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吉州窑酱褐釉印花枕(图文)

合集下载

吉州窑

吉州窑

吉州窑的历史吉州窑是中国现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名窑遗址之一。

它始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而衰于元末,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宋时,永和陶瓷业兴旺,“辟坊巷街三市”,“七十二条花街”。

锦绣铺有几千户,百尺层楼万余家。

吉州窑是中国古代黑釉釉瓷生产中心之一。

所产瓷器种类繁多,已发现的瓷形有120余种。

按胎釉可分为青釉瓷、乳白釉瓷、绿釉瓷、黑釉瓷、彩绘瓷、雕塑瓷和玻璃器等。

吉州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推动中国古代瓷业生产,积累制作技艺作出了巨大成就。

它善于学习当时定窑、磁州窑、龙泉窑、建窑、景德镇窑的艺术,又独具风格,创造出“木叶天目”、“剪纸贴花天目”等别具匠心、独一无二的名贵产品。

吉州窑始建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而衰于元代末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据《东昌志》记载:永和镇至五代时,民聚其地,耕且陶焉。

到宋时,瓷业兴旺,辟坊巷街三市、锦绣铺有几千户,百尺层楼万余家,连殿峻字,呈现出“民物繁庶,舟车辐辏”的繁荣景象,永和镇也成为“天下三镇”之一。

现在古瓷片、窑具还俯拾皆是,一条条用阻坛和窑砖铺成各种图案的长街古巷,纵横交错,依旧保留了古资城的风貌。

吉州窑陶瓷在中国宋元时期是重要的商品之一,它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世界各地的很多博物馆和收藏家都藏有吉州窑的名贵产品。

1975年,在东京博物馆举办日本出土的中国陶瓷展览,吉州窑的兔毫斑、鹧鸪斑和玳瑁斑成为传世珍品,日本国珍藏的剪纸贴花盏被誉为国宝。

1976年,在新安海域发现一艘开往朝鲜、日本的中国元代沉船,从沉船中打捞出1.5万余件中国的古陶瓷,不少属吉州窑烧制。

韩国中央博物馆陈列的42件吉州窑瓷器被视为稀世珍品。

英国博物馆所藏的吉州窑产凤首白瓷瓶堪称瓷中尤物,木叶天目盏则被列为国宝。

自1982年成立了“吉州窑古陶瓷研究所”和“吉州陶瓷厂”后,吉州窑的名贵产品逐步得到恢复,有的仿古瓷、陈设瓷相继进入了美、英、法、日等国。

宋金元三彩枕的分类与产地

宋金元三彩枕的分类与产地

宋金元三彩枕的分类与产地以往对三彩器的讨论主要侧重于唐三彩和辽三彩,宋金元三彩枕并没有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把宋金元三彩枕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本文从考古材料出发,结合博物馆藏品,对宋金元三彩枕的分类与地域分布作了比较全面的揭示。

分类宋金元三彩枕,是指在宋金元时期生产的低温彩色釉陶瓷枕,先素烧胎体,再在胎体上施彩釉,低温烧成,釉色呈黄、绿、白、酱等多种色彩,以北方窑口烧造为主,窑炉主要是北方典型的馒头窑。

装烧工具有匣钵、支垫具、垫饼等。

三彩枕的侧面上遗留有三枚支钉痕,表明是用三岔形支钉支撑、侧置入窑烧制而成的。

宋金元三彩枕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在装饰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图案也是同时期三彩器中最丰富、最有特点的。

本文主要根据三彩陶瓷枕的造型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Ⅰ类:箱形枕。

由枕面、枕底及枕墙粘合成型。

此种枕最常见,种类最多,数量也最多。

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长方形枕。

发现的数量最多。

棱角分明,枕面平坦或稍微内凹,两端微翘。

按釉色、装饰又可明显分为3组:第一组,枕面主题为折枝花朵,个别为动物、人物纹。

纹饰规整,布局多为长方形边框内刻划菱形开光,开光内刻划花朵,开光外饰花草纹。

釉的颜色较多。

这类三彩枕最早出现于北宋中期以后,金代依旧流行。

代表性藏品有:1、河南内黄县宋墓出土者,枕面开光内分别饰红色葵花和牡丹花,四周上首绘青色花卉,下首饰白釉,枕底面未施釉,微平。

2、新安宋墓出土的三彩莲花纹枕,枕面绘缠枝纹和荷叶荷花,上有铭文“镇宅大吉”,墓葬年代为北宋中期宋哲宗时期(1086~1101年)。

3、故宫博物院藏刻花人物纹枕,上半部及枕面周围均饰绿釉,枕面中心饰二人物行走在草丛中,绿树和黄色的朵云作陪衬,两侧均为黄地开光折枝花一枝。

4、1956年西安曲江池西村元墓出土叶纹枕。

枕面稍凹,用黄、绿、褐彩绘成由花卉纹、十字纹等组成的树叶纹。

第二组枕面装饰以人物为主题。

目前仅发现两件,年代为12世纪中后期。

吉安市博物馆讲解词

吉安市博物馆讲解词

吉安市博物馆讲解词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参观吉安市博物馆。

一座城市的博物馆都是当地历史变迁的缩影,是人民智慧的凝聚,彰显着这座城市与众不同的魅力。

吉安市博物馆也不例外。

就从外观来看,刻着“吉安市博物馆”几个字的铜柱、阶梯两侧吉州窑瓷器图解、正门门框上的庐陵八景浮雕、还有头顶上火红色的斗拱造型以及待会进入大厅可以看到的杜鹃花标志,这些元素和吉安这片古老又年轻的土地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请各位随我开始参观,听我慢慢道来。

吉安市博物馆一楼有三个展厅,序厅,青铜王国展厅和吉州名窑展厅。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序厅,在我们眼前的是吉安市行政区划图。

从秦始皇设置庐陵县开始,吉安已经有2200年的悠久历史。

隋朝设置吉州,元朝元贞元年,取吉水、安福两州中各一个字,命名为吉安,寓意“吉泰民安“,吉安之名由此而来。

2000年,原县级吉安市撤销,改为吉州区。

玄关两侧其它的图示是吉安市下辖县市区的简介。

吉安市共辖两区,分别是吉州区和青原区;一市,井冈山市;十县分别是吉安县、安福县、泰和县、万安县、遂川县、永新县、吉水县、永丰县、峡江县和新干县。

远在新石器时代,我们脚下这片古老的土地,就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商代,新干县大洋洲的青铜器皿,记载着一代文明。

