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高二地理:教案(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第3课时)(人教版必修三)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5.2《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5.2《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说课稿
4.成果展示:鼓励学生以口头报告、海报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增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以生活实例导入:向学生展示他们熟悉的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等,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产品是如何从设计到生产再到我们手中的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产业转移的好奇心。
2.设计更多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3.灵活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完成。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课后作业和测验,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学生反馈,了解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同行听课评价,获取外部意见和建议。
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1.根据学生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针对性。
(三)互动方式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课堂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产业转移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各方利益相关者,提高学生的同理心和分析能力。
2.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企业、政府、员工等不同角色,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3.习题练习: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产业转移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组织学生相互评价,鼓励他们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地理必修3《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

地理必修3《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

地理必修3《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目标】1.了解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分类,2.分析归纳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能从书本图表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用地理语言准确表达出来,4.通过对实例材料的思考、探究、讨论与合作分析,使学生确实感受和构建知识规律,分析产业转移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重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难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1、生成教学法。

提供分层次的问题与材料,并进行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自行分析发现知识、构建知识。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发展。

这是本节设计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2、启发式教学。

提供材料,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和讨论,并提出方案与设想。

在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中多有采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1、图片展示――汽车标志(按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分别是大众、奥迪、宝马、奔驰、雪佛兰、本田、劳斯莱斯、现代、雷克萨斯、三菱、丰田和法拉利)[问题探究]这些品牌都是国外的,但工厂都建在,到来干嘛?2、微笑的背后在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微笑曲线”理论是台湾宏基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在1992年为“再造宏基”提出的,现在已成为经济学的一条著名定律。

所谓“微笑曲线”就是在产业链中,研发、生产、流通诸环节的附加值曲线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形态,类似于微笑嘴型。

在这条曲线上,产品的高附加值更多地体现在两端。

在“微笑曲线”中,一端是研发、设计、专利,另一端是品牌、销售、服务,中间是组装、加工、生产。

处在两端的研发、流通环节利润率较高,一般在20%至25%之间;处在中间的生产环节利润率较低,一般只有5%左右,甚至更少,而且生产环节容易被同行以更低的成本优势所取代。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五章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五章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教师板书:空间:50 60-70 80 90时间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1.什么叫产业转移?2.产业转移按空间地域,可分为几类?我门海口有没有产业转移的现象呢?能不能举些例子呢?给出海口综合保税区的网站图片,找一找有哪些产业转移类型?学生感悟总结:1.概念:企业将产品的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

这种现象称为产业转移。

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

学生思考:回答有韩国三星光电子——国际产业转移。

海马汽车——国际产业转移还有一些医药公司属于区域产业转移。

己画出劳动力密集产业的空间分布。

建立产业专业的一个时间轴概念,理解产业转移的规律。

既可以加深对东亚地区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乡土地理深刻体会劳动力密集产业专业的规律。

二、寻求产业转移原因 [角色扮演]如果你是一名企业家,你会在哪里选择建厂,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剖析为什么进行产业转移?如果你是纺织厂的老板!如果你是啤酒厂的老板![温故知新] 工业主要区位因素图影响工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有哪些?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哪种变化速度快?当生产要素发生变化时,工业区位因素也要发生改变,最初的工业区位选择就不是最优的,往往引起产业转移的现象,学生回答:工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土地,资源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技术等工业生产的最终目的都是投入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

因此企业家门要寻最佳的工厂最佳的位置,这个地方一定的某些因素会使得生产成本最低,利润最高。

最终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直观图片,设置问题情景,组织讨论,学生自主建构出产业转移的原因。

日本港台韩国中国沿海我国中西部产业在经济上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呢?扩大销售市场;获得更多利润。

