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蓝田普化水会音乐的现状及传承
关中地区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现状
关中地区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现状关中民间歌舞是关中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中民间歌舞种类很多,关中地区具备了原生戏曲、舞蹈的有利条件,欢快明亮的小曲、激越高亢的锣鼓戏曲,热闹欢腾的秧歌、腰鼓舞蹈应运而生,关中人听听小曲、看看戏曲、扭扭秧歌,悠哉乐哉。
关中民间歌舞创作、传播人才济济,也是关中地区民间歌舞艺术繁荣昌盛的重要因素。
关中东起潼关,西至宝鸡,南接秦岭,北抵陕北高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包括了宝鸡、咸阳、西安、铜川、渭南五个市。
关中民歌伴随舞蹈活跃在舞台以及民间,其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关中民间舞蹈具有粗犷、细腻、诙谐等不同舞风,丰富多彩的关中民间舞蹈是研究、保存、继承、发展关中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和西部人文资源的珍贵史料和活化石,也是我们开发民族民间艺术的重要人文资源。
当今以陕北秧歌、腰鼓为主体的民间流传的“社火”、“锣鼓”等,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广泛的群众性,今天我们处于改革开放、实现小康社会的伟大时代,民间舞蹈仍是广大群众倍加喜爱的传统文化活动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和缺少的内容。
音乐形式数量最多的是小调,而小调中85%的是一般小调与社火小调。
一般小调分布最集中的是凤县,社火小调分布最集中的是韩城。
关中地区的号子分为船工号子、打夯号子、搬运号子、箱夫子歌、锄地号子。
在民间器乐的地域分布上,关中地区的国家级器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西安鼓乐、高陵洞箫、蓝田普化水会音乐、韩城流行鼓四项,占陕西省国家级器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三分之二。
省级器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阎良新兴特技唢呐、岐山转鼓、长武道场、姜马察回、渭旗锣鼓、临潼零口十面锣十面鼓六项,占陕西省省级器乐类非物质类文化遗产项目的四分之三。
特别是西安鼓乐作为陕西省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认定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仅流传于西安市郊一带的关中地区。
一、关中地区民间舞蹈文化的历史渊源远在80万年至20万年前,大荔猿人、蓝田猿人已在这块古老的三秦黄土大地上繁衍栖息。
2021文化遗产知识竞赛-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精选试题)
文化遗产知识竞赛-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1、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3、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4、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和原则是什么?5、采用哪些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6、“文化遗产日”的由来?7、娄底市市级、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哪些?8、娄底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哪些?9、唐代健舞曲中出于西域的有哪几种?()A.胡腾、胡旋、苏合香B.胡腾、胡旋、绿腰C.胡腾、苏合香、苏莫遮D.胡腾、胡旋、柘枝10、2.敦煌莫高窟现存最早的洞窟开凿于()世纪?A.3世纪B.4世纪C.5世纪D.6世纪11、发现河南渑池仰韶村的学者是()A.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B.中国考古学家苏秉琦C.中国考古学家吴金鼎D.英国考古学家戴维•克拉克12、4.2006年我国申遗成功的项目有:()A.开平碉楼、皖南古村落B.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安阳殷墟C.开平碉楼、安阳殷墟D.皖南古村落、安阳殷墟13、磨沟墓地是哪一年的全国考古十大发现?()A.2005年B.2008年C.2009年D.2021年14、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件瓷器是唐朝()皇帝奉献给佛祖的珍贵物品.A.13、德宗B.14、懿宗C.13、德宗D.14、高宗15、被誉为“天下第一古庄”的是()A.麻扎村B.乌镇C.凤凰古镇D.丽江16、井真成墓志显示“日本”国号至少在()年以前出现A.731B.732C.733D.73417、2021和2021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日的主城市分别是(A.江西景德镇、陕西咸阳B.江西景德镇、重庆C.陕西咸阳、浙江杭州D.陕西咸阳、四川成都18、有“北分淮倭,南接江潮”水上交通枢纽之称的地方是()A.泉州B.黄桥镇C.扬州D.景德镇19、被认定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奇妙结合的是()A.大夏统万城遗址B.上京会宁府C.金中都大兴府遗址D.元上都遗址20、《三朝北盟汇编》指的是哪三朝()A.宋、辽、金B.宋、辽、西夏C.宋徽宗、宋钦宗、宋咼宗D.宋哲宗、宋徽宗、宋钦宗21、被《不列颠百科全书》誉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的是()A.《天工开物》B.《太平御览》C.《四库全书》D.《永乐大典》22、五大名窑中“紫口铁足”指的是哪个窑系()A.官窑B.哥窑C.汝窑D.定窑23、“文物”一词最早见于下列哪一部书中?()A.《左传》B.《国语》C.《尚书》D.《史记》24、世界记忆遗产关注的是()A.历史B.遗址C.文献D.文物25、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正确的是()。
略谈陕西民俗文化的特点及发展
角余料做成 的娃娃 、 老虎、 、 猫 、 猴 鸡、 狗及虎头等玩 具, 形象夸张, 生动可爱, 乡情浓郁色彩鲜艳。流行于 关 中地 区的香包, 用棉织品和丝绣扎成各种人物 、 动 物、 花鸟虫鱼 、 瓜果蔬菜等形状内 装雄黄、 香草等药
作者简 介 : 张桂荣 , , 女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 、 副院长 ; 周静 , , 女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办公 室主任 。
4 2
陕西社会 主义学 院学报
21 02年 1 月
寄托情思的一种信物。 4 历史的古老性。 、 陕西历经周秦汉唐, 是十三朝 古都所在地 。 语言的繁衍变化, 总逃脱不 了旧有的基 础。陕西方言是中国古文字的活化石 。现在陕西方 言中至今还保留着古香古色的腔调和文字 。如“ 乡 党” 一词, 与古代 的民户编制有关。据《 汉书》 “ 载:五 家为邻, 五邻为里, 四里为族, 五族为党, 五党为州, 五
一
生活习俗, 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 。 信天游的节 奏大都 十分 自由, 旋律奔放高亢, 韵律 和谐 , 扣人心
弦, 回肠荡气, 不假修饰地透着健康之美 。信天游 的 歌腔高度集中地展示了高原的 自然景观 、 社会 风貌 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 极具地域的原发性特点。
2 制作 的原始性。 、 陕西民俗都是“ 得掉渣的 土” 东西, 极具原始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些手工制作
陕西 民俗文化是 中国文化和 “ 东方文化 ” 不可 缺少的一部分。 一位 日 本大学的教授说过: 陕西民俗 文化的价值。 绝不亚于周 、 、 、 秦 汉 唐文物的价值。它 象征的贴切, 的生动, 鲜活 故事的情趣, 表现 出其超 乎大多数人想象的神韵 。总括起来具有以下特点:
蓝田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思考
