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色彩意象的英译策略

合集下载

唐诗宋词中颜色意象的研究及其翻译

唐诗宋词中颜色意象的研究及其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2 商务信函中的语气结构分析3 浅谈《圣经》对英语习语的影响45 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News Headlines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6 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女性角色塑造7 美国俚语中所折射出的美国亚文化现象8 诗歌《飞鸟集》的意象评析9 西方影视作品中的美国婚俗研究10 语境对词汇语义的语用制约11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12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女权主义13 《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人物性格14 生存危机和渴求改变——黑色幽默小说的主体研究15 英汉拒绝语对比研究16 从自然主义视角审视《嘉莉妹妹》中小人物嘉莉的命运抗争与幻灭17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企业外宣资料的英译研究18 量词“片”与“piece”的语法化对比研究19 从文化角度论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2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incidental Plots in Jane Eyre and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21 李白对庞德和他的作品的影响22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的人格探析23 一小时的自由,永恒的女权主义--评析凯特・肖邦的《一个小时的故事》24 论身势语的跨文化交际应用25 A Paralysed Wilderness—The 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of Symbols in Araby26 从Salsa舞解析墨西哥人的性格27 从《达罗卫夫人》看弗吉妮娅伍尔夫的个性28 浅析霍桑罪恶观在《拉帕西尼的女儿》中的体现29 礼貌策略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应用30 话语标记词在中英戏剧翻译中的作用与运用31 浅谈英语广告的特点及翻译32 苔丝形象浅析33 关于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调查报告34 论文化背景对跨文化英语口语交际效果的影响35 解读罗伯特•彭斯的爱情观——以《一朵红红的玫瑰》和《约翰•安德生,我的爱人》为例36 A Study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37 中美道歉语的跨文化研究38 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Teaching39 中外服装品牌英文标签语言的跨文化研究40 任务型教学在新课标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41 数字在中西文化中的研究42 论《小妇人》中的家庭教育问题43 《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和婚姻44 由《克莱默夫妇》思考美国女权运动对美国家庭的影响45 习语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和补偿46 论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中的象征主义手法—以《玻璃动物园》为例47 中西方酒类广告的文化互文性研究48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wo C hinese Versions of Percy Bysshe Shelley’s Ode to The West Wind49 中西广告语言中的文化差异50 论《霍华德庄园》中的象征主义51 对儿子与情人中俄狄浦斯情结的分析52 The Pragmatic Analysis of English Euphemism5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5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55 《雾都孤儿》中批判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分析56 课外作业对高中英语学习的作用研究57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悲剧色彩58 中美家庭价值观差异浅析59 广告英语修辞特点及其翻译60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身份的矛盾性61 美国战争电影的人性和文化透视--以《拯救大兵瑞恩》为例62 “金玉良缘”与“幸福终点”——浅析中西婚姻差异63 互文性理论指导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64 浅析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商务信函中的运用65 Racism in Heart of Darkness66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简•奥斯丁的《爱玛》中的会话含义67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草根营销以及策略68 基本数字词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与翻译69 语用预设在广告语言中的应用70 习语中的文化差异71 简析商务沟通中的非语言沟通72 论《宠儿》中社区与逃离的关系73 初中英语提问策略教学研究74 A Study of Adaptation Theory i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75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76 两性英语会话话语分析研究——以小说《简•爱》为例77 用功能对等原则分析广告标语的英汉互译78 论《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文化传统79 A Study of Corporate Crisis Management through Sanlu Tainted Milk Powder Incident80 A Probe into Three Phases for Effective Business Negotiations81 《小妇人》结局分析82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调查83 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84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我不能与你一起生活》的多重主题研究85 人性的扭曲,堕落与回归——希刺克厉夫的人性简析86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策略878889 从自然主义视角审视《嘉莉妹妹》中小人物嘉莉的命运抗争与幻灭90 海明威《雨中猫》的文体分析91 论跨文化商务中的非言语交际92 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93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风格94 Tragic Elements——An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 Holden’s growth experience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95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幽默的翻译96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避免方法97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的成长98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哈利波特》小说中魔法生物名的翻译99 《红楼梦》中的数字翻译及其文化分析100 从电影《七宗罪》看‘七宗罪’与基督教传统的关系101102 论英语小说中俚语的汉译103 论《宠儿》中象征主义的运用104 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方法105 分析《傲慢与偏见》与《简爱》中觉醒的女性意识106 张爱玲与简奥斯汀的讽刺艺术比较107 论“老友记”中的幽默翻译108 从隐喻视角解析《黄墙纸》的疯癫意象109 论杰伊·盖茨比的悲剧110 威廉福克纳作品中的悲剧美学思想111 The Comparison of Diet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112 人性的救赎——从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看美国英雄主义的新侧面113 论奥斯卡王尔德唯美主义童话中的批判精神114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115 试从大卫•科波菲尔分析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116 超音段特征对意义的影响11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18 “邪恶的心灵”——剖析希斯克厉夫复仇的心理动机119 Influence of Western Food Culture upon Chinese People120 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21 语结与英语长句的翻译122 商业英语广告的劝说功能与修辞分析123 (日语系毕业论文)义务教育的发展—就择校问题进行的探讨124 A Linguistic Ana lysis of Barack Obama’s Inauguration Speech125 浅析《到灯塔去》中女性主义思想在两位女主人公身上的体现126 浅析语用含糊在外交语言中的应用127 中文商标英译研究128 对《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分析129 对比分析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区别130 英文电影对英语学习的影响131 提高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和能力132 从迈克尔杰克逊看美国梦133 Doomed Tragedy out of Desire-Driven Morbid Person alities in Nabokov’s Lolita134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产品说明书的翻译135 从关联理论看电影字幕的翻译136 论亨利•詹姆斯《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的婚姻悲剧137 论哈罗德•品特三部剧作中的权力斗争主题138 浅析英语中的“假朋友”现象及其原因139 浅析《我弥留之际》中达尔的悲剧140 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影响141 运用目的论对比分析爱伦•坡《黑猫》的两篇中文译本142 《红字》中珠儿与《雷雨》中周萍之比较143 《日用家当》中的黑人文化意象分析144 论美国精神在《阿甘正传》中的反映145 从语用原则视角分析政治演讲中的语用策略146 论广告英语的人际沟通功能147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块研究148 The Comparison of Marriage Tradition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149 论接受理论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影响——以《快乐王子》中译本为例150 从小说到电影改编的创造性背叛的研究——以《冷山》和《红字》为例151 《基督山伯爵》中大仲马性格的显现及其对主人公言语行为的影响152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妇女地位问题153 浅谈《旧约》中女性的形象和地位154 论《围城》的幽默语翻译155 爱与孤独的互生——舍伍德安德森《曾经沧海》与戴维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对比研究156 An Interpretation of Robinson Crusoe’s Character157 浅谈进口商品商标的翻译158 《嘉莉妹妹》中的不同价值观的研究159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人物性格成因160 A Study of Children Images in Huck Finn and Tom Sawyer161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性格分析162 浅谈英语“根据”表达法163 简奥斯丁的女权主义在《理智与情感》中的体现164 广告翻译策略初探165 浅谈数字翻译中的文化因素166 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主义167 A Brief Study of Rhetorical Devices Employed in President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tactic Structure168 浅析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169 威廉•麦克佩斯•萨克雷《名利场》的道德研究170 A Study 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 to JEFC Teaching under Multi-level Modes171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要人物性格172 论初中生英语学习资源策略培养173 On C-E Translation of Neolog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da’s Functiona l Equivalence Theory17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75 Study on Translation of Long Sentences in Literature Works176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动机促进法177 试比较中美中学历史教育中历史思维的培养178 《加里波利的坟墓》的反讽与对话179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词性转换翻译研究180 从萧伯纳《卖花女》中的伊莉莎分析女性主义181 任务型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182 商务英语新词构词研究183 《绯闻少女》中的话语标记词研究184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Future of Gothic Novel185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186 《尤利西斯》与《春之声》中意识流手法的不同187 中西广告语中隐喻比较研究188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中的双关鉴赏189 隐喻视角下的方位词研究--以方位词in和up为例190 从译者主体性视角探析《红楼梦》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191 关于数字在英语商务合同中的应用的讨论192 《老友记》中的对话分析193 On the Disillusion of Gatsby's American Dream194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中国饮食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195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文化冲突196 唐诗宋词中颜色意象的研究及其翻译197 礼貌原则视角下萧伯纳《卖花女》人物性格探析198 汉英语序对比浅析199 乡村音乐歌词的人际意义分析200 功能目的论指导下的公示语英译。

