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统计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关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四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知识与技能:1、通过亲自操作数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过程。
2、在稳固“个”“十”“百”等计数数位的根底上,进一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认识计数单位“千”,感受大数的意义。
3、准确认读写千以内的数。
过程方法:1、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结合现实材料感受大数的意义,逐渐开展学生的数感。
情感与态度:1、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测意识和估计能力,开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在本课设计中,我主要采用实践探究法、问题情境法。
本课要在100以内数的认识根底上设计教学,努力促进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通过一根一根的数,十根十根的数,明确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为学习一千做好了铺垫。
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学生在因猜测、产生问题的根底上展开质疑、探索。
通过合作探究,相互交流,一步一步解决问题。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给学生想、做、说的时机,让他们讨论、交流、质疑、互动,逐步开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成功体验。
三、说学法1、学情分析在现有根底方面: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局部学生对1000以内的数也有所熟悉。
在学习动力方面:二年级学生处于智力开发的初级阶段,自觉性很差,动力明显缺乏,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习能力方面: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时间不长,他们思考、观察、表达、练习、概括的能力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
2、学法指导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以下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学生通过观察、比拟学会分析、综合、整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7《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7《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调查和统计的基本概念,理解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2.掌握小范围数据的统计和表示方法。
3.能够通过图表进行数据分析,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调查和统计的基本概念。
2.数据的统计和表示方法。
3.图表的分析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2.利用图表进行数据展示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
2.板书、彩色粉笔、图表样本。
3.学生调查表格和问卷。
4.台式计算机和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写下“统计”的字样,询问学生对统计概念的理解,引出调查和统计的目的及意义。
2. 学习内容(20分钟)•使用实例引出调查的基本方法。
•讲解数据的整理和分类,引导学生认识数据的重要性。
•介绍常见的数据表示方法,如表格、条形图、折线图等。
3. 讲解示范(15分钟)老师用学生调查的实际数据进行讲解,展示如何整理数据并绘制图表,引导学生思考数据背后的关系和规律。
4. 练习(3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小范围的调查,并根据数据绘制图表,交流和归纳调查结果。
5. 总结(10分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调查和统计的重要性,展示学生绘制的图表,让学生对数据的分析有更深入的理解。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行一项小调查并整理数据,绘制对应图表,并用一段文字总结调查结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实际调查和图表绘制的练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
以上是《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课《统计》的教案,希朋能够帮助老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工作。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3统计(3)-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3统计(3)-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的概念。
2.感受统计中“分类、整理、比较、分析”的过程。
3.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简单的统计图形,并能够根据数据绘制柱形图、折线图。
2.掌握常见物品的图形展示,通过分析图形获取信息。
难点1.能够准确的使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统计结果。
2.能够将语言和图形结合起来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在你们班上,男、女生的数量各有多少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教师自己统计并且制作成柱形图展示答案。
2. 知识讲解1.柱形图显示各个类别的数量或比例关系,柱子通常是竖着的,用来比较不同类别之间的数量或比例。
2.折线图显示时间或其它有序数据的变化。
折线是由点组成的线条,例如,如果想要展示一天中温度的变化情况,将每个时间点的温度连接起来就能得到一条折线。
3. 实践操作1.学生填写自己姓名、性别并用柱形图表示出来;2.使用折线图展示不同城市的平均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4. 总结归纳•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了解到了什么是统计,以及统计分析的过程是什么?•表达自己数学结果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5. 课堂作业1.使用柱形图显示自己的四季空气中颗粒物浓度变化情况;2.使用折线图显示自己家中一年中各月份开空调的小时数。
四、教学反思1.导入新课环节可以更好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2.图形分析的部分,建议在这里多耗费一些时间,可以让学生自己在黑板或是草稿纸上体验一下;3.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差不多的数据样本,因为教学的时候需要向学生演示数据的可视化呈现方式。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统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统计》(一)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困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为优秀学生提供思考空间;在课堂练习中,对学优生提出有挑战性的要求的同时,加强个别辅导,不让学困生掉队。
一、教材分析根据录音内容,判断下面的图片是否与录音内容相符,符的在图片下面的括号里打“√”,不符的打“×”。
因为是第二课时,所以我就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正题。
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带有课题的一句话,用“~~~~~~~”画出。
(“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展现教材丰富的过程,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能力。
设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灵活性和实践性。
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会交流、合作、探究,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协作学习。
《统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经验,以及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方块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这部分内容,能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提供动物运动会场景,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引出不同的分类,从而得到不同的统计结果。
