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CH2-6ed 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141-CH2-6ed 物理层2.2 物理层
频带 3 频带 2 频带 1
2019/11/16
2.4 信道复用技术
2.4.1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 和统计时分复用
2.4.2 波分复用 2.4.3 码分复用
2.5 数字传输系统 2.6 宽带接入技术
2.6.1 ADSL技术 2.6.2 光纤同轴混合网(HFC 网) 2.6.3 FTTx 技术
2019/11/16
2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 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
的信号
出
数
据
终点
输 出 信 息
4
几个术语
数据(data)——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signal)——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的”(analogous)——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
续的。 “数字的”(digital)——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
2.3.1 导引型传输媒体
双绞线
两根互相绝缘的铜导线并排放在一起,用规则方法 绞合起来。绞合可以减少对相邻导线的电磁干扰。
在电话系统的最后一公里,用于传输模拟信号; 在 计算机网络中,用于传输数字信号。
无屏蔽双绞线 UTP
屏蔽双绞线 STP
聚氯乙烯 套层
2019/11/16
绝缘层
铜线
聚氯乙烯 套层
2019/11/16
21
2.3.1 导引型传输媒体
双绞线
屏蔽双绞线 STP (Shielded Twisted Pair) 无屏蔽双绞线 UTP (Unshielded Twisted Pair)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
RJ-45接口标准通常用于连接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和计算机等。它支 持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Gbps。
IEEE 802.3标准
定义
IEEE 802.3是用于局域网(LAN)的标准,定义了如何在单一网络上进行数据的 传输。
描述
IEEE 802.3标准采用以太网协议,通常用于连接计算机、打印机和服务器等设备 。它支持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0Gbps。
VS
详细描述
高速物理层技术旨在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和 性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需求。目前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新的物理层协议和架 构,以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 传输延迟。同时,还注重改善网络的可靠 性和可扩展性,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 求。
无线物理层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总结词
无线物理层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是网络技术领域的另一 个重要趋势。
04
物理层的安全与防护
物理层的安全策略
保护传输线路
确保传输线路的质量和安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 访问和干扰。
加密传输数据
在物理层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以保护数据的机 密性和完整性。
验证传输数据
通过校验和等方式验证传输数据的完整性,防止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
物理层的防护措施
防火措施
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如使用防火材料、防火门等,以防止火灾 对传输线路和设备造成损害。
无线传输介质
无线电波
01
无线电波是常见的无线传输介质之一,包括长波、中波、短波
等,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范围广等特点。
微波
02
微波是一种高频无线传输介质,具有传输速率高、容量大等特
点,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长距离通信等领域。
红外线
03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
用户
Aa
a
B bb
C
cc
D
d
统计时分复用 t①
t②
③ t
④ t
a bbc c d a t #1 #2 #3
3 个 STDM 帧
4.2 波分复用 WDM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 波分复用就是光的频分复用。
光调制器
0
1550 nm
1
1551 nm
2
1552 nm
● 带通信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 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 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几种最基本的调制方法
● 基带信号往往包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甚至有直流成分,而许多信道并不 能传输这种低频分量或直流分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基带信号 进行调制(modulation)。
无线电 微波
红外线
X射线
射线
可见光 紫外线
f (Hz)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1016
双绞线
卫星
光纤
同轴电缆
地面微波
海事 调幅 无线电 无线电
调频 移动 无线电 无线电
电视
波段
LF MF HF VHF UHF SHF EHF THF
7
多模光纤与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
输出脉冲
输入脉冲
单模光纤
输出脉冲
3.2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 无线传输所使用的频段很广。 ● 短波通信主要是靠电离层的反射,但短波信道的通信质量较差。 ● 微波在空间主要是直线传播。
