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八)(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1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北师大版选修1模块综合测评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梭伦在诗中曾写道:“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利,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这表明梭伦改革()①着眼点在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②恰好满足了平民阶层的需求③没有触动贵族利益④过多地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A.②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B[通过材料可知梭伦给了平民一定的权利,但又没触动贵族的根本利益,这就缓和了阶级矛盾,体现了梭伦“中庸”的政策,故①④正确;③不符合材料,②不符合史实,并未完全满足平民的需要,排除。
]2.王安石曾写诗道:“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这主要说明()A.取信于民是商鞅新法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B.物质奖励是商鞅推行新法的重要手段C.奖励军功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D.奖励耕织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A[材料中王安石的诗描述的是商鞅变法中“南门徙木”的典故,这一做法是商鞅变法取信于民、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
]3.商鞅认为:“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显然,在商鞅看来工商业的发展()A.与农耕生产相辅相成B.有利于国富兵强C.妨碍耕战政策的实施D.易助长奢靡之风C[材料意思是从事商贾使粮食生产减少、军队战斗力弱,在商鞅看来工商业的发展不利于农业和军事的发展。
]4.《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人云中。
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童谣曰:“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诗歌和童谣说明了()①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②平城是鲜卑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③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④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C[诗歌和童谣都反映了平城环境的恶劣,这也是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之一。
]5.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试题:第八单元 检测试题-含解析
检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1.一位美国学者这样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苏关系:“每一方都像镜子里面看人一样,看到的都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
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咄咄逼人的姿态。
”该学者认为“冷战”源于 ( )A.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C.美苏两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D.美苏双方误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解析:D 材料中“每一方……看到的都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表明美苏关系恶化源于误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不是材料中学者的观点,不合题意。
2.美苏“冷战”导致国际政治地图重绘,使得国际安全环境充满了更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
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第三世界的崛起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D.雅尔塔体制的长期存在解析:C 根据所学可知,美苏“冷战”局面的出现,引发了美苏之间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但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结合本题可知,“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3.1947年,希腊面临着长期内战的前景。
杜鲁门总统为应付这一紧急情况宣布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原则。
其主要内容是:“美国的外交政策,必须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拥有武装的少数派集团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
”在阐述这一原则时说,“希腊的生存如今正受到威胁。
”杜鲁门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大战后的美国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B.希腊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得以提高C.美国对希腊实施援助,促进其经济的恢复D.美国试图通过援助欧洲,遏制共产主义解析: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采取扩张政策,A项错误;美国借口“希腊的生存如今正受到威胁”干涉希腊内政,是对希腊主权的破坏,B项错误;分析材料内容可以看出美国对希腊实施援助的目的是防止希腊政权落入希腊共产党手里或被苏联控制,C项错误;美国支持抵抗“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针对的是苏联,其援助希腊的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在欧洲的扩张,D项正确。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单元测试:第8单元 世界政治格局的国际化趋势 Word版含答案
第八单元世界政治格局的国际化趋势单元测试1、“冷战”局面的形成是由于( )①美国试图称霸世界②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增强③欧亚社会主义阵营形成④美苏展开核军备竞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2、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发表声明说:“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
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材料中的“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表现为(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D.推行杜鲁门主义3、在两极格局时期,出现了多次“冷战”和“热战”。
下列属于“冷战”范畴的是( )A.雅尔塔会议B.朝鲜战争C.越南战争D.柏林危机4、柏林墙的出现反映出的根本问题是 ( )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对抗B.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C.德意志民族的分裂D.古巴导弹危机的产物5、“使欧洲成为夹在东西方之间的锻铸物,东方好比一柄铁锤,而西方则是铁砧,欧洲在这两股力量的猛烈击打下铸就到一起。
