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练习试卷和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第一单元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图是国民党副主席回乡祭祖图,中华民族这种认祖归宗、祭拜祖宗的化习俗最早可追溯到 ( )A.夏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2.图l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

图2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

这种现象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

其特点不包括图 1 太庙图2 祠堂A.嫡长子继承制 B.神权与王权的结合.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D.“国”与“家”结合3.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扰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两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戈所事事4.金州区有很多地名都是以姓氏命名的,如富家村、赵家村等。

就此我们可以判断此种命名方式是以什么为纽带()A.财产 B.地域.信仰 D.血缘5.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十分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严格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B.旨在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西周金属冶炼业发达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6.《禹鼎》铭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

这反映了 ( )A.分封制趋向衰落,尚能维护王权 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封国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 D.周王铸鼎显示权威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轿浮云,诸侯尽西。

”秦王朝完成了国家的空前统一,其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A.权力的高度集中 B.中央政府各部门间互相配合牵制.郡县制的推行 D.“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8.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予秦朝设置的 ( )A.丞相 B.御史大夫 .太尉 D.诸卿9.秦始皇构建强大封建王朝时,曾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其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皇帝通过控制郡守和县令任免权,加强中央集权B.皇帝可以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缺乏优秀军事人才可以担此重任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10.你认为下面的情况,哪项不可能是真实的( )A.公元前202年某月某日,身在成阳的苏某给家人写了一封信,用的是小篆B.公元前228年某月,一官员称赢政为大王,未受谴责.公元前218年,张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尉,并享有皇帝赐给的一块封地D.公元前219年,太仆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等良马11.《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练习答案与解析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练习答案与解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31.【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央集权逐步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4分)论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中央集权制度。

自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开始形成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体系,到元朝设置行省制,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强化。

期间西汉初期郡国并行引发“七国之乱”、唐中期设立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出现了地方对抗中央的局面。

但经过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以及北宋初年“尽收”地力“钱、权、兵”,极大地削弱了地方权力。

(12分)因此,中央集权制度经历了逐步强化的过程,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4分) 示例二:皇权不断加强是古代中国中枢权力演变的趋势之一(阐述略)示例三:选贤任能是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的基本标准(阐述略)示例四: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王朝的基本政治制度(阐述略)32.【答案】(1)特点:皇帝强制执行;名额分配方式不断调整,最后按人口比例分配名额;名额分配上向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倾斜;孝廉选举制不断完善(逐渐有年龄限制;逐渐增加考试考核);孝廉选举从注重品行到成为一种参政资格;越来越注重公平公正性。

(任答2点,每点3分,共6分)历史背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增加;儒家成为正统思想;汉代重视地方治理;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军功爵和贵族政治的衰落,急需创新选官方式;化夷为夏等思想的影响。

(任答2点,每点2分,共4分)(2)变化:考试内容上,用中外政治、历史和学术文章取代八股文章;授予新式学堂毕业生文官候选人待遇;用授予功名奖励优秀海外留学生回国;选官途径多样化(从科举选官向多种方式选官发展)。

(任答2点,每点2分,共4分)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被迫改革;八股取士无法适应近代化发展需要;创办新式学堂、新式教育成为历史趋势;八国联军侵华后制度改革呼声高涨;传统“学而优则仕”观念根深蒂固。

(任答2点,每点3分,共6分)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摈弃了夏商时代的外服制统治方式,而将土地分封给功臣、子弟和臣服的异姓诸侯……推广周天子的一统政治”,使国家治理由内外服制的松散走向严密,故选D项;秦代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项;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实行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排除B项;分封制地方独立性较大,不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排除C项。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属于人类最早的文化形态的是:A. 农耕文化B. 渔猎文化C. 采集文化D. 工业文化答案:C2. 下列关于人类进化的观点错误的是:A. 人类起源于非洲B. 人类起源于亚洲C. 人类起源于欧洲D. 人类起源于澳洲答案:C3. 人类文明的起源与以下哪个因素最为密切:A. 语言的产生B. 农业的兴起C. 社会组织的形成D. 工具的发展答案:B4. 以下哪个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A. 古石器时代B. 中石器时代C. 旧石器时代D. 金属时代答案:B5. 以下哪个文明不属于四大文明之一:A. 埃及文明B. 印度河文明C. 黄河文明D.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答案:D6. 以下哪个古代文明被称为“河流文明”:A. 埃及文明B. 印度河文明C. 黄河文明D.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答案:C7. 以下哪个国家被认为是现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A. 埃及B. 印度C. 中国D. 美索不达米亚答案:D8. 以下哪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答案:A9.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古代历史的结束:A. 春秋战国B. 汉朝C. 隋朝D. 唐朝答案:C10. 中国古代历史的标志性事件是:A. 甲午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类起源于约_______万年前的非洲。

