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岁老兵忆抗战:带40多名战友击退日军装甲部队

合集下载

感动中国人物陈俊贵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陈俊贵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陈俊贵事迹第一篇:2017感动中国人物陈俊贵事迹2017感动中国人物陈俊贵事迹人物简介:陈俊贵,男,辽宁人,感恩老兵,新疆尼勒克县乔尔玛烈士陵园守护人。

1979年从辽宁入伍来到新疆,1984年退伍。

2017年荣获“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荣誉称号。

2017年9月26日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诚实守信模范。

1979年9月参军后,他随所在部队到新疆新源县那拉提,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

1980年4月6日,前方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部队面临断炊的危险。

和战友一起从山上向驻守在山下的部队送信求救,因右大腿肌肉被冻死而住院3年,被评为甲级二等残废军人。

1984年,退伍回到辽宁老家,担任电影放映员。

1985年10月,他看到《天山行》这部电影时,镜头中的那一幕幕仿佛如昨日。

他想到班长的临终遗言,作出了改变他一辈子命运的决定——重新回到埋葬班长的天山脚下,陪伴班长,成了烈士陵园守护人。

事迹材料:陈俊贵,男,汉族,1959 年 1 月生,中国共产党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

在暴风雪围困的危急时刻,班长舍己为人,把生还的希望留给陈俊贵。

此后30 多年里,陈俊贵坚持扎根天山,为牺牲的战友护陵守墓,用一生书写感天动地的战友情。

1980 年 4 月8 日,年轻的陈俊贵随部队来到新疆天山深处参加修筑独库公路大会战。

因施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班长郑林书奉命带领陈俊贵等3名战士向驻守在山下的部队送信。

不料被大雪围困。

生死关头,班长郑林书将最后一个馒头给了陈俊贵,说:“你年轻,坚持住,如果有机会,请你到我老家看望一下我父母。

”班长牺牲后,陈俊贵和战友被牧民救起。

因严重冻伤,陈俊贵接受 4 年治疗,1984 年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娶妻生子,但他始终没有忘记班长临终嘱托。

因为和班长仅相处一月,陈俊贵不知道班长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而原部队已编入武警序列。

在多方打听无果的情况下,1985 年冬天,陈俊贵作出了改变一辈子命运的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自己战友守墓。

西峡口战役 抗战老兵自述生死经历

西峡口战役  抗战老兵自述生死经历

西峡口战役抗战老兵自述生死经历:胳膊里还留着一颗子弹阅读提示丨西峡口战役中,中国军民众志成城,抗击敌寇,谱写热血诗篇。

4月19日,大河报记者在西峡口战役老兵69年后再次相聚的现场,采访了5名亲历过这场惨烈战役的老兵,听他们讲述当年血战疆场的生死经历。

□记者朱长振实习生朱笛文记者洪波摄影我击毙了一名日本指挥官西峡口战役中我是机枪手,我们的部队先是在下河和日本的部队打,后来到重阳(现西峡县重阳镇),刚去时樱花正开着哩,没多长时间,山都打没了,日本的武器比咱先进,天天往阵地上扔炮弹,把山都炸成了土灰。

我那时候握着机枪,看见日本兵攻阵地,只管打,一梭子200发子弹,一扫一大片,刚开始咱吃亏,后来日本人就占下风了,有一次咱们部队人多,把2000多日本鬼马中格,机枪手,89岁现住址:南召县南河店镇所在部队:78军子困在一道沟里,打到一个不剩,尸体都堆成山,那天下点小雨,河水都红了。

那几天打死人太多,饭也吃不进去,光知道渴。

有一回我打死一个日本指挥官,也不知道他是啥级别,看打死了,我就赶紧跑过去把他手里的指挥刀拿回来,结果被连长好骂一顿:“你要命不要了?找死!”后来上级奖我几千大洋,我交给连长,连长买了肉,我们连一起吃了好几天。

胳膊里现在还有一颗子弹石庭堂,步兵,88岁现住址:叶县常村乡饮牛坑村所在部队:85军23师68团我也是在西峡口战役中打的仗,具体啥仗我说不好,只知道命令一到,不管白天黑夜,都得背着枪上阵地,先是挖工事,后来就打开了,我那胳膊就是在马鞭桥那打着了,后来被送到后方医院,医生也不敢取,因为子弹离神经很近,怕伤着神经胳膊就废了。

现在也没啥感觉,就是刮风下雨了会疼,不过忍一忍就过去了。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1945年8月17日,日本投降之后,有一个部队的几千个兵可能是没接到通知,还不投降,继续打,咱人多,把他们围起来,打到一个不剩。

西峡口“吃”了我一只眼申自成,警卫,92岁现住址:南阳方城县拐河所在部队:85军110师师部警卫连我所在的部队,军长吴绍周,师长廖运周,连长茹连娣,我到现在都记得可清,一辈子忘不了。

抗战老兵典型事迹

抗战老兵典型事迹

抗战老兵典型事迹
抗战老兵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们用血肉之躯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民族的荣誉。

其中有一位老兵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

这位老兵叫做杨师群,曾任抗日战争期间红十军团的营长。

在战争中,他率领部队浴血奋战,为保卫祖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一次战斗中,他的连队受到了日军的猛烈攻击,身边的战友纷纷倒下,但是他没有丝毫退缩,反而挺身而出,率领部队进行顽强抵抗。

最终,他和同志们打退了日军的进攻,并成功解围。

这次胜利成为了他军旅生涯中的一个最耀眼的篇章。

退役后,杨师群并没有甘于退休生活,他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中,为祖国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尤其是在抗洪、抢险、救灾等方面,他多次作为志愿者前往灾区,为受灾人民提供帮助。