转承PPT展示海南经济园区空间分布图以洋浦开发区为首的海南产业园区经济将日益勃发,成为海南绿色崛起的重要产业支撑和对外开放高地。

让学生了解到“产业园区经济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到全省经济增速。

”较之国内发达地区的产业园区,海南园区起步晚、基础差、总量小、竞争力弱,无论从园区对全省经济大局的辐射带动作用来看,抑或从在全国同类园区中所处的地位、承载能力、产业集聚度来看,海南的产业园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产业转移案例的分析和总结。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5.反思与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教学案例中的反思与评价环节,既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自我反思、相互评价以及教师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国家发展战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地理现象的欲望。
2.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使他们认识到全球化背景下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3.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战略,理解我国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政策导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4.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认识到产业转移对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接着,提出引导性问题:“为什么产业会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产业转移对转入地和转出地有哪些影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明确产业转移的概念、类型和特点,使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基本内涵。
2.分析产业转移的动因,如劳动力成本、市场、政策等因素,并举例说明这些因素在东亚地区的具体表现。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方面,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产业会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产业转移对我国和东亚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疑惑,给予解答和指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地理高中教案《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人教版必修3)

地理高中教案《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人教版必修3)

第2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目标】1. 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转移的基本规律2. 运用案例,分析理解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本讲重点】1.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本讲难点】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知识结构】【内容要点】一、背景知识1.2. 产业的发展阶段(1)划分依据:根据典型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3.二、产业转移概述1. 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3. 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都会促使企业进行产业的国际转移。

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

其中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 原因:创新和新产业往往在一个或少数国家最先发生;在一个国家内部,经济增长往往率先从某个区域发生。

产业转移则使某产业从创新地逐渐扩散到其他地区,成为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典例:由日本向其他国家或地区逐级、分阶段的产业转移,推动东亚地区保持了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

3. 影响:【典型例题】例1. 下图表示某种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⑴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A.玩具制造B.钢铁工业C.石油化工业D.制糖工业⑵该产业部门属于()A.劳动密集型工业B.技术密集型工业C.资金密集型工业D.资源密集型工业⑶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交通运输B.劳动力价格C.原料D.市场【解析】注意图中的产业迁移地区和变化特点,推理为劳动密集型工业的迁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答案】(1)A (2)A (3)B例2. 下列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劳动力等方面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可导致环境污染大量转移和扩散B.日本重化工业向海外转移的同时也将环境污染大量向国外扩散C.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可导致国内失业人口大量增加D.拥有丰富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吸收国际产业转移对缓解就业压力无任何帮助【解析】理解对环境污染影响大的工业部门主要是重化工业,理解对劳动力就业影响大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介绍东亚地区的产业转移现象,让学生掌握以下目标:1.了解产业转移的定义和背景;2.理解为什么东亚地区成为了产业转移的热点;3.学会应对产业转移带来的挑战,利用产业转移机遇促进经济发展。

二、教学内容2.1 产业转移的定义和背景1.产业转移的定义:指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竞争等因素导致产业在某一区域完全或部分退出,转移到另一区域的过程。

2.产业转移的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制造业向低成本、高效率、高品质的地区逐渐转移,这些地区大多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2.2 为什么东亚成为产业转移的热点1.东亚地区人口集中、市场大、劳动力成本较低;2.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外资、高技术、先进设备以及制造业转移,建立了积累的工业体系;3.东亚其他国家(韩国、台湾、新加坡)也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等手段吸引了产业转移。

2.3 应对产业转移带来的挑战,促进经济发展1.机遇:争取吸引外资,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自身制造业水平;2.挑战: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市场不稳定、劳动力脱贫等问题;3.解决方案:加强环境保护、压缩产能、推进产业升级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由教师进行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背景进行介绍;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对产业转移的过程和规律有更深刻的理解;3.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以解决东亚地区产业转移可能面临的问题。

