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美的角度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15篇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15篇音乐教师教学心得1音乐教学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能让学生从心底激发起对音乐的喜爱,从喜欢唱歌到喜欢上音乐课,这与教师在音乐课的教学大有关系。
一、打破常规传统的音乐课总是“发声练习,巩固旧歌曲,学习新授”,老师的教案一成不变,学生们也心中有数:接下来老师会让我们作什么了。
长期以往学生的兴趣已被剥夺了。
试问:他们还会喜欢上音乐课吗?二、转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多样性,可以有一个生动的开场白(或是故事,或是律动,或是———)一下子就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中。
教学过程也应该设计的连贯,环环相扣,内容新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或是用一个故事贯穿首尾)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这种寓乐于乐的教学过程还怕学生不喜欢吗?三、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语言(口头语或身体语言)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想上好一堂音乐课,教师自己应先进入课堂的角色,才可以感染学生,渲染课堂气氛,与学生打成一片。
让学生感觉教师不是教师,而是我们的大姐姐,她在和我们一同学习交流。
这样的热情也就有了!音乐教师教学心得2在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学习的指导者,更重要的应是课堂教学中呈现出的信息的重组者。
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个人感觉,音乐教师应该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的课堂互动等能力的提高。
首先,教师要注重自我的教学技能,在确保自己丰富的音乐知识与素养下,才能更好地解读音乐内容,把的呈现给学生。
同时要正确的分析学情,把握学情,牢牢的抓住学生课堂的心,确保音乐课堂上对培养音乐兴趣的有效性。
教师对于学生因思维活跃而迸发出的想法与表现的敏感性,对教学时机的捕捉与把握能力,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重组课堂教学的能力,以及不断进行自我更新与突破的意识与能力等。
这些都是教师自我技能的提高。
其次,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可以很有效的使整堂课丰富有趣,让学生在轻松的坏境下,有效的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那么如何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呢?比如可以在课堂中设置大情景,情境教育特别容易让学生接受。
音乐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音乐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1、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以音乐感受体验为主,通过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感受鉴赏音乐美,情感体验外化等培育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力量。
(1)(音乐观赏)法以观赏活动为主,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音乐作品进展倾听、联想、想象、仿照、分析、比拟等激发学生自觉地学习、促其形成对音乐学习的深厚兴趣与求知欲望。
(2)演示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实际音响、示范、直观等方法,让学生获得感性学问,深化学习内容的方法。
(3)参观法2、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身参加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和进展音乐表现力量的方法。
(1)练习法将学问运用于实际、将学问转化为技能、技巧和进展音乐表现力量的方法。
(2)律动教学法是人体随着音乐做各种有规律的协调的动作。
(3)创作教学法培育学生音乐制造性思维、制造精神和实践力量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包括即兴创作、表演创作等。
(4)嬉戏教学法3、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为主,通过教师和学生口头语言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音乐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活动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
包括讲述、讲读、讲解、讲演等。
(2)谈话法师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展教学的方法。
包括启发式、问答式、指导式谈话。
(3)争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通过争论或(辩论)进展学习的的方法。
4、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以探究、发觉为主,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观看、分析、综合、比拟、收集、沟通等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学习并的出结论的方法。
发觉法(讨论性学习)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观看、试验、思索、争论、查阅资料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觉并把握相应的学问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音乐课程的特点1、音乐性。
音乐性问题,就是音乐艺术是听觉艺术、声音艺术,这是音乐本身的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就要关注音乐本身的特点,关注音乐本体。
谈谈音乐课教学中的美育
谈谈音乐课教学中的美育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音乐课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让学生感受音乐教学的形式美音乐的特点是它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生动的节奏,它们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乐声,为音乐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美的感受对象。
在音乐课上,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感受音乐美,而应在音乐教学形式上展现美。
1、课堂教学的结构节奏美音乐的节奏给人以生动、协调的美感,音乐课的课堂教学结构如能体现出这种节奏美,这堂课就会变得活泼生动起来。
我们在一堂课的内容安排,处理方法上可做到主副相宜,难易相配,长短交替,动静结合,使整节课形成错落有致的节奏美。
例如:歌唱技巧,敏锐的听觉,熟练的记谱,高水平的演奏等等是需要通过“滴水穿石”般的训练获得的,可把他作为每堂课的副线进行短安排;乐理、唱歌、欣赏等内容作不同课型的重点,可把它作为每堂课的主线进行长安排;听、写、分析为静。
唱、奏为动,可使它们互相穿插,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课的复杂和单调。
实践证明,注意课堂教学的结构节奏美,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保持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课堂教学的方法美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我们针对某个理论问题或技术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从不同层次多角度去感受认识它,使它得到较圆满的解决,这就使教学有一种立体美感。