这种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伟大的抗战老兵杨师群,他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诠释了一个军人的担当和忠诚,他的事迹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激励我们永远坚定信仰,追求梦想。

91岁老兵忆抗战-部队几乎每天转移几分钟吃完饭

91岁老兵忆抗战-部队几乎每天转移几分钟吃完饭

[键入文字]91 岁老兵忆抗战:部队几乎每天转移几分钟吃完饭“75年前,那是1940 年8 月的一天,16 岁的我经上海地下党学生界组织‘学生协会’介绍,从上海来到苏南常熟地区参加革命。

”91岁的老兵陈乐扬精神很好,兴致勃勃地与记者分享着曾经的岁月。

陈乐扬是浙江杭州人,1940 年8 月参加新四军,同年入党,现为副军职离休干部。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参与了江苏、浙西的对敌伪反扫荡、反清乡斗争及解放溧阳和高淳县城。

解放战争期间,他参与过苏中、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等战役,还参加了抗美援朝。

陈乐扬告诉记者,当年他所在部队的番号是谭震林司令领导的”江南抗日救国军”,又名“新江抗”,也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沙家浜部队”。

这支部队建立在原先在这一带活动的“江南抗日义勇军”(即“老江抗”)渡江北上后留下的36 名伤病员基础上,后与敌伪顽三股势力的斗争中坚持并且发展壮大起来。

提及当年的历史,“赤湖湖水尽赤,焦山山土全焦”,描述的便是那时日军的罪行。

到了后来,抗日战争的局势日益恶化,部队周围的日伪据点不断增多,部队几乎每天都要转移,有时候没地方可去,就出去转一转,但还是回到老地方来住。

“吃饭不能慢慢吃,通常几分钟内吃完。

一个班的人盛好饭,中间一盆菜,围成一圈,值日排长哨子一吹就开动,大家吃饭都很快,不一会儿哨子一吹,这时就要停下来整队。

”陈乐扬回忆道,“一开始我不大习惯,于是就在集合时把没吃完的饭碗放在群众住屋的窗沿上,等队伍解散后再来补充补充。

”那时候没有雨鞋,遇上阴雨天,战士们的鞋子就没干过,放哨时,穿着湿鞋站在泥水里,天冷更容易冻着。

加上蚊虫还很多,脚上叮了会发痒,一抓就会溃疡。

“群众家养的鸡特别喜欢啄溃疡处。

”陈乐扬说。

对于当下的年轻人,陈乐扬感慨,国家的未来需要靠年轻人去建设,年轻人应当不忘过去,珍惜现在,时刻警醒自身。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1。

抗日战争老兵访谈心得体会

抗日战争老兵访谈心得体会

抗日战争老兵访谈心得体会我们或许对抗日战争的体会不深,但是对于抗日战争的老兵来说在抗日战争纪念日之际绝对是一场深刻的感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抗日战争老兵访谈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抗日战争老兵访谈心得体会篇19月3日对所有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重要并且铭记于心的日子!70年前的今天,中华民族最终夺取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在历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恒!最近,在学校的组织下,我有幸采访到了一位抗战老兵金爷爷。

初见金爷爷,他的健朗、乐观让我们惊叹不已,爷爷虽然已经90岁高龄了,却依然精神矍铄,见到我们,他也是非常高兴,一直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十分和蔼可亲。

我们向他敬献了鲜花,还带去了慰问品,爷爷向我们敬了一个娴熟而又标准的军礼,一边说着:“谢谢孩子们,谢谢孩子们,感谢共产党,还记得我们!”坐定后,我们便开始提问了,爷爷的耳朵已经不太灵光了,可他还是坚持非常认真地回答着我们的每一个问题。

在爷爷的描述下,我们仿佛也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从七七卢沟桥事变到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再到台儿庄大捷和平型关大捷,再到国共合作,并最终取得了抗战胜利,迫使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

爷爷讲着讲着,眼角泛起了泪光。

听着爷爷说了这段历史,我心里也有了一个决定,我对爷爷说:“金爷爷,现在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一定会好好珍惜,努力学习,珍爱和平!”爷爷听了很开心,摸摸我的头说:“小朋友,以后可要靠你们了!”采访结束了,金爷爷说的话以及他保留下来的老照片在我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

摸着爷爷的6个奖章,想到他立的7次战功,忆起他身上的各种伤痕,我的心中升起了由衷的敬意。

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珍惜!抗日战争老兵访谈心得体会篇29月4日,愚与元元等人一起拜访家住市郊三山、魏屯、马坡等地的三个抗战老兵,并给他们送去慰问金。

完成任务之后,心绪像波涛翻滚的大海一样,久久不能平静。

聊以几句,算作心灵的慰藉。

这些老兵用生命书写着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但这些真实的历史片段却往往不被当今的人们所了解。

感动中国五壮士颁奖词及事迹

感动中国五壮士颁奖词及事迹

感动中国五壮士颁奖词及事迹感动中国五壮士颁奖词他们,为了保卫人民,为了让大部队安全撤离,毅然选择牺牲自己.他们机智,他们勇敢,他们无所畏惧,他们无私为人民,为党,为战友.把敌人引向了悬崖,到了最后关头,他们还和敌人死拼到底,不留下一枪,一粒子弹,路上的石块也在他们手里也可以成为杀死敌人的神圣利器.最后,完成任务的他们,果断的跳下悬崖,只留下让世人崇拜,甚至让敌人都敬佩膜拜的一瞬间的身影.他们就是狼牙山五壮士,祖国的骄傲,战士的榜样!五壮士主要事迹1941年,侵华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连续的“扫荡”,制造了田岗、东娄山等多起惨绝人寰的惨案,妄图以凶残的“三光”政策,“蚕食”我抗日根据地。

