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接入标准方案整理

合集下载

接入网设备检测方案

接入网设备检测方案

接入网设备检测方案1 检测方案目的为确保接入网设备系统符合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13规定,制定此检测方案。

2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对建筑或建筑群的通信网络系统的功能、性能和安装质量的最终检测。

本方法亦适用于智能建筑工程实施和质量控制全过程的质量检验和自检。

3 编制依据CECS 182:2005《智能建筑工程检测规程》GB 50339-201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4 使用设备数字电压表、接地电阻测量仪、收发器测试仪、网络接口测试仪、分离器测试仪。

5 试验方法5.1 按系统全数检测。

检测结果符合设计要求为合格,被检设备的合格率应为100%。

5.2 接入网设备的检测应包括安装环境检查、设备安装验收检査、系统检测。

5.3 安装环境检査应包括机房环境检査、机房电源检査和接地电阻值测试等。

5.4 设备安装验收检査应包括管线敷设、设备机柜和模块安装检査等。

5.5 系统检测应包括下列内容:5.5.1 收发器线路接口测试(功率谱密度、纵向平衡损耗、过压保护);5.5.2 用户网络接口(UNI)测试,包括25.6Mbit/s电接口、10BASE-T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PCI总线接口等;5.5.3 业务节点接口(SNI)测试:包括STM-l(155Mbit/s)光接口和电接口(34Mbit/s、155Mbit/s);5.5.4 分离器测试(局端和远端),包括直流电阻、交流阻抗特性、纵向转换损耗、损耗/频率失真、延时失真、脉冲噪声、话音频带插入损耗和频带信号衰减等;5.5.5 传输性能测试,误比特率为lO×10-95.5.6 功能验证测试,包括传递功能和管理功能。

第1 页共1 页。

30B+D设备接入运营商IMS平台解决方案

30B+D设备接入运营商IMS平台解决方案

30B+D设备接入运营商IMS平台解决方案
随着光纤接入部署的迅猛发展,各地运营商已开始积极推进“铜退”——将传统PSTN(包括30B+D线路)上的用户迁移至IMS平台。

在30B+D退网迁移的背景下,现有传统电话交换机(如北电、西门子)只能通过SIP中继连接到电信或移动IMS平台,而这些使用了5至10年以上的系统通常只支持ISDN30B+D接口。

此外,当企业用户申请外线扩容时,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将只提供SIP中继资源。

对运营商、民营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而言,这是一大挑战,但同时也是将企业电话系统朝融合通信平滑过渡的机遇。

迅时数字中继网关MX100G,支持1/2/4个E1接口、512个SIP中继账号注册、双电源双网口冗余等特性,可以为30B+D设备接入运营商IMS平台提供优质的解决方案。

方案说明
●在企业30B+D电话系统前,放置迅时MX100G数字中继网关,将30B+D协议转化为SIP
中继
●网关的E1接口对接企业电话系统,网络端口接入局域网路由器
●运营商会把电话号码从原PSTN网转到IMS平台,呼入电话将从IMS平台经IP网络传输
到企业局域网,由数字中继网关还原成30B+D信号,转接到企业电话系统
方案优势
●紧凑:支持512个SIP注册账号,可同时下挂多台30B+D电话系统
●可靠:支持30B+D二层链路自动重连
●高性能:支持各种语音编解码下的满并发
MX100G数字中继网关的最新软件版本V 2.1.5.106,将支持多SIP账号注册,最大可配置512条SIP中继。

还可以自主选择“顺选”或“轮选”两种选线方式。

终端准入方案

终端准入方案

终端准入方案终端准入方案是指规范和管理终端设备接入系统的一套方针和措施。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终端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因此必须建立一个有效可行的终端准入方案,以保障网络的安全和运行稳定。

一、终端准入的必要性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员工带入企业内网的设备越来越多,这给企业的信息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

没有一个合理的终端准入方案,可能会导致网络受到病毒、恶意软件等威胁,甚至造成数据泄露风险,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二、终端准入方案的基本原则1. 安全性原则:终端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验证和扫描,确保不携带病毒、恶意代码等威胁。

2. 可行性原则:终端准入方案应该能够适应企业不同规模和网络复杂度的需要,减少对用户的操作和学习成本。

3. 灵活性原则:终端准入方案应该兼顾安全性与用户便捷性,允许一定程度的个性化设置,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三、终端准入方案的实施步骤1. 首先,需要制定一套终端准入的标准和规范,明确终端设备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例如操作系统版本、安全补丁更新等。

这些标准应该与行业标准和法规相一致。

2. 其次,建立系统自动扫描和验证机制,对接入系统的终端设备进行全面的安全性评估,例如安装杀毒软件、加密文件传输等。

3. 然后,建立网络监控和日志记录系统,对接入系统的终端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并进行相应处理。

4. 此外,需要建立一个权限管理系统,对不同终端设备和用户进行权限分级和授权,确保只有经过验证的设备和用户才能访问敏感信息。

5. 最后,定期进行终端设备安全演练和培训,提高用户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减少内部人员的安全风险。

四、终端准入方案的效益与挑战1. 效益方面,终端准入方案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减少病毒攻击、恶意软件传播等风险,保护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数据安全。

2. 挑战方面,随着终端设备的不断更新和进化,终端准入方案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技术和威胁,保持更新。

PTN接入应用方案

PTN接入应用方案

解决方案改造一、方案需求PTN网络上、下联设备,原方案下联通过华为28光口交换机,下联单口小交换机至各个用户,由于成等原因本现提出改造方案。

二、组网方案1、方案拓扑2、方案说明在客户端放置OP-EthB光纤收发器,通过光纤链路传输到汇聚机房,汇聚机房放置MOAP- 4路光纤收发器汇聚板卡对接客户端设备,并通过千兆交换机板卡(两个千兆GE电口和一个千兆GE光口)进行业务汇聚,由汇聚板卡上的光口与PTN传输设备对接,通过PTN网络,汇聚到中心机房的PTN设备至网管机房、业务机房。

3、方案特点1)投资成本低,无需增加交换机和大量网线,数据保密性高。

2) 组网结构简洁线路稳定,从中心机房到机房到客户端通过光纤接入。

3)每个线路相互独立,出现故障不影响其他网点正常运行。

4)支持客户端断电断纤识别,能准确判断故障5)整条链路统一网管,方便管理和维护4、产品功能介绍1.1、MOAP系统产品介绍(两层交换功能)千兆交换机板卡(两个千兆GE电口和一个千兆GF光口)具有完善的两层交换功能,通过GE、GF口汇聚下联用户业务。

1.2、千兆交换机设置界面:1.3、SDH 千兆交换子卡网管功能:1、GE1\GE2 口工作模式设置1)1000M 全双工2)100M 全双工3)100M 半双工4)10M 全双工5)10M 半双工6)自适应2、GF 口工作模式设置1)1000M 全双工2)自适应3、通道隔离设置对设备GE1 口、GE2 口和GF 口进行隔离,隔离后GE1/GE2/GF 可以同时传输3 种不同的业务。

1.4、GF光纤接口以太网光纤接口(激光器另为选购)接口速率:1.25Gb/s标准:ITU-T G.957/G.958光波长: 850、1310、1550nm可选40KM发光功率:≥-8dBm(单模、1310、LED)40KM接收灵敏度:≤-23dBm光口类型:SFP、单模/多模可选1.5、GE以太网接口10M/100M/1000M 自适应、可设置强制1000M模式1)网络标准:IEEE802.3ab 1000BASE-T 千兆以太网标准IEEE802.3z 1000BASE-SX/LX 千兆以太网标准IEEE802.3 10BASE-T 以太网标准IEEE802.3u 100BASE-TX 快速以太网标准支持10Mbps、100Mbps、1000Mbps 全速率自协商2)物理接口: RJ453)传输距离:100米5、网管功能汇聚型收发器具有完善的全程管理功能:1、支持远端设备电口LINK状态的监测、工作模式的设置;2、支持每一个端口的流量控制;3、支持单体光收发器的网络管理,用于与PTN光口对接实现光收发器管理的功能,实现PTN管理无盲区;MOAP系统采用 SDH 内核,实现 PDH 光口、 STM 光口、 E1 等多种业务的接入、汇聚,以两个标准的 STM光口上联。

