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全息照相
激光全息照相

(1)立体感强。全息照相记录的是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因此通过全息照片所看到的虚像是逼真的三维物体,立体感强,看上去好像实物就在眼前。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全息图的再现虚像,就像通过窗户看室外景物一样,可以看到物体的不同侧面,有视差效应和景深感。这一特点使全息照相在立体显示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0级衍射光:具有再现光的相位特性,其方向与再现光相同。
+1级衍射波:发散光,具有原始物光波的一切特性,可以观察到与原物体完全相同的再现虚像。
1级衍射波:会聚光,具有与原物光波共轭的相位,在虚像的相反一侧观察到实像。
最简单的再现方法是按原参考光的方向照射全息图片。如光路图26-2所示,把拍好的全息照片放回底片架上,遮挡住光路中的物光(转动其反射镜M1或其他办法),移走光路中的被拍物体,只让参考光照在全息图片上。这样在拍摄物体方向可看到物的虚像,在全息照片另一侧有一个与虚像共轭的对称实像。
图1拍摄全息照片的光路示意图
全息照相采用了一种将相位关系转换成相应振幅关系的方法,把相位关系以干涉条纹明暗变化的形式记录在全息底片上。干涉条纹上各点的明暗主要取决于两相干光波在该点的相位关系(与两光波的振幅也有关)。干涉条纹的明暗对比度(即反差)决定于物光和参考光的振幅,即条纹的反差包含有物光光波的振幅信息。在全息照相中,无规则的干涉条纹的间距是由参考光与物光波投射到照相底片时二者之间的夹角决定的,夹角大的地方条纹细密,夹角小的地方条纹稀疏。物光波的全部信息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在全息底片上,经显影、定影等处理就得到全息照片。
(2)具有可分割性。因为全息照片上每一点都有可能接收到物体各点来的散射光,即记录来自物体各点的物光波信息。反过来说,物体上每一点的散射光都可照射到全息底片的各个点,所以把全息照片分成许多小块,其中每一小块都可以再现整个物体,即使将底片打碎了,任意一碎片仍能再现出完整的物像。但面积越小,再现效果越差。这一特点使全息照相在信息存储方面开拓了应用领能够清晰地记录干涉条纹,要求记录的光源必须是相干性能很好的激光光源。图1是拍摄全息照片的光路示意图。
全息照相的拍摄原理原理

全息照相的拍摄原理原理全息照相是一种利用相干光的干涉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的全息图像的技术。
全息照相的拍摄原理主要包括:1. 干涉原理:全息照相利用光的干涉现象来记录物体的全息图像。
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的相互作用,其结果是波的叠加。
在全息照相中,拍摄物体的光波与参考光波发生干涉,形成了干涉条纹,这种干涉条纹携带了物体的三维信息。
2. 激光光源:全息照相需要一束高度相干的激光光源。
激光具有高度单色性和相干性,能够产生稳定的干涉条纹,并提供足够的光强用于记录全息图像。
3. 分束镜:分束镜是全息照相中的一个重要光学元件。
它将来自激光器的光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直射到拍摄物体上的对象光,另一部分是被称为参考光的光束。
4. 物体光与参考光的干涉:当分束后的对象光照射到物体上时,它会被物体表面反射或透射,形成物体光。
同时,从分束镜反射出来的参考光也照射到物体上。
5. 干涉记录:物体光与参考光在感光介质上发生干涉,并记录下干涉条纹的信息。
感光介质可以是光敏薄膜、干板或者像素阵列等。
6. 全息图像再现:全息照相的关键在于再现全息图像。
再现时,使用与记录时相同的光源,将记录下来的全息图像照射得到物体光和参考光。
物体光与参考光再次发生干涉,干涉条纹会产生光学衍射,通过成像系统或像素阵列可以看到再现的全息图像。
总结起来,全息照相的拍摄原理主要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来记录物体的全息图像。
通过利用激光光源、分束镜和感光介质,物体光和参考光发生干涉并记录下干涉条纹,再利用相同的光源再现全息图像。
全息照相的拍摄原理使得它能够记录和再现物体的三维信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激光全息照相原理

激光全息照相原理
激光全息照相的原理是依据光的干涉原理,利用两束光的干涉记录被摄物体的信息。
具体来说,全息照相是通过将被拍摄物体所反射的激光光束与另一束激光一起直接照射到全息底片上,利用相同的激光光波长,在底片上形成干涉条纹,从而记录下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包括光强度、位相等)。
这种全息底片上的干涉条纹就像是用编码方法把物光波“冻结”起来一样,经过显影、定影等处理程序后,便成为一张全息照片。
全息照片的表面看起来只有复杂的条纹和光栅,但一旦用一束与拍照激光光束相同波长的激光照射全息照片时,就会衍射出成像光波,好像原来的物光波被重新释放出来一样。
因此,全息照相的原理可以用八个字来描述:干涉记录,衍射再现。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物理学专业人士或查阅相关书籍文献。
全息照相原理

