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的应用

合集下载

心理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心理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 1 ] 张立文 .经尿道 前列腺 增生 电切 除术后 并发症 的护理
方案探 究[ J ] .中国性科 学, 2 0 1 3 , 2 2 ( 3 ) : 2 0~ 2 1 . [ 2 ] 张 丽 贤, 王 萍 .拔 除 留置 尿 管 的 时机 对排 尿 的 影 响 [ J ] . 中国民族 民间医药, 2 0 1 1 , 2 0 ( 1 2 ) : 7 3~ 7 4 .
佳 时 机应 选 择 为 膀 胱 充 盈 时 。 参 考 文 献
先, 对 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 消 除其思想顾 虑和焦 虑情 绪 ; 其
次, 施行个体化放 尿 法 , 以锻 炼膀 胱 的贮 尿功 能和排 尿反
射; 再就是密切观察 留置尿 管和 膀胱 、 尿道 的情 况 , 发现感
染征象及 时控制 , 消除 尿道粘 膜 的充 血水 肿。拔 管 时 , 必
因此 , 留置尿管 的 日常护理 和拔 除尿管就 是泌尿 外科护 理
的重 要 工作 之 一 。 拔 除 尿 管 后 发 生 尿 潴 留 则 是 护 理 工 作
中常常碰到的难题 , 不但造 成患 者心理上 的恐慌 和身体 上
的 痛苦 , 也 增 加 了 护 理 工 作 的 繁 重 。究 其 原 因 , 主要 是 由
护 理 干预 , 观 察 组 对 疾 病 知 识 的 率及 患者 的 满 意 率 方 面 明 显 高 于 对 照 组 , 在 并 发 症 发 生 率及 平 均 住 院 时 间等 方
面观察 组有明显优势 , 两组相 比较差异有 统计 学意义( P< 0 . 0 5 ) 。结论 临床上对 心肌梗 死患者采 用心理护 理 干预 , 不仅提 高患者 对相 关疾病知 识的 掌握 率和 自我护理 能 力, 使 治疗结果 更满意 。 而且使 治疗过程 满意度提

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理护理研究

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理护理研究

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理护理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作用。

方法将13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70例,对照组69例,两组均按照急性心肌梗塞的常规治疗方案治疗,实验组进行心理护理。

连续10天监测心肌氧耗量取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的心肌耗氧量有显著差异(P<0.001)。

结论根据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肌耗氧量,效果显著,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预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氧耗量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心肌的缺血和坏死,是心内科的危重症之一,因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发病后病人情绪常不稳定,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这些心理变化,常导致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肌耗氧量。

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中,降低心肌耗氧量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对70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有效的降低了心肌耗氧量,并同时设对照组69例进行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以我院心内科自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39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91例,女48例,年龄40-83岁,平均53.13±11.57岁。

1.2 方法将以上13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0例,对照组6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心肌耗氧量等方面无差异(P>0.05)。

两组均按照急性心肌梗塞的常规治疗,实验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

两组均连续10天监测心肌耗氧量,每日6次,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两组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心肌耗氧量的均值低于对照组。

3 体会与讨论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巧),积极的影响患者的心理,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

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至。

心理护理模式在心肌梗塞病人中的应用

心理护理模式在心肌梗塞病人中的应用
12 1 心肌 梗 塞 病人 恐惧 和 紧 张的 心理 疏 导 . . 心
12 2 焦虑 、 .. 悲观 的 心理疏 导
随着 我们 对 临床病
人 的观察显 示 , 在 患 病 时均 会 产 生 悲观 与 焦 虑 的 人 情绪 , 心肌梗 塞病 人更 是脆 弱群体 , 社会 和家庭 的支 持 , 增加病 人 的信心 有很 大的作 用 , 积极 治疗 与 对 在 护理 的 同时 , 与心 理 疏 导 和帮 助 , 给 多与 病 人 沟通 , 根据 病人不 同性 格 和文 化 素 质 的高 低 , 传 与 疾病 宣 相关 的 医学 常 识 , 他 对 本 病 有 一 个 正 确 的认 识 。 让 用沉 着礼貌 的态 度取 信于病 人 。各种检 查 和治疗 做 到准 确 、 时 、 条不 紊 , 加 病 人 对 医护 人 员 的 信 及 有 增
赵 慧 , 莉 , 高 师福 香
( 陕西 榆林 市第 二 医院 , 西 榆 林 790 ) 陕 100
摘 要: 目的 心理护理模式在心肌梗塞病人 中应用效果评价 。方法 将 20 -0 1 0 82 1 年来我 院住院的 6 0名 心肌梗
塞患者实行心理护理模式。 结果
心肌梗塞 病人 实行心 理护理 , 有效 的改善病 人焦 虑、 惧心 理 , 定病 人情 能 恐 稳
绪, 提高病人对 医护人员 的信任度 , 使病人 更好 地配合 治疗 , 对病情的好转有重要 的辅助作 用。 结论 理、 心理需要 , 提高治愈率 , 提高护理质量 。
关键词 : 肌梗塞 ; 心 心理疏导 ; 效果评价
中 图分 类 号 : 4 3 R 7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6 9 2 1 )2— 0 3— 2 17 2 3 (0 2 0 0 7 0

