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的变迁教案
《书的历史》教学设计
《书的历史》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书的历史》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能够描述中国古代书的特点和特色。
2.了解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演变,能够欣赏和理解其中的美学价值。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古代文化和书法艺术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书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2.中国古代书的种类和特点。
3.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4.古代书法艺术的美学价值。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书的起源和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中国书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2.归纳法:将各种书的特点和分类进行整理,梳理出重点,让学生掌握各种书的特点和区别。
3.比较法: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4.欣赏法:欣赏古代书法作品,学习欣赏古代书法艺术的美学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古代书的起源、种类和特点。
2.难点:掌握古代书法艺术的美学价值。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中国古代书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书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中国古代书的起源、特点和发展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从题材、时间、技艺等方面告诉学生:听说,书是人们传承文化的重要媒介,从古至今,书在世界文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下《书的历史》。
2. 讲解(30分钟)(1)古代书的起源:传说中黄帝在太过山上,看到极光沾染着黄色的泥土写出人的名字,交谈,就有古代的书了。
(2)古代书的种类: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和蝇头小楷。
(3)古代书的特点:以印章为起点,渐进地发展出了篆书、隶书等。
草书和行书则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而楷书则是行书的规范化。
每种书都有独特的笔法和特点。
(4)古代书的发展过程:由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逐步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文化。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美术 2.1书林漫步 教案
书林漫步一、学情分析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观察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成长,但同时,这一阶段学生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手工书设计的相关知识,学习手工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提高学生书籍设计的鉴赏能力与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学习手工书的设计要素,构成原理和制作方法,能用有创意的形式来表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以自主或合作的方法进行手工书设计和制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形成以创意为中心的设计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形成耐心、细致、整洁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书籍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本课教学可以采用“观察→探索→发现→实践应用”的教学思路进行授课。
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喜欢书籍的互相交换进行交流,来探究为什么这本书吸引了你,以此发现书籍装帧设计的相关知识,进而学习如何设计制作手工书。
教学难点:书籍装帧设计应该是信息整合思路下的封面、环衬、扉页、文字、风格等的集合体,是从整体到细节,从设计到制作的一种表现。
本课教学要让学生了解书籍设计的相关知识,欣赏优秀手工书作品。
通过讲解和研究了解设计思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对知识的组织能力,尝试做一本自己喜欢的手工书。
作业形式可采取小组协作形式进行,学生们互相取长补短,也可采取个人制作形式完成。
四、教法学法1、教法:讲授法、展示法2、学法:观察法、比较法、体验法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视频、幻灯片资料、教师教具展示。
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书林漫步》年级八年级上册执教高连峰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设计目的和说明课前准备安排学生课前了解教材内容提示学生关注美术现象,和有意识的收集美术作品交流与互动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见过哪些有意思的古籍?设计形态是怎样的?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作为知识的载体,古今中外的书籍形态万千。
新旧初中历史的差异教案
新旧初中历史的差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新旧初中历史教材的差异;
2. 掌握新旧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变化;
3. 分析新旧历史教材的优缺点;
4. 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
1. 新旧初中历史教材的对比分析;
2. 新旧历史教学内容的概述;
3. 新旧历史教材的特点和优缺点;
4. 学生对新旧历史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新旧初中历史教材的变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内容讲解:逐步介绍新旧历史教学内容的差异,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文化和观点的体验;
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新旧历史教材的优缺点,并交流彼此的看法;
4. 总结归纳:根据讨论结果总结新旧历史教育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5. 课堂检测:通过口头答题或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课堂反馈:根据检测结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励他们更深入地学习历史知识。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新旧历史教育的理解和反思能力;
3. 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
4. 教师对学生学习历史的指导和激励。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过程,学生对新旧初中历史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增强了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师应继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促进历史教育的深入发展。