蓝田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思考摘要:本文从蓝田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困难、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蓝田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建议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d fromthedifficulties of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construction of Lantian countyand the status of rural public service system the construction,and puts forward theimprovement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the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Keywords:Lantian County:the system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present situation;suggestion前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的制度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积极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为了全面了解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我曾无数次深入基层、走访部门,对全县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其具体情况如下:1.蓝田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1.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1.1.1文化馆。
二级文化馆一个,占地面积2960平方米,活动室6个,总投资357万元,不是齐全,配备达标。
国家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
山东省巨野县
05-2078 李从海 男 汉族 Ⅱ-48 枝江民间吹打乐
湖北省枝江市
05-2079 何克宁 男 汉族 Ⅱ-49 广东音乐
广东省广州市
05-2080 刘英翘 05-2081 杨文明 05-2082 任连义
男 汉族 Ⅱ-49 广东音乐 男 土家族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男 汉族 Ⅱ-55 河北鼓吹乐
附件
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序号
姓名 性别 民族
05-1987 田锦锋 男 苗族
(1082人)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Ⅰ-1 苗族古歌
申报地区或单位 贵州省台江县
05-1988 吴通贤 男 苗族 Ⅰ-5 刻道
贵州省施秉县
05-1989 陈秋强 男 汉族 Ⅰ-7 梁祝传说
浙江省上虞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 族自治州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 县
男 汉族 Ⅱ-24 川江号子
重庆市
05-2047 张中祥 男 汉族 Ⅱ-27 薅草锣鼓(金湖秧歌) 江苏省金湖县
05-2048 方由根 05-2049 冷浩然 05-2050 贾福英
男 汉族 Ⅱ-27 薅草锣鼓(武宁打鼓歌) 江西省武宁县
男
安徽省马鞍山市
05-2037 李家莲 女 汉族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05-2038 尚生武 男 土家族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县
05-2039 阿称恒 男 傈僳族 Ⅱ-17 傈僳族民歌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05-2040 苏平 05-2041 李桂英 05-2042 王德勤
女 撒拉族 Ⅱ-20 花儿(松鸣岩花儿会) 甘肃省和政县
香港特别行政区
当代地水南音传承现状
当代地水南音传承现状地水南音,又称地水琴谱,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音乐形式,起源于中国南方的地方音乐。
它以其独特的音韵和表现形式,吸引了许多音乐爱好者和文化学者的关注。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变革的影响,地水南音的传承现状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在过去,地水南音主要传承于乡村社区和家庭中,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
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乡村人口的外流,地水南音的传统传承方式受到了挑战。
许多年长的传承人逐渐老去,年轻一代对地水南音的了解和兴趣也逐渐减弱,这导致了地水南音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尽管面临许多困难,当代地水南音的传承工作仍在进行中,并且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方面,一些文化机构和民间组织开始重视地水南音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积极开展相关的研究和活动。
一些年轻人也开始对地水南音产生兴趣,他们希望通过学习和表演,传承和发扬地水南音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文化机构和民间组织的支持下,一些地水南音的传承项目得以启动。
这些项目包括音乐学校的地水南音课程、音乐节和比赛、地水南音团体的组建等。
通过这些途径,人们得以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地水南音,从而促进了这一传统音乐形式的传承和发展。
一些传承人也开始将地水南音的教学资料进行整理和出版,以便更好地传承和普及。
一些年轻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地水南音与当代音乐形式相结合,创作出新颖的作品,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
通过这种方式,地水南音得以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当代地水南音的传承仍面临许多挑战。
一方面,地水南音的传承需要经济和人力的支持,但目前的融资和资源仍然不足。
地水南音的传承工作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但目前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仍然不够。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地水南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我们需要加大对地水南音的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我们需要加强对地水南音传承人的培训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机会。
我们需要加强地水南音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加强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建设。
陕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二.陕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蓝田普化水会音乐、姜马察回音乐、西山酒歌、陕西民歌、绥米唢呐、白云山道教音乐、镇巴民歌、洋县佛教音乐、旬阳民歌、紫阳民歌、商洛民歌、长安斗门石婆庙七夕传说、黄帝传说故事、十面锣鼓、周至牛斗虎、渭旗锣鼓、牛拉鼓、蛟龙转鼓、高跷赶犟牛、岐山转鼓、千阳八打棍、花苫鼓、韩城行鼓、洪拳鼓、老庙老鼓、秦腔、眉户曲子戏、弦板腔、灯盏头碗碗腔皮影戏、华县皮影戏、东路碗碗腔皮影戏、华阴老腔、华阴迷胡、阿宫腔、合阳提线木偶戏、关中道情、周至道情、西府道情、西府曲子、韩城秧歌、陕北说书、红拳、西秦刺绣、社火脸谱绘制技艺、凤翔木版年画、凤翔泥塑、澄城刺绣、安塞剪纸、中华老字号西安饭庄陕菜和陕西风味小吃制作技艺、中华老字号同盛祥牛羊肉泡馍技艺、中华老字号德懋恭水晶饼制作技艺、北张村传统造纸技艺、杜康酒酿造技艺、传统九龙木雕雕刻技艺、吴起泥塑技艺、吴起糜粘画技艺、甘泉豆腐与豆腐干制作技艺、绥德石雕雕刻技艺、洋县架火焰火技艺、洋县传统造纸技艺、谢村黄酒酿造技艺、宁强福兴老字号王家核桃馍制作技艺、炎帝陵祭典、陇州社火、司马迁民间祭祀、东庄神楼、东峪孝歌、铁里芯子、尧山圣母庙会、蒲城血故事特技、谷雨祭祀文祖仓颉典礼、药王山庙会、陈炉窑神庙春秋祭祀礼仪、耀州火亭子、黄帝陵祭典、延川小程村原生态民俗文化等。