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分析【摘要】随着发病率的不断升高,急性心肌梗死已经成为威胁现代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推行下,心理干预已经成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的相关因素:包括抑郁因素、焦虑因素和创伤后应激综合征,以及综合性的心理干预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给予指导。

【关键词】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1]。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起部分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而最终发生的局部坏死。

我们要认识到单纯的药物治疗无法有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与发展,对患者心理压力的解除、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纠正以及提供足够的社会心理支持是起到预防与治疗的积极措施[2]。

因此护士必须深入落实整体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才能更加有效提高治疗和护理的疗效。

本文将就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心理因素及干预策略做一综述。

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的相关影响因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既有身体的疾病和经济压力所带来的痛苦和急迫,又有各式各样的心理刺激:包括家庭的支持、社会地位的改变等,这些压力都在有形或无形中给予或加重了患者的孤独感、挫折感和无助感,消磨着患者对于抗争疾病和重新生活的意志力和耐受能力,这种压力是心境变得焦虑、沮丧、抑郁的根源所在[3]。

1. 1 抑郁心理研究表明[4],9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不同程度的伴有焦虑、抑郁症状。

此外苏慧敏的研究显示,抑郁和社会支持感知度的减低与心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相关性[5]。

抑郁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血管事件及死亡发生率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抑郁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导致血栓栓塞事件增加;心率变异度降低,心律失常增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由自主神经介导的心脏压力感觉性反射功能失调,引发猝死;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依从性差。

急性心梗的心理护理

急性心梗的心理护理

急性心梗的心理护理【摘要】急性心梗是心脏病中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主要讨论急性心梗的心理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的目标与原则、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因素、患者的心理状态、心理干预措施以及心理康复。

急性心梗患者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及时的心理干预和支持。

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能够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果。

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进一步完善急性心梗的心理护理机制,推动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综合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照顾。

【关键词】急性心梗、心理护理、心理健康、心理状态、心理干预、心理康复、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什么是急性心梗的心理护理急性心梗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急性心梗的心理护理是指在治疗的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关注和支持,以促进其心理健康的恢复和康复。

急性心梗患者常常面临着心理上的焦虑、恐惧、抑郁等问题,因此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的影响,减轻心理负担,促进康复的过程。

急性心梗的心理护理不仅仅是提供治疗和护理,更是关于患者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怀和支持。

通过专业的心理护理团队,可以为急性心梗患者提供情绪支持、心理干预和康复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心梗后的康复期。

1.2 为什么需要进行急性心梗的心理护理急性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一旦发生,会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急性心梗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还会引起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

进行急性心梗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急性心梗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和恐惧。

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患者往往会感到恐惧、焦虑和无助,甚至可能出现抑郁和失眠等心理问题。

及时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理解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式,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惧,提高他们的抗病能力。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理护理(一)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理护理(一)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理护理(一)【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病情重而变化快,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而致死。

近几年来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均证明,不良情绪是诱发并发症,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对病人施行心理护理稳定病人情绪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通过近几年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实践总结出几点体会,小结如下。

一、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急性期表现出恐惧、紧张,原因是由于疼痛与气急引起的濒死感和无名的威胁;恢复期病人较多考虑疾病的愈后和对今后工作与生活的影响,从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康复后相当长时间内,有的病人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全神贯注于自己的症状,虽然顺从康复计划,但被动依赖、心境低沉、绝望等。