全息照相原理
全息照相是一种使用激光光源和干涉技术来记录和重建物体的三维图像的方法。
它通过将物体的光反射或透射到光敏介质上,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来形成全息图像。
全息照相的原理基于两束光的干涉。
首先,将一束光称为参考光束,它直接从激光光源发出并照射到光敏介质上。
另一束光称为物光束,它经过物体反射或透射后,再照射到光敏介质上。
在光敏介质上形成的干涉图案,被称为全息图。
全息图记录了物体的干涉模式,其中包含了物体的相位和振幅信息,因此可以重建出物体的三维信息。
全息照相的过程可以分为记录和再现两个步骤。
在记录过程中,参考光束和物光束相交并产生干涉,形成全息图像。
在再现过程中,将光线照射到全息图上,通过光的衍射现象,使得全息图中的干涉信息重新产生出物体的真实像。
与传统的摄影不同,全息照相可以捕捉到物体的全息信息,包括物体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因此,全息照相在科学研究、艺术设计和商业应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虽然全息照相具有许多优点,如高分辨率和真实的三维效果,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全息图的制作需要非常稳定的激光光源和光学系统,并且对光敏介质的质量要求较高。
此外,全息图的再现过程也需要使用合适的光源和光学设备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总之,全息照相基于光的干涉原理,通过记录物体的全息信息来实现真实的三维图像。
它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带来新的突破。
激光全息照相的原理和作用

激光全息照相的原理和作用
激光全息照相是一种利用激光来记录和重现三维物体信息的技术。
其原理基于激光的相干性和全息成像的原理。
激光的相干性是指激光具有相干波长和相干面积。
相干波长意味着激光的波长非常狭窄,而相干面积则表示激光传播时具有较小的发散角度。
这两个特性使得激光能够提供高质量和高分辨率的波前信息,从而实现全息照相。
全息成像的原理是将物体的波前信息分别记录在两个平行的介质表面上。
一个平面上的记录称为物体波,另一个平面上的记录称为参考波。
这两个波相互干涉产生干涉图样,其中包含了物体的全部三维信息。
当参考波与干涉图样重合时,可以通过靠近发光屏观察到全息图。
此时,当读取时所用的光线与重现时所用的光线相同,我们会看到重现的物体的三维效果。
这就是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激光全息照相的主要作用是可以记录和重现物体的全息图像,包括其形状、颜色和光学的相关特性,以达到真实感强的三维观察。
全息照相在科学研究、艺术和工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科学研究中,全息照相能够用于记录和研究微观领域的物体,如细胞结构、分子模型等。
在艺术领域中,全息照相可以用于制作艺术品、立体影像和全息投影。
而在工业领域中,全息照相可用于制造和检测高精密度元件和产品。
3-4 504激光与全息照相(定)

特点
作用
应用实例
相干光
平行度 非常好
可进行调制、传递信息
传播很远距离能保持一定强 度,可精确测距测速 可会聚于很小的一点,记录 信息密度高
光纤通信、全息 照相 激光雷达
DVD、CD、VCD机, 计算机光驱
可在很小空间短时间内集中 激光切割、焊接、
能量高 很大能量
打孔、医疗手术、 激光武器
冲洗好的全息干板
全息照片不同于普通照片,其底片不显示物体的形象, 而是干涉条纹叠加后的图像。冲洗时只是改变了不同 部分的透光性。观察时,需利用与拍照时同频率的光的 衍射原理。
照明光
全息 照片
人眼
全息照片的观看:
用激光照射全息照片,在照片的另一侧观看原物体的 立体的像。
英女王的全息照片
全息再现用于艺术创作
全息照相术的起源
• 全息术最初是由英国科 学家丹尼斯·伽柏于1948 年提出来的,伽柏并因 此在1971年获得了诺贝 尔物理学奖,当初的目 的是想利用全息术提高 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 伽柏当初使用汞灯作为 光源,但是汞灯作为光 源还不是很理想,这种 技术由于要求高度相干 性及高强度的光源而一 度发展缓慢。
物体发光的微观机理
物质中的原子受到激发以后,原子能量增加,处 于不稳定状态,要向低能态跃迁。在向低能态跃迁的 过程中,会发出光。
自发辐射
原子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电子会由处于激发
态的高能级E2 自动跃迁至低能级E1,这种跃迁称为自
发跃迁。
自发辐射光子频率
E2
h
E2 E1
h
E1
普通光源(白炽灯、日光灯、高压水银灯)的发
光过程为自发辐射。各原子自发辐射发出的光彼此独 立,频率、振动方向、相位不一定相同——为非相干 光。
【原创】5.4《激光与全息照相》课件