● 地面微波接力通信 ● 卫星通信
02计算机网络-第2章 物理层
§2.3.1 导向传输媒体
一、双绞线
把两根互相绝缘的铜导线并排放在一起, 然后用规则的方法绞合(twist)起来就构成了 双绞线。
从用户电话机到交换机的这段线称为用户 线或用户环路(subscriber loop)。
屏蔽双绞线 (STP)
(以铝箔屏蔽以减少干扰和串音)
2.3.1.1 双绞线
非屏蔽双绞线 (UTP)
双 电 缆 系 统 的 示 意 图 如 图 (a) 所 示 。 头 端 (headend)的作用是将各计算机从发送电缆发过来 的信息转换到接收电缆,使得各计算机能从接收电 缆上收到发送给它们的信息。
图(b)为单电缆系统。
2.3.1.2 同轴电缆
§2.3.1 导向传输媒体
三、光纤
光纤通常由非常透明的石英玻璃拉成细丝, 主要由纤芯和包层构成双层通信圆柱体。纤芯很细, 其直径只有8 ~ 100 m。正是这个纤芯用来传导光波。 其特点是: - 依靠光波承载信息
RX+ RXTX+ 未使用 未使用 TX未使用 未使用
EIA/TIA568B
EIA/TIA568B
在10 /兆比秒和100 Mb/s以太网中只使用两对导线。也 就是说,只使用4根针脚(1, 2, 3和6),1和2用于发送, 3和4用于接收
2.3.1.1 双绞线
⑴ 直通线缆 水晶头两端都是遵循EIA/TIA568A或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传输媒体也称为传输介质或传输媒介,它 就是数据传输系统中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 的物理通路。传输媒体可分为两大类:导向传 输媒体、非导向传输媒体。
在导向传输媒体中,电磁波被导向沿着 固体媒体(铜线或光纤)传播,而非导向传输 媒体就是指自由空间,在非导向传输媒体中 电磁波的传输常称为无线传输。
物理层的定义
物理层的定义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第一层,主要负责传输原始的比特流。
它位于整个网络体系结构的最底层,为上层提供了可靠的传输媒介。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将比特流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
在这个过程中,物理层负责将比特流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到接收方。
为了确保传输的可靠性,物理层还负责处理传输介质中的噪声和干扰,并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机制。
物理层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信号的表示和传输介质的选择。
信号可以是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它们分别使用不同的编码方式进行表示。
传输介质有许多种类,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每种传输介质都有其特定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在进行信号表示时,物理层通过将比特流转换为电信号来实现。
对于模拟信号,物理层通过调制技术将比特流转换为连续的模拟信号。
而对于数字信号,物理层通过编码技术将比特流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
在选择传输介质时,物理层需要考虑传输速率、传输距离、抗干扰能力等因素。
传输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比特数,它决定了网络的传输能力。
传输距离是指信号能够传输的最远距离,它决定了网络的覆盖范围。
抗干扰能力是指传输介质对外界干扰的敏感程度,它决定了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除了信号表示和传输介质选择,物理层还包括了数据的同步和时钟的同步。
数据的同步是指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时钟同步,确保数据能够按照正确的速率传输。
时钟的同步是指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时钟同步,确保数据能够按照正确的顺序传输。
在物理层的实现中,常用的设备有中继器、集线器和调制解调器等。
中继器是物理层设备中最简单的一种,它的主要功能是将信号从一个传输介质转发到另一个传输介质上。
集线器是中继器的一种扩展,它可以将多个设备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局域网。
调制解调器是用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它在网络中起到了桥接的作用。
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基础层,负责将比特流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
它通过信号表示和传输介质选择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并通过同步机制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顺序。
CH2-6ed物理层讲解
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请 注意,这里的“带宽”是频率带宽而不是数据的发送速率)。
频率 频带 n
频带 3 频带 2 频带 1
时间
时分复用TDM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时分复用则是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 用帧(TDM 帧)。每一个时分复用的用户在每一 个 TDM 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
计算机网络(第 6 版)
第 2 章 物理层
第 2 章 物理层(续)
2.4 信道复用技术
2.4.1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 2.4.2 波分复用 2.4.3 码分复用
2.5 数字传输系统 2.6 宽带接入技术
2.6.1 ADSL技术 2.6.2 光纤同轴混合网(HFC 网) 2.6.3 FTTx 技术
每一个用户所占用的时隙是周期性地出现(其周 期就是 TDM 帧的长度)。
TDM 信号也称为等时(isochronous)信号。 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是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
频带宽度。
时分复用
频率
周期性出现
ABCDABCDABCDABCD …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3