中国古诗的意境及其英译策略

中国古诗的意境及其英译策略

中国古诗的意境及其英译策略摘要:中国古诗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将魅力无穷的古诗作品转换成魅力无穷的英语译文,才能更好地被全世界的人民一同欣赏。

文章梳理了中国古诗的意境与西方移情异处,提出古诗意境的英译策略。

此研究有助于译者更准确地英译古诗意境美,外国友人更深层次地领略中华名族的文化内涵,也助于中国古诗的对外传播。

关键词:中国古诗意境西方移情翻译策略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s Artistic Conception into EnglishAbstract: Since ancient Chinese poetry is the common treasure of the mankind, it will be better appreciated together by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if the enchanting ancient poetry can be translated into the enchanting English translation.The paper organi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and empathy of the West, and suggest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s artistic conception. The study will help translators more accurately translate the beauty of ancient poetry’s artistic conception into English and foreign friends appreciate the connotations in the Chinese culture in a deeper level, and also realize the spreading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to other countries.Keywords: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empathy of the West; translation strategies中国古诗中,意境是一切艺术作品的审美中心,它的最大功能是内足以抒写怀抱,外足以感染读者;也是文学典型化原则在诗歌创作中具体运用的审美结晶,它能使读者在品味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获得更为广阔的艺术天地。

古诗英译中文化意象转换对策

古诗英译中文化意象转换对策

古诗英译中文化意象转换对策摘要翻译不仅体现的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过程,它还是典型的跨文化交际过程。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译诗即译意象。

译者对诗歌意象的认知程度直接决定他在翻译过程中对意象编码和解码的操作,也直接影响译本质量。

本文从概念整合角度,对古典诗歌四种文化意象的翻译过程进行分析,探讨了翻译过程中翻译策略的选择问题。

关键词:诗歌翻译文化意象概念整合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中国是诗的王国,要了解中国丰富的文化宝库,必然要研究中国古典诗歌。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优美精练,往往一个字就包涵了无穷的联想。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

一首诗,不只是词语与词语的连接,更是意象与意象的组合,意象担负着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任务。

它本身积淀和折射出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底蕴。

通过意象的创造,诗人可以含蓄而鲜明地表现个人的主观情感,使抽象的、不易表达的思想感情具体化。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文化意象成为诗歌翻译的关键所在,丧失了它就等于丧失了原诗的精华。

对于古诗的英译,西方盛行的是对等翻译理论,而中西方语言形式和意义表达方式上的巨大差异,引发了中国译界对长期以来信奉的“信、达、雅”的标准争论。

于是,各种翻译标准和翻译策略应运而生。

如:徐志摩的“形”与“神”的高度完美的统一;翁显良提出的“以散体译诗”;王佐良的“以诗译诗,诗人译诗”;汪榕培的“传神达意”;许渊冲的“三美”理论等。

诗歌翻译由于翻译本身的功能、目的以及读者层等认知要素的不同,不可能只用一种模式或标准去衡量其价值。

本文从概念整合的角度,以古诗意象转换为切入点,对古诗英译的翻译标准及策略应该多元化给予合理阐释。

二概念整合与古诗英译gilles fauconnier提出了心理空间理论,开创了新的关于认知和语言关系的研究。

浅谈中国古诗中意象的英译

浅谈中国古诗中意象的英译

浅谈中国古诗中意象的英译作者:赵彦华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33期摘要:意象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作者表达感情的载体。

因此意象的翻译对于成功地翻译诗歌至关重要。

本文以唐诗《枫桥夜泊》的两个译本为例,通过分析不同译者对诗歌意象的解读,以总结出诗歌意象翻译的一般性原则。

关键词:中国古诗;意象;翻译[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3--01一、引言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对意象的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古诗的关键。

本文从译者角度入手,以期通过对比不同译本,探讨典籍英译的规律和策略。

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意象的内涵及特点;第二部分选取了《枫桥夜泊》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总结了意象翻译的策略。

