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导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高职院校导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v o c a t i o n l a c o l l e g e s a s p e r f o ma r n c e ,i s t h e k e y t o w i n i n t h e n e w c h a l e n g e s .T h e r e f o r e ,u p t o d a t e t h e e c o n o mi c t r a n s i t i o n ,i n d u s t r i a l
关键词 : 教 师队伍建设 ; 导师型 ; 高职院校
Ke y wo r d s :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f o t e a c h e r s ; me n t o r t e a c h e s; r h 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e g e s
n e e d s o f s o c i a l e c o n o mi c d e v e l o p me n t , r e a l i z e s t h e a i m o f h 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e g e s , b u t a l s o me e t s t he n e e d s o f c o n n o t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me n t or f h 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s .
式” 发 展 的 需要 。
Ab s t r a c t : Wi t h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e c o n o mi c t r a n s f o r ma t i o n a n d u p g r a d i n g o f i n d u s ri t a l t e c h n o l o y g i n C h i n a , h 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s a s a b a s e f o r t r a i n i n g h i g h s k i l l e d t le a n t s n e e d e d f o r 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 , s e r v i c e a n d ma n a g e me n t , i s f a c i n g n e w c h a l l e n g e s . T e a c h e r s i n h i g h e r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若干问题探析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若干问题探析
二、 正视 工作 中 的差 距
综 观 我 国 高 职 教 育 发展 的坎 坷 历 程 及 我 国 理 论 界 对 高 职
教 育 “ 师 型 ” 师 队伍 建 设 的众 多 研 究 资 料 . 者认 为 . 目 双 教 笔 到
这 就 要 求 高 职 教 育 必 须 主 动 适 应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对 人 才 需 要 的 前 为 止 . 国高 职 教 育 在 “ 师 型 ” 师 队 伍 建 设 方 面 至 少 存 我 双 教
( ) 养 “ 师 型 ” 师 是 实现 高 职 院 校 人 才 培 养 目标 、 三 培 双 教
事 日程 。在 当前 形 势 下 增 强 高 职 院 校 “ 师 型 ” 师 培 养 工 作 推 动高 职 教 育 事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需 要 高 职教 育 的根 本 任 务 双 教
的 紧 迫 感 、 视 实 践 中 存 在 的 差 距 、 讨 改 进 对 策 , 于 切 实 是 培 养 拥 护 党 的 基 本 路 线 , 应 生 产 建 设 、 理 、 务 第 一 线 正 探 对 适 管 服 深化 我 国高 职 教 育 改 革 、 有 效 满 足 我 国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和 现代 需要 的德 、 、 、 等 全 面发 展 的高 等 技 术 应 用 性 专 门 人 才 . 智 体 美
应 生 产 、 理 、 务 第 一 线 岗位 需 要 的 实 际 工作 能 力 高 职教 管 服

增 强 工 作 紧迫 感
( ) 养 “ 师 型 ” 师 是 当 前 我 国 高 职 教 育 适 应 社 会 经 育 这 一 特 定 的 培 养 目标 决定 加 强 “ 师 型 ” 师 的培 养 不 仅 是 一 培 双 教 双 教
职 教 论 坛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路径探究摘要:随着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暴露了现有制度下存在的问题。

出现了师资队伍地域发展不均衡、绩效考核激励作用发挥不充分和“双师型”教师占比偏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着职业院校的发展,我们需要不断诊断与改进,努力探究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促进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近年来,随着国家相继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职业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扎实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加强绩效考核与评价,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技术技能创新平台”。

从文中可以看出,未来职业教育发展中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一、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存在问题随着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暴露了现有制度下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地域发展不均衡地域发展不均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由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资源禀赋、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劳动力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等的不同,各地域之间具有差异性。

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因地域原因存在一定程度的地域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青年教师和高层次人才在面对未来发展和待遇情况不同时,往往会选择东部地区或一线沿海城市。

优秀人才向经济发达地域的流入,会给经济发达地区带来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的发展。

这对于发达地区是良性循环,但对于不发达地区却是恶性循环,导致师资队伍在各地域间的发展越来越不平衡。

(二)绩效考核激励作用发挥不充分目前高职院校的绩效考核方式以描述性的定性考核为主,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依托于年度考核,一般以部门、学院或支部为单位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等,考核等次按教职工人数比例进行正态分布。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K囵团圜渔困业China N ew Teehnologi。

d呲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鲍玮(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30045"0文化与教育技术擒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一支专业化的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已逐步形成,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转变。

社会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对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建设;高职教育;对策随着学校规模的急剧扩大,加之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连年扩招,导致原本底子薄弱的高职院校师资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因此,如何加快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以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形成高职办学特色,从而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办出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1评估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要求的分析教师是教学质量的主要创造者,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活动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评估将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贯穿到整个指标体系。

并把师资队伍建设提到一级指标的地位,考察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侧重硬条件和软条件两个方面。