如:在教学方法上,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更多的运用心灵感受式、直观感知式、兴趣诱发式、自然渗透式,启发讨论式的反复比较式等。
追求课堂教育的主体美,使学生处于一个多方面接受新信息刺激的环境之中,提高教学效率。
(1)歌词立意美、语言美、音韵美、格律美,给孩子以美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对歌词的意境,大意作简短的介绍,其次对歌词的字词,要求正确的咬字、吐字,清晰地发声,然后教师用手势指挥孩子们富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读歌词,使学生们在美的感受中理解歌词和熟记歌词,从而实现对音乐歌词美的理解。
8音乐欣赏的四要素
音乐欣赏的四要素洛阳市第三十三中学孟紫千音乐欣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它包括官能欣赏、情感欣赏、视觉欣赏、理性欣赏。
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一、欣赏音乐要调动学生的感官功能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而,倾听自然是欣赏音乐的主要方式。
“在沉默中听伟大的音乐作品而不加以评论也有巨大的价值。
”欣赏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听,初听、有目的地分段听、有分析评论地听、复听等,都是以听为本。
音乐艺术及欣赏教学的本质规律决定了欣赏教学的根本方法就是倾听。
要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首先对音乐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才能完成。
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表现作品的,因为音乐作品都可以从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
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观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对作品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
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作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
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音乐再现的一种方法是艺术性地模仿出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所引起的联想。
如朱践耳的作品《蜜蜂过江》,通过弦乐和木管轻盈、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模拟出蜜蜂飞舞时发出的翁鸣声,使人感受到蜜蜂的造型,并从这和谐的音响中唤起对大自然、对生活形象和意境的联想。
如果没有良好的内心听觉能力,模仿的音响在耳中可能只是纯粹的、自然的音响模仿,欣赏者不可能从中获得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这样的欣赏无疑是低层次的。
音乐再现的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听觉与视觉的“联想”关系,即用声音来类比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小学音乐_欣赏《赛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欣赏《赛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通过欣赏《赛马》,认识民族拉弦乐器二胡,并初步感受二胡的音色特点。
二、能力目标:通过分段聆听,体验不同乐段的风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及想象创造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参与音乐的过程中喜爱音乐,逐步培养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教学环节:聆听分辨声音引出二胡介绍二胡起源、构造、基本演奏功法第一遍聆听《赛马》出示问题:速度?情绪?民族?出示课题《赛马》学习《赛马》的创作来源《赛马》是黄海怀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
乐曲以其磅礴的气势、热烈的气息、奔放的旋律而深受人们喜爱。
《赛马》描绘了蒙古族牧民欢庆赛马盛况的情形,二胡快弓、跳弓技巧的运用,拨弦、颤音技巧的运用,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生动热烈的赛马场面。
简介《赛马》的作者•黄海怀•(1935-1967),当代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
•他的二胡作品在发展传统演奏技巧的同时,大胆借鉴西洋音乐的手法,因此既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分段欣赏音乐第一部分乐曲开门见山的描写了你争我赶的赛马场景,来刻画蒙古族人民节日赛马的热烈场面画图谱:第二部分:引用民歌的旋律,通过变奏,运用拨弦技巧,乐曲别开生面,独树一帜;表现草原辽阔、美丽和牧民们的喜悦心情通过模唱学习赛马的主旋律乐曲从复了三遍从复的几遍?第一遍模仿拉弓、推弓的动作第二遍跳弓抛弓第三遍拨弦第三部分:首尾呼应,重现热烈欢腾的赛马景象颤弓教师演奏二胡赛马观看二胡演奏家邓建栋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独奏音乐会演奏赛马旅美二胡演奏家汪洪与德国新布兰登堡爱乐演奏二胡协奏曲著名二胡演奏家高韶青在加拿大新总督就职典礼的献艺《万马奔腾》结尾欣赏《赛马》[学情分析]六年级上册的欣赏内容,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听辨能力已经发展在到一定水平,从总体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的符合本年级学生的学情,整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赛马》乐曲开始时描写了奔腾激越纵横驰骋的骏马,来刻画蒙古族人民节日赛马的热烈场面,接着完整地引用民歌的全曲旋律,通过对民歌锦上添花地变奏,创造性地运用大段落的拨弦技巧,使乐曲别开生面,独树一帜,随后自然地引出了华彩乐段,这是模仿马头琴演奏手法的一段“独白”式的音乐。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5篇)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音乐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现在一般都十三、四岁了,心理都趋向成熟,他们的感知、理解能力更加丰富,对抽象事物思考也会加强,但在想象力上或许有所减弱,换句话讲,他们的表达方式与中低段有明显区别,他们更希望在小范围内讨论。
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在语言方面有所改变,可以一种成人式或直接式的对话提问,而且语言中要不时的加入幽默的成份。
三、本册教材分析:本册是六年级上册,本册教材的内容都明显的很有深度,首先从欣赏上说,全册共有七课,1、同一首歌“我的祖国”2、“草原牧歌”3、“多彩的美洲”4、“芬芳茉莉”5、“神奇的.童话”6、“劳动的歌”7、“乡情乡音”四、教学目标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
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6)、注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五、教学内容:1、歌唱部分:本学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
教学中抓住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和正确的情绪。
唱歌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学唱二声部合唱、轮唱、独唱、小组唱等。
(1)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
(2)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歌曲的情感。
