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课件-第7章-规划基础数据预测2-1

合集下载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第7章-规划基础数据预测2-1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第7章-规划基础数据预测2-1




基本人口:指不属于为本市服务的工业、建筑 业、对外交通运输业、非市属机关、旅游业、 科研机关的职工和高等院校师生员工等。 服务人口:指为本市服务的行政机关、工商业 、文教卫生、市政公用等单位的职工。 被抚养人口:指依靠家庭或社会赡养的人口。
注:引自《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
[实例]某城市现有人口p2001=200万人 ,其中A=100万人,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2010)有关指标规定,该城 市A=120万人,预测2010年人口总数。 根据城市发展状况和趋势选用B=25%、C=45%将有 关数据带入公式为:
p ( t ) = p ( t 0 ) (1 + α )
+ (c − d )
式中,p(t)—规划年人口数 p(t0)—基期年人口数 t-t0—预测年期 α—人口自然增长率 c—规划期迁入人口 d—规划期迁出人口
[实例]我国1982年末人口数为10.15亿人,按人口自然 增长率14.55‰,迁入人数等于迁出人数,预测 2010 年人口总数。
不同机构 和不同预 测模式下 的台风路 径差异。
二、预测程序: 1.确定预测的目的 2.制定预测计划 3.收集基础资料 4.检验现有资料 5.实施预测过程 6.分析预测误差 7.提交预测成果
三、预测方法
1.定性预测 2.定量预测 3.综合预测
第二节 人口预测 一、人口预测的概念:
人口预测是指对规划地区人口将来发展变动的趋势 性估计。 人口预测包括总人口预测、人口性别年龄预测、 人口社会经济特性预测(学历、婚姻、行业、收入 等)。 二、人口统计指标: 1.总人口系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的有生命的个人 总和。包括年初人口、年末人口、年中人口。 2.平均人口数是指某一时期内各时点人口的平均数 3.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 (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土地利用规划ppt课件

土地利用规划ppt课件
▪ “壤者,襄也,即松柔无块而宜于耕之土。”从汉语构词 来讲,在“土”字右边加上“襄”,“襄”者助也,指人 工培育之意。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1.1 土地的概念
土地利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经济活动。土地利 用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 土地利用的不同发展阶段(历史演化): 对自然界敬若神明、顶礼膜拜时期 掠夺和占有、征服自然时期(人类中心主义 ) 正在走入人与自然系统和谐、协调、持续发展时期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2.1 规划的概念
❖ 我国古代早有“早虑则不困,早豫则不穷”(元·马致 远·岳阳楼曲)
❖ “谋定而后能少覆众”(唐书·李光弼传)
❖ 198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词源》对规划解释为:计划、谋 划;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计划安排。
❖ 前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1863~1939)
▪ 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 前苏联土壤发生学创始人道库恰耶夫(1846~1903)
▪ 土壤是由岩石、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个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即土壤=f(气候、生物、岩石、地形)时间。
❖ 克里斯钦(澳大利亚)
▪ 提出土地综合体的概念,“土地是地表上的一个立体垂直剖面, 从空中环境到地下的物质层,并包括动植物群体以及过去和现 在与土地相联系的人类活动”。

土地利用规划学第7章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与结构优化调整

土地利用规划学第7章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与结构优化调整

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7.2 土地利拟定
1. 土地利用供选方案的拟定原那么
〔1〕土地利用供求平衡原那么。 〔2〕重点照顾原那么。 〔3〕方案可行原那么。 〔4〕贯彻落实上级规划意图原那么。 〔5〕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原那么。 〔6〕遵守土地利用政策和法规原那么。
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7.2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
2. 土地利用供选方案的拟定方法
土宜法
综合法
模型法
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关键术语
土地利用需求量 土地利用结构
预测方法
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复习思考题
1. 如何预测农业用地需求量? 2. 如何预测建设用地需求量?
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7.1 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
7.1.3 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1. 耕地需求量预测 2. 园地需求量预测 3. 林地需求量预测 4. 牧草地需求量预测 5. 渔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7.1 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
7.1.4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利用规划学
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第7章
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与结构优化调整
重点问题
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
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7.1 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
7.1.1 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概述
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是根据区域可持续 开展的要求,在分析影响土地利用各种因 素的根底上,预测规划期间各业用地的需 求量和用地规模。