这种负性情感,通过大脑多种功能调节植物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而影响心身疾病的发展、转归和康复。

因此,对心肌梗塞病人应进行全方位的诊断治疗和整体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二、为病人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舒适、安静的环境对每个人都会感到轻松愉快,对病人更是如此。

当病人急诊入院后要力争安排在抢救闻或小房间,与嘈杂的外界隔开,室内物品、用具放置井然有序。

通过感官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可使病人入院前的急躁、恐惧、焦虑、痛苦、失望的情绪恢复平静,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作用可使心率、血压下降,对机体的生理功能起到艮好的作用,有利于病人渡过险关。

三、与病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病人入院后都渴望得到医生、护士的理解和信任,特别是危重病人更是如此。

医生、护士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给病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护理人员要抓住这个特点。

对病人热情和蔼,并要严肃认真,说话耐心,简练清楚又要有分寸,切忌吞吞吐吐,以免引起病人的疑虑。

操作时轻松熟练,有条不紊,具有熟练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病人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是取得病人信任的关键,树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促使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

四、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由于发病突然,精神上遭受意想不到的打击,往往比疾病本身对机体的打击严重的多,甚至使心理防线崩溃,因而产生急躁、易怒、悲观情绪。

心理护理在急性心梗患者临床中的运用

心理护理在急性心梗患者临床中的运用

心理健康2642013.12急性心肌梗死做为内科的危、急、重症,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人们的生活健康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急性心梗就是指由于某些原因引起心肌广泛而持久的缺血,最后导致部分心肌坏死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这是一种来势迅猛、病情危重,病死率很高的疾病。

人们都对其谈之色变。

因此在突然遭遇到这种疾病的时候,很多患者在心理上都不能承受,尤其是当他们对疾病没有更深入的了解时,往往会产生恐惧、失落甚至悲观的心理,这种心理会导致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肌耗氧量增加,会加重病情,不利于疾病的转归。

因此,在临床中就需要加强对急性心梗患者的心理护理。

1 急性心梗患者常见的心理表现在确定具体的心理护理方法之前,我们要根据每位患者实际情况的差异,分析出来他们各自的主要心理问题,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提高临床心理护理的疗效。

急性心梗的患者的心理问题往往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恐惧和焦虑的心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会出现胸前区的憋闷和压榨感的症状,患者常有一种濒临死亡的感觉,发病的急骤再加上急性心梗的不良预后,使得患者会出现极度的恐惧和焦虑的心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发展和预后会是什么,因而会表现的烦躁不安。

1.2 否认的心理有的患者自恃身体强壮再加上对急性心肌梗死这种疾病认识的缺乏,对自己的急性发作的心肌梗死不以为然,以为只是症状比较重的一种小毛病。

因此不能严格的遵守医生的医嘱,往往会导致疾病的恶化。

1.3 绝望的心理部分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深,对自己的疾病的预后抱着很消极的态度,再加上经常目睹同病房的病人的抢救甚至死亡的场面,心理上常常很绝望、敏感,而且感情很脆弱,很多患者都会对疾病的诊治表现出很消极的态度,不配合甚至会拒绝医护人员对自己的救治行为。

1.4 懈怠心理的护理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常认为入院后经过医护人员积极的治疗,症状已经有所缓解,这就是自己的疾病已经治愈了,因此 往往不加重视,也会表现出对医护人员工作的不配合,比如擅自过早下床活动,不能按时服药等行为。

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应用分析

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应用分析

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应用分析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心肌梗死患者10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

观察组按照制定的心理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护理方法,护理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和患者及家属的口头谈话等方式进行状态调查。

结果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紧张、悲观抑郁、担心经济问题和工作能力丧失、期望护理照顾丧失等心理状态[1]。

临床上应用心理面观察组有明显优势,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对心肌梗死患者主要运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手段,不但能够增强患者对于疾病的防治知识的掌握和自我的护理能力,使治疗结果更满意。

而且使治疗过程满意度提高,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标签:心肌梗死;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主要是指人体的机体自身出现供血和供氧和心肌所要用血和用氧气方面出现失衡的情况后[2],所引起的心肌出现变化的情况,有很大一部分的心肌梗死患者都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导致出现了血栓,造成局部动脉有堵塞的现象出现,使得心肌出现缺血。

