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与少数民族现代化
刚察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思考
刚察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思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步骤。
青海省刚察县是环青海湖地区畜牧业大县之一,应如何进一步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进程,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本文深入基层实际展开调研,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对刚察县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标签:刚察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措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步骤。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以下简称刚察县)是环青海湖地区畜牧业大县之一,在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进程中,进一步深化对农村牧区基本情况的再认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利用国家建设新农村政策、抢抓国家财政投入倾斜牧区的机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建设模式,科学确定目标体系,扎实推进建设进程。
根据省州委关于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和刚察县“十一五”发展规划,结合最近本人深入基层调研中了解的实际问题,对刚察县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地位和意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重视农业是我们民族的重要传统。
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党中央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新农村,与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在战略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我国城乡社会发展的明显反差,凸现建设新农村的紧迫性;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刻变化,孕育建设新农村的必要性;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彰显建设新农村的可行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强推进。
它的重大意义就在于:统筹城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解决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始终是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大力发展农村和农业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是落实扩大内需方针的必然要求。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我区部分盟市调研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我区部分盟市调研作者: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2016年第10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全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9月3日至4日,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兴安盟调研时强调,要继承发扬光荣革命传统,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全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李纪恒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内蒙古命运的关键一招。
要坚持以开放倒逼改革、以开放助推发展,坚持联动周边、双向开放、多边合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振兴东北等国家发展战略,拓展发展新空间、打造开放新优势。
他要求贫困地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全面实施“五个一批”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扎扎实实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坚持促进“五化” 同步推动经济转型发展9月12日至14日,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锡林郭勒盟调研时强调,要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绿色化“五化”同步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多作贡献。
李纪恒强调,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全力以赴稳增长,统筹抓好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全力促进企业稳定生产,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领作用,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着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要进一步完善口岸基础设施,突出抓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着力扩大对外开放。
要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要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创建活动,高度重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切实提高边境管控能力,着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
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扎实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现代 工业 理念 推进 农 牧业 和 农 村 牧 区经 济 发 展 , 树
立 人本观 。 坚持 统筹观 , 转变 增 长观 , 拓展产 业观 , 更
区经 济发 展能力 为主 线, 以现代农 牧业 建设 为重 点 , 以实现农 畜 产品增 产 、 牧业 增效 、 农 农牧 民增 收 为 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现代理 念 , 有 多种 劳 动技 能 和较 高 科 技 水 平的 新 具
的农村 牧 区产业 工人 。这 就要 求我 们必 须采 取多种
2 ・
维普资讯
理 论 研 究
2 o . O 62
方式 加强对 农牧 民的教 育培 训 , 高农 牧 民 的综 合 提 素质 , 造新 型农牧 民。 塑 新 阶段 “ 三农 三 牧 ” 的新 进 步 , 点 是 加快 农 牧 重 业和 农村 牧 区经 济 增 长 方式 转 变 , 进 传统 农 牧 业 推