(3)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
(4)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2、基本知识部分:(1)、认识变音记号:升记号、还原记号,知道其作用。
2023小学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6篇)
2023小学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6篇)小学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1小学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的民主开放,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想象和创造的环境,始终使学生的学习处于兴奋之中。
音乐教育出现了全新的、可喜的变化。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学习音乐新课标中的一些体会。
一、转变视角。
新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吸收了现实生活中新颖的音乐场景,构建了丰富的教学形式,教材汇集了许多新信息、新设想。
新教材还设计了学生进行音乐创造的生动情景,如“音的强弱”、“音的长短”等,教师要利用教材创设的情景,让学生体验感受。
比如,“音的强弱”一课,以音乐故事的形式出现,先将动物的叫声引入,以自然界的声音引到生活直至音乐中,从生活开始、到生活结束。
这样的课,寓音乐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感受、鉴赏、表现音乐,教师在授课时,应当尽量让学生参与,置身于具体情景之中。
二、转变学习方式。
在教育变革时期,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学生为本,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唱歌课、音乐知识传授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或促进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
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
这一切,旨在改变过去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在亲身体验或实际模仿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主动学习。
三、转变教学重心。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表现能力比如,以唱歌为主的课,不光是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学生还可以自主地选唱歌曲,并有当众表演的机会,有时甚至是以学生选唱为主。
怎样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
怎样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有计划、经常地欣赏一定数量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对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审美的音乐素质,丰富想象力,培养创造力等方面,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喜爱上欣赏课?我们又怎样才能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呢?最近在外出听课中,有一节欣赏课《狮王进行曲》给我的启发很大,这位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把一节看是普通、枯燥的欣赏课,上得栩栩如生。
看是复杂、难以理解的音乐,在她认真备课与教学中,化难为易,变复杂为简单。
下面我从八个方面来谈谈这种教学的好处。
一、从感受节奏培养学生兴趣入手这节课以节奏、音色的不同作为切入点,这方法一开始就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它迎合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教师先问学生:“你们喜欢动物吗?”再让学生按节奏和不同动物发出的音高,说说跟动物叫声有关的句子,如:4/4××××|×·×××‖。
生■:“我是小鸡,叽·叽叽叽”。
生■:“我是鸭子,呷·呷呷呷”。
生■:“我是小猫,喵喵爱叫”。
生■:“我是小狗,汪·汪乱叫”。
教师表扬:“你们回答得很好!”进而老师又问:“它们的音色相同吗?音高呢?”经过思考学生答:“不相同!”“有什么不同?”生答:“一个粗一个细!一个高一个低”等。
师小结:“它们的节奏一样,音色不一样,速度的快慢、声音高低也不一样。
”就在这样的一问一答中,学生愉快地掌握了创编节奏,了解了音色、音高的差别。
二、从给旋律选择正确标题上入手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给旋律选择正确的标题”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教师要善于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善于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启发学生,善于用夸张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身体的各种感官,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音乐中,让学生们都能有一双“感知音乐的耳朵”。
只有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才会喜欢上音乐欣赏课。
小学音乐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音乐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准备(一)课程标准研读音乐学科是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审美感知、美育素养的重要载体之一。
教师教学前要对课程教学有整体认知,做到遵循课程标准要求,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课程标准是教师实施教学的理论依据和教学准则,教师要深入地进行课程标准地解读,理解音乐课程性质的内涵。
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真正体现出音乐学科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音乐实践体验,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涵养美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材分析音乐教材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所使用的基本材料,是课程的基础载体,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
教材分析是每位音乐教师应该重视的环节,并应掌握教材分析的方法。
教师授课之前要进行整体备课,而教材分析是备课的前提。
教师不仅仅要分析本节课的专业知识,还要把它放在单元中去理解人文背景,放在知识结构中理清知识脉络,为之后学习的知识做好铺垫。
所以说,在教材分析中,能够做到从教师出发理解教材的内涵,从教学出发突破教材难点,从学生出发挖掘教材深度,继而有效地实施于课堂教学中。
(三)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在教材分析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音乐学习认知特点及音乐学科知识能力进行分析。
小学音乐教材中对于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教材中以螺旋递进的形式呈现。
同样的节拍、节奏、旋律等知识点在不同的学段会有不同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感知音乐特点及原有音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因此,学情分析是教师有效实施教学的基本点,是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重难点设立的依据。