二、意象的定义及中国古诗歌中意象的特点庞德认为意象是在一瞬间呈现出理智和感情的综合体。

诗人余光中说:“所谓意象是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试图还原诗人的内在之意”。

意是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象则是表达内容的载体,是一种形式。

作者的主观情感借助于客观的外界事物表达出来。

中国意象多种多样,粗略地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中国古诗中意象大多为静态意象,比起流动的意象,静态的事物给人的画面感更强,更适合抒发感慨思想。

静态的意象更注重瞬间的体验和感受。

像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就是一幅典型的静态意象。

其次,古诗中一些意象被赋予了特定的感情基调和内涵意义。

像菊花代表高洁,竹子代表气节。

这些约定俗成的意象已有了特定的意义。

翻译时译者要对意象的内涵意义有所了解。

三、《枫桥夜泊》译本对比研究“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全诗共28个字,其中有17个是对景物的描写,共出现7个意象,据统计目前该诗已有40多个英文版本,本论文选取了许渊冲,王守义的两个译本加以对比分析。

唐诗意象英译探胜

唐诗意象英译探胜
意象 时特别 忌讳把 异域 的文化 特色 统统 改头换 面改
确认 原则 , 相互 理解 , 相互 尊 重 , 样 才 能 达 到平 等 这
互 动 的交 流 。在 英 译唐 诗 的意 象 时 , 者 不要 一 味 译
追求 文化传 真 或者迎 合读 者 的期 待 而忽 略 了 目的语
文化 容忍度 。由于 文化 差 异 是 客 观存 在 的 , 些 意 有
的规 范 。
下文 、 阅读经验 、 境 及 有关 注释 等 , 力 去 接受 这 语 努

事实 , 进而扩 大期 待视 野 。译 者不 是读 者 的保 姆 ,
应 给他 们 留 下想 象 的 空 间 。我 国古 典 诗 词 内涵 丰
三、 诗歌 意象翻译策略
意象 的翻译 可 以分 为 以下 三种 情 况 l e 2 l
唐诗 意 象英译 探 胜 木
王 荣 宁
( 长沙 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 系 , 湖南 长沙 ,104 4 00 ) 摘 要 :意象是 中国古代诗歌 的灵魂。文章从文化 阐释 学、 受美学 、 接 文化交流 三个 维度 探讨 了如 何翻译唐诗意
象。首先 , 见解性地提 出意象翻译 的三原 则, 然后重点探讨在意象 翻译 原则指导 下的唐诗意象翻译策 略。 运用 翻译 策略成功地传递诗歌 意象 能向世界更好地传播 中国优秀 的诗歌文化。
关 键 词 :唐 诗 意 象 英 译 汉 译 英 翻 译 原 则 翻 译 策 略
中图分类 号 : 5 H 09
象在 一种语 言 中带有 褒义 、 面意义 的事 物 , 另一 正 在 种语 言 中成 了贬 义 、 面 意义 的事物 ; 反 同一 个 意象在 不 同的文化 也有 千差 万别 的联想 意义 。任 何 民族 文

论许渊冲对唐诗色彩词的翻译

论许渊冲对唐诗色彩词的翻译

收稿日期:2019-07-03 作者简介:杨梦迪(1994—),女,河南驻马店人,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笔译专业 2018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69·
(二)减译
一步分为两类:释义法和套译法。”[3]汉语博大精深,
减译是指译者根据情况删减原诗中的某些词或 唐诗中有很多意象词含有色彩,在翻译时不仅要考
又或者译者希望强调诗中的其他重要信息,就会在 在不同情况下,翻译诗歌时就要考虑到诗人在创作中想
翻译时省略。
要通过这些色彩词真正表现出的颜色进行意译。例如,
例如:贺知章《咏柳》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 “苍”在整本书中共有两处,关于“苍”的翻译:(1)“日
条垂下绿丝绦”,许渊冲翻译为“Ten thousand branches of tall trees begin to sprout. They droop like fringes of a robe made of green jade.”[4](P5)该句“绿丝绦”中的“绿”
杨梦迪
(陕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摘 要:唐代诗人创作诗歌时运用丰富的色彩词为我们描绘了精彩绝伦的画卷。要充分传达唐诗的美应
该着重考虑色彩词的翻译,这是译者面临的重要任务。笔者以许渊冲英译唐代诗歌中的色彩词为研究对象,
主要探讨许渊冲在翻译色彩词时为展现原诗的美而采取的翻译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翻译效果。
(一)直译 直译是“在词汇意义及修辞(如比喻)的处理上, 不采用转义的手法”[3]。在大多数情况下,色彩词 在唐诗中就是本身所代表的意义。这时,许渊冲先 生就会选择把颜色词直译出来。 例如:许渊冲翻译王之涣的《凉州词》时,将“黄 沙直上白云间”译为“The yellow sand uprises as high as white cloud”[4](P10),这里的两个色彩词黄”和“白” 直接翻译为对应的颜色“yellow”和“white”,由于色 彩词表现力和感染力很强烈,使唐诗更具有美感和画面 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在创作时的情景和心境。因为原 诗的色彩很鲜明,能较好地烘托原诗的意境,所以译文 就基本保留了这些意境美。 为描绘欢快活泼、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诗人 有时会使用有强烈对比的颜色,也就是在色谱上相差很 大的颜色。强烈的对比所创造的色彩意象非常鲜明。例 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中“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 炉”一句,许渊冲翻译为“In bottles green the new brew gleams;In red-clay stove the fire looks fine.”[4](P112)红色 和绿色是广泛使用的、色彩对比强烈的颜色,诗歌第一 句仿佛让读者已经看到了那香气扑人的美酒,因为对酒 的描写极易引发读者想象。这里的色彩词不仅代表了颜 色,还代表了与该颜色相关的物品。第二句中小巧的火 炉朴素温馨,炉火烧得红彤彤的,火照亮了小屋子,照 亮了酒。这句诗对诗人所在的饮酒环境起到了渲染色彩、 烘托气氛的作用。酒已经很诱人了,而炉火又增添了温 暖的情调,充满着生活气息。小屋内的“绿”酒“红” 炉搭配非常醒目,让整个画面显得非常明亮,许渊冲在 译文中采用直译的方法翻译色彩词,达到了与原诗相同 的效果,让人感受到风雪之夜屋里的温暖,体现出整首 诗的意美。