”材料主要表达的是( )A.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B.东西方“冷战”已经开始C.欧洲成为“冷战”的焦点D.“冷战”之初苏联处于攻势6、二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本外交政策所呈现的趋势是( )A.控制→竞争→扶植B.控制→扶植→竞争、合作C.竞争→控制→扶植D.扶植→竞争→控制、合作7、20世纪60年代,苏联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分成“进步的”和“反动的”,蓄意分裂不结盟运动;20世纪70年代后期苏联把自己打扮成不结盟运动的“朋友和战友”。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不结盟运动国际影响增强B.苏联在争霸中处于劣势地位C.美国与不结盟运动联系密切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8、下列图文材料中,基辛格所说的20世纪70年代,“世界政治的深刻变化”的主要表现是( )A.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B.美日同盟关系破裂C.欧洲由欧共体走向欧盟一体化D.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9、右侧漫画反映的是美国2003年攻打伊拉克遭到大国的一致反对。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课时检测: 单元综合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检测(二)(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民国学者蒋廷黻指出,“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故鸦片战争的发生,非中、英两国所预料,更非两国所预谋。
战争虽非偶然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
下列观点与材料一致的是()A.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B.国人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C.维护英国利益是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D.打开中国市场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解析:选A。
据材料“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和“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可知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故选A。
据材料“故鸦片战争的发生,非中、英两国所预料”可知国人未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维护英国利益是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打开中国市场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D项错误。
2.英国一位作家说:“你拿了我的鸦片,我就拿你的岛屿,这样我们就清账了。
”(转引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这里所说的被英国拿走的岛屿是指()A.澳门岛B.香港岛C.台湾岛D.辽东半岛解析:选B。
林则徐禁烟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故选B项。
3.张德坚所编太平天国运动的情报集《贼情汇纂》记载:“惟各处俘获贼书皆成捆束,独无此书(《天朝田亩制度》),即贼中逃出者亦未见过,其贼中尚未梓行耶?”材料说明《天朝田亩制度》()A.实际上没有发行B.没有号召作用C.在太平军中没有普及D.不能反映农民的愿望解析:选C。
从材料“即贼中逃出者亦未见过,其贼中尚未梓行耶”说明《天朝田亩制度》在太平军中没有普及,故选C项。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A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反映农民的要求,有号召作用,B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反映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D项错误。
4.法国大主教樊国梁在法军攻陷北京的当天记道:“街上防垒甚多,皆以米袋为之。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五含解析北师大版必(001)
单元检测试卷(五)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梁启超曾对古代中国与欧洲各国的国体进行对比,认为中国周代和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之处最多。
中国周代和古代希腊在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A.分封诸侯、城邦国家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贵族政治、列国分立答案 D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
古代希腊没有分封诸侯,故排除A项;中国周代和古代希腊均没有实行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故排除B项;中国在周代并非小国寡民,故排除C项;古代希腊前期和中国周代都是贵族政治,古希腊城邦林立,中国在周代也是诸侯国林立,故D项正确。
2.有学者说:“雅典民主政治所倡导的民主原则和宽泛的自由精神是后来欧洲民主和自由的基础和滥觞。
”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深刻影响的有( )①国家政治原则②公职选举③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④代议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A解析古希腊民主是直接民主,代议制是间接民主,故④错误;①②③都是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深刻影响。
故选A。
3.有学者指出,伯利克里改革进一步推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并罗列论据有:政权向所有等级公民开放,发放公职津贴、观剧津贴等。
可见,该学者认为伯利克里改革对雅典民主的“发展”表现为( )A.民主基础的扩大B.对一般民众的讨好C.阶级矛盾的缓和D.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中“政权向所有等级公民开放,发放公职津贴、观剧津贴等”可以得出伯利克里在位时期,取消了担任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限制,积极鼓励公民参政,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故A项正确。
4.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
”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
这表明(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答案 C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可知,雅典的法律规定限制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故正确答案为C项。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六)(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
单元检测试卷(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光荣革命就是‘革命的反革命’——它在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的意义上,起到了革命的意义,同时却抑制了激进革命的发生”。
据材料判断,“反革命”指( )A.资产阶级向旧贵族妥协B.议会违背了人民的意愿C.避免了再次暴力斗争的出现D.资产阶级政变更换国王答案 C解析A项不能体现“反革命”的含义,故A项错误;B项题干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从题干中对“革命的反革命”的解释可知“反革命”是指“抑制了激进革命的发生”,即阻止了暴力革命的发生,故C项正确;D项描述的应是光荣革命中革命的一面,与“反革命”不符,故D项错误。
