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检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检测试题及答案

【导语】进⼊⾼中后,很多新⽣有这样的⼼理落差,⽐⾃⼰成绩优秀的⼤有⼈在,很少有⼈注意到⾃⼰的存在,⼼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理,但是应尽快进⼊学习状态。⽆忧考⾼⼀频道为正在努⼒学习的你整理了《⼈教版⾼⼀历史必修⼀检测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

⼀、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中国⼤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缘关系对族⼈进⾏管辖和处置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解析:B宗法制是⼀种按照⾎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的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

2.“秦廷有集议之制……君⾂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

A.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益

B.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

C.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盾

D.强化君主个⼈*

解析:A从“君⾂集议……亦⾮⼀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议制度不是君主*,⽽是有利于皇帝决策时吸取他⼈意见,故A 项正确。

3.⽐较下列甲、⼄两图,由甲图到⼄图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央官吏⽇益增多

B.以分权实现集权

C.尚书省权⼒

D.太尉权⼒分到兵部

解析:B甲图反映的是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图反映的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下,丞相权⼒很⼤,威胁皇权;⽽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均为丞相,三省之间相互制约,相权⼀分为三,从⽽保障了皇权的独尊,故B项正确。

4.《儒林外史》中有⼀则故事,讲到屡试不中的穷书⽣范进,得知中举后,竟⾼兴得发了疯。这反映出作者认为科举制()

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卷及答案(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卷及答案(人民版)

必修一(政治史)期末综合测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50分)

(一)基础知识题(每题2分,40分)

1、在原始社会时期,贫富分化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

A、产品的积累

B、交换的扩大

C、生产力的发展

D、剥削的产生

2、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

3、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法家思想的影响

B、儒家思想的影响

C、皇权意识的增强

D、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4、一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此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5、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

B、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C、列强在华利趋于一致

D、该政策不影响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

6、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7、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B、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C、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8、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含解析)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含解析)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含解析)

一、挑选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X•福建厦门高一期末

考试)据甲骨文记载,商王“宣传‘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

嫡系子孙”。这反应了商代()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

利C.权利向皇帝高度集中D.开始确立“家天下”制度解析:选A。材料

中商王将自己说成“帝”神之后,这是为了神化王权,反应了商代将神

权与王权相结合,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触及按血缘亲疏对政治权利进

行分配,故B项毛病;商朝政治权利分散,皇帝称谓也不符合史实,故C

项毛病;材料不能看出开始确立“家天下”制度,故D项毛病。

2.(202X•湖北荆门高一期末考试)梁启超认为:“中国历成心义的革命

之一的周朝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周朝打破

了“部落政治”的举措是()A.实行分封制 B.实行宗法制C.实行禅让制D.实行郡县制解析:选A。部落体制下,各部落具有很大的独立性,西

周大规模推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从而“打破黄帝、尧、舜

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故A项正确;宗法制是为解决贵族在权利、财

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而实行的制度,与材料信息无关,故B项毛病;

禅让制终结于夏朝,故C项毛病;郡县制在秦统一之后才大规模推行,

故D项毛病。3.(2015•浙江学考)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形成这种政治

风格的制度基础主要是()A.宗法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察举制解析:选A。材料“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体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高一历史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检测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0年央视春晚成龙深情演唱《国家》,歌曲将国的强大与家的祥和完美呈现,诠释了国与家的血脉相连,让亿万中国人在感动之余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古代把“国”与“家”结合起来的制度是(

A.王位继承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 史学家张萌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莫七百年。”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父系家长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度

3.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4.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周天子失去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5.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明,何者最为适当?()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期末综合测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期末综合测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期末综合测试卷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19·浙江师大附中高一期中)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

A.深受宗法影响B.突出皇权至上

C.体现宗教色彩D.利于邻里和睦

解析:选A。根据材料“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可知,其中“一个家族”体现的是血缘宗法,“长幼有序”“男尊女卑”体现的是宗族内的尊卑秩序,这是受三代以来宗法制度的影响,故A项正确。

2.(2019·湖南师大附中高一期末)《全球通史》中说:“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描述的是( )

A.周天子实行分封制

B.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C.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

D.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解析:选B。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故答案为B 项。分封制下地方存在封国,排除A项;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地方存在王国,排除C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为了削弱王国势力,排除D项。

3.“政事堂”是唐初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合一办公场所,开始设在门下省,后来迁到中书省,唐玄宗时改称为“中书门下”。宋初,中书门下成为最高行政机构。有学者认为这一设置明显与“三省体制”的本意背道而驰,其理由是“政事堂”的设置( ) 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B.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