1553 nm 复
4
1554 nm 用
5
1555 nm 器
6
1556 nm
7
1557 nm
8 2.5 Gb/s 1310 nm
20 Gb/s EDFA
120 km
光解调器
1550 nm
0
1551 nm
1
1552 nm
物理层计算机网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率的通信。
数据传输方式
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
同步传输方式中,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信号保持同步,适 用于高速数据传输;异步传输方式中,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 钟信号不需要保持同步,适用于低速数据传输。
点对点传输与广播传输
点对点传输是指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建立一对一的通信关系 ;广播传输是指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包能够被多个接收方接收 。
组件
物理层组件包括传输介质(如双绞线 、同轴电缆、光纤等)、连接器和接 口(如RJ-45、BNC、SC等),以及 信号收发器等。
02
传输介质
有线传输介质
双绞线
双绞线是最常见的传输介质之一, 由两根绝缘的铜线相互缠绕而成, 可以有效减少信号干扰。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常用于电视信号和宽带 网络的传输,由内导体、绝缘层 和外部的金属网组成。
结构复杂,维护和管理难度较大; 成本较高,因为需要大量的线缆 和节点。
05
数据编码与
将二进制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如曼 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模拟信号编码
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如脉冲 编码调制(PCM)。
基带传输与宽带传输
基带传输适用于短距离、低速率的通 信,而宽带传输适用于长距离、高速
物理层计算机网络
目录
• 物理层概述 • 传输介质 • 网络硬件设备 • 网络拓扑结构 • 数据编码与传输方式
01
物理层概述
物理层的定义和功能
定义
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最 底层,负责传输比特流,确保数据传 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功能
提供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 建立、维护和释放物理连接,传输数 据比特流。
物理层的组成
物理层的组成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中的基本组成部分,负责传输数据的物理连接和电信号转换。
它位于网络分层模型的最底层,为上层提供可靠的传输媒介。
本文将从人类的视角出发,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物理层的组成和作用。
我们来谈谈物理层的主要组成部分。
物理层主要由传输介质和传输设备组成。
传输介质可以是电缆、光纤或无线信号等,它们负责将数据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
而传输设备包括网卡、中继器、集线器等,它们负责将电信号转换成计算机可以理解的数据。
在物理层中,最常见的传输介质是电缆。
电缆可以分为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双绞线是一对细细的铜线,它们被缠绕在一起以减少干扰。
同轴电缆由一个中心的导线和一个外层的屏蔽层组成,用于传输高频信号。
而光纤则是用光信号来传输数据的,它由纤维和光缆组成,具有高速传输和抗干扰的特点。
除了传输介质,物理层中的传输设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网卡是计算机与网络之间的桥梁,它负责将数据转换成电信号并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出去。
中继器是物理层中最简单的设备,它用于将信号放大并延长传输距离。
而集线器则可以将多个设备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局域网。
物理层的作用不仅仅是传输数据,它还负责数据的编码和调制。
编码是将数据转换成电信号的过程,常见的编码方式有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调制则是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常见的调制方式有调频调制和调幅调制。
总的来说,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中至关重要的一层,它负责将数据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
通过传输介质和传输设备的配合,物理层能够实现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
了解物理层的组成和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并能够更好地解决网络故障和优化网络性能。
无论是在家庭网络中还是在大型企业网络中,物理层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让我们一同感受物理层的魅力吧!。
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物理层设计
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物理层设计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设备通过通信链路连接起来,实现跨地域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而其中的网络物理层设计,是指设计和实现网络硬件设备和传输介质的相关技术和规范。
网络物理层设计对于整个计算机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网络物理层的作用、设计原则和关键技术等方面,探讨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物理层设计。
一、网络物理层的作用网络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层次,承担着将数据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的任务。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现数据信号的传输:网络物理层通过电子信号、光信号等方式将数据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完成数据的物理传输。