四、教材选编本课程主要选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中的以下章节:1.第二章经济新常态的下的资源与环境问题2.第四章全球化与地球3.第五章产业变迁与新兴产业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程,学生对东亚地区的产业转移现象和其中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入的学习和认识。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交流等方式,学生对产业转移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5.2《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5.2《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产业转移的相关知识。
2.利用地理图表、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技能。
3.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如模拟谈判、角色扮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产业转移的过程,加深对产业转移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产业转移现象的关注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选择题:针对产业转移的概念、类型、背景等方面,设计一些选择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分析题:给出一个具体的产业转移案例,要求学生分析其特点、影响等,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3.论述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特点:阐述产业层次、转移方向、转移速度等方面的特点。
5.产业转移对东亚地区的影响: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就业等方面,分析产业转移对东亚地区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产业转移的概念:介绍产业转移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基本含义。
2.产业转移的类型:列举产业转移的主要类型,如垂直产业转移、水平产业转移等,并举例说明。
3.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背景:分析经济全球化、地区经济一体化等背景下,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动因。
3.背景分析:介绍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背景,如经济全球化、地区经济一体化等,让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
4.特点讲解:分析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特点,如产业层次、转移方向、转移速度等。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3)-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3)-人教版
学生小结本课主要学习内容
切入主题
导入新课
自主预习教材
此过程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新课程的理念.
设置问题情景,组织讨论,学生自主建构出劳动力因素对产业转移影响。
关注读材料过程,培养学生从材料当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知识生成产业转移第二个因素:内部交易成本。
探究四: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承接产业转移对十三师带来的影响
招商形象大使
下面在座的各位都是投资商,你该如何招商引资呢?(结合本节学习内容,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来谈)
作业:
【知识迁移】作为哈密人,请您对哈密的“招商引资”如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练习册
学生观看,从学生了解实际事物出发,激发探究,生成知识。
(2)通过案例学习学生分析归纳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3)通过对十三师承接产业转移来学习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影响。
评价任务
评价1:说出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分类
评价2:分析三个案例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评价3:阐述产业转移对十三师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用汽车产业转移的例子创设问题,学生直接得出答案有一定困难,教师启发学生读图分析,找出有用信息,并能准确表达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地理与生活素材,分层次创设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从多样的信息中,寻找证据,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结合本土地理,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巩固训练:
1. 浙江纺织企业纷赴东南亚建厂。
2.在青岛经济开发区建有许多跨国公司的出口加工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的产业转移为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的产业转移为例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产业转移的概念、类型、原因及影响。
2.梳理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特点,总结我国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3.强调学生要关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问题,树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讨产业转移的相关问题,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
4.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制定适当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长。
-例如:为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如研究产业转移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为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更多辅导和支持,确保他们掌握基本概念。
5.加强团队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对产业转移的认识,提高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图片展示:展示一系列反映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图片,如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东南亚国家产业升级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产业转移的现象。
3.案例引入:以苹果公司为例,介绍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布局,引导学生思考产业转移对企业、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6.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产业转移相关的书籍、论文和新闻报道,拓展知识面。要求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收获。
7.课堂展示:每组选择一个产业转移的案例,制作PPT并进行课堂展示。要求展示内容丰富,逻辑清晰,时间为10-15分钟。
作业要求:
1.作业提交时间:按照课程进度,合理安排作业提交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文科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文科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文科复习课)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必修三最后一节,前面四章主要探讨区域内地理环境对区域经济影响,本章提升到区际间地理环境对区际经济影响,范围扩大了,要求学生能够把视角从区域内放大到区际之间去分析。

学情分析这一节内容是必修教材的最后一部分,对学生来说,学了必修三本书已经积累了地理学习的主要方法,对区域的分析、发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形成本节内容的基础。

教学目标: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明确产业转移的规律2 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3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1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2教学难点1.通过分析高考题型,落实教学重点2. 教会学生学会分析材料和图示,以此明确答题思路和答题要点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材料分析法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PPT)、习题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奔驰汽车的创办人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汽车的人,该公司成立于德国。

在05年,这家公司来到北京开合资厂,成立了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

像这样一个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就是产业转移。

环节一知识回顾一、产业转移的概述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3. 规律: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或由发达地区向发展中地区转移4. 本质(目的):追求更高的利润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因素:向劳动力低廉区域转移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向内部交易成本低的区域转移(内部交易成本包括出口加工区提供的劳动力、厂房、优惠政策、其他服务设施等)3.市场因素:向市场广阔或潜力大的区域转移4.其他: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梳理产业转移的基础知识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为后面的习题环节做好铺垫。

