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寄冰》教案.doc
一年级语文下册《寄冰》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寄冰》教学设计一年级语文下册《寄冰》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寄、冰、封、块、箱、退、扫、久”等10个生字;认识部首“两点水”;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写汉字“寄、箱、过、退、久、冰”;能用音序查字法查“封、箱、退”等3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并和同学合作用打电话的形式续编故事。
4.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气候特点,能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水的基本属性。
重点和难点:1.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8个生字;认识部首“两点水”;能用音序查字法查汉字。
2.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并和同学合作用打电话的形式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学习质疑1.出示“冰”及拼音。
借助拼音犊准字音,说说可以怎样记住字形?2.学习“两点水”说说还认识哪些带有“两点水”的字?3.补全课题,齐读。
思考: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过渡:谁给谁寄冰,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1.自学课文,了解内容。
(1)按常规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2)小组内交流反馈(给予充分的'时间)。
2.集体交流反馈。
(1)抽读生字组成的新词,注意正音。
(2)出示句子:南极的企鹅给住在火热非洲的狮子洪洪寄了块冰,可是,洪洪却收到了一袋水。
(3)用音序查字法查生字“块”,找到后,和学过的“快”比较一下意思有什么不同?三、深入学习感受内容1.再读课文想想洪洪和企鹅在收到对方寄来的信后,心情是怎么样的?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说明。
2.出示:生气糊涂(读准字音,注意轻声)。
3.洪洪为什么生气?它又是怎么做的?找到有关的句子,同桌读一读。
4.师生配合读第——第三节5.从哪里看出来,企鹅糊涂了?自己读读第四节。
出示:企鹅糊涂了,明明是块冰,洪洪为什么说是水?体会企鹅的心境,理解“糊涂”读好这句话。
6.读第四节。
四、训练说话明白道理1.正在这时,另一只小企鹅解开了这个谜团。
读课文识字12《寄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读准“寄、热、希、望、块、收、退、扫”等8个生字的字音,并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认识部首“反文旁”;能在老师指导下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块、收、退、扫”4个汉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3、能在老师指导下,根据非洲、南极的不同气候特点,解释冰变成水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认读、识记生字,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
2、正确读文,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教学难点:理解并解释“明明是块冰,怎么说是谁呢?”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田字格卡纸、图片等。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借助拼音读准“寄、热、希、望、块、收、退、扫”等8个生字的字音,并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认识部首“反文旁”;能在老师指导下正确书空“块、收、退、扫”汉字的笔顺。
2、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3、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气候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了解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学习生字,导入新课1、媒体出示:寄jì(学习生字)(1)学生拼读,正音;说明:教学“寄”字时,拼读音节,避免声母带调,既巩固了拼音,又为下阶段音序查字法的学习和运用做好铺垫。
(2)和老师一起写“寄”(田字格书写)(3)“寄”就是请邮递员叔叔把一样东西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
你们看到爸爸妈妈寄过什么东西?过渡:我们今天要寄的东西可特别了,(媒体出示)那是一块晶莹透明的——“冰”。
2、你在哪里见过冰?师书写“冰”字。
3、揭示课题:12、寄冰(学生读课题)4、读了课题后你们觉得奇怪吗?有问题吗?说明: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理解了题目“寄冰“的意思,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并学会把生活中的事情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来。
12.寄冰doc
12、寄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8个生字 “寄 热 希 望 块 收 退 扫” ;认识部首“反文旁”;。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3 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气候特点。
能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水的特点。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教学难点] 能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水的基本属性。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学生质疑。
1、 出示: jì bīng寄 冰1) 谁来拼读课题? 2)后鼻音读得很准,一起拼读。
读读词语,再读2) “寄”是生字,你有好方法记住它吗? 寄:结构记字法(宝盖头+奇)。
A .师:这个“奇”字不陌生,它是奇怪的——奇;也是奇妙的——奇。
宝盖头下加个“奇”就是——(寄;寄冰的寄)B .师:我们平时可以寄些什么?(随机出示媒体:寄信、寄贺卡、寄明信片、寄包裹)*这些“寄”都是指通过邮局把东西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