《专线产品客户侧设备安装》规范

《专线产品客户侧设备安装》规范

《专线产品客户侧设备安装》(一)客户侧设备安装设备安装应牢固、排列整齐。

设备连接端子应标识清晰、准确。

所有安装于客户侧的机箱或设备都应有标识,设备标识应符合建设方要求,标识应统一、清楚、明确。

与客户侧设备相连的各种线缆:电力线、双绞线、五类线、视频线等,应有统一规范下的标签予以标记。

1.机房环境下设备安装1.机房环境下的设备一般采用机架式安装方式,包括OLT、SDH、PTN、交换机、ONU、路由器、光分路器、光纤收发器等设备。

2.严格按照具体工程平面布置要求安装主设备及配套设备和器材,并要注意对机柜内光纤进行保护固定,便于施工、维护和管理。

3.安装设备根据机架条件,通过挂耳或托盘固定。

4.安装在机架内的设备的排列应符合工程文件的要求,应优先占用综合架下部空间。

当有重要设备独享机架时,占用中上部较易维护。

5.根据设备的不同出线方式,机架内所安装设备在架内的前后位置应保证设备连线后(在满足线缆布放弯曲半径要求条件下),机架前、后门能正常开关。

6.机架内如果带有配线模块应安排在机架正面顶部或背面下部。

7.互相备份的设备宜尽量安排在不同的机架中。

8.安装在设备机架内的设备应和机架的加固立柱进行加固,质量较大的设备除与立柱加固外应同时采用托板支撑。

设备安装加固件应优先采用设备原厂配套器件。

9.宽度小于机架左右加固立柱标准间距的设备可以放置在机架内的托板上,但是必须采取紧固措施,避免设备在机架倾斜时发生位置移动。

机架内的设备安装间距、托板设置应不影响设备散热,架内设备与设备之间应留有足够的散热空间。

设备机框内暂未使用的空槽位应采用厂家提供的空插板安装。

2.非机房环境下设备安装1.非机房环境下,设备宜安装在楼道综合箱或家庭信息箱内部,不宜直接墙挂或直接放置在用户桌面。

2.设备的接地端子要与机箱内的接地排连接。

3.设备电源引自机箱内的防雷插排或普通插排,无论哪种插排,必须确保其保护地的连接。

4.设备安装位置应便于后期操作,维护管理。

网络准入方案

网络准入方案
二、网络准入原则
1.合法性原则:网络准入管理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法合规。
2.最小权限原则:用户权限分配应遵循最小化原则,仅授予完成工作所需的最小权限。
3.安全性原则:网络准入措施应确保用户行为可追溯,数据传输加密,防范内外部安全威胁。
三、网络准入控制策略
1.用户认证:
-采用多因素认证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名、密码、动态令牌等。
-网络管理部门审核用户身份和设备安全状态。
2.设备审查:
-对用户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包括安全补丁、防病毒软件等。
-对合规设备发放网络准入许可。
3.权限分配:
-根据用户职责和需求,分配相应的网络资源和权限。
-对用户进行网络安全培训,确保其了解网络使用规范。
4.网络接入:
-用户在获得授权后,按照规定接入网络。
2.审核:网络管理部门对用户提交的申请进行审核,确保信息真实、合规。
3.设备检查:对用户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符合网络安全标准。
4.授权:审核通过后,为用户分配网络账号、IP地址等资源,并进行相应权限设置。
5.培训:对用户进行网络安全培训,提高用户网络安全意识。
6.接入:用户按照规定接入网络,并遵循网络使用规范。
-对敏感数据实施额外的访问控制,如数据加密、访问审计等。
-防止未授权的设备或用户通过物理或逻辑手段接入网络。
4.网络监控:
-实施实时网络流量监控,分析异常行为,及时响应潜在的安全威胁。
-定期审计网络活动日志,确保网络使用行为的合规性。
四、网络准入实施流程
1.用户注册:
-用户需向网络管理部门提交网络准入申请,提供必要身份证明和设备信息。
七、附则
1.本方案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教室布线方案

教室布线方案

教室布线方案第1篇教室布线方案一、前言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教室内部网络布线系统成为构建现代化教育环境的基础设施之一。

良好的布线方案不仅能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为学校未来的信息化发展预留空间。

本方案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教育行业标准,结合贵校具体情况,制定出一套合法合规的教室布线方案。

二、项目目标1. 满足教室内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数据传输需求。

2. 确保布线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3. 方便日常维护管理和后续升级扩展。

4. 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教育行业标准。

三、布线系统设计原则1. 先进性: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和产品,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2. 可靠性:系统设计应考虑冗余备份,关键设备采用高可靠性产品。

3. 灵活性:布线系统要能够适应未来的技术发展和教学需求变化。

4. 安全性:确保系统运行安全,防范各类潜在风险。

5. 经济性:合理控制成本,实现投资回报最大化。

四、布线系统设计1. 教室结构化布线(1)信息点设置:每个教室设置不少于4个信息点,分别用于教师计算机、投影仪、网络设备等连接。

(2)布线路由:根据教室布局,采用星型拓扑结构,从网络接入间向教室敷设6类及以上级别双绞线。

(3)布线材料:所有双绞线、模块、配线架等布线材料均应符合国家标准,保证传输性能。

2. 网络接入间设计(1)位置:网络接入间应选择在教学楼中心位置,便于布线施工和维护。

(2)面积:网络接入间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满足设备安装和散热需求。

(3)设备:配置高性能网络交换机、光纤收发器等设备,确保教室网络稳定运行。

3. 系统安全与防护(1)防火墙:在网络边界部署防火墙,实现内外网安全隔离。

(2)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控网络流量,预防恶意攻击。

(3)数据加密: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确保信息安全。

五、施工与验收1. 施工前组织技术培训,确保施工人员熟悉布线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

2. 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布线系统符合国家标准。

ftth接入方案

ftth接入方案

引言FTTH (Fiber to the Home) 是一种通过光纤技术将高速宽带接入用户家庭的解决方案。

与传统的xDSL接入方式相比,FTTH具有更高的带宽、更稳定的连接以及更长的传输距离。

本文将介绍FTTH接入方案的原理、设计和实施。

原理FTTH接入方案的关键原理是通过光纤传输数据。

光纤是一种将信息以光的形式进行传输的介质,其具有高速、高带宽和抗干扰等优点。

FTTH接入方案中,光纤从网络服务提供商的中心站点延伸到用户家庭内部。

首先,用户家庭需安装一个光纤接入终端(ONT)。

ONT充当一个光纤调制解调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连接到用户的计算机、路由器或其他网络设备。

ONT可通过不同的接口(例如以太网、Wi-Fi)提供网络连接。

其次,光纤从中心站点延伸到用户家庭。

这些光纤通常埋设在地下或沿街道的电线杆上。

光纤的高带宽和抗干扰能力使得信号传输距离达到数十公里而不受质量影响。

最后,在用户家庭内部,光纤连接到ONT,并通过ONT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供用户使用。

设计网络架构基于FTTH接入方案的网络架构通常包括以下组件:1.中心站点:网络服务提供商的中心站点是光纤网络的起点,其中包含光纤交换机、路由器和服务器等设备。

2.光分配架(ODF):ODF是用户光纤接入点的集中管理设备,用于连接中心站点的光纤和用户家庭的光纤。

3.光纤线路:光纤线路将光信号从中心站点传输到用户家庭,需要作为一项重要工程进行规划和铺设。

4.光纤接入终端(ONT):ONT是用户家庭内部与光纤通信的设备。

它允许用户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连接到用户设备上。

5.家庭网络设备:用户家庭内部的网络设备包括计算机、路由器、网络交换机等。

这些设备与ONT连接,通过ONT获取宽带网络连接。

技术标准在设计FTTH接入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技术标准:1.光纤类型:常用的光纤类型包括单模光纤(SMF)和多模光纤(MMF)。

根据传输距离和带宽需求,选择合适的光纤类型。

电信设备接入规范

电信设备接入规范

电信设备接入规范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对通信网络的需求越来越高。

而作为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电信设备的接入规范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电信设备接入规范进行论述,包括物理接入、安全性要求、性能指标以及管理与维护等方面。

一、物理接入电信设备的物理接入是保障通信质量的基础,需要遵循以下规范。

首先,应有明确的设备摆放位置,设备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出现干扰现象。

其次,接入设备的连接方式应统一,包括电源线、网络线等,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另外,需要定期检查设备的连接情况,确保连接的稳定性。

二、安全性要求电信设备的安全性对于保护用户数据和网络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设备接入需要符合一定的安全性要求。

首先,设备的接入权限应进行严格控制,只有授权人员才可以接入设备。

其次,设备接入应有防火墙和加密机制,以保障通信数据的安全性。

此外,还需要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性漏洞,并及时进行修复和更新。

三、性能指标设备接入规范应包括一系列的性能指标,以保障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通信质量。