1941年9月23日,日军分三路向易县进军,妄图包围杨成武司令员指挥的晋察冀军区一分区。

24日,3500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狼牙山地区,将邱蔚团以及易县、定兴、徐水、满城四个县的游击队以及周围人民群众共2000多人围住,形势十分严峻。

邱蔚团长急速将此情报告杨成武司令员,为解救游击队员与当地百姓,杨成武司令员制定了“围魏救赵”的作战方案,命令3团、20团佯攻管头、松山、甘河一带日军,促使日军从狼牙山东北方向调兵增援,以便于被围的游击队员与人民群众从狼牙山东北方向突围。

邱蔚团长根据此作战方案将掩护部队转移的任务交给7连。

午夜,邱蔚团长指挥部队及当地群众从盘陀路安全地转移到了田岗、牛岗、松岗一带。

清晨,日伪军误以为邱蔚团已经被包围,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500多日伪军凶猛地向狼牙山方向攻来。

7连战士早就在敌人必经的路上埋下地雷,炸得日伪军丢下五十多具尸体慌忙地逃了回去。

日军指挥官深信邱蔚团已被围住,命令部队再次疯狂地向狼牙山方向进攻。

激战中,7连战士大部分牺牲,连长刘福山身负重伤,生命垂危。

为了让大部队及7连受伤的战士能安全地转移,指导员蔡展鹏命令马宝玉这班留下坚守。

为了拖住并吸引日伪军,马宝玉带领葛振林、宋学义等5名战士边打边向棋盘陀方向撤退,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

97岁抗战老兵讲述真实的忻口战役

97岁抗战老兵讲述真实的忻口战役

听97岁老兵讲述真实的忻口战役文/西安泰踪企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编辑部我出生于一个贫寒之家,三岁父亲去世,五岁母亲去世,我和祖母相依为命,九岁时,祖母去世,我寄养在外祖父家。

在外祖父家,我自己学习毛笔字和珠算,读四书五经,学了很多知识,有初中的文化水平,但是,我只有小学文凭,左思右想,实在没有出路,我想到了参军,按照当时的政策,要年满十六岁,但是1934年,我只有十五岁,不够年龄,最后人家看我算盘打得好,毛笔字写的也不错,就破格让我参军。

我在第19军209旅432团3营7连。

参军后,虽然有了出路,但是我依然热爱学习,一些初高中文凭的战友也帮助我,教官看我很爱学习,很欣赏我。

到1937年,我就升为上士司务长,管一个连的后勤,那时的生活很艰苦,一碗羊汤面只有三分钱,三个人吃三碗,给一毛钱,还要给你找回一分钱。

1937年,日军侵占大同后,继续向南进犯太原,19军奉命防守雁门关,我们团的防区是盘道梁,那儿的城墙是西安城墙的两倍高,山高路陡,一个连有六七个炊事员,水送不上去,在山上没法做饭,于是,让两个排守防,一个排下山吃饭,就这样轮流吃饭。

1937年九月十五日,是中秋节,山上下着大雪,我们穿的是单衣服,没有厚衣服,雁门关四天就失守了。

雁门关失守后我们撤退到崞县,崞县离忻口已经很近了,崞县有四个门,我们守卫崞县的东门,东门外边有一条河,叫滹沱河,水只有一米来深,但是河床和河滩有一米多深的淤泥,人下河后很容易陷进去,只有快速跑过河,才不会陷进淤泥,这样,一些重型的武器就很难送过河。

日本人早就探清了地形,他们分别攻打崞县的西北南三个大门,但是不攻打我们守卫的东门,他们计划从这三个方向进攻,把十九军赶进河滩淤泥里面。

了解到这一阴谋后,我们赶进通知其他部队,让他们千万不要走开阔的淤泥地带,从上下游淤泥撤退。

我们过河的时候,害怕陷进去出不来,就抱着抢打滚,才勉强能过去,过河后,大家庆幸地喊道:“我活下来了,我活下来了……”如果你陷进去,其他人想救你都救不了,因为他们要快速跑过去,才不会把自己陷进去。

抗日老兵的故事

抗日老兵的故事

抗日老兵的故事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有许许多多的抗日老兵为了保卫家园、保卫国家,浴血奋战,他们的故事感人至深,让人铭记于心。

我曾经有幸听到一位抗日老兵的故事,他叫李大爷,现年94岁。

李大爷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名普通士兵,他参加了许多次抗日战斗,见证了那个艰难的岁月。

李大爷说起他参加抗日战争的经历时,眼中充满了悲壮和坚毅。

他回忆起当年的战斗,每每让人心潮澎湃。

他说,那时候的他们每天都生活在枪林弹雨之中,每一次出击都是生死一线。

但是,他们没有退缩,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对家园的热爱,对国家的责任。

李大爷讲述了一次次与日军的激烈战斗,他们用血肉之躯与敌人拼搏,用生命捍卫国土。

他们的战斗英勇,他们的牺牲可歌可泣。

李大爷说,每当战友倒下,他们都会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然后继续战斗,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胜利才能换来和平。

李大爷还讲述了他们在艰苦条件下的生活。

他们常常面临着缺粮少草的困境,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守护着家园,捍卫着国家的尊严。

