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担保内外部风险及监督机制_胡伟民

合集下载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融资担保机构是金融市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在金融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有潜力的小微企业、创业者以及其他需要获得融资支持的个人和企业获得融资的机会。

但与此融资担保机构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挑战,如何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成为了融资担保机构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浅谈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的风险及对策建议。

一、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的风险1. 信用风险融资担保机构在为借款人提供担保服务时,面临着借款人违约的信用风险。

如果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借款,融资担保机构将需要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这将给融资担保机构带来不小的损失。

2. 市场风险融资担保机构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市场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市场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的波动而导致资产负债管理的不稳定,从而给融资担保机构带来损失。

而汇率风险则是指由于汇率波动而导致的资产负债管理的不稳定,从而给融资担保机构带来损失。

3. 操作风险融资担保机构在业务运营中存在着各种操作风险,如人为疏忽、系统故障等,这些风险都可能给融资担保机构带来不小的损失。

4. 法规风险融资担保机构在开展业务时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违反了法规,将会面临相应的法规风险。

监管政策的变化也会给融资担保机构带来一定的风险。

1. 健全风险管理制度融资担保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明确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严格的风险控制指标等,从而确保对各类风险的有效管控。

2. 加强信用风险管理融资担保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科学确定担保额度,并严格控制担保风险。

3. 做好市场风险管理融资担保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资产负债管理制度,控制资产负债匹配风险,防范市场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4. 加强操作风险管理融资担保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各项业务进行细致而严格的管理,预防各种操作风险的发生。

担保公司的风险监测及预警机制解析

担保公司的风险监测及预警机制解析

担保公司的风险监测及预警机制解析在金融体系中,担保公司起着保险机构的角色,为借款人和贷款机构提供信用保障,降低信用风险。

然而,担保公司自身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如违约风险、市场风险等。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担保公司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监测及预警机制。

本文将对担保公司的风险监测及预警机制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风险监测担保公司的风险监测是指对各种风险状况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测和分析。

这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首先,担保公司需要建立健全的市场风险监测体系。

市场风险主要源于经济环境、行业发展等因素的变动。

担保公司应密切关注各种市场变化,如利率的波动、货币政策的变化等,及时分析这些因素对其业务的影响,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应对风险。

其次,担保公司要加强对信用风险的监测。

信用风险是担保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它涉及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以及担保项目的质量等因素。

担保公司可以通过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背景调查,评估其还款能力,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担保金额和利率等条款。

另外,担保公司还应重视操作风险的监测。

操作风险主要涉及到人为因素、内部流程等方面的风险。

担保公司可以通过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强化内部控制,降低操作风险的发生概率。

同时,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发现并纠正潜在的操作风险问题。

二、风险预警风险预警是担保公司及时发现并识别风险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担保公司可以在风险爆发之前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的利益。

首先,担保公司可以建立风险指标体系,通过监测关键指标的变化情况,判断风险的趋势和规模。

例如,担保公司可以根据担保项目的金额、担保期限、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等指标,设置相应的风险警戒线,一旦超过警戒线,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其次,担保公司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通过数据分析和风险模型的建立,担保公司可以对风险进行量化,并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融资担保机构的帮助,以获得所需的资金支持。

而融资担保机构作为金融业的一部分,承担着为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重要职责。

随之而来的风险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融资担保机构如何有效地管理风险,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的风险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的常见风险之一。

企业在向融资担保机构借款时,可能存在无法按时按量偿还贷款的风险,从而导致担保机构的资金亏损。

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或行业周期波动时,信用风险会进一步加大。

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融资担保机构在资金投资、资产配置和交易中面临的价格波动和市场流动性不足等风险。

当市场情况发生变化时,融资担保机构的资产价值可能发生波动,甚至出现损失。

3.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融资担保机构由于操作失误、内部管理不善或者员工不端等原因所导致的风险。

这种风险可能包括人为错误、系统故障、管理缺陷等,对于担保机构来说,操作风险是一个极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1.加强风险识别和评估融资担保机构应加强对信用、市场和操作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客户档案,对客户的信用状况、经营状况、行业风险等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点,并加强对重点客户的监控。

2.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针对不同的风险,融资担保机构应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制度。

在信用风险方面,可以采取多元化担保和联合担保的方式,增加企业的信用担保,降低单一企业的违约风险;在市场风险方面,可以采取资产配置、风险分散等措施,降低资产价格波动对机构造成的影响;在操作风险方面,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运营管理机制,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风险意识和操作风险防范能力。

3.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融资担保机构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通过风险监测,及时发现风险,通过预警机制,对风险进行精准定位和预测,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降低损失。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摘要】本文围绕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展开讨论,首先介绍了融资担保机构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风险管理的关键性。