2. 提供传输介质和传输设备:网络物理层提供了各种传输介质(如电缆、光纤等)和传输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用于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3. 实现数据的编码和解码:网络物理层负责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确保数据能够正确地传输和接收。
4. 处理传输错误:网络物理层能够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二、网络物理层设计的原则在进行网络物理层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和要求:1. 可靠性:网络物理层设计应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减少传输错误和丢失。
2. 效率:网络物理层设计应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减少传输延迟和拥堵。
3. 灵活性:网络物理层设计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网络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的需求。
4. 可扩展性:网络物理层设计应考虑到网络的可扩展性,能够方便地扩展和添加新的设备和介质。
5. 安全性:网络物理层设计应考虑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采用加密等方式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三、网络物理层设计的关键技术在进行网络物理层设计时,需要借助一些关键技术来实现设计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网络物理层设计关键技术:1. 传输介质选择: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传输介质,如铜缆、光纤等。
不同的传输介质有不同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特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物理层设计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物理层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物理层设计是网络通信的基础,它涉及到网络传输介质、信号传输、误码控制以及传输速率等方面。
在现代计算机网络中,物理层的设计对网络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速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物理层设计的需求、传输介质选择以及传输速率等方面进行探讨。
1. 物理层设计的需求在计算机网络中,物理层设计的主要需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信号传输可靠性物理层的设计需要确保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即要求传输的数据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不受到干扰或损失。
为了实现可靠性,物理层通常会采用差错检测和纠正技术,如奇偶校验和循环冗余检测(CRC)等。
1.2 传输速率物理层设计需要考虑网络中数据的传输速率,即网络的带宽。
带宽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网络的传输速度和效率。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对传输速率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在物理层设计时选用更高速率的传输介质和技术。
1.3 成本和效益物理层设计需要在可行的范围内选择成本和效益相匹配的传输介质和设备。
为了降低网络建设和维护的成本,物理层设计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和传输介质。
2. 传输介质选择传输介质是物理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数据的传输效率和稳定性。
常见的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在进行传输介质选择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2.1 传输距离传输距离是选择传输介质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不同的传输介质对应的传输距离有不同的限制。
例如,双绞线适用于短距离传输,而光纤则适用于长距离传输。
2.2 带宽不同传输介质对应的带宽也有所不同。
在物理层设计中,需要根据网络的需求和传输速率要求选择具有足够带宽的传输介质。
例如,高速网络通常会选择光纤作为传输介质。
2.3 抗干扰性能传输介质的抗干扰性能也是物理层设计考虑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传输介质对干扰的抵抗能力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环境和网络需求选择合适的传输介质。
例如,在电磁干扰较大的环境中,光纤相对于其他传输介质更具优势。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已经成为了信息时代的基石。
而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多个层次的协议和技术的支持。
其中,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部分。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一、物理层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底层的一层,它主要负责传输比特流,即0和1的二进制数据,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只能通过物理信号来实现。