维普资讯
理 论研 究
2 0 . 0 62
大 发现农 业 力展 代牧 扎 推 新村牧 建 实进 农 新. 设 区
口 陶 克
【 内容提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 重点是加快农牧 业和农村牧 区经济增长方式转
变, 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 高农牧业经济效益, 提 不断增强农牧业和农村牧 区经济 发展的可持续性。
逐 年增 多 , 阶段 的 农牧 民 已经 不 再 是从 事 简单 农 新
牧 业 生 产 的 体 力 劳 动 者 , 是 具 有 一 定 文 化 素 质 和 而
作新 局面。 树立新 农牧 业观念 。新 阶段的农 牧业 已不 再单 纯地表 现为农 畜产 品 的 生产 , 是 包 括 生产 、 工、 而 加 流通 等诸环 节在 内的 完整 产 业 体 系 , 农 村 牧 区三 是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牧区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牧区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12.10•【字号】内政办发〔2020〕44号•【施行日期】2020.1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畜牧业正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牧区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各有关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有关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各有关企业、事业单位: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牧区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12月10日牧区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为扎实推进牧区现代化建设,确保取得实效,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统筹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创新体制机制、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等重点工作,率先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牧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保持生态定力,严守生态红线,严格落实生态功能区规划,严格执行基本草原保护、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和草原生态保护监测评估四项基本制度,积极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科学利用草牧场,促进牧区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2.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统筹考虑牧区经济发展条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环境状况、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合理制定规划方案,确定试点目标和工作重点,差异化推进,不搞“一刀切”“齐步走”,确保符合当地实际,体现牧区特色。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百姓安居工程”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百姓安居工程”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10.29•【字号】内党办发[2013]21号•【施行日期】2013.10.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百姓安居工程”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内党办发〔2013〕21号2013年10月29日)各盟市委,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部、委、办、厅、局和各人民团体:《关于推进“百姓安居工程”的实施意见》已经自治区党委、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推进“百姓安居工程”的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努力实现全区城乡居民住房条件较大改观,更好地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现就推进“百姓安居工程”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要求,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切实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快推进以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各类棚户区改造,大力实施农村牧区危房改造,积极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住宅品质和宜居水平,努力实现全区城乡居民“住有所居”目标,并逐步向“住有宜居”目标迈进,为实现富民强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与市场双向推动。
加快建立“政府主导、市场配置”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和“市场主导、政府调控”的商品住房供应体系,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对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由政府主导,对商品房供给由市场调节。
--坚持城乡统筹。
充分考虑城乡人口变迁等因素,统筹安排城乡住房建设。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家庭人口结构、居民支付能力等因素,合理控制住房价格水平和发展规模。
内蒙畜牧
一、内蒙古牧区政策变迁自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自治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对不同历史阶段的牧区政策变迁加以回顾和考察,科学地总结政策规律并且进行考量,是十分有必要和意义的。
“林牧为主,多种经营”八字方针作为我国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长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由于过度放牧草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以及片面强调“以粮为纲”、“牧区粮食自给”,草原畜牧业处于被农耕经济蚕食和包围之中。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自治区及时地提出了“以牧为主,农牧林结合,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1981年党中央28号文件确定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建设方针为“林牧为主,多种经营”八字方针。
张曙光同志(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在1986年9月8日自治区直属机关处级上党员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念草木经,兴畜牧业’,真正把‘林牧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落到实处,有利于减少以至解决农牧矛盾,从而巩固和加强民族团结”。