2.英国《权利法案》的“法”对君权的作用是( )A.配合君权B.限制君权C.平分君权D.强化君权答案 B解析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一方面是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和军权等方面限制王权;另一方面,又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
它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使议会治理国家的权力增强。
故B正确。
3.不少史学家称,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具备了“原创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特征”。
体现这一现象的举措是( )A.确立君主专制B.实行双王政治和君主立宪制C.开创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和两党制D.确立议会制度答案 C解析体现“原创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特征”的举措是开创了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和两党制。
双王政治在此前历史上出现过,只有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和两党制是光荣革命后才出现的。
故选C。
4.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他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
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B.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C.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D.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答案 D解析材料中“他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说明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所以答案选D。
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检测(八) 北师大版必修1-北师大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单元综合检测(八)(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1946年,苏联驻美大使尼古拉·诺维科夫在一份秘密报告中分析了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意图以及美国在全球的扩张行为,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并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这反映了( )A.美苏“冷战”序幕全面拉开B.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C.美苏同盟关系正式破裂D.美苏两国逐渐转向对抗解析:选D。
从材料“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并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可知苏联成为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阻碍,预示了两国关系由合作转为对立,故选D项。
“冷战”序幕开始的标志是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美苏进行了军事角逐,故B项错误;美苏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应以“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为标志,故C项错误。
2.如图是匈牙利1974年在某一国际组织成立25周年时发行的邮票。
其宗旨是在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之间“建立密切的经济联系”。
下列有关该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成立不利于加强世界市场的紧密联系B.它是由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参加的政治经济组织C.有利于欧洲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D.其成立是二战后国际力量失衡的重要标志解析:选A。
根据题干时间信息“1974年”可知,此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经济上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市场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市场,因此世界市场被割裂,不利于世界市场的紧密联系,故选A项。
3.下图形象地反映了二战后的( )A.中苏关系B.美中关系C.法德关系D.美苏关系解析:选D。
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美苏争霸,图中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美苏实力对比情况,故选D项。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中苏结成同盟关系,A项错误;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B项错误;二战后,欧洲逐渐走向一体化,C项错误。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北师大版必修1阶段测评1(第1、2单元)
阶段综合测评(一)(第一、二单元)(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
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A.禅让制B.嫡长子继承制C.郡县制D.察举制B[宗法制中,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保证了国家的最高执政权力在宗族内的继承,是化国为家的典型表现,故选B项。
禅让制的标准是能力的高低,不能保证权力在家族内的继承,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察举制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均与题意无关。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分封制影响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D.专制王权强大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这里强调的是家族观念,本质上是宗法制观念浓厚的体现,故C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提及男女尊卑的问题,A项错误;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分封制,B项错误;专制王权与题干信息无关,D项错误。
]3.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中提到“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从有余的地方取出来,以补不足),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
”这反映了西周的政治机制()A.有利于稳定社会政治秩序B.有利于西周中央高度集权C.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有利于边疆的开发与拓展A[封君与周王室之间,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这说明分封制有利于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故A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民族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说的是封君与周王室的关系,故D项错误。