激发核聚变
二、激光的特点及应用
特点
作用
应用实例
相干 光
可进行调制、传递信息
光纤通信
传播很远距离能保持一定强度,
激光雷达
平行
可精确测距测速
度非 常好
可会聚于很小的一点,记录信
DVD、CD、VCD机,
息密度高
计算机光驱
亮度 高
可在很小空间短时间内集中很 激光切割、焊接、打孔、
大能量
医疗手术
产生高压引起核聚变
应用:测距、测速、信息存储和阅读
手提激光测距仪
手持式雷达测速仪
二、激光的特点及应用
3.亮度高:所谓亮度,是指垂直于光线平面 内单位面积上的发光功率,自然光源亮度最高的是 太阳,而目前的高功率激光器,亮度可达太阳的1 万倍.
应用:工业切割、焊接;医学“光刀”;利 用强激光产生的高压引发核聚变。
氧化熔化激光切割
人工控制聚变反应
三、激光与全息照相
“全息”的意思为“全部信息”,即相对于只 记录物体的明暗变化的普通摄影来说,激光全息摄 影还能记录物体的空间变化。
全息摄影:记录被摄物体反射(透射)光波 中全部信息(振幅、相位)的摄影。
被拍摄的物体:小鸡 拍摄得到的全息图
三、激光与全息照相
拍摄全息照片的基本光路 参考光
课堂练习
3.关于激光的应用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光纤通信是应用激光平行度非常好的特点对信 号进行调制,使其在光导纤维中传递信息的
B.计算机内的“磁头”读出光盘上记录的信息是 应用激光有相干性的特点
C.医学中用激光作“光刀”来切除肿瘤是应用了用了激光亮度高的特点
一、激光的产生
某些物质的原子中的粒子受光或电刺激,使低 能级的原子变成高能级原子,在向低能态跃迁时辐 射出相位、频率、方向等完全相同的光,把这种光 叫激光。
《激光 全息照相》 作业设计方案

《激光全息照相》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让学生了解激光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激光全息照相的实验操作流程和关键技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光学领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作业内容1、理论知识学习(1)要求学生通过教材、网络等资源,学习激光全息照相的原理,包括光波的干涉和衍射、全息图的记录与再现等。
(2)了解激光的特性以及其在全息照相中的作用。
(3)掌握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的区别。
2、实验操作(1)安排学生进行激光全息照相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记录全息图。
(2)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实验设备的正确使用,如激光器、分光镜、感光底片等。
(3)观察并记录实验中的现象和问题,如干涉条纹的清晰度、光路调整的难度等。
3、数据分析与处理(1)学生对实验中获得的全息图进行分析,计算相关参数,如条纹间距、光强分布等。
(2)通过对比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结果,探讨影响全息照相质量的因素。
4、报告撰写(1)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2)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3)要求报告语言清晰、准确,图表规范。
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1)完成理论知识的简答题和论述题,巩固所学概念。
(2)撰写实验报告,详细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
2、实践作业(1)进行实验操作,完成全息图的记录和再现。
(2)制作 PPT,展示实验成果和心得体会。
四、作业难度1、理论知识部分(1)设置基础概念题,如激光的特点、光波的干涉条件等,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安排一些综合性的论述题,如分析全息照相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
2、实验操作部分(1)在实验开始前,提供详细的实验指导手册,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实验流程和注意事项。
(2)在实验过程中,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如光路的精确调整、感光底片的处理等,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激光全息照相原理

激光全息照相原理
激光全息照相是一种记录并重现物体三维形态的光学技术。
其原理基于干涉和衍射现象,利用激光的相干性和高亮度特点。
激光全息照相的过程可以分为记录和重现两个步骤。
在记录过程中,将被拍摄的物体放置在一个稳定的光学平台上,激光束被分为两路,一路称为参考光束,另一路称为物体光束。
物体光束照射到物体上,经过反射或透射后,与参考光束在摄像介质上相交。
物体光束与参考光束的交叠形成了干涉图样,这就是全息图。
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大小、形状、表面等特征都被记录下来。
在重现过程中,将全息图放置在一块光学材料片上,激光束照射到光学材料上,光线通过衍射的作用,将原先记录下来的物体特征重新表现出来。
通过观察重现出的图像,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三维形态信息。
激光全息照相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逼真度,可以记录非常细微的物体细节,因此被广泛应用在科学、工程、艺术等领域。
然而,该技术也存在一些限制,如对光的稳定性和密度的要求较高,以及记录和重现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光波干涉等问题,需要经过精细的调节和处理才能获得理想的结果。
《激光与全息照相》 讲义

《激光与全息照相》讲义一、激光的特性在探讨全息照相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激光。
激光,全称为“受激辐射光放大”,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性,这些特性使得它在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激光具有高度的方向性。
普通光源发出的光通常向四面八方传播,而激光则几乎沿着一条直线传播。
这使得激光能够在很远的距离上保持较高的能量密度,从而可以用于长距离的通信、测距和定向等。
其次,激光的单色性极好。
也就是说,激光的波长非常单一,颜色非常纯净。
这一特性在光谱分析、激光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再者,激光的相干性强。
相干性是指光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位关系。
激光的相干性使得它可以产生清晰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为全息照相等技术提供了基础。
此外,激光还具有高亮度的特点。
其能量高度集中,能够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二、全息照相的原理了解了激光的特性,接下来我们进入正题——全息照相。
全息照相是一种利用激光记录和再现物体三维信息的技术。
全息照相的原理基于光的干涉和衍射。
当一束激光被分成两束,一束称为物光,另一束称为参考光。
物光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表面散射后与参考光在记录介质上相遇,发生干涉现象。
干涉条纹记录了物光和参考光的相位和振幅信息,从而形成了全息图。
全息图看起来像是一些复杂的条纹,但它实际上包含了物体的全部信息。
当用与参考光相同的光照射全息图时,通过衍射现象,就能再现出物体的三维图像。
与普通照相不同,普通照相只是记录了物体表面的光强分布,也就是物体的二维图像。
而全息照相记录的是包含相位信息在内的全部光学信息,因此能够再现出物体的三维立体图像。
三、全息照相的记录过程全息照相的记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工作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激光光源,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单色性和相干性。
同时,准备好记录介质,如全息干板。
2、光路布置将激光通过分光镜分成物光和参考光两束。
物光经过透镜等光学元件照射到被拍摄的物体上,参考光则直接照射到记录介质上。
《激光与全息照相》 知识清单