英译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翻译研究

英译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翻译研究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英译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翻译研究姓名:许敏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姜治文20050401摘要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而意象是诗歌的灵魂。

意象的传译是古诗英译中传达“意美”的关键。

本论文立足中国传统的意象理论,结合中外学者从意象角度研究诗歌翻译的成果,对英译中国古典诗词中意象的可译性, 翻译原则和策略进行了初步的系统研究。

第一章为引言。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在此实践基础上诗歌翻译研究者们主要从三种途径对诗歌翻译进行了研究,即语言学途径,文化途径和诗学途径。

本文立足诗学中的意象研究成果,结合语言和文化因素对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意象翻译进行研究。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

分别回顾了中国和西方传统文论中对意象概念的阐释和论述,接着就中国学者对诗歌中的意象翻译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在此基础上作者分析了现有研究存在的有待解决的课题以及本文所采用的研究视角。

第三章全面描述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

在总结中外学者有关意象概念的论述的基础上,作者对本文提到的意象概念进行了界定,强调本文主要讨论的意象概念是已经物化成语言符号的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诗歌形象,而非诗人创作构思时出现在头脑中的“意中之象”。

后者与诗人的形象思维密切相关,但只是作为本研究立论的基础,而非讨论的重点所在。

为使读者对意象概念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文章对其分类和功能进行了阐释。

第四章讨论意象的可译性及其限度。

意象从总体上说是可译的,中英诗歌中运用意象的共同传统构成了意象可译性的实践基础。

本文文献综述中所提双方对意象的重要论述则是其理论基础。

本世纪二十年代兴起的英美意象派对中英诗人产生的巨大影响同样证明了双方在意象层面上进行交流的可能性。

但由于中英文化差异,其可译性又是具有一定限度的。

文章从文化角度讨论了难译或不可译的意象。

第五章探讨意象翻译的原则和策略。

许钧教授提出了翻译可以分为思维,语义和审美三层次的观点。

诗人和读者头脑中形成的意象是诗歌创作和欣赏的思维单位,而物化成语言符号的意象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意义单位和审美单位,在翻译意象应当遵循意义对等和意象审美功能对等的原则。

汉语古诗的色彩美在英译中的再现

汉语古诗的色彩美在英译中的再现

四雅 , 文人 不懂 画就偏 了科 , 就算不 得优等 生 。诗人 们在绘
画方 面的修养很 自然地影响到他们诗 词创作 , 使得诗与 画产
生 了不 可割舍 的联 系。诗情可 以转化 为画意 , 画意也可 以转 化为诗 情 , 诗情 与画意之 间的互 动 、 化和配合 , 转 可以塑造 出
更加生 动立体 的艺术 形象。有很多伟 大的诗人 , 同时也是很 有成就 的画家 , 王维堪为典范 。另外 , 画的联姻 , 诗 还体现在
第2卷第5 5 期 2 1年 5 02 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 社
Ju a f h n c u nv ri fS in e n eh ooy ( o il ce cs io o r l C ag h nU iest o cec dT c n lg S ca in e t n) n o y a S Ed i
郑 州轻工业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 目 ( 0 X J O ) 2 儿 J 0 5
[ 作者 简介 ] 闫朝 晖 ( 9 6 ) 1 7 一 ,男 ,硕士 ,讲 师,研 究方 向为 中西文论 、文学翻译及应用翻译 。
中 国是 诗 的国度 , 古代 文人都 会作诗 ; 棋书 画是文人 琴 是 用鲜 明的对 比色 , 画面显得 十分绚 丽 , 使 使情感表现 得 明 朗而热烈 。这种 “ 着色的情感” 具有绘画 的鲜 明性 和直 观感 , 增 强了诗歌意境 的感染力 , 达到“ 中有画 , 诗 画中有 诗” 苏轼 ( 语) 的完美境界 。 诗人还 善用色彩 的暗地对 比 , 中含蓄 的色彩 对比之美 诗 初 看似不觉 得 , 稍加玩 味之后方 可见出 。杜 甫的 “ 野径 云俱
强化净面效果 、适 当显化 隐性色 彩和避 免文化冲突等翻译策略 ,是再现原作色彩美 的有效途径。

中国古典诗词中文化意象的互文性及其英译

中国古典诗词中文化意象的互文性及其英译

中国古典诗词中文化意象的互文性及其英译摘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文化意象随处可见。

翻译和阅读这些经典诗词需要很强的互文性鉴赏力。

同时,互文性的使用也给诗歌翻译提供了新的灵感。

在翻译过程中,有的译者因对文化意象考虑不够,没有将其恰当地体现或简单将其删除,就不能完整地传递原语文化的完整性和自主性,造成文化意象的缺失。

以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文化意象为研究对象,提出译者首先要通过语境分析确定一个词是不是具有文化意象,然后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确定某一文化意象在两种语言中引起的联想及独特的感情评价,最后精心地选择翻译策略,可采用直译,意译及替换等翻译方法。

关键词:文化意象;互文性;古典诗词;翻译―意象‖一词既是一个美术学术语,又是一个文学术语,在古今中外的文论和译论中被频繁地使用。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意象说萌生于先秦。

《周易》中有―圣人立象以尽意‖之说。

―独造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将意象的概念运用到文艺美学中。

意象是―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如身临其境,在情感上受到感染。

‖[1]文化意象是记录文化的语言符号,各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精华。

在各个民族悠久的历史中,它们在人们的语言和文学艺术作品里不断地出现,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并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能引起人们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

文化意象有多种表现形式,在《译介学》中,谢天振提到文化意象可以是―一种植物,实有或传说中的飞禽或走兽,一句成语,谚语,一则典故或某个形容性词语中的形象或喻体,甚至可以是某个数字。

‖[2]181―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诗歌通常形式简短但寓意深刻,在不同民族中都被看成是可涵盖一切文艺形式的最高的艺术审美形式。

特别是中国的古典诗歌,因其多种多样的文化意象,可谓将这一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同时,这些文化意象还负载着极为强烈的文化意义,相当大一部分与本民族的传说、典故、比喻、成语、谚语和风俗习惯等等有密切的联系,能够唤起本民族的文化群体中人们非常强烈的文化认同,对他们来说,联想意义与意象本身融为一体,与本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互文性。