患者会出现心绞痛,气喘等现象。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08例,其中男68例,女40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3.3岁。

文化程度是初中以下的有57例,文化程度是高中的患者有34例,文化程度是大专的有17例。

将其进行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两组患者在文化程度以及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心理上表现出恐惧和紧张,心情悲观,抑郁,担心经济问题和工作能力丧失,期望护理照顾丧失等。

这些心理方面的因素对于患者的治疗情况会产生很大的干扰,导致患者对于治疗失去自信心,因此,在治疗的时候,进行必要的心理沟通是很关键的。

1.3 一般护理1.3.1 卧床休息患者必须进行卧床休息,在翻身或者进食的时候,都必须由陪护人员陪同,等患者的病情稍微有所缓解后,才能在床上进行四肢的活动,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在第二周的时候要帮助患者在室内进行缓慢的走动或者站立,第三周的时候,可以将患者移动到室外,进行大小便的自理,如果在运动后出现了呼吸困难的情况,要立即进行卧床休息[3]。

心理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心理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心理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探讨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

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入、出院时的焦虑程度、疼痛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

结果两组入院时焦虑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时焦虑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疼痛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

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减轻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不良情绪,并缩短治疗时间。

标签:心理护理干预;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闭塞所致血流中断,心肌组织因缺血而出现的急性坏死性病变[1]。

该病急性期以心前区、胸骨后窒息性或压榨性疼痛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气短、心悸等症状,给患者生命安全形成严重威胁[2]。

我们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行心理护理干预,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

研究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2.38±3.26)岁;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45例,初中以上30例;梗死部位:前壁29例,下壁38例,后下壁3例,正后壁5例;病程0.5~6 h,平均病程(2.66±0.97)h。

对照组男43例,女34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1.93±3.14)岁;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40例,初中以上35例;梗死部位:前壁30例,下壁39例,后下壁2例,正后壁4例;病程50 min~5 h,平均病程(2.61±0.85)h。

所有患者均依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而纳入本次分析,入院后即完善相关检查,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浅析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浅析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浅析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加强心理护理应用价值,分析干预效果并观察对其抑郁情绪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不良情绪评分、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表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其护理中加强心理护理可提升治疗依从性,缓解其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理护理;抑郁情绪;治疗依从性引言急性心肌梗塞是心内科多发急重症,是我国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该疾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年龄、性别、吸烟、脂肪肝、血压等均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常见危险因素。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较急,近半数患者在发病后1h内死亡,无法得到有效抢救。

而且多数患者对于自身疾病了解程度不足,导致患者的缺乏自我护理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疾病预后。

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将心理护理应用到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能减轻其心理应激,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让患者保持热情、饱满、良好的积极心态去迎接治疗工作。

为此,本文针对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A1]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85±1.58)岁。

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95±1.66)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纳入标准:均经影像学技术检查、心电图监测等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知情且自愿,配合检查与诊疗工作。

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治疗的重要性

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治疗的重要性

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治疗的重要性(江西省龙南县人民医院,江西龙南341700)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恐惧﹑焦虑和烦躁情绪状况的影响。

方法对28例心肌塞患者进行治疗和相关护理,其中10例在治疗心肌梗塞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称对照组;另外18例针对患者焦虑及恐惧情绪状况附加专业心理护理干预,称为观察组。

观察护理后患者焦虑及恐惧情绪状态变化情况。

结果通过专业心理护理干预的心肌梗塞患者都能在预期计划内消除恐惧焦虑烦躁不安等各种不良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尽早的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结论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护理技术水平和心理道德修养,以适应时代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标签:心理护理;心肌梗塞;重要性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出现,护理工作的的中心已逐步从护”病”转到护”人”,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应该是”见病见人”,和”治病治人”,因此对于护理起病急,病情危重的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护士有必要了解患者在在患病时社会的﹑心理的和生理因素的相互影响,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其尽早恢复到原来的日常生活自理水平。

1临床资料我科上半年收治了28例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男性20例,女性8例,年龄在48~72岁,由心电图检查,确诊为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心肌梗塞,根据患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获知这些心肌梗塞的患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烦躁等主要不良心理状态。

