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优秀教学设计(获奖)
《将相和》教学案例(4篇)
《将相和》教学案例(4篇)五年级语文《将相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讲读课文。
教学步骤:一、从整体入手,启发提问,直奔重点、难点,激发学生读书兴趣1、板书课题后提问: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廉颇、蔺相如为什么不和?廉颇是怎么说的?从课文中找出廉颇说的这段话,读一读。
3、继续提问:廉颇说,蔺相如就靠一张嘴,爬到他的头上去了,他说的对不对?不对,靠什么(引导学生读议第一段。
提示三个故事的联系)?二、学习第一段,幻灯提示本段重点内容,通过重点部分人物言行的读议,了解人物品质1、默读第一段。
思考题:蔺相如在完璧归赵中是怎样立功的。
阅读要求:抓住蔺相如的言行,认真理解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即他具有怎样的品质。
(学生默读、勾画、思考;教师板书:言行→品质)2、幻灯出示图片——课文中第一幅插图。
学生看图后,教师提问:画面上表现的是这一段中哪一小节的内容?然后指名读这一节。
(第八自然节)3、结合这一小节描写蔺相如言行的语言说一说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读议中,教师适时做如下点拨:①蔺相如理直气壮地面对秦王,他的理在哪里?②蔺相如说着,举起和氏璧说是要往柱子上撞。
在他要撞却没撞的瞬间,他可能想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机智勇敢”4、教师小结:蔺相如是怎样做到完璧归赵的呢?他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秦王的骗局,又抓住秦王爱璧的心理,机智勇敢地与秦王斗争,争取主动,赢得时间,做到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了大功。
那么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的呢?三、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主要内容通过人物言行,了解人物品质的方法学习第二段,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强化训练重点1、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加深训练重点:“言行→品质”的印象。
2、提出进一步要求:不借助图片提示,确定此段的重点内容。
(第三自然段)3、学生默读、思考、抓住人物言行议论(议论重点:“生气极了”,“再要求…再要求……”“不答应……拼了”)。
将相和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介绍《将相和》的故事背景。2. 板书课题,提问学生看到课题后的疑问,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二、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1. 介绍作者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2. 简要介绍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矛盾背景。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 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2.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的字音和字形。3.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概括出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五、深入研读,体会人物形象1. 学习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 思考问题:蔺相如为什么要逼秦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点?- 小组讨论,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2. 学习第二个小故事“渑池会面”:- 思考问题:从“渑池会面”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3. 学习第三个小故事“负荆请罪”:- 思考问题:蔺相如为什么要避让廉颇?- 小组讨论,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六、总结全文,升华主题1. 总结文章中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点和优秀品质。2. 引导学生理解“和”文化的内涵,感受民族文化的语言美。3. 布置作业:复述三个小奖教案
教案标题
《将相和》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相、璧”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理解“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词语的意思。2.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能简要概括故事的梗概。3. 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简要概括故事梗概。难点:体会蔺相如出使得以成功的原因,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人物形象。
将相和教学设计【优秀9篇】
将相和教学设计【优秀9篇】《将相和》教学设计篇一本课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经过,写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也赞扬了廉颇的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课文人文思想丰富,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生动,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学习写法的好范例。
关于教学目标本课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本着简简单单教学的原则,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于如下考虑:1、理解词语:理屈词穷、绝口不提、理直气壮、允诺、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的意思。
在学习中积累词语是语文学习的必�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一、二个故事。
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会》的内容体会主人公机智勇敢和爱国思想。
3、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最有较手段和途径。
对于本文的人物表现,也只有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才能真正体会其机智勇敢、爱国思想。
4、课文由三个故事组成,这样课文就显得长,要在一个课内完成对三个故事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也由于这三个故事中,前两个是第三个故事的因,这两个故事有一定的统一性,所以这节课安排学习《完璧归赵》《渑池会》。
5、学习抓住人物动作、语言表现人物的方法。
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中学习中学读学写。
本文是写人文章,展现人物的品质突出,是学生学习写人的好例子,所以学习目标中设置了学习抓住人物动作、语言表现人物的方法。
以完成阅读教学的使命。
关于教学重难点1、重点:阅读教学从读入手,以读解文,学习本文也不能例外。
文中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有利内容,所以本课设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会》的内容,体会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思想为教学重点。