意象图式视角下的唐诗英译——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两译本分析

意象图式视角下的唐诗英译——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两译本分析

象” 和“ 图式 ” 两个术语结合成 “ 意 象 图式 ” 。他 们 指
出, 意象 图式 是我们 日常 身 体 经验 中反 复 出现 的 比较
简 单 的结构 , 是人 类在 与 客 观 外界 进 行 互 动 性体 验 过
程 中反 复 出现 的常 规性 样 式 。 意象 图式 具 有体 验 性 、
英译 开辟新 的视 角。本文将 以唐诗《 芙蓉楼 送辛渐》 的 两个译本为例 , 试 图用认知语 言学 的意 象 图式理论 对译 文进行 分
析, 探 索其 意 象认 知 与 图式 建 构 , 以进 一 步利 用 意 象 图 式进 行 唐 诗 英 译 研 究与 实践 。
关键词 : 意 象图式 ; 唐诗 英译 ; 认知语言学
意 象 图式视 角下 的唐诗 英译
— —
王 昌龄《 芙蓉楼 送辛渐》 两译本 分析
李 慧
( 华 中师 范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武汉 4 3 0 0 7 9 )

要: 中国唐诗语言凝练、 意 象丰 富、 擅长借物抒情。意象图式作为隐喻认 知的基础 , 将其 引入唐诗翻译研 究能为唐诗
扬传 统文 化及 帮助 其它 外语读 者 品读欣 赏 。学者 们从 不 同角度 探讨 了如 何 翻译 唐 诗 , 其中, 将 认知 语言 学 的 观点和方 法应 用 于唐 诗 英译 成 为 当今 学术 界 的热 点 。
洛 阳亲友如 相 问 , 一 片冰心 在 玉壶 。 这 是 王 昌龄 晚 年之 作 , 诗 人 一生 坎 坷 , 屡 遭 贬斥 。 这 首七 言绝 句是 王 昌龄在 江苏镇 江 的芙蓉 楼赠别 辛 渐 所 作 。辛渐 是 诗 人 的好 友 , 当时由润州渡江 , 北 上 洛 阳, 诗 人特 意从 贬所 赶 来 送 别 辛渐 。此 首送 别 诗 也 是

诗歌意象美的传递——以唐诗英译为例看诗歌翻译

诗歌意象美的传递——以唐诗英译为例看诗歌翻译

了原诗的意 象(jewel steps , dew , crystal curtain , crystal 者切记要根据意象所体现的意义来进行阐释和变通 。
curtain), 把原诗中的冷漠孤独的意境重现出来 , 从而 从对诗歌《枫桥夜泊》(张继)的两个不同译本的分析 , 把读者带进以含蓄为特征的中国美的艺术中 。此外 , 可以看出注 重意象 背后的 意义 在意象 翻译中 的重
可以“窥意象而运斤”[ 3] 。 在文学作品中“象”体现为 有了进一步的感悟 , 这本身就是生命的净化和升华 ,
典型的“艺术形象” , 它来自于“自然生理性能与社会 是海德格尔理解的“诗意的存在” 。
历史性能的交融会合”[ 4] 。艺术形象体现人的本能与
理性 , 情感与伦理无休止的斗争使作品呈现或净化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 , 就是那些不具意识的事物 ———一块陡峭的岩石 、 诗读者理解 , 就可以根据原诗的意境对意象进行调整
一棵垂柳 、落日的余辉 、墙上的裂缝 、飘零的落叶 、一 或重写 , 使译诗同样具有审美特点 。我们可以从下面
汪清泉 、甚至一条抽象的线条 , 一片孤立的色彩或是 许渊冲对诗歌《锦瑟》(李商隐)的翻译中得到启示 。
象美的实践方面 , 庞德进行了深入探索 。 在他看来 ,
诗中的意象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象 , “五十弦”指
对诗的翻译决不能聚焦在表达诗歌的语义和观念上 , 宫女为秦始皇弹琴 , 琴声如泣如诉 , 秦始皇不忍听 , 命
而应通过诗作者创造的意象洞察其内心 , 通过作者所 令去掉二十五根弦 , 故这里“五十弦” 指悲伤的心绪 ;
多技巧 , 比如 对原 诗意象 的“模 仿 、阐 释 、修正 和省
姑苏城外寒山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 。

古诗词英译中意象翻译策略探讨

古诗词英译中意象翻译策略探讨

82意象是对诗人主观情感的承载,对于汉语诗词来说,诗人主要通过意象来将诗的意蕴充分发挥出来。

通过意象的应用,可以不断提高诗词的优美程度,打造良好的意境,而且在意象中,还涵盖着诗人自己的思想情感,确保意象高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将诗词的内涵进行丰富化。

在汉语古诗词名句的英译中,意象翻译的选择,是汉语文化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在翻译古诗词中,旨在将中华文化的古诗词韵味充分展现出来,确保国外读者对古诗词的特点和思想内容等进行充分了解,进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记忆。

一、诗词意象的翻译原则一般来说,在翻译古诗词过程中,必须要将原诗中的“意美”、“形美”、“音美”等充分展现出来,其中,“意美”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在用词、文法及所涉及到的文化、历史等方面差异性比较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传达原诗不同类型的“美”的难度性。

比如对于“音美”来说,汉语和英语之间所具有的差距比较悬殊,对于汉语来说,其四声是发音抑扬顿挫的重要构成,这与音乐的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而且在汉语中,大都属于单音节,如果抛去四声调特征,可以构成不计其数的词组。

而对于英语而言,其单词以多音节居多。

在语音特性的影响下,汉语和英语诗歌的格律分别属于“平仄律”、“轻重律”等[1]。

要想最大程度地满足译诗的需求,必须要借助另一套语言系统,以此来将原诗中的“意美”展现出来。

这一点没有“音美”、“形美”的要求高。

这是由于“意美”主要是指语言的深层结构,虽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等方面是不同的,但是对自身和世界都有着统一的思想认知,进而为翻译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中国文学艺术领域中,对“意象”给予了高度重视,对于诗歌和散文更是如此。