唐代晚期到元朝末年,吉州名窑的瓷品丰富多彩,种类多样。

宋、明两朝,更是吉安经济和人文发展的鼎盛时期。

吉安一直都享有“文章节义之邦”、“江南望郡”、“金庐陵”等美誉。

到了近代,吉安是著名的红色政权诞生的摇篮;而今天,吉安的建设如火如荼,全市面貌日新月异。

(各县市区简介可略)1、吉州区: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置庐陵县。

汉高宗五年(公元前202)置庐陵郡。

东晋咸康八年(342),郡治由石阳(今吉水县境内)迁入今吉安市城区孔家湾一带建郡城。

历来为郡、府、地区、市治所。

2000年8月,原县级吉安市撤销,改设吉州区。

2、青原区: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析原县级吉安市河东镇、天玉镇,吉安县文陂乡、云楼乡、富田乡、值夏镇、新圩镇、东固镇,吉水县富滩镇等9个乡镇置青原区。

罕见的定窑颜色釉及描金瓷器

罕见的定窑颜色釉及描金瓷器

罕见的定窑颜色釉及描金瓷器定窑素以精美的白瓷著称于世,自晚唐至金代白釉一直是其最主要的品种。

除此之外,定窑也兼烧少量酱釉、黑釉以及绿釉瓷器,还有个别描绘金彩的作品。

这些罕见的品种在古籍中被称为“紫定”、“红定”、“黑定”以及“金花定碗”。

“紫定”是指北宋定窑瓷器中的酱色、褐色釉瓷器。

明代曹昭《格古要论》载:“有紫定色紫,有墨定色黑如漆,土俱白,其价高于白定。

”定窑酱釉瓷的色调差异很大,窑址出土的酱釉标本中,大多数呈较浅的酱黄色,此外还有酱红、紫红、紫色、褐色等,并有大量的窑变现象。

这种千差万别的色调,说明定窑早期酱釉瓷的烧造工艺尚不成熟,由此推断,文献中提到的“紫定”应当是指酱釉瓷中色调泛紫的一个品种。

关于定州红瓷,宋代邵伯温在《闻见录》中记载:“仁宗一日幸张贵妃阁,见定州红瓮器,帝坚问曰:安得此物?妃以王拱宸所献为对。

帝怒曰:尝戒汝勿通臣僚馈送,不听何也?因以所持柱斧碎之,妃愧谢。

久之,乃已”。

文献中提到了“定州红瓮器”,后人据此理解为“红瓷”,但由于记载过于简略,无法断定所指的究竟是哪一种瓷器。

笔者认为,所谓“定州红瓷”,应当是酱釉瓷中色调偏红的一个品种。

定窑遗址中出土的酱釉瓷胎质洁白坚致,采用正烧法烧制,圈足底部无釉,造型除了碗、盘外,还见有瓶、盒、罐等。

图一是江苏省镇江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0年)章泯墓出土的定窑酱釉瓶,小口,板沿,丰肩,下腹内收,圈足。

酱釉瓷的釉料配方与黑瓷相似,工艺原理也基本一样,只是烧成温度高于黑瓷。

定窑黑瓷在烧造时“越是不完全熔融,其所出黑色越好,若完全熔融便带褐色。

但如果铁分过剩,往往会因燃料(碳)中所含硫黄的作用,而使所谓油滴的银星斑现于釉面。

”(叶民《中国古陶瓷科学浅说》)从定窑遗址出土酱釉瓷片的断面能够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表面的酱色只占整个釉层厚度中很薄的一小层,下面的釉层仍为黑色。

定窑酱釉瓷的窑变丰富多彩,其中尤以“油滴”最为精彩,在酱紫色釉面上布满了圆圆的结晶斑点,其艺术效果完全可以同著名的建窑黑釉油滴相媲美(图二)。

201102吉州窑黑釉瓷器特点及鉴定

201102吉州窑黑釉瓷器特点及鉴定

第二章吉州窑黑釉瓷器鉴赏第一节黑釉瓷器概说一、两次施釉而成的吉州窑黑釉盏进入宋代,福建建阳黑釉盏流行,吉州窑工匠为了抢占市场,也开始仿造黑釉盏。

如彩图所示,这个黑釉盏上部分显黑色,下部分边沿显褐色,上部分的黑釉在高温下发生流淌现象,黑釉从上往下流,一直流到褐色釉部分,说明这个黑釉盏是先施了一道赭石研末调水作成的釉,我们把这第一道釉称为底釉,待它干后,再施第二道黑釉,我们把这第二道釉称为面釉。

待面釉干后,放入龙窑内,在1250度左右的温度下,烧制为黑釉瓷。

为什么要施褐色底釉呢?我们认为以下两段话解释得很好,“宋代窑工用赤铁矿料水作底色先施在坯上然后罩黑釉,显然是从中国古代髹漆工艺得到启迪,其目的是遮盖浅淡的胎色和粗糙的胎面,当熔化的黑釉与富铁底色层产生亲和作用后,能增加黑釉的色度和光亮。

”其实吉州窑的坯胎并不粗糙,完全可以不施褐色底也就可以烧制黑釉瓷器,可是吉州窑黑釉施了两次釉,原因是仿造福建建阳黑釉盏的做法。

李铧、刘志耘两位先生在《宋代黑釉茶盏施釉工艺与兔毫形成的关系》一文说:“汉唐以来,黑釉陶瓷生产已遍及南、北方窑场,但成色一直不够稳定,或泛青,或泛褐,或薄釉处透出浅淡的胎色,在釉上也从未发现有兔毫现象。

自宋代一些窑场先后采用了在坯上先施富铁底色,后罩黑釉的新工艺后,黑釉的呈色才趋于稳定,均匀并达到黑亮如漆的效果。

”如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吉州窑早期茶盏,酱色和一部分黑色茶盏未施褐色底釉,这部分黑釉盏是没有兔毫现象的,而凡是发色黑亮,有兔毫纹的茶盏都施了褐色底釉。

吉州窑黑釉盏的特点:1、北宋早期多施一道黑釉,量小;中期多施两道釉,褐色底釉和含草木灰的黑色面釉,两大;北宋后期至南宋多施三道釉,两大,有兔毫纹、剪纸贴花、玳瑁釉和木叶天目釉等;进入元代,随着吉州窑的衰落,又开始多施一道黑釉。

