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的雏形和演变 - 副本

合集下载

书籍进化简史

书籍进化简史

书籍进化简史一、书籍的起源书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开始使用楔形文字、象形文字和甲骨文等符号系统,记录信息和传承知识。

这些符号系统被认为是书籍的雏形,它们逐渐发展成为更复杂的书写系统,为书籍的演变奠定了基础。

二、竹简与帛书随着书写材料的发展,竹简和帛书成为了古代中国的主要书写载体。

竹简是一种用竹片串联起来的书写材料,而帛书则是在丝织品上书写。

这两种书写材料都有其局限性,例如竹简笨重且不便于携带,而帛书则昂贵且不易获得。

但是,它们在书籍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后世的纸质书籍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纸质书籍的出现纸质书籍的出现是书籍进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国是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这一发明为纸质书籍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纸质书籍逐渐普及,成为了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

纸质书籍的特点是易于携带、阅读和保存,同时也有利于传播文化和知识。

四、印刷术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进一步推动了书籍的发展。

最早的印刷技术是木版印刷,即将文字和图案刻在木板上,再用墨水印刷在纸张或布料上。

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书籍的产量逐渐增加,价格也相对降低,使得更多人能够获取书籍。

印刷术的出现也为现代出版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电子书与数字化阅读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书和数字化阅读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新方式。

电子书是一种数字化的书籍形式,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进行阅读。

数字化阅读则更加多样化,包括网络博客、论坛、新闻网站等各种形式。

电子书和数字化阅读具有便捷、环保、信息量大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过载、阅读体验不足等。

六、书籍内容的多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书籍的内容也呈现出多样性。

除了传统的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还出现了各种类型的书籍,如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游记、传记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书籍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也为文化和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渠道。

书籍的起源和发展

书籍的起源和发展

书籍的起源和发展展开全文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作者:吴克明发布时间:2009-10-26书籍的历史和文字、语言、文学、艺术、技术和科学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它最早可追溯于石、木、陶器、青铜、棕榈树叶、骨、白桦树皮等物上的铭刻。

将纸莎草用于写字,对书籍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约在公元前30世纪,埃及纸草书卷的出现, 是最早的埃及书籍雏形。

纸草书卷比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和赫梯人的泥版书更接近于现代书籍的概念。

中国最早的正式书籍,是约在公元前8世纪前后出现的简策。

西晋杜预在《春秋经传集解序》中说:“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

”这种用竹木做书写材料的“简策”(或“简牍),在纸发明以前,是中国书籍的主要形式。

将竹木削制成狭长的竹片或木片, 统称为简,稍宽长方形木片叫“方”。

若干简编缀在一起叫“策”(册)又称为“简策”。

编缀用的皮条或绳子叫“编”。

中国古代典籍,如《尚书》、《诗经》、《春秋左氏传》、《国语》、《史记》以及西晋时期出土的《竹书纪年》、近年在山东临沂出土的《孙子兵法》等书,都是用竹木书写而成。

后来,人们用缣帛来书写,称之为帛书。

《墨子》有“书于帛,镂于金石”的记载。

帛书是用特制的丝织品,叫“缯”或“缣”,故“帛书”又称“缣书”。

公元前 2世纪,中国已出现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如1957年在西安出土的灞桥纸。

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加以改进制成蔡侯纸(公元105)之后,纸张便成为书籍的主要材料, 纸的卷轴逐渐代替了竹木书、帛书(缣书)。

中国最早发明并实际运用木刻印刷术。

公元7世纪初期,中国已经使用雕刻木版来印刷书籍。

在印刷术发明以前,中国书籍的形式主要是卷轴。

公元10世纪,中国出现册叶形式的书籍,并且逐步代替卷轴,成为目前世界各国书籍的共同形式。

公元11世纪40年代,中国活字印刷术在世界上最早产生,并逐渐向世界各国传播。

东到朝鲜、日本,南到东南亚各国,西经中近东到欧洲各国,促进了书籍的生产和人类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中国古代书籍是如何演变的

中国古代书籍是如何演变的

中国古代书籍是如何演变的▲石头的书▲简牍的书▲缣帛的书甲骨的书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就出现了有关占卜吉凶的书。

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记录材料,把占卜的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最早的图书——甲骨的书。