接着呈现相应的统计表让学生整理数据,并思考分析两次统计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想想做做”中的练习则强调实践与交流,让学生再一次全面亲身经历统计的完整过程并从中获得一些启示,解决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统计》优秀二上说课稿_说课稿
《统计》优秀二上说课稿_说课稿【统计】优秀二上说课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XX小学的XX老师,今天非常荣幸能够为大家分享我精心准备的《统计》这节课的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2. 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与意义;3. 学会使用条形图和折线图进行数据展示与分析;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和质量,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条形图和折线图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三、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一个小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对统计的兴趣。
将相应的数据以口头方式收集起来,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图形表示出来。
【呈现】1. 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学习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总数、调查、数据等。
2. 介绍条形图和折线图的概念及其特点,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两种图表的不同用途和表达方式。
【实践】1.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调查对某一问题进行数据收集。
2. 学生利用所收集到的数据,设计并绘制相应的条形图和折线图。
3. 学生通过对图表的分析和比较,得出结论并分享给全班。
【拓展】对于较为优秀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复杂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如多层次的数据比较、相关性研究等,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归纳总结】通过总结,巩固学生对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技能的掌握。
同时,也与学生一起回顾和评价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了解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手段和学时安排: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小组合作活动、课堂讨论等方法。
学时安排:本节课为40分钟,具体时间安排如下:导入、呈现:10分钟实践:20分钟拓展、归纳总结:10分钟五、教学评价方式:在本节课中,我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口头回答问题、小组合作活动表现、图表设计和解读能力等综合评价。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总复习:5、统计)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总复习:5、统计)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对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的总复习,主要内容涵盖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能够回顾第九单元所学的统计内容,加深对统计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图表进行数据分析和表示。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统计数据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常见的统计图表及其分析。
2.难点:学生如何理解并运用统计学中的概念与方法,如何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1. Warm-up(热身)•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回顾第九单元所学的关于统计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复习。
2. Presentation(呈现)•通过教师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如数据、调查等,并展示不同的统计图表,让学生理解数据的呈现形式。
3. Practice(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通过实际的数据整理和分析训练学生的能力。
4. Application(应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从班级中收集数据并制作统计图表,让学生实践运用所学知识。
5. Summary(总结)•教师进行总结回顾,强调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和难点,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五、说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统计学的理解和应用上存在一些困难,学生对于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能力较弱。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通过更多的实际案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帮助学生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六、说教学结束本节课的总结是对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统计学内容的总复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运用。
二年级下册《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下册《统计》數學教案設計标题:二年级下册《统计》数学教案设计一、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数据收集: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包括确定收集的对象、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等。
2. 数据整理:介绍数据整理的方法,如分类、排序等。
3. 数据分析:讲解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值、中位数等。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统计数据的概念。
2. 新课讲解:按照“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的顺序,逐步讲解每个环节的内容。
3. 实践活动:设计一个小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体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引导他们进行数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实践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3. 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结果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价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六、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教学大纲,您可以在每个部分添加更多的细节和内容,以达到五千字的要求。
希望这个大纲对您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15篇)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15篇)二年级数学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说课的内容是九义教材第四册P106~P108《统计》。
2、教材简析这局部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统计知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理论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统计思想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把统计知识作为小学数学根底知识的重要组成局部并特别强调让学生体会统计的过程,和对统计结果的简单分析^p ,让学生早些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既有利于进步应用所学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从中体会统计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社会的联络,又能使学生从局部数据出发,经过分析^p 从中找出规律,逐步培养处理信息的才能。