第7章 土地利用规划

第7章  土地利用规划

• 评价:该法适用于对基本人口的规划数难 以确定的城市。需要有历年来城市人口自 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方面的调查资料。
• 2.带眷系数法 • 当建设项目已经落实,规划期内人口机械增长 稳定的情况下,宜按带眷系数法计算人口发展规模。 计算时应分析从业人员的来源、婚育、落户等状况, 以及城镇的生活环境和建设条件等因素,确定增加的 从业人员及其带眷人数。 • P=P1(1+α)+P2+P3 • 式中:P———规划期末城镇人口规模; • P1———带眷职工人数; • α———带眷系数; • P2———单身职工人数; • P3———规划期末城镇其它人口数。其中带眷系数 指每个带眷职工所带眷属的平均人数,这对于估算新 建工业企业和小城镇人口的发展规模,以及确定住户 型式都可提供依据。
• 评价:该方法适用于新建的矿山城镇。
• 3.剩余劳动力转化法 •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效率的不断 提高,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大量的进城、 进镇,使我国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在预测城镇人口规模时,必 须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变化和转移去向,分析剩余劳动 力进城、进镇的可能性及数量。 • P=P0(1+K)n+Z[f· 1(1+k)n-S/b] P • 式中:P———规划期末城镇人口规模; • P0———现状城镇人口规模; • K———城镇人口的综合增长率; • Z———农村剩余劳动力进镇比例; • f———农业劳动力占周围农村总人口的比例,一般为45%~ 50%; • P1———城镇周围农村现状人口总数; • k———城镇周围农村的自然增长率; • S———城镇周围农村的耕地面积 • b———每个劳动力额定负担的耕地亩数,一般为1.4~1.7h m2;n———规划年限。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七章全):第二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知识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七章全):第二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知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
部门间的合理配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知识
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历程 “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86-2000)的评价 第一轮规划方针:
切实保护耕地;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 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实行土地“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针; 统筹兼顾,量力而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知识
2.调查研究阶段
✓ 确定土地利用问题: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潜力研究、各部门用地需要量预
测,编写《问题报告书》。 ✓ 确定规划目标:
注意“两个估计”、“两个协调”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知识
3.编制规划方案阶段 ✓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找准问题,提出合理战略,编写《土地利用战 略研究报告》。 ✓ 编制规划供选方案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编制土地利用平衡 表,编绘土地利用分区图。 ✓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告和规划图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知识
4.规划审批和公布实施阶段 ✓ 规划成果评审
评审内容 ✓ 规划审批
分级审批 审批内容 审批程序
本章结束 THANK YOU
长期性
规划期一般10-30年,甚至更长
战略性
研究问题具有战略意义
控制性
对其它类型土地利用规划,起约束和指导作用
一个行政区同时只能有一个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知识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点
——原则 a)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b) 提高土地利用率 c) 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d)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e) 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相平衡 f) 依法编制、相互协调 g) 因地制宜、注重实施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

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和修改时 ,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通常需 要经过初步调查和分析、制定调整和 修改方案、征求公众意见、报批和公 布等程序。同时,需要加强与相关部 门的沟通和协调,确保调整和修改后 的规划能够得到顺利实施。
土地利用规划的监督和检查
监督和检查的重要性
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监督和检查是 保证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通过 监督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规划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完善,确保 规划的实施效果。
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01
02
03
编制
土地利用规划由各级政府 组织编制,包括前期准备 、调查研究、拟定方案、 协调平衡、审批等阶段。
审批
土地利用规划需经同级人 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方 可实施,并报上级政府备 案。
修改
土地利用规划经批准后不 得随意修改,确需修改的 需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 查批准。
规划的分解和落实
将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分 解到各个地区和部门,明确责任 分工,确保规划的实施有明确的 责任主体。同时,制定具体的实 施方案和时间表,确保规划能够 得到有效落实。
规划的监测和评估
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土 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 施进行整改。同时,根据实际情 况对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 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 2
案例一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
案例二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
案例三
3
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案例
案例四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
案例五
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
案例六
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案例

土地利用规划学 第7章 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和结构优化调整-文档资料

土地利用规划学 第7章 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和结构优化调整-文档资料

土地利用规划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7.2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
2. 土地利用供选方案的拟定方法
土宜法
综合法
模型法
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关键术语
土地利用需求量 土地利用结构 预测方法
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复习思考题
1. 如何预测农业用地需求量? 2. 如何预测建设用地需求量?
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7.1 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
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以国民经济各部 门的生产发展规划及人口发展规模为依据, 在充分考虑各业协调发展与人们生活需要、 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对一定区域和一定时期内各业用地的需求 量进行测算,弄清各业发展所需的用地数 量以及各业用地之间的发展状况,为合理 安排农业用地和非农业建设用地以及编制 土地资源规划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7.1 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
7.1.3 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1. 2. 3. 4. 5. 耕地需求量预测 园地需求量预测 林地需求量预测 牧草地需求量预测 渔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7.1 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
7.1.4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利用规划学
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第7章
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与结构优化调整
重点问题
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
土地利用规划学

