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石废墟的召唤习题精选 语文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废墟的召唤练习新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废墟的召唤练习新版

《废墟的召唤》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覆没.()充塞.()远瀛.观()嗫嚅.()迤.逦()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轮kuò() chà异()废xū()甲zhòu()停zhì()固níng()3.下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绮辉:美丽的光辉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怒骂。

B.迤逦:曲折连绵匹夫:一个人,泛指平常人。

C.凭吊:对着遗体怀念旧事。

怅然凝望:若有所失地凝神观望。

D.充塞:充满;填满。

奇耻大辱:极大的耻辱。

4. 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2)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广阔,历史是这样悠久——()(3)楚国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辞的光辉,不是永远充塞于天地之间么? ()(4)为了什么呢?为了凭吊这一段凝固的历史,为了记住废墟的召唤。

()5.学习《废墟的召唤》一文后,九年级某班同学进行了以“是否重建圆明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假如你是该班的一员,请你参加下面的活动。

(1)下面是王林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日前,北京大学6位专家指出,圆明园存在着比防渗工程更大的破坏活动。

专家认为,对近万米具有300多年历史的经典园林驳岸进行彻底翻建,是对历经沧桑后保存下来的古代建筑技术和艺术的破坏;而对圆明园自然植被以近乎“三光”方式肆意伐掉,并连根铲除,再用挖掘机造山、大面积种植人工草和“观赏花木”的做法,不仅是对具有北京平原上少见的生态多样性的圆明园陆面植被的毁灭性破坏,而且也将带来对圆明园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和景观体验的毁灭性破坏。

(2)针对圆明园有没有必要重建,班里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重建派认为,圆明园是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重现圆明园辉煌,不仅可以让游客感受到古代建筑的风采,而且建筑与废墟对比所产生的震撼力远比单纯的废墟强烈得多。

《废墟的召唤》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废墟的召唤》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废墟的召唤》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冬日的斜阳无力地照在这一片田野上,刚是下午,清华气象台上边的天空,已显出月芽儿的轮廓。

顺着近年修的柏油路,左侧是干皱的田地,看上去十分坚硬,这里那里,点缀着断石残碑。

右侧在夏天是一带荷塘,现在也只剩下冬日的凄冷。

转过布满枯树的小山,那一大片废墟呈现在眼底时,我总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历史忽然倒退到了古希腊罗马时代。

而在乱石衰草中间,仿佛该有着妲己、’褒姒的窈窕身影,若隐若现,迷离扑朔,因为中国社会出奇的“稳定性”,几千年来的传统一直到那拉氏,还不中止。

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门的方形的亭基。

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

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三十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罢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

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显得西周那样空荡荡,那样无依无靠。

大水法的拱形石门,依然卷着波涛。

观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陈列着兵器甲胄,那雕镂还是那样清晰,那样有力。

但石波不兴,雕兵永驻,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

时间在这里,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

建筑家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的遗迹,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历史么看那海晏堂前(也许是堂侧)的石饰,像一个近似半圆形的容器,年轻时,曾和几个朋友坐在里面照相。

现在石“碗”依旧,我当然懒得爬上去了,但是我却欣然。

因为我的变化,无非是自然规律之功罢了。

我毕竟没有凝固——。

对着这一段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

大水法与观水法之间的大片空地,原来是两座大喷泉,想那水姿之美,已到了标准境界,所以以“法”为名。

西行可见一座高大的废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截的、倒置的金字塔。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3废墟的召唤练习【新版语文版】(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3废墟的召唤练习【新版语文版】(含答案)

《废墟的召唤》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覆没.()充塞.()远瀛.观()嗫嚅.()迤.逦()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轮kuò()chà异()废xū()甲zhòu()停zhì()固níng()3.下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绮辉:美丽的光辉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怒骂。