在古代,石头也用来作书写材料,甚至将整篇作品或整部著作刻于石上。

由于刻石的兴起,出现了拓印技术。

石面上所刻的字,都是笔画凹入,可先将一张薄纸用矾及白芨水浸泡,贴在刻石的表面;以软刷将纸刷匀,再轻轻捶打,将纸嵌入铭文的笔画之内,待纸干后,以细布包裹棉花做成的拓包,蘸以墨汁,将它在纸上均匀捶拓,将纸剥下来,便得到相同的复本。

这一操作过程叫“拓”,用墨汁者称墨拓,用红颜料者谓朱拓,单张叫拓片,装连起来叫拓本。

拓本成为一种图书类型,后期的主要作用已不再是传播知识,而是书法艺术借以流传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

简牍的书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我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

用竹片写的书称“简策”,用木版(也作“板”)写的叫“版牍”。

超过100字的长文,就写在简策上,不到100字的短文,便写在木版上。

写在木版上的文字大多数是官方文书。

由于文字内容有异,其称谓有别,如军事的文书叫“檄”;用于告示者称之为“榜”;将信写于木版上,然后再加一版叫做“检”。

在检上写寄信人和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叫做“署”——这是信封的起源。

然后将两版合好捆扎,在打结的地方涂上黏土,盖上阴文印章,在黏土上出现凸起的字,这就是“封”,使用的黏土叫“封泥”。

由于写信的木版通常只有一尺长,故信函又叫“尺牍”。

笺是古代一种短小的简牍,是供读书者随时注释的,它系在相应的简牍上以备参考之用。

现在人们所说的笺注就是起源于此。

缣帛的书竹简携带不便,而且每简容字有限,编简成册的长篇著作一旦散乱,则发生“错简”,再说简牍的编连所用的丝带、麻绳、皮带易被磨断,给阅读带来困难。

书的发展史ppt课件

书的发展史ppt课件

06
书籍的未来发展趋势
电子书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01
电子书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电子书市场将继续扩大,占据更大的
市场份额。
02
电子书阅读器功能不断完善
电子书阅读器的功能将不断完善,包括更丰富的阅读体验、更智能的推
荐系统等。
03
电子书内容创新
电子书的内容将不断创新,包括更多的互动元素、多媒体内容等,以满
藏书楼的起源
古代皇家、贵族及士大夫阶层为保存典籍而建立的专门场所。
私人藏书家的出现
随着文化教育的普及,私人藏书家逐渐增多,形成独特的文化现象 。
藏书楼与私人藏书家的互动
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书籍的收集、整理与传播。
书院、图书馆等公共阅读空间的出现
书院的兴起
古代书院作为教育机构,为士人提供了研读经典的场所。
早期造纸术
起源于中国汉代,使用丝、麻等 纤维原料制造纸张。
蔡伦改进造纸术
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用树皮、破布 、麻头等作为原料制造纸张,降 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造纸术的传播
造纸术逐渐传播到韩国、日本、 阿拉伯等地,最终传入欧洲。
雕版印刷术的出现
雕版印刷的起源
起源于唐代,将文字和图案雕刻 在木板上,再涂上墨汁1
个性化定制出版物 兴起
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增加, 个性化定制出版物将逐渐兴起, 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02
印刷技术的创新
新的印刷技术将不断涌现,使得 个性化定制出版物的制作更加便 捷、高效。
03
个性化定制出版物 的应用领域拓展
个性化定制出版物的应用领域将 不断拓展,包括教育、艺术、商 业等领域。

书籍的起源及演变过程

书籍的起源及演变过程

书籍的起源及演变过程人类的进步是踏着书籍的阶梯不懈攀爬的过程。

从蒙昧蛮荒到跨入文明的门槛,书籍维系着文明传承的源动力,成就了文人不同时代而同样的傲骨。

早在商朝,甲骨文因刻写在龟甲兽骨上而得名,成为汉字的最早起源。

后来人们在青铜器上铸刻文字,从而形成了金文。

书写方式的真正飞跃,在于竹书和帛书的出现,人们开始用毛笔蘸墨极其便捷地记录文字。

但竹简的容量毕竟很小。

试想当竹山竹墙般的《史记》堆在你的面前时,即使只是阅读的勇气,也是现代人无法企及的吧。

由此便造就了隶书独特的扁胖构造和古文一字千金的精悍。

有人说,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形象思维能力绝大部分应归功于汉字这一形象文字,几千年奇迹般的传承;而这又得归功于令其他各民族都望尘莫及的高超的造纸术。

