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中的暴力和救赎
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
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海边的卡夫卡》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创作的一部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以一个寻找自我的男主角作为线索,探讨了人性、意识和孤独等主题,引人深思。
在读完《海边的卡夫卡》后,我深受其启发,并对其中的一些内容有了自己的思考。
小说中的男主角卡夫卡是一个深陷困境的年轻人,他和他的朋友们一同生活在海边的山村中。
他有一个奇特的家庭背景,父母早逝,和姐姐两人相依为命。
然而,他在十五岁生日后的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昆虫。
这种奇特的变身让卡夫卡陷入了巨大的孤独和隔阂之中。
在他无法适应的身体和日渐疏离的人际关系中,他孤独地游走于海边和图书馆之间,并与各种各样的人们进行交往。
通过卡夫卡的经历,小说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沟通的难题。
卡夫卡在身体变异后逐渐与外界隔离开来,无法沟通自己的内心世界,无法与身边的人建立有效的联系。
这种孤独和无助感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所体验,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而复杂的个体,无法完全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
这让我不禁思考,如何克服这种隔阂和孤独感呢?在小说中,卡夫卡通过与“先进漂泊者组织”接触,并结识了一些特殊的人们,最终找到了一丝希望和救赎。
这个组织所代表的是一个更大的社群,他们也是被社会边缘化和孤立的一部分人。
通过卡夫卡与这些人的交流,小说向我们传递出一个信息:当我们面对孤独和无助感时,我们应该主动去寻找那些与我们有着共鸣的人,与他们建立联系,找到心灵上的归属感。
而在小说最后,卡夫卡通过进入隐藏在神秘草原上的门,进入了一个未知的世界。
这一幕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我理解这个门象征着一个新的可能性和人生的转变。
无论我们是否像卡夫卡一样陷入困境,都应该敢于探索未知的领域,勇敢地追寻自己的内心世界。
通过这样的探索,我们或许能够发现新的机遇和生活的意义。
除此之外,小说中对现代人之间的孤独感和无助感的描绘以及对性别和性爱话题的探讨也吸引了我的注意。
在面对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和互联网时代的社交方式变化时,人们面临着更多的心理困扰。
读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读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作者:徐桁来源:《文学教育》2014年第09期内容摘要: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海边的卡夫卡》出版于2003年,以两条线索交替行进,叙述了主人公——少年田村卡夫卡和老人中田在不幸的境遇中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获得人生的意义。
小说的字里行间存在着大量的隐喻,深刻而细腻地揭示了人性之内涵。
关键词: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日本文学最近重读了村上春树十年前的旧作《海边的卡夫卡》。
这是一部充满隐喻、呓语,甚至迷幻的作品,面对它,能讲出什么确切的言语呢?只好尝试着从不同的点出发,约略说说感受。
时间是一条不可逆的流。
只可向前,不可后退。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抱憾于眼前的不堪,想要回到曾经的某一时间,说道:“让我们重新开始吧”的时候,我们“回到”的仍旧是未来。
“重新”本来就是个伪命题。
然而这只是哲学的判断和现实的经验。
当我们都习惯、认同并不假思索地屈从于这判断和经验时,村上春树把我们引向了异途。
当田村卡夫卡来到高松的甲田图书馆住下,他就在夜半看到了三十多年前、十五岁的佐伯。
那个少女身着蓝色连衣裙,静静地坐在桌边,托腮凝望钉在墙壁上的画着的海边少年。
就如同小说最后,在那片诡异森林里的士兵说的那样:时间不是问题。
在《海边的卡夫卡》中,时间既可以被割裂,亦可以被重复,甚至可以被延宕。
这是借“活灵”这个道具完成的。
“活灵”出自日本的民间传说,亦在紫式部《源氏物语》中有所涉及:就是活着的人,在灵肉分离之后产生的魂灵。
这魂灵的主人的肉身尚未死去,但其精神实际上已经“死”在某一时刻了。
佐伯的肉身尚存,五十岁,开“大众·高尔夫”轿车,每天在图书馆二楼书写自己的记忆。
但,她的精神已然逝去,永远地停留在二十岁。
田村看到的,就是佐伯的活灵。
时间,如游戏般被重构了。
这是对哲学判断的挑战,还是对现实经验的挑战?都是,又似乎都不是。
时间,仍是一道流。
只是这道流,交汇在他者逆流的某个点上而已。
六十岁的中田是一个无比奇特的人,他没有“认知”能力,不懂“感受”,简单、和缓。
一部充满隐喻的成长小说解读《海边的卡夫卡》
一部充满隐喻的成长小说解读《海边的卡夫卡》一、本文概述《海边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树的一部充满哲学深度和文学魅力的成长小说。
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丰富的隐喻以及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展示了主人公卡夫卡从青涩少年到成熟个体的心路历程。
本文旨在解读这部小说中的隐喻元素,探讨它们如何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成长的痛苦与喜悦。
通过对小说中隐喻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卡夫卡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如何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的世界中找到了自我和真理。
二、田村卡夫卡的成长之旅《海边的卡夫卡》不仅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小说,更是一部隐喻重重的哲学史诗。
在这部作品中,田村卡夫卡的成长之旅,既是他个人的探索与觉醒,也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困惑与解脱的缩影。
田村卡夫卡,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因家庭的矛盾与痛苦选择离家出走。
他的选择,如同许多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对自我身份的探寻。
然而,他的离家并非简单的逃避,而是带着一种决心,那就是成为“世界上最成熟的十五岁少年”。
