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5节海洋水的运动__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5水循环和洋流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5水循环和洋流课件新人教版

(2)流量: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依据降水量多少与流 域面积的大小来确定。 (3)含沙量:受流域内植被状况及降水集中程度(暴雨发 生频率)影响。 (4)结冰期:受最冷月气温影响。
(5)凌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有结冰期;②发生在由
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段。
【典型考题研磨】 【典例1】(2017·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 合流域❶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 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❷,湖水浅, 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❸,据此完成(1)~(3)
代 河流主要 号 补给水源 湖泊水 丁 地下水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分布 补给特点
湖泊与河流的 相对位置;湖 普遍 泊水位高低
地下水补给区 降水量;地下 普遍 水位与湖泊水 位的相对位置
对于河流有 调节作用, 水量较稳定 一般与河流 有互补作用, 水量较稳定
【知识链接】 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 (1)水位:主要受河流的补给类型影响,湿润地区、以雨 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干旱区、 以冰川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
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 发量 ( ) B.约为2 00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A.远大于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 小的是 A.坡面 C.河谷 ( ) B.洪积扇 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A.湖盆蒸发量增多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B.盐湖面积缩小 D.湖水盐度增大
影响因素 蒸发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如典例1中 种植作物,导致汇入湖泊水量减少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课时提升作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课时提升作

课时提升作业六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下表为我国某地区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资料统计表,据此回答1、2题。

1.引起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2.28日,该地区的昼夜温差变大,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单一暖气团控制,晴朗天气为主B.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C.暖锋过境后,天气转晴D.大气运动以上升气流为主【解析】1选D,2选B。

第1题,由表可知,此次天气过程气温降低,故为冷锋。

第2题,冷锋过境后,受单一的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故昼夜温差变大。

下图为某区域某日20时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时刻( )A.上海吹西北风B.北京艳阳高照C.乙地出现降水D.甲地有台风过境4. 若控制甲地的天气系统势力较弱,则( )A.华北地区夏季用水紧张B.长江流域伏旱时间较长C.我国夏季风势力增强D.松花江流域防洪压力大【解析】3选C,4选A。

第3题,读图可知,此时上海吹偏南风;20时,北京已经日落或即将日落;乙地受低压控制,易出现阴雨天气;甲地受高压脊控制,不会有台风过境。

第4题, 控制甲地的天气系统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其强弱影响我国季风雨带的南北移动速度及停留时间。

当其势力较弱时,我国夏季风的势力也较弱,季风雨带在长江流域停留的时间长,导致长江流域降水多,易形成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则降水少,用水紧张,防洪压力小。

(2018·郑州模拟)台风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它既给人们带来甘露,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

下图为某次台风路径图。

读图回答5、6题。

913400965.9月间,当台风中心位于图中甲海域时,台湾东北地区暴雨如注,其主要原因是台风气流( )①受山体阻挡影响②与盛行偏西风叠加③受地面增温影响④与盛行东北风叠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如图示台风中心向北移动,在浙江北部沿海登陆时,上海地区的地面天气状况是( )①气压降低②风向偏西③雨势增强④风速减弱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5选D,6选A。

【配套K12】[学习]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9讲

【配套K12】[学习]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9讲

第9讲水的运动一、选择题(2018·重庆重点中学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湖泊分布图,图中盐湖湖水盐度高,以产盐而得名。

在盐湖西北侧,自东向西分布着3个内流湖。

2011年9月卓乃湖溃决后,库赛湖、海丁诺尔湖湖水外溢使盐湖面积迅速扩张,并在各湖之间形成河道。

据此完成1~3题。

1.对盐湖水位季节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降水B.蒸发C.下渗D.气温2.科学家发现2011年9月盐湖增加水量远小于卓乃湖溢出水量,原因最可能是( ) A.沿途气候干旱、蒸发强烈B.灌溉农业区用水量多C.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截留D.经河流流入其他区域3.受卓乃湖溃决的影响,库赛湖的主要变化是( )A.含沙量减小B.水位变低C.盐度下降D.结冰期缩短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盐湖及其集水区均位于我国西北内流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位的季节变化受气温影响最大。

