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镜头之 大红灯笼高高挂
论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创作美学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舞蹈名作期末论文题目: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改编下的舞剧创作学生姓名:何露班级:戏文二班学号:08515073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改编下的舞剧创作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根据张艺谋的同名电影改编而成的,文学原著则是苏童的《妻妾成群》。
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欣赏的是经过二次修改之后公演的版本。
这部舞剧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一位年轻的少女被老爷强娶,成为他的第三房太太。
婚后,老爷与三位太太在家以打麻将和看京剧消磨时光,经常会邀请京剧艺人到家唱堂会。
而三太太与她旧时的情人——京剧武生幽会时,被嫉妒心重的二太太发现并告知了老爷,但二太太的行为不但没有赢得老爷的欢心,反而因私自点灯违反家规惹恼老爷,遭到毒打而变疯,最后三太太、京剧武生、二太太都死于老爷的酷刑之下。
由于舞剧艺术总监是电影导演张艺谋,因此这部舞剧带有很强烈的电影创作的思维和手法。
作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我在欣赏舞剧时,就明显感觉到舞台空间色彩的丰富运用及舞剧场景设计具有很强的镜头感。
所以我想从比较擅长的视听语言角度出发对整部舞剧进行浅析:一、电影改编之下的舞剧创作《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舞剧最大的特点是将电影和芭蕾结合。
张艺谋导演将他难以割舍的电影情结在舞剧中进行了淋漓尽致地发挥,这是一部用电影思维和手法制作的芭蕾舞台剧,是电影的叙述手法与舞剧的表现形式的一次碰撞与结合。
1、丰富多彩的电影表现手段。
空间蒙太奇和视觉心理暗示处理是舞剧中电影视听语言表现形式的尝试:①张艺谋用蒙太奇这种以镜头画面为叙述方式、适当打破时空界限将不同场景的画面剪辑组合的电影手法来营造带有故事情节的舞台剧。
主要是运用蒙太奇进行转场,完全去突破舞台的框架,使剧情看起来更加自然生动,比如说舞剧中半台麻将、半台京剧堂会的同时,一个转台蒙太奇就让男女主人公后台相会展开。
②运用视觉暗示的手法将剧中蕴含的内容清晰的展示给观众。
开场的红灯笼不但与剧名相呼应,更重要的是红灯笼在中国代表着喜庆,暗示着舞剧开始就会有喜事,而多层落地可活动的隔扇门的开合制造了不同的环境,呈现了不同的剧情。
《大红灯笼高高挂》镜头分析
《大红灯笼高高挂》镜头分析一、影片一上来,是女主角长达1分40秒的近景,女主角脸的正面占据了大半个画面,与镜头视角相平。
这个镜头的作用在于:1、深入表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电影的第一个场景,戏剧冲突感就很强:主人公在封建家庭的压迫下,不得不选择屈服,决定嫁人。
但其内心极端冲突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接近于特写的近景就特别能够表现人物内心冲突的情感。
2、带给观众一种压抑感,电影一开始,对主人公脸部的特写镜头突然出现在观众面前,很少电影是这样开头的。
这样就带给观众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观众一下子情绪调动起来,投入电影之中。
3、颜色的运用,一直是张艺谋赖以成名的绝技。
影片一上来,主人公红彤彤的脸色与灰蒙蒙的背景形成对比,主人公代表着青春、活力,而背景——封建家族却是如此地阴冷、灰暗!4.主人公流泪的特写镜头:二、随后是一个声画分离,响起了中国传统婚礼时的演奏的音乐。
画面出现了一个全景,主人公在路上走,白天,画面显得十分清淡,没有什么多余的色彩,显示出主人公内心的清冷和迷惑。
三、30多秒的镜头,主人公不断地走近镜头,使得画面十分流畅地从全镜过渡到中镜。
镜头略微仰拍,人物从镜头旁掠过,观众的心一下子被揪了起来,情不自禁地会关心起这个主人公的命运。
四、随后是主人公走入陈家的一幕,先是一块巨大的、黑色的、浓重的匾牌,充满整个画面,写满封建的道德文章。
然后主人公进入,一下子对比及其明显。
人物那么较小,背景如此厚重,导演通过镜别的差别、巧妙的构图处理,生动地刻画出两种力量对比的悬殊。
仿佛主人公一下子就被厚重的背景吞噬了一样,毫无抵抗能力。
预示着人物未来悲惨的命运走向。
五、同时,主人公的衣着如此洁白,背景却那么黑暗。
色块上的对比表现出一边是纯洁、善良,另一边却是冷酷、阴暗!六、最后,人物不断地向庭院内走去,导演又使用了一个“景深镜头”,正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主人公走了好远,还没有走完,原先那个匾牌所在的背景却已经失焦了。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创新点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创新点作者:王娇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11期[摘要]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成功因素及综合艺术手段的运用,已然成为当代中国芭蕾舞剧创作研究的“风向标”。