2不良心理状态存在的原因2.1恐惧因病房病友危重或死亡等促成因数。

2.2焦虑2.2.1对身体和心理上的异常感到有威胁。

2.2.2环境和日常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在重症监护病房里,有各种抢救设备如氧气筒,心电监护仪等─环境陌生充满危险感。

日常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绝对卧床休息,在床上大小便,进食,个人卫生等,患者不习惯,难以接受。

2.2.3社会经济状况的威胁或改变。

2.3烦躁2.3.1疼痛不适2.3.2活动受限、活动无耐力3心理护理措施3.1一般心理护理对所有患者,护士应以良好的态度,恰当的解释,热情的引导,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解释工作,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工作中尽量做到耐心、细心、热心、关心,善于发现患者的各种心理状态,了解并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使患者全身心地配合医生积极治疗。

浅析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的应用

浅析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的应用

浅析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的应用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冠状动脉突然堵塞,导致血流中断从而心肌因为严重缺血而导致局部坏死的突发性疾病。

如果患者突发急性心肌梗塞,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这也是一种死亡率非常高的疾病。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就起了很大的作用,调节好患者的心理可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本文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问题、护理经验来进行分析。

标签:心肌梗塞心理护理【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02-02随着心身医学的发展,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密切关系利益引人注目。

早在本世纪初,冠心病就已被人们描述为7种经典心身疾病之一,且居首位。

近几年来,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植物神经调节异常是导致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致病人猝死的独立预报因子,做为冠心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心肌梗塞(以下简称AMI)更易发生心律变异的异常,Q~T问期离散度的改变,而这恰与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张力失衡有关。

因此,研究该类病人情绪、心理因素对其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无疑将对提高AMI治疗成功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大有裨益。

本文就AMI病人的心理护理做一概述。

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12例病人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46-72岁,发病及就诊时,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的改变符合AMI诊断标准,且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懼、焦虑或烦躁心理存在。

恐惧者9例,占75%,焦虑者2例,占17%,烦躁者1例,占8%。

1.2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方式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问题方面的调查,调查范围包括患者发病时、治疗中和治疗后期的心理变化,同时了解患者如何接受心理护理,找出心肌梗死患者惯有心理以及心理护理的具体效果。

总结出相关心理护理方法。

2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常见心理状态2.1患焦虑忧郁心理:由于患者发病突然,没有心理准备,会由开始的紧张恐惧心理逐渐转为焦虑忧郁心理。

紧张恐惧心理减轻后会处于对疾病严重后果的担忧中,主要担心患病后对生活工作的影响,如作为一家之主,特别是来自农村的患者,担心患病后失去劳动能力,影响家庭经济收入;患病后需要别人照顾,给子女带来负担;家庭经济环境不好的患者,害怕患病住院缴费使本来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年轻人则担心自己的事业前程及性功能受影响等等。

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为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及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两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塞;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常见心脏疾病,其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而剧烈的胸痛、心电图特征性动态改变和血清心肌酶增高,临床针对该病多采用手术疏通血管或药物治疗,有研究表明,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1]。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该病诊断标准且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合作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为24例;对照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45.68±5.89)岁;观察组24例,男12例,女12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5.25±5.2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测、健康宣教、运动及饮食干预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对患者的各项心理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出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开展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耐心倾听患者倾诉的心理问题,及时了解心理状态及情感所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护理人员运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加强护患之间的信任感,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减轻对该病的恐惧与焦虑,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心理护理在心梗患者中的应用

心理护理在心梗患者中的应用

心理护理在心梗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心理护理在心梗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

从而,阻止心梗患者的病情恶化,减少其死亡率。

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帮助。

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循环内科住院治疗的心梗患者的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

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

干预前和干预后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干预2周后,治疗组SAS评分>50分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对心梗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心理护理,减少患者的紧张和恐惧。

并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有利于病人的病情好转。

【关键词】心梗患者心理护理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

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和中断。

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

发病时,患者心理上会感到恐惧、紧张、甚至会有濒死感。

这样的心理状况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治疗。

本文对我院2010年至2011年10月收治的53例心梗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循环内科住院治疗的心梗患者106例,其中男74例,女32例。