2、难点:秦王叫赵王鼓瑟并记录下来,这是对赵王本人的也是对整个赵国的侮辱,关于这一点,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学生一下子可能不能明白。
关于教学策略1、本课文长容量大,为避免繁琐教学,面面具到,这节课围绕主人公的活动为中心,通过对主人公的动作、语言的描写内容进行读、思,去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思想。
《将相和》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将相和》教学设计(优秀10篇)五年级语文《将相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激情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这一课的课题,虽然只有三个字,却包含了两个人物,一个故事。
你能看出是哪两个人物,是什么故事吗?那个“将”是谁?“相”又是谁?“和”在故事中是什么意思?二、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完成以下自学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就课文中内容给每个故事各加一个小标题,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三、质疑问难,理解课文内容1、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遇到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做好记号,准备跟同学讨论。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1)有关知识的问题和一些新词的理解,引导学生查工具书来解决。
(2)有关文章内容理解方面的问题,指点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思考,反复讨论交流。
教师可抓住以下类似的问题展开讨论,结合理解课文内容:① 秦王为什么没有得到和氏璧?抓住“慷慨激昂”“理直气壮”等词语体会蔺相如的勇敢、机智。
② 渑池之会上,秦王为什么会为赵王击缶?抓住“不动声色”及蔺相如的话体会蔺相如的机智和勇敢,抓住文中写廉颇将军驻守边境的句子体会其对秦王的威慑力,从而明白赵王获胜的原因是因为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
③ 将相为什么会不“和”?又为什么“和”了?在讨论交流的同时,随机选择有关句段朗读,以加深理解、体会。
四、评价人物,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文中讲到了赵王、秦王、蔺相如、廉颇等几个人物,下面我们来开个“人物评价会”。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从课文中举出事例来说一说,评价时要抓住课文中的叙述、描写,同时加入自己的看法。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标记,做好准备。
五、拓展练习出示挂图“负荆请罪”,观察想象:廉颇到蔺相如府负荆请罪,会怎么说,怎么做?蔺相如又会如何做和说呢?1、自己练习说一说。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优秀14篇)
将相和教学设计《将相和》教学设计(优秀1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较优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以下是细致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的14篇《将相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较新《将相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
认识到对敌人要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对自己人要以国家、大局为重,团结一致。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自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1、在故事中品析人物的思想品质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2、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难点。
【教学准备】生字词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介绍作者和历史背景。
2、《将相和》中的“将”指谁?“相”又指谁?“和”是什么意思?二、检查预习情况出示课件:1、读准字音:“和氏璧”、“推荐”、“渑池之会”、“胆怯”、“侮辱”、“击缶”。
2、朗读课文并分段,给每段加小标题。
3、指名朗读课文。
三、熟读课文同桌互相讲述课文。
四、布置作业1、结合课后“思考练习”。
2、自学本文生字。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听写生字词二、整体入手,直奔难点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将相和》。
2、指出廉颇是怎么说的?并读一读这些句子。
3、蔺相如是不是靠一张嘴爬到了廉颇的头上。
三、读议一段1、默读一段理出故事的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2、从这些句子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蔺相如是怎样完璧归赵?3、蔺相如立下了什么大功?(维护赵国利益、是有功之臣。
)4、指出名复述这个故事。
四、读议第二段1、默读第二段理出故事情节。
2、渑池会上秦王怎么侮辱赵王?蔺相如怎么对付?用的是什么办法?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3、蔺相如为了赵国的利益连自己的命也不要了,多么勇敢啊!请同学们齐读。
《将相和》教学设计省级优秀4篇
《将相和》教学设计篇1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
2、初步认识过渡句,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蔺相如和廉颇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
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板书课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将相和》,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武将和文官和好)2、既然是“和好”,说明将相以前有过“不和”,他们为什么不和了呢?看看廉颇是怎么说的?⑴生读文,找到第十六自然段廉颇说的话,指名读:“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⑵指导朗读:读书要读得“声情并茂”,老师教大家一个方法:边读边揣摩廉颇当时的心理,想象他说话时的表情,动作,这样自然而然就读得“声情并茂”了。
想不想试试?⑶生自由练读后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3、找到将相矛盾的焦点了吗?(师生讨论交流)4、小结:在廉颇的心目中,自己是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大功臣。
而蔺相如只会耍嘴皮子,没什么真本事。
竟然爬到他头上去了,心里就不平衡,不服气。
那么蔺相如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嘴到底厉害不厉害?官到底该不该升?这就是咱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二、新授1、我们先来看“完璧归赵”这个故事。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找到描写蔺相如面见秦王说话时表现的`两个词语,做上记号。
⑴生自由读文。
⑵请两位同学将词语板书到黑板上。
(理直气壮大大方方)2指名读“理直气壮”,理解词意,指导读出词语的味道来。
3、引读: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个城……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4、蔺相如的理“直”在哪里?请大家默读2到8自然段,划出重点句,组织好语言,替蔺相如来摆摆这个理。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5、导读:是啊,拿城换璧是你秦王提出来的,我把和氏璧给你送来了,你却不交城。
