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复习资料
新闻采写复习大纲
新闻采写复习⼤纲2011年⾏知学院⼴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考试说明参考教材:(最好两本教材结合起来看)1.刘海贵尹德刚著《新闻采访写作新编》(第⼆版)复旦⼤学出版社,1997-112.刘海贵著《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复旦⼤学出版社,2008-03题型和分值:⼀、选择题(20分)(⼀)单项选择题10个,(4个备选答案中选1)每题1分,共10分(⼆)多项选择题5个,(5个备选答案中选2--5)每题2分,共10分⼆、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三、辨析题(判断对错。
每题1.5分,共15分)四、分析材料简答(3个⼩题,共25分)---重点掌握消息的结构及其各部分的作⽤、写作⽅法五、根据所给材料写作(30分)拟出标题、突出主题、写出导语、按规定的结构形式写出主体、字数要求700字复习要点:(红⾊字体标出)第⼀章绪论第⼀节近百年中国新闻采访历史述略第⼆节近百年中国新闻写作历史述略新闻⼯作者的知识修养包含哪些内容?第⼆章新闻采访——新闻报道的基础第⼀节对新闻采访的诠释(新闻事实和新闻报道的关系)第⼆节新闻采访的特点()第三节新闻采访的活动⽅式(注意:改写也是采访的⽅式)第四节新闻体裁(解释性新闻报道的概念、特点---强调哪些新闻要素)第五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第三章新闻报道策划第⼀节新闻报道策划的缘起第⼆节新闻报道策划的作⽤第三节新闻报道策划的分类第四节新闻报道策划的流程第四章新闻采访前期活动第⼀节新闻敏感的培养(概念、培养⽅法)第⼆节新闻价值的感知第三节新闻政策的遵循第四节报道思想的明确第五节新闻线索的获取(新闻线索的概念、处理⽅法)第六节采访准备的周到(采访的临时准备包括哪些内容?)第七节对⽅⼼理的明晰第⼋节访问条件的创造(采访礼仪----⾐着、采访时间地点的约定应注意的礼节)第五章新闻采访中期活动第⼀节提问技能的掌握(对不同的采访对象使⽤不同的采访⽅式和提问技巧。
对态度⾼傲的受访者应使⽤反⾯激的⽅法)第⼆节调查座谈的主持第三节现场观察的注重第四节听觉功能的协调第五节当场笔录的强调(现场采访记录的正确做法)第六章新闻采访后期活动第⼀节深⼊采访的细致第⼆节验证材料的严密第三节笔记整理的迅速第四节剩余材料的积累第七章新闻写作的⼋⼤环节第⼀节新闻主题(概念、作⽤。
新闻采访写作新编
新闻采访写作新编(刘海贵著)第一章新闻采访写作概述1.1采访的定义:“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比“新闻”一词约早出现300多年。
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1.2采访的特点: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④需要的广泛性;⑤知识的全面性;⑥活动的艰辛性。
1.3采访与写作的关系: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
具体反映在4个方面:①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
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
这一程序不能颠倒。
②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
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
③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
新闻采访和写作,其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
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
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
④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
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1.4采访的方式:从形式上分:①个别访问: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好处: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②开座谈会:也称开调查会。
记者可以就某个调查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
好处:记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几个采访对象一起接待记者,心理比较松弛,不易紧张、拘束,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有利于采访对象互相启发、补充,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一般能当场得到修正或验证。
一般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采用此实施形式,效果较为显著;③现场观察:俗称“用眼睛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微观细察;④参加会议:会议新闻一般主要通过这种形式采写;⑤蹲点: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
此实施形式通常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
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第十一章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一、概念题1.新闻文体答:新闻文体是指新闻的体裁、样式,是新闻写作中以文字形态表现的各种写作形式,是新闻事实(事件)在新闻传播中呈现出的信息内容、表达特色和结构方式的整体形态。
新闻事实(事件)要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凡是通过新闻媒体传播的、能满足受众新闻需要的、具备新闻特性的文章体裁,都可以被认为是新闻文体。
2.新闻写作答:新闻写作,是指用语言文字对新闻事实(事件)加以表现,包括报道角度的选取、新闻内容的组合、写作手法的使用、语言文字的运用、文本结构的安排,等等。
应该说,新闻写作的创新与上述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3.虚假新闻答:虚假新闻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发布假信息,达到欺骗当事者的一种舆论,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
虚假报道、虚假信息通过不同渠道出现在不同媒体上。
对于社会和受众,是严重的伤害;而对于新闻界自身,是致命的毒瘤。
不但损害了媒体公信力,也给国家、社会带来危害。
4.新闻真实性答:新闻真实性是指新闻作品报道事实所达到的与事实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
它的基本要求是,据实报道,如实报道。
在新闻写作中,任何虚构都是与新闻真实性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因而是应当严加拒绝的。
5.思想性答:思想性又称指导性,是指新闻报道的思想观点或政治取向。
在中国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即指政党的新闻事业通过具体的新闻报道,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把他们导向到一定的目标上去。
二、简答题1.新闻报道迟缓的原因以及提高新闻时效性应当抓紧的环节?答:(1)迟缓的原因①有关记者、编辑的观念陈旧,作风素质较差,习惯于“大锅饭”,工作效率低下;②新闻机构的管理体制不太合理,审稿制度繁琐;③通讯、交通设备更新慢,不少记者的装备尚不完善,与时代发展脱节,大城市以外的交通工具也很简陋,不少新闻单位的印刷设备还较落后;④发行渠道单一,长期以来是“邮发合一”的发行制度,造成发行层次多,辗转费时。