他们的身影,是那个时代最美丽的风景线。

李大爷说,他们的战斗不仅是为了当时的胜利,更是为了我们今天的和平。

他希望年轻人能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努力奋斗,让国家更加强大。

听完李大爷的故事,我感慨万分。

那个年代的抗日老兵,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我们民族的英雄。

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他们的故事,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抗日老兵的故事,是一部最感人的史诗。

他们的英勇事迹,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努力奋斗,让抗日老兵的精神代代相传,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关于抗战英雄的调查报告

关于抗战英雄的调查报告

关于抗战英雄的调查报告篇一:关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社会调查报告关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社会调查报告————衡阳保卫战摘要:衡阳保卫战从1944年6月23日开始到8月8日告终,整整个昼夜。

第10军包括后来伤愈逃出而幸存的人,估计不足600之数,而日军投降后供称在衡阳战役中其亦死亡12 , 000余人。

斯役可谓悲哉,壮哉!至今忆来,仍惊心动魄,感奋不已!关键词:抗战历史衡阳前言5月的莫斯科,无名烈士墓前的长明火炽烈地燃烧。

激昂的战歌在红场上空回荡,战士们的欢呼声响彻云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这里举行。

乐曲雄壮,战旗飘扬,俄罗斯受阅部队步伐铿锵,中国、印度、独联体国家等的方队一一通过红场,共同接受各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领导人的检阅。

盛大的阅兵,将人们的思绪拉回烽火连天的岁月。

从浴血搏杀的欧洲大陆,到逐岛争夺的太平洋战场;从同仇敌忾的亚洲战区,到大漠硝烟的非洲前线?那一页历史不容忘却,最早的抗争,最终的胜利。

如果没有中国的持久抗战,二战的历史必将是另一种写法。

那一页历史必须被铭记,衡阳保卫战是二战中亚洲战区,唯一以少胜多,坚持时间最长、最惨烈的城市保卫战,是抗战史上的奇迹,衡阳守军第十军打出了国威,衡阳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实践时间:20XX.*月*日-*月*日实践地点:衡阳市抗战纪念馆实践人员:****实践方式:查找文献法,走访调查法实践内容:一、参观纪念馆下午我去到岳屏公园参观衡阳抗战纪念城。

沿石路登山,进入树木葱茏的“衡阳抗战纪念城”景区,山腰上,一座古朴典雅的凉亭呈现在我们面前。

名曰“歇山亭”,沿着石阶往上走,就到了“抗战”牌坊,此牌坊名初由“胜利”坊改为“解放”坊,一九八三年又改为“抗战”坊,它表现了衡阳人民将永远缅怀衡阳保卫战的先烈,感谢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衡阳这座名城。

此牌坊往上走,一座“大钟”巍然屹立。

此钟名“和平钟”,每逢重大纪念日,此钟将在雁城的上空鸣响,告诫我们,要永远铭记“衡阳保卫战”这段难忘的历史,激励我们不忘国耻,励精图治,珍惜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共创美好的未来!再往上是纪念广场,在碑的两旁各建一“纪功亭”,此亭以崇有功之将士。

抗战英雄张清托的故事-头骨至今嵌敌人子弹

抗战英雄张清托的故事-头骨至今嵌敌人子弹

抗战英雄张清托的故事-头⾻⾄今嵌敌⼈⼦弹 抗战⽼兵张清托每次回忆起那段战⽕纷飞的岁⽉,都感觉仿佛就在昨⽇。

下⾯⼩编给⼤家讲⼀讲抗战英雄张清托的故事-头⾻⾄今嵌敌⼈⼦弹。

头⾻⾄今嵌敌⼈⼦弹 虽然远离战场很久,但张清托⼀直把党和国家装在⼼⾥。

在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有⼀位95岁⾼龄的抗战⽼兵张清托,他双⽬失明,听⼒受损,⽇军的弹孔⾄今还留在他的头部,但他仍记得,那些战⽕纷飞的岁⽉,讲起那段经历,仿佛就在昨⽇。

