许多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甚至列为自己最不喜欢学习的课程,主要原因是:这门课程枯燥.没意思,且不知道学了这个有什么用,不能真切的理解明古知今这个词的含义.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除了课文过于枯燥之外,教师不能有效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是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一些真实的物品.图片,或是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一些历史场景或是影视片断,鼓励学生听一些比较好的历史讲坛和历史典故,让学生们在一种比较轻松愉快的气氛潜移默化地把知识就吸收了.持续一断时间,在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后,学生自己可能就会体会到这门课的魅力所在.2创新历史教学理念及手段,搞活历史教学良好的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取得成功的关键,创新教学手段是历史教学创新的重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还有应试教育的影子,没有转化为真正的素质教育.教学要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强调人文性,培养学生历史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真正明白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内容也在变化,教师在教学手段上也要进行创新,要改变过去的〝照本宣科〞式的陈旧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和创造性的思维,多思考一些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另外,还要提高学生获信息与资源的能力,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大量的知识与资源需要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渠道获得,培养这种能力本身就培养了学生们进一步探索和思考的能力.3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师生关系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说过:〝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学的前提,它是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来说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讲,学生听,有一种填鸭教学的味道,并且教师严格控制课堂纪律,学生们处于一种比较绝对的被动地位,一般来说只能被动的服从,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及课堂主体作用的机会几乎是没有的.这样的课程在早些年代可能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学生心理成熟的提前,这种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抵触,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太高,学习效率自然也非常的低下.现代教育越来提倡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学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构建平等的课堂关系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这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的前提.要做到这些,首先就要求教师树立民主平等的意识,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从根本上转变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即由教师为主体转变为由教师主导,这里主要体现一个导字,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关键时刻的导,从而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以充分发展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个性,积极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发表有自己想法的见解,不断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精神,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掘,最终学好历史,并提高综合素质.4加强学习和修养,培养自身创新能力创新教学自然离不创新型的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创新,教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要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让他们成长为创新型的人才,首先教师不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进行创新的能力.虽然在当前的教学中,通过教学改革,教师在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许多教师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但还有一些教师由于自身素质和其他一些方面的原因,创新能力和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历史课程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勇于进行尝试,积极进行探索,敢于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大胆进行创新,组织开放式.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当下这个高速发展充满变革的时代,历史教师特别是初中的历史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其他各方面的素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知识,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越来越高.5小结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势在必行.进行创新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历史教师创新性劳动的环境,并给教师提供必要的进修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七年级历史教案下册人教版第二篇:繁盛一时的隋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二.教材分析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三.课前准备师:搜集本课的资料,相关的图片.生:在图书馆搜集有关大运河的资料.四.教学过程一】导言引入师:讲述〝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那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否对.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大运河是如何开凿的?(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互动授课让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师: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什么意义?生: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引导学习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的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过渡:封建王朝从汉朝以来,都注重以农立国〝夫农天下之本也〞经济繁荣的基础在于农业,那么,隋朝经济发展如何呢?师: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生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隋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师:从哪些方面可见经经济繁荣?生1:人口激增2:粮仓丰实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框内容〝大运河的开通〞投影:大运河的图片,放轻音乐生:结合地理简介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在6_年开始,到610年全线开通,以洛阳为中心,他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六省市.全长四五千里,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开通后〝高旅往返,船乘不绝〞.师:大运河的作用有哪些?生:〝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全国统治.〞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在小组交流.生:不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既有贪恋江都的美景的动机,搜括江南财富的目的,也有兵力强大,帝王的霸气.师:隋炀帝对为什么能够开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生: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师: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生:学生分小组讨论:全面分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出示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开凿大运河征发几百万人,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苦难.