这种决心,既是他对自己成长的期许,也是他对生活困境的挑战。
在四国的高知县,卡夫卡开始了他的成长之旅。
他面对的是波涛汹涌的现实社会,这个社会充满了复杂的人际关系、残酷的生存法则和无尽的迷茫。
然而,正是这样的环境,锻炼了他的意志,让他逐渐明白生活的真相。
他体验了被社会残忍地冲到尽头的痛苦,但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找到了自己的力量,最终以自己的方式返回。
在这个过程中,卡夫卡与中田聪的线索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隐喻性的对比。
中田聪是一个失去了记忆和读写能力的老人,他的生活看似平淡无奇,但实际上却充满了深深的痛苦和无奈。
然而,他仍然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坚韧的精神,无疑给了卡夫卡很大的启示。
通过中田聪的经历,卡夫卡逐渐明白,生活虽然充满了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有决心和勇气,就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走出迷茫。
他学会了面对困境,学会了坚持自己的信念,也学会了理解和接纳自己。
清醒地疏离,孤独地战斗——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的人物分析
一
徨、 失落 、 游离 于社会 主流 之外 的城市 青年 。村上 为他们 的
迷茫 找到 出 口、 为孤独 的心灵挖 掘灵魂深处 的沟通 。本 文要 分析 的《 海 边 的卡 夫卡 》 这部 作 品却非 常罕见 地将 一个 十五 岁 的少 年作 为 了主人 公 。作者 换 了一 个独 特 的视 角 、 新 的 生 活方 式 . 诠 释着 一个别 样 的价 值观 与世 界 观 。关 于 主人
们是‘ 可变 ’ 的存在 , 他们 的灵魂 仍处 于 绵 软状态 而 未 固定 于 一个 方 向 , 他们 身上类 似 价值 观 和生 活方 式那 样 的 因素
村上 的隐喻让读 者窒 息 , 那 种疏 离感 是那般 清醒 , 那种
孤独 的感觉包 裹 了每个 读者 的 内心 。母 亲 的抛 弃象 征着丧
关 联 的线 索 、两 个毫不 相干 的人在 同一个 时 间演绎着 各 自 的故事 , 他们 从未 谋 面 , 但是 冥 冥 中两人 的命 运 却交 错 着 ,
最终. 两条线 在同一 时 间和空 间里交织 在一 起 。不 得不 说 , 新 颖 的写作手法 、超 出现实 的虚幻情 节牢 牢地 吸引着 读者 的心 。这种手 法其实 也贯彻 村上 一贯 的写作 风格— —疏 离 感 。主人 公们 有着无 法逾越 的距 离 , 无 法 释怀 的孤独 , 他 们 清醒着 、 孤独 着 、 坚强 地为 自己 、 为 未来 、 为正 义战 斗着 。本
地
战
斗
பைடு நூலகம்
村 上春 树 《 海边 的卡 夫卡 》 的人 物 分析
潘 蕊
( 天津城 建大学 外 国语学 院 , 天津 3 0 0 3 8 4 )
从《海边的卡夫卡》看村上春树作品的治愈倾向
学 、音乐 、漫 画等的全方位体系——治愈 系。其 中治愈系文 义 。除此 之外 ,在 “ 村上春树热 ”风靡全世界且批判 甚少的 学也 随着治愈 系的发展应运而生 。读者通过 阅读 文学作品 , 现如 今 ,小森 阳一所著 的 《 村上春 树论——精读 < 海边 的卡 与其产生强烈 的共 鸣 ,从而洗涤心灵得到治愈 的效 果。其 中 夫卡>》无疑 为我们提供 了一个更 加全新 的视 角 。评论 中 , 村上春树即为治愈系文学 的代表性作家 。 小森指 出构成 《 海边 的卡夫卡 》的话语结构 的是 “ 将 国家 行 村上 春树 小 说 中治愈 元素 的变 化 为 的战争与个体 的暴力 欲望相混淆 的逻辑偷换 ,男性权力 者 作品 已经被 翻译成超过 3 O 种语 言的小说家 村上 春树 ,一 对于女性 的性别歧 视与憎恶 ,以及对语言和记忆实施处刑 的 海边的卡夫卡 》是作为针对某些共 度在 全世界引起 “ 村上春树 热”现象 。 自1 9 7 9 年开始纵览村 故事策略 ”。同时指 出 《 救赎” “ 治愈 ”的商 上 春树的作品 ,每个 阶段都有其 独特的治愈元素 。1 9 7 9 年至 通社会的精神病理 而产 生的能够带来 “ 1 9 8 9 年的十年间 ,村上 的作 品大 多以青春为题材 ,以都 市为 品而被读者消费的 。 海边的卡夫卡 》看村上春树作品的危险转 向 舞 台 ,讲 述6 0 、7 O 年代 日本社会转换期 的青年们的感情和生 三、从 《
一
、
活体验 。其中小说 《 且 听风 吟 》 《 挪威 的森林 》均为这一 时 实 际上村上 在文 学创作 的最 初 ,是为 了逃避 自身 生活 期 的代表作 品。此 阶段的初期作 品多表示对 现实世界 的疏远 的烦 恼救 赎 自己 。而 1 9 9 5 年与 日本知 名 的荣 格派 心理 学家 和对 已经逝去 的美 好岁月的追忆 ,孤独 、悲伤 、空虚的情绪 河合俊雄 对谈 后 ,开始关注 于 “ 物语对 心理伤痕的治愈” 。 贯穿始终 。而后期 作品多显现 出积极投身社会 的姿态 ,更接 那么 为什 么 《 海边 的卡夫卡 》可 以令读者感 到治愈呢?大多 近于现实世界 。此 阶段作品 中往往节奏缓慢 、存在 现实世界 日本 民众渴望被 治愈的原因均 出 自存在于心底 的 “ 文化 危机 以外 的世界 ,且音乐 、美食 等美学符号 的大量存在 也让读者 感 ”。这种情感 源 自现代 日本人心底对 自身 国家历 史的认同 有被治愈 的感觉 。而1 9 9 0 年至2 0 0 0 年这十年 间 ,村 上从之前 裂隙 。小说 中大量的有关 “ 暴力 、性 、战争 ”的描 写均背离 逃 避不介入的态度 明显 了转 变成 了积极介入他人 和社会 的态 了 “ l 5 岁少年 的成 长小 说”这一主题 ,而贯穿着对 战后 日本 度。通过采访东京地铁 沙林 事件的被害者及家人 与欧姆 真理 历史 的各种 隐喻及 暗示 ,从 而有效 的治愈 “ 文化危机感 ”。 教 信徒而创作 的 《 地下 》和 《 在约定 的场所 》 ,及讲述 阪神 另外 ,小说 中大量 “ 命 运论”的运用也有效 的为读者提供 了 大地震 后故事的 《 神 的孩子都在 跳舞 》均为此 阶段 的代 表作 治愈 。命运是被超 自然 的力 量所 支配的 ,如果把 自身无法抑 品。天灾人祸多事之秋 ,村上重 拾文学之力给恐惧不安 的人 制的事物暂且归结 为命运 ,也就 自然的逃脱 了所谓责任 和补 们 以心灵的慰藉 。此时疗伤 与治 愈已经成为9 0 年代 以来 文学 偿。读者通过与小说 中的人 物与情节 的对 比,自然更容易从 创作 的两大主题 。2 0 0 1 年 以后至今 的十余 年中 ,村上更是沿 心灵 的困境中脱 离出来 进而得到治愈 。 着介入读 者这条路不断前进 。与此 同时 , “ 治愈”成为 了其 四 、结语 此后作 品的着眼点 。除 了本文着重探 索的小说 《 海边 的卡夫 小说 《 海边 的卡 夫卡 》在 释放积 极能 量的 同时 ,也出 卡》,此时期的其他作品,如 的预兆 。所抱有 的治愈元 素已经不仅仅是 也 明显看 出村上 为 “ 治 愈心灵创 伤”而救赎众人的意识 。 村上 春树 常有的如 “ 音乐 、美食 ”等一样普通 的存 在 ,而是 二、 《 海边的卡夹卡 》的创作倾向 加入 了一 些具 有危 险性的 、更迎合读者被 治愈需求 的治愈元 2 0 0 2 年 ,小说 《 海边 的卡夫 卡 》的发行再度引起 了 “ 村 素 。因此 , 《 海边 的卡夫卡 》在某种程度上可 以给 日常生活 上热 ” 。其也 成为 了村上 小说 中最 难理解 、争议 最大 的作 带来治愈 和一 时的解脱 的 同时 ,也存在 陷入消解善 恶消解历 品 。小 说 中大 量的关 于 “ 暴力 ” “ 性” “ 战 争 ”的描 写分 史的虚无 中的危险倾 向。 别 为读者提供 了三个不 同的视角来分析小说 的创作倾 向 。从 参 考文 献 :