作为当代东方芭蕾艺术的一个杰作代表——《大红灯笼高高挂》在艺术性、思想性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对当代芭蕾舞剧创作思路的启示,也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关键词]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图分类号]J7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087-01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创新点有很多,在当代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女演员们穿上了旗袍,京剧、芭蕾舞、现代舞、中国古典舞和民间舞等素材同时呈现在了舞台上,张艺谋在芭蕾舞中首次创新地运用了影视手段,比如剧中三姨太和武生在看戏时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戏中戏《长坂坡》的京剧表演和芭蕾表演重叠在一起。
而三姨太被老爷强暴一场,更是张艺谋的神来之笔,他巧妙地运用了“皮影戏”的手法,让老爷与三姨太的追逐在纸木间穿来穿去,冲破纸幕赋予这段双人舞以深刻的含义。
另外戏中打死人的场面,张艺谋采用醮“血”的乱棍打在雪白的墙上的喻意手法,和三位演员痛苦挣扎的舞蹈场面契合在一起,不仅使观众对行刑的场面一目了然,同时也不影响三个人物舞蹈语汇的表达,无不让观者感叹张艺谋的“老谋深算”。
对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关注和争议颇多的是除去舞蹈语言之外的其他艺术手段。
若除去对舞剧的整体评价不谈,单看其色彩、细节、形式与场面,这台舞剧的舞台美术可谓满堂生彩,几近一场视觉盛宴。
其服饰道具的象征和文化寓意也十分突出,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惊喜。
同时,也让观众对当代芭蕾舞剧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音乐的中国化、舞美的中国化、京剧人物在舞剧中的出现、青衣的唱腔、戏中戏的编排以及水袖舞、中国鼓乐和京胡的运用都体现了舞剧中的中国元素。
例如舞美元素方面:中国旗袍第一次被搬上芭蕾舞台,三位女主角的旗袍各以红、黄、绿为其主色调,群舞演员则以青蓝色为衬托。
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
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根据张艺谋的同名电影改编而成的,文学原著则是苏童的《妻妾成群》。
这部舞剧讲述的事20世纪30年代,一位年轻的少女被老爷强娶,成为他的第三房太太。
婚后,老爷与三位太太在家以打麻将和看京剧消磨时光,经常会邀请京剧艺人到家唱堂会。
而三太太与旧时的情人——京剧武生幽会时,被嫉妒心重的二太太发现并告知了老爷,但二太太的行为不但没有赢得老爷的欢心,反而因私自点灯违反家规惹诺老爷,遭到毒打而变疯,最后三太太、京剧武生、二太太都死于老爷的酷刑之下。
一、创意特点:该剧为人们展开了一幅就民俗风情的画面,看戏、打麻将尽在其中,中国特色非常鲜明。
注重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吸收了各种艺术类的精华,做到了和谐统一、情节连贯、结构紧凑、亮点不断。
尤其是在舞美。
音乐、舞蹈形式的表现以及视觉语言的杰出把握上都让观众耳目一新。
该剧的商业运营模式,和其成功的知识产权化、品牌化更让其成为了一个有创意、成功的文化项目。
1.极赋民族特色的芭蕾交响音乐。
舞剧大量采用京剧、民歌、民间曲调、民间打击乐的基础上运用了现代音乐的表现手法,营造出了旋律优美的双人舞音乐、京剧青衣幽怨绵长的吊嗓,还有具有仿声效果的洗麻将、家丁挥舞乱棍的声音。
音乐听似素材杂乱,但都恰如其分、自然流畅。
2.变幻多彩的电影表现手段。
电影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在这部舞剧中还展现出了他对视觉语言的杰出把握,以及在空间蒙太奇和视觉心理暗示处理上的高人一等。
(1)运用视觉暗示的手法将剧中蕴含的内容清晰底展示给了观众。
开场的红灯笼不但与剧名相呼应,更重要的是红灯笼在中国代表着喜庆、可见舞剧的开始会有喜事。
而多层落地可活动的隔扇门的开合制造了不同的环境,呈示了不同的剧情。
(2)电视蒙太奇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剧情的发展看起来更加自然生动。
3.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
舞剧中的舞蹈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其中麻将舞风格独特,创意新颖,把人们打麻将时的动作、神态充分的表现了出来,还从侧面反应了上世纪30年代富足家庭的生活状态。
大红灯笼高高挂