年龄34—78岁,平均51岁。

有认知能力,能进行语言沟通。

具有小学及小学以上文化程度。

根据临床诊断结果确诊为心梗。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职业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如下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1.2.1环境为患者创立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休息环境。

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使患者在住院期间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1.2.2医护人员要态度和蔼,为人热情主动。

要有精确的技术,熟练的操作。

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发表时间:2020-04-15T10:00:28.15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期作者:黄朝霞[导读] 研究分析对于科室中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于科室中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采取心理护理方法后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价值研究。

方法:我们医院对于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接收诊治的130例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病患者统一列为本文实验的主要探究对象,为了更加合理的分析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影响效果,本医院将以上130例病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对于常规护理组之中的患者单纯的采取传统化的常规方法来进行护理,对于实验分组当中的患者将采取心理护理的护理模式展开护理,两种护理方式实行结束之后将对两组病患者其护理效果进行合理的比较和探究。

结果:依据本次实验数据的结果显示,本次实验的整个过程当中实验护理组的病患者在心理护理的护理之后有效概率(90.77%),该概率明显的高出常规护理组病患者的有效概率(69.23%),另一方面,实验护理组中的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病患者在经过情绪方面的护理策略之后,组中的患者其焦虑情绪逐渐得到了改善和缓解,比常规护理组中的患者的干预效果较为良好,以上数据经过检验皆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对于科室中的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在其护理过程中使用心理护理的护理方法,干预效果较为良好,可以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和抑郁症状。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临床效果焦虑情绪心理护理前言:众所周知,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常常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情绪,心理问题,比如抑郁证等等,倘若患者的抑郁状况相对比较严重,有可能会造成自杀或者自残等不良行为,为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威胁。

根据临床信息显示,当前在护理的过程中,情绪方面的护理方法已经逐渐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情绪方面的护理模式能够更加有效的缓解科室中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的焦虑情绪,患者的干预效果较为明显。

心理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心理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心理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血流突然出现急剧减少甚或中断,若缺血长时间得不到改善,会使相应区域的心肌因缺血而发生缺血性坏死。

对患者的心脏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甚至造成患者心脏衰竭而死亡[1]。

我国老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即为心肌梗死。

有研究资料报道,心肌梗死病人在不同时期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负面的心理状态,急性期心肌梗死病人有45%表现出恐惧,45%表现出紧张,5%表现出焦虑;恢复期心梗病人有10%表现出紧张,40%表现出焦虑,20%表现出抑郁;心梗康复后期有5%表现出焦虑,5%表现出抑郁。

在整个心及梗死发病及康复过程中甚至康复后,患者所表现出的不良情绪,给患者自身及家属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影响了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2]。

我们对64例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肌梗死治疗的基础上,再予以治疗全程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128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专题组所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3]。

所有患者均为急性期入院治疗,符合出院标准予以出院。

所有患者治疗前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平均值为20.32±7.45;焦虑量表平均值为25.20±6.95。

其中男77例,女51例,年龄46岁至77岁,平均年龄为66.8岁。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使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HAMD评分评分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根据患者病情,采用相应的心肌梗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按照心内科护理常规对患者进行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再予以治疗全程的心理护理。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改善情况,统计治疗过程中的两组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并进行比较。

心理护理在心肌梗死急性期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心理护理在心肌梗死急性期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心理护理在心肌梗死急性期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发表时间:2019-07-31T09:20:07.04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6期作者:张湘宇[导读]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较严重的一种类型,致死率较高,其急性期发病快,进展迅速,安化县大福中心医院,湖南益阳 413517【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心肌梗死急性期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42),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SAS)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两组护理前的SAS无显著差异,经过不同护理后,研究组护理第3天及第7天的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2.9%,对照组为71.4%,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心理护理在心肌梗死急性期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不仅能降低患者的焦虑度,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期;心理护理;应用心肌梗死是冠心病较严重的一种类型,致死率较高,其急性期发病快,进展迅速,患者极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负面情绪,不仅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还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1]。

所以,对患者临床上的心理护理干预非常重要,本文对心理护理在心肌梗死急性期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现将具体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4例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心肌梗死急性期诊断标准;均为首次发作;均自愿参加此次研究。

