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一、选择题:1、从需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理论是()A、规模经济论B、技术差距论C、人力资本说D、偏好相似论2、按照商品价值总额征收关税的方法是()A、从量税B、从价税C、混合税D、选择税3、日本进口手表300只,单价5,000日元,每只征收从价税15%并加征从量税150日元。
则征收的税额为()A、45,000日元B、180,000日元C、225,000日元D、270,000日元4、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是()A、禁止货币出口B、保持贸易顺差C、保护幼稚工业D、保护成熟的垄断工业5、一个国家对进口商品除了征收正常进口税外,往往还根据某种目的加征额外的进口税。
这种加征的额外关税叫附加税。
其中包括()A差价税 B反倾销税 C特惠税 D 选择税6、区域经济一体化较低级和松散的一种形式是()A 优惠贸易安排B 自由贸易区C 关税同盟D 共同市场7、强调贸易保护对促进就业积极作用的是()A、重商主义B、幼稚产业保护理论C、贸易乘数理论D、战略性贸易理论8、对于同种产品的进口,某国对一些国家实行高关税政策而对另一些国家实行低关税政策,这种做法不符合()A 普惠制原则B 特惠制原则C 国民待遇原则 D最惠国待遇原则9、保护关税论主张以()措施来保护本国的()产业。
()。
A、关税,制造B、非关税,制造C、关税,农业D、关税,幼稚10、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现象作出阐释的是较有影响的()理论。
A.大市场B.关税同盟C.综合发展战略D.协议性国际分工答案:1-5、DBDCB 6-10、ACAAC二、多项选择题:11、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A、产品差异论B、规模经济论C、相互需求论D、偏好相似论12、下列有关保障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有()A、保障措施是在公平贸易条件下保护国内产业的重要手段。
B、保障措施是针对所有国家的同类产品。
C、当一成员方实施保障措施时,原则上必须给予权益受到影响出口成员方以相应的补偿。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过程。
这个领域涉及许多理论和政策,旨在促进贸易和促进经济增长。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以及它们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1. 国际贸易理论(1)比较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国家应专门生产他们有相对优势的商品,并通过贸易获得其他商品。
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并促进经济增长。
(2)绝对优势理论:大卫·里卡多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在所有商品生产上都优于其他国家,那么他应专门生产并出口这些商品。
通过专业化和贸易,每个国家都可以获得更多的商品。
(3)增长模型理论:新古典经济学家提出了增长模型理论,这一理论强调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转让和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2. 国际贸易政策(1)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鼓励开放和自由的贸易环境。
这种政策通常包括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以及避免使用出口补贴和歧视性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一体化。
(2)保护主义政策:保护主义政策旨在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保护主义政策的做法包括提高关税、限制外国投资、实施贸易配额和补贴本国生产等。
这种政策可能会对本国经济带来短期利益,但可能会导致贸易战和经济衰退。
(3)区域贸易协定:区域贸易协定是一种贸易安排,旨在促进参与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
典型的例子包括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这些协定通常包括关税和贸易壁垒的减少,以及促进投资和服务贸易的规定。
3. 国际贸易的影响(1)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通过有效配置资源和劳动力,增加劳动生产率,并促进技术转让和创新。
(2)就业机会:国际贸易可以创造就业机会,特别是在出口行业。
较低的关税和贸易壁垒可以促使企业扩大生产,进而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
(3)消费者福利:通过国际贸易,消费者可以获得来自全球的更广泛和更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
2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2011-12-17
5
第一次产业革命 (18c60b)
保护垄断工业 (30b大危机 大危机) 大危机
(四)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前期( 中叶): 资本主义前期(15~18c中叶): 中叶 自由资本主义( 自由资本主义(18c60b~19c末): 末 垄断资本主义前期( 末 二战 二战): 垄断资本主义前期(19c末~二战):
2011-12-17
11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 亚当 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 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
•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 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 3.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 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 段 ,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 各国都会产生良好效果。 各国都会产生良好效果。 • 4.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 天的有利条件
2011-12-17
世界
2单位 单位
表1
毛 呢
劳动日( 劳动日(天)
分工前
酒
劳动日( 产量( 劳动日(天) 产量(匹) 产量( 产量(匹)
葡萄牙 英 国
90 100
1 1
80 120
1 1
从表1可知,在毛呢和酒这两种商品的生产上, 从表1可知,在毛呢和酒这两种商品的生产上, 葡萄牙都占有优势地位,而英国都处于劣势。 葡萄牙都占有优势地位,而英国都处于劣势。 两国开展国际分工, 两国开展国际分工,专门生产其具有比较优 势的产品,即葡萄牙专门生产酒, 势的产品,即葡萄牙专门生产酒,英国专门生产 毛呢,其结果如下表: 毛呢,其结果如下表:
2011-12-17 陈雅丽 14
• 背景:该法令规定,必须在国内谷物价格上涨到 背景:该法令规定, 限额以上时,才准进口, 限额以上时,才准进口,而且这个价格限额不断 地提高。 地提高。
2024年中级经济基础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重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重点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一、知识点:国家契易理论1、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4种理论2、影响国家贸易的因素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1•一国的经济总量和总产出水平2.汇率水平3.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二、知识点:国家贸易政策(1)政府对进口贸易的干预主要采取关税限制和非关税限制两种方式非关税壁垒则是指采用关税以外的手段对外国商品进口设置障碍的各种措施,如进口配额制、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
记忆口诀(卫技愿配歧=微机员佩奇)注意进口配额、自愿出口。
(2)政府鼓励出口的措施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补贴。
出口补贴分为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两种。
直接补贴是政府直接以现金形式弥补出口企业国际市场价格与本国国内市场价格的差价;间接补贴是对出口企业在出口商品时给予财政上的优惠待遇,如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
实行出口补贴的目的是降低本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出口。
2、倾销与反倾销(1)倾销: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WTO 规定,确定产品正常价值可依据的标准有:原产国标准、第三国标准、成本加费用和利润的标准。
(2)倾销类型:掠夺性倾销:出口企业为在国外市场上达到排除竞争对手、获取超额垄断利润的目的,在短期内以不合理的低价向该市场销售产品,一旦竞争对手被排除,再重新提高产品销售价格的行为。