初中化学教材变迁教案
初中化学教材变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初中化学教材的发展历程;
2. 掌握不同时期化学教材的特点和内容变化;
3. 分析化学教材变迁的原因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
1. 不同时期化学教材的变化和特点;
2. 化学教材变革的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
1. 分析化学教材变迁的原因;
2. 探讨不同化学教材对学生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
1. 20世纪初中化学教材的特点和内容;
2. 21世纪初中化学教材的改革与创新;
3. 化学教材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化学教材封面图片,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2. 讲解:介绍20世纪初中化学教材的特点和内容,如《化学》、《新课程标准》等;
3. 探讨:分析21世纪初中化学教材的改革与创新,如素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等;
4. 总结:总结化学教材变迁的原因和影响,强调适应时代需求的重要性。
5. 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和分析不同地区的初中化学教材,比较差异和相似之处。
六、教学反思:
1.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了解化学教材发展历程,增强了历史意识和时代观念;
2. 学生分析了化学教材变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了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七、课后延伸: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优化当前化学教材,使其更加符合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要求。
初中书本归类整理教案
初中书本归类整理教案教案对象:初中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书本归类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教学重点:1. 书本归类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书本归类整理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2. 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类型的书本,如小说、科普、历史等。
2. 学生准备自己的书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书本类型,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2. 教师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的书本,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书本进行归类整理。
二、讲解书本归类整理的方法和技巧(15分钟)1. 教师讲解书本归类整理的方法和技巧,如按照类型、作者、出版年份等进行分类。
2. 教师通过示例,展示如何将书本进行归类整理。
三、学生实践书本归类整理(15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书本进行归类整理,可以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和技巧,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归类整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分享和交流(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本归类整理成果,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彼此的阅读体验和归类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2. 学生反思自己在阅读和归类整理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和提高。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比赛,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学习。
2. 教师可以定期检查学生的书本归类整理情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通过讲解书本归类整理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归类整理技巧。
同时,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书的历史》教科版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参与书籍制作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科学原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鼓励他们倾听他人意见,学会与人合作、交流。
5.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让他们在学习书籍历史的过程中,了解我国在书籍发展方面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学生小组讨论之后,成果分享的环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不仅分享了他们的讨论成果,还展示了自己的动手实践成果。这让我意识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的有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制作的书籍。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书籍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进行得相当热烈。学生们围绕电子书与纸质书的优缺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每个小组都能够提出一些独特的见解。这让我感到很高兴,因为这说明学生们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学生显得不够积极。为了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我可能需要在下一次课中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比如设置一些小的奖励,或者给予积极发言的学生一些额外的关注和表扬。
-科技进步与书籍发展:强调科技发展对书籍形式和传播方式的推动作用。
举例:在讲解古代书写材料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甲骨文、竹简等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代书籍的形式,并强调这些材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的重要性。
初中历史课本的变化教案
初中历史课本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初中历史课本的发展变化历程;2. 掌握历史课本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 培养学生对历史课本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教学重点:1. 初中历史课本的主要发展阶段;2. 不同版本历史课本的特点和争议。
