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养殖业消毒新概念

合集下载

畜禽养殖场消毒技术.ppt课件

畜禽养殖场消毒技术.ppt课件
4
三、消毒的方法
主要有四种: ㈠ 机械清除消毒法
主要是通过清扫、冲洗、洗涮、通风、过滤等机械方法 清除环境中的病原体,是常用的一种消毒方法,但是这种方 法不能杀灭病原菌。在发生疫病时应先使用药物消毒,然后 在机械消毒。
5
㈡ 物理消毒法
1、干热消毒 是指通过焚烧法、灼烧法、热空气消毒法,以达到消毒 的目的。
9
五、养殖场的消毒
1、制定和建立健全消毒制度 规范养殖场须制定饲养人员、畜舍、带畜
消毒,用具、周围环境消毒、发生疫病的消毒、预防性消毒等各种制度及按
规范的程序和技术进行消毒。
2、消毒池的设置 在养殖厂大门口设一个车辆出入的消毒池,生产区入
口和各栋畜舍门口各设一个与门同宽的消毒池,池中装入消毒液。保证车辆、
时间越长其消毒效果就越好。因此消毒作用的时间不可太短。
6、注意消毒药物对人畜和物品的毒副作用与腐蚀性 安全和个人防护,避免消毒药物对人畜的损害。
在使用时应注意人畜
13
七、小结
疫病是养殖业的大敌,随着当今养殖业的规模 化快速发展,对疫病的防疫已经成为养殖工作中的一 项重要任务。始终坚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原 则,在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争取做到消毒在先,有效 制敌,健康发展。因此,根据养殖对象及养殖场的实 际情况,合理选择消毒药品和消毒方法,在明确的消 毒制度下,做到计划消毒,高效灭菌,达到安全生产, 高效养殖,持续发展的目的。
配置消毒液,不可任意加大或降低药物浓度,不随意将两种不同的消毒药混合使

用或同时消毒同一物品。
3、注意环境温度、湿度对消毒药的影响 注意影响消毒效果的温度、湿度、
酸碱度和有机物等因素,保证消毒药品有足够的用量和充分作用的时间,以保证

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动物养殖场消毒制度

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动物养殖场消毒制度

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动物养殖场消毒制度一、引言在动物养殖场中,消毒制度是确保动物健康和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障消毒过程的安全与有效性,无害化处理制度在动物养殖场消毒制度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消毒制度和无害化处理制度的相关要求和流程。

二、消毒制度要求1.消毒制度的目的消毒制度的目的是消除或者杀灭动物养殖场内潜在的病原体,防止疾病的传播和蔓延,保障动物健康和生产效益。

2.消毒对象消毒对象包括动物养殖场的场地、设备、饲料、水源等。

对于不同的消毒对象,应采取相应的消毒方法和措施。

3.消毒方法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和生物消毒。

物理消毒主要是利用高温、紫外线等手段进行消毒;化学消毒则是利用消毒剂对目标进行处理;生物消毒则是利用生物制剂来消除病原体。

4.消毒频率消毒频率应根据养殖场的具体情况和疫情要求进行制定,普通要求定期消毒,特殊情况下需要增加消毒频率。

5.消毒记录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消毒记录,包括消毒日期、消毒对象、消毒方法、消毒剂使用量、消毒效果等信息,以便进行监督和追溯。

三、无害化处理制度要求1.无害化处理的目的无害化处理制度的目的是将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残留物等进行处理,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无害化处理方法常用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包括高温蒸汽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

高温蒸汽处理可以将废弃物进行高温灭菌,化学处理则是利用化学物质对废弃物进行处理,生物处理则是利用微生物对废弃物进行分解和降解。

3.无害化处理流程无害化处理流程包括废弃物的采集、分类、运输、处理和处置等环节。

废弃物应按照不同的性质和处理要求进行分类和包装,并由专业人员进行运输和处理。

4.无害化处理设施养殖场应建立相应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包括废物采集容器、处理设备和处置场所等。

这些设施应符合相关的环保要求,并经过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5.无害化处理记录养殖场应建立无害化处理记录,包括废弃物的采集、处理和处置情况等信息。

消毒防病 健康增效——规模化养殖中的防疫新理念与消毒(续上期)

消毒防病 健康增效——规模化养殖中的防疫新理念与消毒(续上期)
家 鹤

合; 而另一部舟碘, 可以继续穿透到组织深部起消毒 作用。
13使 用方 法 .
H C- H2 CH - — C 一 2- CH2 C H定 长 效 , 全 无 毒 , 具 有 P P I稳 安 并 缓释功 能, 对粘膜伤 口无刺 激 , 可用于带畜禽喷 洒 、 饮水 、 手术伤 口、 养殖水体等的消毒 , 特别是可用于 乳腺炎 、 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 是一种环保型 、 无公害 、 安全有效的产品。 1 . 4如何识 别真假好坏 1. . 1包装 : 4 包装厚 实 、 材质为 H P 、 回料 、 DE非 非铝箔封 口、 兽药 G 有 MP标 识 。 l. _2能否成膜 :将聚维酮 碘溶 液涂在玻璃上 . 4 5 O ~1 分钟 即可形成致密 的水溶性膜。 1. . 3摇动后无大量多彩泡沫: 4 如有大量多彩泡 沫, 并很久不能消去 , 郎非聚维酮碘溶液。 1. .4水溶性 , 4 不染 色、 无需 脱碘 : 将聚维酮碘溶 液倒在 白色毛 巾上 , 用水一洗即白洁无其他色。 145 遇 淀 粉 变 蓝 : 淀 粉 ( 可 用 稀 饭 、 头 . 用 也 馒 等)用棕色染料配制的假货 遇淀粉不变蓝色。 ,
32 主 要 成分 2 1 . % , 二 醛 +强 化 _效 剂 5戊 33适应病症 : . 防腐消毒药 物。 3. . 1用于畜禽栏舍 、 3 器具, 水体等消毒。 3. . 2预防和控制水产动物的感染性疾病 3 4 稳 定 二 氧 化 氯 ( 品 名 : 利 氧 , 复 合 亚 氯 商 宝 即 酸 钠 C mpu d Sdu C lre Dinetn) o o n o im h i s fea t的特 性 ot i
维普资讯 技 术 交 流
0 / 06 3 20

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动物养殖场消毒制度

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动物养殖场消毒制度

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动物养殖场消毒制度一、背景介绍动物养殖场是生产和供应动物产品的重要场所,为了确保动物健康和产品质量安全,消毒制度和无害化处理制度在养殖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消毒制度和无害化处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消毒制度1. 消毒定义消毒是指通过使用化学物质或者物理手段,杀灭或者抑制病原菌、寄生虫和其他有害微生物的过程。

2. 消毒目的- 预防动物疾病传播:消毒可以有效杀灭病原菌,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 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消毒可以防止产品受到污染,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 提高养殖环境卫生:消毒可以改善养殖环境卫生状况,减少臭味和害虫滋生。

