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新课标下教与学

小学数学新课标下教与学

小学数学新课标下教与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了数学思维的启发和数学能力的锻炼。

本文将从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以及学生学习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原则1. 学生为本: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

2. 知识与能力并重: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与体验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

4. 跨学科整合:鼓励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新课标下的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2.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自主发现数学规律。

3. 情境教学: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数学。

4. 信息技术的运用: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新课标下的评价方式1. 过程性评价:注重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不仅仅是结果。

2. 多元化评价:采用笔试、口试、作品展示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

4. 形成性评价:通过定期的测试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

四、新课标下的学生学习策略1. 主动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和提问。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反思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经验,发现不足。

4. 终身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五、新课标下的教师角色转变1. 引导者: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2. 合作者: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共同探讨数学问题。

如何处理小学数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如何处理小学数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如何处理小学数学中教与学的关系第一篇:如何处理小学数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如何处理小学数学中教与学的关系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既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要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即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是教学的关键。

那么,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怎样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呢?在当前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能不能有效地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关键是教师能不能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正是这种关系的内涵。

现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一谈个人的想法。

一、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教学是认知与情感相互促进的过程。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形成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

因为良好的学习心理是基于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愉快的学习环境。

而环境的营造和求知欲望的激发有赖于教师的操作,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能让学生自我表现、展示才能的表演机会,创设帮助学生发展的条件,让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在民主、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产生自觉、积极、进取的心态进入学习。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程序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与方法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那么,在教学中就便于学生寻找规律、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就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到新的情景中来,主动探究,获取知识。

如:教学“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先出示“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同时对大家说:“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加、减法及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请同学们猜一猜,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当同学们猜对了课题后,又启发学生想一想:过去学习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主要研究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促使学生把过去学过的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为新课的学习作出很好的心理准备。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洑水镇小:王堂明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合作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这一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交融着师生的互动,合作,创新与进步。

教师的本职是以育人为天职,如何能教好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是每一个教师的重任,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都需要教师的精心讲解、引导,实践和运用,由于数学知识贯穿着社会方方面面,因此,对数学知识的正确运用尤其重要。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如何看待和处理课堂上的“教”与学生“学”的关系呢?一、正确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矛盾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都应有一桶水”。

水是必须给的,但光给水是无法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

教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自己去找水,依靠自己去发现,去创造,使知识不断增加。

数学科学的发展较其它学科更快,所以数学教学的目标应是使学生学会自己去学习数学。

所以教以学为目标。

教学通常由四个因素组成,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教学是由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形成对立统一的整体。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学过程中主要矛盾,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对其他矛盾起领导、决定、制约、支配的作用。

二、学生的学是教与学的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我们知道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十分明显的。

没有学生,教师不复存在;没有教师,学生也不复存在。

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才能形成健康的教学活动,才利于教学已知和未知的矛盾的解决。

教会学生学习数学要比教会学生数学知识难得多,教师要付出更多辛苦。

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是怎样学的,这样才能在学生按自己想法提出问题时给予正确引导和建设性回答。

其次,教师要了解所教学科的过去,现在及将来发展,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按知识发展脉络去思考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进行教学,不能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2发 挥 小 学 低 年 级 记 忆 力 强 的 特 点 , 以 . 可 性、 重要 性。最后让他们欣赏 了英 语歌 曲 A C B 又 如做操 , 师做示 范 , 教 学生排 成 队列 , 模 学得更多的词汇 , 增强语感 sn 。 og 学生在新奇的学习氛围中 ,洗 ” “ 了一遍耳 仿教师的动作 及发音 , 并放磁带音乐 , 进行人体 如教英语数字时 , 利用准备好 的数字 1 1 —0 朵, 他们感觉到英语并不难学 。他们在 第一节 部 位 和 器 官 的英 语 名 称 练 习 。站 队 时 , 如 的 crs 教师指 着数 字 , ad , 口中发 出桐应 的英语 T r l t T r g tG t i t ha ! un e [ un r h! s a h f i o r g aed 如果 英语课 上 , 听懂 了老 师 讲的大部 分 内容 , 就 和 读音 , 学生跟着读 , 当学生能用英语按顺序熟练 老师配合得很好 , 从而产生 了成功 的喜悦 , 使今 有 的学生转错 了方向 , 就引起哄笑 , 他就 会努力 读后 , 联 系实物 , 配合 即指 出 与数 字 相 同 的 实物 , 后 的学 习 有 了一 个 良好 的开 端 。 去记住哪个是左 , 哪个是右 。 由丁配: 有音乐和动 如 l1  ̄ 0支铅笔 、~ 0个苹果等 , 11 这样把数字与 二 、 用 学 生 心 理 特点 开展 英 语 教 学 利 作学 生很有兴趣 , 若记不准确就马上纠正 , 如此 实物 联 系起 来记忆 , 也 乐 意接 受 、 学生 效果 也好 。 低 年 级 学 生 心 理 特 点 较 明 显 的 有 : 仿 能 模 反复练习 , 在很 短 的 时 间 里 都 能 记 住 而 长 时 间 或编成顺 口溜 的形式 , 这样帮助 不忘 。 力强 , }力强 , 乙 好奇心强 , 把这些特点 , 引导应 然后配合 歇曲 , 用 在 学 习 英语 上 , 习 效果 是 f 学 ‘ 苦的 。 分

