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清代《说文》四大家ppt课件
说文解字的价值和意义
《说文解字》及清代“说文”四大家10外汉一曾钰佳10260253《说文解字》简介与作者《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献给汉安帝)。
《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内容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
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
《说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
造字法上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所谓“六书”学说,并在《说文解字叙》里对“六书”做了全面的、权威性的解释。
从此,“六书”成为专门之学。
“六书”不能单纯的认为就是造字法,前四种象形、指示、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则为用字法。
体例《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
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
《说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体相似或者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的。
《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价值与意义(一)、《说文》在文字学研究中的价值1、《说文解字》是研究古文字的重要著作2、六书理论是汉子结构规律和发展规律的总结3、《说文解字》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子的字典编排体例(二)、《说文解字》与古汉语词汇研究《说文解字》收录了上古汉语的大量词汇,保存了古义,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三)、《说文解字》和上古音研究1、《说文解字》与上古韵部研究2、《说文解字》与上古声母研究(四)、《说文解字》和古代文化研究《说文解字》的内容涉及了历史、哲学、军事、地理、天文、动物、职务、医学和人体解剖等,几乎无所不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类知识领域的各个方面,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清代说文四大家同异比较分析五示例
羊鳴也 各本中筆直今依五經文字 从羊象气上出與牟同意
篆韵諩正气出不徑直也
凡言某與某同意者皆謂其製 字之意同也緜婢切十六部
段注
鳴也從 象聲气上出與牟同意 緜婢
切
中畫當曲曲而出牟字上亦曲 大歷
元年南詔築羊苴咩城咩即 之俗體
鳴也者周禮 方氏七閩注引國語閩 蠻矣釋文云 音如羊鳴近米史記
楚世家 姓索隱云 羊聲也焦氏筆秉諸韻書乜 字同意皆訓羊出聲則知
季子皋葬其妻子皋為之孔子弟子名 字羔論語柴也愚亦借字【假借】易說
卦傳虞本兌為羔注女使按恙之譌字借恙為廝養之養鄭本以賜為之 通訓
定聲
相同處:
四家字義均同:「羔,羊子也。」
相異處:
字形上,段注、通訓定聲都以為「从羊照省聲」。義證則以為照
省聲者,疑後人亂之,當云:「從火」。因為月令:「食麥與羊。」
注云:「羊,火畜也。周禮羊人屬夏官,故羔從火。句讀則以為
此說與小羊不合。在釋例中說明: 仍是羊,「八」則羔也。羊
多一胎生一羔,盛乃生二羔。字形有二羔,從其盛也。母羊尾岐
出者,非岐出也,羔隨母後,搖尾左右招之耳。 字以兩點象
掖形, 字以兩點象羔形,亦象形之變例也。徐灝氏以為『照
省聲』未確,疑羔之本義為羊炙,故从火;小羊味美為炙尤宜,
因之羊子謂之羔。」此說頗為合理。因為从甲文 ,羅振玉以
屬夏官故羔從火 義證
詩羔羊之皮傳
羊子也 小曰羔大曰羊
從羋照眉聲
桂氏曰疑後人亂之當云從 火月令食麥與羊注云羊火
畜也周禮羊人屬夏官故云從火 筠案此說與小羊不合古牢切
句讀
羔
羊子也久羊照省聲周禮羊人凡祭祀飾羔大宗伯卿執羔注取其羣而 不失其類公羊莊廿四注羔取其執之不鳴殺之不號乳必跪而受之類
说文解字-PPT课件
• 晚明毛晋和其子扆(yǐ)依宋椠始 “一”终“亥”小字本用大字雕刻。 毛氏初印本与宋本相去不远,但后来 屡依《系传》剜改,遂多乖缪。这就 是当时通行的汲古阁(绿君亭)本, 段玉裁作注以此为底本。
