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名词简述论述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1、角色模式: 是一个人同时承担两个或两个以上角色的情况。
一个人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会占有多个地位,承担不同的角色,他就是复式角色。
2、社会分层: 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社会分层。
在社会分化过程中,由于社会是一个组织系统,因之在系统的结构上就形成上下不同,而有一定联结和关系的若干层次。
社会分层是社会分化的一个重要形式。
由于阶级、地位、权力等不同关系,就形成了不同的级别或社会等级。
而职业的分工以及它们的社会价值和等级,则构成了社会分层的基础。
3、社会组织结构:简称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由哪些部分构成及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
可分为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
4、种姓制度:般指职业世袭、内部通婚和不准外人参加的社会等级(身份)制度。
曾以不同形式存在于古代和中世纪各国。
5、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环境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如对家庭、教育、犯罪、宗教、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研究。
6、镜中自我: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使用的解释人们自我认识过程的概念和理论。
库利认为,人们都是以他人为镜的,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而反观自己、认识自己,就象照镜子一样,看到了自己。
7、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组织管理方式。
其基本特征是管理权利高度集中,管理者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无规章制度,或有规章而不循。
8、社会整合:也称社会一体化,是指社会各要素、组成部分相互联系与协调,结合成为一个统一整体的过程及结果。
包括社会结构整合、社会制度整合、社会功能整合。
9、群体意识:是基于个人对群体的认同和归属而形成的成员对群体的责任感,它是群体成员为了维护群体利益、实现群体目标自己应该怎样做的考虑,具体表现为群体成员为了群体利益而采取的积极主动的努力。
社会学概论复习【精选文档】
社会学概论复习一、名词解释1。
社会建立在一定的地域上的,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享有共同文化的,通过持续互动能保持相对独立的人类生活共同体2.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既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又特指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即指社会变化的过程,又指社会变化的结果3.社会控制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手段与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与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4。
初级群体又叫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库利:初级群体是指具有亲密的、面对面交往与合作特征的群体.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6.社会流动社会流动也叫“社会位移",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社会流动既表现为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也表现为个人社会角色的转换,实质上是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7.社会化社会化不仅是一个“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社会化不仅是青少年时期才会面临的问题,而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8。
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9.角色失调1)角色冲突指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的角色期望发生冲突的情境,也就是个体不能执行角色提出的要求就会引起冲突的情境。
个体在不同条件下往往有不同的地位、身份与角色.如果它们互不相容,出现矛盾,个体在心理上感到的冲突就是角色冲突。
2)角色不清个体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楚,或者公众对社会变迁期间出现的新角色认识不清,还没有形成对这一新角色的社会期待,也会造成角色不清。
3)角色中断由于各种原因使得个体的角色扮演发生中途间断的现象.4)角色失败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的角色。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什么是社会学(P1)1、社会学的学科地位(13)(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孙本文)一是总和说,即把社会学与各门社会科学的关系看成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是综合说,即强调社会学是将各门社会科学的成果,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加以综合而得出的三是普遍说。
即认为社会学原理具有普遍性,适用于一切社会现象,把社会学与其它社会科学的关系看作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四是平等说。
即认为社会学与其它各门社会科学处于平等的位置上五是共通说(二)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与历史唯物论:特殊与一般与单科性学科:综合与单科与综合性学科:特殊与特殊与科学社会主义:相互补充、相互促进2、社会学的功能(16)一、认识和改造社会二、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三、构建和谐社会3、唯实论和唯名论的区别和典型代表(8)唯名论否认一般的客观实在性,否认概念的客观内容,认为只有个别事物(特殊、殊相)才是真实存在的,而一般事物(概念、共相)不过是人们用来表示个别的东西的名称;个别才是科学的对象,一般则是逻辑的对象。
以唯名论的哲学思想看待社会,就形成了社会唯名论。
社会唯名论认为,个人是实际存在的,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
个人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其研究方法是从个人行为的细节上,或者从其行为中可能推知的事项上加以研究。
典型代表是以洛克和古典经济学家们为代表的个人主义的功利主义;和以韦伯为代表的理解的社会学。
形成了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路线。
社会唯实论认为,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社会虽然是有单个人组成,但是自从人与人组成一个集体后,社会所产生的现象都是由于集体的行为和活动所产生的,而不能再还原为个体的生理或心理现象。
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
典型代表是孔德、斯宾塞、涂尔干等人,形成了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路线。
4、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0)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二、文化的结构和功能(P90)1、文化的构成要素(96)一、象征符号二、价值观念三、规范体系:包括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
2.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站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3.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
就是指一个人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4.社会需要:是人们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受,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5.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6.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由哪些部分构成及各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
在这里,前者是从外观上来描述社会组织的结构,后者则是从实质上来分析社会组织的结构。
7.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
社会分化现象是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8.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
9.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