小学六年级语文《将相和》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六年级语文《将相和》的教学设计一等奖1、小学六年级语文《将相和》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全文共讲了哪几个故事,小六语文将相和教学设计1。
2、自学本课生字词,理解“理屈”、“示弱”、“能耐”、“绝口不提”、“完璧归赵”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3、按不同故事内容给文章分段。
教学重点、难点:1、学和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2、按不同故事内容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1、板书课题,让同学齐读,导入设问: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请你们自己先读读书,看能否找到自己想知道的答案。
2、学生初读课文,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并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学。
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完璧归赵——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
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氏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
“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
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表示物归原主。
理屈——理亏。
绝口不提——因回避而不说。
示弱——表示比对方软弱,不敢较量。
推辞——谦让不干。
抵御——抵挡,抵抗。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能耐——技能,本领。
攻无不克——攻城夺池,没有拿不下来的。
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两个成语多指善于打仗。
负荆请罪——负。
背着。
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
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
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同心协力——协,合。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二、师生共同介绍历史背景。
三、再读课文,把“将”、“相”的名字画下来,同时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学生读完之后,找人回答这几个问题:“将”指的是廉颇。
“相”指的是蔺相如。
本文一共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可以用“完璧归赵”来概括。
第二个:可以用“渑池之会”来概括。
第三个:可以用“将相和好”来概括。
四、统观全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全文可以分成三段。
将相和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将相和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将相和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片段:1、抓住“负荆请罪”一词深入理解。
提问:(1)“负”是什么意思?结合插图说说,廉颇为什么要背荆条,脱战袍去请罪呢?(2)“请罪”是什么意思?换成“认罪”行不行,为什么?(换词比较,体会情感,实质上也是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渗透锤炼语言的意识。
)2、表演体会。
(1)想一想,并找合作伙伴练一练:廉将军负荆请罪时会说什么?他说话时怎样的态度、语气才能表达出他那种惭愧的心情?看到这情景,蔺上卿呢?(语气、情感、态度都是口语交际训练中不可忽视的要素)(2)指名上台演一演。
(3)师生共评,规范语言、行为、态度。
(4)小结:多么感人的一幕呀!“将”是那样的诚恳、坦率,“相”是那样襟怀宽广。
为了国家利益,将相不计前嫌,握手言和,成为流芳千古的美谈。
教后反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
口语交际作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阅读教学过程的始终。
它是阅读课上交流信息、表达情感、探究问题、提示规律、发展思维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同时“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通过对学生语言的规范,听说的态度以及说话习惯等方面的指导和训练,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非常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将相和教学设计教案(篇2)《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权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错的精神。
*语言简练,人物形象鲜明。
教学本课前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用了解词语意思,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准备。
教学中先在引导学生阅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精读每个故事,深入研究每个故事涉及的有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评价故事的主要人物。
《将相和》教学设计优秀
《将相和》教学设计优秀(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事迹材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documen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experiences, deed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pay attention!《将相和》教学设计优秀【热门】《将相和》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部编版将相和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部编版将相和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资料。
在理解课文资料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2、在理解课文资料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3、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学习重难点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资料,感受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2课时。
A案第一课时一、走进古典名著,了解名著资料1、导入:你必须听过或读过唐僧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它们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
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么?(《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我国的文学、历史名著浩如烟海,除了“四大名著”,你还明白哪些名著?(《三言二拍》《资治通鉴》等)名著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