没有船渡河⽤油桶搭桥 张清托19岁时被保长抽去当兵,到诏安县城检查⾝体后,在年关前开始北上。

⾛到云霄再到平和坐船,到南靖过龙岩,穿过江西省最后到达湖南省接受训练,这⼀条路线,⽼⼈记得清清楚楚。

张清托说,他在湖南受训有⼀年左右,每天练⾏军,在⼭上练射击。

在⼜⼀个年关来临前,他们被编⼊九⼗九军,派往⼴州抗击敌⼈。

到达⼴州后,⽇军没有往湖南打⽽是打向⼴西,他们继续追击。

沿途敌机不断轰炸,他们只能选择⾛⼩路不敢⾛⼤道。

在⼴西柳州,他们没有船渡河,便⽤油桶搭起⼀座桥。

过了不久,终于在南宁遇到了敌⼈。

“当时是在昆仑关的战⽃,战⽃打得很惨烈,我们连去了100多个,最后回到部队集合的只有20⼏个。

”张清托说,这次遭遇战他印象深刻,⾄今难以忘怀。

临危不惧“喝”傻⽇军 据张清托介绍,部队被打散后,他在⼀个稻草垛中藏了⼀天,⼏天没吃喝的他,正好遇到⼀个好⼼⼈,把给⼉⼦的饭分了⼀半给他才有⼒⽓回到部队。

张清托在⼴东、⼴西、湖北3个省打了2年的时间,后来被编⼊第⼆军七⼗六师⼆⼆⼋团⼀营三连七班。

张清托说,那时连长让他当尖兵班班长,他嫌⾃⼰没⽂化不愿当,便当了副班长。

再后来,部队接到命令前往四川。

张清托说,进川时连长⼀直强调不能打扰⽼百姓,不能拿⽼百姓的东西。

但是四川⼈很热情,还请他们吃猪⾁。

他们⾛过峨眉⼭⼭脚,到了重庆,驻扎在永川的永仗休整。

⼊川⼀年后部队开拔云南与⽇本作战。

其中⼀天他带着两个新兵,遇上两个⽇本哨兵。

“大别山抗战记忆”综述

“大别山抗战记忆”综述

70年后的铭记与缅怀——本报“大别山抗战记忆”主题报道活动综述70年,足以让一个待哺的婴儿变成迟暮的老者,这是岁月留在人类身上的印记。

然而,70年置于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翻涌出的浪花一朵。

70年前,当中华民族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的时候,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就在历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恒。

70年后,当我们沿着先烈们战斗的足迹,铺写历史现场的口述历史;当我们循着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收集抗战老兵的不灭记忆;当我们透过一个个壮烈的战役,再现个人抗争与民族抗争悲壮而具体的交集,“大别山抗战记忆”是如此得真切而清晰。

一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作为鄂豫皖苏区、豫鄂边抗日根据地和大别山解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信阳在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非凡的影响。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

为全景式、立体化展现大别山英雄儿女艰苦卓绝的抗战斗争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多角度真实再现信阳地区的抗战历史,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引导民众勿忘国耻,自强不息,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今年5月初,信阳日报社早部署,早策划,着手组织开展主题报道活动。

策划甫出,就得到了市委党史研究室、大别山干部学院和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5月28日上午,革命圣地新县,美丽的大别山干部学院,由信阳日报社策划组织实施,与市委党史研究室、大别山干部学院、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办的“大别山抗战记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主题报道活动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

启动仪式上,信阳日报社采访组记者代表的发言饱蘸深情,“70多年前,数以万计的大别山儿女前仆后继奔赴抗日战场;70年后的今天,作为记者,我们也将奔赴自己的‘战场’,用文字挥洒激情、用行动诠释责任的‘战场’,把信阳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发生过的抗战事件、走出的抗战英烈、保留的抗战遗址和百姓口口相传的抗战故事,挖掘出来,宣传出去,用最富感染力的声音、最生动形象的语言、最美丽的聚焦,为信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加油喝彩。

二十九军老兵的抗战记忆

二十九军老兵的抗战记忆

二十九军老兵的抗战记忆选自《温故》(十七)最初的枪声——二十九军老兵的抗战记忆王世江口述方军整理撰写2005年10月,我去辽宁锦州采访了抗战老兵王世江。

九十一岁的王世江是卢沟桥事变的亲历者,是我迄今采访的唯一的从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士兵,又到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任职到军分区司令员一级的军人。

王世江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牡丹江军分区的司令员。

我和老人一见面,第一件事情,就是看那枚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由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颁发给他的纪念章。

能够领到抗战胜利六十年纪念章是一种光荣。

我采访过亲历“卢沟桥事变”的大部分幸存者,王世江的政治状态和经济状况应该是最好的。

他住在辽宁省军区第二干休所,房子是二层的小楼,阳光明媚,有一百多平方米。

王世江的儿子也是1949年前参加革命的,因此,连王世江的儿子都光荣“离休”了。

王世江单独居住,有个下岗工人帮助他料理家务。

听说下岗工人的儿子上了大学,王世江就自觉负担了那个非亲非故孩子的全部学费、生活费。

王世江对我说:“我留着钱没有用。

帮助了别人,我最愉快。

”王世江这位九十一岁的老人由于疾病,数年前被截去一条腿。

他只能坐在床上接受采访。

王世江的思维很有条理性,他不紧不慢地从1936年他参加二十九军讲起。

重点的地方他讲得很细致,我提问的时候他还把问题区分开慢慢回答。

快到吃饭时间了,他早安排在他家服务的女工包好了饺子。

连着几天采访,我们之间混熟了,他一会儿操纵录像机,给我们看中央电视台对他的采访录像;一会儿,又坐的床上给我们大家拉一段二胡。

这位亲历过卢沟桥事变的老军人始终热情洋溢、精神矍铄地和我们谈话。

王世江的床头码放整齐的全部是京剧的录音磁带,如果我们没去造访的话,他除去看电视新闻就是听京戏的录音了。

我是一直在做着对亲历抗日战争最后一批人的采访记录工作,残酷的现实常常这样摆在我的面前:“往往是我前脚采访,后脚,被采访者就离去了。

”毕竟,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距离今天七十五年了;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距离今天六十九年了。

老战士访谈(一)

老战士访谈(一)

老战士访谈(一)作者:来源:《源流》2015年第09期苏伟诚伏击战炸翻鬼子军官我是惠阳县大亚湾沿岸澳头镇妈庙村人,1920年出生,现在已经95岁了。

1938年10月10日,日本鬼子登陆那一年,我随家人到香港避难。

后来,因为故土难离,我们又回到了家乡。

1942年3月,日军第二次在大亚湾登陆。

登陆前,鬼子先派飞机到处轰炸,在我家乡周围几条村炸死、炸伤十几二十人。

鬼子登陆的那一天,先派侦察机在我村庄上空盘旋侦察,乡亲们纷纷跑出去躲避。

我胆量比较大,就留了下来。

后来,我听到山的背面有轰隆隆的响声,于是,我就跑过去看。

我看到日本鬼子乘坐在橡皮艇上,在海边登陆。

我还看到澳头的老百姓们,携老扶幼,纷纷向内地逃难。

我们全家人也跑到龙尾山上去避难。

这次登陆以后,鬼子就在我家乡驻扎下来,四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那时候,鬼子经常上山去找“花姑娘”,强奸妇女,我二嫂就是这样被他们糟蹋的。

