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运动学专题复习精编版
高一物理曲线运动 行星运动综合复习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物理曲线运动行星运动综合复习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曲线运动行星运动综合复习二. 曲线运动经典例题分析〔一〕平抛运动初速度的求解方法求解平抛运动的根本思路是: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只要求出水平方向的位移和所用的时间,就能求出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就可列出时间的有关方程。
例1:图1是研究平抛运动实验后在白纸上作的图和所测数据,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计算出此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
分析与解:hgxtxv2⋅==sm/106.1928.9103222--⨯⨯⨯⨯=sm/6.1=例2:如图2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相片的一局部,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5cm。
如果取2/10smg=,那么:〔1〕闪光频率是Hz。
〔2〕小球运动中水平分速度的大小是m/s。
〔3〕小球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是m/s。
CBA相等均为t,tf1=,而t可根据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求得。
2gts=∆ssgst1.01010522=⨯⨯=∆=-Hztf101==〔2〕s m t L v /1.01053320-⨯⨯==s m /5.1= 〔3〕220yB v v v +=,其中y v 为竖直方向上经过B 点的瞬时速度。
s m s m t s v AC y /2/1.02105822=⨯⨯⨯==-〔二〕有关转动的几个实际问题同一球体或同一转盘绕同一轴线转动,各点角速度大小相等。
宜选用的向心加速度公式为:r a 2ω=;宜选用的向心力的公式:r m F 2ω=向。
例4:放在赤道上的物体I 和放在北纬60°处的物体II ,由于地球的自转,它们的〔 〕A. 角速度之比为1:2:=II I ωωB. 线速度之比为1:2:=II I v vC. 向心加速度之比为1:2:=II I a aD. 向心加速度之比为1:4:=II I a a分析与解:物体I 和物体II 都在地球上,角速度II I ωω=都等于地球自转角速度。
高一物理--运动复习讲解

例2: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
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B.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D.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解析】甲中乘客看高楼向下运动,说明甲相对于地面一定是向上运动;同理,乙相对甲向上运动,说明乙相对于地面向上运动,且运动得比甲快;丙电梯无论是静止还是向下运动或者以比甲、乙都慢的速度向上运动,丙中乘客都会感到甲、乙电梯是在向上运动。
【答案】BCD例3.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 2表示时刻,称为第2s 末或第3s 初,也可以称为2s 内B .t 2~t 3表示时间,称为第3s 内C .t 0~t 2表示时间,称为前2s 或第2s 内D .t n-1~t n 表示时间,称为第(n-1)s 内【解析】时刻和时间分别对应于时间轴上的一个点和一个线段,其次要注意:第n 秒末就是第(n+1)秒初;n 秒内不等于第n 秒内,n 秒内是指从0—n 秒末共n 秒的时间,而第n 秒内指的是从(n-1)秒末至n 秒末共1秒的时间。
【答案】B例4.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B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只有大小 C .速度越大,物体的位移越大D .速度越大,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越大【解析】速度是一个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表示运动的快慢,等于位移与发生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答案】AD例5.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1)若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 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 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2)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 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 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析】:(1)设全程所用的时间为t ,则由平均速度的定义知前一半时间内的位移为112∆=⋅tx v 。
高一物理运动学知识点讲义

高一物理运动学知识点讲义一、引言运动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物体的运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力和能量。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运动学是一个基础且必不可少的部分。
本讲义将介绍高一物理运动学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概念。
二、直线运动1. 位移和位移公式位移是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从出发点到达终点的位置变化。
位移的大小等于终点位置减去出发点位置。
位移公式为:Δx = x 终点 - x出发点。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瞬时速度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瞬时位移和瞬时时间的比值。
3. 加速度和加速度公式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率的物理量。
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的变化量。
加速度公式为:a = Δv / Δt。
三、曲线运动1.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物体绕固定轴线做周而复始的往复运动。
它有两个重要的物理量:角位移和角速度。
角位移表示物体在圆周运动中的位置变化,它的单位是弧度。
角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角位移的变化率,它的单位是弧度/秒。
2. 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一种重要的曲线运动,它是指物体在恢复力作用下在平衡位置附近做来回往复振动的运动。
简谐振动的重要物理量有振幅、周期和频率。
振幅表示最大位移的大小,周期表示一个完整振动所需的时间,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四、运动学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或合力为零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F = 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表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这是普遍的作用-反作用原理。
五、小结运动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它研究物体的运动及其背后的力和能量。
高一物理运动学知识点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以及运动学定律的三个规律。
高一物理必修一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运动学知识点总结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运动状态。
在高一物理必修一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运动学的知识点,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一个总结。