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张艺谋的同名电影,反映的是中国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妻妾成群的“老爷”与其3个姨太太以及姨太太与昔日恋人之间畸形、曲折的关系,表达了封建大家族锦衣玉食掩盖下,被侮辱、被损害的妇女内心的孤独无助和对爱情、自由的向往。
舞剧除了用“足尖上的艺术”展示凄婉的戏剧情节外,还采用了京剧、民间建筑、特殊的服饰、华丽的灯光等表现形式,对传统意义上的芭蕾做了多种突破,“充满浓厚的东方情韵,同时也散发出国际化的味道”。
几经轮回的“大红灯笼”有中国芭蕾“红天鹅”之称,此前没有哪出中国芭蕾舞剧能像新版《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样,在世界芭蕾舞界引起如此大的震动和争议。
无论是在苛刻的法国、冷淡的英国,还是挑剔的日本,都迅速获得欢迎,甚至与俄罗斯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美国坎宁安舞蹈团这样的世界级名团一道,获得有“舞蹈奥斯卡”之称的英国国家舞蹈大奖“最佳外国舞蹈团”提名。
可以说,对于在世界艺术圣殿里还显得太幼稚、太年轻的中国芭蕾舞来说,《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意外走红完成了中国芭蕾标志性的转变,也标志着芭蕾这一舶来艺术与中国本土的结合终于得到了国际艺术界的认可。
舞剧除了用“足尖上的艺术”展示凄婉的戏剧情节外,还采用京剧、民间建筑、旧款服饰、华丽灯光等表现手法,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芭蕾程式。
本次全新改版综合考虑了首演以来的各种意见,依旧由原创作班底的张艺谋、陈其钢、王新鹏、王媛媛等完成,基本结构与故事不变,但舞蹈改动过半,尤其加进了大量的新编舞蹈,音乐变动也较大,增加了不少新成分。
故事情节、舞蹈设计、舞美服装、电影蒙太奇手法的应用成为《大红灯笼高高挂》最大的四个看点:情节的曲折与张力来自于张艺谋描写故事的丰富想象力;在舞蹈中融入了大量的民族舞、现代舞和京剧手法;而舞美是最为人称道的地方,满堂华彩极尽绚丽之所能,张氏所酷爱的大红得到了淋漓尽致地表现,黑白两色,加上深蓝、橙、黄、绿等色的点缀,眩目而不杂乱。
灯笼、月亮门、麻将桌、照壁、花轿,无不充满特色而不突兀。
赏析《大红灯笼高高挂》
深宅怨——赏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内容摘要】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而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在它的主题、色彩、人物等方面都是值得观影者反复推敲反复品味的。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作为一部经典电影,它不仅为我们带来了视觉的飨宴,还让我们品味到了它背后所蕴藏的意义。
【关键词】张艺谋电影艺术封建社会色彩主题人物电影艺术是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艺术语言,在荧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在线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
电影作品是指电影艺术工作者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创造出来的成果。
1895年12月28日晚上,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用“活动电影机”放映了《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婴儿喝汤》等12部短片,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1905年,中国电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迈出了它的第一步,经过了数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国电影如今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据了重要一席,其中张艺谋导演是中国大陆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获得过美国波士顿大学、耶鲁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其拍摄的电影多次获得国际电影节大奖,是中国在国际影坛最具影响力的导演。
在他拍摄的作品中,《大红灯笼高高挂》可谓经典中经典。
《大红灯笼高高挂》被拍于1991年,影片根据苏童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秉承并发扬了原作的主旨和风格,反映了“一夫多妻制”的封建家庭内部互相倾轧的人生景象及相应的生存原则,女主人公颂莲是作品的核心人物,本受过高等教育的她,在陈府这样一个阴森恐怖、勾心斗角的生存环境当中,为了能有一席之地,性格逐渐扭曲和变形。
电影讲述的是学刚读半年的颂莲被贪钱的母亲逼迫着嫁进陈家大院,成了老爷的第四房姨太。