同时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经历一些搜集、整理、描绘和分析^p 的过程,掌握处理数据的技能等等的要求。
3、教材构造分析^p 教材内容可以看出,本节课包含四个知识的内容。
即调查入学时的体重情况填写统计表;搜集如今〔二年级〕的体重情况填写统计表;把入学以及如今的体重情况统一填写到同一个统计表中;整理、分析^p 表内信息答复简单的问题。
但从本地学生情况实际出发,以及条件的限制,所以本人对教材内容进展了略微的调整,将调查入学时的体重情况填写统计表改为统计本地区天气情况,也与现实生活严密地联络在一起。
同时,按照教材的逻辑性将知识整合在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中。
4、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能运用信息的手段、新的学习方法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简单的复合式统计图。
〔2〕情感目的: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结合实例有机地进展家乡情的教育。
〔3〕才能目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p 和操作的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教学重点是:体验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6、教学难点是:能对数据进展合理有效的分析^p ;二、说教法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多媒体设置生活情境引入法。
二年级数学《统计》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统计》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数据的特征,了解数据的可变性和分类。
2.学生能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3.学生能够通过简易图表进行数据的展示和说明,初步了解图标和表格的应用。
教学重点1.数值分类;2.数据的统计方法和处理方法;3.数据的图形表达。
教学内容与时长活动计时活动1:了解数据10分钟活动2:数据分类15分钟活动3:数据的统计方法和处理方法20分钟活动4:数据的图形表达25分钟教学步骤活动1:了解数据•导入(2分钟)通过导入课堂互动打破陈旧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教师可以请学生说出自己家里的收纳柜或书架和里面放置的物品,以展示大家都有一些数据在生活中。
•数据的搜集(8分钟)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调查问卷,旨在了解学生、班级或学校的一些数据,例如:1.你喜欢的季节是什么?2.你每天在家花费的时间?3.你在班级、校园中最喜欢什么地方?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个调查问卷,以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数据。
活动2:数据分类•数据分类的基本概念(5分钟)介绍简单的数据分类方法,例如将自然现象的数据按照天气、风力强度、时间等分类。
•实际操作(10分钟)请学生们动手将自己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可以使用简单的表格、条线图等方式进行分类,帮助学生更直观的展示和了解数据。
活动3:数据的统计方法和处理方法•初步数值统计(5分钟)浅谈数据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谈论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众数等特征。
•计数方法介绍(10分钟)介绍常见的计数、统计方法,例如分类初识、频数、百分比等,为后面开展数据分析、统计和科学方法做准备。
•统计分析(5分钟)初步介绍数据分析、统计和科学方法,例如综合分析、得出结论等方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数据展示得出自己的观点。
活动4:数据的图形表达•图形表达的引导(5分钟)教师介绍图形表达的基本概念、重要作用和想要展示的信息等要素,为下一步选择图形做准备。
•图形表达的实践(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数据和上一步鼓励的发现,设计合适的图表或图形展示数据,并引导学生思考数据为什么呈现出现象,影响的因素是什么。
条形统计图(一)(第一课时)(说课稿)二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条形统计图(一)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理解条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用途;2.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3.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数据的大小和趋势。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数据的分析;2.教学难点:图形的解读和数据的比较。
四、教学准备1.程序:Microsoft Excel;2.工具:投影仪、白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家长会的情况,引发学生对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兴趣,并给出以下问题:•你觉得家长会怎样才算成功?•有哪些活动是最受欢迎的?(2)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生产出相应的数据,然后汇总数据并绘制条形统计图。
2. 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用途(1)给出条形统计图的定义,并说出它的用途。
条形统计图是一种常用的数据表示方式,通常用于表示一组数据中各项数量之间的差异和趋势,数据用垂直条状图形表示,可利用条形的长度比较不同数据的大小和趋势。
(2)分析并讨论一些实际例子,如消费水平、图书销售等。
3. 制作条形统计图(1)介绍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首先,打开 Microsoft Excel 程序,创建一个新的工作表;•然后,分别输入横轴和纵轴的标签,并输入数据;•接着,选中数据和标签,然后点击“插入”菜单中的“条形图”;•最后,选择合适的样式并进行调整。
(2)演示制作条形统计图的具体步骤,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4. 数据的分析(1)让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并回答以下问题:•哪些数据最大?•哪些数据最小?•哪些数据的差距最大?•哪些数据的趋势较明显?(2)分别对每个问题进行讨论,并让学生自己制作相应的条形统计图。
六、课堂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用途,以及制作方法和数据的分析。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统计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 学生能够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并从中提取信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简单的数据分析。
2. 难点:用图表表示数据,并从中提取信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约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游戏的方式引入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约30分钟)-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师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数据,如何收集数据,以及如何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排序。
-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数据,从而得出一些结论。
- 数据的表示:教师可以介绍如何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如条形图、柱状图等,并让学生尝试自己制作图表。
3. 练习与反馈(约20分钟)-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4. 小结与作业(约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结果性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2024《统计》优秀二上说课稿范文
2024《统计》优秀二上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统计》。