教学难点:1. 如何进行历史课本内容的批判性分析;2. 如何培养学生对历史课本的历史意识。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历史课本的发展变化历程,让学生了解不同版本历史课本的特点;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不同版本历史课本的优缺点,并讨论历史课本的重要性;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历史课本内容,培养对历史课本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课主题,并与学生讨论历史课本在他们学习历史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讲解阶段1. 教师介绍初中历史课本的主要发展阶段,包括教材版本的变化和内容的调整;2. 分析不同版本历史课本的特点和争议,比较各版本历史课本在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呈现上的差异。
三、讨论环节1. 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版本历史课本的优缺点,并在小组间展开讨论;2.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课本对他们对历史的认知和了解产生的影响。
四、实践阶段1. 学生阅读当前使用的历史课本内容,并进行批判性分析;2. 学生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总结历史课本的作用和重要性,培养历史意识。
五、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历史课本对学生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多对历史课本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
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讲解、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课本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学生对历史课本内容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历史课本在历史学习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形成对历史的独立思考和理解。
书籍的形态变迁教案
书籍的形态变迁教案教案标题:书籍的形态变迁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书籍的形态变迁,包括传统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籍的发展历程。
2. 探讨书籍形态变迁对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的影响。
3. 提高学生对不同形态书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其他多媒体工具。
2. 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籍的实例。
3. 学生作业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他们最喜欢的书籍是什么,并让他们描述这本书的特点和他们为什么喜欢它。
2. 提问学生是否读过电子书籍,以及他们对电子书籍的看法。
探究:1. 展示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籍的图片,并让学生对这两种形态的书籍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外观、使用方式以及阅读体验上的差异。
2.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本纸质书籍和一本电子书籍进行阅读。
让学生讨论并记录下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包括便利性、阅读舒适度、交流互动等方面。
3.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比较。
拓展:1. 展示一些数字化阅读工具和应用,如Kindle、iPad等,并让学生了解这些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式。
2. 鼓励学生尝试使用电子书籍阅读工具,如电子阅读器或手机应用,并让他们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感受。
总结:1. 总结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籍的优缺点,并让学生思考在不同场景下选择何种形态的书籍更合适。
2. 引导学生思考书籍的形态变迁对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的影响,并鼓励他们保持对不同形态书籍的开放态度。
作业: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籍的比较文章,包括他们的个人观点和体验。
2. 学生可以选择以纸质书籍或电子书籍的形式提交作业。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分享表现。
2. 学生的作业撰写质量和观点表达能力。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或书店,让他们亲身感受纸质书籍的魅力。
2. 邀请图书馆员或出版商代表来学校进行讲座,分享关于书籍形态变迁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书间精灵——藏书票》优质教案
书间精灵——藏书票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读书、爱书的情结》,单元主要内容是学习书籍设计的沿革变迁、手工书的设计、制作藏书印和藏书票,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品位,同时培养学生读书、爱书的美好情感。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本课设计为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让学生欣赏藏书票的同时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知识,感受藏书票的文化内涵,通过学生自己绘制藏书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课前了解到学生以前没有学过漏印版画和其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但八年级的学生是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实践能力的,所以我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了解藏书票的各方面知识后先从手绘藏书票的制作学起,再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学习版画藏书票。
设计理念:在美术新课标中的教学建议中提出: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明确“以学生为本”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练习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精心谋划和设计,来提高本课教学的效果。
另外,努力探索适合学生身心特征和美术学科特点的多种学习方法,并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有效掌握本课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发展视知觉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美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藏书票的定义、起源、票面构成等基本知识。
(2)、认识世界最早的藏书票,感受藏书票的文化内涵。
(3)、通过学生自己制作藏书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与讨论的方式学习藏书票的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藏书票丰富的题材内容,通过画面中的形象表达作者的情趣、思想,体会藏书票“方寸之间可容大千世界”的文化内涵。
(2)体验藏书票的制作过程,体会创作的乐趣,激发爱书的情感和学习美术的兴趣。
《故乡》变迁教案
