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曼尼德存在论对后世的影响

合集下载

关于西方哲学

关于西方哲学

一、巴门尼德他受克塞诺芬尼关于神是不动的的“ 一”的理论影响,依靠抽象形象,从感性世界概括出最一般的范畴“存在”。

巴门尼德认为存在是永恒的,是一,连续不可分;存在是不动的,是真实的,可以被思想;感性世界的具体事物是非存在,是假相,不能被思想。

他认为,没有存在之外的思想,被思想的东西和思想的目标是同一的。

他第一次提出了“思想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

对后世哲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西方哲学史上一个极重要的思想资源.巴门尼德受克塞诺芬尼关于神是不动的的“ 单一”的理论影响,依靠抽象形象,从感性世界概括出最一般的范畴“存在”。

认为存在是永恒的,是一,连续不可分;存在是不动的,是真实的,可以被思想;感性世界的具体事物是非存在,是假相,不能被思想。

他认为,没有存在之外的思想,被思想的东西和思想的目标是同一的。

他第一次提出了“思想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

巴门尼德在他的哲学诗开始,借正义女神之口,指出了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区分:意见之路按众人的习惯认识感觉对象,真理之路则是用智慧来进行辩论。

同时,他把“是者”作为真理的对象,在这里“是”即可作为系动词,又可单独使用,表示事物的存在,巴门尼德利用“是”动词的普遍用法,说明“是者”的普遍性。

他说,有两条道路:“一条是:所有的东西不能不是,这是确信的途径,与真理同行;另一条是:不是的东西必定不是,我要告诉你,此路不通。

”这句话说明了“所有的东西不能不是”和“不是的东西必定不是”相当于后来建立的形式逻辑的同一律,两者的对立也和排中律一样,并无深奥的哲学道理。

巴门尼德认为“不是的东西必定不是”走不通时,他的意思是说,“非是者”是不能思想和表达的。

因为“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

”因此他否定了“是者”和“非是者”之间的联系和转化,他认为赫拉克里特所认为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向对立面的转化之中,它既是又不是自身,是“彷徨不定”、“无所适从”、“既聋又哑”、“不辨是非”,因此,巴门尼德通过思辩规定了“是者”的性质。

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及其对后世哲学家的影响

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及其对后世哲学家的影响

走这条路 , 我告诉你 , 是什 么都 学不到的。因为不存
在 者你是 既 不 能认 识 ( 当然 办不 到 ) 也 不 能说 出 这 , 的。 因为能被 思维者和 能存在 者是 同一的 。 _( ”2 J 因此 , 巴门尼德 主 张存 在 与非 存 在 的对 立 , 一 第
影响 , 依靠抽象形象 , 从感性世界概括 出最一般的范 畴 :存在” “ 。巴门尼德认为作为万物本体 的“ 存在” 不是我们的感 官所 能把握 的, 我们 的感官所能把握 的东西 , 可能成 为万物 的本原。他认为存在是永 不 恒 的, 连续不可分 ; 存在是不动的, 是真实的 , 可以被
2 1 年 1 月 01 1
江苏 教育 学 院学报 ( 会科 学 ) 社
Junlo a guIstt o d ct n( oi cec ) ora f in s ntue f u ai Sca Sine J i E o l
NO V.。 2011
第2卷 7
第6 期
Vo . 7 No 6 12 .
[ 收稿 日期 】2 1 0 0 1— 8—2 6 [ 作者简 介]胡 婵 (9 8一) 女 , 16 , 江苏南通 人 , 江苏教育学 院政教 系讲师 , 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6 — 9
理之 路 , 存在 通 向意见 之路 。 非 作为 标志 古希 腊哲 学 史上 的一 个伟 大 转 折 和质 的飞跃 的哲 学 家 , 门尼 德 的哲 学 有 着 承前 启 后 的 巴 意义, 巴氏 的哲 学 不 仅 是 对 早 期 唯心 主 义哲 学 的继 承, 更是 对 早 期 古 希 腊 原 始 朴 素 哲 学 的 继 承 和 发 展 。 巴氏哲学 对古 希 腊 哲 学 的进 一 步 的 发 展 乃 至 ① 对 整个 西方 哲学 的发 展均有 着深 远 的影 响 。 很 显然 , 巴门尼 德 的“ 在是 永恒 的” 与 赫拉 克 存 , 利 特 的“ 万物 皆流 、 物常驻 ” 思 想截 然相 反 。 无 … ・ 巴 门尼 德是 对赫拉 克 利 特哲 学 思 想 的一 次 彻底 的反 思 。当然 , 我们 尚无 法 区 分 巴 门尼 德 是 唯 物 主 义 的

巴门尼德的存在之路及其现代意义

巴门尼德的存在之路及其现代意义
2 0 1 7年 4月 第 3 5卷 第 2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 社 会科学版 l
J o u r n a l o f Ta i y u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d i t i o n )
A pr . 201 7
Vo 1 . 3 5 No . 2
巴门尼 德 的存 在 之 路 及 其 现 , 陕 西 西安 7 1 0 1 2 7 )
摘要 : 存 在 包括 三 个 领 域 : 实在 论 、 观 念 论 和 指 称 论 。 在 《巴 门 尼 德 著 作 残 篇 》 中, 巴 门 尼 德 通 过
太 阳神女 儿 们的指 引 , 走 出 了 黑 夜 和 白昼 区分 大 门 , 进 入 了存 在 之 为 存 在 的 永 恒 生 成 之 力 的 居 所 , 探 讨 了存 在 和 非 存 在 的 问题 。 存 在 之 为 存 在 是 天 地 、 自然 和 万 物 生 成 的 实存 之 路 , 女 神 教 导 人 们 不 但 要 理 解 实存 之 路 , 更要 理 解 凡人 的 见 识 《 巴 门尼德 著作 残篇 》 的存在 思 想 , 探 讨 了 存 在 的 否 定 上
《 巴门尼 德著 作残篇 》 ( 下称《 残篇 》 ) 是 巴门尼德
对原 初意 义 的解 读 。只 有 基 于这 种 研 究 思路 , 对古 典学 的研 究才 能具 有 古 典 和 当下 的双 重 意 义 , 而这 双重 意 义的纽 带是 天 地 、 自然 和 人作 为实 存 的 现 象 界 。本文 通过 “ 文 字一文 献 一现象 界 一体验 一 阐释” 这样 一 条解读 路径 , 试 图再 现 原 始思 维 系统 和 分 类