三.秦腔秦腔(Qinqiang Opera,或Qinqiang)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
蓝田县12五规划
蓝田县12五规划蓝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县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
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我县紧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关天经济区规划实施和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机遇,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加快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生态化进程,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建设“人文山水蓝田、西安东部新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市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强县富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一四五五”发展思路,抢抓机遇、克服困难、争先进位、跨越发展,提前两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预计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8.6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年均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5亿元,是05年的4.6倍,年均增长35.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4亿元,是2005年的2.98倍,年均增长23.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亿元,是2005年的4.6倍,年均增长35.94%;农民人均纯收入5160元,较2005年净增2730元。
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监测排位由2006年的41位上升到2009年的32位。
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步伐加快。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预计2010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5亿元,粮食总产量33.5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93.35%和15.1%。
认真落实工业强县战略,新型工业化进程步伐加快,建成尧柏水泥、华建管桩、陕汽蓝通等一批骨干企业,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10个。
预计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0亿元,是2005年的3.3倍,年均增长26.8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
陕西特色文化类类目
安塞剪纸 延安市安塞县 安塞民间绘画 延安市安塞县
黄陵面花 延安市黄陵县 定边剪纸艺术 榆林市定边县
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 渭南市澄城县 渭北面花制作技艺 渭南市大荔县 蒲城杆火技艺 渭南市蒲城县 华县皮影制作技艺 渭南市华县华县皮影 合阳提线木偶制作技艺 渭南市合阳县 谢村黄酒酿造技艺 汉中市洋县
杜康酒酿造技艺 渭南市白水县 传统九龙木雕雕刻技艺 马金财 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铜川市 吴起泥塑技艺 延安市吴起县 吴起糜粘画技艺 延安市吴起县 甘泉豆腐与豆腐干制作技艺 延安市甘泉县
陕北说书 延安市 陕北道情 延安市 榆林小曲 榆林市 韩城秧歌 韩城市
社火脸谱绘制技艺 宝鸡市陈仓区 凤翔木版年画 宝鸡市凤翔县 陕北民间匠作画艺 王宁宇 秦镇米皮制作技艺 西安市户县 豆村大腊制作技艺及民俗 西安市周至县 中华老字号张记馄饨制作技艺 咸阳市 中华老字号西凤酒酿造技艺 宝鸡市 岐山哨子面制作技艺 宝鸡市岐山县 凤翔草编技艺 宝鸡市凤翔县
商洛民歌 商洛市 旬阳民歌 安康市旬阳县 陕北民歌 延安市、榆林市
紫阳民歌 安康市紫阳县 白云山道教音乐 榆林市佳县 西山酒歌 宝鸡市陈仓区
壶口斗鼓 延安市宜川县 宜川胸鼓 延安市宜川县 洛川蹩鼓 延安市洛川县 洛川老秧歌 延安市洛川县 延川大秧歌 延安市延川县 韩城行鼓 韩城市
黄陵老秧歌 延安市黄陵县 陕北秧歌(绥德) 榆林市绥德县 靖边跑驴 榆林市靖边县 横山老腰鼓 榆林市横山县 安康小场子 安康市 汉调桄桄 汉中市
梁生宝 无争 橡皮糖 七面骰子
洋县架花焰火技艺 汉中市洋县
绥德石雕雕刻技艺 榆林市绥德县
药王山庙会 铜川市 陈炉窑神庙春秋祭祀礼仪 铜川市印台区 耀州火亭子 铜川市耀州区 蒋村正月民俗活动 西安市户县 长武道场 咸阳市长武县 宝鸡民间社火 宝鸡市 延安老醮会 王宁宇 白鹿原 断层线 未卜 塑料卡片
蓝田赋(修订版)
蓝田赋(修订版)谭长征灞河两岸,古城东南,县出美玉,故名蓝田。
南枕秦岭,北负骊山,东去商洛,西邻长安。
六十五万黎庶,世代耕作,民风淳朴;千九平方公里,山岭叠翠,川塬相间。
神鲸大将,愤开秀美鲸鱼沟;白鹿仙子,播福千古白鹿原。
公王岭,陈家窝,蓝田猿人之故地;华胥陵,女娲谷,三皇始祖之家园。
千岩做锁,万嶂为拴。
秦楚之要地,三辅之屏藩。
蓝关道,上峣山,登七盘,仰观栈道通楚地,途经蓝桥到武关;竹篑山,临辋水,守辋川,俯瞰川原拥峣柳①,雄踞峪口锁长安。
沛公巧用张良计,绕峣关,逾篑山,大败赵高于滋水;徐帅引兵石门关,出峪口,驻塘子,点燃火种于南山。
自古吟哦,至今咏叹,蓝田美景,文化溯源。
韩愈过古道,云横秦岭雪拥关;杜甫望蓝水,玉山高并两峰寒。
右丞②恋辋川,长啸独弹赏烟雨;湘子隐洞府,玄觉苦修成八仙。
汤泉喷涌,群山如画雄而秀;垂柳夹岸,灞水环碧清且涟。
尾生抱柱③,痴情者却难相见;蓝桥相会④,有情人终结良缘。
郁郁之篁竹,袅袅之香烟,千年古刹悟真寺;慈祥之菩萨,狰狞之罗汉,第二敦煌水陆庵。
究远祖之石器,观钟乳之瀑布,山间海宫锡水洞;劝世人以慈孝,品画中之诗意,望中风景王顺山。
钟灵毓秀,风流山川,前赴后继,辈出英贤。
刚正县令张辅,画马神手韩干。
闯王大将刘宗敏,关中名儒牛蓝川⑤。
藏悲愤乎异域,奏胡笳于故土,思汉缅才文姬墓;倡患难之相恤,约德业之相劝,移风易俗四吕庵。
辛亥举义余成龙,反袁斗士邵泽南。
行宫御厨李芹溪,书画圣手阎甘园。
苛政凶猛,四乡村社交农具;兵匪横行,乡民组成硬肚团。
汪锋举旗闹玉山,蓝桥暴动掀巨澜。
王世泰、吴岱峰、刘志丹,二十六军⑥过蓝田,枪林弹雨张家坪,烈士鲜血染群山;徐海东、程子华、吴焕先,二十五军到蓝田,打富济贫葛牌镇,红色政权换新天。
怎能忘,白耀亭领导暴动,齐振国敌营伏潜,侯德普捣毁粮库,赵伯平鸡毛帖传,张静雯巾帼英烈⑦,胡达明游击终南。
看今日,为人师表李小棚,金融卫士李凤莲。
地质学家赵国宾,爱民神医白粹庵。
陕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汉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民间文学
谚语(陕北民谚)
陕西省榆林市
榆林市群众艺术馆
民间文学
仓颉传说
陕西省洛南县
洛南县文化馆
民间文学
仓颉传说
陕西省白水县
白水县文化馆
传统音乐
紫阳民歌
陕西省紫阳县
紫阳县文化馆
传统音乐
唢呐艺术(绥米唢呐)
陕西省绥德县
绥德县文化馆
传统音乐
唢呐艺术(绥米唢呐)
陕西省米脂县
米脂县文化馆
传统戏剧
皮影戏(华阴老腔)
陕西省华阴市
华阴市华山老腔艺术保护发展中心
传统戏剧
皮影戏(阿宫腔)
陕西省富平县
富平县阿宫腔剧团
传统戏剧
皮影戏(弦板腔)
陕西省乾县
乾县文化馆
传统戏剧
木偶戏(郃阳提线木偶戏)
陕西省
合阳县线腔木偶剧团
传统戏剧
木偶戏(陕西杖头木偶戏)
陕西省
陕西省民间艺术剧院有限公司
传统戏剧
眉户(华阴迷胡)
洞箫音乐(高陵洞箫)
陕西省高陵县
西安市高陵区文化馆
传统音乐
佛教音乐(洋县佛教音乐)
陕西省洋县
洋县文化馆
传统音乐
道教音乐(白云山道教音乐)
陕西省佳县
佳县文化馆
传统音乐
旬阳民歌
陕西省旬阳县
旬阳县文化馆
传统舞蹈
秧歌(陕北秧歌)
陕西省绥德县
绥德县文化馆
传统舞蹈
安塞腰鼓
陕西省安塞县
延安市安塞区文化文物馆(延安市安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陕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收集人:南方医科大学非遗文化行社团