《激光与全息照相》知识清单一、激光(一)激光的原理激光(Laser),全称为“受激辐射光放大”。
其原理基于原子的能级结构和受激辐射过程。
在普通光源中,原子的发光是自发的,各个原子发光的方向、频率和相位都是随机的,因此光的相干性很差。
而在激光中,处于高能级的原子受到外来光子的激励,跃迁到低能级并发出与激励光子频率、相位、偏振方向和传播方向都相同的光子,从而实现光的放大。
(二)激光的特点1、方向性好激光的发散角很小,可以近似看作是平行光,能够传播很远的距离而不显著扩散。
这使得激光在诸如激光测距、激光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2、单色性好激光的波长范围非常窄,光谱纯度高。
这对于需要特定波长光的应用,如光谱分析、激光医疗等非常重要。
3、相干性强激光的光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位关系高度一致,具有很强的相干性。
这使得激光能够用于干涉测量、全息照相等需要相干光的技术。
4、亮度高激光的能量在很小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因此具有极高的亮度。
这使得激光在切割、焊接、打孔等工业加工以及激光武器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三)激光的产生激光的产生需要三个基本要素:工作物质、激励源和光学谐振腔。
1、工作物质工作物质是能够产生激光的物质,如气体(氦氖气体)、液体(染料)和固体(红宝石、钕玻璃等)。
这些物质具有特定的能级结构,能够实现粒子数反转。
2、激励源激励源为工作物质中的原子提供能量,使其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形成粒子数反转。
激励方式有光激励、电激励、化学激励等。
3、光学谐振腔光学谐振腔由两块反射镜组成,使得在工作物质中产生的受激辐射光在腔内来回反射,不断得到放大,最终形成稳定的激光输出。
(四)激光的应用1、通信领域激光通信具有容量大、保密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
2、医疗领域激光在眼科手术(如近视矫正)、皮肤科(如去除纹身、治疗血管瘤)、外科手术(如激光切割、止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工业加工包括激光切割、焊接、打孔、打标等,能够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
《激光与全息照相》 说课稿

《激光与全息照相》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激光与全息照相》。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 3-4 中的相关内容。
这部分知识在光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对光的波动性的深入探讨,也为学生理解现代光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激光的特点和产生原理,为后续学习全息照相提供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接着详细阐述了全息照相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光学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价值。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光的波动性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
但对于激光和全息照相这两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可能会感到陌生和抽象。
不过,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想象能力,通过合理的引导和实验演示,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这部分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激光的特点、产生原理和应用。
(2)理解全息照相的原理和特点,掌握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对全息照相原理的探讨,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光学领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2)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激光的特点和产生原理。
(2)全息照相的原理和特点。
2、教学难点(1)理解全息照相的干涉原理。
(2)对全息照相过程中相位信息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激光和全息照相的相关知识。
2、实验法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激光的特性和全息照相的效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5.4激光与全息照相

全息技术的应用
在全息照相的基础上,全息技术还扩展到红外, 微波,超声领域,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全息干涉 术,彩色全息,及彩虹全息和周视全息等新的 全息技术.由于全息照相具有三维成像的特点, 可重复记录,而且,每一小块全息底片都能再 现物体的完整,其用途十分广泛.可广泛用于 精密干涉计量,无损探伤,全息光弹性,微应 变分析和振动分析等科学研究.利用全息干涉 术研究燃气燃烧的过程,机械件的振动模式, 蜂窝板结构的粘结质量和汽车轮胎皮下缺陷检 查等已得到广泛应用.全息照相用作商品和信 用卡的防伪标记已形成产业,正在发展的全息 电视还将为人类带来一场新的视觉革命.
激光的特点及其应用
特点 (与普通光 与普通光) 与普通光
相干性 好 特点内容 频率单一,相差恒定, 频率单一,相差恒定,易发生 干涉现象, 干涉现象,可像无线电波一样 调制. 调制. 激光的方向性非常好, 激光的方向性非常好,是一束 几乎不发散的平行光, 几乎不发散的平行光,可以会 聚到很小的点上. 聚到很小的点上. 应用
全息照相的拍摄原理
拍摄全息照片的基本光路大致如 图. 一激光光源(波长为 λ )的光 分成两部分:直接照射到底片上 的叫参考光;另一部分经物体表 面散射的光也照射到照相底片, 称为物光.参考光和物光在底片 上各处相遇时将发生干涉,底片 记录的即是各干涉条纹叠加后的 图像.
全息照相的观察原理
观察全息照片的 光路图如右图:
�
光纤通信 光的干涉 激光全息照相
平行度 好
测距和跟踪目标 DVD,CD唱片, 唱片, , 唱片 计算机光盘
亮度高
激光能在很小的空间, 激光能在很小的空间,很短的 时间内集中很大的能量
"光刀" 光刀" 光刀 激发核反应
激光全息照相