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
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海边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树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内容讲述的是主人公卡夫卡的成长史。
《海边的卡夫卡》文本,延续了村上春树一贯的虚构的设定,却又深化地投射出现实社会的影子。
《海边的卡夫卡》的故事情节分两条线索展开,讲述了少年卡夫卡和老人中田隔空杀人后,不但没有得到惩戒,犯了成心杀人罪、乱伦罪、强奸罪的卡夫卡反而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少年”,中田也宁静地得到理解脱。
一直对《海边的卡夫卡》有种特殊的情结,是因为这是我读的第一本现代形式的外国文学?抑或因为内容的光怪陆离?虽有《挪威的森林》在前,我仍认为这是村上最好的书。
故事围绕着一个自名为“田村卡夫卡”的少年离家寻母展开,路途上发生了一系列稀奇乖僻的故事,命运安排下田村遇到了他的人生导师大岛和他的母亲佐伯,然而这只是风暴的开端……人面对命运的戏弄,终究该如何做?是该跪地求饶,还是倔强地对抗?亲生父亲施加的俄狄浦斯的诅咒对一个少年来说何其沉重,然而田村坚强地承当了起来,并立志成为“世界上最坚强的十五岁少年”。
人要自己,有两件事最重要:坚强与读书,坚强可以使自己活下去,读书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
我想,这就是村上把故事的主体安排在甲村图书馆的缘由。
思想是一个人,一个社会进步的动力,正是因为有无数对抗者思想觉悟,才走上了对抗的道路,人类社会也得以走出荒野,走向文明。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故事的主角,但在每个人的故事里,他们都是主角。
相信自己,正如文中仁慈,乐观的中田先生。
也许很多人都认为他很笨,但我却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当你真诚对待别人时,别会对你真诚以待,才会有星野这样的年轻人愿意陪你从四国到九州,即使身处危险境地,也愿意陪你完成自己的使命。
“坚强”是村上定格在书中的主旨之一,何为坚强,在命运的一再重击下,仍能认真地过好自己的生活,有条不紊,不念不怨,静待花开。
如一再经受命运重击但仍宁静优雅的佐伯,如年仅十五岁但仍跋涉千里寻母的田村卡夫卡,如遭受命运重大转折但仍乐观仁慈的中田……命运带给我们很多挫折,世界上存在太多不公,但我们仍要含着泪咬紧牙走下去,也许永远走不出这片荆棘,但世界上已然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自我的毁灭与救赎——从《海边的卡夫卡》透视村上春树的人生观
自我的毁灭与救赎——从《海边的卡夫卡》透视村上春树的人生观作者:张钰婕史永霞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9期摘要:《海边的卡夫卡》讲述的是一位十五岁少年的成长史,故事由两条线索展开,既有对真实可感的现实社会的再现,反映了20世纪90 年代日本社会现实;又有对想象空间和精神空间的细致塑造,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极端化、形象化,展现了村上春树对人的本质的深刻思考。
本文即通过分析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中的各类人物来窥探当代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进而探究人的本质以及如何实现个人的生存价值。
关键词: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性欲暴力生存《海边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树于2002 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由两条线索展开:一条线索是一位名叫田村卡夫卡的十五岁少年的故事,田村卡夫卡为打破父亲的诅咒而离家,在流浪中成长,并最终回归;另外一条线索是一位名叫中田的老人的故事,他是“二战”时“集体昏睡事件”的受害者,却因此获得多项超能力,背负着重要的使命。
《海边的卡夫卡》中既有对世间万象的细致刻画,包括冷漠的人际关系、复杂的两性关系,还有对人自身的欲望和精神世界的呈现。
村上春树以其富于感性的细腻语言,同时又以不乏理性的坚定态度,用自己对人的本质的深度思考,为人们指明人生的方向,呼吁人们用精神的力量武装自己,克服人性的弱点,实现自我救赎。
一、欲望的无法控制性古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逃不出“杀父娶母”的诅咒,给他所统治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在无人责备他的情况下,他自行刺瞎双眼,辞别故土,流浪四方。
《海边的卡夫卡》的主人公是一位现代版的“俄狄浦斯”,是一位名叫田村卡夫卡的十五岁少年。
他四岁时就被母亲和姐姐抛弃,从此便在父亲的冷酷和“杀父辱母”的诅咒中成长。
不平凡的经历使田村卡夫卡从小便表现出与同龄人不同的特质。
他选择在自己十五岁生日那天离家出走,怀揣恐惧和希望,孤独地寻找肉体和灵魂的安身之处。
田村卡夫卡作为一名十五岁的少年,对性抱着既好奇又恐惧的意识,这种强烈的矛盾心理促使他在女性面前无法把持自己,一步步迈向命运的深渊。
【百度精品】论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主题思想
论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主题思想摘要《海边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树非常重要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依旧采取离奇荒诞的写作风格。
作品从两条主线展开,两条主线的人物看似毫无联系却在逐渐靠拢。
这部小说从本质上来讲是一部成长小说,但其实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包括对少年成长问题、社会暴力问题及人生命运问题的看法,所以本文试图从成长、暴力、命运这三个最能体现他思想的社会现实来研究分析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的主题思想。