持续性倾销:出口企业为长期占领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而无限期的持续以低价向国外市场出口产品的行为。
隐蔽性倾销:出口企业按国际市场的正常价格出售产品给进口商,但进口商则以倾销性的低价在进口国市场上抛售,其亏损部分由出口企业予以补偿。
偶然性倾销:出口国国内存在大量剩余产品,为处理这些产品而以倾销方式向国外市场抛售。
(3)反倾销反倾销税是一种附加税。
反倾销税的税额不得超过所裁定的倾销幅度。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梁坚习题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后习题答案——梁坚第一章相对供求模型、贸易三角形1.1.错;国际贸易是独立关税区而非国家之间的贸易;2.错;不同独立关税区之间,而且是商品而非限定货物;3.对;贸易的背后意味着国际分工和资源的世界范围配置;4.对;市场较小国家,分工的范围受到限制;分工的深入对国际市场依赖更深;5.错;商品包括货物、服务和技术、专利等等;6.错;一个国家可能有多个独立关税区;7.错;国际贸易总额由各独立关税区的出口值或者进口值加总而得;8.对;定义如此;9.错;贸易条件指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10.对;间接贸易中间包含转口贸易;11.错;转口贸易只是间接贸易的一个环节;12.错;转口贸易存在商品的二次所有权转移出口国与转口国之间,转口国与进口国之间,过境贸易不存在商品所有权出口国和过境国之间的转移;2.出口依存度=出口总值/GDP=12016/49928=%进口依存度=进口总值/GDP=10056/49928=%贸易依存度=贸易总值/GDP=22072/49928=%3.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主要出口品和主要进口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比都相对较高,数量极为庞大;主要出口品的大幅增加导致国际市场供给大幅增加,出口商品的出口价格下跌;主要进口品随着国内的需求的大幅增加,导致进口商品的国际价格进口价格上升;某种程度上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为一种不得已的结果,但是另一方面也为影响相关商品的国际价格提供了基础;4.1.对;PPF曲线表示特定技术约束下的资源禀赋的最大产出能力;2.对;更加简单的表述为对应于机会成本的递增、递减和不变;3.对;规模报酬递减意味着边际成本递增,也就意味着机会成本递增;4.对;生产可能区域内任何一点,要么表示资源没有完全被使用,要么表示资源的使用效率过低资源被完全使用时;5.1.等收入曲线的斜率=-PX /PY=-10/2=-2;因为相应的方程为:Y=R/ PX- PX/ PYX2.最优生产点的条件是MRST= PX /PY=2; 最优点的单位机会成本等于MRST=2.6.边际替代率MRS表示横轴商品X替代纵轴表示商品Y的能力;当X商品的消费不断增加而Y 商品的消费不断减少时,前者的边际效用不断下降,后者的边际效用则不断上升;使用一种边际效用不断下降的商品去替代边际效用不断上升的商品进行消费,在保证消费的总效用不变的前提下,一定是替代能力越来越差;7.1) 预算约束线的斜率=-P X /P Y =-100/200=; 截距=M/ P Y =1000/200=5. 2) 最优点上,MRS= P X /P Y =.8.封闭经济中,由于没有贸易,消费来源于生产;所以最优消费点与最优生产点重合;9.10.贸易三角形为TAE.能够告诉我们以下信息:1)贸易条件2)贸易分工方向3)出口量4)进口量11.画图参照教材图1-6.1)按照题意,开始时两国之间没有贸易的可能;两国在所有产品的供求影响因素都相同,则相对供求曲线必定也相同;由此确定的产品相对价格也必定相同,不存在贸易的套利空间;2)出现技术进步一国,X商品的成本下降,相对供给曲线必定向右移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此决定的X商品的相对价格必定低于另一国;所以该国将会专业化于X商品的生产,另一国将于专业化于另一种商品的生产;12.画图参照教材图1-7.1)中国大规模的基建将会使得中国对于铁矿石的需求大幅增加;表现为本国的出口商品的提供曲线右移,或者他国的铁矿石的提供曲线右移,最终导致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2)外国媒体的抹黑,将导致外国对于中国服装偏好的减弱、需求下降;表现为中国出口商品服装的提供曲线的右移,最终导致中国出口商品的贸易条件恶化;第二章绝对优势、相对优势、比较优势1.1) LP CM =1/100=;LP AM =1/200=;LP CM > LP AM ,所以在手机生产上中国具有绝对优势;2) 单位劳动投入系数:αCM =100;αAM =200;αCM <αAM , 所以中国具有手机生产上的绝对优势;与1中的判断结果一致;3) C CA M =100/200=; C CA P =20000/10000=2;C CA M < C CA P , 所以中国在手机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或者说比较优势;4) LP CA M ==2; LP CA P =1/20000/1/10000=; LP CA M > LP CA P ,所以中国在手机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5) 两者的结论完全一致;6) C MP C =100/20000=; C MP C =200/10000=; C MP C < C MP A ,所以中国具有手机生产上的比较优势; 7) C PM C =20000/100=200; C PM A =10000/200=50;C PM A < C PM C ,所以美国具有飞机生产上的比较优势;8) 两者的结论一致;一国不可能在所有产业上都具有比较优势,也不可能在所有产业上都是比较劣势;9) 三者的结论完全一致;2.1) 对; 2) 对; 3) 对; 4) 对;3.画图参考教材图2-1.1)比较优势理论表述:每个国家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各国都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和分工,社会福利水平都将得到提高;2)中国和朝鲜的比较优势阐述;3)中国和朝鲜的专业化分工方向分析;4)结合图形予以说明;5)结论;4.1)必要条件:两个国家在两个产业上的机会成本不相等;2)充分条件:贸易条件位于两国的机会成本之间;5.1)美国人的看法是错误的;构成商品成本的因素来自于多个方面;即使是理论上限定于一种要素劳动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等于其平均成本,等于工资率与单位劳动投入系数之乘积,或者说等于工资率除以劳动生产率;中国人的工资低,但是未必会一定导致中国商品的低价格优势,理由在于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也很低;2)中国人的说法也是错的;一个国家所产商品的价格优势受到该国相对工资率的影响,但是同时也受到该国相对劳动生产的影响;只要美国的相对高工资,没有高于其相对劳动生产率,就不会导致美国产品的高价格,从而不会影响其比较优势的形成和维持;第三章要素禀赋、赫克歇尔-俄林定理、斯托帕尔-萨缪尔森定理1.1) 中国的劳动充裕度=TL/TK=4/20=; 越南的劳动充裕度=TL/TK=1=;中国的劳动充裕度小于越南的劳动充裕度,所以越南是一个劳动充裕国家,中国是一个资本充裕国家; 2) 在物以稀为贵的规律下,中国的劳动的相对价格也就是相对工资率应该高于越南;2.1) 50150===KB LB LB ααρ; 02.0501===LB KB KB ααρ 2) 2001.020===LD LD LD ααρ; 005.0201.0===LD KD KD ααρ 3) 连衣裙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自行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4) 52001000===KC LC LC ααρ; 2.01000200===LC KC KC ααρ; KB KC ρρ ; 所以汽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自行车是劳动密集型产品;5) 自行车与连衣裙比较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与汽车比较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结论是: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取决于和哪一种产品相对而言;3.1) 手机价格上升时,其使用的要素劳动和资本的价格都将上升;原因在于要素的需求是产品需求的派生需求;短期内,可以考虑手机的供给不变,手机价格上升可以看做是手机需求增加带来的结果;所以背后意味着对于劳动和资本的需求也上升,所以其价格会上升;2)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更大;作为一种资本密集型产品,使用资本的比例相对更大,所以手机价格的上升以及其背后的手机需求的增加,对于资本的派生需求比对于劳动的派生需求的影响更大;也就意味着,资本的价格即资本收益率所受到的影响会更大;3)生产商将会使用资本来替代劳动;资本密集度会上升,劳动密集度会下降;4.要素密集度用于表示一种产品生产中对于某种要素的依赖程度;该种产品属于特定要素的密集型产品与否,取决于与另一种产品相比较的结果;要素密集度会随着特定要素的相对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要素密集度不发生逆转,意味着一种产品相对另一种产品是某种特定要素的密集型产品,则不管这种要素的价格如何变动,该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始终大于另一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比如,甲产品如果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乙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当劳动的相对价格出现上升时,两种产品的劳动密集度都会出现下降,但是甲产品的劳动密集度总是高于乙产品的劳动密集度;5.