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10.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11.社会解组:是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取社会成员失去的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及至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
12.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整理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整理1.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使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社会学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的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2.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3.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4.非介入性研究方法:是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索各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5.定性分析:是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者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6.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7.社会:社会是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8.角色:是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
9.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10.社会结构:一般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11.人口资源:是指在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质量和关系的人的总称。
12.人力资源:是指表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体现了包含在人体内的生产能力。
13.人口质量:是对人口资源的质的规定性,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等。
14.自然资源:是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
15.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他们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
16.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指精神文化,甚至是专指文学艺术、音乐、体育等。
17.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也称文化元素。
18.习俗:也称民俗,是指历代相传沿积久而成的被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模式。
19.道德: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价值标准。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名词解释期末复习笔记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第一章导论1、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的社会整体出发,通过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结构和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2、社会学的功能:描述、解释、预测、规范功能3、马克思对社会学的贡献:马克思没有明确地提出社会学概念,但是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马克思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社会,将社会学的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解释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体现在毛泽东思想上,比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1、实证主义(孔德斯宾塞迪尔卡姆)的基本观点:经验是科学的唯一来源,只有经过经验验证的知识才是科学的知识,未经验证的只是假设;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应该保持价值中立原则;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纯客观的,因此社会学的首要原则和任务就是客观描述事实揭示真相;人的行为是由外部环境引起的,因此分析人的行为要了解外部因素,探求人的意识是没有意义的。
2、反实证主义(韦伯)的基本观点:反实证主义也称人本主义社会学。
强调区分自然客体与社会现象,反对把自然科学的方法绝对化;强调社会参与者的主体性、意识性、能动性,反对把人作为非人格的客观实体的物化现象;注重运用价值关联,主张对社会事实与价值判断、理论与实践进行分别处理。
3、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实践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阶级分析理论、实事求是的观点第三章社会1、社会唯实论的观点: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外在于个人而存在,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2、社会唯名论的观点:社会不是真实存在的实体,而是一个名称,个人是真实存在的,社会是个人行动的产物和互动的形式。
3、对两种观点的评价:首先,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看到了社会与个人的区别;社会唯实论承认社会的独立性,但忽略了个人对社会的依懒性,认为社会先于个人而存在。
社会唯名论否认社会的存在,用个人的存在排斥社会的存在。
《社会学概论》考试复习重点(全)
《社会学概论》考试复习重点
一、重要名词解释:
家庭结构社会交往犯罪社会制度过度城市化社会需要社会分层社会分化初级社会群体社区家庭贫穷文化论社会变迁社会现代化社会控制科层制社会群体越轨行为
二、重要知识要点:
1、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论点是哪三点?
2、初级社会群体有哪些功能?
3、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点。
5、人际关系影响的因素?
7、社会现代化的内容有哪些?
8、什么是社会趋同论?
9、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有哪些?
10、什么是社会控制?它的功能?
11、社会问题其产生的原因?
12、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与特殊社会化的异同。
13、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它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14、社会保障功能是什么?
15、社会变迁的原因?
16、马克思主义社会变迁理论的主要点?
17、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
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的运作和变化。
自考社会学概论是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入门课程,通过学习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下面是一些自考社会学概论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社会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它关注社会的各个方面,如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变迁等。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社会、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等。
社会是指人们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集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和互动的场所。
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的各种行动和活动,包括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
社会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亲属关系、友好关系、经济关系等。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种组织和制度的总和,包括家庭、学校、政府等。
二、社会学的理论社会学的理论是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的框架。
社会学的理论主要包括功能主义理论、冲突理论和交互主义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的稳定和平衡,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行。
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构成的,社会变迁是由这些矛盾和斗争引起的。