接着探讨了风险管理的定义和范围,以及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的各种风险。

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包括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意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以及强化风险管理技术支持。

文章还详细介绍了风险管理工作的机制和流程,以及风险管理的监测和评估方法。

通过这些措施和方案的实施,融资担保机构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对策建议,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技术支持,机制流程,监测评估,经济发展,重要性,关键性.1. 引言1.1 融资担保机构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融资担保机构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融资担保机构可以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融资担保机构的发展不仅提升了企业的信用水平,还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融资渠道,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支持。

融资担保机构还能够促进金融机构的风险分散,降低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

融资担保机构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1.2 风险管理的关键性风险管理在融资担保机构中的关键性不言而喻。

融资担保机构作为金融中介机构,其主要业务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承担着重要的风险管理职责。

有效的风险管理是融资担保机构保持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

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这些风险不仅可能对机构自身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导致客户资金损失、信誉受损,甚至引发金融风险传导,对整个金融体系构成威胁。

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包括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意识,强化风险管理技术支持等。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融资担保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一种非银行金融机构,承担着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重要角色。

融资担保机构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等。

加强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是提高其综合竞争能力和保障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进行分析和建议。

融资担保机构应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风险管理。

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直接影响融资担保机构的债权风险。

融资担保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借款人信用评估体系,对借款人进行全面的信用调查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

融资担保机构还应定期对借款人进行信用监控,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信用风险,并与借款人保持沟通,加强风险管理能力。

融资担保机构应做好流动性风险管理。

融资担保机构的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在资金流入和流出的不平衡问题上。

为了实现流动性风险的有效管理,融资担保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和流动性管理制度,并注重优化资金结构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融资担保机构还应加强与相关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利用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等渠道获取更多的资金来源,降低流动性风险。

融资担保机构应加强对市场风险的管理。

市场风险是指融资担保机构在市场价格波动、市场利率变动等因素影响下所面临的风险。

为了降低市场风险,融资担保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制度和交易控制措施,制定动态的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方案。

融资担保机构还应加强对市场变化的监测和研判,及时调整投资组合,规避不利的市场风险,提高资金的收益和保值增值能力。

对于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还需要加强监管机构的监管和指导。

监管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监管框架和监管制度,加强对融资担保机构的监测和评估,并及时发布相关政策和规定,提高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

监管机构还应加强与融资担保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及时解决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为融资担保机构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稳定发展的保障。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摘要】融资担保机构在金融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风险管理是其运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文首先介绍了融资担保机构的概念,并阐述了风险管理在其中的重要性。

接着详细讨论了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体系,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给出了有效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内部控制、建立风险评估体系等。

结论部分强调了提升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并呼吁加强监管与风险控制。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问题,并有助于提升机构的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关键词】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问题、对策建议、监管、风险控制、提升水平。

1. 引言1.1 融资担保机构的概念融资担保机构是一种专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金融机构。

其主要职责是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融资担保机构通常包括信用担保公司、担保基金、担保协会等形式,通过对企业贷款进行担保,提高了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和融资成本的降低。

融资担保机构的出现填补了传统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不足的问题,帮助了更多的企业实现了融资需求。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融资担保机构在支持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企业可以获得更多银行信贷,降低贷款利率,提高融资进入门槛,并降低融资风险。

融资担保机构的积极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推动了整个经济系统的健康发展。

融资担保机构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具有重要作用,为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了保障,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在风险管理中,融资担保机构应加强对企业的评估和监控,降低不良贷款发生的风险,并不断改进其风险管理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及整个经济系统的长期稳定发展。

1.2 风险管理在融资担保机构中的重要性融资担保机构作为金融服务机构,其主要业务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在这一过程中,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融资担保机构需要对借款企业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进行准确评估,以保证自身的资金安全。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融资担保机构是一种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融资担保机构自身的特殊性,它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对于融资担保机构来说,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从两个方面对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进行浅谈。

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信用风险是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

在提供担保服务的过程中,融资担保机构需要对融资申请人的信用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偿债能力。

由于公开信息的不完善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评估融资申请人的信用风险存在一定的困难。

融资担保机构应加强对融资申请人的尽职调查,采取多种手段获取相关信息,并建立信用风险评估模型,以提高对融资申请人的信用风险判断能力。

市场风险是指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的市场环境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融资担保机构的业务受到宏观经济环境、行业风险等因素的影响。

当经济景气度下降或行业竞争加剧时,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的市场风险就会增加。

在面对市场风险时,融资担保机构需要积极应对,建立灵活的业务模式,寻求多元化发展,降低单一业务带来的风险。

对于融资担保机构来说,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管理和规避风险。

加强内部风险管理。

融资担保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流程,加强内部风险监控和风险防范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