一、位移和位移公式在运动学中,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重要概念。
位移用Δx表示,它是由物体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和方向决定的。
位移公式是计算位移的重要工具,我们根据不同情况可以使用不同的位移公式。
常用的位移公式有:1. 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Δx = vt其中,Δx为位移,v为物体的速度,t为时间。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Δx = v0t + 1/2at²其中,Δx为位移,v0为初始速度,t为时间,a为物体的加速度。
二、速度和速度公式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速度用v表示,它是由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得出的。
速度公式是计算速度的重要工具,在不同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速度公式。
常用的速度公式有:1. 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 Δx / t其中,v为速度,Δx为位移,t为时间。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 v0 + at其中,v为速度,v0为初始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三、加速度和加速度公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加速度用a 表示,它是由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得出的。
加速度公式是计算加速度的重要工具,在不同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加速度公式。
常用的加速度公式有:1. 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公式:a = (v - v0) / t其中,a为加速度,v为速度,v0为初始速度,t为时间。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公式:a = (v - v0) / t其中,a为加速度,v为速度,v0为初始速度,t为时间。
四、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在运动学中,我们将直线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种情况。
1. 匀速直线运动: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恒定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加速度等于0。
高考物理人教一轮复习精编课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ppt文档

(3)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 位移之比xⅠ∶xⅡ∶xⅢ∶…∶xn=1∶3∶5∶…∶(2n-1); (4)从静止开始连续通过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t1∶t2∶t3∶…∶tn=1∶( -1)∶( - )∶ …∶( )。
2
32
n n1
3.运动学公式中正、负号的规定:直线运动可以用正、负号表示矢量的方向,一般情况 下,我们规定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与规定正方向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反向的物理 量取负值,当v0=0时,一般以加速度a的方向为正方向。
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3)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了许多科学方法, 如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极限法等。研究瞬时速 度使用了控制变量法。 纠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题意知:v0=0,设加速度为a,由公式x=v0t+
1
1
1
2
2 2 at2得1秒内位移为:x1= a×12= a,3秒内位移为:
1
9
2
2 x2= a×32= a,得:x1∶x2=1∶9。
考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典题探究】 【典例1】短跑运动员完成100 m赛跑的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 动两个阶段。一次比赛中,某运动员用11.00 s跑完全程。已知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第2 s内通过的距离为7.5 m,求该运动员的加速度及在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
4.多过程问题: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 往是连接各段的纽带,应注意分析各段的运动性质。
(完整word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运动学练习题(加精)(word文档良心出品)

1.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匀减速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在0~t 0和t 0~3t 0两段时间内 ( )A 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3B 位移大小比之为 1:3C 平均速度之比为 2:1D 平均速度之比为 1:12、骑自行车的人沿着直线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后,在第1 s 、2 s 、3 s 、4 s 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1 m 、2 m 、3 m 、4 m ,有关其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4 s 内的平均速度是2.5 m/sB .在第3、4 s 内平均速度是3.5 m/sC .第3 s 末的即时速度一定是3 m/sD .该运动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3、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为5 m/s2,那么开始刹车后2 s与开始刹车后6 s 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A .1∶4 B.3∶5 C.3∶4 D.5∶94、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s -t 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s 0 B .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的时间为t 0D .甲、乙两物体向同一方向运动 5、有一个物体开始时静止在O 点,先使它向东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5 s ,使它的加速度方向立即改为向西,加速度的大小不改变,再经过5 s ,又使它的加速度方向改为向东,但加速度大小不改变,如此重复共历时20 s ,则这段时间内 ( )A .物体运动方向时而向东时而向西B .物体最后静止在O 点C .物体运动时快时慢,一直向东运动D .物体速度一直在增大6、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 ,1 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 ,关于该物体在这1 s 内的位移和加速度大小有下列说法①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 m ②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③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 2 ④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 2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③7、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 =2 s 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C.