《故乡》变迁教案一、引言1.1 介绍《故乡》变迁的主题和背景1.1.1 主题:探讨故乡的变化和发展1.1.2 背景:分析《故乡》变迁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1.1.3 目的:引发学生对故乡变迁的兴趣和思考1.2 介绍《故乡》变迁的重要性和意义1.2.1 重要性:了解故乡变迁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1.2.2 意义:通过故乡变迁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1.3 介绍《故乡》变迁的教学方法和资源1.3.1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观察、写作等多种方式1.3.2 教学资源:提供相关书籍、文章、图片和视频等资源二、知识点讲解2.1 讲解《故乡》变迁的概念和定义2.1.1 概念:故乡变迁是指个人或群体对故乡的变化和发展的观察和思考2.1.2 定义:故乡变迁是故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过程2.2 讲解《故乡》变迁的原因和影响2.2.1 原因:人口流动、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等2.2.2 影响:对个人身份认同、社会结构、环境等方面的影响2.3 讲解《故乡》变迁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2.3.1 研究方法:实地考察、访谈、文献研究等2.3.2 分析框架: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分析故乡变迁三、教学内容3.1 分析《故乡》变迁的具体案例3.1.1 案例一:描述一个具体的故乡变迁故事3.1.2 案例二:分析故乡变迁中的社会问题3.1.3 案例三:探讨故乡变迁对个人成长的影响3.2 探讨《故乡》变迁中的不同观点和争议3.2.1 观点一:故乡变迁是进步和发展的象征3.2.2 观点二:故乡变迁导致传统文化的丧失3.2.3 争议:如何平衡故乡变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3.3 分析《故乡》变迁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3.3.1 挑战一:如何保留故乡的传统和文化遗产3.3.2 挑战二:如何解决故乡变迁中的社会问题3.3.3 解决方案:提出可行的策略和建议四、教学目标4.1 知识目标:了解《故乡》变迁的概念、原因、影响和研究方法4.1.1 理解故乡变迁的定义和特点4.1.2 掌握故乡变迁的原因和影响4.1.3 了解故乡变迁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4.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4.2.1 观察能力:能够观察和描述故乡变迁的现象4.2.2 分析能力:能够分析故乡变迁的原因和影响4.2.3 思考能力:能够思考故乡变迁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4.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思乡情怀和责任感4.3.1 思乡情怀:引导学生对故乡的情感认同和思念4.3.2 责任感:引导学生对故乡变迁的责任感和行动意识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理解故乡变迁的原因和影响5.1.1 难点一:理解人口流动、经济发展等对故乡变迁的影响5.1.2 难点二:分析故乡变迁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5.1.3 难点三:掌握故乡变迁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5.2 教学重点:分析《故乡》变迁的具体案例和观点5.2.1 重点一:分析故乡变迁的故事和现象5.2.2 重点二:探讨故乡变迁中的不同观点和争议5.2.3 重点三:提出故乡变迁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6.1.1 准备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相关资料和图片6.1.2 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的记录6.1.3 准备相关书籍、文章和视频等教学资源6.2 学具准备6.2.1 准备学生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课堂内容和思考6.2.2 准备学生调查问卷和调查工具,用于收集学生对于故乡变迁的观察和思考6.2.3 准备学生讨论小组的座位安排,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七、教学过程7.1 引入阶段7.1.1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故乡变迁的概念和意义7.1.2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故乡变迁的兴趣7.1.3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乡变迁的观察和思考7.2 讲解阶段7.2.1 讲解故乡变迁的概念、原因和影响,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进行解释7.2.2 讲解故乡变迁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示范7.2.3 讲解故乡变迁中的不同观点和争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7.3 实践阶段7.3.1 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访谈,收集故乡变迁的相关资料7.3.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7.3.3 让学生进行写作,表达对故乡变迁的观察和思考八、板书设计8.1 板书设计原则8.1.1 简洁明了,突出重点8.1.2 图文并茂,吸引学生注意力8.1.3 系统性,展示教学内容的结构8.2 板书设计内容8.2.1 故乡变迁的概念和定义8.2.2 故乡变迁的原因和影响8.2.3 故乡变迁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8.3 板书设计形式8.3.1 使用关键词和图表,清晰展示教学内容8.3.2 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和关键信息8.3.3 使用箭头和线条,展示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九、作业设计9.1 作业设计原则9.1.1 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巩固学生所学知识9.1.2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9.1.3 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9.2 作业设计内容9.2.1 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访谈,收集故乡变迁的相关资料9.2.2 让学生进行写作,表达对故乡变迁的观察和思考9.2.3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9.3 作业设计形式9.3.1 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工具,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访谈9.3.2 设计写作任务,让学生表达对故乡变迁的观察和思考9.3.3 设计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 课后反思10.1.2 反思学生的参与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10.1.3 反思教学内容和资源,改进教学设计和实施10.2 拓展延伸10.2.1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深入了解故乡变迁的相关问题10.2.2 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地区的故乡变迁,进行对比分析10.2.3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活动,为故乡变迁贡献自己的力量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1.1 分析《故乡》变迁的具体案例1.1.1 案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共鸣。
书籍的变迁的教案设计
《书籍的变迁》的教案设计一、让学生对书籍的演变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二、学习以时刻前后为序说明事物进展转变的方式。
