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中理论教学研究与探索
关于“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思考
关于“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大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的课程。
在当今社会,计算机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已经变得至关重要。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也越发受到重视。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最新发展动态,掌握计算机编程的基本能力,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为未来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们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变化。
学校也需要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支持,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对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思考与研究,可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有信息技术能力的优秀人才。
1.2 研究意义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而作为大学生,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还能帮助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课程目标设定课程目标设定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在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中,我们应该明确目标,能够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明确的学习方向,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具体来说,课程目标设定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目标应该明确指出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作为大学生,在计算机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中,他们应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能够熟练运用常见的办公软件进行日常办公,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目标还应该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形成的学术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团队合作中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能力等。
高校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以伊犁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为例
第6期2021年3月No.6March,20210 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程越来越重要[1]。
为了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新疆各高等院校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十分关注。
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面临着一些实际的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由于地区发展不均衡,以及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差异,造成同一个课堂上学生之间的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这对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此外,由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不够,难以把握教学目标,并且当前的教学考核方式,难以做到对知识点进行及时梳理巩固。
因此,“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改革具有积极现实意义,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已有文献提出了自己的课程改革观点,提出了个性化教学[2]、分层次教学[3]等方法。
本文针对当前新疆各高等院校“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弊端,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一些调查研究,对于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视学生的学习起点,因材施教、靶向性学习以及注重课堂考核测试几点改革方向。
1 当前教学现状与弊端1.1 基础薄弱且参差不齐由于生源不同,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和操作相对熟悉,而偏远地区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
特别是南疆地区,各地区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不一,造成了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4]。
即使同一地区的学生,由于兴趣爱好不同,往往决定其对计算机的了解程度。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往往疏忽了这一客观问题,或是没有明确的指导应对方案,从而采取统一授课的方式,片面追求教学进度,对学生没有充分了解其个性的情况下进行单纯的填鸭式知识传授,而差距始终存在。
此外,南疆地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普遍较低,而任课教师往往没有足够重视这一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对计算机基础问题讲解的力度不够,使那些基础薄弱的同学逐渐失去信心。
这都是由于在授课之前,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了解程度不足。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形势,结合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对信息课程的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信息素养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人类正在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熟悉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胜任本职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我国中小学逐步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高等学校入学新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了一定的基础。
如同“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一样,“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
在这种形势下,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如何正确定位,如何组织课程内容和设计合适的教学模式,如何弥合零起点和非零起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差异,如何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是高校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1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最近几年,我国中小学逐步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高等学校入学新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使用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
那么作为高校公共基础课的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如何定位,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明确大学的学习和高中不同,大学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对信息的需求更多,不再是简单的学一些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笔者在授课过程中,不少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学一些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而且在高中时都学习过了,没有必要再进行学习,此外,不少学生还认为,只要知道了如何操作计算机,没有必要去学习那些理论知识。