]4.“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一)(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
单元检测试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期末)春秋晚期,晋国大夫赵襄子一日之内拔擢中牟两位出身耕稼的读书人为大夫,并予以田宅。
于是“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官学兴盛,人才辈出B.贵族政治受到冲击C.土地兼并,井田瓦解D.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答案 B解析根据拔擢“出身耕稼”的读书人为大夫,即任命平民为官,是对重视世袭制的贵族政治的冲击,故B项正确;出身耕稼的读书人为官反映的是私学兴起,是对“学在官府”的冲击,A项“官学兴盛”与题意不符;C项的土地状况与D项的“百家争鸣”与材料主旨不符。
2.(2018·潍坊高二统考)《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孔子主张“因民之利而利之”,孟子主张“民为贵,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反映了先秦儒家( )A.主张以人为本B.强调君民共治C.强调贤人治国D.提倡礼法并施答案 B解析君民共治指领导或者皇帝与民众一起治理国家事务,材料中“民惟邦本”“民为贵,君为轻”“君舟民水”都是从君民共治角度治理国家,故B项正确。
3.(2018·佛山高二期末)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
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 )A.缓和诸侯纷争B.强化中央集权C.构建平等社会D.规范社会秩序答案 D解析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孟子强调“义”,“义”指合宜的行为语言,亦指合于道理、公正,是孟子面对列国纷争而强调的新的社会伦理原则;由荀子之言及所学知识可知,“礼”与“义”都有利于止乱,即有利于规范社会秩序,故D项正确。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四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1
单元检测试卷(四)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金秋时节,在苏式风格的北京展览馆西侧,被北京人亲昵地称为“老莫”的俄罗斯风味餐厅——莫斯科餐厅重装开业,吸引了不少北京市民前来就餐甚至参观;与此同时,以“唤起记忆,传承友谊”为主题的“情动俄罗斯——中国人唱俄语歌”大型活动正在两国如火如荼地进行,以此纪念中俄建交。
中俄建交所反映出来的我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是( )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一大片”答案 C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一边倒”是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答案为C项。
“另起炉灶”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必须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排除A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取缔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排除B项;“一大片”是指联合亚非拉等国共同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排除D项。
2.1949年,毛泽东强调,“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1957年,毛泽东又宣布,“从国与国的关系方面来讲,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是正确的”。
据此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有革命思维的惯性特征C.因实际的需要而随意改变D.意识形态大于国家利益答案 A解析“一边倒”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不矛盾的,倒向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恰恰正是独立自主外交的一个具体的体现,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故选A项。
3.下图是20世纪中期的宣传画。
该画有助于了解( )A.“一边倒”方针的实施B.日内瓦会议的召开C.“万隆精神”的形成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答案 A解析由图上的标志可知,代表苏联的手和代表中国的手握在一起,这意味着中苏关系友好。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课时检测:期末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
期末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郭沫若说我们中国古时候所谓的国,其实仅仅是一个大宗或小宗,所以动辄便称万国万邦。
这说明()A.宗法制使中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B.中国古代社会有家国同构的特点C.中国古代并没有产生真正的国家D.一个宗族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解析:选B。
郭沫若强调国就是一个大宗或小宗,意在强调家国同构,故选B项。
宗法制使中国处于分裂格局状态是对题干的曲解,A项错误;中国古代并没有产生真正的国家与史实不符,C项错误;材料中的国并不是一个个独立的国家,D项错误。
2.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中说: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其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
促使此处概念变化的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解析:选B。
由材料“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可知,将全国联系起来进行统一管理,就是“中国”,因此导致这一观念的变化是秦朝实行了郡县制,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局面,故选B项。
3.秦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亡于公元前206年。
其统治期间属于()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C.公元前3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解析:选D。
公元前3世纪晚期一般指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01年左右,故D项正确。
4.明朝内阁权力很大,特别是明朝中后期,皇帝已大多放弃了御览章疏之权,均由阁臣拟旨。
也就是说,批答章奏之权也有一部分实际下放到内阁。
这说明内阁() A.议政权有所扩大B.等同于宰相制C.向宰相制发展D.篡夺了议政权解析:选A。
根据材料中“阁臣拟旨”“批答章奏之权也有一部分实际下放到内阁”说明内阁在参政议政方面权力扩大,故选A项。
内阁权力虽有扩大,但是它不是中央一级机构,不掌握实际决策权,不能等同于宰相制,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内阁向宰相制发展的信息,C项错误;内阁的议政权扩大,但并没有完全掌握议政大权,最终仍由皇帝决策,D项错误。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课时检测:单元综合检测(一)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检测(一 )(时间: 45 分钟,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 (此题共 12 小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1.“夏代设秩宗,商代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色是() A.依照血缘亲疏分派政治权利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系统C.推行神权与政权相联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亲密联合分析:选 C。