生产可能性曲线具有偏向一国充裕要素密集型产品的性质;德国作为一个资本充裕国家,其相应的PPF曲线会偏向于资本密集型产品一端;缅甸作为一个劳动充裕国家,相应的PPF会偏向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一端;6.1)画图参照教材图3-3;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中国的充裕要素密集型产品一般制造业产品和肯尼亚的充裕要素密集型的矿产品;2)要素禀赋理论陈述;3)中国资本充裕,肯尼亚矿资源充裕4)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制造业,肯尼亚的比较优势在于矿产品;5)两国按照比较优势开展贸易,中国专业化于制造业,肯尼亚专业化于铜矿产业,两国的社会福利都会得到提升;7.1)画图参照教材图3-4;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中国的充裕要素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越南的密集要素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2)要素禀赋理论陈述;3)中国资本充裕,越南劳动和农业资源充裕4)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越南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5)两国按照比较优势开展贸易,中国专业化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越南专业化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业,两国的社会福利都会得到提升;8.S-S定理可以推论出,贸易会导致充裕要素的收入上升,却会导致稀缺要素的收入下降;1)农用地是美国的充裕要素,所以农场主会从贸易中受益;2)劳动是中国的充裕要素,大葱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所以种植大葱的农民会从贸易中受益;3)台湾的充裕要素在于高科技资本,所以作为高科技资本的所有者的代工工厂主人,会从贸易中受益;4)德国的充裕要素并非是高科技工人,所以贸易会对这种稀缺要素的收入产生负面的影响;9.1)要素价格均衡化定理陈述;2)贸易应该导致中国的产业工人工资应该与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看齐;3)现实是,除了最近两年,产业工人的工资并没有大幅增加,与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差距巨大;4)工资没有均等化的原因在于,中国并没有满足S-S定理所要求的充分就业的前提条件,国际贸易也没有完全自由化;第四章专用要素、生命周期、代表性需求1.1)椰子产业的名义日工资为50美元,粗布产业的日工资为20美元;2)椰子产业和粗布产业的真实日工资用椰子表示为50只椰子和20只椰子,用粗布表示为5米和2米;3)由于存在工资差异,椰子产业高于粗布产业,所以劳动可以充分流动,必然出现劳动流向椰子产业;4)名义工资,椰子产业将下降,粗布产业将上升,直到两者相等;真实工资,椰子产业将下降,粗布产业将上升;5)随着雇佣工人人数的增加,椰子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将下降;名义工资和真实工资都将下降;原因在于边际收益递减;6)由于配套使用的资本钩刀的数量上升,导致劳动的生产率上升;边际产出增加,真是工资和名义工资都上升;2.1)岛国的名义工资将上升,实质工资将下降;椰子受出口的拉动,需求增加,价格上升;这将会导致对于要素劳动和钩刀的派生需求的增加;同时由于这个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劳动的需求的增加特别明显,导致劳动的价格也就是工资率上升;真实工资由于由边际产出决定,随着椰子产业工资的提升,劳动会由粗布产业转移到椰子产业,边际产出下降;所以出现下降;2)钩刀是椰子产业的专用要素,由于椰子需求的拉动,其需求会上升,所以名义价格出现上升;真实收入等于边际产出,由于配套使用的劳动由粗布产业转入而提升;3)织布机是粗布产业的专用要素,受进口的挤压,粗布需求会下降,所以对于织布机的需求也会下降,最终导致其价格也就是织布机的名义收入下降;同时由于,配套使用的劳动部分转移到椰子产业而下降,边际产出下降,织布机的真实收入也会跟随者下降;3.1)生命周期理论可以表述为:产品具有生命周期,在每一个阶段蜕变为不同性质的产品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该阶段拥有充裕要素吻合产品使用要素密集度的国家,拥有比较优势;2)美国、德国与中国分别是技术、资本和劳动的充裕国;3)在录音机的发明、成熟化生产和标准化生产时期,美国、德国和中国应该分别拥有该阶段的比较优势;4.1)要素禀赋理论表明:一国具有密集使用其充裕要素进行生产的产品的比较优势;2)生命周期表明:在产品周期的特定阶段,如果密集使用的要素吻合一国的充裕要素,则会导致该国拥有该阶段产品的比较优势;3)本质上两个理论都说明,一国的比较优势源自于该国充裕要素;从这个角度而言,两个理论没有本质的区别;虽然前者说明静态产品的要素禀赋导致的比较优势,后者说明动态产品的要素禀赋导致的比较优势;6.1)代表性需求理论可以表述为:一国的代表性需求能够培育一国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最终导致该国在该产业上的比较优势;2)中国的在汽车产业上的需求为低端需求,也就是中国的主流需求为中低端汽车;所以中国最终会在中低端汽车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3)德国在汽车产业上的代表性需求为高端需求,对于高质量的汽车存在庞大的需求;所以德国会在高端汽车的上升上具有比较优势;7.1)代表性需求理论可以表述为:一国的代表性需求能够培育一国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最终导致该国在该产业上的比较优势;2)中国的人均收入较低,国人对于价格较低的低端手机存在庞大的需求;换言之,中国对于手机的代表性需求是低端手机;3)中国的庞大需求会培育起中国在低端手机上的巨大竞争力;4)所以,我们看到的山寨手机在世界市场上的巨大的比较优势和极强的竞争力;第五章规模经济、先发优势、干中学效果1.1)规模报酬不变;2)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3)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4)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加上外部规模经济;2.1)内部规模经济源自于企业产出量扩大导致的每一个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的下降;2)外部规模经济源自于产业规模的扩大导致的每一个企业能够享受到的外部共享效果,包括专业化市场、劳动池和技术溢出,以及其他的资源共享;3)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没有必然的联系;某种程度上,或者可以说处于集聚状态下众多企业的内部规模扩大导致产业规模扩大,有可能产生外部规模经济;但是外部规模经济的产生并不依赖于内部规模经济存在与否;3.如果PPF模型中横轴和纵轴表示产品都具有规模经济,生产点位于PPF曲线的中间位置意味着两个产业的生产规模都不大,享受到的规模经济都不明显;由中间位置向任何一边移动,意味着其中一个产业的规模扩张,能够享受到该产业上的规模经济;所以PPF曲线呈现为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4.1)由于什么都相同,在新古典贸易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代表性需求理论看来,法国和德国没有任何的比较优势也没有任何的比较劣势可言,所以不会存在贸易的机会;但是,基于对规模经济的贸易理论,由于两个国家分别专业化于一个产业上会享受到规模经济,会导致两个国家共同产出的扩大,所以存在贸易的可能;2)画图和分析参照教材图5-3以及相关的说明;5.画图和解析参照图5-4以及相关的说明;6.画图和解析参照图5-5以及相关的说明;7.1)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情况下,一国由于有先发优势占有比较优势;2)比较优势带来的贸易对手国的需求,会导致出口国企业的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使得该国的内部规模经济发挥得更加明显;3)更加明显的内部规模经济,会导致更加明显的比较优势;4)这种循环影响不断进行下去,就实现了内部规模经济下的比较优势的自我强化;8.1)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情况下,一国由于有先发优势占有比较优势;2)比较优势带来的贸易对手国的需求,会导致出口国产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使得该国的外部规模经济发挥得更加明显;3)更加明显的外部规模经济,会导致更加明显的比较优势;4)这种循环影响不断进行下去,就实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下的比较优势的自我强化;9.1)干中学效果指随着经时累积产量的增加而导致的产品平均生产成本下降的现象;源自于经时产出的增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生产效率的提高;2)动态的外部规模经济指由于产业规模动态扩大而导致的企业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3)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成本的跳跃式下降,表现为平均成本曲线的向下移动;4)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产生的原因不同;前者在于不同批次产品的生产中累积的生产经验以及由此而来的生产效率的提升;后者则在于产业规模扩大产生的共享效果的强化;10.