C .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第12课——齐读课题。
(寄的是冰,很特别吧!)二. 初读课文,了解非洲、南极,积累相关词语。
1、现在,让我们打开语文书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谁给谁寄冰? 从哪里往哪里寄冰?2、交流问题: 出示狮子洪洪、企鹅非非插图 出示:南极 非洲3、出示图片:让我们从图上来认识两个地方:南n án 极j í 非f ēi 洲zh ōuA .自己拼拼,读读它们的名字 (自己拼读—请拼读)B .去掉拼音直接读。
4、下面老师先要大家到美丽的冰雪世界——南极,和奇异的热带王国——非洲旅游去! 观赏画面,师简单介绍:瞧,这里就是地球上最空旷、寒冷的地方——南极。
它位于地球的最南端。
那里到处(冰天雪地、滴水成冰)然而,这里却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动物(企鹅)。
看,现在我们来到了非洲辽阔的草原上。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寄冰》教案、教学设计
(4)赏识教育法:关注学生的优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学习能力等。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堂作业、测试等形式,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各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1)教师设计填空、连线、排序等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进行造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游戏,如“企鹅找朋友”,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3)综合素质评价: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表现。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展示南极大陆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南极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南极是什么样子吗?南极有哪些动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难点,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南极和企鹅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帮助他们建立直观的印象。
(2)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3)采用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寄冰》教案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寄冰》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冰川的形成与变化,并了解冰川是绿色资源。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能初步领会“寄”这一词汇的含义。
•学习运用一些小技巧,将自己的想象发挥得淋漓尽致。
•勇于探寻并发现未知的世界,鼓励学生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
•培养学生珍爱自然环境,学会保护环境和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和难点•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把不熟悉的字音和词语的意义代入到理解句子的情境中间。
•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活动,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幻灯片、板书、讲义、PPT、教案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播放一段宣传冰川的视频,引发孩子们对冰川的兴趣,并发问有没有同学见过冰川?以及了解一些孩子们关于冰川的知识。
(2)教师朗读古诗《行行重行行》,让孩子们感受诗中对雪山冰川的描述。
(3)通过引子,导入课文《寄冰》。
学习过程(1)读前段落:教师开始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寄碧”并了解作者创作的目的。
引导学生想象寄碧即是什么,是一种怎样的意境。
进而激发学生兴趣。
(2)读中段落:教师放映图片,展示昆仑山脉的冰川和雪山,让学生仔细观察。
运用“我看、我想”寻找图片中的信息,发现冰川的如椽如洋,想象雪花飞舞,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后面内容。
(3)读后段落:通过故事的情节发展,让学生知道冰川就是人类珍贵的绿色财富,以及我们要珍惜并保护它们。
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去表达感情、保护环境和生命,活得更加美好、幸福。
练习过程(1)问答闯关游戏,请学生组成小组,教师出题给学生,由组内任意一人抢答,答对给一分。
时间为5分钟。
(2)小组竞赛,让学生自由发挥,以展示自己所学到的内容,展现自己的表达能力。
(3)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作为冰川探险者对冰川的保护方法,发表演说,并向全班表达自己的想法。
总结过程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对冰川的形成和内部构造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什么是“寄碧”,还知道了冰川是人类珍贵的绿色资源。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12 寄冰
12 寄冰12 寄冰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借助拼音读准“寄、热、希、望、块、收、退、扫”这8个生字的音。
认识部首“反文旁”。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汉字“收、块、退、扫”。
2正确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3、展开合理想象,并和同学用合作打电话的形式续编故事。
4、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的气候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识记10个生字并认识部首“两点水”,在语境中理解“希望、扫兴、糊涂”的意思。
2、能通过朗读感悟角色心情的变化。
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质疑。