3. 消毒方法- 物理消毒:如高温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 化学消毒:如使用消毒剂进行喷洒、涂抹等。

- 生物消毒:如利用有益微生物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4. 消毒频率根据养殖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合理的消毒频率。

普通建议定期消毒,特殊是在动物疾病高发期或者疫情爆发时,应加强消毒措施。

5. 消毒记录建立消毒记录,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地点、消毒剂使用情况等信息,以便追溯和监控消毒效果。

三、无害化处理制度1. 无害化处理定义无害化处理是指对养殖场产生的废弃物、排泄物和死亡动物进行处理,使其再也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2. 无害化处理方法- 堆肥处理:将废弃物和排泄物与有机物混合,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产生有机肥料。

- 焚烧处理:采用高温焚烧的方式,将废弃物和排泄物彻底燃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深埋处理:将废弃物和排泄物进行掩埋,防止有害物质渗漏。

3. 无害化处理流程- 采集:将废弃物和排泄物进行分类采集。

- 处理: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处理。

- 监测:对处理后的产物进行监测,确保无害化处理效果符合标准要求。

- 利用:将处理后的产物用于农田施肥或者能源回收等方面,实现资源化利用。

四、消毒制度与无害化处理制度的关联消毒制度和无害化处理制度在动物养殖场中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共同确保了动物健康和产品质量安全。

猪场消毒文章

猪场消毒文章

猪场消毒攻略一、消毒的概念消毒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杀灭或清除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这里所指的病原微生物是那些寄生性于动物体表的最低等的微小生物,它们不具有细胞结构,是一种非细胞型的微生物。

消毒并不一定能杀死所有的病原微生物,它只能杀死抵抗力较弱的病原微生物,而不是全部。

二、消毒的方法(一)物理消毒法:是指用物理因素杀灭或消除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微生物的方法。

其特点是作用迅速,消毒物品上不遗留有害物质。

常用的物理消毒法有自然净化、机械除菌、热力灭菌和紫外线辐射等。

1、自然净化:是指污染大气、地面、物体表面和水体的病原微生物,不经人工消毒亦可以逐步达到无害化的过程。

2、机械除菌:是用机械的方法从生产经营场所和机械设备、容器具、管道等除去污染的病原微生物,减少物品中病原微生物数量。

常用的方法有干式或湿式清洗,通过过滤、沉淀、离心分离、高压水枪、洗涤机进行清洗,以及通过通风换气(空气过滤)的方法,使空气中的微生物排除或杀灭,使之减少到无害程度。

3、热力灭菌:是应用热力灭杀微生物的一种方法。

该法是一种最古老而又应用最广、效果最显著的方法,利用热力使蛋白质变性,核酸破坏而导致微生物死亡。

4、紫外线辐射:用于紫外线杀菌的电磁波主要为UV-C(即C波紫外线),其波长为200-275nm(10-12in),杀菌用的紫外线一般采用250-270nm(10-10.8in)的紫外线。

(二)化学消毒法:是利用化学药物进行消毒的方法。

用化学药物消毒,使用方便,不需要庞大的设备,但某些消毒药品有一定毒性和腐蚀性。

为保证消毒效果,减少毒副作用,须按要求的条件和说明书上推荐的方法和浓度进行使用。

福尔马林(含甲醛40%):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病毒、细菌、芽孢、炭疽杆菌均有效。

常用2%福尔马林溶液进行畜舍、用具、排泄物及环境消毒。

也可用于尸体及器械的消毒。

配制时应将福尔马林加入水中,避免将水倒入福尔马林,以免溅出发生灼伤。

浅谈养殖场消毒工作

浅谈养殖场消毒工作

浅谈养殖场消毒工作摘要:在gb/t18635-2002标准中规定,消毒是指利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措施杀灭病原微生物。

它是防止动物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是动物防疫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时甚于免疫工作,一个养殖场如果消毒工关键词:作搞不好,就会埋下安全隐患,给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消毒是动物防疫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如果说免疫工作是动物防疫工作的基础,那么消毒就是另一条平行线,二者缺一不可,在养殖场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要么只注重免疫,不进行消毒,要么开展了消毒工作,但消毒的方法、药品的选择、浓度的配制、消毒时间的掌握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消毒工作形同虚设。

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实践,认为养殖场消毒工作非常重要,有时消毒工作甚于免疫,绝不能掉以轻心。

现就养殖场消毒工作谈一点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1.建立和完善消毒制度养殖场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消毒制度,在开展消毒工作时就会非常被动,混乱不堪,甚至无从着手;反之,有了消毒制度,但不按制度办事,同样会混乱,顾此失彼,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在建立消毒制度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包括养殖场规模的大小、饲养畜禽的种类、当地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等等。

一个完整科学的消毒制度应该包含平时的常规消毒和紧急状态时的应急消毒,不但要对消毒方法进行具体化,还要对消毒剂进行合理选择。

因此,养殖场建立和完善消毒制度特别重要并应该严格督促实施。

2.选择正确的消毒方法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机械法、生物学消毒法。

物理消毒法主要有火焰消毒法、紫外消毒法等,最常用的是紫外线消毒法;化学消毒法是利用化学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化学消毒药物包括醇类、酚类、醛类、醚类、酸类、碱类、盐类、酯类等;机械消毒法主要是指利用机械的方法清除杂物、粪便、残渣、水冲洗等。

但具体选择何种消毒方法,要根据消毒目的、针对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和被消毒的对象等而定。

比如:对金属用具的消毒,可以选用火焰消毒法,也可以选用密闭熏蒸消毒法;对于厩舍场地的消毒,可以选用强酸、强碱和盐类进行喷洒消毒,经过一定时间的消毒作用后,清扫、冲洗,再使用消毒剂喷洒消毒,之后再冲洗;对于一般用具和手、衣物等的消毒,最好选用无腐蚀性的消毒剂;对于被细菌芽孢等污染的场地,最好选用强酸、强碱类进行消毒,如氢氧化钠、过氧乙酸等;对于粪便、污物的等的消毒,可以选用生物发酵的方法,利用生物热能进行处理。

养殖消毒制度

养殖消毒制度

养殖消毒制度养殖消毒制度是指在养殖过程中,为了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控制病原体的繁殖,对养殖场、畜舍、设备、饲料等进行定期的消毒工作。

养殖消毒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养殖效益,保障畜禽健康,避免疾病的爆发和传播。

首先,养殖场的消毒工作非常重要。

养殖场是畜禽生产的重要环节,其中病原体最易滋生和传播。

因此,定期对养殖场进行彻底的消毒工作,是保障畜禽健康的首要条件。

养殖场的消毒工作包括对垫料、畜舍、围栏、污水处理设备等的消毒,以及对污染区域的清洗和消毒,确保养殖环境的卫生与清洁。

其次,畜舍的消毒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畜舍是畜禽生活和繁殖的地方,人畜共居,容易滋生细菌和病原体。

一旦发生疫情,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定期对畜舍进行彻底的消毒工作,对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控制病原体的繁殖具有重要意义。