高一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历史必修1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项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

A.丞相 B.御使大夫 C.太尉 D.诸卿

2、从明朝废除丞相到清朝设立军机处,说明了

A.皇权日益加强 B.封建国家军事实力不断加强

C.相权战胜皇权 D.近代民主制度雏形出现

3、在《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中,都涉及到的是

①开埠通商②开办工厂③割占土地④战争赔款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方针

C.国民政府对日态度发生了变化 D.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6、五四运动的主旋律是

A.爱国主义精神 B.民主和科学精神

C.追求真理的精神 D.勇于解放精神

7、“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北伐战争失败 B.日军大规模侵华

C.西部急需开辟革命根据地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8、我国的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A.多党合作、长期共存 B.多党执政、互相监督

C.中共为核心的多党联合执政 D.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9、党和政府在少数民主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平等

C.民族团结 D.共同繁荣

10、根据“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其最重要的原则是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综合测试题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综合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的字母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起来,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

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

2.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其中的“天”是指( )

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 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3、《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是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4.依照周朝礼制的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

舞礼仪;而诸侯六排、大夫四排。后来鲁国大夫季氏越级用六十四人的庭院奏乐舞蹈,孔子对此非常愤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反映了()

A.西周贵族的家庭文化生活 B.西周社会的生活礼仪

C.孔子对贵族生活的关注 D.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5.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高一历史必修1综合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1综合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1综合测试题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立的标志是()

A、总理衙门的设立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允许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

2、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

D、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3、下列开放口岸当中是在《南京条约》中被开放的是()

①宁波②广州③重庆④上海⑤苏州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开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先例的是()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5、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开辟新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6、把《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是因为该条约的签

定导致

A、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B、清政府在军事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7、《辛丑条约》中哪一条最能反映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工具()

A、巨额赔款

B、划定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C、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拆除天津至北京沿线的炮台

8、列强于哪次侵华战争中洗劫并烧毁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中日甲午战争

9、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最深刻地表明了()

A.洋务派卖国 B.中国经济落后 C.西方制度先进 D.封建统治的腐朽10.黄海海战当中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将领是()

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麻城二中高二三月月考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三大题(3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61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下面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西周推行“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宗法制,其根本目的是()

A. 划分血缘关系的亲疏

B.维护和巩固政治联系

C.调节贵族之间的矛盾

D.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

2.“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3、《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

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

4.宋代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5.唐朝中央政府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6.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7.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典例剖析]

例1 下面是高一某班同学在学习了《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课后形成的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认识,请你进行判定()

①甲同学认为分封制是把包括镐京、洛邑在内的广大地区的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元勋和古代帝王的后代②乙同学认为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应了分封制的瓦解③丙同学认为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④丁同学认为在周王室中周王正妻所生之子一定能够成为大宗

A.①②正确,③④毛病

B.①③正确,②④毛病

C.②③正确,①④毛病

D.①④正确,②③毛病

[剖析]

① 镐京、洛邑属“王畿”之地,由周王直接收辖,不是分封的范畴×

②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反应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不可坚

定;“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体现的是年龄战国时期诸侯称霸、王权衰落的现象,说明分封制的瓦解√

③ 宗法制是以父系血缘关系肯定政治等级,嫡长子继承制是其核心√

④ 在宗法制下,只有嫡(正妻)长子才能成为大宗,余子只能为小宗×

[答案] C

[题组冲关]

1.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召公奭于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周王可在燕国直接任免官吏

B.召公奭在周王室中属于大宗

C.召公奭领有燕国土地和人口

D.燕国物产全部归召公奭所有

解析本题考核对西周分封制的知道和掌控。在分封制下,周天

子具有权威,但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

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因此A项不正确;召公奭在周王室

中属于小宗,故B项不正确;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国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因

高一级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试卷(含答案)

高一级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试卷(含答案)

高一级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试卷

(第一单元——第六单元)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中枢机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处四个时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交付尚书省执行

C.明太祖废除了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D.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2.右图告示中获得进士出身金榜题名的人是通过什么途径( )

A.毛遂自荐

B.立军功授爵

C.凭才学科举获得功名

D.出洋留学,功成名就

3.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

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

4.对近代西方法律,有人曾这样评价:“当一个熟悉罗马法术语的英国律师去学习法国或德国的实用法律书籍时,他会发现这一切并不陌生,毫无疑问,其他国家的法律著作也同样如此。”材料最能说明( )

A.罗马法就是欧洲法

B.英、法、德三国法律相同

C.罗马法对西方各国法律产生了重大影响

D.世界近代法律制度具有一致性

5.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政治制度是人类政治史上的重大创举,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典型代表,关于这一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A.美国总统四年一任,由全国选民投票直接选举产生

B.国会参众两院代表选民的意志,掌控美国立法大权

人教版高一历史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A. 实行郡县制

B. 推行分封制

C. 推行科举制

D. 推行世卿世禄制

答案:A

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开始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以下哪项不是科举考试的内容?

