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十l六年前的回忆

合集下载

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942年,他写下了这首《囚 歌》。该诗是叶挺写在被囚禁的 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楼下第二号牢 房墙壁上的。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人”指的是革命者。
“狗”指的是叛徒。
“一个声音”指的是国民 党反动派的声音。
我渴望着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文章结构严谨,表现了作者对 敌人强烈的憎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遇害 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 追思之情。
表达 的情 感更 强烈
囚歌
叶挺(1896——1946)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四军重 要领导者之一,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1941年1月,作叶挺被国民党 非法逮捕,在狱中叶挺受尽各种 苦刑,仍坚贞不屈。
课文中除了李大钊,还写了哪些人?你从周围人物的 言行举止中体会到了什么?
星儿
“什么?爹!”我瞪 着眼睛问父亲。
我的心剧烈地跳动了 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 瞅父 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 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我 紧跟在他身后,走出 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 里。
李星华的恐惧、慌张和李大钊的沉 着、镇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了哪 些事情?
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
被捕前(2-7) 工友阎振三被抓
父亲不顾亲友的劝说坚持留在北京


被捕时(8-18)
反动派到家里搜捕父亲,父亲面对 危险处变不惊


被审时(19-29) 父亲在法庭上被审时依然镇定、沉着
被害后(30-33) 全家知道父亲遇难的消息,悲痛欲绝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为什么?
侧面 描写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总结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相关资料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直隶乐亭(今属河北)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逮捕了李大钊。

无论是在监狱中,还是在法庭上,李大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同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

二、解词语被难|①遭受灾难。

②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丧失生命。

幼稚|①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例句:这个想法非常幼稚。

②年纪小。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

例句:对于老师的提问,小东回答得很含糊。

军阀|旧时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轻易|随随便便。

例句:老师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纷乱|杂乱;混乱。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例句:作为班长,他深深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沉重。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例句:这部电影有些恐怖,我实在不敢看。

宪兵|某些国家的军事政治警察。

本文指军阀手下特殊的武装人员。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一下子挤了进来。

苦刑|残暴狠毒的刑罚。

严峻|严厉;严肃。

例句:这件事对同学们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例句:爸爸说,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

怒气冲冲|形容满脸的怒气,异常激动。

例句:他怒气冲冲,咬牙切齿,要去找对方算账。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例句:他朝我招手,我会意地朝他微笑。

三、近义词慈祥—和蔼幼稚—天真含糊—含混轻易—容易纷乱—杂乱恐怖—恐惧粗暴—粗野严峻—严肃沉着—冷静四、反义词慈祥—凶恶耐心—焦躁含糊—清楚严峻—温和残暴—仁慈沉着—慌张五、词语搭配(慈祥)的父亲(含糊)地回答(纷乱)的喊叫(僻静)的小屋(恐怖)的眼光(乱蓬蓬)的长头发(平静而慈祥)的脸(伟大)的力量六、词语拓展“不~不~”式的词语:不慌不忙不屈不挠不卑不亢不闻不问不痛不痒不明不白不骄不躁“一~而~”式词语:一拥而入一扫而光一挥而就一哄而散一笑而过七、文本解读1.第①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一段照应了文题,交代了父亲被难的时间,突出了这件事给作者留下的深刻记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及赏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及赏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及赏析《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
十六年前,我还是一个小学生,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我们学校的校园里开满了鲜花,空气中弥漫着花香。

那天,我们的语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父亲的作文。

我回到家里,坐在书桌前,想着如何下笔。

我想起了父亲每天早出晚归的忙碌身影,想起了他有时候在家里整理书籍和文件的专注神情,想起了他慈祥的笑容和耐心的教导。

我开始动笔,将这些记忆一一记录下来。

然而,当我写到父亲烧书和有字纸片的情节时,我感到很困惑。

我问父亲为什么要烧掉这些书和纸片,他含糊地回答我说小孩子不需要知道这些。

我感到很纳闷,为什么父亲不能告诉我呢?
这篇作文写完后,我并没有得到很高的分数,因为老师觉得我的描写不够生动,情感表达也不够深刻。

然而,我并不气馁,因为我深知这篇作文是我用心写出来的,它记录了我对父亲的回忆和思念。

赏析:
这篇作文以一种朴实无华的语言,展现了一个小学生对父亲的回忆和思念。

文中通过描述父亲的忙碌身影、专注神情、慈祥笑容和耐心教导,勾勒出了一个慈爱而勤劳的父亲形象。

同时,小作者也通过写父亲烧书和有字纸片的情节,表现了对父亲行为的困惑和不解,进一步加深了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整篇作文情感真挚,虽然文笔稍显稚嫩,但却能够打动人心。

