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学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导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导学设计新人教版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 解和主张
形式:针对话题的带有明确的表态性的完整的判断句
1).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
2).如何找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
选用事实论据要注意:
①必须具有典型性。古今中外的都可以。是大多数人所知道的,最起码是登过报纸上过电视的。最好具有新颖性。③ 论据的表述要准确、叙述要概括,能证明论点即可。
2 ).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选用的道理论据注意: ①可以是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②要精确,不能篡改、歪曲。③和论点有必然联系,能证明论点的。
1、在线测学(时间:8分钟)
独立在平台完成“《最苦与最乐》必做自测题”,完成后点击提交。学有余力者可继续完成“《最苦与最乐》选做自测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恩惠(huì)缠着(chán)契约(qì)招lǎn(揽)
循环(xún) xiè(卸)却监dū(督)死而后yǐ(已)
2.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其意义。
议论文文体知识:
议论文定义: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求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2024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教案新人教版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具体案例来分析作者的论证过程。例如,作者通过举例说明人们在面对苦难时的态度和应对方法,以及如何在享受快乐时懂得珍惜。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作者对“最苦”和“最乐”的定义及论述。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把握论述文的结构和特点。同时,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2.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运用合理的论证方法进行阐述。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本文的论证方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文章中的观点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在讨论“最苦”和“最乐”的定义时,部分学生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采取了举例和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此外,在小组讨论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显得有些紧张和不自信。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我在课堂上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理解作者对“最苦”和“最乐”的定义及论述,体会文章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2024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5最苦与最乐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5最苦与最乐教案新人教版
6. 学习平台:如果学校有学习平台或在线教学系统,确保学生能够正常登录并参与课堂活动。
7. 教师准备:教师需提前熟悉教学内容,掌握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为课堂顺利进行做好充分准备。
8. 学生分组:在课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以便在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环节进行组织和管理。
9. 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58. 文章中的比拟手法是如何运用的?请举例说明。
59. 文章中的排比手法是如何运用的?请举例说明。
60. 文章中的对偶手法是如何运用的?请举例说明。
61. 文章中的反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请举例说明。
62. 文章中的省略手法是如何运用的?请举例说明。
63. 文章中的设问手法是如何运用的?请举例说明。
82. 文章中的疑问手法是如何运用的?请举例说明。
83. 文章中的探索手法是如何运用的?请举例说明。
84. 文章中的想象手法是如何运用的?请举例说明。
85. 文章中的联想手法是如何运用的?请举例说明。
86. 文章中的比较手法是如何运用的?请举例说明。
87. 文章中的对比手法是如何运用的?请举例说明。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最苦与最乐》这篇文章的基本概念。文章阐述了“最苦”与“最乐”的内涵,通过对比、层进的方式,揭示了人生的真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文章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人生的苦乐。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对比和层进这两个重点。对于如何理解人生苦乐的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教案新人教版

15 最苦与最乐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脉。

2.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品味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

3.理解责任的含义,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一、导入新课世界上什么最苦?什么最乐?这个问题,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

宋代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因为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以天下苍生的忧乐为己任,当天下苍生俱欢颜时,他就会快乐。

因此,有人认为人生苦乐在于责任,这也是梁启超的苦乐观。

今天,就让我们看一看这位大学者是如何具体阐述的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知识,整体感知1.解题。

明确:题目是一个并列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意思相反,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

2.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等。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

黄遵宪评价梁启超的文章说: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

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3.通读课文,回答问题。

(1)人生什么事最苦?“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2)人生什么事最乐?“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应该像“君子”那样,“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4)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哪几个自然段写最乐?全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明确:第一、二、三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四、五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六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教案新人教版

15.......最苦与最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清本文的结构..................,.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

2.、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从论述中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责任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教学重点....:.1.、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理解责任的含义................教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认识作者......梁启超(..............,.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1929....1873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

著作有《饮冰室全集》。

.........................二、..检查预习....1.、.注音:...契.(.q.ì .).约.揽.(.lǎn.mǐ..... (... d .ǐ.).悲天悯...).大抵(n.).人.2.、根据所给的解释填出相应的词语...............①不得志.失意.......②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如释重负③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悲天悯人④无论到了什么境地....自得...无入而不..................,.没有不自由自在的三、整体感知......1.、速读全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新人教版