1 、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有趣的课文《寄冰》,课题中就有两个生字,谁来带大家学习。
出示“两点水”,你还知道哪些带有“两点水”的字?2、下面让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来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们觉得奇怪吗?有问题吗?(如谁给谁寄冰?从哪里寄到哪里?为什么要寄冰?冰怎么可以寄?结果怎样?收到了吗?)二、学习课文,解疑。
1 听老师读课文。
2 故事有趣吗?现在你解决了哪些问题?(1)是谁给谁寄冰?(企鹅非非——狮子洪洪)(2)从哪里寄到哪里?(南极——非洲)要求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2 那么南极在哪?非洲又在哪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南极和北极的有关图片。
(1)请大家说说,南极是一个怎样的地方?(2)你们知道非洲吗?正如同学们所说,非洲炎热干燥,请大家看,它与冰天雪地的南极,气候截然不同。
3 那么住在南极的企鹅非非为什么要给住在非洲的洪洪寄冰呢?洪洪收到了吗?自己来读读课文,找找答案。
课文中还有8个生字,请你借助拼音自学生字,用音序查字法查“封、箱、块”,把课文读正确。
4 学习其余生字。
(希望:就是期望。
扫:组词。
退:找反义词。
封:读准后鼻音。
块:说说“一块什么”?)5 开火车读课文。
其他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思考:企鹅非非为什么要给狮子洪洪寄冰?能不能用课文里的句子来告诉大家?(1)读读1~2节,读出洪洪疑问的语气。
(2)指名读——生评议——小组内再读读。
《寄冰》教案范本四篇语言评价教案
此篇教案范本旨在展示一个有效的语言评价教学构架,以小说《寄冰》为例,帮助学生掌控正确的语言表达手段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包含四个阶段:背景知识讲授、文本理解、语言评价和口头表达。
一、背景知识讲授引导学生了解小说《寄冰》的情景背景。
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个远在家乡千里之外的远途旅行者,无人能与自己分享一起度过的孤独与辛苦生活。
在这个孤独之中,一个羊肠小道上被发现的小镇,就是我心中最温暖的家。
二、文本理解通过课堂朗读及阅读,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情节转折点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阅读细节能力。
此外,要注意学生对生词的学习与记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
在分析人物形象之时,需要引导学生做深层次的思考,比如,为什么男主人公会临别之前要寄冰给老伴儿,为什么女主人公会电报把孩子寄到自己身边。
分析人物间的微妙关系,可以加深学生对情节及人物的理解,同时锻炼学生的逻辑推断能力。
三、语言评价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文学技巧:如比喻、排比、双关语等等,同时培养学生阅读态度和评价意识。
比如,作者用“这个孤独之中,一个羊肠小道上被发现的小镇,就是我心中最温暖的家。
”这样的表达手法,使读者在体验孤独之中,领略到小镇所带来的温情,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语言表达和感情渗透。
注重学生自身体验和感受。
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评价的过程中,思考文学资源转化为生活经验的意义,重视感性诉求,拉近文学与生活的距离。
四、口头表达通过评价范本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课堂中要注重学生参与互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批判和评价文本本身。
引导学生在读后的表达中思考创新,并在口语交流中运用文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小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我们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评价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加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
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适当增加难度或扩大文本种类以更好地符合其能力与水平。
最终,我们希望这样的教学构架可以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寄冰》教案范本四篇综合能力提升教案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图文阅读,初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2、学习寄情于文,写出自己的想法;3、练习观察、分析、推理和判断的综合能力。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好画板、白板、图片、PPT和教材。
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看,问学生是否认识,然后让学生说出词语的意思。
如图:[图片显示为“冰雪”]如果学生不知道,可以说出意思:“这叫冰雪,是冬天天气很冷的时候会出现的自然现象。
”2、呈现故事情节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历史传说——《寄冰》故事。
【讲解故事的情节】话说古代有这样一个智慧和善良的少年,他的名字叫做许知远。
因为他的母亲早逝,父亲做官时不受待见,几被他人陷害,家产尽失,知远和父亲只得背井离乡,流离失所,过着非常贫苦的生活。
一个冬天,当知远和父亲又一次踏雪寻路,却无处寻找食物和棉被取暖时,他们看到一片晶莹剔透的冰雪,十分漂亮。
这时,知远想到了一个办法:将冰块砍下,寄给朋友,让他们过上一个温暖的冬天。
父亲听后也非常支持这个想法。
于是,他们用刀子将冰块砍成一片片。
知远和他的父亲一个人抬着,四处寻找好朋友。
在路上,他们遇到了许多苦难的人,知远都要送一片冰给他们,让他们过上一个温暖的冬天。
在路途中,知远和父亲坐车时车子不小心翻了,腿也受伤了。
他们痛哭流涕,感到无助,但仍坚持要将这些冰块一份一份地寄给熟识的朋友。
最终,他们在朋友的帮助下,坚持把所有的冰块都送出去了。
众人为这种高尚情状感动了,有的人更是感慨地说:“一片纯洁的冰,就连孩童也愿意和最亲密的人分享。
”【Ps:注意讲故事时的讲解要点;】3、学习课外知识问学生:你们看过雪花飘飘的诗吗?雪和冰有什么关系?(老师可以用短视频让学生体验雪花的美丽、雪、水和冰之间的联系)。
4、体验课文语言特点让学生阅读课文《寄冰》,体验其语言的特点,如:1)词语的精练和准确,如寄、冰、道、惦记、揣、重逢等。
