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县公开课)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地理
教学课例名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称
本节课是新人教版必修 1 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
环境的差异性》,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 教材分析
合。教学重点是: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
教学难点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知识与技能:1.认识和理解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特
差异。让学生从事实中感受到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
中是普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的。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首先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旅游出发,让学生明确自然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则是绝对的。为了让学生
明确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在不同空间尺度的不同,在
教学中展示温度带的分布和海陆分布图,让学生对全球
课例研究综 性的地域分异有所感知,进而明确本节内容主要研究相
述
对较小尺度的陆地上的地域分异。通过研究自然带的形
成分布,通过直观的展示图片,分析不同的景观特征,
总结区域差异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创设一系列的问题
条件,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启迪学生去思考问题,从而
有所得,达到提升学生读图能力,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
点。2.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树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普遍存在的思
想,在利用自然中做到因地制宜。
学生学完了前四章的内容,已基本掌握了气候、生
物、土壤、水文和植被等地理环境要素间关系。因此学 学生学习能
生通过读图、讨论和思考,应该能得出地理环境的基本 力分析
优质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增高而减
少
水分
降水从沿海 到内陆旳降 低
热量 水分
地势
四、自然地理环境旳差别性与因地制宜
1、湿润地域: 选择相应旳优势树种,植树造林。 2、干旱地域: 哺育适应该地水分条件旳灌丛群落。 3、草原自然带: 退耕还草 4、森林自然带:退耕还林 5、湿地域域: 退耕还湖
▲下面哪座山位于中国秦岭—淮河以北 旳暖温带地域?
B线- 从西欧 至渤海 沿岸
干湿度 地带分 异规律
南北延伸 东西更替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 形成地域分异旳 • 主导原因与成因
热量
太阳辐射 随纬度旳 增高而减 少
水分
降水从沿海到 内陆旳降低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大林寺和西林寺,东林寺是庐山“三大名寺”之一。大林寺为 四世纪僧昙诜所创建,位于大林峰上,海拔一千多米 ,所以 叫大林寺。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 林带和寒带苔原带
草原自 然带
半湿润、半干 旱旳内陆地域
以草本植 物为主
热带草原自然带 温带草原自然带
干旱地域 荒漠自
然带
旱生植物 (旱生小乔 木、灌木、 仙人掌)
热带荒漠自然带 温带荒漠自然带
小明想到国外旅游,计划两条线路 A线-从非洲赤道出发,沿东经20度向北至南欧; B线-从欧洲西海岸沿北纬40度向东至中亚最终到我国渤 海沿岸。
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
草原带 温带
荒漠带 温带
草原带 温带
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
B线- 从欧洲 西海岸 至珠渤峰海 沿岸
干湿度 地带分 异垂规直律分 异规律
经度变化 到山顶
从山麓
积雪冰川带 高山荒漠带 高山草甸带 高山灌木林带 高山针叶林带 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说课稿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6号考生,今天,我的说课的课题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的最后一节内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却是绝对的。
“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地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是地理学的基本规律之一,也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压轴内容。
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同时也是为以后的人文地理的区域性特点作一个铺垫,因为人文地理的区域性特征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引起的。
二、说学情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接下来说一说我的学生情况。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一的学生,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学习内容的加深,思维要求提高,往往难于适应这个阶段的学习。
学生学完了前四章内容,已基本掌握了气候、生物、土壤、水文和植被等地理环境要素间关系,学生通过读图、讨论和思考,应该能得出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地域差异性。
但地域差异性的分异规律对学生来讲仍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说出产生各种不同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
3.能够运用地理的分异规律,解释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特征。
【过程与方法】会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进行图文转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
2.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促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1)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内涵(2)理解并运用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难点】理解并运用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五、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地理差异性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地理差异性教案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及其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高中地理作为现行高中课程的必修科目之一,是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地球观、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维护绿色发展的班级培养要求。
在这里,我们将重点针对高中地理自然环境地理差异性教案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地理理论框架下正确认识和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能够了解地球范围内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明确自然环境对人与社会的影响,进而提高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意识和思考能力。
2. 教学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达到下列要求:(1)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基本特征和分布及不同地区间的自然环境差异性;(2)理解不同的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了解环境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影响;(4)能够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的结合,提高环境问题的意识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自然环境差异性,主要包括:(1)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分类;(2)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原因;(3)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4)环境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知识传授、探究学习、案例分析以及实践提高。
(1)知识传授通过ppt、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传授基本理论知识,讲解科学概念、分类、原理和方法。
(2)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实践、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懂得问题解决过程,提高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通过实例学习和分析对理论知识进行补充和深化,理解问题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可根据案例来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粮食生产及价格之间的原因和联系。