15 *最苦与最乐【导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者。

2.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

3.理解并体会本文语言流畅凝练的语言风格。

4.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和正确的苦乐观。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

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

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

(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恩惠.(huì)如释.重负(shì)契.约(qì)揽(lǎn)悲天悯.人(mǐn) 卸.却(xiè) 监督.(dū)(2)词义契:用刀子刻;证明买卖、租赁、抵押等关系的凭据;符合。

失意:不得志。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四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学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四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学案

最苦与最乐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结构,读懂文章内容。

2.明晰课文的中心论点以及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3.领会“最苦与最乐”的辩证关系,理解在尽职尽责中实现人生价值的主题。

【课前预习】1.走近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也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和国学大师,在诗、词、文等多个方面都有所建树,代表作品《少年中国说》《敬业与乐业》等。

2.解释下列词语:分外:独是:纵然:契约:如释重负:悲天悯人:3.课文的题目为“最苦与最乐”,你觉得这个题目好不好。

找出作者所指的“最苦”与“最乐”分别是什么。

4.课文总共写了几部分?各部分主要写了什么?【课堂探究】(一)学习第一部分。

1.作者在点出最苦之事——“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时,为何不直接说出,而是先自问自答地列出了“贫”“失意”“老”“死”呢?这样好处何在?2.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人生最苦之事为“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加以论证?这些论据有什么特点,好处在哪里?(二)学习第二部分。

1.找出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承上启下的句子,说说承得什么上、启的什么下。

2.为了论证“责任完了乃人生第一乐事”,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三)学习第三部分。

1.课文第6自然段是如何收束全篇的?2.本文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文章具有怎样的语言特点和风格?【拓展练习】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认为的“最苦与最乐”是什么,分享一下自己有没有作者梁启超做讲的这种“最苦与最乐”的切身体会。

2.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克服身上的不良做法。

3.把自己的克服不良习惯的打算写成一篇书面汇报。

参考答案【课前预习】2.分外:格外,特别。

独是:只有。

纵然:即使。

契约:最初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后引申为约定的意思。

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学案设计人教版

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学案设计人教版

最新教学资料·部编版初中语文15 最苦与最乐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略读课文,圈点勾画文章主要信息。

2.理清文章思路,分析论证方法,把握中心论点。

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过程一、了解作者梁启超(1873—1929),字,号,别号,思想家、,广东新会人。

著作有。

二、整体感知1.给加点的字注音。

恩惠.( ) 如释.重负( ) 契.约( )揽.( ) 卸却..( ) 监督.(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三、细读课文1.作者开头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的事吗?2.作者举了哪些例子证明自己“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的?3.梁启超在本文中列举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的事例,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苦乐观”的?请你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来谈谈。

4.本文的题目是《最苦与最乐》那它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吗?5.本文的语言有“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主要借助不同的句式、修辞手法、论证方法来体现, 分析下列各句的好处。

(1)开头五个设问句的作用。

(2)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3)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四、拓展延伸我们通过分析明确了作者的观点,懂得了责任的重大,那么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负有怎样的责任?参考答案一、了解作者卓如任公饮冰室主人学者《饮冰室全集》二、整体感知1.huìshìqìlǎn xièdū2.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人生最大的快乐是:责任尽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

三、细读课文1.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最苦与最乐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最苦与最乐教案 新人教版

第15课*最苦与最乐【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论点及各种论证方法。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意,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3.树立责任意识,勇担责任,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

【情境导入】同学们,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

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

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

(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他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提示及要求:1.给重点字词注音,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在课文中找出表明作者苦乐观的语句。

3.理清全文的结构。

明确:1.契.约(qì)循.环(xún)悲天悯.人(mǐn)卸.却(xiè)赔.礼(péi)如释.重负(shì)2.“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议论文基本的思路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全文6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5、6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躲责任”。

二、深入探究——论点和论题1.本文题目为“最苦与最乐”,那么“最苦与最乐”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吗?请简要分析。

明确:学习议论文要分清论题和论点。

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它是一个范围;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它是一个表述完整的判断句或表态明确的句子。

所以“最苦与最乐”是本文的论题,论点应是“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2.勾画出文中表述苦乐与责任的关系的语句。