通过这篇作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小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思念和无尽感激,也可以看到他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独立思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朗读+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朗读+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朗读+知识点课文知识点一、词语解析含糊:指叙述的模糊,不清楚。

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局势:泛指[政治、军事等] 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轻易:本课指十分容易随随便便。

恐怖:惊慌、害怕。

一拥而入:一下子全都拥了进去严峻:严肃而厉害。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绳子勒死。

沉着:冷静,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二、句子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

①父亲是很慈祥的……作者当时年纪小,对父亲为什么烧掉书籍和文件不理解。

她好奇地问父亲,却只得到一个含糊的回答。

这同父亲平常不管工作多忙、不管女儿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和解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在严重的局势下,同志和亲人劝李大钊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当时李大钊同志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这个反问句表示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可见,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生命重要。

③在法庭上……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李大钊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平静”说明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④“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 和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瞅了瞅”看出李大钊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内容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内容

第三单元复习课文10十六年前的回忆1.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本文是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写作特点本文是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2。

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四件事:(1)被捕前,李大钊同志坚持革命工作.(2)被捕时,李大钊同志从容镇定。

(3)法庭上,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

(4)被害后,李大钊的妻儿悲伤的情形。

全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整篇文章显得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记在心里的感情。

3。

课文前后照应有多处前后照应(1)①我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②后来听母亲说……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的更清楚,得到的印象、感受更深刻。

前后照应(2)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我父亲的被难日……②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作用: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这件事印象深刻,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

前后照应(3)①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②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三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更清楚,印象更深刻。

4.理解句子(1)那年春天,父亲夜里回来的很晚。

每天早晨……出去了。

体现了他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2)局势越来越严重……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李大钊同志把革命看的比生命重要,体现了他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的精神.(3)他们夺下父亲的手枪……父亲保持着他惯有的严峻态度……表现了李大钊在敌人面前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的精神。

(4)在法庭上……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重点知识归纳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重点知识归纳
【乱蓬蓬】形容须发或草木凌乱。
词语扩展:
ABCC式:
怒气冲冲兴致勃勃人心惶惶得意扬扬风尘仆仆
喜气洋洋神采奕奕含情脉脉大名鼎鼎文质彬彬
课内词语:
埋头幼稚含糊避免局势严峻轻易
尖锐僻静魔鬼苦刑冷笑残暴匪徒
法庭安定占据会意执行过度
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归纳
作者介绍:
李星华( 1911-1979)河北乐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她整理出版的《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受到了国内外民间文学工作者的好评。
课文主题:
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纪念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写的一篇回忆录。课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情形的回忆,赞美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段落大意:
⑴第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⑵第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⑶第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⑷第30~33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我会写:
稚:幼稚童稚稚气稚嫩
避:避免退避避暑避雷针避而不谈
峻:严峻峻峭冷峻峻拔陡峻险峻
啪:啪嚓劈啪噼啪砰啪啪啦
瞪:目瞪口呆瞪眼迷瞪眯瞪
僻:僻静僻陋僻野僻远穷乡僻壤
瞅:瞅见瞅空瞅准让我瞅瞅
靴:马靴皮靴隔靴搔痒战靴脱靴、
魔:魔鬼恶魔妖魔病魔魔王
刑:苦刑判刑量刑徒刑缓刑刑期
哼:哼,走着瞧。
绑:绑带绑架绑腿捆绑松绑
啃:啃声啃气啮啃啃啮啃嚼
袍:旗袍袍子长袍同袍睡袍紫袍
执:执行执笔执着执迷不悟

人教版小学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及赏析《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那是1927年4月的一个夜晚,我正在北京寓所的院子里玩耍。

突然,爸爸从书房走出来,脸色苍白,他看着我说:“孩子,明天早上你可能见不到我了。

”我惊讶地问:“为什么?”爸爸低声说:“我要去干一件大事,也许会被敌人抓住。

”我当时并不明白他的意思,只是觉得有点害怕。

第二天早晨,我一觉醒来,爸爸已经不见了。

后来,我才从妈妈那里知道,爸爸是去参加革命工作,被敌人逮捕了。

十六年前的事情,像电影一样在我眼前浮现。

爸爸那坚定的眼神,那毅然决然的步伐,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他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每当我想起爸爸,我就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敬仰。