在我国汉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他出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史记》,请同学们翻开教材,读一读“资料袋”。
(生读)2、破题、解题。
题目中“将”指谁?“相”又是指谁?“和”的意思呢?二、走进课文资料,领悟文章中心1、听课文配音朗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故事?指名说后再让学生上台板书。
(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2、学生自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当场交流解决。
3、指名接力自读课文。
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讲“完璧归赵”?哪些自然段讲“渑池之会”?哪些自然段讲“负荆请罪”?读后反馈、明确:第1~10自然段讲“完璧归赵”;第11~14自然段讲“渑池之会”;第15~18自然段讲“负荆请罪”。
)4、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
(1)指名读课文第1~10自然段。
其余同学边听边想,再提出几个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
(2)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再指名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解决。
(3)以下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及,能够由教师提问,重点讨论:①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导秦国去。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6《将相和》获奖说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6《将相和》获奖说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将相和》是一篇讲述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接替廉颇为将,在长平之战中因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的故事。
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对比赵奢和赵括父子的言行,揭示了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取得成功,否则只能失败的道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文言文的理解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本文涉及到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策略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时导入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珍惜和平,勇于担当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战争策略和赵奢、赵括父子的言行,领会课文所传达的道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历史背景和战争知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场景。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讨论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课文内容,了解相关历史背景和战争知识,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查阅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长平之战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的情境。
2.呈现(10分钟)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拟课文中的场景,体会赵奢和赵括父子的言行。
4.巩固(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文中的战争策略和赵奢、赵括父子的言行,分享讨论成果。
《将相和》教学设计优秀7篇
《将相和》教学设计优秀7篇《将相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掌握生字词;2.能抓住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3.懂得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
教学重点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预习提示本文篇幅较长,但故事情节并不难懂,语句也不难读,历史故事也为学生喜闻乐见,预习时要能理解字词,熟练地读通课文,并考虑课后作业问题。
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要重点用于概括人物特点和搞清联系上。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在预习的基础上,从整篇入手,初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组织分段,仔细阅读第一大段;开始接触第二大段。
教学步骤:一、启发谈话1.题解。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提示学习课文的要求。
(学习方法)①写人物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特点。
②课文是由三个独立完整的故事结构而成,写的是两个人物间发生的事,学习时还应抓线索以理解三个故事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
二、指导分段1.通读全文,考虑分段要求。
2.讨论分段。
重点研究二、三两段间过渡段的归属,要从内容和逻辑关系上理解。
三、讲读第一大段1.轻声朗读,读后说出小标题,写谁。
2.理出故事的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3.讨论:从三层内容的叙述看出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
4、形成的板书:22.将相和5.小结。
①这个故事为什么叫“完璧归赵”?蔺相如为什么能完璧归赵?②挖掘蔺相如的思想品质。
③设疑。
这个故事与下文有什么联系,与全文有什么关系。
(围绕线索考虑)④归纳学法(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抓人物特点)。
四、用学习第一大段的方法学习第二大段,考虑怎样理清情节,抓人物特点五、作业继续阅读二、三两段,并思考学习第一大段结束时的设疑问题。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仔细阅读第二、三两大段;搞清三个故事间的联系及三个故事与整篇的关系。
教学步骤:一、复习检查1.学习本文的要求(学习方法)。
2.第一大段的主要内容及蔺相如的特点。
《将相和》优秀教学设计(获奖)
《将相和》优秀教学设计(获奖)教学设计名称:《将相和》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将相和》这首古诗,让学生了解古代将军、丞相的职责和形象,培养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好奇心;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和审美水平;3. 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诗歌朗诵:学生小组分角色进行诗歌的朗诵,其中包括将、相、和、百官等角色;2. 诗歌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用词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3. 制作展板:学生小组合作制作诗歌展板,包括插图、诗歌的注释和批注等。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 (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将、相、和等角色的名字,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调动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了解。