[1]1986年12月3日,在内蒙古党委全委扩大会议上,讨论通过了《关于“念草木经,兴畜牧业”的实施方案(试行草案)》,退耕还林还草、增草方可增畜等措施逐步成为农牧业发展的方向。
[2]从“ 草畜双承包” 到“ 双权一制”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内蒙古畜牧业政策发生重大变革。
牧区打破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旧模式,在草原经营体制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1984年自治区效仿农区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率先实行了“草场公有、承包经营、牲畜作价、户有户养”的“草畜双承包责任制”,把草牧场所有权划归嘎查(村级单位)所有,把“人畜草”、“责权利”有机地统一协调起来,使经营畜牧业和经营草原紧密挂钩。
时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的周慧同志在一九八四年第十期《红旗》杂志发表文章指出“联系畜牧业生产责任制和个体经营户而建立起来的草原管理责任制,实际上就是一种既包括牲畜又包括草原‘双承包制’”,“牲畜和草原‘双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家庭经营的积极性结合起来,使小规模分户经营与专业化﹑社会化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
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农牧业基础建设促进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意见
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农牧业基础建设促进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1.14•【字号】内党发[2008]1号•【施行日期】2008.01.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农牧业基础建设促进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意见(内党发〔2008〕1号2008年1月14日)今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提出了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了深入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切实把各项支农支牧惠农惠牧政策落到实处,夯实强化我区农牧业基础地位,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步伐,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力度,结合自治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构建强化农牧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强化农牧业基础地位,需要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和长期不懈的努力,最重要的是不断加大强农强牧惠农惠牧政策力度。
(一)继续加大对“三农三牧”的投入力度。
增加农牧业投入,是强化农牧业基础、发展现代农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迫切需要。
当前要抓住经济发展较快和财政增收较多的时机,推动国民收入分配切实向“三农三牧”倾斜,大幅度增加对农牧业和农村牧区投入。
要坚持并落实工业反哺农牧业、城市支持农村牧区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做到旗县级以上各级财政每年对农牧业总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坚持把自治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牧区。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关于贯彻落实“内蒙古党委、政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实施意见”的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关于贯彻落实“内蒙古党委、政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实施意见”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公布日期】•【字号】内农牧法发[2006]127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关于贯彻落实“内蒙古党委、政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实施意见”的意见(内农牧法发[2006]127号)各盟市农牧业(农机、渔业、农管、产业化)局、办,厅属各单位: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内党发[2006]6号),把中央、自治区的重要决策落到实处,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出如下贯彻落实意见。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1)整体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是农牧业部门的重要职责,各级农牧业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内党发[2006]6号),结合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部的贯彻意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牧业、城市支持农村牧区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三化”互动战略,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发展现代农牧业的中心任务,创新工作思路,找准位置,选好切入点和突破口,紧紧把握“发展、提高、建设、培育”四个关键环节,强化措施,扎实稳步地开展工作。
(2)工作重点。
农牧业部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提高农牧业机械装备水平,发展循环农牧业和高效特色农牧业。
以调整农牧业结构为主线,加快推动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提升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能力,结合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实际,大力实施“特色、绿色、生态”农牧业发展战略,实现农畜产品增产、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三增”目标,努力使全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内蒙古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经济建设的现状与思路
畜牧与饲料科学H t t p ://w w w .x m y s l .c n8年第期●●长期以来,农业、牧区、农牧民问题一直是决定内蒙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没有农牧业的牢固基础和农牧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牧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牧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农牧业丰,则基础牢;农牧业稳,则社会安;农牧民富,则国家昌。