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对后世哲学家的影响

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对后世哲学家的影响

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对后世哲学家的影响苏格拉底站在智者的起点上,但却沿着与智者完全相反的道路,力求从思维的角度把握人,主张到“心灵世界”中去探求真理。

在他与人讨论“什么是美德”时,苏格拉底引导人们脱离智者所铺设的感觉主义的相对论路轨,坚持理性的指引,追求知识的确定性,他认为“对于美德”,“不论它们有多少种,而且如何不同,它们都有一种使它们成为美德的共同本性。

”(《古希腊罗马哲学》,第页)这就是概念的确定性。

苏格拉底所揭开的哲学篇章,在柏拉图那里得到了纵深发展,柏拉图在苏格拉底概念论的基地上,构筑了理念的哲学大厦。

柏拉图的理念论完成了对智者哲学的批判,重新确立了思想在发挥哲学功能上的权威,正如黑格尔所说:“柏拉图的学说之伟大,就在于认为内容只能为思想所填满,因为思想是有普遍性的,普遍的东西(即共相)只能为思想所产生,或为思想所把握,它只有通过思维的活动才能得到存在。

柏拉图把这种有普遍性内容规定为理念。

”(《哲学汉讲演录》第二卷,第页)为了把握理念、结构理念,柏拉图制定了他的“辩证法”,柏拉图的辩证法当然“不是把观念型混乱的那种智者派的辩证法,而是在纯概念中运动的辩证法,是逻辑理念的运动。

”(《同上》,第页)甚至柏拉图的“灵魂不死”也是旨在确认思维的内在本性,高扬理性的权威:他认为理性是灵魂中的最高部份,逻辑力量是灵魂的最高属性。

人的认识只不过是人的肉体降生尘世后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感性经验虽然能够刺激引起这种回忆,但感性经验又是人的认识的严重障阻,只有清除了感觉的杂念人才能达到对真理的认识。

柏拉图哲学不仅系统地阐述了理性主义的本体论而且也系统地阐述了理性主义认识论,在柏拉图哲学体系中真、善、美与理性天然合璧成为光照上千年的西方哲学的理性之源。

但是柏拉图哲学并没顺利完成古希腊哲学理性主义的科学建构,困难是理念与具体内容事物的关系。

这种关系始终就是疑惑柏拉图哲学的难题,尽管柏拉图艰辛探寻,但毕竟没能步入真理的堂奥。

论巴门尼德的“存在”思想

论巴门尼德的“存在”思想

论巴门尼德的“存在”思想摘要:巴门尼德哲学是古希腊哲学的第一个转折点,“存在”是巴门尼德哲学中最重要的概念,“存在者存在”的思想是古代从朴素的感性思维方式向成熟的形式思维方式转变的开始。

关键词:存在存在论影响巴门尼德哲学的出现是古希腊哲学史上的一个转折和质的飞跃,它不只是对过去唯心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此前整个古希腊原始朴素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无论在哲学理论还是在思维方式上,他的贡献都是显著的。

他所提出的“存在”是巴门尼德哲学的基本范畴。

他把“存在"规定为具有“不生不灭”、连续性、完满性等特性.一、“存在"的语词分析巴门尼德同古希腊哲学前期的大多数哲学家一样,留给我们的著作很少,只有一些著作的残篇或后人的记述,巴门尼德最著名的著作是他的哲学诗《论自然》(Peri physeos ),这也是几乎仅有的研究巴门尼德哲学的原始的资料了。

在这部著作残篇里,巴门尼德借正义女神之口把真理和意见区分开来。

巴门尼德强调“存在者存在”的这个“存在"到底是什么?在希腊语中“存在”是estin,而estin又是eimi的现在陈述式主动语态第三人称单数,在英文中勉强译作It is或者being希腊语estin相当于一个简单句,表示“它是"或者“它存在"。

那么这个“它"是指什么?在希腊语中,“是什么”的本来含意就是“作为――而存在”它作表语,说明主语的性质、身份、种类等.随着这个语言抽象意义的不断加深,在赫拉克里特那儿获得了哲学上的意义,但也只是作为表语使用的,只是后来巴门尼德在进一步的意义上,把“存在”变成了独立的本体范畴。

可见,“存在"在巴门尼德哲学中不是一个具体的感性质的东西,它是对本体最普遍,最抽象的规定。

它既不同于朴素哲学家提出的“水”、“气"、等感性质的东西;也不同于在量上对本原有一定把握的“数”。

与朴素哲学相比,巴门尼德哲学在内容上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不再沿着之前哲学把寻求世界本原的希望寄托于“水"、“气”等感性质的东西上, 而是寻求一种稳定的, 具有普遍性的规定,这个普遍性的规定巴门尼德认为就是“存在”。