明确:(1)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人教版七年级最新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最新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最新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苦与最乐》是人教版七年级最新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讲述了作者在面对人生中最苦和最乐的事情时的感悟。

通过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人生中的苦与乐是相互关联的,只有经历过最苦的阶段,才能体会到最乐的滋味。

课文内容丰富,富有哲理性,适合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和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对人生和价值观产生兴趣和思考。

他们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在语言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巧,但需要进一步提高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概念和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思考。

2.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哲学思想,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讲解关键概念和词语。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思想进行分析。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准备课文《最苦与最乐》的文本,供学生阅读。

2.相关案例:教师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案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

3.多媒体设备:准备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案例和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中的苦与乐,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最苦与最乐》。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思想进行分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教案新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教案新人

15 最苦与最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清本文的结构,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

2、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从论述中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责任的含义。

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理解责任的含义教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认识作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

著作有《饮冰室全集》。

二、检查预习1、注音:契 (qì )约揽 ( lǎn ) 大抵( d ǐ)悲天悯 ( mǐn )人2、根据所给的解释填出相应的词语①不得志。

失意②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如释重负③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悲天悯人④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无入而不自得三、整体感知1、速读全文。

(自由诵读)读完后告诉老师:__未尽责任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尽责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负责任_____,而不能 ____逃避责任______ 。

文章结构:一、(1、2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①用文中相关语句填空: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②什么事最快乐呢?(用原文语句回答)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③用文中语句概括第4自然段的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 最苦与最乐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 最苦与最乐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5 最苦与最乐教学步骤(包括引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练习,小结作业布置。

)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大学2005年版)。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

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写下此文,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文体知识议论文 (1)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立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

提出问题就是引出论述中心,提出论点;分析问题就是摆出论据来证明论点;解决问题就是得出结论。

论证的常见结构形式有:并列式,段落层次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层进式,各部分之间是层进关系,即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总分式,论证的层次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

驳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是:摆靶子——摆实质——论危害——作结论(正面论点)。

(2)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在驳论中,往往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引申,引出荒谬的结论,从而驳倒对方论点的“归谬法”。

读准字音辨清字形理解词语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形容心情紧X后的轻松愉快。

无入而不自得: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

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众说纷纭:各种各样的说法层出不穷。

心直口快:性情直爽,有话就说,也说心直嘴快。

变化莫测:变化多端,难以预测。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新课导入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学案新人教版23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学案新人教版23

第15课《最苦与最乐》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者
2.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
3.理解并体会本文语言流畅凝练的语言风格
4.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和正确的苦乐观
备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大抵()契()悲天mǐn()人
2.解释下列词语
如释重负:
悲天悯人:
任重而道远:
3.梁启超,代资产阶级者者、者。

字,号别号。

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 ",著有《》
4.请把下列语句和出处连接起来
古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俗语无入而自得
孔子任重而道远
孟子如释重负
曾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5.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并依此给课文划分段落
是最苦,是最乐,人生应,而不应。

二、预习
1.作者把苦乐与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

他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联系的?
结论是什么?
2.找出文中的设问句,说说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他又是怎样回答的。

3.朗读第①②段,划分每段层次,概括层意。

4.找出文段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三、研习
1."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四、时习
1.读罢此文,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自己目前应担负的责任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去完成?
2.结合课文,怎样理解孔子的"无入而不自得"?
3.请写出二到三则有关"责任"的名言。

2019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最苦与最乐》学案 新人教版

2019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最苦与最乐》学案 新人教版

2019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5《最苦与最乐》学案新人教版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

广东新会人。

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

1889年中举人。

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学于广州万木学堂。

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等。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

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

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

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

著有《饮冰室合集》。

2、文本链接:居里夫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依据这个言论,我们是否可以说:“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没有理想!”呢?当然,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那么你认为最快乐的事情以及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也许都不同,故而认识也有不同。

那么究竟什么事情最痛苦、什么事情最快乐呢?3、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恩惠()契约()揽()监督()卸却()悲天悯人()如释重负()4、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如释重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入而不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悲天悯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重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问题导学: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填空,说出句意所包含的自然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苦的事。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责任是要 ____________ 才没有,并不是____________ 就没有。

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学案新人教版

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学案新人教版

课题最苦与最乐课型精讲课主备人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运用略读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文章论证严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论证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3.本文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指导学生进行感悟、积累及训练。

