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精美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精美课件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 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 化上的觉醒。”
《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
课堂小结
时间:1915年《青年杂志》 兴起 代表人物、主要阵地 新 文 化 运 动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内容 提倡民主和科学 倡导文学革命 意义
随堂演练 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D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2、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 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 C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 ) A、《新青年》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
《青年杂志》和《新青年》
陈独秀
3.代 表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4.重要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北京大学红楼 蔡元培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 容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人血馒头: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 说:“吃下去罢,病便好了”。 小栓撮起这黑东西, 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 奇怪。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 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胡适 旧观念 重形式 难理解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学案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文字或图片材料展示新文化运动前,北京大学的课堂里师生间问候官气十足的情形。

(老师:老爷们请起立!老爷们好!终生:大人好!老师:老爷们辛苦了!终生:升官发财!)进而引出北大的这种风气随着一场运动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旧闻拾遗1: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2.教师提问:材料一报道了袁世凯的哪些行径?他接受“二十一”条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复辟帝制;以换取日本的支持,实现皇帝梦3.旧闻拾遗2:《女子世界》是专为女子创办的杂志。

近日该杂志大量登载节烈女子事例,主张男子多纳妻妾,要求女子独守贞操,反对婚恋自由。

4.教师提问: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5.问题思考: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当时中国面临的紧迫任务有哪些?当时有哪些著名人物认识到这一点?提示: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6.图片展示:展示陈独秀照片和《青年杂志》和《新青年》封面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列表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过程。

提示:目标导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思想革命1.材料展示:材料一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材料二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狂人日记2.教师提问:陈独秀认为哪两种方法可以救治中国?除此之外,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还有哪些主张?(学生讨论)3.教师总结:民主与科学,认为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文化。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章节测试习题(5)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章节测试习题(5)

章节测试题1.【答题】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A. 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B.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活动C. 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D. 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活动【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C。

2.【综合题文】阅读下列图片:【答题】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领导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答案】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人物是陈独秀。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来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

故陈独秀领导了新文化运动。

【答题】图二是《青年杂志》,该杂志从第二卷即改名为什么?它在这场运动中具有怎样的地位?【答案】《新青年》。

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是新思想传播的重要平台。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来从第二卷即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是新思想传播的重要平台。

【答题】图三中的人物给这场运动添加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色彩,他是谁?【答案】李大钊。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热情颂扬俄国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故图三人物是李大钊。

【答题】从整体来说,这场运动既是时代的产物,又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你认为主要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程教学设计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课程内容1.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2.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标志及新文化运动的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学会利用相关史料客观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形成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历史使命感。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中的第一课,本课在教材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是上一单元“辛亥革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下一课“五四运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本课包括两个子目: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教材以“背景——内容——历史意义”为线索,叙述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条理清晰,内容精炼。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而《新文化运动》一课的内容理论性较强,相对比较抽象,对儒家的“纲常伦理”很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选取通俗易懂的材料增强学生历史理解能力,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情境导入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同学们,这段话是百年前的一位知识分子对时代的呼唤、对青年的呐喊、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祖国的深情。

他是谁?何以发出如此振聋发聩的声音?有人说,思想源于时代,思想又引领时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的隧道,去拜访那群激情昂扬的人物,去回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讲授新课一、桎梏:枷锁重重乱象生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20世纪初的中国,将会看到以下现象:社会现象一:北大师生问好(图片、文字)师:同学们通过这种师生问好场景,看出了哪些社会现象?生: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学习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3.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二、自主预习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并在创刊号上发表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 和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3.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与。

4.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1.材料展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设问:(1)“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2)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及其为什么吗?(3)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四、随堂演练1.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A.提倡“民主”与“科学”B.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C.提倡文学革命D.传播马克思主义2.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人是()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胡适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局限性在于()A.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B.没有进行武装斗争C.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D.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4.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含义是指它()A.继续反封建B.向西方学习C.反对尊孔复古D.主张民主共和定5.材料展示:材料一萧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忆秦娥》材料二“这柯(棵)大树很可恶,他碍着我的路!”来!快把他砍倒了,把树根亦掘去。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_6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_6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内容
诠释
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针对尊孔复古的逆流,《新青年》强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提倡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只有民主科学才能救中国。
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
提倡白话文,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2.教师总结强调: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就是要提倡新的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来反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是属于思想革命。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即文学革命。就是要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去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从而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
教师总结果,这才是学习历史的价值所在。学习历史要努力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辩证地看问题。
三、课堂总结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反封建的一次激烈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延续。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使中国出现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4.知识拓展
教师展示材料: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理应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理应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中接受它,以利于推动中国的新文化。”
主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章节测试习题(6)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章节测试习题(6)