• 清嘉庆以后《说文》有三种本子: • 一、额勒布刻鲍惜分所藏宋本(即 《藤花榭》本); • 二、孙星衍重刊仿宋本小字本(即 《平津馆》本)。 • 三、丁少山影宋监本。
• 《說文》單字主要來源
• 1、《史籀篇》殘存的9篇籀文223字;
• 2、“秦三倉”:李斯的《倉頡篇》、趙高《爰曆 篇》、胡毋敬《博學篇》凡55章,小篆3300字。
• 3、揚雄《訓纂篇》凡34章,隸書2040字。 • 4、班固續揚雄《訓纂篇》凡13章,隸書780字。 • 5、史游《急就章》凡32章,隸書2019字。
• ①一、二、示、三、王、玉、玨、氣 八部,即以基本部首“一”相系聯。 每個部首都包含基本形“一”。 • ②丨(gǔn)、屮、艸、蓐、茻”五 部,則以基本形“丨”相系聯,如此 則第一篇分為“一”和“丨”為基本 形的兩組。
不能以形繫聯者則以意系聯。如《說 文》第十四篇將“甲、乙、丙、丁” 等天干名和“子、丑、寅、卯”等十 二地支名編為一組。這些部首在字形 上並無共同點,而在意義上形成一個 類。另外如《說文》第四篇的羽、隹、 鳥、“奞”等四組的繫聯。
•
部中之字體例:各部字數多寡不一, 多的如《艸部》445字,《木部》421字, 《水部》468字。少者只有幾個字,如 “气”部共兩個字。不管多寡 都用一 個原則即“據義系聯”。個別是據聲繫 聯。
• 玉部:段19頁 • 刀部:段183頁 • 月(肉)部:177頁 • 織:參見段注644頁 • 絹:參見段注649頁 • 霜 :參見段注573頁 • 輯 :參見段注721頁
《说文》的研究
通论三《说文解字》的研究概况一、清代以前的《说文》研究清代以前的《说文》研究者,首推三人:一个是唐代的李阳冰,另外两个是南唐时代的徐铉、徐锴二兄弟。
李阳冰,字少温,约生于唐开元年间,卒年不详。
赵郡(今河北赵县)人。
曾为缙云令、当涂令。
官至将作少监。
工小篆。
初学李斯《峄山碑》,据说后来曾对仲尼《吴季札墓志》有所借鉴,便变化开合,自成一体。
宋元人称其不下李斯,受到后人推重。
曾刊定《说文》三十卷,今不传。
据《说文》徐铉校定本所引以及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李阳冰大致做了不少正形(纠正《说文》篆文的写法及形声的分析)、正义(对《说文》的解说提出不同意见)的工作,其中虽然有不少误改的地方,但总的来说,他刊定《说文》还是有功绩的。
徐铉、徐锴是二兄弟。
绦铉,字鼎臣,生于后梁贞明二年(916),卒于北宋淳化二年(991),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初仕吴,为校书郎,南唐代吴以后,官至吏部尚书。
后随后主李煜归宋,为太子率更令,加给事中,官至散骑常侍。
他一生最大的学术功绩就是对《说文》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校定,今以大徐本行世。
在大徐本中,除了对《说文》作了版本订正、增补正文、补新附字、加注反切等工作外,还对《说文》作了简要注释。
这些注释有些是他个人的见解,凡注“臣铉等曰”者便是,这一类共407条;有的是引用他弟弟徐锴的看法,凡注“徐锴曰”者便是,这样的也有141条;另外还有几条是引用了李阳冰的意见。
注释的内容大体分辨形、辨音、辨义三类。
其中虽有可取之处,但也不乏谬误。
徐锴,字楚金,生于后梁贞明六年(920),先于兄卒于北宋开宝七年(974)。
书工八分和小篆,与徐铉同享大名于江左。
南唐中主李璟见其字,以为秘书省正字。
曾作《说文解字系传》四十卷,今本有缺佚。
四十卷中,除后十卷是杂论外,前三十卷都是逐条解释《说文》的,一般用“臣锴曰”、“臣锴案”的形式与原作相区别。
他的解释常常是补充本义、增补别义或引申义。
比如《说文》训“婴”为“颈饰”,他在下面作了增补:“徐锴曰:又,女曰婴。
古代汉语全部课件
1、“若之何” : ①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③艺麻如之何?衡纵其亩。(《诗 经》) 3、败绩:章太炎《新方言》:“绩, 蹟(迹)之假借。古代车战,胜者车 迹循其阵势,有条不紊;败者,胡冲 乱撞,车迹混乱,故曰‘败绩’ 。 ”
4、轏,注:士车。 〖疏〗:“《周礼· 巾车》:‘士乘栈车’,郑 玄云:‘栈车不韦鞔而漆之。’ 轏与栈字异, 音义同耳。”今按:《说文》:“栈:棚也, 竹木之车曰栈。(士限切)从木戔声。” 《集韵》:“轏,卧车也。”或作輚。此车 用竹片或木条做成车棚,是打仗时的辎重车, 白天可供应军需,晚上供下层军官睡觉。今 之栈道(在悬崖上用木条等搭成的便道)、 客栈(住宿,放货两用的客店)、栈房(堆 物之棚子)、栈子(房顶椽与瓦之间铺的木 条、竹子、树枝、蓠芭等)皆类此。
(3)分母——之——分子 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元年》) (4)分母——分子 借弟令毋断,而成死者固十六七。(《史记• 陈涉世家》) (5)分母——分——之——分子 将不胜其岔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 不拔者,此攻之灾也。(《孙子兵法•谋 攻》)