该内容是2024年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四单元第2课时,主要涉及基本统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总结能力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统计方法;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总结的能力;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喜欢单纯的观察统计数据,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统计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常用统计方法;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有效观察、记录和总结统计数据。
四、说教法学法本课采用的教法是示范引导法和讨论交流法。
通过示范引导,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统计数据;通过讨论交流,促使学生思考和探讨统计问题,共同发现统计规律。
五、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投影仪展示教学素材,以图表和图片的形式呈现统计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六、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统计问题引入新课,例如:“你们认为班级中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请用手举起。
”通过学生的举手情况,搜集班级同学对喜欢的水果的统计数据。
2. 探究新知通过示范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统计数据,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统计问题的探究。
例如,通过示范学生观察教室内同学的眼睛颜色,并记录下来。
然后让学生讨论和总结不同眼睛颜色的人数,引导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方法。
3. 拓展应用通过展示一组图表和图片的统计数据,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进一步探究统计的方法和应用。
例如,展示一个关于动物数量的柱状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相关问题,如“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等。
4.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巩固所学的统计知识和技能。
例如,让学生根据一组数据绘制柱状图,或者根据柱状图回答相关问题。
二年级数学(上)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晋启迪一、说教材: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本P41-42。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一些简单的统计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初步体验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本课时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或更多的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一个单位刻度不仅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3……。
2.会识别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
3.会填写统计表、看懂条形统计图并回答、提出一些问题。
4.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感悟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由二年级同学过生日的人数图标,让同学们自己完成统计表,并复习上节课学到的统计表,有机的把统计表与统计图联系在一起。
再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条形统计图(二)、新课探究1.首先出示了一幅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让同学们体验整理、分析条形统计图,共同来完成条形统计图。
那么条形统计图的关键就是要知道一格表示多少,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其次,我总结了条形统计图的一些概念知识。
2.出示第二幅条形统计图,这里的一格表示2,让同学们知道每张统计图是不一样的,并回答一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巩固练习分为三个部分,基础练习,由同学们喜欢的喜羊羊,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让同学独立完成练习。
在提高练习中,首先让同学们看小丁丁画的统计图来填写统计表,其次老师先提出了一些简单的问题,最后再由同学们自己提出一些问题,更是体现同学们学习的结果。
最后是拓展练习,在板书的统计图中,最后一个直条是半格,为这个拓展练习埋下伏笔,提高本题的正确率。
(四)作业布置练习册P28-29(五)教学反思《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环节。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分类统计-青岛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分类统计-青岛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分类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数据的表达方式。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分类统计的基本概念;
2.学会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呈现数据;
3.培养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
1.掌握图表的绘制方法;
2.培养分类思维能力;
3.理解数据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内容
1. 概念讲解
分类统计是指按照一定的属性对所研究的事物进行分类,并通过统计分析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方法。
2. 案例演示
1.通过观察水果市场的水果种类和数量,让学生了解如何分类统计数据。
2.展示学生化妆品店的销售数据,让学生学会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呈现数据。
3. 练习与作业
1.针对实际情况设计一组分类统计题目,让学生练习。
2.布置以“水果市场”为题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
五、教学步骤
1.概念讲解,让学生了解分类统计的基本概念。
2.案例演示,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分类统计的应用。
3.练习与作业,让学生通过不同的练习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分类数量
水果100
零食50
饮料30
日用品20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分类统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如分类思维、数据的呈现方式等。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案例演示的数量过多,可能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跟上进度。
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及时调整,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3统计(3)-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3统计(3)-冀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数和中位数。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平均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数和中位数。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老师通过展示若干个图表,引导学生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这两个概念。
2. 讲解新知识
2.1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老师给出一组数据作为示范,引导学生如何通过求和再除以个数的方法计算出平均数,并注意平均数与数据中实际取值的关系。
2.2 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老师给出一组有序的数据作为示范,引导学生如何通过找出中间一个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来计算出中位数,并注意中位数与数据中实际取值的关系。
3. 知识运用
3.1 经典案例分析
老师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通过计算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3.2 实际应用分析