西安的传统风俗
西安的传统风俗西安的传统风俗丰富多彩,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以下是一些西安的传统风俗:1.赛神船:赛神船是陕西省西安市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起源于唐代,主要流行于渭水沿岸地区。
每年五月,村民们会举行赛神船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破五:破五是西安民间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初五。
这一天,人们会进行打扫庭院、贴春联、放鞭炮、猜灯谜等活动,以祈求新的一年里万事顺利。
3.西安秦腔:秦腔,又称西安腔,是陕西省的地方戏曲剧种。
在西安,秦腔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传统表演艺术。
4.吃饺子:西安人民酷爱吃饺子,尤其在春节期间。
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以庆祝团圆、祈愿好运。
饺子的馅料丰富多样,如三鲜、羊肉、牛肉等。
5.踩高跷:西安民间有踩高跷的习俗。
在节庆活动中,高跷表演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踩高跷象征着吉祥如意,也是民间艺人展示技艺的好机会。
6.元宵节灯会:元宵节是西安民间传统佳节。
在元宵节期间,市区街头巷尾到处是五彩缤纷的花灯,人们会聚集在灯会中观赏花灯、猜灯谜,共度团圆佳节。
7.关中皮影:关中皮影源于汉代,最初用纸板制作,宋代以后开始用牛、羊、驴皮制作。
皮影戏是陕西的一种地方戏,以皮影为表演形式,用灯光照射镂刻精美的皮影映出影像,配以唱腔和乐器伴奏。
8.西安鼓乐:西安鼓乐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的民间大型鼓乐。
它以磅礴的气势、鲜明的节奏、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赢得了国内外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和研究者的高度评价。
9.蓝田普化水会音乐:蓝田普化水会音乐流传在西安蓝田县普化镇一带专门用于佛事、善事、祭祀的民间吹打音乐。
这种音乐分为行乐和坐乐两类,因演奏所涉事由严肃、庄重,故从不用于喜庆婚俗场合。
10.西安都城隍庙民俗:位于西安市西大街中段的都城隍庙是西安市重要的古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有着600多年的历史。
这里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日都有庙会,前来烧香祈福的市民游客成群结伴而来,为的是抢个头香,而四月初八则有大型祭祀盛会。
第一批陕西非 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名称
分布地区
18 十面锣鼓
西安
19 周至牛斗虎 20 渭旗锣鼓 21 牛拉鼓 22 蛟龙转鼓 23 高跷赶犟驴 24 岐山转鼓 25 千阳八打棍 26 花苫鼓
西安 西安 咸阳 咸阳 宝鸡 宝鸡 宝鸡 渭南
陕⻄西省第一一批非非物质文文化遗产项目目代表性传承人人名单
姓名 赵庚辰★ 顾景昭★ 田中禾★ 许振东 苗冬泰
佳县文化馆
洋县文化馆 洋县文化馆 旬阳县非物质文 化 遗产保护中心
申报单位或个人 西安市临潼区非 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中 心 周至县文化馆
周至县文化馆
咸阳牛拉鼓社 乾县蛟龙转鼓协 会 眉县文化馆
岐山县文化馆
千阳县文化馆
大荔县文化馆
1
一、民间音乐 (17人)
27 韩城行鼓
28 洪拳鼓
29 老庙老鼓 30 华州背花鼓 31 东雷上锣鼓 32 安塞腰鼓
1924.9
城固县原公镇两 俱村
农民 农民 农民 农民 演员 演员 农民
自由职业
退休工人 农民 退休演唱家 退休教师
申报单位或个人
西安市临潼区非 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中 心
周至县文化馆
宝鸡市群众艺术 馆 宝鸡市群众艺术 馆
韩城市文化馆
延安市曲艺馆 延安市曲艺馆 延川县文化文物 馆
榆林市群众艺术 馆
榆林市群众艺术 馆 榆林市群众艺术 馆
1941.9
凤翔县南指挥镇 白家凹村
1930.3
韩城市金城区庙 后村五组
1957.6 延安市曲艺馆
1951.10 延安市曲艺馆
1956.2
延川县讫川镇石 家河村
榆林市榆阳区李
1954.1 学士
上巷23号
1945.1
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首批正式公布的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都具有浓郁的特点:有的展现陕西传统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创造力的杰出价值;有的扎根于相关社区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有的具有促进陕西地域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有的出色地运用传统文艺和技能,体现出高超的水平,具有见证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还有的对维系陕西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因社会变革或缺乏保护措施而面临消失的危险。
目录:1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民间文学▪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俗2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3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1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共计145项,序号前标注“★”为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民间音乐(12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1Ⅰ—1西安鼓乐陕西省艺术研究所★2Ⅰ—2蓝田普化水会音乐西安市蓝田县3Ⅰ—3姜马察回音乐宝鸡市陈仓区4Ⅰ—4西山酒歌宝鸡市陈仓区5Ⅰ—5陕北民歌延安市、榆林市6Ⅰ—6绥米唢呐榆林市绥德县、米脂县7Ⅰ—7白云山道教音乐榆林市佳县8Ⅰ—8镇巴民歌汉中市镇巴县9Ⅰ—9洋县佛教音乐汉中市洋县10Ⅰ—10旬阳民歌安康市旬阳县★11Ⅰ—11紫阳民歌安康市紫阳县12Ⅰ—12商洛民歌商洛市民间文学(2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13Ⅱ—1长安斗门石婆庙七夕传说西安市长安区14Ⅱ—2黄帝传说故事延安市黄陵县民间舞蹈(25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15Ⅲ—1十面锣鼓西安市临潼区16Ⅲ—2周至牛斗虎西安市周至县17Ⅲ—3渭旗锣鼓西安市周至县18Ⅲ—4牛拉鼓咸阳市19Ⅲ—5蛟龙转鼓咸阳市乾县20Ⅲ—6高跷赶犟驴宝鸡市眉县21Ⅲ—7岐山转鼓宝鸡市岐山县22Ⅲ—8千阳八打棍宝鸡市千阳县23Ⅲ—9花苫鼓渭南市24Ⅲ—10韩城行鼓韩城市25Ⅲ—11洪拳鼓渭南市澄城县26Ⅲ—12老庙老鼓渭南市富平县27Ⅲ—13华州背花鼓渭南市华县28Ⅲ—14东雷上锣鼓渭南市合阳县★29Ⅲ—15安塞腰鼓延安市安塞县30Ⅲ—16壶口斗鼓延安市宜川县31Ⅲ—17宜川胸鼓延安市宜川县★32Ⅲ—18洛川蹩鼓延安市洛川县33Ⅲ—19洛川老秧歌延安市洛川县34Ⅲ—20延川大秧歌延安市延川县35Ⅲ—21黄陵老秧歌延安市黄陵县★36Ⅲ—22陕北秧歌(绥德)榆林市绥德县37Ⅲ—23靖边跑驴榆林市靖边县38Ⅲ—24横山老腰鼓榆林市横山县39Ⅲ—25安康小场子安康市传统戏剧(22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40Ⅳ—1秦腔陕西省振兴秦腔办公室41Ⅳ—2眉户曲子戏西安市户县★42Ⅳ—3弦板腔咸阳市乾县43Ⅳ—4灯盏头碗碗腔皮影戏宝鸡市千阳县★44Ⅳ—5华县皮影戏渭南市45Ⅳ—6东路碗碗腔皮影戏渭南市★46Ⅳ—7华阴老腔渭南市华阴市47Ⅳ—8华阴迷胡渭南市华阴市★48Ⅳ—9阿宫腔渭南市富平县★49Ⅳ—10合阳提线木偶戏渭南市合阳县50Ⅳ—11合阳跳戏渭南市合阳县51Ⅳ—12华州秧歌戏渭南市华县52Ⅳ—13同州梆子渭南市大荔县53Ⅳ—14府谷二人台榆林市府谷县★54Ⅳ—15汉调桄桄汉中市55Ⅳ—16端公戏汉中市★56Ⅳ—17汉调二黄安康市57Ⅳ—18八岔戏安康市汉滨区58Ⅳ—19道情戏安康市汉滨区59Ⅳ—20弦子腔安康市平利县★60Ⅳ—21商洛花鼓商洛市61Ⅳ—22镇安花鼓商洛市镇安县曲艺(15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62Ⅴ—1关中道情西安市63Ⅴ—2周至道情西安市周至县64Ⅴ—3西府道情宝鸡市65Ⅴ—4西府曲子宝鸡市66Ⅴ—5韩城秧歌韩城市★67Ⅴ—6陕北说书延安市68