我二哥挑着扁担逃难,在公路上遇到鬼子,鬼子二话不说,抢过扁担就打,我二哥被打成重伤不治身亡。

我三哥被鬼子一枪打中腿部,当场抓走了,后来通过伪村长赎回来。

大哥在家里的时候,被路过的鬼子抓到恐吓,扬言要杀他。

我80岁高龄的大伯,站在家门口,也被鬼子暴打。

我的两个叔叔、两个堂兄弟,也被鬼子用刺刀捅死。

鬼子在我家乡烧杀抢掠,国民党政府居然不放一枪一炮就扔下群众跑了,这让我气愤难平。

1944年5月1日,我经人介绍,加入了东江纵队,成为了第七支队一班的班长。

1944年底,游击队接到情报:有一支日军小分队30多名鬼子到霞涌抢完粮食,准备返回澳头镇。

刘振江中队长命令我马上带领一个班10名战士去伏击敌人,还派了爆破班的班长来配合我。

我们在鬼子的必经之路上埋伏,埋了十公斤炸药,等待鬼子到来。

就在我们布置完毕后,又看到三名鬼子军官骑着马,腰上配着东洋剑,手上戴着白手套,慢慢地朝我们这边过来。

我和战友们当机立断,先打鬼子军官。

爆破班长猛拉导火索,“轰隆”一声巨响,三名鬼子军官被炸得人仰马翻。

一腔热血 精忠报国——记95岁抗战老兵刘根旺

一腔热血 精忠报国——记95岁抗战老兵刘根旺

一腔热血精忠报国——记95岁抗战老兵刘根旺
邓兴东
【期刊名称】《老区建设》
【年(卷),期】2015(0)15
【摘要】8月11日上午,带着对抗战老兵的无比敬意,笔者来到金溪县丸坊镇后车村,采访抗战老兵刘根旺,听他讲述那段难忘的岁月。

虽已95岁高龄,但老人精神矍铄,回忆往昔峥嵘岁月,哪一年、哪些人、哪些事,一点也不含糊。

据刘老本人介绍,他1920年1月9日生,原籍浙江省建德市杨村桥镇西源村。

1939年秋,时年19岁的刘老听闻日军侵华的种种罪行后,义愤填膺,在杨村桥镇两源村主动报名参军入伍,从金华市乘火车至江西南昌,接着至吉安,集训半个月后,编入国军整编74军58师172团一营机枪连二排任机枪于,半年后任排长。

当问及部队首长名字时,他说军长是王耀武,师长是廖龄奇,团长是王柏雄。

【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邓兴东
【作者单位】金溪县委宣传部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珠泪丹心赢在征途——记宿州二中2012级“珍珠班”学生刘旺 [J], 段香转;
2.事业有成爱心无限——记连云港市刘顶面粉厂厂长刘二旺 [J], ;
3.“民旺书记”的脚步——记鄂州市华容区人大代表、刘弄村党支部书记张旺明[J], 陈庆跃
4.一腔热血浇灌“根”的事业──记天津铁厂教委副主任吴义华同志 [J], 冯秀英
5.一腔热血铸辉煌——记山东省招远市农机推广站站长刘春旭 [J], 李守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温州百岁抗战老兵 率40人敢死队奇袭日军指挥部

温州百岁抗战老兵 率40人敢死队奇袭日军指挥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温州百岁抗战老兵率40人敢死队奇袭日军指挥

导语:人物名片吴尚志,1916年出生,苍南人,黄埔军校十六期学员。

江西上高战役期间,率敢死队突袭日军指挥部,给日军以重创。

他是一名百岁抗
人物名片吴尚志,1916年出生,苍南人,黄埔军校十六期学员。

江西上高战役期间,率敢死队突袭日军指挥部,给日军以重创。

他是一名百岁抗战老兵,他的一生充满传奇。

他叫吴尚志,苍南龙港人。

在抗日战争十大战役之一,有“抗战最精彩一战”之称的江西上高战役中,他写下“誓死保卫神圣土”七字血书,率40余名敢死队员,突袭日军指挥部,消灭日军官兵60余人,立下赫赫战功。

这场突袭,成为上高战役中最精彩的片段。

他坚毅而果敢,硬气而柔情。

虽然抗战硝烟已然远去,但他却仍对那段历史记忆犹新。

他的述说,仿佛又带我们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岁月,回到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
率精锐部队参战上高
15岁,我还在温州联中读书时,便加入了江南红军游击队,担任联络员。

1935年,我报考了中央军事学校军官训练团。

抗战爆发后,我所在的军训班被迫迁往江西,并入黄埔军校,我成为黄埔军校三分校第16期第2大队第18中队步兵科学员。

1939年底,我从黄埔军校毕业,被分派到第三军区的军训团。

不久后我便当上了军训团的督练员,负责教导学员射击等。

在此期间,唐渊到训练团取经,发现我左右手都能开枪,且枪法很准,便通过第三战区司令部把我调到国民革命第九十一军教导团独立营,担任少校营
生活常识分享。

九旬老兵回忆抗战 用棉絮做土坦克 活捉日本兵

九旬老兵回忆抗战 用棉絮做土坦克 活捉日本兵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九旬老兵回忆抗战用棉絮做土坦克活捉日本兵导语:本月27日到28日,长江商报携手新华网湖北频道赶赴荆州沙市、公安、监利三地,慰问四位抗战老兵,探访他们的抗战英雄事迹。