关键词:卡夫卡;成长;暴力;命运AbstractKafka on the shore is a very important novel written by haruki murakami, the novel still take bizarre and myth writing style. He works from two main line, the two main characters seem to has no connection is gradually close. The novel in essence is a growing novel, but in fact is the attention to social reality, including the problem of the young growth, the social violence and the life destiny, so this article attempts from the growth, violence, the fate of the three most can reflect the social reality of his thought to study and analysis the theme of Kafka on the shore written by haruki murakami.Key words:Kafka ; growth ; violence ; fate前言海边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树由“青春作家”向“国民作家”转型后的一部很重要的长篇小说,发行后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称在阅读本书时会有“疗愈、解脱、救赎”的感觉,是因为这部小说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部成长小说。
2023年《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_2
2023年《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2023年《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1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自称名叫田村卡夫卡——作者始终未交代其真名——的少年。
他在十五岁生日前夜独自离家出走,乘坐夜行长途巴士远赴四国。
出走的原因是为了逃避父亲所作的比俄底浦斯王还要可怕的预言:尔将弑父,将与尔母、尔姐交合。
卡夫卡四岁时,母亲突然失踪,带走了比卡夫卡年长四岁、其实是田村家养女的姐姐,不知何故却将亲生儿子抛弃。
他从未见过母亲的照片,甚至连名字也不知道。
仿佛是运命在冥冥之中引导,他偶然来到某私立图书馆,遂栖身于此。
馆长佐伯女士是位四十多岁气质高雅的美妇,有着波澜曲折的神秘身世。
卡夫卡疑心她是自己的生母,佐伯却对此不置可否。
卡夫卡恋上了佐伯,并与之发生肉体关系。
小说还另设一条副线,副线的主角是老人中田,他在二战期间读小学时,经历过一次神秘的昏迷事件,从此丧失了记忆,将学过的知识完全忘记,甚至不会认字计数,却获得了与猫对话的神秘能力。
中田在神智失控的情况下杀死了一个自称焦尼·沃卡(Johnny Walker)、打扮得酷似那著名威士忌酒商标上所画的英国绅士的狂人,一路搭车也来到此地。
小说共分49章,奇数章基本上用写实手法讲述卡夫卡的故事,偶数章则用魔幻手法展现中田的奇遇。
两种手法交互使用,编织出极富强烈虚构色彩的、奇幻诡诘的现代寓言。
佐伯是将这两个故事联结为一体的结合点,而弑父的预言似乎最终也未能避免,因为狂人焦尼·沃卡居然是卡夫卡生父乔装改扮的,真正的凶手也并非中田……开篇即点题。
“某种情况下,命运这东西类似不断改变前进方向的局部沙尘暴。
你变换脚步力图避开它,不料沙尘暴就像配合你似的同样变换脚步。
你再次变换脚步,沙尘暴也变换脚步——如此无数次周而复始,恰如黎明前同死神一起跳的不吉利的舞。
这是因为,沙尘暴不是来自远处什么地方的两不相关的什么。
就是说,那家伙是你本身,是你本身中的什么。
所以你能做的,不外乎乖乖地径直跨入那片沙尘暴之中,紧紧捂住眼睛耳朵以免沙尘进入,一步一步从中穿过。
《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
《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海边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树的一部重要长篇小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吸引了我深入阅读。
这部作品不仅是村上春树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更是对现实与虚拟、希望与失望、勇气与恐惧等主题的深刻探讨。
首先,我被书中的主角田村卡夫卡的勇敢和决心所打动。
作为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少年,他离家出走,立志成为"世界上最坚韧的人"。
他在现实世界中独立奋斗,经历了种种困境与挑战,被社会现实的残酷冲刷到极致,最终以自己的力量找到了归途。
卡夫卡的经历让我反思了自己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态度,他那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是我所敬佩的。
同时,书中对于现实与虚拟的探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村上春树巧妙地构建了一个魔幻现实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现实与虚拟交织,真实与虚幻难辨。
这种现实与虚拟的交织,让我思考了现实与想象、真实与谎言之间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被各种假象和幻觉所迷惑,而忽视了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世界?此外,《海边的卡夫卡》还让我感受到了希望与失望的碰撞。
在卡夫卡的旅途中,他经历了种种挫折和困惑,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未来的希望。
这种希望的力量让他在绝望中找到了前进的动力。
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希望与失望总是相伴而行。
这让我思考了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希望,如何在面对失望和挫折时保持内心的坚定和勇气。
最后,我想谈谈书中对于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忧虑。
这一主题虽然可能对于一些读者来说较为陌生,但它却是村上春树对于日本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
通过对于这一主题的探讨,我对于日本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于现实社会中的种种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
总的来说,《海边的卡夫卡》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佳作。
它不仅具有文学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它让我思考了现实与虚拟、希望与失望、勇气与恐惧等主题,也让我对于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