Ⅴ—7陕北道情延安市★69Ⅴ—8榆林小曲榆林市70Ⅴ—9清涧道情榆林市清涧县71Ⅴ—10汉中曲子汉中市72Ⅴ—11镇巴渔鼓汉中市镇巴县73Ⅴ—12春倌说春汉中市南郑县74Ⅴ—13洛南静板书商洛市洛南县75Ⅴ—14柞水渔鼓商洛市柞水县76Ⅴ—15镇安渔鼓商洛市镇安县竞技(1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77Ⅵ—1红拳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民间美术(10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78Ⅶ—1西秦刺绣宝鸡市79Ⅶ—2社火脸谱绘制技艺宝鸡市陈仓区★80Ⅶ—3凤翔木版年画宝鸡市凤翔县★81Ⅶ—4凤翔泥塑宝鸡市凤翔县82Ⅶ—5澄城刺绣渭南市澄城县★83Ⅶ—6安塞剪纸延安市安塞县84Ⅶ—7安塞民间绘画延安市安塞县85Ⅶ—8黄陵面花延安市黄陵县86Ⅶ—9定边剪纸艺术榆林市定边县87Ⅶ—10陕北民间匠作画艺王宁宇传统手工技艺(31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88Ⅷ—1中华老字号西安饭庄陕菜和西安市陕西风味小吃制作技艺89Ⅷ—2中华老字号同盛祥西安市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90Ⅷ—3中华老字号德发长饺子制作技艺西安市91Ⅷ—4中华老字号德懋恭水晶饼制作技艺西安市92Ⅷ—5北张村传统造纸技艺西安市长安区93Ⅷ—6狄寨徐文岳泥哨制作技艺西安市灞桥区94Ⅷ—7竹篾子灯笼编织技艺西安市灞桥区95Ⅷ—8阎良核雕技艺西安市阎良区96Ⅷ—9秦镇米皮制作技艺西安市户县97Ⅷ—10豆村大腊制作技艺及民俗西安市周至县98Ⅷ—11中华老字号张记馄饨制作技艺咸阳市99Ⅷ—12中华老字号西凤酒酿造技艺宝鸡市100Ⅷ—13岐山哨子面制作技艺宝鸡市岐山县101Ⅷ—14岐山空心挂面制作技艺宝鸡市岐山县102Ⅷ—15凤翔草编技艺宝鸡市凤翔县★103Ⅷ—16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渭南市澄城县104Ⅷ—17渭北面花制作技艺渭南市大荔县105Ⅷ—18蒲城杆火技艺渭南市蒲城县106Ⅷ—19华县皮影制作技艺渭南市华县107Ⅷ—20合阳提线木偶制作技艺渭南市合阳县108Ⅷ—21杜康酒酿造技艺渭南市白水县109Ⅷ—22传统九龙木雕雕刻技艺马金财★110Ⅷ—23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铜川市111Ⅷ—24吴起泥塑技艺延安市吴起县112Ⅷ—25吴起糜粘画技艺延安市吴起县113Ⅷ—26甘泉豆腐与豆腐干制作技艺延安市甘泉县114Ⅷ—27绥德石雕雕刻技艺榆林市绥德县115Ⅷ—28洋县架花焰火技艺汉中市洋县116Ⅷ—29洋县传统造纸技艺汉中市洋县117Ⅷ—30谢村黄酒酿造技艺汉中市洋县118Ⅷ—31宁强福兴老字号王家汉中市宁强县核桃馍制作技艺民俗(27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119Ⅸ—1长安王曲城隍庙祭祀和庙会西安市长安区120Ⅸ—2侯官寨迎春社火牛老爷西安市长安区121Ⅸ—3骊山女娲风俗西安市临潼区122Ⅸ—4栎阳马踏青器山社火西安市临潼区123Ⅸ—5户县社火西安市户县124Ⅸ—6蒋村正月民俗活动西安市户县125Ⅸ—7长武道场咸阳市长武县★126Ⅸ—8宝鸡民间社火宝鸡市127Ⅸ—9炎帝陵祭典宝鸡市渭滨区128Ⅸ—10陇州社火宝鸡市陇县129Ⅸ—11司马迁民间祭祀韩城市130Ⅸ—12东庄神楼韩城市131Ⅸ—13东峪孝歌渭南市华县132Ⅸ—14铁里芯子渭南市华县133Ⅸ—15尧山圣母庙会渭南市蒲城县134Ⅸ—16蒲城血故事特技渭南市蒲城县135Ⅸ—17谷雨祭祀文祖仓颉典礼渭南市白水县136Ⅸ—18药王山庙会铜川市137Ⅸ—19陈炉窑神庙春秋祭祀礼仪铜川市印台区138Ⅸ—20耀州火亭子铜川市耀州区★139Ⅸ—21黄帝陵祭典延安市黄陵县140Ⅸ—22延川小程村原生态民俗文化延安市延川县141Ⅸ—23白云山庙会榆林市佳县142Ⅸ—24洋县悬台社火艺术汉中市洋县143Ⅸ—25勉县武侯墓清明祭祀活动汉中市勉县144Ⅸ—26汉滨区龙舟风俗安康市汉滨区145Ⅸ—27延安老醮会王宁宇2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16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146 I-3 农业始祖后稷传说武功县文化馆147 I-4 柳毅传书长武县文体旅游局148 I-5 秦琼敬德门神传说咸阳凯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49 I-6 吹箫引凤传说宝鸡市陈仓区文化馆150 I-7 韩城古门楣题字罗建民(渭南市)151 I-8 劈山救母传说华阴市图书馆152 I-9 烂柯山传说洛川县文化馆153 I-10 美水泉传说甘泉县文化馆154 I-11 龙亭蔡伦造纸传说汉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155 I-12 龙安茶传说岚皋县文化广播电视局156 I-13 药王孙思邈传说铜川市耀州区文化馆157 I-14 孟姜女传说铜川市王益区文化馆158 I-15 仓颉造字传说洛南县文化馆159 I-16 花木兰传说延安市宝塔区文化馆160 I-17 陕南歌谣(包括红军歌谣)汉阴县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161 I-18 汉中巴山乡村婚礼知客司礼仪词汉中市群众艺术馆民间音乐(7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162 II-13 民歌凤县民歌凤县文化馆黄陵民歌黄陵县文体事业局靖边信天游靖边县文体事业局泾河号子泾阳县文体广电局汉江号子安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安康花鼓子安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神木酒曲神木县文体事业局163 II-14 民间鼓吹乐澄城鼓吹乐艺术澄城县文化馆秦汉战鼓黄建民(咸阳市)监军战鼓永寿县文体事业局威风战鼓眉县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局五圆鼓合阳县文体事业局韩城“谏公”鼓吹乐韩城市西庄镇杨村村委会164 II-15 唢呐艺术子长唢呐子长县文体事业局旬邑唢呐旬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65 II-16 高陵洞箫艺术高陵县文化馆166 II-17 吴起弹口弦吴起县文化馆167 II-18 延长曲颈琵琶延长县文化馆168 II-19 定边民间道教音乐定边县文体事业局民间舞蹈(14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169 III-26 鼓舞西山刁鼓宝鸡市陈仓区文化馆韩城黄河阵鼓韩城市文化馆华阴素鼓华阴市图书馆志丹羊皮扇鼓志丹县文体事业局黄龙猎鼓黄龙县文化馆洛川对面锣鼓洛川县文化馆合阳撂锣合阳县文体事业局西乡打锣镲西乡县文化馆170 III-27 龙舞勉县五节龙勉县文化馆三原老龙三原县文化馆171 III-28 潼关南街背芯子潼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72 III-29 潼关踩高跷潼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73 III-30 绥德踢场子绥德县文化馆174 III-31 潼关古战船潼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75 III-32 吴堡水船吴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76 III-33 贯溪地围子西乡县文化馆177 III-34 石泉火狮子石泉县文化旅游局178 III-35 安康彩莲船安康市汉滨区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局179 III-36 蜀河双彩车旬阳县文化馆180 III-37 泾河竹马泾阳县文体局181 III-38 吴起铁鞭舞吴起县文化馆182 III-39 东寨十八罗汉三原县文化馆传统戏剧(3项)曲艺(4项)杂技与竞技(2项)民间美术(10项)传统手工技艺(30项)传统医药(1项)民俗(13项)3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共计7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250Ⅰ-19仓颉造字传说长安仓颉造字传说西安市长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仓颉传说白水县史官镇史官村251Ⅰ-20 