硬条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有合理的数量与结构,即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两支队伍的数量、结构要合理。

二是确定了“双师型”教师标准及比例。

软条件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即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师的发展力。

评估指标规定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应达到的标准,师资的硬条件通过复核即可确认,软条件建设应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重点所在。

2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2.1师资数量严重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飞速发展,招生数量和在校生数量均成倍增长,这就导致各高职院校的师资数量严重不足。

教师结构也不合理,专业课教师缺乏,基础课教师偏多,使得转型乏力。

公共课、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失调。

专业课教师特别是新设专业的专业课教师紧缺,实训指导教师比例较低。

探析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探析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探析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随着国家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民办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这其中,教师队伍是促进学校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本文将对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探析。

一、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目前,国内的民办高职院校种类繁多,总体上师资队伍也存在着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教学经验不足、工作压力大等问题。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人才短缺: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规模较小,没有优秀的师资来源,教师层次普遍较低,优秀的高层次人才相对较少。

2. 教学经验不足:一些民办高职院校虽然招收了经验丰富的教师,但由于缺乏大规模的教学经验,教学才能较为匮乏。

3. 结构不合理: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相对不够合理,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重点学科方向专家等,导致教学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4. 工作压力大: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工资收入相对偏低,加之管理体制相对落后,教师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使得教师们的工作压力加大。

二、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1.注重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

对于这方面,学校可以通过与其他高校建立联系、定期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加强人才招聘等方式来解决。

2.提高教师培训质量。

学校可以培训、交流各类优秀教师,使教师们拥有更加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

3.推进科研工作。

强化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开展科研项目、支持教师团队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

4.改善教育条件。

民办高职院校在教学硬件设施方面的投资力度相对较低,机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存在着短缺的情况。

增加教育经费,优化教育设施,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1.培养人才。

教师队伍建设可以帮助民办高职院校聚集和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不仅有利于学校发展,还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2.提高教学水平。