陈府有老规矩,姨太太们傍晚时分要站在自已的屋子前,等待下人送来的意味被老爷“临幸”的大红灯笼。
起初因为“新人”身份,颂莲得到老爷最多宠幸,但也因此被被前几位太太挤兑的叫苦不迭。
涉世不深的她想用假怀孕来博得老爷的宠幸,不想此事被幻想做陈家太太的丫环雁儿识破,告诉了二太太。
大红灯笼高高挂舞蹈鉴赏论文
大红灯笼高高挂舞蹈鉴赏论文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信阳学院舞蹈鉴赏考查课论文(2016至2017学年度第1学期)题目:姓名:学号:专业:芭蕾舞剧鉴赏——《大红灯笼高高挂》摘要:我国芭蕾舞较之西方起步比较晚, 1959年我国第一个芭蕾舞团中央芭蕾舞团(简称“中芭”)正式成立,曾先后创作了《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经典之作。
其中,《大红灯笼高高挂》被世界舞坛誉为“东方旗袍芭蕾”。
本篇借由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和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对比,浅谈关于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创作背景,创作内容以及其内在含义。
关键词: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赵汝蘅一、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主要情节:由张艺谋导演、陈其纲作曲、王新鹏编舞、中央芭蕾舞团制作并演出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由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情节进行改编后创作而成。
舞剧一共分为五幕。
序幕--幽深的大宅院中,老爷命人将红灯点亮。
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被强行塞进花轿做三姨太。
上轿前,她想起青梅竹马的恋人——戏班子里年轻的小生。
第一幕--迎亲的喜庆气氛中,大姨太与二姨太怀着复杂的心情接纳这位新人。
洞房花烛夜,新来的三姨太拼命抗争,但终于没能摆脱悲剧的命运。
第二幕--唱堂会,打麻将,老爷领着姨太们终日消磨时光。
新来的三姨太利用短暂的机会与昔日恋人相会,两个年轻人的恋情被居心叵测的二太太发现了。
第三幕--年轻人继续偷偷相爱相会,二姨太告密。
老爷当场捉拿了这对大胆越轨的恋人。
二太太想趁机恢复失去的宠爱,但老爷并不领情。
二姨太冲动之下,不顾家法,私自抢夺了象征老爷权势的点灯棒,将红灯笼点亮。
愤怒的老爷命人将触动家法的二姨太处死。
尾声--那对年轻的恋人与二姨太同时被带到行刑现场,在死亡面前,他们尽释前嫌,以宽容和爱彼此紧紧拥抱。
二、内容论述:《大红灯笼高高挂》分为电影和芭蕾舞剧,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导演的一大力作,电影片中开头就是大学生张颂莲被母亲强逼嫁到陈家做四姨太,此后她就在阴沉大宅中被封建思想毒害并同化、与其他姨太勾心斗角争宠,最后疯掉。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
浅析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姓名:印丹萍学号:088301114 班级:科文音乐表演班【摘要】近几年我国的舞剧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的艺术家和舞蹈团体积极开拓,做出了瞩目的成绩:舞剧题材广泛、语汇丰富、形式多样。
但是在音乐、舞美、舞蹈织体、服饰和一些外部因素的表现上,还较为欠缺。
被第二届“国家精品工程”评选为十大精品剧目之一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在这些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
它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我们对舞剧艺术形式要大胆创新与突破,从我们民族文化遗产中吸取养分的同时,放眼世界,了解当今艺术的现状和发展态势,兼收并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创作出代表时代最强音的优秀舞剧作品。
【关键词】舞剧创新发展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中央芭蕾舞团推出的一部大型原创芭蕾舞剧。
它是根据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的同名电影改编,赵汝蘅担任舞剧制作人、总监制,张艺谋担任舞剧的编剧和导演,舞蹈由王新鹏和王媛媛创编,舞剧的音乐创作者是陈其纲,曾力担任舞剧舞美设计,热罗姆·卡普兰担任舞剧服装设计。
它的首演时间是2001年。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第一部用最短的时间被世界接受喜爱的中国芭蕾舞剧。
在世界芭蕾舞界引起前所未有的震动和争议。
外国人眼里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就像中国人眼里的《天鹅湖》一样经典和具有代表性。