(四)课堂教材资源利用和开发音乐课堂教材资源主要是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以及学生课外音乐学习的一切资源,如:教科书、教师用书、教材配套教学音视频和参考资源,还有课堂小乐器、自制乐器、视频、生活中的声响、卡片、挂图、网络等教学资源。
《孤独的牧羊人》教学反思
《孤独的牧羊人》教学反思
上本课时,我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唤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和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
音乐的积极性和表现欲。
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
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同时,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获
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因为网课的形式,只能通过老师的言语和更多的视频来吸
孩子们的注意力。
大家这种形式中鉴赏音乐、理解音乐、表现
音乐、创造音乐,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获得健康高尚的审美
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本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整体构思清楚,能从不同角度设计、穿插多种学习活动,最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2、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培养学生
的音乐兴趣出发,运用多种艺术形式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
极性,提倡个性张扬。
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体验、表现和享受
音乐,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并获得心灵感悟和情感体
验。
3、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感受美、表现美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
不足的是:
本课的主要目的在于感受乐曲的幽默和约德尔调的风格,所以拓展时选择影片中具有活泼快乐情绪的音乐进行欣赏,让学生感受这样的情绪,逐步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如果能找到更多的约德尔调的歌曲作为拓展欣赏曲目,效果会更好些。
音乐教学随笔范文5篇
音乐教学随笔范文5篇导语: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以下是小编整理音乐教学随笔范文,以供参考。
音乐教学随笔感言范文一:一、学生的听从音乐艺术的审美感知角度上看,音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灵活多样的特性和不受视觉影响的审美特征,是以“听”引起学生对审美形象的注意。
故而“听”这个词在音乐中就具有了更加复杂和广泛的意义。
学生不仅仅要会“听”音高,还要学会“听”音色的变化、节奏节拍的变化,去“听”旋律线条的进行……。
就像学习绘画的人要训练几十种相近的颜色中,能够体味它们的不同一样。
听觉是行动的指导,无论是音乐的律动,旋律线条的进行,音色的多种变化等都需要用我们的耳朵去分辨,听得见它们细微的变化才有可能体会到音乐的美妙之处。
学会听,是培养学生一个良好的听觉习惯,学习音乐重要的条件。
二、老师的听倾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沟通中认识了解的第一步。
可是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有时学生的发言还没有说完,自己便到旁边拿奖励的小卡片没能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感悟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欣赏的积极态度去面对每一位学生的真情表白,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感受其内涵,以最大的宽容和信赖去对待可能出现的问题。
教师只有全身心地倾听学生说话,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疑虑,发现和创意等,才能及时捕捉课堂的生成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在动态中挺进,使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着挑战与创新,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教师的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会给学生树立可感的榜样,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音乐教学随笔感言范文二:音乐活动离不开感受,在音乐中让幼儿充分的去感受音乐是很重要的。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在音乐中的审美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在音乐中的审美能力作者:广东省惠州市绿杨小学叶秀芬音乐教育应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
要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提高审美能力,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入手。
一、利用直观的音乐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苏霍姆林斯说过:“会听并理解音乐——是审美修养的标志之一,舍此便不能想象有完美的音乐教育。
”因此,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培养学生感受力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音乐产生了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去听、想、去感受、去理解,这样才能达到审美的效果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比如:歌曲《拉起手》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
学习这首歌时,直接让学生理解歌词,唱歌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让学生主动想方设法地去尝试多样性的演唱形式,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种形式产生的效果是:学生参与性强,感兴趣,有的独唱,有的对唱,有的小组唱,有的用舞蹈动作来表现。
教师只需用欣赏、肯定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并对他们的演唱进行肯定的评价。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它创作的渊源。
教师要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这样才能对音乐作品更加理解,从音乐中感受美,创造美,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是美好的,要珍惜现在美好的时光,努力学习。
比如: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罗杰斯的代表作之一。
该剧通过讲述一个生性活泼,不安心当修女的姑娘玛丽亚,应聘到一个海军上校家里当家庭教师,教孩子们从学唱“Do Re Mi”开始,在游戏中学会了唱歌,懂得了七个音符能创造出美妙音乐的魔力。
让学生这样深入地了解作品背景,音乐作品就变得浅显易懂了,学生才能感受得到音乐带给人们的美。
三、重视学生的参与实践,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作者:郭建伟来源:《基础教育论坛·上旬》2019年第06期摘要:音乐作为人们传递情感和表达内心情绪的一种方式,即使受到年龄、地域、语言等不同因素的限制,但是人们在音乐旋律中感受到的美的情感是一致的。