消毒工作主要包括清理畜舍,去除污物和异物,然后用消毒剂进行喷洒和擦拭,直至全面杀灭病原体。

再次,设备的消毒也要做好。

在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设备,如饲料机、饮水系统、保暖设备等,也容易滋生细菌和病原体。

所以,在使用之前和使用之后,应对这些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

具体方法是将设备进行拆解和清洗,并用消毒液进行浸泡和擦拭,确保设备表面的细菌和病原体被彻底杀灭。

最后,饲料的消毒也非常重要。

饲料是畜禽生长和繁殖的重要来源,而且也容易滋生细菌和病原体。

为了防止饲料传播疾病,应对饲料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

一般采取的方法是在饲料加工和储存阶段使用消毒剂进行处理,确保饲料中的病原体被完全杀灭,从而保证畜禽的健康。

养殖消毒制度的实施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

只有定期进行消毒,才能保证养殖环境的卫生和清洁,减少疾病的发生风险,提高养殖效益。

同时,消毒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消毒剂,遵守正确的操作方法,以确保消毒效果。

此外,养殖消毒制度还需要加强对养殖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消毒意识和操作技能,从而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

总之,养殖消毒制度对于养殖业发展非常重要。

掌握养猪场正确消毒观念与方法

掌握养猪场正确消毒观念与方法

掌握养猪场正确消毒观念与方法消毒的目的就是降低感染疫病发生的机会,而不是增大猪的应激,消毒不能起到保健,提高机体抵抗力的作用,不能用保健药物来代替消毒。

在养猪生产消毒中,误区多多,我们需要加以改进这些认识和行为。

在生产中我们需要树立这些观念:1.消毒保健胜过预防投药,预防保健重于治疗用药。

2.投药不能代替消毒保健,消毒保健可以减少投药。

3.合理使用消毒剂和制定消毒方案,切实做好消毒保健工作。

4.消毒保健不应增加猪群应激,达到绿色消毒保健目的。

对消毒认识的十大误区未发生疫情可不消毒或随意消毒消毒工作是净化环境,切断传染源的一个最重要和行之有效的办法。

在畜禽养殖中,尽管有时没有发生疫病,也应消毒。

如果不及时消毒,净化环境,环境中的病原体就会越积越多,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疫病流行。

另外,消毒次数和消毒强度不够,不能进行定期预防性消毒,就不能有效减少和控制饲养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就有可能暴发疫病。

所以未发生疫情也应做好消毒工作,并且贵在坚持,持之以恒。

已经搞好消毒就不会再发生传染病消毒预防是疫病防治的关键措施之一,但不是唯一措施。

有许多消毒工作存在消毒盲区,即使再严密的消毒措施也很难彻底消灭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病原体仍可以通过空气、飞禽、老鼠等媒介进行传播。

因此,除了进行严密的消毒外,还要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

随便使用哪种消毒剂都可以做好消毒工作,消毒剂能杀菌就行,能否杀病毒无所谓消毒效果的好坏与使用的消毒剂有直接关系,许多消毒剂都有不同程度的消毒缺陷,要么不稳定,消毒作用时间短,要么杀菌能力强,但对病毒无效。

如广泛使用的季铵盐类消毒剂虽然有很强的杀菌能力,但因为没有杀病毒的能力,因而成为有缺陷的消毒剂。

所以评价消毒剂好坏不能单看它的杀菌能力,而是要看它有没有杀菌、杀病毒的综合能力。

消毒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消毒浓度是决定消毒液杀菌(毒)力的首要因素,但也不是唯一因素,也不是浓度越高越好,如96%以上酒精不如70%酒精的杀菌效果好。

畜牧场消毒措施的科学应用

畜牧场消毒措施的科学应用

畜牧场消毒措施的科学应用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消毒措施的科学应用对于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消毒的定义、畜牧场消毒的重要性、科学应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消毒的定义消毒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物体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孢子杀灭或去除,以达到预防疾病传播、控制病菌滋生、提高饲养环境卫生的目的。

二、畜牧场消毒的重要性1. 预防疾病传播:畜牧场往往是大量动物集中的地方,病原微生物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传播。

科学应用消毒措施可以有效地杀灭病菌,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2. 提高养殖环境卫生:病菌的繁殖和传播需要适合的环境条件,科学应用消毒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菌的滋生,提高养殖环境的卫生水平。

3. 保护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疾病的爆发会导致动物的大量死亡,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合理应用消毒措施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保护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科学应用消毒措施的方法1.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根据不同的场所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例如,对于饮水设备的消毒,可以选择氯化钠或漂白粉等消毒剂;而对于畜舍内部的消毒,可以选择过氧化氢或酒精等消毒剂。

2. 加强清洁工作:消毒前必须先进行清洁,清除污物和有机物质,以保证消毒剂的发挥作用。

清洗过程应尽量采用热水和高压水枪等工具,确保彻底清洁。

3. 合理使用消毒剂:根据使用说明进行合理使用消毒剂,注意浓度和使用量的掌握。

同时,消毒剂的储存也要注意防潮,避免剂量变质和失效。

4. 注意消毒的时间和频率:不同的场所和设备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消毒时间和频率。

一般来说,畜舍内部的消毒建议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饮水设备的消毒可以每月进行一次。

四、科学应用消毒措施的注意事项1. 定期投放消毒剂:根据消毒计划和使用要求,定期投放消毒剂,并保证消毒剂的有效成分稳定。

2.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在进行消毒工作时,要佩戴手套、口罩、防护服等个人防护用品,以避免消毒剂对人体的伤害。

养殖场的消毒技术

养殖场的消毒技术

摘 要:消毒对于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我国目前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消毒更成为是家畜饲养过程中最重要的的生物安全措施之一。

关键词:养殖场;消毒技术合理的、安全的、有效的消毒措施,能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很大程度上避免动物疫病的发生。

养殖场的消毒表现在养殖过程中的方方面面,现就将这些消毒的技术做一总结。

1 消毒的概念就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物体、环境中以及畜禽体表的病原微生物。

其目的是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终止疫病的流行过程。

2 消毒的种类2.1 预防消毒,也叫常规消毒是指为了预防疫病的发生对养殖场的畜禽舍、用具、环境等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消毒。