意象主要借助形象来对境界和情调等进行描绘。

意象的表现力比较强,可以简化比较抽象的思想情感。

在诗歌中,意象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于营造艺术效果具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成为了诗人艺术风格的重要体现。

结合叶洪的《论诗歌翻译中的意象对等》一文中所说[2]:意象对等是诗歌翻译的重要条件和前提,译者要将原作意象再现出来,而且在翻译时,不能擅自对原作意象进行更改和变动,这必须要引起译者的高度重视。

论许渊冲对唐诗色彩词的翻译

论许渊冲对唐诗色彩词的翻译

论许渊冲对唐诗色彩词的翻译
许渊冲是20世纪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和代表,他对
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和研究特别出色,尤其是他对唐诗色彩词的翻译。

许渊冲深刻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非常重视色彩语的翻译,
深入分析了诗歌的本意,他的翻译处处体现出新的生命力,而不是僵
化的拙劣的翻译。

其中,他翻译的唐诗色彩词最为出色,他较好地将
中国古代的色彩语融合到英文的表达中。

例如,许渊冲翻译的唐诗《静夜思》,原诗中“床前明月光”一句,他将其译成“The bright moonlight is there before my bed”,很好地将原先“明月光”的意境传递给英文读者;又如,原诗中“疑
是地上霜”,他将其译成“A mist of silver appears on the ground”,给人以清冷凝聚、白雪皑皑的意象。

此外,许渊冲对色彩语的洞察更是令人惊叹。

他深刻刻画出语义
背后泛音与空灵的色彩,色彩语的多样性也被引起了发生变化。

比如,
唐诗《渔家傲·釣叟魚鉤裏半截鉤》中,“古鉤”一词,许渊冲将它
翻译成“a still strange hook”,充分表现了古鉤的古老和新奇;
又如,原诗中“芙蓉出紫微”,他将其译成“the light purple outside the lotus”,并给出相关例句,使英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
原诗的意象。

总之,许渊冲在唐诗翻译方面的努力,既有历史价值,又有学术
价值,他的翻译技巧和翻译手法为英文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了解中国
古典文学提供了可能,对畅销的一些英文古典文学起到了重要的促进
作用,他的翻译在中英文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谈如何翻译中国古典诗词的色彩美

谈如何翻译中国古典诗词的色彩美

谈如何翻译中国古典诗词的色彩美
中国古典诗词的色彩美在英文翻译中往往是一个挑战,特别是有些没有现代英语表达形式的古老表达方式。

因此,翻译这些古典诗词色彩美就需要以现代英语捕捉其表达形式,并尽可能地表达出古典文学中的情感和思想。

首先,需要仔细研究古典诗词中的文字,分析每一句的语义,分解文字中的用语,有助于深入理解原文的意思。

其次,要抓住诗词中的核心概念,让每句诗都可以准确地体现古典文学中的情调和思维。

最后,要在翻译过程中发挥个人的文学才华,以一种具有特色的英语表达形式呈现古典诗词中蕴含的唯美之美。

对于一些没有现代英语相当表达的古老表达方式,可以适当灵活使用典雅的表达方式来表达古典诗词中的情意,从而使中英文翻译的色彩美变得更加完美。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英译策略探究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英译策略探究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英译策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是源自历史深处的精神源泉,在探索文化自信视域下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英译策略,不但可以拓展国外观众对中国古典
诗歌的认知,更可以彰显我国上古文化博大精深的历史传承。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历史的进步,还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文化自我意识。

因此,如
何在文化自信视域内准确地英译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是当今英译界探
索的一个重要话题。

一、重构古典文化语义
在英译中,古典文化的象征特征不仅需要把握准确的文法、标点符号、词汇以及句子结构,还需要充分理解中国文化的背景,以及译者自身
的文化自信的认知。

二、提高文化自信
仅凭借对英文的技巧,译者无法成功地传达出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化意象。

应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特别要加强对中国文化本身的
认知,从而提升自信心与自我觉知,使英译作品更加准确。

三、保留古典文化特质
英译中文古典诗歌意象的同时,要尽量避免改变原文的语言结构,并保持原文的文化特质,以使原文的文化信息能被准确而完整地传达给读者。

四、增进跨文化交流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虽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只有准确准确地传达中国文化古典诗歌的文化特质,才能有效地拓展中外文化传播,从而增进双边文化交流。

总之,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策略要求译者把握英文技巧,同时加强对中国文化特征的认知,重构文化语义,保留文化特质,提升自信心,以此来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流和文化自信。

李商隐《锦瑟》四种英译文翻译策略体系的比较研究

李商隐《锦瑟》四种英译文翻译策略体系的比较研究

李商隐《锦瑟》四种英译文翻译策略体系的比较研究李商隐《锦瑟》是一首美妙的诗歌作品,其内涵丰富,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翻译这首诗歌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下面将四种英译文翻译策略系统进行比较研究。

第一种翻译策略:直译法。

该策略主张尽可能地忠实原文,逐字逐句翻译。

如: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翻译为 "Jinse has fifty strings without reason, one string, one pillar, recalls Hua years". 直译法保留了原文的字面和结构,但对语义和韵律的损失很大。

第二种翻译策略:意译法。

该策略强调译者根据目标语言的语言文化、社会背景等情况,选择恰当的词汇,对原文进行意译。

如: "香销翠幕深,春色从罗帏里。

不管颜色等闲平常,弹起断鸿声里"翻译为 "The fragrance fades amidst the green screen, Spring blossoms through the silk curtain between. No matter how drab and common it sounds, stringing notes of wild geese brings richness unbound." 意译法能更好地传达原诗的意思和情感,但有可能损失原诗的形式和韵律。

第三种翻译策略:自由译法。

该策略不拘泥于原诗的形式,根据目标语言自由创作,以求达到忠实传达原文情感和创造新的审美体验的目的。

如: "The harp without cause, with stringsfifty splayed, A string each note released, a memory instantly relayed"自由译法充分展现了译者的创造能力,但有可能失去原文的精髓和意蕴。

描述性翻译研究视域下李煜词之颜色词英译对中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描述性翻译研究视域下李煜词之颜色词英译对中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描述性翻译研究视域下李煜词之颜色词英译对中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李煜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词作品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精美的描写闻名。