环节二名校原题题析高档圣诞树由鲜活的树装饰而成。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
2.对实际案例感兴趣,希望通过具体事例了解产业转移的过程和影响,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设计相关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部分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关注,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技能。
4.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出较强的沟通能力,但个别学生在归纳总结、逻辑推理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结合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GIS、多媒体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教学内容组织:
(1)导入:通过介绍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正文:详细讲解产业转移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结合东亚地区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实践:设计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访谈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产业转移的影响。
(4)总结: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引导学生关注产业转移对劳动者权益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平正义感。
5.培养学生具备全球化视野,认识到产业转移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性。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产业转移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探讨产业转移的内涵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确保教学效果的提高。

高中地理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目标】1.了解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分类、目的、形式。

2.运用案例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利用图表分析说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3.能从书本图表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区一、基础知识梳理完成《课前预习案》。

(见优佳学案P50课前预习)二、知识回顾,完成下列问题:1. 联系必修2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完成下列问题:(1)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选址的一般原则(经济利益方面)是什么?点拨①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有: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劳动力、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投资环境、经济政策、科研能力、信息通达性、环境因素等;②选址一般原则(经济利益方面):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2)请解释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现象及原因。

点拨:工业集聚: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发生近距离的聚集现象称之为工业集聚。

目的是一方面为了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应。

另一方面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工业分散的两种情况①老工业区处于饱和状态,使新企业分散迁出。

②有相互协作的工厂之间的分散形成跨国公司。

目的是为了利用廉价土地、原材料、占领市场,寻求最优区位,利于环境保护。

(3)工业技术的进步,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的变化规律。

点拨:①原料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②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③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2.读“东亚政区图”,回答东亚有哪些国家?按经济水平给这些国家排队。

【最新】2019精选高二地理:教案(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第3课时)(人教版必修三)-精选

【最新】2019精选高二地理:教案(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第3课时)(人教版必修三)-精选

高二地理:教案(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第3
课时)(人教版必修三)-精选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和探讨,同学们对产业转移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关注的问题。

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全球战略目标,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

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果是带动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


今天这节课老师安排大家活动,以日本为例,对产业转移进行进一步探讨。

(创设情景、引导探究)
推进新课
板书:
四、日本产业转移

日本近一段时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原因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了传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热潮,并持续至今。

在日本国内,由于传统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使国内出现
- 1 - / 8。

高中地理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目标】1.了解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分类,2.分析归纳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能从书本图表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用地理语言准确表达出来,4.通过对实例材料的思考、探究、讨论与合作分析,使学生确实感受和构建知识规律,分析产业转移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重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难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1、生成教学法。

提供分层次的问题与材料,并进行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自行分析发现知识、构建知识。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发展。

这是本节设计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2、启发式教学。

提供材料,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和讨论,并提出方案与设想。

在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中多有采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1、图片展示――汽车标志(按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分别是大众、奥迪、宝马、奔驰、雪佛兰、本田、劳斯莱斯、现代、雷克萨斯、三菱、丰田和法拉利)[问题探究]这些品牌都是国外的,但工厂都建在中国,到中国来干嘛?2、微笑的背后在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微笑曲线”理论是台湾宏基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在1992年为“再造宏基”提出的,现在已成为经济学的一条著名定律。

所谓“微笑曲线”就是在产业链中,研发、生产、流通诸环节的附加值曲线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形态,类似于微笑嘴型。

在这条曲线上,产品的高附加值更多地体现在两端。

在“微笑曲线”中,一端是研发、设计、专利,另一端是品牌、销售、服务,中间是组装、加工、生产。

处在两端的研发、流通环节利润率较高,一般在20%至25%之间;处在中间的生产环节利润率较低,一般只有5%左右,甚至更少,而且生产环节容易被同行以更低的成本优势所取代。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3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3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对应的课标要求标准: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活动建议:开展一次模拟活动,扮演角色,交流看法2.课程标准解读对上述课标的阐述1)这条标准是要求学生通过实例的分析认识:产业的转移对产业迁出区和迁入区地理环境不同的影响。