我们可以把美国在飞机产业上的比较优势看作是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以及干中学效果共同存在情况下,先发优势型比较优势的自我强化的结果;11.画图参照教材图5-7;对于贸易的参与国,不但会带来产品品种的增加,而且会导致产品价格的下降;12.完全同质的产品,依然存在贸易的可能;处于不同的两国的两个垄断企业参与相互倾销会导致这种贸易的出现;这种贸易会导致两个国家的完全垄断的市场,转换为寡头垄断的市场,从而强化竞争,最终导致两个国家的产品价格下降,从而带来福利的提升;13.第六章罗伯津斯基定理、恶性经济增长、出口导向型、进口导向型、荷兰病与去工业化1.1)出口偏向型经济增长;2)进口竞争偏向型经济增长;3)平衡型经济增长;4)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5)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6)中性技术进步;2.1)画图参照教材图6-2.2)罗勃津斯基定理:在产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一种要素的禀赋量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该种要素的产品的铲除增加,却会导致费密集使用这种要素的产品的产出减少;3)地理的变化,导致中国可耕土地的大幅增加;4)土地的增加将会导致密集使用土地的农产品的产出的增加,却会导致费密集使用土地要素的工业品的产出减少;3.分析参看教材节关于台湾经济的分析;4.1)画图参照教材图6-4.2)恶化性经济增长的定义;3)哥伦比亚是咖啡出口大国;4)哥伦比亚咖啡的大幅增产和大幅出口,一方面导致PPF曲线向着偏向咖啡产业的方向外移;另一方面,同时导致咖啡的国际相对价格的大幅下降;5)产出效应导致国家福利增加,贸易条件效应导致国家福利的减少;后者超过前者,就导致了恶化性经济增长;5.1)进口替代发展战略是指通过人为的市场保护措施,促进国内工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发展,利用国产工业产品替代进口产品,以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2)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是指通过贸易自由化等手段,促进本国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出口,不断积累资本和技术,最终促成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3)1980年代坚持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的亚洲和南美国家,大多属于农业、矿产品和劳动充裕国家;按照要素禀赋理论,她们的比较优势在于农产品、矿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4)这些国家强行推行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大部分都遇到了无视自国比较优势,人为推动自己具有比较劣势产品的发展;这就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影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5)所以,这些国家在经历了多年的工业产品成本奇高、发展效率低下等问题以后,放弃了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向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回归,本质上意味向着能够发挥本国比较优势发展道路的回归;6.1)罗勃津斯基定理:在产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一种要素的禀赋量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该种要素的产品的铲除增加,却会导致费密集使用这种要素的产品的产出减少;2)中东、非洲等资源富有国家,由于不断有新矿藏发现,相对于其他要素而言,这些矿产品要素不断增加;3)在罗勃津斯基定理的作用下,密集使用矿产资源的油气、采矿产业的产出就会不断扩大,而制造业的生产要素被矿产部门夺走,生产相应出现萎缩;4)总之,中东、非洲等资源富国制造业不发达的现象,可以理解为罗勃津斯基定理起作用的结果;第七章劳动的国际流动、要素价格决定模型1.1)本质上,偷渡可以看作为一种短期的劳动移动;2)对于输入国家的发达国家而言,由于劳动的增加而其他要素不变,劳动的边际产出将会递减,而其他要素的边际产出将会增加;由于偷渡者得到的工资会少于他们的生产价值;总的来说,输入国家的整体福利会增加;3)对于输出国家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劳动的减少而其他要素不变,劳动的边际产出将会递增,而其他要素的边际产出将会减少;由于偷渡者得到的工资会多于他们放弃原来在国内从事工作的工资所得;总的来说,输出国家的整体福利会增加;4)全体而言,偷渡是一种世界劳动市场被政治人为分割情况下的要素市场的贸易,对于世界全体的福利具有一种增加的效应;2.1)画图参照教材图7-1.2)印度是一个劳动充裕而资本稀缺的国家;中东则是一些资本充裕而劳动稀缺的国家;3)作为劳动输入国的中东国家,由于与资本配套使用的劳动增加,资本的边际产出增加,将会导致资本家的收入增加;而作为劳动的要素所有者的中东工人,其边际产出会相应减少,所以工资会相应下降;但是在劳动相当稀缺的情况下,中东工人工资的下降应该不会太明显;4)作为劳动输出国的印度,理论上由于劳动的流出,劳动的边际产出会上升;而资本的配套使用要素减少,会导致资本的边际产出减少,从而导致资本家的收入减少;但是如果原来失业较为严重,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5)现实中,由于印度人口众多而中东国家劳动极为稀缺,所以印度的劳工输出对于双方国家都存在极大的利益;3.画图和分析参照教材图7-2,以及相关的分析;中国作为一个穷国借款给富国美国的主要原因在于累积的庞大的贸易盈余客观导致的结果,并非刻意所为;从长期的角度而言, 过度追求顺差并不是一种理想的选择;4.1)商品贸易与要素贸易具有一种替代关系;原因在于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背后,出口劳动;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背后,出口了资本;同理,进口也有着同样的倾向;2)如果实现了充分的自由贸易,则无需劳动的国际流动;世界各国的要素价格也会实现一种均等化的局面;。
第八章 国际贸易政策及其主要理论
(三)保护贸易政策( Protective Trade Policy)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 同,一些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的国家,如美国和德 国,先后采取了保护贸易政策。 • 保护贸易理论及其政策的主要代表人物:德国李 斯特(F.List,1789~1846),在《政治经济学的 国民体系》(1841)中系统地提出了他的保护幼稚 工业学说,其主要观点是主张国家对幼稚工业实 行保护。 • List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程度,将经济发展分为 “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 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时期”等五个
有效保护率=[(关税保护时生产过程的增值-自由贸易 是生产过程的增值)÷自由贸易时生产过程的增值] ×100%。即,
• 关税水平(Tariff level):指一国进口关税的平均 税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
(三)按不同情况下的征税待遇分类
1.普通关税(Ordinary Customs Duties) • 普通关税又称为一般关税。如果某个国家或地区 同本国没有签署经济贸易互惠方面的友好协定, 那么对于从这些国家进口的原产货物就征收非优 惠性的关税,这种关税就是普通关税。普通关税 税率一般都比较高; 2.优惠关税(Preferential Duty) 其税率低于普通关税税率。 优惠关税一般有最惠国待遇下的关税、普遍优惠制 下的关税和特惠税等三种。
2、关税是执行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起到调节进 出口贸易的作用。在出口方面,可以通过低税、免税来鼓励商品 出口;在进口方面,针对不同的商品制定不同的关税税率,以便 对不同商品的国内市场实施不同程度的保护或鼓励不同商品的进 口以满足国内的需求,或者针对不同的地区实施不同的关税税率, 以实施国别地区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二讲 自由贸易理论 PPT课件
所谓绝对成本,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 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 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 绝对成本理论的核心内容: 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原因是: 1、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熟练程度; 2、分工能够减少工序周转损失; 3、分工能够增加发明创造的可能。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 新生产 要素论
