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 新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 新人教版

大洲和大洋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执教者授课日期课型新授课教具课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过程与方法目标: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表面的水陆分布,启发学生探究水陆的分布比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全球海陆分布特点教学难点全球海陆分布特点教学流程设计教法学法设计]二次备课设计导入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谁?他到了太空,回头看到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么样的?新授一教师导学1人类对地球面貌的认识过程2、全球海陆分布比例对地球面貌的探索,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其中有许多著名的探险家为人类认识世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教学流程设计教法学法设计二次备课设计二学生自学学生分组活动三交流展示71%为海洋,29%为陆地。

概括来说就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四目标检测学生介绍的过程中用课件向学生提供古“丝绸之路”路线、郑和下西洋路线、哥伦布及麦哲伦航行路线等示意图)回顾与反思海陆的变迁课题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执教者授课日期授课班级七年级1—4班教具ZXXK]课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举出实例说明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学说产生的背景,知道海陆分布格局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阅读、讨论等,培养学生的读图、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及科学兴趣和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及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教学难点用大陆漂移学说解释地理现象导入展示一些水生生物的化石图片,学生思考:许多水生生物的化石都是在陆地上被发掘出来的,这是什么原因?新授1)案例探究:案例1:科学家发现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东海海底有古河道,请你对此作适当的解释。

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现在变成了陆地,也就是说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2)探究:观察非洲、南美洲轮廓,并尝试把他们拼合起来,说出自己的发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类、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地理知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大洲的定义和分类,二是大洋的定义和分类,三是大洲和大洋之间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大洲和大洋的具体分类、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插图,自己发现和总结规律,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类、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和插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关爱地球家园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类、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难点:大洲和大洋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形象的插图,引导学生进入地理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地图和插图的PPT,方便学生观察和理解。

2.地图:准备一些大洲和大洋的地图,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教学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大洲和大洋吗?”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分类和分布。

让学生观察地图和插图,自己发现和总结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规律。

开封市实验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开封市实验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课程标准解读“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

其中,运用地图说出,是一种感性认识,而运用数据说出,则是理性分析。

从用地图到用数据,隐含的是一种认知的发展。

“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即地球表面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能够记住具体数据(71%海洋,29%陆地)更好。

“描述海陆分布特点”实际上是学生根据地图对海陆分布进行归纳所得出的具体结论。

最基本的结论是海陆分布不均匀,还可以更详细: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周围是海洋,南极附近是陆地。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常有学生会这样描述:北半球以陆地为主,南半球以海洋为主。

显然,前半句是错误的,因为无论怎样划分,地球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首先,在说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之前,要给学生进行大洲与大陆、半岛和岛屿、大洋与海、海峡的界定或区分。

其次,这个“说出”,有几个层次。

最基本的,是能够说出每个大洲和大洋的名字;再高一点是能够说出每个大洲和大洋的“邻居”及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最高层次是能够说出大洲和大洋所在的半球或者说出重要的经纬线所穿过的大洲和大洋。

显然,这些并不是一课时就能达成的,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加深。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通过图表、文字等资料,分析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

2.学会运用地图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3.能够根据地图提供信息,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4.在世界地图上识别并准确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与大洋、海和海峡。

2.对比地图,通过简绘轮廓图,助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了解人类认识地球面貌的历程,增强热爱科学、探究地理、造福人类的信心和决心。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分布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大洲和大洋的理解可能还比较模糊,对于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分布特点。

2.能够识别世界上的主要大洲和大洋,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

2.世界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及其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大洲和大洋的知识。

2.运用地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大洲和大洋的特点。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大洲和大洋的地图、图片和实例。

2.设计问题探究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仪上的大洲和大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大洲?什么是大洋?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是怎样的?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实例,呈现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和分布特点。

讲解大洲和大洋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设计一些问题探究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