B.迤逦:曲折连绵匹夫:一个人,泛指平常人。

C.凭吊:对着遗体怀念旧事。

怅然凝望:若有所失地凝神观望。

D.充塞:充满;填满。

奇耻大辱:极大的耻辱。

4. 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2)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广阔,历史是这样悠久——()(3)楚国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辞的光辉,不是永远充塞于天地之间么?()(4)为了什么呢?为了凭吊这一段凝固的历史,为了记住废墟的召唤。

()5.学习《废墟的召唤》一文后,九年级某班同学进行了以“是否重建圆明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假如你是该班的一员,请你参加下面的活动。

(1)下面是王林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日前,北京大学6位专家指出,圆明园存在着比防渗工程更大的破坏活动。

专家认为,对近万米具有300多年历史的经典园林驳岸进行彻底翻建,是对历经沧桑后保存下来的古代建筑技术和艺术的破坏;而对圆明园自然植被以近乎“三光”方式肆意伐掉,并连根铲除,再用挖掘机造山、大面积种植人工草和“观赏花木”的做法,不仅是对具有北京平原上少见的生态多样性的圆明园陆面植被的毁灭性破坏,而且也将带来对圆明园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和景观体验的毁灭性破坏。

(2)针对圆明园有没有必要重建,班里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重建派认为,圆明园是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重现圆明园辉煌,不仅可以让游客感受到古代建筑的风采,而且建筑与废墟对比所产生的震撼力远比单纯的废墟强烈得多。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废墟的召唤》同步练习语文版word版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废墟的召唤》同步练习语文版word版

废墟的召唤宗璞冬日的斜阳无力地照在这一片田野上。

刚是下午,清华气象台上边的天空,已显出月芽儿的轮廊。

顺着近年修的柏油路,左侧是干皱的田地,看上去十分坚硬,这里那里,点缀着断石残碑。

右侧在夏天是一带荷塘,现在也只剩下冬日的凄冷。

转过布满枯树的小山,那一大片废墟呈现在眼底时,我总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历史忽然倒退到了古希腊罗马时代。

而在乱石衰草中间,仿佛应该有着妲已、褒姒的窈窕身影,若隐若现,迷离扑朔。

因为中国社会出奇的“稳定性”,几千年来的传统一直传到那拉氏,还不中止。

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畅春园的一部分。

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门的方形的亭基。

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

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罢?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

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显得四周那样空荡荡,那样无依无靠,大水法的拱形石门,依然卷着波涛。

观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陈列着兵器甲胄,那雕镂还是那样清晰,那样有力。

但石波不兴,雕兵永驻,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的停泊着。

时间在这里,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

建筑家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的遗迹,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历史么?看那海晏堂前(也许是堂侧)的石饰,像一个近似半圆形的容器,年轻时,曾和几个朋友坐在里面照相。

现在石“碗”依旧,我当然懒得爬上去了,但是我却欣然。

因为我的变化,无非是自然规律之功罢了。

我毕竟没有凝固。

对着一段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

大水法与观水法之间的大片空地,原来是两座大喷泉,想那水姿之美,已到了标准境界,所以以“法”为名,西行可见一座高大的废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截的、倒置的金字塔。

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广阔,历史是这样悠久——路旁的大石龟仍然无表情地蹲伏着。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3课《废墟的召唤》拓展阅读习题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3课《废墟的召唤》拓展阅读习题

《废墟的召唤》拓展阅读习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做下列各题(24分)大地的语言(节选)阿来朋友来电话,招呼去河南。

一次次刚刚离开一座城市就进入另一座城市。

重复的其实都是同一种体验:在不断兴奋的过程中渐渐感到怅然若失。

行车不到十分钟,就在我靠着车窗将要昏昏然睡去时,超乎我对想象的景观出现了。

在我眼前出现了宽广得似乎漫无边际的田野。

收获了一季小麦的大地上,玉米、无边无际的玉米在大地的宽广中拔节生长。

绿油油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烁,在细雨中吮吸。

这片大地在中国肯定是最早被耕种的土地,世界上肯定也少有这种先后被石头工具、青铜工具、铁制工具和今天燃烧着石油的机具都耕作过的土地。

翻开一部中国史,中原大地兵连祸接,旱涝交替。

但我的眼前确实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大地,这片土地还有那么深厚的肥力滋养这么茁壮的庄稼,生长人类的食粮。