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实际问题,如班级中考试成绩的统计、水果店里销售数据的统计等,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平均数和中位数,并分析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4. 课堂小结
老师通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经典案例和实际应用的分析,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在教学中,老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使得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得到很大提升。
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掌握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1这次说课,选择的内容是人教实验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统计》。
下面,我将分别从教材内容、学生情况、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法及学法指导、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先说教材:1、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本册教材最大的变化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加,条形统计图的每格表示 2 个单位。
这一部分内容,是一年级下学期所学的统计知识的继续,同时又是为下学期学习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 5 个单位)进行知识的铺垫,具有承上启下、过渡衔接的作用。
2、在内容的选择上,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内容的编排上,教材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
3、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制订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 个代表 2 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指导学生认识用 1 格表示 2 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学生情况:接下来,是对二年级学生情况的分析。
在学习使用本册教材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早在一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具备了运用简单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技能,尤其是“正”字记录方式,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1 个表示 1 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另一方面,除了这些必要的知识基础以外,与一年级学生相比,二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能够比较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通用3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通用3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通用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通用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1说教材:课程标准强调《统计》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低年级要求: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个过程,从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知识和方法。
教材选取的例题给我们很好地提供了一个如何去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的信息。
说学情: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不会太困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画统计图,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说教学目标:1、借助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活动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在情景中初步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经历统计的过程。
3、初步感知简单条形统计图及统计表,能将统计结果填入表内,会在格子纸上画简单的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观察交流等方式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加深对数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正确填写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能看懂图表。
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说教学理念与教法: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所以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集合五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集合五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数据的收集整理》这一课是人教版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这是一节授新课。
2、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统计的基本知识。
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情景,通过参与有趣的调查活动,使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了解调查的方法,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调查、记录和整理结果,意在使学生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记录方法的多样性。
学会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使结果易于整理。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与统计相关的初步知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调查、记录和整理,简单分析数据奠定了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与统计相关的生活场景,只是学生没有发现,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研究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________于生活”。
4、教学重点本着20__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在充分研究了新教材的基础上,我把这节课教学重点确定为让学生掌握如何收集数据并整理数据,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5、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确定为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学生在多种计数方法中筛选出用“正”子计数这种最简单的方法,并且在统计时不要忘记统计上自己,能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6、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收集数据的方法,能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2)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说教法在教学上,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
从学生身边的问题出发,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利用以前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关注的是教学过程,所以学生在讨论中悟,悟中获,获中学,学中创新。
二年级《分类统计》说课稿