步骤二:诗歌朗诵 (15分钟)学生组成小组,分角色进行诗歌的朗诵。
每个小组选出1名学生扮演将军、1名学生扮演丞相、1名学生扮演和百官的角色,共同朗诵《将相和》这首诗歌。
步骤三:诗歌解读 (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以下问题:1. 诗歌的意境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意境?2. 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 诗歌中的将、相、和角色分别代表什么意义?步骤四:制作展板 (25分钟)学生小组合作制作诗歌展板。
每个小组负责制作一块展板,包括插图、诗歌的注释和批注等。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对诗歌意义的理解,设计展板的布局和内容。
步骤五:展示与分享 (10分钟)每个小组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制作的展板,并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步骤六:总结与反思 (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进行展望和反思。
教学评估:1. 诗歌朗诵表现:通过学生小组的诗歌朗诵,教师对学生的朗诵表现进行评估;2. 诗歌解读能力: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教师对学生的诗歌理解能力进行评估;3. 展板设计与制作:通过学生小组制作的展板,教师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意能力进行评估。
将相和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将相和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将相和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将相和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将相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隆重、胆怯、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高尚品质。
3.弘扬和学习中华传统优秀的“和”文化,感悟蕴含在文中的“和”文化,自觉接受“和”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
教学难点: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以及感悟蕴含在文中的“和”文化。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学生结合题目,搜集一些生活中与“和”字有关的常用成语、俗语等。
2.查找蔺相如与廉颇的相关文学常识,也可以找找相关的成语、诗词、典故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历史故事的兴趣以及加深对“和”文化的理解。
1.同学们,我们中华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而“和”文化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在今天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比如说同学们搜集的成语、俗语“和气生财”、“万事以和为贵” 、“家和万事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等等,所有这些词语无一不体现了“和”文化。
今天让我们在学习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在了解历史名人的同时,一起来慢慢品味其中的“和”文化吧。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将相和》。
2.板书课题。
3.同学们之前已预习过课文,知道题目的“将”、“相”分别是谁吗?“和”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吗?说说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将相和》优秀教学设计(获奖)
《将相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
三、教学准备课件、《史记》的相关知识四、教学过程一、畅谈名著,揭示课题1.师生互动(1)同学们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看过不少书吧!谁能说说中国的四大名著是什么?(2)我国的文学、历史名著浩如烟海,除了“四大名著”你还知道哪些名著?(3)名著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
在我国汉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他出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史记》,请同学们翻开教材,读一读“资料袋”。
(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一个故事《将相和》。
2.课题质疑。
3.介绍背景【设计理念】:课前谈话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打开学生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拓宽学生视野。
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敢于质疑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习生字2.根据课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设计理念】:让学生把书读通,理清课文的思路,将课文的三个故事作为一个事件来对待,树立联系地看问题的观念,同时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三、再读课文,找准切入点。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请画出课文中描写了造成两人“不和”的原因的段落。
2.出示:第 16 小节:“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3.谈谈体会。
4.理解: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能耐、爬5.指导朗读。
【设计理念】:找准学习切入点,起到上串下连的效果,为研读“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作好铺垫。
四、细读课文,感悟形象过渡:蔺相如到底有没有能耐,是不是只靠一张嘴就能当上卿呢?我们一起学习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
部编版将相和教学设计一等奖精品3篇
第4篇部编版将相和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下列8个生字词:和氏璧、召集、大臣、允诺、完璧归赵、蔺相如、理直气壮、丝毫。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蔺相如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蔺相如的爱国之情,并从他的美好品质中获得启示和教育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清文章思路,读懂故事内容。
难点:领悟蔺相如的性格特征,感受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引起兴趣展示玉的图片,同学们看这些图片,大家都发出了小声的惊呼声。
这些图片是不是很美,对这就是对我们身体有好处的玉,那大家知道吗?这些价值连城的美玉不论是现代还是古代都非常受欢迎。
