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违法犯罪记录会有多严重!
前科是什么意思

前科是什么意思前科,是指在某个单位或组织内有违法犯罪记录的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如果在受处罚的同时,还受过刑事处罚,就会有犯罪前科。
在前科记录中应当载明:犯罪记录时间自受处罚之日起至判决宣告之日止;情节严重的,应当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由此可见,前科记录并不能代表前科,只有真正符合条件的人才能进入国家法律明确规定的机构,比如律师事务所等。
一、什么是犯罪记录犯罪记录是指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中形成的犯罪记录。
法律并没有规定哪些人是犯罪记录,只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即犯过罪的人不能担任什么职务或者从事什么职业,或者会被判处什么刑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四条规定:“曾经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会在服刑期间重新犯罪后被发现其犯罪记录。
”那么罪犯中是否有前科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犯罪记录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有关国家机关。
”“刑法”第二十七条: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犯罪者,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不是累犯者,应当判处拘役以上刑罚。
1、被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判处管制或者拘役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不是累犯者,应当被判处适用拘役以上刑罚;如果被告人在服刑期间,又被判处管制或者拘役的,应当判处管制。
根据《刑法》第33条、第34条和《刑事诉讼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刑满释放以后,应当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报告自己的行踪。
被依法逮捕或者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解除刑罚的时候可以要求解除行为限制。
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如果发现有犯罪记录,除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直接到相关部门查询外,还有权进行调查,甚至会受到相应的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建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罪档案查询制度的通知》第三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履行职责或者从事特定活动等需要查询个人犯罪档案的,相关机关应当在查明有关情况后作出处理。
犯罪后有什么后果

犯罪后有什么后果?犯罪的后果,即刑法意义上的刑罚。
犯罪后,犯罪行为人在生命安全、人身自由和个人财产、资格方面均可能受到处罚,由此分为生命刑、自由刑、财产刑和资格刑。
生命刑:即剥夺生命的刑罚。
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即死刑。
死刑包括两种执行方式,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死刑立即执行是最严重的剥夺生命的刑罚,而死刑缓期执行一般在两年考验期届满后即无须执行死刑,体现了刑法对生命的尊重。
自由刑:即限制、剥夺人身自由的刑罚。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犯罪中,被告人被认定构成犯罪后,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失去人身自由。
我国刑罚体系中的自由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财产刑:即剥夺财产的刑罚。
在我国刑法中规定的财产刑包括罚金刑和没收财产刑。
资格刑:即限制或者剥夺资格的刑罚。
包括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
除了以上刑罚处罚,法律还规定了对犯罪分子适用的非刑罚处罚的方式,主要包括训诫、责令具结悔过、责令赔礼道歉、责令赔偿损失、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禁止令、职业禁止和没收违法所得和犯罪工具等。
相较于形式上肉眼可见的刑罚处罚,刑事犯罪的后果在犯罪分子的精神层面往往会有更大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一些出狱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出一番天地的也有,但是更多的罪犯出狱后的生活并不好,长时间的牢狱生活让他们和这个世界脱节,找工作也会遭人白眼,身边的人对他也会自主的防范意识,排挤或者远离他,可以说很多出狱的人都会有被世界抛弃的感觉,能从中走出来或者可以有另外的一种人生,走不出来就可能一蹶不振或者重犯过去的错误。
一人犯罪,全家受影响。
对于犯罪分子的家人,在某些领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在社会上有很多岗位要求直系亲属无犯罪记录,家人判过刑也会有影响。
在当兵,入党,出国留学,考公务员等要求如实报告不能有所隐瞒,如果隐瞒实情被查出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一旦判刑犯罪记录是终生无法消除的而且全国联网。
申请国家单位工作时需要直系亲属的政审材料,如果父母有犯罪记录那么很难被录用,影响孩子的一生。
慎重结交朋友 远离违法犯罪

慎重结交朋友远离违法犯罪——高邑县公安局城区分局韩建甫各位同学:大家好!首先祝贺你们快要毕业了,不久以后你们中间有的人就要进入高一级的学校继续学习,有的要参加工作,有的可能会参军履行保卫祖国的光荣使命,无论你做什么,都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你们都要面临一个崭新的环境,在新的环境中,除了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需求外,最重要的就是与人交往了。
我们中国人最看重与人交往,既有“孟母三迁”这样的典故,也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格言,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与人交往,结交怎样的朋友,在与人相处中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呢?这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家讨论和交流的话题。
各位同学,你们每个人都是令人羡慕不已的花季少年,如何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大好光阴,正确对待社会和人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在学校能学到一技之长,进而进一步成长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才,值得在座的每一个人认真思考。
近年来,在公安机关办理的犯罪案件中,有不少是青少年,也有不少就是中学生,他们之所以会走上犯罪道路,就在于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满义气、暴力等不该有的思想,发生纠纷以后不是通过正当途径来解决问题,而是通过武力等手段,最终导致双方聚集多人在一起相互斗殴,有的进行寻衅滋事,有的为了个人享乐进行盗窃、抢劫等犯罪,从而严重侵犯了社会管理秩序、败坏校园风气,他们的行为在给社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同时,也使自己和家庭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
纵观他们犯罪的过程,主要是人际交往过程发生毛病,因此,就中学生人际交往与犯罪这一话题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望能给各位带来一点点收获。
一、中学生人际交往的概念及表现形式什么是人际交往,这似乎是一个十分简单而又明了的问题。
因为交往对于任何现实的社会来说,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着你。
一个人可以不与他人交往而独立生存于世的情况是不可想象的,你们在座的各位同学有哪个说不与他人交往的?交往的实质是活动,交往不仅仅是每个中学生的意愿、爱好或需要,而且是中学生之间,中学生与社会成员之间的一种互动方式。
犯罪的后果