所以,教师在开始授课之前,就要明确信息技术不是等同于计算机的操作,要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才能不断挖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当然,还要通过实践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这一点,否则,仅凭教师的口头说教,学生一时是难以明白这个道理的。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与探索(全文)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与探索(全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相应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策略。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特质问题策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社会的来临,《大学计算机基础》成为所有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都普遍开设的课程。
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掌握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索信息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成为既具专业理论又能应用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高等学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人们应用计算机的水平和掌握信息化技术的程度,因此,在高校中,《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特别重要。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质1.授课群体的广泛性。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校面对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全校性课程,学生专业面广,文理兼学。
授课群体大且专业背景多样化,来自城市和经济繁荣地区的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水平普遍高于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要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上课感到内容太浅,而基础差的学生又听不懂、跟不上,课堂上囫囵吞枣,课后难以消化。
学生学习起点不一,给教学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难以满足不同基础、不同要求的学生的学习需要[2]。
2.课程教学的实践性。
计算机课程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目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最终目的是会应用。
过多的理论知识不仅让学生难以接受,还会使学生觉得计算机课程枯燥无味而失去学习的热情。
在一篇论文总结中,一位学生写道:“不是我们缺乏创造的能力,而是缺乏创造的平台。
”所以任课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建议每个计算机课程都有一个综合设计的课程设计。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和实践探讨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和实践探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也逐渐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向信息化教学转变。
对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来说,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和实践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和实践。
一、教学目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信息化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教学目标的落实:1.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通常是知识的唯一来源,而在信息化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多媒体课件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查找和探究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更为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如教学视频、在线测试、模拟实验等,让学生在不同维度上感知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引导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际操作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在信息化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软件、实验室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通常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等方面。
在信息化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内容进行以下设计:1. 设计相应的教学资源针对各种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在线教学视频、文章、PPT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2. 针对课程难点设置在线讨论板块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设立在线讨论板块,让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课程中的难点问题,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探究。
3. 设计交互式的课程内容一些难以通过文字和图片理解的知识点,可以通过交互式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如动画和模拟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知识点。
三、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中,教学方法也需要重新进行设计。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创新与实践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创新与实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创新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这一领域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背景介绍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它们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然而,传统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因此,创新与实践成为了发展这两个领域的关键。
二、创新的需求目前,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类课程侧重于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环节。
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往往无法适应实际工作环境的需求。
因此,创新与实践的引入势在必行。
首先,我们应重新评估课程设置。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但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引入更多的项目实践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实际应用技能。
其次,我们还需与行业紧密合作。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与行业的合作能够确保课程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合作形式可以包括实习、讲座、研究项目等。
最后,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求。
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等,来提供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教育资源。
三、创新与实践的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创新与实践案例,供参考:1. 项目驱动型课程:学生参与真实项目,通过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2. 行业合作课程:学校与企业合作开设课程,由企业导师授课,帮助学生了解行业需求,并提供实践机会。