二、常用词 1、初:始也。見釋詁。从刀衣。會意。 裁衣之始也。衣部曰:裁,製衣也。 製衣以鍼,用刀則爲製之始,引伸爲 凡始之偁。此說從刀衣之意。 2、及:逮也。辵部:逮,及也。从又人。 及前人也。 3、即:即食也,从皀,卪声。 4、都::有先君之舊宗廟曰都。从邑者 聲。周禮:歫國五百里爲都。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等高 官大臣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 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 或谥号。谥号一般是死者生前事迹和 品德的概括,但有些往往是虚伪不符 合事实的。 谥法是给予谥号的标准。谥号是固定 的一些字,这些字被赋予特定的涵义, 用来指称死者的美德、恶德等。谥号 大致可分为三类:
古代汉语课件(工具书)
(三)分类法
指某工具书按材料的性质编排,主要见于古代类书, 其它词典有时出现(如《尔雅》)。 1.按事物性质 如《尔雅》,按字、词的意义分为19类:释诂、释言、 释草、释鱼……等。 如《古今图书集成》,分为6汇编、32典,6109部, 每一部中又分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 纪事、杂录、外编等子项目。 2.按学科系统(主要用于书目和索引等工具书)
(2)取角方法
Ⅳ.凡外围是‘口门門’的三类字,左右两下角改取里 面的笔形。
但上下左右有附加笔形的,都不在此例。
Ⅴ.一个笔形,前角已经用过,后角作为0。
二、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一般排检法
(二)字音法
1.韵部法:主要运用于古代出版的工具书,如《经籍纂 诂》、《佩文韵府》等和各类韵书。 ●古人把音分为206韵,宋元以后并为106韵(平水韵), 大致按平(30)、上(29)、去(30)、入(17)四 声依次排列。 ●曲线查找举例: 上前喷吼如有意,耳尖卓立节踠奇。 先从新版《辞源》或《汉字大字典》查出“意”字属 “去声,志韵”,然后再查《佩文韵府》中去声的 “志韵”所属的“意”字,即可找出该句诗的出处。
2.词典(含虚词、方言、专门性词典等)
古代出版:
《尔雅》,(西汉)作者不详 《方言》,(西汉)扬雄(清代杭世俊撰《续方言》,补《方言》 所未备) 《释名》,(东汉)刘熙; 《小尔雅》,(汉)孔鲋 《广雅》,(三国· 魏)张揖;《埤雅》,(宋)陆佃 《尔雅翼》,(宋)罗愿; 《骈雅》,(明)朱谋玮 《通雅》,(明)方以智; 《叠雅》,(清)史梦兰 《恒言录》,(清)钱大昕(清代陈鳣撰《恒言广证》,补《恒言 录》所未备) 《通俗编》,(清)翟灏; 《经传释词》,(清)王引之 《助字辨略》,(清)刘淇 《语助》,(元)卢以伟(我国研究虚字用法最早的专书)
《许慎与说文》PPT课件
淳笃:质朴厚重 《论语·季氏》:“少之时。”皇侃疏:“少,
谓三十以前也。”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二
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 而仕。” 《左传·文公十三年》:“有宠而弱。”杜预 注:“弱,年少也。”又《后汉书·丁鸿传》: “弱而随师。”李贤注:“弱,少也。”
臧否:品评;褒贬。 《淮南子注》
27
15
第二节 《说文》与《说文》学
27
16
一、《说文解字》命名的原因
27
17
27
18
27
19
字
《说文·子部》:“字,乳也。从子在宀 下,子亦声。”
段玉裁:“人及鸟生子曰乳,兽曰产,引 申之为抚字,亦引申之为文字,《叙》云 ‘言孳乳而浸多也。’”
第二讲 许慎与《说文》
第一节 《说文》的作者——许慎
27
2
《后汉书·儒林传》:
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 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 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 为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洨长。 卒于家。初,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 于是撰为《五经异义》。又作《说文 解字》十四篇,皆传于世。
二是民间献出的私人藏书:如河间献王刘 德(汉武帝的弟弟)搜求到有《周官》、 《尚书》、《礼记》、《孟子》、《老子 》;鲁三老也献出了《古孝经》,北平侯 张苍献出古文的《春秋左氏传》等。
古文经书的出现,遭到了“俗儒” 的激烈反对