(4)实践提高通过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环境问题的意识和思考能力,采用实地考察、实验观测等方法进行学习。
如到不同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进行环境调查等。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优质课件(共73张PPT)
如果你从海南岛出 发,经琼州海峡,陆路 旅行到黑龙江漠河,那 么,你可以看到依次出 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
热带季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绿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
如果你从北京向西一直走到乌鲁木 齐,则会依次看见什么样的自然景观?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A 亚寒带针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F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E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D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
热带稀树草原带(非洲)
热带荒漠带
温带草原带(呼伦贝尔)
寒带苔原原带
极地冰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白桦树)
高山草甸(香格里拉纳帕海)
极地冰原带
理 想 大 陆 自 然 带 分 布 图
具体表现: (1)地带性自然带缺失 例如:南半球无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非洲大陆缺失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 例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 西侧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侧为巴塔哥尼亚沙漠;非洲赤 道穿过的东非高原没有形成热带雨林却形成了热带草原。 (3)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约束 例如:南美洲安第 斯山脉西侧自然带紧逼海岸 (4)自然地理景观的斑块状分布 例如:绿洲
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2、地域分异具有有序性和普遍性的特点
地理 纬度位置 位置 海陆位置
热量 水分
植被 气候
土壤
陆 成带状
地
自
然 带
一定宽度
苔原带
温带草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温带混交林和温 带落叶阔叶林带
高中地理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高中地理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适用年级:高中地理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环境的定义和特征;2.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包括气候、地貌、水文等方面;3. 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1.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概念和特征;2. 不同环境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了解不同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2.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2. 图片和地图素材;3. 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绘制一个简单的地球图,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区之间是否存在着差异,例如气候、地貌、水文等方面的差异。
二、展示与讨论(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地理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差异,例如山地、平原、草原、沙漠等地貌特征。
2.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地理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业和旅游业发展情况等。
三、知识讲解(20分钟)1.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和特征进行讲解,包括气候、地貌、水文等要素的影响因素和差异性。
2. 分别讲解不同环境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例如气候对植被分布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地貌对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的影响,水文对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的影响等。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地区,通过地理环境要素的分析,描绘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 引导学生分析该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情况。
五、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到的知识,强调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地理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地区,通过网络或图书馆等途径了解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分析其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
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地理说课稿
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地理说课稿说课稿: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重难点分析:●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含义和体现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难点: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与农业生产地域差异的关系课标分析:●知识和技能:1.认识和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2.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3.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4.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和见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2.树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普遍存在的思想因此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第五单元第二节内容学生学完了前四章内容已基本掌握了气候、生物、土壤、水文和植被等地理环境要素间关系估计学生通过读图、讨论和思考应该能得出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地域差异性但地域差异性的分异规律对学生来讲仍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方法:①问题探究教学法②多媒体教学法③图文转化教学法④案例教学法⑤讨论归纳教学法学习方法:①小组合作学习法②图表学习法③比较学习法④案例学习法教学流程解读课标要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展示世界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板书并明确自然带概念观看景观图片说出地理环境的差异从事实中感受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运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分析地理环境的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原因展示指导学生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以非洲为例分析说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读图分析归纳运用直观图像使学生感知自然现象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展示分析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板书:读图分析并说明原因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加深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运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分析地理环境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原因展示指导学生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以亚欧大陆中纬度为例分析说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读图分析归纳运用直观图像使学生感知自然现象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展示分析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板书:读图分析并说明原因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加深由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小结:出示表格(见附表)学生填表总结检查学生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反馈提问:我国西北地区种草好还是种树好利用资料说明理由阅读P98页活动