此题主要考察的是我国古代初期政治制度的特色。
资猜中没有对权利的分派标准进行阐释,故 A 项清除;资猜中没有阐述地方政治制度,故 B 项清除;据资猜中“ 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 可知初期政治制度拥有神奇色彩,表现了神权与政权相联合的特色,故 C 项正确;资猜中重申的是王权与神权的联合,没有对宗法制度进行阐述,故 D 项清除。
2.如图是1974 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旧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堇鼎,其铭文粗心为燕侯派堇前去宗周为召公奉献食品,并遇到召公恩赐。
该考古成就可用于研究()A .禅让制B.礼乐制C.分封制D.郡县制分析:选 C。
将部落结盟领袖的权位传给贤强人的制度称为“ 禅让制” ,终结于夏代,与资料时间“西周”不符,故 A 项错误;资猜中没有波及礼乐制,故 B 项错误;西周推行分封制,诸侯有为周天子缴进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医生推行再分封,与资猜中“ 西周旧址中燕侯派堇前去宗周为召公奉献食品,并遇到召公恩赐” 相符,故 C 项正确;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与资猜中“ 西周旧址中” 不符,故D 项错误。
3.公元前643 年,齐桓公病逝,其诸子为抢夺爵位而兵戎相见。
依照当时的规定,最有资格继承齐桓公国君地点的是()A .大儿子,齐桓公最喜欢的妾所生B.二儿子,齐桓公正妻所生C.三儿子,与大哥同母,手握兵权D.四儿子,为齐桓公最喜欢分析:选B。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阶段测评第单元北师大版必修(1)
阶段综合测评(三)(第五、六单元)(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某中学历史课在进行“古希腊民主制度产生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时,下列材料能够作为其有力证据的有( )①古希腊地图②爱琴海地区贸易图③雅典城邦居民的构成④刻有放逐人员名字的陶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②③④A[①说明希腊的地理位置临近海洋,适宜航海;②表明古希腊海外贸易发达,工商业也非常繁荣;③与民主制度的产生也有重要联系;④是古希腊雅典民主制度的表现,排除。
] 2.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
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 A.确立了依据财产的多少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C[A、B两项属于梭伦改革的影响,排除;D项属于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的特征,排除;从材料看,克利斯提尼以地域为基础划定行政选区,这一制度有利于打破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故C项符合题意。
]3.“除十将军外,其余官职基本通过抽签的方式选出,每个人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
”材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 )A.轮番而治B.主权在民C.权力制约D.法律至上A[“每个人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体现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轮番而治的基本特征,故A项正确。
]4.伯里克利曾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下列能够作为反驳证据的是( )A.雅典民主机构B.雅典居民比例C.雅典公民投票用的陶片D.苏格拉底之死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机构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故排除A项;陶片放逐法是通过投票放逐那些破坏民主的人,故排除C项;苏格拉底是经过陪审法庭多数人投票被判处死刑的,虽然反映了雅典民主的弊端,但也是民主的体现,故排除D项;从雅典居民比例中可以得出,雅典公民(成年男性)占比例很小,所以雅典的民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故B项符合题意。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检测一北师大版必修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单元综合检测(一)(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指出:“战国二百多年间,诸侯莫不好霸道而斥王道,崇尚以武力征服天下,招贤纳士,放纵天下之士坐而论道,择善而从。
……诸侯国君虽然不能对诸子思想兼包并蓄,但让天下之士拥有了思想的自由。
”这体现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 A.诸侯国君以士人论道来掩饰争霸B.诸侯国君对称霸方式的不同选择C.诸侯争霸提供了思想发展的空间D.士人的思想都以霸道为中心展开解析:选C。
“诸侯莫不好霸道”而“招贤纳士”,“让天下之士拥有了思想的自由”,表明诸侯国君强烈的争霸愿望需要得到士人思想上的帮助,从而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提供了发展空间,故C项正确。
2.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思想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下列言论与此同属一派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D.“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解析:选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主张,属于儒家思想,而“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的主张,故A项错误;“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是韩非子的主张,属于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主张,属于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是庄子的主张,属于道家思想,故D项错误。
3.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
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 ) A.宣扬君权神授B.解释天人感应C.劝君主行仁政D.强调教化民众解析:选A。
通过材料“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可以看出,董仲舒认为君主承天而立,是天人之间的负责人,是出于神化君主的目的,故A项正确。
4.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课时检测:单元综合检测(五)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检测(五 )(时间: 45 分钟,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 (此题共 12 小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1.“在希腊这类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偏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益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对这一谈论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指出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好产生民主制度C.政治文明完整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D.希腊的地理环境只好致使个人主义分析:选 A 。