个人成长影响:犯罪行为 可能会对犯罪者的个人成 长造成负面影响。例如, 犯罪者可能会因为犯罪行 为而失去学习和就业的机 会,或者导致他们在社会 中受到排斥
社会安全影响:犯罪行为 可能会对社会安全造成负 面影响。例如,犯罪行为 可能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增加社会风险。或者,犯 罪行为可能会导致人们对 于社会安全失去信心,影 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犯罪的·后果
总之,犯罪行为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应该遵守法律,尊重他会和心理后果外,犯罪还可能导致以下后果
家庭影响:犯罪行为可能 会对犯罪者的家庭产生负 面影响。例如,犯罪者可 能会被监禁,导致家庭成 员无法团聚。或者,犯罪 者的行为可能会对家庭声 誉造成损害,导致家庭成 员受到社会歧视
犯罪的·后果
综上所述,犯罪行为不仅会对受害者造成伤害,还会对犯罪者本人、家庭、社会和个人成 长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坚决反对犯罪行为,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 权利和利益,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除了以上提到的后果外,犯罪还可能产生以下长远的影响
犯罪记录:犯罪行为可能导致犯罪者留下犯罪记录。这个记录可能会对犯罪者未来的 就业、学习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即使犯罪者已经改过自新,这个记录也可能会 阻碍他们在社会中重新融入
犯罪的·后果
因此,犯罪行为的后果 是深远的,不仅仅限于 直接的受害者
对于犯罪者的改造和重 新融入社会,需要全社 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同时,也需要我们每个 人遵守法律,尊重他人 的权利和利益,以避免 犯罪行为的发生,共同 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
THANKS !
犯罪的·后果
汇报人:xxx
犯罪的·后果
目录
犯罪的·后果
犯罪的后果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法律后果:犯罪行为违反了法律,可能会受到刑事 处罚,例如罚款、监禁等 经济后果:犯罪行为可能会导致经济损失,例如财 产损失、税收损失等 社会后果:犯罪行为可能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例如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社会秩序等 心理后果:犯罪行为可能会导致犯罪者本人产生心 理上的负担和压力,例如精神压力、心理创伤等
如何认定犯罪嫌疑人有前科劣迹

如何认定犯罪嫌疑⼈有前科劣迹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犯罪嫌疑⼈是指可能实施了犯罪⾏为的⼈,⽽犯罪嫌疑⼈被⼈民法院判刑的,才能称为有罪,那么怎样认定犯罪嫌疑⼈有前科劣迹?下⾯由店铺⼩编为读者进⾏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如何认定犯罪嫌疑⼈有前科劣迹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犯罪嫌疑⼈犯罪之前曾经被追究过刑事责任的,就有前科,如果是曾经判处有过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可能会构成累犯。
《中华⼈民共和国刑法》第六⼗五条【⼀般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刑罚执⾏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周岁的⼈犯罪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从假释期满之⽇起计算。
第六⼗六条【特别累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在刑罚执⾏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
⼆、前科报告制度内容及对象前科报告的对象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应当向“有关单位”如实报告,有关单位是指具体负责接收⾃⼰参加⼯作、⼊伍的单位,⾄于具体向该单位的哪个部门,是向⼈事部门还是组织部门等,并不作要求。
法律做此规定,主要是便于⽤⼈单位掌握本单位职⼯的情况,便于安置⼯作及对有关⼈员开展帮助和教育。
前科报告的内容报告的内容是⾃⼰受过刑事处罚,并且要求如实报告。
具体内容⼀般包括⾃⼰所犯的罪⾏,⼈民法院判处的刑罚种类及刑罚期限,实际执⾏的期限,执⾏过程中是否有减刑、假释等情形,是否在执⾏期间发现漏罪或实施新的犯罪⽽被法院实⾏数罪并罚的情形,等等。
⾄于具体到何种程度,笔者认为,既然法律规定⾏为⼈负有此报告的义务,因此,如果有关单位主动问及,并详细询问了以上情况,则受刑⼈应当对此作出具体明确的回答;如果受刑⼈主动报告,⽽有关单位也未具体问及,则受刑⼈⼀般报告其实施了某种犯罪,被⼈民法院判处了何种刑罚就可以了。
教师资格证认定违法犯罪记录