第2题,从题干中可知卓乃湖溃决之前,盐湖上游的3个湖泊均为内流湖,可以判断三个湖泊相互独立,无河道沟通。

卓乃湖溃决后在各湖之间形成河道,说明卓乃湖水位上升,突破了原来地形的限制,在各湖之间形成联系,可以判断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对卓乃湖来水截留是盐湖增加水量小于卓乃湖溢出水量的主要原因。

第3题,结合上题分析可以判断,卓乃湖溃决后,库赛湖的水位升高;库赛湖、海丁诺尔湖湖水外溢使盐湖面积迅速扩张,并在各湖之间形成河道,库赛湖湖水可以通过河流排泄,使得盐度下降;上游卓乃湖溃决,可能使下游的库赛湖含沙量增加;气温是结冰期长短的主要影响因素,故库赛湖结冰期不会缩短。

答案:1.D 2.C 3.C下图示意河套灌区区域。

灌区引黄灌溉全年分夏灌(4-6月)、秋灌(7-9月)和秋浇(9-10月)三个阶段。

农田退水通过排干渠排入乌梁素海。

近年来随灌区耕地面积的增加,乌梁素海水域面积越来越小。

为解决乌梁素海面积缩小的问题,灌区采取了生态补水的措施,即引黄入海。

据此完成4~5题。

4.河套灌区夏秋季节大量灌溉的原因是( )A.昼夜温差大B.蒸发旺盛C.土地盐渍化严重D.地下水不足5.生态补水的时机应选( )A.3-4月B.4-6月C.7-9月D.11-12月解析:第4题,夏秋季节,太阳直射北半球,河套灌区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蒸发旺盛,且是农作物生长季节,所以夏秋季节需大量灌溉。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8讲气压带和风带课件湘教版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8讲气压带和风带课件湘教版

(高考全国卷Ⅱ)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 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 易形成雾。下图中,S 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 S 市。据 此完成 1~2 题。
1.S 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2.夏季,S 市主要受( )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8讲 气压带和风带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最新考纲
考纲解读
考法指南
1.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 以区域图文材料为切入
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 点,考查气压带和风带
全球气压 带、风带分 布、移动规 律及其对气 候的影响。
运用其分析气候类型的成 的分布、形成、移动规
(4)在全球气压带中,属于热低压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热 高 压 的 是 ________________ , 属 于 冷 高 压 的 是 ________________,属于冷低压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 名称) 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2)北 (3)夏 (4)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 低气压带
(2018·宜昌一中等四校模拟)热带辐合带是指从南北两半 球来的气流在赤道附近辐合而成的多雨带。下图为某月非洲盛 行风向和热带辐合带的位置图。据此完成 3~4 题。
3.该月为( ) A.1 月 C.7 月
B.4 月 D.10 月
4.图中虚线框范围内热带辐合带位置较东侧明显偏北的可能
原因是( )
A.沿岸寒流降温

[配套K12]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4节 水循环学案 中图版

[配套K12]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4节 水循环学案 中图版

第4节水循环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水循环(对应学生用书第53页)[识记—基础梳理] 1.三大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示意图2.成因(1)内因:水在常温和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化。

(2)外因:太阳辐射和水的重力,提供能量和动力。

3.水循环的意义(1)联系四大圈层。

(2)在各圈层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输送和转换。

(3)促进整个自然界的发展演化。

(4)水资源得到更新和持续利用。

[易误点拨][图文助记]水循环过程有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

目前,人类能干涉的城市地面硬化后,地表水渗不到地下补充地下水,地下水也不能被蒸发上来,对自然界水循环影[理解—要点突破]1. 水循环类型的主要环节及特点水循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主要环节和特点可列表总结如下:水循环主要有四个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输送。

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最主要的影响方式是地表径流。

考向1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2016·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 .降水变率增大D .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1.B 2.C 3.D[第1题,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植被遭破坏后,一方面降水较多的季节下渗减少,从而使更多降水转化为坡面径流,使河流汛期径流量增加;另一方面汛期地下水减少使其在枯水期补给河流的水量也减少,进而导致枯水期水位下降,所以河流径流量的年内波动强烈,A项错误,B项正确;降水变率主要取决于该地的气候,小范围森林植被遭破坏,对降水影响较小,C项错误;河道淤积是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冲刷地面,河水含沙量增加的结果,而不是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的原因,D 项错误。