答案:202. 人类的祖先是一种叫做_______的古人类。

答案:直立人3. 人类最早的文化形态是_______文化。

答案:采集4. 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是_______朝。

答案:夏5. 中国古代历史的结束是_______朝。

答案:隋6. 中国古代历史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革命。

答案:辛亥7.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是_______河流域。

答案:黄8. 印度的古代文明是_______河文明。

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测试卷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测试卷及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先秦时期祭祀活动按照一定亲疏贵贱规则,通常情况下宗族地位高的政治权力也高。

但后《礼记》记载中出现了宗子只是士而平民却成了政治地位较高的大夫的现象,这种情况下祭祀顺序不好安排。

这种局面( ) A.说明祭祀活动是封建迷信B.巩固了分封制度.表明宗法制度已被破坏D.导致平民将相大量出现答案:解析:材料中宗子是士,而平民却成为大夫,宗子政治地位低于平民,这与祭祀活动中宗子高于平民的宗法次序相冲突。

这反映出宗法制已被破坏。

2.《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礼记”“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等信息可以推断出,这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有关,故A项正确。

三公九卿制始于秦朝,故B项错误;郡县制不是贵族政治,故项错误;郡国并行制属于西汉时的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错误。

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

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 )A.推动商品经济发展B.肯定郡县制的进步性.促进分封制的瓦解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答案:解析: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称为食邑。

食邑制是分封制的产物。

战国时各国任用官吏时给予官吏薪俸的制度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故本题选。

4.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下列材料信息的本质解,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答案:B解析:依据“无尺土之封”,可知是指秦朝的郡县制,“使后无战攻之患”则是对郡县制的肯定。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淄川中学高2016 级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 分)1、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建”,准确的说指()A、委任官职B C、进行分封D ,“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 。

材料中的“封、严密监视、将他们变为地主2、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子女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 ,这一消息引起社会的热议。

影响今天中国人观念行为的古代政治制度是()A 、王位世袭制B 、分封制C、宗法制 D 、禅让制3、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的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

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 、建立了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B、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4、秦朝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琊等郡,当时烟台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袭B、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C、烟台是齐郡郡守的封地D、齐郡无权任命辖区内的县令5、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个阶段。

从封建到帝制是第一次转型。

下列表述符合其特征的是()A 、由“公天下”到“家天下”B 、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C、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D、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6、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突出说明()A、秦始皇非常勤政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7、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反映了()A、三公九卿制的废除B、地方势力的削弱C、决策中枢的转移D、外戚和宦官专权8、《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

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生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同步练习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同步练习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练习 09/25姓名小组班级得分请认真思考,独立地完成练习(高一年段用)一、选择题(本道题共25题,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共75分)1、《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b5E2RGbCAP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2、《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这句话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①皇帝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郡县制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4. 山东又称齐鲁,这个简称应该源于A.商朝宗法制 B.秦代郡县制 C.西周分封制 D.隋唐科举制5.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A.周王——卿——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C.周王——诸侯——士——大夫 D.周王——大夫——士——卿6.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7、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

……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句话指的是p1EanqFDPwA.推行分封制B.设立郡县制C.废除郡县制D.废除行省制8、汉武帝统治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

当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A.监察地方政治B.管理地方行政C.征收地方赋税D.长官地方军事9、“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

”唐朝《文献通考》中的记载,反映了唐朝的三省DXDiTa9E3dA.运转过程不断完善B.工作效率极其低下C.行政地位逐渐下降D.皇权不断加强10、日本学者宫崎市定说:宋以后,便看不见篡夺了,太子的地位非常稳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教版⾼中历史必修⼀第⼀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做历史试题不仅是对学⽣知识掌握的⼀个考查,通过试题卷的检测,还能找出他们在学习上的⼀些遗漏的地⽅。

所以,你准备好了做这⼀份试卷吗?下⾯是店铺整理的⼈教版⾼中历史必修⼀第⼀单元练习试题以供⼤家去学习。

⼈教版⾼中历史必修⼀第⼀单元练习试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对与⽗母同辈的称谓⾮常多,⽐如有“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等,这种现象应该受中国古代哪种制度影响最⼤A.分封制B.宗法制C.等级制D.礼仪制 2. 《三字经》中写道:“周武王,始诛纣,⼋百载,最长久。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周朝的政治⽂化具有惊⼈的延续性和稳定性B.“天下共主”体制有利于社会稳定C.“天⼦封诸侯”打破⽅国⾎缘界限D.宗法制度有利于构筑国家的向⼼⼒ 3. 西周⽴国,以封建制度为⽀柱,政治秩序仰赖封建制度来维持。