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前进。

赏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回忆了她父亲在十六年前为了革命事业被捕的事情。

这篇课文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展现了父亲的英勇和无私。

作者通过“爸爸从书房走出来,脸色苍白”、“爸爸低声说:‘我要去干一件大事,也许会被敌人抓住。

’”等描绘,刻画出父亲明知危险却毅然前行的形象,体现了他的坚定和勇敢。

同时,课文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每当我想起爸爸,我就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敬仰。

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前进。

”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引导学生们理解并尊重那些为国家和人民付出的人。

总的来说,《十六年前的回忆》以其深情的叙述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教育学生要珍惜和平生活,铭记历史,向革命先烈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部编版小学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及赏析《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那是1927年4月6日的早晨,我正在家中做功课,突然听见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开门一看,是父亲的秘书宋先生。

他脸色苍白,神情紧张,低声对我说:“李大钊同志被捕了!”我惊呆了,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但事实就是如此残酷,父亲被敌人带走了。

从那天起,我们全家的生活陷入了混乱和恐惧之中。

母亲强忍着泪水,默默地承受着一切;我和弟弟妹妹们虽然年纪小,但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不安。

几天后,我们被允许去狱中探望父亲。

他看起来瘦了许多,但眼神依然坚定。

他告诉我们,他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因为他坚信自己的信仰和理想是正确的。

然而,敌人的残暴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1927年4月28日,父亲和其他20位革命同志一起被押赴刑场。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高昂着头,坚定地喊出了“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十六年前的那一天,我失去了父亲,但他的精神和信念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他用生命捍卫了真理和正义,他是我们永远的骄傲和榜样。

《十六年前的回忆》赏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作者对父亲李大钊被捕、受审、牺牲过程的回忆,展现了革命先烈为理想和信仰奋斗不息的精神风貌。

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的时代,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作者通过对父亲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面对生死考验时的从容和勇敢。

父亲的眼神、话语和行动,都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此外,文章的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既有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和敬仰,也有对敌人的愤怒和控诉。

尤其是对父亲最后时刻的描写,那种视死如归的勇气和对理想的坚守,令人震撼。

总的来说,《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具有强烈历史感和教育意义的文章,它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同时也激励我们要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精选)人教版六下语文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ppt

(精选)人教版六下语文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ppt
*
反问句:不是常对你说吗?
陈述句:是常对你说。
*
反问句:我哪能离开呢?
陈述句:我不能离开。
*
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对工作高度负责的革命者。
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 但绝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表现了他对 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
被捕时:
*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第三段(第18~28自然段):
第四段(第29~32自然段):
段意:
写李大钊在被捕前仍然 坚持工作。
写李大钊被捕时处变不惊。
写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异常坚定、沉着。
写全家人在得知李大钊被害后,无比悲痛。
(4月6日早晨)
(十几天过去了)
(28日黄昏)
(1927年4月27)
*
思考题
1、课文讲了哪几件事情? 2、课文那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把你的感受和大家谈一谈。
*
含糊地回答我的原因:
因为当时局势紧张,没有时间与孩子谈心。 因为像书和纸片要烧掉的原因的问题,不是几句话能与孩子解释清楚的。 所以父亲只好不细作解释,含糊地回答。
*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
李大钊,子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 中国共党的创始人之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起过重要作用。
*
背景简介
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与赵世炎等在京组织“沪案雪耻会”,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1926年3月领导北京群众反对日英美等国要求拆除大沽口国防设备的“最后通牒”,18日因组织请愿示威游行被段祺瑞政府通缉。北伐战争期间协助冯玉祥制订军事行动方针。1927年4月6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著作编为《李大钊文集》。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

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

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

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娱乐场去散步了。

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

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

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传来粗暴的吼声。

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人物介绍
李星华(1911.11.12~~1979.11.27) 主要作品: 《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 《白族民间故事集》《十六年前的回忆》
时代背景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李大钊与赵世炎等人在北 京组织5万余人的示威,有力地支持了上海人民的反帝 斗争;1926年3月,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 况下,积极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 军阀的三一八运动,号召人们用五四的精神、五卅的热 血,不分界限地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 反对军阀的卖国行为。 李大钊的革命活动,遭到北洋 军阀的仇视,他们下令通缉李大钊。
再见
六年级(2) 班
执教:李元水 2012. 3.6
10 十六年前的回 忆
人物介绍
人物介绍
李大钊(1889.10.29~~1927.4.28),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李大钊同 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 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 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 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 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 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 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 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总结课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第一部分讲了 李大钊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通过分 析人物做的事,和说的话,让我们认识了李大 钊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第一部分文中采用了___________的写法。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根据本次上课的学法,课后继续学 习后面的几个部分。 3、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 什么联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习生字
jí tì bù chǒu mò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相关资料)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相关资料)人教版