考研题巴门尼德的存在论

考研题巴门尼德的存在论

考研题巴门尼德的存在论
摘要:
一、巴门尼德的存在观概述
二、巴门尼德存在论的核心观点
1.存在是唯一真实的事物
2.变化、运动、时间和空间等现象都是虚幻的
3.存在是永恒、不可分割、不可变化的
三、巴门尼德存在论的影响
1.开启了西方哲学形而上学的逻辑论证形式
2.对后世哲学家的影响
正文:
巴门尼德,古希腊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之一,他的存在论观点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存在观是一种朴素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观,将抽象思维从感性思维里分离和独立出来。

巴门尼德的存在论核心观点是:存在是唯一真实的事物,而变化、运动、时间和空间等现象都是虚幻的。

他认为,存在不可能从无到有地产生,也不可能从有到无地消失,存在是永恒、不可分割、不可变化的。

这一观点揭示了存在的本质和真实,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开启了西方哲学形而上学的逻辑论证形式。

他将存在与思维紧密联系起来,提出了“思想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这一观点对后世哲学家产生了启发。

在巴门尼德之后,许多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
他的存在论思想。

总之,巴门尼德的存在论是对存在本质的深刻探索,他的观点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影响,对后世哲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古希腊思想家:巴门尼德的生平

古希腊思想家:巴门尼德的生平

古希腊思想家:巴门尼德的生平巴门尼德(Parmenides)是古希腊的一位重要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为您介绍巴门尼德的生平,并简要探讨他的主要思想。

巴门尼德生于公元前515年,出生在古希腊一个名叫埃勒亚的城市。

他是一个富裕的贵族家庭出生的,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

据史料记载,巴门尼德年轻时曾担任过城市的政治职务,但他对政治并不感兴趣,更加热衷于哲学思考。

巴门尼德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论真理》中。

这本著作以诗歌的形式写成,被誉为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论真理》以对话的方式展开,主人公是一位被称为“旅人”的角色,他受到女神的神示,前往神的之国参观,那里的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巴门尼德的哲学思想的核心观点是“存在即是,非存在即非”。

他认为真理与存在是密不可分的,而存在的不可改变性是真理的根本特征。

他否认一切形式的变化和多样性存在,认为变化只是一种表象,背后是永恒、不可动摇的存在。

在巴门尼德看来,世界上的事物被他归纳为两类:存在和非存在。

真理只存在于存在之中,而非存在只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他认为人们对于非存在的认知是由于感觉的迷惑所致,真实的世界只能通过理性思考来认知。

巴门尼德的思想在当时的古希腊哲学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他的观点与一些其他思想家的理论相冲突,特别是希波克拉底学派的思想家们。

他们主张世界是充满变化和多样性的,而巴门尼德却坚信真理的不可变性。

尽管巴门尼德的思想在当时饱受争议,但他对哲学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他的思想为后来的柏拉图哲学奠定了基础,柏拉图将巴门尼德的理论发展为自己的理论,形成了著名的“理念论”。

而亚里士多德也在他的著作中对巴门尼德进行了肯定和批评的评价。

总结起来,巴门尼德是古希腊思想史上一位重要的哲学家。

他的思想主张了真理的不可变性和存在的重要性,对后世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著作《论真理》被誉为西方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至今仍为人们所研究和思考。

考研题巴门尼德的存在论

考研题巴门尼德的存在论

考研题巴门尼德的存在论
巴门尼德的存在论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在其著作《第二次草稿》中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

巴门尼德是笛卡尔提出的一个假想的、全能的恶魔,他具有无限的智慧和权利,可以操纵一切,包括我们的感官、感知和思想。

巴门尼德的存在论主要是为了批判那些只依赖感性经验和传统观念的知识体系,笛卡尔认为这些知识体系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和错误。

他认为只有通过怀疑一切,甚至怀疑巴门尼德的存在,才能找到真正可靠的知识。

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对于笛卡尔的思想有重要的作用。

他通过提出巴门尼德的存在论,揭示了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不可靠性,进而发展出了他的思想基础——“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通过对人类认识的怀疑,试图找到一种不依赖感官经验和外部事物的确定的知识基础。

巴门尼德的存在论也引起了很多哲学家的思考和讨论。

一方面,一些哲学家认为巴门尼德的存在论揭示了人类认识的局限性,支持怀疑论的立场;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巴门尼德的存在论过于极端,认为人类仍然可以通过科学方法和理性思考来获取可靠的知识。

总之,巴门尼德的存在论是笛卡尔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挑战了传统的知识观念,提出了一种怀疑论的思想基础。

这个思想引起了众多哲学家的思考和争论,对于人类认识论和哲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巴门尼德 辩证法

巴门尼德 辩证法

巴门尼德辩证法一、巴门尼德1. 生平与背景- 巴门尼德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末 - 前5世纪中叶的古希腊爱利亚城邦。

当时希腊哲学正处于从对自然现象的朴素关注向对世界本质的深入思考转变的时期。

2. 主要哲学思想- 存在论- 巴门尼德认为存在是世界的本原。

他指出“存在者存在,非存在者不存在”。

这里的“存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它是一个整体,连续且不可分割。

例如,他反对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变”观点,认为如果一切都在变化,那么就没有一个稳定的本质存在,而在他看来存在是稳定不变的。

- 存在是球形的,因为球形是最完美的形状,这一观点反映了当时希腊人对几何形状完美性的崇尚,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存在的一种理想化的构建。