交互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和互动性,认为社会是由人们的互动和交流构成的,个体通过互动来赋予社会以意义。
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是通过观察、实证和统计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它强调客观性和科学性。
理论研究是通过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它强调理论的建构和验证。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还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收集和分析社会数据,从而深入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四、社会学的应用领域社会学的应用领域包括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社会调查等。
社会学概论_名词解释
1、“失范”在协调运行的社会中,社会对个人倾向施加限制,使每个人都可以隐约地感受到实现个人志向的极大限制。
这样,所有社会成员就有了共同的目标,社会得以稳定有序。
如果打乱社会秩序,社会对个人意愿的控制就会失效,社会就会放任个人自行其是。
涂尔干将此称为“失范”。
2、理想类型:韦伯为了避免德国人文学派和历史学派的个体化和特殊化的研究方法,提出一个关键性的概念工具-----理想类型。
它是韦伯永以进行历史的和社会学的比较研究的根据,也是他比较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
3、芝加哥学派: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是指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师生以城市研究为中心所形成的学术思想的统称。
4、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5、社会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6、定性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况的一种分析方法。
7、社会: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8、社会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9、人口质量:也称人口素质,是对人口资源的质的规定性,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等。
10、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
11、结合关系:即人们在感情和行为诸方面相互结合,以达到共同目标的关系。
对立关系是人们的相互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对立或相互否定的一种社会关系。
12、文化: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13、文化特质: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也称文化元素。
14、习俗也称民俗,是指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被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模式。
15、道德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价值标准。
00034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00034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使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201910】显功能:其功能是社会所期望和认识到的,称之为显功能【201910】社会团结:指以吸引为特征的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协调、合作、结合在一起的社会联系状态【201904】失范:社会对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缺乏统一规范和足够制约力的社会状态社会事实:存在于人们自身以外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和感觉方式,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之于每个个人社会行为:行为者采取行为的目的在于影响另一个人或更多的人的互动与共同行动第二章统计调查: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201904】统计报表: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报送程序和时间,自下而上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201907】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普遍调查: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总体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调查方法定性分析: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比较,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分析方法访谈法: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第三章社会: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201910】社会结构: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201904】文化: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201910】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第四章自致角色: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201907】社会化: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201907】再社会化:一个人从一种生活方式向另一种生活方式转变与适应的过程社会角色:由一定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第五章符号互动论:指从互动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理论派别【201907】社会网络: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201904】社会互动: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符号和交往形式而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201904】社会资本:指通过社会联系与社会关系所获取的资源模仿:在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而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之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的现象家庭:由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群体【201910】婚姻:男女之间依照社会风俗或法律的规定而结为夫妻关系的一种社会制度【201910】第七章群体: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201904】社会运动:有明确的变革社会的目标、组织化程度也相对较高的集体行为【201904】集体行为:在缺乏确定的组织程序和制度规范的条件下,很大程序上自发形成的,由许多个体参加的非制度化的行为【201907】组织: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的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201904】非正式群体:自发形成的,无正式组织机构和章程的群体科层制:建立在法理型权威基础上,以正式规则为管理主体的,具有职权分工和职位等级体系的组织形式第八章劳动:有目的、有意识地变换、调整和控制自然界的活动【201910】福特主义:以泰勒制原则和市场为导向,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的生产劳动方式【201907】教育:泛指一切传播和学习人类文明成果的社会实践活动后福特主义:以精益生产等非大规模生产方式为核心的新资本主义积累方式第九章社区: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201904】社区发展:在城乡基层社区中社区居民依靠社区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推动社区有计划地社会变迁,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状况【201904】第十章城市群:人口规模在2500万以上和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50人的城市集聚区【201904】城镇化:人口和社会职能向城市或城市聚集,生产方式、文化模式和社会角色发生变更,使城乡接近、融合的过程【201907】第十一章社会流动: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的变动【201910】【201904】种族:体制形态上具有共同生活遗传特征的人群【201907】第十二章偏差行为:在特定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社会规范的行为【201910】【201904】广义的社会控制:社会组织通过社会规范及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进行指导和限制,对各类社会关系加以调节和制约,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