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8分×5=40分)1.蹲点2.新闻敏感3.新闻主题4.上下结合5.精确新闻报道二、简答题(15分×3=45分)1.什么叫新闻采访?2.简述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
3.简述隐性采访的适用范围与记者的注意事项。
三、论述题(第1题15分,第2、3题各25分,共65分)1.欲增强我国新闻时效应当抓住哪些环节?2.试述怎样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
3.试论述事件通讯采访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8分×5=40分)1.蹲点答:蹲点,是指深入一个点,作深入扎实的采访。
此实施形式通常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
该形式能使记者较详细地搜集和取舍材料,通过几个反复过程,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进而抓取典型材料和揭示事物本质特点,写出有深度、力度和厚度的报道。
2.新闻敏感答:新闻敏感又称“新闻嗅觉”、“新闻鼻”,是指新闻工作者发现新闻的一种能力,也是衡量新闻工作者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
它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综合表现,其核心就是政治敏感。
这种敏感是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锻炼培养出来的。
新闻敏感有助于迅速及时的发现新闻,有助于从众多的新闻事实中发掘出对于本媒体来说最有价值的新闻,且能够帮助预见新闻。
一名记者要具备新闻敏感必须做到:①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②认真深入生活,仔细观察生活;③要认真思索;④要反复练习,不断实践;⑤要有高度的政治热情。
3.新闻主题答:新闻主题,是指新闻事实所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
它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
新闻主题与一般文章主题的概念基本相同,通俗地讲,是指作品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要解决或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等。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培训讲学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一、选择、判断、填空题涉及部分1.认识新闻:狗咬人不是新闻,因为这太平常了。
但是人咬狗是新闻。
新闻是最近报道的事情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
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陆定一)新闻是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或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
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了解)2.新闻与新闻报道:新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
新闻报道是主客观的整体呈现:采、写、编、发各环节无不表现为主观性重要价值。
(了解)特派记者:因特殊采访任务的需要,受编辑部特别派遣的记者。
(如奥运会、伊拉克)特约记者:编制不属于编辑部,是社、台外的工作人员,应约完成社、台一定的报道任务。
3.新闻奖项:普利策新闻摄影奖、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奖)、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4.新闻记者的自律与他律:自律:主要指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守则他律:包括法律与纪律两方面5.★新闻记者的素养:记者素质:政治素质(上层建筑思想)业务素质(敏锐的观察能力、生动的表达能力、健全的思维能力)心理素质(好奇心理、竞争意识、冒险精神、坚强意志)身体素质(身体要好)记者修养:知识修养、作风修养、职业道德修养6.★好新闻的标准是什么?•准确:核实、核实、再核实•信源:明确新闻来源、有直接引语;•公正:平衡地报道争论各方观点•客观:不把记者个人感情、观点投射到作品中;•清晰:文字简练、主题鲜明、图像清晰;•人性:有故事(在所有上述这些要素中,准确和公正是核心)7.★★★新闻采访与写作之间的关系:纵观新闻写作、采访、编辑、发行等过程,采访是基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新闻实践的角度上看两者的关系:一是反映在活动程序上【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二是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事实是第一性,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三是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新闻采访是认识实际,新闻写作是反映实际,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采访的归宿】四是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新闻写作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经验可让采访少走弯路,达到采访效果】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的观念。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刘海贵pdf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刘海贵pdf
谈及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就不得不提到重量级作家刘海贵老师。
刘老师自1998年就开始担任中国新闻采访写作的教学工作,直至今日
仍活跃在这一领域。
他曾经任职于日本《HOTWORDS》杂志与上海财贸出版社,并且曾
多次受邀参与新闻采访、包括著名采访家、海外媒体等活动。
此外,
他也曾应邀写下《中国新闻采访写作》这本书,该书为中国新闻采访
写作手册,阐述了如何通过了解外国媒体情况,运用包括研究、报道、写作、发布等多方面的工作营造一份有价值的新闻报道。
刘老师是中国新闻采访写作的技术奠基人,他立志要把新闻报道
调整为更加完美、精彩的状态,以改善中国作家在新闻写作上的能力。
他代表着中国新闻采访写作的未来发展。
我们应给予他足够重视,及
时为他提供技术和指导性方面的支持,以完善中国新闻采访写作的行
业平台,不断推动中国新闻采访写作的发展。
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第九章 社会生活类新闻采访【圣才出品】
第九章社会生活类新闻采访一、概念题1.社会新闻答:社会新闻是指用以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的一种新闻体裁,是涉及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包括社会问题、社会事件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尤以社会道德伦理为基础反映社会风尚的新闻为主。
具有广泛性、知识性、趣味性、突发性、思想性等特点。