如每天对畜禽舍的清扫,对食槽的清洁等。

2.2 临时消毒,也叫紧急消毒就是指在发生疫病时有针对性的对特定的病原体采取的消毒措施。

如发生重大的动物疫情时,对病畜禽舍、排泄物、饲养用具、器械等的紧急的消毒。

2.3 终末消毒疫情解除封锁前,对疫区的全面彻底的消毒,以清除病原体。

3 消毒的方法3.1 物理消毒是指用机械、热力、辐射等方法清除或杀灭病原体。

机械性的消毒法这是养殖场中最常用到的消毒方法,如清扫、通是风、洗刷等。

(2)干热消毒法有焚烧、火焰烧灼、热空气法等。

焚烧是对于畜禽的尸体及其污染物最彻底可靠的处理方法。

火焰灼烧适用于耐烧器具的消毒,如铁质的笼具等可用火焰喷灯进行消毒。

(3)湿热消毒法有煮沸消毒、流通蒸汽消毒、高压蒸汽消毒等。

湿热消毒法适用于各种金属及玻璃器械的消毒。

(4)辐射消毒法主要是利用紫外线对于空气、种蛋等进行消毒。

3.2 化学消毒是指用消毒剂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

这是养殖场最常用的一种消毒法,也是非常有效的消毒方法[1]。

使用的方法有喷洒、喷雾、浸泡、熏蒸、洗刷、涂擦等。

(1)喷洒、喷雾。

将配制好的消毒液放于喷雾器中喷洒或喷雾,用于养殖场环境以及物体表面的消毒。

(2)浸泡。

将金属、玻璃等物品的浸泡于配制好的消毒液中一定的时间来消毒。

消毒防病 健康增效——规模化养殖中的防疫新理念与消毒

消毒防病 健康增效——规模化养殖中的防疫新理念与消毒

维普资讯
技 术 交 流
【/ l 】 2 m6 2
用药物对生病动物进 { 治疗 .结果造成 大的经济 使用 损失 . 养殖水平 电得不到提高 。
畜 禽 养 殖 消 毒 的 误 区
树立科学的“ 消毒防疫” 理念, 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 《 规模化养殖场 防疫( 消毒及免疫 ) 理规范》 管 1 科学 的“ 消毒防疫” 理念 彻底, 规范的消毒是疾病预防和控制最有效 、 最 2养殖企 、 为何要建 立《 I 规模化养殖场消毒防疫 日 动物饲 养巾消毒剂的使用过 程中, 现的各 前
误区一是 : 米发生疫病可以不进行消雄
消毒的 主要目的是杀 灭传染溺 的病 原体 ,疫 病 {
物。在畜禽养殖中 , 时没有疫 病发生 , 外界环境 有 但 空气 、 饲料、 饮水等途径 . 入侵易感畜禽 , 引起疫病发
发 生 要 有 三 个 基本 环 节 : 染 源 、 播 途 径 、 传 传 易感 动 方 便 的 方 法 存在传染源 . 染源会 释放病 原体 , 传 病腺 体就会通过 管 理 规 范》 生。如果没有及时消毒 、 化环境 , 净 环境 中的病 原傩 种 情 况 : 2 1I常使用不严格 、 . 不规范 , 有少用 、 不用等情 就会越 积越 多 . 到一定程度 时. 达 就会 引起 疫病大发 Fra bibliotek综 述
管 我 街 牧 养
殖 及 水 产 养 殖绝 对 是 I 界的 养殖 第 一大同 . l 十 但 规 模 化 程 度 及养 殖 水平处 于较低 的水甲 ,
特 别 是 痰 病 的 预 防 和 控 制 方 而 的 问 题 见 为
突 出 当今如何能减少 I疾 痫 ( I _ = j 禽流 感 、= 【 蹄 . I 疫等) 膨响 而造 成的 巨大经济损 收快 、饲料 转化率就高 ;这 样就 K得快 .养殖时 ● 鹤 火, 同时使我 国养殖业 的整体 养 问就短 .收益大 所 以健康 生长是我们增产增效 殖 水平得到 不断提高 , 头等重要 的前提 的是 : 如何 充分有效地 预防及控 病 的发 和传播。 t 一般来说 . 养殖 利涧基本构成是 : 养殖利 润构 在养殖 品种 一定的情况 下 .和管理 ( 害控 病 制畜禽养殖 、 产养殖 等中 的痪 成 一病害( 0 ) 水 3 % +荷养( 0 ) 4 % +品种( 0 ) 3% 彻底 规范的消毒加上科学 制 、 衡营养 ) 均 桐关联 的基 本 f占 7 % , : 0 如何才能 免 疫手段是最 有效 、 方便的 预 把 这 7 % 的利润拿 到 手,很大 程度上 由我 们的 最 0 防及控 制疾病 的方 法手段 。真正 “ 疾病 预防理 念” 所决定 做 到“ 防患于来 然” 使 我们的 养 , 2只有科学规 范的防疫措施 ( 消毒 、 免疫 )侣 ,

浅谈现代化规模饲养场消毒技术

浅谈现代化规模饲养场消毒技术

现代化规模饲养场能健康可持续 发展,做好消毒工作至关重要。

做好 消毒工作,减少疫病发生。

现代化规 模猪场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消毒工作。

1人员消毒对进人场内的所有人员都应进行 消毒,规模化饲养场大门口应设消毒 室。

消毒室地面铺设麻袋,麻袋用2%的火碱水浸湿透,麻袋始终处于湿润 状态。

消毒室的室内墙壁中部安装紫 外线灯,紫外线灯安装的髙度应与人体距离不超过2m ,过髙消毒效果差, 过低距离人太近,容易引起伤害。

进 人人员应站在浸湿的麻袋上,在紫外线灯下照射15min 。

场内设有洗浴室,工作前洗澡、 更换衣物,穿戴清洁消毒好的工作服、 帽和靴经消毒池后进人生产区。

消毒 室经常保持干净、整洁。

工作服、工 作靴和更衣室定期洗刷消毒,每立方 米空间用42m l 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20min 。

工作人员在饮食上严禁购买场 外的同类饲养畜禽产品。

细菌和病毒 在畜禽体内,其产品中的病原微生物, 一经带人场区经过一段时间生长繁殖, 侵害畜禽,引发疫病。

规模饲养场应严格禁止外来人员 人场,尤其对走千家进百场的商贩更 应杜绝。

其是疫病的一个传播途径, 据调查口蹄疫的传播多数主要是通过 猪贩传播。

因此,猪场应髙度重视。

2环境消毒场区环境卫生直接影响病原微生 物的生长繁殖,与疫病发生有直接关 系,如果环境卫生搞不好,给病菌造 就繁殖、生长、发育良好的环境。

因 此,要经常打扫场区卫生,减少病菌 的生长繁殖机会。

垃圾和杂物也应及时清理,消灭蚊蝇和老鼠,减少疫病 传播途径。

生产场区要定期消毒杀死周围环 境的细菌及病毒,一般情况下,生产 场区每周应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选 用2%的火碱溶液进行喷雾消毒。

用一 段时间后改用碘制剂;再用一段时间 改用0.05%的过氧乙酸。

消毒药应频繁更换,避免产生耐药性,达不到消毒 效果。

3畜禽舍消毒畜禽舍消毒与外界消毒有所不同。

畜禽舍内有大量畜禽排泄物,彻底消 毒,达到好的效果不易,故在每批畜 禽进人前和调出后进行彻底清扫,用 髙压水枪对死角清洁,冲洗干净。

养殖场科学消毒实用知识

养殖场科学消毒实用知识

养殖场科学消毒实用知识1.什么是消毒?答:消毒是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从而达到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动物传染病发生的目的。