2、北宋多采用内满外半的施釉方法,即内壁满釉,外壁釉不及底;南宋出现内外皆施满釉的方法,即内外壁皆满釉;元代出现芒口、涩圈的施釉方法,即口沿无釉覆烧的器物,内底刮釉露胎一圈叠烧的器物。

窑

瓷窑窑一般有以下三层含义:一是指窑炉,二是指生产陶瓷器的窑口,三是窑器。

烧制瓷器的窑口,各省各地可谓数不胜数,历代名窑也是星罗棋布。

一、概述窑一般有以下三层含义:一是指窑炉,即焙烧陶瓷器的重要设施,它的形式和结构直接影响着陶瓷产品的质量;二是指生产陶瓷器的窑口,比如邢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

三是窑器,即陶瓷器,如哥窑制品、钧窑制品等。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经发明了“穴窑”用来烧造陶器。

商周时期,又出现了升焰式的圆窑和方窑,但当时的瓷器与陶器同窑烧造,并无专门的瓷窑,像商周时期的原始瓷器与印纹硬陶即是同窑烧制。

随着制瓷业的不断发展,瓷窑才逐渐从陶窑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烧造瓷器的窑炉。

按形制来分,窑炉有馒头窑(圆窑)、龙窑、阶级窑、葫芦形窑、蛋形窑等多种.其中的馒头窑与龙窑是最为常见的,且沿用时间较长,北方的平原地区多使用馒头窑,而南方的山区、半山区则多依山建造龙窑;下面就谈一下这几种形制的窑炉。

馒头窑又称“圆窑”,火膛与窑室合为一个馒头形的空间,故而得名。

馒头窑大约出现于西周晚期,一直沿用至今,它是北方地区流行的陶瓷窑炉形制,由窑门、火膛、窑室、烟囱等部分组成,多在生土层掏挖修制或以坯、砖砌筑而成。

馒头窑的特点是容易控制升温和降温速度,保湿性较好,适用于焙烧胎体厚重、高温下釉黏度较大的瓷器;但由于它升温、降温都比较慢,烧成时间相对较长,且窑内温度前后、上下分布不够均匀,所以容易出次品。

龙窑又称长窑,多依山坡或土堆倾斜建筑,窑长多在30—80米之间,形似长龙,故称之龙窑。

龙窑结构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

龙窑出现于商代,这个时期的龙窑既烧制印纹硬陶,又烧制原始青瓷,即通常所说的“陶瓷同窑合烧”,至东汉晚期结束了陶瓷同窑合烧的状况,出现了专烧瓷器的龙窑。

此后,龙窑逐渐增长,各朝的倾斜度和结构也不断改进,使龙窑烧成效果不断完善,宋、元时期的龙窑出现了一种在窑室内砌筑多道挡火墙,将其分成若干小室,挡火墙下部设烟火孔,使室与室之间相通,即所谓的“分室龙窑”。

中国传统纹样整理

中国传统纹样整理

柿蒂纹
• 古代寓意纹样。顾 名思义犹如柿子下 部之蒂子一样,四 瓣或五瓣。俗谓之 柿盘。”建筑图案 多用柿蒂纹,寓意 建筑物旳结实、结 实。柿蒂纹起源极 早,我国古代旳陶 器、青铜器上已可 见到。在汉代旳玉 剑首上也常有发觉, 在汉代后来就不多 见了。
牡丹纹
• 一种经典旳瓷 器装饰纹样, 以牡丹花为主 题。自唐代以 来,牡丹颇受 世人喜爱,被 视为繁华昌盛、 美妙幸福旳象 征。宋时被称 为“富贵之 花”。故成为 瓷器上旳流行 装饰。
梅花纹
• 岁寒三友梅居其 一。梅能于老干 发新枝,又能御 寒开花,故古人 用以象征不老不 衰。梅瓣为五, 民间又藉其表达 五福。福、禄、 寿、喜、财。所 以,明清以来梅 花纹样是最喜闻 乐见旳老式寓意 纹样之一。
菊花纹
• 菊花,古代又 名节华、更生、 朱赢、金蕊、 周盈、延年、 阴成等别名。 菊花是我国旳 老式花卉之一。 菊和兰都是文 人极喜爱旳花, 将菊花纹样赋 予多种多样旳 含意。
鸟纹
• 鸟纹是一种老式 旳装饰纹样。广 义上可包括由鸟 纹与其他内容组 合而成旳纹饰, 如花鸟纹;狭义 上则仅指纯粹鸟 纹或以鸟纹为主 体旳纹饰。神话 性质旳凤纹或其 他瑞禽纹也可归 在鸟纹类属。常 见于青铜器、玉 器和陶瓷器旳表 面。
锦鸡花卉纹
• 一种老式旳陶 瓷器装饰纹样, 清代最为流行。 以锦鸡与牡丹 等植物或山石 相配构成画面, 锦鸡和牡丹组 合意喻“大吉 富贵”,锦鸡 与花卉旳组合 还有“锦上添 花”之意。
卷草纹
• 中国老式图案 之一。多取忍 冬、荷花、兰 花、牡丹等花 草,经处理后 作“S”形波状 曲线排列,构成 二方连续图案, 花草造型多曲 卷圆润,通称 卷草纹。因盛 行于唐代故名 唐草纹
缠枝纹 • 缠枝纹是中国古代老式纹饰 之一。是瓷器上最常见旳纹 样。盛行于元代后来。明代 或称为“转枝”,以植物旳 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 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旳二 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循环往 复,变化无穷。缠枝莲、缠 枝牡丹、缠枝草蔓均属此类。

枕头发展进化史(附古代枕图赏析)2

枕头发展进化史(附古代枕图赏析)2

枕头发展进化史(附古代枕图赏析)2⾃⼰整理收藏的,好累啊,⼤家看看吧⾦⽩釉剔花花鸟纹枕⾼17.7cm,⾯横30.3cm,⾯纵26cm,底横30cm,底纵24cm。