我们对于周代封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宗法关系是封建制度的基础 B.与周王室⽆⾎缘关系者,被排除出封建对象之外 C.诸侯受封以后仍维持与周王室的关系 D.统治权⼒与⼟地依贵族阶级⾼下⽽逐层分割 4. 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特点在于它们A.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B.都以⾎缘关系为纽带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D.都对后世产⽣深远影响 5.分封制在周初和周后期的结果截然不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周王室衰微B.⽣产⼒的发展C.诸侯争权夺利D.⽣产关系的变化 6.下列关于赢政改“王”⽽称“皇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神化皇权B.效法古代明君C.君主集权D.有体现专制主义的倾向 7. 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左右各有⼗⼆字铭⽂:“‘甲兵之符.右在------,左在阳陵。

”将帅发兵时必须左,右半符验合后⽅能⽣效。

上⽂“右在”后⾯的”----------“应是: 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夫 D.丞相 8.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 为之郡⾢,废侯卫⽽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

2020年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和参考答案

2020年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和参考答案

必修一练习4一、单选题1.“由于城邦的政治制度,这些身为公民的希腊人实际上并不需要劳作,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做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尝试。

而中国的农耕社会,就不会有如此一大群清闲的统治阶层,整日不必做其他事情,只是发展心智活动。

”材料旨在说明()A.特定的社会条件产生了独特的精神文化B.古代希腊人比中国人更具人文情怀C.理性思考和感性尝试是民主政治的基础D.小农经济阻碍了中国人的心智发展2.古希腊雅典城邦存在着宽容和不宽容例子。

宽容的鼎盛时期,各地学者云集雅典,百家争鸣,共同创造岀璀璨的古代文化。

当城邦面临危机时刻,雅典人不再宽容了。

苏格拉底之死,说到底就是因为他的言论利刃和哲学武器对雅典民主体制造成了伤害。

材料旨在说明()A.宽容铸就国家秩序与社会正义 B.雅典民主体制不容动摇C.雅典公民对国家制度缺乏信心 D.雅典法庭没有言论自由3.公元前5世纪后期,古希腊喜剧的关注点从对城邦的颂扬和批判,转移到私人和家庭生活方面,在烧菜煮饭、鱼肉价格、悍妇庸医这类话题上作文章。

这实质上反映了古希腊城邦()A.遭遇公民的信任危机 B.个人主义得以纠正C.建立于公民团体之上 D.社会道德普遍沦丧4.雅典法院的法官(陪审员)是由各区以抽签方式各选出600人,他们既是陪审员,又是审判员。

审判员被分配在哪个法庭,由抽签决定,在审理案件时,陪审员不必相互商议,而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秘密投票。

法庭作出的决定是最后的决定。

这体现出雅典()A.权力制衡的原则 B.主权在民的原则C.天赋人权的原则 D.人人平等的原则5.在古代雅典,城邦中的公共意志几乎淹没了整个民众的生活,公民的各项政治权利以积极自由的形式出现,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强迫式地参与公共生活。

这表明古雅典() A.城邦利益高于个人自由 B.人人都有参加城邦管理的权利C.公民都不愿意参与政治 D.公民的人身自由遭肆意践踏6.公元前4世纪以降,雅典案件的审判通常由执政官主持,陪审法庭审理,但他不能给出或者影响案件的判决;当事人轮流陈述并做简短答辩后,陪审员无须仔细考虑和讨论便可投票裁决。

人教版必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必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必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1.学者吕文郁认为,西周主要是“天子建国”的时代;春秋前中期主要是“诸侯立家”的时代;春秋后期主要是卿大夫分封陪臣的时代。

所谓周天子在“天下”分封诸侯,诸侯在邦国之内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在采邑内分封陪臣的“三级分封制”在周代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存在。

该学者意在强调( )A.周代的分封制具有一定阶段性特征B.西周时期的等级制度遭受极大冲击C.分封制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D.传统的政治统治具有相对的合法性2.周太王(文王祖父)舍长子太伯而立少子季历,文王舍长子伯邑考而立次子姬发;武王生前欲传位周公,因周公辞让加之管叔、蔡叔(皆武王弟)等人反对,不得已而立孺子诵(是为成王)。