例如:请列出世界上主要的大洲和大洋,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通过地图和实例,再次强调大洲和大洋的特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例如,大洋对航运、气候等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这一节主要介绍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布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大洲和大洋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大洲和大洋的具体分布和特点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大洲和大洋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分布和特点,能够通过地图识别大洲和大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案例,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地理环境,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布和特点。

2.难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和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和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记忆大洲和大洋的知识。

2.讲解法:通过讲解教材中的案例和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地图:世界地图3.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地图上的陆地和海洋。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陆地和海洋的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呈现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和定义。

通过讲解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记忆大洲和大洋的知识。

提问:大洲和大洋有什么区别?它们在地图上的分布是怎样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发一张世界地图,要求学生标出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和范围。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问题:什么是大洲?什么是大洋?它们在地图上的分布是怎样的?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和分布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并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的分布情况,能够识别世界地图上的大洲和大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它们的分布情况。

2.难点:大洲和大洋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图片进行实际操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分布情况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地图和图片,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世界地图、大洋分布图、大洲分布图、PPT课件。

2.材料:教材、练习题、相关文章。

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有哪些大洲和大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上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大洲和大洋的定义是什么?2)世界上有哪些大洲和大洋?它们的位置分布如何?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张世界地图和一张大洋分布图,要求学生识别地图上的大洲和大洋,并标注在地图上。

2024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学生培养爱护地球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理解人类活动对大洲和大洋的影响。
-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4. 实践应用:
- 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旅行规划、环境保护等。
- 学生能够通过地理知识,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和经济发展,培养全球视野。
2024秋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3.授课时间:2课时
4.教学时数:90分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够理解大洲和大洋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分类和分布。
- 学生能够利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城市规划、资源分配等。
板书设计
一、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及其分类
1. 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2. 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冰洋
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及其特点
1. 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跨纬度最广,地形复杂多样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大洲和大洋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大洲和大洋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大洲和大洋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 各组汇报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巩固练习:
- 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大洲和大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如完成一份大洲和大洋知识总结报告,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知识点梳理
1. 大洲和大洋的定义与分类
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地球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大洲和大洋的定义、特点及分布,结合世界地图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如七大洲的名称和位置,四大洋的特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2. 辅助材料:
- 准备世界地图和大洲大洋分布图的高清图片,用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 制作各大洲和大洋的简介PPT,包括地理位置、主要特征、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等信息。
- 收集相关的地理视频资料,如大洲大洋的形成过程、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海陆分布的影响等,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 设计互动式教学软件或小游戏,如地理知识问答、地图拼图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发放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 地理探究: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进行问题探究,如分析大洲和大洋对气候、生物等地理现象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了解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认识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洲和四大洋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难点】相邻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利用电子板展示太空中地球的全景图片,激发学生了解地球表面海陆面貌的兴趣。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一认识地球海洋分布特点及海陆面积比【自主探究】学生活动1:观察地球仪,阅读课本P30页内容。

1.说一说: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2.学生归纳:地球上海陆面积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海洋面积占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块。

学生活动2:读图2.1,独立完成以下任务。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2)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南极周围是一片陆地。

【合作探究】1.学生读图2.4,了解水半球、陆半球的划分。

(1)想一想:陆半球与水半球中,海陆面积比例怎样?(水半球是海洋分布最集中的半球,海洋面积占90%,陆半球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陆地面积占48%)(2)找一找:水半球与陆半球的中心各自在哪儿?(水半球和陆半球的中心,分别位于新西兰和法国)2.学生读图2.6,估计一下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海洋与陆地面积的大小对比。