我相信,无论是对于村上春树的粉丝还是对于初次接触他的读者来说,《海边的卡夫卡》都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读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有感-在被时间遗忘的场所悄然屏息
读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有感-在被时间遗忘的场所悄然屏息《海边的卡夫卡》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一部小说,通过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场所展现了生命中的种种矛盾和无法解释的奇异现象。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其中蕴含着对于人生意义和孤独的思考,以及对于命运和现实的无力感。
小说以主人公“卡夫卡”为中心,他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被送到了一个海边小镇,而他对于为何自己会来到这里一无所知。
这个小镇与外界隔绝,被一座高墙环绕着,与世隔绝。
人们在这个小镇上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尽管生活看似平静,却暗藏着种种矛盾和谜题。
作者以细腻的文字描绘出了这个神秘而诡异的场景,读者在其中一步步探索和解谜。
小说中的海边小镇透露出一种被时间遗忘的氛围。
镇上的时间仿佛停滞在某个特定的点上,这让我不禁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些时刻,那些仿佛可以被永远定格的美好瞬间。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美好的瞬间会逐渐消逝,最终只能变成回忆。
而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会不由自主地触摸到命运的边缘,感受到人生的无可预知和无法解释之处。
在海边小镇中,主人公卡夫卡迷失了自我,他试图通过与其他人的交流和探索来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然而,他却发现每个人都似乎有着自己的矛盾和谜题,无法给予他一个明确的解释。
这种迷茫和无助的感觉让卡夫卡倍感孤独和无力。
在这个孤独而迷茫的过程中,卡夫卡逐渐与另一个名叫桐原的女性建立起特殊的联系。
他们俩有着相似的经历和感受,共同面对着现实的无常和不可知。
桐原告诉卡夫卡一个关于自己身世的秘密,言外之意,卡夫卡或许是他潜在的家人之一。
这个发现给卡夫卡带来了一丝希望,同时也迫使他直面自己与世无争的命运。
小说中的孤独与无力感深深触动了我。
我们都曾经历过迷失和困惑,感受到自己与世界的隔阂。
而在这个被时间遗忘的场所,人们只能默默地承受着现实的压力和不确定性。
就像小说中的卡夫卡一样,当我们孤独地面对生活中的矛盾和谜题时,追求答案似乎成为了一种无法回避的命运。
村上春树的文字细腻而深入人心。
海边的卡夫卡内心独白分析读书笔记
海边的卡夫卡内心独白分析读书笔记《海边的卡夫卡》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一部充满奇幻与哲理的小说。
书中主人公田村卡夫卡的内心独白,宛如深邃海洋中的层层波涛,蕴含着无尽的思考与情感。
田村卡夫卡,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为了逃避父亲的诅咒,选择离家出走。
他的内心世界复杂而丰富,既有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又有对自由的渴望。
在他的独白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我的人生可以有把玩单调的时间,但没有忍受厌倦的余地。
”这句话体现了卡夫卡对于生活的一种态度。
他不甘于平淡和无聊,渴望寻找生命中的刺激与意义。
然而,这种渴望又与他内心深处的不安和迷茫相互交织。
他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是本能地想要逃离现有的生活。
“就经验性来说,人强烈追求什么的时候,那东西基本上是不来的,而当你极力回避它的时候,它却自然找到头上。
”这反映了卡夫卡对于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他试图主动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往往事与愿违。
而当他想要回避某些事情时,却又发现无法逃避。
这种无力感在他的内心深处不断蔓延,让他感到痛苦和困惑。
卡夫卡的内心独白中还充满了对自我的怀疑和否定。
他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完整的人”,“缺乏某种决定性的东西”。
这种自我认知的缺失让他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显得更加脆弱和无助。
然而,正是这种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质疑,推动着他不断地去探索和成长。
“人不是因其缺点,而是因其优点而被拖入更大的悲剧之中的。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卡夫卡对于人性和命运的洞察。
他意识到,人们往往因为自己的优点而陷入更深的困境,因为优点会让人变得骄傲和自负,从而忽视潜在的危险。
这种对于人性的思考,让他在面对自己和他人时,多了一份清醒和警惕。
在小说中,卡夫卡不断地在现实与虚幻之间游走。
他的内心独白也反映了这种边界的模糊。
他时常分不清自己是在真实的世界中,还是在自己的幻想里。
这种混乱的认知,让他的内心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但同时,也正是这种奇幻的经历,让他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寻找真正的自我。
《海边的卡夫卡》另一种精神救赎之旅800字作文
《海边的卡夫卡》另一种精神救赎之旅800字作文《海边的卡夫卡》一使心灵和灵魂获得救赎的力量。
正是村上多数作品的力量所在,也是大凡文学作品的主要魅力和价值所在。
否则要文学做什么呢?要作家和翻译家做什么呢?在某种意义上,只有文学和宗教才能使人的灵魂获得安顿和救赎,进而得到升华和超度。
说回《海边的卡夫卡》。
村上在这篇序言中明确写道:……在这部作品中我想写一个少年的故事。
之所以想写少年,是因为他们还是“可变″的存在,他们的灵魂仍处于绵软状态而未固定于一个方向,他们身上类似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那样的因素尚未牢固确立。
然而他们的身体正以迅猛的速度趋向成熟,他们的精神在无边的荒野中摸索自由、困惑和犹豫。
我想把如此摇摆、蜕变的灵魂细致入微地描绘在fiction(小说)这一容器之中,藉此展现一个人的精神究竟将在怎样的故事性中聚剑成形、由怎样的波涛将其中往怎样的地带。
这是我想写的一点。
概括起来,《海边的卡夫卡》(以下简称《卡》)是一个少年精神成长史的一个剖面,也可以说是一部“成长小说”。
众所周知,村上是一位彻头彻尾的个人主义者(有人称之为“村上流新个人主义″),村上自己也坦率承认这一点。
“什么也不引渡给别人,同任何人都不发生连带关系”。