加强外部风险管理。

融资担保机构应与相关监管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了解监管政策和要求,及时调整业务模式和风险防控措施。

要加强对融资申请人的尽职调查,及时了解其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以便及时调整担保额度和贷款条件。

加强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

融资担保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对风险的感知和判断能力,及时发现和预警风险,做出相应的风险控制和决策。

加强风险管理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

融资担保机构应注重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使员工能够适应风险管理工作的要求。

融资担保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调研报告

融资担保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调研报告

融资担保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调研报告融资担保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调研报告一、引言融资担保公司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社会资金流动等重要职能。

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融资担保公司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成为融资担保公司的当务之急。

二、融资担保公司的内部控制1. 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融资担保公司为实现经营目标,对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活动进行的规划、组织和管理。

2.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融资担保公司作为金融机构,其内部控制的完善与否关系到公司的经营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

加强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提高融资担保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降低各类风险的发生概率。

3. 加强内部控制的路径(1)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

(2)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

(3)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信息化水平,提高内部控制的精细化水平。

三、融资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1. 风险管理的概念风险管理是指对融资担保公司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测的过程,以保障公司的长期稳健发展。

2.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作为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公司面临着各种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才能有效应对各种挑战,保障公司的可持续经营。

3. 加强风险管理的路径(1)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定价、集中管理、分散化管理等措施。

(2)加强对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

(3)加强对外部环境的监测,及时捕捉风险的变化,做好应对准备。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融资担保公司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实际操作中,我认为融资担保公司应该紧跟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不断优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制度和措施,以适应市场的多变性。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融资担保机构是金融体系中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

由于融资担保机构的特殊性质和高风险性质,其风险管理成为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探讨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以及对策建议。

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担保对象无法按时履约的风险,市场风险是指融资担保机构在市场价格波动时面临的损失风险。

为了降低信用风险,融资担保机构应加强对担保对象的信用调查和评估工作,确保担保对象具有良好的还款能力和履约能力。

融资担保机构还可以采取分散化的策略,通过分散担保项目的风险,降低单个项目的风险。

对于市场风险,融资担保机构可以采取风控工具,如期权和期货等来对冲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

融资担保机构还面临的挑战是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

运营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管理不善、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的风险,而法律风险则是指由于法律法规的变化或遵守不当导致的风险。

为了降低运营风险,融资担保机构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监督和管理。

融资担保机构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自身合规经营,预防法律风险的发生。

融资担保机构还面临的问题是资金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资金风险是指融资担保机构无法满足客户融资需求或无法按时清偿债务的风险,而流动性风险是指融资担保机构在市场流动性不足时无法及时变现资产的风险。

为了降低资金风险,融资担保机构应建立合理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足够的资金供应。

对于流动性风险,融资担保机构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资产配置策略,降低对特定市场的依赖,提高流动性。

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融资担保机构应加强对担保对象的信用调查和评估,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合理配置资产,确保足够的资金供应。

融资担保机构还可采取分散化的策略和风控工具来降低风险,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担保公司的内外部审计与风险防范

担保公司的内外部审计与风险防范

担保公司的内外部审计与风险防范——确保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为了保障担保公司的业务可持续发展,内外部审计与风险防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内外部审计有助于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及时采取对应措施,确保公司运作的合规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担保公司的内外部审计程序以及风险防范措施。

一、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担保公司自我监管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提升运营效率和风险抵御能力。

1.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担保公司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规模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各业务环节有明确的责任界定、业务流程规范和风险防控措施。

关键环节包括贷款审批、风险管理、资金运作、财务核算等,通过规范操作和内部流程管控,降低操作风险和人员失误的概率。

2.内部审计流程内部审计应该是持续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确定审计范围和目标:根据公司的特点和需求,确定审计的范围和对象,明确审计的目标和要求。

(2)制定审计计划:制定审计的具体计划,明确审计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安排审计人员和资源,并与被审计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

(3)实施审计工作:按照审计计划进行实地调查、交叉核查、数据分析等工作,全面了解被审计部门的运作情况和问题。

(4)整理审计报告:根据审计结果和问题整理审计报告,向公司高层汇报审计情况、发现的问题和建议的解决方案。

(5)跟踪审计问题:审计报告出具后,跟踪整改进展情况,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二、外部审计外部审计是担保公司接受独立第三方机构进行的审计,通过对财务报表、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的检查,为公司的各类利益相关者提供可信的信息和保障。

1.选择审计机构选择具有良好声誉和专业技术的审计机构是外部审计的首要任务。

审计机构应具备相关经验和资质,能够满足担保公司审计的需求,并符合相关法规和准则。

2.审计程序外部审计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1)计划阶段:审计机构与担保公司沟通,确认审计目标和范围,制定审计计划。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随着融资担保机构数量的不断增加,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由于过度的风险诱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逾期担保费率上升,逾期担保率增加等,因此如何规范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