这说明当时()A.分封制度需进一步完善B.王位继承制度尚未成熟C.贤能成为选择继承人的主要标准D.兄终弟及继承方式退出历史舞台3.从秦朝开始,地方长官就有自辟僚属权,虽然中央限制郡只有辟署百石以下,县只有辟署斗食以下掾史吏员的权力,但地方设官,除几位主要长官的官秩在百石以上外,其余诸曹掾史本都在百石以下。

据此可知,这一传统( )A.有利于完善地方官僚体系B.容易产生封建割据势力C.有利于强化封建君主专制D.说明郡县长官权力开始扩大4.对比下列甲、乙两图,由甲到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央官吏数量的增加B.废丞相加强君主专制C.以分权形式实现集权D.官僚机构职能的变更5.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幕中出土的大量秦简,其中包含《置吏制律》三条,规定县、都官、十二郡官吏、属官的考核、升黜工作从每年的十二月开始,到次年三月必须截止。

这一规定( )A.可以用来佐证秦朝厉行法治B.说明郡县官员必须由中央任命C.有利于国家政务的有序推行D.突出强化基层官员的责任意识6.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

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弛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

2020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考试试卷(附答案)

2020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考试试卷(附答案)

2020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考试试卷(附答案)2020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汤灭夏后大会诸侯。

汤取天子之玺,置于天子之座,复而再拜,从诸侯之位,汤曰:“此天子之位,有道者可以处之矣,夫天下非一家之有也,有道者之有也。

”汤以此三让,诸侯莫敢即位,然后汤即天子之位。

对其说的“有道者可以处之”的理解,正确的是()A.主张打破制B.想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C.为自己即位做铺垫D.认为天下非一家之有,有道者才可以治理天下2.“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

”(《谷梁》)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A.分封制易导致分裂割据B.诸侯国实行小农经济C.分封制的目的在于扩张疆土D.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3.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经常记载分封诸侯的指令,要求诸侯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惯和法令制度。

这表明分封制() A.吸收了当地的法令制度B.传播了西周的思想文化C.有利于文化的整合D.扩大了统治的疆域4.传说古代先___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___。

到了秦朝,由于___出生于一月,就把___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

从中体现了()A.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B.历法是为封建政府服务C.封建皇权至高无上D.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5.___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___而为守宰。

……此其所以为得也。

”以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主张恢复分封制度B.否定中央集权制度C.肯定秦的郡县制度D.抨击秦的专制暴政6.秦汉时期郡守作为中央代表,限于外郡人,在一郡之中享有全权处置且不受任何阻碍的权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郡守多由中央官员充任B.对郡守的限制和放权巩固了统治C.秦汉郡守享有任命郡内各级官员的权力D.郡守权力过大导致汉代地方分裂割据7.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

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___,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地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

2020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考试试卷(附答案)

2020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考试试卷(附答案)

2020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汤灭夏后大会诸侯。

汤取天子之玺,置于天子之座,复而再拜,从诸侯之位,汤曰:“此天子之位,有道者可以处之矣,夫天下非一家之有也,有道者之有也。

”汤以此三让,诸侯莫敢即位,然后汤即天子之位。

对其说的“有道者可以处之”的理解,正确的是( )A.想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B.主张打破世袭制C.古代选官制度的模式形成D.为自己即位做铺垫2.“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

”(《谷梁》)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A.分封制的目的在于扩张疆土 B.分封制易导致分裂割据C.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 D.诸侯国实行小农经济3.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经常记载分封诸侯的指令,要求诸侯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

这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文化的整合 B.吸收了当地的法令制度C.扩大了统治的疆域 D.传播了西周的思想文化4.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

从中体现了( )A.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 B.历法是为封建政府服务C.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 D.封建皇权至高无上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

……此其所以为得也。

”以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抨击秦的专制暴政 B.否定中央集权制度C.肯定秦的郡县制度 D.主张恢复分封制度6.秦汉时期郡守作为中央代表,限于外郡人,在一郡之中享有全权处置且不受任何阻碍的权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郡守多由中央官员充任 B.秦汉郡守享有任命郡内各级官员的权力C.对郡守的限制和放权巩固了统治 D.郡守权力过大导致汉代地方分裂割据7.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

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仪,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地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单元测试是检验我们学习成功的方式,也是我们加深对知识点的学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 )A.建立大宗小宗体系B.拱卫王室统治C.明确宗室血缘亲疏D.扩大统治范围解析:B 由“以亲屏周”可知其目的在于拱卫王室统治。