几千年来,虽然手写和印刷的方式发生了千变万化,但“白纸黑字”的最初形式就这么一直保持着。

纸的发明,引起的不仅是一场书写材料的革命,它让文化以幽幽的墨香,厚实的手感而潜移默化地滋润人心;它让“学富五车”的遥远梦想,变成孩童间的玩笑;它让牛角挂书、挟策读书、带经而锄的佳话从此千古流传……文字开始以“书”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正像甲骨之书代替结绳记事,纸质图书代替竹简木椟一样,传统书籍的概念也宿命般不可避免地迎来了现代科技的挑战——电子书的出现无疑又将带来一场变革。

当搜索引擎瞬时扫过全世界的典籍从而显示你所要的答案时,那种文化重压甚至比面对一堵书墙更让人惊心动魄。

一时间,我们失去的似乎不止是长久以来沁人心脾的书香或是纸张触到皮肤时的质感,我们失去的似乎是一种传统的对待信息的概念和处理信息的方法,一种独守楼阁、怡然自得的心境。

总之,书籍依旧是阶梯,我们依旧会攀爬,只是文明大门背后的舞台或许非常大———超过我们所有人的想像。

早在商朝,甲骨文因刻写在龟甲兽骨上而得名,成为汉字的最早起源。

后来人们在青铜器上铸刻文字,从而形成了金文。

书写方式的真正飞跃,在于竹书和帛书的出现,人们开始用毛笔蘸墨极其便捷地记录文字。

书的演变历程课件

书的演变历程课件

书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普及
书籍的普及使得更多人能够接受 教育,提高了全社会的文化素质
和教育水平。
教育方式变革
书籍推动了教育方式的变革,从 传统的口耳相传到现代的多媒体 教学,使得教育更加多元化和个
性化。
学术研究
书籍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 料和研究成果,促进了学术的繁
荣和发展。
书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
网络书具有便捷、快速、易于传播等 特点,同时也具有互动性、个性化等 优势。
网络书的兴起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书逐 渐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许多作家 开始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吸引 了大量读者。
电子书与网络书的优缺点
电子书的优点
方便携带、易于检索、可随时随地阅读、 环保等。
电子书的缺点
长时间阅读对眼睛有负担、阅读体验不如 纸质书等。
02
印刷术的发明与书的制作
雕版印刷 术
总结词
一种古老的印刷技术,通过雕刻文字和图像的模板,将墨水印刷到纸张或布料 上。
详细描述
雕版印刷术起源于中国,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它需要将文字和图像反向雕刻在 木板或梨木上,形成阳文,然后涂上墨水,按压在纸张或布料上完成印刷。
活字印刷 术
总结词
由中国的毕昇在北宋时期发明的一种印刷技术,通过拼接活字来排版,提高了印 刷效率。
详细描述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技术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使用单个活字拼成版面,印刷 时可以快速拆解和重组,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活字印刷术在欧洲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和推广。
印刷技术的进步与书的生产
总结词
随着科技的发展,印刷技术不断进步,从手工印刷到机械印刷,再到数字化印刷,书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 化。

书籍发展经历哪些历程

书籍发展经历哪些历程

书籍发展经历哪些历程1. 原始文字的出现:人类最早的书籍是以刻纹或涂抹方式表达的原始文字,能够记录简单的信息和经验。

2. 手工抄写时代:在用纸和纸张技术出现之前,书籍多以动植物皮革、竹简等材料制作,通过手工抄写繁殖。

这一时期以宗教文献和经典著作为主要内容。

3. 木版印刷术的出现:在中国宋代(公元11世纪),木版印刷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书籍的生产和流通。

这一技术的发展也对世界书籍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4.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15世纪,德国的古腾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得书籍的生产速度大幅提升,成本降低,且能够大规模印制相同内容的书籍。

5. 工业化印刷时代:18世纪末至19世纪,随着印刷技术的进一步改良和工业化生产的引入,书籍变得更加普及。

图书市场兴起,各种类型和题材的书籍涌现。

6. 电子书籍的兴起: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书籍开始流行。

人们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下载和阅读书籍,无需实体媒介,方便携带和存储。

7. 数字化阅读时代:当前,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数字化阅读成为主流趋势。

电子书籍通过应用程序或在线平台供人们阅读,带来更多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8. 多媒体书籍的出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书籍开始涌现。