人教版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

人教版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

第1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对应学生用书第34页)[识记—基础梳理]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为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

此外,这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2)板块边界类型:图中M为消亡边界,N为生长边界。

(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①图中a是两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②图中b、c是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带,形成了深邃的海沟、山脉或岛弧。

③图中d是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东非裂谷带。

2.内力作用(1)能源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主要表现 形式⎩⎪⎨⎪⎧岩浆活动:形成火山堆、火山口等火山地貌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地震: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3)结果: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理解—要点突破]1.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

如下表:生长边界消亡边界(1)利用边界类型可判断某海域或两大陆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

如红海地处板块生长边界处,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大,而地中海地处板块消亡边界,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小,其两侧的非洲大陆和欧洲大陆之间距离将逐渐变小。

(2)解释火山、地震分布的规律: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因此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活动。

[特别提醒]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

2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

3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

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五讲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五讲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五讲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练习中图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五讲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练习中图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五讲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练习中图版的全部内容。

第五讲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一、选择题(2017·高考天津卷)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岩浆岩、褶皱B.沉积岩、褶皱C.岩浆岩、断层D.沉积岩、断层解析:读图可知,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

图中岩层没有发生断裂并形成明显的相对位移,而是岩层受挤压作用弯曲变形形成了褶皱构造。

答案:B下图为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其中“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的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

读图,回答2~3题。

2.溶洞的形成与地壳的升降作用有关,当处在地质稳定期时,通常形成水平溶洞。

对该图判读正确的是()A.河谷的形成与河流侵蚀有关,与地壳抬升无关B.该地起码有三次地质稳定期C.石灰岩多裂隙,故地下水多且地下水位埋藏浅D.该处降水偏少,故溶洞内无水3. 图中事物按形成年代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是( )A.石灰岩、溶洞①、天坑B.天坑、溶洞①、溶洞②C.溶洞②、溶洞①、石灰岩D.石灰岩、地下河、溶洞①解析:第2题,河谷是河流侵蚀而形成的,在上游地区,地壳抬升,侵蚀加剧;从水平溶洞来看,在三个不同高度形成,起码有三次地质稳定期;石灰岩多裂隙,地下水容易渗漏,地下水少,埋藏深,因此B项正确。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0讲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后达标检测中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0讲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后达标检测中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0讲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后达标检测中图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0讲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后达标检测中图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0讲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后达标检测中图版的全部内容。

第10讲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一、选择题(2018·天津河西区一模)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地质历史上生物、构造及其活动情况。

下图为某地质勘探队员绘制的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

据图完成1~2题。

1.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的地质时期是( )A.古生代前期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C.新生代后期D.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岩石没有生物化石,为变质岩B.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C.丙处岩石由岩浆上升冷凝而形成D.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解析:第1题,图中断层切断了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但未切断含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岩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于这两个岩层之间,即中生代和新生代之间。

第2题,甲处岩层侵入沉积层中,为侵入型岩浆岩;乙下面的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岩层)表面有被侵蚀的痕迹,说明在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丙处岩石形成于侵入岩周围,属于变质岩;丁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属于沉积岩,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8讲常见的天气系统课后达标检测中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8讲常见的天气系统课后达标检测中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8讲常见的天气系统课后达标检测中图版3.与7日比较,8日水库的气温变化情况是( )A.气温升高,气温日较差变小B.气温升高,气温日较差变大C.气温降低,气温日较差不变D.气温降低,气温日较差变小4.图中城市7日比6日大气污染重,其主要原因是7日( )A.空气下沉受到抑制B.空气上升受到抑制C.空气辐散,静风D.空气辐合,静风解析:第3题,图示天气系统为冷锋,7日水库位于锋前而气温较高,天气睛朗;8日冷锋向东移动,水库位于锋后而多阴雨天气,气温降低,气温日较差变小。