一、风险管理的含义所谓的风险管理,就是要对潜在的不确定事件进行预测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融资担保机构在风险管理中,首先要进行对客户的风险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担保方案,控制风险的发生。

1、运营风险融资担保机构在运营中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客户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和技术风险。

融资担保机构借贷资金主要依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作为担保方案和贷款额的核定标准。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客户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难以完全预测。

出现借款人无力偿还、逾期还款等问题,将会对融资担保机构的经营产生严重的影响。

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风险,主要体现在担保过程中的资金不足、担保费用收回不及时等方面。

由于担保机构需要支付较高的人力费用、信用保证金等费用,这就要求其具备丰富的资金管理经验和能力,才可以有效地进行控制。

3、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风险,主要表现在市场变化导致客户授信价值下降,资产负债结构偏差等方面。

此外,如客户信息造假、诈骗等情况也会对担保机构的运营带来重大打击。

三、针对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1、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评估体系在出资、合作、选择合适客户等过程中,需要或多或少地运用风险评估,从而来衡量风险。

因此,担保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强化对借款人的风险管理,降低不良资产的风险率。

2、加强内部风险控制管理担保机构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和规定,同时建立一套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流程,做好风险管理和内部反欺诈机制建设,加强对资产、业务、客户以及人员的监管。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融资担保机构是指为借款人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专业金融机构。

作为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融资担保机构在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岗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融资担保涉及风险,担保机构必须有效管理风险以确保自身盈利能力和健康发展。

下面就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进行浅谈。

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

信用风险是因为借款人违约或无法偿还借款而导致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融资担保机构无法及时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借款人需求的风险,操作风险是指人为失误或管理不善导致的风险。

在面对这些风险时,融资担保机构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建立严格的风险评估体系。

融资担保机构应根据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信用记录等信息,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

融资担保机构还应设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风险。

第二,加强监督和管理。

融资担保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内部业务流程和操作的监督和管理。

政府和监管机构也应加强对融资担保机构的监管,确保其合规经营。

多样化风险散布。

融资担保机构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将风险分散到不同的资产类别和地区,减少单一投资的风险。

融资担保机构还可以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共同承担风险。

第四,加强信息管理和技术支持。

融资担保机构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时了解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

融资担保机构还应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提高风险管理和业务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融资担保机构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这包括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内外部培训、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时调整业务策略和风控手段。

融资担保机构在风险管理方面应该加强风险评估、加强监督和管理、多样化风险散布、加强信息管理和技术支持,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只有这样,融资担保机构才能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支持。

经济新常态下的融资担保企业风险防控

经济新常态下的融资担保企业风险防控

经济新常态下的融资担保企业风险防控融资担保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该体系包括风险防范、监测和控制的各个环节。

风险防范阶段,融资担保企业要全面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等,对不同客户进行风险分类、细分和评估,确定风险容忍度和风险控制措施。

监测阶段,融资担保企业应及时掌握客户的经营状况和不确定因素,对预警信号作出快速反应。

控制阶段,融资担保企业需要根据客户风险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并建立风险分散机制,避免对单一企业过度依赖。

融资担保企业应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和监控。

建立内部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制定风控政策、流程和评估模型,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

融资担保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规范业务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加强风险意识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识别和处理能力。

融资担保企业还应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风险问题,防止内部人员利用职权进行违规操作。

融资担保企业应加强外部风险防范和监测。

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获取企业信用信息,及时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等。

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共享风险信息,加强跨机构风险监测和分析。

融资担保企业要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风险,及时调整业务策略,避免因外部风险导致的损失。

融资担保企业应推动创新模式和产品。

面对经济新常态下的风险挑战,融资担保企业需要与时俱进,推动创新模式和产品。

积极探索业务多元化,拓展融资渠道,减轻对银行贷款的依赖。

推动金融科技的应用,提高风险管理和服务效率。

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培训和咨询,提高其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帮助其有效应对经济新常态下的风险挑战。

经济新常态下的融资担保企业风险的防控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和监控,加强外部风险防范和监测,推动创新模式和产品。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融资担保企业才能更好地应对风险挑战,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融资支持。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在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融资担保机构的定义。

融资担保机构是指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金融机构,主要承担企业风险,通过为企业提供担保,增加企业的借款信用度,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在风险管理方面,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违约风险、操作风险等。

以下将针对这些风险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对于信用风险,融资担保机构需要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和监控。

在借款人评估方面,可以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资产状况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并建立相应的评级体系,以便对不同等级的借款人制定不同的担保政策。