2.养殖场所为什么要定期消毒?答: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和动物尸体等能大量孳生致病微生物,养殖场所周围的土壤、水源、空气等也都能作为病原传播的媒介,另外蚊蝇、老鼠、野鸟以及人类都有可能将病原微生物带入养殖场所,可见养殖场所就是一个病原微生物的积聚地。

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严重威胁到养殖场畜禽的健康,动物疫病(特别是重大动物疫病)一旦暴发,再采取措施根本来不急。

所以,在养殖场所实行定期环境消毒,使动物生存的周围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减少到最低程度,可以预防病原微生物感染动物,从而有效地控制各种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扩散。

3.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些?答: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四种:一是机械性清除。

用机械的方法,如清扫、洗刷、通风等清除病原体,这是最普通、最常用的方法。

二是物理消毒法。

利用紫外线、干热、湿热、焚烧等物理方法杀灭病原体,如紫外线灯、阳光暴晒、熏蒸消毒、蒸汽消毒、焚烧污物等。

三是化学消毒法。

即用化学消毒药品进行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

四是生物热消毒法。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热量杀灭病原,主要用于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4.养殖场常用的消毒剂有哪些?答:消毒剂种类繁多,按其性质可分为:醇类、碘类、酸类、碱类、卤素类、酚类、氧化剂类、挥发性烷化剂类等,畜禽饲养场常用的几种消毒药:①酚类:来苏儿、石炭酸、农富、菌毒敌、菌毒净、菌毒灭等。

②氯制剂:漂白粉、二氯异氰脲酸钠、复合亚氯酸钠等。

③含碘类:碘伏、碘仿、三氯化碘、碘酊。

④季胺盐类:新洁尔灭、百毒杀、消毒净、度米芬等。

⑤过氧化物类: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臭氧等。

⑥醇类:乙醇、异丙醇等。

5.化学消毒剂有哪些常用的使用方法?答:化学消毒剂按形态可分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选择采用浸泡法(将物品洗净、擦干后浸没在消毒液内)、擦拭法(用化学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喷雾法(用喷雾器将化学消毒剂均匀地喷洒于空气或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熏蒸法(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使其呈气体在标准的浓度和时间内达到消毒)和抛洒法(直接将粉状消毒剂抛洒于场地表面消毒)进行消毒。

新形势下畜禽养殖的消毒认知

新形势下畜禽养殖的消毒认知

10新形势下畜禽养殖的消毒认知吴友平(石洞镇畜牧兽医站,四川遂宁 629007)摘 要:畜禽传染病传播三个关键:病源微生物、传播路径、易感动物。

消毒是消灭病源微生物、切断传播路径、保护易感动物的重要手段,是养殖畜禽过程的重要必须的环节,是预防和控制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养殖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

当前有一部份养殖户对消毒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滥用消毒剂,对消毒过程和如何合理、有效使用消毒剂存在许多问题,消毒的误区也很多。

如何能够更好地进行环境消毒、圈舍消毒。

结合本地实际,针对当前疫病、疫情对畜禽养殖消毒进行了浅点的梳理。

关键词:新形势下;畜禽养殖;消毒认知消毒的目的是对存在动物在机体表面、环境中的病源微生物的消灭,以预防畜禽疾病。

同时也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手段。

消灭这些致病病菌同时也预防和保护饲养人员自身安全防止带菌传染,解除它们对人类和健康动物的威胁。

在养殖业良好有序的发展中不可缺少。

因此,消毒也是畜禽养殖中一项非常重要地基础工作,需引起广大养殖户高度重视。

由于病原微生物的特征,大多数病菌在高温下(在60℃以上能够灭杀大多数病原微生物)或在干燥环境下会很快灭亡或处于沉唾的状态,自然光线、X射线也能够杀死病原微生物。

细小孔的编织品对小颗粒的病菌有吸咐作用,也能达到消毒目的,如空气过滤器、防护用品、PM2.5等。

许多化学制剂能够有效控制或者杀灭病毒、细菌。

另外在疫病区内的水、土壤、空气、圈舍、用品、动物体等,都存在病原微生物。

针对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生存环境我们通常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消毒办法。

物理消毒方法包括:自然净化(日晒、风吹、干燥、高温)机械消毒(清洁、洗、刷、透风)紫外线照射等。

化学消毒方法包括:用消毒药按比例洗涮、喷、洒、拌、和、熏、擦等方式。

生物消毒一般采用堆积发酵法。

要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生存环境、消毒对象、消毒药物的特性、消毒的时间规划制定消毒制度、程序及消毒方式。

如何做好规模化养猪场消毒工作?

如何做好规模化养猪场消毒工作?

如何做好规模化养猪场的消毒工作?一、消毒的概念广义的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

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

灭菌是指把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在内)全部杀死的方法,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养殖上的消毒慨念消毒就是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杀灭动物体内及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从而切断其传播途径,防止疾病的流行。

消毒的目的就是消灭被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

消毒原理:改变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致使微生物的内外结构发生改变,主要代谢机能出现障碍、生长发育受阻,从而丧失活性、失去致病力。

二、消毒对猪场的重要性猪场消毒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目的是消灭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

消毒的作用(减少或者降低猪场发病的机会)1)防止猪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有效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2)控制猪病原微生物感染和发病流行,降低养猪业的风险;3)维护猪场的正常生产,保护养殖业经济的正常发展;4)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加强对人畜共患病和烈性传染病的控制。

三、猪场常用的消毒剂及消毒剂的选择1、消毒剂的分类主要有:碘制剂(聚维酮碘)、强碱类(烧碱)、季铵盐类、醛类:甲醛(福尔马林)、过氧化物类、氯制剂(漂白粉)、酚类、弱酸类、醇类(乙醇)等。

2、消毒剂的选择1)兽药市场上消毒药品种类多种多样,要注意选择品牌和信誉好的厂家,消毒药品的质量才可得到保证。

不要贪图便宜,使用伪劣产品,这样不仅影响养猪生产,保证不了猪只的健康,而且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2)充分考虑本场的疫病种类、流行情况和消毒对象、消毒设备、猪场的条件,选择对不同疾病消毒效果有效的几种不同性质的消毒剂。

3)消毒药品要具有杀灭病原体能力强、广谱高效、作用迅速;对人和动物无毒害作用;对金属制品、木制品、塑料制品、用具及衣物无腐蚀作用;对环境及供水无污染作用等。

浅析规模化猪场消毒与防疫工作措施

浅析规模化猪场消毒与防疫工作措施

浅析规模化猪场消毒与防疫工作措施随着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猪场已经成为现代养猪产业的主要形式之一。

规模化猪场一般分为生产与管理两个环节,其中消毒与防疫是管理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规模化猪场消毒与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常见的消毒与防疫措施、消毒与防疫工作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浅析。

规模化猪场消毒与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防疫工作的目的是为了预防瘟疫病的发生及传播,消毒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场内环境的卫生,并杀灭可能携带病原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以避免猪只染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因此,规模化猪场消毒与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常见的消毒与防疫措施1.定期消杀猪圈和通道规模化猪场中,猪圈和通道是病原体聚集的场所,需要定期进行消毒清理。