2)发生产业转移有多种原因。

第一种情况:因为当地的环境、资源等问题而将当地的产业向其他区域转移。

如美国东北部的产业向西、向南转移,这样的产业转移对迁出区来说,可能有利于环境的改善,但若不注意发展其他产业,也可能造成就业问题。

第二种情况:因为要寻求新的市场而发生产业转移。

如台湾产业向祖国大陆转移,这种转移可以增加迁入区的就业机会。

第三种情况:为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均衡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如广东省政府提出将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山区转移的战略;并期望通过这次产业转移,在山区建立若干专业性强的地区性工业园,逐步形成区域产业集群。

3)本条标准的重点不是讲产业如何转移的,必须抓住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个核心问题,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教育。

4)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按课标建议,组织、指导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一次模拟对话活动。

3.教学内容评解人教版教材是以东亚地区为例讲述产业转移的有关内容,按教材编排体例,共涉及四方面内容,一是介绍产业转移的概念、二是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三是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最后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内容的重点并不是讲产业是如何转移及为什么要转移等,其核心内容是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要从好的和不良的两个方面来阐述。

人教版教材借助大量的“思考”、“活动”、“阅读”等形式来阐述教材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必须要很好的利用这些内容,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之上,利用这些案例、思考题或活动内容加以补充,从而突破重点。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5.2.1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5.2.1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现状和变化趋势,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产业转移发生的原因。

明白国际产业转移是国际竞争的必然结果。

2.使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重大意义,看到产业转移给东亚地区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会从资料、图像、数据中提取信息,培养综合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看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了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

使学生明白产业转移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

2.日本产业转移原因分析。

3.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的结构调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业转移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教学难点1.汽车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等产业转移等案例的分析,它是学生理解产业转移原因的关键。

2.正确理解产业转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以及如何避免转移带来的负面影响。

3.各种材料、数据分析。

对目前经济形势的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日本工业结构调整表,日本产业转移资料,中外合资企业的景观图片,企业排放污染的资料。

课时准备共3课时第一课时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第二课时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三课时日本产业转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日本、中国一些合资或外资企业的生产情况。

师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吸引的境外投资迅速增长。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课件展示:课本图5.7我国境外三家投资工厂的原料、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师读课本图5.7回答: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3.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有什么优点?(组织讨论,引导思考)生略。

师(归纳总结)三例的加工地都在我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和探讨,同学们对产业转移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关注的问题。

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全球战略目标,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

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果是带动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


今天这节课老师安排大家活动,以日本为例,对产业转移进行进一步探讨。

(创设情景、引导探究)
推进新课
板书:
四、日本产业转移

日本近一段时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原因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了传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热潮,并持续至今。

在日本国内,由于传统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使国内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的现象。

日本这一阶段的产业转移,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

1.自1955~1969年,日本用了15年的时间建立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

重化工工业对原料、燃料的消耗量大。

20世纪70年代,国际能源市场出现了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上涨。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日本产品的竞争力有什么影响?
2.1985年,日元对美元大幅度升值(升值了1倍多)。

日元大幅度升值对日本产业向海外转移有什么推动作用?
3.至20世纪80年代,日本传统工业品的国内调拨趋于饱和,国际市场面临着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竞争。

这种市场形势对日本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4.日本劳动力一方面价格很高,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推进,劳动力的数量下降。

日本劳动力特点对国内企业生产有何影响?
5.日本工业高度密集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这一地带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

这种状况对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选择有什么影响?
6.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提出“技术立国”的基本国策,工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换。

这种政策对日本传统工业企业在国内生产有什么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教师指导)
生略。


1.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依赖于国际石油而建立起来的日本重化工业的制造成本提高,产品价格相应提高,从而削弱了日本重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日元的大幅度升值,意味着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大幅度提高。

例如,同样的日本产品,如原来在国际市场上卖1美元,日元升值1倍后,其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价格就达2美元。