小学数学课堂分组合作教与学

小学数学课堂分组合作教与学

小学数学课堂分组合作教与学一、引言二、分组合作教学的意义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组合作教学能够让学生在与同伴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2.促进学生交流和合作分组合作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分组合作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促进教学改革分组合作教学能够促进教学改革,使教学过程更加活跃、多样化,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1.学生中心分组合作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2.体验式3.交互性分组合作教学体现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学生思想碰撞,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4.多元化分组合作教学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1.确定小组成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性格特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小组成员最好能够互补,有一定的合作搭档关系。

2.设计合作任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作任务,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3.组织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展示、合作探究等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实际操作中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引导合作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评价,让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学习方法。

以小学数学课堂的分组合作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具体的分组合作活动。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可以设计数学趣味竞赛,数学拼图比赛,数学反应游戏等。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或多个数学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向全班汇报讨论,分享解题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数学应用体验,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测量、数学成本分析等活动。

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

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

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小学教育是基础,肩负的任务非常艰巨。

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把小学数学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上。

一、注重学法指导,养成自学意识学法即学习方法,指的是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程序、学习途径、学习手段和技能等。

学生的学习由过程到结果,都离不开学法。

学生要掌握、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就需要教师的指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可能教给学生。

”因此,教师要加强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关键。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学法指导呢?我们认为至少可从如何预习、如何观察、如何有效地思考等几个方面入手。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尽管小学生的预习不可能完成多少任务,但是我们注重的是习惯的养成。

如,可提前看看下节课学什么,并找出问题、发现疑点等。

教师要精心指导,让预习成为学习诸多环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观察是发现的必要步骤,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发现。

小学生对世间万物都有浓厚的兴趣。

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指导他们观察,进而加以培养和诱导。

思考是学习中最为重要的行为。

怎么思考?为什么思考?教师在教学中要加以指导,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在学习中运用。

二、教法、学法兼备,以教促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就要在教学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了“三化”的学习要求,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1.教学过程“主动化”数学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

因此,教师在新知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求知的全过程,实现教学过程的“主动化”,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探求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同时还能使其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

2.知识要点“网络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小学数学课堂分组合作教与学

小学数学课堂分组合作教与学

小学数学课堂分组合作教与学数学的学习需要联想、发挥想象和创造性思维,这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锻炼。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改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一、小组合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小组的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可以创造一个互动性的环境,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相互帮助和促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小组合作中,学生不仅可以互相讨论和交流,还可以经常公开性地进行展示,让大家分享,互相学习和帮助。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集中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和思维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小组合作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特长。

小组活动可以从团队合作、任务分工等方面,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分配好任务,制定合理的计划和方法,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从而成为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小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小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数学知识繁多,难免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

但是小组合作可以通过任务设计,平衡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基础知识的紧密衔接,让学生在学习中持续产生新的问题、新的思考,达到探究兴趣的表达方式。

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在舒适愉悦的氛围下,轻松地探究数学知识,放飞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思维。

四、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提升总之,小组合作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互动、合作和交流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教师应该加强小组合作教学方式的实践,让学生在小组中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与学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与学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与学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不仅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重要工具,也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与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和学生的角度来探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与学。