激光全息照相普通照相记录下来的是物体光波的强度,不能记录相位,因而丢失了物体纵深方向的信息,照片看起来没有立体感。
1948年英国科学家盖伯(D.Gabor)在研究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时,采用了一种两步无透镜成像法,可以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
他提出的方法,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来记录物光波并利用光的衍射原理来再现物光波,这种方法可以同时记录下物体光波的振幅和相位,这是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为此他在197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全息”来自希腊字“holo”,含义是“完全的信息”,即包含光波中的振幅和相位信息。
利用激光全息照相得到的全息图,图上的任何一块小区域都能重现整个物体的像。
激光全息照相在流场显示、无损探伤、全息干涉计量和制作全息光学元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激光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2.初步掌握拍摄全息照片和观察物体再现像的方法;3.了解全息照相技术的主要特点,并与普通照相进行比较;4.了解显影、定影、漂白等暗室冲洗技术。
二、实验原理1.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的主要区别物体上各点发出(或反射)的光(简称物光波)是电磁波,借助它们的频率、振幅和相位信息的不同,人们可以区别物体的颜色、明暗、形状和远近。
普通照相是运用几何光学中透镜成像的原理,把被拍摄物体成像在一张感光底片上,冲洗后就得到了一张记录物体表面光强分布的平面图像,像的亮暗和物体表面反射光的强弱完全对应,但是无法记录光振动的相位,所以普通照相没有立体感,它得到的只能是物体的一个平面像。
所谓全息照相,是指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把被拍摄物体的全部信息——物光波的振幅和相位,都记录下来,并能够完全再现被摄物的全部信息,从而再现形象逼真的物体立体像。
全息照相的过程分两步:记录和再现。
全息照相的数学描述见本实验附录A。
2.光的干涉——全息记录全息照相是一种干涉技术,为了能够清晰地记录干涉条纹,要求记录的光源必须是相干性能很好的激光光源。
图1是拍摄全息照片的光路示意图。
实验 32 激光全息照相

实验 32 激光全息照相【实验目的】1. 学习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了解全息照相的主要特点3. 学习观察全息照片的方法【仪器设备】全息照相的整套装置(PHYWE), 如图1 所示:【全息照相的特点】全息照相是以光的干涉、衍射等物理光学的规律为基础, 借助于参考光波记录物光波的振幅与位相的全部信息, 在记录介质(如感光干版)上得到的不是物体的像, 而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得到的细密干涉条纹, 称之为全息图。
条纹的明暗程度和图样反映了物光波的振幅与位相分布, 好像是一个复杂的衍射光栅, 只有经过适当的再照明才能重建原来的物光波。
全息照片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全息照片在适当的照明下重建物光波与原来的物光波具有相同的深度和视差。
改变观察的位置, 就可以看到景物被遮拦的物体, 观察近距离的物体, 眼睛必须重新调焦。
(2)把全息照片分成小块, 其中每一小块都可以再现整个图像。
因为照片上每一点都受到参考光和被摄物体所有部分的光的作用, 所以这些点就用编码的形式包含了整个图像的信息。
但是当小块逐渐减小时, 分辨率逐渐变差。
(3)全息照片可以用接触法复制, 但无正负片之分, 不论是原来的还是复制的都再现被摄物体的正像。
而且无论照明乳剂的反差特性如何, 再现影像的反差同原物体的反差都非常接近。
(4)全息照片绕垂直轴线转180°, 引起一个倒转的像, 让全息照片绕一水平轴线旋转180°, 也产生一个倒转的像, 但让全息照片绕一个垂直与全息图平面的轴线转180°, 则不引起像的倒转。
(5)最后一个特点是在同一张底片上用连续曝光方法可以重叠几个影像, 而每一张影像又不受其它影像的干扰而单独显现。
【物理原理】全息照相是一种采用相干光源的两步光学成像过程。
第一步是在记录介质上记录由参考光和物光形成的复杂的干涉图样――全息图, 第二步是在适当的照明下从全息图再现出物体通常的图像, 所以全息照相的基本理论, 实质上就是一种较为广义的双光束干涉场的计算。
激光全息照相原理