教师资格证认定违法犯罪记录摘要:一、教师资格证认定的重要性1.教师资格证是国家对教师职业的认可2.教师资格证是教师上岗的必备条件3.教师资格证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二、违法犯罪记录对教师资格证认定的影响1.违法犯罪记录对教师资格证认定的影响2.不同类型的违法犯罪记录对认定的影响程度3.我国法律对有违法犯罪记录者申请教师资格证的规定三、有违法犯罪记录者申请教师资格证的建议1.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身情况2.积极改正错误,积累良好社会表现3.寻求专业指导,提高自身素质四、总结1.教师资格证认定违法犯罪记录的重要性2.有违法犯罪记录者申请教师资格证的建议正文:教师资格证认定是评价一个人是否具备担任教师职位的能力和资格的重要手段。
它不仅是国家对教师职业的认可,也是教师上岗的必备条件。
教师资格证的认定有助于提高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服务。
在教师资格证认定过程中,违法犯罪记录是一个重要的考核因素。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有违法犯罪记录者在申请教师资格证时,其记录会对认定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违法犯罪记录越严重,对教师资格证认定的影响越大。
对于有违法犯罪记录者来说,申请教师资格证并非完全无望。
首先,他们需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身的具体情况,以便为申请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他们应该积极改正错误,积累良好的社会表现,以证明自己已经改过自新,具备担任教师职位的能力。
此外,他们还可以寻求专业指导,通过提高自身素质,增加申请成功的可能性。
总之,教师资格证认定违法犯罪记录对于保障我国教育事业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刑事案件中的犯罪行为与社会影响

刑事案件中的犯罪行为与社会影响刑事案件中的犯罪行为对社会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犯罪行为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伤害,也损害了社会的正常秩序。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刑事案件中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一、犯罪行为对受害者的影响犯罪行为直接对受害者造成了身体和心理的伤害。
无论是人身伤害罪还是财产犯罪,都可能导致受害者长期的身体痛苦和心理创伤。
身体伤害可能影响受害者的健康和生活品质,而心理创伤则可能导致长期的心理困扰和恐惧。
这对受害者的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尤为重要。
二、犯罪行为对社会安全的影响犯罪行为破坏了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安定。
严重的犯罪行为如杀人、抢劫等,给社会带来了恐惧和不安全感。
人们害怕外出,担心成为犯罪的受害者,这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和正常的社交活动。
同时,犯罪行为也造成了社会财产的损失,对经济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
三、犯罪行为对社会道德的影响犯罪行为破坏了社会的道德秩序和价值观念。
无论是偷盗行为还是贪污行为,都是对社会公序良俗的严重侵害。
这种行为会扭曲人们对于道德的认识,也会影响其他人产生模仿效应。
当犯罪行为得不到正义的制裁时,社会的道德底线将进一步被侵蚀。
四、犯罪行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犯罪行为对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财产犯罪不仅给个人和企业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也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威胁。
企业的盗窃和侵占行为会阻碍经济的正常运转,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
这同时也会降低社会的创造力和投资信心,对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五、犯罪行为对社会和谐的影响犯罪行为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信任。
社会的和谐建立在人们互相尊重、信任和协作的基础上。
然而,犯罪行为破坏了这种和谐,增加了人们之间的隔阂和疑虑。
这会导致社会的分裂和冲突加剧,损害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
在处理刑事案件中,除了对犯罪行为进行惩罚,我们还需要注重犯罪预防和治理。
这需要加强社会教育和法律意识,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法治观念。
同时,也需要完善刑事司法制度,确保对犯罪行为的迅速和公正的处理,以减少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入职背景调查违法记录

入职背景调查违法记录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比较敏感又不得不提的话题——入职背景调查,特别是关于违法记录这一块。
你知道吧,很多人一提到这个背景调查,眼睛就开始四处乱转,仿佛这是一道催命符。
背景调查这个东西,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它真的没那么可怕。
反而呢,它是为了确保公司聘用的员工是可靠的,大家都能放心工作,谁也不希望身边有个“定时炸弹”吧。
别急,咱慢慢聊,咱们一步一步来。
你有没有听过这么一句话,“人无完人”。
没错,每个人都会犯错,谁年轻的时候不做过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事呢?不过呢,大家也得承认,犯错就得付出代价,特别是当你的错涉及到违法行为时,那就不仅仅是一个小插曲那么简单了。
就拿背景调查中的违法记录来说吧,大家都知道,不管你过去犯了什么错,社会总是希望你能够改过自新,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
但是,如果你的违法记录特别严重,或者有些事是无法回避的,那在求职的时候,很可能就会给你带来麻烦。
换句话说,如果背景调查出来你有违法的记录,公司可能会对你产生一些顾虑。
这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高山,主要是看你自己是怎么处理的。
你说对不对?说到这里,可能有些小伙伴心里会想,嘿,我有些过去的“不光彩历史”,这次背景调查怎么办?嗯,老实说,这个问题真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先不说其他,就拿那些很严重的违法行为来说吧,比如有过刑事犯罪记录。
那你真得好好想一想,这会不会影响到你的求职。
毕竟,很多公司都希望能给自己招到一个“干净”的员工,什么“滴水不漏”的那种,大家都能安心嘛。
如果你能诚实面对这些问题,提前跟公司沟通,反而能展现你一个成熟稳重的态度。
不是所有的公司都会因为你的过去就拒绝你,尤其是如果你已经深刻反省并且改正了自己的错误,给人一种“有了前车之鉴”的感觉,可能反倒会被理解。
你要知道,在很多公司的招聘中,背景调查其实也并非“百发百中”。
就算你的背景调查报告有点瑕疵,也不一定就意味着你会失去这份工作。
很多公司会考量你过去的违法记录发生的背景、严重程度,以及你改过自新的决心。
什么情况下会有案底