2.《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 )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解析:B “庶出,不得立”“虽幼,以嫡立”反映的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地位间的关系,体现了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3.商(朝)人对神灵崇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祖先祭祀上。

立于宗庙的先王的神主,称之为“示”。

“示”有大小之别,类似于周族的大小“宗”。

大小“示”的祭祀规格与仪式有所不同,成为区别血缘亲疏的标记,维护着有关的等级秩序……从兄弟之间到父子之间的权力世袭继承,逐步成为国家权力运作的核心。

材料主要表明了商朝( )A.已经有了规范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B.宗法制度出现并运用到权力继承上C.重视血缘传承及基于血缘亲疏的权力运作D.形成了浓厚的“家国同构”治国理念解析:C 规范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出现在西周而非商朝时期,故A 项错误;宗法制度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经出现而非迟至商朝才出现,故B项错误;从祭祀规格、礼仪、等级秩序到继承制度,它们之间无一不是以血缘关系作为权力纽带的,这就表明了商朝统治阶级重视血缘继承以及与之相关的权力运作,故C项正确;浓厚的“家国同构”治国理念,同样出现于西周而非商朝时期,故D项错误。

4.周代的礼制内容非常复杂,在众多规定中体现了“亲亲”和“尊尊”两个基本原则。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时限:9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得分: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2.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

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3.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4.下图是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的编钟,它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用的主要礼乐器。

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目的是 ( )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B.作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5.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同时存在的中央机构有()①内阁②议政王大臣会议③南书房④军机处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D④①③④6.西周的制度丰富多彩,在借鉴夏商制度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制度。

下列哪一制度充分显示出西周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官制 D.郡县制7.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8.《史记·殷本纪》载:(商代)“自中丁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面。

这表明当时()A.王位世袭制不复存在 B.宗法制尚未完全确立C.分封制造成国家分裂 D.郡县制已经开始推行9.据分析统计,《孟子》—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的问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

单元检测卷(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三字经》是弘扬国学的重要读本。

古人云:“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

”《三字经》中出现“周武王,始伐纣。

八百载,最长久”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郡县制B.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D.内阁制答案 B解析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A、C两项形成于秦朝;D项形成于明成祖时期。

2.下面是两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的中国家庭聚餐照,它们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

这种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分封制B.宗法制C.世袭制D.禅让制答案 B解析吃团圆饭的习俗反映出中国人民重视亲情,故吃团圆饭的习俗受到古代中国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3.“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反映了西周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 )A.嫡长子继承制B.神权色彩浓厚C.政治等级森严D.贵族拥有政治、经济特权答案 A解析“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说明了继承权力的唯一性原则,这实际上说明了宗法制的继承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4.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考古发掘工作研究表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

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

材料反映出的西周社会最主要的特点是( )A.政治上实行分封制B.西周社会的宗法色彩浓厚C.贵族集团内部等级严格D.贵族阶层生活腐化,政治黑暗答案 C解析从材料可以了解到周代的棺椁制度有严格的等级。

本题选C项。

A、B两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明显错误。

5.下图是秦始皇,他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这种服饰只有他和继承他地位的子孙可以穿着。

这突出说明( )A.秦朝服饰丰富B.秦朝注重礼仪C.皇权至高无上D.他对服饰很讲究答案 C解析据材料可知,秦始皇的服饰从名称、装饰和用途来看都是特殊的,这凸显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卷( 有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卷( 有答案)

山东莒南高一上学期历史练习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编者:彭春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右图是《带冠冕的禹》。

关于禹的说法,正确的是A.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B.禹创立了王位世袭制度C.禹创立了宗法制度D.禹创立了分封制度2、现在我们看电影电视时经常看到一些历史剧,其中就有许多的宰相或丞相比如曹操、诸葛亮等等。

我国古代在中央设相这一官职以参与国王决策的历史,至少应追溯到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3、右图是国民党副主席回乡祭祖图,中华民族这种认祖归宗、祭拜祖宗的文化习俗最早可追溯到A.夏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4、鼎(右图)是中国礼仪文化的重要内容。

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的现象,这说明A.贵族生活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迷信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D.当时青铜铸造业更发达5、关于西周宗法制是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它对后来历朝历代的影响非常大,尤其对于以后各朝代的王位(皇位)继承制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下列对于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6、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