(学生答略,不要求回答准确)3.共同讨论任意将地球均分为面积相等的两个半球,每一个半球中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的大小怎样?(结论: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 学习活动二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自主探究】1.学生读课本P32页内容及图2.5,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由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引入新课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三、读图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一、导课
二、引导学生读图认识陆地和海洋
三、讲解 “大洲、大陆、半岛、岛屿、群岛、大洋、海、海峡等基本概念”
四、引导学生读图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及特点
1、 观察记忆海陆面积百分比
2、阅读“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课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以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理论这一认知规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
3、讨论“地球还是水球”
4、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轮廓
观察、动笔绘制七大洲四大洋位置示意图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能够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特点
板书设计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陆地 29% ——大洲(大陆和附近的岛屿)
海洋 71%——大洋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大洲大洋安排上是在认识地球海陆分布的内容中,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世界地图,逐渐形成“脑中的世界地图”,从而学到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学情分析
七大洲四大洋对于现在的初一来说比较熟悉,名称基本都有接触过,只是还不能很准确地说出他们的分布和位置,所以,本节课设计从形成脑中的世界地图为出发点,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七大洲的印象,设计两个游戏活动,边回答问题边玩游戏,从而使他们在玩中学到东西,恢复到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教师只要引导分析,最终在头脑中能行成一张比较完整的世界地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大洲和大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大洲和大洋》教案

《大洲和大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地球上的海陆比例和海陆分布情况。

2、能识别图上的大陆、半岛、岛屿、海和海峡。

3、识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大小顺序。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熟悉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情况。

2、通过看图掌握七大洲的轮廓形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二、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三、教学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四、主要方法讲授法、读图法、演示法、谈论法五、主要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六、课前准备学习用具、教材、地图册、多媒体课件七、教学时数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蓝色代表的是什么?(海洋)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一)地球?水球?1、教学内容:称为地球的原因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我们通常叫地球习惯,但是就有人偏偏认为叫“水球”才合理,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卫星图片的颜色,思考并交流、讨论,小组发言。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

结:通过看图可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是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教学内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多媒体出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海洋陆地所占面积的比例图,总结海洋和陆地分布的情况。

找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海陆面积比是7﹕3。

指导学生看海陆面积比较图(饼状图)(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

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据图总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

)教学活动:教学设疑——任意划分地球仪这两个半球,海陆分布的情况如何?学生活动:多媒体出示任意两个半球,学生观察,讨论、总结海陆分布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大洲和大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上主要的大洲和大洋,并掌握它们的基本分布情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此外,教材还通过一些简单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世界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可能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不够熟悉,对于一些具体的大洋和大洲的名称和位置可能记忆不准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加深对大洲和大洋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说出世界上主要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2.让学生能够指出主要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图阅读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2.难点:理解大洲和大洋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让学生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2.活动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世界地图,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阅读。

2.准备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用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3.准备相关的问题和活动材料,用于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如“我们知道地球上有哪些大陆?”、“海洋有哪些?”等。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大洲和大洋”。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阅读。

让学生找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这七个大洲。

同时,让学生指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这四个大洋。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张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

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找出图中的大洲和大洋,并说出它们的位置。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2.1大洋和大洲》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2.1大洋和大洲》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2.1大洋和大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2.1大洋和大洲》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地理学科的系统知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上的大洋和大洲的基本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帮助学生认识世界上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知识。

但同时,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限,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掌握大洋和大洲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大洋和大洲的名称、位置和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特点。

2.难点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大洋和大洲之间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洋和大洲的知识。

2.运用地图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大洋和大洲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大洋和大洲的知识问题。

3.准备好相关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上的大洋和大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大洋和大洲吗?它们分别是什么?”2.呈现(15分钟)介绍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特点。

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各大洲和大洋之间的联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地图阅读和分析,找出各大洲和大洋的特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巩固(5分钟)针对大洋和大洲的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答。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为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类、分布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基本知识,了解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大洲和大洋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出发,逐步深入探讨大洲和大洋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大洲和大洋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分类、分布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大洲和大洋在地球上的重要性,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类、分布和特点。

2.难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及其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大洲和大洋的特点。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3.准备好教学PPT,清晰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类、分布和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地球上?地球上有哪些大陆和海洋?2.呈现(10分钟)呈现大洲和大洋的分类、分布和特点。