激光全息照相原理激光全息照相技术是一种利用激光作为光源,记录并再现物体三维形态的高级光学技术。
它的原理是利用激光的相干性和全息照相的特殊方法,将物体的全息信息记录在一块光敏材料上,然后再通过适当的光学系统进行再现,从而实现对物体的三维立体再现。
激光全息照相技术在科学研究、工程应用、艺术创作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很高的科研和实用价值。
激光全息照相的原理主要包括激光的相干性和全息照相的特殊方法。
首先,激光是一种具有高度相干性的光源,其光波具有相同的频率、相同的振幅和相同的相位。
这种相干性使得激光能够记录并再现物体的微小细节,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全息图像。
其次,全息照相的特殊方法是指利用全息照相的原理记录物体的全息信息。
全息照相是一种记录物体波前信息的方法,它记录了物体的振动波前信息,而不仅仅是物体的透射或反射光强分布。
这种记录方式使得全息图像能够再现物体的三维形态,包括物体的深度、形状和大小等信息。
激光全息照相的实现主要包括记录和再现两个步骤。
在记录步骤中,首先需要将激光光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参考光束,另一部分照射到物体表面并记录物体的振动波前信息。
记录物体信息的光束和参考光束相遇后,它们的相位差将被记录在光敏材料上,形成全息图像。
在再现步骤中,通过适当的光学系统,可以将记录在光敏材料上的全息信息再现为物体的三维立体图像。
这种再现可以通过照明全息图像并观察物体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将全息图像投影到屏幕上进行观察。
激光全息照相技术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能够记录并再现物体的三维形态,包括物体的深度、形状和大小等信息,具有很高的信息量。
其次,激光全息照相的再现图像具有很高的真实感和立体感,观察者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获得更加真实的观感。
再次,激光全息照相技术还具有很高的抗干扰能力,能够记录并再现微小细节,适用于科学研究、医学影像、工程测量等领域。
总之,激光全息照相技术是一种利用激光作为光源,记录并再现物体三维形态的高级光学技术。
物理——激光全息照片拍摄及观察(各种版本集合 全!免费!)