一、教师的角色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是起着指导和引导作用的重要人物。

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首先,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

只有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才能够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数学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教导学生。

其次,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学科,因此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游戏和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最后,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数学是一门需要耐心和坚持的学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二、学生的角色在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是主体,他们应该主动参与学习,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学生应该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动手实践的学科,学生应该对数学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

其次,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数学是一门需要反复练习和巩固的学科,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复习课堂知识等。

同时,学生还应该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归纳总结、思维导图等,以提高学习效果。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中的教与学-精选教育文档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中的教与学-精选教育文档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中的教与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课堂成为我们一线教师不懈的追求。

何为有效课堂?即在有效性的时间内,特定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由此可见,正确地把握教学过程的教与学尤为重要。

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谈一下本人粗浅的认识。

一、精心备课是有效课堂的前提。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从这一点来看,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我们必须深入备课,认真钻研和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

还应该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适时调整优化教学目标。

其次是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

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些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些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最后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必须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

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有效性的课堂教学。

二、创设教学情境是有效课堂的基础。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有意识的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以便激发起学生的思维。

1、抓好引入,一石激起千层浪。

教学中一般通过联系生活,展示情境;设计悬念,创设情境;编制故事,触发情感等方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教学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数学教学也不例外。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自身发展和数学学习的规律,选择正确的教学策略。

教学中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应该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灵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把握好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讨,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关键词:教与学的关系主导主体创新以往基础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

新课程体系较原来的课程有了很大创新突破。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创造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并获得体验。

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法,只有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在教学中的作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教与学的关系呢?一、建立正确的师生关系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的角色,并且是权威的象征。

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思维,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新课程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平等互动的过程,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转变成师生互教互学,彼此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的创造的过程。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那么促进者的角色如何扮演?促进者的角色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积极地旁观。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换位思考,随时考虑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教师要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鼓励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学习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身修养,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合作精神,与他人友好相处。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与学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与学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与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全面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它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在实践中,我在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开展等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一、设计内容——有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会成为学生主动观察、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素材。

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把内容呈现出来。

例如在计算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出示题目,要求学生算出结果,这样的做法可能会使一些学生心不在焉,或有学生对题目不理解又没有表达的机会,人云亦云,这将打击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只看到表面,以点带面就容易产生学生都学会了的错觉。

如果教师创设一个比赛情境,让学生一起动笔在纸上计算一下,并统一停笔。

老师再与学生进行相互评讲,就可以使学生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因为,教师马上要进行评讲和核对,学生就没有偷懒的机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统一停笔,没有了涂改、修正的机会,可以明显呈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不理解;同桌之间相互检查可以进一步验证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真实度。

此外,互相批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

二、独立思考——有心在教学中,一些老师往往在提出问题或出示思考题后立即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或同桌交流,气氛显得异常热烈。

思维敏捷的学生很快便举手欲答,而其他学生则还未来得及深思,脑中就灌满了别人的意见。

久而久之,再遇难题时,他们便会附和他人的答案。

只听别人分析、讲解,养成惰性,以致失去学习的信心。

其实,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

在教学中,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积极地参与到问题解决、思维策略的优化活动中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在大脑中建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思考、解题策略和问题结果(不管正确与否)。

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

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襄城县范湖乡宋庄小学――郑桥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的双向活动,既有教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

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呢?一、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密切注意学生思维的动向,根据儿童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教法要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

儿童的认识规律,一般是“感知——表象——概念——概念系统”。

这一规律,教师的主导显得特别重要,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直观形象,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感知,使学生形成深刻的表象,从而理解概念。

例如,为了让学生认识圆周长的意义,我先出示一个周围镶着红线的圆,把圆周长显示出来让学生看,并告诉学生,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

接着让学生触摸圆的周长,懂得它是一条曲线。

再让学生把镶着的红线取下来拉直,使学生知道它可以转化为线段,故而有确定的长度。

接着组织学生实验,当学生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时,告诉学生,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的数,叫做圆周率。

从这一教学环节中可以看出,教育根据儿童的认识规律,通过让学生全方位感知,学生获得了鲜明而准确的圆周长表象,又通过实践操作,强化了对圆周率的认识。

2、教法要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

因此,在教学时就要结合教学内容,从具体形象的方法入手,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全过程中获取新知,体现儿童思维发展的“过渡性”。