这点在他以往的作品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是其作品主人公一个最明显的特点。
但是,这次村上写的是15岁的少年,在展现其精神“聚敛成形″的过程。
这样,就不可能像以往那样将其置于家庭和社会的大视野之外,尤其不可能让他成为社会体制彻底的旁观者和批判者。
相反,必须促使他一步步认同和返回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社会体制之内。
这样的姿态在村上笔下可以说是第一次出现,而这当然需要异常艰难、甚至惊心动魄的蜕变过程。
为此村上给是这个15岁少年设置了种种障碍。
当然翻书一读即可知晓,主人公田村卡夫卡君不是随处可见的普通的15岁少年。
他幼年时被母亲抛弃,被父亲诅咒,他决心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15岁少年”。
他沉浸在深深的孤独中,默默锻炼身体,辍学离家,一个人奔赴陌生的远方。
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
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你们看了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这本书之后,有没有得到启发呢?接下来给你们带来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最近读了村上春树的名作《海边的卡夫卡》,对于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从前没有看过,就是他的最有名的小说《挪威的森林》也没看过,只是在别人的博客介绍里稍稍晓得一点皮毛。
本以为《海边的卡夫卡》也应当如《挪威的森林》是一同类的作品,在随意的翻阅中,一页一页而过,慢慢却被吸引了,被村上春树的充满魔幻色彩的想象力而深深触动。
《海边的卡夫卡》讲的是十五岁的少年田村卡夫卡的故事,卡夫卡意译——“乌鸦”,乌鸦在当地是一种表示吉祥的鸟,可是乌鸦并没有让十五岁的少年从生下来就很幸运。
少年卡夫卡经历的人生有些离奇,自幼生在不幸福的家庭里,他为了逃避诅咒而离家出走,后来父亲又被杀,似乎这一切在冥冥中都是上天注定。
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我认为还是相通的,从卡夫卡的身上也映照出好多中国普通阶层生存的一面。
对于村上春树充满想象的文字是需要边读边思考的,小说貌似写一个少年的心迹,其实蕴含着很多的东西,卡夫卡充满了哲理的对生命的探索与追问。
在这本书中其实没有所谓的小资情调,只有对自由的向往。
要坚强地面对生活。
对于村上的书,总是一知半解,写这篇所谓的读后感其实表达也很困难,偏于理解。
其实,所谓的隐喻,许多的看者不一定会理解村上所说、所指的是什么,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或许只有在读者遇到某件事后,再来看看此书,不定会发现与所经历的事有某些的契合点,这时会发觉村上书中的睿智,“好像人生过去就过去了,想回头都没有办法。
成长的过程都需要自己亲身去体会的。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而“责任始于梦中”,喻体的本意是否人生无奈,梦—责任—梦,最后还是责任呢?或许,人在短短的时光里面生存,一如匆忙过客般地在人间完成了他的使命,而恍如这个过程投下的便是人的匆匆一瞥。
梦完成与否它的责任,责任的外力还是内心?表面还是实质?我想,这世界,有些的梦是虚设,而有些的责任也纯属浮浅。
“暴力”主题的隐喻内涵
“暴力”主题的隐喻内涵摘要:卡夫卡和村上春树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但却都对暴力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分别著出各自的代表作品《在流放地》和《海边的卡夫卡》。
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从暴力主题之人物形象、意象分析、结构原型这三个视角进行学理化分析,探究作品中表现出的“暴力主题”的描写及其呈现方式的异同,从而揭示不同时代的暴力主题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在流放地》《海边的卡夫卡》暴力主题在战后日本文学的学习中,有幸接触了村上春树于2003年出版的《海边的卡夫卡》。
这本书的标题引起笔者很大的关注,海边的卡夫卡与20世纪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卡夫卡是否有关联,两人的作品在构思表达上有什么异同点。
通过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对卡夫卡的《流放地》和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进行学理分析,探究作品中表现出的“暴力主题”的描写及其呈现方式的异同,从而揭示不同时代的暴力主题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暴力”的基本含义是由人借助武器施加的对身体的攻击。
犹太裔美国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在《论暴力》中进行过专门的讨论。
她指出:暴力具有“工具性”的本质性特征,需要另外的目的来指导它、证明自己作为工具使用的合法性。
在《海边的卡夫卡》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暴力在文化学领域以其与人独特的关系获得无数研究者的青睐,对这两部作品的暴力研究主要有马嫽在外国语文的期刊上发表了《暴力作为主题——析弗兰茨·卡夫卡的〈在流放地〉》,从主题研究出发,探讨暴力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的现象在卡夫卡的《在流放地》中的展演及暴力与人的身份之间的关系。
日本著名评论家小森阳一的《村上春树论——精读〈海边的卡夫卡〉》主要是采用叙事学的理论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海边的卡夫卡》可以说是一“处刑小说”,村上的创作目的在于否认历史、为日本的国家暴力开脱罪责。
由于中日战争、历史的敏感原因,对于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日本国内评论界一致禁声,我国对作品中的暴力研究多在于作者的否认历史、为日本的国家暴力开脱罪责这种意识形态上进行研究。
村上春树小说里的暴力与恶意
学号:***********本科毕业论文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09级姓名徐菲论文题目村上春树小说中的暴力与恶意指导教师侯朝阳职称讲师2013 年 5 月 16 日目录摘要 (1)Abstract (1)引言 (1)一、病态都市中的暴力与恶意 (2)二、生命困境中的暴力与恶意 (3)三、性衍生的暴力与恶意 (5)结语 (8)参考文献 (8)村上春树小说中的暴力与恶意姓名:徐菲学号:20095021351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指导教师:侯朝阳职称:讲师摘要:村上春树是日本当代文坛上不可忽视的作家。
深受人文主义影响的他,以“人”的文学为出发点,在小说创作中,以暴力和恶意作为媒介,显示着思想的高度和深度。