猪圈和通道的消杀可以采用物理、化学两种方法。

物理消毒是指通过高温蒸汽、紫外线、烟熏等手段对猪圈和通道进行消杀,化学消毒则是通过使用消杀剂杀灭猪圈和通道中的病毒、细菌等微生物。

2.控制传染源在规模化猪场中,控制传染源是非常重要的防疫措施。

猪只的粪便、尿液、痰液等都可能成为细菌和病毒的传播载体。

因此,在猪场日常管理中,需要及时清理猪圈内的垃圾、污物等,以减少传染源的数量。

3.加强猪只的免疫力在规模化猪场中,除了加强环境的清洁消毒外,养殖户还应该加强猪只的免疫力。

对于常见的猪瘟、口蹄疫等疾病,需要定期给猪只接种疫苗,提高猪只的免疫水平。

同时,在猪只处于诱繁期、分娩期等特殊时期,需要采取相应防疫措施,保证猪只的健康与安全。

消毒与防疫工作的注意事项在规模化猪场消毒与防疫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适合的消毒剂不同的消毒剂适用于不同的消毒对象和环境,因此在进行消毒时需要选择适合的消毒剂。

2.按规定浓度、时间使用消毒剂不同的消毒剂使用浓度不同,使用时间也有限制。

因此,在进行消毒时需要按规定的浓度和时间使用消毒剂,避免浪费或使用不当带来的不必要风险。

3.消毒后保持场内环境清洁消毒后需要保持场内环境清洁,避免病原体二次污染。

生态养猪场的消毒管理分析

生态养猪场的消毒管理分析

随着科学生态养殖创新模式的发展,养殖过程中以“预防为主”的观念,逐渐得到了很多养殖场户的重视。

猪场消毒是当今饲养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去做的一项日常工作,也是养殖业生产中不可忽略的一项关键工作。

消毒是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减少细菌繁殖,净化生猪饲养环境的主要手段。

通过科学的消毒方法开展消毒工作,可以将病原体尽早消灭在猪场内外,起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降低了生猪患病的概率,可以帮助养猪户获得最大的养猪经济效益,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猪肉及其产品。

一、消毒药品的选用原则开展生态生猪养殖工作时,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消毒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消毒目标。

在选择消毒药物时,应保证消毒药物具有较强的杀菌消毒作用,才能快速完成猪场的消毒处理。

为避免消毒工作产生刺激性气味,对养殖人员和生猪造成呼吸道刺激,引起身体不适等情况发生,进而影响生猪场养殖工作,应尽可能选用无色、无味、无臭的消毒药物,以保证消毒工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想正确的消毒,就要掌握消毒剂的作用机理,消毒是通过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杀灭病原微生物。

其目的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蔓延。

消毒剂作用机理有三种:1、通过分子碰撞原理,即通过消毒剂分子碰到病原微生物杀灭病原微生物:这类消毒剂的配比浓度越高,消毒剂分子就越多;温度越高,消毒剂分子运动越快,环境中有机物越少;消毒剂分子碰到病原微生物机会就越多,消毒效果越好。

具体使用时,须注意配比浓度(酒精则以75%最好)、环境温度和环境中有机物浓度。

如:酚类、碱类、醇类、醛类消毒剂:石炭酸、来苏儿、烧碱、生石灰、75%酒精、甲醛(福尔马林)、戊二醛等。

2、通过分子碰撞原理接触病原体,干扰病原体的重要酶系统,影响菌体代谢的消毒剂:主要有氧化剂和卤素类消毒剂。

此类消毒剂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损害细菌酶的活性基因或因化学结构与代谢物相似,竞争或非竞争性地同酶结合,抑制酶的活性,引起菌体死亡。

高浓度时具一定毒性,可用于空气和室内消毒,也可给猪消毒。

养猪户如何做好防疫中的消毒工作

养猪户如何做好防疫中的消毒工作

03
定期清扫养猪场的卫生,保持干燥、通风的环境,减少细菌滋
生和传播。
定期监测与评估消毒效果
定期监测消毒效果
定期对养猪场进行监测和评估,了解消毒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及时调整消毒方案。
及时处理问题
在监测和评估过程中,如发现消毒效果不佳或存在问题,应 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改进。
05
消毒工作案例分享
养猪场成功防疫消毒案例一
保持通风
保持猪舍良好的通风,降 低病菌滋生的可能性。
猪体消毒
洗澡消毒
定期给猪洗澡,可以使用 温水和肥皂,有助于去除 身上的污垢和部分病菌。
喷雾消毒
使用稀释的消毒剂对猪体 进行喷雾消毒,特别要注 意猪的皮肤皱褶处,以减 少病菌滋生。
驱虫
定期对猪进行驱虫处理, 防止寄生虫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穿戴 防护服、手套、口罩等,避免消毒剂对人体和动 物的危害。
避免消毒剂残留
定期清洗和消毒设备
01
在使用消毒剂后,应定期清洗和消毒养猪场的设备和用具,避
免消毒剂残留对猪只造成不良影响。
控制消毒剂用量
02
在消毒过程中,应控制消毒剂的用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残留

保持养猪场卫生
消毒剂的使用
使用消毒剂时应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和浓度进行配制,并注意个人安全, 避免消毒剂溅到眼睛或皮肤上。同时,应定期更换消毒剂,以保持其有效性。
02
养猪场消毒要点
猪舍消毒
01
02
03
定期清扫猪舍
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及 时清理粪便、尿液和其他 污物。
严格消毒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如漂 白粉、酒精等,对猪舍地 面、墙壁、栏杆等进行全 面消毒,确保无死角。

养殖场的消毒技术

养殖场的消毒技术


2.饲养用具的消毒

清洗后,用上述消毒药液喷洒或浸洗。


土壤的消毒
土壤表面喷洒5%—10%的漂白粉溶液、4%的福
尔马林溶液或5%的烧碱溶液。 如果土壤受到芽抱杆菌所致传染病如炭疽、破伤 风、恶性水肿、病猪尸体、分泌物、排泄物、伤 口渗出物的污染,可先用消毒药水在14、时内消 毒3次,然后挖出表土30厘米深,焚烧或堆积发酵, 地面再用新土填平。
目前常用的热力消毒方法主要有: 干热:干烤(电热、红外、微波) 烧灼、焚烧 湿热 :煮沸 流通蒸汽 低热消毒(巴氏消毒) 间歇灭菌(廷德尔灭菌) 压力蒸汽灭菌(下排气、预真空)

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辐射, 穿透力很差,紫外线可分为长波段 (320—400nm)、中波段(275— 320nm)、短波段(180—275nm)三组, 短波段中240——280nm波长的紫外线杀 菌力较强,一般多以253.7nm为杀菌紫外 线波长的代表。