和约束的过程【201907】社会规范:用以调节人们之间和人个与社会的社会关系,指导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第十三章偏差性社会问题:个体偏离或违反一定社会行为规范造成的社会问题毒品:鸦片、海洛因及其他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社会问题:因个人与社会关系在社会进程中发生了障碍或社会结构与社会环境失调,造成了影响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正常生活的问题第十四章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客观历史进程和趋势【201910】【201904】社会改革:人们有意识地规划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的社会局部调整或全面改良的过程【201907】社会现代化: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是在社会分化的基础上,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先导,以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和知识化为主要内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变迁过程【201904】社会变迁: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1.社会: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2.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包括观点,方法,原理以及一些新的研究结论),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如对家庭,教育,犯罪,宗教,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研究。
3.优势需要:一般地说,人们的需要是从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的,但事实上人们的活动并不是同时只有满足一种需要活动,而是有几种需要活动并存的,不过在同时期内,只有一种活动占有优势,叫做优势需要。
4.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5.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
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6.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
也就是说,个性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
7.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
8.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效忠、服从和依赖基础上的组织管理方式。
其基本特征是管理权力高度集中,管理者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无规章制度,或有规章而不循。
这种管理方式俨如封建家庭中的家长对于成员,家长有绝对的权力,而不管对错,成员的顺从只因为对方是家长。
正因为如此,具有上述特征的管理方式才称为家长制,应该说明的是,家长制并不仅仅是,甚至主要不是以家庭成员为对象的管理方式,而是指具有强烈封建色彩的落后的管理方式。
9.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科层制的主要特征:(1)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1.研究社会运行机制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能够有效地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改革开放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它提供的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学角度,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由中性运行向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它也使我们懂得了改革健康发展的途径:就全社会范围看,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子系统的改革应当保持同步关系,某一子系统的改革过分超前或过分滞后都会对改革产生不利影响。
可以说,社会运行论提倡的社会良性运行、协调发展,是社会和谐的一种社会学表达。
2、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因为从理论上说,这个问题贯穿于社会学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是每个社会学家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解决的问题。
从现实上说,这个问题也贯穿在实际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在自觉不自觉回答的问题。
3、社会学的社会功能(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1)科学理性功能集中表现在他是认识和改造现代社会的有效工具。
P24(2)人文价值功能促进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
所谓促进社会进步就是增加和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成员个人的全面发展。
所谓减缩社会代价,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弱者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千方百计的让他们共享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成果。
(3)服务建设功能在实践中社会学的科学理性功能和人文价值功能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他们是综合起作用的,从而集中体现为一种服务建设功能。
社会学能够为改革开放和社会和谐提供学理支持。
4、社会运行: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变现为社会多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他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5、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6、血缘关系:是指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形成的社会联系。
7、地缘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也就是从一个“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
2、角色集: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
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我们称之为“角色集”。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仅仅承担某一种社会角色,而总是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他所承担的多种角色又总是与更多的社会角色相联系,这就构成了角色集。
3、社会:就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4、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表现为社会各要素之间、各个层次之间、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各方面功能的发挥。
5、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6、符号:符号就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例如: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表情等等都是符号,它是一种意愿标志。
7、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
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帕克认为,集合行为是“在集体共同的推动和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是一种情绪冲动。
8、初级群体:所谓初级群体又称为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它的成员相互熟悉、了解,是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9、群体凝聚力:又称为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吸引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之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10、社会组织: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另一种是狭义的组织,它是相对于初级群体而言的次级群体,又称为正式社会组织。
它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的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形成的社会团体。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1 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只需要回答要点。