李煜词中丰富多彩的色彩描写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兴趣。

通过对李煜词中颜色词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语言表达方式,从而为翻译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本文旨在基于描述性翻译研究视域下的李煜词颜色词英译,分析其中的文化隐喻和翻译策略,探讨如何将这些启示运用到中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2 研究意义翻译是语言交流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中学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对李煜词中的颜色词进行翻译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词之美。

通过对颜色词的英译对比分析,可以深入探讨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对颜色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从而拓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结合描述性翻译研究视域,可以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李煜词的翻译问题,揭示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感,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翻译技巧和文学鉴赏能力。

基于以上理由,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为中学英语翻译教学提供新的启示和借鉴,促进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2. 正文2.1 描述性翻译研究视域下的李煜词李煜是中国南唐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描述性翻译研究视域下,我们可以从李煜词中寻找翻译的启示和指导。

李煜词以其深沉的思想、精致的艺术表达和丰富的意蕴而著称,这些特点为翻译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参考。

通过翻译李煜词,我们可以发现其词作中常常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修辞手法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更加细致地处理和传达,以保持原词的美感和意境。

李煜词中常常出现的色彩描写也是翻译中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如何准确地传达原词中所蕴含的色彩意义,成为翻译工作者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唐宋诗词色彩意象的英译策略

唐宋诗词色彩意象的英译策略

唐宋诗词色彩意象的英译策略
唐宋诗词色彩意象的英译策略通常包括:
1. 尽可能保留原文中的颜色比喻:通过使用相同或相近的色彩术语,尽可能地保留原文中的颜色比喻的内涵。

2. 以文学性为标准:唐宋诗词的色彩意象一般都是抒情性的,因此在译文中应尽量使用文学性比较强的词语,以表达其原有的意境。

3. 加强语义的对应性:在翻译时,应尽量加强语义的对应性,尤其要注意译文中的色彩意象与原文中的意象之间的对应性,以更好地传达原文所表达的意境。

4. 注重色彩的表现:色彩意象有助于表现抒情性,因此在翻译时应注重色彩的表现,使译文中的色彩意象更加生动、具体。

论许渊冲唐诗译本中颜色词的翻译方法

论许渊冲唐诗译本中颜色词的翻译方法

论许渊冲唐诗译本中颜色词的翻译方法
许渊冲是中国著名的英汉翻译家,他撰写的唐诗英译本被誉为“唐诗三百首最佳英译本”。

在他的唐诗译本中,颜色词的翻译方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直接翻译。

对于一些颜色词,许渊冲会直接用它们的英文单词进行翻译,比如red(红色)、green(绿色)、white(白色)等。

2. 用形容词进行描述。

有些颜色词可能难以直接翻译,这时许渊冲会使用相应的形容词进行描述,比如用rose-red来翻译“玫瑰红”。

3. 使用联想法。

对于一些颜色词,许渊冲会采用联想法进行翻译,比如用sky-blue来翻译“天蓝色”,用blood-red来翻译“血红色”。

4. 运用诗意翻译。

在翻译唐诗中,许渊冲还会运用一些诗意化的表达方式来翻译颜色词,以使翻译更富有美感和诗意。

总之,许渊冲唐诗译本中对颜色词的翻译方法多样,不仅直接翻译,还会运用形容词、联想法以及诗意翻译等方式进行翻译,这些方法都体现出了他在英汉翻译方面的高超技巧和深厚功底。

唐诗宋词颜色词意象英译

唐诗宋词颜色词意象英译

唐诗宋词颜色词意象英译浅析中国诗词中颜色词的英译摘要:颜色词的翻译一直都是众多翻译学者的研究方向,近年来,中国诗词中颜色词的翻译也开始受到翻译学家的关注与探讨。

本文旨在对中国诗词中颜色词的英译进行浅析。

首先对译者应该如何翻译中国诗词中颜色词进行探讨。

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译本的对比鉴析。

随后总结了一些具体方法来应对诗词中颜色词的翻译。

关键词:颜色词诗歌翻译翻译技巧在中国诗词研究方面,很多语言研究者都提出两种艺术特色―色彩美和意象美在诗词的鉴赏中是不容忽视的。

要想达到这样的色彩美,是与颜色词的应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要想让译作达到原作的色彩渲染和艺术效果,译者必须对这些颜色词的英译进行反复地斟酌,选择最为恰当的英语单词,唯有这样才能保持原诗的色彩美。

除此之外,译者还要注意的是中国古诗中的颜色词含有丰富的隐含含义,在翻译时要进行谨慎处理。

一、理论标准与对比分析(一)颜色词翻译的理论标准对于中国诗词中颜色词的翻译,从整体角度看应该奉行严复先生阐述的“信、达、雅”的理论标准。

信就是保全原文意义,达就是通顺易懂,雅就是保持原文风格。

从细节角度,译者还要严格遵循中国诗词纯审美标准中的声色美标准,这就要求在翻译颜色词时要尽量达到原文的色彩渲染效果(辜正坤2003:73)。

(二)不同译本的比较与鉴析①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译文一:A white cottage even more pinched in the cold.(张廷琛、魏博思《唐诗一百首》)译文二:Cold and deserted the thatched cottages are.(许渊冲《唐宋词三百首》)在第一个译本中,译者将“白屋”译成了“white house”,这可能和最后一句风雪夜归人有关,因为译者认为可能是雪把屋子给覆盖了,但是这样的翻译并不合适,因为“白屋”在汉语字典里被解释为茅草房或是穷人所住的地方。