首先,接入设备应具备较高的传输速率,以应对日益增长的数据流量需求。

其次,设备的通信质量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包括信号强度、覆盖范围等。

此外,还需要规定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以应对各种干扰源。

四、管理与维护设备接入规范还需要明确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要求,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及时排除故障。

管理方面,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包括设备接入登记、设备维修记录等。

另外,还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维护方面,要求设备提供方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和维护服务,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电信设备接入规范对于保障通信质量和网络安全至关重要。

物理接入、安全性要求、性能指标以及管理与维护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明确规定,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通信质量的稳定性。

只有在规范的基础上,我们才能享受到高质量的通信服务,同时也能有效防范网络安全威胁。

视频监控设备接入标准规范方案

视频监控设备接入标准规范方案

1.1联网接入架构各类社会单位视频监控资源分布在多个不同的网络环境中,包括行业单位专网或私网、互联网等.公安机关在互联网上建设省市县三级社会单位视频监控接入平台,各类社会单位的视频信息通过互联网接入至县级社会单位视频监控接入平台.即县级社会单位视频监控接入平台,能够整合并统一管理所有不同链路、不同技术要求的社会图像监控资源.未来,随着社会视频监控资源的逐渐增多,有条件的派出所也可建设社会单位视频监控联网接入平台.县<市、区>公安机关在互联网内部署建设社会视频接入平台,用于接入汇聚本辖区的社会视频监控资源.市级社会视频接入平台级联各县级社会视频接入平台,可管理、监看本市的社会单位视频信息.省级社会视频接入平台级联各市级社会视频接入平台,可管理、监看全省的社会单位视频信息.各级平台应搭建于具备固定IP的互联网环境下,兼顾经济性与多用户同时使用的需求,县级以上平台互联网带宽应不低于50M.5.1.1通信协议结构概述视频、音频、数据等信息传输、交换、控制的通信协议的结构见下图所示.图通信协议结构图联网系统在进行视音频传输及控制时应建立两个传输通道:会话通道和媒体流通道.会话通道用于在设备之间建立会话并传输系统控制命令;媒体流通道用于传输视音频数据,经过压缩编码的视音频流采用RTP/RTCP传输.会话初始协议安全注册、实时媒体点播、历史媒体的回放等应用的会话控制采用RFC 3261<SIP>规定的REGISTER、INVITE等请求和响应方法实现,历史媒体回放控制采用SIP扩展协议RFC2976规定的INFO方法实现,前端设备控制、信息查询等应用的会话控制采用SIP扩展协议RFC 3428规定的MESSAGE方法实现.SIP消息应支持基于UDP和TCP传输.会话描述协议联网系统有关设备之间会话建立过程的会话协商和媒体协商应采用RFC 4566<SDP>协议描述,主要内容包括会话描述、媒体信息描述、时间信息描述.会话协商和媒体协商信息应采用SIP 消息的消息体携带传输.控制描述协议联网系统有关前端设备控制、设备目录信息等控制命令应采用联网系统控制描述协议<MANSCDP>描述,见GB/T28181-2011附录 A.联网系统控制命令应采用SIP 消息MESSAGE 的消息体携带传输.媒体回放控制协议历史媒体的回放控制命令应采用RFC 2326规定的RTSP协议描述,见附录B,实现设备在端到端之间对视音频流的正常播放、暂停、停止、快进/快退播放等远程控制.历史媒体的回放控制命令采用RTSP协议的PLAY方法.媒体传输协议媒体流在联网系统IP网络上传输时应采用基于RTP的媒体压缩数据封装.媒体流的传输应采用RFC 3550规定的RTP协议,提供实时数据传输中的时间戳信息及各数据流的同步;应采用RFC 3550规定的RTCP协议,为按序传输数据包提供可靠保证,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媒体流的传输应支持基于TCP/UDP的RTP传输.5.2视音频编解码及传输要求系统中视频压缩编解码和音频编解码应符合GB/T28181-2011附录 E的相关要求,视频编码应支持H.264、SVAC 或 MPEG-4 视频编码标准,音频编解码标准应支持G.711或或G.729音频编码标准.5.2.1编码设备技术要求5.2.1.1标清编码设备技术要求1、视频编码应支持H.264标准的Main Profile的Level 3.0或以上档次、级别.为更高效地进行图像编码,宜使用H.264标准的High Profile档次,具体配置包括:a、编码图像分辨率至少应支持 CIF、4CIF<或 D1>几种分辨率,在信道带宽允许情况下单路视频画面应优先采用 4CIF<或 D1>及以上分辨率;b、编码帧率应不小于 25 帧/秒,并可调整,支持跳帧编码;c:应支持活动帧率设置.c、输出码率应在128kbps-4Mbps 之间自适应调整;在带宽不足情况下,应支持图像质量优先<清晰度优先>或帧率优先<流畅优先>可调;d、应支持逐行扫描编码,宜支持隔行扫描编码;e、熵编码方式应至少支持 CAVLC,可选支持 CABAC;f、参考帧数量不宜超过 2 个;g、GOP 格式,应支持 IPPP 方式,宜支持 IBBP,其中 IPPP 方式中的 I 帧间隔应可调整;h、不应支持 FMO、ASO、Redundant Slice 特性;i、为支持用户在视频图像质量和图像流畅性之间进行选择,应提供编码参数调节,例如,设置图像大小,设置帧率,设置 I 帧间隔等;2、编码设备应支持H.264视频的PS+RTP/RTCP包输出,RTP包的载荷数据中不能包含非H.264语法元素的私有数据;3、编码设备对音频编码支持为可选,宜支持音频编码和RTP传输;4、支持TCP/IP、UDP、IGMP网络协议, 提供单播、组播两种传送方式;5、编码设备硬件输入/输出接口最低要求:1路CVBS模拟视频信号BNC输入接口,1个10/100M自适应网络RJ45接口,1路RS232/RS485串口<云台、镜头控制>;1路数字报警信号输入<可选>,1 路音频输入<可选>,宜支持光纤接口<可选>.5.2.1.2高清网络摄像机编码技术要求1、视频编码应支持H.264标准的Main Profile的Level4.0及以上档次和级别,为更高效地进行图像编码,宜使用H.264标准的High Profile档次,具体配置包括:a、编码图像分辨率至少应支持 1280x720 <720P>、1920x1080 <1080P>两种分辨率,在信道带宽允许情况下单路视频画面的分辨率应不低于 720P;b、编码帧率应不小于 25 帧/秒,并可调整,支持跳帧编码;c:应支持活动帧率设置.c、输出码率应在 512kbps-10Mbps 之间自适应调整;在带宽不足情况下,应支持图像质量优先<清晰度优先>或帧率优先<流畅优先>可调;d、应支持逐行扫描编码,宜支持隔行扫描编码;e、熵编码方式应至少支持 CAVLC,可选支持 CABAC;f、参考帧数量不宜超过 2 个;g、GOP 格式,应支持 IPPP 方式,宜支持 IBBP ,其中 IPPP 方式中的 I 帧间隔应可调整;h、为支持用户在视频图像质量和图像流畅性之间进行选择,应提供编码参数调节,例如,设置图像大小,设置帧率,设置 I 帧间隔等;i、至少能支持双码流的输出,主码流为高清视频压缩码流,次码流为标清视频压缩码流;3、编码设备应支持H.264视频的PS+RTP/RTCP包输出,RTP包的载荷数据中不能包含非H.264语法元素的私有数据;4、编码设备对音频编码支持为可选,宜支持音频编码和RTP传输;5、支持TCP/IP、UDP、RTP/RTCP、HTTP、IGMP网络协议, 提供单播、组播两种传送方式;6、编码设备硬件输入/输出接口最低要求:1个10/100M/1000M自适应网络RJ45接口,1路 RS232/RS485串口<云台、镜头控制>;1路数字报警信号输入<可选>,1路音频输入<可选>;宜支持光纤接口<可选>.5.2.2解码设备基本要求5.2.2.1标清解码设备技术要求1、视频解码应支持H.264标准的Main Profile的Level 3.0及以上档次和级别,具体要求包括:a、能够解码显示分辨率从 CIF 到 4CIF<D1>的图像,宜支持 4CIF<D1>以上高清解码;b、应能同时支持解码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方式编码的码流;c、应支持 IPPP GOP结构,宜支持IBBP GOP 结构;d、能够解码 CAVLC 和 CABAC 两种熵编码码流;e、支持 1/4 像素精度的运动搜索的解码;f、能够解码从 16×16 到 4×4 块大小的所有帧内和帧间编码模式;h、支持多参考帧解码,至少应支持 2 个参考帧,宜支持 5 个参考帧;2、能够识别音视频PS+RTP/RTCP码流并解码;3、支持TCP/IP、UDP、IGMP网络协议, 提供单播、组播两种传送方式;4、解码设备硬件输入/输出接口最低要求:1个10/100M/1000M自适应网络接口RJ45,1路CVBS模拟视频信号BNC输出接口,1路VGA视频输出<可选>,1路音频输出<可选>.5.2.2.2高清解码设备技术要求1、视频解码应支持H.264标准的High