2 简答题(5题,每题8分):只需要回答要点。
3 论述题(2题,每题20分):尽可能详细地对相关的概念和理论进行说明和解释(10分),并尽可能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和论证,着重考察描述与分析的逻辑性、条理性与准确性(10分)。
第一讲:社会学导论●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条件时代背景:1.从封建社会(农业的、宗法的、慢节奏的)向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转型。
2.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暴露的社会问题与矛盾:经济危机、贫富分化加剧、阶级对立、贫困化以及犯罪率上升等社会危机出现。
3.经历长期无序和失范后对社会秩序的渴望:社会学的产生是工业革命发展生产力的要求与长期无序、失范的社会常态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思想理论领域的反应。
思想条件:历代社会思想:哲学、政治以及伦理中的社会思想的发展,观念与价值的变迁:神权——君权——人权。
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经验研究方法被用于解释社会变迁。
社会调查资料的积累:17世纪源于英国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以及各种类型的民族志、环球旅行笔记等经验材料的积累。
●社会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具有科学性。
即不能将自己的研究建立在依靠洞察力、无确凿根据的信念或道听途说的基础之上。
而只能依赖科学的证据,而这些证据是通过对人类生活的系统研究获得的。
具有客观性。
尽可能运用类似自然科学的技术。
在提出问题、得到结论时努力做到不受感情、偏好的影响。
其最终目标是发展出一套完善的科学知识体系,以解释并在某些情况下预测社会事件。
不可避免的主观性。
社会学者感情及其道德因素的介入限制了他们研究什么和怎样进行研究。
●社会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描述社会、解释社会、预测社会●什么是社会学的想象力社会学的想像力使我们能够抓住历史与我们的经历,以及在社会中两者之间的关系。
这是它的任务,是它的承诺……这种想像力的第一个果实:即仅仅通过将其自身置于他所在的历史时期中,一个人就可以理解他们自己的经历、就可以估计自己的命运;仅仅通过他身边的所有的人,一个人就可以知道他自己的生活机会第二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视角●经典社会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主张(孔德,斯宾塞,马克思,韦伯,迪尔凯姆)孔德:科学的目的:认识为了预测,预测为了控制社会学的目的:发现社会秩序的法则,以保持稳定和建立新秩序。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概论1,农村社区答:农村社区,也称乡村社区,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人们构成的同质性较高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
2,法律控制答:法律控制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一种社会规范。
3,消费答:消费是为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和文化财富的活动,消费不仅仅是人们生活中的生活消费,还包括属于生产本身的生产消费。
答:社会角色是由一定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4,个人空间答:个人空间是指环绕一个人周围的直接物理区域,人们可以利用它在社会互动中表达某种意义。
5,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有哪些?答: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包括以下六点:1)社会性;(2)文化性;(3)普遍性;(4)特殊性;(5)集群性;(6)复杂性6,新中国成立前的阶级阶层有哪些?答:新中国成立前的阶级阶层有以下七种:1)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2)民族资产阶级;(3)小资产阶级;(4)半无产阶级;(5)无产阶级;(6)游民无产阶级;(7)农民阶级7,社会网络的特征有哪些?答:社会网络的特征有以下五种:(1)普遍性;(2)多重性;(3)滚珠性;(4)多向性;(5)隐蔽性8,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学术成就有哪些方面?答: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学术成就有以下四个方面:(1)芝加哥学派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的研究道路;(2)芝加哥学派形成了人文区位学的城市理论;(3)芝加哥学派推动了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的形成和完善;(4)芝加哥学派创立了符号互动理论9,家庭的功能主要有哪些?答:家庭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六种:(1)规范性行为功能;(2)经济生活功能;(3)人口再生产功能;(4)精神生活功能;(5)教育功能;(6)抚养、赡养功能10,什么是社会问题的防治,社会问题防治的意义是什么?答:社会问题防治指对显露或潜在的社会问题进行科学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手段,避免、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或使社会问题得以缓解和解决的综合治理工程。
社会问题防治的意义有以下五点:(1)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和民众的安全感。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简答题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内容:①中国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国策②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事业;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人类社区;建立合理消费模式;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消除贫困和保持社会公平。
2、斯梅尔塞的基本条件说:集合行为实质上市人们在受到威胁,紧张的情况下为改变自身处境而进行的尝试。
六个条件:环境条件、结构压力、普遍性情绪的产生、共同信念的形成、诱发因素、社会控制能力。
3、社会问题界定过程:4、社会分居标准:社会分居标准是多元化的,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用各种不同的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
凡是能导致群体之间在财富、权利和声望等方面不平等的因素,都可作为社会阶层的标准。
5、构成婚姻的条件:①异性的结合、②按社会认可的方式结合,并得到社会的承认、③结合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家庭且承担与家庭有关的社会责任。
6、社会问题产生的成因;①人类社会发展以及认为破坏造成自然生态失衡②社会生产力发展落后,总供给和总需求不平衡,是产生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③社会制度不完善,社会体制的不健全④政策失误⑤社会价值观念的冲突或社会态度的变化。
7、影响离婚的因素①从当前婚姻中获得的物质的和心理的满足②人们对婚姻替代形式的态度,包括对非婚性行为、非婚生育、同居等的态度③离婚的障碍,包括经济和感情方面的成本与付出、法律的障碍以及社会舆论的压力等。
8、社会不平等的测量方法:五等分法,将群体社会成员按其收入水平从高到底排列起来,并将其五等分。
9、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中男女性别歧视的原因:10、家庭至上,家族利益是家庭成员的最高利益;男性为中心,夫为妻纲、男尊女卑;父权为重,父为子纲。
11、社会分层当中客观测量方法:①不平等指数方法②五等分的方法③基尼系数的方法④社会经济地位量表⑤国际社会经济地位指数⑥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12、群体凝聚力,及影响因素;群体凝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的力量和程度①群体态度和目标的一致性②群体外部的威胁③群体规模④群体的激励机制⑤群体的组合⑥群体与外界的隔离⑦群体的绩效12、社会化的生物基础:人有思维的能力、语言的能力、很强的学习能力、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期末重点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1.社会学:一门对社会进行综合性整体性研究的学科,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综合性整体性视角,系统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深入揭示社会运行和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
2.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贡献与影响:一是为社会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二是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3.文化:相对于自然现象的,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活动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的成果。
4.文化的功能-增进群体认同,规范社会行为,促进社会整合,教育与教化。