资料回答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导入:我们学习了些地域分布规律产生的原因上节课内容承上启下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运用“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说出陆地自然带的垂直方向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指导学生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思考以下问题:1南坡从山麓到山顶有些自然带2分析说明分布规律及其原因3分析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垂直带谱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选用)板书:展示乞力马扎罗山垂直带谱示意图和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引导学生比较自然带谱的数量多少和基带的差异读图分析回答问题从地形、海拔高度变化等因素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问题小结:出示表格(见附表)学生填表总结检查学生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提问: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生产阅读P99页材料回答问题让学生了解人们在农业生产中怎样利用地域分异规律提问:你还能举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发言培养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出示课堂练习(见)做练习检查本章节知识落实情况章节小结板书设计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讲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讲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引言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要素组成的环境。
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产生着重要影响。
因此,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规划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件将重点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并通过图表和案例说明不同地区的差异对人类的影响。
一、气候差异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对人类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具有显著影响。
1.热带地区:热带地区位于赤道附近,气候炎热湿润,温度变化较小。
这种气候条件适合热带农作物的生长,如水稻、香蕉等。
然而,热带地区也容易受到热带风暴和台风的袭击,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威胁。
2.温带地区:温带地区的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温暖而湿润,冬季寒冷而干燥。
这种气候条件适合一些粮食作物的生长,如小麦、玉米等。
同时,温带地区的气候条件也适宜人类生活,人口较为集中。
3.寒带地区:寒带地区位于地球的极地附近,气候寒冷干燥,温度极低。
这种气候条件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寒带地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如北欧国家的养殖业。
二、地形差异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势和地貌特征。
不同地区的地形差异影响着水资源的分布、交通运输的便利性等。
1.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的发展。
许多平原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产品产地,如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美国的中西部大草原等。
2.山地地区:山地地区地势起伏,山峰重叠,水资源丰富。
山地地区适合林业和水资源利用。
例如,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重要的林业区,靠近山脉的地区还可以利用峡谷地形建设水坝发电。
3.高原地区:高原地区位于山地和平原之间,地势较高,气候干燥。
高原地区适宜畜牧业的发展,如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牧区。
三、自然资源差异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差异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更具发展潜力。
1.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不同地区的矿产资源差异巨大。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地理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一、引言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层的自然现象和力学作用对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地理学以地球和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力学作用为研究对象,探索地球表层的规律和特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指地球各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的差异性。
本教案将从气候、地貌和水文三个方面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气候差异性1.热带气候:热带气候位于赤道附近地区,特点是温度高、年降雨量大、季节性明显。
热带气候对农业产生良好的条件,很多热带地区以种植作物为主要经济活动。
2.温带气候:温带气候位于赤道以北和以南地区,特点是四季分明、降水分布均匀。
温带气候适宜农业发展,也为工业和居住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3.寒带气候:寒带气候位于地球北极和南极地区,特点是寒冷、干燥。
寒带气候条件恶劣,对人类活动的限制较大,但也有少量原始居民适应了这种环境。
三、地貌差异性1.平原:平原是指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如中国的华北平原和美国的中西部大平原。
平原地区适宜农业发展,拥有广阔的耕地和水资源。
2.山地:山地是指地势高、起伏较大的地区,如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
山地地区地形复杂,对农业和交通有一定的制约,但矿产资源丰富,可以开发旅游业。
3.高原:高原是指地势较高的平坦地区,如青藏高原和安第斯高原。
高原地区气候干燥,适宜畜牧业发展,同时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四、水文差异性1.河流系统:河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
不同地区的河流系统差异很大,如亚马孙河和尼罗河的流量差异很大,对当地的交通和水资源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2.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是地下层的水体,对当地社会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差异会影响到农业、工业和居民用水等诸多方面。
3.降水分布:降水分布是指降水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差异。
降水分布的差异性对农业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例如沙漠地区的水资源稀缺,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优质课件 )(共20张PPT)
从沿海到内陆的 地域分异
[课堂小结]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赤道向两极)——热量
经度地带性(沿海向内陆)——水分
我们要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把握规律,特别是从自然地 理环境要素的联系上把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 性,从而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
1.地理环境具有从沿海向内陆的经向地域分异规律,主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上的不同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 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又 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 候、植被、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 布的陆地自然带。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雅加达
武汉
北京小组讨论:1源自沿途你将看到哪些自然带?请依次 说出他们的名称。 2.请思考,自然带景观特征有何不同? 影响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俄罗斯 雅库茨克 (62N130E)
北京 (40N 116E)
武汉 (30N 114E)
印度尼西亚 雅加达 (6S 107E)
雅库茨克
(3)命名:温度带+植被类型+带
小组讨论:
1.沿途你将看到哪些自然带?请依次 说出他们的名称。 2.请思考,自然带景观特征有何不同? 影响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俄罗斯 雅库茨克 (62N130E)
北京 (40N 116E)
武汉 (30N 114E)
印度尼西亚 雅加达 (6S 107E)
要是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C
A.气候 B.热量 C.水分
D.地形
2.因纬度不同产生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课件第一节ppt
(一)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一)
(二)
(三)
形成这样地域差异的主要因 素是什么?