只有广大农村、牧区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牧区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1“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牧区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首要前提。
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益。
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
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
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
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使农牧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牧区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
四是提高农牧民素质。
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牧区文化设施,丰富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嘎查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牧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2内蒙古“十一五”时期新农村、新牧区经济建设的重点2.1“十一五”时期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内蒙古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要开好局、起好步,必须集中解决农牧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真正带给农牧民实惠。
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内党发[2006]6号)
乡 风 文 明 。农 村 牧 区 精 神 文 明 建 设 不
断加强 , 牧 民思想 、 农 文化 、 道德 水平 得到提 高 。
社 会 治 安 综 合 治 理 成 效 显 著 , 会 秩 序 良好 , 社 群 为小城镇发展创造有利 条件 。具 备条件的 区域 , 众安居乐业 。 . 要 统 筹 考虑 资 源环 境 、 济 布局 、 经 就业 岗位 、 人 村 容 整 洁 。农 村 牧 区 基 础 设 施 根 本 改 口居住 等 因素 , 积极 引导 培育城 镇群 , 使其成 为
生 活宽裕 、 乡风文 明 、 村容 整洁 、 管理 民主” 的要 求 ,全面实施 工业 化 、城镇 化 和农 牧业 产业化
() 3 目标要 求
到 2 2 年 ,全 区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新 牧 区 建 00
— —
“ 三化 ” 动 战 略 , 调 推进 我 区农 村牧 区经 济 设 的总体 目标是 : 互 协 建设 、 治建设 、 政 文化 建设 、 社会 建 设 和党 的建 生 产 发 展 。农 牧 业 和 农 村 牧 区 经 济 结 设, 努力 使农 村 牧 区走 上生 产 发展 、 态 良好 、 生
— —
坚持 科 学 规划 , 因地 制 宜 , 分类 指导 ,
发 [o 6 1 ) 神 , 实 加快 我 区社 会 主义新 突出重点 , 2o ]号 精 切 稳步 推进 。高度关 注牧 区的特殊性 , 农 村 新 牧 区建 设 步 伐 , 合 我 区实 际 , 出 如 下 创新建设模式 。 结 提 实施意见 。 坚 持 发 挥 各 方 面 积 极 性 ,依 靠 农 牧 民
— —
以邓小 平理论 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 思想 为指
导 , 面贯 彻落 实科学 发展观 , 全 统筹城 乡经 济社 布 局 , 决 农 牧 业 问题 从 非 农 产 业 上 找 出 路 , 解 解
建设新农村五项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五项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五项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生产发展,就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首要任务。
要加快建设现代农牧业,繁荣农村牧区经济,提高农村牧区生产力水平。
2、生活宽裕,就是农牧民生活要实现新抽调,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根本目标。
要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农牧民消费结构,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3、乡风文明,就是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培养造就新型农牧民。
4、村容整洁,就是苏木乡、嘎查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关键环节。
要搞好苏木乡、嘎查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牧区居住环境。
5、管理民主,就是苏木乡、嘎查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有力保障。
要深化农村牧区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平安和谐苏木乡、嘎查村。
民族工作要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做贡献
议 , 我 国 民族 工作 史上一 次 十分重 要 的会议 。会上 , 是 胡锦 涛 总 书 记 、 家 宝 总理 作 了重 要 讲 话 , 出 台了 温 并 《 中共 中央 、 国务 院关 于进 一步 加 强 民族 工作 , 进 少 促
数 民族 和 民族地 区加 快 发 展 的决 定 》 《 和 国务 院 实 施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 民族 区域 自治 法 ) 干 规定 》 一 系 若 等 列加 快 民族地 区和少 数 民族 发 展 的政策 措施 。自治 区 党 委 、 府 高度 重 视 这 次 会 议精 神 的贯 彻 落 实 , 去 政 于 年9 召开 了全 区 民族工 作会 议 ,出 台了 《 月 自治 区党 委 、 府 关 于进一 步 加强 民族 工作 加 快我 区经 济社 会 政 发 展 的决 定 》 以下简 称 《 ( 决定 》 。《 定 》 支 持 民族 ) 决 对 地 区 , 别 是少 数 民族 聚居 的农 村牧 区基 础 设施 建 设 特
二 、 定 和 实施 少 数 民族 专项 规 划 。 制 是促 进 新 农
、
村 新牧 区建设 的有 效途 径 。国家 正在 制定发 展少 数 民 族 事业 、 边 富 民 行动 、 持 人 口较 少 民族 发展 三 个 兴 扶 “ 一 五” 项规 划 , 是我 国首 次 制定 的涉及 少 数 民 十 专 这 族 和 民族工 作 的五 年规 划 。《 数 民族 事业 “ 少 十一 五 ” 规 划》 我 国 的基本 国情 和少 数 民族事 业 发展 现状 出 从 发, 通过 实 施 特 困 少 数 民族 群 众 解 困 、 民族 基 础教 育 帮扶 、 少数 民族 文化 、 部人 才 等 1 项 重点 工 程 , 干 0 切实 解 决少 数 民族和 民族地 区的突 出问题 和特 殊 困难 。 此 项 规 划 的 实施 对 于 我 区 各项 事 业 和少 数 民 族 聚 居地 区发展 无疑 具有非 常 重要 的推动 作用 。 国家在 前几 年试 点 示 范 的基 础上 , 年 将全 面启 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应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理论研究
2 0 . 07 5
i 1 辱 习 与 思 考 l