今年是世界反法本月27日到28日,长江商报携手新华网湖北频道赶赴荆州沙市、公安、监利三地,慰问四位抗战老兵,探访他们的抗战英雄事迹。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70年前的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忘却的伤痛,现今还健在的老兵,成为鲜活的历史见证。

对老兵的关爱,还需要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力量。

27日,在荆州城区烈士陵园“九层一顶”的纪念碑下,上百名随行人员向抗日烈士集体默哀。

15岁参军时还没有枪杆高“我今年90岁了,当年是新四军,湖北襄南人民热情地请我们来抗日。

” 抗战老兵居锦昌穿着新换上的军裤,把记者邀请到家中。

居锦昌15岁时,家人都死于日军手中,成为孤儿后,就参加了新四军。

“我当时还没有枪杆长,首长发给我一把断柄的步枪。

我背着枪跑也跑不动,首长在后面喊,‘小鬼,枪是要扛着跑的!’” 居锦昌笑着说。

后来他被分到新四军第5师襄南3军区,负责电台工作。

“我们这一带都是平原,打仗时没有掩护的地方,日军狡猾,跳到房子上扫射。

我们就动员老百姓,用被子棉絮做土坦克。

一连打了3个小胜仗,还活捉了一个日本兵。

”居锦昌说完还唱起了新四军军歌,歌声依然嘹亮。

打游击从不做“亏本生意”在监利县分盐镇花子桥烈士墓园,记者见到了老兵揭中亮。

“我吃了饭,不搞别的事,就是打鬼子,每天都打。

” 揭中亮是当地永镇二组的生活常识分享。

上高会战亲历记

上高会战亲历记

上高会战亲历记作者:卢安国整理,钟恒寿口述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2016年第3期卢安国整理钟恒寿口述我是一个抗战老兵,1920年3月5日出生于浏阳市大围山镇都佳村(当时的上东镇都佳塅)的上垞冲,今年整整96岁了。

1940年初春,我刚满20岁。

一天上午,我正在早稻秧田里干活,被抓壮丁。

我本是家中唯一的儿子,也知道抗日救国是件光荣的事情,可家里双亲年迈力衰,田里农活繁重,我走后家中生计重担无人挑起。

第二天,我与几个同关在一起的壮丁转押到浏阳县城关的洗药桥边包公庙,与全县抓来的100多名壮丁关押在一起。

过了两三天,凑齐了两三百人,然后由枪兵押解到湘乡。

在湘乡由接兵官长点收后,才解除了监押,直接编入军队。

接兵的部队是何键的嫡系湘军第七十军,我被分到第七十军的第十九师。

我们穿上军装,领了枪支弹药,接下来就是训练。

训练是在走走停停的间隙里展开的,具体行军路线是从慈化、黄茅、万载到奉新,路上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即从3月初到5月中旬。

当时正赶上国民党军正面战场展开的“高安奉新战役”夏季作战。

我军就分散据守在县城周围的各个山头,我记得只在奉新县城驻扎了5天,撤出时上头训令我们打游击战,以连排为单位拖住敌人,不求打胜仗,只求阻滞敌人。

就这样我们且战且退,一直退到高安县,在高安又咬住敌人狠打。

这样打了一个多月的游击战,到6月底,前方传来捷报,我军攻入赤土街、虬岭地区,取得歼灭日军一个旅团并击毙旅团长藤田的瑞昌大捷,前锋逼近南昌城。

这之后,我们才趁着日军收缩防守南昌近郊的机会,有了一个短暂的休整空隙。

1940年下半年至1941年初,主要是日军出动飞机对锦江沿岸实行反复轰炸,其目的是为收复他们在上次战役中失去的地盘扫清道路。

果然,到了1941年的3月中旬,日军出动了五六万人马,气势汹汹地朝奉新、高安、上高杀了过来。

这3个县集结了第七十军所在的第十九集团军的主力部队。

日军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解决赣北地区战事,确保南昌城的安全。

抗日老兵·淳化解溪——陈淮

抗日老兵·淳化解溪——陈淮

寻访抗战老兵——陈淮:耄耋老兵抗癌十年战争记忆难以忘怀140905 张思嘉刘云逸(主持人)“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这是抗日名将吉鸿昌在临刑前写下的就义诗,诗歌虽短却道出多少中华儿女为国捐躯、奋勇杀敌、赶走日本侵略者的迫切愿望。

现居淳化街道解溪社区的陈淮老人年少时便是这么一位爱国儿郎,在目睹了身边百姓被日寇欺辱的场景,他义无反顾加入区游击队,成为了抗日军团中的一员。

(同期声)抗日老兵陈淮我原来是在南京读书的,我舅舅家在那个地方,经常在城门口经过,看到鬼子和伪军欺负老百姓,我们当地有个游击队区大队区长,后来我把这个情况告诉他,受到日本人的气,所以他鼓励我参军,在这样的情况下离开了父母参加了游击队。

(配音)参军那一年,陈淮14岁,只能做个在城与城之间传递信息的通讯员,直到1945年,他才迎来了人生中第一场真正意义上与鬼子的对战。

那是一个飘雪的冬日,游击队被鬼子包围,随着哨兵的一声枪响,一场突如其来的袭击开始了,先遣侦察兵一枪就被鬼子打死,特务和日伪跟随日本兵一窝蜂的向他们袭来,最终,战斗经验丰富的游击队长带领30多名战士打赢了这场硬仗,但一同牺牲的三个战友,让陈淮老人第一次真切地感受死亡。