《土地利用规划》PPT课件

《土地利用规划》PPT课件
土地资产特点:①地产的稀缺性。②地产位置的固定性。 ③地产使用的永久性。④地产流通的特殊性。
动产与不动产
动产(Movables)——除了土地(包括未出产的地下矿藏等) 及附着其上的有坚固基础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以外的其它一切 人类财产。 不动产(Real Estate)——法律术语,是财产中“动产”的对 称,指不能移动位置或移动后会引起性质、形状改变,造成 经济损失的物,如土地、建筑物以及附着于土地、建筑物上 的不可分离的部分(如树木、水暖设备等)。
马克思:土地是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 威廉配第: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土地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资产。——随着现代商品经
济的发展,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占用的土 地资源作为其财产的权利,称为土地资产(Land estate)。
土地 Land 自然属性、社会经济属性、系统论、景观学
土地不仅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可以不断地为人 类社会提供产品和活动场所,而且是能产生巨大财 富和增值价值的经济资产或生产性资产。据估计, 美国不动产价值约占其财富的3/4;日本地产价值 约占其资产总值的1/2以上;我国城市土地资产总 之在1.8万亿元以上,耕地资产总之约2万亿元。
规划要解决什么
何时 When (Time, Period) 何地 Where (Location) 何部门 What (Who) 为何 Why (For What) 如何 How (How to do) 规模 How Many (Scale)
课程学习目的
学习有关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概念、理论基 础、方法,能独立完成一定区域的土地利用 规划工作。
居民点用地规划+交通、水 利用地规划+农用地内部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基本农田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第7章-规划基础数据预测2-2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第7章-规划基础数据预测2-2

5. 数学模型法人口预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借助机算机求解方法进行,常用模型有:(1)一元线性回归模型Y=a+bx(2)多元回归模型Y=a+b1x1+b2x2+……+b n x n三、城市化过程曲线: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Northam)(1979)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过程概括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型曲线,并把城市化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和后期阶段。

四、城市化水平预测城市化水平预测方法有⑴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⑵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⑶基建投资规模预测法⑷农业人口规模转化预测法⑸多指标综合预测法1.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此法的理论依据是变农村人口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为非农业人口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农业生产水平和粮食商品率。

研究中以粮食年增率为5%、4%、3%,据以推算预测期的粮食总产量,再选取粮食商品率为20%,城镇人口平均每人消费粮食300公斤,据此可以得到预测期的非农业人口分别为4.18亿、3.3亿和2.72亿。

根据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预测城市化水平。

2.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此法的理论依据是某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相应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相关性。

根据有关参数建立回归模型,借以预测城市化水平,回归模型(周一星1996)为Y=40.551lgx-74.96,式中Y—城市化水平,x—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人),相关系数r=0.9079,根据国际经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000美元时,城市化水平平均超过40%。

6000-700011200再将其与可能增加基建投资相比,以确定新增城镇人口数并计算5.多指标综合预测法在应用多种方法的基础上对其预测结果加以综合处理得到高、中、低三种方案,在结合考虑其它相关因数最终预测城市化水平。

6.联合国法—按城乡人口增长率差推算根据已知的两次人口普查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求取城乡人口增长率差,假设城乡人口增长率差在预测期间保持不变,则外推可得到预测期末的城镇人口比重.7. 数学模型法:(1)趋势外推法—按历年的城市化水平外推到未来进行测算Y=-1219.59+0.6262x(2)相关分析法—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测算Y=-56.628+10.835Ln(x)式中,y—城市化水平,x—人均GNP(元/人)第四节消费水平预测人类各种不同的需求是靠不同的物质消费资料及其相应的服务来满足的。

《土地利用规划学》PPT课件

《土地利用规划学》PPT课件

和 资
资 产
源的
性 资
双 重

既 有土 区地 别与 又土 有壤 联、 系国
土 、 环 境 等
12

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利用
二、土地的特性

限数
的空
地 物
性量 (
固 定 性
间 性
(
)
质 的 自 然 性
面 积 ) 的 有
和 区 域 差 异 性
派 生 出 土 地 位
Hale Waihona Puke 置永然属续
与性