在t = 2 s 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 = 2 s 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D.在t = 2 s 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8、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经t s 到达中点,则物体从斜面顶端到底端共用时间为( )A .t 2s B.t s C.2t s D.22t s 9、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 、B 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 和7v ,经历的时间为t ,则 ( )A .前半程速度增加3.5 vB .前2t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11 v t /4 C .后2t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11v t /4 D .后半程速度增加3v 10、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当列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时( )A .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1∶2∶3∶…∶nB .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时间之比是1∶3∶5∶…∶nC .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3∶5∶…D .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2∶3∶…11、如图所示,a 、b 两条直线分别描述P 、Q 两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 . M 点表示两物体在时间t 内有相同的位移C . t 时间内P 的位移较小D . 0~t ,P 比Q 的速度大,t 以后P 比Q 的速度小 12、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物体 ( )A . 沿直线向一个方向运动B . 沿直线做往复运动C . 加速度大小不变 stD.做匀速直线运动13、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它们的v-t图像分别如图中的a和b所示. 在t1时刻( )(A)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B)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D) 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14、汽车A在红绿灯前停住,绿灯亮起时起动,以0.4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30 s后以该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在绿灯亮的同时,汽车B以8 m/s的速度从A车旁边驶过,且一直以相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A车相同,则从绿灯亮时开始()A.A车在加速过程中与B车相遇B.A、B相遇时速度相同C.相遇时A车做匀速运动D.两车不可能再次相遇15、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火车,车头通过路基旁某电线杆时的速度是v1,车尾通过该电线杆时的速度是v2,那么,火车中心位置经过此电线杆时的速度是_______.16、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49 s内位移是48.5 m,则它在第60 s内位移是_______ m.17、一物体初速度为零,先以大小为a1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后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静止.整个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为s,则此物体在该直线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_______.18、如图所示为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时记录下的一条纸带.纸带上选取1、2、3、4、5各点为记数点,将直尺靠在纸带边,零刻度与纸带上某一点0对齐.由0到1、2、3…点的距离分别用d1、d2、d3…表示,测量出d1、d2、d3…的值,填入表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由测量数据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和纸带上打下点3时小车的速度v3,并说明加速度的方向.d加速度大小a=_______m/s2,方向_______,小车在点3时的速度大小v3=_______m/s.19、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5 m/s,第7 s内的位移比第5 s内的位移多4 m,求:(1)物体的加速度.(2)物体在5 s内的位移.20、某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在正常航线上做水平飞行时,突然受到强大的垂直气流的作用,使飞机在10 s内下降高度为1800 m,造成众多乘客和机组人员的伤害事故,如果只研究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且假设这一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1)求飞机在竖直方向上产生的加速度多大?(2)试估算成年乘客所系安全带必须提供多大拉力才能使乘客不脱离座椅.(g取10 m/s2)。
高一物理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整理优秀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整理优秀5篇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篇一认识形变1、物体形状回体积发生变化简称形变。
2、分类:按形式分:压缩形变、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曲形变。
按效果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3、弹力有无的判断:1)定义法(产生条件)2)搬移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3)假设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弹性与弹性限度1、物体具有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2、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3、如果外力过大,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状不能完全恢复,这种现象为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发生了塑性形变。
探究弹力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高一年级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归纳篇二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