由资猜中的“这类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偏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益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可知资料重申了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但不是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种类,不过“在某种程度上有益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
2.对“雅典城邦”(Athens Polis) 一词中“城邦”的解说,更靠近实质特色的是()A .城市国家B .公民国家C.独立国家 D .联邦制国家分析:选 A 。
城邦即城市国家,常常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含四周的一些乡村,应选A 项。
3.“ (希腊 )公民竭尽全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常献出年光,他没有扔掉公务照料私务的自由相反,他一定奋不管命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城邦权利遇到滥用和误用B.公民视城邦利益至高无上C.公民拥有激烈集体荣誉感D.公民踊跃性遇到城邦调换分析:选 A 。
题干资料表现了公民的参政踊跃性、集体荣誉感、城邦利益至上,“ 城邦权力遇到滥用和误用” 在资猜中无从表现,应选 A 项。
4.“梭伦促使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
”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目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老百姓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
以下各项,能够正确反应上述看法且切合史实的是()A.既取销了老百姓债务又未送还老百姓原有土地B.既严禁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存了旧的社会等级D.既照料了老百姓利益又保护了贵族部分特权分析:选 D。
由题干中“促使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 和梭伦在土地问题上对贵族和老百姓的态度可知, D 项正确。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八含解析北师大版必(002)
单元检测试卷(八)(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安徽六校联考)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与该创作风格相同的是( )A.《百年孤独》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C.《人间喜剧》D.《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答案 D解析据材料“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可知题干的创作风格是浪漫主义,故D项正确。
2.拜伦是近代英国的一位伟大诗人。
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拜伦式英雄”:他们高傲倔强,不满足于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
这些“拜伦式英雄”反映了( )A.光荣革命时代的理性之光B.启蒙运动时代的浪漫之声C.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D.蒸汽时代社会的黑暗现实答案 C解析“他们高傲倔强,不满足于现实……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故C项正确。
3.(2018·山东师大附中高二期中)某学校举办一次介绍欧洲文化的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
演讲题目包括:“歌德的诗歌创作”“拜伦与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和“雨果的小说艺术”等。
这次活动的主题,应拟定为(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B.启蒙运动时期的学术C.古典主义的文化风格D.浪漫主义的文艺答案 D解析歌德、拜伦和雨果的艺术风格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故D项正确。
4.(2018·豫南示范高中联考)法国的蒲鲁东(1809~1865年)在《艺术的社会使命》一书中,最早做出“现实主义是批判的”论断,但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这一论断主要是( ) A.资本主义社会道德观变化的结果B.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发展的结果C.两次工业革命及殖民扩张的结果D.资本主义制度弊端不断暴露的结果答案 D解析19世纪上半期,随着英法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矛盾的不断暴露,艺术家对各种丑恶现象进行了批判,故D项正确。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八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
单元检测试卷(八)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
”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A.军事力量的失衡B.意识形态的对立C.经济水平的差距D.同盟力量的差距答案 C解析苏联利用国家力量,在牺牲农业、轻工业的情况下发展重工业,虽然在表面上与西方保持均势,但经济实力上的差距最终导致其竞争失败,故答案为C项。
2.下面是关于捷克斯洛伐克等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比重的数据表。
造成1952年各国数据与1948年数据差距较大的直接原因是(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斯大林体制的影响D.经互会的成立答案 D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捷克斯洛伐克等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下降。
结合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等知识可知,答案为D项。
3.1945年1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持在19世纪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能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
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并于1950年5月停止了战争赔偿计划。
美国对日政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帮助日本恢复经济,推行民主改革B.“冷战”的加剧和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C.加紧孤立、封锁和威胁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需要D.扶植日本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答案 B解析结合时间信息可知,美国对日本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冷战”的加剧和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称霸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威胁,故选B项。
4.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
这表明“马歇尔计划”()A.与杜鲁门主义手段相同B.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C.彻底颠覆了杜鲁门主义D.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不一致答案 B解析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运用,实质都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确立美国的霸主地位,根据材料中“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由此可知马歇尔计划更为隐蔽的特点,故B项正确。