排除标准:精神障碍者;严重心律失常者。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42):对照组年龄41~75(52.2±3.8)岁,其中男20例,女21例,病程0.5~6.2(2.5±0.7)h;研究组年龄40~74(51.5±3.2)岁,其中男19例,女23例,病程0.6~6(2.6±0.5)h,。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范庆娟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范庆娟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范庆娟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应用。

方法:以8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对象,随机方法分参照组、试验组(n=42),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护理情况。

结果:和参照组比较,试验组SDS评分、AS评分较低,生活质量较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时,心理护理干预应用效果理想,可以改善不良心理,提升患者满意度,加快患者恢复速度。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塞;不良心理近几年,急性心肌梗塞患病率不断上升,呈发病急和病情重特点,使患者具有较高死亡率,会对患者生命健康、生存质量造成直接影响。

因此,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治疗期间,全面落实护理干预,坚持按照以人为本原则向患者予以护理,可以明显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其护理效果[1]。

本文取84例患者,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应用效果,有利于提升患者护理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以8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对象,时间2019.03-2020.03,随机方法分参照组、试验组(n=42)。

参照组男女比例22:20,最小年龄为60岁,最大年龄为76岁,均值(68±1)岁;试验组男女比例24:18,最小年龄为59岁,最大年龄为78岁,均值(68.5±1.5)岁。

比较参照组与试验组患者一般资料,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在患者常规治疗期间,向参照组患者展开一般护理,主要包含急救护理和用药指导等。

以此为基础,为试验组患者展开心理护理,主要方法包括:(1)心理评估,对患者心理状况予以综合评估,了解患者焦虑抑郁原因,结合情况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

要求护理人员强化患者交流,认真倾听患者心理问题,掌握心理状况和情感要求,结合心理原因科学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