2.灾害新闻答:灾害新闻是指以灾害孕育、发生、发展、危害及预防、抗灾、减灾等人类与之斗争为题材的新闻体裁。
灾害新闻的新闻价值具体有突发性、严肃性、客观性、情趣性、科学性等特点。
按报道题材则可分为自然灾害报道、人文灾害报道等。
二、简答题1.社会新闻的具体特点是什么?答:社会新闻的具体特点主要有:(1)广泛性社会新闻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告诉人们工作、生产以外所发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件。
在此,社会新闻题材广泛性的特点十分显著,不管是男女老少,还是干部群众,都喜爱这一体裁。
可以讲,其他各类新闻体裁,就其广泛性来讲,很少有比得上社会新闻的。
凡是与人们社会生活有关的环境与场合,不论是天上地下,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会出社会新闻,也会引起共同兴趣。
(2)知识性知识性既是社会新闻的特点之一,也是社会新闻的职能之一。
当今受众看新闻、听新闻,既要满足“新闻欲”,也要满足“知识欲”,而社会新闻则往往带有知识性,能够满足受众的这一欲望。
(3)趣味性这是社会新闻的主要特点,受众喜爱社会新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
(4)突发性多数社会新闻伴有突发性,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新闻属于事件新闻、动态新闻的范畴,如《一辆26路无轨电车翻车》、《天降“火球”穿户过》、《上海动物园内虎口救人》等社会新闻的事实,都是突然发生而事先无法预料的。
(5)思想性成功的社会新闻,其思想性一般也体现得较突出、深刻,读者看了这样的社会新闻后,思想上必然得到一次生动的教育。
根据大量对受众的调查说明,当代的广大受众,特别是青年读者、听众,思想活跃,善于思考,喜欢自我教育,不喜欢抽象、概念化、泛论说教性的新闻报道形式。
新闻写作试题库
新闻写作试题库新闻写作试题库新闻写作是新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要求学生掌握新闻报道和新闻写作的基本技能。
以下是新闻写作试题库,供大家练习和提高自己的新闻写作能力。
1、请根据以下信息撰写一篇新闻稿:某市一家医院最近出现了一起新生儿感染事件,经过调查发现是因为医院在卫生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所致。
目前,该医院已经采取了措施进行整改,并且向社会公众公开道歉。
2、请根据以下信息撰写一篇新闻稿:某市最近出现了一起食品安全问题,一批次的食品被检测出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引起了广泛关注。
目前,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措施进行调查和处理,并且提醒市民注意饮食安全。
3、请根据以下信息撰写一篇新闻稿:某大学最近发生了一起学生涉嫌考试作弊的事件,经过调查发现,该学生使用了作弊器材。
目前,该学生已经被开除学籍,并且警方也介入调查。
4、请根据以下信息撰写一篇新闻稿:某市最近出现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大巴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侧翻事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目前,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措施进行救援和处理,并且提醒市民注意交通安全。
5、请根据以下信息撰写一篇新闻稿:某公司最近出现了一起员工跳楼事件,经过调查发现,该员工因为工作压力过大而选择了轻生。
目前,该公司已经采取了措施进行整改,并且向社会公众公开道歉。
6、请根据以下信息撰写一篇新闻稿:某地最近发生了一起自然灾害事件,造成了较大范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目前,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措施进行救援和处理,并且提醒市民注意防灾减灾。
7、请根据以下信息撰写一篇新闻稿:某市最近出现了一起房屋倒塌事件,经过调查发现,该房屋因为年久失修而出现了结构问题。
目前,该房屋的业主已经采取了措施进行维修和处理。
最新应用文写作试题库标题:最新应用文写作试题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应用文写作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一项技能。
无论是学生、职场人士还是普通公民,都需要掌握一定的应用文写作技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本文将介绍一份最新的应用文写作试题库。
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脉络梳理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新闻采访一、诠释: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二、特点:1.目的的差异性2.时间的限制性3.项目的突发性4.需要的广泛性5.知识的全面性6.活动的艰辛性三、活动方式:(活动实施方式具有侧重点和独特性)形式上分1.个别访问2.开座谈会3.现场观察4.参加会议5.蹲点6.查阅资料7.改写8.问卷9.电话采访(注意:准备充分提问凝练记录及时)10.网络采访主要形式:1)直接转载信息2)组织网络调查3)通过e-mail、博客、MSN交流4)查阅资料(真实性)性质上分1.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2.突击采访(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3.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4.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5.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6.异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新闻报道策划一、缘起1.1993年以来“策划”概念为新闻媒介所认同,并为全国一些有影响的媒介所推行2.1993年,探讨新闻策划的文章纷纷出现在新闻学术刊物上。
1993年11期《新闻战线》、《中国记者》刊载《搞好新时期的报道策划》、《报纸策划:当代新闻学新课题》等论文3.1994年,地方报协会举办“新闻报道策划研讨会”4.1995年,奉策划为“报纸灵魂”《华西都市报》创立、推出大量策划案例、理论界研讨开始集中5.1996年,“新闻”和“策划”相提并论,并形成争论6.1997年,《新闻记者》连续9个月推出“新闻策划”之讨论,业界对新闻报道策划的研讨全面展开,“走进新闻策划”成为共同要求。
二、定义: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最佳效益的谋划三、作用(3“是”、2“标志”、3“有利于”)三个“是”1.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不断出新的重大举措2.新闻传播实务理论和实践新的增长点3.我国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成熟两个“标志”1.标志着新闻工作者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又一次增长2.标志着新闻报道方式和记者、编辑思维方式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适应三个“有利于”1.有利于调动、选择最佳信息资源2.有利于促进记者采访作风深入3.有利于促进新闻导向正确四、分类两类:第一类:报道题材价值呈显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狭义:价值显露报道题材所进行的视角新、立意高、开掘深、介入及时的战役性、系列性、专题性并能形成新闻传播强势的报道过程的谋划广义:诉求目标明确的媒体经营管理、公共广告等活动过程的策划。