特别是“一片纯洁的冰,就连孩童也愿意和最亲密的人分享”这句话,既生动形象,又表达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寄冰》教案范本四篇生字词教案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授四个重点生字词,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三年级。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书写和朗读“青翠”、“细碎”、“匆匆忙忙”、“趁势”四个生字词。
2.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生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含有所学生字词的句子。
二、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练习册、笔、纸等教学工具。
2.复印机或投影仪,用来投影或复印相关的阅读材料。
三、教学过程1.展示学习目标在黑板上展示学习目标:“学习‘青翠’、‘细碎’、‘匆匆忙忙’、‘趁势’四个生字词,理解这些生字的意义和用法,并能正确书写和朗读。
”2.学生认读生字词教师拿出一张卡片,上面写着“青翠”,请学生用正确的发音朗读。
并请学生分别阅读、理解、拼写和书写剩余三个生字词。
3.阅读课文通过投影或复印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课外浏览。
然后老师可以分小组让学生翻译和讲述课文,以检验他们阅读和理解的程度。
4.生字词学习详细讲解四个生字的含义和用法,并给出相关的例子。
(1)青翠:颜色鲜艳、充满生气之意。
例句:山间的草木比起城市里的草都要青翠些。
(2)细碎:非常小的、不易察觉的之意。
例句:她的思绪是细碎的,无法集中精力。
(3)匆匆忙忙:赶快地、匆忙地之意。
例句:他匆匆忙忙地离开了办公室,准备去赴约。
(4)趁势:顺势而为,乘机行事之意。
例句:他趁势跑了出去,抓住了敌人的后脖领。
5.提供练习机会给学生发放练习册或者让学生用纸笔写出含有所学生字的句子。
6.预测应用在学生理解和掌握生字的用法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些生字词应用到生活中,例如写日记,做作文等。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适时的给学生进行简单测评,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生字的含义和用法。
另外,教师可以通过作文评价,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所学生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并能够准确运用到写作当中。
五、教学注意事项1.教师应该让学生认真听讲,理解生字的意义和正确发音。
2.教师应该重点强调生字的实用性,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生字的应用场景。
《寄冰》教学设计二——课外阅读与拓展
本篇文章围绕着教学设计二——课外阅读与拓展,来探讨如何通过阅读拓展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效果。
同时,针对教材内容《寄冰》中的主题和情感,提供相关阅读推荐和思维拓展。
一、课外阅读与拓展的意义现代教育强调的不仅是知识传授,还有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而阅读则是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开拓视野、培养想象力、提高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通过课外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素材和知识,拓展他们的思维视野,让他们在阅读中不断认识自我、探索人生,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阅读拓展的方法和指导1.推荐优秀书籍学生课余时间有限,因此我们需要推荐精品书籍,让学生阅读尽可能高质量的作品。
例如,《追风筝的人》、《1984》、《老人与海》、《西游记》等,可以通过与《寄冰》相关的主题和情感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关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故事中的特定情感和人性。
2.指导阅读方法给学生指导阅读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作品的内涵。
例如,在阅读中要抓住作品的主题和情感,领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手法,适时停下来回顾作者的铺垫和暗示,深化对其中含义的理解。
3.引导思考和讨论在读完一本书后,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其中的问题和主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例如,与《寄冰》相关的主题和问题包括:友情与背叛、真实与虚幻、命运与自由、信任与谎言、执念与拯救等等。
三、教材内外的阅读拓展1.阅读拓展:与《寄冰》相关的书籍在阅读《寄冰》的过程中,推荐以下几本与其相关的书籍:(1)《冰与火之歌》《冰与火之歌》是一部由美国小说家乔治·R·R·马丁创作的奇幻小说。
和《寄冰》一样,故事中充满了荒芜和破碎的景观、复杂和暧昧的人际关系、令人震撼的战争场面和呼之欲出的恐怖和惊悚。
两部作品中都有着鲜明的对比,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2)《飘》《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所撰写的一部小说,获得1937年普利策文学奖。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寄冰 2word版
寄冰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寄、热、希、望、块、退、扫、收”等8个生字,认识部首“反文旁”;能在老师指导下描摹汉字“块、退、扫、收”。
2.正确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3.能展开合理想象,并和同学合作用打电话的形式续编造、故事。
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气候特点重点与难点:能展开合理想象,并和同学合作用打电话的形式续编造、故事。
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气候特点。
教学准备: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生:了解非洲、南极的气候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学习质疑1.出示“冰”和拼音。
2.补全课题,齐读。
3.思考: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过渡:谁给谁寄冰,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1.带着问题自学课文,了解内容。
a.按常规学习生字b.小组内交流反馈。
2.集体交流反馈。
a.抽读生字组成的新词,注意正音。
b.出示句子:南极的企鹅非非给住在火热非洲的狮子洪洪寄了块冰,可是,洪洪却收到一袋水。