那么在春秋战国有这么一块和氏璧,它不仅价值连城,而且影响两个国家的命运,大家一定非常好奇吧?好,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这块和氏璧如何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品读课文,初步感知听课文录音朗读,带着下面的两个问题。
1,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文中标音的字词不认识的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式来学习。
)2,请同学们简单讲一下“完璧归赵”的故事。
(请这位同学给大家讲一下,恩,这位同学说的很好,完璧归赵的主人公蔺相如安全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识破秦王的.骗局,完成任务的这么个故事。
同学们可以互相之间再讲一下。
)既然文中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那么我们就一起具体看看这是个怎样的故事?(三)、研读赏析,突破重点1、自由读课文1——10自然段,讨论完璧归赵的起因是什么?(以城换璧、秦国骗璧)结果怎样?(完璧归赵)要求答案的内容用四字加以概括。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教学。
★秦国作为当时最强的国家,以城换璧是诚心诚意的吗?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秦国骗璧”,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经过第一步,面对这么严峻的形势,是谁帮助赵王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对,是蔺相如。
(课文第4—6段)勇敢挺身而出自愿带和氏璧去秦国第二步,蔺相如识破了秦国的骗局,他是怎么做的?从中你体会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课文第8段)聪明临危不乱沉着冷静骗回和氏璧小机智(课文第8段)语言、动作、神态,后退、站定、理直气壮、据理力争、大义凛然和勇敢机智的精神。
《将相和》获奖【一等奖教案】1【一等奖教案】
《将相和》获奖【一等奖教案】1【一等奖教案】《将相和》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XXX的矛盾为背景,以XXX 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
学情分析:《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
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研究课文作好铺垫。
教学中抓住“骗”、“逼”、“避”三个字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要求:1、研究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4、复述三个故事中的一个,并自由组合进行排演,在班上演一演。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研究本课生字新词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研究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审清题目。
1、板书课题:18将相和2、出示课题练,让学生板演:(1)“将”的读音有()()。
这里应读(),“将”指的是()。
(2)“相”的读音有()()。
这里应读(),“相”指的是()。
(3)“和”的读音有()()。
这里应读()。
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
二、设疑激趣、理清文脉,初步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由题目里的“和”引出不“和”。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失和?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言归于好的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桌讨论完成填空:将相不“和”的原因是(),后来“和”了,“和”的原因是()。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完璧归XXX之会负荆请罪三、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1、自由读课文1——10自然段,讨论完璧归赵的起因是什么?(以城换璧、秦国骗璧)结果怎样?(完璧归赵)要求答案的内容用四字加以概括。
将相和教学设计获奖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将相和教学设计获奖近年来,以素质教育为主导,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在这个大背景下,教学设计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教学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而在教学设计中,将相和教学设计以其独特的理念和创新的方法脱颖而出,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奖项。
本文将探讨将相和教学设计获奖的原因以及取得这些成就的基本要素。
一、将相和教学设计的创新理念将相和教学设计是基于“以学生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理念构建的。
它强调教师要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将相和教学设计坚信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教育应该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因此,在将相和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技能和学习风格来设计适应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案。
二、将相和教学设计的创新方法1. 项目式学习将相和教学设计鼓励学生通过参与有意义的项目来学习和探索知识。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项目,并在项目中发挥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其学习的实用性和兴趣。
2. 协作学习将相和教学设计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
学生在小组中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通过相互的交流和讨论,促进彼此的学习和思考。
通过协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和沟通技巧。
3. 情景模拟将相和教学设计注重将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通过情景模拟,学生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三、将相和教学设计获奖的原因将相和教学设计获得奖项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效果显著将相和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通过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这种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是将相和教学设计获得奖项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学生反馈积极将相和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化需求,通过倾听学生的声音和反馈来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相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
三、教学准备
课件、《史记》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畅谈名著,揭示课题
1.师生互动
(1)同学们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看过不少书吧!谁能说说中国的四大名著是什么?