实验24激光全息照片拍摄及观察实验32 激光全息照相物理实验报告(版2009-03-07 03:09:34 阅读830 评论2 字号:大中小订阅【实验目的】1.学习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了解全息照相的主要特点3. 学习观察全息照片的方法【仪器设备】全息照相的整套装置(PHYWE),如图1所示:图1 全息照相实验装置【光路原理图】图2 方法一实验光路原理图3 方法二实验光路原理【实验原理】总的来说,全息照相和普通照相的原理完全不同。
普通照相通常是通过照相机物镜成像,在感光底片平面上将物体发出的或它散射的光波(通常称为物光)的强度分布(即振幅分布)记录下来,由于底片上的感光物质只对光的强度有响应,对相位分布不起作用,所以在照相过程中把光波的位相分布这个重要的信息丢失了。
因而,在所得到的照片中,物体的三维特征消失了,不再存在视差,改变观察角度时,并不能看到像的不同侧面。
全息技术则完全不同,由全息术所产生的像是完全逼真的立体像(因为同时记录下了物光的强度分布和位相分布,即全部信息),当以不同的角度观察时,就象观察一个真实的物体一样,能够看到像的不同侧面,也能在不同的距离聚焦。
全息照相在记录物光的相位和强度分布时,利用了光的干涉。
从光的干涉原理可知:当两束相干光波相遇,发生干涉叠加时,其合强度不仅依赖于每一束光各自的强度,同时也依赖于这两束光波之间的相位差。
在全息照相中就是引进了一束与物光相干的参考光,使这两束光在感光底片处发生干涉叠加,感光底片将与物光有关的振幅和位相分别以干涉条纹的反差和条纹的间隔形式记录下来,经过适当的处理,便得到一张全息照片。
【实验内容】1.调整光路方法一:制作漫反射物体的全息片的典型光路如图2 所示,这是一种典型的利思一厄帕特尼克斯(离轴型)全息照相的光路图。
He-Ne 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由分束镜分为两束,两束光强的比例,要视被摄物的漫反射能力以及参、物两光束在底片上的比例来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光全息照相普通照相记录下来的是物体光波的强度,不能记录相位,因而丢失了物体纵深方向的信息,照片看起来没有立体感。
1948年英国科学家盖伯(D. Gabor)在研究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时,采用了一种两步无透镜成像法,可以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
他提出的方法,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来记录物光波并利用光的衍射原理来再现物光波,这种方法可以同时记录下物体光波的振幅和相位,这是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为此他在197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全息”来自希腊字“holo”,含义是“完全的信息”,即包含光波中的振幅和相位信息。
利用激光全息照相得到的全息图,图上的任何一块小区域都能重现整个物体的像。
激光全息照相在流场显示、无损探伤、全息干涉计量和制作全息光学元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激光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2.初步掌握拍摄全息照片和观察物体再现像的方法;3.了解全息照相技术的主要特点,并与普通照相进行比较;4.了解显影、定影、漂白等暗室冲洗技术。
二、实验原理1.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的主要区别物体上各点发出(或反射)的光(简称物光波)是电磁波,借助它们的频率、振幅和相位信息的不同,人们可以区别物体的颜色、明暗、形状和远近。
普通照相是运用几何光学中透镜成像的原理,把被拍摄物体成像在一张感光底片上,冲洗后就得到了一张记录物体表面光强分布的平面图像,像的亮暗和物体表面反射光的强弱完全对应,但是无法记录光振动的相位,所以普通照相没有立体感,它得到的只能是物体的一个平面像。
所谓全息照相,是指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把被拍摄物体的全部信息——物光波的振幅和相位,都记录下来,并能够完全再现被摄物的全部信息,从而再现形象逼真的物体立体像。
全息照相的过程分两步:记录和再现。
全息照相的数学描述见本实验附录A。
2.光的干涉——全息记录全息照相是一种干涉技术,为了能够清晰地记录干涉条纹,要求记录的光源必须是相干性能很好的激光光源。
图1是拍摄全息照片的光路示意图。
由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通过分束镜分成两束相干的透射光和反射光:一束光经反射镜M1反射,再经扩束镜L1扩束后照射到被拍摄物体上,然后从物体投向全息底片H上,这部分光称为物光。
另一束光经反射镜M2反射,再经扩束镜L2扩束直接照射到底片上,称为参考光。
由于同一束激光分成的两束光具有高度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在照相底片上相遇后,形成干涉条纹。
由于被摄物体发出的物光波是不规则的,这种复杂的物光光波是由无数的球面波叠加而成的,因此,在全息底片上记录的干涉图样是一些无规则的干涉条纹,这就是全息图。
图1 拍摄全息照片的光路示意图全息照相采用了一种将相位关系转换成相应振幅关系的方法,把相位关系以干涉条纹明暗变化的形式记录在全息底片上。
干涉条纹上各点的明暗主要取决于两相干光波在该点的相位关系(与两光波的振幅也有关)。
干涉条纹的明暗对比度(即反差)决定于物光和参考光的振幅,即条纹的反差包含有物光光波的振幅信息。
在全息照相中,无规则的干涉条纹的间距是由参考光与物光波投射到照相底片时二者之间的夹角决定的,夹角大的地方条纹细密,夹角小的地方条纹稀疏。
物光波的全部信息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在全息底片上,经显影、定影等处理就得到全息照片。
3.光的衍射——全息照相的再现全息图上看不到如普通照片那样的拍摄物体的像,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浓淡、疏密、走向不同的干涉条纹。
所以,一张全息图片相当于一块复杂的“衍射光栅”,而物像再现的过程就是光的衍射过程。
一般采用拍摄时所用的激光作为照明光,并以特定方向或与原参考光相同的方向照射全息图片,就能在全息图片的衍射光波中得到0级衍射光波和±1级衍射光波(如图2所示)。
0级衍射光:具有再现光的相位特性,其方向与再现光相同。
+1级衍射波:发散光,具有原始物光波的一切特性,可以观察到与原物体完全相同的再现虚像。
-1级衍射波:会聚光,具有与原物光波共轭的相位,在虚像的相反一侧观察到实像。
最简单的再现方法是按原参考光的方向照射全息图片。
图26-2 物像再现示意图如光路图26-2所示,把拍好的全息照片放回底片架上,遮挡住光路中的物光(转动其反射镜M1或其他办法),移走光路中的被拍物体,只让参考光照在全息图片上。
这样在拍摄物体方向可看到物的虚像,在全息照片另一侧有一个与虚像共轭的对称实像。
4.全息记录的主要特征(1)立体感强。
全息照相记录的是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因此通过全息照片所看到的虚像是逼真的三维物体,立体感强,看上去好像实物就在眼前。