消毒剂
用于杀灭微生物可达到消毒要求的药物。
二元消毒剂
将原料分为二部分包装的消毒剂,用前再 混合配制以克服其稳定性差的缺点。

灭菌剂
可将传播媒介上微生物,包括抗力最强的 细菌芽胞全部杀灭使达到灭菌要、真菌、 病毒、包括细菌 芽孢,如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 消毒剂等。

使用紫外线消毒应注意的问题: 垢。
⑴灯管表面应常用酒精棉球擦拭灰尘和污
⑵紫外线肉眼看不见,紫兰色光线并不代 表紫外线强度,要定期测定,照射强度 <70uw/cm2就应更换。 ⑶消毒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空气 中不应有灰尘、水雾。 ⑷只有直接被紫外线照射的一面才能达到 消毒目的。 ⑸紫外线无法穿透排泄物、分泌物,亦不 能照到被遮盖的阴暗处。 ⑹勿直视紫外线光源,加强自我保护,防 止臭 氧发生过多。

现代化 标准养殖场消毒制度

现代化 标准养殖场消毒制度

标准养殖场消毒制度一、进苗前消毒:1、进苗前养殖场内必须全面清洗、消毒,要做到四无:无禽畜、无杂草、无鸡粪、无垃圾,养殖器材浸泡消毒,饲养房要用熏蒸药熏蒸消毒。

2、养殖工作人员的工作服、鞋、帽、工具用消毒水消毒后统一放在消毒房用紫外线再次消毒。

二、养殖期间消毒:1、消毒池内水的平均深度要求20厘米以上,池水、消毒液一星期更换两次,交替使用消毒液。

2、养殖房门口消毒盆、消毒壶内的水、消毒液一星期更换两次,养殖人员进、出饲养房必须洗手、全身消毒,消毒液交替使用。

3、养殖人员工作期间要求穿戴统一消毒好的工作服、帽、鞋、口罩,外来人员、车辆进场前必须消毒,进入饲养房穿戴、消毒要求同养殖人员一样。

4、办公室、宿舍、生活区、养殖工作区域一个月全面消毒一次。

5、场长根据每栋饲养房鸡群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养殖人员每星期带鸡消毒一至两次,消毒时交替使用消毒液。

(冬、春季要用温热水)6、养殖期间出现的死、淘鸡必须消毒、无害化处理。

三、成鸡销售期间消毒:1、消毒池内水的深度要求20厘米以上,池水、消毒液两天更换一次,交替使用消毒液。

2、消毒场必须安排专业的消毒人员,每辆运输车辆必须先全面清洗,然后用消毒液消毒。

消毒液要交替使用。

3、运输车辆进入养殖场前场长要安排人员检查车辆消毒是否合格,不合格车辆要重返消毒场消毒,消毒合格运输车辆随从人员消毒要求同养殖人员一样。

4、办公室、宿舍、生活区、养殖工作区域一星期全面消毒一次。

5、每天销售结束后,场长要安排人员清扫地面,正在销售成鸡的饲养房要安排人员带鸡消毒。

(冬、春季要用温水)合作代养户消毒制度一、进苗前消毒:1、养殖场地面、四周一米高墙面用烧碱、生石灰溶液泼洒消毒,房顶、地面、墙、养殖场周围用敌敌畏、虱螨净喷雾杀虫。

2、用清水全面清洗养殖场内的每个角落,清除养殖场周围三米宽以上的杂草,养殖器材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养殖场内水干后,封好窗户用熏蒸药熏蒸消毒,要求密闭四十八小时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化养殖业消毒新慨念一、养殖业呼唤绿色时代的到来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得到持续高速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广泛的应用和亿万农民对养殖业的大量投入,现已形成庞大的生产规模,使城乡居民的菜蓝子日渐丰富,并且已经出现了相对的生产过剩,那么,养殖业如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呢?要使养殖业继续发展,关键在于寻找、开发新的市场。

就当前国内市场而言,大量廉价的畜禽产品、水产品已充斥市场;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动物食品的出口也面临着日益加大的阻力。

但是,从长远来看,我国动物仪器的出口量目前仍然有限,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很少,与我国养殖业的巨大规模极不相称,出口潜力可观;在国内,我国居民人均动物仪器的实际消费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准的稳步提高,菜篮子还会不断变大。

所以,我国养殖业仍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而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尽快开发并占领潜在的国内外市场。

正是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养殖业的内在缺陷日趋暴露出来。

众所周知,我国养殖业是在生产高度分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产的规模化程度很低,由此导致了对饲养环境控制能力低下,加大了动物疫病流行的机会。

例如,就规模化程度较高的养禽业而言,鸡只在饲养过程中的死淘率仍普遍在20%以上。

为了抵抗病毒、细菌的侵袭,养殖户不得不大量使用药品、疫苗,大幅度增加了生产成本。

但现代科学证明,抗菌药品(如喹乙醇、恩诺沙星、青霉素、磺胺、四环素等)对动物的免疫功能是强力抑制剂,而较长期应用后又使微生物产生抗药性,这样,除了加大其用量以外,还得不断研制出新的抗菌药品,以适应不断淘汰的抗菌药品对养殖业的危害,如此循环,问题虽暂时得到解决,但这种攻防战所导致的更为严重的后果是:药物残留在上市的动物体内,从而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威胁。

目前,国际上已对动物食品的安全性予以高度重视,不但加强了对动物食品残留的检测,而且从人类健康的需要出发,严格控制动物饲养中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

在国内,政府有关部门为保持动物仪器的安全性,也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动物防疫法》的出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实施、畜禽屠宰检疫的加强等。

总之,养殖业生产者已不仅仅要提高饲养水平,更必须对生产的动物食品的安全性负责,否则,其产品将被禁止进入市场,而不论其价格有多大竞争力。

在饲养过程中,既要限制用药,又要防止疫病的危害,出路只有一条,即全面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环境的控制,通过消毒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以减少病毒、细菌侵入的机会。

近年来,国际上提出了“生物安全”生产体系理论,确定了环境因素在保证动物健康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国内也有兽医防疫专家提出了优化环境、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新理论,即通过净化环境和消灭病原微生物,达到人、畜自下而上环境同步净化的目标,既达到防疫灭病的目的,又做到净化环境的要求。

我们相信,随着人们预防意识的增强,通过消毒灭源、净化环境给予畜禽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生存条件,让畜禽健康生长,将成为当前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综合防制措施的落实,畜牧业的绿色时代正在到来。

二、消毒的作用众所周知,动物传染病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它不仅能引起大批畜禽患病死亡,影响畜牧业的经济效益,而且某些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还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影响公共卫生。

动物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群。

兽医消毒的目的就是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出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从而切断流行过程中的连续性,阻止动物传染病的传播。

兽医消毒不仅是兽医卫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预防兽医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概括起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防止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动物传染病的防制上,兽医消毒的作用环节主要是传播途径。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微生物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动物体的过程中,在外界环境停留、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