建社主新村牧应握的个系 设会义农新区把好几关
口 吕建 国
【 内容提要 】 新农 村新 牧 区建设 中存在 着重生 活建 设轻 生产 建设 、 重试 点村 建设 轻 非试 点村
而 解 决 农 牧 民 生 产 生 活 中 的 困 难 是 近 期 目 标 。 两 者
合 《 庄 规 划 标 准 》 二 足 过 分 注 重 村 庄 规 划 , 提 村 。 每
及 新 农 村 建 设 , @ 6- 说 如 何 请 专 家 设 计 新 村 , 就 人 如
何 房 舍 街 道 整 齐 划 一 , 电 交 通 诸 项 几 通 几 平 。 似 水
、
生 活 建 设 与 生 产 建 设 的 关 系
2 个 行 政 村 入 户 调 查 , 前 没 有 做 规 划 的 村 庄 占 总 3 目
调 查 数 的 9 % ; 使 个 别 村 庄 6- 划 , 不 完 全 符 9 即 规 也
20 0 6年 中 央 “ 号 文 件 ” 确 规 定 , 农 村 建 设 一 明 新
党 的 十 六 届 五 中 全 会 提 出 了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这 一 重 大 历 史 任 务 。2 0 年 2月 , 央 下 发 《 共 06 中 中 中 央 国 务 院 关 于 推 进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的若 干 意
建 豪 华 别 墅 , 民 也 负 担 不 起 物 业 和 取 暖 费 用 。 因 农 此 , 有 进 一 步 发 展 农 村 牧 区生 产 力 , 民 的 生 产 生 只 农 活水平 才能提 高 , 农村 新牧 区建设 才能 实现 。 新
内蒙古自治区主席杨晶:扎实推进内蒙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伐。四是改善农村牧 区面貌要有新举措 。要进一步扩大
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牧区的范围 , 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牧区重点领域 ,鼓励农牧民投工投劳 , 促进农村牧区生
态环境、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 五是
变。农村牧区和农牧业仍是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 是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领域和难点所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 我们要全面贯彻中央 “ 建设
是促进农牧民增收要有新招数。 要坚持 “ 多子少取放活”
的方针 , 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 通过结构调整挖 掘农牧业 内部增收潜力 , 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积 极发展县域经济 , 加快农牧 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步
系, 农牧民生活明显改善 , 农牧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
农村 牧区面貌和生态环境有了一定 的改善。但是总的 看, 城乡工农差别仍在拉大 , 农牧 民增收相对缓慢、农 牧业生产方式粗放、 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滞 后、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
路, 解决农村牧区问题要从推进城镇 化上找出路 , 解决
农牧民问题要从转移和减少农牧民上找出路 。 二是推动
农牧业生产力发展要有新理念。 要用抓工业的理念指导
农牧业生产 , 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加快培育壮大龙 头企业 ,加强基地建设 ,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大 力发展循环农牧业,形成特色优势农牧业产业体系。三
村牧区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_
C0VER ST0RY
M n yC ia时经羿 9 o e hn
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决策部署 , 以全新的思维理念和方 法措施, 扎实推进 内蒙古 自治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一
内蒙古新牧区建设中民族问题的解析
内蒙古新牧区建设中民族问题的解析作者:郝欣梅来源:《北方经济》2011年第05期一、内蒙古新牧区的内涵和特征(一)新牧区的内涵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尽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整体面貌。
2006年2月,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全国范围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高潮,内蒙古作为我国的牧业大区,同样面临着建设新牧区的重大任务。
新牧区与新农村相比,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更重要的是不同之处。
这种不同最明显的体现在民族、生产方式以及生态环境三个方面。
结合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和牧区本身所独具的特点,很多学者对新牧区建设的内涵和要求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布和朝鲁提出:新牧区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牧业生产持续发展、牧民收入稳步增加、牧民生活文明富裕、牧民素质不断提高、牧民真正当家作主、公共财政坚持“多予”、牧民群众得到实惠的新牧区。
马成杰等认为,新农村新牧区通俗地讲就是“生态良性循环、生产持续发展、收入逐年提高、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保障健全、民风高度文明、少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穷有所帮”。
乌力吉认为,新牧区是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善、城乡统筹发展、旗域经济繁荣、生活宽裕殷实、乡风文明纯朴、公共服务健全、社会保障有力、科教文化普及、管理科学民主。
我们在此吸收学界和政界的相关成果,提出建设包括内蒙古在内我国广大的新牧区的建设要求:民族平等团结、文化和谐发展、生态环境良好、生产持续发展、收入逐步提高、财政支持有力、管理科学民主的牧区。
其中需要着力建设的是“民族平等团结、文化和谐发展、生态环境良好”。
民族平等团结是牧区建设的基本点;文化和谐发展是牧区建设的精神动力;生态环境良好是牧区建设的基础。
(二)新牧区的基本特征第一,生态性。
国务院批准卫生部和国家民委关于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会议的纪要-
国务院批准卫生部和国家民委关于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会议的纪要正文:---------------------------------------------------------------------------------------------------------------------------------------------------- 国务院批准卫生部和国家民委关于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会议的纪要(一九八三年七月二十五日)(一)由卫生部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会议,于一九八三年五月八日至十四日在北京举行。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青海、云南、贵州、甘肃、四川、湖南、湖北、广东、浙江、福建、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北京等二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卫生厅(局)长、民委主任,有关医学院校、民族学院的代表,以及中央有关部、委的代表和首都部分新闻工先作者共一百二十六人。