二年级《分类统计》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分类统计》是二年级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分类统计的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本节课将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对统计产生兴趣,并培养他们的统计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分类统计的概念,掌握分类统计的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分类统计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分类统计的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统计的概念,学会对复杂数据进行分类统计。
四、教具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统计表格;3. 实物教具:苹果、梨、香蕉等水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分类统计实例,如某超市的商品销售统计、某城市的气温变化统计等,让学生感受分类统计的广泛应用。
然后引出本课的主题——分类统计。
2. 新课讲解:首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来解释什么是分类统计。
例如,对于一些水果:苹果、梨、香蕉等,我们可以按照颜色、形状或种类进行分类统计。
通过这个实例,让学生明白分类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然后,进一步讲解如何进行分类统计。
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类统计的过程。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3. 巩固练习:通过一些具体的练习题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分类统计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可以让学生对班级里同学的身高、体重、年龄等进行分类统计,或者对一些植物的高度、花朵的数量等进行分类统计。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类统计的方法,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归纳小结: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概括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提醒他们要注意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
——第二课时说课稿
常
村
镇
中
心
学
校
刘静芳
2013年5月8日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8号说课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统计》的第二课时。
下面我将从析教材,定理念、依学情,定目标,讲方法、说教学流程、多媒体应用及板书设计,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析教材,定理念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大纲,把统计知识作为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特别强调让学生体会统计的过程,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让学生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从中体会统计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时的内容是初步认识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材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新知作了精心的设计,在内容的选择上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理念:在生活中学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问题中学数学,人人都得到发展。
二、依学情,定目标,讲方法。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统计”这个词来说,已经不再陌生。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是两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
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经验,以及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作好铺垫。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为以下几点:
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能力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情感目标:
通过对学生身边或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实践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制定为以下内容:
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形式。
教学难点:制作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以及解决简单问题。
讲方法:
根据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及对学情的分析,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入法、动手操作发现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指导孩子们使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法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流程
基于对上述认识与理解,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四个环节:设景激趣,导入新课——自主探究,感悟新知——实践应用,巩固新知——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1、设景激趣,导入新课
我将以谈话的方式和学生聊有关车的问题,从而了解车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熟悉,之后播放课件两分钟,并对学生提出问题,道路上有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它们各开过多少辆呢?(提示车多,开的快,怎样才能更好的来统计开过的四种车辆数量呢?)从而引导学生分工合作。
2、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第一环节完成统计表
(1)小组内分工,分发统计表。
(2)再次播放车辆来往情况,各小组记录汽车汽车数量(有用数数的方法,有用写正字的方法,有用做记号的方法……)
小组介绍统计方法,得出正字统计法比较好。
(3)投影小组统计表(核对数据)。
(4)运用讲授法来告知学生,刚才我们把各种车辆的数量记录下来的过程叫做“统计”。
第二环节制作统计表
(1)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很方便地看出每种车的数量。
如果想形象地看出谁
最少,还可以用什么方法?从而引出统计图并课件出示统计图。
(2)学生试画统计图,从而产生矛盾(一格表示几单位呢?)
(3)小组讨论怎样画统计图,并分小组汇报(引导学生明确当数据比较大的时候,可以用1格表示5辆汽车的方法来制作。
)
(4)学生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课本110页)
(5)展示学生作业,进行修正和分析并完成课本第110页第1~4题。
(6)学习小结;有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3、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完成课本第11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集体交流提出两个问题。
)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1)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归纳,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在最后的两至三分钟里,我与学生共同来交流评价这节课的表现及收获,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反思,发现自我,并欣赏别人。
四、多媒体运用及板书设计
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创建情景,渲染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利用课件展示指导学生绘制统计图,不仅形象、直观,易于让学生接受,而且节省了板书的时间。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板书设计的很简洁。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我的说课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