什么情况下会有案底
案底是指一个人曾经涉及或被判定有犯罪记录的记录档案。
案底记录
通常由警方和执法部门维护,包括个人的犯罪历史、犯罪行为、定罪记录、刑事处罚等信息。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有案底的情况:
1.刑事犯罪:当一个人被判定有一定程度的犯罪行为,如盗窃、抢劫、故意伤害、贩毒、杀人等,法庭会记录和保留这些犯罪记录,形成案底。
2.违反道路交通规则:一些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如酒后驾驶、超速
驾驶、肇事逃逸等,可能会导致被判定有犯罪行为,也会留下案底记录。
3.经济犯罪:欺诈、贪污、洗钱等经济犯罪行为,一旦被判定,也会
在案底记录中有所体现。
4.平暴恶劣行为:一些暴力行为,如寻衅滋事、故意伤害他人等,也
可能会导致有案底。
5.违反社会公共秩序:参与非法集会、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损坏公共
财物等行为,虽然不属于刑事犯罪,但也可能被记录在案底中。
总的来说,案底是与犯罪行为有关的具体记录,在服刑期间和刑满释
放后,这些记录会对个人的生活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如找工作、申请签证、申请公积金住房贷款等。
因此,为了避免有案底,我们都应该自觉遵
守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违法行为,培养正确的法治观念,从而维护自己
的合法权益。
犯罪记录总结范文

犯罪记录总结范文犯罪记录是指个人在一定时间段内涉嫌、被侦查、起诉或被判刑的记录。
犯罪记录的存在,对于个人的社会形象和事业发展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因此,对犯罪记录进行总结分析,能够帮助个人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并为改进提供参考。
本文以某个虚构的个人(笔者)为例,来总结分析其犯罪记录,以期提供给广大读者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笔者的犯罪记录始于 2015 年,当时因为有一次与他人的纠纷,笔者动了打人的念头,结果导致对方受伤。
根据当地警方的调查,笔者被判定为故意伤害罪,被判刑两年。
这次犯罪记录成为了笔者人生中的污点,对其学业和未来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通过对此次犯罪记录的反思与总结,笔者认识到了自己心中的怒火问题,以及应对纷争的不足。
在此事件之后,笔者并没有及时反思自己的问题,而是将这次犯罪视为一种冲动的错误,忽略了其中潜在的心理问题。
此后的两年中,笔者再次因为与同事发生争执,而再次动手打人。
是次事件使得笔者意识到问题依旧存在,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伤害反复出现,不能以冲动作为借口,而应从根本上解决心理问题。
了解到自己存在心理问题后,笔者积极寻求帮助并进行心理咨询。
通过与专业心理咨询师的交流,笔者深入剖析了自己内心的因素,并了解到自己对待压力、情绪控制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同时,咨询师还帮助笔者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强调了冲突解决、沟通技巧等重要性。
这些在心理咨询中得到的指导和建议,对笔者解决自身问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修复心理问题的同时,笔者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此来弥补自己的过错。
参与公益活动不仅是为了改正过去的错误,还是为了向社会表达自己的悔过之情。
通过与其他志同道合的人们共同合作,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以及一起改变世界的希望。
参与公益活动不仅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也为笔者之后的生活积累了宝贵经验。
回顾过去,我对自己的犯罪记录深感懊悔和愧疚,但同时也认识到这些错误虽不能抹去,但可以成为我人生中的一课。
通过反思与总结,我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积极寻求了解决之道。
知法犯法刑事责任与法律后果

知法犯法刑事责任与法律后果在现代社会,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石。
每一个公民都有法律意识和遵守法律的义务。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仍然有人会知法犯法,对此,法律赋予了他们相应的刑事责任和法律后果。
本文将探讨知法犯法的刑事责任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
一、知法犯法的刑事责任知法犯法是指明知某一行为违反法律而仍然故意从事。
当一个人知法犯法时,将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刑法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以及相应的刑事责任,例如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等。
不同的犯罪行为将面临不同的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体现在对犯罪分子的惩罚和制裁上。
根据刑法的规定,对知法犯法者将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使其付出相应的代价。
刑罚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等。
判决的刑罚将视犯罪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而定,以保证刑罚与犯罪相适应,给予犯罪者以警示和教育。
此外,知法犯法者还可能面临其他的刑事责任,如罚金、收缴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等。
这些刑事责任不仅是对犯罪行为的一种制裁,也是对犯罪者进行教育和改造,以期达到预防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二、知法犯法的法律后果知法犯法的人将面临相应的法律后果,这是法律对违法行为作出的反应。
法律后果包括刑事记录、信用状况、社会声誉等方面的影响。
首先,犯罪记录将成为个人的法律后果之一。
判决书和法院记录会永久保存,个人的犯罪行为将留下永久性的记录,这将对个人未来的就业、学习、社交产生不良影响。
犯罪记录是个人历史的一部分,也是其他人评估个人品格和可信度的重要依据。
其次,知法犯法者将背负信用状况受损的法律后果。
借贷、租房、申请信用卡等方面的信用评估将受到犯罪记录的影响。
由于个人的不良信用状况,将难以得到金融机构和其他机构的信任和支持。
另外,法律后果还体现在个人的社会声誉方面。
犯罪行为不仅会对个人产生影响,还会波及到个人的亲友和社交圈。
知法犯法者可能受到家庭和朋友的疏远,甚至会面临社会孤立。
总之,知法犯法的行为将导致相应的刑事责任和法律后果,这是法律对违法行为的回应。
案底是什么意思