这些书籍结合了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9. 区块链技术在书籍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区块链技术逐渐应用于书籍领域。

通过区块链,书籍版权可以更好地保护,作品的来源和真实性也更容易验证。

10.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发展: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为书籍的呈现方式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人们可以通过头戴设备或手机应用来阅读沉浸式的书籍内容。

以上是书籍发展的主要历程,每个时期都对书籍产业和文化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书籍从古代手工制作到现代数字化阅读的转变。

书的演变历史

书的演变历史

书的演变历史书籍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记录了人类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思想。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书籍经历了许多变化和演变,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书籍的演变历史。

一、手抄本在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之前,人们使用手抄本的方式来记录和传播书籍。

手抄本是由人工将文字和图像抄写在纸或羊皮纸上,每本书都需要人工抄写,因此数量非常有限。

手抄本的质量也因抄写者的水平和材料的质量而异,但这种方式成为了早期书籍的重要形式。

二、印刷本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书籍的生产和传播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印刷术是将文字和图像刻在木板上,然后将木板涂上墨水,印在纸上。

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书籍的生产速度和效率,也降低了书籍的成本,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拥有书籍。

印刷术的发明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三、机械印刷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机器代替人力成为了生产方式的主流。

机械印刷是将文字和图像通过机器刻在金属板上,然后通过油墨印刷在纸上。

机械印刷比手抄本和印刷本的速度更快、更高效,而且印刷的质量也更加清晰和准确。

这种方式大大促进了书籍的生产和传播。

四、电子书籍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书籍的形式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电子书籍是一种数字化的书籍形式,它们可以通过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阅读。

电子书籍具有方便、快捷、易于搜索和价格实惠等优点,已经成为了许多人获取知识和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

五、网络出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出版成为了一种新的出版方式。

网络出版是通过互联网将书籍内容传输给读者,读者可以使用各种电子设备进行阅读。

网络出版具有制作成本低、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优点,已经成为了一种受到广泛关注的出版方式。

六、区块链技术下的数字版权管理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数字版权管理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区块链技术可以记录数字文件的交易和授权信息,并保证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和透明性。

通过区块链技术,作者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作品,防止盗版和侵权行为的发生。

书的发展历程

书的发展历程

书的发展历程
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纸张和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以下是书的发展的一些重要阶段:
1. 古代手抄本(公元前3000年 - 公元5世纪):最早的书籍
是以纸张和其他材料手工抄写的。

这些手抄本在古代文明中起到了传播知识和记录历史的重要作用。

2. 技术革新和印刷术的发明(公元5世纪 - 15世纪):在古代,印刷术的发明和纸张的广泛使用使书籍更容易制作和传播。

在中国,木版印刷术在公元9世纪发明,并在其他地方迅速传播。

然而,在15世纪,德国的古腾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机,这使得
大规模的书籍生产成为可能。

3. 印刷术的推广(15世纪 - 18世纪):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和
改进,书籍的制作和传播变得更为普遍。

欧洲的印刷术革命使得更多人能够获得书籍,加速了知识和思想的流传。

4. 工业革命和现代印刷技术(18世纪 - 20世纪):工业革命
期间,新的印刷技术和机械使书籍的生产更加快速和高效。

蒸汽动力印刷机的出现使得书籍的生产大幅增加,价格相对下降,使更多人能够购买和阅读书籍。

5. 电子书籍和数字阅读的崛起(20世纪末至今):随着电子
技术的发展,电子书籍和数字阅读设备的兴起,书籍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电子书籍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在电子设备上随时阅读,并提供了更多的阅读方式和互动体验。

总的来说,书籍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手工抄写阶段、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工业革命的影响和数字化技术的革新等重要阶段。

这些阶段的变革极大地促进了书籍的制作、传播和阅读方式的发展。

书的演变知识点总结

书的演变知识点总结

书的演变知识点总结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书籍作为人类记录知识、传播思想和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不断地演变与发展。

从最原始的石刻、竹简到现代的电子书,书籍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书籍的形态、内容、制作与传播等方面对书的演变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书籍的演变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书的形态演变1. 石刻:最早的书籍形态是石刻,人们将文字刻在石头上,这种写作方式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时代。

石刻书籍制作复杂、耗时费力,并且易于破损。

但是,这种书籍载体在艺术与文化传播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竹简:在中国,竹简是一种重要的书籍形态。