例如,“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我按如下步骤进行:(1)教师演示,每次贴2朵红花,贴3次。

(2)提问:要求一共贴了几朵红花?可以怎样列式?(板书:2+2+2=6 )指导学生观察:算式中加数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根据学生回答,在2+2+3=6 的右面板书:“3个2连加”。

小学数学实验课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小学数学实验课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小学数学实验课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小学数学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小学数学实验课被赋予了更具有实践性和探究性的任务,不再是传统的理论知识讲解与计算练习相结合的课堂,而是将学生置于实际情境中,用实践的方式去学习,提升学生的探究、创新与实践能力。

因此,针对小学数学实验课,本文旨在探究其中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及其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二、与传统教育模式的区别:教与学方式的转变1.学生中心的教育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常常是明师出高徒,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背诵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而在小学数学实验课中,学习活动也需参与学生,让学生扮演主角,教师变成学习的调解员。

教师的作用从掌控者变为引导者,学生的作用从被动者变为主动者。

同时,学生之间也需要有效地合作,协作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2.实践探究型的学习方式在传统教育中,学生不会主动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只将教师所教内容记忆带入考试中。

而小学数学实验课程需要学生进行实践探究,以活动、探究为主要方式,通过问题实例、小实验、情景串联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实现知识的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抛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法应试教育法侧重于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公式等,将学习过程变成理论加上简单机械的计算。

但小学数学实验课的教学方式是通过活动过程解决问题,减少硬性记忆,提升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不仅注重课堂训练,还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他们在“无中生有”的实验中感受到了数学的美丽。

四、具体案例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具体案例能够更为直观地体现效果。

本文以全国小学数学实验课程大赛获奖项目“路灯迷路”为例,该项目通过探究数轴、数列等数学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经过开放性的探究,不断调整、优化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的完成度与获奖成绩升至峰值。

学生还能根据实际情境完成题目要求,如自主设计工程原型,制作小型模型。

在得知了实验任务之后,学生会被分成若干个团队,和伙伴们一起讨论、探究,学生在团队中学会合作、分工、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

教师首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采取有效的教学法,尽可能把教学内容表
达得清楚,说明到位,而学生则要积极主动地认真听讲,努力记忆并理解教
学内容,多加练习,尽心尽力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当教与学达成良好的关系,能够让教学活动朝着预想的目标发展,能更
好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教师能更有条理地组织
课堂活动,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而学生也能根据教师的讲授更认真的学习,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更利于未来的学习。

想要实现教与学之间有效的沟通,因此,教师代表教育者,不仅要有恒心,耐心、灵敏、坚韧,还要融入贴心、贴切、开放、包容的温暖,学会不
断观察学生,抓住机会,争取和孩子达到“互动、互惠、互利”的境界。


生的学习自有自律,要注意调节自己的学习情绪,竭尽全力地认真看书,善
于学习,加强意志力,切实把学习放在首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与教要形成统一的学习体系,加强沟通,以期达
到互惠互利的境界,而教师和学生双方同样要共同努力,积极创造良好的内
外教学氛围,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更加顺利。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与学关系的顺利发展,离不开教师与学生双
方的努力,彼此要互相配合,协作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学生的学习和教师
的授课。

教与学的分类互动——一年级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2课

教与学的分类互动——一年级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2课

《教与学的分类互动——一年级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2课》教学活动是一种互动过程,既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包括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学。

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决定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如何让教学活动更具互动性,更加充分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文结合一年级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2课,探讨教与学的分类互动方式,以期对教学活动的优化提供参考。

一、教的分类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互动方式主要有:讲解、演示、引导、实验等四种。

这四种方式是教学互动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也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主要手段。

在教与学的分类互动中,教的分类互动有着重要的地位。

1.讲解教师通过口头、文字、图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简单,易于理解,并且合理编排课堂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和消化。

讲解作为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也是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

在本次数学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把有关数字的知识点系统的呈现给学生。

2.演示演示是指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或模拟场景,向学生展示一种现象或过程。

教师可以使用教学工具,比如数学玩具、幻灯片等辅助教具,或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实例,来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和认识。

在本次数学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卡片、数字图形等教学工具,展示数学中的具体含义与应用。