使学生知道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方式的一样原那么。
三、让学生为祖国古老的文明感到自豪。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让学生对书籍的演变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把握一些经常使用的说明方式。
一、谈话引入新课。
一、同窗们,教师想问你们些问题,古时候没有书,连文字也没有,咱们的先人是如何记事的?你们手里拿的书是怎么来的?大伙儿明白吗?用什么方法记录情形最简单?二、学生自由作答,教师补充归纳。
用笔在纸上记录下来。
把很多写下来的纸张装订在一路,再加上一张漂亮的封面,这确实是一本书。
今天咱们就一路来讨论一个关于书籍的话题。
齐读课题,《书籍的变迁》??再读一次。
二、解题一、“变迁”是什么意思?那“书籍的变迁”又是什么意思呢?二、本文是一篇说明文。
以时刻的前后为序,用精准、周密和明晰的语言介绍了书籍的演变进程。
3、简单了讲解明文常见的说明方式。
举例子例句:云能预示天气。
比如,在新疆地域,显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
——《看云识天气》引用例句: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独特,人不知其因此为”。
——《中国石拱桥》作比较例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垮,可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牢固。
——《中国石拱桥》列数字例句:赵州桥超级宏伟,全长米,两头宽米,中部略窄,宽9米。
和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米......——《中国石拱桥》书籍的演变阅读答案分类别例句:按屏的建造材料极为装饰的富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此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利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说“屏”》打例如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中国石拱桥》摹状貌书籍的演变阅读答案例句:这些石刻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中国石拱桥》下概念例句:统筹方式,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式。
书林漫步 教案
书林漫步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书籍的构造和书籍设计的概念与不同形式,学会欣赏书籍设计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各种装帧设计独特的书籍图片或实物进展分析,按照书籍设计形式和方法进展分类。
通过查阅资料和欣赏,发现“世界最美的书〞美在哪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欣赏和资料的收集,学生产生对书籍设计的兴趣,逐渐形成爱赏书的艺术情感、爱读书的学习态度和爱藏书的文化价值观。
二、重点:展示介绍古今中外的书籍设计。
难点:了解书的设计概念,开展,种类,构造。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当你逛书店时,什么书是你多看一眼甚至想买下的冲动?学生答复出版界抓住了人们的普遍心理,读者买书,一看名字二看封面三看内容看来书籍价值不管表达在内容上还表达在装帧设计上,那么什么是书籍的装帧设计呢?我们今天使用的书籍是通过专门的历史变迁成为这个样子呢?那么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国的古迹设计。
〔二〕新课讲授1、书籍设计概念:旧称“书籍装帧设计〞,广义的书籍设计是指从书的外观到内芯的一系列设计,以创造出书籍的整体视觉形象。
狭义的是指书籍的开本、封面、护封和装订形式等属于书籍外观形象的设计,有时仅指封面设计。
2、中国古籍设计: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创造是纸质书籍的出现成为了可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传播。
中国古代的劳动者施展智慧与技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书籍设计形态。
简册装:在竹片或是木片上书写文字,并用皮条或绳索连缀起来,称作“简册〞,可向左向右卷起存放。
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就已有了简册了。
叶子:将一XX纸摞叠起来,上下夹以木板或厚纸,再以绳子捆扎,称为“叶子〞,后演变成册页的形式。
樊夹装:隋唐时期,受一种狭长的印度梵文贝叶经中间打孔穿绳的形式影响,古人创造了“梵夹装〞。
卷轴装:亦称“卷子装〞。
通行于东汉至唐代。
它是纸本书最早的形制,直接承袭了帛书的形制,单面书写。
优点:克制了缣贵而简重的不便。
缺点:纸缺乏帛的坚韧,来回卷舒不便检索文字,且易断裂。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书林漫步》
【教案+PPT】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书林漫步》《书林漫步》教学设计一、【课题】:书林漫步(新人教版第二单元第一课)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书籍的结构和书籍设计的概念与不同形式,学会欣赏书籍设计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各种装帧设计独特的书籍图片或实物进行分析,按照书籍设计形式和方法进行分类。
通过欣赏,发现“世界最美的书”美在哪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欣赏和资料的收集,有助于学生形成收集与分析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书籍设计的产生兴趣,逐渐形成爱赏书的艺术情感、爱读书的学习态度和爱藏书的文化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教会学生欣赏,感悟作品之美。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了解书籍的结构和书籍设计的概念与不同形式的基础之上,尽量深入理解欣赏书籍设计的作品。
五、教具准备:教师在课前一天汇总学生做的 PPT 演示文件。
按照顺序排好,拷贝在电脑里。
做好 PPT 文件,并把准备的中国古籍装帧方法的结构模拟书籍准备好。
六、学具准备:每人带一本自己喜欢的比较独特的书籍。
七、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当晨曦透过林梢,当阳光洒下绿荫,我们畅游在书香红林,去徜徉知识的海洋,用一行行智慧的文字填补我们心灵的空白。
当我们逛书店时,什么样的书会让我们多看一眼甚至有买下的欲望呢?(通过课件展示书店琳琅满目的书籍,吸引学生的视线,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二)、导入新课出版界有这样一句话:“读者买书,一看名,二看皮,三看内容。
”由此看来,书籍的装帧设计很重要。
我们今天普遍使用的书籍市通过怎样的历史变迁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式的呢?从下面的课件学习中寻找答案吧。
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国的古籍设计,欣赏后学生分小组讨论,为学生接下来的讲解展示做引导,同时提出问题。
小组推选学生回答,学生带着问题听小组成员的讲解分析。
在小组成员讲解分析过程中,其他组有一次机会可以针对自己不懂得进行提问,促进学生思考。
高中化学课本变迁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课本变迁教案模板教学内容:化学课本变迁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课本的发展历程和变迁过程;2. 掌握化学课本内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3. 能够分析不同版本的化学课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4. 培养学生对化学教育和科技进步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1. 化学课本的发展历程和变迁过程;2. 化学课本内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3. 不同版本化学课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教学难点:1. 对不同版本化学课本的分析和比较;2. 理解化学课本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1. 口头讲解:介绍化学课本的发展历程和变迁过程;2. 小组讨论:分析不同版本化学课本的特点和内容;3. 实例分析:比较不同版本化学课本的差异和联系;4. 视频观摩:展示不同版本化学课本的影响和应用。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课本的重要性和发展;2. 讲解:介绍化学课本的发展历程和变迁过程;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版本化学课本的特点和内容;4. 实例分析:学生分析比较不同版本化学课本的差异和联系;5. 视频观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了解不同版本化学课本的影响和应用;6. 总结反思:进行课程总结,梳理所学内容。