枕呈腰圆形,微出沿,枕⾯前低后⾼。

胎体施化妆⼟。

枕⾯中⼼花形开光内剔刻⼀株折枝花卉纹,枝头上的绶带鸟正在振翅鸣叫。

开光外饰卷草纹。

枕侧上下随形划弦纹,弦纹之间剔刻缠枝花叶纹。

枕⾝施透明釉,底不施釉,有两个圆形通⽓孔。

北⽅地区的磁州窑、定窑、钧窑、耀州窑等瓷窑在⾦代都有⼀定的发展,如磁州窑的虎纹枕、定窑的印花器、耀州黄堡窑的⽉⽩釉器等都是当时的典型器物。

宋磁州窑⽩地⿊花“镇宅”铭狮纹枕⾼12cm,⾯横24.5cm,⾯纵17.6cm,底横19cm,底纵13.2cm。

枕呈⼋⽅体形,通体⽩地⿊彩装饰。

枕⾯绘⼀雄狮,昂⾸凝⽬,四肢紧绷,似要⼀跃⽽出。

左侧以⿊彩书写楷体“镇宅”⼆字。

枕边缘以⿊彩随枕形描绘⼋⽅边线,枕侧⾯绘缠枝花草。

此枕绘画⽤笔流畅,动物形象刻画得极为⽣动,寥寥数笔即让狮⼦威风凛凛、咄咄逼⼈的形象跃然枕⾯。

瓷枕以猛兽为纹,如狮纹、虎纹表达了⼈们祈求平安、逢凶化吉的美好愿望。

此外,磁州窑的瓷枕上还经常选⽤婴戏、⽔藻鱼纹、花鸟等题材做装饰。

宋吉州窑绿釉划花瓷枕宋代吉州窑烧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9厘⽶,⾯26×22厘⽶,底24×19厘⽶。

枕⾯前低后⾼,呈如意形。

枕体中空。

通体施绿釉,底素胎⽆釉。

枕⾯依枕形外周划复线开光,开光内刻叶纹4⽚,枕侧戳印朵花。

为防⽌烧造变形,在后壁留有⼀个出⽓孔。

从侧⾯⼀边留有四个⽀烧痕看,当时为竖⽴烧制。

绿釉枕是宋⾦时期⽐较流⾏的瓷器品种,尤以北⽅窑烧造较多,为低温铅釉。

如河北定窑、磁州窑,河南鲁⼭窑、宝丰窑、禹县窑等均有制作。

宋磁州窑瓷枕⽀烧痕⼀般在枕底,胎⼟淡红,且绿釉表⾯有反银现象。

⽽宋代吉州窑瓷枕⽀烧痕在⼀侧⾯,胎⼟灰⽩,绿釉表⾯⼀般⽆反银,釉层有剥落现象。

此枕纹饰与在吉州窑窑址中采集到的标本类同,为吉州窑绿釉器物之典型。

吉州窑特点及辨伪方法

吉州窑特点及辨伪方法

吉州窑特点及辨伪方法
以下是 9 条关于“吉州窑特点及辨伪方法”的内容:
1. 吉州窑的釉色那可真是丰富多样啊!你看,那黑釉就像深邃的夜空,沉稳内敛;还有那木叶纹,多像飘落的树叶啊,自然而生动。

辨伪的时候啊,可得仔细瞧!就好比你去分辨真假树叶一样,真的自然舒展,假的就可能生硬死板呀。

2. 吉州窑的器型独特又有趣呀!有些像小动物,矮矮胖胖的很可爱。

可是假的器型往往比例失调,这就好像一个人长得奇奇怪怪,怎么看都不和谐,是不是一下子就能发现问题啦?
3. 吉州窑的装饰手法多厉害呀!像剪纸贴花,活灵活现的。

你想想,要是假的,那能有这栩栩如生的感觉吗?肯定一眼就能看出来呀!
4. 真正的吉州窑胎质细腻温润,摸起来就像小孩的脸蛋一样光滑。

而假的呢,可能就粗糙得很呐,这差别不是明摆着嘛!
5. 吉州窑的烧制工艺可是有它的独到之处呢!那釉面的质感可不是随便能仿出来的呀。

好比一个是大师的杰作,一个是学徒的粗糙模仿,这能一样吗?
6. 吉州窑的绘画风格古朴而有韵味,可不是那些粗制滥造的假冒货能比的哟!就像正版书和盗版书,质量完全不同嘛!
7. 吉州窑的开片自然天成,那痕迹就像是岁月留下的脚印。

要是假的开片,那简直就是生硬得可笑,这不是自欺欺人嘛!
8. 吉州窑的市场价值可不低呢,那些造假的人就拼命想钻空子。

咱可得把眼睛擦亮点,别被那些假东西给骗了呀!
9. 所以啊,要想真正了解吉州窑的特点和辨伪方法,就得下功夫、多学习!多去看看真东西,积累经验,这样才能炼就一双火眼金睛,让那些假的无所遁形!。

吉州窑瓷釉种类及其装饰技法

吉州窑瓷釉种类及其装饰技法

吉州窑瓷釉种类及其装饰技法作者:彭舟秦慧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第03期【摘要】吉州窑是中国现有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名窑遗址之一,为江南地区(江西吉安)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瓷窑,是中华民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它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与民族艺术特色。

吉州窑产品精美丰富,品种多样,装饰技法繁复,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推动中国古代瓷业生产,在积累制作技艺方面作出了巨大成就。

【关键词】吉州窑;瓷釉;装饰【中图分类号】TQ174.43 【文献标识码】A吉州窑是江南地区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民间窑场,又名“东昌窑”“永和窑”,座落在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创烧于唐代,经五代、北宋的发展,兴盛于南宋,元代末期趋于衰弱,前后长达700余年的生产期。

其产品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艺术色彩,所烧瓷器种类多,纹样精美生动,釉色齐全,有青釉、酱褐釉、乳白釉、黑釉、釉下彩绘、绿釉、碎纹瓷和雕塑瓷等,且造型丰富精巧,装饰技法独特,本文就吉州窑瓷釉的种类及其装饰技法方面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青釉瓷青釉瓷是晚唐五代吉州窑创烧时期的主要品种,青瓷釉色青而淡,多为青褐、青黄色釉,也见有淡青釉和黄青色釉,釉层较薄,釉色不均匀,多数留有泪痕,有的釉面开冰裂纹。