〞〝开通大运河,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巩固了隋朝的统治〞学生比较今天的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补充:当今运河相当于三条铁路运输量,每日通过船只三百余艘.七年级历史教案下册人教版第三篇:贞观之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资料,学生查找唐太宗.武则天相关资料,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二.教材简析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本课重点是〝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本课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三.课前准备学生查找与唐太宗.武则天统治相关的资料.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漫谈〝你所熟悉的武则天是一位怎样的皇帝?〞(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Ⅰ.女皇武则天1.在课前谈话基础上展示武则天画像,简介武则天经历,强调唐朝的武则天是我国历的女皇帝.2.教师出示探究问题: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出武则天的统治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教师简评并衔接新知识: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贞观之治〞的局面出现在谁统治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治世局面呢?Ⅱ.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和李世民即位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会二世而亡呢?〞学生自读课文,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6_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李渊攻占长安,建立唐朝.学生自读楷体字辅助文,了解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功勋显赫,教师补充〝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2.贞观之治(1)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2)出示探究问题:你认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先阅读课文,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因势归纳出四个方面:A.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多媒体展示文献资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教师小结: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他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到君民关系有如舟水,贞观年间的许多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开明思想而制定的.B.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政策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政策,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政治上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教师简述:这些开明的治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C.唐太宗善于任贤纳谏学生解释〝房谋杜断〞.有关最的谏臣魏征,由学生表演一段课本剧,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教师简述:这些贤才谏臣为唐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D.治世局面的形成学生观察敦煌壁画〝唐朝雨中耕作图〞,感受经济繁荣景象,认识到治世局面的形成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作.Ⅲ.试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的统治.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强调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三)练习与探究设计表格,列出并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四)巩固与小结1.复习巩固本课重要知识点.2.学生谈学完本课,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七年级历史教案下册人教版第四篇:开元盛世【教材分析】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盛世经济的繁荣〞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我国历的女皇帝是谁?(武则天)她的政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科举制的发)引导过渡:所以,郭沫若称赞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意思是说武则天的统治弘扬了贞观之治的成果,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开元盛世〞为什么会形成?有哪些成就?请看第3课.一.〝开元盛世〞学生阅读10——_页课文.插图和资料,1.〝开元盛世〞是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唐玄宗)2.唐玄宗刚当上皇帝时,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他采取的措施有:①任用名相(如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走马任姚崇〞);②整顿地方吏治;③崇尚节俭(反对奢侈——烧毁珠玉锦绣).3.根据_页〝文献资料〞和〝动脑筋〞:唐玄宗和他的曾祖父唐太宗有哪些共同的地方?(他们都善于任用贤才,重视吏治,注意〝戒奢从简〞,使政治较清明,经济有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里的〝治世〞——〝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 过渡讲解:唐玄宗刚当上皇帝时,不但注意从政治方面进行改革,还很重视发展生产,使得当时经济繁荣起来.二.盛世经济的繁荣⑴农业:①兴修水利工程;②农作物种植上: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蔬菜品种增多.饮茶之风盛行;③农具改进:唐朝时发明了新的生产工具和灌溉工具;④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⑵手工业: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②陶瓷业:代表作有越窑.刑窑和(最的).⑶商业:①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②长安:不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的大都市.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三.唐朝的衰亡1.学生阅读_—_页的课文,按_页〝活动与探究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唐玄宗年少时,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志的事情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能够记得人民的疾苦,能够勤于政事.)后来他坚持这样做了吗?(没有)看教材中的小字部分.2.在唐玄宗统治后期发生的一场叛乱叫做什么?(安史之乱)唐朝灭亡于哪一年?(9_年)【板书设计】一.〝开元盛世〞措施:①任用名相②整顿地方吏治;③崇尚节俭二.盛世经济的繁荣⑴农业:⑵手工业:⑶商业:三.唐朝的衰亡七年级历史教案下册人教版第五篇:《贞观之治》【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_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一.唐朝的建立(略讲)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_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时间:6_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二.贞观之治出示材料:[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个人物,也可以让学生讲述有关魏征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3.崇尚节俭;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的女皇帝.(强调)展示武则天画像,边引导学生看图,边简介武则天经历.重点介绍武则天的统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最后,引用郭沫若对其统治评价的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讨论: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小结: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作业:课后作业七年级历史教案下册人教版。
初中历史初一课本下册教案
初中历史初一课本下册教案学科:历史年级:初一教材:初中历史下册课题:第一章人类起源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起源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人类起源的主要假说和证据。
3. 理解人类起源的历史和意义。
教学重点:1. 人类起源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2. 人类起源的主要假说和证据。
3. 人类起源的历史和意义。
教学难点:1. 了解不同人类起源假说和证据。