关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关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利。 2 加强高职 院校教 师队伍 建设 的几点建议
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无论在职 务结构 、学 历层 次、整 体素质 、
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数量和质量 以及 “ 双师型 ”教师 比例和专兼
高职院校师资 队伍建设得好 与差 , 将从根本上影 响我国高职发展 和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在建 设我 国高职院 校师 资队伍 时,我们不仅要 考虑到 当前师资层次偏低 、骨干与学科带头人及 “ 双师型”教师少 、 技能 不足等现 实性问题 ,还要充分参照 国际高等职业教育 的特点及其 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 经验 ,进行深 地 考和研 究。 ( )拓宽师 资队伍 引进 渠道 。加大对 高学历 、高技能人 才的引 1 进力度 ,面 向杜会招聘硕士研究生和优秀本科毕业生 ,以及有实践经 验的技术骨干 ,包括社厶_ 的 “ 七 能工巧匠 ”到学校任教 。广纳天下英 才 ,改善师资结构 ,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引进师资要注意不同 年龄 、学历 、职称 、经历 ,不同来源渠道师资的合理配置 ,以求发挥 最佳的人才的组合效 应。
量 , 大制 约高职教育的发展 。不少高职院校是 由普通 中专提升 、合 极 并而 成,转型过来的高职院校过去由于生存危 机、资金短缺等问题 , 无力承担教师知识更新的任务 ,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以及科研能 力和实践能力较差 ,教师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 () “ 2 双师型”教师 比例远 低于实际需求 。现 有高职 院校师资
( )加大 教师培 训培 养经 费 的投 入 ,保 障教 师参 加培 洲的 权 2
职教师比例等方面 ,与高等职业教育 的实际需要和发展需求 都存在很
大的差距。
( ) 1 专任教师数 量不足 ,教师整体 素质 不高 。近 几年 ,高职院 校的招生规 模迅 速扩大导致高职院校师资数量相对短缺 。教育部规定 高职高专 院校师生 比为1 , : ,而绝大 多数院校超 过 l o 1 5 :2 ,有 的甚至 达到 l 0 :3 以上 。师 资数量 的不 足 ,严 重影 响 了高职 院校 的教 育质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系毕 业班 数之比为 1: 。这样才能保证“ 3 承包 到系, 落实到班 , 指导
到 人 ” 。
22 加 大 培 训 力 度 , 养 一 支 业 务 水 平 高 、 体 素 质 良好 的就 业 _ 培 整 近 年 来 , 学 生就 业 已成 为 政 府 、 会 广 泛 关注 的 热 点 问题 , 大 社 高 指 导 教 师 队伍 校 更 是 将 其列 为学 校 的重 点 工 程 来 抓 。 目前 , 内高 职 院 校 已通 过 多 国 就 业 指 导 人 员 专 业 化 问题 是我 国就 业 指 导 工 作 的 瓶颈 问题 。 要 种 方式 开 设 了 “ 业 指 导课 ”并 取 得 了一 定 的 成 效 。但 是 , 职 院校 实现 就 业 指 导 队伍 专 业 化 , 键 在 于 学校 内部 的培 养 。 职 , 高 关 高校 应 完 善 进 普 遍 对 就 业指 导 师资 队伍 建 设 认 识 不 足 、 视 不够 , 师 资 问题 成 为 修培训机制 , 重 使 根据就业指导人员 的现状制订相应 的进修培训计 划, 对 制 约 大 学 生就 业 指 导 整 体 水 平 提 高 的 “ 颈 ” 为 此 , 设 一 支 相对 稳 就 业 队伍 进 行 系 统 的 、 范 的专 业 教 育和 训 练 , 邀请 国 内外 高 级专 瓶 。 建 规 应 定、 专兼结合、 高素质、 专业化 、 职业化 的师资队伍 已迫在 眉睫 , 且势 家担任培训指导 , 按照专 门的课程建设完成培养计划。 培训形式应灵 在必行。 活 多样 , 可操作性强 , 合理 安排教师在职进修 、 脱产深造 、 长期培训 、 1 高 职 院校 就 业指 导 教 师 队 伍现 状 短 期 学 习 , 可 采 取 以会 代 训 、 办 专 题 讲 座 和 报告 , 也 举 以及 理 论 探 讨 11 就 业 指 导 师 资 队伍 的数 量 严 重 不 足 . 等 形 式 ,定 期 或 不 定 期地 组织 多所 高 校 的就 业指 导人 员进 行 经 验 交 根据 教育 部 规 定 ,高校 毕 业 生就 业 工 作 专 职 人 员 与 当年 毕 业 生 流 和 学 习 , 他 们 不 断 掌 握 与就 业 有 关 的理 论 知 识 和 专业 知识 。 使 与此 的 比例 应 达 到 1 5 0以上 , 量 严 重 不 足 。 据 统 计 ,0 5年 全 国各 同时 ,建 立 针 对 高校 就业 指 导 职 业 资 格 的 专 业培 训 机 构 是 实 现就 业 :0 数 20 类 高 校 负 责 毕 业 生 就 业 工 作 的专 职 人 员 与 毕 业 生 的 比例 多 在 1 : 指导人员专业化的有效保 障。我国政府和教育部 门应根据高校就业 10 0以上 ,0 7年 达 到 1: 0 0 3 0 , 些 万 人 院校 专 职 人 员 甚 指导工作的特点, 5 20 20—00有 制订 “ 高校职业指导师” 的培训计划和 方案 , 由有关 部 门 进 行 培 训和 职 业 资格 鉴 定 ,使 培训 出来 的高 校 职 业指 导 师更 适 1 就 业指 导 师资 队伍 专 业 化 程度 不够 , _ 2 整体 素质 较 差 应 高 校 大 学 生 的职 业 指 导 需 要 ,并 要把 就 业 指 导 人 员 获得 职 业 指 导 目前 , 高 职 院 校 里 从 事 就 业指 导工 作 的教 师 从 严 格 意 义上 讲 , 师 的 资 格作 为从 事 就 业 指 导 工 作 的 通行 证 ,用 准 人 制 度来 提高 就 业 在 多 数是 “ 职 ” 师 , 们 的 主 要精 力放 在 日常 行 政 职 能 上 , 少 有 人 指 导 队 伍 的整 体 业 务 素 质 。 兼 教 他 很 专 门从 事 就 业 指 导咨 询 及 其 教 学 和理 论研 究 。就 业 指 导 是 一 项 专 业 23 以就 业 指 导 教 师职 业 化 为 目标 , 立 健 全 考核 管理 制 度 . 建 性很 强 的工 作 , 要 从 事 这 项 工 作 的教 师掌 握 就 业 政 策 、 业 指 导 、 需 就 目前 , 职 院校 的就 业 指 导 教 师还 属 于 管理 干部 的编 制 , 就 导 高 这 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学、 心理学、 社会学、 力资源管理和法律等多方 致 就 业 指 导 教 师对 自 己的 职业 难 以正 确 定 位 ,难 以 有效 规 划 职 业 生 人 面的专业知识 。 目前 , 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背景五花八 门, 涉及教育、 涯 , 易 把 处理 行 政 事 务 和 事 务 性 服 务作 为 自己 的主 要 职 责 , 容 造成 他 管理 、 经济 、 工程等各个专业 , 据调查发现 , 在担任过就业指导教学任 们 忽 略教 学 实 践 、 略 就 业 指 导 科 学研 究 的状 况 。 忽 高职 院校 应 该 明确 务 的教 师 中 , 有 国 家职 业 指 导 师执 业 资格 证 书 的 占 2 .6 , 有 就 业 指 导 教 师的 教 师 身份 ,将 就 业 指 导 师 资 队伍 建 设 列 入 教 师 队伍 具 41 % 具 心理 学 、 人 力 资源 管 理 、 教 育学 、经 济 学 、社 会 学 等 教 育 背景 的 占 建 设 规 划 , 就 业 指 导 教 师 能 享 受 教 师 的待 遇 。 强 化 考核 , 一步 建 使 进 5 8 , 25 % 无相 关 知 识 背 景 的 多 达 4 .2 , 担 任 过 专 业 课 教 学 任 立 健 全 考 核 管理 制度 , 加 强 就业 指 导 师资 队伍 职 业 化 的 重要 条 件 。 74 % 而 是 务 的仅 占 18 %。 再 加 上 就 业 指 导 师资 队伍 流 动 快 , 定 性 差 , 以 高 职 院 校 在 进 行 就业 指 导 教 师考 核 和 引 进 时 ,要 充 分 考 虑 到专 业 结 稳 所 这 支 队伍 的专 业 水 平 不 高 、 体 素质 较差 , 难 适 应 新 的就 业 形 势 对 构 和 知 识 水 平 ,不 能用 考 核 行 政 工 作 人 员 的标 准 来 考 核 和选 拔 就 业 整 很 就 业 工作 的要 求 。 指 导 教 师 ,而是 要把 具 有 一 定 的 相 关 专 业知 识 的专 业 技 术人 员补 充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探析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探析