2.表达式:F=ma(1)定律的表达式虽写成F=ma,但不能认为物体所受外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2)式中的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力?当然如果F是某一个力或某一方向的分量,其加速度也是该力单独产生的或者是在某一方向上产生的3.注意(1)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这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这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6.1圆周运动-高一物理精讲与精练高分突破考点专题系列(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圆周运动6.1:圆周运动一:知识精讲归纳一、匀速圆周运动1.圆周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圆的运动.2.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度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匀速圆周运动.二、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1.线速度(1)定义式:v =Δs Δt. 如果Δt 取的足够小,v 就为瞬时线速度.此时Δs 的方向就与半径垂直,即沿该点的切线方向.(2)线速度的方向:质点在圆周某点的线速度方向沿圆周上该点的切线方向.(3)物理意义:描述质点沿圆周运动的快慢.2.角速度:半径转过的角度Δφ与所用时间Δt 的比值,即ω=ΔφΔt(如图所示).国际单位是弧度每秒,符号是rad/s.3.转速与周期(1)转速n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圈数,常用符号n 表示.(2)周期T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周期,用符号T 表示.(3)转速与周期的关系:若转速的单位是转每秒(r/s),则转速与周期的关系为T =1n. 4.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1)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2)由于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它是一种变速运动.这里的“匀速”实质上指的是“匀速率”而不是“匀速度三、描述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1.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2πr T. 2.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ω=2πT. 3.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ωr .四、同轴转动和皮带传动1.同轴转动(1)角速度(周期)的关系:ωA =ωB ,T A =T B .(2)线速度的关系:v A v B =r R .2.皮带(齿轮)传动(1)线速度的关系:v A =v B(2)角速度(周期)的关系:ωA ωB =r R 、T A T B =R r.二:考点题型归纳一:匀速圆周运动1.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在任意相同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量( )A .大小相同、方向相同B .大小相同、方向不同C .大小不同、方向不同D .大小不同、方向相同2.关于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所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B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速度的方向时刻都在改变,所以必有加速度C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所以是匀变速曲线运动D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合外力提供向心力,是恒力作用下的曲线运动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B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是恒力C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恒定D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恒定二: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的关系4.甲、乙两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它们的半径之比为1:2,周期之比是2:1,则( )A .甲与乙的线速度之比为1:4B .甲与乙的线速度之比为1:1C .甲与乙的角速度之比为2:1D .甲与乙的角速度之比为1:15.一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线速度大小为v ,角速度为ω,周期为T .关于这些物理量的关系,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v r ω= B .2v T π= C .2R T πω= D .v r ω=6.A 、B 两物体都做匀速圆周运动,在 A 转过45°角的时间内, B 转过了60°角,则A 物体的角速度与B 的角速度之比为A .1:1B .4:3C .3:4D .16:9三、同轴转动与皮带传动问题7.两个大轮半径相等的皮带轮的结构如图所示,A 、B 两点的半径之比为2:1,C 、D 两点的半径之比也为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两点的线速度之比为v A :v B = 1:2B .A 、C 两点的角速度之比为:1:2A C ωω=C .A 、C 两点的线速度之比为v A :v C = 1:1D .A 、D 两点的线速度之比为v A :v D = 1:28.如图所示,一匀速转动的水平转盘上有两物体A ,B 随转盘一起运动(无相对滑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它们的线速度V A >V BB .它们的线速度V A =V BC .它们的角速度ωA =ωBD .它们的角速度ωA >ωB9.如图所示,地球可以视为一个球体,O 点为地球球心,位于昆明的物体A 和位于赤道上的物体B ,都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 .物体的周期AB T T =B .物体的周期A B T T >C .物体的线速度大A B v v >D .物体的角速度大小A B ωω>三:考点过关精练一、单选题1.关于匀速圆周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B .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曲线运动C .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v 、周期T 都是恒量D .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a 是恒量,线速度v 方向时刻改变2.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r ,a 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4r ,小轮的半径为2r ,b 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 ,c 点和d 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点与d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1:2B.a点与b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C.a点与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D.a点与d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3.A、B两艘快艇在湖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在相同时间内,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4:3,运动方向改变的角度之比是3:2,则它们A.线速度大小之比为4:3B.角速度大小之比为3:4C.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2:1D.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4.未来的星际航行中,宇航员长期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为缓解这种状态带来的不适,有人设想在未来的航天器上加装一段圆柱形“旋转舱”,如图所示.当旋转舱绕其轴线匀速旋转时,宇航员站在旋转舱内圆柱形侧壁上,可以受到与他站在地球表面时相同大小的支持力.为达到上述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旋转舱的半径越大,转动的角速度就应越大B.旋转舱的半径越大,转动的角速度就应越小C.宇航员质量越大,旋转舱的角速度就应越大D.宇航员质量越大,旋转舱的角速度就应越小5.如图是自行车传动结构的示意图,其中Ⅰ是半径为1r 的大齿轮,Ⅱ是半径为2r 的小齿轮,Ⅲ是半径为3r 的后轮,假设脚踏板的转速为n (r/s ),则自行车前进的速度为( )A .132πnr r rB .231πnr r rC .1322πnr r rD .2312πnr r r 6.如图所示,当用扳手拧螺母时,扳手上的P 、Q 两点的角速度分别为ωP 和ωQ ,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 P 和v Q ,则( )A .