- 认识途径- 他区分了两条认识途径: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

真理之路是通过理性思维来把握存在的道路,而意见之路是通过感官感知多变的现象世界的道路。

他认为感官容易被欺骗,只有理性才能认识到不变的、真实的存在。

例如,我们看到的事物的表象是多种多样的,像不同的人对同一朵花的颜色可能有不同的感觉,但花的“存在”本身是超越这些感官差异的,需要通过理性去理解。

3. 对哲学发展的影响- 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对后来的希腊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促使后来的哲学家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世界的本质是不变的还是变化的这一基本问题。

例如,柏拉图的理念论就受到巴门尼德存在论的影响,理念世界类似于巴门尼德的存在,是永恒不变的,而现实世界则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

二、辩证法1. 辩证法的起源与发展- 到了柏拉图,辩证法成为了一种构建理念世界体系的重要方法。

他认为辩证法是最高的知识,通过对理念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可以达到对最高善的认识。

- 亚里士多德则将辩证法视为一种逻辑推理的形式,它可以从普遍接受的意见出发,通过推理来探讨问题的正反两方面。

2. 辩证法的内涵与特点- 矛盾分析- 辩证法强调对矛盾的认识和把握。

事物内部包含着矛盾的两个方面,例如,在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中,他提出“对立统一”的思想,像“生与死、醒与梦、少与老,是同样的东西”,说明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

浅析老子的道与巴门尼德的存在之异同

浅析老子的道与巴门尼德的存在之异同

浅析老子的道与巴门尼德的存在之异同摘要:老子的道和巴门尼德的存在都是极抽象的哲学范畴,二者在中西方哲学思想发展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比较研究二者的异同,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找出人类哲学思维方式的共性及其差异性。

关键词:老子;道;巴门尼德;存在;异同中图分类号:B2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9A-0176-01 老子和巴门尼德是中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要人物,老子的道以及巴门尼德的存在(Being)都是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哲学范畴,对其后哲学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本文尝试着对这两个重要范畴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人类哲学思维方式的共性及其差异性。

一、巴门尼德的存在与老子之道的相似点首先,二者都体现出对神话宇宙观的反叛,都是超越经验的为理性所把握的对象,都力图对世界万物的起源以及宇宙的生成模式进行重新的构建。

不论是老子的道所面对的传统天命论中的上帝主宰论,还是巴门尼德的存在所面对的由荷马的史诗和由赫西俄德的《神谱》所概括出的神话传说式的宇宙观,都是将自然力人格化为人们原始意识中的神,以神的感性形象来说明世界,并且在作此番说明时所运用的方法不是严密的论证而只是直白的叙述,这都不是哲学式的。

两位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在当时已有了较强的实践理性——对这种直观的经验的形象化的神话宇宙观当然是不能满意的,他们力图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理性思维抽象概括出现象背后存在着的某种永久的真实、某种不变的基体,某种在变化的偶然性背后本质限定等方面的东西。

因此,老子的道也是对天帝至高权威的否定,它是比天帝资格更老的、非宗教的世界本原,并且对它的把握也不是依靠感官,而是需要去掉感官意识中对声色犬马、财货享受的欲求,“致虚极,守静笃”(16章),通过内在的“体悟”来把握道。

同样,巴门尼德那不生不灭不动永恒完满受必然性制约着的“存在”取代了人格化的诸神的谱系用以解释宇宙的生成,并且较更早期的自然哲学家如泰勒斯等将某种具体元素视作世界本原更进步的是,他的存在不是可以靠“茫然的眼睛、轰鸣的耳朵以及舌头”1来把握的,而是理智的对象,只有用理智来把握存在才能通向真理,这个存在是超验的。

巴门尼德的存在哲学及其影响

巴门尼德的存在哲学及其影响

由于巴门尼德哲学的影响,在随后的时代,古希腊哲学沿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方向发展,而两者之动力皆源自巴门尼德的“存在哲学”。

沿着客观的道路发展,巴门尼德的“存在”演变为德莫克利特的“原子”;沿着主观道路发展,巴门尼德的“存在”则演变为柏拉图的“理念”。

亚里士多德集以往哲学之大成,对“存在”(“有”、“实体”、“本原”、“本体”、)作了详尽的研究。

他全面地揭示出了一般与个别、本质与现象、思维与存在、理性与感性、潜能(即“可能”)与现实、不变与变等等的矛盾关系,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具有内在矛盾的思
想体系,致使历史上的各种哲学或思想派别,都能从这个思想宝库中受益。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成就与巴门尼德对“存在”范畴的提升和把握是分不开的。

在巴门尼德那里,就已经有了“存在”与“非存在”、“真理”与“意见”、“理性”与“感觉”等等成对的矛盾范畴。

而在方法论上,那种开一代先河的逻辑分析、推理方式可能对亚里士多德的启蒙更大。

论巴门尼德存在哲学_1

论巴门尼德存在哲学_1

论巴门尼德“存在”哲学论巴门尼德“存在”哲学一、从本体论角度论巴门尼德“存在”巴门尼德作为爱利亚学派的代表人物在赫拉克利特之后明确的提出了“存在”,但是巴门尼德的存在说却引起了后世的争论,这个论点就在于巴门尼德的“存在”是否是一种本体论?本体论的定义总结出以下几点:(一)本体论研究的对象是处在经验的世界范围之外的,它是思辨的对象,是关于抽象的、普遍的范畴的研究。