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第一章 总 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总论1.什么叫新闻采访?答:(1)作为新闻工作的专门术语,新闻采访一词具有充实、完整的内涵。
然而,包括近年来出版的诸多新闻采访学著作在内,对新闻采访所下的百余条定义,都比较繁杂,大多数欠科学、欠准确。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有两类。
①新闻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实际的活动,或是主观认识客观的调查研究活动。
这类定义虽有一定道理,它说明了新闻采访是记者主观认识客观的活动,是一项具有某些或部分调查研究性质的活动。
但这类定义没有揭示新闻采访的个性特征,这是什么样的主观认识客观的调查研究活动?它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什么?等等,都未能明确、清晰地得到概括和揭示。
新闻采访的这一类定义,是欠科学、欠准确的,因而是不宜成立的。
②新闻采访是调查研究活动在新闻工作中的运用。
这类定义犯的是与前一类定义同样的毛病,除了将新闻采访同调查研究放在同一概念看待而外,还因为新闻工作仍是个大概念,它包括采访、写作、编辑、发行等诸多方面,谁能说除了采访,写作、编辑、发行等就不叫新闻工作?因此,这一类定义也是欠科学、欠准确的,也不宜成立。
(2)在当前,给新闻采访下一个比较科学、准确的定义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相比较而言,这一定义比较明确地揭示和限制了新闻采访的个性特征,使新闻采访不仅区别于司法人员审核案情、历史学家考古等一般的调查研究活动,也区别于新闻写作、编辑、发行等新闻工作。
2.怎样全面、正确认识采访与写作的关系?答: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联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
具体反映在四个方面:(1)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
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
(2)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
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
(3)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
新闻采访和写作的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
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
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第三章 实施与运作(采访中期)【圣才出品】
第三章实施与运作(采访中期)一、概念题1.访谈答:访谈即面访,是指通过与采访对象进行面对面交谈而获得相关信息的采访方式,为记者所普遍采用。
面访的对象较之座谈会与会者的数量要少,通常能形成记者与之一对一交流的格局;有时也会出现两个以上采访对象同时接受面访的情况。
在面访过程中,记者的主要工作是提问、倾听、观察和记录。
2.深度报道答:深度报道是指通过使用大量背景材料揭示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以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取胜的新闻报道形式。
深度报道要求采访工作要完成大量深入细致的“基础作业”,通过大量片断、零散的材料的积累和分析,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
3.交叉采访答:交叉采访是指在同一时间采访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新闻。
要求记者要善于合理安排时间,最有效地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各种采访条件,抓住机会,有条不紊地完成采访任务。
这种采访可以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人的时间。
4.新闻素材答:新闻素材是指记者在采访中获得的原始材料,是记者提炼新闻事实、新闻题材、报道主题和写作新闻报道的基础。
新闻素材来源不一,而且往往零散杂错、真伪莫辨,一般只是接触到事物的局部细节或表象,只有经过认真的核实、鉴别、整理和提炼加工,才能成为真实、完整、典型、生动的新闻事实,成为新闻报道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揭示事物本质的具有高度可信性和雄辩说服力的材料。
5.报道选题答:报道选题是指记者选定的要报道的题目,即新闻采访活动的具体对象。
选题主要是解决记者采访什么以及从哪个角度去采访等问题。
确定选题的原则有:①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辩证统一;②正面宣传与反面报道相结合;③社会需求与媒体取向的辩证统一。
6.上下结合答:上下结合是指记者到了采访目的地后,既要采访当地的政府领导机关,又要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事件的原生态。
在采访的过程中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偏废任何一方。
在这一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求记者“吃透两头”,即既能深入了解客观实际情况和群众的思想情绪、呼声、要求,又可以深入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复习整理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复习整理第一篇: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复习整理新闻采访与写作1、述评消息:这是一种兼有新闻评论与消息两者特点的报道形式。
“述”是对新闻事实(事件)所进行的叙述;“评”是对新闻事实(事件)所做的分析评论。
在这种文本中,新闻评论的特点表现在对某些发人深省的事实(事件)进行的就事论事理的评析上;消息的特点体现在为受众提供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上。
撰写这一类消息,关键在于促成“述”和“评”的有机结合:以对新闻事实(事件)的简要的、抓住要点的叙述,为评析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对新闻事实(事件)的言简意赅、鞭辟入里的评析,对报道进行理性升华。
2、综合消息: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报道,他往往并不停留于一厂、一店、一村、一校,而是记者就某一现象或问题,在比较广阔的空间范围内进行采访,再此基础上经过综合写成的消息。
当然,他完全可以是从某一件具体的事实、某一个具体的人切入,但在报道过程中,不可拘泥于具体的人和事,总是体现出宏观中观报道的色彩。
3、动态消息:这是最常见的消息,就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事件)所作的最具有时效性的报道。
既然是动态消息,就应当抓住动态进行报道,通过报道让受众获知事实(事件)的最新发展动向。
在具体操作中应当抓住两点:① 关注事实的从无到有(其间体现出新闻价值),② 关注事实的从有到变(在变中体现出新闻价值)。
4、深度报道:是某些通过展示宏观背景。
对新闻事实(事件)进行分析、解释、预测以达到相当深度的报道的总称。
(还应包括某些体现出深度报道理念的理念的独立文体,如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预测性报道、深度人物访谈)一部分深度报道,是以独立文体的面目出现的,主要与采访、写作有关;另一部分深度报道则是以连续报道、组合报道的方式出现的,除与采访写作有关外,还与编辑密切相关。
5、伪装式采访:以隐去真实身份的方法,隐藏采访目的,以获取所需信息的采访方式。