通过PPT展示,让学生直观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及其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填空题和选择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例如,航海、贸易、旅游等。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精品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精品教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及积极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1、认识七大洲轮廓及位置的确定。

2、自我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活动探索式教学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名字呢?(地球),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这一称呼是否正确呢?活动一:下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任意平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平分几次之后,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过渡并提出问题:所以,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的星球应叫什么?(水球),我们的先人为何叫地球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

小结:由于古人缺少对地球面貌的整体认识,不知道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才称作“地球”,既然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地球了,也没有必要再改成“水球”了,但对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些实质性的问题我们要有所把握,绝不能习惯成自然。

活动二: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已经了解了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按自转方向拨转地球仪,闭上眼睛,用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咱们看看每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多少?(重复几次取平均值)小结并提出问题:通过上图,我们得出了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结论,它们是均匀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吗?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思考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有何不同?(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5,在该图上随意找出几组大陆、半岛、岛屿、海洋、海峡。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上述地理名称的概念应该是什么?除了这些名称以外,我们还经常听说大洲一词,它的含义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6及其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课时)。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分布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有了初步的了解。

然而,学生对于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布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实例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对大洲和大洋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大洲和大洋的概念,了解它们的分布特点,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实例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大洲和大洋对于地球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布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难点:大洲和大洋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使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特点有直观的认识。

2.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及其关系。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地图:准备相关的大洲和大洋的地图,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和分析。

2.实例材料:收集一些关于大洲和大洋的实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

3.教学设备: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进行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地图,使学生对它们的分布特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1、初一学生好奇心强,易接受新事物,学习的持久性差。

2、容易接受具体直观的事物和现象,归纳总结能力差,空间概念不强。

3、学生初步具有读图、识图、使用地球仪的能力。

4、本课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世界的开始,对地球、大洲、大洋、大陆、岛屿、海峡的认识没有明显的轮廓,在脑海中只有初步的概念印象,认识很浅;学生对各洲、各洋的分布、形状在较短时间熟悉有一定难度。

利用地图和图片等直观资料能很好的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课标与教材分析《大洲和大洋》是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一章中的第一课学习内容,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世界的开始,是对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总体描述,也是学生学习世界自然及人文地理特征的基础。

涉及到基本概念有:大洲、大洋(大陆、岛屿、半岛、海、海峡等)。

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以及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这些内容的选择一是为了让学生对世界有一个大致了解,也为学习第二课《海陆的变迁》打下基础。

本课的重点内容是要充分运用地图和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教材突出了以“人”和“以人生活”为中心认识世界,使学生自然而然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体现了新课程的人文性。

三、目标与要点分析按照新课程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本节地理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相互关联的三个层次:(一)知识与能力要求能够利用地图和有关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比例并能描述海陆分布特点;运用地图识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概况。

注重对学生读图能力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阅读资料、图片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组织课堂合作交流、与学生讨论探究、鼓励质疑提问等使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在合作中、交流中、探讨中让学生慢慢感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语言表达的能力,逐步改变过去“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地球还是水球”的认识感悟到要用科学的观点去认识事物,在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中体验团结协作的力量。

四、教学策略设计(一)教法及过程设计本节内容安排为一课时。

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会地理学习方法应该是地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如何体现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互动应该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志。

根据这个思路将本节课处理为四个环节:一是,教师引领——是什么?(提出问题)。

二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问题。

三是,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四是,探究问题——延伸教材。

(二)学法指导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本节课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因此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于本课的基础知识,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要采用学生自己动手讲解,教师指导,练习体验等综合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乐于探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在带着目标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感悟,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 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五、教学实施:导入新课师: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

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

”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生:我觉得应该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

生:我觉得应该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

师:两个同学都说的很有道理,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生: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师:非常好,可见,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人类文明史上,记载着人类探险与认识世界的历程。