Profile的Level 4.0以上档次和级别,具体要求包括:a、能够解码显示分辨率720P<720i>、1080P<1080i>的图像,宜支持1080P<1080i>以上高清解码;b、应能同时支持解码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方式编码的码流;c、应支持 IPPP GOP结构、宜支持IBBP GOP 结构;d、能够解码 CAVLC 和 CABAC 两种熵编码码流;e、支持 1/4 像素精度的运动搜索的解码;f、能够解码从 16×16 到 4×4 块大小的所有帧内和帧间编码模式;g、支持多参考帧解码,至少应支持 2 个参考帧,宜支持 5 个参考帧;2、能够识别音视频PS+RTP/RTCP码流并解码;3、支持TCP/IP、UDP、RTP/RTCP、HTTP、IGMP网络协议, 提供单播或组播传送方式;4、解码设备硬件输入/输出接口最低要求:1个10/100M/1000M自适应网络接口RJ45,,1路HDMI视频输出,1路VGA视频输出<可选>,1路音频输出<可选>.5.2.3传输基本要求5.2.3.1网络传输协议要求网络层应支持IP协议,传输层应支持TCP和UDP协议.5.2.3.2消息传输延迟要求信息<可包括视音频信息、控制信息及报警信息等>经由 IP 网络传输时,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包括发送端信息采集、编码、网络传输、信息接收端解码、显示等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应满足以下要求:a〔前端设备与信号直接接入的社会图像接入平台相应设备间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应不大于 2s;b〔前端设备与用户终端设备间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应不大于 4s.5.2.3.3网络传输质量要求IP 网络的传输质量<如传输时延、包丢失率、包误差率、虚假包率等>应符合如下要求:a〔网络时延上限值为400ms;b〔时延抖动上限值为 50ms;c〔丢包率上限值为 1×10-2;d〔包误差率上限值为 1×10-4.5.3图像资源接入方式社会单位的视频资源分布在多个不同的网络环境中<行业单位专网或私网、互联网等>,按照社会单位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模式的不同划分为两种不同的接入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接入方式实现社会单位视频监控资源的共享接入.5.2.1监控设备接入监控设备接入,是指接入社会单位视频监控系统的编码设备和存储设备.如图所示,各类社会单位的监控设备通过视频接入网关接入至社会单位视频监控联网接入平台<视频接入网关包含在本次社会单位视频监控联网平台建设内容中>.对于国标GB/T28181设备采用标准解码库实现解码显示,对已建非标设备采用通过加载厂家解码插件方式进行解码显示.接入公安机关的社会单位监控资源需要在符合GB/T28181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固定IP地址、动态域名解析或主动注册等方式接入.不具备以上功能的,需更换符合接入要求的设备,可通过更换硬盘录像机<DVR>或网络硬盘录像机〕NVR〔、前端摄像机等设备接入.5.2.1.1模拟设备接入图模拟设备接入方式模拟视频信号通过视频分配器分配两路信号,一路接入原有图像系统,一路接入编码设备进行数字化,编码设备应满足新建设备技术指标,符合GB/T28181-2011定义的通讯协议和编解码技术要求.5.2.1.2数字设备接入1、设备升级改造:支持升级改造的旧设备通过升级程序符合GB/T28181-2011标准和补充修改文件要求.如前端摄像机支持开放型网络视频接口协议<Onvif>,则可采用新增符合国标GB28181-2011编码的NVR将原有摄像机接入,再通过NVR接入社会单位视频监控联网接入平台.2、非标设备改造:部分已建设备因各种原因无法改造升级,设备厂商提供设备配套SDK开发包,通过视频接入网关接入社会面视频接入平台.对于非固定IP设备SDK开发包应支持主动注册或者动态域名解析DDNS接口,参考流程:图 SDK主要调用流程CLIENT_GetIPBySrv接口应提供仅知道设备DDNS域名的情况下,从解析服务器获取设备IP地址的方法,然后再通过CLIENT_LoginEx登录设备.CLIENT_ListenServer接口应提供启动一个端口侦听,准备设备发起连接,通过服务回调获取设备序列号,然后再通过CLIENT_LoginEx实现主动侦听模式下的用户登录.5.2.2监控平台接入监控平台接入,是指接入社会单位视频监控系统平台.对于具备多级平台的重点单位视频监控系统,各级平台可分别就近接入所属市<或县>级公安机关的社会视频接入平台.符合GB/T28181标准的社会单位视频监控系统平台可通过平台联网网关直接接入<针对不同厂家的平台,需要配置相应的平台联网网关>.不符合GB/T28181标准的社会单位视频监控系统平台,可升级为符合国标的平台或进行对接开发再接入<通过上级社会图像接入平台做兼容性接入,再通过该平台统一提供符合GB/T28181-2011的服务>,或者在得到社会单位相关安全许可的前提下通过监控设备接入方式接入.备注:考虑平台对接建设成本,建议强制平台标准化改造,或直接将需要接入的社会视频资源直接接入社会图像接入平台.图 1网关在原有平台A和社会图像接入平台B之间进行网络传输协议、控制协议、设备地址的转换,具体功能应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几种:a〔代理原有平台A在社会图像接入平台B上进行注册;b〔将原有平台A的网络传输协议与GB/T28181-2011中规定的网络传输协议进行双向协议转换;c〔将原有平台A的设备控制协议与GB/T28181-2011中规定的会话初始协议、会话描述协议、控制描述协议和媒体回放控制协议进行双向协议转换;d〔将原有平台A的设备地址与GB/T28181-2011规定的设备地址进行双向地址转换.网关在原有平台A和社会图像接入平台B之间进行媒体传输协议、媒体数据编码格式的转换,具体功能应包括如下的一种或者几种:a〔将原有平台A的媒体传输协议和数据封装格式与GB/T28181-2011规定的媒体传输协议和数据封装格式进行双向协议转换;b〔将原有平台A的媒体数据与GB/T28181-2011规定的媒体数据压缩编码进行双向转码.对于原有平台系统中的非国标设备,如果直接将非标设备媒体流传输到社会图像接入平台会导致视频监控系统客户端无法正常解码播放,依据GB/T28181-2011附录F SDP 定义:联网系统中 SIP 消息体中携带的 SDP 内容应符合 RFC 2327 - SDP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的相关要求.应有如下字段:Session description:v= 〕protocol version〔o= 〕owner/creatorand sessionidentifier〔.s= 〕session name〔u=*〕URI of description〔c=* 〕connection information – notrequired if included in all media〔Time description:t= 〕time the session is active〔 Media descriptionm= 〕media name and transport address〔c=* 〕connection information - optional if included at session-level〔b=* 〕bandwidth information〔a=* 〕zero or more media attribute lines〔y=*<SSRC>f=*<媒体描述>说明:a 字段:启用 RFC4566 中对 a 字段的定义[a=rtpmap:<payload type><encodingname>/<clockrate>[/<encoding parameters>] 中的<encoding name>],利用该属性携带编码器厂商名称<如:大华或海康编码名称 DAHUA 或 HIKVISION>.该属性表明该流为某厂商编码器编码且是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媒体流,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媒体流无需该属性.例如:a=rtpmap:96 DAHUA/90000;a=rtpmap:96 HIKVISION/90000.1、码流编码格式:因厂商各异,媒体流接收方需要调用不同厂商的解码库进行解码.2、码流封装格式:采用基于RTP的视音频数据PS封装方法<GB/T28181-2011 附录C>3、200 Ok消息:SDP格式按照GB/T28181-2011附录F定义,对于海康、大华等非标设备,利用SDP中的a属性携带编码器厂商名称<如a=rtpmap:96 DAHUA/90000>,省厅可扩展解码库厂商名称定义.5.2.3网络接入类型为确保全省行业视频快速实现互联互通,有效节约政府与各社会单位的改造、新建成本,本次项目统一采用互联网环境接入5.2.3.1已建社会点位资源接入各行业单位构建的本单位监控系统专用局域网络,可根据已有设备所具备的固定IP地址、动态域名解析、主动注册等方式接入互联网或原有运营商VPN专网,对于不具备外网接入功能的或设备厂家无法提供对接开发协议的视频监控设备,应予以更换.