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 阅读 6 老山界》研讨课教案_7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老山界》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老山界》教案
大方得体
考察掌握
提高考试能力
梳理课堂收获
与困惑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时间:地点:人物:
起因:经过:结果:
概括故事内容:
2、理清结构层次。
记叙一件事,文章结构一般如何安排?本文是如何这样安排的?
(三)三读课文
1、 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是以什么为顺序的呢?请圈画并整理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2、请同学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并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老山界》教案
七年级下册《老山界》精品教案
主备:集体备课: 备课日期使用日期: 使用人:
教学内容
老山界
课时
2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
二、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点;
三、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教学
重难点
3、选文两次提到了“火把”,说说它们在文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4、选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很传神,试举例分析描写这些心理活动的作用。
安全教育:教学楼内文明言行,肃静,有序,单列靠右走
思考
自我学习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
全班展讲
倾听识记
自主完成
小组批阅
总结收获
谈话导入
学会读书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培养合作精神
练习展演,
1、学习观察方法;
2、勾画关键语句,揣摩其含义及作用;
3、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写法。
评价方式
积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老山界(山东)-李老师-课标分析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老山界(山东)-李老师-课标分析

《老山界》课标分析《老山界》是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记叙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继续学习精读。

2、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

3、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4、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阅读部分的课程目标与内容的规定如下:1、课堂应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4、对文章的欣赏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学会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5、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6、能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7、指导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

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实施建议和七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我认为教学本文时应该注意:1、阅读要体现学生的个性,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2、本课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4、重视精读,注重涵咏品味,尽量让学生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和想象,指导学生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老山界》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老山界》教案

《老山界》教学案例二【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2.通过品读分析文章的关键语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红军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的片段,体会本文朴实优美的语言中流露的真挚而强烈的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望"山界"播放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视频)教师:这是一首充满喜悦和战斗豪情的诗歌,诗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展现出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面对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红军战士是怎样度过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老红军的足迹,去看看1934年冬天,红军战士是如何翻越"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

(板书课题)现在,让我们来改变一下身份,想象自己是红军战士中的一员,每一小组就是红军的一支宣传小分队。

同学们每回答正确一次问题,小红旗就前进一步,回答正确三次以上便可以成功翻越"老山界",将自己小组的红旗插到山顶。

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最团结、最有智慧,能够最先登上顶峰吧!二、展示自学,识"山界"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老山界》,相信你们一定掌握了大量的资料,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预习成果。

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3.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

4.读准字音。

三、朗读课文,跨"山界"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老山界作为红军长征中"万水千山"一小步,它有怎样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明确】山势陡峭险峻,山路迂回曲折。

2.同志们,今天接到了一个任务,《红星报》对我们成功翻越老山界非常感兴趣,想让宣传员们介绍一下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请各个小队想一下要提供哪些内容。

【明确】提示:一天一夜的时间,红军终于翻越了老山界。

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把时间的推移和地点转换相结合的方法来叙事,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对我们的写作很有借鉴意义希望同学们能够将其运用到自身写作中,期待你们的佳作!(板书:时间推移、地点转换)3.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但翻越老山界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部编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老山界》教案设计

部编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老山界》教案设计

《老山界》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积累词汇,巩固基础知识。

2.理清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无畏、坚定、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学会通过精彩的环境描写来表现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的片段。

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划分第一课时一、深情导入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五岭里面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这座山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是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

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座难翻的山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听听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的讲述吧。

二、初读感知(一)检查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准确地熟读三遍。

欺侮.(wǔ) 骨.(gū)碌澎湃..(péng pài)呜咽.(yè) 点缀.(zhuì) 盛.(chéng)饭蜷.缩(quán) 咀嚼.(jué) 苛.(kē)捐杂税酣.( hān)然入梦落.là)得很远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A.形容波涛互相撞击。