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国家民委主任杨静仁参加了会议开幕式。
卫生部部长崔月犁作了《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事业》的书面发言,卫生部副部长郭子恒作了《坚持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努力开创民族卫生工作的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国家民委副主任洛布桑以《努力开创民族卫生工作的新局面》为题讲了话。
会议结束时,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江平、卫生部顾问黄树则和国家民委副主任伍精华、顾问何长庆等同志都讲了话。
这次会议根据党的十二大的精神,和中央对各项工作的指示要求,认真总结了三十多年来民族卫生工作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开创民族卫生工作新局面的具体任务和政策措施,讨论了《关于加速培养少数民族高级医学人才的实施方案》、《关于继承发扬民族医药学的意见》和《关于经济发达省市对口支援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建设的实施方案》。
自一九五一年八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会议以后,这是第二次全国民族卫生工作会议,预示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事业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与少数民族现代化作者:敖旭鹏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2010年第07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全面解决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农牧民的社会环境和提高农牧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加快农村牧区现代化的根本问题。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对于少数民族的现代化同样至关重要。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农村牧区,虽然党和国家一直为少数民族的发展进步制定并实施了许多促进平等发展的民族政策,以及帮助和扶持经济文化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而加快了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等因素,农村牧区的少数民族依然处于相对贫困落后的状态。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既包含了农村牧区经济的发展,又包含了农牧民收入、生活质量的提高;既包含了农村牧区整体面貌、环境的变化,又包含了农牧民素质的提升,还包含了农村牧区基层民主建设等等,是一个全面解决“三农”和“三牧”问题的系统工程。
要把扩大农村牧区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持久动力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加快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少数民族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已初见成效一、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牧区的公路交通、电网、电视和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
当前,除了远离公路主干道、电网主干线的偏远农村、牧区以外,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大部分都是柏油路)和村村通电工程,游牧的牧民运用小型风力发电机基本解决了家庭用电的问题。
电视和通信网络基本上覆盖了全国,已经初步改变了农村牧区的乡村面貌,极大地改善了农牧民的生活环境、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了农牧民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
这为农村牧区进一步加快新农村牧区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和创造了条件。
二、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已产生了明显成效。
为了增加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国家实行了农牧业税全免政策,对于农牧民种粮、养畜补贴政策,农药、化肥补贴政策,良种补贴政策,购买农牧业机械补贴政策,家电下乡补贴及购买小型汽车补贴政策等等,极大地惠及了广大农牧民,不仅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又充分调动了农牧民科学种田、科学养畜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为了农牧民的社会保障等问题,国家全面实施了医疗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制度等。
在农村牧区早已经普及9年义务教育,并实施了学杂费全免制度,学生奖学金制度和助学金制度,对家庭困难的学生补助金制度等。
对于人口分散的农村牧区已经实施了地方财政补贴的寄宿制集中教育形式,进行了有效的教育资源整合,在中等职业学校对于来自农村牧区的学生实行了每学年助学金1500元的激励政策。
并加强了农村牧区文化教育设施建设和农牧科普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农村牧区的医疗设施,加强了农村牧区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能够满足农牧民求医治病的实际需求。
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建设力度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继续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启动国有林场改革。
继续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为了建设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发展目标,应该把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与城镇化建设和新型工业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认真考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宏观布局,微观实施。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人口密度低、居住分散,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城镇化建设都不容易,为了避免重复投入,必须明确哪些地方应在原有农村、牧区的基础上发展城镇化,哪些地方应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实现城镇化、哪些村庄要根据其人口数量及生产、生活的环境和条件进行新农村牧区建设。
对于那些生产、生活条件差,没有发展潜力,不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小村庄、小村寨应进行转移搬迁,恢复生态,休养生息。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利益,必须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结合起来,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结合起来,把现代化建设与国家安全结合起来,把社会稳定与民族团结结合起来。