不同的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不尽相同,消毒工作的重点也就不同。

经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如仔猪副伤寒、禽霍乱、大肠杆菌引起的肠炎、炭疽、猪瘟、鸡新城疫、病毒性胃肠炎等,是通过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饲料、饮水、饲养工具等传播的,搞好环境卫生,加强饲料、饮水和饲养工具的消毒,在预防这类传染病上有重要的作用;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猪气喘病、猪流行性感冒、结核病、腺病毒感染、疱疹病毒感染等,患病动物在呼气、咳嗽、喷嚏时将病原微生物排入空气中,并污染环境物体的表面,然后通过气沫和空气传播给健康动物,为了预防这类传染病,对污染的畜禽舍内的表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些接触性传染病,如狂犬病等,主要是通过病毒和健康动物的皮肤、粘膜的直接接触传播的,控制这类传染病可通过对动物皮肤、粘膜和有关工具的消毒来预防;某些虫媒传染病,如乙型脑炎、马传染性贫血等,是由昆虫及一些节肢动物传播的,这些传染病的预防必须采取杀虫等综合性措施。

(二)控制动物病原微生物感染和发病目前已知的动物传染病约20多种,但这并不是包括了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和与微生物有关的全部疾病,尚有相当一部分由于病原微生物本身或其毒素引起者的疾病未包括在传染病之内,例如外科感染、肿瘤、泌尿系统感染、神经系统感染、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这些疾病虽然没有明确的传染源,但其病原体都来自于外界环境、自身体表或自然腔道等,为预防这类感染和疾病的发生,对外界环境、畜禽体表及腔道、畜牧生产和兽医诊疗的各个环节采取预防性消毒和防腐措施,也是非常必要的。

当这些疾病发生时,对于病畜禽排出的病原体更应及时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

(三)保护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动物传染病给畜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有些传染病如牛瘟、鸡新城疫、猪瘟、禽流感等常引起动物毁灭性的死亡。

据记载,欧洲各国在18世纪由于牛瘟猖獗流行,仅法国自1713年到1746年就死亡了10100万头牛。

解放前,牛瘟给我国养牛业造成的损失也极为严重,仅1938年到1941年青海、甘肃、四川诸省的一次大流行中,估计有100多万头牛死亡,还有禽流感、炭疽、猪瘟等,世界各地都有暴发流行,均引起惨重的经济损失。

某些动物传染病的死亡率虽不高,但能使家畜、家禽发育迟滞,生产性能降低(如产乳、产卵量减少,役用能力降低以及肉、皮毛等畜产品废弃等),同样给畜牧业经济造成严重损失,如口蹄疫等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不次于某些毁灭性传染病。

因此,做好兽医消毒工作,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预防和控制各种传染病,对减少因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保护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人畜共患病如口蹄疫、禽流感、布鲁氏杆菌、结核病、炭疽、狂犬病、弓形虫病等,一方面给动物造成危害,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

据报道,一般情况下,人类炭疽的病原体来自家畜,每发现1000头炭疽家畜的同时,就能发现200个左右的炭疽病人,这些病人大多数为畜产品处理、加工的工人及与病畜接触的人员。

另据调查,在43%的结核病人中发现有牛型结核杆菌。

其它如布鲁氏杆菌、炭疽、口蹄疫、狂犬病等疾病的病人,绝大部分都有与患相应疫病病畜接触的病史。

只要做好兽医消毒工作,加强人类自身保护,就可大大减少人类感染机会,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从这个意义上讲,兽医消毒工作在医学和公共卫生学上也有重要的作用。

三、消毒的基本概念(一)消毒的概念消毒就是指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杀灭物体中及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灭菌是指杀来物体上包括病原微生物在内的所有微生物,是一种消毒措施。

在兽医学上,消毒的确切定义不仅仅限于杀菌,而且指将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杀来清除,使之无害化。

因此有以下几点需要强调:1、消毒的方式不仅是杀菌,也可以用清除的方法。

2、消毒所针对的不仅是细菌,而且包括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甚至还有它们所产生的毒素。

3、消毒的目的是使传播媒介无害化,因而不一定将传播媒介上所有的微生物杀灭或消除,但是,那些能够使畜禽感染发病的致病微生物必须杀灭。

(二)消毒的种类根据消毒的目的不同,消毒可分为预防性消毒、临时性消毒和终末消毒三类。

1、预防性消毒没有明确的传染病存在,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或其它有害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称为预防性消毒。

结合平时的饲养管理对畜禽舍、场地、用具和饮水等进行定期消毒,以达到预防一般性传染病的目的。

预防性消毒通常按制定的消毒制度按期进行,常用的消毒方法是清扫,洗刷,然后喷洒消毒药液。

此外,在畜牧生产和兽医诊疗中的消毒如对种蛋、孵化室、诊疗器械等进行的消毒处理,也是预防性消毒。

2、临时消毒也叫紧急消毒,当发生传染病时,对疫源地进行的消毒称为临时消毒。

其目的是及时杀灭或清除传染病排出的病原微生物,消毒的对象包括病畜、病禽停留的场所、房舍、病畜病禽的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剩余饲料、管理用具以及管理人员的手、鞋、口罩和工作服等。

在集中病畜的地方,如隔离舍、兽医院等进行临时的消毒,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3、终末消毒在病畜解除隔离、痊愈或死亡后,或者在疫区解除封锁前,为了彻底地消灭传染病的病原体而进行的最后消毒称为终末消毒。

大多数情况下,终末消毒只进行一次,不仅病畜周围的一切物品、畜舍等要进行消毒,有时边痊愈家畜的体表也要消毒。

在畜牧业生产中,应切实加强预防性消毒工作,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配备责任心强的专职消毒人员,这样才可以有效地切断传染途径,节省药物开支,提高养殖效益。

(三)兽医消毒的原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受到周围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微生物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

当外界环境改变时,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可能发生变化,甚至引起变异、死亡。

兽医消毒的原理就是改变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致使微生物的内外结构发生改变,主要代谢机能出现障碍,生长发育受阻,从而丧失活性,失去致病力。

不同的消毒方法,不同的消毒药物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不尽相同,但归纳起来有如下三种:1、使病原体蛋白质变性、发生沉淀。

大部分消毒防腐药都是通过这一原理而起作用,其作用特点是无选择性,可损害一切细胞的生活物质,属于原浆毒,可杀菌但又破坏动物组织细胞,如酚类、醇类、醛类等。

此类药物适用于环境消毒。

2、干扰病原体的重要酶系统,影响菌体代谢。

有些消毒防腐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损害细菌的活性基因,或因化学结构与代谢相似,竞争或非竞争地与酶结合,抑制酶的活性,引起菌体死亡。

如重金属盐类,氧化剂和卤素类消毒药即属此类。

3、增高菌体细胞膜的能透性。

某些消毒防腐剂能降低病原体的表面张力、增加菌体胞浆膜的通透性,引起重要的酶和营养物质漏失,水渗入菌体,使菌体破裂或溶解。

目前使用的双链季胺盐类消毒剂属于此类。

此类消毒剂对无膜病毒(旭口蹄疫病毒、水泡病病毒)无效。

(四)消毒的方法兽医消毒常用的方法大致分为三类: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和生物学消毒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