(澎湃)B.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峭壁)C.罕见的美好景象。

(奇景)D.甜美、畅快地入睡。

(酣然入梦)3.写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A.我们顶着天啦!(夸张)B.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比喻)C.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比拟、反问)(二)放朗读录音,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提示:我们概括事件时,一定要抓住事件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读完课文,请你先找出本文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从第一天的下午到次日的下午地点:长征路上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中人物:红军某部的干部和战士起因: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1)经过:红军战士历经艰险翻山(2-32)结果:红军取得了翻山的胜利(33)4.请同学把这六要素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概括出来。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老山界》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老山界》教案

处境难(“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机关
枪声很密”,伤病员多,敌人追击。) 从中看到老山界的险峻难走,
但是红军战士以顽强不屈、乐观的精神,战胜了这些困难,翻越
了老山界。
③课文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层次。
这样写的好处,一是材料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来安排,十分顺
当,文章脉络十分清晰。二是逐层写明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
2.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介绍老山界的地点、地形。(可让 学生把预习的情况在全班交流)
此环节旨在 勾连学生已有的 知识积累,既完成 了新课导入,又了 解了作者的写作 背景,老山界的地 点、地形。
(二)初步认读,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听前老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翻 越老山界用了多长时间?你能说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吗?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按照时间的变化、地点转移的写作方法。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边我们学习了两篇关于长征方面的诗歌,了解 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只有中国工农红军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才能完 成的伟大壮举。同学们,想一想,前边毛主席在诗词中把红军翻 越险峻的大山比作的是什么呢?(可以让学生说)比作的是走泥 丸、腾细浪。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老山界》这篇课文,来了 解红军又是怎样克服翻越老山界的困难的。
整整一天时间。
乐学习的氛围。
②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的困难:一是,走路难(“向上看……
就在脚底下。”“陡峭极了……只有一尺多宽。”山路陡峭,悬崖峭
壁。);二是,睡觉难(“路只有一尺来宽……不就骨碌下去了么”,
“寒气逼人……浑身打着颤”,宿营峭壁,半夜冻醒。);三是,吃
饭难(“肚子很饿,力气不够”,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四是,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 阅读 6 老山界》研讨课教案_7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 阅读  6 老山界》研讨课教案_7
二、揭示目标:
1.品析精彩片段和生动的描写,深层次感悟红军革命精神;
2.学习严谨的行文结构。
三、再读文章,圈画你喜欢的生动的句子,并在树旁作一作批注。
1.本文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文中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和生动的描写。请选择你喜欢的语段,读一读、品一品。可以从“景”、“人”、“情”的角度。
明确:“景”①:第12段:“满天都……的奇观。”第18段:“在“之”字拐……就在脚底下。”体现老山界的险峻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景融合,一副壮观的景象。“奇观”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更是反映了红军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②第22段:“天上闪烁的星……火堆小声地谈着话。”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和连绵,又暗示了红军的艰难处境。但阻挡不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决心,也改变不了他们的长征必胜的信念。
③第22段:“除此以外,就是寂静。……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比喻、排比。生动形象的描绘出瑰丽的山色夜景。“像春蚕在咀嚼桑叶”连续不断的细微声,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次数之多;“野马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骨;“山泉呜咽”用拟人化手法喻山泉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波涛澎湃”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
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有“五岭极顶,华越老山界的背景,便于学生理解文本。再简要介绍老山界,重点突出它的高度,我们熟知的五层教学楼的高度在18米左右,老山界相当于119栋教学楼,带着学生初步感受老山界的高,红军翻越的不容易。
③“吃饭难”:“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④“处境难”:“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伤员多、敌人追击。