本文将以村上春树小说中的人物来具体说明其作品中的暴力与恶意,分析形象的象征意义,并分析作者描写暴力与恶意的原因。
关键词:村上春树;暴力;恶意;人文主义Abstract Haruki Murakami is a Japanese contemporary literary writers can not be ignored. Deeply humanist influence to the literature of the "people" as a starting point in the creation of the novel, violence and malicious as a medium height and depth of thinking. This will be Haruki Murakami novel's characters to specify the violence and malicious in its work, analysis of the symbolism of the image, and analysis of the depiction of violence and malicious reasons. Key words:: Haruki Murakami;violence;malicious ;humanism引言村上春树被誉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被称为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的作家”,他的作品展现的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基调轻盈,是继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后受到国际广泛关注的作家,解读他的作品,有助于加深对日本现代文学的理解。
解读《海边的卡夫卡》中的隐喻意象:宿命与拯救
解读《海边的卡夫卡》中的隐喻意象:宿命与拯救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题材在全世界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作为其代表作之一的《海边的卡夫卡》是继《且听风吟》和《挪威的森林》之后他的又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作品。
为从关涉宿命与拯救的精神内容角度剖析这部作品,所以本文将分析和研究的重点放置于对小说中隐喻意象的分析。
一、《海边的卡夫卡》故事梗概《海边的卡夫卡》一书从结构上是两条看似平行发展的线索:在奇数章节中,主要讲述了一名从小被母亲抛弃的名为田村卡夫卡的孩子在父亲的诅咒下成长,他在十五岁生日时便离家出走,在来到四国的甲村图书馆后,又经历了弑父、与母亲和姐姐交合等种种不幸,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领悟到生命的意义,最终成长为一名坚韧不屈的少年的故事。
《海边的卡夫卡》全书共49 章,奇数章节重在写实,偶数章节重在魔幻,二者之间的交织与碰撞,构造出了一个奇幻而诡异的故事。
在某种意义上说,《海边的卡夫卡》可以被视为一部成长小说,该类小说侧重于描写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对人生、自我和社会的认识开始发生突飞猛进的变化,经过社会的洗礼,当稚嫩的外衣褪去,他们最终迈向成人世界。
《海边的卡夫卡》正是讲述了一名十五岁少年的一段成长历程,在他自我放逐的流浪中,遇到了帮助他前行的领路人,也受到自然神灵的引导,并在外界的帮助和自己对生命的领悟中获得了心灵上的成长。
二、《海边的卡夫卡》的隐喻意象可以说,世间万物其实恰似一种隐喻,而这种隐喻为之带来无限可能。
《海边的卡夫卡》看似传奇而诡异,其内容却是隐喻的最好表达。
文中的少年为自己取名为卡夫卡,恰恰反映了他的一种处境。
例如自古就被日本视为灵鸟的乌鸦,尽管其聒噪声困扰居民,但因其叫声能卜吉凶,因而无人捕杀。
从这个意义上说,乌鸦恰恰是一种悖谬的绝妙象征。
而卡夫卡本人,恰似乌鸦一般,并成为了作品中的第一层隐喻。
至于作品中的第二层隐喻,则隐约的叠印出奥地利籍犹太作家弗朗茨?卡夫卡及其作品的面影。
《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
《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153岁的村上春树写的这本书。
结尾很多问题也没有给出具体答案,其实也挺好。
因为很多真正的东西是无法用语言具体描述的,村上更多的是在书中把很多生活的问题抛给大家去深深思索。
结尾那一段话很伤感啊。
“可是,我还是没有找到活着的意义啊。
? 没关系,看画就行了。
一觉醒来,你就是新世界的一部分。
”活着的意义,我,你,他都找到了吗?有时候其实想,找不找得到又能怎么样?用那句鸡汤来说,把握当下最重要,耀眼的当下。
之前看推荐说,这本书的主题是少年的成长经历,我倒觉得不是。
更像是叛逆并较真的人(少年,青年,中老年人,对应书里的几个重要角色),怎么去对抗现实一番后又回到正常的现实生活。
大家对生活都会有心有不甘的时候,最后经过一番磨砺、选择,不能说是屈服妥协了,我觉得说成黑格尔辩证法的“升华为一个新的合体,继续发展”这一表述更合适。
村上的语言风格,我还是很喜欢的。
舒缓又深沉。
但看评论里说,他晚年的作品内容基本类似。
所以我就不会再多看了。
以后想起来再刷一下《挪威的森林》吧。
《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2今天看完了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
五百多页的书只用了3天的时间就看完,足以看出此书对于我的吸引力、看出我读的是如何如痴如醉。
沉醉于一本书,不眠不休地一气读完的行为和感觉于我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10多年了吧?总感觉没时间,总感觉心静不下来。
啊,这次终于又体验了一次,感觉真好啊!之所以看村上春树的作品是因为慕名,慕名而读。
阅读时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的。
故事按三条线索依次独立展开:15岁的少年田村卡夫卡离家出走;山梨县的16名学生在山上离奇昏倒;昏倒后醒来的、变得智障的、能与猫对话的中田聪的故事。
在看的过程中,心情随着故事的发展起起伏伏。
有困惑,为那些不明所以的事件;有思考,如文明始自人类开始建立樊篱时;有恐惧,如逮猫人的残忍行径。
感觉作品中有一种强烈的唯心的、宿命的东西,如田村卡夫卡之父的诅咒一一实现、如佐伯的死、如中田聪的预言和死亡等等,一切都摆脱不了宿命的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 ,尤其是 自己在探寻 自我成长 的过程 中,陷入到一种 内心世界 的恐慌与迷惘 ,这样 导致 了他们人格 的异化。因此,探 究 海
边 的卡 夫卡 中暴 力和救 赎,能够 对这都 ,J、说 中的成长与批 判意识进行深入 的解读与思考。
关 键 词 :海 边 的 卡 夫 卡; 村上 春 树 ;救 赎 ; 成 长
第 39卷 第 1期 2018年 1月
湖 南 科技 学 院学 报
Journal of HIm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01.39 NO.1 Jan.201 8
试 论村 上 春 树 《海边 的卡夫卡 》中的暴 力和救 赎