可通过句子仿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4.“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⒈学习略读的方法。

跳过某些细节,在短时间内有选择地阅读,把握作者观点。

⒉对内容和表达深入把握,形成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与体会。

学习难点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过程资料积累: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

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

文风流畅、犀利、凝炼。

著有《饮冰室合集》。

有关责任的名言: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君子无入而自得焉。

——中庸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歌德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荀子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

——梁启超第一课时一、知人论世激情导入:同学们,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平常百姓也有深刻的思考,哲人志士更有不少精彩的论述。

大家先说说自己的最苦与最乐吧!(学生发言)今天,我们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一文,此文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更体现了智者的达观情怀,读来脍炙人口,掩卷令人回味无穷。

(ppt显示课题)二、交流互助日积月累:(ppt显示)出示任务:读准发音,解释词意,补充作者资料,朗诵《少年中国说》,第一组派代表完成。

⒈走近作者:(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集体交流)教学设计⒉积累生字。

达(dá)观安分(fèn) 恩惠(huì) 赔(péi)礼纵(zòng)然契(qì)约循(xún)环悲天悯(mǐn)人⒊积累词义。

(秋季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

(秋季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
(教师导学)
自主纠错
(学生活动)
知识网络
(板书设计)
课后
反思
3.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请结合文章语言谈谈品析语言。
三、拓展延伸:
1.积累: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阅读。
作业:
1.完成本课练习册。
2.主题阅读两篇。
学习笔记
最苦与最乐
课题
最苦与最乐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
2.了解本文严密论证的方法。
3.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感。
学习重点
目标1、2
学习难点
目标2、3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重点字词过关:
契约( 说说本文作者的观点。
2.请你以作家的身份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15.最苦与最乐教学目标:(一)了解本文严密论证的方法。

(二)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动机。

(三)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约3分钟)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我们每个人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也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接下来,让我们与梁启超先生一起探讨《最苦与最乐》:二、作者作品介绍(画面呈现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约2分钟)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广东新会人。

著有《饮冰室全集》。

三、配画课文朗读,预习指导。

(插入录音7分钟,学生完成练习再加8分钟:请学生边听录音,边把第1、2、题的答案记在笔记本上,第3题可以再让学生核对一下课文,第4题可以查字典。

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作些点评,共约17分钟。

)⒈根据朗读,给下列加点字注音:①契.( )约②揽.( ) ③悲天悯.( )人qìlǎn mǐn⒉根据朗读,填空:①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知足、安分、达观、责任⒊学生讨论,并完成下列练习:①用文中相关语句填空:对人的责任:对事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②什么事最快乐呢?(用原文语句回答)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③用文中语句概括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最苦与最乐(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最苦与最乐(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除万难,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去展现给每一个人,这是一种对自己的负责,更是一种“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豪情,我们只有对自己负责才会是自己变得优秀。
2.综合分析
1、“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对于这句话我们该如何理解?
答: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2、梁启超在本文中列举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的事例,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苦乐观”?你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来谈谈。
(3)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答: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4)为什么第一部分完全谈痛苦用了两个自然段,而第二部分两者都谈到了反倒用了一个自然段呢?为什么一个均衡的题目,在行文论述时两个方面却不均衡呢?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答: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6)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答: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3.重点分析
(1)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要先否定其他的答案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苦与最乐课题最苦与最乐课型精讲课主备人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运用略读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文章论证严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论证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3.本文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指导学生进行感悟、积累及训练。

可通过句子仿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4.“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⒈学习略读的方法。

跳过某些细节,在短时间内有选择地阅读,把握作者观点。

⒉对内容和表达深入把握,形成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与体会。

学习难点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过程资料积累: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

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

文风流畅、犀利、凝炼。

著有《饮冰室合集》。

有关责任的名言: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君子无入而自得焉。

——中庸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歌德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荀子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

——梁启超第一课时一、知人论世激情导入:同学们,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平常百姓也有深刻的思考,哲人志士更有不少精彩的论述。

大家先说说自己的最苦与最乐吧!(学生发言)今天,我们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一文,此文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更体现了智者的达观情怀,读来脍炙人口,掩卷令人回味无穷。