读句子自读齐读用音序查字法查生字“块”,找到后,和学过的“快”比较一下意思有什么不同?一字开花快块三、深入学习,感受内容1.再读读课文,想想洪洪和非非在收到对方寄来的信后,心情是怎么样的?分别从文中找出词语来说明。
2.出示:生气糊涂(读准字音,注意轻声)。
3.洪洪为什么生气?它又是怎么做的?找出有关的句子,同学读一读。
a.同桌交流。
b.出示:洪洪很生气,把箱子退了回去,并写信给非非:“我让你寄块冰,你为什么寄块冰来?真让人扫兴!”请孩子们把自己当成洪洪,生气地对企鹅说说这句话。
自读互读齐读4.师生配合读第一——第三小节。
5.从哪里看出来,非非糊涂了?自己读读第四节。
出示:非非糊涂了,明明是块冰,洪洪为什么说是水呢?体会非非的心情,理解“糊涂”,读好这句句子。
6.读第四节四、训练说话,明白道理1.在这时,另一只小企鹅帮非非解开了这个谜团。
于是,他们打开了一个电话给狮子洪洪,电话里会说些什么?先自己想一想,说一说,再和同桌演演。
小学一年级语文《寄冰》精选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寄冰》精选教学设计教案《寄冰》是一篇科学童话,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让我们了解南极和非洲不同的气候特点以及“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寄冰》精选教学设计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年级语文《寄冰》精选教学设计教案一一、教材分析《寄冰》是篇有趣的课文。
本文语言浅显,较容易读懂,通过学习让孩子在故事中懂得一个常识: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
整篇课文的语言虽然生动活泼,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是生字读音中涉及到后鼻音、三拼音,因此要在朗读中不断巩固字音,在观察实践中训练写字能力。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目标一:能读准10个生字的字音,特别是“冰”和“封”的后鼻音、“扫”的平舌音。
认识部首“两点水”。
能正确描写“冰、久、过、退”4个汉字。
继续指导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识记汉字,并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特点,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然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观察、归纳其余汉字的特点,进行摹写。
目标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目标三:通过学文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的气候特点,知道一个常识: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
目标四:通过课后“说”的练习,使学生分角色将在文中积累的语言进行实际运用。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在教学本课时,主要运用了以下3条教学策略;一、在语境中学习生字,体验要领,形成能力。
经过一个半学期的训练和渗透,学生能够运用拼音熟练拼读汉字的音节,能够借助换部首、加部首等方法,分析汉字的结构,识记字形。
因此课堂教学中,汉字的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对一些易混淆,难理解的字在字音、字形或字义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本课中的“寄”和“箱”都是形声字,可以用加部首的方法进行记忆。
“封、块”是以量词的形式出现,通过用“封”和“块”进行组词,可以让学生了解这2个字的其他用法,其中提土旁的“块”可以通过换部首的方法进行学习,同时利用形旁表意的特点区分飞快的“快”和一块的“块”这两个同音字。
最新整理一年级语文教案12寄冰.docx
最新整理一年级语文教案12 寄冰12 寄冰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借助拼音读准“寄、热、希、望、块、收、退、扫”这8个生字的音。
认识部首“反文旁”。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汉字“收、块、退、扫”。
2正确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3、展开合理想象,并和同学用合作打电话的形式续编故事。
4、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的气候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识记10个生字并认识部首“两点水”,在语境中理解“希望、扫兴、糊涂”的意思。
2、能通过朗读感悟角色心情的变化。
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质疑。
1 、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有趣的课文《寄冰》,课题中就有两个生字,谁来带大家学习。
出示“两点水”,你还知道哪些带有“两点水”的字?2、下面让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来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们觉得奇怪吗?有问题吗?(如谁给谁寄冰?从哪里寄到哪里?为什么要寄冰?冰怎么可以寄?结果怎样?收到了吗?)二、学习课文,解疑。
1 听老师读课文。
2 故事有趣吗?现在你解决了哪些问题?(1)是谁给谁寄冰?(企鹅非非——狮子洪洪)(2)从哪里寄到哪里?(南极——非洲)要求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2 那么南极在哪?非洲又在哪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南极和北极的有关图片。
(1)请大家说说,南极是一个怎样的地方?(2)你们知道非洲吗?正如同学们所说,非洲炎热干燥,请大家看,它与冰天雪地的南极,气候截然不同。
3 那么住在南极的企鹅非非为什么要给住在非洲的洪洪寄冰呢?洪洪收到了吗?自己来读读课文,找找答案。
课文中还有8个生字,请你借助拼音自学生字,用音序查字法查“封、箱、块”,把课文读正确。
4 学习其余生字。
(希望:就是期望。
扫:组词。
退:找反义词。
封:读准后鼻音。
块:说说“一块什么”?)5 开火车读课文。
其他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思考:企鹅非非为什么要给狮子洪洪寄冰?能不能用课文里的句子来告诉大家?(1)读读1~2节,读出洪洪疑问的语气。
《寄冰》教学设计
《寄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寄冰》是上海版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中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
描写了住在南极的企鹅非非给住在非洲的狮子洪洪寄的冰变成了水,洪洪退回的水又变成冰这样一件趣事。