一、案底是什么意思案底一般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
又称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而该犯罪档案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门保存。
案底二、有案底有什么影响(一)案底:一般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
又称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而该犯罪档案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门保存。
(二)对个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升学、入伍、就业三个方面。
有了案底的人是不能入伍的,在就业的时候,是不能报考公务员,也不能参加司法考试;在企业中应聘的时候,负有如实报告犯罪记录的义务,这可能会影响被录用的机率。
在升学方面的影响,目前没有具体的数据。
另外,在婚配过程中也会有影响。
当然,如果是未成年人,那犯罪记录是要封存的,除了不能入伍,不能参加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等,在其他就业的时候,是不用负报告义务的,当然普通企业也是没资格去查询不到该人的犯罪记录的。
(三)虽然有了案底,但是只要他认认真真地生活,不在做违法犯罪的事,如果对某件事是拿不准是不是会违法犯罪,那事前咨询一下法官,那案底对他以后的生活基本也没什么影响。
三、案底怎么查案底一般不能随便查询。
治安管理处罚的警告、拘留、罚款不记录档案,只有刑事处罚才进入档案留下案底,具体可到公安部门查询。
已经记录在案的违法事实是无法消除的,有案底会在在档案里永久保留。
一般公民在公开的网络上是查找不到案底的,必须要到公安内网上才可以查找。
如果要查案底必须是法律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后,盖章带着先关手续才能查阅。
查阅是否有案底也是需要申请,具体情况建议拨打当地派出所电话或者110,申请过程会给予你答复。
个人档案有犯罪记录有什么影响犯罪档案有哪些

个人档案有犯罪记录有什么影响犯罪档案有哪些个人档案有犯罪记录有什么影响?当兵、任职都有影响。
有犯罪记录以后,不管到全国哪个地方都会被监控,看是否有继续犯罪行为。
犯罪记录自己查不到的,必须是公安机关才能查。
刑诉法第275条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作了原则性规定。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也规定应将拟封存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卷宗等相关材料装订成册,加密保存。
此规定在实施中仍存在一定的分歧,对犯罪记录如何封存,在很多方面需要明确。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应明确以下几点。
1.犯罪记录系封存,并非消灭。
刑诉法采纳了“犯罪记录封存”的观点,即不完全消灭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技术性操作严格限制未成年人犯罪记录被查阅。
2.犯罪记录封存依职权主动启动,而非依申请启动。
封存的职责是“法定”而非“酌定”。
负有封存职责的相应办案机关,必须依法封存,无需未成年人申请封存。
3.封存有例外,但需严格把握,而不能随意解除封存。
刑诉法第275条规定,“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
4.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对接问题亟待解决。
如我国公务员法等法律规定,有犯罪前科的人员不得或在一定耽限内不得从事公务员、检察官、法官、律师、教师等职业,但相关法律、如检察官法、法官法、律师法等并无相关规定。
在法律实施中要针对冲突情形进行力所能及的修正,或通过法律解释、实施细则等予以协调。
公民档案有犯罪记录不能参加哪些工作?例如征兵、企事业单位重要岗位人员任用、公务员、申请律师执业证书等各方面都会带来影响。
犯罪的案底不会消除,会伴随着个人一辈子。
但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五条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
违法犯罪记录

违法犯罪记录
在现代社会中,违法犯罪行为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
这些行为可能包括盗窃、诈骗、涉嫌暴力犯罪等等。
这些犯罪行为都是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而且这些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
对于那些犯罪行为被证实的人来说,他们的犯罪记录就会被留在公安部门的档案中。
而这些犯罪记录将会对他们今后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首先,他们将会失去一些社会权利,比如选举权、担任公职、申请某些证件等等。
其次,他们的犯罪记录将会对他们的就业前景产生很大的影响。
很多雇主都会对有犯罪记录的人采取谨慎态度,甚至拒绝他们的应聘。
因此,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该时刻遵守法律法规,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如果我们不小心犯了错误,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远离犯罪记录的阴影,过上自由、和平和安全的生活。
- 1 -。
什么是犯罪记录