在贷后管理阶段,应定期对借款人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

对于违约风险,融资担保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担保合同和风险分担机制。

担保合同应对违约行为进行明确的约定,并规定相应的违约责任和补偿措施。

融资担保机构还可以通过向借款人收取担保费用、建立担保基金等方式来分散违约风险,以降低自身的损失。

对于操作风险,融资担保机构需要严格规范内部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

在内部控制方面,可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部门,进行风险的预测、评估和监控。

在监督方面,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防范和减少操作风险的发生。

融资担保机构还应注重合规风险的防范。

合规风险主要包括合同法律效力、涉诉风险、违规行为等方面。

融资担保机构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同的合法有效,定期进行风险排查和合规审查,及时整改违规行为,防范合规风险的发生。

融资担保机构应积极与其他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合作,共同应对风险。

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可以实现风险共担、资源共享,提高风险管理的效果。

与监管部门的合作可以帮助融资担保机构了解相关政策和法规,及时调整自身的风险管理策略,并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融资担保机构作为金融机构,其主要业务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但风险管理是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如果不加以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风险可能会导致机构资金链断裂,甚至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下面就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进行浅谈。

融资担保机构应加强对融资项目的风险评估和审查。

在接受担保业务之前,应对客户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行业竞争状况等方面的分析,判断其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要对融资项目进行审查,包括合同条款、还款计划、担保方式等方面,确保项目风险可控。

融资担保机构应建立科学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防控措施。

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风险定价模型、风险分类及监控体系、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等,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和预测,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风险。

风险防控措施包括合理设置担保比例和担保期限、加强对担保资产的抵质押物管理、提高担保人经济实力要求等,确保资金安全。

融资担保机构应加强对担保人的审查和监督。

担保人是担保机构回收资金的主体,其信用状况会直接影响到担保机构的风险承受能力。

担保机构应对担保人进行严格的信用评估,包括对其资产负债状况、经营状况、还款能力等方面的审查,确保其具有足够的还款能力。

还应加强对担保人的监督,及时发现担保人可能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融资担保机构应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

监管部门对融资担保机构的监管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可以了解监管政策和要求,及时调整业务运营方式,确保合规经营。

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监管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协助融资担保机构优化风险管理制度,推进行业良性发展。

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且复杂的工作,需要通过加强风险评估和审查、建立科学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担保人的审查和监督、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等一系列措施,综合应对各种风险,确保机构的资金安全。

融资担保公司内部控制与风险防控研究

融资担保公司内部控制与风险防控研究

融资担保公司内部控制与风险防控研究在国家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背景下,企业在扩充生产经营规模的同时也会加大对资金的需求,以此给融资性担保公司提供了理想的发展机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负担。

然而,在融资担保公司的经营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对风险的预防和控制。

鉴于此,融资担保公司借助内部控制和风险防控的方式来抵御风险隐患至关重要[1]。

一、融资担保公司内部控制的主要特点(一)关注控制风险融资担保公司会对中小企业进行相关的信用担保服务,然而因为中小企业身处的领域和经营发展方向存在差异,且其自身财务情况与经营管理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别,因而在披露信息时期无法保证其规范性和秩序性,此时融资担保公司就会陷入巨大的风险之中,在开展内部控制时就要着重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二)范围相对集中融资担保公司和服务行业、制造行业相比,其主要的经营业务就是担保,因此其业务结构比较单一,业务活动也体现出比较明显的重复性特点,因而,融资担保公司的内部控制工作范围非常集中[2]。

(三)彰显内部监督作用在融资担保公司内部控制之中,内部监督是一项比较关键的任务,严谨的内部监督能够及时发现经营期间的异常隐患,因而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与规范性,有效预防融资担保公司陷入财务危机中。

(四)具有更严格的沟通信息要求融资担保公司提供的业务服务属于动态调整的过程,担保业务在承接之后,从后续监督管理,最后到追偿债务均会受到债务方、中介方、税务机关和登记机关等多方主体影响。

因而,内部控制需要将相关信息及时且全面地递交给相关工作人员,对信息的传递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二、融资担保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一)政策方面的风险政策方面的风险主要指融资担保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会遭到来自国家政策调整而产生的影响,主要的政策风险有信贷政策变革、监管政策变革以及税收政策调整等。

现阶段,融资担保行业的监督管理制度在不断强化,国家下达的相关政策方针也是围绕融资担保行业中会出现的问题而制定的。

融资性担保公司外部风险控制探析

融资性担保公司外部风险控制探析

融资性担保公司外部风险控制探析作者:张人仁来源:《新经济》 2016年第14期张人仁摘要:融资性担保公司外部风险主要受到政府和法律法规等因素,一些因素不在融资性担保公司可控范围内,但是融资性担保公司仍然可以从自身出发,不断探究外部风险控制机制。