5.文化堕距-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致的,有的部分变化快,有的部分变化慢,结果造成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差距、错位,进而造成社会问题。
6.人-能够制造工具和使用语言,通过生产活动对自然界进行改造而获得物质资料,并进行文化和精神的创造的高级生物。
7.人的自然属性-作为一种生命有机体与生俱来的各种生理机能及其现象。
人的社会属性-作为构成社会的组成部分和终端,通过自己的群体生活,通过人与人的相互交往,自然继承或逐渐获得的社会品性。
8.现象-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是人通过自己的经验可以把握的。
9.本质-事物的内部联系10.社会结构: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要素之间持久的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
11.社会交往:指作为主体的个人、群体、民族、国家等、运用语言、符号、意义等不同的手段或方式,在社会生活中与自然、与社会之间形成的各种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12.社会互动:着重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侧重于对个人、群体、组织在行动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现象、方式、规则、秩序等的研究。
13.社会化: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内容-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获得谋生的基本手段;学习社会行为规范;明确生活目标;培养社会角色)14.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凡是具有或发挥社会化功能的群体、组织、或社会部门,都可以构成社会化的场所。
社会学概论 名词解释
因此必须加以强制、控制,并以惩罚相威胁,才能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付出适当的努力。
10、“Y理论”的假设是:一班人并不是天生不喜欢工作,在恰当的条件下他们会追求责任,并视参与目标为一种成就和报酬,他们对自己所参与的目标能实行自我指挥和控制,并且多数人具有解决组织中问题的能力。
5、外群体:相对于内群体来说,那些不属于“我们”的群体是外群体,这是由非“我们”的社会成员结合而成的群体。
6、参照群体:也称参考群体,它是人们在确定自己的地位时与之进行比较的人类群体,是人们在决定其行为和态度时所参照的群体。
7、群体凝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它是不同个体结合成群体的基本要素和内在机制。
社会行动:是指人们有意识的,注入了某种社会意义的,并与他人发生关联的行动。
1、社会:社会由人群组成,它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体。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2、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在社会中占有一定位置的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即它们之间的稳定的,合乎社会期望的相互作用的模式。
3、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
4、主文化、亚文化:主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中占主导或统治地位的文化,也成主流文化,相对的,亚文化是指在这一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5、我族中心主义:指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认为本民族的文化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而排斥和否定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学概论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1、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
2、孔德是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的人,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
3、人类理性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哲学阶段和实证阶段。
4、“秩序”和“进步”成为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5、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
6、孔德是“社会学综合理论的创始人”。
7、社会调查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学理论的源泉。
8、涂尔干是社会学鉴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特殊的“社会事实”。
(《自杀论》)就是他用一种社会事实去解释的范例。
9、三种理想的类型:传统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权威、法理型权威。
10、社会学起源于欧洲,最早把欧洲的社会学引入美国的是耶鲁大字教授萨姆纳,他于1876年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开设社会学课程,给学生们讲授宾塞的《社会学研究》。
11、1892年,斯莫尔应聘进芝加哥大学后,连创了三个世界社会学第一:《1》1893年创办世界第一个社会学系。
《2》1894年与文森特合著世界第一本社会学教材《社会学研究导论》。
《3》1895年创办世界第一份社会学刊物《美国社会学杂志》。
12、欧洲在战后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1》首先,社会学的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
《2》其次,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
《3》再次,社会学的理论研究也趋向多元化。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救国维新,向西方学的背景下,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
14、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传入时期(1891-1911)成长时期(1912-1927)建设时期(1928-1952)恢复重建时期(1979——)15、第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2004年7月在中国召开,大会主题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这标志着中国社会学正在走向世界,世界社会学也开始关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
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社会学这个词是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有奥古斯.孔德首先在<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提出的.2:齐美尔的观点:社会学是研发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3: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的社会科学,其特征是:(1)整体性(最其本的特点) (2)综合性(3)实证性(4)应用性4:社会学的功能:二,教育功能:1:帮助人们自觉的完成社会化.2:帮助人们合理选择.三,社会管理功能1:建立规范2:提供模式3:反馈信息四,社会批评功能5:社会学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一,筹划阶段第一,选题第二,建立研究假设第三,制定调查工具第四,组织人力第五,筹集研究经费.二,实施阶段三,总结阶段(总结阶段的任务是分析资料和撰写调查报告)6:社会学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一)问卷调查(属于”定量分析方法”)(二)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是由马林诺夫斯基在实践中首先提出)属于”定性分析方法”)(三)社会实验方法(属于”定量分析方法”)(四)非介入性研究方法(属于定性分析方法)可分内容分析,现存统计资料分析,历史比较分析三类.7:定性方法: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8: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9: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的区别:(一)着重点不同(四)学科基础不同(二)依据不同(五)在研究中所处的层次不同(三)手段不同们(六)结论表述形式不同10: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如下: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依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关系.11:帕森斯提出社会行动有三个要素:1目标2:情境3:规范12:交换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和布劳创立的.13:符号互动论又称象征互动论,是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互动过程中,主要代表人物有赫伯特.布鲁默和欧文.戈夫曼.第三章:社会1:社会是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2:社会的基本特征:(一)社会是以人为主体(二)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的生产活动为基础.