A. 经义

B. 诗词

C. 策论

D. 武举

答案:B

3. 明朝时期,以下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海禁”政策?

A. 朱元璋

B. 朱棣

C. 朱厚照

D. 朱由校

答案:C

二、填空题

4.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_。

答案:《诗经》

5. 秦朝的都城是_________。

答案:咸阳

6. 唐朝的盛世被称为_________。

答案:开元盛世

三、简答题

7. 请简述清朝康乾盛世的主要特点。

答案:康乾盛世是清朝的鼎盛时期,主要特点包括: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边疆稳固。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在位期间,国家治理有效,社会秩序良好,农业和手工业得到发展,商业贸易繁荣,文化艺术也达到了高峰。

四、论述题

8. 论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答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四项发明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保存,印刷术则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进程,使得书籍更加普及。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形式,对军事战术和武器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指南针的发明则为航海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导航工具,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和贸易。

结束语:

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成就,以及它们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历史是一面镜子,它不

高一历史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考试试题(含答案)

第一篇:高一历史考试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

第二篇:2014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试题(含答案)

2014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晋书•傅玄列传》中记载:“耕夫务多种,而耕蟆不熟,徒丧功力而无收……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

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适时收割D.因地制宜

2.《吕氏春秋》记载:“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织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该材料指出了

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C.男耕女织的重要性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3.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4.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xk|b|1

5.《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考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考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A夏B商C周D秦

2、周朝的分封制中,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A王族B功臣C先代贵族D以上都对

3、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A嫡长子继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以上都不对

4、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是()

①丞相②御史大夫③太尉④郡守

A 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5、秦统一后,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筑长城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隋唐时期在中央形成的管理体制是()A中朝与外朝B尚书台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度

7、元朝在地方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A行省制度B郡国并行制C三省六部制D派文臣做地方官

8、1842年,清政府签订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南京条约》

9、《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③赔款2100万银元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②③④

10、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是()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华北事变D卢沟桥事变

11、抗战以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哪些重大战役()

①淞沪会战②太原会战③徐州会战④武汉会战

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②③④

12、下列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废除“二十一条”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部分,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在判定文明出现的标志时,有学者将其主要物化为两点:(一)金属器具被比较广泛地使用;(二)已能记载语言的成熟的文字的应用。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A.一万年前B.黄帝时期C.商周时期D.秦汉时期2.我国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邦”,其来源于西周的分封制,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鲁国的历史要比齐国历史长B.孔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C.与宗法制的正统观念有密切的关系D.取决于分封制形成的等级体系

3.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与制衡

B.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

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

D.秦朝的中央官制体现出了此“原理”

4.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的领先地位,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

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对以上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A. 基于原来科举录取在南北方的差异 B. 分卷录取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C. 从维护统治秩序的角度平衡地区录取名额

D. 体现出科举选才既保证公平又适当照顾

5.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

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历史试题(第1—15课)及答案

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历史试题(第1—15课)及答案

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历史试题(第1—15课)及答案

第Ⅰ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答题纸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这段材料告诉我们他获取史料的一个重要方式是()

A 、文献查阅 B、实地调查 C、道听途说 D、考古发掘

2、“先生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

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3、明朝一位进步思想家认为:“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秦始皇创立的“世界”不包括

A、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B、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C、统一了文字

D、建立起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

4、《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

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历史必修一

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部分,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在判定文明出现的标志时,有学者将其主要物化为两点:(一)金属器具被比较广泛地使用;(二)已能记载语言的成熟的文字的应用。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A.一万年前B.黄帝时期C.商周时期D.秦汉时期

2.我国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邦”,其来源于西周的分封制,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鲁国的历史要比齐国历史长B.孔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C.与宗法制的正统观念有密切的关系D.取决于分封制形成的等级体系3.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与制衡

B.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

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

D.秦朝的中央官制体现出了此“原理”

4.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的领先地位,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对以上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基于原来科举录取在南北方的差异

B. 分卷录取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C. 从维护统治秩序的角度平衡地区录取名额

D. 体现出科举选才既保证公平又适当照顾5.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此材料说明军机处()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②强化了君主专制③取代了内阁权力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6.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 ……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慈禧太后的责难和阻挠