竹简是将文字刻写在竹子上制成的一种简短书籍载体。

竹简书籍流行于战国时代至秦汉时期,其轻便、易于携带的特点使得它成为古代重要的书籍形态。

3. 纸张书籍:纸张是书籍形态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纸张的出现使得书籍的制作变得更为简便,同时也扩大了书籍的传播范围。

中国的造纸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05年的东汉时期,而纸张书籍逐渐取代了竹简书籍成为主流。

4. 手抄本:在中世纪,手抄本成为重要的书籍形态。

手抄本书籍一般由文人墨客以手工抄写完成,其装潢豪华、墨迹工整,成为古代书籍制作中的辉煌篇章。

5. 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书籍形态演变中的重要里程碑。

自15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活字印刷术引入欧洲,并逐渐在全球传播。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降低了书籍的制作成本和提高了印刷速度,使得书籍成为大众化的文化媒介。

6. 电子书: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书的出现使得书籍形态有了新的变化。

电子书籍可以在电子设备上进行阅读和传播,使得书籍的存储和传播更加方便。

二、书的内容演变1. 经典文学:古代书籍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主,如《诗经》、《论语》等。

这些书籍传承了古代智慧和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科学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书籍成为了书籍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书籍形式和版式设计的历史

中国的书籍形式和版式设计的历史

(二)、精装
精装书最大的优点是护封坚固,起保护内页的作用,
使书经久耐用。精装书的内页与平装一样,多为锁 线钉,书脊处还要粘贴一条布条,以便更牢固的连 接和保护。护封用材厚重而坚硬,封面和封底分别 与书籍首尾页相粘,护封书脊与书页书脊多不相粘, 以便翻阅时不致总是牵动内页,比较灵活。精装书 印制精美,不易折损,便于长久使用和保存,设计 要求特别,选材和工艺技术也较复杂,因此有许多 值得研究的地方。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ayout design
中国的书籍形式 和版式设计的历史
汉字鼻祖:甲骨文
能称之为现代汉字鼻祖的是 甲骨文,具有我国汉字点。
最早的书籍:简牍
简,即竹片;牍,为木片。竹片 做成的书称之为“简策”;木片 做成的书称之为“版牍”。人们 习 惯 把 这 两种 书 的 形 式统 称 为 “简牍”。简牍始于商朝末年, 直至东晋,沿用时间很长,是将 文字刻或写在竹片或木片上,在 依先后次序,上下各用较牢的绳 子串联,这样,经过编辑的“简” 成为了“策”,也就是今天我们 所讲的“册”。
糊粘贴,而是穿孔用纸捻订起
砸平。
线装书
线装出现在北宋末年,直至明 万历年后才得到发展,到了清 代线装书达到鼎盛。线装书在 折页方面与包背装没有差异, 只是装订时不用纸捻,用棉线 或丝线装订成册,装帧也颇为 讲究,光订法就有四孔、六孔 和八孔,封面和函套以及各种 织品装裱,别扣是以玉石或象
牙制成,豪华气派,成为一种
向左卷起、捆紧,展开时因所有书页向右翻卷, 后人因此把这种书籍形态成为旋风装。旋风装虽 有册装的特征,但外形仍未摆脱卷轴装的形式。
经折装
经折装是受佛教传授印度经书的 启示对卷轴进行的革新。它的出 现大大方便了阅读,也便于取放。 具体做法是:将一幅长卷沿着文 字版面的间隔中间,一反一正的

6书籍的起源与发展

6书籍的起源与发展

9.精装: 主要在书的封面和书心的脊背、 书角上进行造型加工。书心加工有圆 背、方背、方角和圆角之分。封面加 工有全面、半面,也可在封壳上烫印 字迹、花纹图案装饰。
10.特装 特装,也叫豪华装,是指选用优 质材料,用特殊的工艺进行加工的一 种书籍装帧方法。例如特装书封面往 往是用绸缎或羊皮等制品,采用镶嵌 金、银、宝石,压烫各种图案花纹。 有的在天头、地脚切口进行滚金或着 色;有的还配以函套等等。从外观上 看,一本特装的图书就是一本精美的 艺术品。
二 书籍复制方法演变
1.指印 以指纹判明身份,手指或手掌按印。 2.手抄 公园3世纪,蒙恬发明了毛笔。 3.印章 被认为是印刷发明的技术先导。 4.墨拓与漏印 “拓”是指在石、金属、骨或其他硬质材料所刻图文的表面敷设纸张,加以锤拓。 “漏印”是将一张厚纸作漏版,用针刺出所要印制的图文,放在纸上,再在版上 敷施墨彩,墨从针孔下渗下。 5.雕版印刷 6.活字印刷术