借助知识与经验向患者展开心理疏导,向患者予以鼓励,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降低疾病恐惧感,提升患者依从性[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苦而忧愁 , 为其 怀恋而追思 。 参考文献 [ 1 ] 刘文贤. 李连太 , 王爱国 6 o例肺性脑病早期诊 断及临床观察 分析[ J ] 中国实用 内 科杂志 , 1 9 9 3 , 1 3 ( 1 0 ) : 5 0 5 [ 2 ] 仇颖 , 国旭熳. 老年慢性肺心病的特 点及 护理对策[ J ] . 中华实用 中西 医杂 志, 2 0 0 6 ( 1 2 ) : 1 4 5 9 .
前 列 腺 增 生 症 电切 围手 术 期 护 理
付 成会
( 贵州 1 Leabharlann 遵义县人 民医院麻 醉科贵州 遵 义 5 6 3 0 0 3 )
I 摘要】 目的: 对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 u R P ) 治疗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电切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及对策进行探讨。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分析笔者所在医院 2 0 1 4年1月
2 01 4军 弟 9剽 3 . 2合 理安排休息 , 肺心病患者由于心肺功能不 盆 合理的休息是很重要的 , 可 以减 少机体耗氧 , 减轻 心肺 负担。 病情好转后 , 可适当增加活动量 , 但不 能过 劳。 本组 l 例 患者经过治疗, 本 来准备 近 日出院 , 但他 自我感觉恢复甚好 , 不听医护人员劝说 , 也不 让护士协助 , 提着坐便椅坚持 自行 人厕 结果导致心 衰当时患者大汗淋漓 , 呼吸 困难 , 紫绀、 心悸 、 心率 1 2 0次/ 分 , 虽经抢救脱险 , 但增加了患者 的痛 苦 , 延长 了住 院时间。 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向患者反 复讲 明适量活动的重要性 , 并切实做好” 五到 床头 , 避免 类似情况发生。 3 . 3饮食护理 , 患者 由于心功能不全 , 造成 胃肠道瘀血 , 活动少 , 又使 胃肠蠕动减 弱, 消化吸收功能差 , 所 以应 给予低脂低 盐 , 富含 维生 素、 蛋 白质和较 高热量 的饮食 , 少量多餐 , 以免过饱 , 加重心脏负担及造成消化不 良, 低盐可避免水钠潴 留。 3 . 4吸氧的护理 , 氧气 吸入 是治疗肺 心病 的主要手段 之一 。给 患者以持续 低流量 氧气吸人 , 能 降低肺循环阻力和肺动脉压 , 增强心肌收缩力 , 从而提高患者 的活动耐力 和延长存活时间。氧流量为 1 .5 — 2 L / a r i n持续吸氧时间每 天不 少于 1 8小时 , 夜间 吸 氧尤为重要。吸氧时鼻腔内涂 布少许红霉素 眼膏 以防止鼻牯膜干燥 ~ 疼痛甚 至破裂 出 血。同时注意观察吸氧效果, 如 呼吸困难是否 改善 , 紫绀 是否减 轻。另外要 注意保持 呼吸道通畅 , 鼓励 和协 助患者进行有效排痰 。 3 . 5皮肤护理 患者由于久病 , 全身营养差 , 再加心功能不全常伴有水肿 , 使皮肤抵 抗力降低 , 病情严重 时需 卧床休息 , 甚至采取被迫体位 , 极易发生褥疮 。 所 以要认真做 好皮肤护理 , 按时翻身、 按摩 、 擦背 , 保持床铺清 洁、 平整 等 , 以防止褥疮发 生。本组有 5例 患者 , 因护理不 当发生褥疮 4例经换药等处 置痊愈 , 1例直到患者死亡 时创面都没 有愈合。不但增加 了患者痛苦 甚至可因创 面感染 , 直接危及 生命 , 所以一定要 加强基 础护理工作 , 杜绝褥疮 的发生 。 3 . 6心理护理 肺 心病患者由于病程 长, 病情逐年加重 , 以及沉重的经济负担 , 使大 多数患者及家属对治病失去信 心 , 一般等到病情严重 , 实在不能 再拖时 , 才来就 医 , 针
对这种情况 , 患者人院后 , 我们积极开展健康 教育和心理护理工作 、 讲明及时治疗 既能 早日 减轻患者 的痛苦 、 控制病情 的发展 、 又能缩短住院时间 、 减轻经济负担 、 更重要的是 避免 因贻误治疗而危及生命 。同时请家属 多关心患 者、 给予经济上 的资助 和精神上 的 鼓励 、 能经常探视、 使他们保持愉快的心情 、 树立起 战胜疾病 的信心 。
4 讨 论
病人进入角色之后 , 大都产生一种被动依赖 的心理状态 。这是因为 , 一个人一旦 生 了病 , 自然就会受到家人和周 围同志的关心照顾 , 即使往常在家 中或单 位地位不高 的成 员, 现在也突然升为被人关 照的中心。这时他们 的爱和归属感得 到增加 , 希望得到更 多 亲友 的探望 , 希望得到更多的关 心和温暖 , 否则就会 感到孤 独、 自 怜 。这时 医护人员 一 方面要使病人感到医院 、 医务工作者是可 以信赖 的, 另一方面也要帮助 病人提高 战胜疾 病的主观能动性。要做到 以下几点 : ( 1 ) 建立 良好的护患关系 , 深人心理沟通 。良好的 护患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意义。多 与病人交谈 , 了解 其心理状 态 , 以优 良的态度. 娴熟的技术 , 赢得病人 的信赖 , 使他们主动地配合治疗 和护理 。( 2 ) 对患者要 高度负责 , 处处为其着想 , 各 种操 作果 断、 利索 , 如遇紧急情况要沉着 、 冷静 , 言行上表示 信心 , 丝毫 不能浙 e 露出不利于病情的言语和表情。( 3 ) 要把病人 当亲人 , 要有 同情 心。依赖心理增 强的病人 , 急需得 到亲人照料与 医护人员 的关怀 , 然 而亲人 照料只能在病人 心理上起一 定的安慰作用 , 而医护人员 的关怀 同情, 却 可减轻或 消除痛苦 。为其欢乐 而高兴 , 为其
至2 0 1 4年 8月收治的 2 O例前列腺增 生症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 总结 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积极预 防并发症 。结果 : 本组 2 0例行 T U R P治疗 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 后, 手术均取得成功, 均痊愈 出院。结论 : 加强对行 T U R P治疗的前列腺增 生症 患者的 围手术 期护理能够保证 手术治疗 的效果, 患者恢 复快 , 无并发症 , 提高手术安全系数。 【 关键词 】 经尿道 前列腺电切术 ; 前列腺增生症; 围手术期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 4 7 3 . 1 2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0 0 4— 4 9 4 9 ( 2 0 1 4 ) 0 9 2 0 5 0 2— 0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