3. 跨学科交叉课程:将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 在线学习平台:结合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多样化的在线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四、解决方案与建议为了促进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创新与实践,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课程设计与改革:重新评估课程设置,将项目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索和创新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索和创新摘要新课程理念,提倡信息技术教学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的教学是开放的、综合的,信息技术课也因此而丰富多彩。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学生教学创新教学探索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到底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不管是操作系统还是应用软件,它们都有一个生命期,过了这个生命期就被淘汰。
当我们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我们教给他们的Windows、Office等知识可能已经过时,那么,他们到底在学校学到了什么?我们教的知识又有什么用?鉴于此,我们应该做到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更要教会他们“会学”。
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应该是一种思想,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一套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一、激发兴趣,主动学习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
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抵挡不住的诱惑。
根据这一特点,笔者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指法的学习是非常枯燥的,但这又是学习信息技术必须掌握的一种最基本又最常用的技能。
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会学得很累,从而厌倦学习,更不想去练习。
在教学中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2006精装版》,看谁摘的苹果最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
先让学生自己来PK游戏。
学生会从“拯救苹果”、“鼠的故事”等一系列的游戏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
于是,会有学生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准又快。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认真,练得起劲。
掌握了打字的基本要领,然后学生从“拯救苹果”、“太空大战”到“青蛙过河”再过渡到“生死时速”的PK游戏过程中,进行自我挑战,同学问的挑战,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竞争。
计算机课程教学探索
计算机课程教学探索【摘要】计算机课程教学探索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设计和实施计算机课程,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调整是教学探索的基础,需要根据学生需求和最新技术发展进行定期修订。
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创新是关键,要结合实际案例和新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也至关重要,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在线资源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评价及改进是持续的过程,可以通过学生反馈和教师互相交流来不断完善课程。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更具体地了解教学探索的实际运用情况。
教学探索的重要性在于不断创新和提升教学质量,未来展望是借助新技术和理念,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教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案例分析,教学探索,未来展望1. 引言1.1 引言概述【计算机课程教学探索】计算机课程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里备受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何更好地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们共同面临的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计算机课程教学探索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我们将探讨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调整,这是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学目标的明确与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并不断调整教学目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创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创新至关重要。
只有不断更新和创新教学内容,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也是计算机课程教学探索中的重要环节。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群体,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们将分享一个案例分析:某实验课程的教学探索。
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探索中的关键问题和挑战,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探索
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探索一、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加之社会对高素质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不断攀升,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
这一部分将从教育资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学生素质等多个方面进行剖析。
教育资源方面,许多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设备陈旧,软硬件设备配套程度不高,难以满足当今计算机专业的需求。
教学楼、教室等教育设施也存在更新不及时、不具备国际化水平等问题。
教材精度、及时性、实用性等需要进一步提高。
课程设置方面,许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老旧,缺乏和时代潮流相符的模块,很多知识点较为单一和重复,而新兴技术与应用却在教学中未能得到应有的体现。
此外,教材定位、课程发展趋势、课程设计的开放性等也需要加强。
教学方法方面,过度注重理论教学,缺少实践探究的教育模式,导致了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对于真正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缺乏较为充足的训练。
教师队伍方面,现存的计算机教师队伍中存在着老师掌握的知识落后、理论偏离实际、缺乏应用能力等问题。
同时,计算机团队师资缺失、教学质量评估机制不完善等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学生素质方面,许多计算机专业学生单纯追求成绩,缺乏创新思维和实践精神,思维惯性强,对多学科综合运用的能力不足。
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力与企业要求之间存在鸿沟,无法很好的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
二、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探索的途径针对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本部分提供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法和可行方案,建议在教育资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学生素质等方面进行优化和创新。
教育资源方面,建议在设备、教学场所等方面进行跟进。
尽可能确保计算机实验设施和软硬件实时更新,保持新型设备的设施水平。
教育设施更新周期也需要缩短,并考虑向国际先进水平方向发展,在这一方面大学可以考虑与企业合作。
课程设置方面,建议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实际需要加强新兴课程的设计,匹配多样化的职业领域和就业市场,同时也要将课程加入现有体系中。
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探究