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7、秦《峄山石刻》(如图)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秦始皇针对这一问题,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A.攻打匈奴,修筑长城 B.实行三公九卿制C.推行郡县制 D.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8、下图是身穿新设计的衣冠的秦始皇,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君王之一,开业创国成就突出。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第一单元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图是国民党副主席回乡祭祖图,中华民族这种认祖归宗、祭拜祖宗的化习俗最早可追溯到 ( )A.夏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2.图l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

图2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

这种现象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

其特点不包括图 1 太庙图2 祠堂A.嫡长子继承制 B.神权与王权的结合.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D.“国”与“家”结合3.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扰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两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戈所事事4.金州区有很多地名都是以姓氏命名的,如富家村、赵家村等。

就此我们可以判断此种命名方式是以什么为纽带()A.财产 B.地域.信仰 D.血缘5.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十分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严格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B.旨在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西周金属冶炼业发达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6.《禹鼎》铭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

这反映了 ( )A.分封制趋向衰落,尚能维护王权 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封国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 D.周王铸鼎显示权威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轿浮云,诸侯尽西。

”秦王朝完成了国家的空前统一,其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A.权力的高度集中 B.中央政府各部门间互相配合牵制.郡县制的推行 D.“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8.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予秦朝设置的 ( )A.丞相 B.御史大夫 .太尉 D.诸卿9.秦始皇构建强大封建王朝时,曾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其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皇帝通过控制郡守和县令任免权,加强中央集权B.皇帝可以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缺乏优秀军事人才可以担此重任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10.你认为下面的情况,哪项不可能是真实的( )A.公元前202年某月某日,身在成阳的苏某给家人写了一封信,用的是小篆B.公元前228年某月,一官员称赢政为大王,未受谴责.公元前218年,张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尉,并享有皇帝赐给的一块封地D.公元前219年,太仆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等良马11.《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2)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2)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2)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参考答案1.B2.解析:分封除了封给土地、人口等外,还封给不同的爵位,而爵位是有等级的。

等级不同待遇就不同。

答案:A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从材料中可知成阳的基本布局是:以成阳宫为中心,形成众星拱辰的格局。

成阳宫是秦王朝的正宫,是皇帝的日常居所,国政朝议的所在。

由此可知,答案选C。

答案:C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秦朝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一切军国大权由皇帝掌握。

在中央政府中.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监察百官。

而郡守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答案:C5.解析:西汉时期虽然实行分封制,但主要的地方行政制度还是郡县制。

答案:C6.解析:材料包括汉、唐两个时期的有关情况,A、B项只分别说了一个方面,故不选。

由“首长制到委员制”,看起来宰相数量逐渐增加,但这只是表象.题目要求说出反映的实质问题,故应该思考为什么宰相数量逐渐增加?这种增加意味着什么?由此可以推断出是皇权在不断加强。

答案:D7.解析:西汉时期特别是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政治方面改革了官制,组成了“中朝”,实质上削弱了相权.因此可排除①;两汉时期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削弱地方权力。

加强中央权力,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秦朝相比中央权力明显加强了,故②应选;汉武帝以后,汉朝实行了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

故③应选;郡县制是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汉朝除郡县制外,还实行了封国制,故④应选。

因此正确答案为B。

答案:B8.解析:“杯酒释兵权”主要是解除地方武将的兵权,这样就消除了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故宋太祖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杯酒释兵权”并没有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可排除A项;解除武将兵权的是皇帝,故并没有反映文官与武官之间以及百官内部的矛盾,可排除B、D两项。

答案:C9.解析:结合引文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集权的主观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而非提高地方办事效率。

高一上册历史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高一上册历史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高一上册历史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高一往往起到一个打基础的阶段!那么,对于高一历史,往往要怎样复习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店铺一起来做份高一上册历史第一单元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高一上册历史第一单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史学界一般把哪一件事作为王位世袭制取代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的标志( )A.舜承尧位B.禹建夏朝C.禹死启继D.盘庚传弟2.《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禅让制3.据记载:西周“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里的“封建”的含义是( )A.奴隶社会瓦解B.封建制度C.封建生产关系产生D.分封诸侯国4.鼎是中国礼仪文化的重要内容。

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的现象,这说明( )A.贵族生活更加腐化B.当时人们更迷信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D.当时青铜铸造业更发达5.《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 )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6.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照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7.上图是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的编钟,它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用的主要礼乐器。

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B.作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8.《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选择题1.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 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C.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 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2.西周的诸侯不仅要保持自身群体内部的团结,还要深入土著居民之中,更须与周王室保持密切的关系,以为藩屏.这说明分封制A.有利于周朝统治的巩固 B.实现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C.避免了宗族内部的冲突 D.弥合族群之间的巨大差异3.表1信息出自于中国军事史编写组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爆发情况的统计。