在物理层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有电缆、光纤和无线信号等,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将数据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并且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发生错误。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物理层需要完成信号的调制和解调、数据的传输速率的控制、以及传输介质的选择和管理等工作。
在物理层中,常用的调制和解调技术有频移调制(FSK)、相位调制(PSK)和振幅调制(ASK)等。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然后再通过传输介质传输给接收方。
此外,物理层还需要确定传输速率,也就是每秒传输的比特数。
常见的传输速率有bps(比特每秒)、Kbps(千比特每秒)、Mbps(兆比特每秒)和Gbps(千兆比特每秒)等。
传输速率的选择需要考虑传输介质的特性和网络需求。
除了调制和解调技术以及传输速率的控制,物理层还需要选择和管理传输介质。
常见的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信号等。
选择传输介质需要根据网络的需求和要求来决定,同时还需要管理传输介质的连接和拔插。
总之,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底层的一层,它负责传输比特流,完成数据的调制和解调、传输速率的控制,以及传输介质的选择和管理等工作。
二、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是计算机网络中的第二层,它负责完成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的组织,将比特流组织成更大的数据块,也称为帧,在数据链路中传输。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是将数据从一个节点传输到相邻节点,并且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数据链路层需要完成数据的划分和封装、差错检测和纠正、流量控制和传输管理等工作。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
物内的网络连接。
02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常用于电视信号和宽带网络的传输。它由一个铜质的中心导体
和包围在其外部的绝缘层组成,可以提供较高的带宽和较好的抗干扰能
力。
03
光纤
光纤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进行信号传输的介质。它由高纯度玻璃或塑
料纤维制成,具有传输速度快、带宽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常用于
长距离通信和高速网络连接。
集线器概述
集线器是一种网络连接设备,用于将 多个网络节点连接到一个网络中。
集线器功能
集线器的主要功能包括信号整形、放 大和再生等,以实现多个节点的数据 传输。
04
物理层协议与标准
EIA/TIA-232接口标准
一种串行通信接口标准
EIA/TIA-232是电子工业协会和电信工业协会共同制定的串行通信接口标准,用于连接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通信设备。它定 义了电压、电流、线缆配置和信号线功能等物理特性,支持点对点通信,常用在Modem、计算机串口连接等场景。
无线传输介质
无线电波
无线电波是无线通信的主要传输介质,包括长波、中波、短波、微波等。它们通过电场和 磁场的交替变化传递信息,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速度快等优点,但易受到干扰和窃听。
红外线
红外线传输利用红外线波段进行信号传输,通常用于短距离、私密通信,如遥控器和无线 键盘。红外线传输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和安全性,但传输速度相对较慢。
安全巡检与监控
定期进行安全巡检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置 安全威胁。
电磁防护与防雷击保护
电磁屏蔽
采用电磁屏蔽技术,减少网络地保护,降低雷击对网络设备 的威胁。
电源防护
配置电源滤波器和不间断电源,防止电源波 动和雷击对设备的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屏蔽双绞线 UTP
屏蔽双绞线 STP
聚氯乙烯 套层
2016/4/8
绝缘层
铜线
聚氯乙烯 屏蔽层 铜线 绝缘层 套层
27
双绞线
2016/4/8
28
不同绞合度的双绞线
3类
5类
主要区别:每单位长度的绞合次数 3类线的绞合长度是7.5至10cm 5类线的绞合长度是0.6至0.85cm
2016/4/8 29
几种最基本的调制方法
0 调幅 1 0 0 1 1 1 0 0
调频
调相
2016/4/8 12
有关信号的几个基本概念
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 有反方向的交互。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
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接收)。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
2016/4/8
33
光线在光纤中的折射
包层 纤 芯 折射角 包层 (低折射率的媒体) 纤芯 (高折射率的媒体) 入射角
包层 (低折射率的媒体)
2016/4/8
34
光纤的工作原理
低折射率 (包层) 高折射率 (纤芯) 光线在纤芯中传输的方式是不断地全反射
2016/4/8
35
光 纤
按照在光纤信道中传输光线模式不同分类:
2016/4/8
8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 传输系统(信道:传输线路和传输设备) 源系统(信源+发送器)和目的系统(信宿+接收 器)
2016/4/8 9
基带信号和带通信号
基带信号——信源信号。
基带调制—对基带信号的波形进行变换,使与信道特 性相适应,变换后仍然是基带信号。
2016/4/8
41
非导向传输媒体(无线媒介)
1、无线电波
• 射频(radio frequency,RF)传输 • 使用RF传输的网络中每个计算机都带有天线
2016/4/8
42
非导向传输媒体(无线媒介)
2、卫 星
卫星可以和RF技术相结合提供远距离通信。卫星带有一 个无线电发送器和接收器。
2016/4/8
发送和接收信息。
2016/4/8
Q:校园网内部双方通信属于 哪种?
13
非理想信道
实际信道存在损耗、延迟、噪声
损耗:引起信号强度减弱 延迟:会使接收端的信号产生畸变
噪声:会产生破坏信号,产生误码
2016/4/8
14
信道的极限容量-最大信息速率
有失真,但可识别
实际的信道 (带宽受限、有噪声、干扰和失真)
调制
带通调制—使用载波进行调制。
带通信号——把基带信号调制到高频段载波上所得的信号。
2016/4/8
10
几种最基本的调制方法