教学资源:1. 教材资料:化学课本发展史和相关资料;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视频资料;3. 小组讨论资料:准备讨论题目和指导学生讨论。
教学评价: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化学课本变迁的读后感;2. 课堂测验:进行关于化学课本发展历程和特点的问答测验;3.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讨论和实例分析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化学课本发展的理解和认识程度;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高中化学课本变迁教案模板范本,仅供参考。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书的历史》 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书的历史单元二学科科学年级二学习目标1、古人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泥板、竹片、丝绸等。
2、用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
3、能用各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
4、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
重点围绕材料的发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制作书材料的变迁。
难点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猜谜和朗读古诗导入有厚也有薄,有字也有图,知识里面藏cáng,越看越爱读。
——打一物(书)同学们,这首古诗是一千多年前李白写的,它是怎么流传到现在的呢?通过书籍保存到现在。
学生自由回答。
讲授新课1、提问:观察自己的书本,我们的书是用什么材料做的?2、古时候的书也用纸做的吗?你知道古代的书是怎样的?插入相关图片。
(PPT4~10)学生交流,小组代表或组长汇总回答。
旨在通过古时候做书的材料,书的历史小故事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做出材料变化的思考。
3、了解书的历史,观看视频资料。
(PPT11、PPT12)做书的材料发生了哪些变化?4、试着用以下材料分别做一本简易的书,以及书写和装订有什么感受?(PPT13、PPT14)5、提问三种材料做出的书,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PPT15)6、根据做书材料的变化,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根据以上的优点和缺点,人们把书改造的越来越方便;书越来越轻;书的材料从自然材料变为人工材料……学生演示,体验不同材料装订成书的过程。
旨在通过学生自己装订成三本书的过程,体验不同材料装订的难易程度,感受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点和缺点。
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课堂小结通过观察现在的书籍,认识到纸是现在做书最为广泛的材料,在不同材料上写字的过程,感受不同材料书写的优、缺点。
在科技进步的过程中,不断会出现更好的材料来做书,意识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初中历史教材变迁教案设计
初中历史教材变迁教案设计
教材内容:初中历史教材变迁
教学目标:
1. 了解历史教材的发展历程和变迁原因。
2. 掌握不同时期历史教材的特点和内容。
3. 分析历史教材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重点:
1. 历史教材的发展历程。
2. 不同时期历史教材的特点和内容。
教学难点:
1. 分析历史教材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历史教材的重要性,并提出问题:历史教材为什么会发生变迁?
二、呈现(15分钟)
1. 教师讲解历史教材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的变迁过程。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教材的变迁原因,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
三、讨论(20分钟)
1. 小组讨论不同时期历史教材的特点和内容。
2.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交流归纳各时期的历史教材特点。
四、总结(10分钟)
1. 教师总结历史教材的变迁对教育教学的意义。
2.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五、作业(5分钟)
设计一份自己喜欢的历史教材,并陈述原因。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历史教材的发展过程,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提升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单元《读书、爱书的情结》1-4课教案
精心整理
第二单元读书、爱书的情结
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含《书林漫步》《手工书设计》《方寸钤印-藏书印》《书间精灵-藏书票》四课内容,涉及“欣赏-评述”“设计-
在自己的书籍上钤印上自己的设计的藏书章或贴上自己的设计制作的藏书票,让学生在学和做中更加爱书、爱读书、爱藏书,充实自己的学习与成长经历。
课题:第1课书林漫步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书籍的结构和书籍设计的概念与不同形式,学会欣赏书籍设计的作品。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侧重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了解古今中外各种书籍设计的不同形式种类,有助于开拓学生知识面,为下一节课手工书设计做好
法爱学习爱创作的情感。
教学重点:手工书的构成要素及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手工书设计有创意的表现。
教学方法:观察---探索---发现---实践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题:第3课方寸钤记——藏书印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藏书票的基础知识,包括其发展历史、题材内容、种类、制作方法等。
过程与方法:学习漏版藏书票的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合作精神,感受藏书票艺术的独特魅力,提高艺术修养,增进读书、爱书、藏书的情感。
教学重点:藏书票的票面构成及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藏书票设计如何有创意表现。
教学方法:观察---探索---发现---实践。
书林漫步PPT学习教案
卷轴装的包装方法 第12页/共33页
【经折装】
卷轴制度 演变到册页制 度的过渡方式 之一。
凡经折装 的书本,也称 “折本”。因 奏折也用这种 方式,后又称 “折子本”。
第13页/共33页
【旋风装】
旋风装 与经折装是 同一时代同 在卷轴装的 基础上,由 于不同的文 化需求产生 的不同的装 帧形式。
书传统
第26页/共33页
第27页/共33页
并鲜明包 影明快豪 响并的斯 巨富艺设 大有术计
时取强 代向调 感和“ 。主简 ”题洁
德 国 包 豪 斯 杂 志 设
计
、
5.