(四)
纬度地带分异的规律及其成因
规律:自然景观特征大体上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
化,呈纬向带状分布的差异。
成因: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即以热量为基
础。
特征:低高纬度地区最明显 ;南北更替,东西延伸。
4
图示:
3 2 1
陆地自然带 由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复杂自然综合体, 在陆地表面呈带状分布。每一自然带都有代表性的 植被和土壤类型,并有一个特有的景观。
认识自然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寒带冰原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寒带苔原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温带草原带
气候和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900 冰原气候冰原带 苔原气候苔原带
非洲纬度地带性表现最典型 自然带与纬线平行,以热量影响为主导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三)
(二)
(一)
形成这样地域 差异的主要因 素是什么?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900
70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 林带
700
600 温带海洋性气候
400 地中海气候
300
200 100 00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0 温带大陆性气候 50 温带季风气候 温 温 温 带 带 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草 荒 草 0 35 原 亚季气候、亚季湿润气候 漠 原 带 带 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公开课)
总结课程重点
探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成因和影响 课程内容概述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概念定义
总结课程重点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
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成因
地球运动、地形地貌、气候带、生态系统等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影响
人类生活、经济发展、生态平衡等
对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生态系统多样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使得地球 上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如森林、草原、沙漠和湖泊等, 这些生态系统为物种提供了多样
化的生存环境。
物种多样性
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 的物种多样性,包括植物、动物 和微生物等。这些物种在生态系 统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共同维
土壤和植被的差异性
总结词
土壤和植被的差异性是自然地理环境中 相互关联的表现之一,不同地区的土壤 和植被特征各异,影响着当地的生态平 衡和土地利用方式。
VS
详细描述
土壤的类型和特点与当地的气候、地形、 母质等条件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土壤对 植被的生长和分布也有重要影响。不同地 区的植被类型和特点差异很大,如森林、 草原、荒漠等。这些植被差异不仅对当地 的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还对土地利用方式 、农业生产和土地保护等方面产生重要影 响。
加强跨学科合作,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理论和方法 进行研究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01
研究价值提升
02
加强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为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区域发展
等领域提供科学指导
提高公众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03
THANKS
感谢观看
地球环境。
青藏高原的冻土研究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和分类;2.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影响;3.掌握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和分类•自然地理环境定义•自然地理环境的分类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原因•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 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方法•观察法•实地调查法•数据分析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环境差异性的思考,并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地方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
2. 知识讲解(20分钟)•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并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分类,如气候环境、地形环境、土壤环境等。
3. 分组探究(2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区进行研究,使用观察法、实地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分析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并记录下来。
4. 分享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让其他小组成员提出问题或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和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 延伸拓展(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并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在不同地区如何适应和利用自然地理环境。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理解和分类的准确性,对于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方法的运用能力。
2. 教学效果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研究和分享讨论过程中的合作和沟通能力,以及对于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和其影响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地方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2.研究材料和记录工具。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
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源,并组织好学生的小组研究和讨论,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和发言。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通用4篇)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通用4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篇1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熟悉课标:熟悉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理解自然带的形成和地域水平分异规律、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世界特别地区的自然带成因。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关系聚焦高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亲密,对于人类如何利用环境资源进展经济、走可持续进展道路具有指导意义。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状况,结合目前高考以力量立意为主的思想,依据本节学问特点,其命题趋势将侧重于案例分析,运用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将与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结合。
复习重点: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缘由复习难点:理解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地与南北白山坡差异的缘由。