无边无际的绿色仍然充满生机,庄稼地之间,一排排的树木,标示出了道路、水渠,同时也遮掩了那些素朴的北方村庄。

我喜欢这样的景象。

这是让人心安的景象。

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

在一条飞速延展的高速公路两边,我的视野里始终都是这让人心安的景象。

转上另外一条高速路,醒目的路牌标示着一些城市的名字。

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

资本与技术的循环系统其实片刻不能缺少从古至今那些最基本的物质的支撑。

但在这样的原野上,至少在我的感觉中,那些城市显得遥远了。

视野里掠到身后,以及扑面而来的,依然是农耕的连绵田野。

我呵气成雾,在车窗上描画一个个汉字。

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

在我脑海中,它们不是今天在电脑字库里的模样,而是它们刚刚生长出来的时候的模样,刚刚被刻在甲骨之上的模样,刚刚被镌刻到青铜上的模样。

这是一个个生动而又亲切的形象。

土,最初的样子就是一棵苗破土而出,或者一棵树站立在地平线上。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3课《废墟的召唤》同步习题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3课《废墟的召唤》同步习题

《废墟的召唤》同步习题一、基础题(6分)1.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轮廓(kuò) 干皱(zòu) 远瀛观(guàn)B.雕镂(lòu) 海藻(zǎo) 绮辉(qǐ)C.窸窣(sù) 嗫嚅(rú) 废墟(xū)D.召唤(zhāo) 迤逦(lǐ) 停泊(bó)2.选择用词正确的一组( )(2分)(1)右侧在夏天是一片荷塘,现在也只剩下了冬日的。

(2)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

(3)风在路另侧的小树林中,忽高忽低,如泣如诉。

(4)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

A.凄冷广阔呼啸冷清B.清冷广阔呼啸凄清C.凄冷广阔呼啸清冷D.清冷开阔呼啸凄清3.选择书写正确的一组( )(2分)A.呈现干皱寂寞奇耻大辱B.遗迹凝固石碑鲜嫩润择C.楚词艳丽苍烟瞬息万变D.藤萝花瓣桔梗满怀热眈二、整体感悟(4分)1.“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

”这句话中的“铺天的霞锦”指什么?(2分)2.作者凭吊废墟的目的是什么?(2分)三、课文阅读题(19分)阅读课文第三部分(11~19段),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下列词语。

(2分)嗫嚅:理直气壮:2.选文第2段中“但是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更好地让每一个我尽责任?”,本句话中的“尽责任”指什么?作为一个中学生,你觉得自己应尽的责任是什么?(4分)3.选文第4段,主要的表达方式是什么?(2分)4.你如何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

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呈黛青色,鲜嫩润泽,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

(4分)5.你如何看待青年人的话语,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3分)6.作者写“我”与年轻人对话的目的何在?(4分)四、类文阅读题(17分)紫藤萝瀑布宗璞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废墟的召唤原文阅读、赏析、练习

废墟的召唤原文阅读、赏析、练习

《废墟的召唤》原文欣赏、导读赏析与阅读训练废墟的召唤宗璞冬日的斜阳无力地照在这一片田野上,刚是下午,清华气象台上边的天空,已显出月芽儿的轮廓。

顺着近年修的柏油路,左侧是干皱的田地,看上去十分坚硬,这里那里,点缀着断石残碑。

右侧在夏天是一带荷塘,现在也只剩下冬日的凄冷。

转过布满枯树的小山,那一大片废墟呈现在眼底时,我总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历史忽然倒退到了古希腊罗马时代。