6、体验式采访:记者不暴露身份和目的,而作为普通公众去获取有有关信息的采访方式。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刘海贵)目录式笔记
新闻采访写作一、新闻采访—新闻报道的基础(一)对新闻采访的诠释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进行的活动。
(二)新闻采访的特点1.目的的差异性。
2.时间的限制性。
3.项目的突发性。
4.需要的广泛性。
5.知识的全面性。
6.活动的艰辛性。
(三)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1.形式(1)个别访问(2)座谈会(3)现场观察(4)会议(5)蹲点(6)查阅资料(7)改写(8)问卷(9)电话采访(10)网络采访2.性质(1)常驻(2)突击(3)交叉(4)巡回(5)隐性(6)易地(四)新闻体裁1.消息:以叙述为主的新闻体裁。
2.通讯:以叙述与描写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法较详尽报道新闻事件的体裁。
3.二者区别:消息通讯对象:事人手法:叙述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人称:第三人称第一、第三人称结构:单一多样篇幅:短长(五)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1.先有采访后有写作。
2.写作为采访提供经验。
3.采访是写作的来源。
4.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采访的归宿。
二、新闻报道策划(一)新闻报道策划的缘起(二)新闻报道策划的作用新闻策划是新闻不断出新的重大举措,是新闻传播实务和理论新的增长点,是我国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进程中新闻报道的有又一次成熟;标志着新闻工作者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又一次增长,标志着新闻报道方式和记者编辑思维方式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适应;有利于调动选择最佳信息资源,有利于记者采访作风的深入,新闻导向正确。
(三)新闻报道策划的分类1.显性策划。
2.隐性策划。
(四)新闻报道策划的流程目标锁定→制定方案→落实措施→目标矫正三、新闻采访前期活动(一)新闻敏感的培养1.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1)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
(2)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迅速吸引受众的注意。
(3)迅速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4)迅速在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找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5)迅速在对事件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事实。
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第一章 总 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总论一、概念题1.新闻采访答: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采集新闻素材和资料、访问新闻人物和知情人物的社会活动,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活动。
狭义的新闻采访是指记者为完成一项具体的报道任务而从事的采访活动;广义的新闻采访包括记者日常工作中参加会议、跑机关了解情况、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查阅与积累资料、商讨与研究一些问题等。
2.第一手材料答:第一手材料又称“直接材料”,它是指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所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现场访问新闻人物、参加实践以及现场收集的物证材料。
第一手材料具有很强的真实性,是最生动形象的材料,也是记者检验其他材料的依据。
3.感性认识答: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直接同外界事物接触获得的,具有直接、生动、具体等特点,是认识的基础。
其主要特点是直接性,此外还具有生动性、具体性、表面性等特点,反映的内容是事物的现象。
4.体验式采访答: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直接投入到所要报道的新闻事件中去体验生活,以获得新闻报道所需要的素材,以及对新闻事件的认识。
体验式采访是新闻记者深入生活、体察民情的一种好方法,对于记者的思想作风和新闻写作都有好处。
5.隐性采访答:隐性采访是指记者隐藏真实身份与采访目的,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手段获取新闻素材的采访方式,其只适用于某种特殊场合、特殊题材或特殊采访对象。
运用这种方式,目的在于减少采访障碍和干扰,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务必十分慎重,一般应控制在法律和新闻道德允许的范围之内,或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授权,切勿滥用。
6.党性原则答:新闻工作党性原则是指把党性原则的总要求和新闻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形成的党的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长期以来,党性原则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制度安排,是组织原则,是纪律。
党性原则包括:①所有新闻媒体都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
当代新闻采访 刘海贵 笔记
《当代新闻采访》笔记上编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新闻采访的最新定义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第二节新闻采访的显著特点(1)目的的差异性记者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写出稿件、传播信息,以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其他形式的调查目的各异(2)时间的限制性新闻采访特别强调时效性,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采访、写作、发稿的全过程;有些形式的调查研究时间跨度可以大些(3)项目的突发性新闻采访有相当部分是有突发性的,即记者常常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一个突发事件的到来,必须立即赶赴新闻时间所发生的现场,迅速对其进行采访(4)需要的广泛性人们对于新闻的多层次、广泛性需求,就要求新闻报道的题材、体裁等相应地具有多样性、广泛性;其他形式的调查研究的社会需求,往往只要满足一部分人的需要即可(5)知识的全面性新闻报道要适应人们多层次、广泛性的需要,加上新闻采访本身又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又迫使这门学科同越来越多的学科形成日趋紧密的联系;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调查研究人员对于某些专业知识要求精深些的特点远高于广博与全面(6)活动的艰辛性第三节新闻采访的主要作用新闻采访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采访和写作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反映在以下几方面:1、活动的程序上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