故D正确。

第4题,由天气系统移动速度可判断,6日该地还没有受到冷锋影响,气温较高而空气对流较强;7日受冷锋影响,出现了逆温层,阻碍了近地面污染物扩散,故大气污染严重。

答案:3.D 4.B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

下图中a、b、c三地位于北半球近地面某锋面气旋内,且三地均位于锋线附近。

据此完成5~6题。

5.若b地此时吹西风,a、c两地风向、气温等天气现象差异较大,则下列关于a、c两地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a地气温较c地的低B.a地风力较c地的大C.a地气压较c地的低D.a地晴朗,c地阴雨6.若a、b、c三地气压不同,且此时风向均为东南风,则下列关于a、b、c三地气压高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A.a>b>c B.a>c>bC.c>a>b D.c>b>a解析:第5题,因为a、c两地风向、气温等天气现象差异较大,所以a、c之间应是冷暖气团交界地区,锋线在a、c之间,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

根据北半球气旋中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和b地此时吹西风,判断该锋为冷锋,a地位于冷锋锋后,受冷气团控制,c地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a地气温比c地气温低;a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c地可能天气晴朗。

第6题,风从气压高处吹向气压低处,a、b、c三地气压不同,且此时风向均为东南风,故气压c>b>a。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阶段复习课课件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阶段复习课课件
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创新性工作,
要大抓特抓、坚持不懈。
——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目标) ——生产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供给社会(方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
三、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深刻背景
◆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人走村空”问题愈演
63% 83%
四川抽样调查: 务农农民 50 岁以上 54% , 60 岁以上 30%,70岁以上13%; 妇女60%; 初中及以下90%。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深刻背景
◆农村新生劳动力离农意愿强烈,农业后
继乏人问题步步紧逼
新生代农民工 76% 不愿再回乡务农 85% 从未种过地 (国家统计局2010年10省调查:90%的新生代农 民工没有从事过一天的农业生产活动)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紧迫课题
——“谁来种地”“地如何种”?
◎党的十八大: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 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一部分年轻人愿意 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稳定完善强农 惠农富农政策,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 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 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利益诉求多元,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要采取 有效措施,稳定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6讲 大气的热状态与大气运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6讲 大气的热状态与大气运

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仅能防止土壤 水分蒸发,还能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区(以青藏高原地区为例)
(2)内陆地区(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3)湿润内陆盆地(以四川盆地为例)
考向二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垂直分布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垂直分布
②逆温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使能见度
成雾 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大气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 污染 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对航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不便。 空造
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 成影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 6 讲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最新 考纲
大气 的受 热过 程。
考纲解读
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 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2.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 理,并能利用其解释相关地
理现象。
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的形成因素,能够在等压 线分布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 大小。
考向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应用 1.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 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 具体图解如下:
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农民燃烧秸秆制造烟雾来预防霜冻。 ③早春华北地区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易错排查练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中图版.docx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易错排查练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中图版.docx

易错排查练(第二章)(建议用时:40分钟)易错点1热力环流及其影响分析(2018 •广州模拟)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

下图是某大城市热岛 强度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A. 晴天热岛强度一直高于阴天B. 阴天不存在热岛效应C. 晴天正午时,热岛强度最大D. 晴天时,热岛强度会出现两个峰值2.对城市热岛强度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 城市绿化越好,热岛强度越大B. 上午8时的峰值与人流、车流高峰期有关C. 城市郊区由于人口密度小,没有热岛效应D. 热岛强度仅受天气状况影响1. D2.B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晴天的热岛强度在屮午时低于阴天;阴天的热 岛强度在0 °C 以上,为正值,说明阴天也有热岛效应;晴天吋,热岛强度较大值出现在 8时和16时左右,即一天屮有两个峰值。

第2题,热岛强度受城市绿地面积、人口密度、 工业生产以及交通条件等共同影响;城市绿化越好,热岛效应越小;上午8时左右上班 车辆多,释放热量多,热岛强度大;城市郊区也有热岛效应,只是不如城区明显。

] 易错点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热岛强度(汇)带的位置与这些纬线的相对位置的关系判断其移动的方向,进而确定季节(2018 34【导学号:29790060]60° N30° N 0°3. P代表的是()A.赤道低气压带B.东北信风带C.副热带高气压带D.盛行西风带4. 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來自于()A.暖湿的中纬西风B.干冷的中纬西风C.干冷的极地东风D.冷湿的极地东风3. C4. A [第3题,从图中看出,P位于北纬30°附近,而且气流是下沉的,形成了高气压,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故选C。