而在乱石衰草中间,仿佛该有着妲己、’褒姒的窈窕身影,若隐若现,迷离扑朔,因为中国社会出奇的“稳定性”,几千年来的传统一直到那拉氏,还不中止。

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门的方形的亭基。

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

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三十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罢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

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显得西周那样空荡荡,那样无依无靠。

大水法的拱形石门,依然卷着波涛。

观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陈列着兵器甲胄,那雕镂还是那样清晰,那样有力。

但石波不兴,雕兵永驻,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

时间在这里,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

建筑家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的遗迹,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历史么看那海晏堂前(也许是堂侧)的石饰,像一个近似半圆形的容器,年轻时,曾和几个朋友坐在里面照相。

现在石“碗”依旧,我当然懒得爬上去了,但是我却欣然。

因为我的变化,无非是自然规律之功罢了。

我毕竟没有凝固——。

对着这一段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

大水法与观水法之间的大片空地,原来是两座大喷泉,想那水姿之美,已到了标准境界,所以以“法”为名。

西行可见一座高大的废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截的、倒置的金字塔。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废墟的召唤》同步练习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废墟的召唤》同步练习 语文版

第3课废墟的召唤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轮廓.(kuò)干皱.(zòu)点缀.(zhuì)覆没.(mò)B.海藻.(zǎo) 远瀛观.(ɡuàn) 甲胄.(zhòu) 雕镂.(lòu)C.停滞.(chì) 凝.望(nínɡ) 衡量.(liánɡ) 迤逦.(lǐ)D.绮.辉(yǐ) 窸窣.(sù) 蘸.着(zàn) 嗫.嚅(niè)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点缀残碑宛如无依无靠B.甲胄停滞渺小怅然凝望C.蹲伏呼啸辨论慷概激昂D.润泽高耸霞锦瞬息万变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九(2)班主题班会上,班长赵凡的演讲慷慨激昂,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

B.一阵笛声随风吹来,忽高忽低,如泣如诉,深深触动了他的思乡之情。

C.今天周末,李思在家若无其事,无聊地这本书翻翻,那本书看看。

D.“你这样做太不应该了!”张凯理直气壮地指责汪羽。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B.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C.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5.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地球的每一缕伤痕,都承载着人类惨痛的历史。

____________①它是一部例证“落后就要挨打”的活生生的教材;②它是一部控诉战争和种族歧视的血泪书。

③满目疮痍的圆明园,让我们看到了专制与腐败必然带来的积贫积弱,④只有以史为鉴,人类才能安详地生活在地球家园。

⑤黑暗阴森的奥斯威辛集中营,让我们看到了傲慢与偏见给世界各民族带来的灾难,A.④③①⑤② B.③②⑤①④ C.③①⑤②④ D.④⑤①③(一)阅读课文四至十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废墟的召唤习题课件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废墟的召唤习题课件语文版