社的

会两

双重
重性
属:
3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简介
1.教学目的 土地规划是研究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规律的学科,
使土地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得到充分、科学、合 理、有效的利用,保持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良 性循环,获得系统的最佳结构和功能。本学科 是一门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多学科 知识的综合性学科。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 和方法,掌握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方法以 及如何在土地管理中正确地利用,发挥其管理 手段的作用。
4)土地利用具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重 性特性
– 既包含土地生产力提高,又有土地生产关系 的协调
– 土地利用水平的提高取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3
2、土地利用中的问题
技术问题 经济问题
土地利用需要对土地生产要素加 以认识,如温度、水分、土壤质地 等,要凭借科学技术水平
土地作为一个最基本的生产要 素与其他要素相结合后,才能 进入生产过程
5
三、课程教学方式与手段
采取讲授、实验等方法进行教学 讲授:重点教学内容,54学时 实验:技术方法,36学时 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规划资料收集、

《规划基础数据预测》课件

《规划基础数据预测》课件

总结
数据预测的重要性
数据预测能够提供决策依据和预防未来问题,为规划和发展提供可行性。
数据预测的局限性
数据预测是基于现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据和模型,存在不确定性和局限性。
展望未来
随着技术进步和数据采集的不断完善,数据预测将更加准确和可靠。
《规划基础数据预测》 PPT课件
# 规划基础数据预测
什么是规划基础数据预测?
规划基础数据预测是一种通过统计和分析方法,预测未来城市发展及需求的 技术。它帮助城市规划者制定可行的发展方案和政策。
数据预测方法
1 统计预测方法
2 时间序分析
利用历史数据和统计模型进行未来趋势预测, 包括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预测。
通过分析数据的时间趋势,预测未来的发展 方向和规模。
3 专家判断法
基于专家意见和经验进行未来发展的预测, 适用于缺乏数据的情况。
4 物理模型法
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模拟城市系统的运行, 预测未来状态和需求。
规划基础数据预测的应用领域
城市规划
预测人口增长、用地需求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依据。
土地利用规划
预测土地利用需求和空间布局,优化土地使用效益。
交通运输规划
预测交通需求、拥堵情况和时空分布,指导交通网络规划和优化。
数据预测案例研究
1
案例二:B市交通拥堵预测
2
通过分析交通流量和路网数据,预测B市 未来交通拥堵情况。
案例一:A市人口预测
利用历史人口数据和统计模型,预测A市 未来人口增长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
不同机构 和不同预 测模式下 的台风路 径差异。
二、预测程序: 1.确定预测的目的 2.制定预测计划 3.收集基础资料 4.检验现有资料 5.实施预测过程 6.分析预测误差 7.提交预测成果
三、预测方法
1.定性预测 2.定量预测 3.综合预测
第二节 人口预测 一、人口预测的概念:
人口预测是指对规划地区人口将来发展变动的趋势 性估计。 人口预测包括总人口预测、人口性别年龄预测、 人口社会经济特性预测(学历、婚姻、行业、收入 等)。 二、人口统计指标: 1.总人口系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的有生命的个人 总和。包括年初人口、年末人口、年中人口。 2.平均人口数是指某一时期内各时点人口的平均数 3.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 (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p ( t ) = p ( t 0 ) (1 + α )
+ (c − d )
式中,p(t)—规划年人口数 p(t0)—基期年人口数 t-t0—预测年期 α—人口自然增长率 c—规划期迁入人口 d—规划期迁出人口
[实例]我国1982年末人口数为10.15亿人,按人口自然 增长率14.55‰,迁入人数等于迁出人数,预测 2010 年人口总数。
4.人口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增长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5.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 农业人口是指依靠从事农业生产维持生活的全部人口,包 括实际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及由他们抚养的人口。 非农业人口是指依靠农业以外的职业维持生活的全部人口。 6.市镇人口是指按国务院批准的市和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 府批准的镇为标准进行统计的人口。城市人口中不包括市辖县的 人口。城市人口和集镇人口之和即为城镇人口。 7.劳动人口(基本人口)是指能参加社会经济生产活动或能够 为社会提供服务性劳动的人口。 8.抚养系数(负担系数)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非劳动年龄人口 的比例。
p
2010
=
120 万人 = 400 万人 1 − ( 0 . 25 + 0 . 45 )
3.职工带眷系数法
此法适用于新建城市,根据新建工业项目的职工 人数和带眷比情况而预测城市人口的方法(适用于 新建的工矿类小城市)
p t = p 0 (1 + k ) + p 1
式中,pt—规划期人口数 P0—带眷职工人数 p1—单身职工人数 k—带眷系数
职工带眷有关指标可参照单身职工占职工总数 40%-60%,带眷 职工占职工总数的40%-60%。非生产性职工10%-20%,带眷系 数3-4。 [实例]职工总数p2010=30000人,带眷职工占60%,p0=18000; 单身职工占40%,p1=12000,带眷系数k=3,将有关数据带入 公式
p 2010 = 18000 (1 + 3 ) + 12000 = 84000 人
三、人口预测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1. 确定预测对象和目标(预测区域的界定、预测期限 的确定、预测内容的选定)。 2. 考察预测对象的宏观环境及其可能影响(如新建规 划项目、新建住宅小区、新建交通干线等) 3. 收集预测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①全国人口普查资料 ②公安部门户籍人口统计资料 ③不定期人口抽样调查资料 ④每年定期进行的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 ⑤一些有关人口的典型调查资料 4. 对所选用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机械增长率、总人口增长等)
2、劳动平衡法
此法是建立在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力 的基础上以基本人口、服务人口和被抚养人口 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为依据来预测未来人口数。 这是城市规划中较多采用的人口预测的方法, 其公式为:
p
=
A
1 − ( B +
C )
式中,p—规划年人口数 A—基本人口的规划人口数 B—服务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 C—被抚养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
9.机械增长 是指由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其数 量与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城市建设环境条件和国家的城 市发展政策密切相关。根据我国城市人口的发展规律, 在经济超长发展的城市化地区,年人口机械增长率一般 可达15‰-30‰。一般地区低于此值。 10.流动人口 是指本市无固定户口而滞留下来的从 事各种活动的人口,一般可分为长住流动人口和临时流 动人口。长住流动人口是指外地和外国来本市从事较长 一段时间公务、商务的人员,也包括外来的临时工、机 械工、借调和支援人员等。 11.临时流动人口 是指前来开会、参观学习、工作出 差、休闲游览和路过短时间停留的人口(一般 1-3天)。 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如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南京 等中心城市流动人口以占市区人口总数的 20%-30%。上 海市区、北京市区流动人口总量分别达到 300和400万人。 目前我国12多亿人口中有5%处于流动之中,总数达 6000万人。