这一程序不能颠倒,否则,就违反了新闻工作规律2、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第一性,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3、活动的性质上采访是认识实际、写作是反映实际。
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采访的归宿4、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凭借掌握的写作能力和丰富的经验,清晰的知道采访如何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和少走弯路第四节新闻采访的基本方式从形式上分:(1)个别访问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好处: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2)开座谈会也称开调查会。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新修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新修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关注薇公号-精研学习网-查找资料第一章绪论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新闻采访的定义★★1两类代表性的诠释(1)新闻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实际或主观认识客观的调查研究活动。
(2)新闻采访是调查研究活动在新闻工作中的运用。
2当前比较科学、准确的诠释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考点二:新闻采访的特点★★★新闻采访的特点包括:(1)目的的差异性。
记者采访的目的是写出稿件、传播信息,满足人们的新闻需求,这与其他信息采集活动并不完全相同。
(2)时间的限制性。
新闻采访特别注重时效性。
(3)项目的突发性。
新闻采访除部分项目提前有计划和准备之外,其余大部分项目具有突发性。
(4)需要的广泛性。
人们对新闻的多层次、广泛性的需求需要新闻报道的题材、体裁等也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
(5)知识的全面性。
新闻采访是综合应用学科,人们通过新闻报道满足多层次和广泛性的需要,因此记者的知识必须尽可能广博、全面,记者应当成为杂家。
(6)活动的艰辛性。
新闻采访的艰辛性程度较高。
考点三: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1从形式上分新闻采访从形式上分,主要为下述十种:(1)个别访问个别访问又称“一对一”的访问形式,是记者最常使用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
此形式的好处是:谈得具体且深入,记者容易掌握主动权。
(2)开座谈会开座谈会是指记者就某个采访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
适用于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
此形式的好处是:①在较短的时间内记者可以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②记者同时采访几个对象,不易紧张、拘束,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③采访对象之间互相启发、补充,通常能即时修正或验证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
(3)现场观察现场观察又称“用眼睛采访”。
现场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认真观察现场事物。
(4)参加会议会议通常可能包含着大量的新闻信息或线索,会议新闻采访主要通过参加会议这种形式采写。
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第十章 特殊类新闻采访【圣才出品】
第十章特殊类新闻采访一、概念题1.调查性报道答:调查性报道是指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新闻报道方式,是新闻工作者针对被掩盖或者被忽视的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以及社会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而完成的新闻报道方式,这种报道通常篇幅长、份量重、受到广泛关注。
2.精确新闻报道答:精确新闻报道是指对于重大的、复杂的新闻事实(事件),引入社会学的诸种调查方法,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采访报道,这就形成了精确新闻的报道样式。
精确新闻的报道样式追求报道的深入、精确和科学,而不是满足于记者的经验判断和偶然经历。
精确新闻报道样式所采用的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调查、量化分析统计、抽样调查、实地实验、民意测验以及横向定时调查、纵向追踪调查等。
3.新闻小故事答:新闻小故事是通讯的一种体裁,素有“小通讯”之称。
一般从社会生活、社会实际的侧面取材,主要用以反映新人、新事、新气象、新风尚,反映时代洪流的“浪花”,可以收以小见大、“一叶知秋”之效。
4.报告文学答:报告文学是指迅速、及时、形象地表现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带有新闻报道和政论性质的一种独特的文体。
从内容上看,报告文学同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没什么两样,两者所要告诉读者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真人真事。
5.连续性报道答:连续性报道,是指对新闻人物或事件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进行的报道。
一般用于重大题材或正在发展过程中的事物,不断从新的角度反映过程的进展及其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收到集中、突出的宣传效果,以形成舆论和引起读者的关注。
6.深度报道答:深度报道,是一种涉及重大题材,系统提供新闻事件的背景,用客观形式进行解释分析从而延伸和拓展新闻内涵的报道形式。
深度报道侧重回答新闻要素why、how,旨在揭示新闻深层次的内涵。
深度报道的特征主要有:①主题的鲜明性;②题材的重要性;③报道的详尽性;④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7.预测性报道答:预测性报道,是指新近发生的预测性事实的报道,也即什么人最近对什么事作出了什么预测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采访写作课后习题解析
新闻采访写作课后习题解析刘海贵《当代新闻采访》(第 2 版)课后习题详解目录上编第 1 章绪论第 2 章新闻采访需要的基本修养第 3 章新闻采访报道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第 4 章敏锐感知与判别新闻中编第 5 章采访活动的第一阶段第 6 章采访活动的第二阶段第 7 章采访活动的第三阶段下编第 8 章时事与政治类新闻的采访第 9 章经济与科技类新闻的采访第 10 章人物与事件类新闻的采访第 11 章教卫与文体类新闻的采访第 12 章社会与生活类新闻的采访第 13 章其他类新闻的采访上编第 1 章绪论思考题1.什么叫新闻采访?答: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而对客体进行的访问、观察、思索和记录等调查研究活动。
它是记者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新闻传播过程的开端和整个传播活动的基础。