对此,本文重点从完善审查审批制度,推动担保行业制度构建,强化政府支持力度,构建完善的信息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精细化管理,完善考核约束机制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融资性担保公司外部风险控制一、完善审查审批制度(1)建立审查审批量化指标体系。

对担保对象准入进行量化,建立包含行业前景、经济效益、技术优势、竞争能力、产品前景、企业信用等量化指标,对担保项目进行评级打分,对符合要求的方给予准入。

(2)建立风险评价体系。

对担保项目进行风险量化评价,与有资质、行业经验丰富的评级公司合作,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3)建立风险评审约束机制。

在评审委员进行项目评审时,以录音、书面文字等留存评审意见,对项目出现风险超过一定比例的,绩效工资给予相应扣除;对没有或者比例很低的,给予相应奖励,以此约束评审委员的行为。

(4)建立外部评审专家库。

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行业和项目,通过建立包括政府官员、行业专家、中介机构等在内的评审专家库,针对特殊项目,邀请专家委员参加评屯,提高评审的质量,降低项目风险。

(5)提高基层审查审批人员业务素质。

加强对基层审查人员的指导和培训力度,统一审查标准,提高基层审查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同时,贷审部要加强对办事处评审会指导服务,进一步规范评审会人员的组成,评审程序,评议的标准等,并对评审会质量进行考评。

二、推动担保行业制度构建采用“一个主体两个分支三个层面”作为体系,推动担保行业机制确立。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的范式采用“一个主体两个分支三个层面”,把政府作为出资的主体,构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商业担保及企业互助作为两个分支,这一担保机制划分中央、省和所属城市三个级别。

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防范体系构建的几个问题

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防范体系构建的几个问题

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防范体系构建的几个问题党亚娥【摘要】基于融资性担保公司业务的风险属性,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但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不仅需要契合它内部风险管理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撑.简单而有效的监管体制、完善而健全的法律制度、科学而公众认可的综合评价都会促使融资性担保公司把风险防范体系构建上升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所以,良好的外部环境建设是支撑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防范体系构建的必要条件.【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年(卷),期】2013(029)002【总页数】4页(P66-69)【关键词】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防范;监管体制;法律制度;综合评价【作者】党亚娥【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经济贸易系,河南郑州451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2.1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具有金融性和中介性两重属性,和投融资一样体现的是一种信用放大和财务杠杆的作用,它的高风险性和风险的不确定性被世人所公认。

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过2010年3月之后的整顿已基本进入规范发展阶段,但融资性担保项目离散性较大,维持业务需求的担保费率与保本盈利之间的平衡难以把控,涉及的法律关系又较为复杂,其中任何一方发生问题,担保机构都将承担风险责任,这就对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控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所以,担保界有句俗语:“担保机构经营的是信用,管理的是风险,承担的是责任。

”受《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及相关配套制度的指引与要求,目前融资性担保公司已基本建立起了风险防范体系,但更多地是迫于监管压力而非自觉行为。

所以形式大于内容,实质性的防范措施缺失,致使风险频发和风险发生后的处置能力无法与之匹配,更多的还要求助于政府的帮助与化解。

笔者依据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的特点,就其风险防范体系构建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监管体制问题目前,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管模式是双层监管体制。

融资担保企业外部风险因素及管理对策

融资担保企业外部风险因素及管理对策

融资担保企业外部风险因素及管理对策作者:何相事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30期【摘要】随着国家金融管理体制不断放开和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担保行业悄然倔起。

信用担保机构的建立对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起了积极的作用。

信用担保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但信用担保体系还不够健全,存在着企业外部的经营环境风险、受保企业的风险、反担保方的风险及合作金融机构的风险等。

担保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风险识别机制、风险补偿机制、并通过业务产品创新等措施控制和化解各种风险,最终促进何推动融资担保行业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融资担保反担保风险管理偿债来源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融资过程中因信用的短缺等原因达不到银行放贷标准。

比银行门槛相对要低的融资担保公司起到了中间桥梁的作用。

随之而来的就是融资担保公司的运营有着比银行更大的风险。

融资担保公司需要建立对应的风险管理、识别、化解的能力。

担保企业的外部风险主要来自被担保企业、反担保、合作金融机构及担保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等方面。

一、主要外部风险因素分析(一)被担保对象存在的风险主要是指被担保对象缺乏如期履约或履约意愿低而产生的违约风险。

导致风险的具体原因主要有:1.担保客户的实际控制人、董事会、高管人员的创新思维、专业技术、市场开拓及经营管理等综合能力跟不上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2.担保对象的最终控制人诚信不够,道德品质不高,违法违规经营,内部管理混乱,组织架构不适应企业实际情况、中高层员工不够稳定,股东之间存在分歧。