基本人口:指不属于为本市服务的工业、建筑 业、对外交通运输业、非市属机关、旅游业、 科研机关的职工和高等院校师生员工等。 服务人口:指为本市服务的行政机关、工商业 、文教卫生、市政公用等单位的职工。 被抚养人口:指依靠家庭或社会赡养的人口。
注:引自《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
[实例]某城市现有人口p2001=200万人 ,其中A=100万人,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2010)有关指标规定,该城 市A=120万人,预测2010年人口总数。 根据城市发展状况和趋势选用B=25%、C=45%将有 关数据带入公式为:
p 2010 = 10 .15 (1 + 0 .01455 ) 28 = 15 .21亿人
若要将2010年人口控制在13亿内,28年中人口自然增 长率应控制在8.89‰之内。
α = 28 p(t ) 13 − 1 = 28 − 1 = 0 .008878 = 8 .89 ‰ p(t 0) 10 .15
4. 综合增长分析法
此法是从城市人口的增长途径入手,分为自然增长、 机械增长和流动增长,分别估算这三种途径所获得的 人口增量,将其加总即为规划年人口总数。
pt = p0 (1 + α + β ) + p ′
式中pt——规划年人口总数 p0——基期人口总数 α——人口自然增长率 β——人口机械增长率 p’——常住流动人口数 t——规划年限
三、人口预测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5. 选择适用的预测方法(采用多种预测方法并进 行优劣比较) 6. 对一些预测变量做出合理假设(预测结果只有 在预测假设的范围内才有意义) 7. 进行预测作业,应用专业软件进行预测 (SPSS) 8. 分析预测结果,编写预测报告
四、人口预测方法
1.人口自然增长法 人口自然增长法的计算公式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 增长。 (t − t0 )
第七章 规划基础数据预测
第一节 预测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人口预测 第三节 城市化水平预测 第四节 消费水平预测 第五节 农作物单产预测
第一节 预测的基本知识 一、预测的概念
预测是指预先或事先的推测和估计。 预测概念五要素:人(预测者)、知识(预 测依据)、手段(预测方法)、对象(事物未来)、 结果(预先推知和判断) 预测方法:定性预测、定量预测、综合预测 现有预测方法达100多种,常用方法有回归 预测、特尔菲法、指数平滑法、经济计量模型、灰 色系统模型、趋势预测法、投入产出模型、系统动 力学模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