自2 0世 纪 8 0年 代 末 .国 家 教 育 部 开 始 大 力 倡 导发 展 职 业 成 教 师 知 识 而 窄 、 知识 老化 . 响 了 学 校 教 学 、 研 的质 量 对 有 影 科 导 教 育 以来 . 同高 职 教 育 获 得 了跨 越 式 发 展 。就 目前 高职 院校 规 很 好 潜 质 的人 才 因为 怕 流 失 而 不 敢 培 养 . 致 既 不 能 吸 引 人 才 也 我 模 而 言 . 有 和 普 通 高 职 院 校 “ 驾 齐驱 ” 势 目前 高职 院校 涵 不 能 留住 人 才 没 有 明确 的培 养 目标 . 使 培 养 工 作 与 学 校 的需 大 并 之 致 盖了一 、 、 二 j产 业 和 新 兴 产 业 , 新 型 工 业 化 、 在 劳动 力 转 移 与 再 求 不 能 相 结 合 就 业 、 农 村 建 设 等 方 面 发 挥 了不 可替 代 的作 用 . 步 转 向 “ 新 逐 以 ( ) 资 队伍 建 设 绩 效 评 价 机 制 缺 少 五 师 服务为宗 旨, 以就 业 为 导 向 , 产 学 研 结 合 发 展 道 路 ” 正 在 形 成 走 , 业绩 考核 系统 失灵 考 核 方 案 设 计 不 合 理 . 些 高 职 院 校 的 一 优 有 鲜 明 中 同 特 色 的 高 职教 育体 系 尤 其 是 自 2 0 , 6年 . 围 家示 范 师 资 队伍 建 设 考 核 T 作 还 带 着 十 分 浓 厚 的 计 划 经 济 色 彩 . 秀 指 0 “ 性 高 职 院 校 建 设 ” 目启 动 后 . 职 总 体 特 征 呈 现 出 两 大 明 显 转 标 按 比 例 分 配 流 坐庄 评 优 评 先 . 项 高 轮 以达 到 内 部 的 “ 衡 ” 职 院 平 高 变 : 是 从 量 态 扩 张 转 向质 态提 升 , 是 从 外 延 扩 展 转 向 内涵 建 一 二 设 。 与普 通 高 职 院校 培 养 综 合 型 、 术 型 、 程 型 人 才 不 同 , 职 学 工 高 院 校 主 要 是 面 向 社 会 生 产 一 线 培 养应 用 型技 术人 才 然 而 . 于 由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起 步 时 间 不 长 .社 会 各 界 对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的规 律

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析

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析
比例过小。 1 2 专 业课 教师 实践 动手 能 力差 , . 专业 化 、
要 加大 人 才 引进 力度 , 持 引进 、 坚 培
的 因素 为 职 称 , 工龄 、 历 、 位职 务 等 , 学 岗 而 养 、 理 三 管 齐 下 , 宽 人 才 引进 渠 道 , 管 拓 大 教 师的 实 际 绩 效 评 价 对 工 资 报 酬 的 影 响 幅 力 推 进 专 业 带 头 人 、 年 骨 干 教 师 的 选 拔 青
习惯 用 以往 的 教 学 观 念 、 学 方 法 , 教 教 育师 资 力 量 不足 , 师资 队 伍 结构 不 合理 , 不 足 ,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的 滞后 性 、 适 应 性 已经 严 使 高 职 教 育 本 质 内 涵 不 能 得 以 充 分 诠 释 。 不 力 和 实 践 能 力 , 他 们 既 具 备 扎 实 的 基 础 使
“ 践 技 能型 ” 师 资 队 伍 。 实 的 ( ) 强 “ 师 型 ” 资 队 伍 教 师 的 建 1加 双 师
育 教 学 质量 决 定 性 的 因素 , 等 职 业 院校 高 现在 的 高职 院 校 大 多是 在 原来 的 中 设。 教 师队 伍 建 设 要 适 应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改 革 的 专 、 人 院 校 的 基础 上 转 化 而 来 , 时 间 内 成 短 “ 师 型 ” 师 是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师资 队 双 教
理 论 知 识 和 较 高 的 教 学 水 平 , 具 有 较 强 又
重 影 响 了高 职 教 育 的 发 展 。
2. 用人 机制不 活 2
的 专 业 实 践 能 力和 丰 富 的实 际 工 作 经 验 ;
1高等职 业院校 师资队伍建 设现状
1. 师资力 量不 足 。 1 师资 队伍 结构 不 合理 目前 , 职 院 校 的 专 任 教 师 数 量 不 足 , 高 尤 其 是 一 些热 门专 业 和 新 兴 专 业 教 师 非 常