第4题,Q地降水主要是由中纬度暖湿的西风与极地东风相遇时,西风被东风抬升,带来丰富的降水,形成了副极地低气压带,所以其降水主要是靠暖湿的屮纬西风,故选A。

]易错点3常见天气系统类型及其天气特点的判断错误原因不清楚低压槽与锋面的关系,锋面类型判断不准一句箴言锋面只存在于低压槽部,不论低压屮心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低压屮心西侧的低压槽都是冷锋,东侧的低压槽都是暖锋,降水区域主要在冷锋锋后和暖锋锋前,即都位于冷气团一侧(2018 •hPa)FI前,乙图日期在后)示意图。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7讲水的运动第2课时课件中图版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7讲水的运动第2课时课件中图版
J__墨__西__哥__湾__暖__流___、K北大西洋暖流、L__拉__布__拉__多__寒__流___、M_加__那__利__寒__流___、 N__巴__西__暖__流___、O_本__格__拉__寒__流___
A_北__赤__道__暖__流___、 B南赤道暖流、 C__西__风__漂__流___
西风漂流
40°S~60°S附近
模式 ―环――流→
(2015·江苏地理)2011年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已经影响到多个国家。据此回答
(1)~(2)题。(双选)
(1)核泄漏物质随洋流扩散,下列国家受其影响较大的可能是( )
A.加拿大
B.马来西亚
C.墨西哥
D.阿根廷
(2)上述国家受影响海域,夏季表层海水等温线与下列示意图相符的是( )
拓展延伸 海雾的形成与分布 (1)形成: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使海面 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下。 (2)分布:寒暖流流经海域多海雾。 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季节为夏季;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 主要在中、高纬度,季节为冬季。
考点一 洋流的形成与分布
1.洋流分布与风带的关系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如下图所示:
2.洋流的分布规律 可结合洋流分布模式图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环流系统
海区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副 热带环流(北半球顺时针, 中低纬海区(除北印度洋海区) 南半球逆时针)
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副 极地环流(逆时针)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
模式
环流系统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季顺时针, 冬季逆时针)
海区 北印度洋海区
【深度思考1】 暖流的水温一定比寒流高吗? 提示 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 低;但在不同纬度的海区,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低纬的寒流水温可能 比高纬的暖流水温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节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世界洋流的分布
(对应学生用书第58页)
[识记—基础梳理]
1.洋流的分类
(1)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2)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2.洋流形成的因素
(1)主要动力:盛行风。

(2)其他因素: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

[易误点拨]
3
(1)分布规律:
①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②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

(只在北半球存在)
③40°S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上的季风洋流,冬季呈逆时针流动,夏季呈顺时针流动。

(2)主要洋流分布:
[图文助记]
按笔顺代表南半球洋流流向;8按笔顺代表北半球洋流流向。

寒暖流交汇可把深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为海洋生物提供丰富的饵料,从而形成渔场。

[理解—要点突破]
1. 世界洋流的分布
(1)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

如下图所示:
全球洋流与气压带、风带相关模式图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流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在冬、夏两个季节,该海区的环流系统不仅流向不同,而且组成环流系统的洋流也不同。

冬季盛行东北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见甲图)。

夏季,盛行西南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离岸风(西南风)的影响,深层冷水上泛,在上升流的影响下,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见乙图)。

甲 乙
2.世界洋流的判读
(1)判定洋流所处的半球
①依据等温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确定洋流所处的半球。

等温线数值自南向北递减,则位
于北半球(图1);反之则位于南半球。

图1
②依据纬度和环流方向组合图,确定洋流所处的半球。

如图2是以副极地(纬度60°)为
中心逆时针的大洋环流,则该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图3是以副热带(纬度30°)为中心顺时针的大洋环流,则该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同理,图4大洋环流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2)判定洋流流向
洋流位于海水等温线弯曲度最大处,并与等温线垂直,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图1中的洋流M和N)。

(3)判定洋流性质
①由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的洋流为暖流(图1中的洋流M);反之则为寒流(图1中的洋
流N)。

②通过判定洋流所处的半球,在北半球,自南向北的洋流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南半
球情况相反。

③通过纬线的度数变化规律,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一般为暖流,反之则为寒
流。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盛行风与洋流分布的对应关系
1.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