传输至所在区县公安分局新建社会公共安全视频信息管理平台.5.2.3.2新建社会点位资源接入各行业单位建设新的视频监控视频系统,需符合本方案中的相关技术标准,通过对接测试方可建设.5.2.4公网环境下国标优化建议为确保公共视频监控网络体系稳定运行,非网络安全环境下的视频监控系统接入公共视频监控网络体系中,须至少采取以下网络安全措施后,方可接入.1、物理链路隔离社会监控网络资源与视频专网从物理链路上进行隔离,实际在进行社会监控资源接入时,在外部链路与视频专网边界接入平台相连,开启路由访问控制,将来自不同接入链路的数据流按照边界接入平台的安全策略路由加以区分.2、建立边界保护区域实现网络级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同时对数据进行加密,增加网络嗅探.边界保护区域一般采用多重安全网关方式进行部署,比如防火墙、VPN、安全网关等.重点针对网络入侵、病毒蔓延进行多重安全保护,主要使用硬件过滤技术以保证社会监控资源的接入速度.3、建立安全隔离区域社会监控资源经过边界保护区域接入之后,即将送入公安视频专网数据处理平台,在平台与边界保护区域之间增设安全隔离区域,在数据进入视频专网业务平台之前,将视频数据与控制信令进行分离,实现视频数据和控制信令分别安全接入公安视频专网.5.2.5编码的实施细则5.2.5.1行政区划编码CivilCode行政区划编码<CivilCode>,行政区划编码按照国标GB/T2260-20075.2.5.2设备编码DeviceID设备编码<DeviceID>、组织机构编码、业务分组编码、虚拟组织编码规划按照国标GB/T28181-2011的统一编码规则规划.GB/T28181-2011编码规则A由中心编码<8位>、行业编码<2位>、类型编码<3位>、网络标识<1位>和序号<6位>四个码段共20位十进制数字字符构成,即系统编码 =中心编码 + 行业编码 + 类型编码 + 网络标识+序号.编码规则A的详细说明见表D1.其中,中心编码指用户或设备所归属的监控中心的编码,按照监控中心所在地的行政区划代码确定,当不是基层单位时空余位为0.行政区划代码采用GB/T 2260-2007规定的行政区划代码表示.行业编码是指用户或设备所归属的行业,行业编码对照表见D2"行业编码对照表".类型编码指定了设备或用户的具体类型,其中的前端设备包含公安系统和非公安系统的前端设备,终端用户包含公安系统和非公安系统的终端用户.D1.编码规则D2 行业编码对照表5.2.5.3摄像机类型编码<!--摄像机类型扩展,标识摄像机类型:1-球机;2-半球;3-固定枪机;4-遥控枪机.当目录项为摄像机时可选.--><element name="PTZType" type="integer" minInclusive value = "1"/><!--摄像机位置类型扩展.1-省际检查站、2-党政机关、3-车站码头、4-中心广场、5-体育场馆、6-商业中心、7-**场所、8-校园周边、9-治安复杂区域、10-交通干线.当目录项为摄像机时可选.--><element name="PositionType" type="integer" minInclusive value = "1"/> <!--摄像机安装位置室外、室内属性.1-室外、2-室内.当目录项为摄像机时可选,缺省为1.--><element name="RoomType" type="integer" minInclusive value = "1"/><!--摄像机用途属性.1-治安、2-交通、3-重点.当目录项为摄像机时可选.-->5.4图像资源接入协议5.4.1注册和注销5.4.1.1注册和注销基本要求SIP客户端、网关、SIP设备、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等SIP代理<SIP UA>使用RFC3261中定义的方法REGISTER进行注册和注销.注册和注销时应进行认证,认证方式应支持数字摘要认证方式,高安全级别的宜支持数字证书的认证方式,数字证书的格式符合GB/T28181-2011附录I中的规定.SIP代理在注册过期时间到来之前,应向注册服务器进行刷新注册,刷新注册流程遵循IETF RFC 3261规定.若注册失败,SIP代理应间隔一定时间后继续发起注册过程,与上一次注册时间间隔应可调,一般情况下不应短于60秒.系统、设备注册过期时间应可配置,缺省值为86400秒<1天>,应在过期时间到来之前发送刷新注册消息,为SIP服务器预留适当刷新注册处理时间,注册过期时间不应短语3600秒.注:若SIP代理通过注册方式校时,其注册过期时间应设置为小于SIP 代理与SIP服务器出现1秒误差所经过的运行时间.例如:SIP代理与SIP服务器校时后,SIP代理运行10小时后设备与SIP服务器时间相差大于1秒,则应将注册过期时间设置为10小时<36000>,以保证SIP代理与SIP服务器之间时间误差小于1秒.SIP代理注册成功则认为SIP服务器为在线状态,注册失败则认为SIP服务器为离线状态;SIP服务器在SIP代理注册成功后认为其在线状态,SIP代理注册过期则认为其为离线状态.5.4.1.2注册和注销基本流程注册流程:基本注册即采用RFC3261规定的基于数字摘要的挑战应答式安全技术进行注册,具体注册流程见下图.图基本注册流程示意图注册流程描述如下:1:SIP代理向SIP服务器发送REGISTER请求,2:SIP服务器向SIP代理发送响应401,并在响应的消息头WWW_Authenticate 字段中给出适合SIP代理的认证体制和参数;3:SIP代理重新向SIP服务器发送REGISTER请求,在请求的Authorization 字段给出信任书,包含认证信息;4:SIP服务器对请求进行验证,如果检查出SIP代理身份合法,向SIP代理发送成功响应200 OK,如果身份不合法则发送拒绝服务应答.消息示范见GB/T28181-2011附录J中的J.1.注销流程:图注销流程示意图注销流程描述如下:1:SIP代理向SIP服务器发送REGISTER请求,Expires字段的值为0,表示SIP代理要注销,2:SIP服务器向SIP代理发送响应401,并在响应的消息头WWW_Authenticate字段中给出适合SIP代理的认证体制和参数;3:SIP代理重新向SIP服务器发送REGISTER请求,在请求的Authorization 字段给出信任书,包含认证信息,Expires字段的值为0;4:SIP服务器对请求进行验证,如果检查出SIP代理身份合法,向SIP代理发送成功响应200 OK,如果身份不合法则发送拒绝服务应答.消息示范见GB/T28181-2011附录J中的J.3.5.4.2实时视音频点播5.4.2.1实时视音频点播基本要求实时视音频点播的SIP消息应通过本域或其它域的SIP服务器进行路由、转发,目标设备的实时视音频流宜通过本域内的媒体服务器进行转发.实时视音频点播采用SIP协议<RFC 3261>中的INVITE方法实现会话连接,采用RTP/RTCP协议<RFC 3550>实现媒体传输.实时视音频点播的信令流程分为客户端主动发起和第三方呼叫控制两种方式,联网系统可选择其中一种或两种结合的实现方式.第三方呼叫控制的第三方控制者宜采用背靠背用户代理实现,有关第三方呼叫控制见RFC 3725.5.4.2.2实时视音频点播基本流程客户端主动发起流程:图客户端主动发起的实时视音频点播流程示意图其中,信令1、8、9、10、11、12为SIP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的呼叫请求后通过B2BUA代理方式建立媒体流接收者与媒体服务器之间的媒体流信令过程,信令2-7为SIP服务器通过三方呼叫控制建立媒体服务器与媒体流发送者之间的媒体流信令过程,信令13-16为媒体流接收者断开与媒体服务器之间的媒体流信令过程,信令17-20为SIP服务器断开媒体服务器与媒体流发送者之间的媒体流信令过程.命令流程描述如下:1:媒体流接收者向SIP服务器发送Invite消息,消息头域中携带Subject 字段,表明点播的视频源ID、分辨率、媒体流接收者ID、接收端媒体流序列号等参数,SDP消息体中s字段为"Play"代表实时点播;2:SIP服务器收到Invite请求后,通过三方呼叫控制建立媒体服务器和媒体流发送者之间的媒体连接.向媒体服务器发送Invite消息,此消息不携带SDP 消息体;3:媒体服务器收到SIP服务器的Invite请求后,回复200 OK响应,携带SDP 消息体,消息体中描述了媒体服务器接收媒体流的IP、端口、媒体格式等内容;4:SIP服务器收到媒体服务器返回的200 OK响应后,向媒体流发送者发送Invite请求,请求中携带消息3中媒体服务器回复的200 OK响应消息体,并且修改s字段为"Play"代表实时点播,增加y字段描述SSRC值,f字段描述媒体参数;5:媒体流发送者收到SIP服务器的Invite请求后,回复200 OK响应,携带SDP消息体,消息体中描述了媒体流发送者发送媒体流的IP、端口、媒体格式、SSRC字段等内容;6:SIP服务器收到媒体流发送者返回的200 OK响应后,向媒体服务器发送ACK请求,请求中携带消息5中媒体流发送者回复的200 OK响应消息体,完成与媒体服务器的Invite会话建立过程;7:SIP服务器收到媒体流发送者返回的200 OK响应后,向媒体流发送者发送ACK请求,请求中不携带消息体,完成与媒体流发送者的Invite会话建立过程;8:完成三方呼叫控制后,SIP服务器通过B2BUA代理方式建立媒体流接收者和媒体服务器之间的媒体连接.在消息1中增加SSRC值,转发给媒体服务器;9:媒体服务器收到Invite请求,回复200 OK响应,携带SDP消息体,消息体中描述了媒体服务器发送媒体流的IP、端口、媒体格式、SSRC值等内容;10:SIP服务器将消息9转发给媒体流接收者;11:媒体流接收者收到200 OK响应后,回复ACK消息,完成与SIP服务器的Invite会话建立过程;12:SIP服务器将消息11转发给媒体服务器,完成与媒体服务器的Invite。