示范性视野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析

示范性视野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析

示范性视野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析[摘要]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关系到高职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文章阐述了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的要求,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示范性视野下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示范性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目前,高职院校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作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建设的标志性引擎之一——示范校建设的“先导策略”对高职教育的品牌建设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进入了从“量的扩张”到“内涵建设”的转型时期,而提升内涵的关键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的要求“国为兴,必贵师而重傅”,没有一流的师资,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教育;没有一流的教育,就培养不出一流的人才。

要推动示范性高职院校更好更快地发展,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关键。

如果没有高职院校教师素质和水平的全面提高,《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和“目标”,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高职院校是否拥有“四个一”,即一批骨干教师、一批专业带头人、一批双师型教师和一批能工巧匠,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至关重要。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将“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和专兼结合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政策与办法,聘请一批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兼职,促进高水平‘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列为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还把“在示范性院校开展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改革试点,加强专兼结合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支持示范性院校改革试点工作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以达到在“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的目标。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探析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探析

技 能就 是不 现实 、不 可能 的 。因此 ,以 “ 师型 ”为 高 双
职 教师 培养 目标 ,几乎 已达成 共识 。 “ 双师 型 ”教师 在 学 校教师 队伍 中 占有 十分 重要 地位 ,对提 高 职业 教育 教
什 么是 双师 型教 师 ?笔 者 认为 , “ 双师 型 ”教 师首 先是教 师 ,而且 应该 是专 业课 教师 ,应具 有 高校 讲 师及
取 决 于 “ 师 型 ”教 师 的 数 量 和 质 量 。 双

“ 双师 型”教 师队伍 建设 的进程 。
二 、 “ 师 型 ” 教 师 队伍 建 设 的 重 要 性 双
在高 等职 业教 育 中 . “ 双师 型 ”教师 是 师资 队伍 建
设 的热点 。因为 ,高职 教育 不 同于普 通 高等 教育 .是 以
“ 师 型 ” 教 师 内 涵 进 行 了 界 定 ,指 出 “ 师 型 ” 教 师 队伍 建 设 的 重 要 性 , 对 如 何 建 设 “ 师 型 ” 教 师 队 伍 进 行 了分 双 双 双 析探 讨 。。 ‘
【 关键 词 】双 师型 教 师队伍 建设途 径
高 等职 业教 育作 为高 等教 育 的重要 组成 部 分 ,承担 着为社 会输 送 实用 型人 才的 重任 ,这就 决定 了它 对教 师 队伍建 设有 着 特殊 的要求 。它 要求 高职 教师 不仅 具有 较 高的师 德水 准和 系统 的专 业理 论知 识 ,而且 还具 备 丰富 的实 践 经 验 和 熟 练 的 系 统操 作技 能 ,即常 说 的 “ 师 双 型 ”教 师 。高职 教育 的培 养 目标能 否实 现 ,很 大程 度上
培 养 生 产 、服 务 、管 理 第 一 线 应 用 型 人 才 为 主 要 目 标 。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是保障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优质的师资队伍对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师资队伍培养模式以及师资培训与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满足社会需求至关重要。

首先,优质的师资队伍能够提供高水平的教学和指导,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术知识和职业技能。

其次,师资队伍的建设也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

而且,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还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力量,他们能够传授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师资队伍培养模式为了满足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师资队伍培养模式:1. 内外招聘并重: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内部招聘可以通过内部选拔优秀学生进行师范生培养,以培养一批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师;外部招聘可以通过公开竞聘的形式,吸引行业专业人士和优秀的研究人员加入。

2. 多元培养: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多元的培养方式,例如与企业进行合作,提供双师型培养模式,使教师能够兼顾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

此外,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行业项目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 国内外交流与培养:高职院校可以积极开展与国内外其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师资队伍的培养。

通过交流和学习,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引进国外优秀教师和专业人才,丰富校内教师队伍。