古文经与今文经由于来历不同,自然会存在 差异。差异不仅表现在一是古文字写成,一 为今文字写成,而且表现在小到句,大到篇 章,都有较大出入。
27
6
马融常推敬之。 时人为之语曰: “五经无双许叔 重。”
王力语言学史(五)
《说文解字读》(《说文解字注》原名)。正当他要
做进一步努力时,病、贫、讼一齐向他袭来,痛苦不 堪。不得不迁居镇州、苏州等地。
经过13年的努力,《说文解字注》书成,他又反
复修改八年,直到嘉庆二十年(1815年),才付梓刊
行。从开始编写到最后刊行,前后历时四十年之久。 他一生著述甚丰,《说文解字注》则是他的代表
注意到连词;
对于词义问题,也有较深的考察。如《说文》只
讲本义,段注则兼讲引申义和假借义,说明词的多义
性。独能注意到《说文》中近义词辨析,并加以发 扬。段注对一些常用词,训释精确。能以发展的观点 来看待词义的发展变迁,这是段注比别的小学家高明 之处。段玉裁还敢于对许慎提出批评。对于段注敢于
批评许慎,当时学术界有不同的反映,有人严厉加以
本章要点
1、清代文字学: 《说文》四大家对《说文解字》的研究 2、清代古音学: 古音学的先驱-陈第 顾炎武等9位音韵学家对上古韵部的研究 钱大昕对上古声母的研究 3、清代训诂学: 王念孙、王引之父子 郝懿行夫妇
俞樾、章炳麟师徒
第十一节 《说文》的研究
《说文解字》是东汉古文经学大师许慎的杰作,
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这
作。凝聚了他大半生的心血。本书问世之后,很快就
受到当时学术界的极端推崇,被学术界公认为注释 《说文》的权威著作。王念孙在《说文解字注· 序》里 说:“盖千七百年以来无此作矣。”按许慎《说文》 成
于公元100年,王念孙的意思是说这本书超越了研究
《说文》的所有著作,可以直追许慎的《说文解字》 本书了。
《说文解字注》的学术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说文。对文字进行解释,讲的是本义,另
有别义,就是另一个本义,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 六
说文研究课件
之家,许多都是传世的孤本,所以,很容易 出现伪作。现在我们研究的成果发现,许多 到现在认为是原版的东西,也竟是后人之伪 作的。这样一来,就给了今文学者们更多的 口实,他们与其相信老师口头背诵的东西, 也不相信那些也许是后人伪作的蝌蚪文的。
2、中国古代的哲学很发达,我们可以确信,
古人们留下的那么多经典,不会是为了记载 一些流水账的。他们要留给后人们一些生活 的经历、思想的精髓。这些是靠训诂学所达 不到的。先贤们往往将很深奥的道理深深地 埋藏在平淡的叙事当中,需要我们用心的挖 掘。这是离不开今文学派的。
学贯儒法。
在文景两朝,简直就是人才呀。 到了汉武帝时,采董仲舒、公孙弘建议,表
彰儒家经籍,建立经学博士,所用皆为今文 经籍。 就这样,今文学派在西汉掌控着人们的头脑 一百多年,直到西汉末年,出现了一个大才 子,刘歆,才发生了些改变。
刘歆是刘向的儿子,
刘向本人就是今文学派的人, 可是刘歆却反对今文, 梁启超认为刘歆不孝。
说文研究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王大勇
西汉世系表
(前206-8)
1高帝刘邦——2惠帝刘盈 —7昭帝刘弗陵 3高后吕雉 — 4文帝刘恒—5景帝刘启—6武帝刘彻——戾太子刘据— 史皇孙刘进—8宣帝刘询——9元帝刘奭——10成帝刘骜 -定陶恭王刘康——11哀帝刘欣 -中山孝王刘兴——12平帝刘 —楚孝王刘嚣——广戚王刘勋——广戚侯刘 显——13孺子刘婴
妃。
而古文经师们却从文字训诂入手,
比如“仇”字的探究,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一系列下来,就是告诉人们,这仅仅是篇劳 动人民的爱恋之作。 说白了,一个讲究考据,一个讲究“经世致 用”。
中国语言学史课件
• 创造文字的是“圣人”,没指明是某个人
17
• 《说文解字》 •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 可相别异,初造书契
• 《荀子》 • 好书者众矣,仓颉独传者壹也。
18
三、名实论
• 诸子关于名与实的讨论是最早的关于概念 (词义)与概念名称(词形)关系的讨论
• (一)孔子
《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 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又“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侍坐于季孙, 季孙之宰通曰:“君使人假马,其与之 乎?”孔子曰:“吾闻君取于臣谓之取, 不曰假。”季孙悟,告宰通曰:“自今以 往,君有取谓之取,无曰假。”故孔子正 假马之名,而君臣之义定矣。”
20
• (4)《论语· 雍也》:子曰: “觚不觚,觚哉!觚哉!”