胎骨厚重,瓷胎多为黑灰色和黑色炻胎。

此时期,吉州窑青瓷烧造方法比较原始,内底和足沿留有4至8个衬块支烧痕,与江西丰城洪州窑和浙江越窑晚唐时期同类器相同或相似。

装饰以素面为主,偶尔见简单的刻划花。

该类青釉瓷在宋元时期停烧,转而生产另一类釉色呈淡青、淡绿色甚或黄青色的青釉瓷,釉层较厚而均匀,釉面大多数开细冰裂纹,在圆器类器物内底留有一周涩圈,便于器物之间摞叠装烧。

器物的装饰仍以素面为主,以釉色取胜,偶见有印花纹样。

二、酱褐釉瓷酱褐釉瓷是吉州窑早期产品之一,以晚唐时期生产为多,器物造型丰满,器型以罐、壶、瓶类为主,胎骨粗糙,釉面多数较涩,呈半木光,并且施釉仅限于器物的上半部分(图1)。

郑州地区所见宋金陶瓷枕

郑州地区所见宋金陶瓷枕

AppreciatION 鉴赏·瓷韵郑州位于河南省中部,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发展史中,大部分时间处在各个王朝统治的政治、文化、科技繁荣中心区域。

宋金两代,郑州属于京西北路,我国的科学技术在这里有着优越的表现,表现之一便是郑州地区的陶瓷业特别发达,继唐代巩义窑(白河窑与黄冶窑的合称)辉煌之后,在登封、新密、荥阳等地又迎来宋金瓷器的发展高峰,至今在郑州所属县市发现的陶瓷枕便是明证之一。

今将巩义、荥阳、新郑博物馆收藏的年代能够大郑州地区所见宋金陶瓷枕柴小羽 李俊兰 季惠萍图1:芝田唐墓M90出土三彩牡丹枕编辑|屈梦夏AppreciatION 鉴赏·瓷韵致确定的陶瓷枕介绍给大家。

根据胎质不同,分陶枕与瓷枕介绍。

陶 枕陶枕在唐代就有,主要为三彩枕,次为绞胎枕,巩义芝田二电厂唐墓M90出土的三彩牡丹枕(图1)、公元706年唐懿德太子墓出土的三彩宝相花枕(图2)界定了唐代三彩枕的时间。

公元840年之后,唐墓几乎不见三彩枕,代之以抹角长方形的绞胎枕,巩义黄冶窑四期地层出土有较多的绞胎枕(图3)。

宋代,三彩枕重现于世,器形和色彩都颇具灵性,让人觉得非常突兀。

1.三彩狮枕,巩义三合苑M1出土(图4)。

枕面豆形,中部凹陷,前低后高,后面中部出尖,四周略出檐,枕面有豆形界框。

枕面下卧一狮,面朝后,首左扭,浓眉,小眼小耳,宽嘴高鼻,嘴周须毛虬曲,臀后长尾卷至腮旁,尾尖上方有一排气孔。

狮伏卧于地,腿爪雄健。

枕大部施黄釉,狮的眉、须、尾施绿釉,眼、唇、耳及身上多处施黑釉。

长19.5厘米,宽11.7厘米,高10.3厘米。

2.三彩狮枕,巩义芝田镇征集(图5)。

枕的形制同前,腔内有丸能响。

枕面界框内黄白釉为地,绘折枝牡丹,叶、蕊施绿釉,花施酱黄釉。

狮通体施绿釉,底抹有稀疏的薄釉。

长20.5厘米,宽14厘米,高10.5厘米。

3.三彩狮枕,郑州面粉厂出土(图6)。

器图2:唐懿德太子墓出土三彩宝相花枕图3:黄冶窑四期地层出土绞胎枕AppreciatION 鉴赏·瓷韵形大致同前,出檐较宽,狮刻画精致,唯前爪交代不清,不见排气孔。

吉州窑香炉赏鉴

吉州窑香炉赏鉴

吉州窑香炉赏鉴香炉系焚香用具。

吉州窑香炉的基本造型为大口、深腹、矮圈足或假圈足、三足,造型优美,纹饰多样,有筒式三足炉、圈足炉和鬲式炉,以筒式炉最为常见。

其基本造型为口底相若,平沿内折,口、底均向内微敛,腹部微鼓,底部贴塑三个小足,炉内壁、底足露胎,外壁满釉。

演变规律为腹部外鼓愈来愈明显,沿面相应变窄,足不断增高,元代微外撇。

装饰工艺有黑釉剔花、贴花,窑变花釉和白地釉下彩绘等。

彩绘者,颈部多饰回纹,腹部为连弧开窗,内绘梅竹、莲花、八卦纹,窗外衬以莲瓣、四边或六边几何纹祥。

鬲式炉基本造型为平沿外折,矮束颈,扁圆腹,三足,或有双耳,主要变化在足部,宋代三足矮且微内收,至元代则演变为三足高且外撇。

以下介绍几件吉州窑香炉与藏友共赏。

南宋黑釉鼓钉纹圈足炉口径7.5厘米,底径6.3厘米,高6.3厘米,1982年江西省樟树市永泰镇出土,现藏樟树市博物馆。

炉敛口,平沿内折,筒形腹微鼓,假圈足,造型浑厚。

通体施褐釉,口沿涩胎无釉,炉内、外底无釉。

下腹饰白色鼓钉纹一周、白釉弦纹两周。

圈足炉是吉州窑炉式之一,基本造型为筒形腹,平底内凹形成假圈足。

元釉下彩绘水波纹带座炉口径20.6厘米,边厚1.5厘米,底径13.4厘米,通高17.2厘米,1966年江西新干县城东宝塔山出土,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炉敞口,平折沿,方唇,斜腹,下置凸棱形腰箍,圈足外撇。

通体彩绘纹饰共六组,沿面绘卷草纹,上腹绘水波纹,腰箍绘双线复层莲瓣纹一周,下腹绘锦地纹,圈足绘回纹,足沿绘s纹,各组纹样间以弦纹相间,线条流畅,纹样清晰,主次分明,繁而不乱,是一件典型的元代吉州窑彩绘瓷珍品。

元釉下彩绘弦纹圈足炉口径10.4厘米,底径5.5厘米,高5.5厘米,1980年永和窑址出土,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直口,筒形腹,矮圈足,底足露灰白色胎。

口沿下、胫部各绘粗细弦纹数道,装饰简单朴素。

南宋黑釉剪纸贴花火焰纹圈足炉口径9.3厘米,底径5.9厘米,高6.3厘米,江西省吉安市郊出土,现藏吉安市博物馆。

西坝窑瓷器有的会被断为段店窑、吉州窑,看看能准确区分吗?