机房网络设备布线规范标准[详]

机房网络设备布线规范标准[详]

连尚网络机房布线规范文档修订记录连尚网络机房布线规范 (1)1.概述 (4)2.名词解释和互联说明 (5)3.机房内布线规范 (6)3.1 核心设备布线规范 (7)3.2 内网接入布线规范 (7)3.3 桥架内布线规范 (8)3.4 机柜内布线规范 (9)3.4 线缆标签规范 (11)1.概述随着连尚业务的不断发展,IDC规模越来越大。

为了提高连尚IDC新到网络设备上线交付时间及效率,,对机房的光纤和网线布放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文档中总结规划了相对更符合当下IDC网络设备布线规范操作及验收标准方面的具体解决方案。

此文档目的为了指导服务商在网络设备光纤和网线布放、电源捆绑能够更标准、更规范,统一网络建设布线验收标准。

2.名词解释和互联说明机房网络互联拓扑:TOR:内网接入交换机,1U的盒式网络设备,配备48个10G光口和4个40G光口;10G光口用AOC线缆下联服务器万兆端口,40G光口用MPO光纤上联到机房内网核心,单台TOR覆盖2个机柜的服务器接入;●ILO:服务器ILO接入交换机,亦称管理网接入交换机,1U的盒式网络设备,配备48个10/100/1000M自适应电口和1个1/10G光口,48个电口下联服务器千兆网口和网络设备MGMT端口;光口用10G多模光纤上联到机房管理网核心,单台ILO覆盖2个机柜的服务器和网络设备接入;●内网核心:网络核心设备,框式网络设备,配备多个40G光口和10G光口等(具体看情况配置),40G光口通过MPO光纤下联至机房内TOR,40G光口通过MPO光纤上联至机房数据中心核心设备;●数据中心核心:网络核心设备,框式网络设备,配备多个40G光口和10G光口等(具体看情况配置),40G光口通过MOP光纤下联至内网核心,10G光口通过10G单模光纤连接传输(专线),10G光口通过10G多模光纤连接统一接入接出设备;●统一接入接出设备:类似于NAT转换设备,用于公网与私网地址之间转换,单台配备多个10G光口,10G光口通过多模光纤下联数据中心核心,上联外网核心;另外通过10G多模光纤连接会话同步交换机,用于不同设备间会话同步;●外网核心:外网区域核心网络设备,配备40G和10G光口,10G光口通过多模光纤下联至统一接入接出、独立外网区域的外网接入以及安全设备,40G光口通过MPO光纤上联外网边界;●外网边界:与ISP互联的网络设备,配置40G和10G光口,10G光口通过单模光纤上联至ISP设备,另外10G光口通过多模光纤连接安全设备,40G光口通过MPO光纤下联外网核心;●10G-AOC线缆:类似于光纤的线材,两端集成了光模块,用于TOR交换机与服务器万兆网口之间连接;●管理网线:六类或者超六类铜缆线,RJ45接头,用于ILO接入交换机与服务器千兆网口及网络设备MGMT口之间连接;3.机房内布线规范同一IDC,同一规格机架,布线方式应总体一致,方便日常运维。

变电站接入施工方案

变电站接入施工方案

变电站接入施工方案1. 引言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将输电线路的电能转换为适合输送和分配的电能。

变电站接入施工方案是指在建设或改造变电站时,针对电力系统中的其他设备和线路如何与变电站接入进行施工的详细计划和安排。

2. 施工前准备在正式开始变电站接入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2.1 施工流程确定确定变电站接入施工的整体流程,明确各个施工环节的顺序和时限。

可以借助项目管理工具来进行施工进度的跟踪和控制。

2.2 施工队伍组建根据项目的规模和要求,组建专业的施工队伍。

施工队伍的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经验,能够按照规定的施工方案进行工作。

2.3 材料和设备准备准备所需的施工材料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缆、导线、变压器等。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材料和设备的调配,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2.4 安全措施制定制定变电站接入施工的安全措施,明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器材。

3. 施工过程变电站接入施工的具体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3.1 杆塔基础施工根据变电站的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进行杆塔基础的施工。

包括地基开挖、砼浇筑、钢筋绑扎等工作。

3.2 输电线路敷设将输电线路从原有的线路接入点引至变电站,并进行敷设和固定。

需要注意线路的绝缘性能和敷设的牢固性。

3.3 变压器接入将变压器与输电线路连接起来,确保电能的顺利转换和传输。

这一环节需要注意接线的正确性和连接的牢固性。

3.4 附属设备安装根据变电站的具体要求,安装附属设备,如隔离开关、断路器、避雷器等。

需要确保设备的正确安装和连接,以及电路的良好绝缘性能。

3.5 接地系统建设建设变电站的接地系统,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

接地系统的建设需要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3.6 试运行和调试在变电站接入施工完成后,进行试运行和调试,确保设备和线路的正常工作。

测试各个设备和线路的工作性能和安全性能。

(完整版)系统对接方案(最新整理)

(完整版)系统对接方案(最新整理)

系统对接设计1.1.1对接方式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对接方式以web service方式进行。

系统接口标准:本系统采用SOA体系架构,通过服务总线技术实现数据交换以及实现各业务子系统间、外部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集成,因此SOA体系标准就是我们采用的接口核心标准。

主要包括:服务目录标准:服务目录API接口格式参考国家以及关于服务目录的元数据指导规范,对于W3C UDDI v2 API结构规范,采取UDDI v2的API的模型,定义UDDI的查询和发布服务接口,定制基于Java和SOAP的访问接口。

除了基于SOAP1.2的Web Service接口方式,对于基于消息的接口采用JMS或者MQ的方式。

交换标准:基于服务的交换,采用HTTP/HTTPS作为传输协议,而其消息体存放基于SOAP1.2协议的SOAP消息格式。

SOAP的消息体包括服务数据以及服务操作,服务数据和服务操作采用WSDL进行描述。

Web服务标准:用WSDL描述业务服务,将WSDL发布到UDDI用以设计/创建服务,SOAP/HTTP服务遵循WS-I Basic Profile 1.0,利用J2EE Session EJBs实现新的业务服务,根据需求提供SOAP/HTTP or JMS and RMI/IIOP接口。

业务流程标准:使用没有扩展的标准的BPEL4WS,对于业务流程以SOAP服务形式进行访问,业务流程之间的调用通过SOAP。

数据交换安全:与外部系统对接需考虑外部访问的安全性,通过IP白名单、SSL 认证等方式保证集成互访的合法性与安全性。

数据交换标准:制定适合双方系统统一的数据交换数据标准,支持对增量的数据自动进行数据同步,避免人工重复录入的工作。

1.1.2接口规范性设计系统平台中的接口众多,依赖关系复杂,通过接口交换的数据与接口调用必须遵循统一的接口模型进行设计。

接口模型除了遵循工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标准,实现接口规范定义的功能外,需要从数据管理、完整性管理、接口安全、接口的访问效率、性能以及可扩展性多个方面设计接口规格。

工程施工现场接入方案范本

工程施工现场接入方案范本

工程施工现场接入方案范本一、前言为了确保工程施工现场电力供应、通讯设备接入等方面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制定本施工现场接入方案,以解决施工现场接入设备的安装和管理问题,提高工程施工效率,保障施工安全。

二、工程施工现场接入方案内容1. 电力供应接入方案电力供应是施工现场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为了确保施工现场的持续稳定供电,需制定以下接入方案:(1)电力接入前的准备工作在施工现场选址前,需调查周围电力线路和电力设施,了解可供电的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供电方式。