三、师资培训与发展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师资培训与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机会,以不断提高师资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师资培训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理论培训:提供系统的教学理论培训,加强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2. 学科专业培训:提供专业领域的培训,使教师能够深入了解自己所授课程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保持教学内容的更新。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析——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析——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生, 高职 院 校 也 不可 能 生 存和 发 展 。如何 实 现 高职 教 育 的可 持 续发 展 , 师资 的 建设 是 关 键 性的 问题 。 例 较 低 ;且 2 0 年聘 用 的兼 职 教 师职 称 有 08
毫 壤 叠 0 00 0 0 毒 0j 0 ≯ 1 0 瞳 ≮ 0 0
教 学 体 系有 机结 合 的 的 、 相对 独 立 的 实践 教
学 体 系 , 生 的 知识 能 力 水平 通 过学 历文 凭 学
结 构 方 面 ,队 伍 比较 年 轻 ;在 学 历结 构 方 面 ,硕 士学 历 比 例逐 年 增加 ,结 构较 合 理 ; 在 职称 结 构 方面 ,高 、中 、初 职称 比例较 合
日益 凸显 ,规 模 获 得 了空 前 的 扩 大 ,高 职 院 校 数 量 迅 速 增 加 ,高 职 学 生 人 数 也 占到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是20 年7 03 月经 江苏 省人 民政 府 批准 由南 京海 运学 校和 南京 航运学校合并组建的一所全 日 制普通高等院 校 ,学 院 始 终 把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作 为 事 关 学
一 一
表 1 校 内专 任教 师师资结构表
年 龄结构 人 ) 学年 人 专、 技术职 务结构 I , 高级 中级 级 学历结 构 学位结构 :_ _ _ - 预 } 究牛 研 大学本科 顸 I : 以上
定要 出色” 可 见 , 师对 于 一所 高 校 发展 。 教
中国科技信 息 2 1 年第 1 期 00 7
c l S I C N 下cN LG NO M TO e 2 0 HN CE EA D EH O o Y I R A I Sp 01 N F N

D I1 .9 9 ji n 10 - 92 2 1 7 18 O: 03 6 / . s .0 1 8 7 .0 0 1 .1 s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路径探析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路径探析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路径探析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更新,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存在校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设置不合理以及部分学生对自身技能掌握不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高专学校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本文在“三教”改革背景下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旨在提升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师的综合能力与素养,为党和社会培养出更加优质、全面的职业人才。

关键词:“三教”改革;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立德树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职业院校提出了新要求。

“三教合一”是指将学校与市场接轨、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改革等作为根本任务,;以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现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理念,坚持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素质提高质量关键之点。

文章针对“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希望对当下高职教师的综合能力与素养提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三教”改革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影响“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面临着新形势和新要求,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具创造性价值的因素。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以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培养高质量人才就必须提高自身综合实力与竞争力,而对于具有较好专业素养又有丰富工作经验且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并拥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的复合型师资队伍来说是重中之重,而“三教”改革的核心就是教师队伍建设,因此,在推进高职院校师资培养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加强对其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方面素质提升[1]。

二、“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师总量不足,队伍结构不优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完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师资力量总体数量不足。

浅谈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浅谈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浅谈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

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途径。

[标签]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双证”融通的人力资源保障。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办学质量上都显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然而,师资队伍建设的不足已制约了高职教育的更快发展,解决好高职教育的师资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一)教师的专业知识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发展,教师的专业知识变得逐渐陈旧、老化甚至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同时,学校也应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并派到企业或国家重点高职院校进行学习。

高职院校要不断开展专业知识竞赛、专业知识教学研讨以及教研室同行的专业知识交流,使老中青专业教师的知识形成良好互补。

教师只有专业知识丰富,学生才能在专业学习上取得进步,在专业知识基础掌握坚实的情况下,学生才能产生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则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真正动力。

(二)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更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生在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时需要有一个理解、消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应把自己的知识用最恰当的语言、最好的方法让学生消化和掌握。

面对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学校要经常开展关于教学方法方面的研讨,尤其要重视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

积极开展教学学术交流,促进教师对教学的研究和热爱,把最新的方法成果运用到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当中受益。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显得极为重要。

一个成功的教学方法,将会使一批学生终生受益。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善于研究教学方法,只用那种陈旧的方式教学,教学质量是永远不会提高的。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探析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探析