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探究1. 引言1.1 为什么要探究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为什么要深入探究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呢?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学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只有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
通过探究教学资源和条件,评估教学效果并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深入探究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改进与提升,还能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1.2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出来。
当前高校计算机教育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化、教学资源的不足、教学效果难以评估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计算机教育质量,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究。
当前,高校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许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纷纷开展相关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改进和提升高校计算机教育的水平。
对于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资源和条件、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很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和解决。
本文旨在对当前高校计算机教育的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分析教学资源和条件的满足程度,评估教学效果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同时探讨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培训。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能够为高校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促进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
2. 正文2.1 当前高校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当前高校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可以说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高校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使用互动式教学软件进行 课堂练习和测试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外拓 展和研究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数学 概念和公式
运用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学 习效果评估和改进
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技 术进行英语教 学,如播放英 语视频、音频
等
使用互动式教 学软件,如英 语学习软件、 在线英语学习
协作学习:信息技术可以支持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个性化学习:信息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 和支持,提高学习效果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选择和探索
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进度进行学习
生物: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生物体的观 察和研究
物理:通过模拟实验软件进行实验操作和 观察
历史: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历史事件的再 现和讲解
04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教师信息素养不足
教师对信息 技术的了解 和掌握程度
不够
教师缺乏信息 技术应用能力, 无法有效利用 信息技术进行
教学
教师对信息技 术在教学中的 应用缺乏创新 思维和实践经
个性化学习:信 息技术可以根据 学生的学习进度 和需求,提供个 性化的学习资源 和方案,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化学习: 将游戏元素融 入教学中,让 学生在轻松愉 快的氛围中掌 握知识。
促进师生互动
实时反馈: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工具及时反馈问题,教师可以及时解答
互动教学: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参与度
网络安全:保护教学数据和学生个人信息的安全 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泄露 权限管理:设置不同级别的权限,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特定数据 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一、引言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度性,其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实践,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的要求。
本文将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角度进行探讨和论述。
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2. 实践性教学方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应该注重实践性教学方法的运用。
通过实践性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注重设计实践性的教学任务和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实践应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3. 项目化教学方法4. 多媒体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课程内容以图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多媒体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实施了项目化教学方法。
我们设计了一些与课程相关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项目中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摘要:本文针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堂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基于分组教学模式的案例驱动教学方法,分别介绍了分组教学模式和案例驱动教学方法的在教学中的原理,通过实例讲述了两种方法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分组教学和案例驱动相结合有效地启发学生的主体能力,解决了当前存在的课堂教学效果不显著的问题。
关键词:分组教学案例驱动主体能力1现状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高校计算机技术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培养具有时代竞争力的人才,计算机基础教育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还需要注重学生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从传统的技能培训,过渡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目前,在教学中,学生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对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思想掌握不足,个体差异大,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度不好,技能学习效果不良的结果。
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需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需要发挥主体能动性,为了解决当前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的矛盾,作者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分析。
2基于分组教学模式的案例驱动教学方法2.1案例驱动教学法案例驱动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要求,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而是由若干任务组成的案例为线索,课程的推进围绕案例展开,教学内容与课堂知识点在案例中再现。
学生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实践阶段的教学让学习完成相应的案例,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有机建构。