西坝窑瓷器有的会被断为段店窑、吉州窑,看看能准确区分吗?

西坝窑瓷器有的会被断为段店窑、吉州窑,看看能准确区分吗?西坝窑是什么?它在哪里?西坝窑遗址在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西坝镇,于1986年被发现。

是迄今为止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古窑址群。

西坝窑起于晚唐五代,鼎盛于两宋,衰败于长达半个世纪的四川抗元战争,陨落于明朝初年。

西坝窑具有鲜明个性的窑变工艺,施釉自由奔放,色彩绚丽多姿,神秘莫测又雄健粗犷。

作为中国古代瓷器的奇葩瑰宝,西坝窑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窑变烧制技艺、变化多端的器型,色彩艳丽的釉色,独树一帜的装饰曾在中国灿烂历史文化的大舞台上,惊艳亮相达数百年之久。

西坝窑茶盏色彩斑斓,形式多样,有斗笠式、漏斗式、碗式、盅式、荷叶式、瓜棱式。

有薄壁、厚壁。

盏沿有内敛的有外撇的。

盏沿下有无凸棱的,有凸棱的。

器形大多精致小巧。

而它最叫绝的是窑变釉色彩的变化,色彩绚丽,变化无穷。

其纹饰图案,在制作时看似漫不经心随意挥洒,现时观之却给人留下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

其纹饰图像色彩变幻比之建窑盏、吉州窑盏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西坝古窑出土的器型、数量和工艺上看繁盛时期当属两宋,主要以黑釉为主,品种繁多。

从现留存于世的器物看,釉色有精美的黑釉窑变、玳瑁、油滴、洒釉(花釉)等,色彩斑斓,令人叫绝。

从制作工艺上来看,宋代西坝窑釉下褐彩器,直追同时期以产白地绘黑花驰誉中外的磁州窑;多种釉色的茶具可与同期吉州窑相媲美。

西坝窑的各种瓷器产品胎色多样,计有黑灰、砖红、灰黄、灰白、深灰、浅灰等,胎体粗糙厚重,带颗粒状杂质,胎表面施白色化妆土;以黑色釉和酱色釉(包括酱黄釉、酱黑釉、酱红釉、柿色釉或紫金釉等)为基本色釉,也有褐色釉和少许灰白釉,多数器物同时呈现形态繁多的蓝、白、灰、黄、红色的花斑条纹——这是由于釉料不纯,含有铁、钛、铜等多种金属元素和器物在窑炉中受热不均所造成的。

西坝窑瓷器多数修坯草率,因而,胎体厚而不均匀,修坯痕迹和接胎痕迹都很明显;施釉也不精细,普遍施釉不到底,釉层厚薄不匀,常见流釉现象和漏釉现象;多饼型足、宽圈足、环形足、玉璧底足和底部外沿留宽圈足而中间保留一小圆饼的特型圈足,有的宽圈足内沿还向内斜削一刀;所有底部挖足粗糙,刀痕明显,粘砂多,缝隙多。

吉州窑的鉴别方法

吉州窑的鉴别方法

吉州窑的鉴别方法嘿,咱今儿个就来聊聊吉州窑的鉴别方法。

你说这吉州窑啊,那可是历史长河中的宝贝呢!先来说说胎质。

吉州窑的胎可不像那娇滴滴的花朵,它大多比较粗松,就像咱平日里见到的那种朴实的泥土质感。

你要是看到胎质细腻得不像话,那可得多个心眼儿,没准就不是真家伙呢!这就好比你找朋友,那真诚实在的才是真朋友,油头粉面的没准就心怀不轨呀!再瞧瞧釉色。

吉州窑的釉色那叫一个丰富多样,有黑釉、褐釉、青釉等等。

黑釉就像那深邃的夜空,神秘而吸引人;褐釉呢,有点像那秋天的枫叶,带着独特的韵味。

要是看到釉色特别死板,没有那种自然的流淌感和变化,那十有八九就是仿品咯。

这就跟人的表情似的,自然生动的才是真情流露,僵硬做作的那肯定有问题呀!还有纹饰呢!吉州窑的纹饰那可是五花八门,什么木叶纹、剪纸贴花、剔花等等。

木叶纹就像是一片真的树叶落在了瓷器上,栩栩如生;剪纸贴花呢,就像过年时贴的窗花,充满了喜庆和生活气息。

要是看到那些纹饰模糊不清,或者过于规整,没有一点手工的痕迹,那肯定不是正宗的吉州窑啦!这就像一幅画,大师的作品总是充满了灵动和个性,而那些批量生产的复制品就显得呆板无趣。

再说说造型。

吉州窑的造型大多比较简洁大方,没有过多的繁琐装饰。

它就像是一位朴素的智者,虽然不张扬,但却有着独特的魅力。

如果看到一个造型奇奇怪怪,比例不协调的,那可别轻易下手哦!这就好比一个人的身材,比例协调看着才舒服,要是歪七扭八的,那肯定不正常呀!另外,别忘了看看底足。

吉州窑的底足一般比较粗糙,有自然的磨损痕迹。

如果底足过于光滑,或者有明显的做旧痕迹,那可得小心了。

这就跟人的鞋子一样,经常走路的人鞋底肯定会有磨损,要是新得发亮,那肯定没怎么走过路呀!哎呀,说了这么多,其实鉴别吉州窑就是要多观察、多比较、多积累经验。

就像咱过日子一样,时间长了,啥是好的啥是坏的自然就心里有数了。

可别想着一蹴而就,一下子就成为鉴别大师哦!那得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

总之呢,吉州窑是咱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咱可得好好珍惜,学会鉴别,别让那些假东西给骗了。

钱纹陶瓷器发展史

钱纹陶瓷器发展史

秦朝统一天下后,在全国范围内发行半两钱,从此方孔圆钱作为中国的主流货币长达两千余年。

由铜钱衍生出的钱纹,装饰在陶瓷器上,不但具有写实性,而且具有装饰性,体现了人们对富足生活的向往。

陶瓷器上出现钱纹图案目前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山东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藏有一件大汶口文化时期的红陶钱纹壶,高15.4厘米,口径7.2厘米,腹径11.5厘米,侈口,长颈,丰肩,腹下部内收,平底,颈部饰褐、白彩圈点纹,肩部有一周弦纹,弦纹下饰一周圆钱形纹,腹以上装饰有红底彩。