觚
爵
• 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急就者,
谓字之难知,缓急可就而求焉。”
29
• 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 居不杂厕,用日约少诚快意,勉力务之必有 喜。 • 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周千秋, 赵孺卿,爰展世,高辟兵…… • 锦绣缦旄离云爵,乘风县钟华洞乐,豹首落 莫兔双鹤,春草鸡翘凫翁濯…… • 锦绣、饮食、衣服、臣民、器物、虫鱼、服 饰、音乐、形体、兵器,车马、宫室、植物、 动物、疾病、药品、丧葬
23
• 三个重要观点(P4-5):
一、语言是社会的产物;
二、语言具有民族的特点;
三、语言是具有稳固性的,同时又是发展的。
24
• 《尹文子•大道下》 :
• 庄里丈人字长子曰盗少子曰殴盗出行, 其父在后追呼之曰盗盗吏闻之因缚之其 父呼殴喻吏遽而声不转但言殴殴吏因殴 之几殪
汉语史课件
《尔雅》简介
4、《尔雅》的功用。唐· 陆德明《经典释文》曰: “《尔雅》者,所以训释五经,辩章同异,实 九流之通路,百事之指南。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博览而不惑者也。” 5、《尔雅》内容。《尔雅》本20篇,今存19篇。 《释诂》、《释言》、《释训》、《释亲》、 《释宫》、《释器》、《释乐》、《释天》、 《释地》、《释丘》、《释山》、《释水》、 《释草》、《释木》、《释虫》、《释鱼》、 《释鸟》、《释兽》、《释畜》。
2、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历史
语言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不能脱离社会 而存在,社会的发展必然要影响语言的发展。 跟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的或者说最能迅速反 映社会发展是词汇。如 中国社会变化发展的历史,在汉语词汇也得 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上古中国畜牧社会时期, 就产生了大批有关畜牧的词语。当上古中国 由畜牧社会发展过渡到农业社会时期,就产 生了大批有关农业的词语。今天的通讯业发 达,网络词语大批出现。
清代名著简介——全面发展阶段
1、《康熙字典》:为清代圣祖(玄烨)于康熙49年(公 元1710)年命张玉书、陈廷敬等38人编纂的。前后经过6 年,这是中国第一部官修字典,共收字47035字,是按部 首编排的字典。 2、《玉篇》:是我国最早一部楷书字典。南北梁顾野王 编纂于公元543年,今天所见的是残本,全本是宋代重修 的,叫作《大广益会玉篇》。也是按部首编排的,基本上 采用《说文》部首,但多出2部,共542部。《玉篇》释 字以音义为主,不再如《说文》那样用六书条例分析形体 它在每个字的下面先是用反切注音,然后解释字义。
第三,善于从文字的本义,从而推导引申、假
借义。如《说文· 玉部》:‚理,治玉也。从王, 里声。‛段注:‚《战国策》:‘郑人谓玉之 未理者为璞’,是理为剖析也。凡天下一事一 物,必推其情至于无憾而后安是之谓天理。是 之谓善治,此引申之义也。戴先生《孟子字义 疏证》曰:‘理者,察真几微必区以别之名 也,’ 是故谓之分理。在物之质曰肌理,曰腠 理、曰文理。得其分则有条而不紊,谓之条 理。‛这样段玉裁从《说文》之‚理‛分析归 纳出六层引伸义,即‚天理、分理、肌理、腠
汉字学第三章《说文》课件
例:述:“循也。从辵(chuò),术声。”
3、注音: 方式有四: ①注明谐声偏旁:术语:“×声”、“亦 声”、“省声”。 例:吞:“咽也,从口,天声。” ②读若:例:
(xuān)“角ヒ(化的古字)也。 从角,亘(xuān)声。读若讙。”
③读同: 术语:“读与×同”、 “读若×同”。 例:雀:“依人小鸟也,从小隹 (zhuī)。读与爵同。”上古音 “雀”、“爵”同在“精母”、 “药部”。
2、析形:
①象形: 术语:“象形”、“象××之形”、 “象××”等。 例:西: “鸟在巢上。象形。”
②指事:术语:“指事”、“象形”、“象×× 之形”、“象××”、”从×从×”等。例:上: “高也,此古文上,指事。” ③会意:术语: “从×从×”、 ”从××” 等。 例:具:
“共置也,从廾(ɡǒnɡ)从贝省。古以 贝为货(货币)。”但据甲骨文 应为双手持鼎。 ④形声:术语: “从×,×声”、 ”从 ××,×亦声”等。
三、上古音研究价值:
1、《说文》对形声字谐声偏旁的说 解及用时音注音,是研究上古韵部的 重要资料。
2、 《说文》中的谐声偏旁、声训、 读若、异文(重文)是研究上古声母 的重要资料。