3.设备陈旧、生产技术落后,研发能力不足、无核心技术,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4.会计信息核算不规范,财务管理不科学,内部控制存在漏洞,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低,不具备相应的融资能力、成本管理、内部控制等较高层次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合作金融机构的风险1.合作银行推荐的贷款客户是否属实,尽职调查是否做到真实、准确,放款操作过程是否监管到位,这些对资金的安全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银行业监管YINHANGYE JIANGUAN小企业融资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理论成果也相当丰富。

研究认为,担保机构的介入对于信贷合约的执行能够产生激励和制约效应,有利于降低道德风险;而且担保机构依靠本身的人缘和地缘信息优势对中小企业进行甄别,筛选出成功概率较大的项目提供担保,使得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得到修正,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问题。

因此,构建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引入第三方担保成为世界各国的具体做法和学者的共识。

然而,担保机构也无法完全消除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成为融资风险的最后承担者。

此外,担保机构在经营过程中,盲目追求利润而从事高风险非主营业务,引发资金链危机进而带来巨大风险也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融资担保外部风险:银行风险的转移信贷市场上,银行为了弥补不良贷款带来的风险,一般会采取提高或变相提高利率的方式,但是能够承受高利率的借款者一定是风险偏好者,提高利率的结果是加剧了风险的产生,导致“劣等客户驱逐优等客户”的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的发生是在借款契约达成之后,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借款人自身的内在动机,借款人违反借款协议私自改变资金用途,或是隐瞒逃避偿债义务等等,从而造成贷款人利益受损的可能性。

担保机构介入后,那些因与商业银行存在非对称信息而得不到贷款的中小企业,通过缴纳保费而获得担保机构的中信用服务,提升了信用等级,获得了银行贷款。

理论研究表明,中小企业运作项目的平均成功概率是贷款利率的单调递减函数,而且与信息费率、担保费率呈负相关关系。

对于担保机构来讲,其针对申请担保贷款中小企业的信息搜集和调查是越全面越好,同时,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希望担保费率越高越好。

这就导致了投资项目平均成功概率的降低、平均风险水平提高,一些成功概率高、风险低的项目就会逐步退出担保市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除贷款利息之外,还要承担保费以及由担保机构转嫁的信息搜集成本,增加了融资成本,企业的博弈对策就是选择成功率低、收益大、风险高的项目,会进一步加剧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角度看,中小企业作为不对称信息决策中的代理人,对项目资金的投向及风险、收益水平、违约概率等信息比较了解,而担保机构作为风险决策的委托人,对上述情况不完全了解甚至不了解。

这样,担保合同成立进而委托代理关系建立后,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按照自己期望收益最大化的目标进行决策,该目标如果与担保机构所掌握的信息不一致,就会造成事实违约,从而产生道德风险。

因此,信用担保实质是一种风险转移,担保机构变相地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

企业通过担保获得资金后,由于有担保机构担保,被担保企业与银行对担保机构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赖思想,企业的还款压力和努力程度会降低,同时银行的监管积极性和监管力度也会降低,担保机构承担了双重的道德风险,成为非对称信息下融资风险的最后承担者。

融资担保内部风险:纵向监督的缺位除了金融市场上担保机构与中小企业的外部信息不对称之外,担保机构由于内部信息不对称而引发风险也成为制约融资担保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经营管理上来看,担保机构内部也存在一个委托—代理关系,其中,股东或参股企业是委托人,经理人或控股企业是代理人,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引发的道德风险,将诱使代理人从事担保活动时,发生风险定位与努力程度不匹配的经营行为,代理人具有从事高风险博弈的激励,致使担保机构在经营过程中,盲目追求利润而采取非合规手段,大量从事高风险非主营业务。

如许多民营融资性担保公司,高额收取客户保证金、截留占用客户贷款,用于高息放贷或者投资理财,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而爆发支付危机,给担保机构带来巨大风险。

剩余索取权是委托权的基本内涵之一,奈特(Knight)在1921年指出的,没有人愿意替他人承担风险而不要求对他人的控制权,也没有人不替他人承担风险就能取得剩余控制权。

而最优委托权和监督权的安排取决于公司双方的相对重要性和监督的相对有效性。

如果代理人在公司中更为重要,代理人监督委托人比委托人监督代理人更为容易,将委托权和监督权分配给代理人是最优的;如果委托人对于公司来说更为重要,委托人监督代理人比代理人监督融资担保内外部风险及监督机制胡伟民2013年第8期主持人:陈 翎委托人更容易,将委托权和监督权分配给委托人是最优的;如果双方同等重要,又同样难以监督,合伙制应该是最优的。