坚持科学发展观,打好国家和少数民族地区长远、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要积极推进和转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牧区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实现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及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村要鼓励广大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以可耕土地入股,把分散的耕种土地连成片,联合组成农业合作股份制企业或公司,充分利用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这不仅有利于农业耕地的管理与投入,也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保障农业生产的稳步提高和粮食的稳定增产,还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使农业生产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种、产、销一条龙产业化的经营体系。
在牧区,要坚持牧民的经济利益与畜牧养殖和草原生态平衡、协调、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个体牧民草畜双承包责任制为主,在此基础上以合作或股份制为辅的牧区政策,积极引导和大力提倡广大牧民发展新型畜牧业,根据自己的草场和牧场以饲养优质高产奶牛或肉牛、肉羊为主,自己种植适当面积的青储饲料为饲料补充,努力发展成为新型畜牧养殖专业户和奶牛养殖专业户。
不提倡在草原上发展大型畜牧养殖业,甚至不提倡发展专为乳品企业提供天然奶源的生产基地和为市场提供天然牛肉、羊肉、皮毛等饲养生产基地的大型股份制畜牧养殖企业。
大型畜牧养殖业对于草原生态的破坏十分严重,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有限的牧场和保护势单力薄的个体牧民的利益,必须限制牧区发展大型畜牧养殖企业,把发展大型畜牧养殖基地转移到农村和半农半牧的地区。
这些地区具有“农牧相结合”的优势,发展大型畜牧养殖业前景十分广阔。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不仅加快农牧业经济和乡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更惠及广大农牧民,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提高了农牧民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特别是促进了生活在农村牧区的多数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现代化进步。
如果没有国家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等促进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仅靠少数民族农牧民自身的力量和能力实现现代化,那是很困难的。
由于社会环境和条件的差距、经济收入的差距和劳动能力等差距所带来生活水平及自身发展能力的差距,使少数民族农牧民全体实现现代化是不可能的。
所以,国家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战略,给少数民族农牧民的现代化带来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农村牧区经济的发展,农牧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在经济收入增长的同时,他们的现代化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和扩大再生产的意识也不断增强。
通过深化农村牧区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广大农牧民也将向着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大部分剩余劳动力会进入企业或第三产业转移就业,从而加快农牧民的社会化大分工,实现各尽所能,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牧则牧,逐步实现农村牧区劳动力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合理配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需要我们认真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先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加快完成边境一线地区危旧房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优先在边境县、民族地区贫困县试点。
加大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力度。
继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
重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民族地区生态环境。
切实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就业和管理工作,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真正把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落到实处,特别是对于偏远落后少数民族地区优先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积极推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全面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仅靠少数民族地方财政是不容易实现的。
必须有国家的帮助、政策扶持以及发达地区的大力支援和民族地区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任务。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不同,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居住分散、困难大、问题多。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已经形成规模,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却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需要有更大的投入、更多的资金,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完成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任务。
所以要把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与城镇化建设和新型工业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统筹规划、宏观布局,协调发展,把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好,真正惠及广大农牧民群众,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作者系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责任编辑:李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