寒窑传说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西安市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曲江池遗址公园景区分公司252Ⅰ-21古豳国传说彬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53Ⅰ-22炎帝传说宝鸡市渭滨区文化馆254Ⅰ-23宝塔山的传说延安市宝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55Ⅰ-24张骞传说城固县文化馆256Ⅰ-25沉香传说洛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传统音乐(共计9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257Ⅱ-20埙乐艺术陕西省艺术研究所、中国埙文化学会258Ⅱ-21陕北混源道歌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259Ⅱ-22户县北乡锣鼓户县文化馆260Ⅱ-23周至镇殿八卦锣鼓周至县文化馆261Ⅱ-24陇州小调陇县文化馆262Ⅱ-25唢呐合阳民间唢呐合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镇巴唢呐镇巴县文化馆263Ⅱ-26韩城围鼓韩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64Ⅱ-27神木二人台神木县文化馆265Ⅱ-28汉中孝歌汉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传统舞蹈(共计10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266Ⅲ-40唐代乐舞陕西演艺集团歌舞剧院有限公司267Ⅲ-41周至龙灯周至县文化馆268Ⅲ-42田市八仙鼓渭南市临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69Ⅲ-43南留锣鼓大荔县文化馆270Ⅲ-44霸王鞭定边霸王鞭定边县文化馆靖边霸王鞭靖边县文化馆271Ⅲ-45保宁堡老秧歌榆林市榆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72Ⅲ-46鄜州飞锣富县文化馆273Ⅲ-47黄陵抬鼓黄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274Ⅲ-48略阳羌族羊皮鼓舞略阳县文化馆275Ⅲ-49排灯舞铜川市印台区印台乡人民政府传统戏剧(共计7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276Ⅳ-26陕西杖头木偶戏陕西演艺集团民间艺术剧院有限公司277Ⅳ-27眉户陕西省戏曲研究院278Ⅳ-28泾阳木偶泾阳县泾河艺术团279Ⅳ-29朱王秧歌剧渭南市临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80Ⅳ-30旬阳八步景旬阳县文化馆281Ⅳ-31宜川蒲剧宜川县文化馆282Ⅳ-32商州皮影戏商洛市商州区文化馆曲艺(共计5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283Ⅴ-20陕西快板陕西省曲艺家协会284Ⅴ-21旬邑咪子戏旬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85Ⅴ-22安康曲子安康市汉滨区文化馆286Ⅴ-23眉县曲子眉县文化馆287Ⅴ-24漫川大调山阳县剧团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共计6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288Ⅵ-4甘水坊高空耍狮子户县文化馆289Ⅵ-5李式太极拳咸阳市渭城区文化馆290Ⅵ-6秋千吴东无底鸳鸯秋千富平县文化馆南社秋千合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91Ⅵ-7华县填字谜接龙游戏华县赤水镇郭村三组同洋州292Ⅵ-8柳池芯子澄城县文化馆293Ⅵ-9洛南担芯子洛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传统美术(共计7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294Ⅶ-21汉中民间木版图画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南郑县文化馆295Ⅶ-22剪纸周至剪纸周至县文化馆朝邑剪纸大荔县文化馆佳县剪纸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靖边剪纸靖边县文化馆绥德剪纸绥德县文化馆延长剪纸延长县文化馆296Ⅶ-23大荔刺绣大荔县文化馆297Ⅶ-24面花合阳面花合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洛川面花洛川县文化馆298Ⅶ-25凤翔罩金漆器制作技艺凤翔县文化馆299Ⅶ-26黄陵木雕黄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300Ⅶ-27东龙山狗娃咪泥哨商洛市商州区文化馆传统技艺(共计45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301VIII-62西安陈氏世家金银饰器制作技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302VIII-63传统乐器手工制作技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303VIII-64户县民间缯鼓制作技艺户县文化馆304VIII-65秦镇杨氏木杆秤制作技艺户县文化馆305VIII-66起良村造纸制作技艺周至县文化馆306VIII-67周至三多堂纸扎制作技艺周至县文化馆307VIII-68渭北地坑式窑洞建筑技艺泾阳县兴隆镇侯庄村川西组308VIII-69上川口村锣鼓制作技艺杨陵区杨村乡杨凌新声乐器有限公司309VIII-70岐山王氏皮影制作技艺岐山县蔡家坡文化馆310VIII-71绥德寨山柳编技艺绥德县文化馆311VIII-72铁水打花技艺米脂县文化馆312VIII-73神木手工地毯制作技艺神木县文化馆313VIII-74延安木器装饰雕刻技艺延安市宝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14VIII-75陕北编席技艺延安市宝塔区文化馆315VIII-76洋县蓑衣编织技艺洋县文化馆316VIII-77洋县龙亭蔡家灯影制作技艺洋县文化馆317VIII-78汉中棕箱及棕制品制作技艺南郑县文化馆318VIII-79商南草鞋制作技艺商南县文化馆319VIII-80丹凤葡萄酒酿造技艺丹凤县文化馆320VIII-81挂面制作技艺洛南手工挂面制作技艺洛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佳县手工挂面制作技艺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张家山手工挂面制作技艺吴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21VIII-82神仙豆腐制作技艺岚皋县文化广播电视局322VIII-83蜀河“八大件”饮食文化及制作技艺旬阳县文化馆323VIII-84紫阳毛尖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紫阳县茶业协会324VIII-85汉中面皮制作技艺城固县文化馆325VIII-86佛坪神仙豆腐制作技艺佛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26VIII-87志丹糜子黄酒制作技艺志丹县文化馆327VIII-88志丹羊肉剁荞面制作技艺志丹县文化馆328VIII-89吴起米酒酿造技艺吴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29VIII-90陕北油馍馍手工制作技艺延安市宝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30VIII-91陕北羊杂碎制作技艺延安市宝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31VIII-92榆林拼三鲜制作技艺榆林市榆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32VIII-93岐山农家醋制作技艺岐山县蔡家坡文化馆333VIII-94岐山擀面皮制作技艺岐山县文化馆334VIII-95古太酒酿造技艺眉县文化馆335VIII-96凤翔豆花泡馍制作技艺凤翔县文化馆336VIII-97大荔带把肘子制作技艺大荔县文化馆337VIII-98陕西潼关肉夹馍制作技艺潼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38VIII-99石灰窑水晶饼制作技艺渭南市临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39VIII-100渭南时辰包子制作技艺渭南市临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40VIII-101三原蓼花糖制作技艺三原县文化馆341VIII-102砖茶制作技艺泾阳砖茶制作技艺泾阳县陕西泾阳泾砖茶业有限公司茯砖茶制作技艺咸阳市沣东镇陕西苍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342VIII-103咸阳河水biangbiang面制作技艺咸阳市秦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43VIII-104泾阳水盆羊肉制作技艺泾阳县陕西泾阳友军水盆羊肉餐饮有限公司344VIII-105中华老字号西安贾三灌汤包子及清真小吃制作技艺西安贾三清真灌汤包子馆345VIII-106陕西官府菜制作技艺西安唐博相府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传统医药(共计3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346Ⅸ-6杨氏一指诊脉技艺杨凌一宁中医药研究所347Ⅸ-7针挑治疗扁桃体炎渭南市临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48Ⅸ-8史氏腰椎间盘整复手法汉中市穆长宁。