• 偏好相 似理论
“简单化”假定
•假定货币是“中性化”的参加贸 易的国家只有两个、商品只有两 种、生产商品的要素只有两类,
不考虑商品的运输费用;
“静态化”假定
•假定一国的生产要素总量、生产 技术水平、国民收入分配形态、 居民消费偏好是既定的、不变的,
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
(5)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 累。对外贸易可阻止国内利润率下降的趋势,通 过商品进出口的调节,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收入 水平,增加资本积累,使经济得以不断发展。
古典学派 自由贸易 理论
• 绝对成 本理论
• 比较成 本理论
新古典学 派自由贸 易理论
• 要素禀 赋理论
• 里昂惕 夫悖论
新贸易学 派自由贸 易理论
如果农民只能生产土豆,牧牛人只能生产牛肉。 第一方案:两人“老死不相往来” 结果:农民只能吃土豆泥、炸土豆、烤土豆;牧 牛人只能吃烤牛肉、炸牛肉、煮牛肉;每个人只能 食用一种物品。 第二方案:贸易 结果:每个人可以享受更多的物品,他们既可以 吃汉堡包,也可以吃炸薯条。
例1:
中国和美国等量劳动(100人)生产的两种商品的 数量如下:
〉 分工后:社会总产量=24
“H—O”原理
四、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生产要素禀
赋理论(Factors Endowment Theory)
第10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7
一、国际贸易理论
(二)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分为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和影响进口贸易的因素。
(1)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 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4种,具体如下表所示。
8
一、国际贸易理论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的丰裕 程度
生产能力和技术 水平 汇率水平
种附加税。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对出口国某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该产品存在以低于正常价值水平进入另一国市场的事实。
1
2 3
倾销对某一成员国的相关产业造成重大损失。
损害与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19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异导致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因此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
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以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产出水平。
4
一、国际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理论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比较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19世纪初提出,他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 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而不是绝对生产成本。因此,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 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劣势,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而且贸易仍会使双方收益。
5
一、国际贸易理论
(3)要素禀赋理论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要素禀赋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在20世纪提出,又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其 内容为:各国资源条件不同,导致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不同,因此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能够 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 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练习题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国际分工2、国际价值3、自由贸易政策4、保护贸易政策5、贸易自由化6、比较优势7、要素密集度8、赫克歇尔—俄林定理9、里昂惕夫之谜二、判断题1.国际分工是国际间的劳动分工。
它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结果。
()2.亚当.斯密主张按“比较成本”进行国际分工,而大卫.李嘉图则主张按“绝对成本”进行国际分工。
()3.二战后,工业国和农业国间的分工仍居主导地位。
()4.大卫·李嘉图的绝对成本说是在亚当·斯密的相对成本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5.重商主义即追求贸易出超,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
()6.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英、美、德等国都大力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7.一国实行何种贸易政策与其经济实力密切相关,当其经济实力较强时,多倾向于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当其经济实力下降时,又多倾向于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8.保护关税理论对落后国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李斯特没有注意到它消极一面。
()9.李斯特把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分为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工业时期和农工商时期。
()10.李斯特及其追随者主张行政干预,赞成贸易顺差,反对贸易逆差,实行超保护贸易。
()11.凯恩斯把反映生产增长和国民收入扩大之间的依存关系称为乘数或倍数理论。
()12.托马斯·孟认为发展对外贸易是增加财富的手段,但必须保证贸易顺差。
()三、填空题1. 自由贸易理论、保护幼稚工业理论、超保护贸易理论、当代自由贸易理论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2. 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是的,以及。
3. 重商主义在理论上只考察了流通领域,而没有进入到生产领域;在政策上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和。
4. 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大体上包括:,,。
5. 帝国主义的侵略性保护政策具有极大的和。
6._________就是以国内生产的工业品代替进口产品的政策。
7.__________指用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出口代替初级产品出口的政策。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主要课程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主要课程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
1. 经济学原理: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该专业的基础
课程。
2. 国际贸易理论: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政策。
3. 国际金融:介绍国际金融市场、外汇交易、国际投资等内容。
4. 国际商法:介绍国际贸易中的法律问题,如合同法、国际法等。
5. 国际市场营销:介绍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策略和方法。
6. 国际物流:介绍国际物流的基本概念、流程和管理方法。
7. 国际商务谈判:介绍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原则、技巧和方法。
8. 统计学:介绍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方法,是该专业的基础
课程之一。
9. 英语: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重要工具,英语课程包括英