7.“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 道间辗碎凹凸。”结合文章,阐释这句话的含义。 _①__采__用__了__比__喻__的__修__辞__手__法__,__生__动__形__象__地__说__明__了__废__墟__在__历__史__车__轮__中__的__作_ _用__;__②__废__墟__是__时__间__进__程__,__没__有__废__墟__就__无__所__谓__昨__天__,__没__有__昨__天__就__无__所__谓_ _今__天__和__明__天__。__③__废__墟__见__证__了__时__间__和__岁__月__!__是__废__墟__留__下__了__它__们__的__痕__迹__!_ _④__时__间__和__岁__月__的__见__证__者__本__就__应__该__为__后__世__留__下__一__些__沉__思__和__念__想__!_______
人们说,黄叶的意义在于哺育春天。我说,黄叶本身也是美。 两位朋友在我面前争论。一位说,他最喜欢在疏星残月的夜间,在废 墟间独行,或吟诗,或高唱,直到东方泛白;另一位说,有了对晨曦 的期待,这种夜游便失之于矫揉。他的习惯,是趁着残月的微光,找 一条小路悄然走回。
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 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 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 累了,没有废墟的大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 A.2017上半年,服装行业瞬息万变,市场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B.谈及设计,顾先生理直气壮地同国外专家争辩,最终让他们心悦 诚服。 C.俞振飞评价艺术大师程砚秋,在他如泣如诉的歌吟里,自有一股 锋芒逼人的东西存在。 D.看他若无其事的样子,还以为他家出了什么大事。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3《废墟的召唤》习题课件 (新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3《废墟的召唤》习题课件 (新版)语文版
示例:牢记历史 不忘过去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 勿忘国耻 以史为鉴 等)
(2)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这一历史,学校想通过更多 的活动途径来进行纪念。请你仿照下列形式再拟几个,要求 字数相同,结构相同。(9 分)
活动形式一:举行文艺会演 活动形式二: 观摩专题影视 开展橱窗宣传 活动形式三: 举行演讲比赛 举办书画展览 活动形式四: 参观教育基地 进行征文比赛 (3)针对近年来日本追随美国,在东海和南海不断挑起事 端,你会对日本给出怎样的忠告?(3 分) 示例:希望你们能够牢记历史,还世界一片安宁!
A.①句在“伟大复兴”之后加上“的目标”;②句将“拥有”改为“创造”。 B.①句将“接近”改为“将要”;②句将“拥有”改为“实现”。 C.①句在“伟大复兴”之后加上“的目标”;②句将“拥有”改为“实现”。 D.①句将“接近”改为“将要”;②句将“拥有”改为“创造”。
6.(2015·襄阳)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 ,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2015·郴州)
①那时我 20 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 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在我自己看来, 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酒算 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 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 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C)(5 分) A.《茶是故乡浓》这部电视剧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由于司机的快速反应,高速行驶的汽车在悬崖边戛.然.
而.止.,避免了灾难的发生。 C.所有正直的人都会对一次次的暴力事件义.愤.填.膺.,希

2019-2020年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心灵感悟 3.废墟的召唤 同步练习

2019-2020年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心灵感悟 3.废墟的召唤 同步练习

2019-2020年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心灵感悟 3.废墟的召唤同步练习【同步达纲练习】一、基础题(6分)1.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轮廓(kuò) 干皱(zòu) 远瀛观(guàn)B.雕镂(lòu) 海藻(zǎo) 绮辉(qǐ)C.窸窣(sù) 嗫嚅(rú) 废墟(xū)D.召唤(zhāo) 迤逦(lǐ) 停泊(bó)2.选择用词正确的一组( )(2分)(1)右侧在夏天是一片荷塘,现在也只剩下了冬日的。

(2)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

(3)风在路另侧的小树林中,忽高忽低,如泣如诉。

(4)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

A.凄冷广阔呼啸冷清B.清冷广阔呼啸凄清C.凄冷广阔呼啸清冷D.清冷开阔呼啸凄清3.选择书写正确的一组( )(2分)A.呈现干皱寂寞奇耻大辱B.遗迹凝固石碑鲜嫩润择C.楚词艳丽苍烟瞬息万变D.藤萝花瓣桔梗满怀热眈二、整体感悟(4分)1.“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

”这句话中的“铺天的霞锦”指什么?(2分)2.作者凭吊废墟的目的是什么?(2分)三、课文阅读题(19分)阅读课文第三部分(11~19段),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下列词语。

(2分)嗫嚅:理直气壮:2.选文第2段中“但是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更好地让每一个我尽责任?”,本句话中的“尽责任”指什么?作为一个中学生,你觉得自己应尽的责任是什么?(4分)3.选文第4段,主要的表达方式是什么?(2分)4.你如何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

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呈黛青色,鲜嫩润泽,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

(4分)5.你如何看待青年人的话语,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3分)6.作者写“我”与年轻人对话的目的何在?(4分)四、类文阅读题(17分)紫藤萝瀑布宗璞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 废墟的召唤》练习题