章节测试题1.【答题】陈独秀曾针对《新青年》指出:“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对这则材料理解最为正确的是()A. 早期新文化运动最初的目的是启蒙民众B. 新文化运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没有产生影响C.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D.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答】“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意思是新文化运动的宗旨是改造青年思想,提高青年的修养,对政治的批评,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旨,因此材料说明早期新文化运动最初的目的是启蒙民众。

故选A。

2.【综合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初,在中国布满阴霾的天空中,起了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

材料一:辛亥革命以后,民主、平等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

而袁世凯复辟帝制、尊孔复古,行泛施。

这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令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先刷干净不可”。

材料二:材料三: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更加迫切地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开拓了前进的道路。

【答题】根据材料一结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让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认识?【答案】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理论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洗荡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令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先刷干净不可”可知,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理论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洗荡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人教版.doc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人教版.doc

《新文化运动》教案教学分析➷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重点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

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去了解吧!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本目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下兴起的?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教师归纳总结: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势不两立。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图片:提问: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阵地等基本要素?学生回答:①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1915年;②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新青年》的创办;③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目标导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内容诠释抨击封建的旧道德、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只有民主科学才能救中国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提倡白话文,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2.教师总结强调: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就是要提倡新的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来反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是属于思想革命。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知识框架】【重点梳理】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概况(1)开始: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2)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3)口号:民主与科学(4)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主要内容(1)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然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知识延伸】中国近代化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表现在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2)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表现在维新变法运动以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制度为目标,从此中国近代化历程由技术阶段进入政治制度阶段,是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是中国在近代化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

(3)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表现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近代化运动,运动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章节测试习题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

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答案】B【分析】本题是对新文化运动的知识考查。

【解答】根据题干的“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戊戌变法是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B项新文化运动是李大钊、陈独秀等人领导的,C项五四运动是以学生、工人为主力的运动,D项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领导的,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选择B。

2.【答题】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A.蔡元培B.陈独秀C.李大钊D.鲁迅【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有关知识的识记。

【解答】依据学过的知识,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选B。

3.【答题】“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

”文中的这次文化启蒙运动的主要阵地是()A.《新民丛报》B.《民报》C.《新青年》D.《新华日报》【答案】C【分析】本题是对新文化运动的知识考查。

【解答】根据材料中的内容“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为了反对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陈独秀、李大钊等以科学和民主为旗帜,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一场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A项《新民丛报》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于1902年2月由梁启超创办于日本横滨;B项《民报》是孙中山创办的中国同盟会的报刊;D项《新华日报》最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创办,是中国共产党的大型机关报。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上历史第12课《新文化运动》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上历史第12课《新文化运动》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12课《新文化运动》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3.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解读】中国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从器物到制度,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康有为和孙中山等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但均未能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现状。

这就是先进的中国人继续向西方寻找真理,他们开始从文化心理层面,掀起一场更大规模的民族反思浪潮——新文化运动。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梁启超1923年《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目的:以西方资产阶级平等、自由、民主、科学等思想文化批判中国传统的封建思想、道德和文化。

知识点一:新文化运动兴起1、背景:(1)政治: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3)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4)社会: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的改变。

2、兴起的原因:(1)政治上: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直接原因)(2)思想上: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3)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根本原因)3、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改称《新青年》),被誉为青年的“良师益友”。

4、主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主阵地。

5、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6、口号:民主和科学知识点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1、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人血馒头: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说:“吃下去罢,--病便好了”。

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

八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0726218

八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0726218
新文化运动
课题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备课时间
课节累计
1
科目
历史
班级
课时
1课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及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
2.过程与方法:阅读相关作品,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客观的评价新文化运动,形成辩证的历史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的先锋作用, 激发学生勇于 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
2.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3.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内容:思想 革命 、文学革命
评价 :进步、局限
五、教学反思
(二)读:
导学提纲: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是什么?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有哪些?
3.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有哪些? 5.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三)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新入混乱局面,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政治制度的革新是不足以救中国的,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5.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 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5)练达标检测(共10分)
1.1915年的《青年杂志》的创办人和出版地址是(B)
A孙中山、日本东京B陈独秀、上海
C李大钊、上海D蔡元培、北京
2.在100多年前,我国近代史上掀起了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D)
A《民报》B《新青年》C《中华民国约法》
D《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D)