语口语、听力、阅读和写作等方面。
这些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经济分析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适应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领域的工作需求。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2章 对外贸易政策和措施
• 出口税(Export Duties)是指出口国 家的海关在本国产品输往国外时,对出 口商所征收的关税。 • 过境税(Transit Duties)又称通过税, 它是一国对通过其关境的外国货物所征 收的关税。
• (二)按照征税的目的分类 • 财政关税(Revenue Tariff)又称收入 关税,是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为主要 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 保护关税(Protective Tariff)是指以 保护本国工业或农业发展为主要目的而 征收的关税。
• 紧急关税(Emergency Tariff)是指当 某种外国商品在短期内大量涌入进口国 内市场,对进口国国内同类产品生产造 成了重大损害或产生重大损害威胁时, 进口国家为保护国内生产和市场而对该 商品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 惩罚关税(Penalty Tariff)是指当出口国家 某种商品的出口违反了与进口国之间的协议, 或者未按进口国的规定办理进口手续时,由进 口国海关对该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具有惩罚 或罚款性质的进口附加税。 • 报复关税(retaliatory duty/Retaliatory tariff) 是一国为报复他国对本国商品、船舶、 企业、投资或知识产权的不公正待遇而对从该 国进口的商品所课征的进口附加税。
•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 超保护贸易政策是一种侵略性的贸易保护政策, 其特点是 • 保护的对象扩大了 • 保护的目的变了 • 保护由防御转入进攻 • 保护的阶级利益变了 • 保护的措施多样化
• • • • • • •
新贸易保护主义 新贸易保护主义出现的主要原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 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平衡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恶化 政治上的需要 贸易政策的相互影响
• (一)保护贸易政策
大学二年级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大学二年级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进行经济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大学二年级经济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国际贸易的理论与政策,以了解贸易的原理和国家间贸易政策的重要性。
本文将围绕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展开讨论。
一、国际贸易的理论国际贸易的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成本理论等。
其中,比较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指的是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的相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则是由大卫·李嘉图发展而来,认为国家应专门生产自己拥有绝对优势的商品。
比较成本理论则是由罗伯特·托伯发展而来,强调国家在生产两种商品时的机会成本差异。
理论研究表明,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个国家的相对优势和专业化生产,通过国际贸易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的提升。
国际贸易的理论为我们理解贸易行为和贸易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同时也为国家间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国际贸易的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政府为了维护国内经济利益而制定的政策措施。
常见的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政策和贸易协定等。
关税政策是指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主要用于保护国内产业和调节国内价格。
国家可以通过提高关税来限制进口商品的流入,以保护自己的产业。
然而,过高的关税也会使国内消费者面临更高的价格和更少的选择,同时也会引发贸易战等负面影响。
非关税壁垒政策包括配额限制、进口管制和技术壁垒等,用于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种类。
配额限制是指对某种商品进口数量实施的限制,进口管制则是指对特定商品进口实施的审核和许可制度。
技术壁垒则是通过技术要求和标准来限制进口商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贸易协定是各国之间签订的协议,用于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开放。
例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就是致力于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
此外,各国还可以通过双边或区域性的贸易协定来促进贸易合作和投资便利化。
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旨在维护本国经济利益,但也需要考虑到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和互惠原则。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二版)全书客观题及主观题案例分析1
导论主观题及案例分析答案主观题答案1.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这段时间2.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是研究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国际贸易的产生及发展,国际贸易的成因、结构、数量及其利益分配,国际贸易体制政策等问题,以揭示其特点与运动规律的一门学问。
3. 分为六个阶段(1)国际贸易是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产生的。
(2)真正意义上具有世界性质的国际贸易是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准备时期发展起来的。
16世纪-18世纪,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准备时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扩大了世界贸易的规模。
(3)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时期,真正的国际分工开始形成,交通和通讯联络的便利极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4)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时期。
国际贸易仍在扩大,但是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
这一时期,国际贸易中明显形成了大型垄断组织瓜分世界的局面。
少数富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殖民地国家输出资本。
(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发展迅速,商品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商品涌现。
发达国际继续在国际贸易中占统治地位,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有所加强。
(6)进入21世纪,以知识、资金、技术为生产要素基础的国际分工促进了新的国际贸易方式和交易手段。
当代的国际贸易主要特点是:贸易投资一体化、跨国公司对全球经济的主导作用日益加强等等。
4.学习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要有一些必要的分析和理解问题的工具。
常用的工具:(1)用几何图形阐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政策及其影响,用数学公式或函数式说明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2)要将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起来。
对复杂的理论和政策问题的理解是在联系实际中解决的。
(3)注重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