D.户部的刁难和战略的失误

7.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遭遇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当时列强的主要目的是()

A.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B.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与阴谋

C.恢复和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D.恢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8.1937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提出停止内战、实行民主自由、召开国民大会、迅速准备抗日、改善人民生活五项要求,同时做出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权、工农革命政府改为特区政府和红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四项保证。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 党内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暂时占据领导地位

B. 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愿意放弃军队和根据地

C. 为实现全民族抗战策略性地做出了某些调整

D. 为实现全民族抗战暂时放弃民主革命的目标9.有学者认为: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和中国人民就已经“站起来了”,下列组合中,能支持该学者观点的是()

①抗战胜利洗雪了以往反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耻辱,振奋了民族精神②抗战胜利后,中国国际地位有很大提高,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五常”之一③中国收回了部分被侵占的国家权益,民族独立自主性有所增强④抗战胜利后,共产党势力空前壮大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0.太平天国举行科举考试,要求白话写作,题目选自《圣经》、基督教论著和太平天国诏书,如“耶稣舍命待何为”;考生来自三教九流,包括算命人和巫师等;科试录取率也很高,如湖北一次科试,1000名考生有800人中榜。此科举考试()

A.弥补了传统科举制的不足B.推动了白话写作成为主流

C.使基督教取代了儒家地位D.无法真正起到举才选能的作用

11.1912年至1916年6月的袁世凯统治时期,各派为争夺内阁展开了激烈斗争,先后有八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年政治的缩影。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艰难B.立宪与共和斗争激烈

C.国民政治参与热情高涨D.民主形式已荡然无存

12.毛泽东在汉口八七会议上将国共两党的合作比喻为共同建造了一座房子。我们虽然“像新娘子上花轿一样,扭扭捏捏、勉勉强强搬进房子里,但始终没有当房子主人的决心”。这表明中国共产

党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忽视了()

A.农民问题B.领导权问题C.群众路线问题D.独立自主问题13.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全面抗战开始这十年,是中共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此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有()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③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恩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④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⑤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③④⑤

14.比较我国1949年颁布的《共同纲领》和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两部法律文献内容,其主要不同点是()

A.国家性质确立发生根本变化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C.坚持国营经济的引导作用D.政权主要依靠力量发生变化

15.毛泽东指出:“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人大的代表性当然很大,但它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面,所以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这表明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

A.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

C.与人大职能有很多重合部分

D.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部分

16.下列关于中共“八大”说法错误的是()

A.大会的任务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B.大会首次提出中共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大会提出要借鉴苏共教训,在中共内发扬民主,反对个人崇拜

D.大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进行了正确分析

17.邓小平曾说:“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都不管,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不行的,这种想法不实际。”这言论主要强调()

A.香港地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一国两制”理论遭到质疑

C.“一国”是“两制”的前提

D.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同于大陆

18.有学者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的依据是()A.参加日内瓦会议 B.提出“一边倒”的方针

C.参加万隆会议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1972年2月尼克松访问上海,全体市民如临大敌,政府规定不准上街,窗户只能开1/3,挥手时,手不能伸出窗外,只能微笑,因为他们是帝国主义分子,但又不能不笑,因为他们是毛主席请来的客人。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的国内环境对尼克松访华不利B.尼克松访问上海是非政府间的秘密活动C.个人崇拜现象严重D.以上记载不是历史的真实反映

20.“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旧中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B.新中国成立之初打破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封锁C.新中国游离于世界外交舞台之外D.新时期中国外交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21.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甚至包括伯利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而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A.柏拉图认为直接民主政治存在严重弊端

B.伯利克利时代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C.伯利克利、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利益,仇视群众

D.雅典民主体现了平民利益,维护了城邦利益多元化

22.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B.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D.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23.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嗣位法”,对中世纪以来的政治原则“国王不能犯错误”有了新的解释:国王的错误应由签署该项决定的大臣负责。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 加强了国王的权力

B. 使追究国王责任有了法律根据

C. 使责任内阁制最终形成

D. 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

24.20世纪以来,在英国议会投票表决过程中,多数党组织的内阁会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党纪,议会党团的督导员则会指示本党议员如何投票,而多数议员因害怕失去党内任职机会也会接受督导员的指示。材料反映了英国这一时期政治体制的特点是()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内阁凌驾于议会之上

C.议会内阁制名存实亡

D. 行政权力的膨胀

25.有一天,华盛顿与杰斐逊共进早餐,杰斐逊问,为什么要设参议院?华盛顿反问道,你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