走向世界的中国书籍设计
世 界 上 最 美 的 书
第28页/共33页
第29页/共33页
课堂小结: 书籍是信息和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人
书林漫步
会计学
1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 梯。作为知识的载体,古今中外的书籍形 态万千。让我们漫步其中,探寻书籍设计 的沿革变迁。
第1页/共33页
第1课 书林漫步
第2页/共33页
中国的古籍设计
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是纸质书籍的出现 成为了可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传 播。中国古代的劳动者施展智慧与技艺, 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书籍设计形态。
第23页/共33页
1.纸莎草 纸书
公元前 3000, 埃及人 发明了 象形文 字,并 用修剪 过的芦 苇笔在
第24页/共33页
2.卷轴羊 皮纸
公元前2 世纪,小 亚细亚的 帕珈马人 用小羊皮 或小牛皮 研发出了 羊皮纸。 它比纸莎 草纸要薄
第25页/共33页
拜 占 庭 圣 经
书的历史教案
书的历史教案历史教案:书的历史教学目标:1.了解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书写和阅读方式;3.培养学生对书籍的尊重和善于阅读的习惯。
教学内容:1.古代写作和阅读方式;2.印刷术的发明和影响;3.现代书籍的特点和阅读习惯。
教学步骤:一、导入 (5分钟)教师出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书籍图片,向学生提问:"你们平时喜欢阅读书籍吗?在古代,人们是怎样写作和阅读的呢?"二、讲解 (15分钟)1.古代写作和阅读方式:介绍古代写作和阅读方式,如古代的竹简、木简和羊皮纸等。
解释古代人是如何用毛笔在竹简上写字的。
2.印刷术的发明和影响:讲解印刷术的发明和影响。
介绍古代印刷术如活字印刷和木版印刷的方法。
解释印刷术的发明对书本的产量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现代书籍的特点和阅读习惯:介绍现代书籍的特点和阅读习惯,如纸质书的设计和装订、电子书的阅读等。
三、探究 (20分钟)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不同历史时期的书籍对人们的生活和知识传播的影响。
2.学生讲述: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讲述小组讨论结果,并分享各自的见解和发现。
四、展示 (10分钟)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他们制作的海报或PPT,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书籍和阅读方式的变迁。
五、总结 (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不同历史时期书籍的变迁和阅读习惯的转变。
六、评价 (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阅读和研究的建议。
教学资源:1.不同历史时期书籍的图片;2.制作海报或PPT的材料。
拓展活动:1.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图书馆,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纸质书和电子书的阅读环境;2.让学生了解全球范围内的各种文字和书籍形式,拓宽他们的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书籍的变迁(2课时5月13日)【教学目的】一、让学生对书籍的演变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二、学习以时间先后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方法。
使学生懂得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方法的一般原则。
三、让学生为祖国古老的文明感到自豪。
【教学重难点】学习以时间先后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让学生对书籍的演变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掌握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些问题,古时候没有书,连文字也没有,我们的祖先是怎样记事的?你们手里拿的书是怎么来的?大家知道吗?用什么办法记录事情最简单?2、学生自由作答,教师补充归纳。
用笔在纸上记录下来。
把很多写下来的纸张装订在一起,再加上一张漂亮的封面,这就是一本书。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个关于书籍的话题。
齐读课题,《书籍的变迁》……再读一次。
二、解题1、“变迁”是什么意思?(情况的变化转移)那“书籍的变迁”又是什么意思呢?(书籍变化的经过)2、本文是一篇说明文。
以时间的先后为序,用精确、周密和明晰的语言介绍了书籍的演变过程。
3、简单了解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
(1)举例子例句:云能预示天气。
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
——《看云识天气》(2)引用(引资料)例句: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中国石拱桥》(可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3)作比较例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中国石拱桥》(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4)列数字例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和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中国石拱桥》(体现准确性)(5)分类别例句:按屏的建造材料极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说“屏”》(使读者明白屏的种类。
)(6)打比方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中国石拱桥》(可以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生动。
)(7)摹状貌例句:这些石刻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中国石拱桥》(使被说明更具体,更形象。
)(8)下定义例句: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统筹方法》(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9)作诠释例句: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中国石拱桥》(使读者明白这个设计的巧妙之处。
)(10)列图表为了把十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就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某些事物解说更直接、了当。
三、初读课文,了解书籍经过了哪些变化。
1、那么,书籍原来是什么样的呢?现在的书籍又是什么样的呢?这中间经过了哪些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想一想。