当代地水南音传承现状
当代地水南音传承现状地水南音是中国南方地区非常重要的流行音乐之一,它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地水南音的传承历史悠久,但在当代却面临着许多挑战,传承现状并不乐观。
一方面,地水南音的市场需求逐渐下降。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和年轻人文化消费观念的改变,地水南音的听众人群逐渐减少。
此外,电视、网络等新型媒体对各类音乐都有很大的影响,地水南音的市场占有率也越来越小。
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一些地水南音专业歌手不得不选择从事其他领域的工作,造成了传承的间歇性断裂。
另一方面,传承人员不足是地水南音传承的另一个瓶颈。
由于地水南音需要许多特殊技巧和地方特色的传承,也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学习修炼,这使得学习地水南音的人员越来越少。
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地水南音传承的环境比较艰苦,导致本来就不多的传承人员更加减少。
此外,一些年轻人对地水南音的认知和接触也有限。
观念和消费习惯的变化让年轻人更加倾向于接受大众化的音乐,而忽视了传统的地方音乐。
这使得地水南音的传承遇到了更多的难题。
面对传承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护和传承地水南音文化。
一方面,可以加强资源投入,通过扶持地水南音专业团队、支持一些民间艺人以及加强宣传等方式,提高地水南音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地方性民间艺术的保护和推广,因为地水南音是中国南方地区非常重要的流行音乐之一,加强民间文化推广对于保护和弘扬地水南音文化至关重要。
同时,加强传承和教育,推动相关教学设施的建设,重视青少年的国学、民乐教育,全面有效推动地水南音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这些努力,相信我们可以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地水南音的文化遗产。
当代地水南音传承现状
当代地水南音传承现状在中国音乐传承的过程中,地水南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统音乐形式。
它广泛流传于中国南方的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
作为中国传统器乐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水南音在音乐史上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地水南音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并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平民化的音乐形式。
起初,地水南音只是限于宫廷和贵族阶层的人们演奏和欣赏的音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音乐逐渐传播到民间,并且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在明清两代,地水南音达到了巅峰,并取得了全盛时期。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变迁,地水南音的发展逐渐受到了影响。
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地水南音的传承面临了许多问题和困难。
地水南音的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地水南音的音乐家数量严重不足。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们不再选择传统的音乐形式作为自己的职业。
这导致了地水南音的承继者的数量急剧减少。
在许多地方,只剩下少数几位年纪较大的音乐家在传承和演绎地水南音。
地水南音的传承方式存在问题。
传统的传承方式主要是通过口述和师徒传承的方式进行。
这种传承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由于地水南音的曲谱并没有系统的记录,使得口述传承的失误率较高。
师徒传承的方式在现代社会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年轻一代往往会选择更具吸引力和有前途的职业。
地水南音的演出场所和机会受限。
由于现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和音乐市场的竞争,地水南音在演出场所和机会方面面临很大的挑战。
相比于流行音乐和西方音乐,地水南音的表演受众较小,演出场所较少,演员的经济待遇也相对较低,这导致了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地水南音的传承和演奏。
为了解决地水南音传承面临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应该加强地水南音的教育和宣传。
通过在学校和社区开设地水南音的培训班和讲座,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对地水南音产生兴趣。
应该建立地水南音的曲谱和音乐档案库,以便更好地传承和研究。
应该鼓励年轻人参与地水南音的演出和创作,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从而增加他们从事地水南音的动力。
家乡文化建设的改进
家乡文化建设的改进文化建设是一项建设人民向上精神的重要项目,是显示当地特色文化的重要途径,文化建设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蓝田县99年和市秦腔一团联袂首场在蓝田将名著《白鹿塬》搬上秦腔舞台,并在全国比赛中获大奖,为全市争得了荣誉。
西安市《群众艺术》蓝田专辑2001年3月出版发行,9月12日成功的举办了被省电视台誉为气势恢宏、反响非凡的秦之声蓝田专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的开展,使精神文明之花遍及城乡村落,香溢八区五县。
伴随着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蓝田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和发展,创作队伍日趋活跃壮大,灞源乡彩龙队、冯家村的皮影、普化乡的“水会音乐”、马楼乡的雕塑,史家寨乡锣鼓社火队等技艺日趋精湛,多次在省、市、县演出获奖,王安国的书法作品被载入中国书法辞典,杨帆、贺万春诗集、蓝剑摄影分别在境外、国外参赛获奖。
程宏勋的影视剧本《归魂》、孙兴盛、吕湘波的长篇小说格调清新、文笔潇洒、独树一帜。
据统计,创建以来,我县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多达360余篇,出版专著25部,获奖作品58(篇)部。
其中7件书画作品远展日本、新加坡,并有2件分别被日本和德国友人收藏。
目前,全县相继组建的业余剧团、管乐队、马戏团、艺术团等演出团体89个,恢复成立电影放映队48个,新增图书门店10个,书报亭26个,业余书画院3个,县级文体娱乐中心3个。
常年从事各类文化活动的业余人员多达3000多人。
这些机构和队伍的兴起,为蓝田文化的发展繁荣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面对当前家乡文化大发展的时候,还是有存在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
例如;1赌博风气严重,农村30%的农民在大扑克,搓麻将时候赌钱。
这种风气必须遏制,如果任其蔓延的话,势必会影响农村整个风气的健康发展。
2迷信活动,比如;“信鬼神可以不用治病,有神保佑就好”。
这样的思想势必会影响人的健康。
以下是我对我家乡文化建设的建议;1阵地是文化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加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和改善。
蓝田“绝活”——水会音乐
蓝田“绝活”——水会音乐佚名【期刊名称】《西部大开发》【年(卷),期】2018(000)011【总页数】4页(P140-143)【正文语种】中文国家级非遗项目蓝田水会音乐进老区非遗是祖先的智慧,是民族的记忆,是文化的传承,是活着的宝藏。