(二)本体是一切变化中保持不变的东西,它构成存在着的东西的根据、本质。

(三)本体论是通过范畴、概念的演绎,以逻辑推论的方式达到对最高原理的认识你呢[1]。

”存在这一概念来源于巴门尼德的诗作《论自然》中,在这首诗中巴门尼德写到:“……我告诉你(我的话你要谛听),只有哪些研究途径是可以设想的。

第一条是:存在者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

这是确信的途径,因为它遵循真理。

另一条是:存在者不存在,这个不存在必然存在。

走这条路,我告诉你,是什么都学不到的。

因为不存在者你是既不能认识(这当然办不到),也不能说出的[2]。

”巴曼尼德把存在的特征描述为:存在者不是产生出来的,也不能消灭,因为它是完全的、不动的、无止境的。

它既非过去存在,亦非将来存在,因为它整个在现在,是个连续的一。

而且,存在者是不动的,被巨大的锁链捆着,无始亦无终;因为产生与消灭已经被赶得很远,被真信念赶跑了。

它是同一的,永远在同一个地方,居留在自身之内。

……然而,由于存在者有一条最后的边界,它在各方面都是完全的,好象一个滚圆的球体,从中心到每一个方面距离都相等,因为不能在哪个地方大一点或小一点。

因为既没有一个不存在者破坏团结,也没有一个存在者在这里或那里比存在者多点或少点,因为它是完全不可损毁的。

因为那个与哪一方面距离都相等的点是与边界距离相等[3]”。

从以上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特征是源自于毕达哥拉斯学派数的特征但是巴门尼德的存在是关于万事万物的质而不是毕达哥拉斯学派所关注的量,所以巴曼尼德的存在探讨的是世界万物一般抽象的哲学范畴。

哲学论文:试论巴门尼德的“存在”及在哲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哲学论文:试论巴门尼德的“存在”及在哲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哲学论文:试论巴门尼德的“存在”及在哲学史上的历史地位【摘要】巴门尼德的思想与之前的希腊哲学家相比具有高度的思辨性,他提出存在的概念,认为“存在”是万物的本原,其具有对世界的概括性和统一性,从而否认了变化及运动的真实性。

巴门尼德第一次分开了感觉和理性的区别,他在西方哲学史上最早提出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的观点,并用“存在”这一抽象概念作为世界的本原。

巴门尼德的存在哲学在哲学史上和人类认识的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巴门尼德;存在;历史地位古希腊早先的哲学家试图寻找我们这个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并提出了不同的构成要素,例如泰勒斯的“水本原”说、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本原”说等等。

来自爱菲索的贵族赫拉克利特将关注点转向了新的问题,即变化问题,他认为万物皆是变化的,并用“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但其后爱利亚派的领袖巴门尼德却对此前哲学家的观点深感不满,他提出了极具创造力的观点,即宇宙就是一(one),从不变化,没有部分并永远不会毁灭。

巴门尼德认为万物的变化只是表面现象,所有的变化和事物的多样性都是幻觉,真实的存在是完全静止,存在只能是单一、不变和永恒的。

巴门尼德的存在哲学,成为了希腊哲学的转折点,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巴门尼德的存在哲学巴门尼德全部哲学的理论基础就是构建在“存在”与“非存在”这对范畴之上的。

他提出了关于存在和非存在的两个基本命题:一个是“存在是存在的,它不可能不存在”;另一个是“存在是不存在的,非存在必然存在”。

[1]换言之,存在者是存在的,他是不可能不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它不可能存在。

巴门尼德认为,要么存在者存在,要么存在者不存在,没有第三种可能,尤其是赫拉克利特所说的“我们存在而又不存在”,他更是不屑一顾。

他的“存在”和“非存在”是绝对排斥的,他说:“整个存在是一,我们不能不这样说和这样想,只有存在物是存在的,因为存在物的存在是可能的,非存在物的存在则是不可能的”。

巴门尼德的存在及其对古希腊哲学的影响

巴门尼德的存在及其对古希腊哲学的影响

巴门尼德的存在及其对古希腊哲学的影响----巴门尼德的“存在”及其影响内容摘要:巴门尼德是西方哲学史上真正提出“存在”范畴的第一人 ,此哲学范畴给后来古希腊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弄清楚巴门尼德“存在”范畴的时代背景、内在涵义及它对它以后的古希腊哲学产生的影响 ,对于现今哲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存在存在论影响一:古希腊埃利亚派的奠基人巴门尼德虽然没有留下完整的著作 ,但是从他的残篇断简中仍然可看到他熠熠的智慧火花。

他的“存在”思想具有开创性意义 ,影响了他的后继者乃至后来的整个西方的哲学。

黑格尔评价说:“真正的哲学思想是从巴门尼德开始的。

”罗素也在其《西方哲学史》中指出说:“后来的哲学 ,一直到较近时期为止 ,从巴门尼德那里所接受过来的并不是一切变化的不可能性———那是一种太激烈的悖论了———而是实体的不可毁灭,‘实体’这个字在他直接的后继者之中并不曾出现 ,但是这种概念已经在他们的思想之中出现了。

实体被人设想为是变化不同的谓语之永恒不变的主词。

它就这样变成哲学、心理学、物理学和神学中的根本概念之一。

而且两千多年以来一直如此。

”可见 ,巴门尼德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西方哲学在其开端之时,便力图要为万有世界寻找一个本原。

这个本原是用来说明世界是什么的,也就是说,本原就是世界的根据。

可以说,哲学思想就是发端于这样一种力图为世界寻找根据的努力。

哲学之父泰勒斯说:世界的本原是水。

他和在他之后的其他伊奥尼亚自然哲学家们有一个共同点: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以这个一来把握世界的多。