(同期声)抗日老兵陈淮经过这段事以后大概有半个月的时间,我们到了江北,到了江北部队编入正规军,所以说在1945年12月份,就是我们这支部队打高游(战役),那个时候伪军搞帝国主义拒绝(投降),那么就是用屋里解决,这是最后一次战斗。

(配音)结束了抗日战争的最后一场战争,陈淮又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终于退役回到家乡,过上了和平稳定的生活。

再谈起自己那段抗日岁月,他的讲述娓娓道来,仿佛将我们也带回那个烽火年代,感同身受的是他那份对国家和同胞痛惜深沉的情感。

(同期声)抗日老兵陈淮感觉那个时候的战火纷飞,人民在苦难中度过,无辜的群众被日寇枪杀,有一个村民,他扛着一把挖土的锹,在田间削地,鬼子来了,一下把他打死了,这些情况都能回忆出来,这是亲自看到的/我的老首长以前在开封,一场战役当中牺牲了,所以我一直很怀念他。

老兵那些事儿(四十一)

老兵那些事儿(四十一)

祖父陈久安在朝鲜战场(五)(爷爷珍藏的《20军抗美援朝英模纪念集》)爷爷陈久安与战斗英雄在朝鲜战场上,由于经常深入战斗第一线,爷爷和战士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朋友,其中有几位战斗英雄,爷爷和他们的交集堪称“缘分”:一、一级英雄余新发(战斗英雄余新发)(余新发战斗事迹,摘自《20军抗美援朝英模纪念集》。

)余新发是20军59师175团3营机枪连重机枪射手,在1957年6月华川阻击战中,配属7连坚守千佛山阵地。

在痢疾频繁发作的情况下,他坚持战斗,用缴获的美制30重机枪与敌人斗智斗勇,曾在敌人四挺重机枪火力集中封锁下,仍然无所畏惧,各个击破,以少胜多,压制住了敌人。

后来才发现,自己的水壶打坏了,米袋打穿了,左肩衣服被子弹穿了孔,耳朵也挂了花。

他却毫不在乎,说:“这算啥!牺牲也值得,上级号召以一当十,我一百个也不止了。

”经统计,这场战斗,余新发一挺机枪,就消灭了120多名敌人。

同在59师,在师文工队的爷爷,经常上火线慰问宣传,有较多机会接触英雄战士。

(朝鲜战场,爷爷和余新发(左)合影)二、二级英雄周文江(战斗英雄周文江)(周文江战斗事迹,摘自《20军抗美援朝英模纪念集》。

)周文江是20军59师177团2营副营长。

177团前身是华野一纵二师六团,是爷爷的老部队。

周文江也参加过三垛河、兴化和如皋战斗;淮海战役时,爷爷在师文工队,周文江任五连指导员,在战役中机智勇敢,屡立战功,分别三级、二级、一级英雄称号。

在朝鲜战场上,周文江再立新功,在长津湖战役中,率领二营穿插到西兴里,截断美军陆战一师撤往柳潭里的退路,坚守阵地,打退疯狂的敌人多次进攻。

老部队、老战友,在异国战场倍感亲切。

20军回国时,周文江曾以照片相赠留念,并在照片背面题字。

(周文江所赠照片及背面题字)三、二级英雄张建明(战斗英雄张建明)(张建明的事迹,摘自《20军抗美援朝英模纪念集》。

)张建明是59师176团7连5班副班长,在华川阻击战中,率领一个小组担任突击开路任务,在夜晚偷袭敌人阵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97 岁老兵忆抗战:带40 多名战友击退日军装甲部队
细雨蒙蒙,松柏环绕的南京光华门凝重肃穆。

昨天上午9 点多,光华门堡垒遗址前,堆满了菊花。

77 年前的12 月10 日,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这里展开激战,那场战斗被誉为整个南京保卫战中成功守卫阵地的范例,甚至有抗日将士们不惜全身绑满手榴弹与日军坦克同归于尽。

现年97 岁高龄的湖南老兵周广田曾在光华门一战中顽强阻击日军,昨天首次重回77 年前的战场,祭扫长眠于此的战友。

站在堡垒遗址前,周广田啜泣着举起一坛老酒,洒向一地烛光……
祭奠战友
77 年后再回战斗遗址哭祭战友
“哎呀,城墙变高了”“对对对,这就是当年的城垛”……
昨天上午10 点多,97 岁的抗战老兵周广田头戴嵌有“抗日老兵”徽章的棉帽,走进细雨蒙蒙的光华门遗址公园。

公园腹地的堡垒遗址旁,白色蜡烛摆成“1937”的字样,几捧菊花摆放在周围,两坛陈年老酒似乎在等待一位遥远的客人。

周广田走到遗址旁站定,突然举起右臂致军礼,并迟迟不肯放下。

几秒钟过后,压抑不住的啜泣声传来,老人眼圈泛红。

“想起我们在南京,被日军杀了几十万人,我就很伤心。

但不管杀了多少,我们都要把鬼子赶走,要不是他们……”说到这里,老人泣不成声。

“南京1213 志愿者同盟”志愿者文心在一旁轻抚老人的脊背,“爷爷,我们还是胜利了。

”老人这才回过神来,“是的,是的。


在文心的倡议下,大家在光华门堡垒遗址前默哀,向遗址三鞠躬。

周广田小声喊着“敬礼”,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