整篇课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及丰富的想象,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学生通过阅读不仅识了字,还初步了解到非洲、南极截然相反的气候特点。
本单元是第二单元最后一篇课文,通过前几课一系列语言活动,总结单元主题,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奇特和富于变化,培养学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操。
二、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借助拼音读准10个生字;学会“收、退、块、扫”等四个生字。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通过朗读感悟角色心情的变化。
3、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并能和同学用合作打电话的形式续编故事。
4、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气候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2、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水的基本属性。
四、教学准备媒体呈现南极和非洲的相关图片。
五、教学时数两课时(本设计为第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读题质疑。
看了课题,你感到奇怪吗?想知道点什么?(学生质疑)2.给非洲的洪洪寄了一块冰,结果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趣的文章——《寄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听准字音。
2.自渎课文、圈出生字多读几遍,同桌互读生字卡片。
3.指读生字、词语、带有生字的句子。
4.指生分小组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思考:谁给谁寄冰?又是从哪里寄到哪里的?(引导学生说完整话)2.(课件出示世界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南极和非洲。
学生结合图分别介绍南极和非洲的地图特点。
3.学习一、二小节。
(1)指读思考:为什么南极的非非给非洲的洪洪寄冰呢?(2)指名回答。
(指导说完整话)4.学习三小节。
小学一年级语文《寄冰》教案范本(通用6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寄冰》教案范本(通用6篇)小学一年级语文《寄冰》范本篇1[教学目标]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寄、热、希、望、块、退、扫” 7个生字。
认识部首“反文旁”。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收、块、退、扫”4个字。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能通过朗读感受狮子和企鹅的心情变化。
3、在阅读的过程中,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的气候特点,初步了解水的基本属性。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质疑。
1. 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有趣的课文《寄冰》,课题中有一个生字宝宝,谁来做小老师带我们大家来学习一下。
(出示“寄” )2.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们觉得奇怪吗?有问题吗?(如:谁给谁寄冰?从哪里寄到哪里?为什么要寄冰?冰怎么可以寄?结果怎样?收到了吗?)二、学习课文,解疑。
1. 听故事录音。
2. 故事有趣吗?现在你解决了哪些问题呢?(1) 是谁给谁寄冰?(企鹅非非——狮子洪洪)(2) 从哪里寄到哪里?(南极——非洲)要求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指名说)3. 那么南极在哪儿?非洲又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南极和北极的有关图片。
(1)请大家说说,南极是一个怎样的地方?(2)你们知道非洲吗?正如同学们所说,非洲炎热干燥,请大家看,它与冰天雪地的南极,气候截然不同。
学习生字“热”(开小火车读,说说:热对冷)4. 那么住在南极的企鹅非非为什么要给住在非洲的洪洪寄冰呢?老师这有道填空题。
(出示:因为狮子洪洪住在_________,从来______,不知道_________。
所以企鹅非非要给狮子洪洪寄冰。
指导读题)题目读懂了吗?现在就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去文章里找找答案。
5. 完成填空。
6. 原来洪洪从来没见过冰,所以他想请洪洪寄冰给他。
看,这封信也来了,谁能来读一读呢?出示:非非:我住在火热的非洲,从来没有见过冰,很想看看冰是什么样子的,希望你能给我寄一块冰来。
狮子洪洪20xx年3月(1) 学习生字“希望”。
寄冰教案
12.寄冰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认识“寄、热、希、望、块、收、退、扫”8个生字;认识部首“反文旁”;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汉字“收、块、退、扫”。
2.正确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3.能展开想像,并和同学合作用打电话的形式续编故事。
4.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的气候特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引入情境,揭示课题1.了解“南极、非洲”师:上课之前,老师先带你们去看看地球上两个很特别的地方。
⑴出示图片,观赏交流(师边介绍边出示南极、非洲的图片)师:在地球的最南端是南极,你觉得南极是个怎样的地方?生交流(随机出示积累:寒冷、冰天雪地……)师小结师:相反非洲和南极完全不一样,看看那儿怎样?生交流(随机积累:火热、炎热……)——学习生字:热师小结师:企鹅非非就住在南极,狮子洪洪住在非洲,谁能说这句话?⑵说话练习:企鹅非非住在的南极,狮子洪洪住在的非洲。
2.揭示课题师:非非和洪洪是一对好朋友,可有一次他们发生了一场小误会,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12课。
⑴出示课题——指名读(读准“冰”)⑵学习生字:寄(记字形)——初步理解“寄”(我们可以去寄)过渡:究竟发生了一场怎样的误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借着拼音读准音,读通课文;不加字、不漏字;边读边想:洪洪和非非之间发生了什么误会?2.交流出示板书3.学习生字:块——拼准三拼音;收——4.说话练习:你能用黑板上词,说说这场小误会吗?(同桌练习——指名交流)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悟㈠学习1、2节过渡:洪洪为什么要非非给他寄块冰来呢?/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洪洪很想见到冰,希望非非给他寄块冰来呢?1.自读课文1、2节/说话交流:因为,所以。