在加强课堂学习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思考与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案例驱动教学法的特点是从案例到理论或者知识点,从感性到理性。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参与分析、思考,引导学生理解、模仿,从而达到活学活用的教学目的。
计算机基础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基础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教育领域的新概念,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其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培养能力的过程。
在高等教育中,研究性学习应该成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学习和教学形式。
本文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论述。
关键字:研究性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国家教育领域提出的全新概念。
教育部教基[2000]3号文件明确指出:“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教育部的这个文件虽然针对基础教育,但文件提出的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根本任务的高等教育完全相符。
因此,研究性学习应该成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学习和教学形式。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各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其课程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能够利用计算机更新学习与工作的方法与手段,学会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专业问题的能力。
因此,培养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
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平台,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其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首先,对于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以注重应用、发展技能为其主要目标取向。
高级语言、数据库的运用,操作系统、常用软件的操作等实践性的课程,占课程的主体内容。
而“在做中学”又是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知识的基本途径。
而根据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基础,选择与学生专业内容、生活实际相关联,或是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有效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对课题的探究过程中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取知识。
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探讨
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探讨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探讨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的综合体,也是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
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和技能,不仅要求教师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有良好的硬件环境和系统的课程安排。
本学年里,针对我在实际教学中所遇到的情况深有感触。
我个人认为师范学校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以兴趣为动力,结合师范学校特点,不断改进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1、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也要不断改革。
计算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先进的知识和技术课,它需要现代化的设备等硬件环境。
如果仍然采用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只是听与看,学生将掌握不了计算机信息技术棵的先进知识和技能。
因此,在教学中从旧的“讲解——演示——学生练习”的教学模式中逐渐摸索出每节课让学生学习有“成就感”的教学方式,每节课先精讲基础知识,再提出任务,最后让学生自己实际操作去达到目的。
这种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了兴趣,也带来了个人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发挥他们个体主观能动性,同时驱动了学生学习。
因此,在我上课时特别是在上机课,没有学生迟到、早退、缺席等现象。
看来,教学的改革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生机。
2、结合师范学校特点,需要开设适合小学教学需要的特色课——《硬件结构及维护》。
师范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其以后的职业多为教师,他们的性质决定了他们的学习体系。
并且,其教育的对象又多是小学生。
在小学里,信息技术课几乎是一人独当一面,而小学生使用的计算机,由于使用率极高,经常出现问题。
如果是小问题,自己就能当即维修,处理故障,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然而至今,我校也没有开设此类似的课程,三年级大部分学生找我询问关于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知识,以求获得更多的、将来能够独当一面的知识和技能。
为此,我在他们中间挑选几个肯干扎实的学生,并利用旧机房里的计算机进行实际拆装,逐一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功能、作用及安装方法和注意事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在我们介绍了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我们概述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介绍了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理念、方法和工具,以及实践案例和效果评估。
在我们总结了信息化教学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推动作用,探讨了未来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并对研究做出了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信息化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探索、实践、基本理念、方法、工具、案例、效果评估、推动作用、发展趋势、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往往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的知识获取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解和教材的阅读。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学生对于信息化教学的需求也在增加,他们希望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等方式获取知识,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探索和实践信息化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工具,信息化教学有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信息化能力。
通过深入研究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理念、方法和工具,以及实践案例和效果评估,旨在为教师提供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学习体验。
本研究也旨在探讨信息化教学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推动作用,提出未来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育需求,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通过本研究的实践与探索,有望为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借鉴和参考,为信息化教学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贡献力量。
1.3 研究意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课程教学探索
计算机课程教学探索【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计算机课程教学的优化与探索。