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 废墟的召唤》练习题

3废墟的召唤01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A.轮廓.(kuò)充塞.(sāi)停滞.(zhì)B.雕镂.(lòu) 海藻.(zǎo) 绮.辉(qǐ)C.窸窣.(sù) 嗫嚅.(rú) 废墟.(xū)D.怅.然(zhànɡ) 迤逦.(lǐ) 停泊.(bó)2.选择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 A)A.呈现甲胄寂寞奇耻大辱B.遗迹凝固清析慷慨激昂C.点辍诧异苍烟理直气壮D.藤萝花瓣桔梗满怀热眈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时间在这里,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

(停滞:事物因受某种阻碍而处于原来状况下不能继续发展前进。

)B.为了凭吊..这一段凝固的历史,为了记住废墟的召唤。

(凭吊:对着遗迹怀念旧事。

)C.他不答,我也停了说话,且看那瞬息万变....的落照。

(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有很多变化。

)D.我嗫嚅..着,很不理直气壮。

(嗫嚅:形容慢吞吞的样子。

)(解析:嗫嚅:指想说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A.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

B.参观邓小平故居,你是周末去呢,还是暑假去呢?C.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D.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将组织完成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电视活动。

(解析:A项冒号要管到句末,此句冒号不能管到句末,应将冒号改为逗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B)A.提供网络搜索服务的企业必须整改是因为竞价排名机制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是重要原因。

B.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才能,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C.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游的兴起,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草原不可承受之重。

D.我原打算介绍王宾向张凯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3废墟的召唤语文版知识点练习八十三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3废墟的召唤语文版知识点练习八十三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3废墟的召唤语文版知识点练习八十三第1题【单选题】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轮廓(kuò) 干皱(zòu) 远瀛观(ɡuàn)B、雕镂(lòu) 海藻(zǎo) 绮辉(qǐ)C、窸窣(sù) 嗫嚅(rú) 废墟(xū)D、召唤(zhāo) 迤逦(lǐ) 停泊(bó)【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账然艳丽苍烟瞬息万变B、遗迹凝固石碑鲜嫩润择C、凭吊停滞寂寞奇耻大辱D、藤萝花瓣桔梗满怀热眈【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文学常识填空。

《废墟的召唤》作者是女作家______ ,原名______ ,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解析】:第4题【语言表达】学完本课《废墟的召唤》,围绕“你觉得圆明园有没有必要修复起来”这一问题,班内同学分成了两个派别——重建派和保留派。

你支持哪一派?请简述理由。

【答案】:【解析】:第5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秋韵宗璞①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

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

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嘚嘚”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

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直走到半山。

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个陡台阶,眼前会出现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应是银杏吧。

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

在香山,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基调。

②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

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举行大规模代表会。

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

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

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

九年级语文下册 3.废墟的召唤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3.废墟的召唤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

参考答案:(1)极大的耻辱。
(2)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2.作者看到眼前的废墟,为什么会觉得“好像历史忽然倒退到了古希腊罗马时代”?(30
字以内。)
解析:此题考查对课文中重要信息的概括,语言要简练。
参考答案:因为废墟的残破不堪给人以凄凉之感,它与时代进程相距甚远,多年来丝毫没
有变化。
3.下面是文中的两句话,谈谈你对它们的理解。
初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3 废墟的召唤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给下列字或词语注音。
瀛(

迤逦(

嗫嚅(

蘸(

解析:注音要准确,声母、韵母、声调要读准。
答案:yínɡ yǐ lǐ niè rú zhàn
2.宗璞是现代女作家,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了解。
答案:《弦上的梦》 《三生石》 《宗璞小说散文选》 《丁香结》
3.读完全文后,你认为“废墟”召唤的是什么?
解析: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参考答案:一种渴望改革的精神。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解释词语。
(1)奇耻大辱:
(2)瞬息万变:
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的识记。
我们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还像那时一样戴着桃色眼镜观察世界,还有着同那 时一样的爱好,一样的思想,一样的情感。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简而言之,一切 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大凡已成为我们的禀赋的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
用心 爱心 专心
3
但是,只需去重读一下青年时代的书信,我们就会相信,这种想法是何其荒诞。从信的字 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直到那时我们才察 觉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 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有所增 添。当然,今天我们还很年轻—— 但只不过是“还很年轻”!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 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 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石废墟的召唤习题精选 试题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石废墟的召唤习题精选  试题