(2)我国的文学、历史名著浩如烟海,除了“四大名著”你还知道哪些名著?
(3)名著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
在我国汉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他出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史记》,请同学们翻开教材,读一读“资料袋”。
(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一个故事《将相和》。
2.课题质疑。
3.介绍背景
【设计理念】:课前谈话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打开学生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拓宽学生视野。
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敢于质疑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
2.根据课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设计理念】:让学生把书读通,理清课文的思路,将课文的三个故事作为一个事件来对待,树立联系地看问题的观念,同时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三、再读课文,找准切入点。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请画出课文中描写了造成两人“不和”的原因的段落。
2.出示:第16小节:“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
3.谈谈体会。
4.理解: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能耐、爬
5.指导朗读。
【设计理念】:找准学习切入点,起到上串下连的效果,为研读“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作好铺垫。
四、细读课文,感悟形象
过渡:蔺相如到底有没有能耐,是不是只靠一张嘴就能当上卿呢?我们一起学习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
2.请同学们自由读,用“~~~~”和“——”分别划出描写人物语言、为行的句子,并在句子旁白2自己的体会。
3.讨论、交流、整理
(1)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导秦国去。
……”
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一是因为这是一个事关国家是不是受辱和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必须思考成熟,二是因为这是一个难题,不能不假思索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
要思考。
但蔺相如“想”了“一会儿”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表现出蔺相如的才智的确有超过一般人。
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蔺相如自己带着和氏璧到强大的秦国去,表现出蔺相如胆识过人和为了国家的利益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勇于牺牲的精神。
)
(2)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机智)
(3)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机智)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
(机智)
(4)语言: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
a.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理直气壮”的理解。
理解“理直气壮”,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因为蔺相如已经把璧献给了秦王,秦王自食其言,不给城,秦国理屈,赵国就占了理,所以他能理直气壮地说。
)
b.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说说你的观点。
(蔺相如又利用秦王喜欢璧的心理,用要撞碎和氏璧来威胁秦王,目的是把璧要回来,送回赵国,不是真的要“撞”。
但如果秦王硬逼他,他也会真撞的,他决不会让和氏璧落到秦王手里。
)(5)到了举行典礼那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
蔺相如为什么能大大方方?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时候蔺相如的心理状态?(踏实、坦然、轻松、放心、沉着、轻松、无惧无畏)
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从“只得”“客客气气”中你读懂了什么?
(秦王的“客客气气”与蔺相如的“大大方方”形成对比,说明不可一世的秦王终于在蔺相如的面
前败下阵来,而蔺相如则取得第一个回合的胜利。
“只得”说明秦王的“客客气气”,是无可奈何,没
有别的办法,不是甘心失败。
)
4.课文学到这里,蔺相如是不是像廉颇说的那样没有能耐?只是动动嘴皮子而已吗?说说你的
理由。
生:蔺相如不是廉颇说的那样没有能耐,他在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出使秦国的,蔺相如不畏强暴,凭着他的机智勇敢做到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
这是多么不容易啊!
生2:蔺相如与秦王的较量可以说是没有硝烟的战斗,没有大智大勇,没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是
做不到的。
并不是廉颇说的那样“只靠一张嘴”。
……
师:是呀!蔺相如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他是以自己的生命来逼迫秦王,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巧妙地要回和氏璧,做到了完璧归赵。
蔺相如也堪称猛将。
你们说仅凭一张嘴能做到吗?蔺相如虽然没有持刀作战,但事实他唇枪舌战,同样为赵国保住了尊严。
5.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蔺相如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胆识过人、机智勇敢、随机应变、勇于牺牲、英勇无畏、足智多谋……)
【设计理念】: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探究性学习。
让学生谈出自身的不同于他人的阅读体验,体现学生个性化朗读。
点燃那种充满灵气的思维火花,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保证,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五、总结写法
1.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抓住人物言行进行重点词句研读,品析人物的形象。
【设计理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为学生放手自学“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作好铺垫。
六、课外阅读,丰富积累
课外阅读《田忌赛马》和《禅让的故事》。
【设计理念】:丰富积累,激发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