五、古代藏书、藏书家和藏书楼
总、牛骨
连接方式
年代
简册形式
木牍、竹 简
木片、竹片
韦编、丝编
公元前10世纪至 东汉末年(公元 前105年)造纸术 的发明 公元前3世纪起 魏晋南北朝、隋 唐 唐代中期至北宋 公园949年左右 五代至宋 元代至明
卷轴形式
卷轴装 旋风装
帛、纸、木 棍 帛、纸 纸 纸 纸
梵夹装: 古代中国对从印度传进来的用梵文书写 在贝多树叶上佛教经典装式的一种称呼。
6.蝴蝶装 宋末元初. 将书页对折粘合,封面装上纸面书皮,还 可裱上一层绢、绫等织物。阅读时摊开。 代表作品《文苑英华》
7.包背装 与蝴蝶装的形成相反,版心朝外,背面相 对。 代表作品《永乐大典》、《四库全书》、 《御集》。

书的演变历史资料

书的演变历史资料

书的演变历史资料最早书写材料都取自于自然界,如:石块、树皮、树叶、兽皮、兽骨及动物的甲壳等等,都是其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书的演变历史资料资料,供大家参阅。

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这些文字,直到1899年才发现.那是清朝光绪二十五年,有一位叫王懿荣的官员得了病.他懂得医道,每次抓来的药,都要亲自看过,然后煎熬.有一次,他偶然在一味叫做“龙骨”的药上面,发现有许多好像文字的东西,他感到惊讶.于是把这家药铺里刻有这种文字的“龙骨”全买下来,凭着他对中国古文字的很深的造诣,考证出这些“龙骨”是殷商时代遗留下来的乌龟壳和牛的肩胛骨,上面刻的文字就是那时使用的文字.在这些一片片的甲骨上,记载了殷代的祭祀、战争、农业、牧业、手工业、气象、政权组织,以及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概况.后来人们把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这些甲骨可以说是书籍的雏形.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它可以卷起来,一部书就是一卷或几卷绸子,用木棒做轴,所以也叫它卷轴.后来,“卷”成了书的量词.人们常说的“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就是从这里来的.这种书比竹简轻便,但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遍采用.纸的发明,为书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材料.东汉有个叫蔡伦的,改进了西汉时候的造纸技术,于是出现了用纸抄写的书.这种书也是一卷一卷的,轻巧适用,成本较低,保存方便,所以一直沿用到今天.但是,用手抄写纸书很费事,后来又发展成雕版印刷:刻好一面印一面,一套木刻板可以印几百部到几千部的书.现在保存下来的最早的雕版书籍,是唐朝咸通九年的《金刚经》,藏于英国博物馆.雕版印刷质量差,效率不高,雕刻一套书版要几年,而且一部书要刻许多块板,占用大量房舍存放,发现了错误也不好改.宋朝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用粘性胶泥做成厚块,刻上一个一个字,用火把泥块烧硬.印书时,就把一个个活字块,按照书稿的次序,放在一块铁板上,用松香、蜡和纸灰等东西把它们粘在一起,用平板把字压平整,就可以印刷了.活字印刷速度快、质量好,制版比较容易,发现错误可以随时改正.印完,把版拆掉,活字可以继续使用.这是印刷史上划时代的改革.到了近代,随着造纸工业的发展和印刷技术的提高,印书花样翻新,如油印、石印、铅印、胶板彩印、影印,以及静电复印等,于是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书.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又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立体的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卖.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还有一种书,插图是立体的.打开书,书里的人和动物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的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中国书籍形态的演变

中国书籍形态的演变

中国书籍形态演变引子本来我只想把抄本纸质文献和进入了册叶制度以后的唐朝书籍形态作一个简单介绍,但中国书籍的前后传承关系真是太紧密了,漏讲了哪一环都会让人一头雾水,比如简策与卷轴的关系,赘简与后世封面的关系。