(ppt显示课题)教学设计二、交流互助日积月累:(ppt显示)出示任务:读准发音,解释词意,补充作者资料,朗诵《少年中国说》,第一组派代表完成。

⒈走近作者:(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集体交流)⒉积累生字。

达(dá)观安分(fèn) 恩惠(huì) 赔(péi)礼纵(zòng)然契(qì)约循(xún)环悲天悯(mǐn)人⒊积累词义。

契约:契约,最初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契约可以理解为“守信用”。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

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三、理清思路初识苦乐:(ppt显示)活动一:自由速读,整体感知:任务一:学生略读课文,填写一下表格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任务二:小组讨论,理清课文思路,明确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论述了第二部分():论述了第三部分():论述了四合作探究读懂苦乐:活动任务一:学生精读课文,边读边画边思考思考一: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本文作者的观点。

思考二:作者运用了哪些理由来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

负责任乃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教材解读:1、全文观点性的句子:⑴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⑵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⑶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⑷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⑸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⑹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⑺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⑻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⑼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请学生边筛选边在书上圈点勾画)2 、教师引导交流展示:(ppt显示)(二) 返观全文,把握文脉:⑴出示任务:请同学们再次梳理全文的论述思维,讨论明确。

(ppt显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苦中的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反馈总结:文章的论点是一对姊妹命题,这里“最苦与最乐”的所指“负责任与尽责任”,不是两个迥异的或对立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两种境界,这种辩证思维的有机联系使全文的议论浑然一体。

论点包含了两个分论点,作者先论证“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再来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对于负责任的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所见的,这里主要渗透大量举例论证,易于被读者所理解接受。

然后将负责任的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归纳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课文后半部分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时,则主要采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作者只增加“从苦中的来的乐才算真乐”这一论据,便水到渠成。

至此,两个分论点已经证明,文章似乎可以结束了。

但作者知道,一些读者的思想上还有一个结没有解开:既然负责任是痛苦的,那么不负责任不就没有痛苦了吗?于是作者设立了第三个分论点:“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其正面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

其反面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

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有力。

梁启超先生此文严密的论证之美令人叹服!活动二:小结内容,畅谈责任:活动任务:⑴学生发言:畅谈拥有责任感和责任感缺失的种种表现。

⑵发散思维活动:仿句“责任是灯下完成作业的坚持,,……”……⑶反馈总结:《最苦与最乐》的文化品位首先表现在文章的价值取向。

作者提出的快乐和幸福是“尽责任”,这一立意不同凡响,高尚、深刻、朴实、永恒,具有极强的普适性。

每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尽自己的责任——对亲人、对朋友、对别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

一个世纪过去了,在当今的时代,作者的思想,他所倡导的责任感,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失去意义,反而愈益显示出它的光彩和魅力。

(4)请同学们齐声诵读:(ppt显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节选自《少年中国说》(情感道德价值观的目标:通过朗诵,激发起学生昂扬少年情怀,增添一份神圣的责任感。

)第二课时活动一:品味语言理解苦乐(ppt显示)活动任务:细读文章,请你从句式、修辞、引名句、家常话的角度感受文章语言特点。

知识点导引: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引用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家常话——语言平易亲切(一)文中特别句式:⑴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设问句⑵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反问句⑶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感叹句⑷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被动句⑸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否定句⑹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排比⑺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引用⑻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引用学生讨论明确: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的变化,修辞方法的多样,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流畅之感。

(二)再次品读精彩语段,进一步体会“语言平易亲切,如话家常”的特点。

出示任务:⑴“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⑵“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

)反馈总结:本文的语言庄重不失灵动、流畅却不冗杂,平易亲切,如话家常,具有精彩的语言之美。

这与作者的远见卓识,深厚学养,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是分不开的。

(三)链接名文,再次感受梁任公语言之精彩。

(ppt显示)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二要乐业。

“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反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节选自《敬业与乐业》小结:庄重之心,恳切之意,亲切之态跃然纸上。

梁启超先生用浅显流畅的文字阐述深刻道理,常带情感,极具感染力的语言风格不得不令人叹服!活动二:拓展延伸领悟苦乐:(一)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ppt显示)⑴孔子:无入而不自得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躬耕陇亩的陶渊明⑵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⑶曾子:任重而道远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⑷曾子: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字义: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⑸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二)学生交谈,发表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