2017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新人教版20170918327

2017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新人教版20170918327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它动摇了封建制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

2.通过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展示图片:《讲坛上的教授》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蔡元培、辜鸿铭。

你认识图片中人物吗?这场由众多学者参加的运动究竟是一场怎样的运动,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蔡元培,辜鸿铭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局混乱的局面之中。

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1917年初,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社也迁往北京。

3.《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

他们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2课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2、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

【导入新课】中国人以前是说古文的,之乎者也,很难懂。

那么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说容易明白的白话文的呢?导入第12课《新文化运动》【自主学习】一、兴起1.标志:________年陈独秀在_________创办《_________》(后改称《新青年》).2.代表人物:_________、李大钊、_________、鲁迅3.主要阵地:《_________》杂志4.____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摇篮。

二、内容和意义1.主要内容:提倡_________,反对独裁专制;提倡_________,反对迷信盲从;提倡_________,反对旧道德;提倡_________,反对旧文学。

2.代表作品: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___》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新青年》先后发表了胡适的________________和陈独秀的_______________。

3、影响:新文化运动动摇了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人教2011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_12

人教2011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_12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知识点来源于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新教材)第12课《新文化运动》,属于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

本课从新思想、新文化两个方面来体现单元标题。

从本课内容来看它上承了技术近代化---洋务运动、政治近代化---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使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下启五四运动----知识份子思想得到解放,从而引领了五四运动,所以也有人把它称之为五四新文化运动。

从具体来看,本课有两个子目,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教材以“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历史意义”为线索,叙述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

从近代抗争史的角度看,新文化运动也是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深刻反思,对封建旧文化的彻底批判。

【学情分析】本知识点属于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新教材)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从知识的储备上看,学生经过了大半个学期的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了解到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了解在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向西方学习技术和政治制度,有过改革,也有过革命,但最终都失败了,这为理解本节课向西方学习思想文化做好了准备。

从理解分析水平上看,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概况教材表述浅显明白,学生自主学习起来不难。

但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教材仅仅定论性的文字,没有史料的佐证,在这个环节上,需要设计史料让学生去分析理解,但学生的理解分析水平还不够强,史料的设问要具体化,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读史料,最后通过度析设计的有冲突性的史料后,全面客观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及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学会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培养学生使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水平。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的设计,让学生提取有效历史的信息,领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思维方式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一、选择题
1. 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青春》一文指出:青年应“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材料旨在说明( )
A.《新青年》得到广大青年的认可
B.李大钊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C.李大钊希冀新青年勇担重任
D.青年学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
2.历史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下列是一位同学的列举结果,其中有一项不恰当,请你帮他挑选出来( )
A.李大钊B.陈独秀C.李鸿章D.胡适
3.下列城市中,见证了《新青年》杂志产生、发展的是( )
①上海②北京③天津④广州
A.①③B.①②C.②③ D.①④
4.“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的一句话,其作者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C.鲁迅D.聂耳
5.在某校八年级(8)班的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的有关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下列小伟同学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C.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

”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7.1916年《青年杂志》正式更名为《新青年》。

你认为最符合100年前中国新青年标准的是( )
A.用白话文写作的青年
B.出国留学的青年
C.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青年
D.具有民主科学思想的青年
8.孩子给父母写信的称呼,由“父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变为“亲爱的爸爸妈妈”,得益于( )
A.鲁迅的《狂人日记》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D.孙中山的《讨袁檄文》
9.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

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
A.“自强”“求富”
B.提倡实业救国
C.维新变法
D.提倡民主与科学
10.比较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新文化运动与维新变法运动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 )
A.深化了民主与科学意识
B.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
C.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D.有利于近代思想文化的传播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

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

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运用史实说明,在近代化进程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
材料二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2)材料二中《新青年》是哪一历史事件中的著名杂志?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的含义。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学革命之命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

余甘冒全国
学院之敌,高举‘文学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

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1)通过这段材料你可以了解新文化运动哪一方面的内容?
(2)有些史学家认为陈独秀的这些主张是胡适主张的进一步发展,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
1.C 2.C 3.B 4.C 5.D 6.C 7.D 8.B 9.D 10.A
11.(1)陈独秀等新知识分子标举民主科学的口号,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改造国民性,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

(2)新文化运动。

(3)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12.(1)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

(2)同意,胡适提倡白话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陈独秀则进一步提出文学革命,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