什么是犯罪记录犯罪记录是指一个人在法律上被判定有犯罪行为的记录。
这些记录通常会被记录在警察局、法院和其他相关机构的档案中,以便将来的雇主、房东或其他有关人员查询。
犯罪记录可能会对一个人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包括就业机会、租房、申请贷款等方面。
犯罪记录通常包括被判定有罪的罪名、判刑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这些记录可以在未来的生活中对一个人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有些雇主可能会要求求职者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而一旦有犯罪记录,就很难得到理想的工作。
另外,一些房东也可能会拒绝出租房屋给有犯罪记录的人,这会给租房造成困难。
甚至在一些国家,有犯罪记录的人可能会被限制旅行或者申请签证。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犯罪记录都会对一个人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轻微的犯罪记录可能会在一定的时间后被清除,或者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程序来清除。
另外,一些雇主和房东也会考虑到犯罪记录的具体情况,而不是一概而论地拒绝雇佣或租房。
犯罪记录的种类也有很多,从轻微的交通违法到严重的刑事犯罪。
一些轻微的犯罪记录可能只会对一个人的生活产生一些小的影响,但是一些严重的犯罪记录可能会对一个人的生活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因此,有犯罪记录的人需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犯罪记录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首先,如果有犯罪记录,可以考虑通过一些特定的程序来清除犯罪记录。
在一些国家,有犯罪记录的人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来申请清除犯罪记录,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费用,但是一旦清除成功,将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减少犯罪记录对自己的影响。
例如,可以通过学习、工作等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改变,从而获得雇主或房东的信任。
另外,也可以通过参加一些社区服务或者义工活动来证明自己的善良,从而获得社会的认可。
最后,有犯罪记录的人也可以考虑一些其他的方式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例如通过法律途径来争取自己的权益,或者通过一些心理辅导来帮助自己重新融入社会。
总之,有犯罪记录的人需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犯罪记录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违法行为危害

违法行为危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违法行为的危害也日益凸显。
违法行为不仅破坏了社会秩序和正常运行,还对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害。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违法行为的危害。
一、违法行为对个人的危害1.1 法律风险违法行为首先会给个人带来法律风险,不论是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旦被法律制裁,个人将面临罚款、拘留、刑事裁决等后果,这会给个人的生活和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影响个人的名誉和社会地位。
1.2 经济损失违法行为还会带来经济损失。
在一些经济犯罪案件中,因为个人的贪婪和不正当手段导致巨额财产损失,不仅对个人造成了财务上的打击,还可能导致企业倒闭、员工失业等连锁效应。
此外,违法行为还会消耗个人的财富,例如交通违法会导致罚款、事故赔偿等费用。
1.3 心理压力违法行为还会给个人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
违法行为的后果往往意味着个人的失败、犯错误的认知和内疚感,这种心理压力可能导致个人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个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2.1 社会秩序违法行为对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冲击。
一方面,违法行为会引发其他人仿效,导致更多的人加入到违法行为的队伍中;另一方面,违法行为会破坏社会的正常运行,如交通违法会导致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社会治安违法行为会导致社会治安问题的发生。
2.2 经济损失违法行为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些经济犯罪行为,如贪污腐败、商业欺诈等,会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破坏了企业和个人的利益,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2.3 影响社会信任违法行为破坏了社会的信任环境。
违法行为的存在让人们对法律、道德和社会秩序产生质疑,使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变得脆弱。
这进一步导致社会信任的崩溃,使社会关系紧张和疏离,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预防违法行为的措施为了减少违法行为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3.1 规范法律法规完善和规范法律法规是防止违法行为的基础。
个人违法违纪案件详解

个人违法违纪案件详解本文将详细解析个人违法违纪案件的相关内容,包括案件类型、案件处理程序以及处罚措施等。
案件类型个人违法违纪案件通常分为以下几类:1. 贪污受贿案件:指个人在职务上滥用权力,通过收受贿赂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私利的行为。
2. 职务犯罪案件:指个人在担任公职人员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从事非法活动的行为,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
3. 经济犯罪案件:包括个人从事财务诈骗、偷税漏税、洗钱等违法行为。
4. 侵犯人身权益案件:指个人对他人身体、财产或人身自由进行侵害的行为,如故意伤害、盗窃等。
5. 渎职犯罪案件:指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故意玩忽职守、不作为或滥用职权的行为。
案件处理程序个人违法违纪案件的处理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立案:当有人对某个个人涉嫌违法违纪行为提出举报或报案后,相关执法机关会根据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决定是否立案调查。
2. 调查:执法机关会对案件进行调查,收集证据,了解案件事实,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讯问。
3. 审理:如果案件调查发现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个人违法违纪行为成立,执法机关会将案件移送至法院进行审理。
4. 判决:法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个人进行判决,确定处罚措施或罚款金额等。
处罚措施对于个人违法违纪行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可能采取以下处罚措施:1. 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
2. 刑事处罚:根据个人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情节,可能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缓刑等刑罚。
3. 民事赔偿:对于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个人可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总结起来,个人违法违纪案件的处理程序相对复杂,涉及多个环节和处罚措施。
执法机关和法院在处理这类案件时应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公正和公平。
同时,个人也应遵守法律法规,避免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哪些情形会留下“案底”?“案底”具体有哪些影响,可不可以消除