202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老山界配套教案新人教版

202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老山界配套教案新人教版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课文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3. 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内容,因此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 教室布置: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和讨论的环境,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可以设置分组讨论区,让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能够舒适地坐在一起,方便交流和合作。此外,还可以布置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装饰,如悬挂一些有关老山界的图片或革命历史的海报,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阅读上述拓展阅读材料,进一步了解革命历史和革命先烈的精神风貌。
- 学生可以观看与革命历史相关的电影或纪录片,如《建国大业》、《英雄儿女》等,通过视听媒体更直观地了解革命历史。
- 学生可以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或红色景点,如井冈山、长征路线等,亲身感受革命历史的氛围,加深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和感悟。
- 学生可以开展革命历史主题的写作活动,如撰写读后感、观后感、旅行日记等,通过写作表达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和感悟。
- 学生可以参加革命历史主题的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与其他学生和教师一起交流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和研究成果。
教学反思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讲解课文内容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一些生僻词语的含义理解有困难。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这些词语的解释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此外,在组织课堂活动时,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未来我需要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可以通过设置更多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老山界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老山界教案新人教版

第6课老山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学习本课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

3.感受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情境导入】同学们,红军长征路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红军精神的真实写照。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老山界》一文(板书),进一步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提示及要求:1.给重点字词注音2.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请找出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

3.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1.惊惶.(huánɡ) 攀.谈(pān)篱.笆(lí)峭.壁(qiào)骨.碌(ɡū)包裹.(ɡuǒ)打战.(zhàn)蜷.曲(quán)点缀.(zhuì)矗.(chù)立奔驰.(chí)呜咽.(yè)澎湃.(pài)督.促(dū)咀嚼.(jué)马匹.(pǐ)苛.捐杂税(kē)酣.然入梦(hān)2.时间变化:下午才动身—→天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一直到宿营地地点转移:山沟—→山脚—→山腰—→山顶—→下山。

3. 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二、深入探究——理清结构第一部分(1):点题,概括介绍老山界。

第二部分(2~32):叙述翻山的经过。

第三部分(33):指出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三、研读课文——深入理解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明确: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 阅读 6 老山界》教案_1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 阅读  6 老山界》教案_1

《老山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精读文章佳段,捕捉细节妙处。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朗读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具:大屏幕课时安排: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齐诵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老山界的第一课时,同学们了解了翻越老山界的困难重重,可是这些困难在毛主席领导下的红军战士眼里是怎样看待的?谁能用毛主席的诗词中的一句诗来概括出来呢?(学生发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老山界》一文,看红军战士是怎样用乐观的精神克服困难的。

翻越老山界的呢?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老山界是长征中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二.品读圈点,合作学习1.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同时也了解了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

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圈出相关的语句并加以分析。

(1)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①“奇观”是指什么?②你认为哪些字词用得好,请加以揣摩:“奇观”本来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见的景观或景象。

“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

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

“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2)睡觉难:路狭石硬,寒气逼人。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 阅读 6 老山界》研讨课教案_0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 阅读  6 老山界》研讨课教案_0

《老山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2、通过品读分析文章的关键语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红军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品读分析文章的关键语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红军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1、导语:在战争史上,有一场特殊而伟大的战役。

它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创举:战役全长二万五千里,经历的地方环境恶劣,过草地,爬雪山,多次碰到敌人的阻截拦击,军队的装备残缺不堪,甚至多次断粮缺水,却对百姓秋毫无犯,还帮助穷苦百姓,百姓甚至拿出自己的所有帮助这支军队,历经两年多,这支军队终于从长江以南转移到了大西北,在大西北建立了自己的新的根据地。

这支军队叫红军,这场战役叫长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征路上的一个小故事《老山界》,这是红军翻越长征路上第一座高山时候的故事。

任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

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初步感受文章内容(一)学习生词:陡、惊惶、攀谈、苛捐杂税、军阀、缴、欺侮、道歉、缺乏、篱笆、奇观、绝壁、峭壁、骨碌、疲倦、酣然入梦、蜷、缀、矗立、细切、咀嚼、呜咽、澎湃、督促、落得很远了、搀扶、慰问、灌输(二)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可围绕标题展开。