该表反映出表1A.大一统成为大势所趋 B.和平发展占据主流C.富国强兵是时代主题 D.战争规模不断扩大4.周代作为“天子”的周王既掌握“天命”又主宰“天下”。

王室衰微后,诸侯征伐只能获取实质上的“天下”,却无法得到象征“天命”的“天子”身份。

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

这说明了A.周代天命观念逐渐消亡 B.秦注重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C.神权不再与王权相结合 D.秦意在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5.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

这说明当时A.君主专制政体不够完善 B.原始民主遗存尚有影响C.公众舆论决定国家事务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6.《尚书》曰:“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此处“百姓”是指以封地为族姓的百官。

但在战国典籍中,却常用“百姓”称呼普通民众。

上述称呼的变化反映出A.宗族观念形成 B.平民获得政治特权C.官僚政治确立 D.礼乐秩序渐趋崩溃7.《左传》记载有“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

此外,天子和诸侯还经常举行“合族之食”的典礼。

材料反映了A.民间的宗法关系比较浓厚 B.利用宗族关系来维护政治认同C.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利相同 D.分封制是维系西周统治的基础8.商人尚鬼,认为鬼神主宰万事万物,唯有商王能受其感应;周人则认为“天命靡常,唯德是辅”,“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这一解释意在说明A.新政权统治的合法性 B.商人的主要活动就是祭祀C.商人从未实行过德治 D.宗教迷信是商灭亡的根源9.《史记·晋世家》载:“(晋)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号为桓叔。

曲沃邑大于翼。

翼,晋君都邑也。

”之后,桓叔之孙晋武公伐翼,灭晋缗侯,“尽并晋地而有之”。

这说明当时A.诸侯争霸推动社会转型 B.分封制受到较大冲击C.兼并战争促进国家统一 D.王室与地方矛盾尖锐10.西周时,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各邦族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A.儒家礼乐文明推动文化认同 B.中央政府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管理C.分封制的推行促进族群融合 D.土著邦族作为新兴政治力量崛起11.周代“雅乐”实际上是西周的京畿之乐,通过制度的形式推行到各个不同等级的阶级中去,本质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雅乐”的传播A.推动了文化认同 B.实现了思想统一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孕育了宗法制度12.西周时,周王通过婚姻关系与异姓诸侯建立血缘联系。

周王照例称同姓诸侯为伯父或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或叔舅。

这反映了A.中央与地方政治联系的加强 B.忠孝一致的伦理道德观念C.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的结合 D.王权与神权形成紧密联系13.《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

这一变化体现了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C.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 D.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14.表1 西周晚期周王的婚姻状况(部分)据表1可知,西周晚期A.一夫多妻制开始盛行 B.周王室通过政治联姻维系统治C.周文化传播范围扩大 D.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得到加强15.西周时期的青铜铭文多为颂扬先祖、祝愿家族昌盛之类的套语。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很多还记载了监制者的官职名号、工长名与工匠名,有的量器还记载了容量、重量和使用地点。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集权政治的趋向 B.宗法观念的消亡C.生产技术的进步 D.礼乐制度的完善16.韶乐与武乐是流行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宫廷雅乐。

韶乐是虞舜太平之乐,侧重于安泰祥和、礼仪教化;武乐是武工伐纣一统天下之乐,侧重于大乱大治、述功正名。

孔子认为“武乐尽美而不尽善,韶乐则尽善尽美”。

此后各代,皆将韶乐定为国家大典音乐,无出其右。

这反映的古代政治理念是A.注重等级 B.礼法并施 C.崇尚和谐 D.凸显皇权17.秦国不断完善有关官吏的选拔、俸禄、考绩、奖惩等规定,以官吏是否明习法律作为区别“良吏”“恶吏”的标准,注意把统治阶级中的优秀人物吸收进各级官僚机构。

这表明,当时秦国A.阻断了贵族的入仕之路 B.践行了墨家兼爱尚贤的主张C.任法而治提升统治效能 D.建立了完善的官吏选拔制度18.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按照“士、农、工、商”实行“四民分居管理”,并在春、夏、秋分别进行“书比”“月程”“大稽”的统计工作。

秦国实行名籍制度,对“境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等了解得相当清楚。

上述做法A.建立了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机制 B.实现了国家政权对社会基层的控制C.迟滞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 D.瓦解了政治领域的等级秩序19.夏朝时期,天下万国,夏王为“诸侯之长(盟主)”,到了周朝,“天下一家”,周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各部族文化融合的加强 B.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C.政治制度的宗法伦理化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20.西周初年,武王之弟康叔封于卫,周公作《康诰》《酒诰》等告诫他“元恶大憝(奸恶),矧惟不孝不友。