新闻采访主要着眼于迅速及时的采集、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它主要通过观察和访问获得新闻事实。
新闻采访可以分为个别采访、现场观察采访、蹲点采访、交叉采访、巡回采访。
2.怎样全面、正确认识采访与写作的关系?答: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采访与写作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
具体反映在四个方面:(1)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
这一程序不能颠倒,否则,就违反了新闻工作规律,就不叫新闻活动,变成闭门造车了。
(2)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
离开采访,写作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
(3)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新闻采访和写作,其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
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
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
(4)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实践证明,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记者从事新闻工作的年代长了,经验教训多了,常常在采访之前,就能凭借掌握的写作能力和丰富经验,清晰地知道采访如何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如何才能有效地判别材料的真伪优劣和访问的深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和少走弯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采访写作新编(刘海贵著)第一章新闻采访写作概述1.1采访的定义:“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比“新闻”一词约早出现300多年。
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1.2采访的特点: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④需要的广泛性;⑤知识的全面性;⑥活动的艰辛性。
1.3采访与写作的关系: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
具体反映在4个方面:②映在活动的程序上。
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
这一程序不能颠倒。
②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
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
③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
新闻采访和写作,其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
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
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
④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
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1.4采访的方式:从形式上分:①个别访问: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好处: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②开座谈会:也称开调查会。
记者可以就某个调查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
好处:记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几个采访对象一起接待记者,心理比较松弛,不易紧张、拘束,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有利于采访对象互相启发、补充,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一般能当场得到修正或验证。
一般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采用此实施形式,效果较为显著;③现场观察:俗称“用眼睛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微观细察;④参加会议:会议新闻一般主要通过这种形式采写;⑤蹲点: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
此实施形式通常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
该形式能使记者较详细地搜集和取舍材料,通过几个反复过程,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进而抓取典型材料和揭示事物本质特点,写出有深度、力度和厚度的报道;⑥查阅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受众来信、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等⑦改写:即把某一新闻线索或一则现成的稿件,加以修改或补充而另成一则新鲜的新闻;⑧问卷:抽样调查的主要形式,即记者根据题材的需要,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然后以纸面的形式,拟定出若干个简洁明了的问题,将问卷送至受众手中;⑨电话采访: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⑩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ial交流;查阅收集资料。
主要特点:1信息的广泛性 2采集形式的多样性 3新闻采写的即时性 4信息容量的无限性 5信息采集过程的交互性从性质上分:①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
②突击采访: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
③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
可以省去重复找人和路径往返所费的时间,是一种投入少、收效高的采访形式。
④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
一般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报道题目,主要由记者根据编辑部总的报道思想灵活掌握,在巡回路途中选择若干新闻题材就地采访,连续不断地向受众进行系列报道,又称旅行采访。
⑤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
⑥易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
好处:开阔记者眼界帮助本地记者有效发现新闻促进各地记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注意事项:不要自视高明,不要下车伊始,哇啦哇啦指手画脚,要谦虚谨慎,敢当小学生;要利用易地采访机会,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增强全局观念,与外地记者真诚合作,提高互相间的报道水平1.5采访的认识路线:两条①唯物论的反映论;②唯心论的先验论。
病根:武断、无知失方向;投机取巧找捷径;为求深度搞臆想。