这种思想的弊端在于:作为本原之物既然只是现有各种物质形态中的一种,它又凭什么能上升到本原的地位,来充当世界的根据呢究其原因,其实只是一种早期粗陋的独断论。

以后,毕达戈拉以数作为世界的本原。

相对于各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而言,数的确对于整个世界具有某种普遍共同性。

的确,整个世界都具有一种数量的规定关系。

?在哲学史的坐标中看巴门尼德的哲学贡献

?在哲学史的坐标中看巴门尼德的哲学贡献

在哲学史的坐标中看巴门尼德的哲学贡献如果孤立地看待巴门尼德的哲学见解显得有悖常理,匪夷所思,甚至认为他胡言乱语,神经不正常。

只有在古希腊哲学史的坐标,甚至在整个西方哲学史的坐标中来认识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哲学,才能够对他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理解和评价。

巴门尼德所找的“存在”这一哲学范畴,同先于他的那些古希腊哲学家所共同寻找万物的始基相比有巨大的超越。

泰勒斯认为万物的始基是“水”,阿拉克西曼德找到的是“无定者”,阿拉克西米尼认为是“气”。

毕达哥拉斯认为是数。

他们的主要倾向是把始基归结为一感性事物,或者说只能外在的规定始基。

而巴门尼德克服了始基纠缠于“杂多的”“变化无常的”事物现象,理性纠缠于感性的弊端。

他严格的区分了本质与现象、真理与意见,并让他们处处对立。

他要摆脱多个,摆脱个别,摆脱感性事物,专门研究他所确信的一般本质的存在。

古希腊哲学发展到巴门尼德这里抽象思维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已经能理解过去的哲学暗示,进行纯逻辑的、抽象的思维推理。

语言的发展已使他能够用符合其观念的词语来表达这一哲学观念,把内在于观念中的东西,以逻辑的形式表达出来,并加以确定。

于是,存在这一更灵活、更一般、更抽象,摆脱了更多感性规定的范畴代替了“始基”范畴。

巴门尼德哲学的历史影响。

在巴门尼德之后,古希腊哲学呈现为双向发展。

而双向发展的两类哲学,无论从继承和肯定的角度,还是从批判和否定的角度来看,都离不开巴门尼德哲学的影响。

例如沿着客观的道路发展,巴门尼德的“存在”演变为德谟克利特的“原子”。

沿着主观道路发展,巴门尼德的“存在”则演变为柏拉图的“理念”。

原子论者的“原子”,也是爱利亚学派“存在”范畴的改装和变形。

他们要克服巴门尼德的存在论不能解释现实的缺点,力图用四根说、种子论、原子论来解释了。

从主体主义这一条线索来看,巴门尼德的影响似乎更大一些。

高尔吉亚的怀疑哲学产生于对于巴门尼德存在论哲学的批判与否定。

普罗泰戈拉作为古希腊时代的人本主义者,其主要的贡献和核心观点就在于发现了一个内在尺度。

存在论概述及学术影响

存在论概述及学术影响

存在论概述及学术影响一巴门尼德(Parmenides)古希腊哲学家,爱利亚学派创始人。

爱利亚学派是早期希腊哲学中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意大利南部爱利亚城邦。

一般认为,爱利亚学派有四位代表人物。

克塞诺芬尼是他们的先驱,巴门尼德是爱利亚学派的奠基人和领袖,芝诺和麦里棱则起着捍卫、修正和发展巴门尼德的理论的作用。

该学派前后延续了一个世纪,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巴门尼德受克塞诺芬尼关于神是不动的“一”的理论影响,依靠抽象形象,从感性世界概括出最一般的范畴“存在”。

认为存在是永恒的,是一,是连续不可分的;存在是不动的,是真实的,是可以被思想的;感性世界的具体事物是非存在,是假相,是不能被思想的。

他是哲学史上最早提出“思想与存在是同一”命题的人。

著有哲学诗《论自然》。

巴门尼德的哲学诗《论自然》由三个部分组成:序诗,真理之路,意见之路。

在序诗中,他借正义女神之口说道:她执着我的手说:年轻人啊,欢迎你由不朽的御手陪伴,乘着轩车来到我的庭院。

你走上这条道路,送你远行的并非邪恶而是公正。

在这里,你应当通晓一切事件,不仅有圆满真理不可动摇的核心,还有那些常人意见,全无真理可言。

这里,巴门尼德借正义女神之口,讲述了他思想的宗旨:寻求由“公正”引导的“道路”,即追寻真理之路。

那么,怎样追寻真理之路呢?巴门尼德说:来吧,我将告诉你,请你倾听并牢记心底。

只有哪些研究途径是可以思想的:一条是存在而不能不在,这是确信的途径,与真理同行;另一条是非存在而决不能是存在,我要告诉你,此路不通。

非存在你不认识也说不出,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情。

这里,巴门尼德认为要达到真理就必须选择“存在”这条道路,因为只有“存在”才是通向真理的唯一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对“存在”这条真理之路的认识呢?二“存在”是巴门尼德哲学的基本范畴。

他把“存在”规定为具有“不生不灭”“永恒不变”“独一无二”“完整不可分”等特性。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1、巴门尼德的“存在”巴门尼德在历史上的意义是,他创造了一种形而上学的论证形式,这种论证曾经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后来大多数的形而上学者的身上直迄黑格尔为止,并且包括黑格尔本人在内。

人们常常说他曾创造了逻辑,但他真正创造的却是基于逻辑的形而上学。

唯一真實的存在就是“一”。

一是無限的﹑不可分的。

它並不是象赫拉克利特所說的那種對方面的統一﹐因為根本就沒有對立面。

舉例來說﹐他顯然認為“冷”僅僅意味著“不熱”﹐“黑暗”僅僅意味著“不光明”。

巴門尼德所想象的“一”並不是我們所想象的上帝﹔他似乎把它認為是物質的﹐而且佔有空間的﹐因為他說它是球形。

但它是不可分割的﹐因為它的全體是無所不在的。

巴門尼德把他的教訓分成兩部分﹕分別地叫作“真理之道”和“意見之道”。

後者我們不必去管它。

關於真理之道他所說過的話﹐就其保存了下來的而論﹐主要之點如下﹕“你不能知道什麼是不存在的﹐––那是不可能的﹐––你也不能說出它來﹔因為能夠被思維的和能夠存在的乃是同一回事。