习题精选助学指要本文作者将历史的回忆与现实的考虑融入特定的景物之中,并通过画面蕴涵的意象,传达出渴望HY、渴望振兴的时代呼声。

学习本文要以朗读为主,体验、品味、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梳理作品的行文脉络。

读读练练一、根底知识及其运用1.给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将该词的意思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凭吊〔〕______________迤逦〔〕〔〕______________···甲胄〔〕______________嗫嚅〔〕〔〕______________···怅然〔〕______________·2.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他不是画家年轻人评论道他只是爱这风光3.仔细品味以下句子,说说它们的含义。

〔1〕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见寒鸦万点,驮着夕阳,掠过枯树林,转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红色的西天。

〔2〕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

创作;朱本晓2022年元月元日二、整体理解将课文分成四个局部〔在括弧内注明所包括的自然段〕,并归纳出各局部的主要内容。

第一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内语段阅读①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园的一局部。

②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巧的方形的亭基。

③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

④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三十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吧?它该让出地方,好建立新的一切。

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

九年级语文目标检测题废墟的召唤

九年级语文目标检测题废墟的召唤

废墟的召唤【同步达纲练习】一、基础题(6分)1.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轮廓(kuò) 干皱(zòu) 远瀛观(guàn)B.雕镂(lòu) 海藻(zǎo) 绮辉(qǐ)C.窸窣(sù) 嗫嚅(rú) 废墟(xū)D.召唤(zhāo) 迤逦(lǐ) 停泊(bó)2.选择用词正确的一组()(2分)(1)右侧在夏天是一片荷塘,现在也只剩下了冬日的。

(2)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

(3)风在路另侧的小树林中,忽高忽低,如泣如诉。

(4)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

A.凄冷广阔呼啸冷清B.清冷广阔呼啸凄清C.凄冷广阔呼啸清冷D.清冷开阔呼啸凄清3.选择书写正确的一组()(2分)A.呈现干皱寂寞奇耻大辱B.遗迹凝固石碑鲜嫩润择C.楚词艳丽苍烟瞬息万变D.藤萝花瓣桔梗满怀热眈二、整体感悟(4分)1.“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

”这句话中的“铺天的霞锦”指什么?(2分)2.作者凭吊废墟的目的是什么?(2分)三、课文阅读题(19分)阅读课文第三部分(11~19段),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下列词语。

(2分)嗫嚅:理直气壮:2.选文第2段中“但是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更好地让每一个我尽责任?”,本句话中的“尽责任”指什么?作为一个中学生,你觉得自己应尽的责任是什么?(4分)3.选文第4段,主要的表达方式是什么?(2分)4.你如何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

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呈黛青色,鲜嫩润泽,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

(4分)5.你如何看待青年人的话语,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3分)6.作者写“我”与年轻人对话的目的何在?(4分)四、类文阅读题(17分)紫藤萝瀑布宗璞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石废墟的召唤习题
精选语文版
助学指要
本文作者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融入特定的景物之中,并通过画面蕴涵的意象,传达出渴望改革、渴望振兴的时代呼声。

学习本文要以朗读为主,体验、品味、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梳理作品的行文脉络。

读读练练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将该词的意思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凭吊()______________迤逦()()______________
···
甲胄()______________嗫嚅()()______________
···
怅然()______________
·
2.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他不是画家年轻人评论道他只是爱这景色
3.仔细品味下列句子,说说它们的含义。

(1)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见寒鸦万点,驮着夕阳,掠过枯树林,转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红色的西天。