作为中国原创芭蕾的代表作,也是目前为止惟一能够为中国芭蕾赢得国际声望的作品,它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芭蕾舞与世界接轨的标志,成为中央芭蕾舞团的品牌之作。
舞剧除了用“足尖上的艺术”展示凄婉的戏剧情节外,还采用京剧、民间建筑、旧款服饰、华丽灯光等表现手法,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芭蕾程式。
本次全新改版综合考虑了首演以来的各种意见,依旧由原创作班底的张艺谋、陈其钢、王新鹏、王媛媛等完成,基本结构与故事不变,但舞蹈改动过半,尤其加进了大量的新编舞蹈,音乐变动也较大,增加了不少新成分。
故事情节、舞蹈设计、舞美服装、电影蒙太奇手法的应用成为《大红灯笼高高挂》最大的四个看点:情节的曲折与张力来自于张艺谋描写故事的丰富想象力;在舞蹈中融入了大量的民族舞、现代舞和京剧手法;而舞美是最为人称道的地方,满堂华彩极尽绚丽之所能,张氏所酷爱的大红得到了淋漓尽致地表现,黑白两色,加上深蓝、橙、黄、绿等色的点缀,眩目而不杂乱。
《大红灯笼高高挂》镜头分析
《大红灯笼高高挂》镜头分析一、影片一上来,是女主角长达1分40秒的近景,女主角脸的正面占据了大半个画面,与但其感。
主人公脸部的特写镜头突然出现在观众面前,很少电影是这样开头的。
这样就带给观众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观众一下子情绪调动起来,投入电影之中。
3、颜色的运用,一直是张艺谋赖以成名的绝技。
影片一上来,主人公红彤彤的脸色与灰蒙蒙的背景形成对比,主人公代表着青春、活力,而背景——封建家族却是如此地阴冷、灰暗!主没有惑。
头,镜头略微仰拍,人物从镜头旁掠过,观众的心一下子被揪了起来,情不自禁地会关心起这个主人公的命运。
四、随后是主人公走入陈家的一幕,先是一块巨大的、黑色的、浓重的匾牌,充满整个画面,写满封建的道德文章。
然后主人公进入,一下子对比及其明显。
人物那么较小,背景如此厚重,导演通过镜别的差别、巧妙的构图处理,生动地预善深几许”,主人公走了好远,还没有走完,原先那个匾牌所在的背景却已经失焦了。
这个景深镜头生动地刻画出了这个封建家族的庞大、幽深与莫测,他仿佛张开了一张血盆大口,生生地把主人公吞噬了下去!七、3分55秒时,镜头转到一个中镜,主人公背对镜头面向深深的院墙。
此时可以注意这个构图是对称的,画面左、右、上面都是厚重的化,强权与弱势表现得一清二楚。
然后,是一连串的中镜衔接,主人公再谱仪的带领下,不断地穿梭在庭院之中。
表现出了这个家族的繁华和神秘。
八、6分30秒处是一个对庭院的俯拍,画面清晰地缠显出一个口字型的四合院的。
人在这个庞大的家族中显得如此渺小、脆弱。
同时俯视的镜头,显得十分节制而客观,仿佛是观众在俯当它突。
深,一对老妈子跑来伺候主人公。
此时,全景与特写的不断切换特别引人注目,全景刻画的是极宽敞的屋内,仆役伺候主人公,人物被挤压得非常小,只有画面的五分之一左右。
告诉观众,有一种神秘的、巨大的力量正控制着这里的一切。
其次,是脸盆、被褥、仆役劳作时手部的特写,那么巨大的物件摆在观众的面前,导演刻意营造一种视觉冲击。
《大红灯笼高高挂》分析影评
《大红灯笼高高挂》分析导演选取陈府一年间的是是非非表现了封建制度下整个社会的境况,是一种极为浓缩式的群像化表达。
陈府大院成为一个争权斗利的历史戏剧化舞台,舞台上陈老爷、四位太太、以雁儿为代表的仆人等群体形态各异,成为了激化舞台戏剧矛盾、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完成影片主题表达的有效力量。
影片中,陈老爷多以背面、侧面拍摄出现在画面中,导演竭力避免陈老爷的正面拍摄,强调的是陈老爷所代表的意象化表达。
陈老爷是陈府大院最有权威的人,也就成为了封建礼教、腐朽制度的代表,对他的象征性表达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四位太太:大太太:房间摆设、穿衣打扮、行事作风,尊于传统,恪守家规,腐朽陈旧的被封建思想侵蚀无余的老古董人物形象,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卓云:菩萨面蝎子心,书香门第,懂得相夫教子,善于勾心斗角,是封建礼教你的执行者、受益者梅珊:戏子,外表泼辣,内心单纯,懂得为自己争取利益,但最终死于自身的张狂。
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颂莲:洋学生,自小受现代教育熏陶,女性权利意识浓厚。
她的身份本身就与陈府的封建腐朽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也是整部影片的线索架构。
因为自身的势单力薄、封建思想的深厚以及颂莲的无知,致使其命运在点灯、灭灯、封灯之间的反反复复。
最终,以其自己再次点灯宣告了这场斗争的暂停。
因为一盏灯,颂莲的命运从被牵制,到自己掌控。
当然,故事最后,颂莲依旧徘徊在红灯笼罩下的陈府大院,永远都找不到出口。
颂莲虽然失败了,但她是敢于自己点灯、敢于冲破陈府规矩的第一人,是封建制度的破坏者。
雁儿:陈府大院中地位卑微的丫鬟。
正值富丽年华,因为老爷的调戏,幻想成为陈家的太太,如此,成了受人摆布的棋子。
影片中,雁儿总是处于画面角落里,这是人物地位的展现,也是雁儿悲剧命运的隐喻表达。
最终,雁儿成了封建大家庭中太太们勾心斗角的棋子,成为了封建礼教下的又一牺牲品。