在背景介绍中指出了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学课程提出了更高要求。
研究目的则是为了提高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首先对课程设置进行了优化,结合行业趋势和学生需求,更新课程内容。
探索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实践教学、项目导向教学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同时整合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最后结合案例分析,展示了这些教学探索的实际效果。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探索的成果,并展望了未来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教学探索、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探索、学习资源整合、评估体系建设、案例分析、引言、背景介绍、研究目的、结论、总结回顾、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社会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计算机课程教学也变得越发重要。
面对迅速发展的科技领域,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显得滞后,需要不断探索更新。
本文旨在通过对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探索研究,优化课程设置,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整合学习资源,建设评估体系,分析案例等内容,提升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
背景介绍部分将讨论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传统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同时也会介绍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为后续的正文部分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通过对计算机课程教学探索的研究,我们将更好地适应时代潮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促进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入探索,总结和归纳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整合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我们还希望搭建一个科学完善的评估体系,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教学改进和课程优化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多运 用 形 象 比 喻 别是: 信息技术概述 ; ① ②计算机组成原理 ; 计算机软件 ; 计 3 创 设 情境 . ③ ④ 算机网络与 因特 网; 数字媒体及应 用 ; 信息 系统 与数据库 。 ⑤ ⑥ 学 习 总 是 与一定 的情 境 相 联 系 . 实 际 情 境 下 进 行学 习 。 在 可
这 六个 部分 可 以分 为 三个 层 次 : 一层 为 信 息 技 术 基 础 知 识 层 . 以使 学 习者 利 用 自 己原 有 的 认 知结 构 中 的 有关 经 验 去 同 化 和 索 第 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概述 、 计算 机 硬 件 、 算 机 软 件 等 内 容 ; 二 引 当前 学 习 到 的 新 知识 。 此 . 师应 多 利 用 生 动形 象 的 比喻化 计 第 为 教 层为平台层 , 主要 包 括操 作 系 统 、 算 机 网 络 等 相 关 知 识 ; 三 繁 为简 , 合 多 媒 体 教 学 。 深 奥 的理 论 讲 得 通 俗 易懂 , 于学 计 第 结 将 易 层 是应 用 层 . 要 包 括 数 字媒 体 及 应 用 、 息 系 统 与 数 据 库 等 内 生 接 受 和 理 解 。 例 如 , 讲 授 高 级 语 言 的 控 制 成 分 时 . 以 用人 主 信 在 可 容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 们不 仅 要 掌 握 这 三个 层 次 之 问 的关 系 , 我 更 行 走 这 一 普 遍 现 象为 例 , 出三 种 控 制 成 分 。对 于 顺 序结 构 。 引 就 要 准 确 把 握 和 突 出其 中的 重 点 。 由 于 每 个 组 成 部 分所 包 含 的 知 好 比面 前 只 有一 条笔 直 的 大道 。 会顺 着 这 条路 一 直 前 行 . 到 他 直 若 这 识 点 均 很 多 。 师 在 授 课 之前 必须 充 分钻 研 教 材 。 悉 教 材 内 容 目的 地 。 在行 进 过 程 中遇 到 岔 道 口 。 时 他 就 必须 依 据 一 定 的 教 熟 的联 系 , 合 不 同 专 业对 信 息 技 术 的要 求 , 对 不 同专 业 学 生 的 判 断 选 择其 中 的 某一 路 口继 续 静 行 .这 就 是 选 择 结 构 执行 的过 结 针 学 习特 点 制 订 出合 理 的 、 乎 于 实 际 的教 学 计 划 。 确各 部 分 的 程 。 合 明 又若 他 行 进 在 一 个 圆形 跑 道 上 。 同时 需 要 他 行走 达 到 指定 的 教 学 目标 。 圈 数 , 此 他 必 须 重 复 地 围绕 跑道 绕 圈 。 止 的 条 件就 是 不 少 于 为 停
新 能 力 。 而提 高 学 生 获 取 信 息 、 理 信 息 和 应 用信 息 的 能 力 。 从 处 【 键 词 】信 息 技 术 ; 学 方 法 ; 论 教 学 关 : 教 理 比如 。 讲授 计算 机软 件 中程 序 的 概 念 时 , 以结 合 演 示 文 在 可 目前 大 学 计 算 机 信 息 技 术 课 程 如 同 ”高 等 数 学 ”” 大学 物 稿 。 过 计 算 机 求 解 一 个 简 单 表 达 式 的过 程 进 行 引入 。 需 要 与 、 通 这 理 ” 课 程 一样 已成 为 高 等 学 校 普 遍 开 设 的~ 门 公 共 基 础 课 程 。 前 面 所 学 的 C U 的 相 关 概 念 。 其 是 指 令 的定 义 联 系起 来 。结 等 P 尤 该 课 程 由 两部 分 组 成 : 是 理 论 部 分 , 绍 计 算 机 信 息 处 理 方 面 合 学 生 熟知 的求 解 表 达式 的过 程 .采 用 计 算 机 指 令 来 描述 表达 一 介 的 基 本 概 念 、 理 和 技 术 , 要 采 用 课 堂 教 学 的 形 式 ; 是 实 践 式 求 解 的每 一步 . 而 转 化 为计 算 机求 解 表达 式 的 过 程 : 据 算 原 主 二 从 根 部 分 . 点 是计 算 机 的操 作 及 常 用 软 件 的使 用 , 用 实 习或 实 验 术 运算 的优 先 级 。先 从 内 存 中取 出 操 作 数 A,接 着 取 出操 作 数 重 采 课 的 形 式 。其 中理 论 教 学 内容 相 当广 泛 。 识 点 很多 , 要 学 生 B. 后 作 相 应 算 术 操 作 ( 知 需 然 由操 作 码 进 行 描 述 )所 得 结 果 暂 存 人 , 再 与 掌 握 有 关信 息 技 术 、 算 机 硬 件 、 计 软件 、 网络 、 媒 体 以及 信 息 系 某 寄 存 器单 元 中 , 继 续 取 下一 个 操 作 数 , 刚 才 运算 的结 果 进 多 统 与 数 据 库 领 域 的 大 约 10多 个 最 基 本 和 重 要 的 概 念 和 知 识 行 下 一 个算 术 运 算 。重 复 类 似 于 前 面的 操 作 .直 到 获得 最 终 结 5 这 告 点. 了解 该 领 域 中 l O种最 普 遍 和 最 重 要 的计 算 机 应 用 。 些 果 。 样 就 很 巧 妙 地 引 出程 序 的 定 义 : 诉 计算 机 做 什 么 和如 何 O2 这 概 念 和 应 用 由于 比较 抽 象 .艰 涩难 懂 。学 生 普 遍 难 以接 受 和理 做 的一 组 指 令 ( 句 ) 同时 。 语 。 自然 引 导 学 生 对 程序 的特 点进 行 总 解 。 此 , 何有 效 地 实 施 理论 教学 , 发 学 生 的学 习热 情 。 好 结 。 为 如 激 更 通过归纳得 到以下三点 : 完成某一确定 的信息处理 任务 . ① 她 将 理 论教 学 与 实 践 教 学有 机 地 结 合起 来 .培 养 和 锻 炼 学 生 分 如求解 某表达式的值 ; 使用某种 计算机语 言描述如何完成该 ② 析 问题 、 合解 决问 题 的 能力 和实 际 动 手 能 力 。 成 为 理 论 教 学 任 务 。如 计 算 机 能 直 接 ” 得懂 ” 语 言 就 是 由计 算 机 的指 令 系 综 就 听 的 研 究 中 的主 要 问 题 。 文 以该 课 程 中一 些 知 识 点 的 讲 解 为 例 . 本 阐 统 所 构 成 的机 器 语 言 。但 对 程 序 员来 说 。这 种语 言 抽 象 级 别 过 述 在理 论 教 学 过 程 中 所做 的具 体 研 究 和 探 索 。 低。 故产生 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 存储在计算 机中, ③ 并在启动 2钻 研 教 材 . . 明确 教 学 目标 运 行后 . C U 执 行 后 才 能 起 作 用 。通 过 对 程序 这 三 点特 性 的 被 P 大 学 计 算 机 信 息 技 术 教 程 的 教 学 内容 由 六 个 部 分 组 成 . 分 分 析 。 后 面介 绍 操 作 系统 的作 用 和 程序 设 计 语 言做 好 铺 垫 为
维普资讯 Βιβλιοθήκη 20 0 8年 第 3 期
福
建 电
脑
15 9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 术课 程 中理论教 学研 究与探 索
杭 月 芹 .陈 德 裕
(南通 大 学计 算 机 科 学 与技 术 学 院 江 苏 南 通 2 6 1 ) 209
【 摘 要 】 大 学 计 算 机 信 息 技 术 课 程 是 目前 高 等 学校 普 遍 开 设 的 一 门公 共 基 础 课 程 。 由 于该课 程 的 教 学 内容 涉及 领 域 : 宽 、 围广 , 范 知识 点繁 多 , 多概 念 十 分 抽 象 , 致 该 课 程 的理 论 教 学 效 果 普遍 不 是 很 好 。 本 文 以 该课 程 的 一 些 知识 点的 讲 解 很 导 为 实例 。 讨 了如何 根 据 学 生 的 心 理 特 点 和 学科 自身 特 点 实施 教 学 , 探 以期 迟 到提 高理 论 教 学 的 效 果 , 养 学 生 思 维 能 力 和 创 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