山地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归属是易错之处。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多媒体帮助教学、谈话法、案例法、归纳法、学习方法指导:本课内容理论性、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对多数同学来说比较浅显难懂,因此需联系已有学问进行综合分析、整体理解,如将“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及“世界洋流分布图”等通过迭加、进行比较,并找出内在联系,增进理解,同时培育自主探究学习力量和规律思维力量。
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及同学学习的学案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引导同学读家乡的五幅图分析思索请同学们描述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复习巩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
新课教学:引导同学结合探究活动一完成探究活动二理解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关系。
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自然带1 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板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三关心同学理解自然带的名称、自然带在分布上与气候的关系、自然带的界线2 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其界线(板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四关心同学归纳总结自然带的水平分异规律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水平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板书)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五关心同学归纳总结自然带的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二)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板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六关心同学归纳总结自然带的非地带性(三)非地带性:---局部环境因素的差异(板书)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影响因素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缺失、转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南部东西两侧分别是和自然带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南、北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延长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的土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纬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七关心同学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三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板书)巩固提高:指导同学完成学案中的反馈练习,关心同学巩固已学学问.教与学评估:结合板书与同学共同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并指导同学对学习目标进行评估以便今后老师调整教学和同学课后的复习巩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系西侧 更替,呈带状
呈长条状
科迪勒拉山系 的阻挡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因素 地区
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布 (理想状态) (现实状况)
成因
地形 东非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起伏 高原
地势高,气温低, 降水少,不能形 成热带雨林气候
因 地区
素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 (理想状态) 布(现实状况)
沿纬度变化 由沿海到内 由山麓
自然带 更替方向
(南北更替)
陆(东西更替)
到山顶 (垂直
更替)
主导因素 热量
水分
地势
分布地区
低纬、高纬 (非洲)
中纬(亚欧大 陆中部)
高大山地
垂直分异景观
乞 力 马 扎 罗 山 垂 直 自 然 带
垂直分异规律的判读要点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变化特点:
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 雪,即夏季气温0℃线为山体的雪线。
2.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气温和降水
①一般来说,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 ②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③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④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若阳坡同时是迎风坡,则主要考虑迎风坡。
天山雪线南坡比北坡高的原因
温度:南坡纬度低,温度高;南坡是阳坡,温度高 降水:南坡是背风坡,降水少
湿
干
湿
冰 原 气候
冷
苔 原 气候
60° 温带海洋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性气候
40°
温带季风
地中海气候
30°
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23°26′
气候
亚热带季风 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0°
热带雨林气候
50° 35°
23°26′
热
0°
3. 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北半球)
湿
干
湿
冰原带
(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 草甸,可能是因为( )D
A.南坡为向阳坡 B.北坡为向阳坡 C.南坡为迎风坡 D.北坡为迎风坡
(3)乙地山脉为我国两大自然区分界线,则乙地可能 是____秦__岭__(山脉)。
(4)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
(4)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北 坡为阴坡,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故雪线高于北坡。甲 地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 大,故雪线低于南坡。
风性湿润 高山气气候
热带雨林带 赤道
南回归线
地中海气 热带候沙漠 热带气草候原 热带气雨候林 亚气热候带季
风性湿润 高山气气候
200E
北回归线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赤道 热带草原带
南回归线
地中海气 热带候沙漠 热带气草候原 热带气雨候林 亚气热候带季
风性湿润 高山气气候
200E
北回归线
热带荒漠带
↓ 热量带:赤道―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两极
↓ 植被:赤道―雨―林、―常―绿―阔――硬―叶―林―、―落―叶―阔―叶→林 两极
针叶林、苔原、冰原
↓ 土壤:赤道――酸―性―、―中―性―、―偏―碱性―→两极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 行: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递―→减 内陆
纬度 海陆
叶林带
南半球该
无
纬度无陆
地
分布
北极地区
北极地区 冰原带
无
主要是北
冰洋
因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地区
素
地带性分布(理 非地带性分 成因
想状态)
布(现实状况)
南美洲巴
温带草原带、温
地 塔哥尼亚
温带荒漠带
带落叶阔叶林带
形 高原
安第斯山脉阻 挡西风深入内 地
起
南北延伸,
科迪勒拉 东西延伸,南北
伏
南北更替,
三.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它是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分异规 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
啪,不按常理出牌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因素 地区 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布 成因
(理想状态) (现实状况)
南半球中高 苔原带、针
a.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变化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 的地域分异。
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关系
b.基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 c.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数目(类型)越多。
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数目(类型)越多
6 5 4 3 2 1
30°N
4 3 2 1
30°N
相对高度相同,纬度越低,自然带数目(类型)越多
6
6
5
4
5
3
4
2
1
3
0°
60°N
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数目(类型)越多
观察分析为什么喜马拉雅山自然带南坡比北坡复杂?