四、古代文化研究价值:
许冲《上<说文解字>表》:“慎博问通 人,考之于(贾)逵,作《说文解字》。 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而天地鬼神、 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 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
例:《鹽 部》:“鹽 (盐),从鹵 (卤)監 (监)声。古者宿沙初作煮海 盐。”段注:“天生曰卤,人生曰盐。”
记载了远古制盐技术家宿沙煮海水制盐 的历史文化。 《吕氏春秋·用民》:“夙(宿)沙之 民,自攻其君而归神农。”5000多年 前的神农时代已发明煮海水制盐的技术。
训诂学课件
路凤华
一、训诂与训诂学 (一)训诂:训诂最初单称为“诂”,或者 说 教 称为“训”。训诂合称始于汉代的《毛诗 也, 从 诂训传》。扬雄《答刘歆书》用“训诂”。 言 川 唐代的孔颖达给训诂下的定义为:“训诂 声。 者,通古今之异词,辨物之形貌,则解释 之义尽归于此。” “训诂者,注解之别名也。”
孟子:彻者,彻也;助者,藉也。 彻,通也。是说这种税制在周是天下通行 的税制。 藉,借也。意思是借助民力来耕种公田。 ▲还可以用来辨析同义词 平也, 例如: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老子》
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 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 叫做“微”。 二、兴盛期——两汉 西汉时期为儒家经典做注来阐述儒家思想 观点,此外还为《老子》做注;东汉时注 释范围扩大,为《国语》、《史记》、《 汉书》、《吕氏春秋》、《楚辞》等做注。 说明训诂学有开始摆脱经学附庸的趋势了。
从训诂学的发展历史看,两汉时第一个高 峰,清代是第二个高峰。训诂一直附属于 经学,直到清末才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五、训诂学的用途 1、指导古代作品的阅读与教学 2、指导整理古籍 3、指导编纂字典辞书 4、对其它学科的帮助
参考书目
1、许威汉 《训诂学导论》修订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7月第1版 2、吴孟复 《训诂通论》 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4月第一版 3、陆宗达 王宁 《训诂与训诂学》 山西教育出版社
主要有随文而释的注解书,还有通释语义 的专著,如《尔雅》,成为训释词义专书 之祖。总体而言,汉儒遍注群经,为后人 得以通读古籍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代 表人物是毛亨、郑玄、许慎等。 汉代训诂的成就给后世语言文字的分析研 究做出了范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为后世 语言学所借鉴。
最新《说文解字》导读课件ppt课件
❖ ①象形:刀,兵也。象形。
❖
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
❖ 豆,古食肉器也。从口,象形。
❖ 果,木实也。从木,象果形,在木上。
❖ ②指事:丅(下),底也。指事。
❖
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徐锴《繫传》:
“一记其处也,与末同义,指事也。
❖ 甘,美也。从口含一。
❖ 寸,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
塘褪捌姐孪驭蠕丧饮檀币哺谦泣喘签渍打灰火忙吝诸鸿邻候撒斜晃仰涯强说文解字导读说文解字导读说文所列的正篆有9353个但这并不完全徐铉校订说文时发现有些作为偏旁的字反不见正文便肯定为说文阙载遂为补录谓之新修如昭志件借剔笑迓等共19个字但事实上并不止此数如浏从刘声而无刘稀从希声而无希油从由声而无由
第一节
• A虚荣心得到满足 • B自尊心得到满足 • C好胜心得到满足 • D知耻心得到满足
(三)合作探究
• 1、阅读P6页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考课本问题 • ①耻辱的事情是尽快忘却还是牢牢记住?如果没有羞
耻心有什么后果? • 后果: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不知羞耻的人,就