”那麼現在存在的又怎麼能夠在將來存在呢﹖或者說﹐它怎麼能夠得以存在的呢﹖如果它是過去存在的﹐現在就不存在﹔如果它將來是存在的﹐那麼現在也不存在。

因此就消滅了變﹐也就聽不到什麼過渡了。

“能夠被思維的事物與思想存在的目標是同一的﹔因為你絕不能發現一個思想是沒有它所要表達的存在物的。

”這種論證的本質便是﹕當你思想的時候﹐你必定是思想到某種事物﹔當你使用一個名字的時候﹐它必是某種事物的名字。

因此思想和語言都需要在它們本身以外有某種客體。

而且你既然可以在一個時刻而又在另一個時刻同樣地思想著一件事物或者是說到它﹐所以凡是可以被思維的或者可以被說到的﹐就必然在所有的時間之內都存在。

因此就不可能有變化﹐因為變化就包含著事物的產生與消滅。

2.柏拉图的”理念论”①理念论。

柏拉图“理念论”思想主要导源于苏格拉底,同时也接受了巴门尼德、毕达哥拉斯学派哲学思想的影响。

柏拉图在“理念论”中,把世界分为“感觉世界”(“可见世界”)和“理念世界”(“可知世界”)。

巴门尼德与存在

巴门尼德与存在

巴门尼德与存在当我们要理解ov(being)的问题,首先要正确翻译这个古希腊语,我搜索了一些论文和大家的研究,主要是这几点:1、粉刺ov及其动词形式主要有三种用法和含义:A、做系词(“是”)B、做存在动词(“在”“有”,包括“活着/live”和“存在/exist”的含义)C、表示“真/true”。

2、根据荷马史诗等古希腊古典文献中对该动词的用法统计,认为希腊语早就把其中的系词用法当做最主要的,所以应当以“是”的含义为中心来解说ov,即,把存在含义和表真含义作为从系词“是”的运用中衍生出来的。

3、希腊语和整个印欧语系根词中的es和bhu 这二者有重要关系,前者表示静态的而后者表示动态的存在,是一个相配的对子。

这种特点使es适合于充当陈述句和命题句中表主谓关系的确定性、不变性的系词“是/be/is”。

该系词是动词中最重要的一个(verb excellent),而与其他准系词如“为/become”不同;与之相应,它的名词化和become的名词化词(分词和不定式)所表示的存在也不同;前者表示静态的确定的存在或事物(在、有),而bhu 表示的则是变动不居的、生生不已的存在。

Es作为存在动词,在一切印欧语钟里都一直保持了“活、活着”的含义。

例如,英语中如果有一个句子只有 I和am两个词,那么这句话的含义,就必是“我活着”(即“我在”)。

汉语中经常用“在”这个字作动词表示人活着的状态。

如《论语》中:“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在”“没“并举,含义就是存亡和生死。

确实,对于人本身而言,存在的根本含义当然是活着,死了也就是”不在“了。

这个根本的含义,既通向动态的存在,也明确表示了在的确定状态(而确定性恰恰是es之所以能表示静态存在的来源)。

所以,es和bhu 在最深层的含义上又是同一、统一、相通的。

如果参照古梵文的研究:梵文根词as(即上面所说的es)和bhu 确实有同一性(古代梵文语法经典《波尼尼经》把bhu作为第一个最根本的存在动词,但其含义正是用as来批注的,而as的含义最初也用bhu来注,所以这两个根词最初是互相诠释的关系);但确实又有对比的不同,bhu表示动态的存在万物,而as则表示静态的、常住的、抽象的东西,如本质之类。

巴门尼德的哲学贡献是什么

巴门尼德的哲学贡献是什么

巴门尼德的哲学贡献是什么巴门尼德的贡献一:首先巴门尼德对于后世哲学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柏拉图就曾经记载了当时年轻的苏格拉底这个时候大约是公元前450年左右曾经与当时已经年迈的巴门尼德见过一次面的事情,苏格拉底肯定是从巴门尼德那里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后来柏拉图记述了这段经历,从这段经历的记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巴门尼德对柏拉图的影响也是不小的。

而且巴门尼德创造了一种形而上学的论证方式,这种论证方式在后世很多哲学家的身上都见到过,甚至是两千多年之后的著名哲学家黑格尔也深受影响。

巴门尼德的贡献二:巴门尼德创造了一种形而上学的论证方式,这种论证方式得到了后世很多哲学家的推崇,很多哲学家身上都曾经见到这种论证方式的影子,很多人说是巴门尼德创造了逻辑,实际上巴门尼德创造的是基于逻辑的形而上学,可以说巴门尼德是形而上学的一个重要的代表性的人物,开创了爱利亚派,并且是这一派别的重要的代表性人物。

巴门尼德的历史评价一:巴门尼德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其哲学思想大大的影响了后人,甚至是苏格拉底,甚至于柏拉图等都受到其哲学思想的影响,更甚至两千多年之后的著名哲学家黑格尔也受到了巴门尼德的影响,在黑格尔的身上也存在着巴门尼德创立的形而上学的论证方式的影子,可以说巴门尼德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这一点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事实。