哪些情形会留下“案底”?“案底”具体有哪些影响,可不可以消除前序:相信⼤家⼀直有⼀个问题,哪些情形才会留下“案底”?“案底”具体有哪些影响,可不可以消除。
今天就⼀次性整理告诉⼤家。
问题⼀:拘留会留下案底吗?第⼀种情况⾏政拘留的期限⼀般是5⾄15天。
⾏政拘留(就是⼤家常说的治安拘留)是⾏政处罚,属于违法范畴,在公安机关⼀般会有记录,能够查询,但不是案底。
第⼆种情况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公安机关可以予以刑事拘留。
⽽刑事拘留后,如果后期经过法院判决,确实构成犯罪,才会留有案底的。
问题⼆:刑事案底会影响三代⼈吗?⼀、通俗的讲,“案底”就是⼀个⼈违法犯罪的记录,严格意义上仅指刑事犯罪记录。
经过法院审判定罪的罪犯,包括免除刑事处罚的情形和宣告缓刑。
如果你有刑事案底,这个不会影响三代⼈,但会对直系⼦⼥今后的政审造成影响,影响到⼦⼥的参加公务员考试、征兵、银⾏、国企、事业单位、军校和警校等的政审。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报名的是特殊岗位,如警察、监狱等相关岗位则需要三代以内近亲属⽆犯罪记录证明材料了。
⼆、政治审查是什么?政治审查主要强调考⽣本⼈思想进步、品德优良、作风正派,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法治观念。
⼀般有下列情形之⼀的,属政审不合格:有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有流氓、偷窃等不良⾏为,道德品质不好的;有犯罪嫌疑尚未查清的;直系⾎亲或对本⼈有较⼤影响的旁系⾎亲在境外、国外从事危害我国国家安全活动,本⼈与其划不清界限的;直系⾎亲中或对本⼈有较⼤影响的旁系⾎亲中有被判处死刑或者正在服刑的。
举例说明:1、有个⼩伙综合成绩第⼀,但是政审时发现他的⽗亲曾经因经济犯罪被判⼊狱,虽然已经服刑结束,但仍旧不能通过政审。
2、有位同学笔试⾯试都通过了,但在政审的时候,⽗亲跟邻居打架,邻居受重伤住院,⽗亲涉嫌故意伤害被捕,犯罪事实尚未查清,因此被拒录。
3、有位考⽣也算是有点“冤”了,他的叔叔在他很⼩的时因故意杀⼈致⼈死亡被判处⽆期徒刑正在服刑,⽽他在报考检察院时也因此政审不合格。
案底多久可以自动消除