很 高 ,从 而必然 影 响到高职 院校 的人 才培 养质 量 。
14 教 师的企 业培训 机制 尚 未形 成 .
找到自身的差距。从而提高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实
效性 。 2 4 多渠道 引入优 秀人 才 ,不断优化教 师队伍 .
Ke wo d p a tc e c i g;lc fp a tc x e e c y r s: r cie ta h n a k o r c e e p r n e;ta h rwi o b e tc n c ltl i i e c e t d u l e h ia i e;ta h rt a c n h t e c e e m o —
整个教 学工 程 中 占到 了很重 要 的 比例 。因此 ,要提
了解单位的实 际用人需求,很多专业普遍存在教师
的实 践 能力 和现场 教学 能力 弱的情 况 ,如不 加强 其 实践 教 学能力 的培养 ,必然 导致培 养 的学生 上 岗适 应 能力差 ,难 以满 足市 场及行 业 的需求 。 13 课 程开 发 能力和科研 水 平薄 弱 . 由于缺乏 实践 经历 ,高职 院校 教师 课程 开发 能 力 和科研 水平 相 对薄弱 ,多数 院校 至今 还没 有课 程 开 发 的总体规 划 ,缺少 校企联 合共 同制 定人 才培 养 方案 、专业教 学 方案 、教材 编写方 案 的能力 ,而且 在技术 研究 和课 程开 发方 面也难 有所 突破 ,使 得高 等职业 院校 教 师 的课 程开发 能力 和科研 水 平都 不是
sr c in t t u o
未来 1 O年我国要大力发展 职业教育 ,增强高
等 职业 院校 服务 经济社 会发 展 的能力 ,使 职业教 育 更好 地 为产业 升级 发展 和 区域经 济发 展服 务 。为 了 凸显高 职教 育特 色 ,教 育 部 引入 了德 国 “ 元制 ” 双 教 育 的方法 。其 主要特 点是 将企 业 与学校 ,理论 与 实 践 、知识 与技 能 、动 脑与 动手 、教 育与 就业 、专 业 与职 业 紧密结 合起来 ,缩 短学 生毕 业进 入企 业 的 “ 应期 ” 适 。这就 要 求 教 师 在 实 践 中教 ,学 生 在 实 践 中学 ,要 求高 职院校 的教 学企 业化 ,教 学 内容也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研究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研究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研究一、加强师资队伍日常管理1.制定并完善师资队伍管理制度,明确教师的职责和义务,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

2.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制度,定期进行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评估,将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3.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交流,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国际视野。

二、加强师资队伍队伍建设1.引进优秀教师。

建立与其他高校或研究机构的良好合作关系,吸引优秀教师加入高职院校,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

2.加强本校教师培养。

鼓励优秀本科生毕业后在高职院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培养更多高水平的本校教师。

3.建立教师团队。

组建学科交叉的教师团队,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优化教学和科研环境1.完善教学设施。

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投入,提供良好的实验室和实践场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

2.加强科研支持。

建立科研项目资助制度,鼓励教师积极申请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3.加强师生交流。

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学术研讨会、讲座等平台,推动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四、建立激励机制1.建立优秀教师评选制度,对于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奖励和激励。

2.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为教师提供晋升和职称评定的机会,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3.建立多元化的薪酬激励制度。

根据教师的贡献和业绩给予相应的薪酬激励,确保教师在工作中得到公正的回报。

总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应该是综合性、系统性的,在加强对教师的日常管理和培训的同时,通过优化教学和科研环境,建立激励机制,吸引优秀教师加入并留在高职院校,提升整体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为培养优秀人才、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探析

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探析
最后 , 缺乏 良好的学术 氛围。高职高专建 校时问短 , 研项 科 目少 , 从事科研 的教师较少 , 以形成 良好 的学术氛 围。 难
23 “ 师型 ” 师 队 伍 尚 未形 成 . 双 教
国本 、 专科学生 总数 的 4 . 专 职教师 1 682人 , 中正高 32 %; 9 7 其
有 的职业教育考核与培训聊 。 22 科研 水平 较低 .
首先 , 高校扩招 , 师工作量大 幅增加 , 随着 教 疲于备 课 、 上
课 和批改作业 , 难有精力从事科研。 其次 , 高职 高专教 师对科 研认 识不 足 。许多教师认 为只要 上好课 、 受学生欢迎 即可 , 研是本科 院校教师的事 , 科 忽视 了高 校 的职能之一 就是科研 。高 职教 育作 为高等教 育的一部分 , 科 研是 必不可少 的。教师应根 据高 职高 专院校特 点 , 做一些 应用
维普资讯
V0. 6 o 8 No 1 1 2 0 2 .3
离职高专师资队伍 建设探祈
康 荔
( 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建 厦 门 3 10 ) 厦 福 6 0 8
关键 词: 高职高专; 师资队伍 ; 建设 中图分类号 : 4 1 G 5.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6 1 14 ( 0 8 1— 0 5 0 1 7— 26 20 )3 0 0 — 2 1 高职高专师 资队伍现状
2 . 职称结构 教授很少 ,副教授 比例 略低 。在 副高 级职称 .3 1 中, 有一部分是高级讲 师和高级 工程师。一些学科还没有 在教
学和学术方 面起带头作用的高级技术人 员。 据对 1 0 00 0多名高 职高专教师的抽样调查显示 , 由普通 高校毕业 后直接任教 的 占 6 . ,由其他 普 通高 校 调 人 的 占 87 ,由企 业 调 人 的 占 71 % . %