2.指导朗读:你能读出洪洪的心愿来吗?⑴指名读——火热从来没有?希望⑵理解“希望”(这里有一个小朋友非常熟悉的词,希望就是非常想要,非常想做的)⑶齐读(让我们一起来读出洪洪的希望,注意红颜色的字)㈡学习3节过渡:洪洪的信寄出去了,满怀希望的洪洪一天天期待着,他能收到“冰”吗?1.自读第3节,交流2.体会洪洪的心情变化,理解“扫兴”⑴引读:过了几天,洪洪终于收到来自南极的一个箱子,这时候,洪洪心里一定非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寄冰》教案范本,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寄冰》教案范本1[教学目标]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寄、热、希、望、块、退、扫”7个生字。
认识部首“反文旁”。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收、块、退、扫”4个字。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能通过朗读感受狮子和企鹅的心情变化。
3、在阅读的过程中,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的气候特点,初步了解水的基本属性。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质疑。
1、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有趣的课文《寄冰》,课题中有一个生字宝宝,谁来做小老师带我们大家来学习一下。
(出示“寄”)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们觉得奇怪吗?有问题吗?(如:谁给谁寄冰?从哪里寄到哪里?为什么要寄冰?冰怎么可以寄?结果怎样?收到了吗?)二、学习课文,解疑。
1、听故事录音。
2、故事有趣吗?现在你解决了哪些问题呢?(1)是谁给谁寄冰?(企鹅非非——狮子洪洪)(2)从哪里寄到哪里?(南极——非洲)要求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指名说)3、那么南极在哪儿?非洲又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南极和北极的有关图片。
(1)请大家说说,南极是一个怎样的地方?(2)你们知道非洲吗?正如同学们所说,非洲炎热干燥,请大家看,它与冰天雪地的南极,气候截然不同。
学习生字“热”(开小火车读,说说反义词:热对冷)4、那么住在南极的企鹅非非为什么要给住在非洲的洪洪寄冰呢?老师这有道填空题。
(出示:因为狮子洪洪住在_________,从来______,不知道_________。
所以企鹅非非要给狮子洪洪寄冰。
指导读题)题目读懂了吗?现在就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去文章里找找答案。
5、完成填空。
6、原来洪洪从来没见过冰,所以他想请洪洪寄冰给他。
看,这封信也来了,谁能来读一读呢?出示:非非:我住在火热的非洲,从来没有见过冰,很想看看冰是什么样子的,希望你能给我寄一块冰来。
20xx年3月(1)学习生字“希望”。
(小老师带读,练习用希望说一句话)学习生字“块”(好办法记一记,巩固提土旁。
田字格范写,书空)。
知道“块“是量词。
(出示:一块蛋糕一块饼干一块砖一块石头)(2)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洪洪的信,表达一下他的愿望。
7、那寄冰的结果又怎么样的呢?课文哪一句话告诉我们狮子洪洪没收到冰,收到水?(1)出示:过了几天,洪洪收到来自南极的一个箱子,打开一看,里面是满满的一塑料袋水。
(学习生字:收。
认识反文旁,田字格范写,书空)(2)收到水的洪洪非常生气,它又是怎么做的?出示句子:洪洪很生气,把箱子退了回去,并写信给非非:“我让你寄块冰,你为什么寄一袋水来?真让人扫兴!” 学习生字“退”(好办法记一记)学习生字“扫”(小老师带学)你能把自己当成洪洪,生气地对企鹅说说这句话。
8、引读:不久,南极的企鹅非非收到了退回的箱子和信,可非非糊涂,为什么?指导朗读:非非糊涂了,明明是块冰,洪洪怎么说是水呢?9、是呀,非非明明寄的是冰,洪洪怎么说是水呢?这是为什么?小朋友们,你们能帮企鹅非非解开谜团吗?(出示:非非啊,非非,我来告诉你。
)(录像解释:非洲是个炎热的地方,寄到那儿的冰自然就化成了水。
在寒冷的南极到处结着厚厚的冰,白茫茫的一片,所以寄回的水有凝结成了冰。
)10、你能帮助非非再写封信给洪洪来消除他们之间的误会吗?三、复习巩固。
1、企鹅非非十分感谢大家帮助了它,瞧!它从南极给小朋友寄礼物来了。
(读字、读词)2、刚开始,我们有那么多问题,现在通过读课文我们都弄明白了,看来读课文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就让我们一起再把全文朗读一下。
3、今天我们不但学了一篇有趣的课文,还明白了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不同状态。
放学后你也可以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带回家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寄冰》教案范本2学习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10个生字,认识部首“两点水”,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汉字6个,能用音序查字法查3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感叹句的语气。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并和同学合作用打电话的形式续编故事。
4、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的气候特点。
能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水的基本属性。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学习质疑1、出示“冰”及拼音。
(记住字形)2、学习“两点水”说说还有哪些带有两点水的字?3、补全课题,齐读。
4、思考:你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1、带着问题,自学课文,了解内容。
(1)按常规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2)小组内交流反馈2、集体交流反馈(1)抽读生字组成的新词,注意正音。
(2)出示句子:南极的企鹅给住在火热非洲的狮子洪洪寄了块冰,可是,洪洪却收到了一袋水。
读句子,自读齐读用音序查字法查“块”,和学过的“快”比较一下意思有什么不同?三、深入学习,感受内容1、再读读课文,想想洪洪和企鹅在收到对方寄来的信后,心情是怎样的?分别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说明。
2、出示:生气糊涂(读准字音,注意轻声)3、洪洪为什么生气?它又是怎么做的?找到有关的句子,同桌读一读。
(1)同桌交流。
(2)出示:洪洪很生气,把箱子退了回去,并写信给企鹅:“我让你寄块冰,你为什么寄一袋水来?真让人扫兴!”请孩子们把自己当成洪洪,生气地对企鹅说说这句话。