担保公司的委托代理双方存在既相互合作又相互“斗争”的关系。

其中,控股企业或经理人负责制定经营策略,考察会员企业品质,选择良好的客户进行担保,监督客户的经营行为,保证其担保贷款用于合同规定用途,贷款到期后,督促其及时还款。

会员企业或股东负责将担保贷款用于正常生产目的,并监督代理人的经营活动,避免其挪用公司资金用于投机等高风险行为。

双方共同的努力,决定了公司最终的利润和效益,也决定了双方的合理收益。

但实际上控股企业占有的剩余收益份额大,他的自我努力和监督的积极性较高,相应的,会员企业获得的理想收益一般是能够得到担保贷款,而且每个参股获得公司分配利润的份额相对于主要投资人来说占比很小,其自我努力和监督的积极性不是太高,对代理人经营行为的监督缺乏有效性。

而且从担保公司实际经营和管理情况看,一般也是主要投资人掌握监督权,而会员企业处于被监督地位。

因此,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担保机构经营代理人的监督者缺位,易诱发代理人道德风险,而且担保机构作为风险的直接承受者还缺乏有效风险传递和释放渠道,担保公司从事高风险非主营业务引发危机的原因也就不难解释了。

完善监督机制:内外部风险的缓解横向监督缓解外部风险中小企业一般缺乏可抵押标的,担保机构无法对其形成有效制约,担保机构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深,其所面临的风险也越高。

担保机构对于中小企业经营活动、运营状况、财务状况、现金流及项目的投资前景等信息搜集成本的大小决定了担保机构承担风险的程度,信息因素成为融资担保机构承担风险大小的关键因素。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委托代理关系的研究是信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基础,委托人自上而下、垂直地对代理人实施的监督是纵向监督,而代理人之间所实施的水平监督则成为横向监督。

横向监督是一种较为廉价的信息收集和处理机制,借款团体有效充分利用私人信息,通过自发的横向监督行为,可以降低团体成员策略性违约概率,提高团体借贷的还款比率。

从信息学的角度讲,无论纵向监督还是横向监督,都是收集和处理代理人信息的一种机制,他们只是行为的主体不同。

横向监督的关键是连带责任,团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一旦出现成员无力或不愿意偿还自己的债务,其他成员就有义务替其履行偿还义务。

成员之间的连带责任实质上是他们之间相互提供了社会担保以代替物质担保,从而提高了还款率。

在担保费率事先确定的情况下,横向监督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还款率,但其有效实施则取决于社会惩罚的大小和执行的可靠性。

社会惩罚分为直接经济惩罚和间接经济惩罚两种模式。

直接经济惩罚包括冻结违约者财产、剥夺违约者对共有财产的所有权等;间接经济惩罚虽然不能给违约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但能带来间接经济损失,包括给违约者造成声誉损失的声誉惩罚和终止与违约者合作关系的合作惩罚等。

企业间的依存关系即信息掌握程度决定了社会惩罚的效力和被惩罚者对惩罚行为强度的评价,从而决定了社会惩罚执行的可靠性。

即企业间关系越密切,相互影响程度越深,惩罚的可靠性越高,否则,可靠性越低。

横向监督融资贷款模式在我国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和民间商会贷款的实践中已有应用。

总之,担保机构外部风险缓解的关键在于消除或减少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而建立中小企业之间的横向监督机制,依托社会惩罚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则有助于缓解或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因此,在担保模式选择上,政府银行比给予政策、制度支持的互助担保机构或商业性的行业担保机构更有优势。

外部监管缓解内部风险为弥补对代理人纵向监督的不足,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监管与监督无疑是解决担保机构委托人与代理人信息不对称、避免代理人违规经营发生道德风险的最好选择。

从广义上讲,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体系由四部分组成。

首先是再担保体系,通过提供再担保服务对担保机构进行严格考核和信用评估,通过市场的办法实现对担保机构的规范管理。

二是行业自律,通过行业自律组织的公约、行规等制度实现自律约束。

三是监管部门,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要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

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也需要强制手段,比如处罚措施等。

四是银行业金融机构。

如果前面三种监管办法都难以奏效,则可以要求银行减少或者拒绝与不符合监管要求的担保机构开展合作,这种监管手段对于融资性担保机构的长远发展不利,一般不会无原则地使用。

以上四部分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共同形成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有效监管。

另外,构建担保机构信用评价标准体系,并定期进行公布,也有助于提高行业透明度、降低信息成本、提高决策效率;帮助股东进行业绩考核,为其监督经营行为提供导向;为投资者选择担保机构提供决策依据,从而形成担保机构优胜劣汰的激励约束机制。

评价结果还可以作为政府监管部门对担保机构进行业务监督、绩效考核、风险预警与政策扶持的重要依据,也可以作为银行等金融机构选择担保机构、扩大业务合作的参考。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责任编辑 陈 翎)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