ωP <ωQ ,v P <v QB .ωP <ωQ ,v P =v QC .ωP =ωQ ,v P <v QD .ωP =ωQ ,v P >v Q7.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中,左边是主动轮,右边是一个轮轴,a 、b 、c 分别为轮边缘上的二点,已知a b c R R R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运动学专题复习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高一物理运动学专题复习 知识梳理: 一、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 二、参照物 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灵活地选取参照物会给问题的分析带来简便;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三、质点 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用来代管物体的有质量的做质点.像这种突出主要因素,排除无关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即为理想化方法,质点即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四、时刻和时间 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 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长度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时间间隔=终止时刻-开始时刻。 五、位移和路程 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六、速度 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S/t,单位:m/s,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它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公式V=(V0+Vt)/2只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适用。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
4.平均速率:质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的大小与相应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 七、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a=0,v=恒量. 3.位移公式:S=vt. 八、加速度 1.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反映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加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变化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即a=tv=tvv12。 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并不一定相同。 2.加速度与速度是完全不同的物理量,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所以,两者之间并不存在“速度大加速度也大、速度为0时加速度也为0”等关系,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也没有必然相同的关系,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的关系: ①方向关系: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定相同。在直线运动中,若a的方向与V0的方向相同,质点做加速运动;若a的方向与V0的方向相反,质点做减速运动。 ②大小关系:V、△V、a无必然的大小决定关系。 3.还有一个量也要注意与速度和加速度加以区分,那就是“速度变化量”Δv,Δv=v2—v1。Δv越大,加速度并不一定越大,还要看所用的时间的多少。 九、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a=恒量.
3.公式:(1)vt=v0十at(2)s=v0t+21at2(3)vt2-v02=2as(4)s=tvvt20. 说明:(1)以上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四个公式中只有两个是独立的,即由任意两式可推出另外两式.四个公式中有五个物理量,而两个独立方程只能解出两个未知量,所以解题时需要三个已知条件,才能有解. (3)式中v0、vt、a、s均为矢量,方程式为矢量方程,应用时要规定正方向,凡与正方向相同者取正值,相反者取负值;所求矢量为正值者,表示与正方向相同,为负值者表示与正方向相反.通常将v0的方向规定为正方向,以v0的位置做初始位置. (4)以上各式给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普遍规律.一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差异就在于它们各自的v0、a不完全相同,例如a=0时,匀速直线运动;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a>0时,匀加速直线运动;a<0时,匀减速直线运动;a=g、v0=0时,自由落体应动;a=g、v0≠0时,竖直抛体运动. (5)对匀减速直线运动,有最长的运动时间t=v0/a,对应有最大位移s=v02/2a,若t>v0/a,一般不能直接代入公式求位移。 4、 推论: (l)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是个恒量,即ΔS=SⅡ-SⅠ=aT2=恒量.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
2tV=V=20tvv.以上两推论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等学生实验中经常用到,要熟练掌握.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移处的瞬时速度为22202tsvvv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T为等分时间间隔): ① I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l∶V2∶V3……∶Vn=1∶2∶3∶……∶n; ② 1T内、2T内、3T内……位移的比为Sl∶S2∶S3∶……Sn=12∶22∶32∶……∶n2; ③ 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的比为SI∶SⅡ∶SⅢ∶……∶SN=l∶3∶5∶……∶(2n-1);
④ 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t1∶t2∶t3∶……tn=123121nn:::: 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1.对于运动图象要从以下几点来认识它的物理意义: a.从图象识别物体运动的性质。b.能认识图像的截距的意义。 c.能认识图像的斜率的意义。d.能认识图线覆盖面积的意义。 e.能说出图线上一点的状况。 2.利用v一t图象,不仅可极为方便地证明和记住运动学中的一系列基本规律和公式,还可以极为简捷地分析和解答各种问题。 1)s——t图象和v——t图象,只能描述直线运动——单向或双向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而不能直接用来描述方向变化的曲线运动。 2)当为曲线运动时,应先将其分解为直线运动,然后才能用S—t或v一t图象进行描述。 a、位移时间图象 位移时间图象反映了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匀速运动的S—t图象是直线,直线的斜率数值上等于运动物体的速度;变速运动的S-t图象是曲线,图线切线方向的斜率表示该点速度的大小. b、速度时间图象 (1)它反映了运动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2)匀速运动的V一t图线平行于时间轴.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线是倾斜的直线,其斜率数值上等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4)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一t图线是曲线,每点的切线方向的斜率表示该点的加速度大小. 十一、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所做的初速度为零的运动. 特点:(l)只受重力;(2)初速度为零.