(2)供电方式选择通常情况下,施工现场的供电方式有两种选择:临时供电和永久供电。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供电方式。

(3)电力接入管理施工现场需要设立专门的电力接入管理部门,负责施工现场的电力接入工作,包括供电设备的安装、维护和更新等工作。

2. 通讯设备接入方案通讯设备在施工现场同样占据重要位置,为了保障施工现场的信息传输畅通和安全,制定以下接入方案:(1)通讯设备选择选择适合施工现场的通讯设备,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通讯设备接入管理施工现场需要设立专门的通讯设备接入管理部门,负责施工现场的通讯设备接入工作,包括设备的安装、维护和更新等工作。

3. 安全管理为保障接入设备的安全运行,需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接入设备的防火、防爆防雷安全设计与检查;- 接入设备的安全用电管理;- 接入设备的定期巡检与维护。

4. 环境保护施工现场的接入设备需要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于污染排放、噪声控制等问题需要进行有效管理,确保施工现场的环境质量。

5. 接入设备的检查与验收施工现场的接入设备需要严格按照规划验收,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6. 施工现场的接入设备维护和更新对于施工现场的接入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及时更新设备以确保设备运行情况的良好,从而保证施工进度。

7. 总结与评估施工现场接入方案采用后,需要对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总结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交管数据数据接入标准化方案

交管数据数据接入标准化方案

交管数据数据接入标准化方案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数据源:首先需要确定交管数据的来源,包括各种交通设备、传感器、摄像头等。

2. 数据采集:使用适当的数据采集工具或设备,从数据源中采集数据。

3. 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除重复、无效或错误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格式化:将清洗后的数据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格式化,以便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5. 数据存储:将格式化后的数据存储到适当的数据存储设备或数据库中,以便后续的查询和使用。

6. 数据接口:建立数据接口,以便其他系统或应用可以访问和使用交管数据。

7. 数据安全: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确保交管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在实施交管数据数据接入标准化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确定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标准,以便不同来源的数据可以相互兼容和整合。

2. 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清洗、格式化和存储流程,确保数据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3. 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和攻击。

4. 建立数据接口时,需要考虑与其他系统或应用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5. 定期对交管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总之,交管数据数据接入标准化方案是实现交管数据共享和应用的基础,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并严格实施和管理。

接入设备管理制度

接入设备管理制度

接入设备管理制度一、设备管理的意义和目的1.1 设备管理的意义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设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设备是生产的基础,设备管理的好坏将决定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

通过设备管理,可以加强对设备的监督和维护,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效率,避免设备损坏和事故发生,保障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

1.2 设备管理的目的设备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保证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

通过设备管理,可以合理规划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和停机时间,保障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二、设备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2.1 设备管理制度的建立设备管理制度是企业设备管理的基础,对于建立设备管理制度,首先要确定设备管理的范围和内容,明确设备管理的责任和权限,建立设备管理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

其次要制定设备管理的标准和规范,规定设备操作和维护的程序和方法,明确设备的保养和保管要求,建立设备的档案和台账。

最后要配备设备管理的专业人员,培训设备管理的技术和知识,建立设备管理的考核和奖惩机制,不断完善设备管理制度,提升设备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2.2 设备管理制度的执行设备管理制度的执行是设备管理的关键,要保证设备管理制度的贯彻和执行,首先要明确设备管理的目标和要求,强化设备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建立设备管理的考核和评价机制。

其次要加强设备管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的设备管理意识和技能,规范员工的设备操作和维护行为,营造良好的设备管理氛围。

最后要建立设备管理的改进和完善机制,及时总结和反馈设备管理的问题和经验,不断优化设备管理的流程和方法,提升设备管理的效果和效益。

三、设备管理中的风险和对策3.1 设备管理中的风险设备管理中存在着多种风险,包括设备的故障和损坏、设备的误操作和事故、设备的过期和淘汰等。

物联设备对接工作指南

物联设备对接工作指南

物联设备对接工作指南
一、设备识别
在对接物联设备之前,首先要对设备进行识别,包括设备的类型、品牌、型号、功能等信息。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确定设备的通信协议、数据格式等关键要素,为后续的对接工作提供基础。

二、协议理解
物联设备的通信协议是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规则,理解设备的通信协议是实现设备对接的关键。

在理解设备协议的基础上,需要编写相应的代码或配置相应的参数,使设备能够按照协议规定的规则进行数据交换。

三、数据接口
数据接口是实现物联设备对接的重要环节。

数据接口需要根据设备协议的要求进行设计,确保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数据接口的扩展性和灵活性,以满足未来设备升级或增加新设备的需求。

四、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是物联设备对接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需要考虑数据的加密和安全认证等措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还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

五、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是物联设备对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设备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监控、控制和管理。

设备管理平台需要具备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以满足不同设备的接入和管理需求。

六、故障处理
故障处理是物联设备对接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在设备对接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故障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同时,还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以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可靠性。

设备接入及管理方案

设备接入及管理方案

设备接入及管理方案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设备接入及管理方案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物联网中,设备接入是实现设备与互联网之间通信的关键。

设备管理则能够通过设备监控、配置、故障排查等功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管理效率。

本文将介绍当前常用的设备接入及管理方案。

一、设备接入方案1.1 定制化设备端接入对于一些特殊的设备,定制化设备端接入是一种比较常用且可靠的方式。

该方案适用于一些需要高度定制化的设备,如自行研发的专用设备等。

通常情况下,该方案需要开发设备端的驱动程序并进行对接。

开发者需要依据设备的型号、规格、接口等基本信息进行开发。

该方案的优点在于高度定制化,能够满足设备的各种需求。

但其缺点在于开发者需要拥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开发周期较长且成本较高。

1.2 标准化接口设备接入标准化接口设备接入是一种比较通用的设备接入方案。

该方案依赖于标准的接口协议,如MQTT协议、HTTP协议等。

通常情况下,设备生产厂商可以直接在设备中集成该接口协议,并通过云平台进行设备接入。

该方案的优点在于通用性较高,设备生产厂商可以直接使用标准化接口进行设备接入,无需进行复杂的开发。

但其缺点在于不满足一些定制化需求,无法满足特殊设备的需求。

二、设备管理方案2.1 云平台设备管理云平台设备管理是一种常用的设备管理方案。

该方案通过在云端搭建设备管理平台,以实现对设备的监控、集中管理、配置、告警等功能的实现。

通常情况下,设备生产厂商将设备连接到云平台,并通过云平台与设备进行通信。

云平台依据设备上传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存储和展示。

该方案的优点在于管理效率高、功能全面、易于升级。

但其缺点在于需要对云平台进行开发、维护以及日常运营的成本较高。

2.2 分布式设备管理分布式设备管理是一种比较新型的设备管理方案。

该方案通过设备端的边缘计算技术,实现对设备的监控与管理。

该方案不依赖于云平台,减少了云平台的开发、维护、运营成本。

通常情况下,该方案采用设备端的轻量级软件作为设备代理,连接到互联网,并与远程控制中心进行通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备层接口协议标准解决方案1 国内煤矿设备层传输现状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控制领域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开始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控制系统的结构从最初的CCS(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到第二代的DCS(分散控制系统),发展到现在流行的F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及工业以太环网。

通常考虑将控制系统网络化,主要将网络化与现场总线联系在一起。

在控制领域较有影响的现场总线系统有:Profibus、CAN、HART,以及RS485的总线网络等传输方式,而在煤矿主要采用的也大都是这种方式。

对于专有系统如安全监测系统、人员定位系统、调度通信系统等,国内煤矿都采用都还是各个厂家各自为政、各自组网、专用且不开放传输协议。

统一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在40年代,过程控制是基于3~15PSI的气动标准信号。

其后,由于4~20mA模拟信号的使用,使得模拟控制器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传感仪表和驱动装置都使用统一的4~20mA信号。

70年代,由于在检测、模拟控制和逻辑控制领域率先使用了计算机,从而产生了集中控制。

进入80年代,由于微处理器的出现,促使工业仪表进入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时代,4~20mA模拟信号传输逐步被数字化通信代替,加之分布式控制以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控制、调度、优化、决策等功能一体化的发展。

然而由于检测、变送、执行等机构大都采用模拟信号连接,其传送方式是一对一结构,这使得接线复杂,工程费用高,维护困难,而信号传输精度底,易受干扰,仪表互换性差,这都阻碍了上层系统的功能发挥。