今天,小编带您走进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邓印海的世界里,为您讲述他30多年来鲜为人知的非遗故事。
非遗蓝田水会音乐源于隋,盛于唐,是唐代宫廷音乐传至民间后,经和民间音乐融合后演绎成的一种地方特色的民间乐种,带有浓厚的唐代民族传统音乐风格,是千余年来流传在普化镇一带专门用于佛事、善事、祭祀水陆道场的民间吹打音乐,将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三者相结合,被艺术界称为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蓝田水会音乐的挖掘、整理、研究和传承,离不开一个人30多载的俯首耕耘和坚守,是他救活了蓝田水会音乐,是他留住了盛唐一抹清香雅韵,是他让蓝田水会音乐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他就是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邓印海。
邓印海,1953年11月出生于陕西省蓝田县,1976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被分配到蓝田县文化馆工作。
1980年邓印海在蓝田县普化镇揪树庙村普查民间文化时,发现一位80多岁的老人蹲在地上翻阅着一本线装的老乐谱,嘴里还哼着一种独特的曲调,随风而飘,余音袅袅,古音情深。
老人哼的是一种古老的音韵。
他当即对眼前的乐器、乐谱和曲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身为文化音乐人士,凭着职业的嗅觉,他一下子来了精神,认为这个乐谱、乐器和曲调很神秘、很独特,一定有来头,这个老人肯定有“绝活”。
几经周折,他才知道原来这种乐器是流传在蓝田水会音乐的一种古老乐器。
这个老人从小就学习水会音乐,表演水会音乐,老人哼的这种乐曲就是水会音乐。
“水会”是一种古老的取水形式,也叫水陆大会,即在天旱时人们祈雨的活动。
“水会”中的吹打乐,就叫“水会音乐”。
令人惋惜的是,蓝田普化水会音乐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遭受重创后,多年来一直处于濒危状态,乐谱所剩无几,乐器亦大量丢失损毁,老艺人已相继谢世,抢救传承工作刻不容缓。
西安的民俗文化
西安的民俗文化
西安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有很多独特的表现形式。
其中,关中皮影、西安鼓乐、西安都城隍庙民俗、蓝田普化水会音乐、秦腔、赛神船、破五、吃饺子、踩高跷、元宵节灯会等都是西安地区独有的民俗活动。
此外,社火芯子表演也是西安民俗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通常将孩童装扮成历史、戏剧、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模样,下身牢牢固定在“芯子”上,再由健壮的成年男性扛着“芯子”前行,营造出极具震撼力的画面效果。
此外,秦腔是西安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西安人的豪迈与坦荡的体现。
西安人民对秦腔都有一定的了解,在唱腔的映衬下,黄土高原的故事、田野里新生的麦苗都熠熠生辉。
这些民俗文化展现了西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的信仰和生活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文革 ” 时被作为封建残渣受到重创 。史家寨 乡田家村水会班 主
在“ 文革 ” 时被迫 害致死 , 水会 音乐从此销声 匿迹 。 普化镇全 家岭 村和楸树庙 村的水会音乐 在“ 文革” 时也 同样遭 受批判取 缔 , 大 部分古乐谱 和传 统特制乐器毁 掉或遗失 , 8 O多种水会音乐 曲牌 现仅从传抄 手稿 中获 得 2 O多种 , 随着时 间的推移 , 大多老艺 人 已相继离世 , 凭记忆复制相 当困难 。 2 . 失传危险仍 然严 峻。 普化镇楸树庙村水会 自“ 文革 ” 后 已无 传承人 , 全家岭村虽然在普查后搭起水会班子 , 由一位年轻农 民 传 承下 来 , 由于种种原 因 , 活动甚 少 ; 随着改革 开放和商 品经济 的深入 发展 , 村里年轻人 大都外 出经 商务工 , 老人 日渐减少 , 水
为年度主要工作 之一 。 为保护普化 水会音乐 , 由普化镇党 委 、 政府负责组 织实施 , 蓝 田县非物质文化保护领导小组 和县文体局 负责管理 、 督导 , 特
融合 , 形成一种 简约而不单调 、 质朴而又高雅 的特色 民间音 乐艺 术, 有长期蕴藏于 民间的生命力 。 ・
2 0 1 4年 1 — 2期
蔌 放有. 高教 Sh a a n x i J i a o y u・ Ga o j i a o
文化 艺 术
浅析蓝 田普化水会音乐 的现状及传承
【 摘 要 】 陕西普化水会音 乐于 2 0 0 6年 5月 经 国务 院 批 准 列 入 第一 批 国 家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会散伙 , 水会音 乐再 次陷入濒危失传状态。 3 . 资金 困难 , 保护工作受到制约。 蓝田是革命老 区, 国家贫 困
特别是精通音乐 的诗佛 王维在蓝 田隐居 2 O余载 ,潜心崇佛 , 除 在佛堂奏 乐诵经外 , 也常 于林泉之 间 , 弹唱唐乐 , 把带有浓 厚梵 音佛韵的唐乐传到蓝 田也属必然 。
3 . 水会音乐是我国民间音乐艺术和佛教文化艺术结合的一种 艺术形式 , 对研究我 国佛教文化艺术也具有重要意义 。 4 . 唐 乐是我 国古代 音乐最灿烂 的部分 , 但 由于 时间久远 , 许
器、 乐曲流传保护价值等全部状况 。( 2 ) 将普查所获相关资料进 行分类 、 整理 、 存档 , 妥善保存 。( 3 ) 在有关专家指导下 , 开展理论 研究工作 ,抓好 普化 水会 音乐的基础理论和各大类 的音乐体 系
3 . 民间性 : 普化水会音乐经历 1 0 0 0多年 的民间演绎过程 , 不 仅保 留了唐乐风格 , 也吸取 了南方音乐部分 特点 , 并与 民间习俗
县文化体育局 《 关于普查 、抢救 、保护普化水会音乐 的实施方 案》 ,以政府名义下发全县各 乡镇 和各相关部 门及有关单位 , 明 确提 出普化水 会音 乐是蓝 田民间传统 文化保 护工 作 的重点 任 务, 要求全力进行抢救保护和弘扬 。 2 0 0 5 年元月 , 县政府 、 县文体 局、 普化镇政府制 订年度工作要点时 , 均把保 护普 化水 会音乐作
水 会 音 乐 的 基 本 特 征
1 . 悠久性 : 普化水会音乐从唐至今 已逾 1 3 0 0多年 历史 , 在 民 间保存流传如 此之久 , 实 为难 得 , 其乐谱 至今 仍沿用唐代古乐谱 的记谱法 , 更为罕见 。由此 也构 成这 一乐种 的珍贵性 和濒危性 的
特征 。
2 . 高雅性 : 唐 乐是我 国民族音 乐史 的鼎 盛时期 , 风格高雅是
产名 录。笔者将对普化 水会 音 乐的特征 、 文化背景、 现存谱例等 , 以及对其如何保护 、 抢救、 传承
提 出新 的观 点和 思路 。
田 明
【 关键词 】 水会 音 乐 现 状 传 承
蓝 田与唐都长安近在咫 尺 , 那里 山清水 秀 , 吸 引着都城 内包 括乐工乐使在 内的各色人 等或短游或长居 ,文人 墨客更是 络绎
4 . 独 特性 : 一是这一乐 种经历史长 河冲刷 , 在关 中其他 地区 均已荡然无存 , 普化水会音乐 已是 目前保 留的唯一孤本 。 二是水
会音乐源于唐代寺庙音乐 , 一 直保 留至今未变 , 这 一特点不仅体 现在乐律格调上 ,而且在历史上水会音乐也一 直专门用于做佛 事、 善事, 从不用 于喜庆娱乐之类活动 。三是水会 音乐的律调平
研究 , 把研究成果 编撰成册予 以出版 。
2 . 动态保护 : ( 1 ) 建立全家 岭、 揪树庙 两个 吹打乐种 , 两个水 会 文化生态保护 村 ;并对 两个乐社 6 0多名乐手 明确 了保护政
其 明显特 征之一 。普化水会音乐 至今不仅仍沿用唐代 的乐谱 和 传统乐 器 ,而且在演奏方式 和乐曲的风格上都保 留了唐乐那种
高雅 的风 格 特 征 。 Nhomakorabea县, 属“ 吃饭财政 ” , 资金缺 口较大 , 投入不足 。
水 会 音 乐 的传 承和 保 护
2 0 0 4年 5月— 7月 , 县政府两次 召开专题会议 , 研究讨论 了
和细腻 , 以细见长 , 和粗犷豪迈 、 起 伏高亢 的秦风秦韵形成对 照 , 自成一格 , 在陕西地 方有 独特 色彩 。
水 会 音乐 的主 要价 值
制订五年保护计划如下 : 1 . 静态保 护 : ( I ) 进一步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普 查工作 , 彻底
摸 清普化水 会音乐 发生 、 发 展 的历 史沿革 , 以及乐 班 、 乐手、 乐
1 . 水会音乐 风格文雅 , 深受人们 喜爱 ; 进一步挖掘 、 抢救 、 保 护、 传 承这一 民间古乐 , 对 于丰 富人们 的文 化生活 , 构建 和谐社 会, 促进社会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2 . 水会音乐显示 了我 国传统音乐艺术 的悠久 、 博大 、 精微 , 它 的流传 填补了我 国音乐史上 的一块 空 白,为我 国民族 民间文化 宝库增添 了一枚稀有 的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