10.十六年前的回忆(相关资料)一、作者李星华简介1911年11月,星华出生于乐亭县大黑坨村,与母亲赵纫兰生活在一起。

1918年夏,跟母亲到北京,从此在父亲身边,一边帮助母亲料理家务,一边上学。

1927年4月,与父母一起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抓捕,在狱中关押20多天。

出狱第二天,竟是父亲壮烈牺牲之日。

自此辍学照顾母亲和弟妹。

1931年复学。

1933年4月,为父亲公葬奔走。

5月,母亲病故后,在艰难中挑起生活重担。

1937年在中法大学毕业。

1940年与弟妹一起赴延安。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郁愤成疾,双目失明,1979年病故,终年68岁。

二、李大钊简介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字守常。

河北省乐亭县人。

父母早亡,跟随祖父长大。

1913年,他东渡日本留学。

1918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

他把北大图书馆变成了传播新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这一年,年青的毛泽东和李大钊结识了。

他们在北大红楼,建立了革命的友谊。

他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编辑《新青年》,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

1920年2月,他同邓中夏一起,在北京大学里秘密发起、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5月,李大钊领导建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任中共北方区党委书记,后兼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书记。

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

他帮助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改组国民党和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起了积极作用。

1924年代表中共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

他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团结广大群众,同敌人展开英勇的斗争。

他成了军阀、反动派的眼中钉。

1927年4月6日反动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了李大钊同志。

李大钊同志在狱中受尽了种种残酷的刑罚,他的全部指甲都被凶狠残暴的敌人拔掉了。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十六年前的回忆_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十六年前的回忆_人教新课标

10.十六年前的回忆1.走近作者———李星华生平简介:李星华,1911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1920年夏,随全家到北京定居。

父亲牺牲后,辍学在家照顾母亲和妹妹。

1931年复学,1940年与妹妹一起赴延安。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

1979年病故,终年68岁。

作者作品:《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十六年前的回忆》等。

1.导入设计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关革命烈士的诗歌吗?谁能为大家背诵一首?师:在为崇高理想奋斗不息的壮丽岁月里,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面对白色恐怖、枪林弹雨,视死如归。

李大钊就是其中一位。

前几天我们开展了“走近李大钊”的语文实践活动,谁来说说在这次活动中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生自由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

(出示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告诉大家十六年前指哪一年?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如何?事隔十六年,作者为什么对往事还念念不忘呢?课文回忆了父亲生前的哪几件事呢?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

【课文分析】本文是篇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学情分析】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

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策略】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读自悟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读写写“书籍、含糊、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等词语。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 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 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 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 辉典范。 ——墓碑上的碑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大钊
中国共产党的创 始人之一。新文化运 动和“五四”爱国运 动 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 者。对中国早期马克 思主义的传播起过重
要作用。
乐亭李大钊纪念馆
书籍 肥胖 严峻 酷刑 啃
抽屉 恐怖 魔鬼 舅舅 乱蓬蓬 残暴 匪徒 窝窝头 含糊 尖锐 拘留 瞅 哼
2-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 (被捕前) 8-17自然段 :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 捕时) 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 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30-32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 非常悲痛(被害后)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 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 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 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 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 “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 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 爱。
急中生智 大义凛然 不畏强暴 坚韧不拔
读着这些词语,我心里充满了对英雄的敬仰。
满脸横肉 心狠手辣 惨无人道
气势汹汹 横行霸道 无恶不作
如狼似虎
穷凶极恶
读着这些词语,我心里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
我们已经培养了许多同志, 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 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 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 利。 ——李大钊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 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 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 量占据பைடு நூலகம்。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 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 心。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10.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10.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

恐怖:惊慌、害怕。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严峻:严肃而厉害的样子。
1、课文回忆了关于李大钊的哪 几件事? 2、课文 哪些地方使你最受感动? 做上记号,和同桌说一说。
找出文中相互照应的句段。
(开头段)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 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 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 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 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前后照应的好处?
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 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 和感受也深刻。
突出了父亲说话时的神态和 语气。
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 的一次见面。
分析“竟”字的含义:
感情深沉含蓄,使得悲痛之情 溢于言表。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 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 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所以文 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这 篇回忆录,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 的年代……
李大钊
李大钊,子守常, 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 1889年10月29日 。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 人之一新文化运动和 “五四”爱国运动的直 接组织者和领导者。对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 传播起过重要作用。
乐亭李大钊纪念馆
北京李大钊烈士陵园
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
邓小平题写碑文
烈士汉白玉全身雕像
李大钊烈士碑文
生字