一、海陆分布师:请同学们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图2.1)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图2.2) 观察比较:1.比较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面积比例是多少?2.观察32页图2.4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学生针对上述问题,分组讨论。

就讨论结果请两位同学当小老师上讲台指图讲述。

生1:陆地面积小,海洋面积大。

陆地面积仅29%,海洋面积71%。

师:非常准确。

生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却是一块陆地。

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师:也非常准确。

请同学们继续想一想,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对不对?先讨论一下,然后再在地球仪上试一试。

学生讨论并在地球仪上验证。

生3: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师:对。

同学们继续思考,我们乘车是否能到达地球的每一块陆地?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

生4:不能。

因为陆地被海洋包围,并分割成许多块。

师:很好。

同学们再想一想,乘船的话能不能到达地球的每一块陆地?学生思考讨论。

生5:能,因为地球上的海洋是彼此相连的。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准确。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对陆地划分的七大洲和对海洋划分的四大洋。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一)师: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有的是大陆、有的是岛屿、半岛。

你能把他们区分出来吗?请同学们结合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总结出“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的概念师: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个大洲,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上找出七大洲。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查找。

师:请几个同学上台来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

学生边指边讲,非常准确。

师:同学们,我们再进一步仔细观察地球仪或地图,你能告诉我哪些大洲位于东半球、哪些大洲位于西半球、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

(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学生接着仔细读图,或观察地球仪,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查找。

师:请几个同学上台来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

学生边指边讲,个别不准确的教师和全体同学一起订正。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拼图游戏(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七大洲几何图形),请同学们把它们放在标有经纬线的空白图上,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学生积极参与,在拼图的过程中,会出现错误,就请别的学生来纠正。

师:你们能不能告诉我,在做这个游戏时,你们会注意哪方面的问题?生:主要是要注意每个大洲大致的经纬度位置。

(三)大洲分界线师:请同学们读“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34页图2.7)和地图册14-15页,找出下面几条洲际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亚、非分界线——亚、北美——南、北美分界线——针对上述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查找。

请四位同学上讲台指图讲述。

教师对照南北半球地图在旁边订正或补充。

(四)四大洋师:我们总结了陆地有七大洲,各洲的大小、轮廓都是不同的。

那么浩瀚的海洋呢?它被大陆分割为四大洋,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上找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查找。

师:请几个同学上台来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四大洋。

学生边指边讲,比较准确。

师:请同学们再比较一下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学生接着仔细读图,或观察地球仪,边看边说出答案。

师:请同学们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理解一下它们的概念。

针对上述问题,分组讨论。

就讨论结果请同学当小老师上讲台指图讲述。

教师对照南北半球地图在旁边订正或补充。

师:请同学们在地图册2-3页上找出实例(红海、南海、直布罗陀海峡、白令海峡)并加以区别。

小结:教师结合本节知识结构和学生一起总结:练习与拓展选题选择题1、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有()A、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南半球陆地面积小,所以南半球被称为“水半球”B、世界海洋面积71%,且被陆地分割成互不相连的几个洋面C、被三大洋环抱的大洲是大洋州D、按东西半球分,陆地主要分布在西半球2、下面大洋中被五个大洲环抱的大洋组合是()A、太平洋、印度洋B、大西洋、北冰洋C、太平洋、大西洋D、北冰洋、印度洋3、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多与跨纬度最多的大洲组合是()A、亚洲、非洲B、北美洲、亚洲C、南极洲、亚洲D、南美洲、欧洲六、教师反思1、本节课体现了新课标理念。

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都是面向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是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地图、学生当小教师等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积极性,学生参与的情绪高昂。

三是关注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如读图、识图、析图。

3、学习过程中,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合作,让学生在互动合作中慢慢感悟,自己找到答案。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表现性,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引导学生要学以致用,并在课外拓展知识,锻炼自学与整理资料的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