影片篇章化设计:从夏天、秋天、冬天到第二年夏天,从颂莲的嫁入到第二年夏天五太太进门,前后呼应的规整结构在预示着封建制度的悲剧式命运仍在继续,对于这一压迫的抗争仍然不会停止。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对《妻妾成群》的改编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对《妻妾成群》的改编摘要:小说《妻妾成群》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先锋派小说家苏童的成名作,通读《妻妾成群》,让人觉得通书浸透着一种氤氲之气,且文字精致笔法老道,其堪称为中国文坛的经典之作,小说一经问世,不仅在当时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而且被翻译成英、德、法等多国语言,进入国际市场。
1991年,导演张艺谋将小说《妻妾成群》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对于张艺谋而言,作家是可以为他的电影拍摄提供深刻丰富的思想内涵,曲折离奇的情节和各式各样的艺术风格的,那些都作为他电影拍摄的再创造素材,对于摄影师出身的他,在改变文学作品时的艺术想法与表现形式有他的独到之处。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电影创作中,张艺谋总是自始至终关注着剧本,并从头至尾的参与剧本的创作过程,从而能把握剧本创作的基本导向。
本文立足于封建家庭的“一夫多妻制”,把改编前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和张艺谋改编后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进行比较分析,从文学作品的选择、主题思想的提炼与处理、传统体制的表现等多方面考察张艺谋导演的作品,以期能从整体上把握小说和电影各自的影响。
关键词:大红灯笼高高挂;妻妾成群;改编1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所诠释的意义苏童笔下的《妻妾成群》,是由“一夫多妻制”生成的封建家庭内部互相倾轧的人生景象及相应的生存原则。
其主要描写的是公元二十年代初,当地有钱人陈姓人家(陈佐仟),娶了三房姨太太,加之元配,即为四人。
故事的主轴交于最晚入门且辈份最小的四姨太颂莲身上,受过新式教育的颂莲在父亲去世后迫于无奈,自愿做了陈佐仟的四姨太,从此便介入到了“妻妾成群”的人际模式之中。
为了能在这个家庭中立足并获得尊严和做人的正常权利,颂莲必须争取老爷的宠爱,以及胜过毓如、卓云、梅珊等其她三位太太。
矛盾在颂莲的个性和欲望与她的生存环境之间的摩擦中展开,并由此而产生出许多含义丰富的意向与行为。
在小说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女人们不甘压抑和谋求人性光芒的精神,以及由此而采取的一些抗争甚至有些异化变形的行动。
封建制度下女人的悲惨命运———评析《大红灯笼高高挂》
封建制度下女人的悲惨命运———评析《大红灯笼高高挂》【论文摘要】《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以封建社会中的女人为题材的优秀电影,因其画面构图的匀称,声音独特,到位,富有感染力而使得主题表现的淋漓尽致,使人看完以后觉得可笑又可悲,为那些女人之间相互争斗而可笑,同时也为她们所处的封建社会下的悲惨命运而可悲。
【关键词】人物画面声音主题张艺谋《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方面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结构进行了批判,一方面也继承了部分鲁迅对中国社会黑暗势力的恐怖手段描画。
这可能主要归功于小说原著和张艺谋邀请的一些理论界人事参与。
影片具有很强的象征和寓意,在那个时代表现了人们的某种心情。
对于过去的封建势力灭杀人性和生命的行为,都被他放到了黑森森笼罩着的封闭的院落。
在无处可逃的空间里,巧妙的展示着深层的寓意。
而大红灯笼这个中国传统的象征物体,不是代表着希望,而是暗喻了被控制着的人性和权力人物的存在。
如此强烈的震撼,至今,影片末颂莲迷茫的眼神、幽深封闭的灰色大宅院、鲜艳夺目的大红灯笼这一切的一切仍在脑海里久久不能挥去......一、画面1.“张艺谋”风格的画面特点由于张艺谋导演本身也是学美术出身,所以在其拍摄电影时对画面构图和颜色是十分考究的。
《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电影的画面基调主要是冷色调。
在一群阴暗色的四合院中,灯笼的大红色显得十分显眼,四合院也正是象征着当时不可反抗的封建制度,灯笼的出现有一点恐怖的感觉,由于整部影片基调都很暗,所以让人感觉很恐怖,这也是导演有意为之的,同时这也为后来三太太的鬼魂做了铺垫在拍摄四合院时导演也用了大全景的拍摄手法,其实这也是一种隐喻蒙太奇的使用,喻体是森严的封建制度,三太太家的装饰风格很奇特,因为三太太是个戏子,家里挂满了戏服,导演拍摄时给了很多特写,这也为最后为三太太的鬼魂做下了伏笔,而且点灯的老仆人的服装值得我们的注意,老仆人穿的紧腿裤,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穿着紧腿裤,在点灯时更是滑稽的迈着小碎步,这一切都显得很滑稽,因为所谓陈家传下来点灯规矩,只是一些封锁人们思想的把戏,是一件可笑又可悲的事情,这也提现了张艺谋导演对封建制度的态度,认为当时落后的制度很荒谬可笑。