巴门尼德的历史评价二:巴门尼德的学说是形而上学的的代表性学说,形而上学的观点虽然是肯定了事物的客观存在,但是却否认了事物是处于运动之中的,是不停的变化的事实,认为事物无论什么情况之下都是客观存在着,并且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思想从今天科学的角度来看还是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的,形而上学的论证方式也是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的,在今天科技发达的情形之下,我们可以一眼就能够看出其具有的落后性,但是在两千五百多年之前就能够提出这种论证方式还是比较具有自己的独创性和进步意义的。

巴门尼德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大约公元前515年出生在爱利亚,他是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曼尼德的存在论对后世的影响
——对柏拉图的影响
巴曼尼德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其存在论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方法思路上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受他影响的哲学家有许多,柏拉图哲学的理论来源之一就是巴曼尼德的存在论,今天我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其存在论对柏拉图的影响。

巴曼尼德存在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存在。

且作为万物本原的存在就只能是存在,绝不可能是非存在。

在他看来,存在是永恒的,没有产生也没有消灭,因为它是完全的、不动的、无止境的。

他也认为存在是唯一的,同时由于存在是充满的,没有虚空或空隙,因而也是不可能有运动的。

巴曼尼德还认为,存在是超感性的,唯有思想、理性才能把握,他的存在论以否定感性物质世界的存在为前提,他认为感性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有生有灭和无限多样的,是不真实的,他意识到了从杂多中寻找统一性,但又绝对化了,提出“一切是一”。

在存在论上,巴曼尼德主张存在与非存在的对立,与此相对应的,在认识论上他坚持理性与感性的对立,他认为唯有理性才是真理的来源,靠感觉把握现象世界是不可靠的,但他对现象界的知识也并不是完全排斥,承认自然事物是杂多的,并且是运动变化的。

巴曼尼德的存在论沿着主观道路发展演变为了柏拉图的理念论。

在内容上,的柏拉图继承和发展了巴曼尼德存在论的主要观点。

与上段存在论观点相对应的,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它是外在于并且先于感性的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

他提出的“理念”也像巴曼尼德的存在一样具有超感性,是感官所感触不到的,只能为理性所把握。

在柏拉图看来,具
体的东西都是变化的、不稳定的,而理念则是不变的、永恒的,同时也是绝对的、纯粹的、完全的,绝不可能既美又不美。

同时,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志、想象。

柏拉图也同巴曼尼德一样,认为现象世界的具体事物虽然是可感知的,但却是虚幻的、不真实的;理念虽不可感知,却和“存在”一样是唯一真实的。

柏拉图在继承巴曼尼德存在论的同时,也实现了发展。

柏拉图的“理念”把巴曼尼德的“存在”发挥到相当成熟的阶段,柏拉图认为每一类事物都有它们的“理念”,所有事物的“理念”就构成了“理念世界”或“本质世界”,而可感事物就构成“可感世界”或“现象世界”,只有“本质世界”才是真实的、才是哲学思考的对象 ,柏拉图把巴曼尼德的两个领域发展为完备的客观唯心主义的两个世界理论。

柏拉图认为理念在具有单一性的同时,也具有多数性的性质。

在他看来,巴曼尼德的“存在”这一概念太过一般了,不便说明个别事物。

而其提出的理念,指的是一类个别事物的共同性,不同类型的事物有相应的不同类型的理念,承认了理念的多数性。

柏拉图在继承和发展巴曼尼德存在论的同时,也接受着其他古希腊思想的熏陶,在思想的交流冲击中,实现了对巴曼尼德存在论的新发展。

除了在内容上,巴曼尼德存在论在研究方法和思想上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巴曼尼德注意到了事物中的一般和共性,从杂多中寻找统一性,最终提出了作为最终共性的“存在”这个范畴,但他也把一般绝对化了。

柏拉图作为受其影响的一份子,在看到共性的同时,也把一般绝对化、客观化、神秘化了,把一般看成一个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甚至先于个别事物的实体,最终演化成了客观唯心主义。

巴曼尼德抓住对整体表
象的统一理解,提出了本原问题,走上了从具体逐步上升到抽象的道路,抽象思维从感性直观里分离和独立出来,使得后来的哲学家的哲学研究不在局限于具体的感性世界,上升到了对世界本质、本原的研究。

柏拉图则受其影响,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了不同类型的共性——理念。

巴曼尼德存在论的哲学观点全是凭逻辑的概念加以规定,凭逻辑的推理加以论证的,这是哲学研究的新方法,从此以后概念的确定和逻辑的证明成为对哲学至关重要的事情。

柏拉图首先确定了“理念”这一概念,又对理念的性质进行了论证。

如对理念超感性的特征,柏拉图认为“作为多个的东西,是我们所能看见的,而不是,但是理念则只能是思想的对象,是不能被看见的。

”这就进行过了逻辑的证明。

巴曼尼德的存在论无论在具体内容上还是思想方法上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中他对柏拉图的影响算是最广泛而深刻的了。

其对后世的影响具体来说,他的存在论的提出,使哲学的研究对象实现了由具体的、有形体的“始基”向抽象的、无形的“存在”的转变,从此 ,哲学不再过多地追问自然的本质或构成元素 ,而是探索宇宙之统一的、最普遍的本质,为本体论奠定了基础,使西方哲学走上了本体论道路,对后来古希腊甚至整个欧洲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巴曼尼德提出存在这个范畴,使抽象思维终于从感性直观里分离和独立出来,真正实现了认识论上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推论方法,哲学进入了新的阶段。

其存在论也在内容上深刻影响了后来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巴门尼德也开始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一种新的哲学研究方法,开始了真正的“形而上”的哲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