逻辑的分析应以历史的考察为基础,历史的考察应以逻辑的分析为依据。
(4)把国际贸易问题置于一国(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相结合的系统平台上进行考察。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2-7保护关税论、幼稚产业保护论与超贸易保护论
对奢侈品工业采取最低程度的保护
重点保护一般生活消费品工业
保护贸易理论
(三)幼稚产业保护论简评
意
局
限
义
性
保护贸易理论
幼稚产业保护论
历史作用 意 义
现实意义
保护贸易理论
局限性
未对如何选择保 护对象(有前途的幼 稚工业)作深入分析
对保护手段的选 择(关税手段)违 背了“特效法则”
采取高关税政策
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保护贸易理论
保护贸易政策的内容
保护的对象:幼稚工业 保护有一定的条件和时间 无强有力国外竞争者的工业不需保护 农业不需要保护
保护贸易理论
保护手段的运用
(1)对进口产品使用 关税手段
递增关税的方法 差别税率的方法
保护贸易理论
(2)利用关税政策发展本国工业p78
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大于贸易顺差的增加量,并为后者 的若干倍。这就是贸易乘数理论的含义
顺差越大,本国国民收入增加就越多,解决失业和危机 问题的作用就越大。因此,凯恩斯主义大力鼓吹“奖出 限入”的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理论
(四)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局限性
1、贸易顺差与国内通货膨胀的矛盾 2、贸易顺差引起的国内价格上升与出口持续
这些变量,会影响总产出量Y即GNP的变动,每一变量的 变动,会引起总产出量Y发生成倍的变动,这种现象被 称作乘数作用
保护贸易理论
新增加的投资引起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加,从而引起从 事生产资料生产的人们(企业主和工人)的收入增加
收入的增加又引起他们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从而又引 起从事消费品生产的人们的收入增加,由此增加的国民 收入总量会等于原增加投资量的若干倍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后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后答案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后答案【篇一: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d )a 、李嘉图 b、赫克歇尔c、里昂惕夫 d、亚当.斯密2、从世界范围看,世界各国之间货物与服务交换的活动称为( a )a、国际贸易b、对外贸易c、多国贸易d、双边贸易3、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的资料以( b )a、欧元表示b、美元表示c、本国货币表示d、日元表示4、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对于出口额的资料以( a)a、 fob计价 b 、cif计价c、 cfr计价 d、 exw计价5、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1.6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7万亿美元,该年国际贸易额为( b )a、3.3万亿美元b、 1.6万亿美元c、 1.7万亿美元d、 1.5万亿美元6、真正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指标是( a )a、对外贸易量b、对外贸易额c 、对外贸易依存度 d、对外贸易值7、以货物通过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的是( c)a、无形商品贸易b、过境贸易c、总贸易体系d、国境贸易8、在专门贸易体系中,作为进出口统计标准的是( a)a、海关结关b 、货物通过国境c、交纳税费 d、订立合同9、我国出口一批货物给香港某公司,该香港公司又将这批货物转卖给美国某公司,这个贸易现象对香港而言称为( c )a、间接进口b、间接出口c、转口贸易d、易货贸易10、当一国的出口额大于其进口额时,称为( d )a、国际收支逆差b、国际收支顺差c、对外贸易逆差d、对外贸易顺差11、2003年,美国的进出口额为2万亿美元,gdp为10万亿美元,因此,美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系数约为( d)a、 2%b、 4%c、 10%d 、20%二、多选题1、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包括(bde )a、直接贸易体系b、总贸易体系c、专门贸易体系d、货物贸易体系e、服务贸易体系2 、下列产品属于初级产品的有( abc )a、矿物燃料b、动植物油脂c、饮料及烟类d、机械及运输设备e、塑料制品3、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分类,服务行业包括的部门有( abce )a、通讯b、家电制造c、银行d、建筑e、交通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一、单选题1、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a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陈岩)第2章 国际贸易政策
第四阶段:二战后 第三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第二阶段:18—19世纪 第一阶段:15—17世纪
陈岩:《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3版》2019,机械工业出版社
2.1.3 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
• 各国在制定贸易政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因素:
★本国经济结构与比较优势; ★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本国与别国经济、投资的合作情况; ★本国国内物价、就业状况; ★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外交关系; ★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中享受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 ★各国政府领导人的经济思想与贸易理论。
第2章 国际贸易政策
国陈际岩贸:易《理国论际与贸实易务理(论第与2实版务)》陈《岩第3版》2019,机械工业出版社
2.1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 国际贸易政策(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对 外进行商品、服务和技术交换活动时所采取的政策。从单一国家或地 区的角度出发,有关国际贸易的政策就是对外贸易政策。
陈岩:《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3版》2019,机械工业出版社
2.4.3 我国外贸发展战略转型的政策内涵
千方百计扩大出口让位于贸易平衡发展。 从出口导向转变为进出口结合。 数量扩张转变为品牌战略。 从单纯的双边贸易转向参加区域性合作。 后危机时代的贸易强国策略。
陈岩:《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3版》2019,机械工业出版社
2.2.2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 德国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为使新 兴的产业避免外国工业品的竞争, 使之能充分发展,便不断要求实施 保护贸易措施。1898年前后成为欧 洲高度保护贸易国家之一。
陈岩:《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3版》2019,机械工业出版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A.Smith,1723-1790) ,国 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 2,产生的时间及背景 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向大机器工业时期 的过渡
14
3,主要代表著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也称作《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1776年出版) 。
28
李嘉图指出英国在纺织品生产上所占的优 势比在粮食生产上大,故英国应专门发展 纺织品生产,以其出口换取粮食进口。
29
3,主要代表著作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 1817 年出 版)。
30
4, 主要观点
41
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
假设有两种产品X、Y,在生产过程中所要 求的要素投入比例分别为(K/L)x、(K/L) y,如果(K/L)x>(K/L)y,则称X是资 本密集型产品, 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思考:本国生产1吨钢需要10单位劳动和54 单位资本,生产1单位食品需要2单位劳动 和4单位的资本。各是什么密集型产品?