探析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探析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探析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摘要:文中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推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和举措,以提高职业院校师资队伍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战略;规划;理念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7-0000-01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目前的形势下,建立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已刻不容缓。

一、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观念薄弱。

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在中等专业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起步晚,起点低,内部发展不均衡,没有特色和品牌意识,中等专业学校的管理习惯和思维定势还严重影响学校的决策,师资队伍建设缺乏战略规划,管理方式还停留在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一般事务性管理阶段,师资队伍建设的随机性、变动性极大。

2.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高职院校教师来源相对单一,大多来自普通学校,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精英充实教师队伍;现任教师群中,中年教师人数比例偏低,新进校青年教师人数比例偏多,年龄结构暗藏断层;由于中等专业学校的办学历史原因,不少教师学历低、职称低的状况有待改善;传统专业教师人数多,而新兴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学院的后续发展。

3.教师实践能力不强。

现任教师主要构成是近期大量引入的学校毕业生,由于没有经过现场锻炼,具备高技术素质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远低于国家规定的80%的要求。

教师的理论与实际生产脱节,知识更新速度较慢,实践能力弱、动手能力不强,导致高职教育的能力要求难以实现。

4.科研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严重滞后。

由于原有体制、办学层次、科研基础等原因,高职院校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和科研水平相对薄弱,科研气氛不浓,科研观念不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s t r a c t : Hi g he r v o c a t i o na l c o l l e ge s g o a l i s t o c ul t i v a t e a d v a n c e d t e c h no l o g y a p p l i e d t a l e n t s f o r t he f o r e f r o n t o f ma nu f a c t u r i n g, c o n s t r u c t i n g, m a n a g i ng a n d s e r v i n g. T h e k e y p o i n t o f t e a c hi n g s t a f f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 hi g he r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s l i e s i n c ul t i v a t i o n o f d o u b l e - q u a l i i f e d t e a c h e r s q u a l i t i e s a n d a bi l i —
t i e s .S t a r t i n g f r o m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a l e n t s t r a i n i n g i n h 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s a n d q u a l i t i e s a n d a b i l i —
t i e s t h a t t e a c he r s s ho u l d p o s s e s s ,t h i s pa p e r d i s c u s s e s a n d a n a l y z e s t e a c hi n g s t a f f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p u t s
第 1 5卷 第 2期
2 0 1 5年 O 6月
江 苏 建 筑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0URNAL 0F J 1 ANGS U J I ANZHU I NS T2
J u n .2 01 5
基 于 高职 院校 人 才培 养 目标 的教 师 队伍 建 设 探 析
应具备 的素质 能 力 出发 , 对教 师 队伍 建 设进 行 探 讨 分 析 , 提 出 了师 资 队伍 建 设 与 “ 双 师 型” 教 师 培
养 的有关 对策 和措施 . 关键词 :高职 院校 ;人 才培 养 ;教 师 队伍 建设 ;“ 双师 型”教 师 ;素 质 ;能 力
中 图分类 号 :G 7 1 5 . 1 文献 标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2 0 9 5— 3 5 5 0 ( 2 0 1 5 ) 0 2 —0 0 8 2 —0 3
Ke y wo r ds : hi g he r v o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e s;t a l e n t s t r a i ni n g;t e a c h i ng s t a f f c on s t r u c t i on;d ou bl e — qu a l —
On t e a c hi n g s t a f f c o ns t r u c t i o n b a s e d o n t a l e nt s t r a i n i n g
g o a l o f h i g he r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s
f o r wa r d r e l a t e d s o l u t i o n s a n d me a s u r e s o f s t a f f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 d a b l e - q u a l i ie f d t e a c he r s .
yAo Mi n
(Per s o nne l De p a r t me nt ,J i uz ho u Col l e g e o f Voc a t i on a l a nd Te c hno l og y,Xuz ho u,J i a ng s u 2 21 1 1 6,Chi na)
i f i e d t e a c he r s ;q ua l i t y;a bi l i t y
为 了与本 科 院校 形成 错 位 竞 争 , 高 职 院校 以培 养生 产 、 建设 、 管理 、 服 务 第 一线 需 要 的 高 级技 术 应
提 高学 校实 力和 教育 教 学 质量 的关 键 , 是 高 职 院校 可 持续 发展 的重 要 保 障. 因此 , 基 于 高 职 院 校特 点
姚 敏
(九州 职业技 术学 院 人事 处 , 江苏 徐州 2 2 1 1 1 6)
摘 要 :高职 院校 以培 养生 产 、 建设 、 管理 、 服 务 第一 线 需要 的 高级 技 术应 用型 人 才 为 目标 , 高职 院校教 师 队伍 建设 的 关键 在 于“ 双 师型 ” 教 师素 质 和 能 力 的培 养 . 从 高职 院校 人 才 培 养特 点 、 教 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