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
A.气温分布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D.洋流分布
D[图中横坐标为纬度,纵坐标为高度,横坐标以0°为界,左侧为7月的风速和风向分布情况,右侧为1月的风速和风向分布情况,盛行风是海洋表层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分布与盛行风密切相关,其分布也与风速、风向分布规律相似。

] 考向2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下图是从南极附近上空观察到的地球局部洋流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洋流流向。

回答2~3题。

【导学号:29790045】
2.我国去南极的考察船,通常都要驶过咆哮的西风带,该带强大的西风漂流常使船员感觉非常不舒服,该带在图中的位置是( )
A.①地附近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D.④地附近
3.对图中以③为中心的环流圈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其中的一支是西澳大利亚暖流
B.是南半球的中高纬环流
C.是南半球的副热带环流
D.位于印度洋,洋流流向会随季节而改变
【思维流程】
2.A 3.C[第2题,南半球三大洋的西风漂流连成一体,环绕在南极洲的周围转动,是顺时针方向。

第3题,以③为中心的环流圈是逆时针旋转,符合南半球副热带洋流圈特征。

]
考向3 洋流的判读
4.图1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

图2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 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

读图,图1甲处的洋流与图2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
图1
①②③④
图2
A.①B.② C.③D.④
D[根据马达加斯加岛的位置及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甲处有位于南半球且向南流的暖流,故④图正确。

]
[规律总结]
洋流名称、流向的分析判定
①利用等温线图或纬度—环流方向组合图,判定洋流名称程序如下:判定洋流所处的南
北半球;判定洋流所处的纬度带;判定洋流所在的大洋以及洋流所处大洋环流的位置,
南赤道暖流向西流西风漂流向东流
西澳大利亚寒流向低纬地区流秘鲁寒流向低纬地区流
考点二|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61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影响气候
(1)全球影响: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2)对沿岸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影响海洋生物分布
(1)寒暖流交汇海区形成渔场:如日本的北海道渔场。

(2)上升流形成渔场:如秘鲁渔场。

3.影响海洋航行
(1)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

(2)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3)洋流从北极地区带来的冰山对航行构成威胁。

4.影响近海污染
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理解—要点突破]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向1 洋流对海洋污染和气候的影响
2011年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已经影响到多个国家。

据此回答5~6题。

(双选) 5.核泄漏物质随洋流扩散,下列国家受其影响较大的可能是( )
A .加拿大
B .马来西亚
C .墨西哥
D .阿根廷
6.上述国家受影响海域,夏季表层海水等温线与下列示意图相符的是( )
[解图流程]
[尝试解答] 5.AC 6.CD
[规律总结]
中低纬度大洋东部寒流中低纬度大洋西部寒流
图1 寒流等温线图示
中低纬度大洋西部暖流中低纬度大洋东部暖流
图2 暖流等温线图示
(2018·衡水中学三调)下图示意某帆船环球航海路线。

2016年12月船上某船员在丙海域投放了一个交友漂流瓶,2017年4月该漂流瓶被游客在丁处海边捡到。

据此完成7~8题。

【导学号:29790046】
7.该漂流瓶依次经过的洋流最可能是( )
A.北印度洋季风洋流—西澳大利亚寒流—西风漂流
B.北印度洋季风洋流—马达加斯加暖流—西风漂流
C.南赤道暖流—莫桑比克暖流—秘鲁寒流—西风漂流
D.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巴西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8.在图示区域航行时,该帆船船长在他的航海日志中这样写道:“大面积海域挤满了渔船,部分渔民渔获满仓而返航……”此时该帆船最可能位于( )
A.甲处B.乙处
C.丙处D.丁处
【思维流程】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7.B 8.A [第7题,12月份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洋流成逆时针方向流动,漂流瓶顺洋流过赤道后进入马达加斯加暖流,在非洲南段又被西风漂流带到丁处海边。

第8题,甲处有本格拉寒流流经,冷海水上泛形成渔场。

]
[解题技巧]
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

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

据材料,回答下题。

9.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 )
A .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
B .非洲以南→南海
C .南海→台湾海峡
D .台湾海峡→青岛
A [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帆船一直顺西风和西风漂流,说明此段航程充分利用了盛行风和洋流,故选A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