调幅(AM):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调频(FM):载波的频率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调相(PM): 载波的初始相位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2016/4/8
11
优点:
1 不受电源线波动,电磁干扰及空气中腐蚀性化学物质的影响。 2 可提供极宽的频带,功率损失小,无中继传输远。 3 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不易被截取数据。 4 体积小,重量轻。
缺点:
1 安装分接不易,分路、耦合比较麻烦 2 故障排除困难 3 价格较高, 质地脆、机械强度低
2016/4/8 40
常用传输媒体的比较
43
非导向传输媒体(无线媒介)
3、微波
微波并不沿着地球曲面传播(直线传输)
微波传输距离受到限制,一般只有50Km左右。
2016/4/8 44
非导向传输媒体(无线媒介)
4、红外线(Infrared)
红外线一般局限于一个很小的区域(例如,在一个房间 内)并且通常要求发送器直接指向接收器。红外硬件与
采用其他机制的设备比较相对便宜,且不需要天线。
调频 移动 无线电 无线电 电视
LF
2016/4/8
MF
HF
VHF UHF SHF
EHF THF
25
导向传输媒体
1、双绞线(Twisted-Pair)
把两根互相绝缘的铜导线按规则绞合起来就构成了双绞线
绞合可减少对相邻 导线的电磁干扰
2016/4/8
26
双绞线
分类:
屏蔽双绞线 STP (Shielded Twisted Pair) 无屏蔽双绞线 UTP (Unshielded Twisted Pair)
2016/4/8
19
香农公式表明
C=W log2(1+S/N)b/s
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则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就越高。 只要信息传输速率低于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就一定可以找到某种办
法来实现无差错的传输。
若信道带宽 W 或信噪比 S/N 没有上限(当然实际信道不可能是这样的), 则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C 也就没有上限。
2016/4/8
4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四、数据的传输方式:
并行传输:每个时 钟可同时传输几个 比特。 串行传输:每个时 钟只发送一个比特。
2016/4/8
5
并行传输
优点:数据传输速度快。
缺点:并行传输需n条通信线路,费用高。
计算机内部的通信通常都是并行传输
2016/4/8 6
串行传输
优点:只需一条通信信道,费用为并行传输的1/n。
计算机网络中各节点间的传输采用串行传输方式。
物理层另一任务:串并转换
2016/4/8 7
几个术语
数据(data)——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signal)——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电编码)。
模拟信号: 信号取值是连续的。(时间连续包含无数信号值) 数字信号: 信号取值是离散的。 (包含有限个信号值)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 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时间轴上一个信号编码单元)
同轴电缆
2016/4/8
30
同轴电缆
按阻抗分类:
50欧姆电缆(基带同轴电缆),一般以铜网为外导体,主要 用于在数据通信中基带数字信号的传输,广泛用于局域网, 传输速率可达10Mbps。 75欧姆电缆(宽带同轴电缆),一般以铝带为外导体,主要 用于宽带模拟传输,为有线电视CATV中的标准传输电缆, 用于传送模拟信号时,其频率可高达500MHZ以上,传输距 离可达100公里。
2016/4/8
45
2.4 信道复用技术
A1 B1 C1 信道 信道 信道 A2 B2 C2
(a) 不使用复用技术
A1 B1 C1
2016/4/8
A2 复用 共享信道 分用 B2 C2
46
(b) 使用复用技术
2.4 信道复用技术
频分复用技术
时分复用技术
码分复用技术 波分复用技术
2016/4/8
Rbit Rbaud log
M 2
由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一个信号可以携带多个二进 制位,所以在固定的信号传输速率下,比特率往往大 于波特率。换句话说,一个码元可以传送多个比特。
2016/4/8
16
信道的极限容量
• 码间串扰:由于系统传输总特性(包括收、发滤波器和信道 的特性)不理想,导致前后码元的波形畸变、展宽,并使前 面波形出现很长的拖尾,蔓延到当前码元的抽样时刻上,从 而对当前码元的判决造成干扰。
第 2 章 物理层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2.2.2 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 2.2.3 信道的极限容量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2.3.1 导向传输媒体 2.3.2 非导向传输媒体
2016/4/8 1
第 2 章 物理层
2.4 信道复用技术 2.4.1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 2.4.2 波分复用 2.4.3 码分复用 2.5 数字传输系统 2.6 宽带接入技术 2.6.1 xDSL技术 2.6.2 光纤同轴混合网(HFC 网) 2.6.3 FTTx 技术
• 奈氏准则:在假定的理想条件下,为了避免码间串扰,码元 的传输速率的必须有上限值。
2016/4/8
17
奈氏准则
奈氏准则的另一种表达方法是: 每赫兹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是每秒2个码元。 若码元的传输速率超过了奈氏准则所给出的数值, 则将出现码元之间的互相干扰,以致在接收端就无法正确判定码元是1还是 0。
发送信号波形
接收信号波形
失真大,无法识别
实际的信道 (带宽受限、有噪声、干扰和失真)
发送信号波形
2016/4/8
接收信号波形
15
码元传输的速率越高,或信号传输的距离越远,失真越严重
补充
波特(Baud):码元传输速率的单位。波特率即为每 秒传送的码元数(即信号传输速率) M 1 Baud= log2 (bit / s) 其中,M是信号的编码级数。这个公式还可以写成
传输媒体 双绞线 50同轴电缆 75同轴电缆 光纤 速率 10-1000Mb/s 10Mb/s 300-450MHz 几十 Gbps 传输距离 几十 kM 3kM 内 100kM 30kM up 性能(抗 价格 应用 干扰性) 可以 低 模拟/数字传输 较好 略 高 于 基带数字信号 双绞线 较好 较高 模拟传输电视、 数据及音频 很好 较高 远距离传输
实际信道上能够达到的信息传输速率要比香农的极限传输速率低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