想一想:从原始社会(史前时期)到现在书籍经过了哪些变化?(学生自由阅读,教师巡视)2、谁来说一说,最早的时候书籍是什么样的?——结绳记事——甲骨文——竹简——帛书——卷子——线装书——现代书——电子书——四、深入了解各个时代的书籍。
1、同学们,经过3000多年的变化,现在我们手上才有了轻便的现代书。
那各个时代的书籍各是什么样的呢?现在请同学门根据学习要求,再读课文;先来看学习要求。
(教师出示学习要求)学习要求:请填写课后练习题三的表格。
五、分析课文(一)理清文章结构本文是一篇说明文。
说明条理清楚,语言精确、周密。
请结合课文内容,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大意。
全文分三个本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史前时期的记事方式,交代文字出现的时间。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具体介绍书籍的变迁情况。
包括两层:第一层(第2―3自然段)介绍书籍的形成、产生。
第二层(第4―5自然段)介绍书籍的发展。
第三部分(结尾段)简介近代石印书和现代铅印书,指出今后书籍储存保管手段的发展趋势。
六、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书籍的变迁情况,也了解从原始社会(史前时期)到现在书籍经过了哪些变化,知道了各个时代的书籍各是什么样的。
那么书籍经过3000多年的变化,时间之长远,资料之多,变化之大,作者是怎样组织选择这篇说明文的材料的?课文介绍的是书籍的变迁,而文章却以文字的出现开头,以新的记载符号的出现结束,写的都不是书,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何作用?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具体学习。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讲读课文,学习以时间先后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方法。
使学生懂得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方法的一般原则。
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导入所学习的内容。
二、讲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以下问题:1、结绳记事和文字是书籍吗?作者写这些与书籍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并明确:史前时期用以记事的结绳和原始公社末期出现的文字都不是书籍,但与书籍的产生又有着密切的关系。
结绳后来逐渐发展为最早的象形文字,而文字则是书籍最基本的构成因素,没有文字,便无从谈书籍。
课文从文字的出现说起,使下文对书籍的产生、发展的说明顺理成章,使读者对书籍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有完整的了解。
2、第二自然段中的“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学生讨论并明确: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在记载的符号、功用上含有书籍的符号、功用上含有书籍的某些因素,但未能编结成册,是“最早的相当于书籍的实物”。
但还不是正式的书,所以“书”字都加上引号。
3、我国正式的书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是正式的书?学生讨论并明确:竹简、木简的使用标志着“正式的书”的出现。
它们较之甲骨文、金文等,不仅在使用材料上与记载方式上发生了变化,而且编结成册,具备书的基本物质形态。
4、在书籍发展史上的两个里程碑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书籍的变迁与什么有关系?学生讨论并明确:在书籍发展史上,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是两个里程碑,它标志着使用材料与记载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造纸术的发明,使书籍一改笨重的形态,为后来装订、使用、储存、保管的简便奠定了基础。
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又使书籍得以大量发行,便于使用与保管。
课文抓住两大发明说明书籍的变化发展,揭示了书籍的变迁与科学技术发展的联系。
5、文章结尾介绍的是近代石印书和现代铅印书,并指出今后书籍储存保管手段的发展趋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的?学生讨论并明确:课文引用资料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献量的增长,必然要求书籍的储存保管方法“来一个革命”,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又引起了记载方法与记载符号新的变化发展。
6、文章开头与结尾有什么特点及联系?学生讨论并明确:文章以文字的出现开头,以新的记载符号的出现结束,写的都不是书,却又与书息息相关,首尾呼应。
7、纵观全文,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学生讨论并明确:纵观全文,作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安排材料,这样展开说明,恰好符合书籍变迁过程本身的特点和条理性。
所以,作者从史前时期的结绳记事写起,到现代的铅印书止笔,沿着漫长的历史脚步,介绍书籍经过商代的甲骨文、金文、石鼓文、木简、春秋时期的帛书,东汉时的卷子,唐宋的线装书,近代的石印书,现代的铅印书;再从记载方式上介绍从刻、铸、书写到雕版、活版、石印、铅印,把书籍的三千年演变过程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于书籍的变迁有了全面的认识。
|三、总结。
1、说明中心意思:本文说明顺序清楚,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书籍的变迁。
根据事物本身的客观情况,从我国“史前时期”写到“近代”、“现代”,乃至“目前(现在)”,并展望“今后”的美好远景,是按照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写的。
(通过一系列确凿的数据,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再次让学生为祖国古老的文明感到自豪。
2、文章的特点1) 说明顺序清楚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安排组织材料。
2)语言精确、周密和明晰3)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进行说明(作诠释、下定义、作比较、列数字、引用)3、结语同学们,经过3000多年的变迁,我们有了轻便耐用的书籍;在未来书籍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不知道。
但是有一点我知道:未来需要你们去创造,未来的书籍一定会在你们的手中诞生。
四、做练习与布置作业五、板书设计一、介绍史前时期的记事方式,交代文字出现的时间(第1自然段)甲骨文、金文、商代、刻铸以书(一)介绍书籍的石鼓文时籍的形成、产生竹简、木简商代书写间的二、具体介绍书籍绸、帛春秋书写先变的变迁情况造纸术卷子东汉书写后迁(第2—5自然段)线装隋唐雕版印刷为(二)介绍书籍的发展序线装宋活版印刷组织材三、介绍近代石印书和现代铅印书,指出今后书籍储存保管手段的发展趋势料(结尾段)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