永远不会有自尊。而且还有可能触犯法律,走向犯罪 的深渊。 • ②这个故事给我们哪些启发? • 做人要有羞耻之心,它可以使我们改正自己不恰当的 行为,完善自己,并帮助我们取得成功。“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 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
❖ 《说文》所列的正篆有9353个,但这并不完 全,徐铉校订《说文》时,发现有些作为偏
旁的字反不见正文,便肯定为《说文》阙载,
遂为补录,谓之“新修”,如“昭、志、件、 借、剔、笑、迓”等共19个字,但事实上并 不止此数,如浏从刘声而无刘,稀从希声而
《古代汉语通论》训诂学基础课件
中落时期:宋元明 朱熹:《四书集注》 复兴时期:清代 《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王筠《说文句读》、《说 文释例》 高邮王氏四种: 王念孙《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王引之 《经传释词》、《经义述闻》。
4训诂体例(古注形式)
1.2谓 被释词都是放在前面。 (1)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孟子· 滕 文公上)赵岐注: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 (2)彼路斯何?君子之车。(诗经· 小雅· 采 薇)郑玄笺:君子谓将率(帅)。
1.3貌,之貌 解释动词或形容词。 (1)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庄子· 北 冥有鱼)郭象注:泠然,轻妙之貌。 (2)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诗经· 卫风· 氓) 毛传:蚩蚩,敦厚之貌。
(七)《春秋谷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八)《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九)《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十)《论语注疏》:魏何晏等集解,宋邢昺疏。 (十一)《孟子注疏》:汉赵岐注,旧题宋孙奭疏。 (十二)《孝经注疏》:唐玄宗御注,宋邢昺疏。 (十三)《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十四》《经典释文》:唐陆德明。
“房,旁也,室之两旁也。”“门,闻也” 现在最早的声训专著是东汉刘熙的《释名》。
3“右文说”与声训
概念定义: “右文说”是一种从声旁推测汉字意义的注 释方法,它对字义提出了两个概念,一个 是“类”的概念,一个是“义”的概念。 认为“其类在左,其义在右”,意思是形 声字的意符(左文)仅仅表示事物的类别 范畴,它的声符(右文)才是“意义”所 在。它的因“声”求“义”使人们看到形 声字的声旁除了标音之外,还可以为字义 的解释和来源作出提示。
5校勘术语
5.1衍文、脱文 是古籍校勘中常用的术语。衍文,是指古籍中 因传抄、刻印误加的文字,简称“衍”,也叫 “衍字”。脱文,是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而 脱落的文字,简称“脱”,也叫“夺”或“夺 字”。
《文字学-说文解字》课件
深度学习
学习《说文解字》需要长时间、 深入的学习,通过字形和含义 等多方面的学习,逐步掌握汉 字特点和演变规律。
多角度学习
除了书本和文字的学习,了解 字画和碑刻也是很重要的。因 为汉字和书法是密不可分的, 他们互相的补充只会让学习更 加全面。
艺术欣赏
学习汉字不一定只是考试。在 了解汉字同时,通过欣赏书法 作品等多种艺术形式,你可以 让自己更好的感受到汉字的艺 术之美。
文化遗产
作为一本最为权威和经典的文字学著作,《说文解 字》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 书法艺术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古代教育
在古代,学习《说文解字》成为一种盛行的教育方 式。人们常常用它来辨别字音、理解文化内涵、提 高表达能力。它为古代的文学发展和国家治理奠定 了基础。
学习《说文解字》的方法和技巧
文字学-说文解字 PPT课 件
文字是一项神奇的发明,巧妙地记录了人类言语和思想,而《说文解字》则 是古代最重要而经典的一本字书。本课件将为你详细介绍文字学及其历史, 深度解析《说文解字》的内容和形式,并教你如何学习和理解中国文字。
什么是文字学?