由此可见,音乐学科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是其他学科代替不了的。
在培养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也尤为重要。
在音乐教学中,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对音乐的审美为前提,从审美的角度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审美想象能力,成为了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的目标。
文章对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进行思考,希望能为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音乐;审美素养;培养策略一、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性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以其特有的美的韵律和音响,作用于人的心灵和感知,使人们受到自然美、艺术美的熏陶,唤起人的感官美,从而启迪人的智慧,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为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展示音乐特有的艺术美,培养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
初中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功能。
它蕴含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深入进行教育创新和课程改革的今天,初中音乐教学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美育的任务。
因此,初中音乐教学作为学生音乐学习中的一个关键阶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在聆听、欣赏的同时,知道在听什么,需要怎么听,能够听出什么,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是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二、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具体策略正是因为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应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使学生在对音乐的感性认知、情感体验和美感体会上都有所提升与发展。
以下是笔者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几点体会。
1.巧用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音乐审美兴趣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音乐审美的兴趣,教师就应该注重选择学生感兴趣且具有欣赏价值的歌曲或乐曲开展教学活动,这是激发学生审美渴望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前提。
“小学音乐教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音乐教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小学音乐教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小学音乐教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天平事朱敬芹中心小办处学一、课题的提出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现状,许多专家一针见雪地指出:九年基础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在此阶段学生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乃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根据纲要精神出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音乐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的综合;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完善评价机制……二、研究目标音乐教学是培养少年儿童成为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新人所不可缺少的美育教育。
不抓美育教育就不是完全的教育,不向学生实施艺术熏陶就不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志在探索小学现有各种条件中(包括硬件和软件)、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兴趣:也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的学习中来,使学生主观地希望能在这节音乐课中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
同时,使音乐老师通过音乐课的教学,更好地在另一个侧面提高其他文化课的学习效率。
从而让音乐老师为师生都喜欢的“音乐课”,成为能促成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美育教育课程。
三、研究原则1、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
音乐教育为实现义务教育总目标服务,是实施美育的手段之一。
它通过音乐艺术形象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学生,使思想品德教育与审美艺术教育有机结合。
2、以乐动人,以表感人。
音乐教育有特殊规律,要体现其“音乐性”和“情感性”,应注意发挥歌曲与音乐欣赏中的情感教育作用。
3、以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为主。
音乐教育要重视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要体现突出民族特色。
同时,也要学习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
4、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音乐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又要根据实际存在的差异,重视因材施教。
并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
四、研究内容1、借助美的形式,创造学习音乐的艺术氛围。
我和我的祖国音乐教学反思
我和我的祖国音乐教学反思
1、注意陶冶爱国情感和培养审美情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避免了空洞得说教。
2、教学应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鼓励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之间对话、是与生对话,真正实现师生的互动。
惟其如此,师生思想互相砥砺,方能擦出智慧的火花。
3、“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学本诗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真正实现语文课阅读本位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来解读本文。
自主实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课堂中,我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看录象、读书、说看到的,知道的、玩游戏、写志愿,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发挥主体作用和小组的合作力量。
教学中,我创设了勇敢星、智慧星、合作星、倾听星从不同的角度来关注学生,评价学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如:第一个介绍自己,敢于上台和老师一块表演,奖给勇敢星;会认真听老师讲和听同学们回答问题的,奖给倾听星;小组讨论特别积极的奖给合作星,回答问题好的奖给智慧星。