所以以国际市场为依托的日本传统产业只好纷纷向海外转移。

3.自身市场满足不了发展需求,国际市场上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同类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所以日本企业在其国内发展的空间很小。

4.劳动力价格高反映为产品的价格高,而劳动力数量又满足不了企业进一步扩展对劳动力的需求。

所以,日本从事产业的国内企业受劳动力价格和数量的双重制约。

5.促使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向国土的南、北部和海外扩展。

6.“技术立国”的政策明显对传统产业在国内生产不利,即企业生产要么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换(需要大量投资),要么转向海外。


由日本的产业转移看到,国际产业转移是开放经济的产物,也是国际竞争的必然结果。

在现实中,产业转移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包括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用地紧张、地价等等。

(拓展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日本产业转移)课件展示:
国际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带动国际产业转移不断加速,是全球化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迄今为止,这一趋势还是以发达国家为中心和主体展开的,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尤其如此。

2001年发达国家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高达95.4%,其中仅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三大发达经济体即占到84.6%。

日本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发达国家,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这一进程之中。

这意味着,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向,而并非日本面临的特殊问题。


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产业大规模向国外转移,并成为世界经济地理界引人注目的现象。

它给日本带来什么影响呢?阅读课本图5.16,说明产业向国外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

(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地理与生活的素材来为学生的讨论和探究提供素材,从而培养学生从多样的信息中,寻找证据,搜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教师展示课本图5.16“日本产业转移影响”,小组活动、合作探究,然后回答)
生略。


图直观地显示了产业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形成“产业转移出去的多,转移进来的少→国内生产投资不足、生产困难→市场萎缩→产业向外转移,外资不愿进入”的恶性循环。


尽管重化工业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但是却能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成为发达工业的象征。

日本、韩国的经济发展都经历了由轻工业(劳动密集型)到重化工业(资源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到高科技工业(技术密集型)的阶段。

思考:
1.为什么日本、韩国在重点发展重化工业之前,要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2.目前,有人提出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地区以及浙江省要大力发展重化工业。

对此,提出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教师提示)

1.重化工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工人,另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有利于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的优势,积累资金和造就产业工人。

所以,劳动力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往往从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开始。

2.珠江三角洲和浙江省经济实力强,有发展资金密集型重化工业的经济基础,而东北地区则有发展重化工业的工业基础。

但是,重化工业的发展需求需要严格的环境评价,避免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


重化工业阶段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更多地是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
战。

正视和应对重化工业阶段的挑战,将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间的重大任务。


我国当前出现的部分行业投资过热、货币需求大增、GDP高速增长等,都与我国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有很密切的关系。

首先,重化工业阶段将为我们调控经济增长带来很大压力。

其次,重化工业阶段将导致能源、重要原材料和交通运输的紧张。

再次,重化工业阶段将会出现就业岗位的持续紧张。

由于重化工业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有机构成高,虽然对GDP的增长贡献较多,但创造就业岗位和吸纳就业的能力却较低。

第四,重化工业阶段将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带来巨大压力。

一方面,许多重化工业(如化工等)的生产排放的“三废”较多,对环境的破坏较大;另一方面,一些重化工业产品(如汽车)的使用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当然,重化工业阶段除了挑战外,也有许多机遇,如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部分重化工业和与重化工业关系密切的前向和后向产业(如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等)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继续进行;技术进步的速度很可能加快;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增加,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高等。

这些机遇都有待我们在应对挑战的同时好好抓住和利用。

课堂小结
日本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何借鉴日本经验,扬长避短发挥我们的资源、劳动力、市场优势,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希望同学们通过对日本产业的研究,有所启发。

板书设计
第二节产业转移
第一课时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向廉价劳动力区域转移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向内部交易成本低的区域转移
3.市场因素:向市场广阔或潜力大的区域转移
第二课时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使产业结构的调整
2.促使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第三课时
四、日本产业转移
活动与探究
以“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产业转移与西部经济发展”为题,写一篇文章,利用所学原理为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精品资料。

欢迎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