而且在白屋后面还有个贫字,这样更能说明将白屋理解成茅草屋更合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归化
归化是 “ 把源语本 土化 . 以 目标 语 或 译 文 读 者 为 归 宿 , 采 取 目标 语 读 者 所 习 惯 的 表达 方 式 来 传 达 原 文 的 内容 ” ( V e n u t i , 1 9 9 5 ) 。 归化 翻译 要 求 译 者 向 目的语 的读 者靠 拢 , 要 求 把 源 语 文 化 嵌 入 到 目标语 文化 的行 为 方 式 中 。 以此 消 除文 化 障 碍 。 译 者 必 须 像 本 国作 者 那 样 说 话 , 原 作者要想和读者直接对话 , 译 作 必 须 变 成 地 道 的 本 国语 言 。归 化 翻 译 有 助 于 读 者 更 好 地 理 解 意 象 的 文 化 内涵 , 避 免 语 言 障 碍 引 起 的误 会 。 具体 有 以下 两 种方法 。 1 . 用 目标 语 色彩 意 象代 替 源语 色彩 意 象。 诗 歌 的 意 象 凝 聚 了 某 些 特 定 的 内涵 和 情 思 。体 现 了许 多 独 特 的文 化 要 素 。由 于社 会 文 化 背 景 的 差异 , 同一 色 彩 意 象在 不 同文 化 中有 不 同 联 想 和 象 征意 义 。 由 于文 化 因素 的缺 失 , 有 些 来 源 语 中很 c a然 的 意 象 在 目标 语 读 者 看 来 会 很 奇 怪 ,甚 至 会 与 其 文 化 内涵 产 生 冲 突 , 这时 , 为 了使 目标 语 和来 源语 产 生 意义对等效应 . 对 原有 意 象 进 行 适 当 修 改 是相 当必 要 的 。 汉语 中 的一 些 特 定 的色 彩 意 象 在 英 语 中能 够 找 到 与 其具 有 相 同 或 相 似 意 义 的意 象 , 因此 , 用 英 语 中 的色 彩意 象 替 代 唐 宋诗 词 中 的色 彩 意 象 是 一 种 不 错 的翻 译 方 法 , 可 以最 大 限度 地 实 现英 汉语 之 间功 能 对 等 效 应 。
■匪
. : .
姜 艳
( 南 昌工 程 学 院 , 江西 南 昌 3 3 0 0 2 9 )
唐 宋 诗 词 色 彩 意 象 的 英 译 策 略
摘 要: 唐 宋诗 词 是 中华 民族 五 千年 文 明 的 丰碑 . 是 世 界 文 坛 的瑰 宝 。色彩 意 象在 唐 宋诗 词 中 占有 重 要 地 位 , 且 暗含 了 浓 厚 的 文化 底 蕴 。 本 文 以 文化 为切 入 点 . 以 归化 和 异 化 为 翻 译 方法 . 结合 国 内外 一 些 名 家 的不 同译 例 。 对 比分 析 唐 宋诗 词 中 色彩 意 象 的 英 译 . 探 讨 其 蕴 含 的 文化 转移 问题 。 关键 词: 唐 宋诗 词 色彩 意 象 归化 诗 词 表 情 达 意 的 重要 手段 ,是 诗 人 通 过 语 言 对 感 知对象的再现。 作 为 意 象 的一 种 , 色 彩 意 象 在诗 词 的艺 术 创 作 和 文 化 传 递上 起 到 了很 大作 用 。 诗 人 通 过 各 种 不 同 的 色 彩 表 现 自己 的 内心 世 界 。 再 现 唐 宋 广 阔 的社 会 生 活 . 传 递 浓 厚 的文 化韵味。 然 而 由于 中英 两 种语 言文 化 背 景 不 同 . 唐 宋 诗 词 中色 彩 意 象 的 翻译 成 为 一 大 难 题 .尤 其 是 如 何 转 移 色 彩 意 象 中蕴 含 的 文 化 因 素 成 了 翻译 工 作 者 普 遍 关 注 的 问 题 。本 文 以文 化 为切人点 , 以归 化 和 异 化 为 翻译 方 法 , 结 合 国 内外 一 些 名 家 的 不同译例 , 对 比分 析 唐 宋 诗 词 中色 彩 意象 的英 译 , 探 讨 其 蕴 含 的文 化 转 移 问 题 。
的 语 言 很 简 单 。但 如 果 缺 乏 相 应 的 文 化 背 景 知 识 。此 句 中 的 “ 绿蚁 ” 就 很 难 正 确 翻译 。版 本B 将 其译 成 “ 绿色的蜘蛛” 。目标 语 读 者 看 到 这种 翻译 该有 多 么 震 惊 , 酒 里 竟 然有 蜘蛛 , 多 么 恐 怖. 谁 还 敢 喝这 种 酒 ?源语 中 营造 出 的温 馨 感 觉 在 目标 语 译 本 中荡 然 无存 。正 如P a l me r 所言 , 意 象 取 决 于 社 会 文 化 。在 古 代 中国, 葡 萄 酒 是 由煮 熟 的黍 , 高粱或粟酿造的 , 这些 高粱 、 谷 子 酿 出 的酒 看 起 来 是 混 浊 的 。 由于酒是新近 酿好的 , 未经过 滤 , 酒面泛起酒渣泡沫 , 颜色微绿 , 细小如蚁 , 因此 称 “ 绿 蚁” 。 在 灯 光 的照 映 下 , 它 会 透 闪 出绿 色 的亮 光 。 因此 , 原 诗 中的 “ 绿蚁” 应 该 译 成酒 杯 中 的“ g r e e n g l o w” ( 绿色的光亮 ) , 实 际 上 是 酒 面 上 漂 浮 的 酒 渣 泡 沫在 灯 光 的映 照 下 晃 出的 影 像 。 因 此 , A 译 本 正 确 地 传 达 了 原 有意 象 的 内涵 。 可 见 .翻 译 唐 宋 诗 词 时 采 用 英 语 读 者 熟 悉 的意 象 取 代 诗 词 原 有 意象 不 仅 能 够 消 除文 化 障 碍 . 而 且 能够 把 唐 宋 诗 词美 丽 的意境 传达 给英 语读 者 , 并激 起他 们对 意象 的 丰富 美好 的联 想 。 2 . 删 除 原 文 色彩 意 象 . 保 留其 内涵 。 唐 宋 诗 词 中 很 多 色 彩 意 象 是 在 特 定 的 社 会 文 化 中 产 生 的, 具 有 独 特 的文 化 内涵 。 这些 色彩 意 象 在 英 语 翻 译 中 找不 到 对等物 , 这 就要 求 在 翻译 时 对 原 有 意 象 进 行 灵 活 的 修 改 , 保 留 源 语 意 象 的 文 化 内涵 而 删 除 其 外 在 表 现 形 式 ,忠 实 传 递 来 源 语 的文 化 信 息 。 例2 . 金屋妆成娇侍 夜 , 玉楼 宴罢醉 和春 。[ 自居易《 长 恨 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