让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充分体现了主体性和个性的发展。
音乐教学论文:聚焦初中音乐教学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音乐教学论文:聚焦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要从听、感、赏三个方面去提高,由于初中生年龄比较小,生活经验比较少,对事物分辨能力有限,对音乐的美丑和审美情趣还没有系统地形成。
笔者通过研究当前初中音乐教学在培养审美能力方面的问题,指出解决方案,希望对初中音乐教学有所帮助。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存在的问题(一)审美教学过于被动,学生兴趣一般音乐课在教师和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并不高,因此,音乐课教学变成了消遣娱乐的一种方式,课堂模式一般是教师选择乐谱试唱、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哼曲调、教师提问学生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并不严谨,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学习,学习兴趣一般,学生很少能系统掌握不同形式的乐谱,无法展示音乐的魅力,身心健康得不到发展。
(二)教师不能充分理解课程标准审美是音乐教学的灵魂,学生很容易被音乐的美感打动,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欣赏音乐的能力。
当前,音乐教师对什么是审美并不了解,只是通过一些音乐作品让学生感悟其中的道理,阻碍了学生的审美发展。
教师没有理解教学大纲,在教学中无法将音乐的各种要素和各种手段进行有效的结合,学生在欣赏时没有做出相应的反应,无法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旋律美,更像是在听一首没有意义的歌曲,无法将自己带入情感意境中。
(三)非审美教学充斥音乐课堂音乐作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民歌、民间歌舞音乐、流行歌曲、戏曲音乐等,这些音乐都有自己独特的演奏方法,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释放,真实地将自己的想法通过音乐表达出来,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
但是,当前初中音乐教学非艺术化的教学理念充斥在课堂中,音乐课变成与语文、数学等课程相似的灌输性教学,在教学中让学生记住歌词和乐谱成了教学重点,忽视对学生审美的理解,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音乐,在音乐欣赏中无法与别人达成情感共鸣,课堂效率不高。
(四)音乐教育题材的内容较少互联网技术发展得如此迅速,随之兴起的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并且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摘要:音乐教育是审美情感的教育。
音乐审美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发展人的个性,陶冶人的心灵、健全人格起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渗透于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诸多环节。
关键词:美的环境美的体验美的升华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认识音乐美、理解音乐美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
目前全国上下各门学科正如火如荼开展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像春天的雨露,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勃勃生机和远大的前景。
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这些都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文精神,体现了“基于学生发展——关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目标。
因此,“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音乐教育是审美情感的教育。
那么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审美教育是如何实施的呢?通过剖析课堂教学的几个环节,我们将从中找到答案。
一、在课的开始阶段,引发学生的审美注意与渴望。
不可否认,新事物对学生有着不可阻挡的吸引力。
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的环境,看到的是美的形象、事物,他们的注意力必然集中在眼前的景象,随即心底会萌发一种美的渴望与赞叹,身心掠过一种愉悦的情绪。
因此音乐教室的布置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比如可在一面墙上贴一些卡通图片、多彩的五线谱,各类器具与座位的安排富有新意,多利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如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开展教学,以此来引发学生在视觉上的审美注意。
其次,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有着动人心魄的音响美和旋律美,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着实可以将人的情感带入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课前精心选择各种不同情绪的音乐,有计划地分阶段地让学生听,可以从听觉上不断引发学生的审美渴望。
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作品的内容,调动一切美的因素,诸如良好的环境、美的教具、生动形象的语言,来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形象的音乐环境,激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强烈的学习兴趣。
小学音乐审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审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发表时间:2020-11-18T15:41:50.77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3期作者:王娅婷[导读] 社会的发展带动了我国教育的不断进步,在我国教育教学领域中,王娅婷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皇台九年制学校 733000摘要:社会的发展带动了我国教育的不断进步,在我国教育教学领域中,小学音乐一直是学生综合素养形成的关键,因此小学音乐的教育教学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对音乐的教育其实就是对学生审美的教育,我们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而小学又是音乐学习的入门阶段,因此加强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四个方面分析小学音乐审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教育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小学音乐教学越来越重要,而要想学好音乐,音乐审美就必不可少,在过去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教学内容本身,而忽略对于音乐审美的教学,这就导致很多学生没有音乐审美能力,自然也就学不好音乐。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小学音乐审美教育就必不可少。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好的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而人类感知美的主要手段就是视觉和听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好的音乐。