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试卷(一)(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1-北师大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单元检测试卷(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枣庄三中学情调查)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C.“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答案 C解析材料中的“民之父母”“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家天下”观念,故答案为C项。
宗族关系是家族关系,不会成为执政的基础,排除A项;官员考核的依据应该是官员的德行和政绩,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官民具有共同的政治诉求,排除D项。
2.周代金文“封建亲戚”中的“亲”字写作“”(字的左边是监狱,右边探望,有血缘关系的人才会探监慰问),“戚”字写作“”(字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种武器)。
这反映了周代( )A.受封诸侯的权利B.分封的对象C.受封诸侯的义务D.分封的目的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亲”“戚”的字义可知,“亲”是与周王室有血缘关系的人,即贵族;“戚”是握有武器掌控军事的人,即“功臣”,故材料反映的是周代分封制下分封的对象,B 项正确。
3.(2018·汾阳一中高一期中)《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破坏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答案 A解析分封制下,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三家分晋说明分封制被破坏,A项正确;B、D两项题干无从反映,也不符合史实;C项易误选,原因是对分封制的理解与基于题干表面的认识。
4.武王灭商后,封纣王儿子为诸侯,又封黄帝、神农、尧、舜、禹的后代为诸侯,让他们延续濒于灭绝的祖先祭祀。
这种“兴灭国继绝世”的政治行为备受古人推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检测试卷(八)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
”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A.军事力量的失衡B.意识形态的对立C.经济水平的差距D.同盟力量的差距答案 C解析苏联利用国家力量,在牺牲农业、轻工业的情况下发展重工业,虽然在表面上与西方保持均势,但经济实力上的差距最终导致其竞争失败,故答案为C项。
2.下面是关于捷克斯洛伐克等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比重的数据表。
造成1952年各国数据与1948年数据差距较大的直接原因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斯大林体制的影响D.经互会的成立答案 D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捷克斯洛伐克等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下降。
结合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等知识可知,答案为D项。
3.1945年1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持在19世纪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能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
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并于1950年5月停止了战争赔偿计划。
美国对日政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帮助日本恢复经济,推行民主改革B.“冷战”的加剧和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C.加紧孤立、封锁和威胁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需要D.扶植日本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答案 B解析结合时间信息可知,美国对日本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冷战”的加剧和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称霸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威胁,故选B项。
4.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
这表明“马歇尔计划”()A.与杜鲁门主义手段相同B.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C.彻底颠覆了杜鲁门主义D.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不一致答案 B解析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运用,实质都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确立美国的霸主地位,根据材料中“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由此可知马歇尔计划更为隐蔽的特点,故B项正确。
5.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法国的一幅讽刺漫画:代表美国的山姆大叔指着CED(将欧洲防务纳入北约领导的协议)对代表法国的玛丽安说:“要么你就买这个玩具,要么你就什么都没有”。
这幅漫画( )A.反映了欧洲一体化冲击了两极格局B.表明法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表现了法国争夺北约领导权的意图D.表达了法国对美国霸权政策的不满答案 D解析从材料“20世纪50年代法国的一幅讽刺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这幅漫画反映出当时法国对美国粗暴干涉法国主权的厌恶,对美国霸权主义的不满,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美法之间的关系,没有体现出欧洲一体化的影响,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法国对美国霸权主义的不满,没有体现出法国争夺北约领导权和外交政策,故B、C项排除。
6.“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
”材料表明美国的“欧洲复兴计划”()A.具有鲜明意识形态色彩B.在经济援助计划之外进行军事渗透C.以复兴西欧经济为最终目标D.在两极格局中争取占据优势答案 A解析依据所学,二战后,美国为稳定资本主义遏制社会主义,对欧洲进行援助,即马歇尔计划。
该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领域的运用,实际上是以经济手段来达到控制西欧国家和遏制苏联的目的,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故A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军事渗透”,故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所以答案选A。
7.195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会上,英美乐队第一次公开在苏联表演摇滚乐。
随后,在美国政府的有意安排下,更多摇滚作品涌进苏联。
美国政府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彰显西方文化优越B.维护英美同盟关系C.促进世界青年团结D.推动摇滚音乐传播答案 A解析由材料“美国政府的有意安排下,更多摇滚作品涌进苏联”是要用西方流行文化影响青年一代,彰显西方文化优越,故选A;材料无关英美同盟,排除B;材料的主旨不是促进世界青年团结,排除C;推动摇滚音乐传播是客观效果,不是材料的主要目的,排除D。
8.撒切尔政府在1983年大选获胜后的几年时间,积极开展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外交,撒切尔本人甚至与戈尔巴乔夫举行了六次高级会谈。