第二章记者的修养1增强记者修养有何现实意义?2思想作风修养与工作作风修养的主要内容?2.1作风修养:①要有优良的思想作风修养。
其内涵是记者要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水平和党的政策水平,具备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思想作风修养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作风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②工作作风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牺牲精神和冒险精神。
2.2道德修养:新闻职业道德,即指记者在采写、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时的行为规范。
我国最早提及新闻职业道德内容的当数宋代对民间小报的指控。
率先明确提出“提倡道德”是报纸职责之一的是徐宝璜先生,而最早将“品性”认定为“记者资格”第一要素的则属邵飘萍先生。
新闻职业道德包括的具体范围和基本内容:①持真理,忠于事实;②谦虚谨慎,戒骄戒躁;③深入实际,体察民情;④互敬互学,积极竞争;⑤摆正位置,不谋私利;⑥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新闻采编者将具有或不具新闻价值的信息,按照出资人某些宣传意图撰写的新闻。
有偿新闻,是新闻工作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物质报酬的活动。
有偿新闻还包括故意隐匿和扣押新闻的活动。
有偿新闻是任何意识形态,任何社会制度的新闻从业人员都不齿的行为。
无论东、西方,有偿新闻都是新闻职业道德所明令禁止的。
有偿新闻,其实质就是某些新闻从业人员将国家和社会赋予的新闻机构传播新闻的权利,作为个人和团体的私有商品非法出卖,权利和金钱进行了非法交易。
有偿新闻是"拜金主义"在新闻领域的反映,是新闻界的不正之风,它的存在和蔓延,是新闻行业的耻辱。
有偿新闻的危害性可以从三个方面剖析:一是破坏了的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的原则。
因为有偿新闻出于以提供信息服务来获取利益的不正当方式。
不少有偿新闻为了达到某些个人或者集团的利益不惜夸大,歪曲事实,混淆黑白,颠倒是非,严重损害了公众利益。
二是降低了新闻报道的质量。
我们知道,大众传媒判断信息的取舍在于新闻价值。
有偿新闻选择标准是为了其服务对象需要的宣传效益,将一些毫无新闻价值或者新闻价值不高的东西充塞版面和节目,挤占了真正有新闻价值报道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影响了新闻宣传报道的质量。
三是腐蚀了新闻工作队伍。
有偿新闻使一些新闻工作者腐化堕落,蜕化变质,既是个人的沦丧,也使所在媒体的公信力遭到破坏。
记者与人、与社会相处的具体关系主要有:①记者与新闻事实的关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从而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受众负责,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②记者与群众的关系:1、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关系(态度问题);、2、记者与受众的关系(创造一切机会广泛解除受众;要及时处理受众来访、来电、来信);③记者与同行的关系。
1、新闻单位与新闻单位之间的关系;2、新闻单位内部之间的关系;3、记者与通讯员之间的关系(误区:雇用观念严重;轻视通讯员的劳动成果;将通讯员视为捞外快的渠道;如何处理:要把通讯员看作是专业之师;甘于做无名英雄;努力维护、塑造自身形象)。
2.3知识修养:知识修养的重要性:①能提高采访活动效率;②能满足受众求知心理;③能加强对新闻的感知力和判断力。
知识修养的范围和内容:①理论知识修养;②新闻专业知识修养;③基础知识修养。
2.4技能修养:(联系实际)①熟悉和掌握方言和土语的技能;②熟悉和掌握至少一门主要外语的技能;③熟悉和掌握摄影技能;④熟悉和掌握电脑操作技能;⑤熟悉和掌握驾驶各种交通工具的技能;⑥熟悉和掌握辨向、测时技能。
2.5情感修养:①情感是融洽采访气氛的桥梁;②情感是构成谈话的基因;③情感是促使记者采访的动力;④情感是写作激情的源泉;⑤情感是新闻报道的重要构件。
2.6体质修养:意义:①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工作和生活态度;②尽力养成良好、有序的工作和生活习惯;③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和睡眠。
2.7公关修养:①不要轻易失信;②不要忽冷忽热;③不要夹杂私利第三章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3.1坚持真实性:真实性,即指新闻报道必须反映事物的原貌,通常也称为准确性。
真实性的具体要求:①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真实;②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必须真实;③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确切无误;④④新闻中涉及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⑤讲究分寸,留有余地(1、要求新闻报道既客观全面,又要注意防止片面性、绝对化,否则,即使是一个基本真实的事实,也会令人生疑;2、在许多情况下,单单就某一个具体事实而言,是绝对真实的,但是,将该事实放到全局、大背景下考查,就很难说是真实的了)。
新闻报道失实原因:①初步接触,不明要求;②作风浮夸,粗枝大叶;③知识不足,真假难辨;④道听途说,不经核实;⑤追求生动,合理想像;⑥急功好利,夸大事实;⑦移花接木,牵强附会;⑧沽名钓誉,胡编乱造3.2坚持思想性:所谓思想性,即指新闻报道的思想观点或政治倾向。
在中国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即指政党的新闻事业通过具体的新闻报道,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把他们引导到一定的目标上去。
思想性也俗称指导性。
怎样使新闻报道较好地体现思想性:①播信息是思想性得以实现的客观条件;②准问题是思想性强的关键(抓哪些问题:1、抓党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抓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需注意的问题:1、要完整、准确地学习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中央政策、指示的精神实质;2、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3、思想解放,肯钻敢碰);③增强可读性是思想性强的业务手段:1、引而不发,含而不露。
2、借用知识,纠正偏见;3、增强趣味,寓教于乐。
3.3坚持时间性:所谓时间性,即指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
新闻报道迟缓的原因:①有关记者编辑的观念陈旧,作风素质较差;②新闻机构的管理体制不太合理,审稿制度繁琐;③通讯、交通设备更新慢;④发行渠道单一;应当怎样全面、正确看待“抢新闻”?新闻所谓“抢新闻”是指新闻记者在新闻竞争中,抢先占有新闻事实并予以报道。
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抢新闻”是新闻媒体之间竞争的一个主要手段,由于新闻价值的实现是一瞬间、一次性的,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不能在第一时间抢发新闻的媒体就等于从根本上失掉了这个新闻。
因而,新闻竞争愈竞争愈激烈,各媒体间记者“抢新闻”频率就越高。
新闻事实一旦发生,谁报道得快,谁就赢得了受众,谁就赢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
要“抢新闻”,记者必须注意两个问题:首先,“抢”来的新闻不“唯快”。
我们认为,求快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