自读互读齐读4、师生配合读第一—第三节5、从哪里看出来,企鹅糊涂了?自己读读第四节。
出示:企鹅糊涂了,明明是块冰,洪洪为什么说是水呢?体会企鹅的心境,理解“糊涂”读好这句句子。
6、读第四节四、训练说话,明白道理1、正在这时,另一个企鹅解开了这个谜团。
于是,他们打了一个电话给狮子洪洪,电话里会说些什么?2、交流3、总结: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发现?4、齐读课文五、课后作业1、读词语2、写字:描写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寄冰》教案范本3一、教材分析《寄冰》是篇有趣的课文。
本文语言浅显,较容易读懂,通过学习让孩子在故事中懂得一个常识: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
整篇课文的语言虽然生动活泼,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是生字读音中涉及到后鼻音、三拼音,因此要在朗读中不断巩固字音,在观察实践中训练写字能力。
二、教学目标目标一:能读准10个生字的字音,特别是“冰”和“封”的后鼻音、“扫”的平舌音。
认识部首“两点水”。
能正确描写“冰、久、过、退”4个汉字。
继续指导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识记汉字,并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特点,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然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观察、归纳其余汉字的特点,进行摹写。
目标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目标三:通过学文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的气候特点,知道一个常识: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
目标四:通过课后“说”的练习,使学生分角色将在文中积累的语言进行实际运用。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在教学本课时,主要运用了以下3条教学策略;一、在语境中学习生字,体验要领,形成能力经过一个半学期的训练和渗透,学生能够运用拼音熟练拼读汉字的音节,能够借助换部首、加部首等方法,分析汉字的结构,识记字形。
因此课堂教学中,汉字的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对一些易混淆,难理解的字在字音、字形或字义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本课中的“寄”和“箱”都是形声字,可以用加部首的方法进行记忆。
“封、块”是以量词的形式出现,通过用“封”和“块”进行组词,可以让学生了解这2个字的其他用法,其中提土旁的“块”可以通过换部首的方法进行学习,同时利用形旁表意的特点区分飞快的“快”和一块的“块”这两个同音字。
虽然学生对拼音的掌握程度已经较为熟练,但对拼音中的难点,仍要经常复习。
在学习“退”和“久”时,通过请学生拼读这两个字,巩固“i、u在一起,声调标在后”。
文中的“希望”一词可以通过说话练习“谁希望怎么样。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进行理解。
“扫兴”是文中值得关注的词语。
“扫”组成的词语“扫帚”、“大扫除”、“扫地”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但“扫兴”,大多学生却不解其意。
这时文中的语境就帮了很好的忙,老师的一段过渡语就较好的'诠释了它的意思。
“狮子洪洪满心欢喜地等来了菲菲寄来的冰,本以为可以看看冰是什么样的,没想到,看到的却是一袋水,原本兴奋、激动的他,希望落了空,真是??扫兴。
” 识字还包括正确的书写汉字。
正确书写包括两方面:第一汉字的书写不加笔画,不漏笔画;第二能够在田字格中摆正汉字的位置。
随着学生运用汉字频率的增高,正确的书写汉字,形成一定的书写能力就很重要。
能力的形成是长期训练的成果,重在方法的传授。
本课摹写的4个汉字中,“冰”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特征。
“过、退”都是半包围结构,注意先里后外的书写规则。
“久”是独体字,笔画虽少,要摆正位置,就要细观察。
在观察中发现写好这4个字的关键之笔??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当胸有成竹之时,最后动笔临摹,一气呵成。
长期的训练,学生才能渐渐把握写好字的要领??学会观察分析,最终形成写字能力。
二、边读边思,巧妙提问,激发思维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但是阅读的过程没有思维活动的参与,那么这样的读书只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即使读上百遍千遍,仍是一无所知!因此在课堂中,我始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中解决问题。
可见,一系列的问题成了学生学习的线索,而问题的设计,也成了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思维,保持阅读兴趣的关键。
首先,问题的设计少而精。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4个问题。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中,解决第1个问题“谁给谁寄冰。
”学生读文后,轻而易举地说出是企鹅非非给狮子洪洪寄冰。
老师请学生用一句简单的话介绍一下狮子洪洪和企鹅非非。
“狮子洪洪住在火热的非洲。
”“企鹅非非住在寒冷的南极。
”简单的介绍是在为后面的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做铺垫。
随后,我设计了两个大问题,展开课文的学习。
即“企鹅非非为什么要给狮子洪洪寄冰?”、“寄冰的结果怎么样?”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重点段落获取知识,并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朗读、语言文字等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
两个问题都是从课文的整体进入,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课文的内容,建构完整的知识。
在解决问题一的过程中,老师设计了一个说话的练习,帮助孩子将文本中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来说;因为狮子洪洪住在(火热的非洲),从来(没见过冰),不知道(冰是什么样子)。
所以企鹅非非要给狮子洪洪寄冰。
我将重点放在解决第二个问题。
其实,这是一个相当笼统的问题,孩子的回答可以是多种多样:如,寄出去的冰变成水了;洪洪没有收到冰,收到的是水,他把水退回去了;洪洪收到水以后,又生气又扫兴;寄冰的非非被弄糊涂了。
也有可能会有学生把3、4小节都读了个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