另一方面,由于智能仪表的功能远远超过了现场模拟仪表,如对量程和零点进行远方设定,仪表工作状态实现自诊断,能进行多参数测量和对环境影响的补偿等。

由此可见,智能仪表和控制系统的发展,都要求上层系统和现场仪表实现数字通信。

但是由于商业利润、技术垄断等原因,现场总线产品仍然是百花齐放的局面,这对降低系统成本,扩大应用范围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考虑将Internet及其相关技术集成到现有控制系统中,利用Internet上开放的、并且己经成熟的技术对现有的控制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加快工业企业的信息-控制一体化进程,制定统一的传输标准,即为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

v1.0 可编辑可修改国内煤矿子系统传输分析目前,国内煤矿子系统的主要接入方式如下图所示:1.2.1 综采、连采系统1) 综采设备(采煤机、刮板机、破碎机…,支持ModBus协议)->控制器(支持TCP/IP 协议)->工业以太环网->地面操作站(OPC、其他方式数据发布)2) 综采设备(采煤机、刮板机、破碎机…,支持ModBus协议)->控制器(支持ModBus 协议)->转换设备(ModBus转TCP/IP)->工业以太环网->地面操作站(OPC、其他方式数据发布)3) 综采设备(CAN-BUS、Interbus、ModBus)->中央控制器(ModBus、专有协议)->工业以太环网->地面操作站(OPC、其他方式数据发布)4) 液压支架(厂商专有协议)->控制器(厂商专有协议TCP/IP)->工业以太环网->地面操作站(OPC、电力规约IEC 60870数据发布)1.2.2 生产运输系统1) 保护器(传感设备,支持ModBus协议)->控制器(支持ModBus协议)->转换设备(ModBus转TCP/IP)->工业以太环网->地面操作站(OPC、其他方式数据发布)2) 保护器(传感设备,支持ModBus协议)->控制器(支持ModBus协议)->PLC->工业以太环网->地面操作站(OPC、其他方式数据发布)3) 变频器->PLC->工业以太环网->地面操作站(OPC、其他方式数据发布)1.2.3 供电系统开关柜(厂商专有协议)->电力分站(厂商专有协议TCP/IP)->工业以太环网->地面操作站(OPC、电力规约IEC 60870数据发布)1.2.4 供排水系统传感设备->PLC->工业以太环网->地面操作站(OPC、其他方式数据发布)1.2.5 通风系统传感设备->PLC->工业以太环网->地面操作站(OPC、其他方式数据发布)1.2.6 安全监测、人员定位系统传感器(厂商专有协议)->分站(厂商专有协议)->工业以太环网->地面操作站(OPC、其他方式数据发布)1.2.7 其他辅助类系统传感设备->PLC->工业以太环网->地面操作站(OPC、其他方式数据发布)2设备层协议标准制定要求由于目前煤矿系统、设备间各厂商大都采用了不同的传输协议,它们各自使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连接各厂商生产的传感设备和执行器。

由于采用互不兼容的传输协议,导致他们之间虽可以进行数据交换,但没有直接的兼容性。

通过制定统一的协议标准,规范煤矿设备、跨网络、跨平台的设备之间的信息,以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

将统一解决目前各厂商之前的各种协议、设备、网络、操作平台和电脑设备之间各自为政、互不兼容的混乱局面。

要在统一的协议标准指导下进行系统、设备选型,充分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在保护投资的前提下,规范建设,逐步提升信息化应用效益。

通过标准化建设,实现系统间的集成,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

3 公司系统建设现状v1.0 可编辑可修改通过调研,神东公司大柳塔矿主要系统主要设备的数据接入方式如下表所示:对上述设备的接入方式进行分析,主要有3种类型:A. 传感器、执行器等现场设备通过硬连接(模拟量4-20mA或开关量)或RS485(Modbus RTU 协议)的方式接入PLC,PLC通过工业以太网接入上位机,上位机为组态软件实现,与PLC通过组态软件内部协议或Modbus TCP协议通信。

典型系统有通风系统、供排水系统等;B. 传感器、执行器等现场设备通过硬连接(模拟量4-20mA或开关量)、RS485(Modbus RTU 协议)或内部协议的方式接入控制站,控制站与变频器、PLC等单系统控制设备通过Modbus RTU 或DeviceNet、Ethernet/IP等协议接入集中控制PLC,集中控制PLC通过工业以太网接入上位机,上位机为组态软件实现,与PLC通过组态软件内部协议或Modbus TCP协议通信。

典型系统有综采系统、连采系统、主运系统等;C. 传感器通过内部协议接入分站,分站通过工业以太网以内部协议接入上位机,典型系统有安全监测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等。

设备接入方式如下图所示:4 建议采用的标准专用系统通讯协议对于专用系统,如安全监测系统、人员定位系统、液压支架监测系统、调度通讯系统等,由于系统的专业性及厂家的技术独特性,比较难以统一规范,但是可以对设备传感层制定标准通讯协议(ModBus)。

供电系统通讯协议对于供电系统,目前国内各个厂商的传输协议也五花八门,考虑供电系统的特殊性,可采用IEC 60870标准电力规约标准协议。

其他工业控制系统对于专用系统和供电系统以外系统均可考虑采用ModBus数据通信协议。

传感器类现场设备的接入方式① 硬连接方式,通过4-20mA模拟量或开关量信号接入;② 数字式传感器通过RS485链路接入,采用Modbus RTU协议。

单一控制设备接入集中控制设备的接入方式:① 通过RS485链路接入,采用Modbus RTU协议;②通过以太网接入,采用Modbus TCP协议。

集中控制设备接入上位机的接入方式:通过工业以太网接入,采用Modbus TCP协议。

数据流设备采用上述规定接口标准接入,则整个系统的数据流如下图所示:v1.0 可编辑可修改采用MODBUS通讯协议可行性分析通过对国内厂商数据传输协议以及大柳塔矿、补连塔矿、上湾矿及哈拉沟矿各系统建设现状及采用的数据传输协议分析,国内目前大多采用的通信协议及方式为专用不开放协议、Profibus、ModBus数据通信协议。

但各个厂商定义的功能码又五花八门,无法满足信息共享的目的。

通过设备层的接入标准的制定,实现不同通信协议设备间信息传输,这将是首次把现有的数据传输协议标准真正统一起来。

统一的协议标准基于ModBus数据传输协议延伸而来,可以将用来规范煤矿设备、跨网络、跨平台的设备之间的信息,以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

此举将统一目前各种协议、设备、网络、操作平台和电脑设备之间各自为政、互不兼容的混乱局面。

但由于目前煤矿系统、设备间大都采用了不同的传输协议,它们各自使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连接各厂商生产的传感设备和执行器。

由于采用互不兼容的传输协议,导致他们之间虽可以进行数据交换,但没有直接的兼容性。

根据大柳塔矿的调研情况,虽然设备接入的协议有多种,但是Modbus占据了大多数,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内部标准,而且Modbus支持多种接口,一般的PLC、工控机等都支持Modbus 协议,而如果要使用Ethernet/IP等协议,支持的厂家较少,硬件设备改造的成本较高(一个Ethernet/IP模块就需要几千元)。

MODBUS通讯协议Modbus是由Modicon在1979年发明的,是全球第一个真正用于工业现场的总线协议。

在国内Modbus也有国家标准GB/T19582-2008做支撑。

Modbus协议是应用于电子控制器上的一种通用语言。

通过此协议,控制器相互之间、控制器经由工业以太环网网络和其它设备之间可以通信。

它已经成为一通用工业标准。

有了它,不同厂商生产的控制设备可以连成工业网络,进行集中监控。

可定义一个控制器能认识使用的消息结构,而不管它们是经过何种网络进行通信的。

它描述了控制器请求访问其它设备的过程,如何回应来自其它设备的请求,以及怎样侦测错误并记录。

它制定了消息域格局和内容的公共格式。

当在Modbus网络上通信时,此协议决定了每个控制器须要知道它们的设备地址,识别按地址发来的消息,决定要产生何种行动。

如果需要回应,控制器将生成反馈信息并用Modbus 协议发出。

在其它网络上,包含了Modbus协议的消息转换为在此网络上使用的帧或包结构。

这种转换也扩展了根据具体的网络解决节地址、路由路径及错误检测的方法。

此协议支持传统的RS-232、RS-422、RS-485和以太网设备。

许多工业设备,包括PLC,DCS,智能仪表等都在使用Modbus协议作为他们之间的通讯标准。

协议特点Modbus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标准、开放,用户可以免费、放心地使用Modbus协议,不需要交纳许可证费,也不会侵犯知识产权。

目前,支持Modbus的厂家超过400家,支持Modbus的产品超过600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