此种钱纹与南京明黔国公沐昌祚、沐睿墓出土的金冥钱较为相似,都是圆形,中有方孔。

大汶口文化红陶壶上的钱纹,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方孔钱纹。

外圆内方的方孔钱,最早要到战国时期才出现,所以这种类似于钱纹的图案,应该是来源于史前先民对“天圆地方”观念的尊奉。

汉代—钱纹陶瓷器的滥觞真正意义上的钱纹陶瓷器出现在西汉晚期,流行于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多出土于墓葬或者文 图/李灿 聂瑞安钱纹作为一种陶瓷器的装饰纹样,自汉代出现,宋、金、元时期达到顶峰,明清之后慢慢衰落,历经两千余年。

也有满身饰钱纹者。

目前,在浙江、江苏、安徽、湖北、山东等地,都发现有钱纹陶瓷器。

滕州市博物馆藏有一件钱纹陶罐,是从滕州姜屯镇十里岗村征集而来。

罐通高19.5厘米,口径10.5厘米,底径11厘米,该罐唇口,束颈,溜肩,腹下部内收,平底。

肩部饰两对称耳,耳部有三道弦纹,自肩部向下通体遍印“五朱”钱纹。

胎灰红,外施酱釉,器身釉剥落较重。

巩义市博物馆藏有一件汉代绿釉钱纹陶罐,1985年巩义市变电所出土。

罐高23厘米,口径12.5厘米,底径11.5厘米,颈短而口外侈,肩部有两横系,饰三道弦纹,通身施釉,釉下印“大泉五十”钱纹80枚。

从纹印排列及压印深度看,钱纹系单模压印而成,由于墓室塌陷淤积,陶罐受湿泥侵蚀,部分釉面脱落,红胎外露,呈鱼鳞状花斑。

对比滕州市博物馆藏钱纹陶罐与巩义市博物馆藏汉代绿釉钱纹陶罐,两件陶器除了器身上模印的铜钱钱纹不同外,无论是器物的器形、大小、纹饰的装饰方法,还是陶胎及成色都十分相似。

吉州窑虎斑釉瓷器历史拍卖记录

吉州窑虎斑釉瓷器历史拍卖记录

吉州窑虎斑釉瓷器历史拍卖记录香炉起源于何时,尚未有定论,但其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

焚香是官场活动的基本礼数;敬神祭祖,千古沿用;改善生活环境,除臭去味,使人轻松愉快,还可提神醒脑。

随着经济、文化、审美情趣的变化而演绎发展,香炉从敬佛和祭祀祖先的器物,慢慢也成为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将其摆于书房案头,读书时上一炷清香,便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美妙意境;抚琴时袅袅烟香与悠悠琴声相伴,又有绕梁三日沁人心的幽雅氛围。

宋、元时的人崇尚香文化,又因瓷业的空前繁荣,瓷香炉逐渐取代了陶制和铜香炉,成为香炉的主流。

各处名窑都有不同风格的瓷炉出品,其造型多仿商、周、秦汉器物,如鼎、甗、鬲等形状。

吉州窑位于今江西吉安的永和镇,创烧于唐末五代,极盛于南宋,而衰落于元末明初,延烧时间约五百年,为宋元时期著名的窑场之一,博采众窑之长,集南、北各大民窑之大成,在满足民间实用和审美需求的同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在同时期的窑场中釉色最为丰富,既有南方窑系流行的黑釉、黄釉、青白釉,又烧造北方窑系常见的'乳白釉、褐釉、绿釉和琉璃器。

宋、元时期黑釉瓷是主要品种,南宋时,新创釉下彩绘瓷、酱釉瓷,以多变的釉色、丰富的装饰、独特的工艺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独树一帜。

世界各地的很多博物馆和收藏家都藏有吉州窑的名贵产品。

吉安市博物馆所藏的吉州窑香炉数量颇多,造型丰富,有鬲式、鼎式、鼓钉、兽足;装饰手法多样,剔花、剪纸漏花、白地褐彩,釉色又有黑釉、绿釉、窑变釉之别,现将馆藏之香炉以其釉色及装饰手法为序,逐一介绍给大家。

黑釉吉州窑黑釉分为两类,一类为通体为黑釉不带任何装饰,主要呈色剂为氧化铁烧成的釉色即呈纯黑;另一类以黑釉为地在其上再做装饰,大体有剪纸贴花、剪纸漏花、剔花等。

宋吉州窑褐釉绳纹耳鬲式炉此器高11、口径13.5厘米。

仿商周青铜器鬲的式样,唇口折沿,溜肩,三袋足,足内中空;口沿处左右各附一绳纹耳,其中一耳残失。

此分裆,袋足鬲式炉在吉州窑的鬲式炉中不多见。

宋代吉州窑瓷器鉴定之观釉篇

宋代吉州窑瓷器鉴定之观釉篇

宋代吉州窑瓷器鉴定之观釉篇南宋,吉州窑剪纸纹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宋,釉上彩绘花卉纹盏,江西省博物馆藏.南宋,釉上彩绘如意云纹盏,1975年永和窑址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南宋,釉下彩绘花卉纹长颈罐,星子县宋墓出土,星子县文物管理所藏.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吉州窑之木叶天目碗。

千变万化吉州窑吉州窑由于无法改变瓷土中含砂量大的事实,形成了重釉轻胎的生产习惯,在坯胎制作上较为草率,刻意追求釉色变化,博采众长,丰富多变,各地窑场主要瓷品的釉色在这里几乎都有生产,既有南方窑系流行的黑釉、黄釉、青白釉,又烧造北方窑系常见的乳白釉、褐釉、绿釉和琉璃器,以黑釉为大宗,在同时期各窑场中釉色最为丰富。

各种釉色瓷器烧造的大致情况是:唐、五代主要烧造酱褐、青灰釉和乳白釉瓷;北宋时,酱褐、青灰釉瓷停烧,乳白釉瓷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新创黑釉瓷,并成为宋、元时期瓷器的主要品种;南宋时,新创釉下彩绘瓷,酱釉瓷。

黑釉瓷又称“天目瓷”,是吉州窑最有名、最具代表性,也是产量最大、品种最丰富、装饰工艺最具地方特色的产品,创烧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并延续到元代,是顺应宋人斗茶风习而产生的。