2. 理解人类起源的历史和意义。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材和教辅资料。
3. 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人类起源的话题,激发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兴趣。
二、讲授(15分钟)1. 介绍人类起源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2. 讲解人类起源的主要假说和证据。
3. 分析人类起源的历史和意义。
三、讨论(15分钟)1. 学生就人类起源的假说和证据展开讨论。
2. 学生讨论人类起源的历史和意义。
四、达标检测(10分钟)教师出几道选择题测试学生对人类起源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梳理学生的思路,提醒学生课下要复习巩固。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人类起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人类进化的历史和意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实例和案例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套(人教版)第一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教学目标1. 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隋朝和唐朝的建立、发展及衰亡的过程。
2. 掌握隋唐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
3. 了解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如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
4. 掌握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艺术成就,如大运河、唐诗、书法、绘画等。
二、教学重点1. 隋唐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2.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3. 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艺术成就。
三、教学难点1.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2. 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艺术成就。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
2. PPT课件。
3. 教学视频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隋唐时期的学习。
2. 讲解:按照教材内容,讲解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重大历史事件、对外交往及科技、文化、艺术成就。
3. 互动: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拓展:介绍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隋唐时期的社会风貌。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二章:统一国家的建立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秦朝的建立、发展及衰亡的过程。
2. 掌握秦朝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等。
3. 了解秦朝的统一六国的过程及意义。
4. 掌握秦朝的著名人物,如秦始皇、李斯、蒙恬等。
二、教学重点1. 秦朝的建立、发展及衰亡的过程。
2. 秦朝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等。
3. 秦朝的统一六国的过程及意义。
三、教学难点1. 秦朝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等。
2. 秦朝的统一六国的过程及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
2. PPT课件。
3. 教学视频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秦朝的学习。
2. 讲解:按照教材内容,讲解秦朝的建立、发展及衰亡的过程,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等。
3. 互动: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1[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汉武帝的道德、精神;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过程]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2、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在我国封建社会历汉朝出现过第一个盛世局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2、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3、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太学是我国古代的学府。
4、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总之,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东汉的统治1、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2、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都:洛阳。
经过刘秀改革,使社会安定,经济状况好转,历把这个时期的统治称为光武中兴。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全册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根据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编写教案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2018年春季全新修订版全册优质教学设计(教案)尽力满足教师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信息教学资源,打造最佳教学模式编辑:周国年,校对:邹垚娟目录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4)第3课盛唐气象 (7)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0)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2)第6课北宋的政治 (14)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7)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19)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21)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24)第11课元朝的统治 (26)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28)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31)第14课明朝的统治 (33)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35)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37)第17课明朝的灭亡 (40)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3)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46)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48)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51)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教学目标1、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
2、讲述课文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仔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的能力。
3、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2、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PPT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隋炀帝下江南》)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这个故事: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
七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七年级历史下册的内容,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历史、崇尚和平、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中世纪的世界2.第二单元: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3.第三单元:近代世界的起源4.第四单元: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全面掌握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知识点,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展过程。
难点: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历史思维的发展水平。
四、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时安排:根据每个单元的内容安排合理的学习时间,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1.第一单元:中世纪的世界课程目标:了解中世纪的世界及其特点。