(红军翻越老山界)2、记叙一件事,文章结构一般如何安排?(交代起因,记叙经过,说明结局)本文是不是也是这样呢?交流:致如此。

分三部分: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第一自然段);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2-32段);说明老山界比起其它“小得很”(33段)。

3、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

写红军翻越老山界以什么为顺序呢?(时间变化、地点转移)4、请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

5、请根据这些时间词理清翻越老山界的大致情节。

(1)下午--天黑,山沟--山脚,翻山前,记叙“我们”同瑶民的攀谈。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 阅读 6 老山界》研讨课教案_14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 阅读  6 老山界》研讨课教案_14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记叙文的要素、顺序,景物描写的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的表达效果自主批注阅读,理清文章的要素与顺序;小组研讨,赏析语言与景物描写的作用;用“关键字立骨”法,抓住“难”与“笑”来理解文章的主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与体会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重点段——22段,理解在非常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作者描写优美景物的心境和作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小组研讨:本文布局谋篇、以动写静的写作方法,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重点:理清顺序,理解主旨难点:“老山界”为什么难以翻越,红军战胜困难的意志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一看这张PPT,这紧握的双手,有着巨大的象征意义,它告诉我们,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说起长征,我们就会提起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岁月,你们想了解当时的艰难过程吗?二、初读(发声朗读)课文,找到最感动你的精彩片段,说说为什么。

(一)、批注生字,积累字词(学生朗读学习字词)攀(pān)谈峭(qiào)壁骨碌(gū lu)咀嚼(jū jué)苛捐杂税(shuì)督促(dū)灌输(guàn)酣(hān)然入梦落(là)得很远呜咽(yè)(二)、精彩片段:(朗读美句,说说理由,初步感受语言)1、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

2、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3、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

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4、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

5、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6、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 阅读 6 老山界》教案_3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 阅读  6 老山界》教案_3

《老山界》教学设计一、课题:《老山界》是人教版部编2011版七年级(下)语文学科第二单元第六课的内容。

二、课时:2三、教材分析:1.本单元的特点及教学价值:本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课标课程理念中提到“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德育渗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验;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体会出作品的抒情方式;本单元应开始对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和思维导图指导,学会这种阅读方式,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

2.本课的教学价值:《老山界》是回忆长征的经典名篇。

文章真实、生动地记叙了作者在长征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叙事,线索清晰,详略得当,是叙事散文的典范。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文中许多富于抒情气息的描写,生动细腻,读来充满感染力,令人振奋。

本课课后习题的设计极为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采用朗读,批注,思维导图,合作探究法教学,适合我们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四、学情分析:从第一单元开始我们已经对学生进行了批注式阅读指导,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掌握这种阅读方式,并能够合理应用。

学生借助本课,通过朗读批注,运用思维导图,能够体会到作者是怎样严密、清晰、中心突出地安排叙事,体会其中表现的思想情感,进而理解叙事、描写、抒情是如何有机地结合起来的。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揣摩本文景物描写中朴实优美的语言,体会其中真挚而强烈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采用思维导图,小组合作等方法赏析景物描写。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红军战士坚强的意志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必胜的信念和昂扬的乐观精神,高度的纪律性和自觉性。