事实上,人们对于美的看法总是相似的,虽然小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经历也少,但是对于美的感知却更加直接且纯粹,比起成年人,小学生更像是一张未经染色的白纸,教师注定会成为这张纸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的音乐审美,使得学生有着良好的审美感知能力。
例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这一课中,教师可以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精美课件,使学生在草原的图片或视频中聆听音乐,享受视听盛宴。
教师选取的图片或视频素材一定要符合音乐主题,且素材一定要精美,符合音乐的意境,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作用。
音乐学习心得体会
⾳乐学习⼼得体会⾳乐学习⼼得体会(通⽤11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作⽣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就⼗分有必须要写⼀篇⼼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对思维的训练。
那么⼼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编精⼼整理的⾳乐学习⼼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乐学习⼼得体会篇1 ⾳乐欣赏是⾳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乐兴趣,扩⼤⾳乐视野,提⾼⾳乐感受、理解、鉴赏能⼒以及发展想象⼒,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段。
⾳乐欣赏的能⼒不仅是⼀个⼈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也是⽂化素质⽔平的标志之⼀。
⾳乐欣赏对学⽣的教育作⽤是其它任何教学⼿段所不能替代的。
下⾯就针对新教材谈⼏点⼼得。
⼀、由表及⾥,由浅⼊深教学 ⾳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不是⼀蹴⽽就的,⽽是要经过⼀个由表及⾥,由浅⼊深的发展过程我们的⾳乐前辈黄⾃先⽣认为⾳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个⼼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
所以欣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理反映过程,引导学⽣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发展。
这样既符合⼼理反映过程,也有利于欣赏教学。
⼆、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 ⾸先欣赏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
要使学⽣理解⾳乐作品,⾸先对⾳乐表现⼿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达到这⼀要求必须要通过⼤量的⾳乐欣赏才能完成。
语⾔是不可能代替⾳乐,表现作品的,因为⾳乐作品都可以从不同⾼度、⾓度和深度去领悟。
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作品,同⼀观众(听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境之下对作品的感受都回有所不同。
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乐的艺术形象⽽作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把学⽣的注意⼒分散,同时也阻碍了学⽣的独⽴思考。
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的在于把学⽣的注意⼒吸引到⾳乐上来,通过师⽣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深⼊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的想象,联想等能⼒ 想象和联想是⾳乐欣赏者必然产⽣的⼼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理活动。
音乐与审美教育
音乐与审美教育摘要:审美教育能培养学生美的追求,促进学生心理素质提升,使其成为品行兼备的优秀人才,因此,需要重视审美教育。
初中音乐教育可提升学生音乐审美,帮助学生通过音乐充实内心,改善生活质量。
对此,本文通过阐述初中音乐教育中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出审美教育优化策略,希望能更好的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进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从而满足新时代中学教育发展需求。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积极影响;策略引言:对于教育者来说,就是将培育学生落到实处。
而初中音乐的教学亦是如此。
初中音乐课妙趣横生,能够让正处在心理成长动荡期的中学生体验音乐的美感和平静,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初中音乐教师需要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逐步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荡涤心灵,提升审美,从而能够主动思考,更加热爱生活。
一、初中音乐教育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要性1、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音乐可以表达情感,可以反映音乐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们之间的心灵沟通。
初中生有多种渠道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
初中音乐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营造的音乐氛围中,引导学生感悟声音的魅力,真正融入到教师的音乐教学中,体会音乐之美,感受带给心灵的冲击。
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2、新时期的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然而家长对学生的期待、对教师的评价往往都集中在成绩上,这也导致学校教学不得不以成绩为主。
这样的教育方式影响副科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音乐作为副科的一部分,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丰富学生的兴趣爱好,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
新课标提出要注重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初中音乐教师要具备扎实的音乐素养,充分了解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兴趣,深刻认知学生的心理需求,采取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进而以音乐审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的策略1、利用情境开展音乐教学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展开教学内容,让学生置身情境中享受歌曲的氛围,感受音乐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审美的角度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诉诸于人的听觉,打动人的内心,使人获得各种各样的感受,这一过程说明音乐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感染力、塑造力。