另外,许多有历史背景的古装片里清一色的线装书大行其道,让人感叹编导的无知以及对下一代的误导;崇洋媚外者又普遍认为包背装为泊来品……凡此种种,都让人心痛。

所以,我决意写这篇文章,介绍中国书籍的演变,重点放在隋唐五代。

甲骨和青铜时代1899年,清末大学士王懿荣延衣开方,其药有一味叫“龙骨”。

精通金石的王发现了龙骨上的文字,察觉出这是一种未曾见过的文字,由此拉开了甲骨文研究的序幕。

1928年,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对安阳小屯村殷墟进行考古发掘,根据对出土甲骨的研究,确定安阳小屯村为为殷商都城遗址。

甲骨文也是迄今最早的文献形态。

青铜器上刻铸铭文,始于殷商晚期。

青铜是红铜与锡、铅的合金,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青铜器在很多时候都是为了纪念某事而铸。

所以这类青铜器往往铸有文字,说明铸器时间、原因甚至重要文件、史实。

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铭”,后人称为“金文”(注意,古人习惯上把铜称为金,若看到《左传》上有某王某公赐某人几千金,千万不要以为那是金子)。

青铜器的铭文以铸为主兼有刻写。

它蕴涵有较大的历史容量,不仅可与已有的历史典籍相印证,而且补充了大量历史典籍失载的重要史实。

不过这已超出本文讨论的范围。

简策与帛书时代为了改变以甲骨和青铜作为书写载体而带来的诸如不利于传播、携带、阅读的缺点,西周时,人们尝试把文字写在竹条木片上,形成“简策”。

简策之“简”,早期专指竹质的书写材料,木质的书写材料称“牍”。

东汉时,“简”就泛称竹木质书写材料了。

不过,我们现在还是简牍分称的。

策也叫册,指若干简牍编连而成的书册。

简策是我国书籍的雏形。

简牍作为书写材料,在书写文字前要进行技术处理。

竹简,一般择毛竹或慈竹;木牍,一般择松木或柳木,锯断劈成片状,然后修整划一,写字的一面要打磨光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构成主义设计主张艺术 为政治服务。 版面编排以简单的几何图形 和纵横结构为装饰基础,色彩 单纯,文字全部采用无装饰线 体,具有简单、明确的特征。


俄罗斯构成主义设计的书在 编排设计和印刷平面设计两个 领域里具有革新的意义。可以 说这是现代艺术书籍的起点 。
现代主义的书籍设计充满着个性、主观性、 民主性和革命性。
超现实主义
从潜意识中关注周围世界的 方法,描绘梦呓及超越世界。
• •
在版面设计方面进行了实验性的 创作探索。 最大的特征是对视觉语言具有力 度的运用。提倡“自由文字”的 原则,否定传统的文法和惯常的 编排方法,呈现无政府主义式的、 不定格式的布局,诗一般的文字组 合。 代表——意大利未来派诗人 马里内蒂的“自由语言”宣言 。
瑞士达达主义

荒诞、毫无章法的混乱 特质。在版面设计中, 他们较多采用拼贴、照 片蒙太奇等方法进行创 作,把文字、插图当作 游戏的元素,突破传统 的版面设计原则,强调 偶然性和机会性。作品 呈现无规律、自由的状 态。


莫里斯书籍设计
20年代的法国,艺术家做书兴盛。被称之为“书坊潮”。 • 毕加索、米罗、马蒂斯,夏加尔、莱热等艺术家均加入 此行列。一时间,艺术 圈内流行一句佳话:“不做书,不可称之为大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荷兰风格派

主张艺术需要“抽象和简 化”。设计追求纯洁性、必 然性、规律性和非对称性, 反复运用纵横几何结构。
书籍之美




莫里斯他领导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开创了“书 籍之美”的理念,主张艺术创作从自然中汲 取营养,倡导艺术与手工艺相结合,强 调艺术与生活相融合的设计概念,主 张书籍的整体设计。 其代表作品是《乔叟诗集》,这本书是 他所倡导的“书籍之美”理念的最好体现, 被认为是书籍装帧史上杰出的作品。
包豪斯
吸收荷兰风格派和俄 罗斯构成主义的探索成果, 不断加以发展和完善。 • 设计中强调编辑、版 面、逻辑、理性的重要性, 强调简洁明快的艺术取向, 具有主题鲜明和富有时代 感的特点,为世界书籍设 计留下了影响深远的艺术。

+ 他们在设计中着重表现内在的情感和心理反应,反对机械
地模仿客观现实。 + 画面的线和形都呈现出扭曲、颠倾、摇摆的状态,将文学 性、戏剧性的自我表现融入到书籍设计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