”《周礼》中又强调“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A.家族政治与道德观念结合 B.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C.初步确立起儒家伦理道德 D.社会秩序保持长期稳定21.春秋初年,会盟的主持者、参与者多为各诸侯国国君。

诸侯之间的会盟不再经过周王的批准;没有周王主持或参加的盟会几乎连年不断。

这表明,此时A.诸侯联合助推统一趋势加强 B.宗法分封制体系走向崩溃C.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完全丧失 D.贵族统治新秩序亟待构建22.据《史记》记载,齐桓公帮助周襄王平定兄弟叛乱后于葵丘会盟诸侯,并借天子之名发布禁令:“……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毋以妇人与国事”,霸业达到顶峰。

这一记载说明当时A.儒家学说成为齐国正统思想 B.周王室依然具有极大的权威C.旧的统治秩序得到一定维护 D.妇女社会地位遭到严重贬损23.图6为考古学家在山西省侯马市发掘的春秋晚期玉片,玉片上用晋国官方文字记载了卿大夫间订立盟约,共同讨伐敌对贵族,处置土地、财产、人口等内容。

下列对其史学价值认识正确的是图6①为研究春秋时期政治制度提供直接证据②能够佐证“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观点③为研究春秋时期文字历史提供实物资料④反映了当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4.宗法制造成西周“家天下”的局面和魏晋时代“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门阀政治,至明清之际,它为徽商提供血缘网络、商帮、会馆、人力、财力,是徽商成功的重要因素。

这表明宗法制A.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 B.具备丰富的社会功能C.其血缘关系逐渐被取代 D.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25.商代和西周的文字是统一的。

春秋以降,关东各国文字日趋分化,俗体流行。

到战国时,各国“文字异形”,与传统写法大相径庭,只有周王室和秦国文字是在传统的正体写法基础上稳健发展。

这反映出A.秦国对西周制度与文化的坚守 B.经济发展道路差异导致文字分化C.秦国对传承华夏文化有所贡献 D.正体俗体之别是华夷之辨的表征26.据《国语·周语》记载,周穆王(约前1054年—前949年)准备征伐未及时进贡的犬戎,祭公谋父以“增修于德而无勤民于远”试图谏止,穆王执意西征仅“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此后,戎狄不朝。

这一记载表明A.分封制下君臣关系制度化 B.古代谏议制度起源于西周C.仁德治国的观念源远流长 D.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动摇27.“当周代贵族从周王那里接受头衔或封号时,他们把这些头衔、封号刻在礼器上,向祖宗汇报。

与此相反,战国时期虽然农民的赐姓或者封号显示其地位是政治秩序中、法律意义上的名自由人,却被刻写在最终上交给君主的登记簿上。

”这一变化反映了战国时期A.分封制的社会基础扩大 B.农民已摆脱贵族政治压迫C.君主权威出现专制趋势 D.宗法关系已丧失政治意义28.爵位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

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这一变化表明A.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B.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C.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分离 D.激化了统治者之间的矛盾29.在周代,天子要“抚诸侯”,诸侯要“尊天子”,“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材料主要体现了A.全社会应相亲相爱,抵御外族 B.政权族权一体的国家观念C.统治者应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D.诸侯对天子应履行的义务30.下表是周朝各诸侯国之间战争的次数及君主姓氏的相关统计表(姬姓是周朝的国姓),该历史现象表明了A.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B.贵族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取代C.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D.方国制向中央集权制过渡31.西周至春秋时期,周王畿和诸侯封国普遍实行国野制,以周人为主体的国人压迫和剥削野鄙地区被征服的野人。

战国以降,各国大规模登记户籍,消除国野差异,使其成为国家控制下的“编户齐民”。

这一现象A.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有利于实现富国强兵C.加速了宗法分封制的瓦解 D.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32.西周时官员任命和诸侯分封均有一个正式而隆重的册命仪式。

在册命时,周王让史官当众宣读册命书,并把册命书交与受命官员。

周王反复强调“勿废朕令”,官员和诸侯也表态要“万年永保臣天子”。

这表明西周时期A.选官制度与血缘关系紧密结合 B.产生了维护等级的儒家伦理思想C.君臣关系包含了权利义务内容 D.出现了高度集权的地方行政体制33.有学者认为“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家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士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