案底多久可以自动消除
案底是不会自动消除的。
1、案底是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在我国是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这类记录一般是由公安部门保存的。
2、犯罪记录是不会消除的,不管经过多长时间,都会伴随着个人。
但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拓展: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拘留是一种重要的也是常见的行政处罚的种类。
行政拘留是指法定的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人,在短期内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种行政处罚。
行政拘留是最严厉的一种行政处罚,通常适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但不构成犯罪,而警告、罚款处罚不足以惩戒的情况。
因此法律对它的设定及实施条件和程序均有严格的规定。
行政拘留裁决权属于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期限一般为10日以内,较重的不超过15日。
行政拘留决定宣告后,在申请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被处罚的人及其亲属找到保证人或者按规定交纳保证金的,可申请行政主体暂缓执行行政拘留。
但记录不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只有司法机关或者律师在办理刑事案件时,报请有权机关审批后,记录才对外提供,不对普通单位或个人提供查询业务。
违法记录对当事人今后生活影响不大,犯罪记录对当事人及子女就会有所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人的违法犯罪记录会有多严重!仇少明律师【法门按语】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之后,本应当拥有完整的公民权利。
但其实不然,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控制无处不在。
“没有犯罪记录”的证明对“良民”而言,最多只是觉得办事麻烦和心情不快。
而对于曾经犯过罪的人士而言,背后的限制却远远不只是麻烦,而是一系列的正式的非正式的权利限制,这加深了他们回归社会的困难。
刑满释放虽然让罪犯的身体离开了监狱,但罪名却依然背负在释放者的心里。
服刑人离开监狱之后,他们面临诸如就业、就学、就医、社会适应困难、生活等诸多问题。
他们出狱之后,往往遭遇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机构歧视。
以下总结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刑满释放人员正式而严格的职业(行为)控制。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00条的规定:“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
”这是刑法中的设置的前科报告制度。
此外,在大量的法律法规中,对曾经违法犯罪的人员设置了重重职业和行为的限制,列举如下:1.公务员:《公务员录用的规定(试行)》第17条:“下列人员不得报考公务员:……(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24条规定:“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二)曾被开除公职的;(三)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本条涵盖很广,包括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民主党派机构、社会团体、参照公务员系列管理单位)2.法官:《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10条规定:“下列人员不得担任法官:(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二)曾被开除公职的。
”3.人民法院书记员:《人民法院书记员管理办法(试行)》第4条规定:“下列人员不得担任书记员:(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二)曾被开除公职的;(三)涉嫌违法违纪正在接受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4.人民陪审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第6条规定:“下列人员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一)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二)被开除公职的。
”5.检察官:《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第11条规定:”下列人员不得担任检察官:(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二)曾被开除公职的。
”6.人民监督员:《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第6条规定:“下列人员不得担任人民监督员:(一)受过刑事处罚或者受到刑事追究的;(二)被开除公职或者开除留用的。
”7.警察:《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26条第2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人民警察:(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8.律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7条规定:“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颁发律师执业证书:……(二)受过刑事处罚的,但过失犯罪的除外。
”9.基层法律服务人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第11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名考试或者申请考核:(一)受过刑事处罚的(过失犯罪的除外);(二)被开除公职的;……。
《司法部关于刑满释放人员不能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批复》:“对于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已领取基层法律服务执业证件的,应当认定其《法律服务执照》无效,其所在的法律服务应当予以辞退,收回其《法律服务执照》,并报核发执照的司法行政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10.公证员:《公证员执业管理办法》第9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证员:……(二)因故意犯罪或者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三)被开除公职的……”11.司法鉴定人员:《司法鉴定人员登记管理办法》第13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一)因故意犯罪或者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20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证员:……(二)因故意犯罪或者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12.外交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外交人员法》第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任用为驻外外交人员:(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13.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管理规定》第8条规定:“下列人员不得申请参加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培训和考试:(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二)曾被开除公职的。
”14.行政执法人员:《呼和浩特市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第19条规定:“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身体健康,具有胜任工作的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
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及其他不适宜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人员,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15.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14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16.幼儿园工作人员:《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第31条规定:“幼儿园不得聘用下列人员:(一)被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二)曾被收容教育、强制隔离戒毒、劳动教养的人员;(三)曾因违反治安管理受过行政拘留的人员。
”17.执业医师和乡村医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15条规定:“因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二年的,”不予注册。
第16条规定:“医师注册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所在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在三十日内报告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二)受刑事处罚的;……”乡村医生也有相应的限制,《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第11条规定:“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的,不予注册。
”18.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暂行规定》第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报名参加考试,已经办理报名手续的,报名无效:(一)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二)受过党纪政纪开除处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第28号)》第12条:“下列人员不发新闻记者证:……(四)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
”19.会计:《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40条规定:“因有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账,隐匿或者故意销会计凭证、会计帐薄、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0.注册会计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第10条规定:“因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之日不满五年的,受理注册会计师协会不予注册。
”21.期货从业人员:《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第10条规定:“机构任用具有从业资格考试合格证明且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从事期货业务的,应当为其办理从业资格申请:……(三)最近三年内未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中国证监会等金融机构的行政处罚。
”22.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工作人员:《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第58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机构或者人员,禁止参与处置证券公司风险工作:(一)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涉嫌犯罪正在被立案侦查、起诉;(二)涉嫌严重违法正在被行政管理部门立案稽查;……”23.企业破产管理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2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管理人:(一)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
”24.保险精算师:《中国保监会关于中国精算师(非寿险方向)认证资格考试的公告》:“二、报名条件,参加本次考试,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未受过刑事处罚与金融监管处罚。
”25.保险经纪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保险经纪机构管理规定》第74条规定:“拟担任高级管理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经纪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提交说明材料;提供虚假材料或者隐瞒不报的,中国保监会对该拟任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不予核准:(一)曾受过刑事处罚的。
”26.保险营销员:《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第11条:“因故意犯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5年的。
”27.拍卖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第15条规定:“拍卖师应当具备下列条件:被开除公职或者吊销拍卖师资格证书未满五年的,或者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不得担任拍卖师。
”28.典当行业从业人员:《典当管理条例》第16条规定:“法定代表人、个人股东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户口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
”29.直销工作人员:《直销管理条例》第19条:“无因故意犯罪受刑事处罚记录。
”30.专利代理人:《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第7条规定:“报名参加专利代理人员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当符合《专利代理条例》第15条规定的条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参加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一)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31.证券从业人员:《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第10条规定:“取得从业资格的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通过机构申请执业证书:(一)已被机构聘用;(二)最近三年未受过刑事处罚;……”《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管理办法》第10条:“取得从业资格的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通过机构申请职业证书:……(二)最近三年未受过刑事处罚。
”32.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从业人员:《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第13条规定:“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人员申请取得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资格,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四)未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与证券、期货业务有关的严重行政处罚;……”33.导游:《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5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颁发导游证:……(三)受过刑事处罚的,过失犯罪的除外。
”34.公司董事、监事、经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57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二)因犯有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罪或者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五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五年。
”35.基金会董事长、副董事长、秘书长:《基金会管理条例》第23条规定:因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未逾5年的,不得担任基金会的董事长、副董事长或者秘书长。
36.民用保障物品的生产、销售、购买、运输和爆破人员:《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第6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不得从事民用爆炸物品的生产、销售、购买、运输和爆破作业。
”37.注册建造师:《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第15条规定:“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注册:……(四)受到刑事处罚,刑事处罚尚未执行完毕的;(五)因执业活动受到刑事处罚,自刑事处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5年的;(六)因前项规定以外的原因受到刑事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3年的;……”38.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已失效)第10条规定:“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注册:(一)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二)受过刑事处罚,且自刑事处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不满5年的;(三)在申请注册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