教学内容:罗马帝国的灭亡、封建制度的兴起。
教学步骤: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呈现中世纪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罗马帝国的灭亡和封建制度的兴起的原因和影响,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了解中世纪的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形成报告形式进行展示。
4.提供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扩展自己的历史知识。
2.第二单元: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课程目标:了解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影响。
教学内容:文艺复兴的起源、大航海时代的探索。
教学步骤:1.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背景。
2.讲解文艺复兴的起源和影响,以及大航海时代的探索和发现,与学生进行讨论。
3.播放相关纪录片,让学生观看,并进行观后感的写作。
4.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进行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研究和展示。
3.第三单元:近代世界的起源课程目标:了解近代世界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内容: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步骤:1.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呈现近代世界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的思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优秀5篇精心整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希望这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
更多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列表归纳本课基本知识,以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基本知识。
(2)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
如:分析常见汉字的构成方法,探究中国古代乐器的演进过程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法)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写字,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帮助我们记事、传达信息、获取信息,文字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先在文字没产生之前是如何记事、传达信息的呢?(学生能说出结绳记事、刻符号等等)[教学过程]一、文字的演变1.先展示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2.关于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哪种文字最感兴趣呢? (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4.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5.小结: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书法条幅,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美,陶冶了情操,同时对文字字体演变有了简要的了解)。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人教版)第一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1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开通学习隋朝的统一过程和意义。
了解大运河的地理位置、建设过程和作用。
1.2 唐代的政治与经济探讨唐朝的政治制度特点,如三省六部制。
学习唐朝的经济繁荣,如坊市制度、农业生产发展。
1.3 繁荣的唐代文化研究唐代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了解唐代的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章:科学技术与世俗生活2.1 科学技术的发展学习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探讨其他科技成就,如天文学、医学等。
2.2 世俗生活的变迁了解中国古代世俗生活的特点,如服饰、饮食、住宅等。
探讨世俗生活的变迁,如城市化进程、商业发展等。
第三章: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融合3.1 北宋的建立与辽、西夏的并立学习北宋的建立过程和意义。
了解辽、西夏的历史背景和与北宋的关系。
3.2 南宋的建立与金、蒙古的兴起探讨南宋的建立背景和意义。
学习金、蒙古的历史背景和与南宋的关系。
3.3 元的统一与民族融合了解元朝的统一过程和意义。
探讨元朝时期民族融合的政策和措施。
第四章: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经济4.1 农业经济的特点与变迁学习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如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等。
探讨农业经济的变迁,如耕作技术的进步、土地制度的演变等。
4.2 农业经济的生产组织与生产工具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如家族、村庄等。
学习农业生产的工具和设备,如犁、牛耕等。
第五章: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经济5.1 手工业经济的特点与变迁学习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的特点,如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等。
探讨手工业经济的变迁,如技术进步、市场发展等。
5.2 手工业经济的行业与技术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行业,如纺织、瓷器、冶金等。
学习手工业的技术成就和创新,如瓷器烧制技术、冶金技术等。
第六章: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经济6.1 商业经济的发展与变迁学习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过程和特点,如市场、货币等。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大秦帝国
教学目标:
1. 了解大秦帝国的兴起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大秦帝国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3. 能够分析大秦帝国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
教学重点:
1. 大秦帝国的兴起和发展历程。
2. 大秦帝国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
1. 分析大秦帝国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2. 掌握大秦帝国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
教学准备:
1. 教材: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3. 教学素材: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大秦帝国的概况,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二、讲授(20分钟)
1. 讲解大秦帝国的兴起和发展历程,包括秦始皇统一中国、秦朝的社会制度和行政管理等内容。
2. 分析大秦帝国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包括对周边国家的征服和统治,推行统一的货币、度量衡等。
三、讨论(15分钟)
讨论大秦帝国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包括农民兵制、统一的文字和法律制度等。
四、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大秦帝国的理解和记忆。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内容,总结大秦帝国的兴起和发展历程,以及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教学反馈:
1. 教师定期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阅和点评。
2. 教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测试或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
教师可以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深入探讨大秦帝国对世界的影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9课)[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11课时[课型] 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方式与方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本课的难点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隋朝相关多媒体、大运河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讲述的“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隋朝的建立”可由教师讲述,但切勿补充过多史料。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2、讲述“隋朝的统一”,教师可制作一幅地图,展现“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