这表明( )A.英国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B.撒切尔政府外交政策灵活C.美苏“冷战”格局的终结D.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加快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在撒切尔夫人上台后,积极开展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说明了其外交以本国利益为中心,突破了资本主义阵营的束缚,展示了其外交政策的灵活性,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英美之间的关系,故A项排除;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提及的是英国的外交政策,没有体现欧洲一体化进程,故D项错误。
9.戴高乐曾经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美国不是欧洲的一部分”。
体现这一声音的国际舞台上的历史事件有( )①雅尔塔体系的建立②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④欧共体的成立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 B解析戴高乐的话体现的是欧洲的联合,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
①③不符合“美国不是欧洲的一部分”,故排除。
10.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世大学发表的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主导的、为此进行的较早实践是( )A.成立世界银行B.成立欧共体C.组建欧盟D.成立华约答案 B解析欧洲较早的联合是1967年欧共体的成立,故选B项;世界银行是国际金融组织,不是欧洲国家的区域集团,排除A项;1993年欧盟建立,不符合“较早”,排除C项;华约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成立的军事政治集团,不符合英国首相丘吉尔提出的“联合起来”,排除D项。
11.1970年9月,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的一次会议上通过了反对霸权主义的《关于和平、独立、发展、合作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卢萨卡宣言》。
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此会议( ) A.扩大了欧共体的国际影响力B.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登上了国际舞台C.体现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改变了由西方国家主导世界事务的局面答案 C解析注意该会议是在非洲国家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召开的,并且会议的核心是“反对霸权主义”,强调和平、独立、发展等,符合不结盟运动的特征,体现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故选C。
12.某中学课外学习小组在研究当代世界历史发展趋势时,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
请你为他们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主题( )欧盟旗帜不结盟运“乔的笑”俄罗斯国旗动的标志A.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B.世界经济全球化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第三世界的崛起答案 C解析图片反映的是欧盟、不结盟运动、中国和俄罗斯等多极力量的崛起,故选C项。
13.一战前国际奥委会中的国家奥委会只有19个,此后这一数字不断增长,1952年达到69个,1954年增加到80个。
国家奥委会数量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亚非拉民族国家的兴起B.奥运有利弥补战争创伤C.国际联盟组织大力推动D.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加剧答案 A解析二战后,原有的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大量新兴国家陆续取得民族独立,所以国际奥委会成员数量不断增长的原因是亚非拉民族国家的兴起,故选A项。
14.1950年5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罗贝乐·舒曼提出把西欧各国的煤钢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置于一个超国家的机构管理之下,这即“舒曼计划”。
随即美国指出,该方案是“建设性的”,是“鼓舞人心的”;苏联则对其强烈谴责,认为“煤钢共同体”是“大陆钢铁卡特尔”。
这说明( )A.美苏直接左右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B.这一经济计划被严重意识形态化C.“煤钢共同体”已成为超国家机构D.法德和解是欧洲一体化的关键答案 B解析A项“美苏直接左右了欧洲”与事实不相符合,排除;材料中舒曼提出这一计划是站在欧洲共同发展的立场上,但美苏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此作出了评论,这说明这一经济计划已被严重意识形态化,故B项正确;材料表达了法国提出“舒曼计划”后美苏的态度,而C、D不符合材料的逻辑关系。
15.20世纪70年代,在经济上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冲击的是( )A.西欧、日本的崛起B.第三世界的崛起C.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D.亚太经合组织成立答案 A解析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领域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故答案为A项。
第三世界的崛起在政治上对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冲击,排除B项;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还没有实现经济高速发展,排除C项;亚太经合组织成立是在1989年,排除D项。
16.孟钟捷在《欧洲意识的培育》中有这样的记载:1950年8月,德法两国的300名青年人聚集在国界,用烧毁界桩的方式来反对欧洲民族国家的隔阂。
这一现象( )A.反映了争取两国统一的愿望B.有利于法国和民主德国和解C.是民间反思两国历史的反应D.为欧洲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答案 C解析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普法战争对法德两国人民造成极大的伤害。
二战结束后,法德两国的青年人出于对和平的渴望及对战争的反思,以烧毁界桩的方式来反对欧洲民族国家的隔阂,消除战争的威胁,故选C。
烧毁界桩应是希望打破两国隔阂,避免战争的再次爆发,而非要求统一,因此A、D错误;与法国接壤的是联邦德国,而非民主德国,因此B错误。
17.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
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
”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答案 D解析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以前美国借对抗苏联而加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控制也因此而日益减弱,D项正确;A、C两项都是多极化的具体表现;B项叙述错误,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实力弱于美国。
18.学术界通常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
这一“交替”主要是指(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B.由原来的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C.由民族冲突向地区冲突演变D.由意识形态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答案 B解析旧的世界格局是指美苏两极格局,新的世界格局是指多极化格局,其交替就是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的发展,故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