北
阴坡
南 阳坡
青藏高原
南坡纬度低,相对高度大,南坡降水 比北坡多,所以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特点: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 变化。
因此,有些基带是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 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雪线
D
C
阳坡
B
S
A
永久积雪 冰川带
阴坡
NS
雪线
D
C
B
A
N
判断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永久积雪
雪线
冰川带
背风坡
D 迎风坡
C
阳坡
阴坡
B
S
A
NS
雪线
D
C
B
A
N
判断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永久积雪
雪线
冰川带
背风坡
D 迎风坡
C
阳坡
阴坡 阳坡
B
S
A
NS
雪线
D
C
B
阴坡
A
N
判断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 背风坡
永久积雪 冰川带
D 迎风坡 迎风坡
C
阳坡
阴坡 阳坡
B
S
A
NS
雪线
D 背风坡 C
B
阴坡
A
N
判断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 背风坡
永久积雪 冰川带
D 迎风坡 迎风坡
C
阳坡
阴坡 阳坡
B
S
A
NS
雪线
D 背风坡 C
B
阴坡
A
N
自然带分布高的是阳坡;雪线低的是迎风坡。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原理 (1)通过同一自然带在山地南坡和北坡分布的高低判断南北半 球,如果该自然带在山体南坡位置比北坡高,则表明该山体 位于北半球,反之位于南半球。 (2)通过基带名称确定山体所在的热量带或气候区。 (3)通过自然带数量判读纬度和相对高度。 (4)通过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山体的分布高度确定山体的纬度分 布,该自然带分布的高度与山体所在的纬度高低呈负相关, 即自然带位置越高,该山体所在纬度越低。
成因
东西两岸的 东岸自然带 分布纬度应 向较高纬度 该大致相当 延伸
北半球中低纬度, 大陆东岸是暖流, 西岸是寒流
因 地区 素
南北半球副 热带的大陆 洋 西岸 流 欧洲西岸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地带性分布(理 非地带性分布
想状态)
(现实状况)
森林带或草原 热带荒漠带
带
温带落叶阔叶 针阔混交林带
林向北延伸广
↓ 降水量:沿海―递―→减 内陆
↓ 植被:沿海―森―林―、―草―原―、―荒→漠 内陆
↓ 土壤:沿海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内陆
自然带
水平地带性
垂直
分布规律 纬度地带性 干湿度地带性 地带性
自然带 与纬线平行 与经线平行 与等高线平 延伸方向 (东西延伸) (南北延伸) 行(水平延伸)
成因
寒流起降温减 湿作用 北大西洋暖流 的影响
水 昆仑山麓 温带荒漠带 分
尼罗河谷地 热带荒漠带
绿洲 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 下水丰富 尼罗河水灌溉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陆地自然带
1.成因:不同地区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造成
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对应与
之统一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从而形成不同的自然
带。
纬度 位置
海陆 位置
热量 差异
水分 差异
植被 土壤
自然带
2.特点:具有一定的宽度、呈带状分布。
3. 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理想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北半球)
天山南北坡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北坡积雪冰ຫໍສະໝຸດ 400川0
高山垫状
350
高植山物草
0 300
甸
0
针叶林
250
0 200 0
山地草甸 草原
山地草
150 原
0 荒漠草
原
积雪冰 川
高山草 甸
南坡
山地草 原
干旱山地 草原荒漠草
原
荒 漠
3.同一自然带分布特点: a.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
b.同一自然带在阳坡位置高,阴坡位置低。 北半球南坡阳坡,南半球北坡阳坡
温带 落叶 阔叶 林带
温带 草原带
450N
温带 落叶 阔叶 林带
温带 草原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