胖 匪
刑 窝
哼 啃

残 舅




xià n

pà ng

xí ng



jiù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十六年前的回忆》
•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 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 难16周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 回忆》。这篇回忆录,把我们带到那腥风 血雨的年代……
阀(军阀 ) 伐(伐木 )
娱(娱乐 ) 误(误会 )
僻( 偏僻) 避( 回避)
怖(恐怖) 布(布置)
宪(宪法 )
我“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那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 拍了几下。
(5)四月六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 带着她到儿童娱乐场散步了。 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一句中的“果然” 是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果然”是指意料之中。我体会到家人早已 知道李大钊有一天会被捕。
•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呢?找出课文中点明 时间的词句。 • 1927年4月28日 • 那年春天 (才过了两天 第二天) • 4月6日的早晨 • 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 • 28日黄昏 • 第二天(昨天是4月28日)
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把 2—32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1)2—7自然段: (被捕前)写父亲被捕 前早出晚归异常忙碌,还烧毁文件和书籍; (2)8—17自然段: (被捕时)写父亲被 捕的经过; (3)18—29自然段: (法庭上)写我们 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 (4)30—32自然段: (被害后)写父亲 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
•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 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 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 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再 说说你从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 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有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平静而 慈祥的脸。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 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 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 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 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 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 一天。
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 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开头段)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 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 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前后照应的好处?
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 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 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 (结尾段)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 思念。 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
前首 后尾 照照 应 应
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母亲微 微点了一下头。
第22自然段 (神态描写)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 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 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 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 联系上下文展 此刻他为什么能那么 么会这样?原因是“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 父亲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 开讨论:父亲到 安定、沉着,他心里 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 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 底爱不爱我们? 会想些什么? 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极端 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 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敌人的严刑拷 打下毫不动摇。
①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 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 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挪书籍、含糊、尖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第三组课文为我们展示的就是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带我们一起去缅怀革命先辈。

2.了解背景,简介李大钊: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看注释,再读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一些什么。

(板书课题)
(A.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她是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B.李大钊的被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C.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


3.简介李大钊。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今属河北)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优秀领导人。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逮捕了李大钊。

无论是在监狱中还是法庭上,李大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同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38岁。

二、学习目标:
1、生字、词语的认识及听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

三、自学提示一(PPT出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词先做上记号,再请教身边的同学或用工具书解决。

四、自学提示二(PPT出示)
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读读写写里出现的词语并查字典注上拼音,然后进行读写。

(方法指点:自由读写—统一听写—交换检查—改错落实)
五、自学提示三(PPT出示)
默读课文并思考,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
(1)2-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

(被捕前);
(2)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3)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4)30-32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得革命传统教育。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二、自学提示一(ppt出示)
默读课文。

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1)、先写父亲被捕前烧掉书籍和文件,工友阎振三被抓。

(2)、然后写了父亲被捕时的情景。

主要表现敌人的心虚、残暴和父亲的镇静、处乱不惊。

(3)、接着写了父亲在军事法庭上与敌人作斗争的情景。

主要表现了父亲的镇定、沉着。

(4)、最后写了父亲被害后,全家人的悲痛心情。

我对李大钊在法庭上与敌人作斗争的情景印象最深。

尽管敌人十分凶残,李大钊却坚贞不屈,沉着、冷静地同敌人作斗争。

三、自学提示二(ppt出示)
从文中找出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说说从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1)第二自然段“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说明了父亲为了革命事业早出晚归,即使在家里也紧张地工作。

从中体会到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2)第五自然段“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在这里形成了对比,体现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都能说清楚的。

(3)第十九自然段“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说明李大钊同志即使受过苦刑,也仍然保持着对革命事业坚定的信念和对亲人深沉的爱。

(4)第22自然段“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体会到他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所以面对极端危险、困难情况下他能坦然自若。

相反,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四、自学提示三(ppt出示)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首尾呼应,照应开头。

使文章结构严谨。

突出“我”一直把父亲的被难日牢记在心,更加突出“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五、学完了本课,谈谈你的收获。

感受到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李大钊是真正的大丈夫,他为了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平静地洒下了一腔热血。

六、完成练习。

七、板书
开篇介绍父亲被害时间:1927年4月28日

被捕前:局势严重,工作紧张--忠于革命
②-⑦
十六年前的回忆被捕时:沉着镇定,态度严峻--视死如归
⑧⑰
法庭上:平静慈祥,安定沉着--坚贞不屈
⑱-29
被害后:家人悲痛,永远缅怀--激励后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