(2)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

二、整体理解
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在括弧内注明所包括的自然段),并归纳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语段阅读
①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

②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巧的方形的亭基。

③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

④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三十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吧?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

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

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显得四周那样空荡荡,那样无依无靠。

大水法的拱形石门,依然卷着波涛。

观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陈列着兵器甲胄,那雕镂还是那样清晰,那样有力。

但石波不兴,雕兵永驻,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

1.这段文字写三十年前作者心中的念头和三十年后的现实,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
2.“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句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这段文字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其用意在哪里?
4.下面对“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的句子成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主语“这一带”,谓语“是”,宾语“一部分”。

B.主语“废墟”,谓语“是”,宾语“长春园”。

C.主语“这一带”,谓语“是”,宾语“长春园”。

D.主语“废墟”,谓语“是”,宾语“一部分”。

5.这段文字蕴含的作者的感情主要是()。

A.思古的幽情B.对圆明园被毁的惋惜
C.对清政府无能的痛恨D.对历史的反思,对百废待兴的渴望
四、课外拓展演练
当时的列宁格勒,在德军的炮火强攻下______________(A.岿然不动B.巍然挺立),敌军见久攻不下,就将其团团围住,切断外界弹药、口粮供给及与外界的一切运输、联络,意欲让这座孤城变为死城。

整整300天,这个被战火毁得千疮百孔的城市破败不堪,食品紧缺,每一户一天只能得到125克黑面包的供应,满城都是蜷着身子的饥饿的人们;没有取暖的东西,在最寒冷的日子里,有个年轻女子拖着个小棺材在街头踯躇,棺材里躺着她病死的孩子,可是,没走多久,女子便冻僵在路边。

我永远难忘陈设于墙上的那些启事,那都是列宁格勒人在当时贴出的:卖首饰,卖房屋,卖值钱的家什,只为换取若干口粮和棉毯。

人们力图活下去,力图抗争所处的逆境。

1.联系上下文,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处。

2.列宁格勒被德国法西斯围困了“整整300天”。

300天的时光,还可以怎样表述?表述为“整整300天”好在哪里?
3.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

看到“战争”这两个字,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一个词或一个画面或某个人……)为什么会首先想到它?
五、读后研习
一个多世纪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尽每一个我的责任”。

搜集整理他们的事迹,并结合课文后的附文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废墟的召唤》一、1.凭吊pínɡ:面对着遗迹、遗物、坟墓等怀念古人或感慨往事。

迤逦yǐ lǐ:曲折连绵。

甲胄zhòu:盔甲。

嗫嚅niè rú:想说而又吞吞吐吐的样子。

怅然ch4nɡ:失意不乐的样子。

2.“他不是画家。

”年轻人评论道,“他只是爱这景色——” 3.(1)空中鸦噪与废墟之静对比,突出废墟的空旷、寂寥。

粉红色的西天与暗影下的废墟对比,既是写实景,又把人们的视线由地面引向透着美丽夕阳的空中。

作者的心情由阴转晴,表达了作者对变革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万千气象的向往和憧憬。

(2)铺天的霞锦,象征着百废俱兴、重新腾飞的祖国的前程。

这里作者用漫天的紫藤萝之美,来表达她的美好希望和赞美。

同时,作者也呼唤每一个人都要在民族振兴之际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第一部分(1-3),对圆明园废墟的整体描绘。

第二部分(4-10),作者直抒胸臆,号召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

第三部分(11-20),由前面自我情感的直接表达,到转而向全社会的呼唤。

第四部分(21、22),篇末点题,表明全文主旨。

三、1.表达了一种不满于历史的停滞,强烈希望变革的情绪。

2.比喻3.着力表现“废墟”破败零落的景象,及圆明园被毁的悲惨命运。

4.D 5.D 四、1.A 2.例如,“约两年半的时间”、“约30个月”。

(时间基本一致即可)此处写“整整300天”,突出“天”数,是为了强调饥饿的日子长,难熬。

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所提三点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五、(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