《大红灯笼高高挂》分析影评
《大红灯笼高高挂》分析影评《大红灯笼高高挂》分析导演选取陈府一年间的是是非非表现了封建制度下整个社会的境况,是一种极为浓缩式的群像化表达。
陈府大院成为一个争权斗利的历史戏剧化舞台,舞台上陈老爷、四位太太、以雁儿为代表的仆人等群体形态各异,成为了激化舞台戏剧矛盾、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完成影片主题表达的有效力量。
影片中,陈老爷多以背面、侧面拍摄出现在画面中,导演竭力避免陈老爷的正面拍摄,强调的是陈老爷所代表的意象化表达。
陈老爷是陈府大院最有权威的人,也就成为了封建礼教、腐朽制度的代表,对他的象征性表达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四位太太:大太太:房间摆设、穿衣打扮、行事作风,尊于传统,恪守家规,腐朽陈旧的被封建思想侵蚀无余的老古董人物形象,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卓云:菩萨面蝎子心,书香门第,懂得相夫教子,善于勾心斗角,是封建礼教你的执行者、受益者梅珊:戏子,外表泼辣,内心单纯,懂得为自己争取利益,但最终死于自身的张狂。
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颂莲:洋学生,自小受现代教育熏陶,女性权利意识浓厚。
她的身份本身就与陈府的封建腐朽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也是整部影片的线索架构。
因为自身的势单力薄、封建思想的深厚以及颂莲的无知,致使其命运在点灯、灭灯、封灯之间的反反复复。
最终,以其自己再次点灯宣告了这场斗争的暂停。
因为一盏灯,颂莲的命运从被牵制,到自己掌控。
当然,故事最后,颂莲依旧徘徊在红灯笼罩下的陈府大院,永远都找不到出口。
颂莲虽然失败了,但她是敢于自己点灯、敢于冲破陈府规矩的第一人,是封建制度的破坏者。
雁儿:陈府大院中地位卑微的丫鬟。
正值富丽年华,因为老爷的调戏,幻想成为陈家的太太,如此,成了受人摆布的棋子。
影片中,雁儿总是处于画面角落里,这是人物地位的展现,也是雁儿悲剧命运的隐喻表达。
最终,雁儿成了封建大家庭中太太们勾心斗角的棋子,成为了封建礼教下的又一牺牲品。
影片篇章化设计:从夏天、秋天、冬天到第二年夏天,从颂莲的嫁入到第二年夏天五太太进门,前后呼应的规整结构在预示着封建制度的悲剧式命运仍在继续,对于这一压迫的抗争仍然不会停止。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对称构图
《大红灯笼高高挂》对称构图
对称的排列手法,将主体——人居于画面的正中心,使观众对画面所要表达的中心一目了然。
就本片的历史的背景来讲,古代的中国多为对称的建筑,复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并且对称构图给观众一种均匀协调之美,不会感到因某一侧的物体排列而显得左右轻重不一。
对称构图既简单又自然流畅,主题突出遥相呼应,画面语言丰富。
这画面讲述的是三太太去找四太太打牌的情境。
对称的构图方式显示出了大院庭深,也从侧面烘托出了古代封建婚姻的可悲。
古代的中国多为对称的建筑,复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就如同当时封建的思想是封闭的,腐朽的,这点在陈家人以及下人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下人在传达老爷的思想时,一丝不苟的站在了拱门的中心位置。
和拱门的对称,配合得相得
益彰。
大红灯笼高高挂拉片笔记
《大红灯笼高高挂》——拉片笔记片段一:00:10:10至00:16:08镜头1.近景固定雁儿在洗衣服,颂莲走过去洗脸镜头2. 近景固定雁儿问颂莲是谁,颂莲没有回答(画外音)管家:“四太太请进来吧!”镜头3.近景固定雁儿充满敌意地对颂莲说,你就是那个四太太啊?镜头4.近景固定颂莲有些诧异镜头5.全景固定雁儿吧水盆拉回去,颂莲愣在那里镜头6.全景固定颂莲仰起头带着嘲讽(自嘲)地说,对,我就是那个四太太!镜头7.全景固定颂莲转身离开,她让雁儿把她的箱子提进去镜头8.全景固定颂莲走进屋子,瘦弱的身影和灰暗老旧的落形成鲜明对比,她即将走进锁闭的生活镜头9.全景固定颂莲环顾屋子,鲜红的灯笼出场镜头10.近景固定颂莲问,为什么这里有这么多红灯笼啊?镜头11. 全景固定雁儿站在门口重重地放下箱子不满地说,这不是你来了吗?镜头12.近景固定颂莲有些生气的上下打量走远的雁儿镜头13.全景固定仆人抬着灯笼穿过层层大门,(音乐起紧促的锣鼓声)镜头14.全景固定仆人抬着灯笼走进院子,锣鼓声越发急促,严密构筑的院子令人窒息,鲜红的灯笼刺眼夺目镜头15.近景固定仆人将红灯笼摆放在院中,轰隆一声(锣鼓声顿时暂停)镜头16.特写固定鲜艳夺目的红灯笼摇摇晃晃镜头17.特写固定一个个灯笼被挂在门前,第一次正面展示大红灯笼高高挂镜头18.全景固定颂莲听到外面有人声很局促的站起来镜头19.全景固定二婶和丫鬟伺候颂莲准备为颂莲捶脚镜头20.近景固定颂莲对于这种伺候显得反感不适镜头21.全景固定点灯老头进屋将屋内的灯逐个点亮镜头22.全景固定颂莲身边的灯已经被点亮,二婶开始准备为颂莲捶脚镜头23.特写固定捶脚锤,这个象征着权利小金锤第一次出现镜头24.近景固定老人点亮屋内的最后一盏灯笼,颂莲的姨太太生活也即将开始镜头25.特写固定二婶苍老的双手拿起小金锤,古老仪式正式开始镜头26.全景固定二婶跪下为颂莲捶脚,动作谨慎娴熟小锤发出均匀的响声镜头27.近景固定颂莲对于捶脚感到不适和陌生,颂莲此时的脸还是红润的镜头28.近景固定二婶捶脚时偷看颂莲的反应,她告诉颂莲以后慢慢就习惯了镜头29.全景固定小金锤发出沙沙的响声,声音回荡在空空的房间里分外刺耳镜头30.全景固定丫鬟和二婶关上了房间的大门,(沉重的关门声)之后院子里一片寂静。