1.问题是音乐作品那样具有吸引力、感染力,而接受了九年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大多数学生仍对学习音乐没有兴趣,原因何在这主要就是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不能体现音乐教育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
1.1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欠缺,理解能力不足,对音乐有“完全不熟悉”的陌生感。
这种陌生感便是学生与音乐作品之间的心理距离,心理距离越大,也就越没有兴趣,难怪那些被世人公认为美妙的音乐,在某些学生听来也是不屑一顾,无动于衷的。
1.2教师缺乏对感性这一概念的正确理解,忽略学生的感受。
从感性人手让学生学习音乐在原则上是合情合理的,但感性这一概念仍然有感觉和感受之分,感觉是被动的、无感情地接受,而感受则是主动的,有感情的投入。
在学习音乐时,不论学生有没有兴趣,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都会打开录音机让学生听音乐,使学生常常处于不情愿的被动阶段即感觉阶段。
由此可以看出施教者从主观上忽略了受教者主动、有感情投入的一面,使受教者处于被动状态,停留在感觉
阶段。
以上原因的探究,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如何开发音乐教育资源,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摆在作为音乐审美的重要实施者——音乐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
2.根据全国近十年对音乐这一学科进行课改以来,本人在具体实施、操作中,按照新课程标准,做了很多尝试,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1借助美的形式,创造学习音乐的艺术氛围。
滕守先生在《审美心理描述》中有这样一段话“教师借助美的形式把知识装扮起来,一旦与学生相遇,二者便成为知心朋友,构成一种平等的相互交流的气氛,以区别于说教与灌输。
”他阐述的是一种相互性原则,即将知识美化,使枯燥的知识穿上情感色彩的外衣,引起学生的注意,达到其便于接受的角度。
本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借助美术的形式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提高教科书的插图、色彩、装帧等的水准,使教科书图文并茂,使学生爱不释手;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视听结合学习音乐,从视觉上增进愉悦,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动手制作色彩醒目的大音符等趣味性教具及鼓励性的小礼物等为教学增添活力。
在教学中采用一些小“道具”,如用心纸条或吹蜡烛上的火苗训练学生歌唱的气息;用一块纱巾来模仿薄薄的雾,启发学生歌唱的情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有特色的教学环境,创设出具有美的感受的氛围。
如:在教学《金色的秋天》一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
银幕不停地播放展示秋天的画面,并把一些金黄的树叶用细绳串起来,吊在日光灯上,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还可以借助于文学的手段描绘音乐气氛或意境,使学生对要欣赏的音乐产生亲切感。
如:在欣赏古曲《梅花三弄》或《阳光三叠》时,本人把王维的诗或《高山流水》的故事制成课件,并配以写意性的中国山水画,在学生欣赏作品时,倾听着老师轻声吟诵古诗或故事,营造出一种古香古色的氛围,学生感受到字里行间溢出的情绪感觉,品味出古曲的情感。
在设计导语时,本人常选用所学歌曲中有关的歌词并加以拓展,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联系。
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学时代》的导语:听!新世纪的金鼓敲起来,新世纪的银号吹起来,沐浴着新世纪的阳光,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我们跨进了中学时代!这对于刚刚升为中学生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激起了他们内心的冲动,也激起了他们学唱《新世纪的新一代》的热情。
除此之外,本人还将教学设计中的每一句话,仔细推敲选择恰当的美好语句,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2教师以对学生的爱,对音乐的爱,创造最佳的审美情境。
卡巴列夫斯基在《怎样给孩子讲音乐》一书中讲到:“我们时刻都不应忘记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引起听众对自己的兴趣,从情感上吸引他们,用我们对音乐的爱去感染他们。
”在音乐教学中也是同样,教师首先要具有爱心,要爱事业、爱学生,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以爱
心为基点,以教师之情动学生之情,引起受教者情感上的共鸣,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可以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把教师的爱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
教学中,使教师的每一举手、投足,都传递着情感的信息。
在安排教学中每一个细节都应向自己提出“是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问题,来检验自己的安排正确与否。
本人在电视里看过一位老师讲她的教学经历:她曾经在课堂上让学生走上讲台抱一抱大号、黑管等乐器,试着吹一吹,从实践中去辨别音色。
当时学生的心情非常激动,这一抱一吹的微小细节,传递着教师的爱与信任。
学生虽然没能吹出好听的旋律,但鼓起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勇气,正因为这一点,这个班的学生产生了要了解这些乐器及去听这些乐器演奏的音乐的欲望。
他们纷纷在课外收集器乐曲的音像资料,并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自己选择的音乐,讲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当时,这也是这位老师的精心构思。
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由消极接受转为积极探索,对音乐的神秘感、陌生感消除了,开始自然、主动、积极地接受音乐了。
(2)教师要以共同学习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获得学生的友爱、理解和信任,共同体验音乐美的愉悦。
因为“施教者和受教者共同面对同一审美对象,处于同一审美情境,双方共同赏析、共同感受、共同受着教育。
”“施教者传授知识的权威感因而淡化、隐退。
”“审美媒介的信息不是由施教者向受教者说教和灌输,而是双方平等式对称,其气氛是活跃、轻松和自由的。
”本人在讲《流动的音符》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音符怎样自由组合能产生好听的旋律”这一知识点,我特意买了七个小矮人的玩具作为音阶里的七个音符。
这些小矮人立即揪住了同学们的心。
我让七个同学一人拿一个小矮人代表一个音,让他们自由组合、排列,并唱出。
大家都跃跃一试,想充当一个小矮人,并且我也加入到他们的游戏中去,和同学们一块组合。
这样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隔阂,课堂气氛活跃、浓郁,并且同学们很快掌握了这一知识点,避免了教师语言上的直白:“我们可以用这七个音自由组合,如:2和4,1和5等。
”
以上两例可以看出教师情感投入抛向学生,彼此沟通了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交流创造了最佳的审美情境,受教者无拘无束,轻松自由地学习音乐,在美好的心境下,不由自主地走进音乐天地。
总之,为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我们必须摒弃老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起点,从审美角度考虑每一教学步骤的安排,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最终通过音乐的熏陶,使学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其精神世界,培养高尚情操。
这才是我们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所在,也是进行音乐课程改革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