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全息图的再现虚像,就像通过窗户看室外景物一样,可以看到物体的不同侧面,有视差效应和景深感。
这一特点使全息照相在立体显示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具有可分割性。
因为全息照片上每一点都有可能接收到物体各点来的散射光,即记录来自物体各点的物光波信息。
反过来说,物体上每一点的散射光都可照射到全息底片的各个点,所以把全息照片分成许多小块,其中每一小块都可以再现整个物体,即使将底片打碎了,任意一碎片仍能再现出完整的物像。
但面积越小,再现效果越差。
这一特点使全息照相在信息存储方面开拓了应用领域。
(3)全息照片的再现可放大和缩小。
用不同波长的激光照射全息照片,由于与拍摄时所用激光的波长不同,再现的物像就会发生放大或缩小。
(4)同一张全息底片可重叠多个全息图。
具有可多次曝光的特性,在一次全息照相曝光后,只要稍微改变感光胶片的方位(或物光波或参考光的方向),就可以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曝光,记录不同的被摄物而不发生重叠。
并且再现时,只要适当转动底片即可获得互不干扰的物像。
例如,对于不同的景物,采用不同角度的参考光束,则相应的各种景物的再现像就出现在不同的衍射方向上,每一再现的像可不受其他再现像的干扰而显示出来。
如果参考光不变,而使物体变化前后的两个物光波分别与参考光干涉,并先后记录在同一张全息底片上,再现时就能通过全息图的观察,得到物体变化的信息,但重叠次数不宜多。
这种两次曝光法是广泛应用的全息干涉计量的主要方法。
5.全息照相的拍摄条件(1)对光源的要求。
必须使用具有高度空间和时间相干性的光源,并要有足够的功率,使用要方便。
常用的小型He-Ne激光器,其输出功率为1~2 mW,可用来拍摄较小的漫反射物体。
(2)对系统稳定性的要求。
如果在曝光过程中,干涉条纹的移动超过半个条纹宽度,干涉条纹就记录不清;如果小于半个条纹宽度,全息图像有时仍可形成,但质量会受到影响。
所以,记录的干涉条纹越密(物光和参考光夹角越大)或曝光时间越长,对稳定性的要求就越高,为此,需要有一个刚性和隔振性能都良好的工作台,系统中所有光学元件和支架都要使用磁性座牢固地吸在台面钢板上,以保证各元件之间没有相对移动。
曝光过程中不可高声谈话,不要走动,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3)对光路的要求。
从分束镜开始,激光束被分成参考光和物光,最后在全息底片上相遇。
实验中,参考光和物光之间的光程差、夹角、光强比都有一定的要求:①光程差要尽量小,一般不超过10 cm。
②物光和参考光投射到全息底片上的夹角要适当(一般选取30°~50°)。
夹角小一些,可以减低对系统的稳定性及底片分辨率的要求;③强度比要合适,一般选择参考光与物光在全息底片上的强度比在4:1~10:1之间。
这时,全息图将有比较大的反差,再现的图像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4)对全息底片的要求。
要获得优良的全息图,一定要有合适的记录介质。
目前使用的I 型全息底片,分辨率可达3000条/mm左右,能满足一般的拍摄要求,但使用时,物光和参考光的夹角以小于30°~50°为宜。
I型全息底片专门用于He-Ne激光(波长为632.8 nm),对绿光不敏感,可在暗绿灯下操作。
三、预习准备(1)预备问题1.全息照相有哪些特点?简要说明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的根本区别。
2.为什么全息记录时要求参考光和物光之间的夹角比较小?为什么要求参考光和物光的光程差尽量小?3.全息记录时理论上要求参考光与物光的光强比选择为4:1~10:1之间,实验中又总是让分束镜分出的较强光束进入物光光路,两者矛盾吗?(2)实验仪器He-Ne激光器(波长为632.8 nm),全息平台,光学元件,显影液,定影液,暗室冲洗设备。
光学元件含有:(1)分束镜P(如图26-1所示):它可以将入射光分成两束相干的透射光和反射光。
用透过率表示分束性能,如透过率为95%,表示透射光与反射光分别占入射光强的95%与5%。
(2)平面反射镜M1、M2:能根据需要改变光束方向。
(3)扩束镜L1、L2:能扩大激光束的光斑。
用放大倍数表示其扩束性能,如25×和60×等。
相同情况下,放大倍数越大,被扩束的光斑范围越大,光强越小。
(4)光学元件调整架:用于固定光学元件,被固定的光学元件可以获得上下、左右及俯仰等方向的调节。
整个调整架能够在平台上移动,借助磁吸力也可以被固定在平台钢板上。
(5)全息底片H:用于记录干涉图样。
常选用分辨率为3000条/mm的天津I型,可以在暗室里用玻璃刀将底片裁成约4 cm × 6 cm的大小。
(6)接收屏:白屏。
(7)载物台:放置物体的小平台。
(8)被摄物体O:选用反光好的玻璃或陶瓷小工艺品。
(9)定时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设计布置全息光路:调整全息记录平面上的物光与参考光的夹角、光强比,调整物光光程、参考光光程,满足全息光源相干长度的要求。
2.拍摄全息图(记录物光波和参考光波的干涉条纹)。
3.将底片进行显影、定影、漂白等处理后漂洗凉干即成全息照片。
4.物像再现、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①激光照射全息底片的乳胶面,尽可能使光照方向与原来的参考光束方向一致。
从照片反面观察物像。
物像的位置与原物位置是什么关系?②改变观察角度,物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全息照相能观察到立体图像,而普通照相只能看到平面图像?③移去激光器的扩束镜,使激光束只照射在照片的很小一部分上,观察物像。
为什么仍能看到整个物像,而不是只看到像的一个局部?如果打碎全息片,用激光照射其中任意一块碎片,能否看到整个物像?这和普通照片有什么不同?④把全息片的正反面翻转,使乳胶面向着观察者,用不扩束的激光束照射,再用毛玻璃在全息片后面(观察者一侧)移动,接收并观察实像。
5.对以上观察结果做出合理解释。
五、注意事项1.眼睛不能直接对着激光观察。
观察光斑时应将激光束照射在白屏上。
2.光学元件的光学表面应保持清洁,切勿用手、布片、纸片等擦拭。
3.拍摄前几分钟及整个曝光时间内,操作人员必须离开全息台并保持静止,确保全息照相在稳定状态下进行。
六、思考题1.光路基本摆好后,移动哪一种元件既不影响光程差和夹角又能改变光强比?2.用两个相同的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分别作为参考光和物光,能否制作出全息图?为什么?如果再现时换一种波长的光源,能否看到再现像?如果可以,将有何变化?3.为什么全息照片的每一碎片都能再现整个物体的像?4.为什么用He-Ne激光拍摄的全息照片可以在暗绿色灯下进行暗室处理?七、参考文献[1]吕乃光.傅里叶光学(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杨述武.普通物理实验(二、电磁学部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附录A】全息照相的数学描述1.全息记录的光强分布激光照射物体后的物光波的表达式为[]O O O exp j()u A t ϕω=+(1) 式中,A O 为物光波的空间振幅,φO 为物光波的空间相位,ωt 为物光波传播时的瞬时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