《大红灯笼高高挂灯笼》分析
“老爷”式旧制度代表———黑 色
黑色仿佛就是老爷的化身将陈府笼罩得不见天日, 从老爷的脸到他的身影,都是那种压抑得不能再压 抑的黑色,代表着一股压抑人性的黑暗势力,而活 在下层世界的小人物自然是无法与之抗衡的。 大太太在通片的衣着始终保持着黑色的庄严,因为 她在家中是规矩的标本,她是被封在黑色中的无法 逃出的女人,“罪过、罪过! ”一个认清了大院的 女人发自内心的一种无奈与抱怨。 而在颂莲的谎言被识破之时,她的着装也开始由红 转向了黑 。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出现的几个女人基本 上可以分为以大太太和颂莲为代表的两类: 一类是封建礼教在她们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 无可更替的女人,像大太太 。 另一类则是在强大的封建礼教面前敢于反抗 的女人,像三太太梅珊和四太太颂莲。
从影片第一个镜头颂莲直视观众说出自己出嫁当妾 的无奈, 到对着迎亲花轿的轻蔑一笑;从对桀骜不驯 的丫环雁儿来个下马威,到洞房花烛夜老爷被唤走的 淡然置之;从次日领教陈宅老规矩的不屑不恭(对祖 宗牌位立而不拜 ), 到受到梅珊冷落后的拂袖而去, 颂莲还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反叛精神。而后点灯 受宠的虚荣, 点菜捶脚的享受, 使她于压迫之中渐 生希望的梦幻 ,不自觉汇入争宠夺爱、日渐炽烈的 权力斗争中。在目睹三太太被杀真相后发疯,成为大 院里的又一个游魂。唯一的希望与安慰来自于那根 笛子,笛子被烧掉以后,所有的反抗都宣告失败。最 后,二十岁的颂莲选择疯了,卸下心灵上再不能承 受的生命之重,冷眼看这个世界。颂莲只有二十岁, 从她十九岁嫁入,春、夏、秋、冬,一年而已。
《大红灯笼 高高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灯笼在这部影片中,首先是一个叙事线索.颂莲得宠时点灯, 失宠时封灯,几乎陈家所有女人都围绕着“灯”转,灯笼的 明与灭,与一个女人地位的灿烂、黯淡或者死亡息息相关。 其次“灯笼”是一种符号,它代表的是权利与欲望.在哪房 太太的院子里点灯,哪房太太就有权利享受生理和心理的快 感。 《大红灯笼高高挂》处处突出表现了红灯笼,灯笼唯一一次 变成黑色是在“封灯”这个段落。影片这段情节剪辑处理亦 是浓墨重彩,先是一个个熄灭,然后一个个套上黑色套子, 封灯之后,颂莲从屋里面走出来,四周挂满了被黑色灯罩围 住的灯笼,意味着颂莲特权被剥夺,将被打入冷宫。“灯笼” 是整部电影中叙述核心,一个黑色灯笼的运用,使这种叙述 意图不言而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红灯笼高高挂》之蒙太奇镜头分析
这是一部深受好评的影片,在1991年获得了第四十八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
在片子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张艺谋导演的深沉与智慧。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场景是令人寒颤的大院乔宅。
电影里面的颜色冷热基调反差尤其大:窒息的大红色、恐怖的灰黑色、凄凉的惨白色,圈住了女人们的生活环境,使故事情感显得格外紧张。
下面我们就从一组蒙太奇镜头中分析一下。
开始是主人公走入公家的一幕,先是一块巨大的、黑色的、浓重的匾牌,充满整个画面,写满封建的道德文章,估计是家规之类的话。
然后主人公中镜进入,一下子对比及其明显。
人物那么较小,背景如此厚重,导演通过镜别的差别、巧妙的构图处理,生动地刻画出两种力量对比的悬殊。
仿佛主人公一下子就被厚重的背景吞噬了一样,毫无抵抗能力。
预示着人物未来悲惨的命运走向。
同时,主人公的衣着如此洁白,背景却那么黑暗。
色块上的对比表现出一边是纯洁、善良,另一边却是冷库、阴暗!
最后,人物不断地向庭院内走去,导演又使用了一个“景深镜头”,正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主人公走了好远,还没有走完,原先那个匾牌所在的背景却已经失焦了。
这个景深镜头生动地刻画出了这个封建家族的庞大、幽深与莫测,他仿佛张开了一张血盆大口,生生地把主人公吞噬了下去!
3分55秒时,镜头转到一个中镜,主人公背对镜头面向深深的院墙。
此时可以注意这个构图是对称的,画面左、右、上面都是厚重的院墙,主人公被挤压在画面的下方,而且被包围了起来。
如此庄重、和谐的一个画面更让人感到深深的压抑与煎熬。
接着是仰拍镜头与俯拍镜头的对比,主人公站在下面,从主人公的视角,镜头仰拍城墙上的老仆役,这个封建家庭显得高高在上,傲慢自大。
随后镜头又从城墙上俯拍主人公,人物被压制在一个低等的位置,显得卑微。
通过拍摄角度的变化,强权与弱势表现得一清二楚。
然后,是一连串的中镜衔接,主人公再谱仪的带领下,不断地穿梭在庭院之中。
表现出了这个家族的繁华和神秘。
综上所述,导演综合运用影像所有的特性,全部是为了表现环境、刻画人物所服务的。
它们的综合运用就构建起了一个压抑的封建社会的和谐统一的影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