六、教学重点:体会景物描写中朴实优美的语言和真挚情感,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①“行路难”:第13段“满天都是星光……奇观。”第18段“在‘之’字拐……在脚底下。”第25段“走了不多远……但也够怕人的。”悬崖峭壁、山高路远。
②“睡觉难”:第20段“就在这里睡……准会疼死人。”第22段“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明确:“下午才动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
设计意图:通过作图的方式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理解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顺序来写,更好地梳理文章。并且利用展台,引导学生展示自我。
2.通过大家的展示,我们能够体会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不容易,文中作者也有感慨:“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那么到底“难”在哪里?红军又是怎样面对的?
教学设计
课题
老山界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
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从叙事中体悟并学习红军长征途中体现出的精神。
重难点
1.重点
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重重困难,以及他们面对困难的方式;
2.难点
学习红军长征途不怕困难,英勇顽强、乐观的革命精神。
教学
方法
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
这一路是无比艰辛的,我们来看几张图片感受一下。(PPT播放红军长征的图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红军,去看一看他们在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老山界。(板书文题、作者)
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的美誉。
设计意图:用长征的相关知识导入,交代了翻越老山界的背景,便于学生理解文本。再简要介绍老山界,重点突出它的高度,我们熟知的五层教学楼的高度在18米左右,老山界相当于119栋教学楼,带着学生初步感受老山界的高,红军翻越的不容易。
4、揭示目标,学生齐读:
1.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从叙事中体悟并学习红军长征途中体现出的精神。
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通过预习,大家也都圈画了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并做了图,接下来,请大家根据你所作的图,结合书本,谈一谈这个过程。
2、字音字形,检查预习:
攀谈()峭壁()咀嚼()呜咽()
督促()灌输()酣然入梦()澎湃()
请一位同学起来读,学生在书后生词表标注拼音,教师强调重点字词,“督”、“灌”的字形,补充“灌溉”请学生上黑板写;“澎湃”的字音。
3、作者简介:
陆定一,生于1906年,江苏无锡人。曾任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
教学
用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想一下你现在的生活,我们可以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面学习,我们可以徜徉在车水马龙的城市街头。这一切都要感谢革命先辈们的奉献和牺牲。在漫漫革命征途中,长征的一路更是艰辛。下面请大家看一段关于长征的文字。(PPT展示,一个学生读。)
长征知识: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追击,开始长征。主力8万6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的封锁线,12月翻越老山界,又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险,爬雪山,过草地。先后击溃敌军410个团,于1935年10月,部队只剩6000人胜利与陕北红军会合,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二、揭示目标:
1.品析精彩片段和生动的描写,深层次感悟红军革命精神;
2.学习严谨的行文结构。
三、再读文章,圈画你喜欢的生动的句子,并在树旁作一作批注。
1.本文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文中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和生动的描写。请选择你喜欢的语段,读一读、品一品。可以从“景”、“人”、“情”的角度。
明确:“景”①:第12段:“满天都……的奇观。”第18段:“在“之”字拐……就在脚底下。”体现老山界的险峻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景融合,一副壮观的景象。“奇观”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更是反映了红军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③“吃饭难”:“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④“处境难”:“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伤员多、敌人追击。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难”进一步梳理文本,单独学生读找出的文段。并在教师指导下概括四难。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六、课堂小结:
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新时代的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更要好好学习,发扬长征精神,坚信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和实现不了的目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难过程,体悟了红军身上的大无畏的革命乐观精神,本节课我们一起深入探索,去看一看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红军精神。
②第22段:“天上闪烁的星……火堆小声地谈着话。”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和连绵,又暗示了红军的艰难处境。但阻挡不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决心,也改变不了他们的长征必胜的信念。
4.从翻越老山界的难,以及红军面对这些困难时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红军身上有着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明确:不怕困难,英勇顽强、乐观的革命精神。
5.这就是红军精神,长征精神,那么,新时代的我们,坐在这宽敞的教室,享受着自由幸福的生活,我们不需要爬雪山、过草地来践行长征精神,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发挥,讨论。有课内延伸到课外,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目标。
3.红军如何解决的。
明确:①努力一些,好快些翻过山去。打趣逗笑。此处学生读激励的话。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教师指导读出乐观之感。
②横着心躺下去,酣然入梦,冻醒后观赏夜景。此处学生齐读夜景,读出美感。
③鼓着勇气前进。
④慰问帮助伤员病员,嘲笑敌人的飞机。
设计意图:重点在学生的读,教师指导读出相对应的要求,感受红军身上的精神。教师适时板书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