吉州窑黑釉因含铁量比其他窑口低,而钛、钾、钙、镁的含量相对要高,故烧成后,釉质肥厚莹润,黑色深沉柔和,仔细观察,可见黑中泛褐、泛紫、泛红,纯黑者少,釉薄处表现得更为明显。

器型有罐、瓶、壶、碗、盏、碟、钵、盆、粉盒、炉等。

乳白釉瓷是吉州窑生产时间最长的一种产品,从晚唐五代创烧,一直延续到元代,胎质灰白,釉色白中泛青黄,薄釉不及底,底足切削较粗糙,底有平底、宽圈足和窄圈足之分,有的圈足高达2厘米以上,装饰以印花为主,器型有碗、罐、壶、钵、盏等,以各式碗为大宗,均系日用粗瓷。

宋,釉上彩绘花卉纹盏,1980年永和窑址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南宋,釉下彩绘花卉纹盖罐,1980年永和窑址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南宋,釉下彩绘兰草纹瓶,江西省博物馆藏.吉州窑满天星纹瓷瓶,2010年南京雨花台区石子岗宋墓出土。

看贴笔记(吉州窑X90--虎皮斑盏)

看贴笔记(吉州窑X90--虎皮斑盏)

看贴笔记(吉州窑X90--虎皮斑盏)
因为吉州窑大部分胎质白中泛黄,黑色釉与胎色反差过于强烈,直接用黑釉绘画显得生硬,不协调。

所以一般在坯胎上着褐彩釉,自然、和谐、古朴的特征显而易见,且省工料,这就是吉州窑彩绘瓷绝大多数为褐彩的缘故。

境由心造
境由心造意指环境的美好与恶劣是由心境的快乐与否而决定的。

出自《金刚经》:“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

''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

”子思也说:“君子以心导耳目,小人以耳目导心。

”如果被外在的物质所吸引,那终身就不会有解脱,你得到的越多可能就越不快乐,比如拿破仑,他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过快乐的日子。

”而又盲又聋又哑的海伦·凯勒却说:“生活是多么美好啊!”所以,不要羡慕达官贵人,想一想富贵家的犬,与流浪汉的狗,它们的环境不同,但它们的快乐难道就不一样吗?思想是用来指引我们去天堂的,但很多凡人却往地狱里想,那不是该你不快乐?卡耐基说:“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身处何方,也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更不在于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而只在于我们的心灵所达到的境界。

”人都活在这个地球,但却是一些人的天堂,另一些人的地狱,正如古诗所言: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是啊,一念天堂乐无边,一念烦恼几悲秋。

下面上传网友手中的吉州窑虎皮斑盏,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此感谢!
宋元瓷器∣普及高古瓷器知识,提供钧窑、耀州、定窑、磁州、吉州、建窑、湖田、龙泉等窑资料。

第三讲 釉陶

第三讲 釉陶
• 含氧化铅3.7%, 氧 化钡4.3%,属国产 的“铅钡”玻璃, 可惜出土地点不详。
• 始于西汉武帝时期的铅釉陶器,最早出现在关中 地区,其工艺后来向甘肃、河北甚至江西等南方 地区传播,并形成一定的地域特色。西汉釉陶多 为以铁为呈色剂的黄褐色釉,西汉末到新莽时期 出现褐黄及绿色的复色釉陶,到了东汉铅釉色调 则以绿色为主流。
• 在绿釉产品的基础上,新罗烧造出的彩釉 陶瓷被中国研究者称为“新罗三彩”。这 种新罗彩釉陶其实数量极少,只是带有唐 三彩某些釉彩特征,韩国庆尚北道月城郡 见面谷金丈里出土有两件彩碎片。庆州市 出土的三彩高足杯和三彩盖盒为统一新罗 中期产品,为新罗三彩的代表器物,釉彩 以黄绿两色为主,彩釉装饰较为简单。
• 埃及在公元前3000年就生产出碱釉釉陶, 公元前2000年埃及新王朝时期烧造出青釉 下用锰的紫色描绘花纹陶器,公元2世纪, 地中海沿岸在陶器上以铅为助熔剂的铅釉 陶器流行。
• 叶喆民《中国古陶瓷科学浅说》一书认为:“这种碱金属 硅酸釉埃及早已发明,但长时期没有传到埃及国外。自从 混入含铅物质变成容易熔化的釉后,再逐渐扩散到美索不 达米亚、波斯和西亚一带”,并认为我国的铅釉是经西域 传来的。日本三上次男认为:“后汉时期,出现了和前期 毫无关系的以铜和铁作为呈色料的铅绿釉、褐色釉陶器, 这是与前面叙述过的产生于罗马领地东地中海沿岸的绿色、 褐色罗马系陶器一样,当考虑到在中国制造出这一类的陶 器时,那时以印度洋作为中继站的西方罗马领地和东方中 国之间已经有了通商关系,中国绿褐釉的技术可能是由罗 马领地传入的结果。”
• 杜甫诗《越王楼歌》有句云:“碧瓦朱甍 照城郭”就是当时宫殿建筑采用了釉陶砖 瓦的真实写照。另一位唐代人崔融在《嵩 高山启母庙碑铭》中,已直接用了“琉璃 之瓦”这个名称:架回廊于木末,仙人在 栋,玉女临窗。周施玳瑁之椽,遍覆琉璃 之瓦,赤玉为阶,黄金作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吉州窑酱褐釉印花枕(图文) 时间:2014-12-08 14:09:43 来源:国家文化艺术品网
吉州窑酱褐釉印花枕
吉州窑酱褐釉印花枕
编者按:此宋代珍贵文物吉州窑酱褐釉印花枕现藏于江西省九江市博物馆,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吉州窑是江南地区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瓷窑,兴于晚唐,盛于两宋,衰于元末,因地命名,有着1200多年的烧造历史。

吉州窑产品具
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与民族艺术特色,它丰富的烧瓷技术和名工巧匠对江西地区
瓷业的发展提高曾起过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

这款宋代吉州窑酱褐釉印花枕长为21.3厘米,宽为12.2厘米,高为11厘米。

鞍形,枕面四周向外有突棱,底部内凹,并有一气孔。

枕面饰三道弦纹、
水波纹,正面模印缠枝花卉纹,两面侧面模印兽面纹。

通体施酱褐釉。

此枕胎
质疏松,侧面有支烧痕。

(来源:收藏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