文字学是一门研究文字的学科,包括文字的构成、演变、形式、意义、使用等多方面内容。在中国历史上,文 字学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作为最早文字研究书籍之一的《说文解字》更是文字学研究的经典之作。
字义解释
《说文解字》除了解释每个字的字形以外,也会详细阐释其含义和使用。从字形、音韵、义 理等多个方面,全面解析每一个汉字。
字源考证
《说文解字》在解析每个汉字的形、义、音的同时,也会尽可能地考证其来源和发展。这让 人们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说文解字》中的四种字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文通训定声》共18卷, 在四大家中篇幅最多。增字七千 多个,改变了《说文》以部首统 字的编排方式,分析出形符1137 个,按古韵将其分为18部。其最 大特点是“舍形取声,贯穿联缀” 的体例,提出“天地之间,有形 而后有声,有形、声而后有意与 事。四者,文字之体也。意之所 通,而转注起焉;声之所比,而 假借生焉。二者,文字之用也。” (《说文通训定声》自叙)
段玉裁用了32年 的时间(1776-1807) 来撰写《说文解字 注》,书成问世,学 者公认是自古以来研 究《说文》成就最高 的著作。戴震另一弟 子王念孙评论说: “盖千七百年来无此 作矣。”
在注解《说文》之前, 段玉裁深入地研究了古 音,对上古韵部系统做 了归纳,写出了《六书 音均表》,分古韵为6类 17部,“支,脂,之” 三部分立,是他的创见, 另段氏认为古无去声, 也是一种新的发现,并 建立了“同声必同部” 的理论认识。
一、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号茂 堂,江苏金坛县人。乾 隆举人。曾在四川富顺、 巫山等地任知县。后来 辞官归乡,潜心著述。 他是清代著名学者戴震 的弟子,是乾嘉学派的 代表人物。
戴震(1723— 1777)字东原,安徽 休宁人,曾修《四库 全书》,博闻强记, 成为皖派考据大师, 著有《声韵考》《方 言疏证等》,首创古 音9类25部之说,及 阴阳入对转的理论, 段之师。
《说文解字注》的 突出成就在于“就古音 明古义”,用“因形以 考音,因声以知义”的 方法研究《说文》。段 玉裁已经从理论的高度 认识到了音与义才是语 言词汇的要素,而汉字 主要是通过记录词的声 音来表示词和它的意义 的。
另外,在阐明《说文》的条例,订正
《说文》的讹误,辨析同义词和清理本义 与引申义的关系等方面,段玉裁都有卓越 的成就。
朱骏声(17881858),字丰芑,号 允倩,江苏吴县人。 是清代著名学者钱 大昕的弟子,钱大 昕精于古音之学, 对朱氏影响颇深。
钱大昕(1728— 1804),号辛楣,江苏嘉 定人(今上海市)。著有 《十驾斋养新录》、《潜 研堂文集》、《恒言录》 等,他首先注意古声母的 研究,提出:古无轻唇音, 古无舌上音,还提出古人 多舌音及上古影晓匣双声, 对古音研究,提出《诗经》 有正音,有转音。)
二、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桂馥(1736-1805),字冬 卉,号未谷,山东曲阜人。乾 隆进士。曾任云南永平县知县。 除《说文解字义证》外,另著 有《札朴》10卷。 《说文解字义证》的特点, 是大量引用古代文献资料来证 明《说文》说解的意义。
三、王筠《说文解字句读》和 《说文释例》
王筠(17841854),字贯山, 号菉友,山东安丘 人。道光举人。
第三节 清代 《说文》四大家
从这些资料汇编中,可以看到历代 各家研究的成果。其中,清代是成就 辉煌的时期。乾隆中叶,惠栋著《读 说文记》15卷,可说是清儒研究《说 文》专书的开始,乾嘉时代为最盛, 至清末罗振玉、王国维为止,《说文》 研究者共计203人,他们对《说文》的 研究,大致可以分工作,如 严可均《说文校议》等;
②对《说文》有所匡正的研究,如孔广居《说 文疑疑》等; ③对《说文》作全面的研究,并多所阐发的, 如说文四大家; ④对先辈或同时代《说文》研究著作的补充订 正,如王绍兰《说文段注订补》等。
在清代研究《说文》的众多学者中,最 杰出的是段玉裁、桂馥、王筠和朱骏声。他 们被称为“《说文》四大家”。
王氏著《说文释例》,说明《说文》和六书理 论的条例、体制,帮助人们掌握读《说文》的门径。 他常引用当时得见的一些古文字资料补充、订正 《说文》,这是前人未能做到的。 《说文解字句读》是对《说文》的注解,其特 点是在前人之说的基础上“博观约取”,广泛地观 览而精要地摘取,并且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
四、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