3.引导引导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设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发动学生的思考和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情境,如数学问题或实践情景,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提出解决方案,并且在经过一定的思考和讨论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正确答案。

在本次数学课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解决。

4.实验实验是指教师通过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到教学中。

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实验任务,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实验结果,总结出不同的规律和结论。

在本次数学课中,可以设置一些不同的数字游戏或实际的数字操作,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抽象数字知识的具体应用。

五年级数学教与学

五年级数学教与学

五年级数学教与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按照国家教材要求,以数学为主线,贯穿于改变思维,解决问题,构建知识,掌握技能,开展活动,培养态度和六大方面开展教学活动,其中包括算术,代数,几何,概率论,工程图,空间等。

首先,在数学教学中,要以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为重点,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让他们积累更多的扎实的数学知识。

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激励学生思考的措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出及时的回答;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发挥学生已有知识的作用,让他们在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我感悟,形成知识体系,进而逐步掌握数学思维方法。

其次,五年级数学教学应突出学生发展技能,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培养。

在实践中,教师应采用形象思维、模型分析和实际应用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数学技能来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同时,教师在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

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和计算机软件等技术手段,增强学生理解知识的实践性,让学生进行数学文献的调研,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认识。

最后,五年级数学教学还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引导他们树立进取精神,以科学的态度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知道,要想学好数学,需要坚持,要把学习数学看作是一种挑战,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体验数学的乐趣;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深刻认识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正确运用数学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总之,五年级数学教学要从培养学生改变思维模式、解决问题、构建知识,掌握技能、开展活动、培养态度等六大方面入手,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一种科学态度,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相长精彩无限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
现代教育教师需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因为好的教育根植于教学观念,彰显于教学行为,决定于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以人为本,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固然很关键,更为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把这个理念恰当的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学生基本处于机械的被动状态,即使有一些自主的活动,也是教师事先设计成限定的范围内,为某个环节服务,与此相适应的事先设计的课堂教学方案,往往是非常详尽的。

在备课时设计出精细的提问,预定标准答案,写下教师上课要讲的每一句话,甚至准确计算好一节课不同环节的时间分配等。

现在数学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的了,更多的是关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情感和态度的形成等等。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中,尝试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而这些建立在学生的和谐有效地互动、强化自我意识自我感悟以及主动成为知识的积极构建者的基础上。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探究分数的意义之前,我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学生交流展示的基础上,找准知识的生长点,适时点拨,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拉格朗日说:我把数学看成一件有意思的工作,而不是像为自己建立什么纪念碑。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是结合生活实际的,有意义的、有趣味的。

这些内
容可以使学生通过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来实现或完成,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的各方面因素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教师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点一个障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就是要使教学过程成为有效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参与,教学应当关注学生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教师要驾驭教材,不能把教材当成范本,这样才能更好地更有效地进行教育,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应去自主学习。

我听过一节课,关于“扇形统计图”的,课堂中教师表达得非常清楚,提问非常恰当,板书有条理,下课铃起,教学内容正好完成,这节课可以说是滴水不漏。

最后讨论这节课时,共同的认识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没有参与,没有活动的空间,教师是主角,一节课下来都是教师在表演,学生是配角,是配合教师的,教师按照预设好的程序教学,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完成了教学任务。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主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困难和疑问,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教学,教学过程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经历了探索的过程,学会学习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学习。

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学”。

教学要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从学生的学中引出探索的数学问题,推进探索性的学习过程,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首先通过三组平行四边形面积大小比较,第一组等底不等高,第二组等高不等底,第三组既不等底也不等高,对第三组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比较时,学生一下子茫然了,陷入困境,短暂的思考后,学生提出:“如果能知道它们的面积大小具体是多少就好了”,此时,探索当前问题与学习所需要的知识的矛盾自然而然地摆在学生面前,寻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自然成了新的探索目标,它顺应学生学习的需要,顺应学生的思维。

教学的好坏在于是否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进行,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
学服务,教师教的过程要顺应学生学的过程,教师教学效果体现了学生学的效果。

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就是看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趋势,而不是单单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学认不认真,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基础应该是扎实的,思维应该是活跃的,学习态度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激起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好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

康托尔说过: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

所以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敢于创新,把课堂大胆放手给学生,给学生留有一定空间交流与思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必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