(三)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四)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3:社会唯名论者认为,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社会只是一个名称,用来方便地称呼构成社会的许多的个人,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4:社会唯实论者也称社会实在论,和社会唯名论者相反,它是把社会视为超越个人的客观存在.(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社会学家涂尔干)5:马克思主义主社会观:(一)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二)劳动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三)需要是人们社会行动的动力.(四)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五)马克思主义社会观是科学的社会观.6:人格包括:价值标准,能力和气质.7:人与社会的全部关系:1:角色人格体系2:价值规范体系3:权力制度体系4:行为交换体系.8: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9:社会结构,一般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10:人口资源具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11:社会的基本要素:(一)人口资源(二)自然资源(分为1:环境资源2:生物资源3:矿产资源)的特点:1:有限性.2:系统性.3:分布的不均匀性(三)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就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的意义:(一)强调的是发展,消除贫困是实施可持续不可缺少的条件.(二)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三)强调代际之间的机会均等(四)强调了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少投入,多产出,多利用,少排放.(五)要求人们必须彻底改变对自然界的传统态度第四章:文化1:文化的特征:1:创造性2:习得性3:共享性4:累积性5:特殊性和共性2:文化的构成要素:(1)物质形态要素. (2):精神形态要素. (3):语言符号要素. (4)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3:文化的结构:1:文化特质(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2:文化集丛3:文化模式.4:文化的功能:(一)社会整合功能(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结构整合)(二)社会导向功能(三)反功能5:最早对习俗作专门研究的是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6:法律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是最具有强制力的社会行为的规范.7:法律的特征:1公正性2:强制性.8:法律的社会功能:1:惩罚功能2:威慑功能3:教育功能.9:对神圣的信仰是宗教的中心特征.10宗教的正向功能有:(一)促进社会团结,维持社会秩序.(二)振奋民众精神,促进社会发展(三)寻求生活意义,为个人提供精神安慰.11:文化传播有媒体,最原始,最基本的媒体是人.第五章:社会化1:所谓社会化:就是对个人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并能动调适相统一的社会过程. 2:社会化的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一)在时间上,社会化涉及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二)在内容上,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内涵(三)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以及社会化结果的社会性.3:社会化的功能:1:文化传承功能,2:社会稳定功能,3:个体完善功能.4: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生活技能的社会化,价值观念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行为社会化,角色社会化5:社会化的类型:1基本社会化2:继续社会化3:再社会化4:正向社会化和反向社会化.6:我国社会化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的新人.7: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物因素,即个人由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二)是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学校,伙伴群体,工作单位,社区和大众传媒等影响个人社会化的全部社会环境.(三)是社会实践,主要表现为观察学习,角色扮演,知识积累等环节.第六章:社会互动1:社会互动就是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对他人的行动作出反应的过程.2:社会互动的构成因素:(一)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二)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三)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地考虑到行动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3:社会互动的理论:1:符号互动论2:常人方法学(创始人加菲克尔) 3:拟剧论4:“交换”构成要素:1:目标2:付出3:回报4:效益5:“交换”的类型:1:物质的交换2:非特质的交换6:合作的类型:1:自发性合作(最古老和最具普遍意义的合作形式)2:制度化的传统合作3:指导性合作4:契约式合作7:社会互动的符号:1:语言2:身体语言3:个人空间8:空间距离提出四种空间是(霍尔):1:亲密距离(是指相距18英寸)2:个人距离(是指相距18英寸到4英尺)3:社会距离(是指相距4英尺到12英尺)4:公众距离(是指相距12英寸以上的距离)9:社会网络的特征:(一)社会网络的形成是地缘,血缘,学缘等多方面的因素使然(二)社会网络反映个人和社会关系的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理论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 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帕森斯的学生K 默顿创立了( C )A. 交换理论B.冲突理论C.中程理论D.宏观理论 2. 个人社会化过程就是(B )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A.机械人B.生物人C.动物人D.非社会人3. 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B )4. 阶级产生的根源是(C )A.社会经济 B.剥削压迫C.私有制D.社会不平等5.由个人在生活中扮演的多种角色构成个人的(D ) A.理解角色C.期望角色D.角色集 6.在孔德之前,(C )创造了社会物理学”这一名词。
A.孟德斯鸠 圣西门D.卢梭7.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
这种观点属于(A. 功能主义B.社会唯实论C.冲突理论D.社会唯名论8.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是(A )A. 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断代家庭 9.在社会互动中,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 争夺称为(C )A.合作B.交换C.竞争D.冲突10.初级群体的规模一般在( C )A.2—10人B.2—20人C.2—30 人D.2—40人11.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B )《社会学概论新修》A. 正向社会化B. 负向社会化C.非社会化D.特殊社会化B.领悟角色B.伏尔泰C.A.齐美尔B.达伦多夫C.韦伯D.孔德12.再社会化主要是指对(C ) A.未成年人B.成年人C.离轨和犯罪者D.老年人13. 一组相互依存的角色形成一个(D )。
A.理解角色B.领悟角色C.期望角色D.角色集14.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C )A.社区B.群体C傢庭 D.法律15.具有规模小,面对面交往,认同感强等特征的群体是(C )A.内群体B.成员群体C.首属群体D.大群体16.(C )是一种公开的对抗性行为方式,指两个或以上的个人或团体以压倒对方为目的的社会行为.A.竞争B.战争C.冲突D.调适17.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的控制,称(D )A.制度化控制B.非制度化控制C.外在控制D.内在控制18.按照流动的参照物划分,社会流动可分为(B )A.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B.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C.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D.向下流动和向上流动19.要求公民遵守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社会规范应属于(A )的内容。
A.政治社会化B.性别角色社会化C.技能社会化D.行为社会化20.首先提出社会学”一词的是(A ) A.孔德B.斯宾塞C.韦伯D.马克思21.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C )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
