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探究性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探究性学
习”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丰富的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形成良好价值观的活动过程。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和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探究性学习”进行了剖析和解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探究性学习;问题情境;探究方法;探究形式
“探究性学习” 具有主动性、问题性、开放性以及生成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补充和完善,因为刺激强烈,印象深刻,所以不容易忘记,而且学习是主动的,且有很多亲身实践的训练,同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所学习的内容可以超越课本的限制。那么在小学数学具体课堂教学中,我们又应该如何有效实施“探究性学习”呢?
一、创设有效的“探究性学习”的问题情境
人们常说“问题是数学的灵魂”,为此,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是“探究性学习”的开始。
1.教师引出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如何把数学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引起矛盾冲突,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内容之间产生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激发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为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尝试重组教材,设置一个与新旧知识相衔接的问题情境,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又无法解决,形成认知冲突,激起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渴望得到答案。
2.学生提出问题。数学课的教学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问题都是由老师提出来的,学生被动接受,对问题缺少深入地认识与体验。实际上,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究过程,问题本身也充满变化。教师要开发一个探索问题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比较、实验、调查、研究等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更能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确立“主动探索”的核心地位
探究是一种有目的的探索,有没有研究过程及过程的真实性,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学生的自学能力、认识水平和数学素质的提高与形成,就是在对相关信息提取、加工、分析、处理的过程中发展生成的。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
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健全的人格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形成的。“探究性学习”与机械记忆学习或直接接受学习比较,需要有更充足的时间。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淡化分析性操作,给学生足够的机会,使学生具有宽裕的学习空间和主动权,让他们充分的理解、讨论、感悟,高效率的达到目标,获得丰富的体验和最大限度的发展。
1.探究问题的主要方法有:
(1)动手操作。“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是华盛顿图书馆墙壁上的三句话。它形象地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学,更要注重动手操作。学生自主操作、动手实践,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深化,记忆才会牢固,推理才能严密。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可以让每个学生多次动手操作。第一,利用每个学生手中的透明方格纸,数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必定有一个先数什么,后数什么的问题,这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第二,利用手中的剪刀,参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割补活动,在割补时,学生就有一个怎样剪?怎样移动、怎样拼的过程?这就是转化意识的渗透。第三,运用手中的尺来量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来检验面积公式的正确性,这就为以后在生活中应用打基础。
(2)由果寻因。教师先可以告诉学生“结果”,让学生探究其“原因”。这样教学,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学习知识印象深刻,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也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实际调查。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主要是在课堂上,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探索研究而获得的。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
2.探索问题的组织形式有:
(1)自主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如何适应并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事关教学是否成功。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重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探求新知。要尊重学生独立操作实践的情感体验,正视学生个体体验的心理差异和对学习内容的吸收感悟及心理感受。只有这样,学生的探究体验才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个性才能得到发展和张扬,创造潜能才会得到挖掘。
(2)合作探究。“探究性学习”极力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这既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等现代意识;又有利于学生形成会学、善学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同时能使优等生才
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教师要创设宽松自由的民主气氛,使学生在健康的集体氛围中轻松的探索、学习。例如,在教学“分类”第二节,按不同标准来分类时,我让学生以4人一组的形式学习,每个人把自己文具盒里的铅笔都拿出来,集中在一起,摆放在桌子上,组内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动手把自己认为一样的分在一起。分完后,我又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汇报:你们组是怎样分的?按什么标准分的?想了几种分法?经过讨论交流,学生们想出了十几种不同的方法。例如:①按铅笔的颜色分;②按铅笔的长短分;③按铅笔中有没有橡皮头分;④按铅笔有没有削过分;⑤按笔杆上有棱和没棱分;⑥按笔杆上的花纹来分;⑦按有铅笔尖和没有铅笔尖分……学生分铅笔的方法之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当我把学生的方法介绍给其他教师时,他们无不为学生的创造才能而惊叹、称赞。我认为,这样教学,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是紧密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之中的,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有效实施“探究性学习”,可以改变“教”与“学”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可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解决问题、情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