规律:(1)vt=gt;(2)s=21gt2;(3)vt2=2gs;(4)s=tvt2;(5)gtthv21; 十二、竖直上抛运动 1、将物体沿竖直方向抛出,物体的运动为竖直上抛运动.抛出后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其规律为:(1)vt=v0-gt,(2)s=v0t-21gt2(3)vt2-v02=-2gh 几个特征量:最大高度h=v02/2g,运动时间t=2v0/g. 2.两种处理办法: (1)分段法:上升阶段看做末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为自由落体运动. (2)整体法:从整体看来,运动的全过程加速度大小恒定且方向与初速度v0方向始终相反,因此可以把竖直上抛运动看作是一个统一的减速直线运动。这时取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初速度v0方向为正方向,则a=-g。 3.上升阶段与下降阶段的特点 (l)物体从某点出发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与从最高点回落到出发点的时们相等。即t上=v0/g=t下所以,从某点抛出后又回到同一点所用的时间为t=2v0/g
(2)上升把时的初速度V0与落回出发点的速度V等值反向,大小均为gH2 十三、运动学解题的基本方法、步骤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和基本规律是我们解题的依据,是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题途径的武器。只有深刻理解概念、规律才能灵活地求解各种问题,但解题又是深刻理解概念、规律的必需环节。 根据运动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可知求解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步骤为 (1)审题。弄清题意,画草图,明确已知量,未知量,待求量。 (2)明确研究对象。选择参考系、坐标系。 (3)分析有关的时间、位移、初末速度,加速度等。 (4)应用运动规律、几何关系等建立解题方程。 (5)解方程。 4.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A.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多少 B.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 C.当加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D.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5.关于速度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C.加速度为零,速度也一定为零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是2米/秒2,它意味着() A.物体在任一秒末的速度是该秒初的两倍 B.物体在任一秒末的速度比该秒初的速度大2米/秒 C.物体在第一秒末的速度为2米/秒 D.物体任一秒初速度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米/秒 7.一辆警车在平直公路上以40m/s的速度行驶,现在要到达前方某地时的速度也为40m/s,有三种行进方式:(a)一直匀速直线运动;(b)先减速再加速;(c)先加速再减速,则() A.(a)种方式先到达 B.(b)种方式先到达 C.(c)种方式先到达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9.关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1s内、第2s内,第3s内发生的位移比等于1:3:5 B、第1s内、第2s内,第3s内发生的位移比等于1:2:3 C、前1s内、前2s内,前3s内发生的位移比等于1:2:3 D、第1s末、第2s末,第3s末的速度之比1:4:9 10.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时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火箭上升到最高点的位置对应图中的B点 B、火箭上升到最高点的位置对应图中的C点 C、火箭速度最大时对应图中的A点 D、火箭速度最大时对应图中的B点 11.物体甲的位移与时间图像和物体乙的速度与时间图像分别如图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甲在整个t=6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B.甲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m C.乙在整个t=6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D.乙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m 1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大小为5m/s,方向沿x轴正方向,经过2s,末速度大小变为5m/s,方向沿x轴负方向。则其2s内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是() A.5m/s2,0 B.0,5m/s C.-5m/s2,0 D.-5m/s2,5m/s 14.四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分别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