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3、“隋初经济的繁荣”1)、隋文帝即位后,进行改革。
隋文帝在位期间出现了盛世,称为“开皇之治”2)、引导学生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可从课文中找,也可互相议论,大体上可归纳出两点: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4、大运河的开通利用导入框和〔活动与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制成投影片,组织讨论:问题一: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问题二: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打出讨论题后,先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寻找“论据”:①阅读理解教科书第4页的历史材料;②思考〔动脑筋〕2提出的问题;③阅读《开凿大运河想象图》,想想该图的含义;④听听〔活动与探究〕中两个小朋友的不同意见;⑤在“大运河的开通”一目的正文和阅读文字中找出评价大运河作用的话。
讨论时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议论,再选派小组代表发言和个人发言。
教师在引导时可提示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提出看法要说明理由;一是看问题要全面,要看主流。
三、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作全课小结。
四、课堂练习:(使用投影)五、推荐作业制作与本课有关的自由阅读卡。
附:板书设计一、隋朝的统一和开皇之治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长安,年号开皇。
2、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3、隋文帝在位期间出现了盛世,称为“开皇之治”二、隋朝大运河: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派人开凿了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它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三、暴君隋炀帝和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死,隋朝灭亡。
教后记: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从课本中“以正文为纲,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指导学生阅读简短的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
第2课“贞观之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唐太宗、武则天人物图-[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
2、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3、讲授新课:一、唐朝建立和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2、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
李世民就是唐高祖。
3、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4、唐太宗以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著称。
他任命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
,人称他们是“房谋杜断”。
5、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6、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
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可以先由教师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
然后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指出他亲眼目睹隋朝的覆灭,亲身参加反隋斗争,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
和学生一起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后,教师小结: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唐太宗的儿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则天掌权,高宗死后,武则天做了皇帝,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还破格她提拔的,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后来的姚崇、宋就是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郭沫若这样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三、开元盛世:武则天之后玄宗即位后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4、全课学完后请学生就本课内容,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
5、教师小结: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6、问题探究:想想上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7、作业:制表:设计表格,列出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附:板书设计一、唐朝建立唐朝,立和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称帝,建都:长安。
2、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
李世民就是唐高祖。
3、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4、“贞观之治”。
二、女皇武则天: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教后记:第3课“开元盛世”(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盛世经济的繁荣”。
本课的难点是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曲辕犁、筒车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引出本课的课题;或出示几首反映开元年间政治、经济等方面情况的唐诗,引导学生概括出这一时期的特点,从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1、讲“开元之治”一目时,可以配合教材中的插图,从“唐玄宗走马任姚崇”这个小故事入手,再一一介绍唐玄宗的改革措施。
2、讲农业的发展,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概括出唐代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3、讲农业工具的改进时,可做如下安排:①制作“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特点(比如比较一下直辕犁和曲辕犁的不同、曲辕犁比直辕犁有了什么改进)。
如果能制作模型教具让学生进行演示,则直观效果会更好。
②讲述筒车时,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或制作实物模型教具,或利用电脑制作有动画效果的筒车模型,以便更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出筒车比以往灌溉工具先进的地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化解学习上的困难。
③如果是生活在农村或山区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亲自到有这两种工具的地方看一看,摸一摸,亲身感受一下。
并让学生观察一下现在还在使用的筒车比唐代的筒车又有了什么改进。
4、学习丝织业的发展时,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给学生提供一些当时的丝织品图片,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劳动创造了美,培养他们的历史情趣。
并鼓励学生谈谈他们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另外,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教材中的“动脑筋”题,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唐代丝织业技术水平的高超。
5、学习陶瓷业的发展时,可以重点介绍唐三彩。
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唐三彩的图片,或提供几件唐三彩的仿制品,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亲身感受一下唐代陶瓷业的成就,这样即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又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6、讲长安城时,一定要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对长安城的布局有一了解(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再加工一下插图,如可以利用电脑制成可变化的长安城平面图)。
讲述时也可以一面播放一些西域音乐或日本、波斯、朝鲜等国的音乐,一面同时出示相关图片。
-四、归纳、小结(利用多媒体课件)五、练习:1、多媒体(选择题)2、想一想: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他曾祖父唐太宗有哪几点相同的地方?六、作业:有位阿拉伯商人来到广州,拜见一位唐朝官员。
他透过丝绸衣服看到官员胸口上有粒黑痣,惊奇地问:“您胸前的痣,怎么能透过两层衣服还看得见?”官员哈哈大笑,请客人再靠近观察,原来他身上穿了五件丝绸衣服。
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