A.《实证政治体系》B.《实证主义问答》C.《实证哲学教程》D.《实证主义手册》A.描述功能B.解释功能C.预测功能D.规范功能33. 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是文化的(A)0 22. ( A )对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 外显功能”与潜在功能”正 功能”与反功能”两对概念。
A.默顿 B.齐美尔 C.帕森斯 D.迪尔凯姆23.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
这种观点属于(A.功能主义B.社会唯实论C.冲突理论D.社会唯名论 24.再社会化主要是指对(C )的社会化。
A.未成年人 B.成年人C.离轨和犯罪 者D.老年人29.以下不属于社会变迁的内容的是30.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的控制,称(D )o31.反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是(D )。
C. 韦伯、孔德 32.社会学回答社会 为什么这样”勺问题,这是社会学的(B )0D )。
25.要求公民遵守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社会规范应属于 (A )的内容。
A.政治社会化B.性别角色社会化C.技能社会化D.行为社会化26.美国社会学家(A )是拟剧论的创始人,著有 等书。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A.E .戈夫曼 B.乔治米德 C.库鲁默 D.库恩27.下列不属于社会学意义的社会群体的是(C )。
A.游伴群B.消费者协会C.候车群D.工会28.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A )0 服务性发展A.工业化B.经济发展C.农业发展D. A.自然环境B.组织结构C.生活方式D.社会基本结构A.制度化控制B.非制度化控制C.外在控制D.内在控制A.迪尔凯姆、斯宾塞B. 迪尔凯姆、孔德D.韦伯A.社会整合功能B.反向功能C.混合功能D.社会导进功能34.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社会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C)0 A.文化边际B. 文化堕距C.文化震惊D.文化失调35. 一个人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与他所要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差异现象,在社会学上称为(B)0A.角色建设B.角色距离C.角色冲突D.角色不清3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D )对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性。
A.大众传媒B傢庭 C.阶级 D.同辈群体37.只有两对或两对以上异代夫妇而没有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类型是A.联合家庭B.主干家庭C.核心家庭D.残缺家庭38.下列属于社会学关于社会设置的研究内容的是(D )0 A.学校的考勤制度B.学校的校规C.考试纪律D.教育制度39.下述判断中,(D )不是非正式群体结构的特点。
A.它是个人基础上的一种人际关系B.它具有不固定的目标或任务C.它具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D.它没有自己的领袖40.社会控制”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学概念, 最早提出者是(A )。
A.罗斯B.吉登斯C.米尔斯D.默顿41.《实证哲学教程》的作者是(A ) 0A.孔德B.斯宾塞C.韦伯D.马克思42.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代表是(BA.韦伯、斯宾塞、齐美尔B.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C.狄尔泰、韦伯、库利D.孔德、斯宾塞、韦伯43.社会学的(C )功能是指提示社会事件和状态将是怎样的。
A.描述性B.解释性C.预测性D.规范性44.文化空间分布的最小单位是(C )。
A.理解角色B.领悟角色C.期望角色D.角色55.社会学意义上的小群体的成员数目一般不超过( C )人。
A.50B.20C.30D.10 (A )。
47.由一对夫妇未婚子女生活的家庭是(A ) 0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断代家庭 48.人们有意识地建立起来旨在达成特定目标的社会单元称为(49.一般认为,社区概念由(A )提出。
A.德国藤尼斯B.美国帕克C.美国林德D.法国迪尔凯姆50.高素质人口的数量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在缩小,而低素质人口所占比例在 扩大,这就是人口素质的(D )现象。
A.失衡 淘汰 51. 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A )。
52. 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B )。
54. ( D )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A.文体区域B.边际文化C.文化区D.文化圈45.社会上中青年与老一代之间在思想、 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之间的差异称为 A.代差 B.隔阂 C.合理行动 D.非合理行动46.家庭成员、邻里、朋友是属于(B)。
A.次级群体B.初级群体C.正式群体D.外群体A )。
A. 社会组织B. 社会群体C. 社会行动D. 社会制度B.不和谐C.不相称D.逆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 C.社会进B 化论 D.社会发展论A.齐美尔B.达伦多夫C.韦伯D.孔德53. 库利将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从自我概念称为( C )。
A.王我B.客我C.镜中我D.自我A.主干家庭B.空巢家庭C.核心家庭D.断代家庭57.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关系叫(C )。
A.社会体系B.社会制度C.社会结构D.经济体制58.我国城市系统金字塔的底部是( D )。
A.特大城市B.大城市C.中等城市D.小城市59.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的(D )认为,非物质文化的变迁快于物质文化的变迁,因而出现文化失调,产生社会问题。
A.社会冲突论B.社会整合理论C. 价值冲突理论D.文化堕距论60.按照联合国的有关规定,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 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C ),该国的人口便属老年型”人口。
A.5 % B.6% C.7% D.8%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代表有(ABCD )A.孔德B.斯宾塞C.涂尔干D.韦伯E.帕森斯2.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BCDE )A.凡人类有意无意地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B.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C.文化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D.文化是社会遗产E.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3.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E )A.环境B.人口C. 文化D.劳动E.生产方式4.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开放的社会分层结构的特点(BCDE )B.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机会是平等的C.社会流动性大大增强了A.人们的社会地位是根据种族、性别、家庭背景等一些特征决定的B.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机会是平等的C.社会流动性大大增强了)0 14.越轨行为包括(ABC )0D. 消除了一切人身依附关系和社会流动中的制度性障碍E 、地位的获得是以个人的才能与成就为条件的5.个人社会化的结果包括( ABCDE )A. 获得人格和自我B.培养社会角色C.满足情感需求D.实现文化转移 E 完 成世代交替6.家庭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的主要功能有(ABCDEA.规范性行为功能 B.经济生活功能C.精神生活功能D.教育功能E.抚 养、赡养功能 7.社会互动的理论包括( ABCDE )A.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B.符号互动论C.拟剧论D.本土方法论E.社会交换论 8社会角色扮演中的问题包括( ABCD )A.角色混淆B.角色紧张 C .角色冲突D.角色失败E.角色丛9.按群体形成的基本缘由,可以将群体划分为( ABCD )A. 血缘群体B.地缘群体C.业缘群体D.趣缘群体E.正式群体10马克斯.韦伯社会阶层划分的标准有( ABC )13.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有(ABCDA.财富B.权力C.声望D.职业E.社会经济生产方式 11.下列不属于社会组织的有(AB 学校里的班级)0 A.家庭B.伙伴C.企业D.军队E. 12.集合行为的特点是(ABCDE 非常规E.自发性A.人数众多B.无组织C.不稳定D.)0 14.越轨行为包括(ABC )A.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情况活B.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C. 这种失调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意D. 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A.违法行为B.违章行为C.违规行为D.适应性行为E.从众行为 25.工作单位对个人社会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BC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