(也称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12
绝对成本说
是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 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 国际贸易理论。 认为:如果一国某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比其他国家 低,就称该国具有这种产品生产的绝对优势,因 而该国就应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种产品, 同时进口那种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这种基于绝 对优势的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结果将使贸易各 方都获得贸易利益。
分工原则: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 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或劣势较小的商品, 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劳动力不变的情况 下,使生产总量增加,由此形成的国际分 工对参加贸易的各国都有利。
31
5,分析和说明
(1)主要理论假设:(同斯密模型) ①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一种生产要素投 入(劳动力) ,即2×2×1的模型; ②生产成本不随生产规模变化而变化; ③没有运输成本或其他交易费用; ④生产要素在一国内可自由流动,但在国 际间不能自由流动; ⑤以物换物的交换活动。
8
这些理论试图对如下问题做出理论解释。
贸易为何会发生,即贸易基础; 贸易如何进行,即贸易模式; 贸易对生产、消费、福利的影响,贸易结果。
9
二、主要学说介绍
(一)绝对成本说 (二)比较成本说 (三)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
10
(一)绝对成本说
11
(一)绝对成本说 (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38
3,主要代表著作
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著名论文《对外贸易对收入 分配的影响》,首次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 论点。 1933 年俄林博士毕业论文《域际和国际贸易》 (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1933年出 版)在其导师赫克歇尔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创 立了较完整的要素禀赋说。因此,也称赫克歇尔 -俄林原理(The Heckschor-Ohlin Theory) ,或 简称赫-俄原理(H-O原理) 。
6
第二阶段:(本世纪初-60年代)赫克歇尔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论的建立(属新古典 经济学派) 。
7
第三阶段:(本世纪60年代至今)二战以后, 特别是60年代经济学家从国际贸易发生的 新趋势出发拓展了国际贸易理论,例如里 昂惕夫反论、产品周期说、人力资本说、 偏好相似说、技术差距说、产业内贸易理 论(规模经济理论)等。
17
(2)贸易基础分析
斯密的古典模型: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生 产成本的差异→商品的价格差异→商品的 交换(即贸易) 如果一国与它国相比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或更低的生产成本。就称该国拥有生产这 一产品的绝对优势,又称绝对利益。
18
(3)生产和贸易模式及贸易结果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应该完全专业化 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不生产 并进口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交换的结果双赢。
26
1,代表人物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1772-1823) 。 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他的比较成 本说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学说。
27
2,产生的时间及背景
1815年英国颁布了“谷物法”。 封建地主阶级认为,既然英国能够自己生产粮食, 根本不需要从国外进口,反对谷物的自由贸易。 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找到谷物自由贸易的理论 依据。 李嘉图在进行废除“谷物法”的论战中,提出了 比较成本说。
生产和消费比贸易前增加了 0.2 毛,增加了 0.125 酒
35
6,评价
积极性: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 基石,现代西方经济学都是以此为基础发 展而来,对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整个世 界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局限性:理论假设世界是静态的,忽视了科 技进步的影响,它认为比较利益差别越大 越可能发生贸易与今天的现实不符。
39
4,相关概念
①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 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是指生产活 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 用的主要手段。如土地、劳动力、资本。 要素价格(F Factor of Price)是指生产要素的 使用费用,又称要素的报酬。如地租、工资、利 息等。
43
4,主要观点 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而便宜的要素 密集型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 要素密集型商品。
44
5,分析和说明:
(1)理论假设: ①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 品,采用两种生产要素,即劳动力(L)和 资本(K)。H-O模型“2×2×2” 模型; ②生产要素在一国内可自由流动,在不同 国家之间不能自由流动; ③产品在不同国家之间可以自由流动,没 有任何限制;
19
(4)例证
表2-1 分工前后毛呢和葡萄酒的生产与消费状况
20
案例讨论
如表所示,农民和牧 牛人各自生产一种产 品并进行交换,怎么 使两人都过得好呢? 我们从中获得什么启 示?
表2.2 分工前的生产状况
生产1磅所需 时间 牛肉 土豆 40小时的产量 (磅) 牛肉 土豆 (20 (20小 小时) 时) 10 20
农民
2
1
牧牛 人
1
2
20
10
21
案例分析
农民和牧牛人可以通过专业化分工获益。 启示: ①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节约社会 劳动; ②自由贸易完全有可能是双方互惠互利的。
22
6,评价
贡献:首次从生产领域解释国际贸易产生 的原因,首次论证国际贸易是双赢博弈, 开创了自由贸易思想。
不足是只说明了在生产成本上有绝对优势 的国家间的交换,取得利益的情况,这只 是一种特例,不具有普遍性。
34
(4)例证
表2-3 分工前后毛呢和葡萄酒生产、消费状况
英国 贸易前 生产 消费 贸易 所需劳 动人数 福利 1 毛/100, 1 酒/120 1 毛,1 酒 无 贸易后 2.2 毛/220,0 酒 1.2 毛,1 酒 出口 1 毛,进口 1 酒 220 贸易前 1 毛,1 酒 无
葡萄牙 贸易后 1 毛,1.125 酒 出口 1 酒,进口 1 毛 170 1 毛/90,1 酒/80 0 毛,2.125 酒/170
23
(二) 比较成本说
24
(二) 比较成本说 (Theory of Comparative Cost)
又称为比较优势理论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25
比较优势理论
是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 相对差异 为基础进行 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一 种国际贸易理论。 认为:如果一国在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但相对而言,总有一种产品优势是最大的;另一 国在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劣势,但比较起来总 有一种产品是劣势最小的。这样“两优取其重, 两劣取其轻”,两国在相对成本差异的基础上一 样能发生互利贸易。
(二)国际贸易政策
1,理解国际贸易政策历史发展简况及其理论依 据 2,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含义及分类
3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4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阶段
以国际贸易基础理论为主的国际贸易理论 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末-20世纪初) 第二阶段:(本世纪初-60年代) 第三阶段:(本世纪60年代至今)
42
③要素禀赋和要素丰裕度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指一国 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总量。 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 ,如 果A、B两国,各自拥有的要素禀赋比例之 间的关系是(K/L)B>(K/L)A,则A国 为劳动力丰裕型的国家,B国为资本丰裕型 的国家。是一个相对概念
45
④两国贸易是平衡的,出口恰恰足以支付进口; ⑤两种产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变(即生产 成本不随生产规模变化); ⑥两国在生产中都采用相同的生产技术,因而 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
46
(2)贸易基础分析
36
(三)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
赫克歇尔
俄林
37
(三)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
(Factor Endowment Theory)
1,代表人物 瑞 典 经 济 学 家 , 赫 克 歇 尔 (Eil Filip Heckscher 1879-1952),俄林(Beltil Gotthard Ohlin 1899-1979, 1977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2,产生的时间及背景 20世纪3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