魏 霞
部小说 当中的叙 述格 局 ,而且对于这些人物 的内心世界进行 更进一 步的塑造 。实际上 ,田村卡夫卡和 中田实 际上都可 以 选择更加正常 的生活 ,比如田村卡 夫卡 君不过是一个 l5岁 的少年 ,而 中田不过是 一个普通 的老 人 ,这样 的两个角色都 可以让他们在城市 当中正常 生活 ,不过 由于他 们受到不 同的 思想 因素的影 响,从而让他 们选择 了一条暴 力与救赎 的道 路 ,这实 际上也是村上春树在创作这一部 小说的过程当 中所 塑造 的人格 矛盾 。
48
于 图书馆 的女馆长是否当初离家出走 的母 亲进行 了幻想 ,不 过这一想法是一种扭曲的思想 ,认为这一个 50多岁气质高 雅 的美妇女可能是 自己的母亲 ,而且他在一天夜里 ,和正 处 于 睡 眠状 态 的馆 长 产 生 了 的 肉体 关 系 。但 是通 过 这个 馆 长 的 劝说 ,少年 的卡夫卡决定离开 自己心中的幻想,重新 回到现 实 生活 。
中出走 ,村 上春树进而分析这一青年的心路历程 。田村卡夫
卡 出走 ,其主要 的原 因是 自己想寻找 四岁之时就已经抛弃 了
自己的母亲和姐姐 ,而且 也为 了逃避他将 “杀父娶母”的预
言 。当田村 卡夫卡在一个 图书馆当中安顿下来 的时候 ,其对
收 稿 日期 :2017— 10- 15 作 者简介:魏霞 (1982-),女 ,福建宁德 人 ,硕士 , 福建工程学 院讲师 ,研究方 向为 日语语 言文学及 日本文化 。
一
《海边 的卡 夫卡 》 当中的 暴 力与救赎梗 概
在 海边的卡夫卡>)当中,村上春树运用了奇数 章与偶
数 章两个不 同的故事进行交替叙述 ,从而平当 中主要的角色是一个 叫做 田
村卡夫卡 的少年 ,卡夫卡在 15周岁的生 日之 前独 自离开家
(福 建 工 程 学 院 ,福 建 福 州 350118)
摘 要: 海边的卡 走卡》是村上春树 的重要作 品,在这部 小说 当中,村上春树 塑造 了田村卡 夫卡 、中田两个不 同的人
物 ,这 两个人 实际上都是受到 了一些错误 意识 的影 响,长期受到社会的排挤 ,在整个现实社会 当中找 不到 自己应有的 角色定
中 图分 类 号 : l 14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673—2219 (2018)01—0048—03
村上春树是 日本的著名作家,其代表 的作 品有 挪威 的 森林 )>、 奇鸟行状录>)等 ,这些作品都在 世界文坛 上获得 了 一 定影 响。在这些作品当巾 海边 的卡夫 是村 上春树 一 部 非常重要 的作 品,这一部作 品当中 田一I-.春树塑造 了两个人 格扭 曲的人物 ,并且对扭 曲的人格进行探 究,展 开了一系列 的思考 。村 上春树所分析 的个人精神 ,在故事性 当中聚敛成 形 ,然后在特定 的故事背景当中将 其扭 曲的一面展现 出来 , 这 也 是 村 上 春 树 对 于 人 格 扭 曲的 批 判 。所 以《海 边 的卡 夫 卡 》 实 际上是一部对于 个人成长进行进 一步探究的作 品,而在这 一 部小说 当中,暴力和救赎是两个重要 的内容 。因此 ,探究 村 上春树 海边的卡夫 卡 当中的暴力与救赎 ,能 够反思这 一 故事 当中的成长主题 ,并对人物成 长过程当中所出现 的异 化 等各方面 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进而对其成长的迷惘 和最 后 的回归所包含 的深意进行进一步分析 。
在 海边的卡夫卡 偶数章是一个名 叫中 田的老人 ,中 田在二 战时期读过小学 ,经历过一次神秘 的昏迷 事件 ,由于 这一事件丧失 了记忆和读写能力 ,在东京依靠救济金 勉强生 活 。中田为了谋 生,从而依靠能与猫交流的能力去寻找走失 猫 的副业 。但是这一个老人在神智失控的情况下 ,遇 到了一 个 自称为琼尼 ·沃克 的奇遇任务 ,这个 叫做沃克的人用残酷 的手段对猫进行杀戮 ,所 以中田将其杀死 。中田随后又去寻 找 “人 口石”,通过这些方式来寄托 自己的人生 ,最 后中 田 去世 了,但是其奇异 的遭遇将其人生推向了奇 异的结局 。
二 《海边 的卡 夫卡 》 当中暴 力与救 赎 的原 因
在 海边的卡夫卡>)当中,这一部小说实际上是通过 多 种元素塑造 了暴力与救赎的两个重要主题 ,实际上之 所以会 驱使 田村卡夫卡或者 中田采取暴力的行为,都是 由多种不同 的原 因所造成 的,这些原因共同构成 了 海边的卡夫卡 这
从这一部小说当 中的两个人物可以看 出,无论是中 田还 是 田村卡夫卡这两个人物都活在 自己臆想的世界 中,可是他 们 的心灵却随着奇遇的遭遇而不断的丰富。所以在这 一部小 说 当中,无论是 田村卡夫卡还是中 田,他们所采 取的各种 暴 力行 为实 际上都 是其 内心成长 过程当 中所需 要经历 的一 个 过程 ,而通过一系列 的思考与人生的成熟 ,他们 最终放弃 了 暴力 ,走 向了救赎 ,这也是村上春树对于人性一种另类思考 。
(一 )家庭 或 社 会 的 压 迫 家庭 或者社会 的压迫是 海边 的卡夫卡 当中暴 力与救 赎主题里面重要 的一种构 成元素。在这一部小说 当中,父 亲 在卡夫卡 的成长 过程 里面都产生了极为深刻 的影响 ,比如 田 村卡夫卡就被认为是具备恋母情结 ,他的父亲认为卡夫卡会 采取 “杀父娶母”的方式来获得 自己的快乐 ,这种恋母情节 的设定实 际上并不是 田村卡 夫卡 的本意 ,而是一种错误 的预 言 。这是源 自于 田村卡 夫卡 的父 亲所产生的设 想 ,暴虐 的父 亲在他 的身上播下 了一种错误 的思维引导方式。田村卡夫卡 从四岁 的时候就失去 了母亲 的关爱 ,而暴虐的父亲则将 田村 卡夫卡 推到 了一 个道德崩 溃的边缘 。在长期 的家庭暴 力里 面 ,田村卡夫卡还受到 自己父 亲的精神 虐待。所以在这样的 一 种 情况下 ,卡夫卡 的人 生道路在这种 精神 扭曲下逐渐出现 的错误的变化 ,这也是卡夫卡选择暴 力的一个重要原 因。在 小说当中 田村卡夫卡做很多 的梦 ,比如 自己醒来发现 自己满 身血污 的躺在神社的树林里面 ,实 际上在这一个 过程 当中 , 田村卡夫卡是在那天将 自己的父亲杀死在家 中。田村卡夫卡 扭 曲的精 神世界最终产生 了一种暴力与扭 曲的行为 。田村卡 夫卡也是在一种长期压抑 的欲望和恐惧 当中 ,导致 自己选择 了暴 力的方式去缓解 自己的欲望 。又 比如 田村卡 夫卡对于 母 亲的征服 上 ,认为佐伯就是 自己的母亲 ,并 且主 动接 近这一 个所谓的母亲并且产生关系 。这样 的一种错 误的思维和暴力 行为 ,实际上也是 因为卡夫卡长期压抑 的欲 望和这种 错误的 宣泄 方式所导致的 。 (二 )成 长 的 迷 惘 成长 过程 当中的迷惘 ,在 田村卡夫卡这样 的一个人物身 上得 到了体现。卡夫卡选择在 15岁的时候 离家出走 ,这种 出走的方 式实际 上也是其对于 自己成 长完全没 有方 向与 目 标。无论是卡夫卡还是 中田,他们在成 长的过程当中都陷入 了迷 惘 ,不过卡夫卡更 多的是为 了逃离家庭 的束 缚 ,为 了得 到精神 上面的解脱 ,所以才选择前往 四国。到达 四国之后 , 他认 为 自己像是四处漂浮 的浮萍 ,正常 的生活 已经离开 了自 己。特 别是卡夫卡满身血枵地躺在神社 的森林 当中 ,其实就 是 田村卡夫卡完全陷入成长迷惘 的一种表现 。由此可见 ,成 长 的迷惘这 一种 因素对 田村卡夫卡 形成 了非常 大 的负面影 响,他也没有 办法 去反抗这样的一种影响 。所 以,卡夫卡无 论是选择任 何的一种暴力 的行为 ,或者是中 田对各种人物采 取一种怀疑 的心态 ,都是 因为 田村卡 夫卡 、中 田在成长 的道 路 当中陷入了迷惘 ,从而导致 其采 取了暴力的行为去表达 自 己 内 心 的 压 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